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市政路基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市政路基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市政路基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市政路基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市政路基工程监理实施细则一、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1、熟悉设计文件、施工操作规程、质量验评标准、有关合同及协议

2、参加图纸会审、设计技术交底会。

3、审查承包单位报送的施工组织设计及重点部位、关键工序的施工工艺和确保工程质量的措施。

4、审查施工单位现场项目管理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技术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

审查内容包括:

(1)、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和质量保证的组织机构;

(2)、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制度;

(3)、专职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证、上岗证。

5、审查施工单位报送的分包单位资格报审表和分包单位有关资格资料。

6、审查承包单位报送的测量放线控制成果及保护措施。

内容包括:

(1)、检查承包单位专职测量人员的岗位证书及测量设备检定证书;

(2 )、复核控制桩的校核成果,控制桩的保护措施以及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和临时水准点的测量成果。

7、审查承包单位报送的拟进场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工程材料/ 构配件/ 设备报审表及其质量证明材料。

8、审查承包单位报送的工程开工报审表及相应资料。二、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一)、路基工程质量控制

1、预控措施

(1)、检查施工单位的人员组织机构是否落实,督促施工单位按已审批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

(2)、探明地下管线设施走向,并加以保护;

(3)、对控制桩进行复测和施工放样工作予以抽查;

(4)、清除路基范围内的杂物和障碍物;

(5)、排引处理影响施工的地面水和地下水;

(6)、依据进场压实机具性能进行实地压实试验,确定有效压实厚度和压实遍数等施工参数;

(7)、对填方土样作击实试验,以得出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密实度的技术数据。

2、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1)、路基填土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土和淤泥;

(2 )、路基填土不得含草、树根等杂物,粒径超过10cm 的土应打碎;(3)、新填路基地段,应将原地面翻松整平、压实。若原地面横坡度陡于1:5 时,应将原地区挖成台阶形,台阶宽度不小于1m ,高度不宜大于

30cm. ;

(4 )、填筑路堤必须在整个宽度内分层填筑碾压,逐层检验压实度,最大厚度必须与压实机具的功能相适应,一般不超过20~30cm ,具体厚度应由现场试验确定。填筑时应先填路中,逐渐填至路边。原地面不平时,应从低处开始填筑;

(5 )、路堤填土宽度每侧应宽于填层设计宽度50CM ,压实宽度不得小于设计宽度,最后削坡;

(6)、不同种类的土必须分段分层填筑,不应混杂。用不同土填筑的层数宜少。不因潮湿及冻融而变更体积的优良土应填在上面。如用透水性较差的土填筑地基下层,其工作面宜作成2~4% 的双向横坡,以利排水。填筑上层时,不应包复在透水性较好的下层填土的边坡上。(7 )、若填方分几个工作段施工,两段交接处不在同一时间填筑时,则先填地段应按1:1 坡度分层留台阶;若两个地段同时填筑,则应分层相互交叠衔接。其搭接长度不小于1m ;

(8)、路基处于地下水位较高与湿软地区,应设隔离层;

(9)、路基挖土必须按设计断面自上而下开挖,不得乱挖、超挖,严禁淘洞取土。如有超挖,应按规定进行回填和分层压实;

(10 )、开挖至路基顶面时应注意预留碾实沉降高度。其数值可通过试验确定;

(11 )、挖方路段路槽底面以下30cm 范围内应全部翻松后,回填压实到规定压实度;不填不挖路段原地面以下30cm 范围内土的压实度也应达到规定的要求;

(12 )、旧路加宽应先清出旧路边坡表面松土草皮,再顺旧路边坡稍向内倾斜做成台阶,台阶高度应为一层填土的压实厚度,其高宽比应为

1:1.5 ;

(13 )、路基压实标准遵照有关规定或设计要求;

(14 )、路基压实后不得有翻浆、“弹簧”现象。局部翻浆、“弹

簧”可用换土法进行处理。

3、分项验收和质量控制,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向监理申报检验并确认签

证。

(1)、执行有关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见下表)(2)、填土土样试验报告及全线压实试验报告;(3 )、测量记录、施工记录;

(4 )、自检记录、检测报告;

(5 )、质量评定记录。

(6 )、督促施工单位提交以下资料并予以签证:1、土样试验报告

2、

压实度试验报告

3、

隐蔽工程检查记录

4、分项工程报审表

5、路基基底检查表

6、

路基完成情况检查表。

7、工序质量评定表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

土路床

1 △压实度(0?30 ) CM

快速路和主干路重型击实 > 95 % 次干路 重型击实 > 93 % 支干路 重型击实 > 90%

2 △中线高程 ± 20mm

3 平整度 < 10mm

4 宽度 不小于设计规定

5 横断高程 ±20mm 且横坡差不大于± 差± 0.5 %

4、特殊情况的处理

( 1 )、路堤沉陷;

( 2 )、路基边坡坍方;

( 3 )、路基沿原地面坡滑动; ( 4 )、特殊地质水文情况的毁坏。 产生以上病害的原因:

( 1 )、不良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 2 )、不利的水文与气候因素; ( 3 )、设计的不合理;

( 4 )、施工不合规范。 序号 项目 压实度及允许偏差

0.3 横%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