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原理概论第一章1试题和图表

马原理概论第一章1试题和图表

马原理概论第一章1试题和图表
马原理概论第一章1试题和图表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着重掌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和实践的基本观点及其内涵;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发展观、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打下理论基础。

二、逻辑结构

三、内容要点(其中带﹡的为重点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思维和存在何者是世界的本原的问题及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两个方面的内容;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动观和时空观。

4.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观: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5.马克思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不是“半截子”唯物主义。﹡6.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7.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8.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

﹡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联系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从而要求人们确立与培养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

﹡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永恒发展原理:事物是永恒发展的,从而要求人们确立与培育永恒发展的观念,在工作和生活中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11.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

马原期末考试简答题大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其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来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或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念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念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的基本原理: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事件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理论品质;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理论、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 1、哲学基本问题 答: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全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的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概念及意义 答: 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3、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答:作为一个普遍的哲学范畴,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发展是指合乎历史前进的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要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4、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答: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

马原理复习资料_2017_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 2017年6月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当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举行的“千年思想家”的网上评选活动,名列榜首的是( A )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 2. 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D ) A.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3.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4. 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 5.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 A.自我批判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6.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7.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8.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十月革命的胜利 C.共产党的建立 D.剩余价值论和唯物史观的发现 9.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C) A.认真阅读经典原著 B.深入进行调查研究 C.理论联系实际 D.善于独立思考 答案:1. A 2. D 3. C 4. A 5. D 6. A 7. C 8. A 9. C 二.多项选择题 1. 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Abc)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E.辨证唯物主义 2.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的三大工人起义是(b c d) A.法国巴黎公社运动 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 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 E.1848年的欧洲革命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bc)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启蒙思想 E.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主义思想 4.十九世纪空想社会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是( b ce) A.亚当?斯密 B.沙尔?傅立叶 C.罗伯特?欧文

马原试题与答案图文稿

马原试题与答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期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表格内相应的位置) 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 (P3) 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A)(P14) 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开放性 3、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 (P25)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4、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D)(P26)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5. 人类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在于(C)(P51) A.人类能征服和改造自然界 B.人类必须依赖自然界,因为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C.人类是否能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 D.人类能够保持生态平衡 6、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P42)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交通规划原理历年试题

内蒙古科技大学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 《交通规划》考试试题(A 卷) 课程号: 考试方式:闭卷 使用专业、年级:交通工程 2005 任课教师:于景飞 考试时间: 备 注: 一、选择题(共7题,每空2分,共14分) 1. 下列那种现象属于交通的范畴() A 流水 B 下雨 C 刮风 D 驾车兜风 2. 劳瑞模型土地利用活动的主体不包括() A 基础产业部门 B 非基础产业部门 C 住户部门 D 人口 3. 社会停车场用地属于() A 对外交通用地 B 道路广场用地 C 市政工业设施用地 D 仓 储用地 4. 对方格网式交通网络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A 各部分可达性均等 B 网络可靠性较低 C 网络空间行驶简单 D 不利于城市用地的划分 5. ()是对象区域交通总量 A 生成交通量 B 发生交通量 C 吸引交通量 D 全不是 6. ()没有完整的OD 表也可以进行模型参数标定 A 重力模型法 B 最大熵模型法 C Furness D 介入机会模 型 7. 当人们购买家庭轿车的比例趋于平均化后,职业对交通方式 选择的影响逐渐() A 减弱 B 增强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共11题,每空1分,共16分) 1. 引道延误为引道 ______ 与引道 _____ 之差。 2. 老瑞模型是决定 _____ 和 ______ 的分布模型 3. 已知I 、2、3小区至路网的最短距离为20、30、10,则道路 网的可达性为 ______ 4. _______ 是指道路网中路段之间的连接程度。 5. 在O □表中,每一行之和表示该小区的 _____ ;每一列之和表 示该小区的 ____ 。 6. Logit 模型假设径路的随机误差相互 —J 填独立或相关)。 7. 出行 ____ 以住户的社会经济特性为主,出行 _____ 以土地利 用的形态为主。 8. 某市规划面积300km ,建成区面积lOOkm,现有道路总长 350km 规划再建150km 则城市道路网密度为 —km / krnt 9. _______ 交通流分布能够较好的反应网络的拥挤性。 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ebster 延误公式的适用范围为饱和度取值在 ________________ 。 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态交通分配是以路网 为 -线订装---线订装--- 线订装----师教考监交并一纸题答与须卷试 ----线 订装---线订装--- 线订装- : 名 姓生学 □□□□□□□□□□□□ ................................................ ... .................... .

马原理论文题目

1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题目 1、《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或马克思主义与现时代 2、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和谐社会及其发展(或某问题) 3、谈互联网的发展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或互联网引起的社会问题及对策究 4、调查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情况,撰写调查报告,《我院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或大学生恋爱现象调查,大学生消费现象调查,大学生就业观调查等(4---5人一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调查撰写并撰写调查报告) 5、观看《大国崛起》,撰写论文《大国兴衰之我见----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 6、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谈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或谈现代科学技术与道德的冲突 7、成功实践的秘诀-------谈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8、重新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及其关系 9、谈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 10、社会主义:历史、现状与未来 11、谈价值多元化时代主旋律的弘扬----从春晚谈起,或从快乐男声谈起 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人的发展 13、我看“山寨文化”、“汪峰和旭日阳刚”现象 14、苏联演变的原因及教训 15、社会主义在20世纪的贡献 16、评斯大林模式 17、全球化的本质及其策略 18、犀利哥:无法犀利的人生 -----我国现阶段流浪汉现象研究 19、风景这边独好----谈谈“中国模式” 20、中国社会的内部风险及化解之道 21、“二代”现象引发的公众焦虑及对措 要求:论文不少于3500字,手写。 同学们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4-3人)合作。 格式:论文的写作至少包括题名、关键词、摘要、正文、参考文献五

部分。 如何撰写研究报告 1、它必须是要回答某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可能争议性很大,可能很重要,可能很有趣,总之,作者对它有兴趣,想回答它,这是报告的出发点。 2、对于这个问题作者必然有一些特定的看法。这个看法可以与别人一样,也可能与别人不一样。社会科学的研究有时不一定有特定的标准答案,总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因此,不管答案是什么都没有关系,重要的是每份报告都要有清楚的论点,亦即答案,否则就不可能写成报告。 3、作者必须尝试把他的看法推销出去,也就是说他必须要有说服别人的强烈企图。如何说服别人呢?这是要动脑筋的地方。例如举出一些证据证明自己是对的,或是批判对方证明别人是错误的,或是面对挑战为自己的论点辩护,或是澄清立场,以严密的逻辑推论自己的观点。尝试说服别人是报告最重要的部分,它所占的篇幅必须最多,不可能短短的几个段落。更重要的是报告的章节安排必须能够清楚地反映此种说服的过程,这者是一篇好报告。 4、报告必须要符合特定的写作格式。任何报告必须有:题目、前言、正文、结论、参考书目几个部分,缺一不可。“题目”必须能清楚地呈现本文的问题意识。“前言”针对问题意识作说明,它的由来、

马原期末考试试题

1.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同一性与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就是指矛盾双方互相联系的性质。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就就是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前提,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第二,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就是指矛盾双方存在着由此达彼的桥梁。它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形:一就是矛盾双方相互渗透,就就是矛盾双方中都包含着对方的因素。二就是矛盾双方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就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 矛盾的斗争性既包括矛盾双方的激烈冲突,也包括矛盾双方的区别与差异。正确理解矛盾的斗争性,第一,不要把哲学上讲的“斗争”仅仅归结为社会领域的斗争,甚至只瞧成敌我之间的对抗与冲突。第二,有矛盾就有斗争。第三,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有一个从差异、对立到矛盾解决的过程。差异就就是矛盾,就包含着斗争。同一性就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斗争性就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对立双方既同一又斗争,使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引起事物的变化与发展。只讲斗争性不讲同一性,只讲同一性不讲斗争性,都不符合事物矛盾的本性。我们必须善于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做好矛盾转化工作。 2、、1谈谈您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的理解。 答: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就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由其后人不断丰富与发展的理论体系; 从阶级属性讲,就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与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从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讲,就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就是关于自然、社会与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就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与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也称基本原理)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2、2谈谈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的理解。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基本原理同中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就是在实践中学习与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RM[含参考答案]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含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肯定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是() A.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正确答案】D 2.科学家发现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意识的产生() A.不是纯粹的生物过程 B.是社会的产物 C.不仅是物质现象,而且是社会现象 D.人类意识和个人意识的形成过程都离不开社会 【正确答案】ABD 3.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采取(AB) A.人民当家做主享有充分广泛民主权利的国体 B.民主共和国形式的政体 C.人民当家做主享有充分广泛民主权利的政体 D.民主共和国形式的国体 4.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超越了马克思.恩格斯当年的预想,不是在生产社会化程度最高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实现,而是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从这个历史结果,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我们可以得出下面正确的结论有(ABCD) A.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不违背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 B.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制度,需要特定的情况 C.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必然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 D.历史发展的顺序是有可能出现跳跃的 5.肯定方面是指() A.好的方面 B.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C.正确的方面 D.决定了一事物是其自身而不是它物的方面

【正确答案】BD 二、单选题 6.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A.实现了自我否定 B.发生了根本变化 C.仍无任何变化 D.有局部调整,但没有改变本质 正确答案:D, 7.人的思想动机和目的实现的程度,取决于它们 A.是否正确地反映事物发展的规律 B.是否在一定的阶段上得到广泛的传播 C.是否形成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D.是否被全体人民所接受 正确答案:A, 8.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这说明 A.运动是世界的本原 B.世界上只有运动,没有静止 C.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D.运动与静止是绝对对立的 正确答案:C, 9.下列关于绝对真理的理解正确的是 A.绝对真理就是绝对不变的真理 B.绝对真理就是不包含相对性的真理 C.绝对真理就是真理具有绝对性 D.绝对真理就是指真理标准的唯一性 正确答案:C,

(完整版)《交通规划原理》习题一(1-6章)作业

《交通规划原理》第1-6章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1.交通规划的定义是什么?它的构成要素是什么? 答:交通规划是有计划地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提示各种目标,又如何将提示的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 交通规划的构成要素分为:需求要素、供给要素和市场要素三部分。 2.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通常,交通设施的建设使得两地间和区域的机动性提高,人们愿意在交通设施附近或沿线购买房屋、建立公司或厂房,从而拉动土地利用的发展;相反,某种用途的土地利用又会要求和促进交通设施的规划与建设。交通与土地利用研究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其产生的交通量,同时研究交通设施的建设对土地利用的作用。 3.试叙述交通规划的发展阶段。 答:第一阶段(1930 年~1950 年)。该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由新的代替道路的规划缓和政策或消除交通拥挤。采用的技术方法是道路交通量调查,以机动车保有量为基础的交通量成长预测,基于经验方法的交通量分配。 第二阶段(1950 年~1960 年)。该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主要解决市内汽车交通急剧增加带来的交通阻塞,为汽车交通的道路交通规划。其特点是以高通行能力道路为对象的长期性道路规划。采用的技术特征方法是家庭访问调查、道路交通量调查,以道路交通为对象的三阶段预测法。使用的社会经济技术参数为个人收入、社会人口结构、汽车保有量。 第三阶段(1960 年~1970 年)。该阶段的道路交通状况是美国汽车保有量激增,在市中心高峰时必须进行汽车通行限制,刘易斯·曼福特对当时的道路的交通状态进行了精辟总结,即“美国人都为汽车教信徒,美国是靠高速公路发展起来的”。本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通过综合交通规划,合理分配交通投资(私人交通对公共交通),征收停车费,进行长期性交通规划。采用的技术方法特征为四节段预测法,分析单位由车辆至人;交通方式划分阶段被导入到了交通需求预测之中;一般化费用开始使用和个人选择模型的提出也是其特征。 第四阶段(1970 年~1980 年)。该阶段交通规划的条件是交通问题开始多样化,例如,大气污染、噪音、拥挤、停车难、交通事故、公共交通衰退、交通弱者问题,变更工作时间,规划过程中的住民参加,公共交通问题等。因此,当时交通规划的目的是强调局部性,注重短期性规划,低成本交通营运政策。采用的技术方法特征是研究趋于多样化,主要表现在:a.集计模型的精炼化和简化;b.非集计模型的出台和应用;c.渐增规划、反应规划等。 第五阶段(1980 年~1990 年)。该阶段的交通规划条件是城市环境问题恶化,交通事故、堵车、交通弱者问题受到重视。交通规划的目的变为强调微观性和局部性。采用的技术方法特征是将计算机等尖端科技用于交通规划。主要有:①计算机的急速发展导致了仿真技术;②静态到动态;③ ITS等高科技(行驶线路导向、GPS 、GIS 、ETC 等)的研制;④非集计模型的重视;⑤四阶段法的静态问题向动态方向发展。 第六阶段( 1990 年~现在)。该阶段的交通规划条件是环境问题、交通事故、交通阻塞等。因此,本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环境保护、复苏城市公共交通。采用的技术方法特征是:① ITS 的重视及产品化;②动态预测技术与方法;③重视老年人与伤残人;④重视交通环境;⑤路面电车、轻轨的复苏;⑥重视研究旅游交通。

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备注:马原理分析题相当灵活,希望考生不要死记硬背下列试题和答案。正确的做法是: 1.背熟下面6道题相关原理和方法论(如果你搞不清楚下面6道题包括的原理和方法论,请务必查阅强化讲义和冲刺讲义)。 2.根据真题的具体材料灵活作答。 1.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及其相互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材料范例:齐白石在《自传》中说:“画画要画人家看过的东西。”郑板桥在画竹时提出了画竹的四个过程即:“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胸无成竹”,形象地阐明了艺术创作的四个过程。) (1)为什么齐白石强调“画画要画人家看过的东西”? (2)如何理解郑板桥说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胸无成竹”? (3)国画的创作过程对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有何启示? 【答案要点】 (1)第一,感性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的,而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也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只有在实践当中才能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第二,齐白石之所以强调“画画要画人家看过的东西”,是因为只有亲身体验过绘画对象,才能对其形态高度概括与提炼。齐白石常年观察虾的习性,占有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因而他画的虾传神。 (2)第一,“眼中之竹”体现了国画的创作必须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第二,“胸中之竹”体现了作品的构思与设计必须依靠抽象思维对已有的感性材料加工制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第三,“手中之足”体现了把创作理念转化为现实作品需要借助于表现作品内容的方法,做到抽象的内容与具体的形式相统一;第四,“胸无成竹”体现了国画的创作需要把共性寓于个性之中、融入一定的主体风格,保证作品赋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3)国画的创作过程包含了丰富的认识论和辩证法思想,对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结合起来,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二是善于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灵活选择工作方法与工作方式,同时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统一、注重发挥主体个性。 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 (材料范例:当妈妈忙于家务,忽略儿子时,儿子说:“你总是瞪着眼睛对我”,当妈妈主动有意对儿子微笑时,儿子说:“你笑起来真漂亮”。妈妈认识到:“一个笑容就能让家人感觉幸福、温馨”。) (1)为什么儿子的认识发生了从“你总是瞪着眼睛对我”到“你笑起来真漂亮”的变化? (2)如何理解妈妈说的“一个笑容就能让家人感觉幸福、温馨”? 【答案要点】 (1)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的基础,决定认识的变化与发展。认识是主体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主体与客体的实践关系决定主体与客体的认识关系。第二,儿子的认识变化取决于他与妈妈的关系变化:当妈妈对儿子忽略、彼此交流不正常时,儿子对妈妈的看法是不满的;而当妈妈缓和了这一紧张的亲子关系时,儿子对妈妈的态度自然会发生好转。 (2)第一,人的情感、意志、欲望与需要是实践与认识过程中的非理性因素。第二,情感虽然是人的精神状态,但它对人的社会生活却起着重要的控制与调节作用,人总是在一定的情感影响下从事实践与认识活动的。第三,在家庭与婚姻生活中,除了有经济生活外,更重要的还是情感生活。一个笑容是人的情感生活的体现,不仅能给自己的工作减压,而且能给家人带来幸福、温暖。

最新马原期末试卷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 )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 C.消灭国家 D.消灭两极分化 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B )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3、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唯心主义的主要错误是( C ) A.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B.主张物质和意识都是世界的本原 C.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D.抹煞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4、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 D ) 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 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 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 D.运动是属性,物质是主体

5、时间是( A ) A.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B.物质运动的广延性 C.人们整理感觉材料的形式 D.人们头脑中形成的观念 6、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 D ) 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B.意识是人脑的一种分泌物 C.人脑是产生意识的源泉 D.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7、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析性统一的规律是( D ) A.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8、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C )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 D.归纳演绎方法 9、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 D )

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 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 C.物质的具体形态 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 10、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C )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 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11. 划分两种历史观的根本标准是(C)。 A.是否承认人类社会的内部矛盾 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是否承认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12. 理解全部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C)。 A.生产关系的发展史 B.社会意识的发展史 C.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 13. 现代化生产中科学、技术、生产三者的关系是(D)。 A.科学、技术、生产三者浑然一体 B.基本上体现为"生产--技术--科学"的过

交通规划原理试题知识讲解

交通规划原理试题

内蒙古科技大学2007/2008 学年第二学期 《交通规划》考试试题(A 卷) 课程号:06116303 考试方式:闭卷 使用专业、年级:交通工程2005 任课教师:于景飞 考试时间: 备 注: 一、选择题(共7题,每空2分,共14分) 1.下列那种现象属于交通的范畴(D) A 流水 B 下雨 C 刮风 D 驾车兜风 2.劳瑞模型土地利用活动的主体不包括(D) A 基础产业部门 B 非基础产业部门 C 住户部门 D 人口 3.社会停车场用地属于(B) A 对外交通用地 B 道路广场用地 C 市政工业设施用地 D 仓储用地 4.对方格网式交通网络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D() A 各部分可达性均等 B 网络可靠性较低 C 网络空间行驶简单 D 不利于城市用地的划分 5.(A)是对象区域交通总量 A 生成交通量 B 发生交通量 C 吸引交通量 D 全不是 6.(C)没有完整的OD 表也可以进行模型参数标定 A 重力模型法 B 最大熵模型法 C Furness D 介入机会模型 7.当人们购买家庭轿车的比例趋于平均化后,职业对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逐渐(A) A 减弱 B 增强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共11 题,每空1分,共16分) l.引道延误为引道 .实际行驶时间(耗时), 与引道 自由行驶(畅行)时间之差。 2.老瑞模型是决定就业数和 住户人数 的分布模型 3.已知l 、2、3小区至路网的最短距离为20、30、10,则道路网的可达性为 20 4. 是指道路网中路段之间的连接程度。 5.在OD 表中,每一行之和表示该小区的 ;每一列之和表示该小区的 。 6.Logit 模型假设径路的随机误差相互 (填独立或相关)。 7.出行 以住户的社会经济特性为主,出行 以土地利用的形态为主。 8.某市规划面积300km 2,建成区面积lOOkm 2,现有道路总长350km ,规划再建150km ,则城市道路网密度为 km /km 2。 9. 交通流分布能够较好的反应网络的拥挤性。 生班级________________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______ ________ …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试卷须与答题纸一并交监考教师…………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

马原理作业题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题2 (课程代码:03709 )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英国古典哲学B.古罗马哲学 C.德国古典哲学D.古希腊哲学 知识点章节:绪论-1P40 2.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A.解放思想B.求真务实 C.实事求是D.与时俱进 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在于如何回答()A.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B.世界可否被认识的问题 C.世界的存在是怎样的问题 D.世界有否统一性的问题 4.在意识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A.忽视意识的主观特征B.抹煞意识的主观特征 C.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D.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5.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这个谚语说的是()A.时间具有一维性B.物质运动具有持续性 C.时间具有有限性D.物质运动具有顺序性 6.朱熹提出的“理在事先”,“理”乃是“天地万物之根”等观点是()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知识点章节:1-1P62 7.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们追求符合客观实际的科学认识,归根到底是为了()A.把握事物现象B.揭示事物本质 C.追求自我实现D.改造客观世界 8. 下列选项中,反映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的是()A.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9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意识活动()A.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世界 C.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D.能影响人的生理活动 10.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路线,就必须在工作中坚持()A.一切从实际出发B.一切从主观的愿望出发 C.一切从理论出发D.一切从臆造的规律出发 11.下列各项中,强调认识来源于实践的是()A.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B.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C.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D.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1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人三者的价值愿望与追求,其中从个人

交通规划原理历年试题

内蒙古科技大学2007/2008 学年第二学期 《交通规划》考试试题(A 卷) 课程号: 考试方式:闭卷 使用专业、年级:交通工程2005 任课教师:于景飞 考试时间: 备 注: 一、选择题(共7题,每空2分,共14分) 1.下列那种现象属于交通的范畴() A 流水 B 下雨 C 刮风 D 驾车兜风 2.劳瑞模型土地利用活动的主体不包括() A 基础产业部门 B 非基础产业部门 C 住户部门 D 人口 3.社会停车场用地属于() A 对外交通用地 B 道路广场用地 C 市政工业设施用地 D 仓储用地 4.对方格网式交通网络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A 各部分可达性均等 B 网络可靠性较低 C 网络空间行驶简单 D 不利于城市用地的划分 5.()是对象区域交通总量 A 生成交通量 B 发生交通量 C 吸引交通量 D 全不是 6.()没有完整的OD 表也可以进行模型参数标定 A 重力模型法 B 最大熵模型法 C Furness D 介入机会模型 7.当人们购买家庭轿车的比例趋于平均化后,职业对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逐渐() A 减弱 B 增强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共11 题,每空1分,共16分) l.引道延误为引道 与引道 之差。 2.老瑞模型是决定 和 的分布模型 3.已知l 、2、3小区至路网的最短距离为20、30、10,则道路网的可达性为 4. 是指道路网中路段之间的连接程度。 5.在OD 表中,每一行之和表示该小区的 ;每一列之和表示该小区的 。 6.Logit 模型假设径路的随机误差相互 (填独立或相关)。 7.出行 以住户的社会经济特性为主,出行 以土地利用的形态为主。 8.某市规划面积300km 2,建成区面积lOOkm 2,现有道路总长350km ,规划再建150km ,则城市道路网密度为 km /km 2。 9. 交通流分布能够较好的反应网络的拥挤性。 10.Webster 延误公式的适用范围为饱和度取值在 。 11.动态交通分配是以路网 为对象、以 目的开发出 考生班级________________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______ __________ …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试卷须与答题纸一并交监考教师…………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

马原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 一、单选题 1.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其代表人物是() A. 培根、洛克 B. 斯密、嘉图 C. 黑格尔、费尔巴哈 D. 圣西门、傅立叶 2. 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是() A.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学说体系 B.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D. 关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 广义的马克思主义 B. 狭义的马克思主义 C. 思想 D. 理论 4. 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不包括() A. 1871年巴黎公社运动 B. 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C. 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 D. 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5. 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B.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 C.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D.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的概括 6. 下列各项不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容的是() A.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B.思维能否产生理论 C.思维与存在是否有同一性D.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 7. 凡是承认世界具有统一性的哲学都属于() A.唯物论 B.唯心论 C.二元论 D.一元论

8.二元论的根本错误是() A.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B.认为世界统一于原子 C.否认世界的统一性D.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9.一切唯心主义的共同观点是() A. 都认为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 B. 都认为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 C. 都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D. 都认为世界是静止不变的 10. 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 上的含义是()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11. 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 话表明意识具有() A.客观性B.能动性 C.对象性D.任意性 12. 下列观点属于错误理解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是() A.客观世界制约和决定主观世界 B.主观世界能动地反映和改造客观世界 C.主观世界派生客观世界 D.实践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辩证统一的基础 13. 下列各项属于主观臆想联系的是() A. 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造成空气严重污染 B. 过度毁林开荒导致严重水土流失 C. 人的生辰八字决定其一生命运 D. 人的社会环境影响其一生命运 14.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B.容和形式的关系 C.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马原试题及答案

、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入附表一。多选不给分。每题1分,共30分)。 1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 )° 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D )° A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B工人罢工和起义 C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D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3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C A消灭阶级、消灭国家B实现人权C实现共产主义4?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B )的基本问题。 A唯心主义哲学B全部哲学 5.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A实践性B运动性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 A客观实在性B实物性 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D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C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D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C唯物主义哲学 D 一部分哲学 C客观性C结构性D物质性D可分性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D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印度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一棵正常生长 多值300多美元;但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 态效益看,则值20万美元。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 A事物存在的客观性 9.时间是指(C )° A物质运动的广延性 10.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A使用价值 B人类认识的主观性 C ) C事物联系的多样性D事物运动的规律性B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C ) B交换价值 D )° C物质运动的持续性D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C价值D价格 11.货币的五种职能中最基本的是( A世界货币和贮藏手段B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 12.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A生活、行为、现实、事实等感性活动B科学实验 13.“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1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 A客观世界B感觉 15.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C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6.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C )° A社会意识B地理条件17.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B )C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 C )° C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这说明(D )° D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 B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思维D实践 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C生产方式D人口因素

交通规划原理复习题集

一.名词解释 1.OD调查:OD调查又称为起讫点调查,是对某一调查区域出行个体的出行起点和终点 的调查,为分析出行个体的流动,也为交通流分配奠定基础。 2.OD表:指根据OD调查结果整理而成的表示各个小区间出行量的表格。 (①.矩形表:能够反映地区间车流流向和流量,适用于车流的流动方向经常变 化和流量显著不同的情况。 ②.三角形表:将矩形表中往返车流合计成一个回程的表达方法,适用于区间往 返流量相对稳定的情况。 3.OD调查的目的:弄清交通流和交通源之间的关系,获取道路网上交通流的构成,流量 流向,车辆起讫点,货物类型等数据。从而推求远景年的交通量,为 交通规划等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4.OD调查基本术语: (1).出行:出行指居民或车辆为了某一目的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移送的过程, 可分为车辆出行和居民出行。 (2).出行起点:指一次出行的起始地点。 (3).出行终点:指一次出行结束地点。 (4).境出行:指起讫点均在调查区域的出行。 (5).过境出行:指起讫点均在调查区域外的出行。 (6).外出行:指起讫点中有一个在调查区域的出行。 (7).小区形心:指小区出行代表点,小区所有的出行从该点发生,但不是 该区的几何中心。 (8).境界线:指规定调查区域围的边界线。 (9).核查线:指为校核起讫点调查结果的精度在调查区域设置的分隔线,一 般借用天然的或人工障碍,如河流、铁道等。 (10).期望线:指连接各个小区形心的支线,代表了小区之间的出行,其宽度 通常根据出行数大小而定。 (11).OD表:指根据OD调查结果整理而成的表示各个小区之间的出行,其宽 度通常根据出行数大小而定。 5.OD调查的类别和容(三类): ①.居民OD调查:主要包含城市居民和城市流动人口的出行调查,调查终点 是居民出行的起讫点分布、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出行时 间、出行距离、出行次数等,是世界各国开展交通调查最 常见的形式。 ②.车辆OD调查:车辆出行主要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出行,主要调查车型、 出行目的、起讫点、货物种类、平均吨位和实载率等。 ③.货流OD调查:货流调查的重点是调查货源点和吸引点的分布,货流分类 数量和比重,货运方式分配等。 6.OD调查的方法: ①.路边询问法 ②.表格调查法 ③.家庭访问法 ④.明信片调查法 ⑤.车辆牌照法

马原理概论判断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判断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综合。错误。 2、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找到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错误 3、哲学就是世界观。错误 4、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错误 5、世界统一性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石。错误。 6、意识是人脑自动产生的产物。错误。 7、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正确。 8、鬼神观念和错误的认识也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正确。 9、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因而是事物发展的主要原因;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因而是事物发展的次要原因错误 1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只有认识事物的度才能准确地认识事物的质,才有条件做好工作。正确 11、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正确 12、有的真理是绝对真理,有的真理是相对真理。(错误:真理都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 13、绝对真理就是绝对不变的真理。(错误) 14、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是向统一的。(正确) 15、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意义更为重大的飞跃。正确 16、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答案:正确 17、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答案:错误 18、唯物辩证法所讲的联系都是客观的联系。答案:正确 19、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的根本动力。答案:错误 20、每一个事物都是一个度。答案:正确 21、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答案:正确 22、量与具体事物直接同一。答案:错误 23、阶级关系是物质的一种形态。答案:正确 24、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没有差别和对立。答案:错误 25、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答案:正确 26、时间的一维性是指时间的不可逆性。答案:正确 27、经济基础的实质是生产关系。答案:正确 28、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答案:正确 29、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受到多方面历史条件的限制。答案:正确 30、实践是一种纯粹的物质活动。答案:错误 31、人脑是意识的源泉。答案:错误 32、真理的本性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答案:正确 33、意识形态没有阶级性.答案:错误 34、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改变客观规律。答案:错误 35、发展是指事物的一切运动和变化。答案:错误 36、生产关系是一种经济关系。答案:正确 37、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的两种历史形态。答案:正确 38、实践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答案:正确 39、社会存在是生产关系的总和。答案:错误 40、生产力是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范畴。答案:错误 41、世界统一于存在。答案:错误 42、上层建筑的核心是意识形态。答案:错误 43、科学属于知识形态的生产力。答案:正确 44、生产力包含科学。答案:正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