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焊接加工工艺规范资料

焊接加工工艺规范资料

焊接加工工艺规范资料
焊接加工工艺规范资料

焊接加工工艺规范

一、焊前准备工作:

1、操作者必须取得上岗证后,才可从事焊接、切割工作;

2、检查图纸是否齐全,认真消化图纸,确定所用焊条、焊接参数和组焊顺序;

3、检查备料是否齐全,其尺寸是否符合图纸要求。

4、检查焊接场地10米内有无油类和其它易爆物品。临时工地若有此类物品,而又必须在

此操作时,应通知安技员到现场检查,采取临时性安全措施,并做好消防准备工作。5、工作前应检查焊机电源线、引出线及接线点是否良好;电焊机接零(地)线及电焊工作

回线不准接在管道和机床设备上,工作回路线和电焊钳把应绝缘良好,机壳接地必须符合安全规定,一切电路应独立或隔离。

6、焊工操作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二、焊工操作规程

1.0焊条的选择:

1.1焊低碳钢(如A3、20钢等):对一般结构选用结421~结424焊条;对承受动载荷、结

构复杂或厚板重要结构:选用结426、结427、结506、结507焊条

1.2焊中碳钢(35、45钢等):选用结506、结507、结606、结607焊条。

2.0减小焊接变形的措施:

2.1反变形方法:预先断定焊接后可能发生的变形大小和方向,即将工件安置在相反方向

的位置上,或在焊前使工件反方向变形,以抵消焊接后所发生的变形。

2.2刚性夹持法:焊前将工件固定夹紧,可缩小焊后变形。固定夹紧方法可用简单夹具或

刚性支撑,甚至可将工件临时点固定在工作台上,刚性夹持法只适用于低碳钢结构。2.3加余量法:在工件尺寸上加一定收缩余量,以补充焊后的收缩,通常为:0.1~0.2%。

2.4选择合理的焊接次序:构件的对称两侧都有焊缝时,应设法使两侧焊缝的变形能互相

抵消或减弱。

3.0对长细和结构上不便定位的钢板进行焊接时,先点焊,检查无误后,再全长施焊。

4.0焊缝应避免密集和交叉,以减少焊接应力。

5.0避免焊接裂缝的措施

5.1 对低碳钢结构:当厚度大于20mm,结构刚度很大,车间温度低于-5℃时要预热;对

板厚大于50mm的焊接结构,焊后应进行退火处理;

5.2 对中碳钢结构:a.焊前应预热,35号钢、45号钢的预热温度约为150~250℃,当结

构刚度较大时或对含碳量更高的钢预热温度可达350~400℃。b.如情况不允许预热时,可选用镍铬不锈钢焊条进行焊接。c.焊后如需退火处理,即将工件均匀加热到600~650℃,保温一小时以上的时间,再缓慢冷却。d.用各种焊条焊中碳钢时,均应使用小电流、细焊条,开坡口进行多层堆焊。

三、氩弧焊工操作规程

1、焊丝的选择

1.1碳钢45、50、S50C等,就应采用45钢盘丝普通焊丝。

1.2焊接3Cr2Mo及3Cr2NiMo[P20、718(M238、738、2738)],应采用Ф0.9~Ф2的718专用焊丝

1.3焊接4Cr13(S136、GS083、1.2083、1.2316)应采用Ф0.9~Ф2的S136专用焊丝。

2、焊接(以焊接塑胶模具为主)部位如果是窄缝(裂纹),可用砂轮在缝两边倒角

1.5X45℃。以利于焊接牢固。

2.1必须由相关人员明确烧焊的区域,否则不能烧焊。

2.2焊接非型面部位,而且是非重负荷面,可用Ф0.9~Ф2焊丝,采用50A及25~50V 电流在常温下冷却,但被焊件不允许受潮或有水渍,以免焊后产生气泡。

2.3焊接非透明制件的模具的型芯型面(即注塑件成型的内表面),可预温200~250℃后,采用Ф0.9~Ф2焊丝50A电流进行焊接,焊后在200℃炉内保温3小时。

2.4焊接非透明制件的模具的型腔型面,可预温250~300℃后,采用Ф0.9~Ф2焊丝50A电流进行焊接,焊后须在250℃炉内保温3小时。

2.5焊接透明制件的模具的型面,须在真空炉预温500~550℃后,采用Ф0.9~Ф2焊丝50A电流进行焊接,焊后须在500~550℃炉内保温3小时。

2.6因焊接部位在平面或尖角处不同,可适当调节焊接电流,如焊接平面时为60A,尖角处可用50A。

四、焊缝符号

钢结构件应依照所提供的图纸和可靠地加工工艺进行制造,除非有另外的要求,应依照图纸要求的焊接区域进行焊接,焊接区域不应低于被焊接金属板厚度的0.8倍。

4.1 基本符号

4.1.1 基本符号是表示焊缝横截面形状的符号,常用基本符号见表1。

表1 常用基本符号

表1(完)常用基本符号

4.1.2 在焊接标注时,焊缝的基本符号必须标注。

4.1.3 对于需要开坡口的焊缝,当设计对坡口形状有特殊要求时,则应在技术图样中画出焊缝坡口的断面图,并明确各项要求;设计对坡口形状无特殊要求时,则技术图样中不做规定,应由工艺人员在工艺文件中予以明确。

4.2 辅助符号

4.2.1 辅助符号是表示焊缝表面形状特征的符号,见表2。

表2 辅助符号

图符号标注示例说明

4.2.2 对焊缝的表面无要求时,则不标注辅助符号。

4.3 补充符号

4.3.1 补充符号是为了补充说明焊缝的某些特征而采用的符号,见表3。

4.3.2 当焊缝具有表3所列特征时,则必须标注相应的补充符号。

表3 补充符号

示意图标注示例

(同上述三面焊缝符号)

4.4 尺寸符号

4.4.1 常用尺寸符号见表4,表中各尺寸符号,在图样中应标出具体数值。

表4 焊缝尺寸符号

4.4.2 确定焊缝位置的尺寸不在焊缝符号中给出,而是将其标注在图样上。

4.4.3塞焊缝、槽焊缝带有斜边时,应该标注孔底部的尺寸。

4.5.1 箭头线和焊缝的关系

a)焊缝在箭头侧:如图2(a)所示,即箭头线指在焊缝上;

b)焊缝在非箭头侧:如图2(b)所示,即箭头线指在焊缝的背面。

图2 带单角焊缝的T型接头

4.5.2箭头线的位置

a)箭头线相对焊缝的位置一般无特殊要求,但是在标注形焊缝时,箭头线应指向带有坡口一侧的工件,见图3。

b)必要时,允许箭头线弯折一次,见图4。

(a)(b)

图3 箭头线的位置

图4 弯折的箭头

5.2 焊缝在图样上的表示

5.2.1 除点焊缝、缝焊缝、塞焊缝和槽焊缝以外的各种焊缝,在图样上表示时,应符合下述规定:

a)可见焊缝纵向可用2b~2.5b等粗的实线表示(可使用区别于黑色的颜色)见图5(a);

b)不可见焊缝纵向可用2b~2.5b等粗的粗虚线表示,见图5(b);

c)焊缝的横截面应按焊缝实际截面形状绘制并涂黑,见图5(c)。必要时,可用细实线画出焊接

前的坡口形状等,见图5(d)。

a)(b)(c)(d)

图5 焊缝图示法

5.2.2 点焊缝、缝焊缝、塞焊缝和槽焊缝,在其径向位置应用粗实线的“+”表示,在其长度方向位置

应用细点划线表示,参见附录B表B.1序号15示例。

5.2.3 如果焊缝在一个视图上已表达清楚,允许在其它视图上省略。

5.3 基本符号在基准线上的表示

5.3.1 常用基本符号的画法及比例,见表5。

表5 常用基本符号的画法及比例

45°

为视图轮廓线的宽度,一般为0.5mm,下同;

辅助符号和补充符号的大小尺寸,可参照本表和GB/T 12212

各种焊缝符号的画法及比例一般不随技术图样的绘图比例变化而变化。

5.3.2 基本符号在基准线上的表示

a)如果焊缝在箭头侧,则将基本符号标在基准线的细实线侧,见图6(a);

b)如果焊缝在接头的非箭头侧(即不可见焊缝),则将基本符号标在基准线的虚线侧,见图6(b);

c)标对称焊缝及双面焊缝时,可省略虚线基准线,见图6(c)。

5.4 焊缝标注原则

5.4.1 当在图样上已采用图示法绘出焊缝时,应同时标注焊缝符号,见图6。 5.4.2 各种符号相对于基准线的位置见图7。

图7 符号相对于基准线的位置

5.4.3 尾部符号标于箭头线的尾部,并且以90°开口对称于基准线。

5.4.4 基准线上所标注各种焊缝符号的位置和方向不随箭头线方向的变化而变化;尾部符号处标注的内容也不随尾部方向的变化而改变上下左右的书写顺序。

5.4.5 当基本符号(辅助符号、补充符号)标注在基准线下方时,其方向应与标注在基准线上方时相对称。

5.4.6双面符号只能标注基础件一侧的焊接,在基础件两侧的焊接不能用双面符号,见图8。

基础件

正确误

图8 双面符号的标注

5.4.7 焊接标注的焊缝符号按5.3.1的规定,其数字和字符与图样中的相应数字和字符的型式、字体宽度和字体高度相一致。在CAD绘图中,属软件锁定的焊接符号与字符大小允许存在。

5.4.8 当需要标注的尺寸数据较多又不易分辨时,应在数据前面增加相应的尺寸符号。5.4.9 焊缝符号的标注尽可能简化。

5.4.10 在基本符号的右侧无任何标注且又无其他说明时,意味着焊缝在工件的整个长度上是连续的。

5.4.11 在基本符号的左侧无任何标注且又无其他说明时,表示对接焊缝要完全焊透。5.4.12 当对焊缝段(点)数无严格要求时,允许省略。

5.4.13 焊缝符号中的尾部符号后的(不带括号)数字表示焊接方法,带括号的数字表示焊接处数。见附录B表B.1序号3示例。在不致引起误解的情况下可省略虚线基准线及“(N)”的括号。见附录B表B.1序号4示例。

5.4.14 在焊缝符号中标注交错对称焊缝的尺寸时,允许在基准线上只标注一次,见附录B表B.1序号6示例。

5.4.15 当同一图样中全部焊缝相同且已用图示法明确表示其位置时,可统一在技术要求中用符号表示或用文字说明,如“全部焊缝为 5 ”;当部分焊缝相同时,也可采用同样的方法表示,但剩余焊缝应在图样中明确标注。

5.4.16 焊缝段(点)的特殊分布要求(如:左右对称,焊点均布),可在尾部符号处用文字简明注出。

5.4.17 必要时,可给出焊条或焊丝的牌号并标注在基准线的上方或下方、与基本符号相反的一侧,见附录B表B.1序号23示例。

5.4.18 在同一图样中,当若干条焊缝的坡口尺寸和焊缝符号均相同时,可采用在焊缝符号的尾部加注相同焊缝数量的方法简化标注,其他形式的焊缝,仍需分别标注,见附录B 表B.1序号24示例。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常用焊接方法代号

焊接方法代号按GB/T 5185,常用焊接方法及其代号见表A.1。

表A.1 常用焊接方法及其代号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标注示例

常用焊接标注示例见表B.1。

表B.1 焊接标注示例

表B.1(续) 焊接标注示例 5 35×50

7

8

弧焊(MAG)。焊缝截面形状为V形,

焊缝厚度为3,外表面为凸形,沿工件

圆周施焊。

111为焊条电弧焊,焊缝截面形

状为V形,整个工件长度连续施焊。

注:焊缝在非箭头侧

五、铆焊件加工技术操作规程

4.2.3.1冷铆的钉孔与钉杆直径接近。钻头直径应比铆钉直径大0.5—1mm。4.2.3.2多层板紧固铆接,钻孔直径按标准孔减小1—2 mm,以备弯曲成形后绞孔修正。4.2.3筒形件在弯曲前钻孔,孔径比标准孔小1—2mm,以备弯曲成形后绞孔修正。

4.2.4绞孔时必须选好绞削用量和冷却液,且工件要夹正,夹紧力适当,手绞时两手两

力要均匀,防止缺陷。

4.2.5攻丝时工件装夹要正确,为提高精度可经常加润滑液。

4.2.6对于装配孔的加工按工艺要求。

4.3焊接坡口加工

4.3.1根据工艺文件详细了解坡口的形式,加工要求。

4.3.2坡口的加工方法按工艺要求,或根据坡口精度要求,加工条件选定。

4.3.2.1风铲加工,风铲头切削角度以50o左右为宜,铲头要适当润滑。

4.3.2.2刨边机加工,须先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并给规定部位加润滑油。凡创边工作需

预留2—4mm的余量。

4.3.2.3气割坡口执行有关气割的操作规程。

4.3.2.4碳弧气刨加工坡口应尽可能顺风向,刨削结束应先断弧,过几秒钟后关闭气阀。4.4矫正

4.4.1矫正前准备

4.4.1.1检查要矫正的工件,对照图纸详细了解工件变形的程度、变形类型,并分析变形的原因,同时考虑好矫正的方法。

4.4.1.2清除工件上的毛剌、氧化皮、飞溅等,并检查是否有裂纹。

4.4.1.3手工矫正应准备好平台,必要的工具、量具及简单机具。用锤必须检查锤把与锤头是否牢固。

4.4.1.4利用机器矫正,应先调试好机器使之正常工作。

4.4.1.5采用火焰矫正,应准备好加热源。

4.4.2矫正操作

4.4.2.1薄板和小规格的型钢结构可用手工矫正法,厚板和大规格的型钢要结合机械矫正法和火焰矫正法。

4.4.2.2矫正要根据材料的规格、变形类型、变形程度确定,具有复杂变形的工件,要注意矫正顺序。一般先矫复杂变形,后矫简单变形。

4.4.2.3手工矫正工件时,锤痕深度不得超过0.5mm。对重要件大锤不能直接击在钢板上,应在工件上垫平锤后锤击。

4.4.2.4几个人同时用大锤矫正一块板料,必须听从主锤的指挥,不许抢锤、弃锤。4.4.2.5滚析机矫正析材,先要视变形情况调整轴辊间隙,且板材必须与辊子同步移动,不允许打滑。

4.4.2.6压力机矫正工件要考虑回弹情况,矫正时要反复试验,视矫正效果调整施加压力的大小。

4.4.2.7型钢应尽量用丝杆顶压的方法矫正。

4.4.2.8火焰矫正要注意材质,防止淬裂。一般加热温度为700—800oC,在200—500 oC 蓝脆区禁止打击。

4.4.2.9火焰矫正要选择正确的加热位置和加热方式。

a、若第一次加热矫正未能成功,可进行第二加热,但加热位置应与前次错开,加热点不复重复。

b、点状加热时点的大小根据板厚确,点与点之间的距离一般为50—100mm。

c、线状加热的宽度一般为钢板厚度的0.5—2倍左右。此法常用于变形圈大的结构。

d、三角加热用于刚性较大的构件弯曲变形矫正。

4.4.2.10水火矫正,用于8mm以下的钢板矫正,水与火的距离随钢材厚度的增大而增加,一般不超过30 mm。对40 mm厚以上的工件火焰矫正不能用水冷却。

4.4.2.11矫正时必须随时检查矫正效果。

4.4.3工件矫正后经检查达到要求的工件,应妥善放置,不准随意扔掷。

六、焊接后的处理

1、焊后及时打渣,并清理干净。

2、产品组焊后放到规定位置。

七、自检要求

焊工在焊接各零件时及全部组焊后都应对照图纸自检,保证各零件的位置尺寸符合图纸要求,有加工要求的零件应保证加工面有足够的余量否则需要重新组焊。对变形量较大的地方,应采用机械矫正或火焰加热矫正。

油漆涂装标准

概述

设备喷漆的作用为美观、防锈。主要喷漆工作分为两个部分:1、底漆喷涂由我公司完成;

2、面漆喷涂及材料由中意凯盛负责,从事油漆涂装工作的工人必须具有一定工作经验,必须

熟悉《油漆涂装安全操作规程》——本标准第三项,工作过程中必须佩戴相应的防护装备。

1. 涂装

所有零件的表面处理工作根据要求进行,对于应喷漆的加工件,喷漆前应对螺孔、运动及加工区域进行防护,油漆应采用喷涂施工。

1.1涂装目的

保护设备,防止设备生锈;满足美观的要求。

1.2涂装程序

1. 零件油漆前的表面清洁和除锈:

钢结构中的型钢,如槽钢、钢管、人工折弯的C型钢等先进行喷砂或用溶剂(挥发性)、酸洗剂清洗除锈。

清洗:所有小零件在进行油漆或表面处理(如发黑、镀锌、磷化)之前,必须用溶剂或酸洗剂清洗干净。

2. 螺丝孔、及滑动部位、接触面在喷漆前要进行保护。

3. 我公司在交付零件前进行一层环氧富锌底漆的喷涂,要特别注意角落和隐蔽部分的涂覆。

漆面要求均匀、平整、光滑,不允许有起鼓、破皮、漏涂等现象。

1.3 材料要求

1. 底漆类型: 环氧富锌底漆;

1.4油漆的配比

油漆的配比应根据油漆供应商的油漆使用规范来进行调配,固化剂和稀释剂的添加随温度作适当的调整。

2. 喷漆质量检验标准:

(a) 表面不能有明显尘粒:通过观察油漆表面来检验。

(b) 不能有砂纸印:由远至近多角度观察。

(c) 边角位是否修补到位,不允许有起鼓、破皮、漏涂部位。

(d) 面漆有没有完全遮盖底漆或出现漆流动痕迹:0.5米处观察。

(e) 修补后漆纹理是否与样板一致,且无明显“桔皮”现象。

(f) 不允许有任何色调不同:0.5米处观察。

(g) 漆面要求均匀、平整、光滑:0.5米处观察。

3.油漆涂装安全操作规程

(a) 喷漆厂房不宜设在二层以上的建筑物上,储存和调漆应在符合防火要求的专门区域内进行。地面应采用耐火且不易碰出火花的材料。

(b) 喷漆厂房与明火操作场所的距离应大于30m。

(c) 喷漆车间和喷漆料、溶剂贮存、调配间的各种电器应符合电气防爆规范要求。如采用非防爆灯具,可在墙外设强光灯通过玻璃照射。

(d) 严禁烟火。工作人员不得携带火柴打火机等火种进入生产场所。

(e) 动火检修时,必须采取防火措施。

(f) 根据生产情况,设置通风和排风装置,将可燃气体及时迅速排出。

(g) 操作时应控制喷速,空气压力应控制在0.2-0.4Mpa,喷枪与工作表面的距离宜保持在300-500mm。

(h) 车间里的油漆和溶剂贮存量以不超过一日用量为宜。为减少挥发量,容器应加盖。

(i) 露天喷漆作业时,不应在进行焊割、锻造、铸造等作业的明火场所。

(j) 在特殊情况下,例如大型机械、机车等机件庞大且不宜搬动的喷漆操作,若现场作业,而现场的电气设备又不防爆时,应将现场电源全部切断,等喷漆结束、可燃气体全部排除后方可通电。

(k) 在喷漆作业时,防护用品要穿戴整齐(喷漆面罩,防护服,手套,过滤器等)。

(l) 在冲洗打磨作业时,要戴呼吸器及防护眼镜,耳塞等用品。

焊接工艺规范与操作规程完整

焊接工艺规范及操作规程 1.目的和适用范围 1.1 本规范对本公司特殊过程――焊接过程进行控制,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 1.2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铁塔结构、桁架结构、多层和高层梁柱框架结构等工业与民用建筑和一般构筑物的钢结构工程中,钢材厚度≥4mm的碳素结构钢和低和金高强度结构钢的焊接。适用的焊接方法包括:手工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埋弧焊及相应焊接方法的组合。 2.本规范引用如下标准: JGJ81-2002《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GB50205-200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 3.焊接通用规范 3.1焊接设备 3.1.1 焊接设备的性能应满足选定工艺的要求。 3.1.2 焊接设备的选用: 手工电弧焊选用ZX3-400型、BX1-500型焊机 CO2气体保护焊选用KRⅡ-500型、HKR-630型焊机 埋弧自动焊选用ZD5(L)-1000型焊机 3.2 焊接材料 3.2.1 焊接材料的选用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并应具有钢厂和焊接材料厂出具的质量证明书或检验报告;其化学成份、力学性能和其它质量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3.2.2 焊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钢焊条》(GB/T5117),《低合金钢焊条》(GB /T5118)的规定。 3.2.3 焊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熔化焊用钢丝》(GB/T14957)、《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GB/T8110)及《碳钢药芯焊丝》(GB/T10045)、《低合金钢药芯焊丝》(GB/T17493)的规定。 3.2.4 埋弧焊用焊丝和焊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埋弧焊用碳钢焊丝和焊剂》(GB/

通用焊接工艺规程..

通用焊接工艺规程 2006-05-25发布 2006-06-01日实施

1 碳素钢、合金钢及不锈钢的焊接 1.1 焊前准备 1.1.1焊缝的坡口形式和尺寸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当无规定时,符合本规范附录 A.0.1的规定. 1.1.2焊件的坡口加工宜采用机械方法,也可采用等离子弧、氧乙炔焰等热加工方法,在采用热加工方法加工坡口后,必须除去坡口表面的氧化皮、熔渣及影响接头质量的表面层,并应将凹凸不平处打磨平整。 1.1.3焊件组焊前应将坡口及其两侧表面不小于30 mm范围内的油、漆、垢、锈、毛刺及镀锌层等清除干净,不得有裂纹、夹层、加工损伤、毛刺及火焰切割熔渣等缺陷。油污清理方法如下,首先用丙酮或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擦洗,然后用不锈钢丝刷清理至露出金属光泽,使用的钢丝刷应定期进行脱脂处理。 1.1.4 管子或管件、筒体对接焊缝组对时,内壁应齐平,内壁错边量不宜超过管壁厚度的10%,且不应大于2mm; 1.1.5 焊缝的设置应避开应力集中区,便于焊接和热处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1.5.1 钢板卷筒或设备、容器的筒节与筒节、筒节与封头组对时,相邻两纵向焊缝间的距离应大于壁厚的3倍,且不应小于100 mm,同一筒节上两相邻纵缝间的距离不应小于200 mm; 1.1.5.2除焊接及成型管件外的其他管子对接焊缝的中心到管子弯曲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管子外径,且不应小于l00 mm;管子对接焊缝与支、吊架边缘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0 mm。同一直管段上两对接焊缝中心面间的距离:当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150mm 时不应小于150mm;公称直径小于150mm时不应小于管子外径; 1.1.5.3 不宜在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 1.1.5不锈钢焊件焊接部位两侧各l00 mm范围内,在施焊前应采取防止焊接飞溅物沾污焊件表面的措施:可将石棉置于焊接部位两侧等。 1.1.6焊条、焊丝在使用前应按规定进行烘干、保温,并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干燥。焊丝使用前应清除其表面的油污、锈蚀等。常用焊材烘干温度及保持时间见表4。

焊接工艺(整改)

扬中市顺达电力设备有限公司QW/SD-11 焊接工艺文件 1.本工艺为通用工艺文件,适用于本公司的焊条电弧焊,除图样及专用工艺文件中有明确规定者外,均按本作业指导书执行,钢结构件等的焊条电弧焊可参照本作业指导书执行。 2. 焊接人员均应进行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取得焊接人员合格证后才能在有效期内承担合格项目范围内的焊接工作,并应严格遵守工艺纪律。 3.1熟悉产品图样、技术要求、焊接工艺文件。 3.2准备好一切所需要的工具及防护用品,根据焊条性能和技术要求合理选择焊接电源和极性,检查焊接设备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导线电缆接触良好,如有异常之处应立即关闭电源,通知维修工检查,接地线应与焊件接触良好,防止打弧。 3.3焊接接头的坡口形式和尺寸按设计图样,坡口表面应光滑、平整,不得有裂纹、分层、夹杂等缺陷。 3.4焊前将焊件坡口表面及两侧50mm范围内的油、锈及氧化皮等清理干净。 3.5 焊接工艺参数控制按表3要求控制。 4.1常用钢号推荐的预热温度见表4. 4.2不同钢号相焊时,预热温度要求较高的钢号选取。 4.3采取局部预热时,应防止局部应力过大,预热的范围为焊缝两侧各不小于焊件厚度的3倍,且不小于100mm。 4.4需要预热的焊件在整个焊接过程中应不低于预热温度。 4.5当用热加工法下料、开坡口、清根、开槽或施焊临时焊缝时,亦需考虑预热要求。 5.1.1当焊接区域环境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如无有效防护措施时,禁止施焊: 1、相对湿度大于90℅; 2、气体保护焊时风速大于2m/s;

3、手工焊时风速大于10m/s; 4、雨雪环境 5.1.2当焊件温度低于00C时,应在始焊处100mm范围内预热到150C左右。 5.2各种直径焊条推荐选用的焊接电流见表5。 5.3焊接时应保持一定的弧长,弧长一般为焊条直径的0.5-1倍。使用低氧氢型焊条时,应采用短弧,较小的摆动。 5.4对于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时,在保证熔合良好的情况下应采用小电流,快焊速及窄焊道。焊接过程中尽量不做横向摆动,控制层间温度不大于600C,对于接触腐蚀介质的焊缝应最后施焊(无耐蚀要求的除外)。 5.5禁止在非焊接部位引弧,可在坡口内或引弧板上引弧,如偶然发生在焊件表面引弧,应将弧疤磨平或将弧坑施焊工艺补焊后磨平。 5.6采用捶击消除残余应力时,第一层焊缝和盖面层焊缝不宜捶击。 5.7引弧板、熄弧板、产品焊接试板不应捶击拆除。 5.8焊接人员施焊结束后,清理焊缝表面,在规定部位做焊接人员标记。 6.1焊缝表面不得有裂纹、气孔、弧坑和夹渣等缺陷,并不得保留有熔渣与飞溅物。 6.2A、B类接头焊缝的余高,见下表6。 表6 注:焊缝金属厚度:对单面坡口为焊件母材厚度,对双面坡口为坡口直边部分中点至母材表面的深度,两侧分别计算。 6.4 C、D类接头焊缝与母材呈圆滑过渡,焊缝在图样无规定时,取焊件中较薄者之厚度。补强圈的焊脚,当补强圈厚度不小于8mm时,其焊脚等于补强圈厚度的70%,且不小于8mm。 7.1焊缝表面缺陷的返修及母材缺陷补焊 7.1.1焊缝表面缺陷如气孔、夹渣、咬边、弧坑等应在无损检验前进行修磨补焊至规定要求。 7.1.2母材缺陷应挖除或打磨至缺陷完全消除,对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值δb>540MPa的材料及Cr—Mo低合金钢材还需进行表面无损检测,补焊后需打磨与母材齐平,对以上二类材料还需进行表面无损检测。 7.1.3经无损检测发现的焊缝表面缺陷在修磨补焊后应重新检测,以确定缺陷消除情况。7.2焊缝内部缺陷的返修 7.2.1焊缝经无损检测发现内部超标缺陷时,由无损检测人员签发“焊缝返修通知单”连同缺陷显示单交焊接检验员转车间安排焊接人员返修。 7.2.2焊缝一、二次返修,由现场焊接技术人员制定返修工艺措施,经焊接质控责任人审批后,由现场焊接技术人员指导焊接人员进行。 7.2.3超过二次以上的焊缝返修,需经焊接质控责任人编制返修工艺,并经技术总负责人审

金工实习钣金加工工艺 附具体实例

金工实习—钣金加工 1 钣金加工简介 1.1 钣金介绍 钣金至今为止尚未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根据国外某专业期刊上的一则定义可以将其定义为:钣金是针对金属薄板(通常在6mm以下)一种综合冷加工工艺,包括剪、冲/切/复合、折、焊接、铆接、拼接、成型(如汽车车身)等。其显着的特征就是同一零件厚度一致,其中包括钢板、镀锌(锡)钢板、高张力钢板、烤漆钢板、铝板、铜板及不锈钢板等。 钣金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办公家具、运动器材、厨具、箱柜、计算机机壳、电器产品、车辆、飞机、船舶、钢建筑及工作母机外壳等。 1.2 钣金加工工艺 钣金作业是利用手工工具或机器,将金属塑性变形加工成所需的形状及大小,并配合机械式结合(如铆钉、螺栓、胀缩、压接及接缝等)或冶金式结合(如气焊、铜焊、手工电焊、CO2焊接及氩弧焊等)的方式,将其连接组合成一体的金属加工方法。 按钣金件的基本加工方式分类,主要有下料、折弯、拉伸、成型、焊接。 对于任何一个钣金件来说,它都有一定的加工过程,也就是所谓的工艺流程.不同结构的钣金件,工艺流程可能也各不相同,一般钣金件按以下流程: 绘制展开图 冲折弯压铆焊接

2 钣金工程识图基本知识 2.1 机械制图简介 钣金加工工程图也属于机械制图的范畴,机械制图是用图样确切表示机械的结构形状、尺寸大小、工作原理和技术要求的学科。图样由图形、符号、文字和数字等组成,是表达设计意图和制造要求以及交流经验的技术文件,常被称为工程界的语言。 在机械制图标准中规定的项目有:图纸幅面及格式、比例、字体和图线等。在图纸幅面及格式中规定了图纸标准幅面的大小和图纸中图框的相应尺寸。比例是指图样中的尺寸长度与机件实际尺寸的比例,除允许用1:1的比例绘图外,只允许用标准中规定的缩小比例和放大比例绘图。在中国,规定汉字必须按长仿宋体书写,字母和数字按规定的结构书写。图线规定有八种规格,如用于绘制可见轮廓线的粗实线、用于绘制不可见轮廓线的虚线、用于绘制轴线和对称中心线的细点划线、用于绘制尺寸线和剖面线的细实线等。 机械图样主要有零件图和装配图,零件图表达零件的形状、大小以及制造和检验零件的技术要求;装配图表达机械中所属各零件与部件间的装配关系和工作原理;表达零件结构形状的图形,常用的有视图、剖视图和剖面图等。 视图是按正投影法即零件向投影面投影得到的图形。按投影方向和相应投影面的位置不同,视图分为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等。视图主要用于表达机件的外部形状。图中看不见的轮廓线用虚线表示。零件向投影面投影时,观察者、机件与投影面三者间有两种相对位置。机件位于投影面与观察者之间时称为第一角投影法。投影面位于机件与观察者之间时称为第三角投影法。两种投影法都能同样完善地表达机件的形状。中国国家标准规定采用第一角投影法。 2.2 三视图简介 三视图是观测者从三个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空间几何体而画出的图形。 将人的视线规定为平行投影线,然后正对着物体看过去,将所见物体的轮廓用正投影法绘制出来该图形称为视图。一个物体有六个视图:从物体的前面向后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主视图——能反映物体的前面形状,从物体的上面向下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俯视图——能反映物体的上面形状,从物体的左面向右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左视图——能反映物体的左面形状,还有其它三个视图不是很常用。三视图就是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的总称。 一个视图只能反映物体的一个方位的形状,不能完整反映物体的结构形状。三视图是从三个不同方向对同一个物体进行投射的结果,另外还有如剖面图、半剖面图等做为辅助,基本能完整的表达物体的结构。 三视图的投影规则是: 主视、俯视长对正 主视、左视高平齐

铝合金焊接通用工艺规范(定版)

铝合金焊接工艺规范 技术部 编制 审核 批准 ××工业有限公司 2012.6.26

前言 本规范根据××工业有限公司,定制与实施设计规范、工艺规范、试验规范的要求,按《企业标准编写的一般规定》,为明确铝合金焊接的工艺要求而制定。 本规范是公司在铝合金焊接中的经验总结,对于生产起指导作用。 本规范编制部门:技术部 本规范制定日期:2012-6-26。

一、目的 为规范焊工操作,保证焊接质量,不断提高焊工的实际操作技术水平,特编制本规范。 二、编制依据 1. GB/T 985.3 《铝及铝合金气体保护焊推荐坡口》 2. GB/T10858-2008《铝及铝合金焊丝》 3. GB/T24598-2009《铝及铝合金熔化焊焊工技能评定》 4. GBT3199-2007 《铝及铝合金加工产品贮存及包装》 5. GBT22087-2008《铝及铝合金弧焊接头缺欠质量》 6.有关产品设计图纸 三、焊前准备 3.1 焊接材料 铝板 3A21(原LF21)及铝合金型材。 焊丝:S311铝硅焊丝 ER4043 直径φ2,φ3,焊丝应有制造长的质量合格证,领取和发放由管理员统一管理。铝硅焊丝抗裂性好,通用性大。 3.2 氩气 氩气瓶上应贴有出厂合格标签,其纯度≥99.99%,所用流量8-16升/分钟,气瓶中 的氩 气不能用尽,瓶内余压不得低于0.5MPa ,以保证充氩纯度。氩气应符合 GB/T4842-1995。 3.3 焊接工具 ①采用交流电焊机,本厂用WSME-315(J19)。 ②选用的氩气减压流量计应开闭自如,没有漏气现象。切记不可先开流量计、后开气 瓶,造成高压气流直冲低压,损坏流量计;关时先关流量计而后关氩气瓶。 ③输送氩气的胶皮管,不得与输送其它气体的胶皮管互相串用,可用新的氧气胶皮管

结构件的机器人焊接工艺分析2013.08.29..

结构件的机器人焊接工艺分析 张正王生龙 (中安重工自动化装备公司) [摘要]:本文以高倍聚光光伏发电自动跟踪系统的主要部件模组支撑架及主传动轴(扭管组合)为例,了解机器人焊接工作站系统,焊接工艺特点及各 工序时序图(Time Chart),利用反变形的统计分析法,以保证产品的精 度要求。 [关键词]:钢结构焊接变形机器人时序图 钢结构普遍采用焊接,金属焊接时在局部加热、熔化过程中,加热区的金属与周边的母材温度相差很大,产生焊接过程中的瞬时应力。冷却至原始温度后,整个接头区焊缝及近缝区的拉应力区与母材在压应力区数值达到平衡,这就产生了结构本身的焊接残余应力。此时,在焊接应力的作用下钢结构件发生变形,使焊后工件与原设计不符,需进行施力或加热校正方可达设计要求。为提高生产效率,就要从实际中寻找规律,找到防止和纠正变形的方法。 一、产品结构及特点 1.1模组支架: 如图1所示,模组支撑架由长度分别为1250mm和2070mm的10#轻型槽钢及40mm×80mm×3mm的矩形管组合焊接而成,材质均为Q253A。其特点为焊后两槽钢侧面须在同一平面上,且两槽钢必须平行,以保证1052.1±0.5mm安装尺寸。但是,焊接完成后2070槽钢易发生焊接应力变形,导致安装装尺寸变小,需火焰加热校正或锤击校正至要求尺寸方可。

1052.1±0.5 1052.1±0.5 图1. 模组支撑架 1.2主传动轴(扭管组合): B D A E C 图2. 主传动轴(扭管组合) (A--法兰板组合件I,B--法兰板组合件II,C--M20×55法兰螺栓,D--扭矩管,E--轴管组合见) 如图2所示为主传动轴组合焊接件,其材质全部为Q235A。主要由两端法兰板组合件、轴管组合件和Φ168×3mm圆管等焊接而成。其特点为组焊零件多,易发生变形,对两法兰板与扭管之间的垂直度要求高;为整个光伏发电光线追踪系统提供各方向的旋转支持,因此对于主传动轴焊接完成后的直线度及轴管与扭

钣金工艺规范

钣金工艺规范 1简介 1.1钣金所用材料 常用材料有:冷轧板SPCC、热轧板SPHC、电解板SECC、普通铝板及铝合金板AL1050、AL5052-H32,不锈钢板SUS304、覆铝锌钢板. 1.2典型钣金件加工流程 图面展开---编程---下料(剪、冲、割)----冲网孔----校平----拉丝----冲凸包----压铆----折弯-----焊接----立体拉丝----表处----组装 2下料 2.1数冲是用数控冲床加工,板材厚度加工范围为:冷扎板、热扎板小于或等于 3.0mm;铝板小于或等于 4.0mm;不锈钢小于2.0mm。 2.1.1 冲孔有最小尺寸要求 冲孔最小尺寸与孔的形状、材料机械性能和材料厚度有关。t为材料厚度,冲孔尺寸一般不小于1.5t。如遇特殊情况,可参照下表: 图2.1.1 冲孔形状示例 * t为材料厚度,冲孔最小尺寸一般不小于1.2mm。 冲孔最小尺寸列表

2.1.2 数冲的孔间距与孔边距 零件的冲孔边缘离外形的最小距离随零件与孔的形状不同有一定的限制,见图2.1.2。当冲孔边缘与零件外形边缘不平行时,该最小距离应不小于材料厚度t;平行时,应不小于1.5t。 2.1.3 折弯件及拉深件不可选用数冲下料,可选用二次激光切割。 2.1.4 螺钉、螺栓的过孔和沉头座 螺钉、螺栓过孔和沉头座的结构尺寸按下表选取取。对于沉头螺钉的沉头座,如果板材太薄难以同时保证过孔d2和沉孔D,应优先保证过孔d2。 表1用于螺钉、螺栓的过孔 *要求钣材厚度t≥h。 表2用于沉头螺钉的沉头座及过孔

*要求钣材厚度t≥h。 表3用于沉头铆钉的沉头座及过孔 2.2激光切割是用激光机飞行切割加工,板材厚度加工范围为冷扎板、热扎板小于或等于8.0mm;不锈钢小于或等于4.0mm ;铝板小于等于5.0mm。其优点是加工板材厚度大,切割工件外形速度快,加工灵活.缺点是会产生热变型,网孔件不宜用此方式加工,加工成本高! 3折弯 3.1折弯件的最小弯曲半径 材料弯曲时,其圆角区上,外层收到拉伸,内层则受到压缩。当材料厚度一定时,内r 越小,材料的拉伸和压缩就越严重;当外层圆角的拉伸应力超过材料的极限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和折断,因此,弯曲零件的结构设计,应避免过小的弯曲圆角半径。公司常用材料的最小弯曲半径等于0.5t。(弯曲半径是指弯曲件的内侧半径,t是材料的壁厚) 3.2弯曲件的直边高度 3.2.1一般情况下的最小直边高度要求 弯曲件的直边高度不宜太小,最小高度按(图4.2.1.1)要求:h>2t>2.5mm。 3.2.2特殊要求的直边高度

焊接工艺通用工艺守则知识分享

焊接工艺通用工艺守 则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压力容器主要承压元件焊条电弧焊、埋弧焊以及焊缝返修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规则,常压容器的焊接可参照执行。 1.2 本标准适用于碳素钢、低合金钢、奥氏体不锈钢制D1、D2类压力容器的焊接(不包括有色金属的焊接)。 1.3本守则如与设计文件相矛盾之处,应以设计文件为准。 1.4焊接时,除符合GB150、GB151、JB4710、JB4731、《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本守则外,还应符合图样的规定。 1.5本守则中引用的法规、标准、守则等如经修改,应以新的版本为准。 2.引用标准 TSGR0004《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GB150 《压力容器》 GB151 《管壳式换热器》 JB4710 《钢制塔式容器》 JB4731 《钢制卧式容器》 HG20584 《钢制化工容器制造技术要求》 NB/T47015《压力容器焊接规程》 NB/T47014《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 NB/T47016《承压设备产品焊接试件的力学性能检验》 TSG Z6002—2010《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考核细则》 GB/T21433《不锈钢压力容器晶间腐蚀敏感性试验》 HG20583《钢制化工容器结构设计规定》

GB985《气焊、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及尺寸》 GB986《埋弧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和尺寸》 3. 焊接材料 3.1 焊接材料包括焊条、焊丝、焊剂、钢带、气体、电极和衬垫等。 3.2 焊接材料应有产品质量证明书,并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按照材料验收程序进行验收与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3 焊条药皮应均匀、表面无气孔、没有明显的裂纹、脱皮现象,并存放在干燥的仓库内,要求温度≥5℃、相对湿度≤60%,使用前对焊条按规定温度应进行烘干和保温,烘干后的焊条应放在保温筒内,随用随取,低氢型焊条一般在常温下4h后应重新烘干,烘干次数不宜超过三次,对于焊工退回的焊条,库管员要做好标识,并按牌号、规格、代号存放,使用前应进行烘干,对于二次烘干的焊条应在焊条夹持端的截面用记号笔涂黄色标记,对于第三次烘干的焊条应在焊条夹持端的截面用记号笔涂红色标记。 3.4焊条、焊丝、焊剂及气体的选用应根据NB/T47015规定或图样规定进行选择,对于非受压元件或图样中未注明的焊材可按下列原则选用。 3.4.1低碳钢、低合金钢焊接应按母材抗拉强度等级选用相应强度等级的焊材,不同强度的低碳钢、低合金钢焊接应按强度较低一侧母材要求选择焊材,即按“低匹配”原则。 3.4.2不锈钢焊接一般应选用与母材金属化学成份相近的焊接材料,不锈钢与碳素钢、低合金钢之间的焊接一般选用铬镍含量高于奥氏体母材的焊接材料焊接。 3.5 焊工应根据焊接要求选用相应焊机,并注意直流焊机的极性连接。 4. 焊工及其钢印 4.1从事压力容器焊接作业的人员(以下简称焊工),应当按照TSG Z6002—2010《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考核细则》规定考核合格,取得相应项目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后,方能在有效期间内担任合格项目范围内的焊接工作;

焊接件通用技术规范汇总

焊接件通用技术规范 1.目的 为统一普通钢结构焊接件在工厂全过程的基本要求,特制订本规范。 2.范围 如顾客未对焊接件产品的加工及检验要求做出明确规定(含规范和图纸)、或已给出的规定不全时,在技术文件编制、加工制作、性能试验、检验规则以及标识、包装、运输、贮存和检验等环节须执行本规范的要求。 3.一般要求 3.1焊接件的制造应符合经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技术文件和本标准的规定。 3.2焊接件材料和焊接材料 3.2.1用于焊接件材料的钢号、规格、尺寸应符合产品图样的要求。 3.2.2用于焊接件的材料(钢板型钢等)和焊接材料(焊条、焊丝、焊剂等),进厂时应按照材料标准规定,验收合格后方准使用。 3.2.3对于无牌号和无合格证书的焊接件材料和焊接材料须进行检验和鉴定,确认合格后方准使用。 3.2.4原材料下料前的形状偏差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否则应予以矫正或另作他用(矫正可下料前校正,也可下料后校正),使之达到要求。矫正后,钢材表面不应留有明显的损伤。 3.3焊接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形位公差 3.3.1零件尺寸的极限偏差 手工气割的板材、型钢(角钢、工字钢、槽钢)零件尺寸的极限偏差应符合表1规定。 3.2.2零件形位公差 3.2.2.1板材零件表面的直线度和平面度公差应符合表2规定,直线度应在被测面的全长上测量。 表2 mm

3.2.2.2型材零件的直线度、平面度、垂直度公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歪扭误差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3 mm

3.2.2.3板材与型材零件切割边棱对表面垂直度,不得大于表5规定。 图1 L—边棱长度;t—直线度 3.2.2.4板材零件边棱之间的垂直度与平行度,不得大于相应尺寸的公差之半(见图 2)。 t≤Δ 图2 3.2.2.5型材零件切割断面对其表面的垂直度以及型材零件切割断面的平行度,不得大于型材零件切割断面之间的尺寸公差之半(见图3)。 图3 3.2.2.6弯曲成型的筒体零件尺寸的极限偏差、圆角和弯角,(≥5mm钢板)应符合表6规定。

钣金焊接工艺技术要求

修改记录 版本号更改内容 发行日期 修订人审核批准

1.0 目的与适用范围: 1.1提高出图效率,规范焊接工艺。 1.2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所有蒂森轿厢产品。 2.0 引用标准: GB324-88焊缝符号表示法 3.0 定义: 本文件规定了钣金件焊接工序的工艺守则;在图样和设计文件的技术要求中详细叙述必要的技术要求、焊接要求及焊接符号。当生产图纸无说明或本文件与工艺文件、图纸冲突时,以本文件为准(特殊产品除外)。 4.0 职责: 4.1 技术部 负责生产技术出图,产品生产过程中提供技术支持; 4.2 生产三科 以本文件为依据焊接、打磨; 4.4 品质部 参考本文件,按图纸要求检验。 5.0 程序内容: 5.1 零部件的焊接技术要求 5.1.1 焊接前对各零部件依照图样进行认真检查,如发现材料尺寸不符合或有严重缺陷的不得 进行焊;机械加工件不得有磕碰划伤现象,影响外观质量的不得擅自使用;以上情况应 及时上报质检员,并由质检员重新确认是否可以使用。 5.1.2 零件的焊前清理: a) 焊接前应清除锈蚀、氧化皮、油污、气割飞溅物等,焊件有明显弯曲和凹凸不平的应校直校平后再进行焊接。 b) 机械加工件焊前必须清理锈蚀和油污,清理过程中注意保护加工件的外露边或面, 尤其是焊后不加工的光面。 c) 焊接后无法进行除锈、清除氧化皮等表面处理的应进行表面处理后再进行焊接。 5.2 焊接过程的工艺要求: 5.2.1 为保证各焊接零件之间的相互位置应首先进行定位焊接,自检焊件位置尺寸无误后再进 行连续焊接。 5.2.2 钢板、型材或者相互之间的对接,焊接接头对口的错边量不得超出表5-1的规定:

焊接工艺通用工艺守则.docx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压力容器主要承压元件焊条电弧焊、埋弧焊以及焊缝返修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规则 , 常压容器的焊接可参照执行。 本标准适用于碳素钢、低合金钢、奥氏体不锈钢制D1、D2类压力容器的焊接 ( 不包括有色金属的焊接 ) 。 本守则如与设计文件相矛盾之处,应以设计文件为准。 焊接时,除符合 GB150、GB151、JB4710、JB4731、《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本守则外,还应符合图样的规定。 本守则中引用的法规、标准、守则等如经修改,应以新的版本为准。 2.引用标准 TSGR0004《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GB150《压力容器》 GB151《管壳式换热器》 JB4710《钢制塔式容器》 JB4731《钢制卧式容器》 HG20584 《钢制化工容器制造技术要求》 NB/T47015《压力容器焊接规程》 NB/T47014《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 NB/T47016《承压设备产品焊接试件的力学性能检验》 TSG Z6002— 2010《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考核细则》 GB/T21433《不锈钢压力容器晶间腐蚀敏感性试验》 HG20583《钢制化工容器结构设计规定》 GB985《气焊、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及尺寸》 GB986《埋弧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和尺寸》 3.焊接材料 焊接材料包括焊条、焊丝、焊剂、钢带、气体、电极和衬垫等。 焊接材料应有产品质量证明书,并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按照材料验收程序进行验收与

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焊条药皮应均匀、表面无气孔、没有明显的裂纹、脱皮现象,并存放在干燥的仓库内, 要求温度≥ 5℃、相对湿度≤ 60%,使用前对焊条按规定温度应进行烘干和保温,烘干后的 焊条应放在保温筒内,随用随取,低氢型焊条一般在常温下 4h 后应重新烘干,烘干次数不 宜超过三次,对于焊工退回的焊条,库管员要做好标识,并按牌号、规格、代号存放, 使用前应进行烘干,对于二次烘干的焊条应在焊条夹持端的截面用记号笔涂黄色标记,对于第三次烘干的焊条应在焊条夹持端的截面用记号笔涂红色标记。 焊条、焊丝、焊剂及气体的选用应根据 NB/T47015规定或图样规定进行选择,对于非受压 元件或图样中未注明的焊材可按下列原则选用。 低碳钢、低合金钢焊接应按母材抗拉强度等级选用相应强度等级的焊材,不同强度的低碳钢、低合金钢焊接应按强度较低一侧母材要求选择焊材,即按“低匹配”原则。 不锈钢焊接一般应选用与母材金属化学成份相近的焊接材料,不锈钢与碳素钢、低合金钢之间的焊接一般选用铬镍含量高于奥氏体母材的焊接材料焊接。 焊工应根据焊接要求选用相应焊机,并注意直流焊机的极性连接。 4.焊工及其钢印 从事压力容器焊接作业的人员(以下简称焊工),应当按照 TSG Z6002—2010《特种设备 焊接操作人员考核细则》规定考核合格,取得相应项目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后,方能在有效期间内担任合格项目范围内的焊接工作; 焊工应当按照焊接工艺指令卡和通用焊接工艺卡施焊并且做好施焊记录,检验人员应当对实 际的焊接工艺参数进行检查,检验记录列入产品质量证明文件; 应当在压力容器受压元件焊缝附近的指定部位打上焊工钢印(不锈钢除外),并做好记录, 不锈钢设备的焊工钢印应在排版图上记录。 公司焊接负责人应当建立每个持证焊工技术档案。 5.焊前准备 焊前必须检查和熟悉所焊产品的图样、工艺和有关技术要求,明确焊接钢种,所用焊接 材料牌号、焊接规范及操作要领。 检查所焊工件的装配质量,包括坡口型式、角度、钝边、间隙及错边量是否符合要求并 对坡口表面进行清理,除去焊缝两侧 20~30mm范围内的油污、锈蚀,不锈钢焊缝两侧 100mm

焊接作业指导书及焊接工艺

焊接作业指导书及焊接工艺 1.目的:明确工作职责,确保加工的合理性、正确性及可操作性。规范安全操作,防患于未然,杜绝安全隐患以达到安全生产并保证加工质量。 2.范围: 2.1.适用于钢结构的焊接作业。 2.2.不适用有特殊焊接要求的产品及压力容器等。 3.职责:指导焊接操作者实施焊接作业等工作。 4.工作流程 4.1作业流程图 4.1.1.查看当班作业计划 4.1.2.阅读图纸及工艺 4.1.3.按图纸领取材料或半成品件 4.1.4.校对工、量具;材料及半成品自检 4.1. 5.焊接并自检 4.1.6.报检 4.2.基本作业: 4.2.1.查看当班作业计划:按作业计划顺序及进度要求进行作业,以满足生产进度的需要。

4.2.2.阅读图纸及工艺:施焊前焊工应仔细阅读图纸、技术要求及焊接工艺文件,明白焊接符号的涵义。确定焊接基准和焊接步骤;自下料的要计算下料尺寸及用料规格,参照工艺要求下料。有半成品分件的要核对材料及尺寸,全部满足合焊图纸要求后再组焊。 4.2.3.校准:组焊前校准焊接所需工、量具及平台等。 4.2.4.自检、互检:所有焊接件先行点焊,点焊后都要进行自检、互检,大型、关键件可由检验员配合检验,发现问题须及时调整。 4.2. 5.首件检验:在批量生产中,必须进行首件检查,合格后方能继续加工。 4.2.6.报检:工件焊接完成后及时报检,操作者需在图纸加工工艺卡片栏及施工作业计划上签字。(外加工件附送货单及自检报告送检)。 5.工艺守则: 5.1.焊前准备 5.1.1.施焊前焊缝区(坡口面、I型接头立面及焊缝两侧)母材表面20~30mm宽范围内的氧化物、油、垢锈等彻底清理干净,呈现均匀的金属光泽。 5.1.2.检查被焊件焊缝(坡口形式)的组对质量是否符合图纸要求,对保证焊接质量进行评估,如有疑义应向有关部门联系,以便采取相应工艺措施。 5.1.3.按被焊件相应的焊接工艺要求领取焊接材料,并确认焊接牌号无误。 5.1.4.检查焊接设备是否运转正常,各仪表指数是否准确可靠,然后遵照本工艺提供的工艺规范参数预调焊接电流、电压及保护气体流量。 5.1.5.合焊前应先行组对点焊,点焊的焊材应与正式施焊焊材相同,点焊长度一般应为 10-15mm(可视情况而定),点焊厚度应是焊脚高度的1/2(至少低于焊脚高度)。 5.1. 6.对于有焊前预热要求的焊件,根据工艺文件要求规范参数预热,温度必须经热电偶测温仪测定,预热范围宽度应符合工艺文件的规定。

钣金加工工艺流程

钣金加工工艺流程 1简介 1.1简介 按钣金件的基本加工方式,如下料、折弯、拉伸、成型、焊接。本规范阐述每一种加工方式所要注意的工艺要求。 1.2关键词 钣金、下料、折弯、拉伸、成形、排样、最小弯曲半径、毛边、回弹、打死边、焊接 2下料 下料根据加工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普冲、数冲、剪床开料、激光切割、风割,由于加工方法的不同,下料的加工工艺性也有所不同。钣金下料方式主要为数冲和激光切割 2.1数冲是用数控冲床加工,板材厚度加工范围为冷扎板、热扎板小于或等于 3.0mm,铝板小于或等于 4.0mm,不锈钢小于或等于2.0mm 2.2冲孔有最小尺寸要求 冲孔最小尺寸与孔的形状、材料机械性能和材料厚度有关。 图2.2.1 冲孔形状示例 材料圆孔直径b矩形孔短边宽b 高碳钢 1.3t 1.0t 低碳钢、黄铜 1.0t0.7t

铝0.8t0.5t * 高碳钢、低碳钢对应的公司常用材料牌号列表见第7章附录A。 表1冲孔最小尺寸列表 2.3数冲的孔间距与孔边距 零件的冲孔边缘离外形的最小距离随零件与孔的形状不同有一定的限制,见图2.3.1。当冲孔边缘与零件外形边缘不平行时,该最小距离应不小于材料厚度t;平行时,应不小于1.5t。 (图1.4) 图2.3.1 冲裁件孔边距、孔间距示意图 2.4 折弯件或拉深件冲孔时,其孔壁与工件直壁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图2.4.1) 图2.4.1 折弯件、拉伸件孔壁与工件直壁间的距离 2.5螺钉、螺栓的过孔和沉头座 螺钉、螺栓过孔和沉头座的结构尺寸按下表选取取。对于沉头螺钉的沉头座,如果板材太薄难以同时保证过孔d2和沉孔D,应优先保证过孔d2。

焊接加工通用工艺守则

焊接加工通用工艺守则 手工电弧焊 1 主要内容与适应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手工电弧焊接加工应共同遵守的基本规则,适应我公司的金属手弧焊焊接加工。 手弧焊焊接加工还应遵守SQB2930—01—2006。 2 引用标准 JB/T3228—1983《焊条质量管理规定》 SQB2930—01—2006 焊接加工通用工艺守则总则 3 焊接方法概述 3.1手弧焊接的定义:是利用焊条和焊件间产生的电弧,使焊条和焊件局部加热到熔化状态进行焊接的一种手工操作的电弧焊方法。 3.2手弧焊的工艺特点 3.2.1 手弧焊的工艺优点 a 操作灵活,可达性好。 b 设备简单,使用方便。 c 应用范围广。选择合适的焊条可以焊接许多常用的金属。 d 不需要辅助气体保护。焊条本身在生产中不仅能提供填充金属,而且能产生保护熔池和使焊接处避免氧化的保护气体,并具有较强的抗风能力。

3.2.1手弧焊的工艺缺点 a 焊接质量不稳定。焊接质量受焊工的操作技术、经验、情绪的影响 b 劳动条件差。焊工劳动强度大、还要受到弧光辐射、烟尘、臭氧、氮氧化合物、氟化物等有害物质的危害。 c 生产效率低。 d 不适应特殊金属及薄板的焊接。 3.3手弧焊的的适用范围与局限性 3.3.1 可焊工件厚度范围 焊件在1mm以下的薄板不宜用焊条电弧焊;焊接单层不开坡口的焊件,可焊厚度1~3.2mm;焊接单层开坡口的焊件,可焊厚度3.2~6.4mm;焊接单层填角的焊件。可焊厚度1.6~10mm;焊接多层有坡口的焊件,可焊厚度虽不受限制,但效率低、填充金属量大,其经济性下降,所以一般大多用在3~40 mm之间。 3.3.2 可焊金属范围 常温能焊接的金属有:碳钢、低合金钢不锈钢、耐热钢、铜、铝及其合金;能焊接但可能需预热、后热或者两者借用的金属有:铸铁、高强度钢、淬火钢等;不能焊接的金属有:低熔点金属如锌、铅、锡及其合金;难熔金属如钨、钼、钽等;活泼金属如钛、铌、锆等。 3.3.3 最适合的产品结构和生产性质 结构复杂的产品,在结构上具有很多短的或不规则的、具有各种空间位置及其它不易实现机械化或自动化焊接的焊缝,最适宜用手弧焊;单件或小

焊接加工工艺规范

焊接加工工艺规范 一、焊前准备工作: 1、操作者必须取得上岗证后,才可从事焊接、切割工作; 2、检查图纸是否齐全,认真消化图纸,确定所用焊条、焊接参数和组焊顺序; 3、检查备料是否齐全,其尺寸是否符合图纸要求。 4、检查焊接场地10米内有无油类和其它易爆物品。临时工地若有此类物品,而又必须在 此操作时,应通知安技员到现场检查,采取临时性安全措施,并做好消防准备工作。5、工作前应检查焊机电源线、引出线及接线点是否良好;电焊机接零(地)线及电焊工作 回线不准接在管道和机床设备上,工作回路线和电焊钳把应绝缘良好,机壳接地必须符合安全规定,一切电路应独立或隔离。 6、焊工操作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二、焊工操作规程 1.0焊条的选择: 1.1焊低碳钢(如A3、20钢等):对一般结构选用结421~结424焊条;对承受动载荷、结 构复杂或厚板重要结构:选用结426、结427、结506、结507焊条 1.2焊中碳钢(35、45钢等):选用结506、结507、结606、结607焊条。 2.0减小焊接变形的措施: 2.1反变形方法:预先断定焊接后可能发生的变形大小和方向,即将工件安置在相反方向 的位置上,或在焊前使工件反方向变形,以抵消焊接后所发生的变形。 2.2刚性夹持法:焊前将工件固定夹紧,可缩小焊后变形。固定夹紧方法可用简单夹具或 刚性支撑,甚至可将工件临时点固定在工作台上,刚性夹持法只适用于低碳钢结构。2.3加余量法:在工件尺寸上加一定收缩余量,以补充焊后的收缩,通常为:0.1~0.2%。 2.4选择合理的焊接次序:构件的对称两侧都有焊缝时,应设法使两侧焊缝的变形能互相 抵消或减弱。 3.0对长细和结构上不便定位的钢板进行焊接时,先点焊,检查无误后,再全长施焊。 4.0焊缝应避免密集和交叉,以减少焊接应力。 5.0避免焊接裂缝的措施 5.1 对低碳钢结构:当厚度大于20mm,结构刚度很大,车间温度低于-5℃时要预热;对 板厚大于50mm的焊接结构,焊后应进行退火处理; 5.2 对中碳钢结构:a.焊前应预热,35号钢、45号钢的预热温度约为150~250℃,当结 构刚度较大时或对含碳量更高的钢预热温度可达350~400℃。b.如情况不允许预热时,可选用镍铬不锈钢焊条进行焊接。c.焊后如需退火处理,即将工件均匀加热到600~650℃,保温一小时以上的时间,再缓慢冷却。d.用各种焊条焊中碳钢时,均应使用小电流、细焊条,开坡口进行多层堆焊。

【实用】钣金焊接规范及要求

【实用】钣金焊接规范及要求 (一)钣金件焊前要求 1、所有原材料不得低于图纸要求,否则不得下料制作。 2、要求焊接型钢平整度不超过2/1000,总弯曲度不大于总长度的0.3%。 3、钣金件焊接前,变形的零配件必须校直、校平后再焊接。 4、在进行焊接前,应根据零件大小、材料厚度、焊缝要求的大小等不同选用粗细规格不等的焊丝。 (二)焊接过程的要求 1、按图纸、技术、工艺要求制作焊接,因看图纸有误,导致工件焊错,需重新焊割的,该件按次品处理。 2、焊接时,要求该坡口的地方必须坡口,加工件没有坡口的、或者焊接型材等,应根据情况用磨光机进行坡口,需机加工坡口的应进行加工坡口处理,并把问题上报给部门主管。 3、焊接时应保证工件外形尺寸和形位公差,非加工面形位公差按IT15级执行。 4、焊接时需要代料的,板料厚度达不到图纸要求,未经技术部门的书面同意,不能代料。 5、焊接时的焊缝严格按图纸要求,该连续焊的连续焊,该断续焊的一定要断续焊。如图纸没有要求的断续焊尺寸长度,则每间隔50mm焊8~10mm,各焊点距离必须均匀一致。 6、连续焊缝要求平直光滑,不能有明显的高低不平现象,不能有焊穿、焊偏、焊疤、气孔、咬边等现象。焊缝的焊角以图纸要求为准,无要求的保证焊角为相临件的最小厚度。 7、焊接完成后:每道焊缝应打磨处理,清除焊渣,去掉周边毛刺。 8、图纸上要求折弯的零件,没有技术部的书面同意,不得采用焊接方式。 9、钣金件在焊接过程中,需要敲击的部分可以用小型手工锤轻轻锤到要求尺寸,不得在钣金平面上以铁锤敲打。 (三)焊后处理要求及标准 1、焊缝平滑,曾现鱼鳞状;不得出现堆起凸包、不均匀的现象。 2、工件焊接完毕后,外观应用砂布重新打磨一遍,不能有手感刺边角的存在;不得存在焊渣、焊点、毛刺等,焊缝应光滑、平整。应保证工件的“边齐、面平”,包括工件上开口边缘的垂直平行度。 3、箱体类工件平面上焊缝不得比平面高,原则上打腻子后应该能掩盖住,看不出焊缝。 4、对于周转件,尤其是焊接后不再进行加工的平面,在焊接时必须严加防护,避免电弧损伤或焊渣损伤且焊缝均匀的前提下不能随便进行打磨。 5、对于焊接后需进行发蓝、电镀的钣金件,焊接完毕达到相关要求后,统一喷砂处理。周转过程中应严加防护,避免磕碰划伤,不得再进行打磨处理。

焊接工艺规范与操作规程完整

焊接通用工艺 1 围 本守则规定焊接加工的工艺规则,适用于本公司焊接加工。 2 焊工 2.1焊工必须经过考试并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上岗。焊工考试按照JG/T5080.2进行。 2.2 焊工必须严格遵守焊接工艺规程,严禁自由施焊及在焊道外的母材上引弧。 3 焊前准备 3.1 焊接前应检查并确认焊接设备及辅助工具等处于良好状态。 3.2 焊接工作尽可能在室进行,当工件表面潮湿或暴露于雨雪条件下,不得进行焊接作业。 3.3 焊条、焊剂和药芯焊丝应按产品说明书的规定进行烘干。低氢焊条在施焊前必须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350~400℃,时间1~2h。一般在常温下超过4h即重新烘干。酸性焊条一般可不烘干,但焊接重要结构时经150~200℃烘干1~2h。 3.4焊材的选用 3.4.1钢材和焊条的选配 3.4.2 焊丝、焊剂的选配 3.5 碳素钢板厚大于50mm、低合金钢板厚度大于36mm时,施焊前一般应进行预热至100~

150℃,预热区应在焊缝两侧,每侧宽度不应小于焊件厚度的两倍且不小于100mm。 3.6 焊接部位必须进行焊前清理、去除铁锈、油污等杂质,重要部位还要求打磨光洁。 4 焊接 4.1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合理的焊接参数进行焊接,不允许超大电流焊接。 4.2 多层焊时,前一层焊道表面必须进行清理,检查、修整,如发现有影响焊接质量的缺陷,必须修整清除后再焊。 4.3 焊后处理 4.3.1 焊接结束,焊工应清理焊道表面的熔渣飞溅物,检查焊缝外形尺寸及外观质量。公司规定要敲钢印的部位打上焊工钢印。 4.3.2 焊缝缺陷超标允许返修,但返修次数不超过两次。 4.3.3 焊缝出现裂纹时,焊工不得擅自处理,应及时的报告技术人员,查清原因,订出修补措施方可处理。 4.3.4 对于一些封闭型结构,多焊缝、长焊缝的构件,焊后应进行锤击、振动等方法消除残余应力,产品技术条件中要求热处理的,应采用热处理消除应力。 5各种焊接方法规 5.1 手工电弧焊 5.1.1 有焊接工艺的按焊接工艺规定操作。 5.1.2 没焊接工艺的按焊条说明书的规定并参照下表选取合适的电流 5.1.3 焊条规格应要根据工件的厚度、坡口类型及焊接位置选取。 (a)平焊位置焊条大直径为Ф5.0mm (b)横焊平角焊焊条最大直径为Ф5.0mm (c)立焊和仰焊位置焊条最大直径宜为Ф4.0mm 5.1.4 单层焊道坡口焊的最大厚度为6mm,角焊缝焊脚最大宽度为8mm。 5.1.5 坡口底层焊道应采用Ф3.2的焊条,底层根部焊道的最小尺寸不应太小,以防止产生裂纹。 5.1.6 坡口多层焊道除打底层和盖面层外,每层增加的厚度不超过4mm。 5.1.7 立、仰、横焊电流应比平焊小10%左右,工件预热后焊接电流应比不预热时减小5%~10%,采用直流电源时可交流电源时减少10%左右。

钣金常用焊接规范选编

钣金常用焊接规范选编 1、主题与范围 1.1本规范选编了薄板焊接常用方法及工艺要求。 1.2本规范适用于我公司架、箱、柜、操作台等产品的焊接。 1.3本规范可作为分析焊接不合格产生原因的依据 2、目的 掌握和实施本焊接技术规范,可以保证产品的焊接质量,从而最终满足客户要求。 3、薄板常用焊接工工艺 3.1焊接方法代号和焊缝基本符号 3.1.1钣金常用焊接方法代号及注法 阿拉伯数字代号来表示金属焊接的各种焊接方法。以数字代号均可在图样上作为焊接方法来标示,标在指引线尾部。如此焊缝符号表示角焊缝采用手工电焊弧焊 (表示角焊,指引线尾部阿拉伯数字111表示采用手工电弧焊)。 表中数字代号为薄板焊接工艺中通常采用的焊接方法。

3.1.2 薄板常用焊缝基本符号 3.2 手工电弧焊(手弧焊) 手弧焊以涂料(药皮)焊条与工件为电极,利用电弧放电产生的高热(6000-7000℃)熔化焊条和焊件,使之成为一体,用手工操纵焊条进行焊接,它具有灵活、机动、适用性广泛,可进行全位置焊接;所用设备简单耐用性好、费用低。焊缝质量决定于操作者的技术水平。 3.2.1手工电弧焊焊接规范 手弧焊的焊接规范是指焊条直径,焊接的电流强度,电弧电压、电源种类(交流或直流),在直流手工电弧焊中还包括极性的选择。 3.2.1.1焊条直径的 焊条直径对焊接质量有明显的影响,同时与提高生产率有密切的关系。使用过粗的焊条焊接, 会造成未焊透和焊缝成形不良;使用过细的焊条,会降低生产率。焊条直径选择的主要依据 是焊件的厚度,焊接位置等。 按焊件厚度选择直径推荐值 (mm) 选取焊答直径时还应考虑不同的焊接位置。平焊时可以选用较大直径的焊条。立焊、横焊、仰焊一般应选择直径较小的焊条。 3.2.1.2 焊接电流的选择 焊接电流的大小对焊接质量有较大的影响。当焊接电流过小时,不仅引弧困难,电弧也不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