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基题目

马基题目

马基题目
马基题目

南开大学马基考试题1来源:邹林彤的日志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试卷A参考答案

学院、专业学号姓名

授课教师上课时间上课教室

平时成绩与期末试卷成绩的比例:30%:70%

平时成绩期末试卷成绩总成绩

题号一二三四

分数

评阅人

复核人

一、单项选择题答案(答案填在表格中有效)

分数

评阅人

1D2B3D4C5A

6C7A8D9C10A 11B12C13C14A15C 16D17A18A19D20D

二、多项选择题答案(答案填在表格中有效)

分数

评阅人

1BD2ABCD3ABCD4BD5ABCD 6BD7AB8ABCD9ABD10ABC

三、辨析题

分数

评阅人

1.

错。

辩证法的否定观主张否定是事物自我的否定,是内在矛盾引起的否定。作为自我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即认为新旧事物之间有质的不同,否定是质变;同时,作为自我的否定又是联系的环节,即承认新旧事物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的母腹之中,吸取了旧事物的合理成分,抛弃了旧事物的糟粕。所以,辩证的否定观是肯定之中有否定,否定之中有肯定。

2.

对。这是列宁的经典论述。

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首先,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否则,就不成其为真理,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了客观真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正如列宁所说:“当一个唯物主义者,就要承认感官给我们揭示的客观真理。承认客观的即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真理,也就是这样或那样地承认绝对真理。”[1][1]

3.错。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但不是唯一表现。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包括:

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进步的社会意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见、推断未来,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落后于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则阻碍社会的发展。另外,历史上也有这样的情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或地区,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未必都是最高的;某些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其社会意识的某些方面却可以领先于经济发达的国家或地区。

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且各具有其历史的继承性。社会生活的内在联系及其统一性,决定了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也必然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同时,社会意识诸形式均有自成系统、前后相继的历史链条,因而具有历史继承性,有其发展的特殊规律。

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任何社会意识都不会凭空出现,只能是适应一定社会物质生活发展的要求而产生的,因而它必然具有满足这些需求的功能和价值,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物质力量并作用于社会存在、影响历史的发展。先进的社会意识,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对社会发展起着阻碍的作用。

4.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从而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面产生的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企业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产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又按社会价值出售面获得的。

个别资本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使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生活资料价值下降,从而劳动力价值下降,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实现了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5

二战后发达国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没有根本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国家力量同垄断组织力量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它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强化了对劳动人民的掠夺,使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得到了更好的维护,从根本上起到了促进资本主义制度维护的作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其各种具体形式本质上都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发展服务的手段,是资产阶级国家代表资产阶级总利益、凌驾于个别垄断资本之上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形式。

6.

对。因为:

第一,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上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的甚至落后很远。这就决定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必须把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努力完成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商品化、现代化的艰巨任务。完成这个任务,赶上和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疑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进行艰苦的探索和奋斗。

第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由于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胜利,发展公有经济,改造小农经济,建立、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就成为无产阶级政权的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还要进一步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改变几千年形成的传统观念,建设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实现真正的社会公正和平等,从而为人类的崇高理想共产主义社会准备充分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同样需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才能实现。

第三,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以后,社会主义国家就处于强大的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之中,受到资本主义列强的遏制和扼杀,面临异常严峻的国际环境。实践已反复证明,原先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只有尽快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才能摆脱落后挨打的局面。应该看到,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奋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落后面貌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但从总体实力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却仍然比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要强大得多。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后,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国际资本主义则因为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科技革命和在国际市场上攫取的巨额利润,而获得了新的发展。所有这些,都使社会主义面临更大的挑战,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将是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第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力提供了可能。然而,要使这种可能变为现实又并非易事。在社会主义进程中,发生问题的根源并不在于制度本身,而相当程度上在于人们没有认识和掌握规律。实践已经表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试图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也是有害的,执政的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四、分析题

分数

评阅人

1.

(1)材料1具有重民、贵民的合理思想,包含有重视、肯定人民群众作用的思想倾向。其局限性是:这些思想以维护和改善剥削阶级统治、维护其长治久安为目的,是站在君主和剥削阶级立场的;它是就君民关系讲人民群众的作用,有其内在的理论局限性,也表现了其害怕人民群众的心理。

(2)材料2的梁启超、胡适是主观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典型观点,也称唯意志论,认为社会历史是极少数英雄人物及其思想意志决定的。黑格尔是客观唯心主义神学历史观,也称天命观或宿命论,认为社会的本质是“神定”的一种秩序。两者的共同本质是否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

(3)材料3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观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占人口大多数的人们。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因此,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我们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

2.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为了挽救资本主义制度,克服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生产社会化导致的经济危机产生的;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理论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不断出现的矛盾,促使着资本主义国家以国家政权的力量干预经济生活,弥补私人资本的不足。

(2)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首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部分克服了社会化大生产与私人垄断资本之间的矛盾;其次,国家代表整个资产阶级利益调节经济,在一定范围内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的狭隘界限;第三,国家的收入再分配缓和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内部矛盾;最后,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参与和干预下,加快了国家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并没有根本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国家力量同垄断组织力量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更好地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垄

断利润。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内的经济关系调整,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各种不同具体形式,实质都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发展服务的手段。

3.

(1)苏联模式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曾经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推动过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度发展,确保了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的发展,为处在帝国主义包围中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也有了提高。这种模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和人员保障。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模式的弊端逐步显现,主要是集中过多,管得过死,否定市场的作用,严重束缚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证明,苏联模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

(2) 社会主义道路的多样性有如下原因:

第一,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第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第三,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

时代是不断前进的,实践是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也必须随着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而发展。从世界范围来说,各个社会主义国家都应该根据时代和实践发展的要求,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从具体的国家来说,同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不同的时期,也应该根据时代和实践发展的要求,适时地改革和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保持生机活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社会主义发展也不会一帆风顺,苏东剧变就说明了这一点,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

第一,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其成长不会一帆风顺。社会主义的产生和成长,意味着对资本主义旧社会的否定,这就必然要遭到资本主义势力的拼死反抗。社会主义新社会在开始的时候总是比较弱小的,而且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和斗争是不会停止的,时起时伏,有时甚至相当激烈,资本主义还可能会复辟,工人阶级及其政党还需要领导广大人民群众继续进行更加艰苦的工作和斗争。这就注定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过程是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

第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展开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第三,经济全球化对于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既有积极的效应,又不可避免地会带来负面的影响;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有难得的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由这种情况所决定,社会主义国家参与国际交往,只能是一个把握机遇、趋利避害、因势利导、曲折前进的过程。

我们要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通过不懈的努力,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创造条件。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试卷B(闭卷,卷面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答案填在表格中有效)

1. 作为概念,“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这一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中国战国时期的庄子曾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句话是一种:

A唯物主义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相对主义观点

3.“任何个别无论怎样,都是一般”。这个话的正确含义是:

A.特殊性就是普遍性

B.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

C.普遍形是特殊性的总和

D.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4.“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5.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速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这件事说明是:

A.感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B.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是否的唯一标准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6.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是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A.真理具有绝对性

B.真理具有相对性

C.真理具有客观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7.“手推磨产生的是以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以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8.“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A.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

B.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

C.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

D.科技革命导致社会政治革命

9.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A. 血缘关系

B. 生产关系

C. 政治关系

D. 思想关系

10.国家的本质是:

A. 管理社会各项事业

B. 保卫社会秩序的安定

C. 保卫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

D. 阶级压迫的工具

11. 在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中: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使用价值的大小决定价值的大小

C.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价值的大小决定使用价值的大小

12.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能在流通中购买到:

A. 劳动产品

B. 劳动资料

C. 劳动对象

D. 劳动力

13.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A. 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 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统一

D.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与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统一

14. 超额剩余价值是:

A个别资本家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 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C. 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的结果

D. 工作日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15.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由于:

A. 同一部门各个企业为追求更高利润率而展开的竞争引起的

B. 不同部门之间为追求更高利润率而展开的竞争引起的

C. 所有企业都要求得到同样利润引起的

D. 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向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转移资本引起的

16.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是:

A.允许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B.允许马克思主义政党独立执政

C.不受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资本主义性质制约

D.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

17. 自由竞争和生产集中的关系是:

A. 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

B. 生产集中引起自由竞争

C. 自由竞争限制了生产集中

D. 生产集中消灭了自由竞争

18. 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主要凭借:

A. 改进生产技术获得的

B. 垄断地位获得的

C. 扩大企业规模获得的

D. 增加产品数量获得的

19.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表明:

A.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被一种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

B. 社会主义制度很快就要在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建立

C. 资本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D.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范围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了局部调整

20.对于苏联模式的正确认识是:

A.是苏联建立以来所走过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统称

B.是社会主义的唯一可以效仿的模式

C.是失败的模式,本不应该采用

D.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也有弊端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答案填在表格中有效)

1.恩格斯说:认识了物质的运动形式,也就认识了物质本身。这句话的主要含义是:

A.物质只有在它的运动中才能被认识

B.人们对物质的认识,也就是认识它的运动形式

C.物质的一般性是在运动的特殊性中体现出来的

D.运动的一般性是在物质的特殊性中体现出来的

2.“规定性是被视为肯定的否定”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

A.在一定意义上说,肯定就是否定

B.规定性就是肯定

C.肯定一个事物就是否定一个事物

D.规定性就是否定

3. 马克思说:“自然界对抽象思维说来是外在的,它是抽象思维的自我丧失;而这个抽象思维也外在地把握自然界,把它理解为抽象的思想,理解为外化了的抽象思想。”这段话的主要含义包括:

A.自然界和思维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B.思维可以再现和综合自然界

C.自然界与思维是无关的

D.综合自然界变化的思想是具体的

4.马克思说:“我的观点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句话的主要含义是:

A .社会经济形态发展是客观的

B. 认为社会历史是精神发展史;

C. 社会经济形态发展是一个变化过程

D. 个人活动从根本上说是自然然界的一部分

5.马克思说:“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样的劳动资料生产。”这句话表明:

A. 劳动资料是人类劳动发展的测量器

B. 劳动资料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

C. 劳动资料与社会形态密切结合、不可分割

D. 劳动资料与社会分配、公平有直接联系

6.资本主义工资:

A. 从实质上看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B. 从形式上看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C. 从实质上看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D. 从形式上看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7.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A.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作用的结果

B.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

C.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D.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8. 垄断利润获得的途径有:

A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剥削

B. 对非垄断企业剥削到的一部分利润的掠夺

C.加强对国外人民的剥削

D. 通过国家财政和信贷对国民收入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家的分配

9.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主要表现在:

A.生产全面社会化

B.生产管理日益社会化

C.工会组织日益社会化

D.资本日益社会化

10.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初级阶段所具有的特征有

A.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

B.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C.国家开始消亡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三、辨析题(每题8分,共40分)

1.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

2.认识事物的量认识的起点,认识事物的质是认识的深化。

3.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别在它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4. 垄断消灭了竞争。

5.经济上相对落后的国家在思想上也必然是落后的。

四、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任选2题,3题都作,以前2题计分。

1. 【材料1】列宁指出:“就本来的意义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的矛盾。”他还指出:“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即辩证的矛盾,而不是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

【材料2】《黄帝内经》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材料3】形式逻辑的同一律指出:一个论题前后必须一致,不能有矛盾。”

请回答:

(1)材料1的观点是什么?是否正确?

(2)对比材料1与材料2,指出有哪些不同与相同?

(3)对比材料1与材料3,加以说明。

2. 【材料1】

恩格斯说:“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所以,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在人们的头脑中,在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

【材料2】《史记》等书记载战国邹衍“五德终始”说:虞土、夏木、商金、周火,代周者必水也。

请回答:

(1)如何理解社会的进步?

(2)对比材料1和2,说明材料2属于什么观点?

3.【材料1】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说道:“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其共性是矛盾存在于一切过程中,并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矛盾即是运动,即是事物,即是过程,也即是思想。否认事物的矛盾就否认了一切。这是共通的道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以,它是共性,它是绝对性。然而这种共性,即包含于一切个性之中,无个性即共性。假如除去一切个性,还有什么共性呢?因为矛盾的各各特殊,所以造成了个性。一切个性都是有条件地暂时地存在的,所以是相对的。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

【材料2】邓小平在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党的十五大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材料3】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说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特殊性

(2)结合材料2、3说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哲学根据和现实意义。

2010-2019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训练 专题12 字形(学生版不含答案)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 语文 专题12字形 1 13 题型一、选择题 1.(2019?天津卷?T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问题。 在寒冷的极区,人们举目瞭.望,常常看到五光十色、千姿百态的极光。天暮.上,群星闪烁,静静地俯瞰.着黑魆.魆的地面。突然,在大熊星座中___________出一缕彩虹般的神奇光带,如烟似雾,摇曳.不定,最后化成一个硕大无比的光环,萦.绕在北斗星的周围,宛如皓.月当空,向大地倾泄.下一片光华。极光形状各异,世界上简直找不出两个一模.一样的极光形体。极光运动所造成的________的瑰.丽景象,时动时静,变换.莫测,是大自然这个魔法师,以苍穹.为舞台上演的一出光的活剧。更令人叹为观止的还有极光的色彩,早已不能用五颜六色去描绘。其本色不外乎红、绿、紫、蓝、白、黄,可是大自然这一超级画家用___________的手法,将隐显明暗组合起来,一下子就变成了神奇的万花筒。 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瞭.(liáo)望天暮.(mù) 俯瞰.(kàn) B.黑魆.(xū)魆摇曳.(yè) 萦.(yíng)绕 C.皓.(hào)月倾泄.(xiè) 一模.(mó)一样 D.瑰.(guī)丽变换.(huàn)莫测苍穹.(qióng) 2.(2019?浙江卷? T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不甘庸碌,不墨守成规,不畏挫.(cuō)折,以全部精力和才情奔向既定目标,赴汤蹈火,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这与激荡在他内心的狷(juàn)介不羁之气是多么一致。 B.“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彤.(dān)云密布,朔.(shuò)风渐起,却早纷纷扬 扬卷?下一天大雪来”……也许,《水浒传》中最美丽传情的文字就是雪了。 C.“历史”并非噱(xué)头,而是“历史文化名城”的依托,一旦历史印记被急功近利的行为粗暴抹.(mǒ)去,“文化”气息将荡然无存,“名城”必然岌岌可危。 D.如果一个人能够用爱心拥抱世界,那么整个世界的灿烂和澄.(chéng)净都会水驻心中,即便身形赢.(léi)弱,也会因内心的丰盈而精神焕发、神采熠熠。 3.(2018?天津卷?T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问题。

马基辨析题8索引

一、辨析题 1、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的重要性,唯心主义强调精神的重要性。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的源泉和动力,因此社会矛盾越多,社会发展自然越快。 3、辩证否定就是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 4、“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包含的哲理是截然对立的,他们的分歧是哲学中两个基本派别的根本分歧。 5、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所以学习书本知识是不重要的。 6、真理是有用的,所以有用即真理。 7、唯物主义经验论是对的,唯心主义经验论才是错的。 8、凡是在理性中所有的,最初无不在感觉之中。 9、人类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10.社会意识都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11、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13、有人说:“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应当用知识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你是如何看待这一观点的? 14、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1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有哪些? 16.有人说,经济全球化就是全球资本主义化,也有人说,全球化就是美国化,试用所学原理对这些观点进行评析。 17.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什么?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会变成资本主义世界的附庸吗? 18.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有哪些表现?如何认识其原因? 二、材料题: 材料一:根据下属材料回答题后问题: 材料1列宁指出:“就本来的意义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他还指出:“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即辩证的矛盾,而不少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 材料2杜林说:“矛盾的东西是一个范畴。这个范畴只能归属于思想组合,而不能归属于现实。 材料3艾耶尔断言:“自然界不可能有矛盾,只是在陈述中才可能有矛盾。” 请回答:在矛盾存在问题上 (1)材料1的观点是什么?是否正确? (2)对比材料1与材料2,指出材料2的错误。 (3)对比材料1与材料3,分析材料3的错误。 (1)材料1的第一段话是说辩证法所研究的矛盾是对象自身中的矛盾,就是矛盾不是主观产生的,而是客观事物自身所具有的,人们思维中的矛盾不过是客观事物的矛盾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第二段也是强调辩证矛盾就是实际生活中的矛盾,即实际客观存在的矛盾,不是主观字面的或头脑臆造出来的矛盾。这两段话突出一点,就是“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2)材料2把矛盾归结为一个范畴,当作纯粹是主观的思想的东西,认为它不是现实的,只能是思想的任意组合。它与材料1把矛盾看作是对象自身中、实际生活中的矛盾的观点,是完全对立的。其根本错误在于否认矛盾的客观存在性,把矛盾当作是由思想臆造的。 (3)材料3公然否认自然界中有矛盾,他认为矛盾只存在于语句上、字面上。材料1明确指出矛盾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不能是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材料3的错误在于:一是公开否认自然界中矛盾的存在,二是把矛盾当作字面上的、语句上的,同样是否定了矛盾存在的客观性。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对矛盾内涵的准确把握。三段材料,表明三种不同的观点。材料1是辩证法的正确观点,认为矛盾是客观事物自身所具有的。材料2承认自然界中存在矛盾,但又为是纯主观的思想的东西。材料3则公然否认自然界中矛盾的存在,认为矛盾只存在于陈述中。只要仔细分析材料,就不难得出以上的答题思路。 材料二、如何理解下述观点: 材料1“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做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摘自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材料2“自然界对人来说是无。”

马基习题4

1. 哲学上所认为的“人类世界”是指() · A. 人类世界是由人组成的世界 · B. “人化自然”与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 C. 与自在世界无关的又一个世界 · D. 人的“自然性”和人的“自然史”答案( 2 ) 2. 事物矛盾的精髓是() ·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 B.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 C.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 D.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答案( 2 ) 3. 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的根本区别在于()。· A. 主体不同 · B. 层次、水平不同 · C. 跟经济基础的联系不同 · D. 跟社会生活的联系不同答案( 2 ) 4. 哲学是(????? ) · A.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B. 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 C. 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 D.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答案( 3 ) 5.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 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 C. 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 · D.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答案( 4 )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B. 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C. 只有唯心主义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D. 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答案( 4 ) 7.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

· A. 矛盾的普遍性 · B. 矛盾的斗争性 · C. 矛盾的特殊性 · D. 矛盾的同一性答案( 3 ) 8.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A. 生产方式 · B. 地理条件 · C. 社会意识 · D. 人口因素答案( 1 ) 9. 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发展是() · A. 事物由不完善向比较完善的转化 · B. 物质世界的一般变化 · C. 新事物的不断产生和旧事物的不断灭亡 · D. 事物的永恒运动答案( 3 ) 10.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指出:“不同气候的不同需要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种类的法律”,这一观点的积极意义在于说明:· A. 国家的社会法律制度、民族精神都根源于地理环境的本性 · B. 人所生存的自然环境因素决定着社会法律制度的形成 · C. 地理环境影响并作用于人类社会,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 · D. 地理环境既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也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答案( 3 ) 11.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 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 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 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答案( 4 ) 12. 列宁指出:“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大幅度的跃退,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这句话体现的关于社会形态更替的原理是 · A. 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 B. 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 C. 社会形态更替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 D. 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答案( 1 )

训练学专业历年真题

体育学院考研真题(训练学)03年 一填空20分 1 不论是从活动的时间、活动的容量,还是从人们投入的力度来看,在竞技体育的多种构件中()都是主要的 2 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 3 按照各项比赛成绩的评定方法,可将竞技项目分为()、()命中类、制胜类及得分类。 4 对一名教练员来说,接触最多、运用最多的训练周期是()() 5 循环训练法的结构有:每站的练习容、运动负荷、练习站的() 练习站之间()、每遍循环之间的间歇、练习的战数与循环练习的组数 6灵敏素质是指在各种突然的条件下改变身体运动的()和运动方向,以适应变化着的外环境的能力 7 培养运动员的()是战术训练的中心环节 二选择40分 1运动竞赛是()在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的经济较量 2 不同项目的本质属性所引起的项目之间()是划分项目类别的几基本依据 3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对竞技体育项目进行分类没,跳水项目属于()项群 4 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对竞技体育项目分类的隔网对抗性项群和按成绩评定方法分类的对应分类是() 5()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6一个完整的训练目标,应包含运动成绩指标、竞技能力指标以及()指标 7体能主导类速度型项群比赛成绩的主要决定因素是() 8 ()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9运动员体能是指运动员机体的()能力 10、高强性间歇训练法的一次练习负荷时间通常在?秒 11 相对力量是指运动员?所表现出来的力量水平 12 ?是战术活动的核心 13 在竞技保持阶段,要把运动员的?的保持和提高放在训练的首位 14 ?之在完成动作过程中的时间特征。包括用力的大小、时间间隔的长短、动作幅度的大小及动作快满等要素 15 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过程,称为? 16按主要目的可将比赛分为竞技性比赛、训练性比赛、检查性比赛和?比赛 17战术方案的基本容主要有?各方面 18 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的获得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获得途径是? 19 根据训练课的主要任务和容,可以把训练课分为?中不同类型 20 不同的训练负荷有着不同的?技能属性、个体属性和专项属性 三是非题30 1竞技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 激烈的竞争性是竞技运动区别其他体育运动的本质特点 3 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及技能状态是决定其他运动素质水平的基础

历年马基试题精华整理版

历年马基试题 【辨析题】 1、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是有限的。 答:不完全正确。人类的认识和实践就其现实性即它们的具体实现来说是有限的。(1分)然而,有限与无限是对立的统一。有限是无限的环节、部分和因素,有限包含、体现着无限。人类认识和实践发展的本性,决定有限的界限必然不断地被打破和超越,而趋于无限。(2分)人类已有的认识和实践的成果不是限制、束缚新的认识和实践的框框,而是认识和实践进一步向深度和广度扩展的前提和基础。因而,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3分) 2、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有价格的必有价值。 答:错。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2分)但是,商品经济条件下,某些并非商品也不具有价值的东西,却取得了商品的形式,可以买卖,从而具有价格。尽管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但有价格的东西并不一定具有价值。(3分) 3、相对剩余价值是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 答:错。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从而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1分)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企业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产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又按社会价值出售而获得的。(1分)由于资本家普遍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使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生活资料价值下降,从而劳动力的价值下降,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实现了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该命题的错误在于颠倒了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因果关系。(3分) 4、生产商品过程中劳动力商品创造的价值是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和。 答:对。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工人的劳动,而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不仅补偿劳动力的工资,还创造出了更多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5、马克思认为,生产力是划分社会经济形态的客观标准。 答:不完全正确。划分社会经济形态的标准是生产关系。但生产力起间接作用。 6、量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答:错。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但量与事物的存在则不是直接同一的。量的变化在度的范围并不影响事物性质的变化,只有量变突破度,才会引起质变。 7、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 答:错。本论强调了理性认识的重要性,如没有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盲目的,这有合理之处,但是,不能以此而否认感性认识的作用。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理论第十二章练习题+真题

1.数据转化为信息,可以用公式“信息=( )”表示[单选题] A.数据+背景 B数据+符号 C.数据+文字 D.数据+图像 E数据+计算机代码 2.信息技术是研究信息的获取、传输和处理的技术,由()结合而成。[单选题] A.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微电子技术 B.信息的获取、传输和处理的技术 C信息的采集、存储和加工技术 D.信息相关产品制造、技术开发和信息服务 E.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和海量存储技术 3.关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 A.包括个人到死亡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产生的大数据 B.涉及医疗服务、疾病防控、健康保健和食品安全、养生保健等多方面 C.健康医疗大数据行业已处于全面发展阶段 D.健康数据的云数据化过程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E.大数据在优化资源配置、节约信息成本等方面有重要价值和潜力 4.调查问卷的保存方法争取的是()[单选题] A.按照时间前后顺序放置即可 B.不需要专人管理 C.不需要上锁以便随时查阅 D.应指定专人管理 E.随意放在科室空余的空间 5.关于SOAP格式描述正确的是()[单选题] A.0一客观资料 B.P—评估 C.A一主观资料 D.S一计划 E.S一评估 6.反映事物数量特征的数据,如长度、面积、体积等几何量或者重量、速度等物理量的叫做()[单选题] A.定位数据 B.定性数据 C.定量数据 D.定时数据 E.模拟数据 7.下列数据库的变量中,不能称为解释变量的是()[单选题]

A.反应变量 B.协变量 C.分类变量 D.指示变量 E.分组变量 8.载荷或记录信息的按一定规则排列组合的物理符号叫做()[单选题] A.信息 B.数字 C.数据 D.计算 E.数值 9.下列选项属于社区人口学资料的是()[单选题] A.发病率 B.患病率 C社区疾病谱 D.社区死亡顺位 E.平均寿命 10.( )是指健康医疗活动产生的数据的集合。[单选题] A.物联网 B.健康云 C.云计算 D.健康医疗大数据 E.移动医疗 11.有关建立健康档案基本原则的描述中错误的是()。[单选题] A.对已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群不再建立健康档案 B.健康档案的管理不能远离医务人员 C.在居民自愿的基础上建立,不要求统一建立 D.对接受上门服务的人群要一个家庭建立一套 E.通过健康档案的有效管理,要能体现连续服务的特点 12.信息本身的( )是指信息是可以识别的。[单选题] A.可扩充性 B.可共享性 C.可识别性 D.可存储性 E.可再生性 13.下列不属于建立社区健康档案的意义的是()。[单选题] A.有助于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规范化 B.有助于降低卫生服务医疗费用

马基试卷8(选择题)

试卷8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关系问题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关系问题 C.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源泉和动力 B.状态和过程 C.方向和道路 D.可能性和现实性 3.社会精神文明包括 A.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性质 B.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 C.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D.人与自然及人与社会的关系4.时间是指 A.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 B.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 C.运动着的物质的客观性 D.运动着的物质的伸张性 5.国家的职能是由 A.国家的地理位置决定的 B.国家的大小强弱决定的 C.国家的形式决定的 D.国家的本质决定的 6.经济基础是指该社会的 A.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B.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 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D.占统治地位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7.哲学上两大基本派别是指 A.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8.阶级对立的根源是由于人们之间的 A.政治立场的根本对立 B.价值观念的根本对立

C.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根本对立 D.经济利益的根本对立 9.风俗、习惯、乡土观念,它们是 A.低水平的社会意识 B。高水平的社会意识 C.对社会生活过程的正确反映 D.对社会生活过程的错误反映 10.事物的度是 A.事物发展的一定程度 B.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 C.质要求量达到的高度 D.量要求质达到的深度 11.历史上存在的两种基本的国家类型是 A.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B.君主立宪国家和民主共和家 C.剥削阶级国家和无产阶级国家 D.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12.物质的肯定方面是指 A.事物的积极方面 B.事物的消极方面 C.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D.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 13.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这是 A.辩证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 B.一切唯物主义都承认的观点 C.某些不可知论也承认的观点 D.某些唯心主义也承认的观点 1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 A.17世纪40年代 B.18世纪40年代 C.19世纪40年代 D.20世纪40年代 15.在世界是否有统一性问题上,存在着 A.一元论于二元论的对立 B.唯物论于唯心论的对立 C.辩证法于形而上学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16.唯心主义否认联系的 A.普遍性 B.客观性 C.多样性 D.复杂性 17.列宁说,唯物主义辩证法所讲的矛盾,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即辨证的矛盾,而不是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这段话揭示了 A.矛盾的客观性 B.矛盾的主观性 C.矛盾的普遍性 D.矛盾的特殊性 18.划分阶级的依据是 A.人们收入的来源忽然收入的多少

马基 第一章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基本问题是 A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B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 C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D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2.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 )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3.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 ( ) 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 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 D.把人的意识理解成为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4.《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幡动,一僧曰风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慧能关于运动观的基本观点是: ( )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5.人工智能的出现对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 ) A.否定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性 B.根本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 C.降低了人在意识活动中的主体性 D.表明意识活动与其他物质运动形式的同一性 7.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 ( ) 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 8.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 ) A.客观性 B.能动性 C.对象性 D.任意性 9.“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 ( )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脑是意识的源泉 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D.意识是人脑特有的物质 10.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是( ) A.正确的原则 B.人们的目的,制定的路线 C.领导者的意图 D.客观存在的事实 11.“此亦彼也,彼亦此也”的观点是( ) A.普遍联系的观点 B.辩证法转化的观点 C.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D.唯物主义观点 12.承认客观实在性是物质唯一特性的哲学派别是( )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 13.我国哲学家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这是( ) A.唯心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14.二元论哲学主张世界有两个各自独立的本原,它是( ) A.介乎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一个独立的蹭派别 B.唯物主义的一种形式 C.唯心主义的一种形式 D.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不彻底的哲学 15.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是( ) A.世界是联系和发展的原理 B.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原理 C.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 D.世界统一于精神的原理 16.承认人的观念,情绪等对人体生理活动有重要影响,这是( ) A.符合实际的唯物主义 B.唯意识论的观点 C.机械论的观点 D.物与物的关系 17.人工智能的出现表明( ) A.意识不只是人所特有的 B.电脑将来会代替人脑 C.意识与物质是同一的 D.人的能动性具有广阔的前景 18.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是 ( )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朴素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19.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 ( ) A.实物性 B.客观的规律性 C.内部的矛盾性 D.客观实在性 22.“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 ( )

真题训练4

听力题(共1题,共5.0分) 1 Question 6-10 Write ONE WORD ANDIOR NUMBER for each answer. Q4.MP3

填写答案: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the 17th, 12.30, Thomson, AC 936, 3303 8450 2045 6837 本题【5 分】你的得分: 0 分 试题解析: MAN: OK, I just have to fill this form out for you. So what date do you want to book this for? WOMAN: The 16th of October - oh, no, sorry, that's my departure date. I arrive on the 17th, so book it for then, please. Q6 MAN: So, that's the Toronto Airport Shuttle to Milton. And this is for just one person or...? WOMAN: Yes, just me, please. MAN: Right. And you said your expected time of arrival was 11.30? So if I book your Shuttle for after 12.00 - let's say, 12.30: that should give you plenty of time to, you know, collect your baggage, maybe grab a coffee? Q7 WOMAN: Yeah, that sounds fine, as long as we land on time!

马基试题B卷

请在答题纸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A ?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广东工业大学考试试卷(B ) 课程名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试卷满分100 分 考试时间:2008年12月31日(第18周星期三) 题号 -一- -二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评卷得分 评卷签名 复核得分 复核签名 注意:本试题有五大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写在答题纸上不予以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相应位置涂黑。本大题共 20小题,每小题1. 5分,共30分) 1、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 B. 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D.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B. 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D. 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3、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这两种观点是 A. 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B.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C. 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 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4、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 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A.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 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 力 5、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并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这一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 A .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 B.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C ?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 D.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作出了否证 6、“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那些什么事都 想做的人,

【精品】马基习题1.doc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三(C ) 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C ) A .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B .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C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 .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 ) 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C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止统一性在于它的(C ) A .实践性 B .运动性 C .物质性 D .客观性 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D ) 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 ?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 .时空的尢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B ) A .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 .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 .山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 .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來的现实基础(B ) A .运动 B .实践 C .精神生产 D ?物质生产 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B ) A .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 .用來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 .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速的联系 D ?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9.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撅;战马撅,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A ) A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 .事物是变化的 C .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 .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10.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

马基试题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9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 分,共40 分) 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对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 B.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C.对谁是历史创造者的不同回答 D.对意识是否反作用于物质的不同回答 2.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 A.客观存在的 B.人的意识或意志造成的 C.由神创造的或者是客观精神产生出来的 D.由两个本原构成的3.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B.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C.代替与被代替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4.作为概念,“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这一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5.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环节是()。 A.手脚分工 B.语言的产生 C.社会的出现 D.劳动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的观点是()。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唯意志主义观点 7.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因而在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称之为()。 A.不可能性 B.现实的可能性 C.抽象的可能性 D.微小的可能性 8.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实践是指()。 A.人们的一切活动 B.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 C.人们的纯精神活动 D.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活动 9.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B.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 C.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 D.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10.在从猿变人的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 A.类人猿的生理结构 B.类人猿的生活特点 C.生产劳动 D.气候变化 11.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C.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12.国家的起源是()。

马基试卷(实践作业3)

1.平均利率和平均利润的形成是(A) A.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B.部门内部竞争的结果 C.商品生产者和购买者之间竞争的结果 D.商品购买者之间竞争的结果 2. 认识的客体是指(D) A.观念本身 B.人的意志的创造物 C.自然界的存在物 D.实践和认识所指向的对象 3.下列哪项不属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内容(D) A.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B.加强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合作和交往 C.大力发展商业,建立工业和农业的结合点 D.民族资本的社会主义改造 4.列宁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C) A.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提出了新经济政策 C.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 D.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社会主义的理论 5.实践是(B) A.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切自觉活动 B.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C.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 D.人们适应外界环境的本能活动 6.人民民主专政是(A) A.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类型 B.无产阶级专政的形式 C.无产阶级政权的组织形式 D.无产阶级专政的政体 7.阶级斗争是(B) A.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C.一切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D.阶级社会文明进步的巨大杠杆 8. 真理就是(C) A. 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B. 对人们有用的理论 C. 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D. 为大多数人普遍同意的意见 9.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物质是指(D) A.元气 B.原子 C.物体

D.客观实在 10.矛盾双方辩证的同一世(A) A.以差别,对立为前提的同一 B.不包含否定因素的同一 C.矛盾双方的相互等同 D.矛盾双方的相对平衡 11.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D) A.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 德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D.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12.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目的在于(C) A.增长科学知识 B.增强语言能力 C.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 D.提高个人的心理素质 13.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B) A.劳动者的经验技能 B.生产工具的水平 C.劳动对象的质量 D.运输设备的状况 14.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C) A.经济斗争 B.思想斗争 C.争取政权的武装斗争 D.社会斗争 1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A)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进行阶级斗争 C.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 D.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 16.发展揭示了新陈代谢这一宇宙普遍的,永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发展的本质是(C) A.变化 B.增加 C.创新 D.运动 17.矛盾的转化是(C) A.向任何一个方向转化 B.由坏到好的转化 C.向自己对立面的转化 D.由低级向高级转化 20.恩格斯说,把鞋刷子综合到哺乳动物中,鞋刷子不会因此生出乳腺。这一观点表明(C) A.综合不能离开分析,二者既对立又统一 B.综合是一个纯粹的思维过程

马基 第二章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片面强调理性认识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会导致( ) A.经验论 B.教条主义 C.诡辩论 D.二元论 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 ) A.两种性质不同的真理 B.两种各自独立的真理 C.真理的两个不同阶段 D.客观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3.认识之所以能够不断地得到发展,其根本原因就在于( ) A.科学家们不断地发明创造 B.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与结合 C.社会实践的需要 D.人们追求知识的愿望 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在于( )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是对对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C.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5.在下列成对的理论中,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的是( ) A.能动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对立 B.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D.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对立 6.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体现了( ) A.认识论中的唯物论 B.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C.认识论中的唯理论 D.认识论中的经验论 7.“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式和领导方法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中的哪一个原理一致( ) A.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 B.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 C.从理性回到实践 D.从实践回到理性 8.有些同志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他们在认识论上犯了( ) A.类似唯心主义的先验论 B.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C.类似客观主义的错误 D.类似经验主义的错误 9.“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的桥梁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10.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坚持( ) A.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的观点 B.实践标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统一的观点 C.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点 D.具体的实践能对一切认识做出确定检验的观点 1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 A.感觉-知觉-表象 B.意识-物质-意识 C.实践-认识-实践 D.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12.对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这种正确的态度的理论基础是( )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的原理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原理 C.真理的绝对性和真理的相对性统一的原理 D.能动的反映是摹写和创造相统一的原理 13.下列属于唯心主义经验论性质的观点是( ) A.感觉经验是认识的起点 B.必须事事直接经验 C.只有经验事实而无客观事实 D.亲身经验比抽象理论可靠 14.相对真理是指( ) A.不含有绝对性质的真理 B.包含有错误因素的真理 C.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 D.暂时正确的真理 15.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 ) A.两种性质不同的真理 B.两种各自独立的真理

专题12 《昆虫记》中考真题及典型习题训练(解析版)

06《昆虫记》中考真题及典型习题训练答案解析 一、《昆虫记》历年中考真题 1.【2019山东聊城中考】 名著阅读。(4分) 作品名称名著片段 《_①_》意大利蟋蟀没有黑色礼服,也没有整个蟋蟀类所特有的臃肿外表。相反,它纤长,娇弱,体色很浅,近乎白色,这与它夜间活动的习性十分适合。 《水浒传》②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领,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酒家和你慢慢理会。” 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③《骆轮祥子》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把车看得似乎暂时可以休息会几了,他坐在了水簸箕的新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 (1)①处应填人的作品名是《》;②处应填人的人物名是 (2)高阳同学在片段③处批注了“如愿以偿”一词结合作品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 (1)①昆虫记②鲁达 (2)买车是祥子的梦想,经过三年的努力,他终于买了属于自己的车,内心充满幸福和希望。 2.【2019年江西中考】 21.班级拟开展“走进名著,与作者对话”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从下面“专题探究”中选择一个专题,

以“一位忠实的读者”的名义,给作者写一封信,交流你的探究成果,字数200左右。 【专题探究】 专题一:孙悟空的“不变”《西游记》) 专题二:跟法布尔学观察《昆虫记》) 专题三:探讨诗歌的意象《艾青诗选》 【答案】示例: 尊敬的法布尔先生: 您好!我是您的一位忠实读者,最近拜读了您的作品《昆虫记》,收获良多! 我也喜欢昆虫,读完此书兴趣更浓,也从书中学到您的一些观察方法。在观察蚂蚁的时候,您伏在地上用放大镜观察了四小时;爬到树上观察螳螂活动,别人误解来抓时才惊醒过来!这样全神贯注,耐心细致,沉浸其中,才有了详尽真实的多彩记录。向您学习! 最后,感谢您为我们带来了这么优秀的作品,让我们看到您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也让我们学会如何去观察和热爱。 此致 敬礼 一位忠实的读者 X年X月X日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和书信撰写,相比较于常见的名著推荐语、情节填空、名著人物分析等题型来说,要更加具有综合性。给出的三个专题,给出了有限的选择,学生可根据对名著的了解情况(主要人物、作者、部分内容)进行选择。注意题目要求:采用书信体,字数200字左右,收信方为名著作者,写信方即落款名应为“一位忠实的读者”。切忌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专题一:孙悟空的“不变”一永不言败的战斗精神;重情重义的个性等。孙悟空能在每次师徒陷入危难的时候助他们脱离险境,靠的不仅仅是七十二变的本领,更多的是他身上的那种敢于拼搏,不屈不挠,永不言败的战斗精神。(举出一些例子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专题二:跟法布尔学观察一具有耐心细心的科研精神。 法布尔观察昆虫的三件事:1.趴着地上观察蚂蚁搬死苍蝇,一连看了四个小时;2.爬上果树看螳螂而忘了时间;3.趴在石头上观察昆虫-整天:法布尔在普温斯教书时,经常到附近一条沙路上观察昆虫。

马基总的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 B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 ?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 D 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2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 ?A 变是世界的本源 ?B 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C 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D 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 ?3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A 前者是劳动人民和先进阶级的哲学,后者是统治阶级的哲学 ?B 前者重视实践,后者不重视实践 ?C 前者认为存在决定思维,后者认为思维决定存在 ?D 前者主张从自然界出发,后者主张从人出发 ?4 哲学史就是一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历史,这是一种()?A 简单化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B 符合历史实际的观点 ?C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 不符和历史实际的观点 ?5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A 前者是理论化的世界观,后者不是理论化的世界观 ?B 前者吸取了具体科学的成果,后者没有吸取具体科学的成果 ?C 前者是科学,后者是非科学

?D 前者以实践为出发点和归宿,后者不懂得实践的意义?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A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B 革命的批判的观点 ?C 实践的观点 ?D 人民群众的观点 ?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 ?A 表明人类发现了绝对真理 ?B 表明哲学由此成为科学的哲学 ?C 为人类揭示了永恒的真理 ?D 为人类认识真理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8 马克思在哲学上的伟大贡献是() ?A 创立了唯物史观 ?B 建立了革命的人道主义 ?C 使哲学成为实证的科学 ?D 创立了辩证思维方法 ?9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点是() ?A 批判性和实践性 ?B 革命性和否定性 ?C 系统性和完备性 ?D 实践性和阶级性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A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使命是()

五年级下册数学试题-奥数综合小练习(12)【全国通用】

五年级奥数综合练习(12) 1. 小松鼠储藏了一些松果过冬。小松鼠原计划每天吃6个松果,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吃2个,结果提前5 天吃完了松果。小松鼠一共储藏了_________个松果。 3. 甲、乙两商店中某种商品的定价相同。甲商店按定价销售这种商品,销售额是7200元;乙商店按定价的八折销售,比甲商店多售出15件,销售额与甲商店相同。则甲商店售出________件这种商品。 4. 小明的两个口袋中各有6张卡片,每张卡片上分别写着1,2,3,……,6。从这两个口袋中各拿出一张卡片来计算上面所写两数的乘积,那么,其中能被6整除的不同乘积有_____个。 5. 下表中上一行的一个字与下一行对应的一个字作为一组,如第一组是(数,我),第二组是(学,们)。 那么第2005组是_____。 6. 用五张数字卡片:0,2,4,6,8能组成______个不同的三位数。 7. 用1-8这八个自然数中的四个组成四位数,从个位到千位的的数字依次增大,且任意两个数字的差都不 是1,这样的四位数共有个。 8. 气象局对部分旅游风景区的某一天的气温预报如下表: 其中,温差最小的景区是,温差最大的景区是。 9. 如果一个自然数的约数的个数是奇数,我们称这个自然数为"希望数"。那么,1000以内最大的"希望数 "是____________ 10. 计算:0.3+0.3=_____(结果写成分数)。 11. 若干个数的平均数是2013,增加一个数后,平均数仍是2013,则增加的这个数是。 12. 甲、乙两个电动玩具车同时从轨道的两端相对而行,甲车每秒行5厘米,乙车第一秒行1厘米,第二秒 行2厘米,第三秒行3厘米,……,这样两车相遇时,走的路程相同。则轨道长_____ 厘米。 13. 将6个灯泡排成一行,用○和●表示灯亮和灯不亮,下图3是这一行灯的五种情况,分别表示五个数字: 1,2,3,4,5。那么○●●○●○表示的数是________。 14. 有26个连续的自然数,如果前13个数的和是247,那么,后13个数的和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