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产业用腈纶的发展前景

我国产业用腈纶的发展前景

我国产业用腈纶的发展前景
我国产业用腈纶的发展前景

我国产业用腈纶的发展前景

1前言

2007年,我国化纤行业总产能已经达到2572万吨,产量完成了2390万吨,产能和产量已经超过了世界的50%以上。2007年我国化纤共计进口111万吨,出口154万吨,而且出口金额的增长,要远远大于出口数量的增长,也就意味着出口单价在提升。2007年实际化纤使用量在2346万吨,占到纺织纤维总量67%,中国的人均化纤消费量已经达到17.8公斤,2003年只有10公斤。四年间中国的人均化纤消费量增加了7.8公斤。我国化纤行业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增长比较快的是产业应用这个领域,服装用当然也是主要的领域,增长幅度也在15%左右,装饰领域在14%左右,产业用达到22%,增长速度是比较快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国化纤的发展基本上还是以数量增长为主,由于纺织工业大量的需求在拉动化纤的高速发展基本上是满足下游纺织工业的需求。随着形势的变化,目前的情况还难以满足现实的要求。“十一五”期间我国提出增长方式的转变,应全面的贯彻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出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变的发展模式。多发展产业应用和高科技领域有广泛应用的腈纶产品,这样既可以提高腈纶产品的经济效益,也可解决我国某些领域的迫切需求。2我国和世界腈纶发展状况及面临的困难

2.1.腈纶行业面临的问题

腈纶纤维行业是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进入的门槛较高,面对世界腈纶纤维行业正由欧美向亚洲转移的趋势,曾有专家预言未来腈纶纤维的生产及市场将主要在中国。近几年我国经济保持稳定高速增长,全球腈纶产业的区域性调整与我国腈纶下游纺纱和出口加工能力的增加遥相呼应,为我国腈纶工业的大力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国内腈纶需求也是比较旺盛的,但因为我国腈纶生产能力还远远低于需求,所以供求矛盾将一时难以改变。我国一直通过扩大进口来弥补国内缺口,使腈纶纤维的

进口量一直持续上升。因此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腈纶纤维需求国及生产国。我国腈纶产

业高速发展,但产能呈现跳跃式扩张仅维持到2006年。

这几年,特别是2007年,国际原油价格一路飙升,腈纶原料丙烯腈的价格也随之

大幅上扬,而腈纶下游需求比较低迷,腈纶行业受到上下游两面的压力造成其发展缓慢。随着石油价格的不断上涨,丙烯腈的价格迅速攀升,价格由2007年6月的1.62万元/吨,到10月底高涨至1.93万元/吨,涨幅达到19.14%,而腈纶毛条和棉型短纤的价格

始终在1.95万元/吨至2.05万元/吨之间徘徊。尽管腈纶产品的价格走势较去年同期有

所上升,但原料上涨的速度实在是惊人,腈纶产品与丙烯腈的差价不断被压缩,最少时

只有500元/吨。由于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全国腈纶生产企业处于亏损的局面,亏损面

高达26.83%。2007年1-11月全行业亏损达1.79亿元。同时,相关下游行业生产情况

也不容乐观,主要下游绒线(腈纶线及湿纺毛线)产量减少18.12%,呢绒产量也仅增

加1.8%,这说明腈纶纤维产业的下游市场需求比较疲软,国内腈纶市场出现供过于求

的局面。这说明我国腈纶企业急需调整产品结构,增加生产经济效益较好、下游需求较

好的产业用腈纶。

2.2.化纤行业各产品成本构成比较

从单位产品成本构成变化看,2008年一季度我国化纤行业中相对于每吨单位的化

纤产量而言,其单毛利为1216元/吨,单营业(单位产品的营业费用)135元/吨,单管

理(单位产品的管理费用)为358元/吨,单财务(单位产品的财务费用)289元/吨,

单三费为783元/吨,单非常(单位产品非经常性损益)为75元/吨,单利润(税前利润)为357元/吨,如果剔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影响,单位产品的名义税前利润为433元/吨。腈纶行业单利润表明全行业亏损,亏损额1.79亿元,行业运行质量较差。

表1 化纤行业2008年一季度单位产品成本构成变化行业单毛利单营业单管理单财务单三费单非常单利润元/吨元/吨元/吨元/吨元/吨元/吨元/吨化纤1216 135 358 289 783 75 357 黏胶3334 427 991 699 2117 121 1096 锦纶2015 251 743 488 1482 119 413 涤纶603 82 157 213 453 -34 185

腈纶1397 268 2553 467 2448 -20 -1032 维纶2837 176 867 465 1509 531 797 丙纶1189 142 451 167 759 3 427 氨纶9113 729 2316 857 3901 1253 3959

2.3.世界腈纶需求和产量

回顾世界腈纶发展,在经历60,70年代快速发展后,曾出现二度徘徊,第一次发

生在70年代末期,在二次石油危机冲击下,1978年产量达到200千吨后停滞徘徊五

年,世界腈纶发展由“量”转向“质”,主要生产国在提高产品质量同时,大力开发差

别化纤维,企图以提高产品附加值来增加竞争能力,1978-1987年10年品种开发了

百余种,产量增加了500千吨;1987年世界总产量达到2560千吨后出现第二次停滞,

早期生产腈纶的一些国家因物耗、能耗、环境等问题纷纷减少产能、产量,东欧、西欧、

美国、日本和韩国都出现负增长,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表2 世界合纤与腈纶增长率

年份合纤年均增长率(%)腈纶年均增长率(%)期末腈纶产量(万吨)1950-1959 23.6 36.2 7.3 1960-1969 19.5 22.81 160.4 1970-1979 8.5 7.49 206.5 1980-1989 3.5 1.04 232.4 1990-1996 5.3 1.20 253.0 1996-2000 5.2 1.30 262.5 2000-2005 2.5 -0.02 261.9 2005-2006 4.9 -3.8 251.9 表3 近十年世界各国及地区腈纶生产量的演变(万吨)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国家和

地区

中国41.7 41.4 47.5 51.9 59.4 63.9 66.2 78.4 81.6 日本42.2 37.5 37.5 36.9 59.4 30.0 44.1 26.6 24.7 土耳其17.0 20.2 20.2 20.2 23.1 26 28.2 28 32

国家和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地区

西欧64.5 61.5 62.1 61.0 62.0 58.0 62.5 45.0 44.9

美国15.7 14.3 15.0513.1 11.8 10.0 16.5 6.4 4.0

韩国13.4 14.0 13.4 8.5 13.6 13.6 15.0 9.5 4.9

11.9 9.8 10.0 12.6 12.9 13.6 14.2 14.0 15.5

中国台

其他58.6 50.3 66.7551.8 31.9 48.9 28.3 54.0 42.0

合计265.0249.0 262.5256.0274.1264.0275.0 261.0 249.6

从1990年到2005年,世界腈纶纤维生产的平均增长率仅有0.8%,其总体变化

不大,基本保持平衡。2004年全球腈纶纤维产量为275.0万吨,占化纤总量的比例为

7.96%;2005年全球腈纶纤维产量约为262万吨,占化纤总量的比例为7.78%。2006

年全球腈纶产量下降约-4.6%,2007年继续下降-4.3%,全球腈纶总产量为240.7万

吨,仅占化纤总产量5%,进入下降通道。

2.4.我国腈纶产量和需求量

表4 我国腈纶产量、进口量、需求总量、进口比例(1990-2007)

年度产量(吨/年)进口量(吨/年)需求量(吨/年)进口比例(%)

122,000 216,356 338,356 63.9 1990

132,000 331,000 463,000 71.5 1991

143,800 303,000 446,800 67.8 1992

148,700 245,200 393,900 62.2 1993

206,700 361,900 568,600 63.6 1994

236,900 373,984 610,884 61.2 1995

297,000 478,000 775,000 61.7 1996

319,000 402,000 721,000 56.0 1997

417,000 381,000 798,000 48.0 1998

1999

413,900 257,565 671,465 38.4

475,000 353,096 828,096 42.6 2000

年度产量(吨/年)进口量(吨/年)需求量(吨/年)进口比例(%)

519,200 374,434 893,634 41.9 2001

2002 594,000 423,051 1,017,051 41.6

2003 628,000 458,385 1,086,985 42.2

2004 662,000 460,400 1,122,400 41.1

2005 783,900 458,000 1,241,900 36.9

2006 816,300 337,000 1,153,300 29.2

2007 821,500 280,700 1,102,400 25.4

资料来源:中国纺织总会历年统计值

注:需求量未扣除少量出口量

从表4来看,我国腈纶产业发展以2006年为界限,2007年我国腈纶产量基本持

平,而需求量下降4.4%,2008年1-5月我国腈纶开工率降低,产量下降率为21.58%

需求量也下降。今年腈纶行业整体不景气,短期内不会出现大的改观。今年1-5月腈纶

行业亏损企业损额达5.21亿元,为去年同期亏损2.55亿元的一倍以上。我国腈纶的发

展已进入必须由“量”转向“质”的阶段,在提高产品质量同时,大力开发差别化品种,

特别是发展产业用腈纶纤维。

3我国产业用纤维快速发展

3.1.中国产业用纺织品发展状况

21世纪的中国产业用纺织品市场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市场。首先,中国的国民经济

仍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要求提供更多的产业用纺织品;其次,

中国化纤工业的发展为产业用纺织品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自2000年中国的化纤产

量居世界第一位,2007年化纤产量已达2390万吨,超过世界产量一半,同时化纤产品

质量不断提高品种增加,为进一步开发产业用纺织品提供丰富的原料资源;第三,中国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产业用纺织品开辟了广阔的市场。

2007年中国的国民经济继续高速发展,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比2006年增长11.4%,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应用及需求也得到快速拉动。2007年我国各类

产业用纺织品的产量如表5所示:

表5 2007年中国各类产业用纺织品的产量

名称产量(万吨)名称产量(万吨)

防护用纺织品 16.2 骨架材料 42.8

其中:帘子布36.8

6.0 农用纺织品 13.5

多轴向经

编布

篷帆布 108.3 过滤用纺织品 36.4

34.2 建筑用纺织品 22.4

其中:车用篷

布、帐篷布等

包装用纺织品 56.6

38.1

鞋用纺织

材料等

灯箱布 36.0

革基布 51.92 文体用纺织品 20.5

渔业用纺织品 28.2 国防用纺织品 7.5

交通运输用纺织品 16.3 绳、带、缆 18.1

造纸用纺织品 1.8 医卫用纺织品 42.6

土工合成材料 13.8 绝缘隔热纺织品 15.5

工业用毡、瓦 12.2 其他 19.7 总计 544.32 从上表可以看出:2007年中国产业用纺织品的产量为544.32万吨,比2006年的453.7万吨增长了90.62万吨,增长率为19.97%。2007年我国纺织工业纤维加工总量

为3530万吨,产业用纺织品占纺织工业纤维加工总量的比例为15.42%。

表6为我国1988年以来,历年产业用纺织品产量的纤维加工总量的变化情况。

表6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产量和纤维加工总量的变化

年份产业用纺织品产量(A)

(万吨)纺织工业纤维加工总量(B)

(万吨)

A/BX100%

1988 53.0 650 8.2

1993 86.0 750 11.5

1997 132.0 1000 13.2

1998 155.5 1050 14.8

2000 173.8 1200 14.5

2002 208.1 1700 12.3

2003 261.79 2008 13.0

2004 318.5 2400 13.3

2005 365.4 2620 13.9

2006 453.7 3070 14.78

2007 544.3 3530 15.42

从表6可以看出:2007年产业用纺织品的产量(A)比2006年增加了90多万吨,因此尽管纤维加工总量(B)增长也较快,但产业用纺织品在纤维加工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仍大幅增加,这一比值2006年为14.78%,而2007年增至15.42%,使产业用纺织品在加工总量中的比重历史性地第一次超过15%,这意味着2007年纺织工业的产业结构更加趋于合理。特别是今年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灾区数百万民众失去居所。安置受灾群众的救在帐篷和过渡安置房,已成为关注焦点。增加生产帐篷的原材料以及其他急需的产业用化纤是扶震救灾的紧迫任务,也将刺激产业用化学纤维的市场需求。

3.2.腈纶纤维在产业用纤维中所起的作用

聚丙烯腈纤维的耐晒性或称耐光性是十分优良的,这是由于聚丙烯腈的氰基中的碳、氢原子间以一个σ键,二个Л键连接。这种结构能吸收能量较高的紫外光的光子,并转化为热能,从而保护了主键不降解。与其他纤维相比,具有突出的耐晒性。

聚丙烯腈纤维不仅耐日晒、雨淋、同时也具有良好的防霉、防菌的特性。能抵抗来自空气、土壤、污水和海水中的霉菌。曾把聚丙烯腈纤维埋在热带气候(31°C,相对湿度97%)的土壤中,6个月后未发现损坏的痕迹。除特殊蛾蛀虫外,聚丙烯腈纤维一般不会发生虫蛀现象。

室外使用的纤维制品必须具有优异的耐光性和耐气候性、高强度、防霉不易腐烂、不易受环境的影响、颜色鲜艳,而且要求颜色的耐晒牢度好。腈纶纤维符合上述要求。目前聚丙烯腈纤维制造的户外使用品有遮阳蓬、野营帐篷、车篷、艇帆、遮阳伞及花园内的家具布等。这类产品往往采用纺丝溶液着色的腈纶纤维来制作。联邦德国拜耳公司生产的Dralon dorcolor-X270 就是这类产品。

3.2.1. 腈纶篷帆布

篷帆布是产业用纺织品中用量最大的产品。2007年篷帆布类产品的总量为108.3万吨,比2006年的85.2万吨增长了27.11%。

篷帆布中品类很多,包括篷布、帆布、鞋用布、灯箱布、仓储用布等品种,它在产业用纺织品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篷布类产品中包括帐篷布、车用篷布、船舶用篷布、仓储用布以及各种苫布等。每类产品又可细分成多个品类如:帆篷布就包括旅游帐篷、救灾帐篷、遮阳篷等;车用篷布又可包括火车苫布、汽车苫布、船用苫布等;篷布类产品一般采用涤纶、腈纶短纤维为原料织成织物后,根据要求进行必要的整理,如进行PVC或聚氨酯涂层、有机硅浸渍整理,如遮阳篷等则要求进行抗紫外线整理等。这类产品我国用量很大,2007年随着我国公路、铁路建设事业的发展大大增加篷盖布的用量,另外,仓储用布、旅游帐篷、救灾帐篷等在2007年亦有一定增长,据估算:2007年篷盖布类产品用量34.2万吨,2008年的需求量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3.2.2. 石棉替代品

由于石棉纤维是致癌物质,某些国家和国际组织提出要求禁止使用石棉。除了维纶可取代石棉外,某些国家也生产改进了拉伸强度以及耐碱性、耐晒性能的高模量聚丙烯腈纤维来替代石棉作为水泥增强材料。一般是用丙烯腈含量较高或纯聚丙烯腈的纤维来替代石棉作为水泥增强材料。目前商品化的产品有Sekril 100 (Courtaulds/Fodcus) Do lanit-10 和–VF 11 (Hoechst)。其切断长度为6-12mm,强度可达60-65cN/tex,初始模量为800-1200cN/tex。

意大利蒙特纤维公司生产的单组分聚丙烯腈纤维-RICEM大量用作石棉替代品

及混凝土制品的增强材料

1. 石棉替代品:

潜在市场1万吨/年

现有市场4万吨/年

蒙特纤维公司所占份额 50%

2. 其他用途:

混凝土制品的增强材料

汽车制动器

过滤材料

表 7 产业用蒙特纤维公司生产用于工业腈纶的数量

腈纶的品种生产能力(吨/年)最终用途

AC 7000 填充在水泥制品内,作为水泥制品的增

强材料

MC 7000 用于涂抹的灰浆混凝土

FL 4500 用作阻燃的纺织品

PC 1000 用于制动器、塑料、油漆制品内

3.2.3. 阻燃腈纶纤维

阻燃腈纶纤维的主要制造方法有三种

1. 共聚法。在聚合物制备过程中,让含有阻燃基团的单体参加共聚,可得到永

久性的阻燃纤维。

2. 在纤维制造过程中加入阻燃剂。

3. 对纤维和织物进行化学试剂处理。此法虽然方便,但不能持久。为此,可采

用化学变性法,使丙烯腈和乙烯醛的共聚物与磷酸二烷基酯作用生成含磷化

合物,如磷含量在2.5%以上时即不能燃烧,生成物以二乙胺处理,以增加其

对水解的稳定性。

表8列出几种不同聚丙烯腈纤维商品的极限耗氧指数(LOI),以表示其阻燃程度。

表 8 几种聚丙烯腈商品的LOI

商品名 LOI,%

Walpryla-65 17.2

Walpryla-SE 23.7

Acrilan SEF 28.6

Kanekalon 24.1

Dynel 26.7 Teklan 27.0 Lufnen 28-29 Lufnen-H 32

常规聚丙烯腈纤维 18

从此表可见阻燃纤维Lufnen的LOI在28-29,高阻燃纤维Lufnen H 的LOI可达32。另外Courtaulds公司在法国的子公司一开始销售一种新型阻燃聚丙烯腈纤维Inidex,其LOI高达43。

聚丙烯腈(PAN)氧化纤维(俗称预氧化纤维)是在碳纤维的发展同时兴起的一

种新型耐焰纤维,它通常是由PAN原丝在张力下连续通过200-300oC的空气氧化炉

而制得,亦可由间歇法制取。预氧化纤维的特点是:1. LOI值(限氧指数)高达50-60%,高于目前市售的任何防燃或阻燃纤维,在氧浓度约21%的空气中即使暴露于火焰中也

不能燃烧;2.直接接触火焰不发生熔融和粘着,在900oC高温下持续五分钟不熔不燃;

3.耐焊接火花;

4.耐弱酸、耐碱,在强酸、强碱溶液中纤维的力学性能有所下降,但短

期使用问题不大。因此,在防火、隔热、阻燃等领域的应用极广。

3.2.

4. 聚丙烯腈离子交换纤维

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有人提出利用聚丙烯腈基纤维制备离子交换纤维。八

十年代国外比较活跃,利用这类离子交换纤维吸附有使用价值的金属,尤其是用来吸附

贵金属及放射性元素,例如利用这类具有高分子螯合剂来吸收金属铀。聚丙烯腈离子交

换纤维的应用不仅有良好的环境保护作用,也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国内对环境保护、对废弃物及废水重金属吸收都十分重视,已将经改进

的聚丙烯腈离子交换纤维研制及应用列入议事日程。由于螯合型离子交换纤维的吸附比

表面积大,要比同类球状树脂大得多,使用也方便,已被认为是吸附材料的主要发展方向。其制备方法有多种途径,通常是采用腈纶纤维直接和氨水、联胺或羟胺反应,再和

碱性物质水解,使腈纶的聚丙烯腈大分子链接枝共聚,制备含有离子交换及络合两种金

属键合能力的含胺肟基团的聚丙烯腈高分子螯合型离子交换纤维。其制备方法:通常将

聚丙烯腈纤维放在一定比例的盐酸羟胺和碳酸钠的溶液中,在一定温度下恒温反应,其

中Ns2CO3是用来调节溶液PH值,使NH2OH·HCL以游离的NH2OH分子形式和聚

丙烯腈纤维反应。通常控制反应的转化率在50%左右,可使产物既含螯合基团,又能保

持良好的纤维特性。这样就可以得到由离子与络合两种金属键合性能的离子交换剂。交换纤维的能力与选择性受反应条件、浓度、时间和温度的影响。

作为交换剂使用的纤维重要特性是:1.表面积大,它有可能使离子交换过程加快;

2.纵向强度高,对离子交换剂强度有特殊要求的地方可用高强度纤维来制备。

腈纶离子交换剂可用于回收稀有金属和重金属。目前,对稀有金属如钌、锇、铀等的选择交换和从废水中吸收钙或锌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今后,纤维离子交换剂的用途还会迅速扩展。

3.2.5. PAN基碳纤维

我国PAN基碳纤维的开发研制已有30多年历史。1960年代初,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已着手PAN基碳纤维的研究,1970年代初已完成连续化中试装置。其后,上海合成纤维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山西煤化所等单位也开展研制工作,并于1980年代中期通过了中试。进入产业化试生产阶段,先后建成了从几百公斤/年到几吨/年的小试装置和几十吨/年的中试生产装置。总之,我国碳纤维研发生产起步不晚,但发展缓慢,总生产能力还不及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一家公司。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内碳纤维的消耗量在逐年增长。据统计,1996年为580吨,1997年为700吨左右,2000年为1200吨,2001年为1500吨,2002年已超过2235吨,预测2005年将突破4500吨。2009年将达到7500吨,其中大于24k碳纤维需求量为4000吨,小于24k为3500吨。碳纤维主要应用在以下领域:休闲用品(钓鱼杆)、体育用品(网球拍、高尔夫球杆、赛艇、自行车架、羽毛球拍等)、一般工业领域(压力容器、海洋油田钻井设备、风力发电设备)、建筑物和桥梁加固、纺织机械部件、机床部件等、航空、航天及国防(飞机部件、卫星部件、火箭和导弹部件、雷达罩)等,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目前我国碳纤维的下游应用所占比例:

体育休闲约占:87%

产业用途:11%

航空、航天:2%

而目前国际上主要应用于三大部分:

1. 航天航空

2. 体育运动器械

3. 工业

分别占需求量的比例为20%,30%,50%。

聚丙烯腈碳纤维的生产主要分为两步。第一步是聚丙烯腈原丝的生产,类似于纺

织用聚丙烯腈纤维的生产。第二步是原丝的预氧化和碳化,见下图。

聚丙烯腈碳纤维

国外聚丙烯腈原丝基本上是由于生产纺织用聚丙烯腈纤维的大型公司开发生产,

并沿用纺织纤维的原有工艺及溶剂路线,这样就减少了开发和生产成本,缩短了研发周

期。可以发现,几乎每种用于制备聚丙烯腈纤维的溶剂都可以生产聚丙烯腈原丝,国际

PAN原丝的主要工艺路线见表9,国内一些科研单位及工厂研发PAN原丝的工艺路线

见表10。

表 9 国际PAN原丝的主要工艺路线

单位工艺路线纺丝方法溶剂

日本东丽一步法湿法、干湿法 DMSO

日本东邦一步法湿法 ZnCl2 日本三菱人造丝二步法、一步法湿法 DMF,DMAc 日本Exlan 二步法湿法 DMF,NaSCN 英国Courtaulds 一步法湿法 NaSCN 日本旭化成二步法、一步法湿法 DMSO,HNO3 美国BASF 熔纺

美国BP/Amoco 熔纺

台湾台塑一步法湿法 DMF,

DMSO

表 10 国内PAN原丝的主要工艺路线

工艺路线聚合方法纺丝方法共聚单体

HNO3一步法溶液聚合湿法、干湿法 AN/MA/IA

DMSO一步法溶液聚合湿法 AN/MA/IA NaSCN一步法溶液聚合湿法 AN/MA/IA DMSO二步法悬浮聚合湿法 AN/IA,AN/MA/IA 注:AN:丙烯腈,MA:丙烯酸甲酯,IA:衣康酸

目前日本东丽公司在世界上PAN基碳纤维产量及质量都取得领先的地位,其质量

从早期T300碳纤维拉伸强度为3.5Gpa模量231Ga发展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发的

T1000碳纤维,拉伸强度上升到7Gpa以上,模量也提高到296Gpa。至2007年8月

东丽公司碳纤维的生产能力已提高到13.9千吨/年,计划到2008年产能将迈到17.5千

吨/年。目前东丽碳纤维已被波音787及空中客车350等大型客机大量使用。

高速工业化的背景下,碳纤维开始深入应用到工业领域的核心,代替金属和混凝

土材料等来满足环保、安全、节能的要求。在土木工程和建筑领域,碳纤维在抗震修补

和增强措施中使用。在高速公路建设中,采用碳纤维增强材料给高速公路“强筋健体”。

在深海勘探、风力发电、机器部件、医疗器械、家用电器及半导体相关设备等都需要用

碳纤维复合材料来增加强度、防静电、电磁波。随着碳纤维成本的降低和世界范围内对

环保要求的提高,碳纤维已开始被应用于汽车领域的车身和刹车片、传动轴和燃料箱材

料及环保汽车用的压缩天然气气瓶等,使汽车的安全性实现飞跃。我国必须大力发展碳

纤维以满足我国许多领域对碳纤维的迫切需求,特别是满足我国航天航空工业的需求。

除了上述聚丙烯腈纤维在产业用的新品种外,还有异型截面(包括中空)、防污、

防菌、防臭等聚丙烯腈的差别化纤维,以及具有多功能的聚丙烯腈纤维。我国也曾研制

过聚丙烯腈中空纤维可作为人工肾脏透析器的材料。也利用PAN膜的体积小表面积大

和操作方便等优点采用PAN膜反渗透去除NaSCN中的杂质,PAN纤维还可作为蓄电

池壳填料纤维。

总之,我国腈纶纤维绝大部分用于加工服装、绒线、毛毯、装饰制品、人造毛皮

等纺织用品,工业和其他领域的用量很少。目前棉型腈纶消费约占总量的不到30%,主

要用于生产纺织纱线和布,毛型腈纶多用于加工绒线、毛纺织物、腈纶毛毯、人造毛皮

等。从消费结构看,我国腈纶下游用途见表11

表 11 我国腈纶的消费结构千吨

年份服装人造毛皮宽幅织物毯制品产业用产业用占

腈纶总产

量%2000 463.2 231.6 82.7 41.3 8.3 1% 2001 363.8 195.8 183.6 96.9 17.0 1.9% 2006 298.0 197.8 264.0 102.0 24.0 2.2% 从2000-2006年我国腈纶的消费结构来看,产业用腈纶仅占腈纶总消费量的1-2

%。而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产业用腈纶约占总腈纶消费量30%以上。目前,腈纶在工业

上用作遮阳蓬布、船舶帆布、过滤材料、包装袋布、保温材料;经防菌处理后可用作医

疗材料;中空纤维在海水淡化中作反渗透器元件。在军用中可作帐幕、炮衣、旗帜;阻

燃型腈纶可作防火服。其极限耗氧指数(LOI)一般为26-30。

4腈纶工业发展的趋向

世界腈纶工业在经过几十年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能发展形成了四个趋势:

4.1.产能管理集中的趋势

90年代竞争激烈的主要生产国的一些主要厂商通过兼并与联合,重组成跨国集团,

调整产业结构,形成特大规模经济。优化管理,适应市场竞争。如意大利Enichem Fibre

集团对Snia,Montefibre在腈纶事业上的联合与兼并,使意大利腈纶市场集中为一家经

营,关闭95ktDMF一步法能力,调整后规模达到250千吨。英国Courtaulds兼并西班

牙50千吨能力并与德国Hoechst联合组成跨国腈纶集团,生产总能力为200千吨。

4.2.与纺织后加工紧密结合的趋势

把腈纶与最终应用紧密结合,促使高附加值新产品层出不穷,以新型质优的产品

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日本腈纶工业的模式,保持七种工艺并存,各有特色。

4.3.向原料靠近的趋向

通过腈纶生产能力向丙烯腈源头靠拢,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市场竞争力。如美国1958年建厂的ACC,在1994年把腈纶工厂卖Cytec Industries。最终于1996年11月转归北美第二大丙烯腈生产公司Sterling Chemicals。

4.4.开发新品种,特别是产业用腈纶品种

对腈纶生产方针并不是局限于腈纶的产量,还应十分重视产品的品种,必须能提供所有的常规品种及特殊品种,依靠最新的腈纶生产专利技术及最好的技术开发和售后服务作为支持。实际上,必须加大投入,全面和持续的开发腈纶新产品,特别是附加价值较多的产业用腈纶,这样腈纶行业才能扭亏为盈,创造更多的盈利机会。我国产业用腈纶的发展前景看好。

报废汽车拆解行业概况研究-市场规模、发展趋势、风险特征、发展环境

报废汽车拆解行业概况研究-市场规模、发展趋势、风险特征、发展环境 (二)市场规模及行业发展趋势 1、市场规模 2017 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2.17 亿辆。近十年来增长一直保持在两位数,2017 年增速为11.86%,随着报废车回收率的提升,废旧材料利用率的提供,报废汽车拆解行业发展空间巨大。 中国汽车报废量预测 中国汽车回收量预测

汽车拆解市场规模预测 2、行业发展趋势 (1)盈利模式向零部件再制造转型 中美汽车保有量水平相近,但拆解企业数量差异巨大,根本原因还在汽车拆解盈利模式不够成熟。到2015 年末,我国报废汽车回收企业才仅603 家,对应美国的汽车拆解行业有上万家企业,差距非常明显,其中我国每年收车10000 辆以上的企业在2015 年仅有40 多家。在补贴较少的政策环境下,零部件再制造是企业生存发展唯一出路。

预计五大总成再制造正式放开之后,企业盈利模式将向零部件再制造转型,盈利能力大幅增强。 (2)后发优势创造行业龙头 随着报废汽车拆解行业利好政策的落地,报废汽车拆解企业技术更新改造,又粗犷型作业逐步转向精细化环保型作业,同时借鉴发达国家汽车拆解行业蓬勃发展的经验,中国汽车拆解行业有一定的后发优势。中国汽车拆解行业起飞后将迅速成熟,行业整合是必然趋势,且不会再经历美欧如此长的发展周期。龙头企业的浮现也会更快,呈现出清晰的行业格局。 (3)与互联网融合 汽车拆解企业与互联网的结合程度高低,是要考虑到互联网技术本身的发展阶段的,很显然,现如今的互联网技术跟20 世纪相比早已拥有质的飞跃,甚至在如今移动互联网市场都已基本成熟的情况下,任何产业的发展几乎都离不开互联网的助力。尤

海南省产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2008年海南省产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现状、问题、趋势、对策,正文内容就是按这样的顺 序写的) 一、2008年海南企业发展概况(正文内容并不是针对性地写企业发展概况,应是“产业”?) 在全球金融风暴的大背景下,2008年海南省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据初步核算,按可比价格计算,全省生产总值1459.23亿元,同比增长9.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7.61亿元,同比增长7.7%;第二产业增加值434.40亿元,同比增长7.0%;第三产业增加值587.22亿元,同比增长13.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7175元,同比增长8.7%。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706.07亿元,同比40.5%。全年1500万元以上大项目投资共完成467.22亿元,同比增长61.0%,成为投资增长中的重要部分。全省全口径财政收入317.17亿元,比上年增长35.0%。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5亿元,同比增长33.9%。全年税收收入总额120.53亿元,同比37%。按各项税收分,企业所得税比上年增长85.3%,营业税增长35.1%,契税增长29.4%。据国家统计局海南调查总队企业景气监测表明,我省企业景气指数一季度为137.1,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2点;二季度为131.4,比上年同期和比一季度下降11.7点和5.7点,但仍处在高位景气区间;三季度为120.9,比上年同期和二季度下降22.3和10.6点;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多重因素影响,企业经营环境日益严峻,不确定因素增加。四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持续回落,全面走低,全省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96.5和113.0,比三季度下降23.9和7.9点,比上年同期下降43.7和26.7点。(第一段可以考虑配几个图表说明?) (一)第一产业 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437.61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全面增长,分别增长5.8%、3.1%、12.7%和9.8%(见图1)。全年种植粮食42.1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4.6%;瓜菜21.9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8.5%;水果17.12万公顷,下降0.4%;热带作物58.44万公顷,增长3.0%。特色优势农业有新的发展,在主要农产品产量中,肉类、水产品、水果、瓜菜等农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成为支撑农业经济较快增长的主要力量。渔业、畜牧业、瓜菜、水果四大优势行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70%。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

中国环保产业的现状前景与对策

******海量免费资料尽在此 数据库浏览中国商业报告库中国资讯行提供 正文显示:在线词典 【行业分类】环境保护 【地区分类】中国 【时间分类】19991207 【文献出处】经济研究参考 【标题】中国环保产业的现状.前景与对策('99文献)(7766字) 【副标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岳颂东 【正文】 环境保护产业是以防治城乡环境污染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而进行的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商品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等活动的总称。环保产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兴产业,至今发展仅仅20年,分析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展望环保产业发展的前景,克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完善环保产业振兴的政策体系,将使我国环保产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一、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与特征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1998年1月--6月为期半年的调查统计,到1997年底全国(除西藏、宁夏、海南以及台、港、澳地区,以下同)从事环保产业的企事业单位9090个(企业单位7617个,事业单位1473个),其中专业单位5995个,占单位总数的66%,兼业单位3095个,占单位总数的34%。职工总数169.9万人,其中企业单位148.5万人,占职工总数的87.4%,事业单位21.4万人,占12.6%。环保产业拥有固定资产720.1亿元,其中企业单位620.9亿元,占86.2%,事业单位99.2亿元,占13.8%。环保产业年产值521.7亿元,当年实现销售收入459.2亿元,占总产值的88%,当年实现利润58.1亿元,占销售收入的12.6%。调查显示,从1989年到1997年8年间,我国环保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并逐步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综合性的新兴产业,具备了初步的产业规模,对我国的环保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环保产业纵向与自身相比,发展是不慢的;但是横向与其他产业相比,其发展则呈现如下几个特征: 1.产业的总量规模依然不大,发展潜力十分看好。 1997年环保产业年总产值为521.7亿元,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7%,这对于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十分严重的我国来说,确实不是很大。另外,在全国7617家企业中,固定资产小于1500万元的小型企业占90%左右,大中型企业占10%左右,即便在总量规模不大

金融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金融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 前景分析报告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2016-2022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

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中的假象经常误导管理者对行业发展全局的判断和把握。一个全面竞争的时代,不但要了解自己现状,还要了解对手动向,更需要将整个行业系统的运行规律了然于胸。 行业研究报告的构成 一般来说,行业研究报告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五方面:

行业研究的目的及主要任务 行业研究是进行资源整合的前提和基础。 对企业而言,发展战略的制定通常由三部分构成:外部的行业研究、内部的企业资源评估以及基于两者之上的战略制定和设计。 行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面和点的关系,行业的规模和发展趋势决定了企业的成长空间;企业的发展永远必须遵循行业的经营特征和规律。 行业研究的主要任务: 解释行业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分析影响行业的各种因素以及判断对行业影响的力度 预测并引导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判断行业投资价值 揭示行业投资风险 为投资者提供依据

2016-2022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分 析报告 【出版日期】2015年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格】纸介版:7000元电子版:7200元纸介+电子:7500元 【链接】 报告摘要及目录 报告目录: 第一章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综述 11 第一节互联网金融行业概述 11 一、行业定义 11 二、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11 (一)成本低 11 (二)效率高 12 (三)覆盖广 12 (四)发展快 12 (五)管理弱 12 (六)风险大 12 第二节互联网金融三大核心要素 13 第三节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 13 一、第三方支付 13

食用菌发展现状和前景

食用菌发展现状与前景 作者:刘力瑄 指导老师:方白玉 (韶关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广东韶关512005) 摘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实现了脱贫致富,成为农村经济的一项支柱产业.。本文阐述食用菌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和发展现状,还有发展前景。 关键词:食用菌现状发展历史 前言:随着国内外市场对食用菌产品需求的增长,中国的食用菌产业以年均17%的速度增长。但长期以来,中国的食用菌生产模式仍停留在依靠自然条件,手工作 坊式生产的水平,虽然具有成本低廉,可因地制宜生产,但存在着产品只能季 节性生产,产量低,质量差,产品缺乏保鲜加工,产品货架期短,同时低产、低 效、资源浪费,与当今市场的要求及经济发展不相符。 我国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各方面有着很好的栽培食用菌的基础,栽培历史十分悠久。我国拥有丰富的菌品种。食用菌是化腐朽为神奇的产业,其基底可为农业中、畜牧业中的剩余物及农产品加工中的下脚料,使其变废为宝的成为人类的健康绿色食品,而经过食用菌产生的下脚料又可作为种植业、畜牧业中优质的肥料和饲料。在现在的全球资源紧缺和全球环境恶化上起一定作用。 食用菌的发展历史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食用菌的国家之一。食用菌在东西国家的早期历史文献中,都有记述到关于其的栽培。如《吕氏春秋》:“味之美者,越骆之菌。”;《史记》中的“千岁之根,食之不死。”;在我国最早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灵芝的药用及如何判断其品质;还有《齐名要术》等等。 我国还是最早栽培食用菌国家之一。据记载,人类最早栽培的食用菌是木耳,大约公元600年起源于中国,金针菇栽培于公元800年起源于我国,香菇栽培起源于1150~1200年的浙江龙泉、庆元和景宁一带,草菇栽培于200多年前起源于广东南华寺。这些技术一直流传至今。蘑菇栽培起源于法国,有300年历史(1707年)。而其他食用菌如猴头、金针菇等都起源于中国。 我国虽然是人工栽培食用菌最早的国家,但是,应用科学方法栽培起步较

特色小镇6大盈利模式分析

特色小镇6大盈利模式分析 特色小镇,作为产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模式,它是一个集合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之功能于一体的一个新型部落体,是以产业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相互融合发展生产、生活、生态的一个特定区域。特色小镇的开发与建设绝不是单一的项目,它是综合产业链体系。在这条产业链体系之上,如何盈利一直是众人关心的问题。特色小镇能够作为创新平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信息、环保、健康、旅游、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加速产业升级;也能通过大型集团企业长期投资、吸引聚集特色产业、改造历史经典产业等方式推动产城融合、产城互利,改造、改进当前我国小城镇的面貌。 据统计,第一批特色小镇中部分小镇的平均投资额达65 亿元(浙江省规划每个特色小镇投资原则上不低于50亿元),按照住建部规划,到2020 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的小镇,那么到时候总投资将远超万亿。根据各地方政府出台的特色小镇建设规划,到2020年特色小镇总计建设1900 个左右,按照省份、经济条件等具体细拆,总投资至少4.8 万亿元。 六大盈利模式 一、工程收益-建造收益是开发的前提 这里主要是指土地整理和公共基础设施的工程建设收益。公共基础设施包括公共道路、供电厂、供排水厂、供热网络、通讯设施等基础设施;学校、医院、公园、广场、文化体育设施、综合服务区、游客接待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 如华夏幸福受政府委托对小镇范围内的土地进行统一的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并进行适当的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变毛地为熟地后,通过政府回购,获得盈利。 二、土地升值-区域开发是小镇开发的基础和核心 这里主要指一级开发,也就是由政府主导的方式。

特色小镇的发展成熟必将带来周边土地的溢价,政府通过土地财政可以获得大量收入。 除了这些财政收益以外,特色小镇将为地方带来更多无形的收益,如城市环境的优化、民生的改善、城市影响力的提升、产业生态圈的形成、就业增加和更多高素质人才的聚集等等,这些难以用金钱衡量的社会经济环境改善,是政府大力推动特色小镇开发的重要动力。 以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为例,该小镇根据金融人才国际化、精英型的特点,坚持市场化运作、产业链招商、生态圈建设的模式,通过联合政府性行业组织、龙头企业和知名中介,开展海内外招商及合作业务,快速推动私募金融集聚发展,一批涵盖股权投资、商品期货、固定收益等方面的金融精英汇聚小镇。自2015年玉皇山南基金小镇正式揭牌之后,已经有1000多家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在小镇注册,资金管理规模达5800亿元(约合840亿美元)。由于一般的基金公司都可以得到30%的税费补贴,更增加了其吸引力,玉皇山南基金小镇现在已然成为上海、北京和深圳之外中国最大的对冲基金聚集地。2015年税收超过4亿元,而2016年第一季度税收就超过了3亿元,实现了爆发式增长。 其与杭州云栖小镇一样都是由政府主导开发和经营环境,通过特色产业(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以对冲基金为主导产业,云栖小镇以云计算为主导产业)培育、主导产业企业聚集、产业优惠政策和优质环境塑造,使小镇经济迅猛发展,税收猛增,并带动小镇及周边土地的溢价。 三、房产收益-房地产是产城,一体化中必需的蛋糕 这里主要指二级开发,即企业通过地产销售和自持物业经营获利。包括工业地产租售、居住地产租售、商业地产租售、休闲地产租售。 虽然在特色小镇的建设过程中,以地产运作的理念去打造小镇是为人排斥的,从企业角度来看,这的确是一个快速实现投资回报的模式,且通过特色小镇政策可以获得土地,这也是不少房地产等开发商进入特色小镇开发的原动力,因此这也是一种较为重要和普遍的盈利模式,更多的是由地产商或地产主导的投资商操盘,在开发地产的同时,配套度假型项目实现盈利,由于休闲度假市场和传统商业地产之间存在利益博弈和磨合,所以这类小镇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阿那亚是此类型的典型代表,通过地产销售以及后期多元度假活动业态消

世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世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近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但粗放型发展方式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目前,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是日本的8倍、欧盟的4.5倍。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8.5%,而消耗的钢材占46%,煤炭占45%,水泥占48%,油气占10%,化学耗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排量位居世界前列,我国原油、铁矿石、铝土矿、铜矿等重要能源资源的进口依存度超过50%。此外,我国中度以上生态脆弱区占国土面积的55%,其中,重度脆弱的占19.8%,极度脆弱的占9.7%。根据《中国生态足迹报告2010》,我国“生态足迹”(维持一个国家或地区生存所需要的以及能够吸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是对一定区域内人类活动的自然生态影响的一种测度)增加的速度远高于生物承载力的增长速度,人均“生态足迹”已是生物承载力的2倍,“生态赤字”正在逐年扩大。可见,我国长期粗放式增长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较大压力,发展的可持续性面临严峻挑战。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能源资源、气候变化等全球治理问题更趋凸显。我国已向国际社会庄严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40%至45%。根据经验计算,碳排放量是能源消费总量的2.5倍左右。按此推算,若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量为50亿吨标煤,则碳排放量将达到125亿吨(2010年全球碳排放约为320亿吨,目前发达国家提出到2030年将全球碳排放控制在300-320亿吨以内)。应该清醒地看到,依靠大量消耗不可再生资源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局面已经难以为继,迫切要求我们把资源环境压力释放的过程转化为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过程,最大程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不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不仅资源环境难以承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也难以得到根本扭转。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把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进节能减排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一、世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提供技术基础和装备保障的产业,主要包括节能产业、环保产业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其中,节能产业中包括节能装备、节能产品和节能服务,环保产业中包括环保装备、环保产品和环保服务,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中包括资源循环利用装备、资源循环利用

中国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中国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分析 早在年微软便力推“维纳斯计划”,试图将中国庞大的电视机资源与互联网接轨,但最后却以失败告终。时过境迁,今天这一梦想已经变成了触手可及的现实。××年月,中国网通与等合资组建的“天天在线”获准运行。××年月,央视网络电视在上海落地。现在,很多高校都已经开始为大学生提供电视服务,广州、上海、哈尔滨等地也相继开通了电视终端上的业务。 一、我国市场现状.用户情况 业务终端可以分为机、手机、电视机三种类型。根据的统计结果,截至××年月日,我国的上网计算机总数达到了万台,上网用户总人数为万人,呈现出较快的增长态势。关于手机用户,据报道,截至××年月,我国手机用户达到了亿户,超越亿大关指日可待。关于电视机用户,目前我国拥有的电视机已经超过亿台,

截至××年底,全国有线电视用户达到万户。上述用户都是业务的潜在用户,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在目前已经开通商用或试商用业务的城市中,哈尔滨网通业务自××年月份开通到月底,用户已经发展到万多户。 .运营市场现状 一广电、电信网络各有优劣势 电信网络资源比较丰富。但由于等业务的存在,电信企业很难为用户提供足够的带宽资源,缺乏保证;同时由于用户接入绝大多数采用的是技术,还不能很好地适应业务开展的需要。而广电网络目前主要是网络,缺乏交互性。 二电信、广电内容提供商开始合作 电信的内容提供商提供的内容基本上属于交互式图文或者是一些录播的影视及片断,其优势在于交互式处理经验丰富,除了电视节目之外还可以为用户提供许多免费的信息,劣势在于缺乏像电视媒体那样的制作和经营经验,无法提供高度清晰图像的编解码格式。而广电行业目前已经实现台网分离,这使得电视台能够专注于节目内容的制作,其优势在于节目源和新闻制作内容丰富,劣势在于缺乏相关辅助内容和交互式内容的制作和运作经验。

食用菌发展状况与趋势

食用菌发展现状与趋势概述 姓名 学号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班级11 级生物科学班 题目食用菌发展现状与趋势概述 成绩 日期 2013年12月5日

食用菌发展现状与趋势概述 摘要:通过本学期食用菌栽培课程的学习,我对食用菌这一行业有了初步认识和了解,为了更好的了解食用菌产业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和前景,本文回顾了人们对食用菌认识和利用的历史,从我国食用菌产业基本情况、食用菌的重要作用、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优势等方面分析得出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食用菌历史现状优势发展趋势 前言:我国作为食用菌栽培历史最悠久、栽培种类最多、栽培技术最全面、产量和消费最多、从业人员最多的产业大国,已经成为全球食用菌产业转移的主战场,在未来10-20年内将不仅仅是个食用菌产业大国,而必将成为食用菌强国。 正文: 1、食用菌认识和利用历史 中国是世界认识和利用食用菌最早的国家,最早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数千年来,我国人民在和大自然相处过程中对大型真菌的形态、生境、习性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创造了丰富的词汇,并作过许多描述,记载于历史、小说、农书、本草等各类书籍文献中,还以这些野生食用菌为题材,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词、歌、赋等。公元前239年的《吕氏春秋》中记载了香菇的美味“味之美者,越骆之菌”,越骆即当今的浙江省香菇主产区,菌即香菇。晋朝王嘉《拾遗记》有“种耨芝草”。古农书中关于种菌法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唐代韩鄂所著的《四时纂要》中“种菌子”的一段:“取烂构木及叶,

于地埋之。常以泔浇令湿,两三日即生。” 我国食用菌的栽培种类有70~80种,形成商品的有50种,具一定规模生产的有20种以上,年产20万吨以上的有13种。根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2007年产量居前9位的种类依次是:平菇、香菇、双孢蘑菇、毛木耳、黑木耳、金针菇、鸡腿菇、草菇、滑菇。随着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栽培种类不断增多,如白灵菇、杏鲍菇、茶树菇、真姬菇、鸡腿菇、灰树花、灵芝等都受到了市场的青睐,成为我国食用菌产业新的增长点,为我国食用菌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我国食用菌发展现状 食用菌是我国传统产业,是集保健、营养为一身的特色蔬菜,随着人们对其健康价值的深入认识,已日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食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者日益增多,已成为继粮、棉、油、果、菜之后的第六大农产品。2007年食用菌销量达到1682万吨,销售收入近800亿元,增长率超过30%,从业人员达到近4000万人;2007年出口量突破70万吨,创汇14.25亿美元,已经创造出了惊人的经济、社会价值,显示出了极大的发展潜力。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食用菌产业的界限比较模糊,界定不一,但通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食用菌产业已初步形成干果品、深加工食品、药物保健品等多个消费产业,设计农业、林业、畜牧业、生物产业、食品工业、制药等多个领域。整体讲,我国食用菌产业市场正逐步趋向完善发展。 然而,随着人们对生活需求的逐步提高和对食品安全

海南椰子种植业现状分析

海南椰子种植业现状分析 摘要椰子是海南特色作物,椰子产业是海南的重要产业。海南椰子种植业明显滞后于加工业的发展,且存在着一些问题。为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海南椰子种植业的发展现状作分析。 关键词椰子;种植业;现状;问题;海南省 1椰子的主要用途及利用价值 椰子可谓全身是宝,椰子的综合利用也相当充分。椰子是一种绿色健康食品,一般发育7个月嫩果椰子水便可直接饮用,椰子水营养丰富,含维生素B、维生素C、激素、糖分及各种氨基酸,是人们喜爱的清凉饮料;并可治胃炎、腹泻、呕吐,有利尿、防体内脱水等功效;椰子水可发酵成酒、醋,可用作组织培养剂,也可用于生产椰纤果,用途广泛。 椰子肉营养丰富,可当水果生食,香甜可口,也可制成椰片、椰子饼等。椰肉主要用于加工成椰干,再深加工成椰子油和椰麸。椰子油是制皂等工业原料,是肥皂、洗涤剂、牙膏等产品的发泡剂;椰子油可精练成植物油供食用,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防止动脉硬化等保健功能,是重要的保健食品。另外,椰子油也可用于生产高级化妆品。 椰子副产品用途十分广泛。椰衣(中果皮)可加工成椰子纤维,做绳缆、扫把、地毯等;深加工后可做成椰棉纤维薄垫、沙发垫、体育用垫和汽车座垫等。椰糠(椰衣粉)吸水能力强,是很好的盆栽基质,其含钾丰富是优质有机肥源;工业中用其制作绝热板、地板、花砖、纸浆、活性炭、炭砖以及醋酸、甲醇、糖醛、木素等。椰子壳质地坚硬,冷热均不变形,不仅可生产椰雕、乐器、碗、勺等各种工艺品,还可烧制椰壳碳,制造优质活性炭。椰子树干质地坚硬,花纹美观,是很好的木材来源,也可用来制作家具和手工艺品。 我国椰子加工业主要集中在海南,加工企业300多家,已成为海南的重要产业。椰子深加工技术和设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且企业产品在国内外已有一定销售渠道和市场。然而,由于椰子种植业明显滞后加工业的发展,我国每年需从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进口20多亿个椰子果。 2海南椰子种植业发展现状

生态旅游特色小镇可行性研究报告

生态旅游特色小镇可行性研究报告随着旅游业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的过渡,生态观光、文化体验等传统旅游形式与现代休闲娱乐相结合,使城镇旅游焕发新的活力,这类旅游产品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和开发潜力。 第一章项目总论 一、项目基本背景 (一)项目范围 项目区域南与湿地保护区隔水相望,东距XX市中心20公里,北至G205高速公路出口15公里,可建设用地:约19.1平方公里。 (二)研究内容 按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的要求,本项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背景分析;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依据;项目建设条件分析;旅游市场现状及预测分析;项目建设的内容和规模;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项目建设进度安排;项目组织运作;项目的国民经济效益分析;项目的社会效益分析;项目的生态效益分析及评价。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与意义

XX旅游特色小镇项目的建设是生态环境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的需要,是旅游景区发展到的必然趋势。小镇的建设直接带动当地人文氛围的活跃,带动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带动其他旅游外部经济的发展,对于地方旅游与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是能进一步提升XX生态旅游区的核心吸引力,为壮大XX市域旅游提供强有力的支撑,XX旅游特色小镇项目以人居、养生文化为主题,湿地生态环境为特色的,将后现代主义与自然主义从风格上融合,是以商务、度假、居住及景点四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地产项目,在旅游由长线旅游向中短线以及郊外旅游的趋势下,本项目能为XX市城郊的重要休闲度假基地。 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新型城镇更快转向特色与专业城镇和现代化城镇意义重大,该项目的开发要摆脱单纯景点建设的套路,将区域所有资源纳入旅游资源体系,构建特色旅游区域,形成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吸引,通过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通道开拓,形成旅游深层次开发,突出以旅游带动主导产业的优势产业,强化房产、休闲、渔业、旅游等各行业在产业链中的连带关系,从而强力带动村镇的城市化进程。 三是能迅速集聚人气,实现城镇的中心化和整体土地价值的升值,将景区开发深化为区域发展的策划思路对于处在城乡结合部的旅游区也具 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城乡结合部的开发区既有乡村的自然环境,又有城市的生活便利,如果借区域旅游开发进行新镇完善功能的建设,利用城市扩张的大环境,迅速打通产业链,打造有特色的旅游新镇。

我国环保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编号:AQ-Lw-07095 ( 安全论文)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我国环保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与对策 Mai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in China

我国环保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 策 备注: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是确保企业生产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培育安全生产文化之路。安全事故的发生, 除了员工安全意识淡薄是其根源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员工的自觉安全行为规范缺失、自我防范能力不强。 摘要:在我国,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已有了近40年的历史,取得了巨大成绩,初步走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保护道路。但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越来越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成为人民群众日益关心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环保产业问题 前言 我国近年来的发展十分迅速。凭借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禀赋,实现了本国经济的巨大发展。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持续和人均收入的日益提高,环境状况的恶化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为环境保护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环保产业。正是在人们环保意识觉醒后,在

世界上众多国家兴起与发展起来的。本文以中国的环保产业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研究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当前环保产业面临的问题,并就加快发展环保产业提出了较为可行的政策建议。 概述 经济增长需要基本的能源作为动力。在煤与石油等化石燃料为主的时代,经济发展消耗的大量能源,在带来发展动力的同时也带来温室气体与硫氧化物等副产品,使全球变暖酸雨普降。大丁业的兴起,带来了人类史上极丰富的物质财富,同时也带来大量的丁业三废污染。经济增长引起的人口增长,一方面为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一方面又增加了人口对粮食、土地、渔业资源、森林资源等的需求,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冲击。 工业先发国家的生态环境最先受到严重威胁,也最先做出积极反应。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发达国家针对造成公害的工业“三废”展开了大规模的治理工作。发达国家的环境保护产业正是在此背景下,从最初的污染治理、污染防治,发展到环境影

海南当前农业现状与产业情况分析

海南当前农业发展现状与产业情况分析 海南省位于我国的最南端,土地面积5302万亩,占全国热带土地面积的42.5%,是我国最具热带海洋气候特色的地区,全年温热,平均温22-26℃,雨量充沛,有“天然大温室”之称,非常适合发展热带高效农业。 1海南省热带水果生产概况 2009年全省热带水果种植面积预计260万亩,其中收获面积200万亩,预计产量270万吨。其中香蕉种植面积70万亩,产量150万吨,芒果种植面积70万亩,产量30万吨,荔枝种植面积42万亩,产量9万吨,菠萝种植面积23万亩,产量28万吨,龙眼种植面积16万亩,产量3万吨,绿橙种植面积2万亩,产量3万吨,杨桃种植面积3万亩,产量2万吨,番石榴种植面积5万亩,产量6万吨,其他水果种植面积19万亩,产量29万吨。 香蕉主产区在乐东、东方、海口、澄迈、临高、昌江、三亚、文昌等市县,芒果主产区在三亚、乐东、东方、昌江、陵水等市县,荔枝主产区在海口、文昌、琼海、陵水、儋州、澄迈、定安、屯昌等市县,菠萝主产区在琼海、万宁、文昌、海口等市县,冬春季节上市的热带水果主要有香蕉、菠萝、番石榴、杨桃、番木瓜、绿橙、毛叶枣及早熟芒果等,以香蕉上市量较大。 2 海南省各市县农业概况

2.1 海口市农业概况 2.1.1以橡胶、胡椒为主的热带作物产业,作物总面积22.1万亩,其中橡胶14.1万亩,胡椒2.9万亩,椰子 3.5万亩,槟榔1.6万亩。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地区的大坡镇、三门坡镇、红旗镇、甲子镇、云龙镇等地。 2.1.2优质热带水果产业:近五年,随着结构的不断优化,海口种植业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以香蕉、荔枝为主的热带水果产业发展迅猛,品质不断升级,总面积达到30.1万亩,2009年水果产量2 3.49万吨,同比增长3%。水果基地主要分布在海口中部、东南部的大坡镇、三门坡镇、红旗镇、等地及西部的永兴、石山等羊山地区。70%的水果主要销往外,2007年以来,每年水果出口量达400-2000吨左右。 2.1.3 农业经济主要指标全年农业总产值54.86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种植、畜牧业产值25.16亿元和18.59亿元,同比增长4.5 %和11.3%;林业产值2.74亿元,渔业产值5.55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8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 3.2%、10.1%和8.3%。农民人均纯收入5658元,同比增长9%。 2.2 定安县农业概况

2017年房地产行业特色小镇分析报告

2017年房地产行业特色小镇分析报告 2017年6月

目录 一、中国城市化已进入大城市+特色小镇的发展阶段 (4) 1、大城市+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有望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4) 2、特色小镇追求“小而美” (5) 3、浙江是特色小镇的发展先驱 (6) 二、政策积极扶持,已公布第一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9) 1、发展特色小镇获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支持 (9) 2、住建部发布特色小镇名单,旅游发展型小镇占比最高 (11) 3、旅游发展型及产业发展型是当前主流小镇模式 (13) 三、产业是核心,特色是竞争优势,融资是关键 (17) 1、开发主体仍以政府为主,PPP 模式试点推进 (17) 2、特色小镇的核心是产业,竞争优势是“特色” (20) 3、融资是关键,目前融资方式仍偏于单一 (22) 4、特色小镇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 (23) 四、各类公司积极布局特色小镇 (25) 1、各类公司积极参与特色小镇开发,其中以房企为主 (25) 2、特色小镇要求开发商从周转思维向运营思维转变 (27) 五、有利于提前布局并有成功先例的企业 (28) 六、主要风险 .......................................................................................... 29 29 1、后续扶持政策不及预期 .................................................................................. 2、过度开发导致小镇发展不及预期 (29) 附录:中国第一批特色小镇名单明细 (30)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其建议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其建议 一是节能环保产业已经具备大规模加快发展的条件。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已拥有一批较为成熟的常规节能环保技术和装备,部分关键、共性技术已产业化,如节能领域的高炉炉顶压差发电、纯烧高炉煤气发电、低热值煤气燃气轮机、纯低温余热发电等技术,环保领域的炉排炉垃圾焚烧发电、污泥干化发电等技术。 二是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从国内市场看,2008年全国节能环保(含可再生能源)产业总产值达1.41万亿元,占GDP4.7%,带动就业2500万人。我国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节能潜力超过4亿吨标煤,可带动上万亿元的节能投资。从国际市场看,联合国环境署估计全球环保产品和服务的市场需求达1.3万亿美元/年,12年后将翻一番。英国政府认为全球低碳经济市场价值3万亿英镑/年(约占全球GDP的8%)。 三是已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和措施。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节能环保工作,陆续出台了推进节能环保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中央和地方也投入了大量资金,为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 四是标准体系逐步颁布实施。关于节能环保的一批国家和地方标准陆续制定、修订出台,对规范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是成为国际经济技术交流合作热点。各主要国家对华合作都把节能环保作为重要内容,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和民间团体各相关经济技术合作往来活跃。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乏国家战略给予宏观指导。节能环保尚未作为一个产业门类予以清晰界定和统筹考虑。如关系国计民生的水务行业没有对外资设立准入标准,导致国内市场面临被跨国公司瓜分的风险。目前,外资水务企业已占有国内一线城市20%的份额,他们在高价收购水厂后,不断要求提高水价,直接影响社会正常生产生活。 二是缺少统一协调、先导性、成体系的产业规划。由于没有国家战略指导,各政府部门、地方性的节能环保规划与国家总体规划不协调。节能环保项目在各地方、各行业自行其是,条块分割,分散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大大削弱了国家有关规划的效果。

五金行业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分析

五金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2008年原材料不断涨价,导致五金工业市场高价位运行 国内市场五金方面,卫浴类五金价格继2007年第四季度的一波上涨之后,已于2008年3月初再次小幅上涨。2007年开始,国际铜价涨幅达66%;伦敦期货交易所铜的启动价格从本轮最初的1800美元/吨上升到7300美元/吨,累计上涨超过300%;生产不锈钢所需要的镍等金属材料的价格均大幅度上涨;2008年5月份开始,陶瓷企业纷纷提价,瓷片平均涨幅为8.6%,部分出现缺货;宝钢与世界上主要铁矿石生产商之一的澳大利亚力拓公司就2008年度铁矿石基准价格达成了一致,力拓的PB粉矿、杨迪粉矿、PB块矿将在2007年度价格基础上分别上涨79.88%、79.88%和96.5%,这一结果无疑把国内的钢铁企业推向了生死关头……这些数字可以说是触目惊心,五金行业原材料的价格在不断增长,五金产品的高价运行也就不足为奇了. 多年以来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的钢铁生产国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一直拥有制造工具五金的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近几年出口一直保持稳定的增长趋势,使得我国已成为世界工具五金制品的主要出口国之一。但是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去年以来主要原材料钢材价格的大幅上升,国家降低出口退税率,以及受国际环境的影响,人民币不断升值,再加上2008年《劳动合同法》实施带来的劳动力成本增加,使得国内制造业的环境逐步恶化,对劳动力密集的五金行业的影响尤为显著。目前国内五金行业的发展趋势不容乐观,甚至可以说是比较严峻。 二、近七年五金工业市场运行状况 近七年,我国金属制品工业销售收入逐年增长,增长率保持在14%以上,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06年该行业销售收入达到8123.52亿元,增长率达29.39%,相比2000年市场规模扩大了2.62倍。在国内经济与工业突飞猛进之下,大量五金零件需求旺盛,市场规模扩大。 近七年,我国金属制品行业产销率均保持在工业标准值96%以上,市场产销配比合理三、2006年五金工业细分行业对比分析状况

再制造产业发展规划将出台

再制造产业发展规划将出台 为推动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今明两年,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再制造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十二五”时期我国促进再制造产业健康发展的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为深化试点工作,强化示范引导,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强对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的协调指导,严格安全、环保标准,完善回收和销售体系,加快培育一批再制造典型企业;同时推动工程机械、机床等产品再制造,提高技术水平,扩大推广应用。 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领域的开拓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滨士说,再制造后的产品质量和性能不低于新品,成本一般只是新品的50%,节能60%,节材70%。目前,全球再制造产业产值已超过1400亿美元,其中美国再制造产业规模最大,超过1000亿美元,而汽车零部件和工程机械再制造领域占三分之二以上,约700亿美元,美国有近50万人从事再制造。江国成 2010年5月10日下午,湖南省发改委在长沙市五华酒店成立了以徐滨士院士为组长的专家评审组,就《湖南浏阳制造产业基地再制造产业发展思路与发展规划》进行评审。省发改委副书记、副主任袁乾培,省社科院院长朱有志,长沙市委常委、浏阳市委书记易佳良,省发改委环资处处长罗宏,浏阳市委常委、湖南浏阳制造产业基地工委书记黄阳,湖南浏阳制造产业基地管委会主任寻院豪等参加评审会,省发改委副巡视员王亮方主持专家评审会,十四位在再制造产业发展中具有权威和学术成果的专家组成评审组进行评审,制造产业基地管委会副主任陈朝晖代表管委会对发展规划进行答辩。 专家组认为,发展再制造产业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两型产业体系的重要途径,是湖南省探索建设两型社会的新平台,是湖南省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抓手。湖南浏阳制造产业基地在发展以再制造产业为主要采用的循环经济中抢先把握机遇,扎实推进实践,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因此,在湖南浏阳制造产业基地建立和发展再制造产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长株潭地区是湖南装备制造业的主要聚集地,工程机械、汽车零配件产业是长株潭两型产业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南浏阳制造产业基地是以工程机械和汽车零配件为主导产业的特殊工业园区,产业基础和未来的发展都具备建设和发展再制造产业的基本前提和条件。 专家组建议,湖南浏阳制造产业基地提出“十二五”期间拓展到12平方公里的再制造产业聚集区,主动推进建设再制造十大中心,国家级、省、市应积极鼓励支持湖南浏阳制造产业基地按照本规划方案实施和发展再制造产业,使之成为湖南和全国发展再制造产业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与会专家一致认可我园再制造产业发展规划指导思想明确,“技术产业化、产业集聚化、集聚规模化、规模园区化、园区科学化”的产业发展思路清晰,“园区+中心+企业”的发展模式可行,规划的观点正确,基本数据真实可靠,规划文本结构合理,填补了国内再制造产业基地规划的空白。建议在专家评审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适当的修改,特别是从全寿命周期理论、社会责任和尺寸修复法、功能恢复法的角度进行修改,并根据浏阳实际分期分阶段实施,以此提高规划的前瞻性与针对性。

特色小镇旅游小镇规划案例分析

旅游小城镇是指以开发当地具有价值的自然或人文景观或在此基础上开展旅游服务的小城镇。旅游小城镇具有一般小城镇所不具备的特征: 1、经济特征——旅游是支撑产业 从国民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旅游小城镇以旅游业为支柱型产业,旅游业对于小镇经济具有强大的带动作用,通过“住、购、食、娱”等元素的建设,来促进小镇经济的发展。 2.规模特征——精致是一种美 “精致是一种美”主要是体现在旅游小城镇的规模特征上。旅游小城镇由于其面积有限,并不追求规模宏伟或者建筑华丽,而是专注于在合宜的尺度构建旅游吸引物。 3.功能特征——休闲是生活方式

当前旅游市场已经从传统的单纯观光游转向休闲度假体验游,旅游小镇的兴起正是迎合了市场需求的这种转变。 由于我国高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人们对追寻与城市景观迥异的旅游地的兴趣越来越高。 “给城市里的人在小城镇找个心灵归宿”所代表的休闲度假功能成为旅游小镇最主要的功能。 4.文化特征——文化是形象符号 旅游小城镇所拥有的特殊文化,能转化为旅游小城镇独特的形象特征。 徽州地区的众多古村落就是文化生成小镇形象符号的典型代表。徽 州当地徽文化所特有的谨慎、保守,体现在建筑上就转化为“高墙小窗”、“马头墙”等特征,而这些建筑特征最终成为代表徽州地区众多古村落的形象符号,让游客产生一种“见到小窗、马头墙就是到了徽州”的感受,“小窗”、“马头墙”也就成为徽州古村落的形象符号。 5.商业特征——消费是经济业态 旅游小城镇发展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依靠的就是游客在当地的消费。

不论是古镇游,还是生态小镇游,都鼓励人们慢下来、住下来、轻松下来。 在这个过程中,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所起到的都是引导消费的过程,吸引人们通过消费去释放、去体会一种和平时不同的生活方式。 案例模式 1、束河模式—企业参与的旅游小城镇开发模式 案例简介: 位于的束河是世界文化遗产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05年入选CCTV“中国魅力名镇”。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市场现状讲解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一、节能环保产业现状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提供技术基础和装 备保障的产业,主要包括节能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和环保装备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节能产品和服务等;其六大领域包括:节能技术和装备、高 效节能产品、节能服务产业、先进环保技术和装备、环保产品与环保服务。“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 用关键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 节能环保产业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节能环保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吸纳就业能力强,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进入二十一世纪,全球环保产业开始步入快速发展阶段,逐渐成为支撑产业经济效益增长的重要力量,并正在成为许多国家革新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目标和关键。美国、日本和欧盟的环保产业成为全球环保市场的主要力量。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的加大,苏州节能环保产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国家和各级政府不断加大重视并持续增加 投入,以及伴随着工业发展产生的大量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近年来苏州节能环保产业始终保持较快增长。“十一五”期间苏州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规模 增长率在——之间,2010年节能环保产值规模已超过——元。 苏州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2006-2010年,累计建成运行5亿千瓦燃煤电厂脱硫设施,全市火电脱硫机组比例从2005年的12%提高到80%;新增污水处理能力超过5000万吨/日,全市城镇污水处理率由2005年的52%提高到75%以上。到2011年,我市节能环保产业从业单位共有3万多家,从业人员近300万人。我市正积极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大力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全面升级。 2012年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公布了《“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15年我国环保产业产业总产值达到 4.5万亿元,增加值占国内生 产总值的比重为2%左右的总体目标;明确了政策机制驱动、技术创新引领、重 点工程带动、市场秩序规范、服务模式创新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价格、财税、 土地等七个方面的政策措施。 苏州市节能环保产业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总体规模相对还很小,其边界和内涵仍在不断延伸和丰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节能环保产业对经济的直接贡献将由小变大,逐渐成为改善经济运行质量、促进经济增长、 提高经济技术档次的产业。产业内涵扩展的方向将主要集中在洁净技术、洁净产品、环境服务等方面,节能环保产业的概念也将演变为:“环境产业”或“绿色产业”。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环保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共 十五章。首先介绍了环保产业的定义、分类、发展历程等,接着全面分析了国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