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空调系统、通风系统及防排烟系统设计与施工说明

空调系统、通风系统及防排烟系统设计与施工说明

空调系统、通风系统及防排烟系统设计与施工说明
空调系统、通风系统及防排烟系统设计与施工说明

设计与施工说明(一)

一.工程概况:

1、本项目位于三亚海棠湾B位10号地,建筑面积108279.15平方米。主要分为主体酒店、酒店别墅区及可售别墅区。

2、本设计内容包括空调系统、通风系统及防排烟系统。本次设计范围为酒店地下室后勤区及主楼部分后勤区。

二、主要设计依据:

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

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4、《海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3-2006)。

5、建筑条件图

6,甲方对设计提出的有关文件。

三、室外空调设计参数:

1、夏季空调计算干球温度:35.1°C,湿球温度:28.1°C。

2、夏季风速为.2.6m/s。

3、夏季大气压力:100.34KPa。

4、冬季不采暖。

四、室内通风空调设计参数:

1、室内空调系统设计参数见附表一。

2、通风换气次数

3、冷源系统:

a)空调冷冻水供回水温度:7~12℃。注:(改为6~12℃。)

b) 空调冷却水供回水温度: 32~37℃。

4.排烟量:房间和走道机械排烟量按每小时每平方米面积不小于60立方米计算。

五、空调冷源设计:

1.本项目空调计算总冷负荷为6988KW后

2.冷冻站设在后勤区负二层,选用3台600RT的水冷式离心机组及1台200RT螺杆式冷水机组。提供7~12管冷冻水。机组采用环保型冷媒,如R134a。冷水机组采用定频式,冷冻水泵及冷却水泵采用变频式。

3.冷却塔放置在室外地坪上。提供32~37°C冷却水。

4.酒店别墅区及可售别墅区采用一拖多联式小型中央空调空调机组。室外机放置于室外地坪上。详见别墅部分设计图纸。

六、空调水管系统设计:

1.本工程采用一次泵变频供水系统;整个项目供水分为二个回路:主楼回路及后勤区回路;每个区集水器回路供水干管上安装热量表,计量各回路的冷量消耗。每个回路的管道敷设形式和管径大小详见对应的平面图和系统图。

2.本工程的水系统采用膨胀罐定压补水

3,冷冻水系统采用两管制。采用同程式布置。局部为异程式。

七,空调、通风系统设计:

(一)空调系统

1,风机盘管系统:

客房、办公类等较小房间采用风机盘管系统提供空调。送风方式根据室内装修情况具体确定。2,全空气单风道空调系统∶

宴会厅、多功能厅等较大空间采用全空气单风道空调系统提供空调。送风方式根据室内装修情况具体确定。

3,排风与热回收系统

宴会厅、多功能厅、餐厅等较大空间采用机械排风并采用热管式热回收系统收集排风中的冷量预冷新风。客房卫生间采用吊顶式排气扇排风,采用乙二醇热回收机组回收排风中的冷量预冷新风。

4,新风空调系统

设置空调的房间采用新风空调机组将室外新风处理到设计状态点后送入室内。厨房的送风采用全新风空调系统形式。家庭礼宾区内走道提供空调新风,与客房新风合用同一系统。

新风空调系统也可以与热回收系统组合为同一新风热回收空调系统。

(二)通风系统

1,机械排风系统

无外窗的非办公类房间,如设备房,厨房,储藏室等房间设置机械排风系统。

2,机械送风系统

无外窗的并设置机械排风系统的房间设置机械送风系统。机械送风系统可不将新风直接送至室内,而送至走廊等贴临的房间,其他房间通过补风短管进行补风。

3,自然通风系统

敞开式房间或走廊采用自然通风方式。

八、消防系统设计:

(一)自然排烟系统

1,经常有人停留的房间及内走道,外窗可开启或外围护结构敞开对外的部分面积不小于房间面积的2%,采用自然排烟方式。且对外窗洞口距离房间最不利点的距离不超过30米。2,没有人经常停留或无可燃物的房间不设置排烟系统。

(二)机械排烟系统

1,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若不能满足自然排烟的要求则设计机械排烟系统。2,不能满足自然排烟的要求的内走道则设计机械排烟系统。

3,客房内走道采用竖向排烟系统;其他机械排烟系统采用水平式。

4,机械排烟系统可与排风系统合用。

(三)机械送风系统

1,设置机械排烟系统且无外窗的房间设置机械送风系统。

2,机械送风系统可不将新风直接送至室内,而送至走廊等贴临的房间,其他房间通过补风短管进行补风。

3,机械送风系统可与机械排风系统合用。

(四)防排烟系统

1,防烟楼梯间及消防电梯前室或合用前室均设计机械送风加压送风系统。

2,无外窗的封闭楼梯间采用设计机械送风加压送风系统。

3,送风口采用常闭多叶送风口,电动手动两用控制,与各自加压风机联锁;或采用铝合金自垂式百叶风口。

九、控制要求:

1.双风机新风换气空调机组、电动比例积分调节阀及电动新风阀应进行电气联锁。启动顺序为:电动比例积分调节阀-电动新风阀及风机,停车时顺序相反。电动新风阀为可自动调节型,由室内的CO2探测器控制其开启角度,保持室内CO2浓度1h均值不高于0.08%。

2.风机盘管的控制由室温调节器、风机三速开关及电动二通阀来控制室内温度

3.排烟风机应与排烟口联动控制。排烟口为常闭型,与排烟风机联动控制,手动电动两用。

4.冷水机组、冷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风机及其进水电动蝶阀应进行电气联锁启停,其启动顺序为冷却塔进水电动蝶阀-冷却水泵-冷冻水泵-冷却塔风机-冷水机组,系统停车时顺序与上述相反。

5.排烟风机与防火阀、常闭风口联动,并由消防控制中心统一控制。

6.加压风机与风口联动,并由消防控制中心统一控制。

十、环保专篇:

1.风机采用低噪音风机,各设备采用减振和降噪处理;空调机房做降噪及减振处理,无机房且噪音超标的设备应降噪及减振处理,直达标为止。

2.厨房排油烟要经过净化处理达标后排放。厨房油烟排放浓度不应大于3mg/m

3.

3.使用环保型的设备和材料及环保型冷媒R134A。

4.洗衣房及垃圾间的排风经过净化后高空排放。

十一、节能专篇:

1.选用能效比高,能量调节自动化高的空调机。离心式冷水机组性能系数为5.26,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不低于5.42;螺杆式冷水机组性能系数为5.1,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不低于5.13;选用的分体空调机组能效等级不低于2级。

2.采用的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Ws)(不包括厨房)满足:排风机:Ws≤0.32W/(m3/h); 新风机组: Ws≤0.52W/(m3/h).

3.在同时设置送、排风系统的房间采用板翅式全热交换器排风热回收系统,热交换器效率不低于60%。

4.对酒店后勤区、主楼客房区及公共区进行冷量计量。

5.冷冻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不高于0.0241

6.冷却水系统及冷冻水系统采用变频供水。

7.对宴会厅、多功能厅、全日餐厅、员工餐厅等采用全空气空调系统的较大公共场所,通过监控室内CO2的浓度调节新风比及调节风机变频,以实现有效节能;

8.过度季节采用室外新风为室内降温,无须消耗冷冻水,并通过监控室内温湿度来调节风机变频,以实现有效节能。

9.采用的蒸汽锅炉的热效率不低于90%直

十二、施工与安装要求

1.空调水系统总

a.冷水系统均采用两管制。

b.图中所注标高均以管中为准。

c.管材:空调水管采用无缝钢管(GB 8163-87),采用焊接连接。冷凝水管采用硬质PVC 塑料管。注:改为(冷凝水管采用热镀锌钢管或内涂塑镀锌钢管)

d.管道支吊架的最大跨距,不应超过表1给出的数值。管道活动支、吊、托架的具体形式和设置位置,由安装单位根据现场情况在保证牢固可靠的情况下确定,做法参见国标88R420低

e.管道的支、吊、托架,必须设置于保温层的外部,在穿过支、吊、托架处,应镶以经防火处理的垫木,厚度同保温层。

f.水管路系统中的最低点设置DN=25mm泄水管,并配以相同直径的闸阀。最高点设置D N=15mm自动排气阀。

g.室内空调供、回水管、冷凝水管及其附件等,均以离心玻璃棉管壳进行保温。做法参见国家标准图集98R419.保温厚度如下表所示:吊顶内冷凝水管保温厚度为15mm.

设计与施工说明(二)

h.室外空调供、回水管及其附件等采用橡塑保温管壳进行保温。保温厚度如下表所示:

i、橡塑保温管材技术参数如下:

j,室内离地2m以内的管道及所有室外管道外包铝壳进行保护。

k.空调管道穿越墙身和楼板时,保温层不能中断;在墙体或楼板两侧,应设置夹板,中间的空间应以保温材料填充。

l.保温的空调管道、设备等,在表面除锈后,刷防锈底漆两遍。不保温的金属支吊架等,在表面除锈后,刷防锈底漆和色漆各两遍。

m.所有回水管路三通均应作成不应作成以确保回水畅通。冷冻水管的坡度不小于0.002;冷凝水盘泄水支管沿水流方向坡度不小于0.01,冷凝水水平干管沿水流方向坡度不小于0.003机

n.水管路上应设置波纹管伸缩器。

o.管道安装完工后进行水压测试。实验压力在10min内压降不大于20KPa为合格。本工程工作压力为0.50MPa,试验压力为0.75MPa。所有水管阀门配件均采用压力等级 1.0M P产品。

.p.经试压合格后,应对系统进行反复冲洗,直至排出水中不夹带泥砂、铁屑等杂质,且水色不浑浊时方为合格。在进行冲洗之前,应先除去过滤器的滤网,待冲洗工作结束后再安装上。管路系统冲洗时,水流不得经过所有设备。

2.阀门: a.管径DN≤25的管道,采用截止阀;管径32≤DN≤80的管道,采用闸阀;管径DN≥100 的管道,采用蝶阀。 b.采用公称压力1.6MPa的黄铜阀门。

3.空调风系统:

a.平面图中所注风管的标高,矩形以风管底为准;圆形以风管中心为准。

b.风管材料:采用镀锌钢板制作,平时通风管的厚度:风管大边小于或等于630mm时,钢板厚度δ=0.6mm;大边置

大于630mm而小于或等于1000mm时,钢板厚度δ=0.75mm; 大边大于1000mm而小于或等于1250mm时,钢板厚度δ=1.0mm;大边大于1250mm程小于或等于2000mm时,钢板厚度δ=1.0mm;大边大于2000mm而小于或等于4000mm时,钢板厚度δ=1.2mm。排烟风管的厚度:风管大边大于450mm而小于或等于630mm时,钢板厚度δ=0.75mm;大边大于630mm而小于或等于1250mm时,钢板厚度δ=1.0mm;大边大于1250mm而小于或等于2000mm时,钢板厚度δ=1.2mm。大边大于2000mm而小于或等于4000mm时,钢板厚度δ=1.2mm机

c,排烟风管系统上两个排烟防火阀间的管道及锅炉房尾气排放管道采用不燃无石棉水泥纤维板包覆,其耐火极限不低于2h采

d. 空调送、回风管及其附件采用采用导热系数≤0.031w/m.k (0 ℃),密度为32~48Kg/m3的离心玻璃棉保温,空调风管保温层厚度为30mm,做法参见国标98R419-48页。

e.风管上的可拆卸口,不得设置在墙体或楼板上。所有水平或垂直的风管必须设置必要的支、吊、托架,其构造形式由安装单位在保证牢固、可靠的原则下根据现场的情况选定,详见国标03K132机

f.风管支、吊、托架应设置于保温层的外部,并在支、吊、托架与风管间镶以垫木,同时,应避免在法兰、测量孔、调节阀等零部件处设置支、吊、托架。

g.安装调节阀、碟阀等调节配件时,必须注意将操作手柄配置在便于操作的部位。

h.安装防火阀时,应先对其外观质量的动作的灵活性进行检验,确认合格后再进行安装。

i.防火阀的安装位置必须与设计相符,气流方向务必与阀体上标志的箭头相一致,严禁反向。防火阀必须单独配置支、吊架。置厨房排风管采用SS 304级不锈钢板,

厚度满足:风管长边尺寸或直径D<1120mm,厚度为: 0.75mm;1120mm<D<2000mm,厚度为: 1.0mm;2000mm<D<4000mm,厚度为: 1.2mm;

h,厨房排油烟风管厚度为 1.5mm.采用厚度为50mm的岩棉进行保温,并每隔3m设置一个检修口。油烟立管底部设置清扫口。

i,锅炉排风管做法为:厚度1.0mm的SS304不锈钢板加50mm厚的离心玻璃棉加外壁0.75mm厚的SS304不锈钢板至

十二、调试和试运行:

1.单机试运转、水泵、通风机、空调机组等设备,应逐台启动投入运转,考核检查其基础转向、转动,润滑、平衡、温升等的牢固性、正确性、灵活性、可靠性、合理性等。

2.系统的测定与调整

a.测定通风机的风量、风压。

b.按动压(或流量)等比法调整系统的风量分配与设计值相一致。

c.风量调整好以后,应将所有风阀固定,并在调节手柄上以油漆刷上标记。

3.根据实际气象条件,让系统连续地运行不少于24h,并对系统进行全面检查、调整、达到设计要求为止。

十三、所有设备基础待设备到货经校核无误后方可浇灌,预埋。

十四、其他各项施工要求,应严格遵守《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43-2002)的有关规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