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道德与价值.

社会道德与价值.

社会道德与价值.
社会道德与价值.

社会价值观与道德观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 现代人们的社会价值呈现出一种多元化,这种多元化的产生,与科学的进步、时代的进步是分不开的,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当代人越来越处于一个具有最大选择空间的环境之中。在这种环境中,保守与开放、传统与现代交织在一起。于是,问题出现了,科技的高速发展,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现代社会我们正在确立自己在社会的前所未有的地位,每个人要求得到重视,每个人的利益得到保护,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尊重,如“自信和谦卑共存” 、“传统与激进之间共存”等等。这对价值观的选择与确立产生重要影响。现代人在自我意识、公共道德、就业和生活观及婚姻和性观念等许多方面,都表现出传统与现代意识并存的两重性。而这一切又都来源于当今社会和科技飞速发展为基础的人们价值观和伦理道德的重新确立。我们这个时代,人的价值观表现出多元化的形态,但这种多元是建立在每个人的差异的基础上的,价值观已经是人们在社会上判断好和坏、善与恶、甚至是判断真理的标准了,而这种价值观有许多的表现形式,比如利益价值观,每个人在维护自己利益面前就会妥协,做出一些危害社会的行为,为了达到目的,更不顾失去了自己心里最低的道德底线,虽然这是来自外界的对自己的压力,也许自己不想这么去做,可是既然有了这样的利益价值观,不是自己想做却还是自己亲自做了违反自己道德的行为,久而久之,自己的道德意识就会慢慢的被价值观所取代占据自己的思想意识的地位,最终自己心中的那点道德底线也会失去,那么这样以来,各种变态心理就会变现出来,而自己却不以为然。所以,现代社会犯罪率陡升,有着居高不下之势,恐怖事件不绝于耳,国际局势动荡不安……不能说这与人们的社会价值观的改变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我们应更提倡道德来挽救价值观给社会的带来的质变的危害。

我们可以看到,当今社会如此复杂的原因是利益分配的复杂, 利益分配的复杂的原因有很多,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导致了人们贫富差距的拉大,几乎所有人都希望过上富人过的生活,人性中的弱点便渐渐的暴露出来,过分的攀比心理导致了一些人心态的失衡、道德的缺失;再加上国家和法律产生后,道德便被逼上了社会规范的后台,社会成员逐渐接受法律的约束和调节,逐渐淡忘和远离那些博爱、互助的道德

基础。一些“精明” 的人利用法律的空子的例子屡见不鲜。不可否认,法制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在治理方式上的一个必经阶段,有它的合理性和先进性,但在商品经济社会里,为了追逐利润和取得竞争优势,商战中的人们猛烈冲击道德底线,出现了道德败坏的局面:以次充好、以假充真、见利忘义、背信弃义、坑蒙拐骗、巧取豪夺、乱性乱伦、伤天害理、折磨人摧残人等各种背离人类背离道德的行为横行社会,无数人间悲剧在物质财富高速增长的时代上演。网络以其自由、便捷、隐秘渗透到生活之中,改变着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网络虽然是一个时代的新产物,但其为人类的精神生活开拓了巨大空间。在社会道德的沦丧的情况下,道德无奈的借助法律不断地从外在世界改变社会,希望能使人们的道德回到那个从自己内心发出的内在道德,也就是那种没有目的的道德,来重建一种适合社会的又符合人们价值观的道德思想。可是这个时候网络却更这个希望带来了更大的麻烦。人们可以在网络上自由自在,不顾一切的散发着自己的压抑与疯狂,视觉、听觉所带来的各种瞬间心理的反应,完全失去了理性。对视觉和听觉的刺激在网络中形成图像和符号,仿佛对话者已经不是人了,这种非理性摆脱了道德和法律,放肆于人们整个内心。具有代表的那就

是欲望的无限扩张,例如网上许多交友网站上有富翁 VS 美女征婚派对。本来富翁 VS 美女是一个很争论的话题。一方面,娶不上媳妇的不应给是富翁,而是好吃懒做的穷人。一方面,这种征婚派对是一种利益的关系。再如,“人肉搜索”,这也是很有争议的话题,其中的“人肉”掺杂了些许的黑色幽默,乍听起来令人有些不寒而栗,却也准确地表明了这种搜索方式的特点,不是传统的搜索方式,仅仅提取互联网资料库中的信息,而是依靠有血有肉的网民提供信息。这种揭露事实真相的同时,也在泄露隐私,这种道德维护者可能触犯法律,也陷入自我道德的不正当。中国消费者的感性消费、过度的符号消费、情感消费、形象消费、奢侈消费也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主流,人们为了显示自己的地位、满足自己的虚荣心,那些刚刚获得温饱、正在小康路上奋进的中国消费者,为了显示自己与别人的不同,或极欲获得“时髦社会圈”的入场券,弥漫着浓厚的奢侈消费、符号消费之风。从而,道德,这个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便变得无足轻重了。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不及待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处理道德与价值观的关系。道德也许比起法律更贴近我们的生活,我们可以传承我们的优秀的传统道德来为改变这一状况做出一些贡献。中国传统文化道德的博大精深和真正伟大之处,在2008年 8月 8日, 中国人向全世界传达了当今中国的主流道德价值观——和。坚持以大局为重,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统一,坚持诚信至上。构建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就是说要以和谐为基础,以中国传统道德价值观为基础。同时,我们对待科技、对待时代的发展也要有一个正确的、理性的认识,在科技面前,合理的利用科技,充分享受科技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不要迷信科学,我们应该承认自己的局限性,承认整个宇宙还有绝大多数我们不知道不了解的事物,承认它们的存在,这才是科学的态度。可是道德价值观一定会产生偏差,那种自私自利、狂妄自大的心态会极度的蔓延,同时也会很快地影响到他周围的人和事,从而影响整个社会。因此,当今的中国道德价值观提倡我们要以和谐为本,人和社会是一体的,每个人都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有义务奉献自己的爱心去帮助我们有能力帮助的人。

从另外一个层面,中国也重新开始重视青少年的教育,这也是恢复中国传统价值道德观——儒、释、道的一种体现,传统的道德观都是教我们做人的根本。中国传统价值观在历史上受到了多次强烈挑战:首先,最早的秦始皇,焚书坑儒,几十年就亡国了;其次, 蒙古人统治时期的元朝,也是一百多年就亡国了;再次,“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和新文化运动的深入。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他是以反封建反传统,提倡科学和民主为号角,传统价值观被不断边缘化。提倡以“和”治天下,“构建一个公平正

义的社会”需要我们正视和发扬传统道德,尤其国家近年提出要建设“中国主流文化”,这是国家重视传统文化,而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是紧密,更是不可分的。

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儒家思想将内心修养与国家、社会的平治有机结合,提倡内外贯通的“三纲八日”,以道德自我为个体人生的价值起点和修养目标,追求内圣与外王的统一。” 熊十力研习并认定《六经》为“内圣外王之学”,并指出“内圣则以天地万物一体为宗,以成己成物为用:外王则以天下为公为宗,以人代天工之用。”内圣外王是儒者借以安身立命和应付世事的根本法规和普遍模式,充分表达了道德自我建构的思想理路和社会价值。道家和中国化佛教思想共同注重对世俗生活和

物欲功利的超越,追求心性自由和德性价值,提倡真切的关怀意识和道德境界,体现着与儒家思

想一致的道德自我价值建构的恢弘精神意旨。我国现代主流道德和社会价值观是指导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同时,也极大地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及科学的进步;当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又会出现新的社会价值观,这时,就又需要一种符合时代需求的主流道德价值观加以平衡。所以,我国现代主流道德价值观应当以传统道德为基础。

社会发展与道德进步

关于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的讨论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社会经济有了巨大发展,道德领域里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经济与伦理的困惑日益受到多数人的关注。从1986年开始,伦理学界就有不少同志对此进行了考察和探索,提出了商品生产与道德进步相背离的论点,立即就有一些同志进行反驳,提出了与之相反的观点,一场广泛持久的讨论在伦理学界全面展开。许多理论工作者都发表了论文,陈述自己的意见。经济发展究竟是推动道德进步,还是阻碍道德进步?评价道德进步的尺度是什么?成为讨论中的两大主要议题: 一、关于商品生产与道德进步的关系 (一)经济与伦理自然协调论。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尽管看到了人类的道德活动和经济活动受着不同原则的支配,并分析了经济行为动机的自利性,但他并没有把这种追逐个人利欲的行为排除在道德领域之外。他不仅承认出于同情、仁爱动机的行为具有道德价值,而且也认为出于自利动机的行为也同样具有道德价值。他在《关于法律、警察、岁入及军备的演讲》(简称法律学)中,不仅重申了资本主义的商业精神能促进社会财富的增长,而且认为商业的本质中有道德的基础,会对社会习俗和道德风尚起促进作用。 第一,商业社会打破了陈旧的传统道德标准。在过去的基督教的道德习俗中,一味地提倡“爱人如己”,要求人们具有同情、仁爱、献身的品质和精神,光把给人无酬地服务或把东西白送给别人的行为才视为是道德的和高尚的,一旦有偿服务或把东西与人交换,往往就视为是不道德的,并受到鄙视。斯密认为,这种道德评价不适合商业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因为在商业社会中,人们的需要和利益的满足大部分是通过交换和买卖取得的,不可能无偿赠送,这意味着人们的生活不能仅仅求助于他人的仁慈,必须依靠互利互惠的原则。所以,商业社会的道德观念不同于基督教的绝对排斥利益的传统道德观念,它不仅认为社会领域的无私奉献的利他行为是道德的,而且也认为经济领域的为己不损人的行为也同样是道德的。 第二,商业活动培植了人们许多优良的道德品质。交换作为分工、技艺和贸易的结果,不仅使人们的不同资质才能交相为用,增进了人们生活的便利,而且加强了人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互助协作,有利于人们的团结和友谊;交换的实现,使人们的劳动得到了报酬,就会鼓励人们勤勉,精神勃勃的工作,避免闲荡、偷懒、耍猾的恶习;通过契约完成的商品交换,就会使交易双方养成诚实无欺、守时信用的习惯,以致斯密感叹到“在野蛮民族之内,诚实是极其希罕的美德,推广诚实和遵守时间的道德乃是商业”。斯密还认为,在交易的活动中,双方为获取自己的利益而讨价还价、斤斤计较,这不是庸俗不堪的东西,恰是商品交换的正常现象。也正是经济人的自利动机和赚钱欲望,驱使他们注重经济效益,减少生产成本,降低商品价格,并形成了勤奋节俭、改革创新的品质。 第三,商业交往造就了自由、平等、和平的社会。在斯密看来,商业是自由、平等与和平的发祥地,因为商业交换和契约是人们在平等基础上自愿缔结的结果,它排斥外在的强制和特权,人们拥有平等的地位和交换的自由;人们之间的贸易往来、互通有无,则使人们之间及国与国之间相互依存,这种共同的利益就会使人们之间、国与国之间和平相处;而商业贸易又使每个地方的人们有机会了解他国的风俗习惯,有利于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相互借鉴和融合,改掉不良的陋习。 亚当·斯密不仅论证了商业促进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而且认为商业蕴含了互助友爱、自由平等、诚实守信、勤奋节俭等美德。尽管斯密所说的这些美德都是按照资本主义经济要求的理想道德,在资本主义的经济活动中常常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甚或有背道而驰的现象,也不排除斯密作为忠诚的资产阶级理论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掩饰资本主义文明的腐败方

论道德功能的实现条件

论道德功能的实现条件 王官成 (涪陵师范学院,重庆涪陵 408003) 摘要:一种社会道德体系自身所具有的功用或能力要产生现实的社会作用,亦即该社会道德体系内在价值的外化或道德价值取向的对象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通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我们认为:科学的社会道德体系是实现道德功能的前提,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实现道德功能的重要保证,个人的主观努力是实现道德功能的根本途径,道德功能实现静态条件的动态化调控是道德功能实现的最优化途径。 关键词:道德社会功能;道德价值;道德场境;道德效应;道德亏率 中图分类号:D 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3926(2005)07 0282 05 收稿日期:2005-04-10 作者简介:王官成(1962-),男,涪陵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主要从事伦理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道德是调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它具有自身的功能并根据一定的条件,通过一定的过程,作用于自然、社会和人,从而产生相应的道德效应,而道德功能得以实现并产生相应道德效应的关键,还在于道德功能实现的条件。伦理学界曾对道德的功能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但极少触及道德功能的实现条件这个重要问题,本文想就此问题谈点看法,并以此就教于同行。道德功能就是道德自身所具有的一种功用或能力,从道德所能发挥的积极作用来看,它主要包括道德的调节功能、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从价值的角度来考察,道德功能又是道德的固有价值和价值取向的有机统一。一方面,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的道德,它是应社会、时代和人们的需要而产生的,无论是作为理论形态的道德,还是作为具体行为规范的道德,它一经产生和形成,历史和时代就赋予了它应有的价值。这种价值形态是道德所固有的,是静态的;另一方面,这种道德,它本身又具有三个方面的动态价值取向,即自然道德价值取向、社会道德价值取向和人自身的道德价值取向。 道德功能的实现就是指道德的功用或能力依据一定的条件,通过一定的过程所产生的道德效应,亦即道德内在价值的外化或道德价值取向的对象化。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生存环境的道德化。一方面表现在人对生存环境的认识道德化,即人们根据保护生存环境,合理开发和利用矿、物产资源的道德认识来对待生存环境,另一方面表现在生存环境通过一定道德规范的约束而趋于自然、合理,从而使生存环境通过人的自觉的道德活动而打上道德的烙印。 二是社会生活的道德化,主要表现在该社会倡导的 道德体系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使整个社会生活被纳入了道德化过程。三是个体自身的道德化,也就是指该社会所推行和倡导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已经内化为个人的道德品质,使其自身成为了道德化的人,并促进了个体自身的道德完善。这三个方面的道德化,是道德自身固有价值的外化,是道德功能实现的具体体现。 道德功能的实现,即道德价值的对象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通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完成。条件从广义上讲,就是指制约事物存在和发展变化的诸因素,我们这里所讲的道德功能的实现条件,就是指的道德价值得以对象化的前提和基础。这些前提和基础它在自然 人 社会这个整体系统中,既是具体的,又是多元的,更是复杂的。我们认为,从整体或一般的角度来考察,道德功能得以实现的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学的社会道德体系是实现道德功能的前提 社会道德体系主要是指该社会统治阶级根据一定的社会利益和阶级利益所制定、确定下来并力图把它对象化的道德理论、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这一社会道德体系一旦产生和形成,便拥有了价值或功能,这种价值或功能从它所产生的社会效应来看,可以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可能是正价值的外化,也可能是负价值的外化。如欧洲中世纪的宗教伦理道德体系,由于它服务的对象是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它所依靠的力量是虚幻的、具有超

道德在社会中的作用

道德在社会中的作用 “道德”一语,在汉语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万物莫不遵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而在百度百科上对于道德的描述则是这样: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 其实除了这些非常正式的解释之外,我们还有自己对于道德理解。在我印象中,道德是一系列细碎的细节,有些非常普通,比如公交车上让座,比如随手把垃圾扔进垃圾桶中,这些是社会公德,也是道德的一部分,这些是那种一眼就能看到的。而有些则隐藏的非常隐秘,需要一定的观察才能发现,比如敬老爱老,夫妻忠诚。不论何种形态的道德,其背后都有一定的准则。在一个同源的社会中,对于道德往往有着相似的认识,对于道德准则也有着相似的模本。在一个时代,道德总是受到生产力,文化,以及历史的影响,所以随着时间的变化,道德的标准也会变化。而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发展差异也导致了道德的有些部分的差异。但是总地来说,在当代,因为全球化的进程和西方普世价值的传播以及科学文化的相对普及,道德也开始趋同。 在社会中,道德其实有五种功能:认识,调节,教育,评价,平衡。 认识功能正如其意:引导人们认识自己,认识对于家庭,他人,社会,国家你应尽的义务,教导人们正确的认识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 调节功能:道德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充当社会矛盾的调节器,道德通过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使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臻于完善与和谐。 教育功能:道德可以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意识,树立正确的义务,荣誉,正义,幸福等观念,使受教育者成为道德纯洁,理想高尚的人。 评价功能:道德是公正的法官。道德评价作为一种巨大的社会力量和人们的内在意志力量,能够通过“善”和“恶”来评价社会现象来把握现实世界。 平衡功能:道德不仅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而且会平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要求人们端正对待自然的态度,调节自身的行为。 有人说道德和法律是维持人类社会运转的两大利器,而我认为道德可能比法律的作用更大些,因为法律是一种事后约束,通过惩罚达到效果。通过威慑这样的手段约束力是远远不够的,而道德则是实实在在存在于人们心中的,是一种事前约束,能够避免事件的发生。所以我相信道德在社会中能发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希望我们的社会道德能够越来越完善,让我们能够成为明德尚法的社会。

经济与道德的关系

经济与道德的关系 经济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是指历史发展一定阶段上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旨在满足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需要。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控制的手段,是指社会用以调整个人与个人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从理论上讲,经济与道德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但在实际生活中,它们都是互为表里,密不可分的。比如,在一个社会内部,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制定最低工资标准、制定环境保护条例、缩小地区差别、男女同工同酬等,都涉及到了道德标准或道德价值的问题。 很多具体的实际问题也是如此。比如,某贫困地区得到的一笔贷款,是用来建一所小学或医院,还是建一家夜总会或大饭店?把电子游戏室建到小学校旁边,对不对?给失业人群发放补贴,多少才合适等等,即是经济问题,也是道德问题。而且,如果我们仅仅根据经济原则或所谓市场规律办事的话,就很难作出公正的选择,因为“公正”本身就是一个道德价值问题。 所以,任何只提倡道德而忽视经济或者只强调经济而放松道德的观念与主张都是片面的。许多事例证明,我国社会的经济与道德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即经济上去了,道德却下降了,对于两者的关系,可得出如下结论: 1、经济条件和地位是决定道德水平的物质基础。我们只有继续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个人生活水平,缩小三大差别,才能不断提高社会的道德水平。 2、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的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是个人利益。个人利益包括家庭的经济利益应当得到法律的充分保护,任何忽视甚至损害个人与家庭利益的行为都是不道德的。不过,同时也必须补充的是,这种个人利益的前提是不损害“公利”或“公德”。也就是说,市场经济中的个人利益是一种具有利他因素和目的在内的个人主义。 3、在市场经济中,道德并不是无用之物,它是一种需要保护和积累的宝贵的“社会资本”。因此,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发达、是否强大的标准,固然离不开GDP、家电产品普及率或者人均住房面积等表示物质财富的指标,但是,它同样也离不开犯罪率、离婚率或者拾金不昧的件数与见义勇为的人数等表示社会状况的指标。如果一个社会仅仅在物质上发达,同时在道德上“不发达”,而且两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的话,那么,这个问题就很值得人们深思和警惕了。 总之,虽然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居各国榜首,但遗憾的是社会道德水平并没有出现相应的提高,在某些方面或某种程度上(如政府官员的廉洁程度或劳动者的职业道德等等),甚至可能还不如从前。如果我们对这种状况视若无睹的话,不仅可能葬送中国经济改革的成果,而且,也势必会进一步加剧整个社会秩序的动荡和不安,那么中国的经济发展可能出现偏差,所以,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举的方针,依靠积极的政府行为和人民大众的广泛参与,解决市场经济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道路。

社会道德与价值

社会价值观与道德观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现代人们的社会价值呈现出一种多元化,这种多元化的产生,与科学的进步、时代的进步是分不开的,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当代人越来越处于一个具有最大选择空间的环境之中。在这种环境中,保守与开放、传统与现代交织在一起。于是,问题出现了,科技的高速发展,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现代社会我们正在确立自己在社会的前所未有的地位,每个人要求得到重视,每个人的利益得到保护,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尊重,如“自信和谦卑共存”、“传统与激进之间共存”等等。这对价值观的选择与确立产生重要影响。现代人在自我意识、公共道德、就业和生活观及婚姻和性观念等许多方面,都表现出传统与现代意识并存的两重性。而这一切又都来源于当今社会和科技飞速发展为基础的人们价值观和伦理道德的重新确立。我们这个时代,人的价值观表现出多元化的形态,但这种多元是建立在每个人的差异的基础上的,价值观已经是人们在社会上判断好和坏、善与恶、甚至是判断真理的标准了,而这种价值观有许多的表现形式,比如利益价值观,每个人在维护自己利益面前就会妥协,做出一些危害社会的行为,为了达到目的,更不顾失去了自己心里最低的道德底线,虽然这是来自外界的对自己的压力,也许自己不想这么去做,可是既然有了这样的利益价值观,不是自己想做却还是自己亲自做了违反自己道德的行为,久而久之,自己的道德意识就会慢慢的被价值观所取代占据自己的思想意识的地位,最终自己心中的那点道德底线也会失去,那么这样以来,各种变态心理就会变现出来,而自己却不以为然。所以,现代社会犯罪率陡升,有着居高不下之势,恐怖事件不绝于耳,国际局势动荡不安……不能说这与人们的社会价值观的改变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我们应更提倡道德来挽救价值观给社会的带来的质变的危害。 我们可以看到,当今社会如此复杂的原因是利益分配的复杂,利益分配的复杂的原因有很多,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导致了人们贫富差距的拉大,几乎所有人都希望过上富人过的生活,人性中的弱点便渐渐的暴露出来,过分的攀比心理导致了一些人心态的失衡、道德的缺失;再加上国家和法律产生后,道德便被逼上了社会规范的后台,社会成员逐渐接受法律的约束和调节,逐渐淡忘和远离那些博爱、互助的道德基础。一些“精明”的人利用法律的空子的例子屡见不鲜。不可否认,法制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在治理方式上的一个必经阶段,有它的合理性和先进性,但在商品经济社会里,为了追逐利润和取得竞争优势,商战中的人们猛烈冲击道德底线,出现了道德败坏的局面:以次充好、以假充真、见利忘义、背信弃义、坑蒙拐骗、巧取豪夺、乱性乱伦、伤天害理、折磨人摧残人等各种背离人类背离道德的行为横行社会,无数人间悲剧在物质财富高速增长的时代上演。网络以其自由、便捷、隐秘渗透到生活之中,改变着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网络虽然是一个时代的新产物,但其为人类的精神生活开拓了巨大空间。在社会道德的沦丧的情况下,道德无奈的借助法律不断地从外在世界改变社会,希望能使人们的道德回到那个从自己内心发出的内在道德,也就是那种没有目的的道德,来重建一种适合社会的又符合人们价值观的道德思想。可是这个时候网络却更这个希望带来了更大的麻烦。人们可以在网络上自由自在,不顾一切的散发着自己的压抑与疯狂,视觉、听觉所带来的各种瞬间心理的反应,完全失去了理性。对视觉和听觉的刺激在网络中形成图像和符号,仿佛对话者已经不是人了,这种非理性摆脱了道德和法律,放肆于人们整个内心。具有代表的那就

道德与社会整合_杨国荣

道德哲学研究 道德与社会整合 杨国荣 一 社会的整合涉及多重维度。首先是社会认同,包括广义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团体或组织认同,以及个体自身的角色认同等等,认同意味着接受某种社会的文化形态、生活方式、社会组织系统,承认其合理性与合法性,并归属于其中。 与社会认同相联系的是社会的凝聚(solida-rity),在缺乏社会认同的情况下,社会成员往往趋向于从参与走向隐退,以远离社会生活为理想的追求;道家对礼法社会的拒斥,便表明了这一点。对社会离心趋向的克服,以承认某种社会文化价值系统、并获得相应地社会归属感为前提之一。社会凝聚的另一种形式,是对社会冲突的控制。社会的分化以及由此导致的利益差异等等,往往容易引发不同形式的社会冲突,避免社会成员间的这种冲突或避免这种冲突的激化,离不开共同接受的社会规范系统:通过肯定公共或普遍的社会价值以及对权利与义务关系的规定,等等,社会的规范系统同时也对可能的社会冲突作了某种限定。 控制冲突当然还带有消极的意义,从积极的方面看,社会凝聚更多地表现为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以及在不同的社会实践领域中彼此协作。在这里,社会的认同和社会凝聚既是避免社会在剧烈的振荡中解体的条件,也是广义的社会生活的生产与再生产所以可能的前提。 如前所述,社会认同和社会凝聚同时关联着社会体制及社会秩序的合法性问题,社会实践过程中的相互协作,首先指向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相对于此,合法性则更多地涉及社会成员与社会系统之间的关系。合法性本身当然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往往有不同的历史内容,然而,惟有在社会体制及秩序的合法性获得确认时,这种社会系统及社会的秩序才可能获得其成员的支持,并由此取得稳定的形态。 不同意义上的社会整合,既从类的层面或公共的空间展示了存在具体性的相关内容,又为走向这种具体存在提供了社会前提。如果进一步考察社会整合本身所以可能的条件,则道德便成为不能不加以考察的一个方面。首先应当关注的是一般意义上的道德意识或道德观念。道德意识或道德观念作为历史的产物,无疑具有相对性、历史性的一面,但历史本身并不是如新康德主义所认定的那样,仅仅由特殊的、个别的现象所构成,它总是同时渗入了具有普遍意义的联系。与历史过程的这一向度相应,道德意识及道德观念往往也包含着普遍的内容。从共时性之维看,一定历史时期的共同体中,通常存在着对该共同体的成员具有普遍制约作用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就历时性之维而言,某些道德的意识和道德观念往往在不同的或较长的历史时期产生影响和作用,而不限于某一特定的历史阶段。 具有普遍内容的道德意识与道德观念,通过教育、评价、舆论等等的提倡、引导,逐渐成为一定时期

道德在实际社会中的作用

论思想道德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摘要: 如今的社会,随着社会的不断的进步,百姓的而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反而出现了思想道德退步的趋势,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等等的中华优良传统美德的行为正在日益减少。为了能更好的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应将传统的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资源,不妨以“拿来主义”的眼光,将传统道德思想与当代群众思想道德教育有机结合,有利于充实和丰富人们德育教育内容。 关键词:思想道德,传统美德,教育 社会主义的发展,道德成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很多时候跟“良心”一起谈及,指衡量行为正当与否的观念标准。一个社会一般有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只涉及个人、个人之间、家庭等的私人关系的道德,称私德;涉及社会公共部分的道德,称为社会公德。 社会主义道德是在无产阶级自发形成的朴素的道德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为指导,由无产阶级自觉培养起来的道德;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以社会主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以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先进道德体系。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随着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 何为思想道?孔子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道德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他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的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不难看出思想道德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老子在道德经中讲到:道是个体修行也即修道的方法,德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由个体自我意识为起始,引申到群体当中,形成的精神,语言,行为,宏观性的统一,即为道德。 如今的社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人们反而出现了思想道德倒退趋势。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等等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的行为正在日益减少。为了更好的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应将传统文化中蕴藏的丰富资源予以开发,将传统的思想道德盒当今现代人们的思想道德经行有机结合,这样才能有利于人们充实德育教育。 如今的社会,中国现代建设还未成熟和完善,各方面制度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而且一个国家的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是相辅相成的,是一个整体。社会要进步,经济要发展,人们的思想道德要提高。经济的飞速发展也要求人们的思想素质与之提高。法制建设要求增强人们的道德观念,而法制观念与人们的道德素质息息相关。 思想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主要表在两个方面,其一,道德对个人发展的影响,既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其二,道德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表现为道德对社会关系,经济发展的影响。道德以其特有的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整,维护社会的秩序和稳定;道德又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精神力量,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今年来,社会中,新闻中不断出现热心人搀扶摔倒老人,反而被老人指成事故的制造者,有的年轻人为此坐牢,让现在很多遇到困难的人都陷入了恶性循环中,很多人看着也不赶上去帮忙,害怕自己的好心变成了肇事者,俗话说,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公民道德问

道德与品德

道德与品德 一、道德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每个社会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必然要制订一系列的道德准则以规范人们的行为。道德准则是约定人俗成的并由舆论给予监督的,道德准则也是辨别善恶是非的标准。当社会成员的行为符合道德准则时,他就会获得人们称赞,就会有愉悦感,心安理得。违反道德准则的人会遭人谴责或自己感到内疚不安。所以,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和个体“良心”所支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对社会生活起着约束作用。它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历史性和继承性。 二、品德 品德又称道德品质,是道德的个体化,它是指道德在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是现实社会的关系与道德规范在人脑中的反映。品德具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特征是道德行为的稳定性。道德行为是判断品德的客观依据。偶尔表现出来的某种道德行为不能视其为品德,只有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一贯性地表现出来的某种道德行为才能称这为具有了某种品德。第二个特征是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统一性。品德是以道德观念为基础,使道德观念和道德先为有机统一的一种心理特征。离开道德先为就无所谓品德,没有道德意识的行为也谈不上品德。事实上,没有形成道德观念也就不可能表现出稳定的道德行为。 三、道德与品德的关系 品德和道德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严格的区别。说它有联系,是因为品德是道德在个体身上的表现,离开道德就谈不上个人的品德;社会道德也是只有通过个体品德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个人品德在某种意义上也构成并影响着社会道德的面貌或风气。说它有区别,第一,两者研究的范畴不同。道德是社会现象,是人们行为的规范和准则,是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品德则是社会道德规范在一个人身上的具体体现,是个体现象,是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对象。第二,两者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不同。道德的形成与发展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不以个人品德有无为转移,具有明显的社会历史性和阶级性。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不仅受社会的制约,还受个体生理、心理活动的制约。所以,尽管有相同的社会、社会阶层、教育环境,但每个学生的品德行为表现也可能不一致。第三,道德与品德的内容也不尽相同。道德是一定的社会伦理行为规范的完整体系,品德只是道德的部分表现。

道德、职业道德的含义和作用

道德、职业道德的含义和作用 道德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具有认识、调节、教育、评价以及平衡五个功能。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然而,不同时代与不同阶级,其道德观念都会有所变化。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舆论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从目前所承认的人性来说,道德即对事物负责,不伤害他人的一种准则。 道德的作用: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就是道德的社会作用。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 职业道德人格与从业者的道德行为、道德品质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职业道德行为和职业道德品质是从业者道德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了解职业道德行为和职业道德品质的内涵和结构,有助于我们把握职业道德人格的结构。 所谓职业道德行为,就是从业者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有利或有害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伦理学称作伦理行为,它包括道德行为和不道德的行为。

道德的主要功能不包括

道德: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道德的功能: 凡是人的活动都是为了获得某种幸福,区别在于幸福的种类和完满的程度不同。道德的活动既然是一种活动,当然也不能例外,它也是为了追求某种幸福。人类的灵魂可以粗略的分成三个部分,即营养和繁殖的部分、感觉和欲望的部分、心灵和理性的部分。道德既然与实践和活动密切相关,所以它的目的就在于追求人类灵魂中感觉和欲望部分的幸福。 道德的准则: 既然道德是一种良好的选择习惯,像射箭一样有一个标靶,即人的幸福,所以也像射箭一样,需要在实践中根据感觉来调整和提高它的命中率。因此,说道德的准则是感觉当不为谬误。 有人说道德的准则是自由,而把自由又定义为既不压迫人,也不受人压迫。这话一半正确,一半不正确。因为相同人的幸福是相同的,不同人的幸福是不同的。对幸福一概而论,是智力不成熟的表现。人的性格是有多样性的,有的人爱好思考,有的人爱好运动。即便同一个人,小时候和长大了的性格也有可能不同。因此,幸福和快乐也具

有多样性。对待不同的人,幸福既然不可以一概而论,相应的道德也就不可以一概而论。如果对象全都是自由人,那么既不压迫人,也不受人压迫诚然是一种道德,但是如果对象一方是自由人,一方是奴隶,那么道德就是一方压迫另外一方。不可以强求相同的人遵循不同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不同的人遵循相同的道德。 具体来说,不可以强求古人遵循今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小孩遵循成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女人遵循男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穷人遵循富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发展中国家遵循发达国家的道德。这种说法反过来也是正确的,不可以强求今人遵循古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成人遵循小孩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男人遵循女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富人遵循穷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发达国家遵循发展中国家的道德。

道德的功能与社会作用

道德的功能与社会作用

一、考研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 础三年题目分析 ? 1.2012年,6道选择题,1道材料分析题 ? 2.2011年,6道选择题 ? 3.2010年,4道选择题,1道材料分析题 自2010年考研政治开始改革,加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思修与法基)部分,将之前的马哲(现为马原,加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毛邓三(现为毛中特)的大比例分值进行相应下调,分出18%的分值给思修与法基,这充分说明国家社会对这方面的重视。同时,这也是缘于许多社会现象: a. 老人摔倒扶不扶?小月月… …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到底信还是不信”(创新、诚信) b.走基层、时代先锋(职业道德) (明确了学习的意义接着是学习方法)

二、学习方法 ?考研辅导的目的重点不是只学会理解书本上的内容,而是在理解、归纳的基础上掌握运用的能力,因此自己把书看的再多不一定有用 ?考研内容源于课本,也高于课本 不是简单的书本再现和划重点,而是在把握重点的基础上综合提高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 ?考研政治不是只要死记硬背,没有死记,只可能“死忘” ?用常识做题,用关于道德、关于做人、关于法律、关于人生观、关于价值观的常识做题

三、道德涉及的主要内容 ?道德的本质、功能、作用、历史发展 ?社会主义道德、荣辱观、诚实守信、个人品德(想模范学习) ?社会公德(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网络道德)、职业道德(择业观与创业观,走基层、时代先锋)、家庭美德 (接下来,列出9个问题进行重点阐述)

问题一:道德的本质、功能、作用 与历史发展1、道德的本质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道德具有阶级属性,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应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以能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 2、道德的功能(选择) 道德的主要功能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2011.13) 调节功能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功能,道德评价是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

论社会道德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论社会道德与法律的和谐与冲突关系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他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法律同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基于经济基础,道德与法律既有和谐又有冲突。 道德与法律存在和谐点,法律与道德既交叉又渗透。一是法律意识与道德观念具有同一属性而相互联系,二是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调控范围有所重叠而相互包容。一般来说,凡是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为,也是道德所禁止和谴责的行为;凡是法律所要求和鼓励的行为,也是道德所培养和倡导的行为。反言之,许多道德观念也体现在法律之中,许多道德问题也是可以诉求法律解决的问题。不过,从规范作用的范围来看,法律与道德对人们行为有着不同层次的要求。前者一般只能规定最起码的行为要求,而后者可以解决人们精神生活和社会行为中更高层次的问题。例如,道德可以要求人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而法律只能规定人们不许损人利己。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还表现在内容上的趋同。最早的法律是由道德演化而来,现在,法律与道德相互独立,但法律仍然以道德为基础,法律将道德规范转变为法律规范,把积极的道德标准规定为法律应遵循的准则。如,爱国守法、尊重他人等基本道德规范也已被写入法律。但是,法律的内容与道德又不完全相同。道德所包含的内容更加细致、更加高尚,而法律所包含的内容则更具有原则性,若要法律包含道德的所有内容显然是不可取的。 人类的法律发展史告诉我们,从法律的产生到法治的实现就是一个道德法律化和法律道德化交互演进的过程。道德与法律互有分工合作,建设法治社会应注重道德和法律规范并举,而不能有所偏废。 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并非如此简单,他们固然有许多相同点,但毕竟二者性质不同,受民族历史等因素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道德与法律亦存在强烈的价值冲突。有时虽出于自身的良心道德,却做出了违反法律的事情。当下引起诸多争论的“人肉搜索”就是道德与法律的冲突结点。公交车上不让座的行为固然违背了传统的尊老爱幼的社会道德,但将当事人放之网络上,引起网民的风言风语甚至“人肉搜索”当事人,则确确实实违反了法律上关于隐私权的保护。网民或许只是出于自身的社会公德心,但却也在不知不觉中侵犯了当事人的隐私权及名誉。诸如此类,由于道德的狭隘性以及在社会中道德与法律的尚未完全相融,

道德的本质、功能和作用

1.道德的本质、功能和作用是什么 (一)道德的本质 道德的一般本质: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道德的特殊本质: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道德的本质 伦理学是研究道德的科学。一个比较完整的伦理学体系,一般都应该包含两大部分:规范道德和理论伦理(道德哲学)。前者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人应当怎样做。后者则是人为什么要这样做。一般说来,道德信条体现在一定的风尚习俗之中,几乎每一个人都能说出几条道德箴言,从现实生活中将它们整理归类并不难,问题在于这些箴言和信条的依据。所以后者才为研究的主要对象,人们不仅需要了解人的行为怎样才符合道德,而且还要进一步了解道德何以成为道德。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也必然带有阶级属性。 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二)道德的功能 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社会意识形态,而作为意识形态的道德对于社会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又起着巨大的反作用—一积极的促进作用或消极的阻碍作用。对这种能动作用的夸大或贬低乃至否认都是错误的。因此,要批判两种错误的观点: 一种是“道德决定论”(或称“道德万能论”)。 “道德决定论”者片面夸大道德的作用,认为道德决定一切,只要人们的道德水平提高了,一切社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孟子说过:“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孟子把道德的作用看成是关系到国家兴亡的根本所在。荀子亦有相类似的看法,他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理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所谓的“礼”是最高的道德原则。显然,荀子把“礼”看作是修身、成事、治国之根本。欧洲十九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也夸大道德的作用。他们否认阶级斗争,试图用道德的手段,特别是用“爱”的说教,一方面劝导富人于穷人仁慈,为人类作出牺牲;另一方面劝导穷人忍让,在物质利益上知足,空想“爱”能化干戈为玉帛、阶级对抗的社会能得以改造,社会主义理想蓝图就会变成现实,这种观点显然是唯心主义的。

论职业道德重要性

论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是一种更为具体化、职业化、个性化的社会道德。 作为行业的职业道德,体现的是管理和服务工作者的职业责任和职业义务,调整的是管理工作者与其服务对象的关系,保证的是对群众行为实施更有效的管理和服务。在以往传统的思想观念中,往往与作为其职业道德,也过多地把“热爱本职、忠于职守”摆在重要位置。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形势的发展、群众择业观念的转变,尤其是在我国市场逐步开放,引入竞争,以及在当前法规尚不完善,监督管理还不到位的情况下,对**行业的职业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内涵。 行业的职业道德也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积极的影响着社会,对社会的发展有着特殊的价值。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活动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建设良好的道德,可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对于提高服务质量,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落实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纠正行业的不正之风都具有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现实社会中,无论从事何种行业,都无高低贵贱之分,都是社会中的从业人员,是作为社会中的一分子进行活动的,都具有社会意义,同样具有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光荣感。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职业整体素质,建设“四有”职工队伍的内在要求。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必须着力提高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从业人员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在这伟大的时代,宏伟的事业,对这个特殊的行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广大职工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按照“四有”的标准,遵循“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自觉遵守职业道德,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发挥好主力军作用,更好地承担起历史赋予的重任。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是一种更为具体化、职业化、个性化的社会道德。道德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并与人们不同的社会关系及社会行为相融合,从而发挥独特的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作用。道德建设同样是一个系统工程,同样应当从一切可能的方面去加强工作。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条件。 我认为做一个称职的劳动者,首先必须遵守道德。职业道德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培养和树立道德行为主体的道德责任意识,也就是这些年人们比较关注的道德主体意识问题。如果做为一个劳动

经济与道德的关系

1.经济与道德的关系(1)经济决定道德。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随着经济的发展,道德观念也会相应变化,会推动人们道德水平的提升。(2)道德对经济的反作用。道德作为调整人们利益关系的规范,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之后,就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和力量,对经济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在现代社会,道德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道德规范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有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道德对经济发展的方向具有引导作用。 市场经济的法律保障和道德建设 市场经济的逐利性、使得某些企业诚信缺失、道德滑坡、而有关执法、监管部门的缺失,则使得市场的缺陷和弱点进一步暴露。因此要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特别需要法律保障和道德建设。 (一)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法律保障 提问:市场经济哪些方面是需要用法律来规范的?我们又有哪些相关的法律呢? 1、用法律规范市场主体行为 问:市场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主体是谁?是企业。 因此,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主要是规范企业行为。 我国通过哪些立法来管理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 《企业法》、《公司法》、《企业破产法》等。 当然,除了企业行为以外,自然人作为投资者进入市场,其经济行为也受法律的制约,其利益也有法律的保护。 相关报道:国家发展改革委部署各地价格主管部门,对部分省会城市大型商贸流通企业价格行为进行了重点检查,查出的问题。 提问:如果你是消费者,发现自己购买了带有价格欺诈的产品,你会怎么处理? 2、用法律规范市场秩序

我国目前通过了哪些法律来规范市场秩序?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知识产权保护法》、《食品安全法》等 3.用法律规范政府的宏观调控 我国的产品质量问题,尤其是食品安全问题可以说是屡见不鲜,这事实上和政府的监管力度、执法力度不够有关。 因此,政府作为宏观经济的管理者和调控者,其自身行为也必须要置于法律的规范之下。政府可以做什么,不可以作什么,可以通过何种经济手段来进行经济管理等,都要通过法律加以规范。同时,政府的宏观调控也要通过一定的法律形式加以保障,如制定《预算法》、《信贷法》、《投资法》、《行政许可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公务员法》等。 4、用法律规范社会保障制度 为使人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基本的保障,能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自由搏击而没有后顾之忧,必须制定和完善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障法律法规。 问:你知道我国有哪些关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规范吗? 5、建立和健全各类法律服务中介机构。 法律服务中介机构,有助于规范和调整人们的经济行为,从而使市场经济产生“自律”作用。 当然,这些市场法律服务中介机构的行为,其本身也需依法规范。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道德建设 以海尔为例,请学生思考:海尔集团发展的过程,体现了海尔人的什么精神?你从中受到什么启迪? 1、树立自我负责的道德意识 2、笃守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 3、培养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

第二课道德是人生发展

第二课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二、引领人生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良好道德的作用,理解良好道德在促进人生发展、推动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理解加强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意义。 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 认同良好道德的重要作用,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认同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对人生与社会的重要意义。 3.运用 自觉进行道德修养,推动个人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教材分析 4.教学重点 (1)良好道德促进人生发展 良好道德的作用表现为几个方面: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也是人生幸福和事业成功的重要支柱。良好道德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自身和事业发展的有利外部环境。对于学生来说,能够促进人生的发展是道德最重要的作用,也是离学生的自身需求最近的作用,理解好这一点,才能更好地理解其它几个方面。因此理解良好道德促进人生发展,是本课教学重点之一。 (2)高尚道德推进社会和谐 高尚道德通过影响先进生产力发展、影响其他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调整人际关系从而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和谐,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5.教学难点 道德能够影响其他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

社会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但学生由于年龄较轻、阅历较浅,无法深刻理解各种意识形态对社会的不利影响,让学生掌握高尚道德对其他意识形态的影响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把道德能够影响其他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确定为教学难点。 突破这一教学难点,要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意识形态,各种意识形态的对社会的不利影响。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在真切的情感体验中感悟道理,避免干巴巴的理论说教。 6.结构线索 按照从个人到家庭,从家庭到社会的线索,从良好道德对人生发展的作用谈起,过渡到高尚道德对于推进社会和谐(对先进生产力、其他意识形态、人际关系的影响)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自身的一些经历关系到道德教育的成效,如社会一些不良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学生的判断能力弱,道德意识薄弱等。因此,老师不能将内容简单灌输给学生。必须在教学中引入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事例,从实际入手,使学生从情感上接受,并变成自觉行动,才能达到德育课的学习目的。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阅读分析法,案例分析法。 五、教学过程 导入 用投影仪投影道德模范的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投影:孔子、雷锋、王进喜的图片 讨论: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讨论,学生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他们都具有良好的道德。这说明良好道德对他们人生发展具有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