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弟子规教案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出 百事坏

弟子规教案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出 百事坏

弟子规教案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出  百事坏
弟子规教案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出  百事坏

《弟子规-泛爱众.亲仁》逐字翻译注音

《弟子规》逐字翻译注音 ([清]李毓秀原著,华静7811译注,2013-10-2) 《弟子规》的这个版本,不仅能帮助中小学生学会为人处事的正确方法,而且能帮助他们加强古文素养。 <泛f àn 爱ài 众zh òng > 广泛地关怀爱护 大众 凡f án 是sh ì人r én , 皆ji ē 须x ū 爱ài , 只要 是 人, 都 应当 相亲相爱, 天ti ān 同t óng 覆f ù, 地d ì 同t óng 载z ài 。 因为天空下,我们一起 被覆盖,大地上,我们一起 被承载,我们彼此利害相关 ,应当不分你我,互助合作,才能共生共荣。 ———————————————————————— 行x íng 高g āo 者zh ě,名m íng 自z ì 高g āo , 品行 高尚的人,名声 自然 显赫, 人r én 所su ǒ重zh òng , 非f ēi 貌m ào 高g āo 。 人们 所敬重的是德行,并不是 外表 比常人好。 才c ái 大d à 者zh ě,望w àng 自z ì 大d à, 才能 突出的人,声望 自然 突出, 人r én 所su ǒ服f ú, 非f ēi 言y án 大d à。 人们 所信服的是真才,并不是 说话 比常人漂亮(说大话)。 ———————————————————————— 己j ǐ 有y ǒu 能n éng , 勿w ù 自z ì 私s ī; 自己 有 能力可以服务众人时,不要 自己 私藏,舍不得付出; 人r én 所su ǒ能n éng , 勿w ù 轻q īng 訾z ǐ。 他人 所表现出的才华,不要 轻视 毁谤。 ———————————————————————— 勿w ù 谄ch ǎn 富f ù, 勿w ù 骄ji āo 贫p ín , 要贫而乐,不要去巴结讨好 富人;要富而好礼,不要 傲慢地对待 穷人。 勿w ù 厌y àn 故g ù, 勿w ù 喜x ǐ 新x īn 。 不要 嫌弃 旧朋友,也不要 贪恋 新朋友。 ———————————————————————— 人r én 不b ù 闲xi án , 勿w ù 事sh ì 搅ji ǎo ;

最新弟子规1-10课时教案

《弟子规》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弟子规的大概内容是什么? 教学内容:学习《弟子规》的总序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教学重点:有余力,则学文 讲解题目:《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 原名:训蒙文。故名思义;教训启蒙幼童的文章。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内容:采用《论语》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等文字编写而成,后改叫《弟子规》。是启蒙学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 教学方法:老师念一句,学生重复一句。也可老师念上句,学生念下句。 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学习时间,需要念几遍。 讲解内容: 弟子规——是(古代)学生必须要学习的内容。古人云:学有学业、退有居业。弟子规就是教育学生学习以外应该做到的事情。 圣人训——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比如:孔子、孟子等。我们一般人叫凡人、俗人,智慧不高就不能称为圣人。 训:可以做为准则的话。指圣人对我们的教诲。 首孝悌——首:首要、头,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顺父母。举例;父母生养我们、辛苦劳作,供给我们衣食住行。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 悌:代表顺从兄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也就等于孝顺了父母。 次谨信——次:次要、二,这里指第二件事。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谨和信。谨:谨慎。做事要慎重小心。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信号,做人也要按着准则去做。不能任意随便去做事。做事还要讲诚信。不能欺骗别人,讲信用。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长大就不会染上不良的言行习惯。 泛爱众——泛:广泛。不是指单纯的情爱。人与人之间要有爱,更要爱世间一切众生、花草树木,小动物、小昆虫等。做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 而亲仁——仁:指同情友爱,仁慈之心。我们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使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 有余力则学文——当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备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以上四条是做人的根本。不管你有没有文化知识,但忠、孝、礼、义、信必须要做到。 (举例说明)一个六岁的小孩,他不但学会了弹钢琴,而且会说英语。每当家里来了客人,大人都叫他为客人表演。一天,他表演了节目后,大家都在赞扬他。他骄傲地说了一句语惊四邻的话:“姥姥你是个大笨蛋,什么都不会!”客人愕然。从这个例子说明:家长不能一味的培养孩子技能,但不知道学习技能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让他表演,而是为了让他有一计之长,将来好做事。可他连做人的道理都不懂,怎么去做事?一个连自己的家长都瞧不起的孩子,他怎么会虚心向别人学习? 总结: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因为它是我们行动的准则。弟子规的内容是教育小朋友在家懂得孝顺父母,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在外要敬师长、懂礼貌、讲信用。和别人平等相处,不自私、不傲慢、爱大众、爱国家、爱民族。在培养好了自己的品德后,再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我们能够做到这些你就是一个优秀的人。互动: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对《弟子规》的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自己原来哪些方面做的不够。 家庭作业:请家长帮助熟念《弟子规》总序 课后小结:我們現在學習弟子規的五項綱領後,每天都要省思自己是否有做到弟子規,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有意義。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把孝心的观念引入到学生的心田。教育学生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不但孝,关键是顺。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教学内容: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弟子规《亲仁》教案

《弟子规》亲仁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诵读及背诵“亲仁”的内容。 2.学会辨别好人与坏人,从而学会如何交朋友。 3.理解内容,内化寓德。 教学重点: 1、关键在落实上。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 2、让小朋友理解孝道的重要性。 3、会背诵“亲仁”的内容,联系实际,懂得仁爱。 教学内容: 《弟子规》亲仁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教学时数: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同是人,累不齐。流俗众,仁者稀。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一、复习导入: 1、让小朋友复习上堂课的内容:弟子规——总序。齐声背诵。 师:大家背得太棒了,看得出大家都很喜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弟子规》 今天我们来学习《弟子规》中的“亲仁”,学会如何看清圣贤与邪师,如何亲近仁者,升华道德? 二、初读内容,探究交流。 1.出示学习内容。 同是人,累不齐。流俗众,仁者稀。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2.师范读,校准字音。 3.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

4.小组交流,看看谁读得准确、流利。 三、再读内容,理解记忆。 1.你们能说说“亲仁”一词的意思吗? 2.理解字意。 同是人,累不齐。流俗众,仁者稀。 译:同样都是人,品行高低却不一样。同流入俗的人很多,大慈仁者的人实在很少。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译:对于一位真正有仁德、品行高尚的人,大家都敬畏他。因为他们说话不会故意隐讳扭曲事实,也不会向人献媚讨好。 注释:同:同样类、类型大流的俗人 仁:指品德高尚果:果真畏:敬畏讳:隐瞒、忌讳 3.教师讲解。 对于大众,不管贫富贵贱、贤与不肖,我们都一律心存爱护,但也要能分辨出谁是真正的仁者,才能进一步亲近他,并且向他学习。仁者能爱人宽恕别人,与人和睦相处,自然赢得大家的敬重、佩服。仁者心口合一,不说一些做不到的话,不会随便取悦他人。有仁德的人是处处替人着想。 名言警句:夫仁者,己欲立而力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四、故事引读,内化寓德。 1.教师讲述故事。 《仁者不俗》和《仁者无畏》 2.请同学们说说感受和想法。 五、明理导行,常礼举要。 (一)何谓“仁” 仁字是“二”加上“人”,指在人际间能够相处得很好,“仁者”简单的说就是“好人、善良的人”,请同学想想看,有什么样特质的人才能算是好人呢?(请几位学生将答案写在白板上,出来发表) (二)思考:当我们看到有人把垃圾丢在我们的座位上时,往往都会再把垃圾丢

国学《弟子规》之〈亲仁〉

《弟子规》之〈亲仁〉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解读: 同样都是人,类别却不一定整齐,就一般说,跟着潮流走的俗人占了大部分,而有仁德的人却显得稀少。对于一位真正的仁者,大家自然敬畏他,仁者说话不会故意隐讳扭曲事实,脸色态度也不会故意向人谄媚求好。能够亲近仁者,向他学习就会得到无限的好处,自己的品德自然进步,过错也跟着减少。如果不肯亲近仁者,无形中就会产生许多害处,小人会乘虚而入,围绕身旁,事情就会弄得一败涂地。 《弟子规》之〈余力学文〉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解读: 对于孝、弟、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应该努力实行的本份,却不肯力行,只在学问上研究探索,这样最容易养成虚幻浮华的习性,怎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呢?相对的,如果只重力行,对于学问却不肯研究,就容易执著自己的看法,而无法契合真理,这也不是我们所应有的态度。 今日普遍流行诋毁圣贤的风气,怀疑古人,藐视伦常大道。尤其是基本的孝道,近几年来,更被视为隘板落伍,大家虽有心改革社会乱象,也动用大批的人力物力倡导,终因伦常观念被大家忘失太久了,使得社会秩序无法整顿起来。孔子曾指出:“立志、自立、立仁的君子要广博的研究各种学问,然后用礼节来约束言行,这样一个具有知识和礼节的君子,他的言行就不至于太离谱了。”《弟子规》把礼的内容具体化,只要循着《弟子规》来实践,兼学各种经典和生活知识,就能拥有高远的智慧和实践的勇气,智勇双全的人,必然不会偏离正道,正道就是直路,很快便能到达目标。 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都要实实在在的做到。读书时正在读这一段,就不要想到别段,这段还未读完读通,不要因为没有兴趣,失去了好奇心,就跳到另一段,而东翻西阅,不肯定下心来,按步就班的读完。读书时要有规范,读一本书或一门功课,要有比较宽裕的期限,但是不能因为时间有多余,就等期限快到了才开始读,一急之下反而耽误事情,所以一规化好就要赶紧用功。 遇到滞塞难通的地方,更要专心研究,只要功夫到了,自然就能通达了解,这正是所谓书读千遍,其意自现。有疑问的地方,经反复思考,还不能了解的话,就用笔把问题记下来,向有关的师长请教,一定要得到正确的答案才可放过。 书房要整理得简单清洁,四周墙壁保持干净,书桌清洁干净,所用的笔和砚台要摆放端正,在砚台上磨墨,如果墨条磨扁了,就是存心不端正,写字若随便不公正,就是心里先有了病,排列经典图书,要安放在固定的地方,读完以后立刻归还原处,即使发生紧急的事也要先收拾整齐以后才能离开。遇到书本有残缺损坏时,应立刻补好保持完整,你爱书,书爱你,自有一份恭敬在其中,一份恭敬就有一份收获,十分恭敬就有十分收获。

弟子规亲仁读后感

弟子规亲仁读后感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亲仁”顾名思义就是亲近仁者,也就是说选择有仁爱之心的人来做朋友,我们应该亲近这样的人,特别要有意识地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的一个成长环境非常重要。换句话说,我们要注意交朋友的情况,和什么样的人交往,这是非常重要的。《弟子规》告诉我们应该和那些有仁的人交往。所以,《弟子规》在“亲仁”部分首先讲“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稀。”大家都是人,但是类不齐,也就是说大家都是人,但是人和人之间差距太大了。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志士仁人?在现实生活中要怎样分辨好朋友与坏朋友呢? 《弟子规》讲“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如果真正是仁者,那么大家都会对他有敬畏之心,看到他非常敬畏。什么是仁者呢?“言不讳,色不媚”他说话的时候非常地正直,他不会是花言巧语,不会是嘴上一套说得很好听,口蜜腹剑,仁者应该是实事求是说话,非常直率地说话。色不媚,也就是他的举止、他的行为不会很献媚。换句话说,仁者不会拍马屁的,他不会溜须拍马。 我认为的仁者有几点: 第一、要有大公无私的精神、有博爱的情怀,仁爱爱人也,首先要有爱心。 第二、这个人应该是能够克制自己的私欲,依照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来要求和约束自己,不能由着自己的喜好,由着自己个人的想法,根本不管社会的秩序、不管社会的道德,这是不行的。 第三、应该具备崇高的境界和道德的修养。 第四、应该智、勇、言兼备,并且遵循中庸之道。智,你要有智慧、要有知识。勇,你要有勇气、要有担当、要有责任感;言,你要会表述、会表达,按照圣人之言来表述、来弘扬这种仁义的思想、来推广这种仁义的道德。必须智、勇、言兼备,同时还不够,你还要奉行中庸之道,你不能走极端,你必须中庸之道来强调一种和谐、平稳、雍容的这样一种境界。 最后一点,仁人,也就是仁者具备了品德的人,要有具体的行动和行为,你不能自己关在门里大讲仁义道德,或者就在课堂上讲仁义道德,或者说就把

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总叙》 一、活动内容: 弟子规,圣人训。守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二、教材分析: 总叙《弟子规》就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得教诲而编成得学生得生活规范,它规定了学生主修得六门课与辅修得一门课,教导学生弟子得本分。 三、活动目标: 1、幼儿初步理解总叙含义。 2、学习诵读弟子规。 四、活动重点: 结合生活实际,让幼儿理解孝道得重要性。 五、活动准备: 本段大范例《弟子规》教材,《弟子规》音视频。 六、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述故事“百孝善为先”,引出《弟子规》总叙内容。(二)教师出示大范例,讲述《弟子规》总叙内容,让幼儿初步理解总叙含义。 (三)提问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平时就是怎样做得,鼓励幼儿大胆发言。 1、教育幼儿懂得:首先在家里,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2、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中说话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与朋友相 处要有爱心,并且要亲近品德好得人,向她学习,这些都就是非做不可得事,如果做了以后,还有多余得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学习其它有益得知识本领得道理。 (四)幼儿在古典音乐得伴奏下诵读《弟子规》P1,感受经典美好得韵律感。 (五)结束活动: 今天我们学习了《弟子规》得总叙,知道了首先在家要孝顺父 母,回家之后,每一位小朋友都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得事情 好吗? 弟子规《入则孝》(一) 一、活动内容: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二、教材分析: 入则孝这节通过圣贤得教诲,启发培养孩子得孝心,让她们懂得感恩之心。 三、活动目标: 1、把孝心得观念引入到小朋友得心田。 2、培养小朋友得感恩之心。 四、活动重点: 结合生活实际,让小朋友理解孝道得重要性。

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诵读《弟子规》感悟古典诗文中的做人道理;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弟子规》,演译《弟子规》,领悟《弟子规》的内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你们知道的经典性的诗文有哪些呢? (出示课件:《三字经》《千字文》《论语》《弟子规》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图片) 今天我们学习《弟子规.》你们猜猜"弟子规"是讲什么的呢? 二、自由诵读、整体感悟。 1、读一读,想一想,《弟子规》主要的内容有哪些?是什么意思? (板书:孝、涕、谨、信、爱、仁、学文。) 2、背一背,唱一唱。原文是怎样介绍这些内容的? 3、学生或读、或背、或唱、或演。 4、提示:在这些内容中,作者为什么把"学文"放在后面呢?难道学习文化知识不重要吗? 二、交流方法展示成果。 1、同学们运用了那些方法学习《弟子规》? (随机板书:唱、诵、舞、讲、画、演) 2、请自由组合,一起商量商量,准备表演。 3、学生交流、准备。 4、展示成果: 要求:(1)告诉大家,展示的形式;(2)选择这个内容的理由;(3)其他同学观看是虚心学习。 表演(老师相机评价,点拨,) 5、小结:我们班同学真是多才多艺,学习方法很巧妙,很有趣。例如:把其中的一段

话改编成一个小品,唱拍手歌;画一幅画;编舞蹈等等。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用上这些有趣的方法,还可以创造更多的新方法,使我们的学习更加有趣。 同学们欣赏了古腔古韵的《弟子规》,有什么感想和启发吗? 帮助学生总结: (1)学会做人;(2)促进语文学习;(3)取其精华、取其糟粕。 三、课堂拓展深化认识。 1、老师推荐名句:(课件显示)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5)吾日三醒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学生带读,然后齐读。 3、老师介绍:古代的"忠""孝""仁""义"等思想在现代社会仍然被人们所推崇。湖北有一个退休工作人员编写了一本新《家训》受到家长、老师以及同学们的喜爱。 课件显示:羊有跪乳之恩,鸭有反哺之情,孝也! 蜜蜂职责分明,大雁飞行有序,礼也!鸡非定时不鸣,燕飞春社不至,信也! 鹿得草而寻群,蚁得食而报众,义也!蜘蛛结网而食,鹦鹉学舌而语,智也! 诸物本无知,却具天性美德,人为万物之灵,立身处世,岂肯愧对于物? 4、最后老师给大家一些寄语:(课件显示) 忠心献给祖国,孝心献给父母,爱心献给社会,诚心献给伙伴,上进心留给自己。 1、总结:同学们,中国古代的经典文化,经历历史风雨的洗礼,仍然流传至今,必然有它存在的原因。同学们在以后的课外阅读中,多接触一些古诗文,并且做到学以致用、古为今用。那样,不仅会获得无穷的乐趣,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一定会像《弟子规》最后几句所说的"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板书:走进《弟子规》 孝、悌、谨、信、爱、仁、学文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弟子规教案全集

弟子规教案全集 (总叙~余力学文) 目录 1 总叙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备注 2 入则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3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4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5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 孝方贤 6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7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 如事生 8 出则弟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复习: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9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复习: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10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复习:冬则温夏则清 11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复习: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 12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复习: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13 谨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复习: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14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复习: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15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复习: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16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复习: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17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复习: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18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复习: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19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

弟子规 亲仁篇

弟子规亲仁篇 亲仁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近,百事坏。 【亲仁】 我们想到这一生每一个人都希望他所结交的朋友都是非常好的,所交往往来的朋友当中,都希望是仁慈、有品德、道德涵养都很高的人,这是每一个人内心当中都有的希求。有这样的希求,我们就要有动作去寻觅这样良好的好朋友。所以这里也告诉我们,我们的生活品质要逐渐地提升,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内在的涵养也要随着人生的阅历来增高。所以,此地讲“亲仁”是亲近善知识,亲近好师长。 我们晓得当今要找这样好的人很难,不过没有关系,我们可以效法孟子。怎么说? 孟子出生之后,孔子老早就已经不在人间了,相差有几百年的时间。孟子他非常仰慕孔老夫子,所以就私下拜孔子为老师,他就读他的书,每天向他学习。所以,孔子成为至圣先师,孟子也成为亚圣。人在这一生,即使我们遇不到好老师,但是好的经典都可以成为我们最善良、这一辈子最忠实的好朋友。我们看第三十一条: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 这里就讲到在我们从小的范围来看,从社会的阶层来看,人的确有好几种人;如果范围把它扩大,从肤色来讲,整个世界上肤色不同的种族都有。这里就告诉我们,无论层级,无论种族,我们不分族类,“流俗众,仁者希”。我们普遍的看来,一般都是属于中等阶级,都是属于一般的凡夫,佼佼者往往比较少,所以这里就讲“仁者希”,有仁德之人往往在社会上不容易见到。 所以这里就讲即使在人与人之间,我们所看到的每一个层级都不同。这个“不齐”就是不同,每一个族类它有等差。但是一般来讲,“流俗众”,就是一般程度差不多的居多数,流俗众。但是好的有如凤毛麟角,这些好人、好老师虽然比较少,但是我们仔细一点,在周遭还是有很多很好的良师益友。这里讲到当我们有这样好的朋友,有这样因缘遇到的话,自己千万不要错失掉,千万不可以错过。这里讲道: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弟子规》完整版教案

《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总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 2、弟子规的大概内容是什么? 教学重点、难点: 1、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 2、弟子规的内容是什么? 3、有余力,则学文 教学内容: 学习《弟子规》的总序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讲解题目: 1、《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原名:训蒙文。故名思义;教训启蒙幼童的文章。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内容采用《论语》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等文字编写而成,后改叫《弟子规》。是启蒙学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 2、老师念一句,学生重复一句。 3、老师念上句,学生念下句。 4、小组合作学习,比赛读 二、讲解内容: 弟子规——是(古代)小朋友必须要学习的内容。古人云:学有学业、退有居业。弟子规就是教育小朋友学习以外应该做到的事情。 圣人训——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比如:孔子、孟子等。我们一般人叫凡人、俗人,智慧不高就不能称为圣人。 训:可以做为准则的话。指圣人对我们的教诲。 首孝悌——首:首要、头,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顺父母。举例;父母生养我们、辛苦劳作,供给我们衣食住行。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 悌:代表顺从兄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也就等于孝顺了父母。 次谨信——次:次要、二,这里指第二件事。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谨和信。谨:谨慎。做事要慎重小心。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信号,做人也要按着准则去做。不能任意随便去做事。做事还要讲诚信。不能欺骗别人,讲信用。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长大就不会染上不良的言行习惯。 泛爱众——泛:广泛。不是指单纯的情爱。人与人之间要有爱,更要爱世间一切众生、花草树木,小动物、小昆虫等。做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

《弟子规》优秀教案

《弟子规》优秀教案 《弟子规》是中华民族的经典,它关系到家国,人格。薄薄一本书,在每代人的虔诚阅读和信奉中,嵌入了人类的精神史!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大学语文》学习目标 2、了解学习的内容、要求和考核的办法 (二)能力目标 1、了解《弟子规》全貌 2、通过学习,运用《弟子规》中的精华来指导我们的人生实践 教学重点: 1、了解《弟子规》全貌 2、通过学习,运用《弟子规》中的精华来指导我们的人生实践 教学难点: 1、了解《弟子规》全貌 2、通过学习,运用《弟子规》中的精华来指导我们的人生实践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设计:

《弟子规》 1、导语:我们现在的小孩子们在家长的教育下都懂得文明礼貌,懂得对待他人要有一颗爱心,其实,古代的孩童教育也未尝不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人教育孩童的典范《弟子规》。 2、《弟子规》的作者介绍 李毓秀,字子潜,号采三。新绛县龙兴镇人,生于清代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享年83岁。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从师党冰 壑游历近二十年。精研大学中庸,创办敦复斋讲学。听课者络绎不绝。太平县御史王奂曾多次向他请教,十分佩服他的才学,被人尊称为李夫子。平生只考中秀才,主要活动是教书。根据传统对童蒙的要求,也结合他自己的教书实践,写成了《训蒙文》,后来经过贾有仁修订,改名《弟子规》。他的著作还有《四书正伪》、《四书字类释义》、《学庸发明》、《读大学偶记》、《宋孺夫文约》、《水仙百咏》等。 3、《弟子规》简介《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 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及朱熹《小学》中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这个《小学》是《三字经》中“唯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的《小学》,专门教导做人做事,洒扫应对,进退之礼和做人首要以“孝”为本。但这本书距今已有数百年,内容当中有些用词与现在社会状况差距较大,所以清朝李毓秀重新以《小学》中的重点为基础,编写出《训蒙文》,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

《弟子规》亲仁解说及心得体会

《弟子规》亲仁解说及心得体会 引导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的意思是,当我们亲近什么样的人,我们自己也会潜移默化变成与对方一样的人。在《弟子规》中对于这个现象也有劝告,谓之亲仁。下面是的部分解说。 亲仁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解说 同样是人,品行却各不相同,品行一般的俗人很多,品德高尚的仁者却很少。真正的仁者,大家都敬重他,他们说话不会扭曲事实,也不会故意讨好别人。能够亲近仁者,对自己有莫大好处,品德会一天天进步,过错会一天天减少。不亲近道德高尚的人,对自己有莫大害处,如果品质恶劣的小人接近你,就会做错许多事。 什么是仁人?我先说一下孔老夫子心中的三位仁人——微子、箕子、比干。 微子是殷商人,他是纣王的哥哥。当时王朝腐败,纣王又时常沉迷于酒色当中。微子就常常进谏,纣王不听。到了后来,周武王伐纣,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周武王在推翻了商朝之后,微子就光着上身,用衣服将自己绑起,以示投降。(注:当时,一个朝代推翻了前一个朝代之后,要将前朝的皇室血脉切断,就是将前朝有皇室血

脉的人杀掉。)武王看见微子这样做,因他自动投降,有仁德打动了,便没有杀微子,并让微子在祭祀的时候可以用皇室的音乐来祭祀祖先。 箕子是纣王的叔叔,当时王朝腐败,有人就劝他:“现在王朝 腐败,总有一天会被推翻的,你呀!赶紧逃吧!”箕子就说:“逃!岂 不是彰君之恶,自说(yue)于民!”(译:逃!岂不是彰显君王的罪恶! 那别人不就会说我去讨好老百姓!)箕子从此隐居山中。有一次,纣王把他抓回去,让他进了监牢,最后把他流放到今河北的一个县城里。箕子在那里,想出了一套很有名的哲理思想——洪范九畴。 比干,是一代忠臣,被称为“亘古第一忠臣”“国神”。有一次,他给纣王进谏,纣王不听,他就恭恭敬敬的进谏了三天。纣王烦了,说:“你进谏了三天,你是圣人吗?听说圣人的心有九窍,我们 只有四窍。我不相信,今天就来探个真伪!”之后,就把比干杀了, 享年63岁。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真正品行高尚的人,大家都敬重他。这样的人说话没有忌讳,也不去谄媚讨好别人。 我们要做仁人,要有以下几点: 1.要有大公无私的精神。 2.要克制自己的私欲。 3.要有崇高的精神和良好的修养。 4.要有勇有谋,奉行中庸之道。 5.要有仁的行动和行为。

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2.结合生活实际,让小朋友理解孝道的重要性。 活动过程: 一. 复习<总序>的内容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二,学习"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讲述其含义: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呼唤我们,听到就应该马上答应,不要慢慢吞吞,半天不回答。表现出一种无理的态度,或者有抵触情绪,自己不高兴就不应声。比如;你正在看一个好看的电视,或者玩得正开心,父母叫你出来吃饭,你不答应。或者答应了半天还是不动。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让我们去做事,应立刻起身去做,不可拖延偷懒。或者高兴做就做,不高兴做就不做。还有的小朋友和家长讲条件,我做了你给我什么奖励?这都是不对的!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在教育我们的时候,应该怀着恭敬的心去倾听。不要漫不经心,愿意听就听,不愿听就不听。否则,就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 “父母责须顺承”: 小朋友有时做错了事,家长会批评责备我们。我们要赶快承认自己的错误,虚心接受,不要让家长生气。有的时候,家长误解了孩子,这件事明明不怨你,可家长没搞清楚就责备你。作为晚辈,也不要急于辩解,等父母平静了你再解释。这才是真正做到了孝,而且顺。 结合生活实例讲解: 生活中有很多实例,父母呼唤我们;父母让我们帮忙做事;你是怎样做的?请小朋友自己去思考:自己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常常见到一些孩子,自己玩的很开心。父母让其帮助做一点家务,他马上说我还要写作业呢!找借口不去做事。父母批评我们的时候,小朋友还嫌家长罗嗦,不高兴听批评。明明是自己做错了事,还满不在乎。故意惹父母生气。这些现象都是不对的。 父母抚养我们花费了很多辛苦,从小把我们养大,我们要用心去体会,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能挂在嘴上,一句爸爸妈妈我爱你,是远远不够的!要落实到行动上,就要从生活小事做起。 举例说明:母鸡孵小鸡的时候,母鸡身体下边放一堆鸡蛋,它天天趴在这堆鸡蛋上,用自己身体的热量,去温暖这些蛋。鸡蛋吸收了母鸡的血汗,慢慢变成了小鸡。母亲抚育我们的时候,也象抚育小鸡一样,非常艰辛。小的时候要喂奶、喂饭,换尿布,有病时背着你去医院,半夜起来喂药。风里雨里天天接送你去幼儿园。上学时为你拿

弟子规-亲仁

亲仁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余力学文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品,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補之。”“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 “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结果年轻人气盛想要行刺,但是没有能够成功,结果就逃跑了,跑到了现在江苏省这个地方。有一天在桥上遇到了一位老者,这个老者见到张良,老者是个高人,看到张良来了,故意把鞋就踢到了桥下的水里,就跟张良很不客气的说,年轻人,你来把我这个鞋子捡上来。张良看到这个老者这样说话,也很同情他,哎,一个老人嘛,他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吧。你看古人因为有孝道的根基,他就能够尊敬老人,于是张良就下了河水、河边,把鞋子捡上来。捡上来以后老人就把脚一伸说,你给我穿上。张良一看这老人家这样真够跋扈的。又想想,对老人要有恭敬心,不要见怪,于是就给他很好的穿上鞋子。结果老人看了张良这种举动很满

意,他说,孺子可教也。这个年轻人还是可教的,受教。为什么呢?因为他有恭敬心。于是就跟他讲说,我有一个大法传给你,你五天以后,咱们在这个桥上等候,天亮的时候,你一定得到。五天以后,张良天刚亮就来到了桥边,发现老人已经在那等候,老人很生气的对张良说,你怎么跟老人家约会都迟到,今天不能够传给你了,五天以后咱们再在这个桥边再见面。于是五天以后,这个时候张良就天没亮就来了,来了以后一看,老人家又已经在那边等了。结果老人家又要把他撵回去。说五天以后你再来,结果五天以后,张良干脆晚上就不睡觉了,半夜就到了桥边在那儿等,结果等了一段时间,天没有亮,老人就来了,这个时候,老人家点头说,好吧,我现在就传一部《太公兵法》给你。姜太公的兵法,说你读了这本书以后,你可以将来推翻秦朝,定国安邦都没问题。所以张良接受了这部宝书以后回去就认真的学习,后来辅佐刘邦,真的推翻了秦始皇的残暴统治,建立了汉朝大一统的天下,也为自己的国家、人民雪耻了。 所以你看看,要亲近老师,要有那种恭敬、谦卑的心。这种心才是受教的心,如果对老师轻慢或者是没有信心、不恭敬,这种人就接受不了大法,不管学什么都要有这种心,这个心就是恭敬心和信心,还有谦卑的心,这三大要素都要具足。这个“亲仁”不仅是包括亲近仁德的人,也包括什么呢?亲近圣贤教育。这个仁也代表仁道。孔子曾说:“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这是讲君子哪怕是在衣食住行、日用平常之间都没有违反仁,换句话说,他时时刻刻都不违背仁道,这就是真正亲仁。“造次”就是在急促、匆忙的时候,“颠沛”就是流离颠沛的时候都没有违背仁道,这是真正君子。那么真正行仁道的人他就绝对不会造恶,孔子说“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立志行仁道,他哪会做坏事呢?

幼儿园国学经典《弟子规》教案全套

《弟子规》教学规划 一、《弟子规》教材分析 《弟子规》是由清代李毓秀编撰而成,原名《训蒙文》,后经人修订,改名为《弟子规》。它的思想核心是孝悌仁爱,讲述了如何孝敬父母、尊兄爱弟、尊敬长辈,如何为人处世、读书求学的道理。它三字成句,音韵和谐,便于吟诵。朗朗上口,寓教其中,在简捷精练的语句中囊括了为人做事的众多道理,在幼儿教育中有积极的启发作用。 二、《弟子规》课程的目标 总目标——《弟子规》通过诵读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进行文学、思想的积累和熏陶。所谓积累,即积累丰厚文化底蕴,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所谓熏陶,即陶冶思想情操,形成健全人格,学会做人,为终身发展奠基。 阶段目标——小小、小班级以诵读《弟子规》为主;中、大班在诵读《弟子规》的基础上,进行联系生活实际的理解、感悟、辩论,加深理解。对能力强的幼儿,引导阅读原文。 三、教学目的 1、教育幼儿孝敬父母、体谅父母。 2、培养幼儿的爱心,爱长辈,爱老师,爱同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3、提高学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 4、教育幼儿诚实、守信。 5、指导学幼儿的生活习惯,行为规范。 四、教学内容 《弟子规》总叙、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流利背熟读。 难点:理解含义,并能在生活实践中应用。 六、学习时间 每周安排一节诵读时间,利用进餐前和离园前复习巩固,亲子阅读。 七、方法措施 根据《弟子规》课程的学习规律及幼儿的认知规律,教学基本方法可确立为“四化”教学方法,即诵读化、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创设适宜的环境进行教育。 1.诵读化,即诵读为主,理解为辅,这是讲授《弟子规》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其做法基于以下三方面思考。 2.情境化,情境化就是用优美的古典音乐,色彩鲜明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创设氛围把幼儿引入国学的情境,使学生身处古典文化的韵律和氛围里,诵国学,学国学,身心受到陶冶,激发他们对国学的热爱。

弟子规亲仁读后感500字

弟子规亲仁读后感500字 导语:“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以下为大家介绍弟子规亲仁读后感500字文章,仅供参考! 最近读了一本叫做弟子规的书,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弟子规》读后感1000字。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而最为深刻的感受就是《弟子规》虽然是一部著作,但是它的作者却仅仅是位秀才。《弟子规》的作者叫李毓秀,字子潜,号采三,

生于康熙年间,死于乾隆年间。李夫子是一个不大出名的人,一般人认为,这位李夫子是在公元一六六二年出生,在公园一七二二年去世的。很多人都认为李夫子活了六十岁,但是,也有人说李夫子活了八十三岁。这两个数据前后相差了二十三年,这充分说明了当时的社会对他没有什么明确的记载。如果李夫子是为大人物,史书上一定会清清楚楚地记录着李夫子的出生年月日和生辰八字,读后感《《弟子规》读后感1000字》。 李夫子一生中拿到的最高学位仅仅是秀才,从此以后他便再也没有高中过,什么状元拉、榜眼拉、探花这些学位,压根都跟他没一点关系。在当时,一个秀才只能教书。秀才不是举人,举人老爷有的时候可以当官,进士也可以当官,而秀才呢,却只能够教书育人,还教不了什么好书,也当不了什么书院的院长,顶多只能开个私塾。 然而这位没什么大成就的李先生之所以会写出《弟子规》这本现在家喻户晓的书,是因为李夫子毕生努力研究《大学》、《中庸》,虽然李夫子学位不高,学历也不高,但是,有时候好多科举不成功的人却恰恰学有所成,这位李夫子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 虽然在科举的道路上,李夫子是一位失败者,但是在研究《大学》、《中庸》这一领域里,他却颇有建树,算得上是一位相当了不起的学者。后来,李夫子创建了一所学校,叫做敦复斋,起了一个斋号讲学。李夫子讲学讲得很成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更吸引了很多人前来听课,久而久之,他就被人尊称为李夫子了。所以,人们称李

幼儿园弟子规教案备课

幼儿园弟子规教案备课 【篇一:弟子规教案1-9】 【篇二:幼儿园国学特色-《弟子规》-总教案】 育博源幼儿园国学特色 (一)课程理念: 《弟子规》被誉为“人生第一步,天下第一规”,全文虽然仅有 1080个字,360句,却把一个人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立身处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学概括得淋漓尽致。德慧幼儿园以《弟子规》为本校特色课程,强调幼儿教育的根本是先学做人、后学做事,也 就是先培养德行,后学习知识技能,这完全符合“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学习践行《弟子规》能奠定孩子完美人生的基础, 有利于学生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 观念和行为习惯。所以,我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弟子规》 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作为我园园本教研的主要工作。 (二)课程目标: 1. 家庭礼仪:培养学生孝敬父母、体谅父母,关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及家中亲人。教育学生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培养学生的 感恩之心。 2. 校园礼仪:培养学生的爱心,爱老师,爱同学,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培养学生的礼貌习惯,每个小朋友见人鞠躬问好,礼貌友爱。 3.社会礼仪:见长辈鞠躬问好,对不起谢谢等礼貌用语常挂嘴边; 教育学生诚实守信,不说假话。 (三)课程培养目标: 1、学习中国古代的一个礼节——鞠躬。表示尊敬他人、谦虚、诚恳等。 老师示范:双手放在裤线的两旁,低下头同时把腰轻轻的弯下去, 正确的姿势看到自己的脚面。手臂自然下垂。有的表示诚意鞠躬到 90度。 ①下课时鞠躬说:老师您辛苦了;②见到长辈鞠躬问好 ③放学到家后要说声:妈妈(爸爸、爷爷、奶奶)我回来了 ④学会和小朋友们礼貌用语:“请大家多多关照”。“希望大家喜欢我”。“我想和大家做朋友”等。也可让学生自由发挥去想象。

《弟子规》教学“亲仁”教案

《弟子规》教学“亲仁”教案 一“仁”的含义 亲:亲近,深入,贴近仁 二、课文讲解 我们想到这一生每一个人都希望他所结交的朋友都是非常好的,所交往往来的朋友当中,都希望是仁慈、有品德、道德涵养都很高的人,这是每一个人内心当中都有这样的希求。有这样的希求,我们就要有动作去寻觅这样良好的好朋友。所以这里也告诉我们,我们的生活品质要逐渐的提升,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内在的涵养也要随着人生的阅历来增高。所以,此地讲“亲仁”是亲近善知识,亲近好师长。 我们晓得当今要找这样好的人很难,不过没有关系,我们可以效法孟子。怎么说?孟子他出生之后,孔子老早就已经不在人间了,相差有几百年的时间。孟子他非常仰慕孔老夫子,所以就私下拜孔子为老师,他就读他的书,每天向他学习。所以,孔子成为至圣先师,孟子也成为亚圣。人在这一生,即使我们遇不到好老师,但是好的经典都可以成为我们最善良、这一辈子最忠实的好朋友。我们看第三十一条: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 这里就讲到在我们从小的范围来看,从社会的阶层来看,人的确有好几种人;如果范围把它扩大,从肤色来讲,整个世界上肤色不同的种族都有。这里就告诉我们,无论层级,无论种族,我们不分族类,

“流俗众,仁者希”。我们普遍的看来,一般都是属于中等阶级,都是属于一般的凡夫,佼佼者往往比较少,所以这里就讲“仁者希”,有仁德之人往往在社会上不容易见到。 所以这里就讲即使在人与人之间,我们所看到的每一个层级都不同。这个“不齐”就是不同,每一个族类它有等差。但是一般来讲,“流俗众”,就是一般程度差不多的居多数,流俗众。但是好的有如凤毛麟角,这些好人、好老师虽然比较少,但是我们仔细一点,在周遭还是有很多很好的良师益友。这里讲到当我们有这样好的朋友,有这样因缘遇到的话,自己千万不要错失掉,千万不可以错过。这里讲到: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果然是一个“仁者”,我们看到这样的人,很多人从内心里头就会敬畏他。这个“畏”,不是畏惧他的权势,而是这样的人,你一看到他的威仪,内心里就会折服于他。我们晓得“仁”的定义,我们从古人的教诲当中,他说“仁者无敌”,内心有仁爱之人,他不会有敌人。因为有仁心之人,他肯定能爱人;他能爱人,他就能宽恕人;他能宽恕人,就能包容于人,就能与人和睦共处。 这样的善人在世间上还是有,也不少,我们要睁大眼睛,有这样的好老师,我们要记住,一定要跟他接近。因为我们跟他接近,一定会得到他许多的教诲。就好像孔老夫子,他所流传下来的,他教导的这么多学生,几千年下来代代相传,像这样的仁者,他真的能万古不朽。这里也鼓励我们,仁者,我们不要轻易的错过学习的机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