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别儿怯不花字大用原文及译文解析

别儿怯不花字大用原文及译文解析

别儿怯不花字大用原文及译文解析
别儿怯不花字大用原文及译文解析

别儿怯不花字大用原文及译文解析

别儿怯不花,字大用。蚤孤,八岁,以兴圣太后命,侍明宗于籓邸。寻入国子学为诸生。八番宣抚司长乃其世职,英宗遂授八番宣抚司长。既至,宣布国家恩信,峒民感悦。有累岁不服者,皆喜曰:“吾故贤帅子孙也,其敢违命。”率其十四部来受约束。

至顺元年,丁内艰还京。起复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江浙岁漕米由海道达京师,别儿怯不花董其事。寻除礼部尚书,特命领宿卫。凡宿卫士有从掌领官荐用者,往往所举多其亲昵。至别儿怯不花独推择岁久者举之,众论翕服。

至正二年,拜江浙行省左丞相。行至淮东,闻杭城大火烧官廨民庐几尽,仰天挥涕曰:“杭,浙省所治,吾被命出镇,而火如此,是我不德累杭人也。”疾驰赴镇即下令录被灾者二万三千余户户给钞一锭焚死者亦如之人给月米二斗幼稚给其半又请日减酒课为钱千二百五十缗,织坊减元额之半,军器、漆器权停一年,泛税皆停。事闻,朝廷从之。又大作省治,民居附其旁者,增直买其基,募民就役,则厚其佣直。又请岁减江浙、福建盐课十三万引。或遇淫雨亢旱,辄出祷于神祠,所祷无不应。在镇二年,虽儿童女妇莫不感其恩。召还,除翰林学士承旨,仍掌宿卫。

四年,拜中书左丞相。朝廷议选奉使宣抚,使问民疾苦,察吏贪廉,且选习北籓风土及知典故者,俾别儿怯不花周行沙漠,洗冤除弊,不可胜计。又奏发使谕诸王,赐以金衣重宝,使各抚其民,毋逾法制,

于是内外震肃。明年,岁大饥,流民载道,令有司赈之,欲还乡者给路粮。帝还自上都,遣中使数趣使迎谒,比见,帝亲酌酒劳之。七年,进右丞相。十年正月卒。追封冀王,谥忠宣。

(选自《元史·列传第二十七》,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疾驰/赴镇即下令/录被灾者二万三千余/户户给钞一锭/焚死者亦如之/人给月米二斗/幼稚给其半/又请日减酒课/为钱千二百五十缗/

B.疾驰赴镇/即下令录被灾者二万三千余/户户给钞一/锭焚死者亦如之/人给月米二斗/幼稚给其半/又请日减酒课/为钱千二百五十缗/

C.疾驰赴镇/即下令录被灾者二万三千余户/户给钞一锭/焚死者亦如之/人给月米二斗/幼稚给其半/又请日减酒课/为钱千二百五十缗/

D.疾驰赴镇/即下令录被灾者/二万三千余户/户给钞一锭/焚死者亦如之/人给月米二斗/幼稚给其半/又请日减酒/课为钱千二百五十缗/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子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管理机关,也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监”或“国子寺”。

B.“至顺”是年号,“元年”是一个皇帝登上帝位的第一年。用

年号纪年的方法始于西汉武帝时。

C.古时称遭遇父母之丧为“丁艰”“丁忧”,“丁内艰”指遭遇母亲去世,又称“丁内忧”。

D.谥,也称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谥号有褒也有贬。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别儿怯不花的先辈很有声望。他担任八番宣抚司长时,有多年不愿臣服的,知道他是贤帅的子孙后,就率部归服了。

B.别儿怯不花正直无偏私。他掌管宿卫之事时,一改前任任人唯亲的做法,举荐那些任职时间长的人,受到了人们的一致称赞。

C.别儿怯不花很受信任和重用。他八岁时就被派入王府侍奉明宗,长大后被任命为高官,巡行地方,察访民情官情,他的建议也总是被采纳。

D.别儿怯不花有爱民之心。杭城遭遇大火,他急速前往,请求朝廷减免种种赋税;发生饥荒时,他赈济灾民;他还派遣使者请求诸王,各自安抚好所管辖的百姓。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又大作省治,民居附其旁者,增直买其基,募民就役,则厚其佣直。(5分)

(2)帝还自上都,遣中使数趣使迎谒,比见,帝亲酌酒劳之。(5分)

参考答案

4.C

5.B (“元年”应是一个年号的第一年,一个皇帝可能有多个年号。)

6.D (原文:“又奏发使谕诸王”,他奏请朝廷派遣使者晓谕诸王,不是他派遣使者。)

7.(1)(他)又大规模兴建省府的治所,紧邻治所的民居,加价买下它的地基,招募百姓参与建造,还增加他们工钱。(评分标准,译出大意2分;“大作”——大规模兴建、“增直”——加价、“就役”——参与建造,每译对一处给1分。)

(2)皇帝从上都回到京城,派宫中使者多次催促让(别儿怯不花)前来谒见皇帝,等到见了面,皇帝亲自斟酒慰劳他。(评分标准,译出大意2分;“数”——多次、“趣”——催促、“比”——等到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别儿怯不花,字大用,早年丧父,八岁那年,因为兴圣太后的命令,在王府侍奉明宗。不久入国子学成为诸生。八番宣抚司长是他家世代担任的官职,因此英宗就任命他担任八番宣抚司长。他到任以后,宣布国家的恩德与信用,峒民感动而喜悦。有多年不愿臣服的,都高兴地说:“这是我们从前的贤能统帅的子孙啊!我们怎么敢违抗他的命令。”率领十四个部落来接受别儿怯不花的管制。

至顺元年,因母亲去世而回到京城。服丧期满后被起用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江浙地区每年的米粮都是由海道运达京师,别儿怯不花

监督管理这项事务。不久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并特别被命令掌管宫廷宿卫之事。大凡值宿的卫士有被掌领官举荐任用的,掌领官往往多举荐其亲近的人。到别儿怯不花掌管宿卫之事,唯独举荐选拔任职时间长的人,众人议论这件事都表示心悦诚服。

至正二年,被任命为江浙行省左丞相。走到淮东,听说杭州城大火把官舍和民房几乎烧光了,(他)仰天大哭道:“杭州,是浙江省管治的地方,我受命出任那里的长官,却发生了这样的火灾,这是我没有德行而连累了杭州城百姓啊。”他骑快马奔赴杭州城,立即下令登记遭受火灾的人家共二万三千余户,每家给予一锭银子,烧死的人也按此规定,每人每月给米二斗,年幼者给予一半。又请求朝廷每天减少酒税,合钱一千二百五十缗,纺织作坊减掉原来税额的一半,军器、漆器税暂停收一年,一般的税都停止征收。事情上报朝廷后,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他)又大规模兴建省府的治所,紧邻治所的民居,加价买下它的地基,招募百姓参与建造,还增加他们工钱。又请求朝廷每年减去江浙、福建十三万引盐税。有时遇到雨涝、大旱,他就出门到神祠祈祷,所祈祷的事没有不应验的。在这里做地方官两年,即使是儿童妇女也没有不感念他的恩德的。朝廷召他回京城,任命他担任翰林学士承旨,仍掌管宫廷宿卫之事。

至正四年,被任命为中书左丞相。朝廷商议选拔宣抚使,奉使询问百姓疾苦,察访官吏的贪与廉,并且要选拔熟悉北蕃风土人情和了解典章制度的人,派别儿怯不花巡行沙漠。(他)洗雪冤情,革除弊端,不可胜计。又奏请朝廷派遣使者晓谕诸王,赐给他们金衣重宝,让他

们各自安抚好所管百姓,不要违法乱纪。于是朝廷内外都受到震动,一片肃然。第二年,发生了大饥荒,逃荒的人充满了道路,别儿怯不花命令有关部门赈济灾民,想回乡的灾民就发给他们路上用的粮食。皇帝从上都回到京城,派宫中使者多次催促让(别儿怯不花)前来谒见皇帝,等到见了面,皇帝亲自斟酒慰劳他。七年,升官任右丞相。十年正月去世。朝廷追封他为冀王,谥号为忠宣。

人月圆山中书事原文、翻译及赏析

人月圆山中书事原文、翻译及赏析 人月圆?山中书事 元代:张可久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译文及注释 译文千古以来,兴亡更替就像繁华的春梦一样。诗人用 疲倦的眼睛远望着天边。孔子家族墓地中长满乔木,吴国的宫殿如今荒革萋萋,楚庙中。乌鸦飞来飞去。几间茅屋里,藏着万卷书,我回到了老村生活。山中有什么事?用松花酿酒,用春天的河水煮茶。 注释人月圆:曲牌名。此词调始于王诜,因其词中 “人月圆时”句,取以为名。《中原音韵》入“黄钟宫”。曲者,小令用。有幺篇换头,须连用。诗眼:诗人的洞察力。孔林:指孔丘的墓地,在今山东曲阜。吴宫: 指吴国的王宫。也可指三国东吴建业(今南京)故宫。楚庙:指楚国的宗庙。投老:临老,至^老。赏析 序文

折一身瘦骨,踩雨后的虹桥,进山。在山山与树树的夹缝间,辟半亩薄地,起一间柴屋,只栽松柏。男松站远些,刚劲孔武,护塞戌边;女松倚近些,端茶递水,红袖添香。老松可对奕,小松可共舞。酒醉茶酣也可“以手推松曰'去'”。山认樵夫给树,水认渔翁给鱼,我非樵非渔,便拥有一切,无路则处处是路。 山中何事?闲闲地餐风饮露,忙忙地耕云种月。 写几行骈文骊句,用松针钉在篱笆上,花朵来读有花香,蝴蝶来读有蝶味,萤火虫来读有萤光,山鬼来读有鬼意,仙人来读有仙气 ............. 诗越读越厚,日子越读越薄,生命越读越 轻。 明天有明天的飞花,后天有后天的落叶。反正这山中没个忙人,反正这山中没个闲人。蓄了一春的露,檐前的小瓴也该满个七八分了。日头下端进新垒的红泥小炉。用去岁晒干的花尸燃火,才不会把水煎老。宠自己一回,今年就用那把不曾舍得用的养得釉亮的晚唐小壶。一盏香茗、一柱檀香,一人独对一山,一心静面一世。往日的尘缘都不得记不起来了,就喝眼前的茶吧。 茶要独品,酒需共酌。这好山只归我一人所有。让我如何能 信?可不,山中无访,用一串铜钱来换我的松花酒。我说如如 今通用银子,他不懂。好说歹说,用三双草鞋换去我两竹筒的 酒。并向我打探山外的世道,我故意很使劲地想,然后说是 元。他诡诡地一笑,笑得我心里发虚。再问我进山的道,我指 的东西南北,他丢下两句没头没脑的话,径自去了。此后也就

英语选修7 黑体字单词

英语选修7 黑体字单词abandon 遗弃,放弃abundant 丰富的 access 接近的方法通路可接近性 accompany 陪伴伴奏acknowledge 承认确认答谢adapt 使适应改编adapt to 适合 adequate 足够的充分的adjust 调整使适合 adjust to 适应调节alarm 使警觉使惊恐警报惊恐all in all 总而言之all the best(祝你)一切顺利ambition 雄心野心annoy使……不悦:烦恼 annoyed 颇为生气的annual 每年的年刊 the Antarctic 南极洲as far as one is concerned 就……而言 as well as 和,也 set aside 将……放在一边为……节省 aware意识到的 be/become aware of 对……知道明白意识到…… (be) dying to 极想渴望beneficial 有益的受益的 bound一定的密切相关的be bound to 一定做…… click (使)发出咔哒声comfort舒适,安慰 conduct 行为品行指挥contradict 反驳 day in and day out 日复一日declare 宣布声明表明 desire 渴望欲望渴求distribute 分配分发 divorce 离婚断绝关系donate 捐赠

draft 草稿drag 拖拉扯 dry out 使浸水之物完全变干dry up 干涸 favour 喜爱恩惠fit in 相适合相融合 govern 统治hear from 接到……的信 help(…)out 帮之某人摆脱困境或危难 in all 一共in many ways 在很多方面 in need 在困境中in other words换句话说 junior 较年幼的资历较浅的地位较低的 keep it up 保持成绩优秀继续干下去 leave … alone不管别惹让……一个人呆着和……单独在一起make fun of 取消meet with 遇到会晤经历 neat 好的整齐的匀称的never mind 不必担心obey 服从occupy 占用占领占据 otherwise 否则不然用别的方法 out of breath 上气不接下气 out of the question 不可能的不值得讨论 participate 参加参与pause 暂停终止recommend 推荐建议reflect 思考 relevant 有关的resign 辞去 ring up 给…..打电话scare 恐吓使恐吓 (be)scare to death 吓死了 settle in (迁入新居,更换工作后)安顿下来

别赋原文翻译及赏析

别赋原文、翻译及赏析 南北朝:江淹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况秦吴 兮绝国,复燕宋兮千里。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暂起。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而奇色。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棹容与而讵前,马寒鸣而不息。 掩金觞而谁御,横玉柱而沾轼。居人愁卧,怳若有亡。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轩而飞光。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之离霜。 巡层楹而空掩,抚锦幕而虚凉。知离梦之踯躅,意别魂之飞 扬。故别虽一绪,事乃万族。至若龙马银鞍,朱轩绣轴,帐饮东都,送客金谷。琴羽张兮箫鼓陈,燕、赵歌兮伤美人, 珠与玉兮艳暮秋,罗与绮兮娇上春。惊驷马之仰秣,耸渊鱼 之赤鳞。造分手而衔涕,感寂寞而伤神。乃有剑客惭恩,少年报士,韩国赵厕,吴宫燕市。割慈忍爱,离邦去里,沥泣共诀,抆血相视。驱征马而不顾,见行尘之时起。方衔感于一剑,非买价于泉里。金石震而色变,骨肉悲而心死。 或乃边郡未和,负羽从军。辽水无极,雁山参云。闺中风暖,陌上草薰。日出天而曜景,露下地而腾文。镜朱尘之照烂,袭青气之烟煴,攀桃李兮不忍别,送爱子兮沾罗裙。 如一赴绝国,讵相见期?视乔木兮故里,决北梁兮永辞,左右兮魄动,亲朋兮泪滋。可班荆兮憎恨,惟樽酒兮叙悲。值秋雁兮飞日,当白露兮下时,怨复怨兮远山曲,去复去兮长

金炉之夕香。君结绶兮千里,惜瑶草之徒芳。惭幽闺之琴瑟, 晦高台之流黄。春宫閟此青苔色,秋帐含此明月光,夏簟清 兮昼不暮,冬釭凝兮夜何长!织锦曲兮泣已尽,回文诗兮影 已寂而未传。守丹灶而不顾,炼金鼎而方坚。驾鹤上汉,骖 鸾腾天。暂游万里,少别千年。惟世间兮重别,谢主人兮依 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至乃秋露如珠, 秋月如圭,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 是以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夺 神骇,心折骨惊,虽渊、云之墨妙,严、乐之笔精, 诸彦,兰台之群英,赋有凌云之称,辨有雕龙之声,谁能摹 暂离之状,写永诀之情着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最使人心神沮丧、失魂落魄的,莫过于别离啊。何况秦 国吴国啊是相去极远的国家,更有燕国宋国啊相隔千里。有 时春天的苔痕啊刚刚滋生,蓦然间秋风啊萧瑟初起。因此游 子离肠寸断,各种感触凄凉悱恻。风肃肃发出与往常不同的 声音,云漫漫而呈现出奇异的颜色。船在水边滞留着不动, 车在山道旁徘徊而不V 赏析 河湄。 又若君居淄右,妾家河阳,同琼珮之晨照,共 独伤。 傥有华阴上士,服食还仙。术既妙而犹学,道 然。 F 有芍药之诗,佳人之歌,桑中卫女,上宫陈娥。

《西洲曲》原文及翻译西洲曲原文

《西洲曲》原文及翻译西洲曲原文 查字典语文网的小编给各位 考生筛选整理了:《西洲曲》原文,《西洲曲》原文翻译,《西洲曲》作者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查字典语 文网。 一、《西洲曲》原文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二、《西洲曲》原文翻译 思念梅花很想去西洲,去折下梅花寄去长江北岸。 (她那)单薄的衣衫像杏子那样红,头发如小乌鸦那样黑。 西洲到底在哪里?摇着小船的两支桨就可到西洲桥头的渡口。 天色晚了伯劳鸟飞走了,晚风吹拂着乌桕树。 树下就是她的家,门里露出她翠绿的钗钿。 她打开家门没有看到心上人,便出门去采红莲。 秋天的南塘里她摘着莲子,莲花长得高过了人头。 低下头拨弄着水中的莲子,莲子就像湖水一样青。 把莲子藏在袖子里,那莲心红得通透底里。 思念郎君郎君却还没来,她抬头望向天上的鸿雁。 西洲的天上飞满了雁儿,她走上高高的楼台遥望郎君。 楼台虽高却看望不到郎君,她整天倚在栏杆上。 栏杆曲曲折折弯向远处,她垂下的双手明润如玉。 卷起的帘子外天是那样高,如海水般荡漾着一片空空泛泛的深绿。 如海水像梦一般悠悠然然,伊人你忧愁我也忧愁啊。 南风若知道我的情意,请把我的梦吹到西洲(与她相聚)。 三、《西洲曲》作者介绍 佚名不是没有姓名的人,而是作者没有署名,或是由于时间久远等 原因作者的真实姓名查无根据,或者根本就无法知道作者是谁。也 有的是由于集体创作或是劳动人民从很久远的时候就流传下来的作品,这样的作品的作者就被标作佚名。

小松原文和翻译

小松原文和翻译 小松 唐代: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译文」 松树小的时候长在很深很深的草中,埋没看不出来, 到现在才发现已经比那些野草(蓬蒿)高出了许多。 那些人当时不识得可以高耸入云的树木, 直到它高耸入云,人们才说它高。 「注释」 ①刺头:指长满松针的小松树。 ②蓬蒿(pénghāo):两种野草。 ③直待:直等到。 ④凌云:高耸入云。 ⑤始道:才说。 鉴赏 《小松》借松写人,托物讽喻,寓意深长。 松,树木中的英雄、勇士。数九寒天,百草枯萎,万木凋零,而它却苍翠凌云,顶风抗雪,泰然自若。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小松虽小,即已显露出必

将“凌云”的苗头。《小松》前两句,生动地刻画出这一特点。 “自小刺头深草里”——小松刚出土,的确小得可怜,路边野草都比它高,以至被掩没在“深草里”。但它虽小而并不弱,在“深草”的包围中,它不低头,而是“刺头”——那长满松针的头,又直又硬,一个劲地向上冲刺,锐不可当。那些弱不禁风的小草是不能和它相匹敌的。“刺头”的“刺”,一字千钧,不但准确地勾勒出小松外形的特点,而且把小松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活脱脱地勾画出来了。一个“刺”字,显示出小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的“小”,只是暂时的,相对的,随着时间的推进,它必然由小转大。不是么?—— “而今渐觉出蓬蒿。”蓬蒿,即蓬草、蒿草,草类中长得较高者。小松原先被百草踩在脚底下,可现在它已超出蓬蒿的高度;其他的'草当然更不在话下。这个“出”字用得精当,不仅显示了小松由小转大、发展变化的情景,而且在结构上也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出”是“刺”的必然结果,也是未来“凌云”的先兆。事物发展总是循序渐进,不可能一步登天,故小松从“刺头深草里”到“出蓬蒿”,只能“渐觉”。“渐觉”说得既有分寸,又很含蓄。是谁“渐觉”的呢?只有关心、爱护小松的人,时时观察、比较,才能“渐觉”;至于那些不关心小松成长的人,视而不见,哪能谈得上“渐觉”呢?故作者笔锋一转,发出深深的慨叹:

鹧鸪天·送人原文-翻译及赏析

鹧鸪天·送人原文|翻译及赏析 一 送别词是词里一个大家族。晚唐五代至北,多叙男女离别。从古以来,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江淹《别赋》)。缠绵悱恻之情,哀怨凄惋之音,往往笼罩全篇。辛弃疾的送别词,却多立意不俗,又总是超出常境,这首《》可作代表。词开篇即述离情。 上阕头二句: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上句言送别。《阳关三叠》是唐人上阕送别歌曲,加上唱彻、泪未干五字,更觉无限。 从作者的性格看,送别绝不会带给他这样的伤感。他平日对仕途、世事的感慨一直,郁积胸中,恰巧,遇上送别之事的触动,便一涌而发,故有此情状。下句忽然宕开说到功名之事,便觉来路分明。作者和陆游一样,都重视为国家的恢复事业建立功名的。他的《水龙吟》词说: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认为建立功名是分内的事;《》词说: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认为对功名应该执着追求,并且要有远大的目标。这首词中却把功名看成身外馀事,乃是不满朝廷对金屈膝求和,自己的报国壮志难酬,而被迫退隐、消极的愤激之辞:且加餐,运用《古诗十九首》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之句,也是愤激之语。浮天水送无穷树,带云埋一半。写送别时翘首遥望之,景显得生动,用

笔也很浑厚,而且天边的流水远送无穷的树色,和设想行人别后的行程有关;雨中阴云埋掉一半青山,和联想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压制有关。景句关联词中的两种不同的思想感情,不但联系紧密,而且含蓄不露,富有余韵。 下阕起三句: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这里的离合和悲欢是偏义复词。由于题目送人与下阕头句今古恨,的情景的规定,所以离合,就只取离字义,悲欢就只取悲字义。上阕写送别,下阕抒情本应该是以别恨为主调的,但是作者笔锋拗转,说今古恨事有几千般,岂只离别一事才是堪悲的?用反问语气,比正面的判断语气更含激情。作词送人而居然说离别并不是唯一可悲可恨的事,显示出词的思想感情将有进一步的开拓。紧接着下文便又似呼喊又似吞咽地道出他的心声:江头未是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行人踏上旅途,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梦》),但作者认为此去的遭遇比它更险恶。那是存在于人们心中、存在于人事斗争上的无形的风波;它使人畏,使人恨,有甚于一般的离别之恨和行旅之悲。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刘禹锡《竹枝词》)其中的滋味,古人已先言之。作者在此并非简单地借用前人的诗意,而有他切身的体会。他一生志在恢复事业,做官时喜欢筹款练兵,并且执法严厉,多得罪投降派,和豪强富家,所以几次被劾去官。如在湖南安抚使任内,筹建飞虎军,后来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内,即因此事实被劾为奸贪凶暴、厉害田里而被罢官。这正是人事上的风波恶的明显例证。作者写出词的

西洲曲原文翻译赏析

西洲曲原文、翻译、赏析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西洲曲翻译:思念梅花很想去西洲,去折下梅花寄去长江北岸。(她那)单薄的衣衫像杏子那样红,头发如小乌鸦那样黑。西洲到底在哪里?摇着小船的两支桨就可到西洲桥头的渡口。天色晚了伯劳鸟飞走了,晚风吹拂着乌桕树。树下就是她的家,门里露出她翠绿的钗钿。她打开家门没有看到心上人,便出门去采红莲。秋天的南塘里她摘着莲子,莲花长得高过了人头。低下头拨弄着水中的莲子,莲子就像湖水一样青。把莲子藏在袖子里,那莲心红得通透底里。思念郎君郎君却还没来,她抬头望向天上的鸿雁。西洲的天上飞满了雁儿,她走上高高的楼台遥望郎君。楼台虽高却看望不到郎君,她整天倚在栏杆上。栏杆曲曲折折弯向远处,她垂下的双手明润如玉。卷起的帘子外天是那样高,如海水般荡漾着一片空空泛泛的深绿。如海水像梦一般悠悠然然,伊人你忧愁我也忧愁啊。南风若知道我的情意,请把我的梦吹到西洲(与她相聚)。西洲曲注释:①《西洲曲》:选自《乐府诗集·杂曲歌辞》。这首诗是南朝民歌。西洲曲,乐府曲调名。②忆梅下

西洲,折梅寄江北:意思是说,女子见到梅花又开了,回忆起以前曾和情人在梅下相会的情景,因而想到西洲去折一枝梅花寄给在江北的情人。下,往。西洲,当是在女子住处附近。江北,当指男子所在的地方。③鸦雏色:像小乌鸦一样的颜色。形容女子的头发乌黑发亮。④两桨桥头渡:从桥头划船过去,划两桨就到了。⑤伯劳:鸟名,仲夏始鸣,喜欢单栖。这里一方面用来表示季节,一方面暗喻女子孤单的处境。⑥乌臼:现在写作“乌桕”。 ⑦翠钿:用翠玉做成或镶嵌的首饰。⑧莲子:和“怜子”谐音双关。⑨青如水:和“清如水”谐音,隐喻爱情的 纯洁。⑩莲心:和“怜心”谐音,即爱情之心。⑾望飞鸿:这里暗含有望书信的意思。因为古代有鸿雁传书的传说。⑿青楼:油漆成青色的楼。唐朝以前的诗中一般用来指女子的住处。⒀尽日:整天。⒁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意思是说,卷帘眺望,只看见高高的天空和不断荡漾着的碧波的江水。海水,这里指浩荡的江水。⒂海水梦悠悠:梦境像海水一样悠长。 西洲曲赏析:《西洲曲》是一首经过文人加工的民歌,可能产生于南朝的梁代。它属《杂曲歌辞》,以首句得名。全诗写一个女子自春及秋对情人的忆念。全诗可分为四段。第一段从开头到“门中露翠钿”,写一个女 子在春天梅花盛开的季节忆情人。前两句写她见到梅花盛开,

【描写雪后的空气的诗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描写雪后的空气的诗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一,描写雪后的图片 二,描写雪后的空气的诗句 1、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____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 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____卢梅坡《雪梅·其一》 3、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____范云《别诗》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____柳宗元《江雪》 6、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____崔涂《除夜 /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 除夜有怀》 7、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____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8、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____卢梅坡《雪梅·其二》 9、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____舒亶《虞美人·寄公度》 10、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____毛泽东《沁园春·雪》 11、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____杜甫《绝句》 12、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3、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____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14、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15、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____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16、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____关汉卿《大德歌·冬》 17、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____高适《别董大二首》 18、今自己来思,雨雪霏霏。____佚名《采薇》 19、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____黄景仁《别老母》 20、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____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21、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____卢梅坡《雪梅·其一》 22、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____张谓《早梅》 2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____李白《北风行》

英文文献及中文翻译撰写格式

关于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英文文献及中文翻译撰写格式 为提高我校毕业生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的撰写质量,做到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在内容和格式上的统一和规范,特规定如下: 一、装订顺序 论文(设计说明书)英文文献及中文翻译内容一般应由3个部分组成,严格按以下顺序装订。 1、封面 2、中文翻译 3、英文文献(原文) 二、书写格式要求 1、毕业设计(论文)英文文献及中文翻译分毕业设计说明书英文文献及中文翻译和毕业论文英文文献及中文翻译两种,所有出现相关字样之处请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毕业设计说明书” 或“毕业论文”字样。 2、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英文文献及中文翻译中的中文翻译用Word 软件编辑,英文文献用原文,一律打印在A4幅面白纸上,单面打印。 3、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英文文献及中文翻译的上边距:30mm;下边距:25mm;左边距:3Omm;右边距:2Omm;行间距1.5倍行距。 4、中文翻译页眉的文字为“中北大学2019届毕业设计说明书” 或“中北大学××××届毕业论文”,用小四号黑体字,页眉线的上边距为25mm;页脚的下边距为18mm。 5、中文翻译正文用小四号宋体,每章的大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加粗,留出上下间距为:段前0.5行,段后0.5行;二级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加粗;其余小标题用小四号黑体,不加粗。 6、文中的图、表、附注、公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章编号。如图1.2,表2.3,附注3.2或式4.3。 7、图表应认真设计和绘制,不得徒手勾画。表格与插图中的文字一律用5号宋体。

每一插图和表格应有明确简短的图表名,图名置于图之下,表名置于表之上,图表号与图表名之间空一格。插图和表格应安排在正文中第一次提及该图表的文字的下方。当插图或表格不能安排在该页时,应安排在该页的下一页。 图表居中放置,表尽量采用三线表。每个表应尽量放在一页内,如有困难,要加“续表X.X”字样,并有标题栏。 图、表中若有附注时,附注各项的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加圆括号顺序排,如:注①。附注写在图、表的下方。 文中公式的编号用圆括号括起写在右边行末顶格,其间不加虚线。 8、文中所用的物理量和单位及符号一律采用国家标准,可参见国家标准《量和单位》(GB3100~3102-93)。 9、文中章节编号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

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原文-翻译及赏析

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原文|翻译及赏析 鉴赏 这一首词,也有人认为是韦庄留蜀后思君之辞,跟他另一首《应天长》(绿槐阴里黄莺语)的命意相同,不是没有道理的。而韵文学专家羊春秋认为这首词乃情人别后相忆之词,不必过干求深。把词都连到君国上面来,是难免穿凿附会之讥的。 重在发端,词也是起结最难。发端处要开门见,一下擒住题旨,才不致流于浮泛。所以况周颐说:起处不宜泛写,宜实不宜虚,便当笼罩全阕,它题便娜动不得(《蕙词话》卷一)。别来半岁音书绝,正是实写,是全词抒情线素的起点,也是笼罩全篇的冠冕。它既点明了别后的时间是半岁,又倾诉了别后的情况是音书绝。以下的词意全从此语生发出来。不是别后半岁,音书隔绝,就没有这首词的创作冲动,就没有这首词的审美情趣。江淹在《别赋》中说: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词人迫于无法遏制的情感的需要,真实地反映了别后的心境是一寸离肠千万结。离肠即是离情,但离情是无形的、抽象的,离肠是有形的、具体的,便于用数字来表现离愁的程度。在极短的一寸离肠上系上千万愁结,通过两个大小悬殊的对比,更能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所以韦庄不但喜用离肠,而且喜用数字。满楼弦管,一曲离声肠寸断(《上行杯》),就是同一艺术构思。别易会难,古人所叹。而李商隐翻之为相见时难别亦难(《无题》),

用两个难字,说明别也是很难为怀的。柳永正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霖铃》)的描绘。王实甫也为崔莺莺设计过柳丝长,玉聪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西厢记长亭送别》)的痴话。而词人却把这个,化为极其平淡的两句话,并没有在这个成语的基础上,创造出什么新的意境。而且似乎有些执着地坚持这个传统的看法。但若把难相见,易相别放在这个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以仔细体会,就会发现它既是一寸离肠千万结的原因,也是又是玉楼似的过脉、大概半岁前在长亭送别的时候,正是飞雪似杨花;而在两地睽违的今天,又是杨花似雪了。飞花如雪,玉楼中人此时所见光景当亦同之。由此转入所忆之人,及彼此相对忆念之情。张砥中说:凡同前后两结。最为紧要。前结如奔马收缰,须勒得住,尚存后面地步,有住而不住之势。(清王又华《古今词论》引)这一结既是有效地照应了起句的别来半岁,又为下阕的词意开拓了广阔的境界,大有水穷云起、有余不尽的审美趣昧。 下阕即从居者着想,写她面对明媚的春兄,无日无夜不在怀念远方的行人。暗相思三句,i黯谈而悲,情深而婉,恰到好处地道出了天下少妇的娇羞心情,她暗自咽下别是一般滋蛛的苦酒,而不敢在别人面前倾诉那满腔哀怨,万种闲愁。她在朦陇的夜色中,看到天上团圜的月,想起人问离别的人:想到自己在见月思人,不知对方是否也在望月思乡?这月曾经是照过他们离别的。那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的容态,除却天边月,是没人知(《女冠子》)的。这月也是他们夜半私语时的见证,那说尽人间天上,两心知(《思

《西洲曲》原文及翻译

《西洲曲》原文及翻译 一、《西洲曲》原文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二、《西洲曲》原文翻译 思念梅花很想去西洲,去折下梅花寄去长江北岸。 (她那)单薄的衣衫像杏子那样红,头发如小乌鸦那样黑。 西洲到底在哪里?摇着小船的两支桨就可到西洲桥头的渡口。 天色晚了伯劳鸟飞走了,晚风吹拂着乌桕树。 树下就是她的家,门里露出她翠绿的钗钿。 她打开家门没有看到心上人,便出门去采红莲。 秋天的南塘里她摘着莲子,莲花长得高过了人头。 低下头拨弄着水中的莲子,莲子就像湖水一样青。 把莲子藏在袖子里,那莲心红得通透底里。

思念郎君郎君却还没来,她抬头望向天上的鸿雁。 西洲的天上飞满了雁儿,她走上高高的楼台遥望郎君。 楼台虽高却看望不到郎君,她整天倚在栏杆上。 栏杆曲曲折折弯向远处,她垂下的双手明润如玉。 卷起的帘子外天是那样高,如海水般荡漾着一片空空泛泛的深绿。 如海水像梦一般悠悠然然,伊人你忧愁我也忧愁啊。 南风若知道我的情意,请把我的梦吹到西洲(与她相聚)。 三、《西洲曲》作者介绍 佚名不是没有姓名的人,而是作者没有署名,或是由于时间久远等原因作者的真实姓名查无根据,或者根本就无法知道作者是谁。也有的是由于集体创作或是劳动人民从很久远的时候就流传下来的作品,这样的作品的作者就被标作佚名。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的意思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的意思“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出自唐朝诗人杜荀鹤的古诗作品《小松》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 ①刺头:指长满松针的小松树。 ②蓬蒿(pénghāo):两种野草。 ③直待:直等到。 ④凌云:高耸入云。 ⑤始道:才说。 【翻译】 松树小的时候长在很深很深的草中,埋没看不出来,到现在才发现已经比那些野草(蓬蒿)高出了许多。那些人当时不识得可以高耸入云的树木,直到它高耸入云,人们才说它高。 【赏析】 《小松》借松写人,托物讽喻,寓意深长。 松,树木中的英雄、勇士。数九寒天,百草枯萎,万木凋零,而它却苍翠凌云,顶风抗雪,泰然自若。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小松虽小,即已显露出必将“凌云”的苗头。《小松》前两句,生动地刻画出这一特点。

“自小刺头深草里”——小松刚出土,的确小得可怜,路边野草都比它高,以至被掩没在“深草里”。但它虽小而并不弱,在“深草”的包围中,它不低头,而是“刺头”——那长满松针的头,又直又硬,一个劲地向上冲刺,锐不可当。那些弱不禁风的小草是不能和它相匹敌的。“刺头”的“刺”,一字千钧,不但准确地勾勒出小松外形的特点,而且把小松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活脱脱地勾画出来了。一个“刺”字,显示出小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的“小”,只是暂时的,相对的,随着时间的推进,它必然由小转大。不是么?—— “而今渐觉出蓬蒿。”蓬蒿,即蓬草、蒿草,草类中长得较高者。小松原先被百草踩在脚底下,可现在它已超出蓬蒿的高度;其他的草当然更不在话下。这个“出”字用得精当,不仅显示了小松由小转大、发展变化的情景,而且在结构上也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出”是“刺”的必然结果,也是未来“凌云”的先兆。事物发展总是循序渐进,不可能一步登天,故小松从“刺头深草里”到“出蓬蒿”,只能“渐觉”。“渐觉”说得既有分寸,又很含蓄。是谁“渐觉”的呢?只有关心、爱护小松的人,时时观察、比较,才能“渐觉”;至于那些不关心小松成长的人,视而不见,哪能谈得上“渐觉”呢?故作者笔锋一转,发出深深的慨叹: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这里连说两个“凌云”,前一个指小松,后一个指大松。大松“凌云”,已成事实,称赞它高,并不说明有眼力,也无多大意义。小松尚幼小,和小草一样貌不惊人,

回归教材 夯实基础(一)——教材中的黑体字

回归教材夯实基础(一)——教材中的黑体字 必修一 1、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 和两大类。 2、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 一切都离不开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4、糖类是主要的物质。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物质,当生命活动需要时可 以分解利用。 每一个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链接成。 5、细胞中的无机物 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一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叫做。结合水是的重要组成成分,大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4.5%。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做。 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6、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膜主要由和组成。 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分隔开;控制;进行细胞间的。 在细胞中,许多细胞器都有膜,如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这些和、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7、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细胞核是,是细胞和的控制中心。 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膜。 8、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 Na、K、Ca等离子,都不能自由地通过磷脂双分子层,它们从一侧运输到

一侧,需要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9、酶的作用和本质 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 分子从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 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酶是产生的具有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 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的条件下进行的。 10、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细胞呼吸是指在经过一系列的,生成或其他产物,释放出并生成的过程。 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的参与下,通过的催化作用,把等有机物彻底,产生,释放,生成大量的过程。 11、叶绿体的结构 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和红,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 叶绿体内部的都由一个个圆饼状的囊状结构堆叠而成。这些囊状结构称为。吸收光能的四种色素,就分布在的薄膜上。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利用,把和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并且释放出的过程。 光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做光反应阶段。 暗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都可以进行,这个阶段叫做暗反应阶段。 12、细胞的增殖 细胞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细胞在分裂之前,必须进行一定的物质准备。细胞增殖包括和整个的过程。 即连续分裂的细胞,从开始,到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13、细胞的分化 在个体发育中,由或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和上发生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的潜能。

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赏析

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赏析 《西洲曲》,五言三十二句,是南朝乐府民歌中少见的长篇。全文感情十分细腻,“充满了曼丽宛曲的情调,清辞俊语,连翩不绝,令人‘情灵摇荡’。”《西洲曲》可谓这一时期民歌中最成熟最精致的代表作之一。首句由“梅”而唤起女子对昔日与情人在西洲游乐的美好回忆以及对情人的思念。自此,纵然时空流转,然而思念却从未停歇。接下来是几幅场景的描写:西洲游乐,女子杏红的衣衫与乌黑的鬓发相映生辉、光彩照人;开门迎郎,满怀希望继而失望,心情跌宕;出门采莲,借采莲来表达对情人的爱慕与思念;登楼望郎,凭栏苦候,寄情南风与幽梦,盼望与情人相聚。这其中时空变化,心情也多变,时而焦虑,时而温情,时而甜蜜,时而惆怅,全篇无论是文字还是情感都流动缠绵。《西洲曲》在艺术上有以下三点值得注意。第一是善于在动态中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比如“门中露翠钿”一句,生动形象地通过动作表达出了人物的心情。而“采莲南塘秋”六句,是全篇的精华所在,它集中笔墨描写主人公的含情姿态,借物抒情,通过“采莲”“弄莲”“置莲”三个动作,极有层次地写出人物感情的变化。动作心理描写细致入微,真情感人。第二是叠字和顶真的运用。“开门迎郎”场景中,四个“门”字的叠用,强化了女子急切盼望心上人的到来,而不时从门缝向外张望的焦虑心情。“出门采莲”场景中,又连用七个“莲”字,着意渲染女子缠绵的情思。而顶真的运用使得句子灵活生动,朗朗上口。第三是双关隐语的运用。双关隐语,是南朝乐府民歌中一个显明的特征,它在诗经时代的民歌和汉魏乐府民歌中很少见。一说“莲”与“怜”字谐音双关,而“怜”又是“爱”的意思,隐语极言女子对情人的爱恋。同时,“莲子清如水”暗示感情的纯洁,而“莲心彻底红”是说感情的浓烈。这些双关隐语的运用使诗歌显得含蓄多情。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此诗以“难解”著称,有研究者将其称之为南朝文学研究的“哥德巴赫猜想”。比如关于此诗的叙述视角就有不同解读,多数人从女子的视角来理解,也有人从男子的视角入手,认为“忆梅下西洲”中的“梅”指代男主角所寄情的心上人。常言道,诗无达诂,我们在解读的时候也可以尝试多种新的视角,从而使诗歌的意蕴更加丰富。

古诗文赏析(答题技巧)

古诗文鉴赏答题技巧 一、主旨情感类 提问方式+答题模式 5种情感类型: 1.人生志向;包括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叹,仕途失意的苦闷,洁身自好的追求,寄情山水、归隐田园之志等。 2.忧国伤时,包括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表现山河沦丧的痛苦,反映边塞征战的壮烈,忧虑百姓离乱,担心民族命运,感叹昔盛今衰等。 3.人生感受;包括伤春悲秋,叹息人生短暂、韶光易逝,感伤世事多变,抒写告慰平生的喜悦等。 4.思乡怀人;包括羁旅愁思,思念亲友,边关思乡,闺中感怀等。 5.送别感怀;如依依不舍,情深意长,坦陈心志等。 例一: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问题: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此诗描绘出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香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忙碌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二)。 二、表达技巧类 诗歌的艺术技巧包括的内容很多,常见的有:行文构思、修辞特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学习和积累一些诗歌鉴赏常有的艺术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诗歌阅读鉴赏力,正确表达出我们的鉴赏感受。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等。 (3)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以动衬静、虚实结合、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白描、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等。 例1: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题: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

古诗乌夜啼翻译赏析

古诗乌夜啼翻译赏析 《乌夜啼》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前言】《乌夜啼》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乐府诗。“乌夜啼”为乐府古题,属《清商曲·西曲歌》,多写离别之男怨女恨,而李白此诗题材相似,却别翻新境,言浅意深,独具魅力。全诗六句,开头写情,布景出人,景里含情;中间两句,写人物身分、身世及所处环境,绘影绘声;最后点明主题,包含着许多意内而言外之音。传说贺知章对这首诗相当欣赏,并以此为原因之一向唐玄宗推荐李白。【注释】⑴乌夜啼:乐府旧题,《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列于《清商曲辞·西曲歌》,并引《古今乐录》云:“西曲歌有《鸟夜啼》。”古辞多写男女离别相思之苦。⑵黄云城边:一作黄云城南。乌欲栖:梁简文帝《乌栖曲》:“倡家高树乌欲栖。”乌欲栖,敦煌残卷本作“乌夜栖”。⑶哑哑:乌啼声。吴均《行路难五首》:“唯闻哑哑城上乌。”⑷机中织锦:一作“闺中织妇”。秦川女:指晋朝苏蕙。《晋书·列女传》载,窦滔妻苏氏,始平人,名蕙,字若兰,善属文。窦滔原本是秦川刺史,后被苻坚徙流沙。苏蕙把思念织成回文璇玑图,题诗二百余,计八百余言,纵横反复皆成章句。⑸碧纱如烟:指窗上的碧纱像烟一样朦胧。⑹梭:织布用的织梭。其状如船,两头有尖。怅然:忧然若失的样子。远人:指远在外边的丈夫。怅然:一作怅望。⑺

“停梭”二句:一作“停梭向人问故夫,知在关西泪如雨”。独宿孤房:一作“欲说辽西”。孤:一作“空”。【翻译】黄云城边的乌鸦将要归巢了,归飞回来时候在树枝上哑哑地啼叫。在织机中织布的秦川女子,在隔着碧绿如烟的纱窗内视窗外的归鸟双双。她好像是在与人说着什么,其实她是在自言自语。太寂寞了啊,想着远方的亲人、她的织梭就不由得停了下来。独宿空房的滋味,真是太令人难以忍受了,珠泪点点滚下了她的香腮。【鉴赏】传说李白在天宝初年到长安,贺知章读了他的《蜀道难》、《乌夜啼》等诗后,大为叹赏,说他是“天上谪仙人也”,于是在唐玄宗面前推荐了他。《乌夜啼》为乐府旧题,内容多写男女离别相思之苦,李白这首的主题也与前代所作相类,但言简意深,别出新意,遂为名篇。“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起首两句绘出一幅秋林晚鸦图,夕昏暗淡,返照城闉,成群的乌鸦从天际飞回,盘旋着,哑哑地啼叫。“乌欲栖”,正是将栖未栖,叫声最喧嚣、最烦乱之时,无所忧愁的人听了,也会感物应心,不免惆怅,更何况是心绪愁烦的离人思妇呢?在这黄昏时候,乌鸦尚知要回巢,而远在天涯的征夫,到什么时候才能归来呵?起首两句,描绘了环境,渲染了气氛,在有声有色的自然景物中蕴含着的愁绪牵引了读者。“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这织锦的秦川女,固可指为苻秦时窦滔妻苏蕙,更可看作唐时关中一带征夫远戍的思妇。诗人对秦川女的容貌服饰,不作任何具体的描写,只让你站在她的闺房之外,在暮色迷茫中,透过烟雾般的碧纱窗,依稀看到她伶俜的身影,听到她低微的语音。这样的艺术处

(完整word版)答司马谏议书(原文及翻译)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原文与翻译 说明:为方便同学们比较原文与翻译,我们采用逐句对照翻译,以下黑体字为原文,红体字为翻译。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安石敬曰:昨日承您来信指教,我私下认为与您交往深厚密切的日子很久了,可是在议论国事时常常意见分歧,这是因为我们对事情有不同的主张和办法的缘故吧。 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虽然想要勉强劝说几句,最终也必定不被您所谅解,因此只是很简略地复上—信,不再逐—替自己辩护。后来又考虑到蒙您一向看重和厚待我,在书信往来上不宜马虎草率,所以我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原因,希望您看后或许能谅解我吧。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本来知书识礼的读书人所争辩的,尤其注重于名实是否相符。如果名和实—经辨明,天下的是非之理也就清楚了。

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如今您来指教我的,是认为我的做法侵犯了官吏们的职权,惹是生非制造事端,聚敛钱财与民争利,拒不接受意见,因此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指责。 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我却认为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在朝堂上公开议订法令制度并在朝廷上修改,把它交给有关部门官吏去执行,这不属侵犯官权; 举先王之政,以兴利弊,不为生事;效法先皇的贤明政治,用来兴办好事,革除弊端,这不是惹是生非; 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替国家理财政,这不是搜括钱财; 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驳斥错误言论,责难奸佞小人,这不是拒听意见。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至于那么多的怨恨和诽谤,那本来预料到它会这样的。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

别赋原文、翻译及赏析

别赋原文、翻译及赏析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况秦吴兮绝国,复燕宋兮千里。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暂起。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而奇色。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棹容与而讵前,马寒鸣而不息。掩金觞而谁御,横玉柱而沾轼。居人愁卧,怳若有亡。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轩而飞光。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之离霜。巡层楹而空掩,抚锦幕而虚凉。知离梦之踯躅,意别魂之飞扬。故别虽一绪,事乃万族。 至若龙马银鞍,朱轩绣轴,帐饮东都,送客金谷。琴羽张兮箫鼓陈,燕、赵歌兮伤美人,珠与玉兮艳暮秋,罗与绮兮娇上春。惊驷马之仰秣,耸渊鱼之赤鳞。造分手而衔涕,感寂寞而伤神。 乃有剑客惭恩,少年报士,韩国赵

厕,吴宫燕市。割慈忍爱,离邦去里,沥泣共诀,抆血相视。驱征马而不顾,见行尘之时起。方衔感于一剑,非买价于泉里。金石震而色变,骨肉悲而心死。 或乃边郡未和,负羽从军。辽水无极,雁山参云。闺中风暖,陌上草薰。日出天而曜景,露下地而腾文。镜朱尘之照烂,袭青气之烟煴,攀桃李兮不忍别,送爱子兮沾罗裙。 至如一赴绝国,讵相见期?视乔木兮故里,决北梁兮永辞,左右兮魄动,亲朋兮泪滋。可班荆兮憎恨,惟樽酒兮叙悲。值秋雁兮飞日,当白露兮下时,怨复怨兮远山曲,去复去兮长河湄。 又若君居淄右,妾家河阳,同琼珮之晨照,共金炉之夕香。君结绶兮千里,惜瑶草之徒芳。惭幽闺之琴瑟,晦高台之流黄。春宫閟此青苔色,秋帐含此明月光,夏簟清兮昼不暮,冬釭凝兮夜何长!织锦曲兮泣已尽,回文诗兮影独伤。 傥有华阴上士,服食还仙。术既妙而犹学,道已寂而未传。守丹灶而不顾,

12.07 康小松老师 文本类型及商务英语翻译质量评估研究.doc+5000字符

文本类型及商务英语翻译质量评估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不断提高英语能力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在国际交流中,商务沟通等各个方面都对英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时,商务英语和国际交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需要借助商务英语翻译,不断促进中外双方沟通、交流,确保商务沟通顺畅,不断提高翻译的准确率,所传递的信息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为提高商谈的成功率提供重要的支撑力量。 关键词:文本类型商务英语翻译质量评估分析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continuously improving their English skill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can not be ignored. In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the various aspects of business communication and so on are on the English put forward new and higher requirements. Meanwhile, business English and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re inextricably linked, need the help of business English translation, the two sides continue to promote Sino-foreign communication and exchange, to ensure smooth business communication,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translation, the information transfer has some validity, as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negotiations to provide important support force. Keywords: text type business English translation Quality Evaluation analysis 在国民经济日益发展的浪潮中,跨国商务活动不断增多,我国商务翻译需求量不断增加。随之,商务文本已成为新时期翻译研究的重要对象,需要从不同角度入手,不断提高商务英语翻译的质量,提高翻译的准确率,为商务沟通提供有力的支撑力量。同时,商务翻译和文本类型之间息息相关,翻译者在翻译时候,必须具备一定的文本意识,否则将会造成文本信息丢失,严重影响翻译的质量。由于商务英语和很多方面紧密相连,而文本又来自不同的行业、领域中,商务英语翻译者必须从不同角度出发,全面而深入地研究文本类型,为商务英语翻译实践提供有利的保障,不断提高翻译的质量。 一、文本类型概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