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观经济学》清华大学课件

《微观经济学》清华大学课件

微观经济学

清华大学课件

1.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个体经

济主体的行为和经济系统的微观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微观经济学可以深入了解市场供求关系、价格形成机制、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等经济现象。

2. 市场与需求

•市场是供求双方通过交换商品和服务的场所。需求

是指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欲望和能够支付的意愿,需求

曲线代表了不同价格下消费者购买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的决定因素包括价格、个人偏好、收入、相关

商品价格等。市场需求是所有个人需求的总和,通过需求

曲线可以分析市场需求的变化。

3. 供给与市场均衡

•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以一定价格出售商品和服务的

数量。供给曲线代表了不同价格下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

数量。

•供给的决定因素包括生产成本、技术进步、期望价

格等。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通过供给曲线

可以分析市场供给的变化。

•市场均衡是指需求和供给达到平衡时的价格和数量。价格上涨会增加供给,减少需求;价格下降会减少供给,

增加需求,通过市场价格的变化来达到市场均衡。

4. 市场结构

•市场结构指市场中的竞争程度和参与者的数量。常

见的市场结构有完全竞争、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等。不同的市场结构会对市场的运行和经济效益产生不同的影响。

•完全竞争市场是指有很多卖方和买方,没有任何市

场参与者能够控制价格。垄断市场是指只有一个卖方和许

多买方,卖方可以控制价格。寡头垄断市场是指有少数几

个卖方和许多买方,寡头垄断者共同控制市场。垄断竞争市场是指有许多卖方和买方,但是卖方的产品有差异化。

•市场结构会影响市场的效率和利润分配。完全竞争市场具有效率和公平性,垄断市场则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收入的不公平分配。

5. 消费者理论

•消费者理论研究消费者在有限收入下如何进行消费决策。消费者通常会根据效用最大化原则进行消费决策,即在有限收入下选择能够带来最大满足程度的商品组合。

•消费者理论中的边际效用指的是消费每单位商品所带来的额外满足程度。边际效用递减原则认为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边际效用会递减。

•预算约束是消费者在有限收入下的消费选择限制。预算线表示了消费者在给定收入下可以购买的商品组合范围。

6. 生产者理论

•生产者理论研究生产者如何进行生产决策以最大化利润。生产者通常会根据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相等的原则

进行生产决策,即在有限资源下选择能够带来最大利润的生产组合。

•生产函数表示了生产者通过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关系。边际产品递减原则指的是随着某一输入量的增加,边际产品会递减。

•成本函数表示了生产者的成本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成本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固定成本不随产量变化,变动成本随产量变化。

7. 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出现效率和公平方面的问题。常见的市场失灵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不完全竞争等。

•外部性是指市场交易对不直接参与交易的第三方产生的影响。正外部性指对第三方产生利益,负外部性指对第三方产生损失。外部性导致市场产出与社会最优产出不一致。

•公共物品是指无法排除非付费人员使用和一人使用不会减少其他人使用数量的商品。公共物品容易导致市场竞争不足,需要政府干预来提供和分配。

•不完全竞争是指市场上存在一些垄断者或寡头垄断者,导致市场价格不能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不完全竞争可能导致资源分配低效和价格歧视。

8. 产业组织

•产业组织研究行业内不同企业之间的竞争和合作关系。常见的产业组织模型包括柏拉图模型、霍茨

•斯宾塞模型和纳什均衡模型等。

•柏拉图模型是一种刻画垄断市场的模型,垄断者通过设定高价格和减少产量来获得利润。霍茨

•斯宾塞模型是一种刻画寡头垄断市场的模型,寡头垄断者之间通过价格竞争和产量调整来获得利润。

•纳什均衡是一种刻画不完全竞争市场的模型,每个企业根据其他企业的行为做出反应,通过反复调整价格和产量来寻求最大利润。

9.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研究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交换。比

较优势理论认为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生产成本和技术条件,通过贸易可以获得更高效率和更多选择。

•贸易保护主义是指通过限制进口和鼓励出口来保护

本国产业的政策。贸易保护措施包括关税、配额和非关税

壁垒等。贸易保护可能导致资源配置低效和国际关系紧张。

10. 经济增长和发展

•经济增长研究经济总量的增加和持续增长的过程。

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劳动力增加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经济发展研究人均收入的提高和社会进步的过程。

经济发展不仅关注经济增长,还包括教育、健康、环境和

社会公平等方面的发展。

以上是《微观经济学》清华大学课件的一个概览。微观经

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加深对经济现象的理解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应用中,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政府决策和市场预测等领域。通过学习微观经济学,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市场运行规律,把握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7《微观经济学》第七讲 一般均衡和效率

第七讲 一般均衡和效率 第一节 一般均衡 一、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一)局部均衡 局部均衡是在假定其他市场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孤立地考察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或均衡状态,而不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代表人物是马歇尔。 (二)一般均衡 前提:所有市场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一般均衡是指整个市场体系的一切市场同时实现均衡。 代表人物是瓦尔拉斯【法】。 二、一般均衡的存在性 瓦尔拉斯认识到 了一般均衡的重要性,并第一个提出了一般均衡的数学模型并试图解决一般均衡存在性问题,但其证明是错误的。 后来,西方经济学家利用集合论、拓朴学等数学方法,在相当严格的假定条件下证明,一般均衡体系存在均衡解,且均衡可以处于稳定状态。 三、实现一般均衡的“试探过程” 由于调整过程可能需要的时间太长,在尚未完成调整时便可能发生错误的交易。实际交易可能发生在“错误的”价格水平上。瓦尔拉斯一般均衡体系便很难成立。 瓦尔拉斯假定“拍卖人”报价,家庭和企业则申报自己的供给或需求,如果供求一致,则成交;如果不一致,则家庭和企业抽加申报,拍卖人修正报价,直到家庭和企业申报的供求相等为止。这就是瓦尔拉斯体系达到均衡的“试探过程”。 第二节 经济效率 一、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从“实证”的角度来看,经济学对经济现象的研究至少包括三个方面: 是什么? 为什么?是如何?

福利经济学就是一种规范经济学。福利经济学是在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下,研究整个经济的资源配置与个人福利的关系以及相关政策问题。简言之,研究资源的最优配置。 二、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 1.帕累托标准 如果至少有一人认为资源配置状态A优于B,而没有人认为A劣于B,则认为从社会的观点看亦有A优于B。这就是所谓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标准,简称为帕累托标准。 2.帕累托改进 如果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的改变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没有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认为这种资源配置状态的变化是“好”的;否则则认为是“坏”的。这种以帕累托标准来衡量为“好”的状态改变称为帕累托改进。 3、帕累托最优(经济效率) 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均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上,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 帕累托最优状态又称做经济效率。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具有经济效率的;反之,不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缺乏经济效率的。 三、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1、非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如a点变为b点或c点,则有一人效用水平会提高,另一人不变;如变为d点,则两人效用水平都会提高。 在交换的埃奇渥斯盒状图中,任意一点,如果它处在消费者A和B的两条无差异曲线的交点上,则它就不是帕累托最优状态,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总存在帕累托改进的余地,即总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笔记(第1章 经济学核心概念)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 第一编基本概念 第1章经济学核心概念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经济学概述 1.经济学的定义 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个体之间进行分配。其中所包含的最基本的思想为:资源是稀缺的,社会必须以有效率的方式利用有限的资源。 2.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是: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 (1)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一个社会必须决定,在诸多可能的物品和劳务之中,每一种应该生产多少以及何时生产。例如决定是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更多的消费品,还是应当生产较少的消费品和较多的投资品,从而让明天拥有更多的产出和消费。 (2)如何生产?一个社会必须决定谁来生产,使用何种资源,以及采用何种生产技术。 (3)为谁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和劳务用什么样方式分配到社会的各个成员中,即怎样分配所生产出的产品。 3.经济学的双重主题 稀缺与效率是经济学的双重主题。经济社会中的生产资源也称之为生产要素,主要包括:资本(其价格为利息)、土地(其价格为地租)、劳动(其价格为工资)。稀缺是指资源相对于人们无限的需求而言,总是有限的;效率是指最有效地使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们的愿望和需求。正是由于资源稀缺性的存在,使得人们必须考虑如何使用有限的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化的需要,这就是所谓的“经济问题”。 4.资源的使用效率及其变动 经济学除了“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这三个基本问题外,还研究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社会稀缺的资源是否得到充分使用; (2)社会资源总量的变动; (3)货币的稳定性。 二、资源配置和经济制度 1.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指资源配置由市场供求所决定的经济,是一种主要由个人和私人企业决定生产和消费的经济制度。价格、市场、盈亏、刺激与奖励的一整套机制解决了“生产什么、如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 一、引言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和决策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影响。本文将详细介绍《微观经济学》课程中的重点知识点,让读者对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二、需求和供给 1.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代表了消费者在不同价格下购买商品数量的关系。需求曲线的下降趋势反映了价格上升导致消费者购买意愿下降的现象。 2.供给曲线 供给曲线代表了生产者在不同价格下供应商品数量的关系。供给曲线的上升趋势反映了价格上升导致生产者积极增加供应的现象。 3.市场均衡 市场均衡发生在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相交的点上,此时市场上商品的需求量等于供给量,价格稳定。市场均衡的调整机制能够自动使市场向均衡状态靠拢。 三、弹性和边际效用 1.价格弹性 价格弹性描述了价格变化对需求量变化的敏感程度。需求量变化较大时,价格弹性大;反之,价格弹性小。了解价格弹性对企业制定价格和政府进行市场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2.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指的是消费者在消费一单位商品后额外获得的满足感。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边际效用逐渐减小。边际效用理论对消费者的决策和企业的生产优化具有指导作用。

四、市场结构 1.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存在大量买家和卖家,产品同质化,市场进入和退出自由。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价格和产量由市场竞争自发决定。 2.垄断市场 垄断市场下,只存在一个生产者或卖家,其对市场产量和价格具有较大控制力。垄断市场的运行机制与完全竞争市场有很大不同,并影响着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 3.寡头垄断市场 寡头垄断市场是介于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市场之间的一种市场结构。寡头垄断市场下,少数卖家对市场具有较大控制力,但市场上仍有多个竞争者存在。 五、外部性和公共物品 1.外部性 外部性指的是市场交易对第三方产生的非交易成本或收益。正的外部性带来社会效益,负的外部性则会导致社会成本。了解外部性有助于制定政府政策和调控市场。 2.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即一个人的消费并不会减少其他人的消费机会。公共物品的供给会受到自由骑车现象的影响,需要政府提供或干预。 六、成本和利润 1.成本概念 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两部分。固定成本不随产量变化,可变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增加。 2.利润与竞争

《微观经济学》重点1

《微观经济学》重点 1.经济物品:指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2.价值规律: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运动规律。 3.为什么说微观经济学是以价格为核心的? 答:在市场经济中居民和厂商的经济行为都要受价格的作用,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都要由价格来决定。生产者厂商生产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在厂商看来所生产的产品市场价格越高,所花费的成本越低,他所赚取的利润就越多。因此厂商总是选择那些价格高的产品进行生产,这就解决了生产何种产品的问题。 生产要素组合和生产技术的选择也要依赖价格。生产者总是选择生产成本最低的那种方法,哪种方法成本最低呢显然若在生产中少使用价格高的生产要素,多使用价格低廉的生产要素,便能使生产成本降低。可见,对生产方法的选择最终是因生产要素价格的差异引起的。生产的最终目的是消费,生产出的产品和劳务最终必须分配给消费者予以消费,才能达到最初生产时的目的。产品该如何在各消费者之间进行分配每一消费者应分配多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并不是直接以实物形式分配,而是按照消费者所提供的各种生产要素获得的报酬,通过货币购买而实现分配的。如果购买的商品价格一定,则货币越多的,所分配到的产品也就越多。而一个人拥有货币的多少,又取决于生产要素价格,如劳动,土地和资本等。可见产品分配也是围绕价格而进行的。 因此,微观经济学是以价格为核心的。 4.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包含:供求关系和市场机制的运作、消费者行为、厂商的市场供给、 分配理论。 5.供给: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一定 数量的商品或劳务。 6.需求:需求量是在一定的时期,在一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 品数量。 某卫生组织宣称食用某种水果可以防癌,在这种情况下,该种水果的销量大增,原因可能在于消费者增加对该水果的偏好。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一般会导致需求量增加;价格上升一般会导致需求量减少。 7.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有何不同? 答:①需求量是指某一特定价格水平时,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的数量,它在图上表现为一个

清华大学中级微观经济学(清华 李稻葵 助教等)

https://www.doczj.com/doc/c319084545.html,/portalweb/appmanager/portal/sem TSINGHUA UNIVERSITY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中级微观经济学 2004年秋季学期 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 Fall Semester 2004 星期三 Wednesday 9:50 am —12:15pm 六教 6A018 任课教师: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稻葵 Professor David D. Li 助教: 姜超, 冯俊新,江红平,梅松 课程网页Course Web-Page: https://www.doczj.com/doc/c319084545.html,→分类讨论→中级微观经济学 用户名: s311 密码:pe4028

联系方式: 李稻葵E-mail: lidk@https://www.doczj.com/doc/c319084545.html, 电话: 6277-2126; 办公室: 舜德楼南211H 答疑时间: 预约 姜超S972260@https://www.doczj.com/doc/c319084545.html, 冯俊新fengjx@https://www.doczj.com/doc/c319084545.html, 江宏平jianghp@https://www.doczj.com/doc/c319084545.html, 梅松meis@https://www.doczj.com/doc/c319084545.html, 习题课以及答疑时间: 星期一 & 星期二 Monday & Tuesday 19:00 pm —21:00 pm 伟伦楼北508

1.课程简介 微观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基础. 其核心理论体系之完美, 可以和物理学的牛顿力学相媲美; 其主要研究方法广泛应用于经济学的各个分支; 其思维方式,渗透了现代社会科学的主要学科. 本课程的目的就是给学生打下一个扎实的微观经济学基础, 欣赏其理论之完美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并熟练地掌握微观经济学系统的分析工具. 2.教学风格 本课程属于经济学核心课程, 力求与国际最高标准接轨. 教学的文字材料(包括教材, 讲稿, 习题和考试等), 以英文为主; 口头表达以汉语为主. 3.教材 教材为: Hal R. Varian: 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 A Modern Approach. Sixth Edition W.W. Norton & Company. New York, NY. 2003. 习题来自其附本: Theodore C. Bergstrom and Hal R. Varian: Workouts in 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 Sixth Edition W.W. Norton & Company. New York, NY. 2003. 4.习题课 对大多数同学而言, 参加习题课是学好本课程的关键. 习题课上还会布置随堂习题, 成绩计入总成绩. 如果有的同学感到可以比较轻松地完全掌握教学内容, 可以选择不参加少量习题课和部分随堂习题, 不会影响总成绩, 总成绩地计算办法见下. 除第一周和国庆节长周末之外, 每周将安排两节内容相同但时间不同的习题课, 大家可以任选其一参加. 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5.课程要求及考核标准 微观经济学的特点是思想性与方法性并重, 要学好这门课, 学生们一定要下功夫彻底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不仅懂, 而且会讲,会用, 然后练习解题. 解题时要举一反三, 多动脑筋总结经验. 根据微观经济学的这些特点, 本课程采取以下考核方式: 1)随堂习题 (比重 20%) : 在习题课上进行. 题目来自Theodore C. Bergstrom and Hal R. Varian: Workouts in 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 Sixth Edition W.W. Norton & Company. New York, NY. 2003. 随堂习题的目的是鼓励学生在课下做习题, 多练习. 随堂习题的总成绩是每人8个最高的随堂习题的平均值.

2011清华大学847微观经济学(回忆版)

2011清华大学847微观经济学(回忆) 1、如何判断风险厌恶型、热衷型、中立型的人。请用期望效用理论解释“背水一战”现象。 2、论述生产和成本理论的对偶性。(平迪克第7章附录里有) 3、(这道题不会。。。看不懂。是道证明题,一堆字符的式子,搞得跟高数似的,20分⊙﹏⊙b汗) 4、两个服务一样的移动公司A和B,话费分别是P1和P2,某人使用A公司的服务X1小时,B公司X2小时,此人计划用100元用在打电话上,并且使X1+X2的时间长最长。让你求此人对两公司的服务的需求曲线。 5、两个生产产品有差别的厂商A和B,A的需求曲线是Q1=?+?P1+?P2,B的需求曲线是Q2=?+?P1+?P2。(问号是数字,忘了) (1)纳什均衡下,各自产品的价格和利润 (2)如果两者共谋,求价格和利润 (3)短期会共谋吗?长期呢? 6、有家厂商生产首饰,并分别以手镯4美元、项链300美元、胸针、耳环(这两个数字忘了)卖给市场上的店家。厂商生产?件手镯,?件项链,?件胸针,?件耳环(数字忘了)。下面是一张表,分别是上述四件产品的各种产量下的总成本。 问厂商是否需要调整生产。 7、垄断是否一定会造成社会福利损失?从垄断指数L=1/Ed来看,L并不一定在0和1范围内,但是勒纳指数在0到1范围内,这矛盾吗? 8、甲只有300个X,乙只有200个Y,他们有共同的效用函数U=XY (1)通过交换,求所有帕累托最优状态 (2)一般均衡下,求价格体系和二人最终结果 总的来说,有难有易吧。考完后觉得有点可惜,第二题课本上有的复习到了的,可能复习还是不用心,真的要让自己论述的时候就记得用了拉格朗日,具体就写不出来了。第5题这样的计算题也练过很多回,但是学着学着就稀里糊涂弄不清了,其实不难,关键在用没用心。还有个感觉是,别看只有8道题,写下来时间还是挺紧张的,第6题我觉得是用MC=MR判断是否实现利润最大化,可是数字算着算着觉得越来越不靠谱。。。 其实说到考研我这回真是打酱油了(虽然很不情愿是这个状态,毕竟复习时间不少),考完数学我就感觉下午不用考了(高中大学都学文,当时就想试试认真复习下数学能不能有点成绩,但最后还是证明了一点:我在数学上的确缺根筋),但是我还是去了,想见识下专业课到底是什么样子,那么神秘都不公开历年真题,并且希望能背下一些题做个回忆版奉献给后面的学弟学妹们,也算是回报考研论坛帮了我不少忙。 说到未来打算嘛,前途还是光明的,不会再考有数学的研了,寒假回去学车考驾照面试一些工作看,有点厌倦学校的生活,工作未必不是好事。也许厌倦工作的那一天,已经攒上了那么些钱,好好的去享受体验下国外的教育和生活~期待未来,也会珍惜当下。 祝愿以后的考生实现自己的理想!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需求:某一特定价格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简称该价格条件下的需求量 (消费者)偏好:(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喜好程度 替代品:两种商品在满足消费者同一类型的需要时具有相近的功效(苹果&梨) 互补品:两种商品互相补充,共同满足消费者同一类型的需要(网球&网球拍) 需求量的变动:由价格引起的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数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由其他因素引起的消费者在每一个可能的价格下的需求量的变动 供给:某一时期内,生产者在每一个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该种商品的数量 供给量的变动:商品价格的变动引起的商品供给量的变动 供给的变动:商品价格以外的因素的变动引起的商品供给量的变动 均衡:在经济体系中,某一特定的经济单位在一系列经济力量的相互制约中所达到的相对静止并且保持不变的状态 供求均衡:供给和需求相等时,商品的数量和价格不再变动的状态 市场均衡:市场供给等于市场均衡的状态 弹性:衡量一个经济量相应于另一个经济量变动的敏感程度的指标 需求的价格弹性: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动相应于该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 供给(价格)弹性: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相对变动相应于该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动的敏感程度 支持价格:高于均衡价格的最低价格(供给过剩) 限制价格:低于均衡价格的价格(超额需求) 效用:消费者拥有或消费商品对欲望的满足程度称作商品的效用 基数效用:消费者通过商品获得的效用满足以基数个单位表示表示 序数效用:消费者对不同的商品组合按效用的满足高低排序 总效用:消费者在一定的时期内消费每一商品所获得的效用加总 边际效用: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每增加一商品的消费所得的效用增加量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的时期内,随着消费者增加某一商品的消费量,在其 他消费量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每消费一单位的商品获得的 效用增加量是逐渐递减的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为得到某一商品愿意支付的价款与实际必须支付价款之差 偏好:消费者对商品的喜好程度 无差异曲线:在既定的偏好下,由可以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描绘出来的曲线 边际替代率:在效用满足程度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每增加一单位的一种商品的消费可以代替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微观经济学》教案

微观经济学教案 一、课程简介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个体经济代理人(如个人、家庭、企业等)在资源的有限性下,作出最优化决策的一门学科。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且应用这些知识来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课程内容 1.需求与供给 –需求的基本概念 –需求的价格弹性 –需求的收入弹性 –供给的基本概念 –供给的价格弹性 –市场均衡与价格调节机制 2.市场结构 –垄断市场、寡头市场、完竞市场等市场结构及其特点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公共物品和外部性 3.生产成本 –生产要素价格和成本 –生产函数和生产成本 –企业生产组织形式 4.收益和利润 –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 –利润最大化 –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 5.市场因素影响 –资源成本 –妥协和协议 –国际贸易 三、考核方法 1.平时成绩:包括上课表现、作业和课堂测验等,占总成绩的30%。

2.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30%,涵盖课程前期的内容,主要考察学生 对于理论概念和基本方法的掌握。 3.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40%,涵盖整个课程内容,主要考察学生的 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力求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还将结合实际情况,利用不同形式的教学资源,如实践活动、参观考察等,来增强学生的实际感受和应用能力。 五、参考文献 1.张明. 微观经济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费雪. 量化投资基础:以微观经济学为理论基础[M]. 北京:中国财富 出版社,2016. 3.硕信. 微观经济学原理与案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六、教学团队 1.主讲教师:王老师 2.助教:李小姐、张先生 七、其他说明 1.本课程所讲授的内容为学生后期课程学习和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建 议学生仔细学习并定期复习。 2.任何纸张和电子文档作为课堂笔记和参考资料,均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或转发给其他人。 3.本教案受版权保护,未经教学街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重新发布 或传播。

《微观经济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微观经济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第五版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经济学产生的原因: 1、经济资源的稀缺性: (1)定义:资源或物品相对于欲望或需要的不充分性而言(资源或物品不能满足欲望或需要) (2)资源或物品的有限性:对任何经济社会,资源或物品总是有限的 资源:经济资源与非经济资源(经济资源与否取决于时空的稀缺程度) 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技术、知识、信息等) 物品:经济品(economic goods):衣服、食品 自由品或免费品(free goods):阳光 有害品(harmful goods)或废品(waste goods):噪音、垃圾 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等 (3)“稀缺”是相对于人们欲望的无限性而言,并非绝对 2、欲望或需要的无限性: (1)欲望的特点:多种多样、多层次,由低到高,永无止境,超前性(社会发展的动力) 某一欲望的实现总会产生新的欲望, (2)马斯洛的需要(欲望)层次理论: 基本生理需要(physiological):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饥、渴、衣、住、 性的方面的要求) 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的动力 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

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 安全需要(safety):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丧失财产威胁、避免职业病的侵 袭、接触严酷的监督等方面的需要 满足后就不再是激励因素 社会需要(social):友爱的需要-人人都需要伙伴之间、同事之间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和 忠诚 归属的需要-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 员,并相互关心和照顾 地位需要(esteem):有稳定的社会地位,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 价值自我实现需要(self actualization):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 度,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 要 二、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资源配置问题和利用问题 1、生产什么(what):品种、数量(因时代、生产水平而定) 2、如何生产(how):生产者、生产资源、生产技术、生产组织形式(方法) 3、为谁生产(for whom):谁来消费生产出来的产品——通过分配取得的收入决定(要素决定收入) 4、何时生产(when):资源利用的时间配置,即发展计划(时机选择) 5、谁做决策(who):经济体制问题——自给经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价格引导生产和消费) 混合经济(市场经济为主、政治干预为辅) 三、经济学的定义: 1、经济学是在一定制度下,研究稀缺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

《曼昆—微观经济学》重点总结(含重点图表)

《曼昆—微观经济学》重点总结(含重点图表)

《曼昆—微观经济学》重点总结 第1篇导言 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经济学家研究:人们如何作出决策;人们如何相互交易;影响整体经济的力量和趋势。 效率是指经济蛋糕的大小,而平等则是指如何分割这块蛋糕。 理性人通常通过比较边际利益与边际成本来做出决策。 当且仅当一种行为的边际利益>边际成本时,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种行动。 在经济学中,激励起着中心作用。 价格是“看不见的手”用来指引经济活动的工具。产权包括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 市场失灵的原因:垄断;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市场势力。 生产率取决于设备,劳动者的技能以及可用的技术。

生产可能性边界表明在某一特定时期内生产不同物品之间的权衡取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权衡取舍可以改变。 ·大多数经济学家一致同意的十个主张 第3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当每个人专门生产自己有比较优势的物品时,经济的总产量就增加了。 贸易可以使社会上每个人都获益,因为它使人们可以专门从事他们具有比较优势的活动。 第2篇市场如何运行 第4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完全竞争市场必须具备两个特征: 1.可供销售的物品时完全相同的; 2.买者和卖者人数众多,以至于没有任何一个买者或卖者可以影响市场价格。 ·影响买者的变量:价格、收入、相关物品的价格、嗜好、预期、买者的数量。

商品本身的价格是影响需求量的因素,价格变动表现为沿着需求曲线的变动; 其它都是影响需求的因素,其变动使需求曲线移动。 ·影响卖者的变量:价格、投入品价格、技术、预期、卖者的数量。 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动表现为沿着供给曲线的变动, 其他变量的变动将使供给曲线移动。 ·分析均衡变动的三个步骤: 1.确定该事件是使供给曲线移动还是使需求曲线移动(还是使两者都移动)。 2.确定曲线移动的方向。 3.用供求图说明这种移动如何改变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当供给或需求变动时,价格和数量会发生什么变动 供给未变供给增加供给减少 需求未变 价格相同 数量相同价格下降 数量增加 价格上升 数量减少

《微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第02篇 家庭经济行为 第04章 家庭需求

《微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第02篇家庭经济行为第04章家庭需求

《微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 第二篇家庭经济行为 第四章家庭需求 第一节家庭经济 一、家庭经济功能 (一)家庭形成过程 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或收养)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细胞。人类并不是一开始就有家庭,但家庭是人类的第一个社会组织。 脱离动物界之初,到处游荡的原始人群仍然继承动物界的杂婚形式。开始洞穴定居后,便限制父母与子女、兄弟与姐妹之间通婚,称为血缘家庭。随着氏族发展为胞族、部落和联盟,又出现族外的对偶家庭,即女子在多夫中有一主夫,男子在多妻中有一主妻。这几种婚姻关系极不稳定,人们只知有母,不知有父,都是母系氏族,实行母权制。由于生产力极其低下,大家只能共同劳动,共同消费,实行原始公社制,家庭还不是独立经济单位。

随着生产力的逐步发展,人类从使用石器向金属器过渡,先后发生了畜牧业与农业、农业与手工业两次劳动大分工。在这个过程中,男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发生逆转:随着一夫一妻家庭替代对偶家庭,男系公社替代女系公社,父权制替代母权制,家庭才开始逐步成为独立的经济单位。由于出现剩余产品和私有财产,部落战争已由血亲复仇变为掠夺财富,俘虏变为奴隶,原始社会也就过渡到奴隶社会。这个时代创造的古希腊语,丈夫pasls原意为主人,妻子demen原意为奴隶,家庭familia原意也是属于某个人的全体奴隶。在现代社会中,妇女的地位和权利得到根本改善,已经顶起“半边天”,但歧视妇女的现象仍然到处可见,即使当上会议主席,也称Chairman。 小型化和晚婚化是家庭发展的历史趋势。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2~4人的小家庭仅占30%,现在增加到70%以上,“四世同堂”已不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西方发达国家,大龄未婚青年和独身主义者日益增多,家庭关系日趋松散和破裂,已经面临着严重的“家庭危机”。 (二)家庭基本职能 人们往往只将家庭看作消费单位,其实,家庭的首要功能是生育和生产。生育(含教育)是人类自身的再生产,“传宗接代”是家庭的基本职能。在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的时代,家庭也是生产单位,否则就

《微观经济学》教案

《微观经济学》教案 教案:微观经济学 第一部分:引言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个体经济主体及其 合理行为。在这个教案中,我们将介绍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 和应用,并探讨微观经济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第二部分: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2.1 市场与供需关系 在微观经济学中,市场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我们将介绍市场的定义、分类以及市场供求关系的基本原理。供求曲线的分析和解读是理解市 场调节机制的关键。 2.2 边际分析理论 边际分析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我们将详细介绍边际 成本与边际效益的概念,并分析边际分析在经济决策中的应用。 2.3 消费者行为理论 消费者行为理论研究的是消费者的选择行为以及消费者在不同市场 条件下的最优选择。我们将介绍实用函数、效用函数等基本概念,并 讨论消费者行为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 2.4 生产和成本理论

生产和成本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介绍生产函数、边际生产力、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等概念,并研究企业如何在给 定成本条件下进行最优生产决策。 2.5 市场结构与竞争理论 市场结构与竞争理论研究的是市场的组织形式以及不同市场结构下 企业行为的特点。我们将介绍垄断、寡头垄断、完全竞争等市场结构,并探讨市场结构对市场效率和社会福利的影响。 第三部分:微观经济学的应用 3.1 价格理论与政策 价格理论研究的是市场价格形成的机制以及价格对市场生产和消费 行为的影响。我们将探讨价格歧视、价格管制等相关政策,并分析政 府对市场的调节和干预。 3.2 生产率与技术进步 生产率和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也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重 要研究领域。我们将介绍生产率提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探讨技术 进步对经济的积极影响。 3.3 风险与不确定性 风险与不确定性是经济活动中常见的特点。我们将讨论风险决策的 基本原理和风险管理的方法,并分析风险对经济行为和市场的影响。 第四部分:微观经济学的实践与案例分析

《微观经济学》第六章笔记 ——完全竞争市场

《微观经济学》第六章笔记——完全竞争市场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 6.1市场的及市场结构类型 一、市场的含义 •市场是物品买卖双方相互作用并得以决定其交易价格和交易数量的一种组织形式或制度安排。 •市场可以是一个有形的买卖物品的交易场所(如:菜市场、百货商场); 也可以是利用现代化通讯工具进行物品交易的接洽点(如:股票市场、外汇市场)。 二、划分市场结构类型的标准 三、四种类型的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市场 •垄断竞争市场

•寡头市场 •垄断市场 6.2完全竞争市场概述及利润最大化 一、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条件 完全竞争市场是指不包含有任何垄断因素的市场 •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 •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完全同质的 •所有的资源都具有完全的流动性 •信息是完全的 [注]真正符合这四个条件的市场是不存在的,因此完全竞争市场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有比较接近的市场。 二、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1.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的含义

•是单个厂商所面临的消费者对其产品的需求曲线 •是一条由既定市场价格水平出发的水平线 2. 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的移动 三、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 1.厂商的收益 厂商的收益是指厂商的销售收入,可分为总收益TR、平均收益AR、边际收益MR •总收益TR:厂商按一定价格出售一定数量产品时所获得的全部收入TR(Q)=P×Q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P:既定的价市场价格;Q:销售总量 •平均收益AR:厂商平均每销售一单位产品所获得的收入 •边际收益MR:厂商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所获得的总收入的增量 2.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 •总收益TR曲线 一条由原点出发的斜率不变(斜率为P)的上升的曲线 •平均收益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 完全竞争厂商的水平的需求曲线表示在每一个销售量上,厂商的销售价格是固定不变的,所以有:AR=MR=P

陶教授《微观经济学》国家课程 教学课件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博弈论(一)博弈论:(Game Theory). 又称为“对策论”,是研究策略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受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的,也就是说,当一个主体,好比说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选择受到其他人、其他企业选择的影响,而且反过来影响到其他人、其他企业选择时的决策问题和均衡问题。1)严格讲,博弈论不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一种方法,但大多数时候应用在经济领域,相同点:他们的研究模式是一样的,就是都强调个人理性,也就是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追求效用的最大化。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2)可分为:合作博弈(cooperative game) 和非合作博弈(non-cooperative game ) 其区别在于人们的行为相互作用时,当事人能否达成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如果有,就是合作博弈;反之,则是非合作博弈。3) 基本概念:参与人、行为、信息、战略、支付函数、结果、均衡。①参与人:指的是博弈中选择行动以最大化自己效用的决策主体(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团体,如国家、企业)。②行动:是参与人的决策变量。③战略:是参与人选择行动的规则,它告诉参与人在什么时候选择什么行动(如“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凡人”是一种战略,这里,“犯”与“不犯”是两种不同的行动,战略规定了什么时候选择“犯”,什么时候选择“不犯”)④信息:指的是参与人在博弈中的知识,特别是有关其他参与人(对手)的特征和行动的知识。⑤支付函数:参与人从博弈中获得的效用水平,它是所有参与人战略或行动的函数,是每个参与人真正关心的东西。⑥结果:是指博弈分析者感兴趣的要素的集合。⑦均衡:是所有参与人的最优战略或行动的组合。2)从参与人行动的角度看。可分为静态博弈(static game) 和动态博弈(dynamic game) 。3 )从参与人对有关其他参与人(对手)的特征、

《微观经济学》-2

名词解释: 1、格尔定律:随着收入的提高,食物支出在全部支出中所占的比率越来越小,即恩格尔系数是递减的。 2、需求价格弹性:某种商品需求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3、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支付的价格和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4、边际技术代替率:等于产量曲线的斜率,它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当产量保持不变时,用一种要素代替另一种要素的比率。 5、机会成本: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6、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他从该物品连续增加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7、规模效用递增:产品增加的比例大于要素增加的比例时,称为规模报酬递增。 8、边际效用:消费者在连续消费某种商品时,消费者增加消费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总效用。 9、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或者说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10、生产函数:在技术水平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要素数量与某种组合和它所生产出来最大产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11、垄断竞争市场:一个市场有众多的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简答: 1、运用弹性理论说明“谷贱伤农”的道理:均衡价格是供给和需求相等的价格,弹性是商品数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弹性大的商品降价可以增加总收入,缺乏弹性的商品价格降低会减少总收益。农产品属于缺乏弹性的商品,当农产品丰收时,供应增加,需求不变,均衡价格下降,农民收入减少,这就是谷贱伤农的原理。 2、画图说明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平均产出递增,因为生产规模效益正在表现出来,第二阶段平均产出递减,总产出增加的速度放慢,第三阶段边际产出为负,总产出绝对下降。 3、何谓价格歧视?垄断厂商实施价格歧视的条件和原则是什么?:垄断者在不同类型的市场上以不同的价格出售完全相同的产品。弹性高的市场收取的价格较低,弹性低的市场价格较高,以便获得最大的垄断利润。其产生的前提条件(1)不同消费具有不同的偏好(2)不同消费者群或不同市场相互分离。 4、简述垄断市场的条件及形成垄断的原因:条件(1)唯一的厂商(2)该厂商生产和销售的产品市场上没有近似的替代品(3)其他厂商进入该行业极为困难或不可能。原因(1)政府的特许(2)厂商对某些自然资源具有排他性的占有权(3)对生产某些产品的特殊技术的控制。 5、不同需求价格弹性下,销售收入与价格变动有何关系?:Ed>1价格下降,

《微观经济学》概念

《微观经济学》概念 《微观经济学》概念 1.经济人 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2.经济学 研究如何对稀缺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以便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需要的一门社会科学。 3.资源的稀缺性 资源稀缺就是资源有限,资源的稀缺性就是相对于人的欲望来说,满足人的欲望的条件是有限的。 4.市场出清 市场上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的状态 5.经济模型 济模型是经济理论的数学表述,是一种分析方法,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变量之间相互关系,本身可以用带有图标或文字的方程表示。一个经济模型通常包括:变量、假设、假说、预测。 6.支持价格(最低限价) 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低价格。最低限价总是高于市场的均衡价格。 7.限制价格(最高限价) 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高价格。最高价格总是低于市场的均衡价格。 8.需求 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9.需求函数 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函数。需求函数Q d=f(P)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该商品的

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10.供给 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在各种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11.供给函数 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和影响该供给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函数。供给函数Q S=f(P)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12.均衡价格 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13.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14.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15.生变量和外生变量 生变量指一个经济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外生变量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 16.静态分析 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值来求得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 17.比较静态分析 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的生变量的不同数值。 18.动态分析 需要区分变量在时间上的先后差别,研究不同时间点上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19.弹性

微观经济学课件收入分配与福利经济学

收入分配与福利经济学 9.1 引言 无论是作为一种思潮还是作为一门科学,经济学都肩负着不断改善人类生活的神圣使命。对稀缺性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是完成这种使命的根本条件,这基本上是经济学家们共识。但对于收入分配是否有助于改善人类生活,经济学家们的观点却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新古典经济学家把收入分配问题仅仅看作是一般价格形成问题中的一个方面。在他们看来,只要市场机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生产要素按其价格所获得的收入就是公平合理的。旧福利经济学把国民收入的总量和国民收入分配的均等程度作为经济福利提高的充分条件。而新福利经济学则把收入分配排除在福利增加的条件之外。社会福利函数论者认为经济效率只是社会福利达到最大化的必要条件,收入分配的公平才是充分条件。但由于阿罗不可能定理的困惑,经济学家始终未能找到满足经济效率与公平分配的最优组合点的条件,这就给研究收入分配问题留下了极大的理论空间。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崛起和美国“新政”的大规模实施,收入再分配已成为西方经济学和政府用来对付不平等现象的主要手段,西方国家风靡一时的“福利国家”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兴起的。但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西方国家爆发了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发的“滞胀”,引致凯恩斯经济学危机,自由主义经济学思潮再度崛起。瑞典社会民主党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大选中的失败、80年代初撒切尔夫人和里根在英、美的上台,都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进入20世纪以后,由于管理成本的上升和对效率的负面影响,“福利国家危机论”一直比较流行。但福利国家在提供信息和保健服务、消除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预防社会分化和利益冲突等方面所发挥的独特作用又难以否认。不仅如此,西方国家强大的社会生产力又为政府实行再分配政策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加之收入分配的过于悬殊不仅可能影响效率,而且其本身就与人类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念相冲突。因此,收入分配问题重新成为西方经济学界关注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边际革命以来,西方主流经济学家大多推崇经济学研究的数理化倾向,贬低伦理化倾向。近年来,主流经济学对规范经济学的理论意义和科学作用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和肯定。1998年印度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就是明证。另外,罗尔斯、诺齐克等政治哲学家也对分配问题进行了深入而卓有成效的研究,并且已得到经济学家的认可。这都为多视角、多方位、多学科综合研究收入分配问题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因此,无论是从西方经济理论自身的演变来看,还是从经济学与其它学科的合理回归与相互融合来看,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都愈来愈受到关注。目前在西方收入分配理论的研究中,集中表现出两大鲜明的特征:一是对非收入因素的关注,二是对社会最底层成员的关注。 9.2 收入分配的含义和测度 一、收入分配的含义 在西方经济学中,收入分配的含义有两种:一是要素分配(也叫功能收入分配Functional Distribution of Income);二是居民收入分配(也叫规模收入分配Size Distribution of Income)。要素分配是从收入来源的角度来研究收入分配,它所考虑的是各种生产要素与其所得收入之间的关系。要回答的问题是资本、劳动、土地、企业家才能等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份额是多少,即收入来源问题。居民收入分配则是从收入所得者的规模与收入所得的规模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角度来考察收入分配。它要回答的问题是各个阶层的居民或家庭得到的收入份额是多少,也就是居民分别获得了多少收入。从收入分配理论的发展史来看,西方经济学家最初注重对要素分配的研究,强调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随着社会收入差距加大,社会问题突显,效率与公平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收入分配理论也越来越注重对居民收入分配方面的研究。福利经济学正是以帕累托最优为起点,

清华大学宏观经济学课件第一章

第一篇导言 第一章经济学预览 本章要点: 当你学完本章后,你将能够 1、了解经济学的定义,区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解释宏观经济学的问题。 2、描述经济学家的工作和他们遇到的问题。 3、对描述经济学家思考经济学问题方式的四个核心思想做出解释。 4、解释为什么有必要学习经济学。 你现在学习宏观经济学时,正赶上一个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MP3音乐、DVD电影、移动电话、掌上电脑以及其他各式各样的新型发明、工具与玩具改变了我们的工作与娱乐方式。而“9·11”恐怖袭击和接之而来的反恐战争又给我们的经济带来冲击,并对未来产生巨大的不确定性。 在美国以外,世界上63亿人口中尚有10多亿人每人每天靠不到一个美元来维持生存。由于对同时存在的财富增长与持续贫困感到不满,一些人把全球化视为经济日益不平等的根源。 你将要学习的宏观经济学课程会帮助你理解那些改变世界的巨大力量,帮助你解释那些影响你的生活与工作的宏观经济学事件。 1.1 定义与问题 所有经济学问题的产生都是由于可供人们使用的资源不足以满足人们的需要。我们需要健康的身体和持久的寿命;我们需要良好的学校和管理有序的幼儿园;我们需要和平与安宁的世界;我们需要宽敞舒适的家;我们需要各种各样的运动与娱乐器材——从运动鞋到滑雪板;我们需要时间来观看精彩的体育比赛、玩电子游戏、读书、听音乐、看电影、旅游、与朋友聚会。 在政治领域生活的人们容易不自觉地认为,获得这一切是理所当然的。政治家们常常告诉我们他们准备向我们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而同时又能减免我们的税收,使我们能够有更多的钱用于我们所喜欢的方面。 尽管有政治家的这些承诺,我们其实并不可能获得所有这一切。我们满足自己需要的能力受到时间和我们所获得的收入与购买所需物品价格的限制。这些限制使得每个人都有一些需要得不到满足。整个社会满足全体公众需要的能力则受到现有生产资源的限制。这些资源包括大自然给我们的恩惠、我们自己的劳动与创造、我们已经生产出来的工具与设备。 稀缺性:可利用的资源不足以满足人们的全部需要。 我们满足自己所有需要的能力的缺乏被称为稀缺性(scarcity)。穷人和富人都有各自的稀缺性。一个孩子想买一听1美元的饮料和两包50美分的口香糖,但是他口袋里只有1美元。因此他面临着稀缺性。一个百万富翁希望这个周末去打高尔夫球却又必须在公司参加一次决策会议。他同样面临稀缺性。一个社会需要改善公众的医疗服务,为每一间教室安装计算机,探索宇宙空间,清理被污染的湖泊与江河,等等。社会同样面临稀缺性。 面对稀缺性,我们必须做出选择。我们的选择只能限于所有可能的方案。那个孩子只能在饮料或口香糖中选择一种。那位百万富翁也只能在打高尔夫球与参加会议中选择一种。作为一个社会,我们也只能在医疗服务、计算机、宇宙空间探索、生态环境等等之中做出适当选择。 插入原书第2页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