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转基因食品法规与管理现状

转基因食品法规与管理现状

转基因食品法规与管理现状
转基因食品法规与管理现状

美国

美国的转基因食品主要由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 ,美国农业部(USDA)和美国环保局(EPA)负责检测、评价和监督。其中, FDA的食物安全与应用营养中心是管理绝大多数食物的法定权力机构,美国农业部的食品安全和检测部门则负责肉、禽和蛋类产品对消费者的安全与健康影响的管理, EPA则负责管理食品作物杀虫剂的使用和安全。各部门的管理范围由转基因产品的最终用途而定。

部门的管辖范围及相应的法规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美国对生物安全和转基因食品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很健全,而且各部门相对独立,分工明确,权责明晰,相互协调统一,且运作效率高。由于美国对转基因食品的管理采取相对宽松的政策,美国的转基因作物和转基因食品发展非常快,在世界上处于垄断地位。但在转基因食品管理、法律方面仍存在严重的不足,即对转基因食品不进行标识。这不仅违背了美国广大人民的意愿,是不尊重消费者知情选择权的一种表现,而且同WHO/ FAO 要求对转基因食品实行标识制度的规定相背离。

1973年第一例重组DNA实验在美国获得成功,1975年美国有分子生物学家指出,重组DNA 技术可能会对环境和人类造成巨大危险,建议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制定关于重组DNA 技术使用的指南和相应的安全措施。此后,美国于1976 年7 月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生物安全管理法规《重组DNA 分子研究准则》。

1986 年6月里根政府颁布的《生物技术管理协调大纲》是美国关于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法律框架,它规定了美国在生物安全管理方面的部门协调机制,对需要审查和管理的基因工程生物进行较严格的考察。《管理协调大纲》明确规定:联邦政府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农业部、环保署、职业安全与卫生管理局、国立卫生研究院五个部门负责转基因生物安全的政府管理。

美国农业部动植物卫生检验检疫局,环境保护署及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三个机构根据产品最终的用途对转基因产品进行管理,形成了特有的“三驾马车”的模式。在转基因产品安全管理实际工作过程中,任何一种转基因食品的生产过程都必须根据具体情况经过上述三个机构中一个或多个进行审查,只是审查过程中,三个部门的侧重点不同而已。如,转基因抗虫特性和抗除草剂特性的食品作物必须由动植物卫生检验检疫局、环境保护署及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同时审查;转基因油料作物必须经由动植物卫生检验检疫局及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审查;转基因园艺作物由动植物卫生检验检疫局单独审查。

在标识问题上,美国认为对转基因食品和常规食品应适用同样的标签要求。由于现行法律并不要求在食品标签上说明食品的制造方法,转基因食品也无需贴特殊标签。只有当转基因技术实质性地改变了与健康有关的特性,如食品用途、营养价值等发生改变时,或以转基因材料生产的该食品的原有名称已无法描述该食品的新特性,可能影响食品的安全特性或营养质量或可能导致过敏反应时,制造商才需要通过特殊标签加以说明。在同一份指南上,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还提出,禁止刻意标注“非转基因食品”,原因是这样的标识会误导消费者,让消费者认为转基因食品和非转基因食品有区别,而标注“非转基因食品”的厂家会因此不平等获利。

加拿大

加拿大于1985年颁布了《食品和药品法》;1993年,制定了对生物技术产业的管理政策,规定政府要利用《食品和药品法》和管理机构对转基因农产品进行管理,具体的管理机构为卫生部产品安全局、农业部食品检验局、环境部;1994年,发布新食品安全性评估标准;1995年,《食品和药品法》中又增加了《新型食品规定》,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对转基因食品的管理。

监管方式与美国有很多相似性:凡经卫生部门审查批准进入市场销售后,该转基因产品就被认定为实质上等同于传统食品,一般不强制要求添加特殊标志。在加拿大,负责法规和标签的权利机构是卫生部,其所属的健康保护局在加拿大食品检验局领导下进行管理。该局根据1995年制定,1998年修订的《新食品管理条例》和1994年制定的《新食品安全评价准则》

品有显著改变的进行强制标识)。到目前为止,《转基因食品标识法》对已经通过日本转基因安全性认证的大豆、玉米、马铃薯、油菜籽、棉籽5种农产品及以这些指定农产品为主要原料,加工后仍然残留重组DNA或由其编码的蛋白质食品,制定了具体标识方法。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分析和监管体系

安全性审查制度:申请者向食品保健部监视安全科提出申请,再由药事、食品卫生审议会根据安全性审查准则及最新科学知识进行审议,审议结果由官方报纸公布于众。某些转基因食品即便通过了安全性审查,如果日后与科学上的新观点相悖时,要及时复审,若有可能危害人体健康时,应予以公布。申请者要保证申请资料的可靠性。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转基因食品有新的认识、观点时,申请者有责任向厚生省呈报相关资料、报告等。安全性审查的对象大致包括两类,即用转基因大豆、玉米生产加工的食品和转基因非病原微生物所加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根据“实质等同”的标准,进行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审查。在进行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审查时,首先要明确待审查的转基因食品与同一种类非转基因食品有无可比性,如果两者有可比性,则逐项进行比较,若无可比性,则不能作为食品销售。

上市审批制度:日本政府规定,转基因农作物的开发首先要在封闭环境中展开,其次,实验室开发出来的转基因作物必须在田间种植和上市流通之前,对其环境安全性、食品安全性和饲料安全性进行认证,方可进行田间种植和制成食品,任何利用重组DNA技术开发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如果没有经过安全评估,禁止进口或在日本销售,从而保证了只有确认了安全性的转基因食品才能实现商品化,到日本消费者的手中。

生产流通管理制度:生产流通管理制度(也称IP管理或个性保存),是一种农产品或原材料管理体系,该体系允许分批处理农产品或将一种农产品与其它农产品进行分离。日本明确规定必须对非转基因原料的生产及流通进行分离管理。在转基因和非转基因农产品流通的各个环节,进行区别性生产流通管理的当事人需要向下一个人提供标记产品名称、产地、收获年份等信息及有关管理内容的证明书。该证明书接受人向下一人出售从前一人处收到的非转基因农产品时,需要提供同样的证明书,并附上从前一人处收到的证明书的复印件。证明书基于根据流通各个阶段中管理主体的管理内容而编制,并由确认主体递交给下一主体。

欧盟

采用的是“预防原则”,即认为科学认识有局限性,转基因食品应用于生产和消费的时间尚短,其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需经过长期考察,一旦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平衡造成破坏, 恢复起来将非常困难, 因此, 有必要采取谨慎的态度。

欧盟转基因产品立法见诸于欧盟的相关指令及其法规条例,对于转基因产品的立法规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98年之前。这一时期,欧盟对于转基因产品的规制逐渐由探索走向成熟,对转基因产品的规制也日趋完善和严格。这一阶段性立法主要有欧洲理事会《关于封闭使用基

因修饰微生物的指令》219/1990/EC和《关于向环境有意释放基因饰变生物的指令》220/1990/EC,欧洲理事会法规《新食品法》258/1997/EEC等。

第二阶段是自1998年至2001年。这期间由于公众对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仍然持怀疑态度,并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欧盟自1998年起便暂停批准成员国经营新的转基因农产品,到1999年欧盟又进一步停止了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和销售,宣布禁止转基因农产品进入欧盟。法国、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丹麦、希腊和卢森堡7个欧盟国家甚至对转基因产品实施了为期4年的禁令。欧盟及其成员国的这种做法引起了转基因产品生产国的强烈不满;这一阶段立法主要有《外源性污染物标识条例》49/2000/EC,《关于向环境谨慎释放转基因生物指令》18/2001/EC等。

第三阶段是自2003年至今。迫于其他成员方诉诸于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压力,欧盟颁布法律,允许转基因产品在保证可追踪性的前提下在欧盟市场出售,对转基因产品从‘“事实上的暂停”过渡到了象征性的开放。这一阶段的立法主要有两个:即《转基因食品和饲料管理条例》1829/2003/EC和《转基因生物追溯性及标识办法以及含转基因生物物质的食品及饲料产品的追溯性管理条例》1830/2003/EC。

主要法律:《关于封闭使用基因修饰微生物的指令》219/1990/EC和《关于向环境有意释放基因饰变生物的指令》220/1990/EC;1997年欧盟出台了《新食品法》;

《外源性污染物标识条例》49/2000/EC;《关于向环境谨慎释放转基因生物指令》18/2001/EC;《转基因食品和饲料管理条例》1829/2003/EC和《转基因生物追溯性及标识办法以及含转基因生物物质的食品及饲料产品的追溯性管理条例》1830/2003/EC

欧盟规定食品标签是是对食品质量特性、安全特性、食用、饮用说明的描述,是生产商的自我声明,也是消费者选购食品的第一依据,正确的标签有助于消费者做出信息充足的选择。根据法规1830/2003/EC 的要求,转基因食品的标签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对于含有2 种以上成分,并包括基因改良成分的食品,“基因改良”或者“源自转基因(成分的名称)”应在成分列表中,并在相关成分的后面用括号表示;

(2)如果成分指明了类别的名称,“含有基因改良(生物体的名称)”或者“含有源自基因改良成分(生物体的名称)”的字样应出现在成分的列表中;

(3)如果没有成分列表,“基因改良”或者“源自基因改良(生物体的名称)”的字样应清晰的标注在标签中;

(4)如果没有成分列表,可以在标签中采用其他的形式标注;

(5)如果用于提供给最终消费者的食品是非预包装食品,或者包装的面积不足10 cm2,这里要求的信息应在产品的主要展示版面或者附带的展示版面,或者在包装材料上展示,展示信息应清晰可读。

欧盟对转基因食品的标签是强制性的,作为豁免情况,根据法规1829/2003/EC 的规定,如果含有或者包括的转基因成分低于0.9%的食品则不需要标识。另外如果混入食品中的转基因成分来源于尚未被欧盟批准上市销售的转基因品种,尽管其已经被欧洲食品安全局认为不具有风险,其转基因限量(阈值)也只有低于0.5%时才能免除标识。对于豁免进行标识的情况,生产者应向管理局提供充足的证据充分证明其已经在每个适当的步骤中采取了措施以避免转基因的污染。

由于欧盟是若干国家通过宪法建立起来的联邦制国家联盟,因此对于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从体制上而言可分为两个层面:第一,欧盟层面,主要有欧洲食品安全局以及欧洲委员会,负责评估所所有新推出的生物技术产品的安全性评价,已决定是否允许该产品进入欧盟市场;第二,欧盟各成员国层面,主要是各国卫生部或农业部所属的国家食品安全相关机构,欧盟允许各成员国制定自己的法律,以避免转基因农作物种子发生飘逸。

中国

中国目前有关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基因工程安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转基因食品安全、转基因药品安全和转基因微生物安全等五个方面。

中国转基因作物的种植、转基因食品的生产、销售和进口监管涉及农业、检疫、工商、质监等多个部门,归纳起来有4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由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卫生部、商务作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环境部等个部门联合组成的部际联席会;

第二个层面是设在农业部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领导小组;

第三个层面是该小组下设的办公室;

第四个层面是县以上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具体到监管过程又可细分为:

1)农业部负责对转基因作物实行安全评价审批、标识申报和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的安全管理工作;

2)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3)农业部委托的技术检测机构负责出具检测报告;

4)环保部负责转基因产品的安全评估涉及到的环境污染的评估和管理;

5)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评价工作;

6)国家质检总局负责全国进出境转基因产品的检验检疫管理工作;

7)卫生部负责转基因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8)科技部负责转基因产品的技术研发;

9)商务部则有转基因产品的进出口管理。

主要管理制度:1,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制度

凡在中国境内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研究、试验、生产和进出口活动, 都必须进行相关的安全性评价。安全评价按照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三个类别,根据安全等级(该转基因活生物体及其产品的开发工作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尚不存在危害)、(该转基因活生物体及其产品的开发工作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低度危险)、(该转基因活生物体及其产品的开发工作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中度危险)、(该转基因活生物体及其产品的开发工作对生物多样性、生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高度危险)的不同,以及实验研究、中间试验、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和申请安全证书5个不同的阶段进行报告和审批。该制度适用于所有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评价,只有经过批准后才能开展相应的工作。

2,生产许可证制度

所有研发单位在开展转基因植物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的生产应用时,只有在安全评价的基础上,获得了相应转基因生物的生物安全证书,并申请取得农业部颁发的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才能开展相应的生产活动。

3,经营许可证制度

转基因植物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经过安全性评价获得了相应的生物安全证书后,所有从事这类转基因生物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必须申请并取得农业部颁发的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经营许可证,才能从事相应的转基因生物经营活动。

4,标识制度

凡在中国境内销售列入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目录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必须实行标识;未标识和不按规定标识的,不得进口或销售。

5,进出口管理制度

对进口农业转基因生物按照研究试验、生产、加工三种类型实施安全管理, 根据不同的类型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和规定。例如,境外公司向中国出口农业转基因生物用作加工原料的,首先由境外研发商提出申请,经农业部委托的技术检测机构进行环境安全和食用安全检测, 并经过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评价合格后,由农业部颁发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在采取一定安全控制措施的情况下,方可以出口到中国。

安全分析和监管体系:1,转基因生物技术检测体系

中国的转基因生物技术检测体系由检测机构和检测标准两方面组成。其中检测机构是按照动物、植物、微生物三种生物类别,以及转基因产品成分检测、环境安全检测和食用安全性三类任务的要求进行设置,并考虑综合性、区域性和专业性三个层次进行相应了的布局和建设。目前,已通过国家计量认证、农业部审核认可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的食用安全技术检测机构2个、环境安全技术检测机构15个、产品成分检测机构18个。其中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天津卫生防病中心(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食用安全检测中心)等一批高水平的专业科研机构,均为获得了农业部批准成为转基因生物技术检测单位。另外,在转基因生物检测标准方面,目前中国制定并实施的转基因产品检测标准共有17项,其中国家标准(GB)6项,检验检疫行业标准项(SN)11项(见表2)。上述标准各有不同,而且有些标准专门针对食品中的某些转基因成分检测而制订的。

2,转基因植物食用安全评价体系

2002 年以后,在借鉴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有关转基因食品评价指南,并总结中国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实践基础上,农业部制定并发布了《转基因植物安全评价指南(试行)》、《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食用安全性评价导则》及相关食用安全检测标准,对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食用安全评价要点、步骤及具体试验方法提出了明确要求。

转基因食品标签/标识的管理制度

早在2001年,中国就建立了转基因农产品的标识制度。当年颁布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其 2002 年的两部配套规章《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和《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审查认可程序》对这一制度作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这一制度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1) 适用范围。在中国境内销售列入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目录的农业转基因生物,适用标识制度。

2) 管理机构。实施标识管理的农业转基因生物目录,由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商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农业部负责全国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的审定和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的监督

我国转基因食品的现状

我国转基因食品的现状 自1994年世界首例转基因农作物西红柿(美国)种植以来,转基因农作物相继在一些国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的资料显示,1996年全球共有6个国家种植转基因农作物,包括美国、阿根廷、加拿大、中国、澳大利亚和墨西哥;种植的农作物种类有大豆、玉米、烟草、棉花、油菜籽、西红柿和土豆;种植总面积170万公顷(表1)。与1996年相比,2008年全球转基因农作物商业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转基因食品种植国由6个增加到25个,包括美国、阿根廷、巴西、加拿大、印度、中国、巴拉圭、南非、乌拉圭、菲律宾、澳大利亚、西班牙、墨西哥、哥伦比亚、智利、洪都拉斯、捷克、葡萄牙、德国、斯洛伐克、罗马尼亚、波兰、布基纳法索、埃及、玻利维亚;种植农作物的种类由7个扩充到13个,分别为大豆、玉米、棉花、油菜籽、南瓜、木瓜、木薯、康乃馨、土豆、白杨、矮牵牛、甜椒和甜菜;种植总面积由170万公顷上升到1.25亿公顷。在这两项资料中,美国转基因农作物种植总面积均居世界第一位,特别是2008年,其种植总面积高达6250万公顷,转基因农作物种类占去2008年种类总和的一半以上(大豆、玉米、棉花、油菜籽、南瓜、木瓜、土豆、木薯和甜菜,表1)。 而我国2008年以种植总面积380万公顷位居世界第六

位,转基因农作物的种类包括棉花、烟草、杨树、矮牵牛、木瓜、甜椒和大豆7项(表1)。除此之外,我国目前处于田间实验种植阶段的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棉花、马铃薯、番茄、大豆、甘蓝、花生、甜瓜、番木瓜、甜椒、辣椒、油菜和烟草等。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农业部已经授予两种转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以及转基因植酸酶玉米的生物安全证书,经品种审定并获得种子生产许可证和种子经营许可证后将进入商业化生产,但由于一时间反对声颇多暂时搁浅。在我国转基因食品商业化过程中,除自力更生性的研究开发、种植一些作物品种外,我国每年还要从美国进口一些转基因食品(主要包括玉米、大豆和油菜籽)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其中玉米主要用于饲料的加工、生产,大豆和油菜籽主要用于加工食用油。

世界各国有关转基因食品的法规一览(1)

转基因食品面面观之四:世界各国有关转基因食品的法规一览 目前国际上对转基因食品的管理大体可分为美国和欧盟两种模式:美国政府对转基因食品的管理相对宽松;欧盟则要严格、复杂得多。双方的分歧主要在于:欧洲国家认为,只要不能否定转基因食品的危险性,就应该加以限制。而美国则主张,只要在科学上无法证明它有危险性,就不应该限制。下面是一些国家有关转基因食品的相关法规。 美国 美国政府参与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的管理已有12年的历史。美国农业部动植物健康检验局(USDA-APHIS)负责管理转基因植物的开发和田间试验;美国环保局负责对转基因植物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而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则负责转基因食品和饲料的安全性评估。例如,2001年之前,FDA虽然要求开发商提供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详细资料,但不是强制性的。2001年1月17日之后,FDA对上述转基因食品管理过程转为强制性,要求开发商在转基因食品进入市场之前至少120天,向FDA提出申请并提供此类食品的相关研究资料,以确认此类食品与相应的传统产品具有同等的安全性。 为加强对转基因作物的管理,美国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最近又提出了一项新建议,根据该建议,即使是在风险还不明显的小规模种植阶段,投入田间试验的转基因作物也需接受FDA、EPA等部门的安全性评估。与美国现有的转基因作物田间试验管理措施相比,新建议在尺度上更为严格,主要体现在对田间试验进行安全性检测的时间有所

提前。 总的来说,美国对转基因食品的管理是较为宽松的。在美国,一种转基因食品从申报到批准一般只需要5个月的时间,而在欧盟则通常至少需要17个月。 加拿大 可能与美国紧邻的缘故,加公众舆论对转基因产品的接受程度较高,政府对转基因产品的管理也与美国类似。 在销售新型食品(包括转基因食品)之前,生产商必须告知加卫生部产品安全局,并提交有关该食品的资料。加卫生部审查批准后,产品才可进入市场销售。对与转基因食品的标识问题,加政府目前的政策是:由于市场销售的所有转基因产品均被认定为“实质上等同于”传统产品,在产品标识上两者应享相同待遇。即不强制要求销售商对转基因产品贴特殊标签,但在产品某种营养成分含量变化较大或有可能对某些人群产生过敏作用时除外。 欧盟 欧盟对转基因食品作出了严格的法律规定:制造商或进口商在转基因生物体释放环境或投放市场前必须向准备投放市场的那个欧盟成员国提交详细的申请材料,如果通不过,就不批准上市。如果评估结果很好,还要将申请进一步提交给欧盟委员会和其他欧盟成员国,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反对,则由最初接受申请的国家发给许可,转基因食品可以在所有欧盟国家上市。但对于食品中转基因成分超过1%的,必须强制性贴加标签,标签上必须注明该食物的组成、营养价

中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分析.

中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分析 华中农业大学李然 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切实保证人们的健康和食品安全,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管理条例》,该条例主要介绍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卫生要求及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等。 但由于管理范围较窄,内容欠丰富。后又推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该 法案不仅继承了管理条例的优点,还通过与实践的结合完善了条例的不足。随着基因工程技 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1993年国家科技部颁布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1996年农业部又相继颁布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以规范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和管理。 为了预防转基因生物技术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的潜在影响,2000年由国家环保总局 牵头及八个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制定了〈〈中国国家生物安全框架》,国务院2001年也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该条例标志着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管理正式纳入法制建设轨道。2002年,农业部为了配合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也颁发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进El安全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同年。卫生部也颁发了〈〈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并明文规定食品中含有转基因产物的要 标注“转基因XX食品”或“以转基因XX食品为原料”等字样。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的生物安全管理。2005年我国正式加入联合国〈〈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标志着我国的生物 安全管理正式步入国际合作的轨道。2006年农业部为了进一步加强转基因生物的审批管理。 发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审批办法》,办法中明确了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应具备的 条件。2007年卫生部又颁布实施了〈〈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 纵观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演变历程,不难发现:中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制 度正经历着一个快速变迁的发展过程。并逐步向标准化、系统化、国际化靠拢。通过对中国 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变迁进行分析和探讨,得出以下几点启示和建议。 1. 建立严格的转基因食品生产许可制度 由于转基因食品生产的特殊性,为了从源头上把关转基因食品安全,需要政府出台专门 的生产许可制度对生产者的资格进行严格把关。实行“一扇门一把钥匙”的标准评估程序,杜绝未达到许可标准的食品企业从事转基因食品的生产。 2. 建立规范的转基因食品安全监测制度 目前,国内的监管和检测技术还比较落后,制度还不甚完善,市场上生产者往往将转基 因食品与非转基凶食品混同销售,以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达到蒙蔽消费者、获取利润的目的。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生态安全,政府需要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监测制度,明确产品法律责任、加大对违规企业的惩罚力度,防患于未然。 3. 健全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 为了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应用事先知情同意和预防原则,保障消费者的基本 权利。我国虽然在〈〈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和〈〈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中规定转基因食品必须进行标识,但这些规定仍不够具体,还需要做到:应明确标识转基因的内容 如转基因成分来源、过敏性等;给定标识制度的适用范围如明确规定食品的转基因含量限值等;标志位置应该显著,便于消费者选择等。 4. 建立转基因农作物种植补贴制度 种植转基因作物可能并不适应传统的小农生产方式,为了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规避市 场风险,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给予农民种植补贴。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产

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和贸易现状

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和贸易现状 转基因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外源性基因转移至某种特定生物体中,使其生物性态或机能发生部分改变。以转基因生物体直接作为食品或以其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转基因”是一种毁誉参半的生物改良方法,它破坏植物自然“血统”,令植物具备某种原先没有的特性,比如抗虫性能,以达到扩大生产的目的。 1993年,首例转基因烟草问世。1997年全世界转基因作物的播种面积约为1100万公顷,1998年上升到3000万公顷,2000年大约为4500万公顷,增长十分迅速。 美国是采用转基因技术最多的国家。目前,美国农产品的年产量中55%的大豆、45%棉花和40%的玉米已逐步转化为通过转基因改制的方法生产。美国允许大豆、玉米、棉花、油菜和土豆等20多种转基因农作物的种子在美国播种。据估计,从1999年到2004年,美国转基因农产品和转基因食品的市场规模将从40亿扩大到200亿元。1996年,当美国的第一批转基因西红柿被摆上市场的时候,美国食品医药管理局就规定这种西红柿必须注上转基因产品的标识,但是由于美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同时也是最大的转基因作物生产国,因此两年以后,美国不再实施标识制度。由于美国转基因农作物受到欧洲国家和美国本土市场的抵制,2000年美国转基因玉米的种植面积锐减了24%,转基因棉花的种植面积占棉花种植总面积的比例已由1999年的55%下降到2000年的48%,转基因大豆比例则由1999年的57%下降到2000年的52%。2001年7月5日,美国农业部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美国当年播种转基因大豆达3330万公顷,占播种面积

的68%。目前美国转基因大豆的年产量达到5500多万吨,接近其总产量的70%。 中国的转基因研究和开发也有较大的进展。中国已经开展了棉花、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等品种的转基因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并在转基因药物、转基因作物和农作物基因图谱与新品种等方面有相对比较优势。但目前我国只有抗虫棉、矮牵牛花、抗病毒甜椒、抗病毒和延熟番茄等少数品种进入了商业化生产阶段。我国的转基因产品的检测技术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已经具备了对转基因产品的检测能力。 各国对转基因食品的不同观点和管理办法 由于转基因技术应用于农作物生产,这项技术被指望解决全球60亿人有12亿人吃不饱的问题。目前,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在国际上尚无定论。各国对转基因食品看法各异,出于公共健康安全的考虑,所以对转基因产品须严加管理,各国也采取了不同的管理办法。 对转基因技术的两种不同观点 转基因食品问世以来,其安全性的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争论非常激烈,基本上形成了赞同和反对的意见。但双方均未能找到令人信服的根据,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的问题尚未得到解决。 对转基因食品持赞同的观点认为: (1)转基因技术可增加粮食生产、减少食品生产的投入,有助于解决世界范围的粮食问题。 (2)转基因农作物具有抗病虫害的特性,可减少杀虫剂的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

关于转基因食品的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孝感高中2010级17班丁齐林 1.研究背景: 当基因这一词汇渐渐成为流行语时,颇有争议的转基因食品也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摆上了老百姓的餐桌。近年来,有关转基因食品是否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争议日趋激烈,引起了全世界公众的高度关注。但是,在我国,转基因食品对大多数老百姓而言,似乎仍然是陌生而遥远的,究竟转基因食品的出现有什么意义,转基因食品到底有利还是不利,转基因食品安全吗等问题我们仍然不能解答 2.目的和意义: 转基因食品是新的科技产物,尽管现在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它会愈来愈完善。我们相信,只要按照一定的规定去做,我国生物技术的发展会是健康、有序的,我们的生活也会因生物技术带来的转基因食品而变得更加丰富精彩。 怎样在现有知识准备的基础之上,把书本知识与现实生产、生活进行沟通,关注学习的过程,训练我们的思维方法,提高思维水平,使我们能一分为二地对所学知识能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学会运用自己的知识和集体的力量去深入了解和探究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锻炼我们的动手和动脑能力,培养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处理生活的能力是我们提出这一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目的 3.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观察法问卷法 4.任务分工: 5.活动时间安排: 6.研究过程: 1.确定调查目标 2.组长做开题报告 3.组长分配任务 4.各小队查阅资料 5.制作调查问卷 6.考察当地超市 7.在超市中找查样本 8.在大街进行问卷调查 9.回收统计 10总结整理 11.组员发表感想 12.得出结论 13.写出结题报告,上交老师审查 7.总结报告: 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gmf)就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的种类 第一类,植物性转基因食品植物性转基因食品很多。例如,面包生产需要高蛋白质含量的小麦,而目前的小麦品种含蛋白质较低,将高效表达的蛋白基因转入小麦,将会使做成的面

转基因研究的现状及发展

转基因研究的现状及发展 转基因作物是当今世界各国现代生物技术产业研究的热点,中国的转基因生物技术发展一、我国转基因作物的发展现状迅速,由于科学界对转基因作物对人类及生态环世界上最早的转基因作物诞生于年,是一境利与弊的争论,措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施对到种含有抗生素药类抗体的烟草。世纪年代,其进行安全管理。本文论述了转基因作物在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已逐渐成为各国现代生物技术产业研国内的发展现状,分析了转基因作物对人类及生态环境的利与弊以及关于我国转基因作物安全管究的热点。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1.在畜牧兽医中的应用 应用于动物抗病育种转基因技术可以用于动物抗病育种,通过克隆特定基因组中的某些编码片段,对之加以一定形式的修饰以后转入畜禽基因组,如果转基因在宿主基因组能得以表达,那么畜禽对该种病毒的感染应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或者应能够减轻该种病毒侵染时对机体带来的危害。(其用于遗传育种,不仅可以加速改良的进程,使选择的效率提高,改良的机会增多,并且不会受到有性繁殖的限制。)例如Clements等将绵羊髓鞘脱落病毒的表壳蛋白基因转入绵羊,获得的转基因动物抗病力明显提高;丘才良把一种寒带比目鱼抗冻基因成功地转移到大西洋鲑中,为提高某些鱼类的抗寒能力做了积极的尝试。 2.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用于生产药用蛋白用转基因动物的乳腺生产重组蛋白(乳腺生物反应器)可能是转基因动物的最大应用,这也是世界范围内转基因研究的热点之一。Swamdom (1992)用β-球蛋白的4个核酸酶I的高敏位点与人的两个基因相连,融合基因产生的转基因猪与鼠的原型相似。目前,把转基因动物当作生物反应器来生产药用蛋白已经受到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不仅各国政府投资,一些私人集团也不惜投入大量资金加以研究和开发。 3.转基因的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1)转基因表达水平低,许多转基因的表达强烈地位受着其宿主染色体上整合位点的影响,往往出现异位表达和个体发育不适宜阶段表达,影响转基因表达能力或基因表达的组织特异性,从而使大部分转基因表达水平极低,极少部分基因表达水平过高。 (2)难以控制转基因在宿主基因组中的行为,转基因随机整合于动物的基因组中,可能会引起宿生细胞染色体的插入突变,还会造成插入位点的基因片段丢失,插入位点周围序列的倍增及基因的转移,也可能激活正常状态下处于关闭状态的基因。 (3)不了解哪些基因控制多数生理过程,不了解基因表达的发育控制和组织特异性控制的机制。 (4)制作转基因动物的效率低,这是目前几乎所有从事转基因动物研究的实验室都面临的问题,也是制约着这项技术广泛应用的关键。 (5)对传统伦理是一种挑战,对人类的生存有一定的负面作用等。 当然,我们不能因为这些缺点的存在就否定转基因技术的研究价值。因为它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配合其他相关的生物技术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这一技术日趋成熟,许多问题有望逐步得到解决。

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分析

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分析 摘要: 近十几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转基因食品生产迅速崛起。人们通过认为地改变作物的基因,从而获得有利于人类生产、生活的转基因作物。种类繁多功能各异的转基因食品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惊喜,人们可以享受转基因带来的各种便利之处。但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困扰,转基因食品真的安全吗?人为的转基因导致的基因逃逸是否会造成生态的灾难?本文将以转基因食品这个话题进行论述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食品安全 1 转基因食品的分类与特点及其发展现状 1.1 转基因食品的分类 从转基因食品的功能来分,可将转基因食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增产型(提高农作物品质、抗性等如抗虫棉)、控熟型(延迟或推迟成熟期,如延熟番茄)、高营养型(转入作物原本缺乏的氨基酸基因等如转基因玉米)、保健型(如转入病原体抗性基因至作物中等)、新品种型(通过不同品种间的基因重组形成新的品种从而获得品质口味和色香方面的新的特点)、加工型(由转基因产物为原料加工制成)。而从转基因食品的原料来源分类也可分为以下几种:转基因植物食品、转基因动物食品、转基因微生物食品、其他特殊转基因食品(如基因工程疫苗或抗体) 1.2转基因食品的特点 转基因技术能够得以快速发展,说明转基因食品有其独特性。这些显著特性表现为:(1)转基因食品是根人的需求进行改造的;(2)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转变了作物原有的诸多性能,如通过转基因技术,增强作物抗病毒或抗虫害的能力;(3)为更好地方便现代人的生产生活需要,在农产品的耐贮方面进行改良,延长食品的保鲜期;(4)生产成本相对低廉,决定了其现实生产的优越性;(5)转基因食品也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 1.3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现状 转基因食品的研究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但真正商业化是进十几年的事。自第一例转基因植物培育成功至今,科学家已经在200多种植物中实现了基因转移,创造出了具有丰产、优质、抗病虫、抗旱等等的具有优良性状的植物新品种。同时转基因还可以开发具有特殊营养品质和保健作用的转基因作物用以生产“功能性食品”,这将对食品加工产业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使生产出较多高附加值食品。如利用转基因技术提高维生素含量的研究已在包括水果蔬菜等多种作物中进行。目前转基因食品已走进了寻常百姓家中,她为人们提供质量更高,营养成分搭配更加合理的膳食。随着转基因动植物技术的不断进步,许多国家正试图以此作为生物反应器,开发生产有经济价值的食品和药物如人血红蛋白、人乳蛋白、ATT等等。随着转基因农作物在全球的迅速推广,转基因农作物产品市场销售额也逐年迅速增加。 2转基因食品的优势 2.1转基因食品作物生长速度快,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分析论文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分析 论文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分析 摘要:近年来,转基因食品的研发迅猛发展,其品种和产量成倍增加。转基因食品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手段,有着广阔的商业前景,然而比起传统食品转基因食品有一定风险性,这也是一部分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望而却步的原因。本文着重研究我国目前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状况,及转基因食品存在哪些安全问题。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发展 自从1983年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植物(一种含有抗生素药类抗体的烟草)在美国成功培植。转基因植物的研究工作得到了迅速发展。1993年,世界上第一种转基因食品——转基因晚熟西红柿正式投放美国市场,这种西红柿耐存储的特性使其货架寿命大大延长。此后,转基因食品的研究在全球范围开始了迅速发展。 一、转基因食品的定义 所谓转基因食品,就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一种或几种外源性基因转移到某种特定的生物体中,并使其有效地表达出相应的产物(多肽或蛋白质),此过程叫转基因。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包括①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产品, ②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直接加工品;③以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或者其直接加工品为原料生产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 二、我国的转基因食品发展状况

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开始进行转基因作物的研究。中国是世界上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自主研发抗虫棉的国家。目前,中国已育成多种农作物重要转基因品种,经过相关部门批准,进行了多种作物的大田实验,包括棉花、水稻、玉米、大豆、小麦、烟草、马铃薯、番茄和番木瓜等。其中,转基因棉花和番木瓜已经批准商业化种植。随着转基因技术的日益成熟,可能会有更多的作物投入商业生产。 三、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分析 1 . 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 转基因食品的营养成分可能会发生改变。英国伦理和毒性中心的试验报告说, 与一般大豆相比, 在耐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中, 具有防癌功能的异黄酮成分减少了, 与普通大豆相比, 两种转基因大豆中的异黄酮成分减少了1 2%~1 4%。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引起人体过敏反应。作物引入基因后, 食品的遗传性状被改变, 这必须会影响到人体蛋白质的构成, 使得蛋白质的成分和浓度发生变化或生成新的代谢物, 最终可能会在人体内产生新的过敏源。人体可能会对某些药物产生抗药性。在转基因的过程中, 若使用具有抵抗临床治疗用抗生素的基因, 人们在服用了这种改良的食物后, 食物可能会在人体内将抗药性基因传给致病的细菌, 从而使人体产生抗药性。 2.转基因作物的大量种植会对生态环境构成威胁。 转基因作物释放到田间后, 有可能将所转基因移到野生作物中, 会破坏自然生态环境, 打破原生物种群的动态平衡。而且由于转基因作物的抗病虫性状不能选择地灭杀目标害虫, 在杀灭目标害虫的同时,也可能

转基因食品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转基因食品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一、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现状: 1、定义: 转基因食品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在物种基因组中嵌入了外源基因的食品,包括转基因植物食品、转基因动物食品和转基因微生物食品。 转基因的基本原理与常规杂交育种有相似之处。但转基因比杂交具有更高的选择性。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一种或几种外源性基因转移至某种生物体,并使其具有效表达出相应的产物,这样的生物体作为食品或以其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 2、分类: 1)植物性: 例如,面包生产需要高蛋白质含量的小麦,而目前的小麦品种含蛋白质较低,将高效表达的蛋白基因转入小麦,将会使做成的面包具有更好的焙烤性能。 2)动物性: 比如,牛体内转入了人的基因,牛长大后产生的牛乳中含有基因药物,提取后可用于人类病症的治疗。 3)微生物: 微生物是转基因最常用的转化材料,应用也最广泛。例如,生产奶酪的凝乳酶,以往只能从杀死的小牛的胃中才能取出,现在利用转基因微生物已能够使凝乳酶在体外大量产生,避免了小牛的无辜死亡,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3、利弊: 优点:可增加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可降低生产成本;通过转基因技术可增强作物抗虫害、抗病毒等的能力;提高农产品的耐贮性,延长保鲜期,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求;可使农作物开发的时间大为缩短;可以摆脱季节、气候的影响,四季低成本供应;打破物种界限,不断培植新物种,生产出有利于人类健康的食品。 缺点:增产,如果遇到雨雪的自然灾害,也有可能减产更厉害。且多项研究表明,转基因食品对哺乳动物的免疫功能有损害。更有研究表明,试验用仓鼠食用了转基因食品后,到其第三代,就绝种了。 4、安全性问题: 1)毒性问题 对于基因的人工提炼和添加,可能在达到某些人们想达到的效果的同时,也增加和积聚了食物中原有的微量毒素。 2)过敏反应 对于一种食物过敏的人有时还会对一种以前他们不过敏的食物产生过敏。 3)营养问题 外来基因会以一种人们还不甚了解的方式破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当科学家把一个外来基因加入到植物或细菌中去,这个基因会与别的基因连接在一起。人们在服用了这种改良食物后,食物会在人体内将抗药性基因传给致病的细菌,使人体产生抗药性。 4)威胁环境

中国转基因食品现状

中国转基因食品现状 【摘要】转基因技术成熟,使转基因在全球应用范围大幅度提高。本文写了转基因在中国的应用及政府的态度和潜在危害及转利弊,以及对转基因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发展现状安全 转基因食品是指利用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Transgene technology)在物种基因组中嵌入了外源基因的食品,包括转基因植物食品、转基因动物食品和转基因微生物食品。目前,转基因生物技术的研究,大多分布在抗虫基因工程、抗病基因工程、抗逆基因工程、品质基因工程、品质改良基因工程、控制发育的基因工程等领域。 生物技术成为20世纪末发展最为迅速的高新技术之一。生物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以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为代表的生物技术的发展促使发酵、食品、轻工等传统产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同时为人类解决人口膨胀、食物短缺、匮乏、疾病防治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带来了新的希望。可以预期以生物技术为的转基因食品产业将在本世纪得到更、更深层的发展,它的进步将推动整个食品业的发展,并对提高人类的身体素质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1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现状 1.1国际转基因食品发展现状 自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烟草1983年问世以来,转基因技术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研究内容包括抗虫、抗病、抗除草、品质改良等大面积种植的转基因作物有棉花、大豆、水稻、玉米等。 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说,2014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1.815亿公顷。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前六位为美国(7310万公顷)、巴西(4220万公顷)、

阿根廷(2430万公顷)、印度和加拿大(各1160万公顷)和中国(390万公顷) 。 近十几年来,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在农业上显示出强大的潜力,并逐步发展成为能够产生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的产业。但是,转基因食品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发展是不均衡的。美国是应用转基因技术最多的国家,在转基因动物研究方面,加拿大、阿根廷是继美国之后大量采用转基因技术的国家。世界上应用转基因技术比较多的国家还有墨西哥、西班牙和南非等。 1.2我国转基因食品发展现状 我国同样很重视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研究,中国的基因改良作物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并得到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的支持。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国己经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到产品研发的较为完整的技术体系。中国农业部已经批准种植的转基因农作物有:甜椒、西红柿、土豆;主粮作物有玉米、水稻。今后可能陆续批准的农作物有小麦、甘薯、谷子、花生等。进口的转基因食品有大豆油、菜子油、大豆等。 目前,我国转基因作物研究在发展中国家中居领先地位,在水稻、棉花等领域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应用于棉花、水稻等大田作物的转基因技术集中代表了中国转基因作物的研发状况。 2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 自从转基因技术问世以来,关于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即食用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是否有不良影响,转基因技术对环境、物种的进化是否有影响等、科学界一直争论不休。建立农业转基因食物评价制度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 目前几乎每个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人口增长与耕地面积减少的巨大压力,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通过高新技术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转基因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可以显著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这个角度看转基因作物存在是必要的我们要对转基因食品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但是转基因作物可能本身成为杂草、转基因作物的亲缘野生种成为杂草或超级杂草、转基因作物可能产生新的病毒疾病、转基因作物对非目标生物的危害、破坏生物多样性、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系统及生态过程的影响、其他一些不可预计

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

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 有利的方面 1 、过去改变植物的品种主要是通过育种,这种传统的育种方式需要的时间长,杂交出的品种不易控制,目的性差,其后代可能高产但不抗病,也可能抗病但不高产,也许是高产但品质差,所以必需一次一次地进行选育。而转基因技术就不同了,可以选择任何1个目的基因转进去,就可得到1个相应的新品种,不精品文档,你值得期待 用再花那么长的时间筛选了。 2 、传统的育种只能是水稻对水稻,玉米对玉米,进行杂交,不能水稻对玉米,水稻更不能和细菌进行杂交。而转基因技术不但可以把不同植物的基因进行组合,而且还可以把动物的基因,甚至人的基因组合到植物里去。比如:科学家看中了一种北极熊的基因,认为它有抵抗冷冻的作用,于是将其分离取出,再植入番茄之中,培育出耐寒番茄。 ●通过转基因技术可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毒、抗虫、抗寒、抗旱、抗涝、抗盐碱、抗除草剂等特性的作物新品种,以减少对农药化肥和水的依赖,降低农业成本,大幅度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改善食品的质量,缓解世界粮食短缺的矛盾。例如:马铃薯植人天蚕素的基因后,抗清枯病、软腐病的能力大大提高,过去这两种病每年会带来近3成的减产,一种抗科罗拉多马铃薯甲虫的马铃薯,可使美国每年少用37万kg的杀虫剂;阿根廷播种转基因豆种后,大豆抗病和抗杂草能力大为增加,使用农药和除草剂的量减少,生产成本比原来下降了15%。 ●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有利于健康和抗疾病的食品。杜邦和孟山都公司即将推出多种可榨取有益心脏的食用油的大豆。两大公司还将联手推出味道更鲜美且更容易消化的强化大豆新品种。艾尔姆公司与其他公司合作,正在研究高含量抗癌物质的西红柿,以及可用于生产血红蛋白的玉米和大豆。此外,含疫苗的香蕉和马铃薯也正在加紧研究中;日本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成功培育出可减少血清胆固醇含量、防止动脉硬化的水稻新品种;欧洲科学家新培育出了米粒中富

欧盟对转基因食品的法律规范及其借鉴

欧盟对转基因食品的法律规范及其借鉴 宋锡祥[1] 自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转基因生物技术在争论中不断发展。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由1996年的170万公顷增加到2001年的5260万公顷。至2000年,已有将近50个国家相继培育成200多种转基因作物,其中各国已获上市的转基因作物产品种类已达149个,仅美国就有42个,由转基因作物生产加工的转基因食品和食品成份已达4000余种。转基因农作物及其产品市场销售额由1995年的7500万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30亿美元。为了有效规范转基因食品投放市场,加强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切实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经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欧盟有关生物安全法律法规的立法框架已初具规模,逐步趋于健全和完善。 一、欧盟转基因食品管理立法现状 (一)1990年4月23日欧盟理事会发布的《指令》第90/220/EEC号有关转基因生物故意释放环境的内容欧盟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制定了统一的法令,1990年第220号《指令》的出台既是针对研究和发展的目的,也是为了对包含或者由转基因生物组成的产品投放到市场,而实施转基因食品故意释放环境时,确保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欧盟理事会1990年的《指令》被认为是“横向立法”,欧盟也已采纳该产品——特别立法与1990年《指令》的风险评估原则相结合。指令对转基因生物的构成作出界定,即“在某生物中,由于其基因材料用某种方法已经被改变,它通过和或与自然的配对结合不会自然产生”。而生物鉴别技术导致转基因食品的出现。 1、(Deliberate release for R&D)对于研究和发展的故意释放 出于研究和发展的需要,在故意释放到大田的试验实例中(由指令B部分规范),成员国的主管部门要进行评估并就是否同意将试验案卷材料的提交作出决定。欧盟委员会已经建立了案卷信息交换程序,并把此任务委托给联合研究中心。迄今为止,已接受和分发了1500多个案卷,其中不涉及保密的案卷摘要可以在相关的网站查阅。 2、(Placing on the market)投放市场 对转基因食品或者与转基因食品相结合的食品投放到市场之前(由《指令》C部分规范),通告人将通告提交给某产品计划首次在该成员国市场投放的成员国的市场主管部门。其收到案卷材料后在该成员国的科学委员会指导下对其进行审查,经审查合格的,将材料送交欧盟委员会;经审查未获得通过的,不得将该转基因食品投放市场,并告知通告人,他所提交的产品不符合《指令》的条件而被否决。 对于获得通过投放市场的转基因产品,必须将材料交由欧盟委员会转送欧盟各成员国的主管部门,各成员国科学委员会也要对案卷材料进行审查;如果其中一个成员国主管部门提出反对意见并援引第16条,欧盟委员会将按照《指令》第21条规定的提交程序作出决定。在这种场合,在决定尚未作出前,

关于转基因食品的研究讨论报告

关于转基因食品的研究讨论报告 近来转基因食品在不论在网络上还是国际上都倍受热议,许多网友民众对此争论不断,那么,转基因食品到底是什么呢? 转基因食品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但是由于转基因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手段,它的不成熟和不确定性,必然使得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世界上最早的转基因作物烟草于1983年诞生,到美国孟山都公司研制的延熟保鲜转基因西红柿1994年在美国批准上市,转基因食品的研发迅猛发展,产品品种及产量也成倍增长。 在这种技术不成熟与不确定性交杂的情况下,目前转基因食品的优劣问题也日渐凸显。 在正确使用转基因技术的情况下,转基因作物的营养成分会有质的改变,向着人们期望的发展,与原始农作物相比,也会更符合现代高速,便捷,美观,高产量的市场供应需求。例如:面包生产需要高蛋白质含量的小麦,小麦品种含蛋白质较低,将高效表达的蛋白基因转入小麦,将会使做成的面包具有更好的焙烤性能。 番茄是一种营养丰富、经济价值很高的果蔬,但它不耐贮藏。为了解决番茄这类果实的贮藏问题,研究者发现,控制植物衰老激素乙烯合成的酶基因,是导致植物衰老的重要基因,如果能够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抑制这个基因的表达,那么衰老激素乙烯的生物合成就会得到控制,番茄也就不会容易变软和腐烂了。美国、中国等国家的多位科学家经过努力,已培育出了这样的番茄新品种。这种番茄抗衰老,抗软化,耐贮藏,能长途运输,可减少加工生产及运输中的浪费。 不仅仅是植物,作用在动物身上也会有很好的效果。牛体内转入了优良基因,牛长大后产生的牛乳中含有基因药物,提取后可用于人类病症的治疗。在猪的体内转入优良的生长基因,猪抗病能力大大提高。 但目前世界上也有许多人持反对意见,美国人威廉·恩道尔在《转基因战争—21世纪中国粮食安全保卫战》的序言中指出:“把转基因作物对人类健康、食品安全的威胁太大了,无论怎样强调都不会过分。如果中国的农业被转基因的种子掌控,最多再过20年,中国将不会作为一个国家而继续存在了。”对于转基因食品的未来发展,首先是毒性问题。一些研究学者认为,对于基因的人工提炼和添加,可能在达到某些人们想达到的效果的同时,也增加和积聚了食物中原有的微量毒素。转基因毒素的危害性远远大于艾滋病、化学添加剂、农药、环境污染等。其实不论是转基因食品还是非转基因食品,优点也好,缺点也罢,一个是陪伴了人类发展的传统农作物食品,一个是新兴的转基因食品,都是我们未来发展不可或缺的东西。都应该有好的发展前景。转基因食品的发展是必须的,也是可行的,所以,我们应该正确看待转基因食品,不应该只一味的看到其好的或不好的一面。作为公民的我们,应该鼓励与支持发展转基因事业,使转基因食品丰富我们的生活,让我们不再为转基因食品的问题所担忧。

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分析.doc

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分析- 摘要:为提高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监管效率,该研究针对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分析,从转基因食品潜在威胁、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转基因食品安全特性进行总结性研究。针对我国转基因食品法律监管机制进行分析,结合国外转基因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现状对我国现有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我国转基因食品法律监管问题分析根本原因,制定针对性策略作为参考意见,便于提升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效率,提高安全监管资源有效利用。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法律规制;现状 1转基因食品特性 1.1转基因食品优越性 转基因食品直接将多项优越基因结合在一起,促进食品具备需求特性。相较于传统农作物,转基因食品具有多方面优越性[2]。首先,转基因食品可改变农作物的生长特性,促进农作物本身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并提高农作物在恶劣环境下的生长能力,并可提高其生长速度。该特性可有效降低农作物的生产成本,并能降低农药的使用量,降低食品对人体的危害。其次,转基因食品可改变其原有味道,满足人们的味觉需求。当前一些人们经常食用的高营养、高质量食品,多数存在口味不佳等情况,导致多数人存在偏食情况,影响身体健康。转基因食品可在保持食品营养的同时提高其口味,不仅能降低食品生产成本,还能降低食品添加剂对人体的伤害。总体来看,转基因食品可将人们需求的食品特性综合在一起,满足人们对食品的多方面需求,并可将气候对农作物的影响降到最低[3]。

1.2转基因食品的风险性 转基因食品已经成为市场食品的一部分,且当前并未有明确案例证明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安全性存在威胁,但从实验以及理论分析角度来看,转基因食品仍旧存在一些潜在威胁[4]。首先,转基因食品存在食用风险。转基因食品自身基因的改变导致其营养成分发生变化,虽然转基因食品是人们为得到食品某种特性而研究出来的新型综合食品,但在转基因过程中存在较多不可控制因素,无法人为控制食品营养物质组成,且通过对转基因大豆的性质试验研究表明,转基因大豆对除草剂等农药具有良好抗性,但其自身营养成分含量直线下降。当前在食品转基因过程中会转入一些非食用性物质,这些物质会在人体内进行堆积,并在达到一定含量后对人体造成危害。其次,一些抗虫农作物中的蛋白酶也会对人体造成影响,即这些农作物既会对害虫造成危害,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5]。其次,转基因食品存在生态环境风险。当前一些转基因生物被导入抗虫基因,在其培育生长过程中容易对其他生物产生影响,可能发生基因漂移或基因逃逸等情况,从而导致周边农作物发生基因突变。转基因食品因为其优良品种特性会直接威胁生物链,一些较为常见的益虫会受到影响,并可能出现灭绝情况,从而直接对整个生物链造成影响;转基因食品会导致其他生物产生一些抗性,直接改变其基因走向,不利于生态环境稳定发展。 2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 转基因食品会造成传统食品自然属性的改变,满足人们良性需求的同时也会造成一些安全隐患,结合一些科学研究成果,转基因食品可能存在一些安全性问题。 2.1潜在毒性问题

关于转基因食品的思考

Value Engineering 1什么是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 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 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转基因与常规杂交育种有相似之处。杂交是将整条的基因链(染色体)转移,而转基因是选取最有用的一小段基因转移。因此,转基因比杂交具有更高的选择性。 2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状况 世界上最早的转基因作物(烟草)于1983年诞生,1996年转基因植物首次进行商业种植后,转基因作物的 种植规模越来越大,转基因品种的研发也迅猛发展, 种植的品种主要有棉花、大豆、大米、 小麦、玉米和油菜籽。目前,全球有29个国家, 超过1500万农民种植转基因农作物,其中美国所产的转基因农作物达到全球产量的50%,其次是阿根廷为17%,巴西为13%,加拿大为6%,印度为5%和中国为3%。 转基因农作物能够在短时期内扩展到现在的规模, 主要依赖转基因植物所带来的经济优势。 一是相对于传统种植,转基因农作物更能抗旱抗虫害,从而减少农药、除草剂 和人力的投入;二是转基因农作物的产量比传统耕作的作 物产量更高, 一般增产20%左右。近年来,随着我国转基因食品的市场准入, 使许多农作物的进口量不断增加,对国内市场已造成很大冲击。据 海关数据显示, 2012年我国累计进口大豆总量为5838万吨,同比增长11.2%, 创历史新高。不断增量的进口大豆,挤压国内大豆产业链。据调查估算, 2012年黑龙江和吉林两省大豆种植面积比2011年减少30%左右,大豆种植面积呈逐年递减趋势,国内大豆生产产业链已陷入难以持续发展的困局。 3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分析 转基因食品是运用新的技术生产的一种产品, 是一种新生事物。所以,对于这种新生事物的诞生,尤其是食品来讲,人们对其安全性是非常重视的。 对于这个问题,国外很科学家早已进行研究和分析。其中最早提出的是英国的阿伯丁罗特研究所的普庇泰教授。随后其他一些科学家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进行了试 验。试验表明,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 但是1999年英国的权威科学杂志《自然》刊登了一篇论文,指出蝴蝶幼虫等吃 了撒有某种转基因玉米花粉的菜叶后而发育不良, 并且死亡率较高。因此关于转基因食物是否有害, 目前尚无定论。但是,应该让消费者知道他们的食物来源和成分,那就是 至少在食物包装上标识转基因食物的含量, 以便作出合适的选择。 对国家允许进口的各种转基因食品, 我们检验检疫部门要做而且必须做的一是对转基因食品具有符合标准要求的鉴别能力,及时准确地出具鉴定报告。二是加强对进口转基因食品的管理,将转基因食品和传统有机食品区别对待,让消费者自由选择。三是加强转基因信息宣传的力度,让更多消费者了解和掌握转基因知识,增强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判别力。四是对转基因食品进行动态跟踪,探讨和研究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4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前景 首先,转基因食品能够很好地抗病虫害与抗除草剂,从而能够减少食品的农药残留,降低环境污染与人畜伤亡,减少投入的成本。其次,应用转基因技术所培育出来的植物具备耐贮藏之特性,能够很好地延长转基因食品的保 存期,并能抗击干旱、耐盐碱与抗重金属。 一部分高产量转基因作物还能提高当地的土地利用率,从而缓解我国持续 增长的人口对于食物的需求。再者, 转基因食品能够改变—————————————————————— —作者简介:张群(1964-),男,辽宁营口人,高级工程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食品检验。 关于转基因食品的思考 Thinking about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张群ZHANG Qun ;仲吉伟ZHONG Ji-wei ;陈鹏云CHEN Peng-yun (辽宁鲅鱼圈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营口115007) (Bayuquan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 ,Yingkou 115007,China ) 摘要:随着近年来转基因食品在农业生产中应用范围扩大, 并且进口量呈递增趋势,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文章主要从转基因食品的概念、发展、安全性以及发展前景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介绍。 由于基因技术所取得的突破,让科学家们能够运用传统育种专家所无法想象的方式来改良传统农作物,这种转基因技术从某种意义上也说明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在突飞猛进的发展。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 application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the increasing import volume in recent years,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and its safety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of people.This article briefly introduces and analyzes the concept,development,safety and prospect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The breakthrough of genetic technology enables scientists to modify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products with the method that traditional breeding experts cannot imagine.The transgenic technology is a reflection of a nation's rapid developmen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a sense.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进口 Key words: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import 中图分类号:Q34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6-0303-0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