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投资法体系

国际投资法体系

国际投资法体系

论当代国际投资法的规则体系

国际投资法是指调整国际间私人直接投资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是调整国际投资关系的有关国内法规范和国际法规范总和形成的一个独立的法律体系。总的来说,现行国际投资规则体系主要由各国的国内法规范和一些双边、多边协议,以及国际习惯构成。它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涉外投资法;涉及跨国投资问题的各类双边投资条约、区域性多边投资条约和WTO框架下的国家投资协议;国际习惯等等。它们提供了当前国际投资的法律环境。

一.国际投资法的国内法律规范

1.发展中国家国际投资规则

发展中国家的涉外投资立法通常包含两个基本方面:吸引外国投资的立法和向外国投资的立法。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的立法都以法典或系列性专门法规的形式,对有关外资法律问题作出特别规定。为吸引外资,在对外资进行限制、管理的同时,在税收、外汇及争端解决等方面,给予外资优于内资的优惠待遇。这类涉外投资法是发展中国家国际投资法整体结构中首要的组成部分。

2.发达国家国际投资规则

资本输出是发达国家开展跨国经济活动的一大基石,为了增强本国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实力地位,发达国家往往通过各类立法措施和行政措施,鼓励本国资本向外输出。主要包括信贷优惠、避免双重征税、以及其它援助。如通过其驻内驻外机构为本国私人提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情况和投资机会等情报。除了在税收立法及财政、信贷方面采取一些鼓励措施外,为了促进保护本国的海外投资,还建立了专门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针对其他国家在本国投资方面,发达国家更倾向于采取自由开放的政策,对内资、外资一般实行无差别待遇。

二、国际投资中的国际法律规范

1.双边投资协定

签订BIT的目的有两个:保护投资和促进投资。BIT 的内容大同小异,主要包括:(1)投资准入,涉及外国投资的机会问题;(2)投资待遇标准,即包括相对标准,如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也包括绝对标准,如公平和公正待遇等;(3)投资保证条款,涉及资金的转移与征收的补偿等;(4)争议解决条款。

2.区域性多边投资协定

区域性多边协定指某一区域的一些国家,为了避免竞争,协同步调,以区域性多边协定或条约的形式,制定用以调整涉及本区域的资本跨国流动的行为规范。近年来,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全球迅猛发展,给国际投资流向带来新的刺激因素。影响比较大的有在《罗马条约》和《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基础上形成的欧盟、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下形成的北美自由贸易区以及在《东盟投资协定》基础上形成的东盟。这些区域多边投资协定较为有效地协调了民族国家的经济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利益冲突。协议中的投资条款构成了国际投资规则体系的一部分。

3.WTO框架下的有关国际投资

WTO作为“经济联合国”,其影响日益深远。近年来,经过WTO各成员国的协商谈判,已达成了一系列与国际投资相关的协议。主要包括《服务贸易协议》(GATS)、《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TRIMS)、《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协议》(TRIPS)、《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政府采购协议》。这些法规体系已构成当前国际投资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协议事实上已经涉及投资准入、准入后的待遇、争议解决等一系列国际投资领域内的关键法律问题。

此外,在国际层面,国际投资法的规则体系还包括相关的国际习惯。它主要包括两个基本原则,即国家主权原则和外交保护原则。前者国家有权确定保护境内财产的标准,后者则认为存在保护外国人财产的最低标准。对于资本输入国而言,主张国家主权原则有助于维护本国主权和对外资的控制能力;对于资本输出国而言,主张保护原则有助于保护本国投资者和本国的国家利益。因此,二者的矛盾根深蒂固。就此,可以认为,虽然存在关于国际投资的国际习惯,但内容有待于进一步确定。

国际直接投资第八章PPT

国际直接投资第八章PPT

国际直接投资第八章 各国的国内立法虽然在对投资者的保护上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但由于投资过和东道国在利益方面的对立性,以及各自法律法规的差异,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而,单靠各国的国内立法根本达不到全面保护投资者的目的。特别是诸如征用、国有化、及其补偿、外国人待遇标准及其争议的处理问题,往往不是单靠一个国家的立法所能圆满解决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产生了双边性投资法规、区域性投资法规和世界性投资法规,为国际直接投资提供了共同的标准。 一、双边性投资法规 双边性投资法规只涉及两个国家,主要有三种形式,即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投资保证协定以及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 (一)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是双边投资条约的最早形式,是缔约国在友好的政治前提下签订的有关通商航海事项的综合性条约。在二战以前,国际经济活动主要以国际贸易为主,国际投资不占主要地位,因此在双边条约中关于贸易的保护规定较多,而关于投资的保护规定较少。二战后,国际投资迅猛发展,各国缔结的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中关于投资保护的规定也相应增加,主要规范了外国人的待遇标准、财产保护、征收与国有化及其补偿以及争端解决等内容。但由于友好通商条约是非专门性的条约,且其涉及的范围广,内容多,对投资者缺乏程序性保护,不可能对复杂的国际投资问题作出充分、完全的规定。因此,国际社会便开始寻求其他更有效的缔约形式,由此便产生了投资保证协定以及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两种缔约形式。 (二)投资保证协定 投资保证协定是缔约国一方保证其在缔约国对方的投资而与缔约国对方缔结的条约。其最初是作为友好通商条约的一种配合、补充的措施来使用的。 投资协定通常采用换文的方式,强调对政治风险的保证,尤其强调在程序性的规定,如代位求偿权、投资争议解决程序等问题,其保护对象也只是资本输出单方面的投资,而非双边投资。 (三)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

国际投资法

国际投资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国际投资概述 一、国际投资的概念与类型 *国际投资是投资者为获得一定经济效益而将其资本投向国外的一种经济活动。 *直接投资是指伴有企业经营管理权和控制权的投资,投资者在海外直接经营企业,并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较大的控制权。 *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不参加企业经营管理,也不享有企业的控制权或支配权,而仅持有的能提供收入的股票或证券进行的投资。 二、国际投资的历史发展 国际直接投资大幅度增长;发达国家间投资的双向“对流”仍是国际投资的主流,但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持续上升;一些发展中国家逐步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亚洲地区与拉丁美洲已成为国际投资趋向的热点。 三、投资环境 *投资环境是指能有效地影响国际资本的运行和效益的一切外部条件和因素。 (一)物质环境: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基础设施 (二)社会环境:政治环境,法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条件,意识环境 四、国际投资的性质与作用 国际投资兼有积极性和消极性:一方面资本具有固有的消极性,它唯利是图,不会顾及东道国的经济发展。一方面国际投资对东道国的经济发展又具有积极作用,资本输入国通过利用外资可以解决国内资金困难,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知识,提高国内企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改造老企业,建设技术先进型和出口型企业,加速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自然资源的开发,增加就业、扩大出口,改善国际收支,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第二节国际投资法的概念、渊源与体系 一、国际投资法的概念 *国际投资法是指调整国际私人直接投资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特征:1、国际投资法调整国际私人投资关系。2、国际投资法调整国际私人直接投资关系。3国际投资法调整的国际私人直接投资关系既包括国内法关系,又包括国际法关系。 二、国际投资法的渊源 (一)国内立法(二)国际条约(三)其他渊源1联合国大会的规范性决议2国际惯例三、国际投资法的体系 国际投资法是由调整国际投资关系的有关国内法规范和国际法规范综合形成的一个独立的法律体系。 国际投资法的体系是由其客观基础——国际投资关系的统一性决定的。国际私人直接投资关系的主体不仅有位于不同国家的法人和自然人,而且包括国家和国际组织,从而构成了多层次、立体交叉的统一国际投资关系。 第三节国际投资法的基本原则 一、国家对自然资源永久主权原则 每个国家对本国的全部财富、自然资源以及全部经济活动,都享有并自由行使完整的、永久的主权,其中包括占有、使用和处置的权利。 二、平等互利原则平等是指法律地位上的平等、权利和义务上的平等;互利是指相互关系中

国际经济法案例分析

国际经济法案例分析 国际经济法案例分析 问:国际经济法与国际法的区别是什么 答:简单说吧,国际法的事情,归外交部管,国际经济法的事情,归经贸部管,表达的清楚么?比如说参加国家加入世贸组织的做生意的事情,在咱们这里就是国际经济法课讲的,由经贸部管的.其它问题都是国际公法的事情,由外交部管,如两个国家的关系,关于两国边境的事情等. 一、分批交货 案情简介 2004年4月1日,合利顺有限责任公司与pg&公司签订了一单货物销售合同,由合利顺有限责任公司向pg&公司出口500套电脑配件,共计100万美元. 货物分两批交付:2004年5月1日,发运第一批货物,2004年12 月1日,发运第二批货物. p&g公司预付款40万美圆,余款在p&g公司提取每批货后的10 日内,各电汇30万美圆给合利顺有限责任公司. 一方违约需支付违约金5万美元. 合利顺有限责任公司又与福莱特斯商业广场签订了销售合同,将这2批货物卖给了福莱特斯商业广场. 合同订立后,p&g公司如约支付了预付款,合利顺有限责任公司按时发运了第一批货物. 2004年6月12日,p&g公司收到货物.但是后没有按时付余款,直到收货后的9月初才汇付第一批货款.

合利顺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其他渠道了解到p&g公司被其他债权人起诉,财产被查封,并且随时有破产可能.遂中止履行第二批交货,并 且要求p&g公司赔偿未能给福莱特斯商业广场按时供货造成的损失. 问: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1、合利顺有限责任公司中止履行第二批交货是否有法律依据? 2、如p&g公司在合理时间内提出了有效的银行保函,并请求合利顺有限责任公司履约,合利顺有限责任公司应该继续履行合同么,如 果合利顺有限责任公司仍不履行,该当如何? 3、最终如果第二批交货双方都不履行了,可否因此解除整个合同,为什么? 4、违约金效力应依据何种法律决定? 5、p&g公司是否应该承担该赔偿责任? 参考答案要点: 1、有法律依据.p&g公司构成预期违约. 2、如p&g公司在合理时间内提出了有效的银行保函,并请求合利顺有限责任公司履约,合利顺有限责任公司应继续履行,否则应承担 不交货的违约责任. 3、不可以,只能解除第二批交货义务.该合同属于可分割履行合同. 4、依据国内相关准据法确定违约金效力. 5、p&g公司不负该赔偿责任. 参考理论分析: 1、p&g公司收到货物后没有按时付余款,直到收货后的9月初才汇付第一批货款,并且财产被查封,并且随时有破产可能.p&g公司构成预期违约.

2020国家开放大学《国际经济法》形考任务1-4

2020国家开放大学《国际经济法》 形考任务1-4 注意:题一样,答案顺序不一样 “国际经济法”形考任务1 本次作业需要您在完成第一章到第二章的学习之后再完成。试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案例题,满分为100 分。 其中,单项选择题10 道,每小题3分,共计30分;多项选择题10道,每小题3分,共计30分;案例题5 道,每小题8 分,共计40 分;满分为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注:本卷中出现的《联合国国际销售合同公约》,又称为《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公约》,两者为同一公约的两个称呼 1、( D )不是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A 国家对天然财富与资源的永久主权原则 B 国际合作以谋发展原则 C 公平互利原则 D 最惠国原则 2、下列可以适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合同是哪个?(A ) A 我国企业为产品外销而与外商签订的货物买卖合同 B 国际工程承包合同 C 国际技术许可协议 D 股票承销协议 3、《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可以适用的货物买卖包括哪个?(C ) A 船舶的买卖 B 电力的买卖 C 飞机零部件的买卖 D 股票和债券的买卖 4、《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规定:在承诺通知中对下列哪些内容有所添加、限制,则被认为是非实质性改变了要约内容的附有条件的承诺?( B ) A 货物质量 B 货物的原产地证 C 交货日期 D 货物数量

5、在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当合同被一方当事人宣告无效时,(C )不受此项行为影响。 A 关于货物运输的条款 B 关于风险转移的条款 C 关于争端解决的条款 D 关于所有权转移的条款 6、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只有当事人之行为属于根本违约,才可以:(C ) A 要求损害赔偿 B 采取其他救济措施 C 解除合同 D 采用仲裁的方式解决争议 7、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对于正在运输途中的货物进行交易,货物的风险从( D )由卖方转移给买方。 A 卖方交货时 B 买方收取货物时 C 货物到达目的港时 D 合同成立时 8、风险转移指的是:(B ) A 风险本身的转移 B 风险承担责任的转移 C 风险本身及风险承担的转移 D 风险不再发生 9、在国际货物买卖中汇票的出票人是( B )。 A 买方 B 卖方 C 买方所在地银行 D 卖方所在地银行 10、FOB条件下,出口清关手续应由哪一方办理?(B ) A 买方 B 卖方 C 承运人 D 承运人及其代理人 二.多项选择题10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国际经济法的渊源包括:(ABCD ) A 国际条约 B 国际商业惯例 C 国内立法 D 国际组织决议

国际经济法案例

一、FOB合同纠纷案例 中国A公司与美国B公司签定出口大米合同。合同规定:A公司向B公司出售一级大米2000吨,以中国商品检验局的检验证明为最后依据,单价每吨╳╳美元,FOB大连,麻袋装,每袋净重╳╳公斤,买主于╳年╳月派船只接运货物。后B公司未按期派船前来接运,一直延误数月才派船只来华接货。当大米运至目的地后,B公司发现大米生虫,于是委托当地检验机构进行了检验,并签发了虫害证明。买方B公司据此向卖方A公司提出索赔20%货款的损失赔偿。当A公司接到对方的索赔后,不仅拒赔,且要求对方B公司支付延误时期A公司支付的大米仓储保管费及其它费用。此外,保存在中国商检局的检验货样,至争议发生后仍然完好,未发生虫害。 问:1.A公司要求B公司支付延误时期的大米仓储保管费及其它费用能否成立?为什么? 2.B公司的索赔要求能否成立?为什么? 答案:1.A公司要求B公司支付延误时期的大米保管费及其他费用能够成立。因为在FOB 条件下,由买方指定船只并自行负担费用订立运输合同,如果买方指定的船只未能按时到达,则由买方支付由此所产生的任何额外费用。因此,A公司的要求可以成立。2.B公司的索赔要求不能成立。因为在FOB条件下,买方承担货物在指定装运港越过船舷以后的一切风险。卖方A公司只须保证大米在交货时的品质规定,对运输过程中所引起的大米品质变化不属卖方责任;且合同中规定:以中国商检局的检验证明为最后依据。而保存在中国商检局检验货样至争议发生后仍然完好,未发生虫害。因此,可以肯定卖方A公司交货时的品质是完好的。故B公司的索赔要求不能成立。 二、CIF合同纠纷 中国A公司与德国B公司签订一份CIF合同,由A公司向B公司出售一批豆油,货物从中国上海装运,CIF汉堡。后该船因触礁沉没,当卖方A公司凭手中的提单、发票、保险单等装运单据要求买方付款时,买方以货物全部灭失为由,拒不接受单据和付款。 问:卖方有无权利凭规定的单据要求买方付款? 答案:卖方有权凭规定的单据要求买方付款,买方无权拒付。CIF合同是一种特定类型的合同,在贸易实践中有特定的解释。根据贸易惯例,在CIF合同中:1.货物的风险在约定的装运港船越过船舷时,由卖给方转移到买方,而不是在货物到达目的港卸货时划分的。2.卖方有义务按照合同的规定付货物和提出交单据,也有凭单据向买方收取货款的权利;买方有义务按照合同的规定收受货物,接受单据和支付货款,并有拒收不符合合同的货物和单据的权利。只要卖方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在装运港把货物装上运往目的港的船上,并付清运费和保险费,提供合同规定的提单、保险单、发票及有关单据,卖方就履行了其义务。至于货物装船后的一切风险及额外费用均与卖方无关。 三、要约 例1:一份普通要约信函由甲方11日发出,乙方14日收到。甲方14日发出撤销通知,该通知17日到达乙方。而乙方的承诺信函在18日发出,19日到达甲方。该撤销的通知是否有效? 答案:有效。 例2:中国A公司向美国B公司发出要约邀请,说明为了进行建筑工程投标请求对盥洗用具报价。B公司报价后,A公司根据该报价进行了投标。事后,B公司的投标中标。此时,B公司认为其报价没有载明有效期限,要求撤销。A公司不同意,根据《公约》规定,B公司的报价属于不可撤销的要约。 四、承诺 中国进出口公司A发出一份电报给德国公司B:“确认售与你方钢材10000吨,请汇200万美元,接到后30日内交货。”买方B复电:“确认你方电报和我方购买钢材10000吨,条

国际经济法概论第五章2013

国际经济法概论讲义(6) 2013-2014第一学期 祁欢 第五章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贸易体制 第一节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关贸总协定 关税措施和非关税措施的概念 贸易政策的次优选择 一、关贸总协定(GATT)的产生 (一)国际贸易组织(ITO)的破产 (二)GATT的产生 二、GATT的基本内容 三、GATT的法律地位 (一)临时生效,根据《临时适用议定书》而成立 (二)国际协定,而非国际组织 第二节WTO多边贸易体制 一、GATT乌拉圭回合谈判成果 (一)GATT的多边谈判 GATT主持了8轮多边贸易谈判(从第五轮开始有名字)第一轮在日内瓦举行 第二轮在安纳西举行 第三轮在托奎举行 第四轮在日内瓦举行 第五轮狄龙回合 第六轮肯尼迪回合 第七轮东京回合 第八轮乌拉圭回合 (二)乌拉圭回合谈判主要成果 二、世界贸易组织机构体制 (一)WTO的产生、宗旨和职能

1.产生 并非乌拉圭回合谈判议题 倡议的提出和产生的原因 2.WTO宗旨是GATT宗旨的再版和补充 服务贸易问题; 保护环境问题 发展中国家发展贸易的特殊问题 3. 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建立世贸组织协定》第3条) 制定规则,执行规则,政策审议(监督),争端解决 (二)WTO成员、组织机构和决策方式 1.成员分为创始成员和加入成员 2.组织机构(《建立世贸组织协定》第4条) 按照WTO协议的规定,世界贸易组织设有部长级会议、总理事会、专门理事会、委员会、总干事、秘书处等机构。 (1)部长级会议。它是世界贸易组织最高决策机构,由WTO所有成员的代表组成,至少每两年召开一次会议。 (2)总理事会。它是WTO常设执行机构。由所有成员的代表组成,在部长级会议闭会期间履行部长会议的职能,并执行《建立世贸组织协议》授予的职能,如WTO争端解决机构和贸易政策评审机构。 (3)总干事和秘书处。世贸组织下设秘书处,由部长级会议任命的总干事领导,秘书处的其他职员由总干事任命。 3.决策方式 (三)WTO的法律地位(《建立世贸组织协定》第8条) 1.具有完全的法律人格 2.永久的国际组织,每个成员向世贸组织提供为履行其职责所必需的特权与豁免 三、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贸易法律体系 (一)法律框架

浅析国际投资法律制度

浅析国际投资法律制度 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在现代社会中,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在封闭的状态下求得生存和发展。各国之间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和联系日益加强,并且逐渐地、越来越广泛地被纳入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轨道,从而最终形成了经济国际化的趋势。经济国际化发展使国际投资加大,而国际投资领域一直欠缺一个南北国家共同认可的全球性实体法条约、没有一个共同遵从的法律体系加以约束,国际社会一直为建立国际投资法律体系而努力。WTO法律规则体系出现以前,两个已经达成的全球性多边投资公约只涉及到了投资争议解决和投资中非商业性风险防范的有限范围,没有就投资准入、投资待遇、投资保护等一系列实体问题做出规定。笔者认为借鉴WTO法律体系的立法方法、组织体系,建立统一国际投资实体法成为必要。同时,与其适应提出完善我国公司法、外资法的建议,以期对国际投资法体系的建立有所参考。一、国际投资法概述国际投资法主要是调整国际投资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一系列法律制度和规范的总和。国际投资法的渊源包括国内法和国际法。①国内法主要是指国内立法及判例,在英美普通法国家,法院判例作为先例对下级法院具有约束力。我国原则上不承认判例是法的渊源。②国际法主要指国际条约及普遍性国际组织的决议和文件。此外,国际惯例也是国际投资法的渊源。国际投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法人、跨国公司、国家及国际经济组织。作为国际投资主体,必须具有从事国际投资活动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此外,主体不同,其从事国际投资活动的能力范围也有不同的规定。如外国法人到他国的法律人格必须由该国承认。主要采取登记制、许可制、互相认可制等形式。国际投资者的待遇即外资待遇,指外国投资者在东道国从事投资活动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状况,它明确了外国投资者在东道国的法律地位,权利、义务标准,投资及其收益等管理上的保护程度,以及在特殊情况下国家征用投资财产时的补偿标准。目前主要有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差别待遇和国际标准待遇等。主体待遇是投资主体法律地位的重要体现,是一国投资法律环境的基础和核心,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投资待遇的正确选择和确定,对于吸引国际投资并刺激外资向健康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二、国际投资方式及法律运作国际投资的主要方式是直接投资,其在国际投资中占重要地位。国际直接投资的规

国际经济法概论知识点总结第八章【最全】【共10章】

第八章国际税法 学习本章的目的和要求:了解国际税法的概念,理解税收管辖权和国际重复征税,了解国际税收协定的主要内容,深刻理解协调跨国所得和财产价值征税权冲突的原则,掌握避免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理解国际逃税、避税的主要方法,掌握防止国际逃税、避税的主要措施。 考核目标与具体要求识记国际税法的定义、调整对象、法律渊源、“产生条件;税收管辖权的概念、居民身份认定标准、所得来源地的认定标准;国际重复征税的概念、产生原因、危害;税收协定的内容、我国签订税收协定的原则;协调跨国所得和财产征税权的各项原则;避免重复征税的方法、饶让抵免的概念及作用;国际逃税与避税的含义、方式及管制措施;转移定价税制的内容。领会各国同时实行多种税收管辖权的重要性、避免重复征税的意义、税收协定的意义与作用、税收协定与国内法的关系、常设机构原则的含义、实行限额抵免制度的重要性、反国际逃税与避税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应用(1)分析应当如何划分征税权、抵免权的具体计算方法。(2)计算分析跨国纳税人的所得税纳税义务。 历年考点1.税收管辖权2.居民身份认定标准3.所得来源地的认定标准4.国际重复征税的概念、产生原因、危害5.协调跨国所得和财产征税权的各项原则6.国际逃税与避税的含义、方式及管制措施 第一节国际税法概说 一、国际税法的产生 1.国际税法是调整国际税收关系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 2.19世纪末,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由自由竞争过渡到垄断阶段,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的主要特征。随着资本输出的不断扩大,货物、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等经济要素的跨国流动日趋频繁,从而促使从事跨国投资和其他经济活动的企业和个人的收入和财产日益国际化。企业与个人收入和财产国际化的普遍存在和不断发展,为国际税收关系和国际税法的产生奠定了客观经济基础。而19世纪末20世纪初作为现代直接税标志的所得税制度和一般财产税制度在当时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相继确立,则是国际税收关系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法律条件。 3.国际重复征税现象的存在,一方面,从纳税人的角度看,加重了从事跨国投资和其他跨国经济活动的纳税人的税收负担,挫伤纳税人从事国际经济交易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从征税国角度看,国际重复征税现象的存在,说明在纳税人的居住国和跨国征税对象的来源国或所在地国之间存在着税收利益分配的冲突,影响彼此之间的正常发展。国际税法正是在此背景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二、国际税法的调整对象 1.国际税收关系中的征税主体是两个国家,它们均有权对纳税人的跨国征税对象课税。 2.国际税收关系的客体,是纳税人的跨国所得或跨国财产价值,通常是受两个国家

国际经济法案例

国际经济法案例选编 1、欧洲某公司与非洲某公司签订了一份FOB合同。在卖方欧洲公司将货物交给承运人,承运人用吊装机械装运货物的过程中,部分货物包装被吊钩钩破,货物损坏。货物到达目的港后,买方经检验发现该损失,随即向卖方欧洲公司提出索赔。欧洲公司拒绝赔偿,并声称该损失应该由装运港的装运部门负责。 问题:(1)卖方的主是否合理?(2)该损失应该由谁承担? 2、某公司以FOB条件向境外出售一级大米300吨,装船时经公证人检验,货物符合合同规定的品质要求。卖方在货物装船后及时发出装船通知,但在运输途中由于海浪过大,大米被海水浸泡,当货物到达目的港后,只能按三级大米的价格出售,故买方要求卖方赔偿大米质量下降造成的差价损失。 问题:(1)卖方是否应对该损失负责,为什么?(2)如以CIF或CFR贸易术语成交,卖方是否该对此项损失负责,为什么? 3、1995年1月5日,印尼某公司与非洲某公司签订一份FOB合同。合同规定的交货期是1995年6月10。合同订立后,印尼公司在6月10日将货物全部准备妥当,准备装运。但非洲公司于6月30日才派船到达装运港接运货物,此时发现,一部分货物已经丢失。对此,非洲公司向印尼公司提出索赔。 问题:(1)印尼公司是否应该赔偿该丢失部分的货物损失?(2)本案中,哪一方负责安排海上货物运输保险? 4、有一份CIF合同规定:在货物到达目的港汉堡时凭装运单据支付现金。合同订立后1个月,货物出运,但由于运输途中遇险,不能到达目的港汉堡。当卖方持提单等装运单据要求买方付款时,买方以货物不能到达目的港汉堡为由,拒绝接受单据和付款。但卖方认为,他已经按照合同规定的条件投保,买方应该接受符合合同规定的单据并支付货款。 问题:买方是否有权拒绝支付货款?为什么? 5、我国某公司与国某公司签订了一份CIF合同,进口电子零件。合同订立后,国公司按时发货。我公司收到货后,经检验发现,货物外包装破裂,货物严重受损。国公司出具离岸证明,证明货物损失发生在运输途中。对于该批货物的运输风险双方均未投保。 问题:(1)上述风险损失由谁承担?(2)本案中哪一方当事人负责安排运输? 6、德国某公司与我国某公司签订了一份CFR合同,由德国公司向我国公司出口化工原料。合同规定:德国公司在1998年4月交货。德国公司按合同规定时间交货后,载货船于当天起航驶往目的港。5月10日,德国公司向我公司发出传真,通知货已装船。我公司于当天向保险公司投保。但货物到目的港后,经我公司检验发现,货物于5月8日在海上运输途中已经发生损失。 问题:(1)上述期间发生的损失由哪一方承担?(2)本案中哪一方当事人负责安排运输? 7、某中国公司与一设在中国的某外商独资企业于2000年12月在签订了一份货物买卖合同,由设在中国的该外商独资企业向公司出售通信设备,交货地点为公司设在的仓库。合同规定:因合同的执行发生纠纷,双方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则提交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分会仲裁。适用的法律为《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

2020智慧树,知到《国际经济法学》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国际经济法学》章节 测试完整答案 第一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 下列关于国际经济法的说法有误的是:() 选项: A:国际经济法仅调整自然人、法人等平等主体之间的经济流转关系 B: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与国际公法、国际私法有交叉重叠之处 C:国际经济法包括政府对涉外经济管理的法律法规 D:国家和国际组织作为民事主体身份进行的商事交往关系也受国际经济法的调整 答案: 【国际经济法仅调整自然人、法人等平等主体之间的经济流转关系】 2、单选题: 下列哪项不是国际经济法的渊源?() 选项: A:《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 B: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 C:中国交通安全法规 D: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答案: 【中国交通安全法规】

3、单选题: 以下不属于国际经济法范畴的是() 选项: A:《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B:《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 C:《各国经济权利与义务宪章》 D:《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答案: 【《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 4、单选题: 民商合一的做法开始于() 选项: A:《德国民法典》 B:《瑞士民法典》 C:《法国民法典》 D:《日本民法典》 答案: 【《瑞士民法典》】 5、单选题: 宋朝颁布的(),是中国最早的涉外经济立法之一,也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进出口贸易成文法规之一 选项: A:市舶条例 B:市舶律

C:市舶令 D:市舶司则法 答案: 【市舶条例】 6、判断题: 法人是有国内法人和国际法人只分国内法人指的是依照一国国内法成立,拥有自己的机构和财产,能以自己的名义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社会组织。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对】 7、判断题: 国际法人的主体是国家之间为了共同的经济目标和宗旨,以共同缔结的章程和条约而成立的具有经济职能和常设机构的法律实体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8、判断题: 国家经济主权原则是国际经济法的首要原则,是国家主权原则在经济领域和经济事务方面的具体体现。 选项:

国际经济法案例

国际经济法案例 2002年初,美国布什政府宣布动用美国贸易法第201条款,启动紧急进口保障措…………并到了履行之际,美国政府对钢材进口实施了保障措施。 问题:运用所学的国际经法知识分析该案例 一、国际经济法的三个层次 私人之间跨国商事交易关系——跨国钢材进出口合同——违约 政府与私人之间跨国经济管制关系——美国政府保障措施——关税 国家之间跨国经济交往关系——GATT/WTO多边世界贸易协定体系——保障措施条约 二、三个层次的法律问题 进出口当事人是否有效?是否是不是违约?出口方如何得到救济?进口方如何抗辩?涉及哪些法律?美国政府的保障措施决定是否符合其国内法?受到影响的国内国外当事人是否可以提出申诉?涉及哪些法律?中国是否可以向美国提出质疑?是否能够从国家间争议角度解决?涉及哪些法律? 三、三个层次的法律解决 首先,看合同是否成立,涉及到中美合同法规则和国际合同公约,可以认定合同已经有效成立,那么,进口方的行为就属于违约,可以追究其违约责任,但是,进口方可以抗辩,主张美国政府行为构成情势变更,这样,就可能免责。 其次,美国政府采取进口保障措施是基于其1974年贸易法第201条款,其中规定外国进口导致美国相关产业受到严重损害或其威胁则有权进行调查,如果进口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则可以由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建议,由美国总统决定是否采取进口保障措施。因而,美国政府的做法是有国内法依据的。至于外国受到影响的私人当事人,根据美国法律,却没有申诉权,所以,无法从美国国内法寻求救济。 第三,中国于2001年底正是加入WTO,中国和美国都是WTO成员,都受WTO协定约束,WTO保障措施协定要求必须证明进口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才能采取保障措施。这样,就可以根据WTO协定来从国际法角度判断美国政府的做法是否符合WTO国际法。同时,WTO 提供了一套有效的争端解决机制,中国政府可以先与美国协商,如果协商不成,可以请求设计WTO专家组断案,专家组判定美国败诉,美国上诉,上诉庭维持专家组裁决,裁决报告经DSB通过,美国于2003年12月4日宣布终止保障措施。 总结 从这个案件中可以看到,国际经济法可以分为三个基本层次,这样,就有三层法律关系、三层法律规则和三层法律解决。那么,要想解决一个国际经济关系中的法律问题,就必须掌握国际经济法的知识、理论、思维、方法和技术,就得知道这个问题属于三个层次中的哪个层次,涉及哪些法律,如何着手解决。这是学习国际经济法以及学会像国际经济法律人那样思考的一个最基本的前提。 案例分析:上海A出口公司与香港B公司签订一份买卖合同,成交商品价值为418816美元。………符”,A公司立即复电主张单据相符。问:1.A公司和B公司的主张,哪个合理?为什么? 2.银行是否会付款?为什么? 1、A公司主张合理,此案焦点在于信用证与合同相符问题,A依据信用证的做法合法,而且B理应知道而且不可能不知道货物与合同不符,而且B开通过银行所开得信用证也可以作双方当事人另有协议,卖方无须负不符合同的责任。 2、银行会付款,只要银行审单通过就会付款,此为不可撤消信用证,是银行与公司A之间的合同关系,只要审单没有异议,银行会付款。国际经济法案例分析 1、某公司以FOB条件向境外出售一级大米300吨,装船时经…………港后,只能按三级大米的价格出售,故买方要求卖方赔偿大米质量下降造成的差价损失。 问:1、卖方是否应对该项损失负责,为什么?2、如以CIF或CFR贸易术语成交,卖方是否应对该项损失负责,为什么? 答:1、卖方不应对货物在运输过程中遭受的风险损失,即大米被海水浸泡的差价损失负责。2、如以CIF或CFR术语成交,卖方同样也不对货物在运输过程中遭受的风险损失负责。根据Inconterms2000的规定,在FOB、CEF或CFR术语中,卖方只承担货物在装运港超过船舷之前的风险,货物超过船舷之后的风险由卖方承担。而本案中,货物的风险发生在海上运输途中,因此,属于在装运超过船舷之后的风险,故该差价损失应该由买方承担。 2、法国公司甲给中国公司乙发盘:“供应50……立合同后装船。” 问:双方的合同是否成立?为什么? 答:合同未成立。法国公司甲给中国公司乙发盘构成要约,但是乙方的还盘对该要约作出了修改,即改变了装船日期,在CIF合同中,改变装船日期就是改变了交货日期,因此,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19条的规定,此改变构成了对要约的实质更改,因此,合同未成立。 3、我国某公司出口棉布一批,……方重新按合同规定的品质和数量交货。 问:我国公司应该如何处理,为什么?

国际经济法案例

1、1996年4月,中国A公司与外国B公司签订了冷轧卷板进口合同。合同约定:B公司在1996年6月底前交货。交款方式为信用证。合同签订后,A公司按期开来了信用证。但直到1996年6月30日,A公司仍未收到B公司任何关于货物已经装船或延期交货的通知。7月3日,B公司向A公司发来传真,称原定货轮因故延至7月15日才能起航,无法保证按期交货,要求A公司将信用证装期延至7月15日,有效期延至7月31日,并要求A公司于7月4日回复传真。A公司按期回复,告知B公司修改信用证的条件是价格下调10%,否则将宣告撤消合同。但B公司没有同意,仍然要求A公司延长信用证有效期,否则将货物另售他人。A公司于7月5日正式函告B公司,终止合同并提出索赔。 问:(1)A公司最后的处理方法是否合理,为什么? (2)如果A公司的主张成立,如何赔偿A公司? 答:(1)A公司的处理方法合理,理由如下: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二十五条规定: 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的结果,如使另一方当事人蒙受损害,以致于实际上剥夺了他根据合同规定有权期待得到的东西,即为根本违反合同,除非违反合同一方并不预知而且一个同等资格、通情达理的人处于相同情况中也没有理由预知会发生这种结果。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四十九条规定: (1)买方在以下情况下可以宣告合同无效: (a)卖方不履行其在合同或本公约中的任何义务,等于根本违反合同; (b)如果发生不交货的情况,卖方不在买方按照第四十七条第(1)款规定的额外时间内交付货物,或卖方声明他将不在所规定的时间内交付货物。 (2)但是,如果卖方已交付货物,买方就丧失宣告合同无效的权利,除非:(a)对于迟延交货,他在知道交货后一段合理时间内这样做; (b)对于迟延交货以外的任何违反合同事情: (一)他在已知道或理应知道这种违反合同后一段合理时间内这样做;或

第八章 国际投资法习题

第八章国际投资法习题 名词解释: 1、国际投资法:调整国际私人直接投资关系的国内法律规范和国际法律规范的总称。 2、BOT: 3、特许协议 4、国际直接投资: 填空 1.美国于1948年根据其《对外援助法》实施马歇尔援欧计划,首创国际投资担保的国内法制度____,主要针对欧洲国家的货币汇兑风险,其后转变为针对在发展中国家投资的政治风险提供担保。 2.国际投资依据投资主体的不同,可分为_____和_____。 单项选择 1.《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又称()。 A.《纽约公约》B.《巴黎公约》C.《汉城公约》D.《日内瓦公约》 2 下列哪项不是国际直接投资的方式?() A.收购东道国原有企业B.设立独资企业C.国际贷款D.设立合营企业 2.根据《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的规定,下列哪一类国家是合格的东道国?()A.发展中国家会员国B.发达国家会员国C.所有的发展中国家D.所有的发达国家3.美国“海外私人投资公司”是()。 A.私人专业保险公司B.政府专业保险公司C.公私合营专业保险公司D.政府机构4.在国际投资领域,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政治风险?() A.征收险B.外汇险C.战争与内乱险D.信用风险 5.于1965年缔结的《解决国家与他国民间投资者争端公约》设立了“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这个公约是在下列哪个机构的主持下制定的?()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C.世界银行D.国际清算银行 多项选择 1.以下哪几项关于特许协议的表述是正确的?() A.特许协议是外国投资者在东道国进行石油开发时最早使用的一种形式。目前,特许协议已经广泛应用到东道国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以及其他公用设施的开发领域 B.特许协议是指一国政府与外国私人直接投资者签署的,赋予外国私人投资者在指定期间、指定地区内以及其他规定条件下,享有专属东道国国家的某种权利,投资东道国的公用事业建设或自然资源开发等特殊经济领域的协议 C.特许协议的一方为东道国政府,另一方外国私人直接投资者。东道国政府授予外国私人投资者在专属东道国政府投资和经营的领域内进行投资。这些专属领域通常是东道国的基础设施、公用设施、自然资源领域 D.特许协议中东道国政府与外国投资者约定投资利润的分配方式 2.以下哪几项关于BOT投资方式的表述是正确的?() A.BOT方式一般不适用于普通投资领域,而是适用于资金需求较大的具有公益性质的基础设施或服务项目上。这些项目通常规模很大,建设时间较长,投资风险大。 B.BOT投资方式涉及一系列合同,其中,特许权协议是BOT项目的基础协议。C.BOT投资方式的项目建设资金来自项目投资者的直接投资和贷款人的间接投资,其中,直接投资所占的比例较小,大部分建设资金来自贷款。 D.特许协议期满后,特许建设项目无偿移交东道国政府所有和经营。投资者在特许期间,对BOT项目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

国际经济法作业(第1

国际经济法作业(第1、2 次) 第一章-- 第五章选作15 个简答题 国际经济法作业(第3、4 次)第六章国际知识产权法 一、判断题 1. 专利权是国家专利主管部门依据专利法授予发明创造人或合法申请人对某项发明创造在法定期间内所享有的独占权。() 2. 版权也称著作权,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作者依照法律规定对其作品(《世界版权公约》规定,作品包括:文字的、音乐的、戏剧的、电影的作品以及绘画、雕刻和雕塑。)享有的权利。() 3. 我国参加的第一个知识产权国际公约是《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 4. 《巴黎公约》规定,不正当竞争是指在商业事务中违反诚实的习惯做法的竞争行为。() 5. 《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缔结的直接原因就是工业产权保护的地域性。() 二、单项选择题 1、根据乌拉圭回合谈判中达成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规定,对 计算机程序、数据库应依照哪一方面的法律提供保护?()A专利法B商标法 C 版权法 D 专有技术 2、《世界版权公约》规定的版权保护期是() A 不少于作者有生之年及其死后的25 年 B 不少于作者有生之年及其死后的50 年 C 不少于作者有生之年及其死后的15 年 D 不少于作者有生之年及其死后的10 年 3、依《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的规定,非该公约成员国的国民,其 作品首次在公约某一成员国出版,或同时在某一成员国及其它非成员国首次出版,则应在一切成员国中享有下列哪一种待遇? () A 最惠国待遇 B 优惠待遇 C 差别待遇 D 国民待遇 三、多项选择题 1 在国际许可贸易中,国际许可协议包括()。 A 专利许可 B 专有技术许可 C 商标许可 D 土地使用权许可 2、《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对未泄露的信息提供保护。这些信息得到保护应当具备()条件。 A 未经公开的 B 呈送给政府机构的 C 具有商业价值的 D 信息所有者采取了合理保密措施的 3、《保护工业产权公约》规定了()原则。 A国民待遇原则B优先权原则C专利权和商标权的独立性原则

国际投资法案例

母子公司的法律责任 案例 深圳宇宙推进股份有限公司制造开发火箭推进器用的特殊计算机软件产品,将研发的部分成果在 法律许可的范围交给国外的子公司制造、销售。 一年前,宇宙推进股份有限公司与日本当地的几家华侨合资,在日本成立合资公司,宇宙推进股 份有限公司占60%股份,当地华侨占40%股份 日本子公司因年年有利润,在当地招聘可1000名雇员,但最近日本右翼势力抬头,要求外国公司加薪,当局也计划限制外汇的汇出即股息的汇出。原定中的计划是股息每年汇出的最高限额为18%,但对于权利金、利息及管理费用没有最高限额的限制 问题 1、如果日本的子公司因经营不善而破产,在深圳的母公司应否负责? 答:在法律上,深圳母公司只是日本子公司的有控股权的股东(宙推进股份有限公司占60%股份)。日本子公司与深圳母公司的关系是公司与股东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由东道国公司法或有关合营企业法调整的。根据东道国公司法或有关合营企业法中的有限责任原则,股东对内以其出资额为限承担责任,公司对外以其全部资产承担责任。因此,一般情况下,日本子公司相对于深圳母公司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能独立以自己的名义享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形式权利和承担义务,能独立进行诉讼,并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在有限责任原则下,在深圳母公司维持日本子公司的独立性情况下,日本的子公司因经营不善而破产,深圳的母公司不应负责。 2、如何用转移价格来达到防止增加工资与避免东道国对股息汇出的限制。 答:母公司可以通过提高定价,提高子公司的成本,把利润从子公司转出外国母公司来防止提高工资,或缓解增加工资的压力。具体来说,母公司可以高价向子公司供应零部件,以增加子公司成本,减少利润;母公司向子公司索取高额的商标、专利及专有技术的使用费,以转移子公司的利润;还可以向子公司索取较高的管理费、咨询费或将母公司的管理费摊入子公司的管理费内, 以减少子公司的利润; 在避免东道国对股息汇出的限制问题上,母公司可以向子公司提供较高利息的贷款或组织金融公司贷款给子公司,并采取高利及高额贷款以防止东道国对股息18%汇出的限制。 *东道国寻求救济的法律问题 案例 美国某公司与苏丹政府签订关于修建主干公路的合同,后因历史事件的发生,两国中断外交关系,参加修建主干公路的美国某公司人员撤离苏丹,修建工程中途停顿。不久,美国某公司向苏丹政府提交可要求支付各种修路款项的发票清单约500万美元,苏丹政府偿还了28万美元左右,余数迟迟不予支付,也未说明原因。于是,美国某公司向当地的投资承保机构提出按投资保证合同规定,给予征用风险事故的赔偿。但投资承保机构认为索赔理由不足,拒绝赔偿。美国某公司逐又转向苏丹政府索赔,苏丹政府提出反诉,指责该公司未经东道国许可,擅自停工撤员,破坏原订修路合同,理由应向苏丹政府支付损害赔偿费。于是,苏丹司法部正式驳回该公司的索赔要求。案件纠纷又转回美国国内,某公司再次向承保人提出索赔。 问题

国际投资法

国际投资法the law of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BOT-Build Operate Transfer The government of country A gives an individual corporation of country A or other countries special rights to do business with time limitation.Let the company build and operate particular public basic facilities. 政府给企业特许经营权,建造公共设施。 When the time is up,the management of facilities should be transferred to government of country A freely.The facilities are usually harbor,airport,railway, tunnel etc. It is widely used from the late20th century.When the economy in many countries increases quickly and they have a great demand for basic constructions.But when the government doesn’t have enough funds,they can try the BOT way. 国际投资的法律形式the form of enterprise in the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Joint venture合资经营企业—is the corporation invested by the investor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The investors are usually consisted of one or more foreign investor and the government of host country. Cooperative enterprise合作经营企业—not a company,but a cooperation based on contract.It is more flexible and fit for different types of investment projects. Foreign-capital Enterprise外资企业—the company settled in the host country,whose capital is totally or mainly from the foreign investors.It is a form of direct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The host country does not need invest and take risks,at the same time the foreign investors can control the technique of their companies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management. How to solve the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problem --consult with each other and negotiation协商或谈判 --Local remedy:find and request for remedies according to the law of host country 东道国当地救济 --commence a lawsuit in the foreign court of host country in order to get result that is advantageous to them外国法院诉讼 --diplomatic protection外交保护 The government of investor can request for international aid to the host country.The governments of both sides can adopt the measure of negotiation or arbitration仲裁--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国际仲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