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一支普通水笔的长度最接近()

A. 5厘米 B. 15厘米 C. 25厘米 D. 35厘米

2.下面关于刻度尺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刻度尺前,没必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B.没有零刻度线的刻度尺,不能用来测量物体

C.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D.测量时,刻度尺必须与被测物体的左端对齐

3.如图所示测量木块长度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B.C.D.

4.用一把尺子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量三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

A.减小由于观察时视线倾斜而产生的误差

B.减小由于刻度尺不精密而产生的误差

C.减小由于估测而产生的误差

D.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测量时,测量工具越精密,测量越准越好

B.用分度值不同的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是相同的

C.测量长度的准确值只与刻度尺的分度值有关,与刻度尺的长短无关

D.测量长度要估读数字,估计的数字越多越好

6.中学生小明从学校步行回家,随身携带的手机记录共走了5 000步,则小明从学校步行到家的时间最接近实际的是

A. 0.2 h B. 0.5 h C. 0.8 h D. 1 h

7.现要测量某圆柱体的直径,如图所示几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A.B.C.D.

二、填空题(共8小题,每空2分,共22分)

8.在微观研究中,常用“埃”作为长度单位.1埃=10-10米,某种可见光的波长为400埃,合________米.

9.纳米技术是指纳米尺度内的科学技术,它是现代科学的前沿.纳米释很小的长度单位,1 nm=10-9m,一张纸的厚度大约只有0.1 mm,合______nm.

10.某同学用一个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值分别是462 mm、464 mm、463 mm,此物体的长度是______ mm.

11.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_ cm.

12.测量时,测量工具越精密,误差就越________,但是误差是________ 避免(填“可以”或“不可”)的,为了减小误差,可以采用多次测量的________作为测量结果.

13.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A”或“B”),测出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cm.

14.如图所示,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一枚纽扣的直径,纽扣的直径是________ cm.

15.某同学用滚动铁环的方法来测学校花坛的周长.他测得铁环的直径为D,铁环绕花坛一周滚动的圈数为N,则计算花坛周长L的公式为L=________.

三、作图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

16.一辆电动玩具车作匀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甲)所示,请在图(乙)上画出它的路程-时间图象.

17.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根据甲图象在乙图中画出其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

四、实验题(共3小题,共24分)

18.(6分)如图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

(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口的塞子是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 cm,所用的时间为7 s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

(3)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____(选填”快”或“慢”).

19. (6分)某同学为了研究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运动快慢情况,分别对行驶在公路上的三辆

汽车进行观察,记录了有关数据,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该同学观察到小轿车运动得最快,大客车其次,卡车运动得最慢.

表一小轿车

表二大客车

表三卡车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或2与5、3与6)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在相同时间内所行路程越大,物体运动越快.20. (12分)如图甲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

(1)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 cm,所用的时间为7 s,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2)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时间的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__(快/慢)一些较好;

(3)下表为小明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请你根据他所测得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s-t图像;

(4)数据分析: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之间近似成________(正比/反比)关系,运动速度可以看成是________(不变/变化)的.因此,气泡的运动可以看成是________________运动;

(5)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如果说是静止的,请说明理由;如果说是运动的,请说明运动的方向.

六、计算题(共3小题,共25分)

21. (8分)一列火车长200 m,以36 km/h的速度通过一座长1.6 km的大桥.问火车从上桥到全部离开大桥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22. (8分)李明同学骑自行车从家路过书店到学校上学,家到书店的路程为1 800 m,书店到学校的路程为3 600 m.当他从家出发到书店用时5 min,在书店等同学用了1 min,然后二人一起又经过了12 min到达学校.求:

(1)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李明同学从家里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23. (9分)已知一辆汽车在合宁高速公路上行驶,一位乘客在车到如图所示的A处时,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正好是8时整;当车到B处时,他又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是8时30分.

(1)AB两地相距多远?

(2)小汽车在A、B间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5厘米长度较小,与一支粉笔的长度接近;远小于普通水笔的长度;故A错误;15厘米长度与普通水笔的长度比较接近,符合实际情况;故B正确;25厘米长度远远大于普通水笔的长度,此长度与普通毛笔的长度接近;故C错误;35厘米长度更远远大于普通水笔的长度,不符合实际情况;故D错误.

2.【答案】C

【解析】使用刻度尺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A错误;没有零刻度线的刻度尺,可以把其它刻度线当做零刻度线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故B错误;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C正确;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尺的边缘要对齐被测物体的左端或右端,故D错误.

3.【答案】B

【解析】要从刻度尺的零刻线开始测起.所以A错.零刻线磨损的可以从其他的整刻线开始测起.所以B是正确的.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所以C错.放置刻度尺要将刻度尺与被测长度紧贴.所以D错.

4.【答案】C

【解析】误差与测量的人、测量工具、测量环境有关,因此,任何测量中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努力设法减小误差,不可能避免误差或消除误差,所以选项A,B,D都是错误的;实验中测量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三次或更多次,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这样做是为了减小由于读数时估计偏大或偏小而产生的误差.

5.【答案】C

【解析】A,测量时,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测量工具,并不是测量工具越精密越好.此选项错误,不合题意.B,用分度值不同的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精确的程度不同,所以测量结果不同.此选项错误,不合题意.C,测量长度的准确值只与刻度尺的分度值有关,与刻度尺的长短没有关系.此选项正确,符合题意.D,长度测量时,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不是估读

数字越多越好.此选项错误,不合题意.

6.【答案】B

【解析】人一般情况下,正常行走的步速是每秒两步到三步,5 000步用时应该用时为2 000秒左右,相当于30分钟左右,即0.5小时左右.

7.【答案】C

【解析】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一般应从零刻度线或某一整刻线开始测量,A,D选项中的测量方法会使测量值偏小,不符合题意;B选项直接用刻度尺来寻找圆柱体的直径的方法是不科学的,一般测量值会偏小,不符合题意;C选项所示的方法为“辅助工具法”,三角板的直角边所对应的示数即为圆柱体直径的大小.

8.【答案】4×10-8

【解析】单位换算的基本步骤是:物理量前面的系数(数字)乘以换算关系,然后把单位改变单位为要换算的单位,最后化简.400埃=400×10-10米=4×10-8米

9.【答案】105

【解析】单位换算的基本步骤是:物理量前面的系数(数字)乘以换算关系,然后把单位改变单位为要换算的单位,最后化简.0.1 mm=0.1×106nm=105nm

10.【答案】463 mm

【解析】用刻度尺测长度时,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实验误差.平均值的结果采取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L==463 mm

11.【答案】1.83~1.86均为正确

【解析】图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物体左端对应的刻度值为2.00 cm,物体右端对应的刻度值为3.85 cm,木块长度为3.85 cm-2.00 cm=1.85 cm.

12.【答案】小;不可;平均值

【解析】测量过程中产生的误差是由测量工具的精细与否、读数的方向、人为因素等情况造成的,所以误差不可避免.测量中为了减小误差可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来减小误差,改进测量方法,选用精密的仪器等方法.

13.【答案】B 1.36

【解析】:①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故选B;

②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 ;起始位置对应的刻度值是1.00 cm ,末端对应的刻度值是2.36 cm ,物体的长度L =1.36 cm.

14.【答案】1.20

【解析】由图知:刻度尺上1 cm 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 cm =1 mm ,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

纽扣左侧与2.00 cm 对齐,右侧与3.20 cm 对齐,所以纽扣的直径为d =3.20 cm -2.00 cm =1.20 cm.

15.【答案】πDN

【解析】铁环是一个圆,所以测得其直径为D 时,其周长为πD.滚动铁环绕花坛转动,只要数出转动的圈数N ,两者相乘就可以得出花坛的总周长了,则L =πDN .

16.【答案】

【解析】根据甲图像(时间—速度图像)可得出,玩具车的速度为3 m/s ,由公式s =vt 可以求出在0 s 、2 s 、4 s 后的路程分别为:0 m 、6 m 、12 m ,在路程—时间

坐标图上画出(0,0)、(2、6)、(4、12)三点的坐标位置,然后连线,就可得出路程—时间坐标图像.

17.【答案】

【解析】根据甲图可以求得,物体的运动速度等于v =t s ==5 m/s ,即物体在做速度为5 m/s 的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物体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18.【答案】(1)运动 (2)0.08 m/s (3)慢

【解析】(1)以气泡为参照物,塞子相对于气泡的位置在不断的变化,所以,塞子是运动的.

(2)由题意知,路程S 为0.56米,时间t 为7 s .利用速度计算公式可以求得气泡的速度:v =

t

s =

=0.08 m/s

(3)要测量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和对应的时间.由于物体是动态的,由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可知,物体运动的越慢,越易于测量.故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慢.

19.【答案】运动相同的路程,时间越短的物体运动越快;4、7(或5、8或6、9).

【解析】(1)比较实验数据1与4(或2与5、3与6)可知,运动路程相同,时间不同,且运动时间越短的小轿车运动的越快,所以得出的结论是:运动相同的路程,时间越短的物体运动越快.(2)由实验结论可知,根据控制变量法的基本要求,需要控制物体运动的时间相同,路程不同,表中数据符合要求的是4、7(或5、8或6、9);

20.【答案】(1)0.08

(2)慢 (3)

(4)正比;不变;匀速直线

(5)运动的;向下

【解析】(1)由题意知,路程S =56 cm =0.56 m ,时间t =7 s .则气泡的速度:v =

t s ==0.08 m/s. (2)要测量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和对应的时间.由于物体是动态的,由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可知,物体运动的越慢,越易于测量.故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慢.

(3)将表一中的坐标点(0,0),(10,1),(20,2),(30,3),(40,4.),(50,5)在s -t 坐标系中逐一描出,连接

各点即为气泡运动的s -t 图象,

如下图:

(4)通过数据分析可知: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路程随着运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之间近似成正比关系,因此运动速度可以看成是不变的.

又因为气泡的运动的路线是直的,所以可以看成是匀速直线运动.

(5)因为塞子向对于气泡的位置在不断的变化,所以,塞子是运动的.因气泡是在上升过程中,所以若以上升的气泡为参照物,塞子是向下运动的

21.【答案】解:火车完全通过大桥的路程:s =1 600 m +200 m =1 800 m

火车速度:v =36 km/h =10 m/s

全部通过大桥的时间:t =v s ==180 s

答:火车从上桥到全部离开大桥所用的时间是180 s.

【解析】本题应注意:火车全部通过大桥通过的路程等于列车车身长加上大桥的长度,即车头驶上大桥到车尾离开大桥通过的距离,利用公式t =v

s ,计算出时间. 22.【答案】(1)平均速度:v 1=11t s ==6 m/s ;

(2)全程的平均速度:v =t s ==5 m/s ;

答:(1)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6 m/s ;

(2)李明同学从家里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5 m/s.

【解析】计算平均速度时,首先应当明确要求的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然后用该

段路程除以通过该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等于该段的平均速度.(1)根据题意,告诉了李明家到书店的路程和时间,利用公式可以计算出平均速度;(2)求出全程路程和时间,然后利用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计算.

23.【答案】(1)由图中,s =120 km -40 km =80 km ;

(2)t =8时30分-8时=30分=0.5 h ;

则小汽车在A 、B 间的平均速度:v =

t s ==160 km/h. 答:(1)AB 两地相距80 km ;

(2)小汽车在A 、B 间的平均速度是160 km/h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机械运动 检测题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 某同学坐在行驶的列车内,若说他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铁轨 B.在车内走动的乘务员 C.车窗 D.路边的树 2. 下列情况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小鸟在空中飞行 B.河水流动 C.水凝固成冰 D.雨滴下落 3. 如果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内通过的路程,那么它前内的速度是( ) A . B . C . D .无法确定 4. 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 系如图1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前2 s 内,小明跑得更快 C.8 s 内,小明的速度是5 m/s D.8 s 内,小明跑的路程更长 5. 如图2所示为晓艳旅游时记录汽车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 图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出发8 h 内和l2 h 内走过的路程相同 B.在5 h 到8 h 内共走了270 km 的路程 C.汽车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47.5 km/h D.汽车在2 h 至4 h 之间速度最快,那时的速度为12 m/s 6. 小芳骑着自行车在上学的路上,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 参照物是( ) 图2 A.路旁的树木 B.迎面走来的行人 C.小芳骑的自行车 D.从小芳身边超越的汽车 7. 小李家准备买新房,他看到某开发商的广告称,乘车从新楼盘到一家大型商场只需3 min 。据此你认为从新楼盘到该大型商场比较接近的路程是( ) A.200 m B.400 m C.2 000 m D.10 000 m 8. 运动会上,100 m 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 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 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 C.两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D.两人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 9. 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个好朋友在某景点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 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6 km/h 的速度前进,小王以10 m/s 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0.6 km 。则( ) A.小张速度最大 B.小王速度最大 C.小李速度最大 D.三人速度一样大 10. 某同学平常走路步行40 m ,需40 s 的时间,现在这个同学用6 min 30 s 的时间沿操场 跑道走完一圈,那么跑道的周长最接近于( ) A.400 m B.300 m C.200 m D.150 m 11. 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由s = t 可知,运动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s /m 2468O 10203040t /s 小华 小明υ/(km·h -1)2468O 306012090t /h 1012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练习题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练习 题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练习题 一、填空题(35分) 1.物理学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做机械运动时,被选来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这就是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3.我国古书《套买曜》上记载有:“人在舟中闭牖(门窗)而坐,舟行而人不觉”这是运动的的生动描述,其中“舟行”是以为参照物,“人不觉”是以为参照物. 4.乘客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以火车为参照物人是的,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时,人是. 5.平时所说“月亮躲进云里”是以为参照物,说“乌云遮住了月亮”是以为参照物.我国发射的风云二号通讯卫星相对是静止的.相对于是运动的.人们常说地球在公转的同时自转着,“公转”是以为参照物,自转又是以为参照物. 6.空中加油机在空中给歼击机加油的过程中,若以为参照物,他们都是运动的,若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歼击机是的. 7.“旭日东升”是以为参照物的,“日落西山”是以为参照物的. 8.坐在甲车里的人,看见路边树木向北运动,他是以为参照物.他看到并排的乙车静止,若以树为参照物,乙车是的.

9.长征三号火箭运载同步卫星升空,此时,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的,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的,当卫星脱离火箭绕地球运转时,以地球 为参照物,卫星是的,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的. 10.小红骑自行车在公路上行驶,当天虽无风,但小红骑在车上觉得刮了西风,以小红为参照物,空气是向运动的,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红向行驶. 11. 我们唱的歌“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是以为参照物. 12.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一般选________做参照物。 13.车里的人看路边的树向后退是以________做参照物。 14.乘客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以火车为参照物。人是________,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人是________的。 15.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月亮在云间穿行,这时我们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 16.以________为参照物,人造地球同步卫星是静止的,以________为参照物,人造地球同步卫星是运动的。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必须选择地面或地面上静止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 () 2.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 () 3.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4.自然界中不存在绝对静止的物体. () 5.我们说小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这种运动是相对的. () 6.研究物体做机械运动时,可以任意选择某一物体为参照物,但它一定要是静止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专题卷(有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专题卷(有答案) 一、单选题(共12题;共24分) 1.甲、乙两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之比是3:1,其路程之比是2:3,则甲、乙两物体的时间之比是() A. 1:2 B. 2:1 C. 9:2 D. 2:9 2.2011年11月9日,我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与俄罗斯“火卫一”探测器捆绑发射.在捆绑发射升空的过程中,以下列那个物体为参照物,“萤火一号”是静止的() A. 地球 B. “火卫一”探测器 C. 太阳 D. 火星 3.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则它在前2s的速度一定是() A. 80m/s B. 10 m/s C. 5 m/s D. 无法判断 4.下图是利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实验,所记录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A. 5.3cm B. 5.25cm C. 3.25cm D. 3.3cm 5.“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1 nm=10﹣9m,纳米技术是以0.1~100nm这样的长度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目前我国在对纳米技术的研究方面已跻身世界前列,1.76×109nm可能是() A. 一个人的身高 B. 物理课本的长度 C. 一座山的高度 D. 一个篮球场的长度 6.小明测量小球直径,记录数据分别为2.41cm,2.43cm,2.40cm,2.42cm,2.50cm, 则该球的直径为() A. 2.43cm B. 2.432cm C. 2.42cm D. 2.415cm 7.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A. 山 B. 船 C. 房屋 D. 河岸 8.下列正常运动的物体中,速度是40km/h的可能是() A. 卡车 B. 行人 C. 喷气式飞机 D. “神州六号”飞船 9.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西快速行驶,一个行人沿该公路的便道向西散步.以汽车为参照物,则行人() A. 向东运动 B. 向西运动 C. 静止不动 D. 无法确定 10.如图,是某小球在水池中下落过程中拍摄的一张照片.已知池壁上每块砖的厚度为a,闪光灯每隔△t 时间闪亮一次(即拍摄一次),根据照片你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①A→C运动是匀速运动;②B→D运动是匀速运动; ③A→C平均速度为3a/2△t;④通过D点时速度为a/△t.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第二章机械运动——长度时间测量、运动描述习题 1、关于长度的测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人测量方法都正确,他们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一定相同 B.一个人测量方法正确,多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一定相同 C.两个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测得的数值不同,其中至少有一个人测量方法错误 D.两个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测得的数值不同,两人的测量方法可能都正确 2、在校运动会上,裁判员要测量运动员的跳远成绩,下列测量工具中合适的是() A.分度值是1的米尺 B.分度值是1,长30m的皮卷尺 C.分度值是1,长30m的钢卷尺 D.游标长尺 3、某实验小组用同一把最小分度值为厘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在下列记录的数据中正确的是() A.6.2分米B.62厘米C.6.20分米D.620.0毫米4、一列蒸汽火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在远处的人看见火车头上冒出的烟是竖直向上的.这是由于() A.当时外界无风 B.火车顺风行驶,车速与风速大小相同 C.烟的喷出口是竖直向上的

D.烟有惯性 5、某乘客坐在一列火车里,他看见窗外另一列火车向正东方向行驶,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乘客坐的火车一定向西行驶 B.乘客坐的火车可能向东行驶 C.乘客坐的火车可能向西行驶 D.窗外的火车有可能静止 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我们说乘船的人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A.彩云B.轻舟C.高山D.两岸 7、(2011?济宁)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 8、为测量书本中一张纸的厚度,有位同学这样做:先测整个课本的厚度,结果为0.7,然后他翻到课本的最后一页,看到页码为178,他计算得到纸的厚度为:0.72÷178=0.004. (1)他计算中存在的错误是:; (2)正确的计算应当是:. 9、(2005?江西)在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时,停表的示数如图所示, 该停表所示的时间为s.

初二物理 机械运动(一)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机械运动(一) 一、知识概述 本周我们将学习物质的简单运动. 知道机械运动;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公式. 二、重难点知识归纳及解析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通常简称为运动。 机械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 2、参照物 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先选定一个标准物体作参照,这个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参照物。 3、参照物的选择 研究某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事先选作标准的物体(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1)参照物是人为假定不动的,不是真正不动的。自然界不存在绝对不动的物体。 (2)同一物体,由于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描述结果往往是不同的。 (3)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应该选择最合适的物体作参照物,在研究地面上的物体运动时,我们常把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在研究运动的车上的物体运动时,可以选运动的车厢为参照物。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的分析和计算方法也就不同,巧妙地选取参照物,往往可以使解题过程大大简化。 (4)参照物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因为它不是另一个物体,而是同一物体。如果以研究对象为参照物,则研究对象永远是静止的。 4、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着,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我们平常说的一个物体是静止的,另一个物体是运动的,都是指这个物体相对于一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即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即我们说物体是静止的;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改变,那我们说物体是运动的。可见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而言的,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可能不同。因此,我们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不事先选择参照物,说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没有意义,也是不对的。 5、运动的分类 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例1、甲、乙、丙三人各驾一架直升飞机,从他们自己乘坐的飞机里往外看,甲看见丙的飞机匀速上升,乙看见甲的飞机匀速下降,丙看见楼房和乙的飞机都匀速上升,则这三架飞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是() A.甲、乙匀速上升,丙匀速下降 B.甲、丙匀速下降,乙静止 C.甲、乙、丙均匀速下降 D.甲、乙、丙均匀速上升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

9.坐在甲车里的人,看见路边树木向北运动,他是以为参照物.他看到并排的乙车静止,若以树为参照物,乙车是的. 10.长征三号火箭运载同步卫星升空,此时,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的,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的,当卫星脱离火箭绕地球运转时,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的,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的. 11.小红骑自行车在公路上行驶,当天虽无风,但小红骑在车上觉得刮了西风,以小红为参照物,空气是向运动的,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红向行驶. 12. 不变,沿着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13. 我们唱的歌“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是以为参照物. 14.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一般选________做参照物。 15.车里的人看路边的树向后退是以________做参照物。 16.物理学里把______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 17.乘客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以火车为参照物。人是________,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人是________的。 18.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月亮在云间穿行,这时我们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 19.以________为参照物,人造地球同步卫星是静止的,以________为参照物,人造地球同步卫星是运动的。它绕地心旋转一周需________h。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必须选择地面或地面上静止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 () 2.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 () 3.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4.自然界中不存在绝对静止的物体. () 5.我们说小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这种运动是相对的. () 6.研究物体做机械运动时,可以任意选择某一物体为参照物,但它一定要是静止的.() 7.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但也有一定的原则,必须使研究的问题尽量简单. () 8.石英钟的秒针的运动是匀速的. () 9.物体甲绕物体己做圆周运动,由于它们之间的距离始终没变,所以甲没有作机械运动. () 10.甲、乙两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它们在半小时内所经过的路程相同,若甲作匀速直线运动,则乙也一定作匀速直线运动. ()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8分) 1.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都相对于() A.参照物 B.太阳系 C.太阳 D.地球 2.在飞行的飞机里的人,看到空中的白云迅速地向后退,他所选的参照物是()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教案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教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 教学目标: 1.认识机械运动的现象 2.会选择参照物描述机械运动,会根据对运动的描述指明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会运用速度公式解决问题 机械运动的兴趣引入(如宏观的天体运动或微观的分子运动) 教学重难点: 1.参照物选择 2.平均速度的测量和计算 知识点一: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量程、最小分度值)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 (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测量长度的工具有:,,,测量长度的主要工具是,使用刻度尺前应观察①,②,③,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要单位是,常用单位是, ⑴ = m = cm, ⑵ 720s = min = h,⑶ 36min = h = s, 3.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量细钢丝的直径,把细钢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绕32圈后用刻度尺 量线圈长度为 cm ,细钢丝的直径是 mm。 4.如图所示,请你写出圆柱体的直径为 cm, 5.⑴为了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小刚数出了100张相同的纸张,压齐后,用刻度尺测出了100张 纸的厚度为1cm,则一张纸的厚度大约为μm。 ⑵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n圈,测出了这段线圈的总长度为L,则细铜丝的直径 为。⑶小明想知道自己脉搏跳动一次所间隔的时间,他用停表测量,在1min内脉搏跳动了72次,则脉搏跳动一次大约需 s。 知识点二:时间的测量 表盘上有长的秒针和短的分针,秒针转一圈通常是30s和60s两种,常用停表的分度值有两种和,停表上边的按钮用来旋紧发条和控制表秒的转动。小表盘一周量度30min,分度值为.

八年级物理 机械运动 单元测试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练习题 一.选择题 1.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47s B.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宽度约为25cm C.初中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0.008mm D.课桌的高度约为1.5 m 2. 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 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A.6m/s B. 6.25m/s C. 6.75m/s D. 7.5m/s 3. 汽车速度是36km/h,运动员速度是10m/s,自行车1min通过0.6km的路程,则 A.自行车的速度最大B.短跑运动员速度最大 C.汽车速度最大D.三者速度一样大 4. 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经过6秒,两 车的位置关系是( ) A.甲在乙前面0.6米处 B.甲在乙前面1.2米处 C.乙在甲前面0.6米处 D.乙在甲前面1.2米处 5. 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 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A.风和水 B、船和地面 C、山和船 D、风和地面 6. 使用一个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这样测量的结果将 会() A.偏大 B.偏小 C.正常 D.无法比较 7. 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 = s/ t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D.速度与路程成反比 8.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作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 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易错题及答案

物理错题 1、一列匀速行驶的列车,有一节宽为2.5m的车厢被垂直于列车运动方向射来的一颗1000m/s的高速子弹击穿,在车厢两侧留下的弹孔沿列车前进方向的距离为10cm则列车的速度为? 2、小雨以2m/s的速度沿着平直马路向前走,远远看到前方400m处叶子姐姐正朝他跑来,叶子姐姐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则他俩经过s相遇。 3、一辆汽车以30m/s的速度在山崖的正前方行驶,司机按响喇叭2s 后听到回声,求:司机按响喇叭时汽车距山崖多远? 4、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30米/秒,为了开辟新航道,某科学探测船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0.6秒后被探测仪器接收. (1)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为了有更好的回收效果,最好用______声波(超声波或次声波)?这种探测仪器的名称是______?

(2)通过计算说明海底障碍物到探测船舱底的距离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某同学受启发,思考能否利用此声波来测量地球到月亮的距离呢?你认为______(“能”或“不能”),理由:______. 5、子弹在离人24米处以750米每秒的速度离开枪口。当人听到枪声时子弹已前进了多少米(声速是340m/s) 6、6.坐在向北行驶的汽车内的乘客。看到路旁的行人正在向南运动,则此行人的实际运动方向是() A 一定是向北运动 B 一定是向南运动 C 一定是静止的 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7、某人在公路上由北向南行走,一辆汽车由他身后向他前进的方向疾驶而过,那么这个人相对汽车的运动是() A.向南运动B.向北运动 C.由北向南运动D.无法判断 8、甲、乙两车都作匀速直线运动。在下列几种情况中,能判断乙车比甲车慢的是() A.甲通过的路程为4000米,乙通过的路程为20米 B.甲通过1000米的同时,乙通过路程1200米 C.甲在30分钟内通过40千米,乙在2.5小时内通过150千米 D.甲的速度为54千米/时,乙的速度为20米/秒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房屋造好以后,它就固定在原来的位置不动,所以固定在地球上的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计算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计算题 一、路线垂直(时间相同) 1.子弹在离人5m处以680m/s的速度离开枪口,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当人听到枪声时,子弹前进了几米? 2.架喷气式飞机的速度是声速(声速为340米/秒)的1.5倍,飞行高度为2720m,水平方向飞行.当你听到飞机在头顶上方轰鸣时,抬头观看,飞机已飞到你前方多远水平距离的地方? 3.在一次爆破中,用一条1m长的导火索来引爆炸药,导火索的燃烧速度为0.5cm/s,引爆员点着导火索后,至少以每秒多少m的速度才能跑到600m以外(包括600m)的安全区域? 4.在一次爆破中,用一条76cm长的导火索来引爆钻孔里的炸药,导火索的燃烧速度是0.8cm/s,点着导火索以后以5m/s的速度跑开,他能否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点500m以外的安全区? 二、列车(队伍)过桥问题(总路程=车长+桥长) 5.一列长90米的火车以每秒30米的速度匀速通过一座长1200米的桥,所需时间为()秒。 6.一列火车途经两个隧道和一座桥梁,第一个隧道长600米,火车通过用时18 秒;第二个隧道长480 米,火车通过用时15 秒;桥梁长800 米,火车通过时速度为原来的一半,则火车通过桥梁所需的时间() 7.一列队长360m的军队匀速通过一条长1.8km的大桥,测得军队通过大桥用时9min,求:(1)军队前进的速度;(2)这列军队全部在大桥上行走的时间. 8.一列火车长200米,用20s的时间穿过了一条100m长的隧道,该火车如果以这样的速度通过长3.4km的大桥,要用多长时间? 9.长130米的列车,以16米每秒的速度正在行驶,它通过一个隧道用了48秒,这个隧道长多少米? 10.一列火车长200米,每秒行20米,要经过一座长700米的大桥,求这列火车通过这座大桥需要多久? 三大基础公式:(1)路程=速度*时间;(2)速度=路程÷时间;(3)时间=路程÷速度。 火车过桥问题中,你一定要注意到火车的自身长度,即:总路程=火车车身长度+桥长=火车速度*过桥时间。 下图中,红色部分表示车长,黑色部分表示桥长,注意车头到车头的距离,火车上各个点运动的距离相同。 三、平均速度问题(总路程/总时间)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点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km dm cm mm um nm 2、换算关系: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会放:左边刻度线与物体边缘对齐 刻度平行并紧贴被测物体 (2)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 注意: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观察量程和分度值的大小4、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S 其他单位:分min 小时h 5、换算关系:1min=60s 1h=60min=3600s 6、测量工具:秒表。停表 7、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 8、误差的来源:(1)估读值跟真实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 (2)仪器本身不准确 (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9、减小误差的办法:(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3)改进测量方法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一看:选哪个物体作参照物; 二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位置变化。 3、参照物定义: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 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1)参照物是被假定不动的物体 (2)研究对象不能做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 (3)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参照物 (4)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机械运动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机械运动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二、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

程长则运动快 (2)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3)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1)曲线运动;(2)直线运动 ⅰ匀速直线运动: 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v=s/t 变形t=s/v,s=vt b、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 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 速度图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 选择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长 B. 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短 C. 物体的速度由运动的时间决定 D. 物体的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无关 2、一位诗人写道“…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句中描述“山走”、“船行”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 河岸和行船 B. 行船和河岸 C. 都是行船 D. 都是河岸 3、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 A.正常人脉搏的跳动是每秒65次 B.适合人们洗澡的水温为70℃ C.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0.5dm D.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m 4、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北运动,看到乙车向南运动.由此可判断() A.甲、乙两车都向南运动 B.甲、乙两车都向北运动 C.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D.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 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为3∶1,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那么甲、乙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之比是 A.2∶9 B. 2∶1 C. 9∶2 D. 1∶2 6.有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5s内通过了35m,则该物体在第3s内的路程为() A.6m B.7m C.14m D.21m 7、公路上,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它用30s追上了它前方450m处的一辆匀速行驶着的自行车,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 A.5m/s B.10m/s C.15m/s D.20m/s 8、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s/t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 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少 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V的大小不变,与s、t的大小无关 9.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它在每1min内通过的路程相等,那么这个物体所做的运动() 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B.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 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 D.既不是匀速直线运动,也不是变速直线运动 10、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 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左端量起 C.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的尺面 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注明单位 二、填空题 11、2012年6月18日,“神州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对接(图为对接示意图),对接时两者在空中飞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必须_________,此时两物体之间处于相对____________。 12.上初三的王宁同学今年15岁了,身高17.2 .(请填写合适的单位)他的家到学校的路程是1.5km,他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15km/h,则他骑自行车上学上所需的时间为________h 13.某同学郊游时,用半小时走完2km的路程,休息半小时后,再用30 min走完2.5km的路程.那么,他在前半小时的平均速度是 km/h,中间半小时的平均速度是 km/h,后30 min的平均速度是 km/h,全程的平均速度是m/s。 14、单位换算:(1)2.54m= cm= μm。 (2)15m/s= km/h。(3)5.5min= s。 (4)72 km/h=________ m/s 15.“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歌词前半句是以___________为参照物,后半句是以____________为参照物的。 16、小明乘坐公交车去学校时,看到车窗外的树木在向后运动,小明这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作出的判断(填“公交车”或“地面”)。若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4km,乘车时间为6min,那么公交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km/h。 17、2007年4月18日全国第六次列车大提速,国产动车组开始正式投入营运,下表是空调动车组D517次列车从北京到北戴河的时刻表。 车次序号车站时刻到达时间开车时间公里数 D517 1 北京当日————06:25 0 D517 2 北戴河当日08:15 ————277 由表中数据可知,北京到北戴河的里程为___________km,D517次列车运行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km/h(保留一位小数) 18、小明同学在做一些测量后忘了在记录的数据后面标明单位,请帮他补上:某同学的身高是15.8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2 。 三、实验题 19、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计算题精选

机械运动计算题精选 班级:姓名: 一.计算题(共8小题) 1.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高度公路上安装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求: (1)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 (2)汽车从接收到第一次信号到接受到第二次信号过程中,行驶的距离;(3)若此路段限速为120km/h,试计算说明汽车在此路段是否超速? 2.一列长为140m的列车以72km/h的速度穿过一平直的隧道,已知整个列车车身在隧道的时间为42s,求: (1)隧道的长为多少米? (2)整个列车全部通过隧道,需要多少时间? (3)在列车内,一位旅客以s 的速度从车头走到车尾,一共需多少时间?3.小明骑自行车去上学,他按如下方案到达学校.

(1)方案一:他在前时间的速度是3m/s,后时间内以6m/s的速度走完了全部路程,那么他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方案二:他在通过前路程的过程中的速度是3m/s,他通过后路程的过程中的速度是6m/s,那么他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若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为900m,哪种方案用时少,少多少s? 4.小明家离学校2km,他以5km/h的速度步行上学,出发5分钟后小明父亲发现小明的教科书忘记带上,立即以10km/h的速度沿小明上学的方向骑车去追小明;求: (1)小明父亲经多少分钟能追上小明? (2)如果小明父亲发现小明忘记带教科书的同时,小明也发现自己的教科书忘记带上并立即掉头返回,问小明与父亲在途中相遇时离学校多少千米(小数点后保留2位有效数字)? 5.一列火车长280m,穿过一个长2000m的隧道用了2min,然后以这个速度通过一个长3520m的大桥,这列火车通过大桥用了多少时间? 6.小刚同学参加百米赛跑比赛,发令员在起点,计时员在终点.比赛时,计时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下列情况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小鸟在空中飞行 如果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内通过的路程,那么它前内的速度是( 无法确定 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 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 两者的平均速度相等两人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 为宣传低碳生活三个好朋友在某景点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 某同学平常走路步行 跑道走完一圈,那么跑道的周长最接近于( )

,底片上的像才不至于模糊,已知汽车车身长 ,那么曝光时间最长为( ) 为参照物。 ,所测铅笔的长度 图4 一辆汽车匀速通过正桥时,车上速度表如图 末,甲和乙的图线相交,这说明了甲、乙具有相同的 跑的有关数据,请做有关计算:

一辆电动玩具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 840?km (1 (2

第一章机械运动检测题参考答案 1.C解析:这位同学相对于铁轨、在车内走动的乘务员、路边的树位置都是变化的,即 相对于它们都是运动的;若选车窗为参照物,他相对于车窗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他是静止的。 2. C 解析:选项A,小鸟在空中飞行,小鸟的位置在发生变化,所以小鸟飞行属于机械 运动;选项B,河水流动,水的位置在发生变化,所以河水流动属于机械运动;选项C,水凝固成冰,水的位置并没有发生变化,水发生的是物态变化,不属于机械运动; 选项D,雨滴下落,雨滴的位置在发生变化,所以雨滴下落属于机械运动。故选C。 3. C 解析:物体运动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大小不变,故选C。 4. C 解析:由题图可知,小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路程和时间成正 比,所以小明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小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曲线,表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所以小华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选项A错误。分析题图可知,在前2?s内,小华运动的路程比小明大,所以小华跑得较快,选项B错误。由题图可知,时间t=8?s时,路程s=40?m,故小明的速度υ===5?m/s,选项C正确。由题图可知,两人在8?s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为40?m,选项D错误。 5. D 解析:8?h到12?h汽车的速度为0,说明汽车是静止的,因此选项A正确。5?h到8?h 汽车共行驶了3个小时,速度为90?km/h,其路程s=υt=90?km/h×3?h=270?km,所以选项B正确。汽车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47.5?km/h,选项C正确。汽车在2?h至4?h 之间速度最快,为120?km/h,约为33.3?m/s,选项D错误。本题选择错误的选项,所以选D。 6. C 解析:小芳骑着自行车在上学的路上,小芳相对于自己骑的自行车位置不变,相对 于路旁的树木、迎面走来的行人、从身边超越的汽车位置不断变化,若说她是静止的,则是以小芳骑的自行车为参照物。 7. C 解析:3?min=180?s。选项A,如果新楼盘到该大型商场的路程是200?m,则汽车的 速度υ=≈1?m/s,这个速度只是成年人步行的速度,所以选项A错误。选项B,如果新楼盘到该大型商场的路程是400?m,则汽车的速度υ==≈2?m/s,这个速度也比汽车的实际速度小很多,所以选项B错误。选项C,如果新楼盘到该大型商场的路程是2?000?m,则汽车的速度υ=≈11?m/s,合39.6?km/h,这个速度比较接近汽车在市区内行驶的速度,所以选项C正确。选项D,如果新楼盘到该大型商场的路程是10?000?m,则汽车的速度υ=≈56?m/s,合201.6?km/h,很显然这个速度太大了,所以选项D错误。 8. C 解析:两人跑的总路程相等,所用时间相等,根据公式υ=可知,两人平均速度相 等。选项C正确。 9. D 解析:小王速度10?m/s=36?km/h,小李速度υ=km/h=36?km/h,小张速度36?km/h。 所以三人速度相等。选项D正确。 10. A 解析:6?min?30?s=390?s,根据题意得=,即,所以跑道的周长s2=×390?s=390? m。选项A与此数值最接近。 11. C 解析:由s=υt可知,因为速度是一定值,所以运动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选项A正确。的值就是速度,速度是为了描述物体运动快慢而引入的物理量,速度越小,表明物体运动得越慢,速度越大,表明物体运动得越快,选项B、D正确。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是一定值,路程增大几倍,时间也增大几倍,比值不变,选项C 错误。本题选错误的,故选C。 12. B 解析:汽车速度υ=36?km/h=10?m/s,物体与所成像的长度之比为:=200,则0.1?mm 所对应的距离s=200×0.1?mm=2×10-2?m,则最长曝光时间t==2×10-3?s=?s,即曝

八年级物理 机械运动练习题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练习题(含答案) 一、填空题 1、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则物体相对于该参照物是_________。“亚洲一号”同步卫星,这里的“同步”是以_________作为参照物;坐在飞快行驶的车内,看到路旁的树木急速后退,这里的“飞快行驶”是以_________作为参照物,这里的“急速后退”又是以_________作为参照物。 2、在“龟兔赛跑”的寓言中,初始阶段_________的平均速度大,而全程中则是_________的平均速度大;所以对于平均速度,应指明物体是 在_________或_________内的平均速度。 3、速度就是_______________,是表示_______________的 物理量。 4、用一把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记录到的数据是5.72cm 和5.73cm,则准确值是______cm,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 5、测量球体的直径,常采用如右图1所示的方法,转动球体的不同方向在毫米刻度尺的不同部位测得球的直径D的示数如下: D 1D 2 D 3 D 4 1.73cm 1.81cm 1.89cm 1.81cm 则球的直径应取______cm。 6、单位换算:(1)3.6m/s=____________km/h (2)0.8cm/s=____________km/h; (3)1s=____________μs。 7、_________能方便地用手启动和停止,在实验室中常用来测量时间间隔。 8、一物体从甲地到乙地,去时的速度是20km/h,从乙地返回甲地的速度是12km/h,则该物体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km/h。 9、百米赛跑中,观众是以____________的方法比较运动员运动的快慢;而裁判员 是以____________的方法比较运动员运动的快慢。 二、选择题 1、甲看到:路旁树木向东运动;乙看到:甲静止不动。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应当 是()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概念

第一节: 1长度测量 1)长度的单位:米(m 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米(卩m)纳米(nm 2 )常用单位间的换算关系:1千米=1000米 1 米=10分米分米=10厘米 1 厘米=10毫米 1 毫米=1000微米 1 微米=1000纳米 3)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刻度尺 4)刻度尺的使用方法:认清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分度值 整刻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沿着被测的长度,不能歪斜。 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且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的数据包括数值和 单位 2、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单位:秒(s)小时(h)分(min) 2)常用单位间的换算关系:1小时=60分1 分=60秒 3)测量的工具:钟表停表等 3、误差 1)什么叫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误差与错误的区别:错误是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只能减小不能避免。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第二节1、机械运动 1)什么叫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规律: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2、参照物 1)什么叫参照物:在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2)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可能不同。第三节 1、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1)相同的时间内比较物体所经过的路程,路程长的物体运动的快。 2)相同的路程比较物体的运动时间,时间短的物体运动的快。 2、速度 1)速度的意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速度的定义: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 3)公式:V t 4)各量的单位:S:m km t : s h V : m/s km/h 5)常用速度单位的换算关系:1 m/s=3.6 km/h 3、运动的类型: 1)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方向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s 3)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v = ? 其中S是t时间内的总路程;t是通过s路程上所t 用的总时间。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概念

第一节: 1、 长度测量 1)长度的单位:米(m ) 千米(km ) 分米(dm ) 厘米(cm ) 毫米(mm ) 微米(μm ) 纳米(nm ) 2)常用单位间的换算关系: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毫米=1000微米 1微米=1000纳米 3)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刻度尺 4)刻度尺的使用方法:认清刻度尺的零刻线 量程 分度值 整刻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沿着被测的长度,不能歪斜。 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且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录的数据包括数值和单位 2、 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单位:秒(s ) 小时(h ) 分(min ) 2)常用单位间的换算关系:1小时=60分 1分=60秒 3)测量的工具:钟表 停表等 3、误差 1)什么叫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误差与错误的区别:错误是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只能减小不能避免。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 第二节 1、 机械运动 1) 什么叫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 规律: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2、 参照物 1) 什么叫参照物:在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2)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可能不同。 第三节 1、 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1) 相同的时间内比较物体所经过的路程,路程长的物体运动的快。 2) 相同的路程比较物体的运动时间,时间短的物体运动的快。 2、 速度 1) 速度的意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 速度的定义: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 3) 公式:t s v = 4) 各量的单位:S :m km t :s h v :m/s km/h 5) 常用速度单位的换算关系:1 m/s=3.6 km/h 3、 运动的类型: 1)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方向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2) 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3)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t s v = 其中S 是t 时间内的总路程;t 是通过s 路程上所用的总时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