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针对脊柱外科医师的脊柱应用解剖学课程探讨

针对脊柱外科医师的脊柱应用解剖学课程探讨

针对脊柱外科医师的脊柱应用解剖学课程探讨
针对脊柱外科医师的脊柱应用解剖学课程探讨

局部解剖学脊柱区要点

脊柱区一、名词解释 1.肩胛旁三角(听诊三角) 2.枕下三角 3.腰上三角 4.腰下三角 5.项筋膜 6.寰枢关节 7.钩椎关节 8.硬膜外隙 9. 小脑延髓池 10.窦椎神经 11.脊柱区(Vertebral Region) 二、填空题 1.脊柱区可分为区、区、区和区。 2.胸腰筋膜后层覆盖于肌的后面,中层位于肌与肌之间,前层位于 肌的前面。 3.竖脊肌鞘由和构成;腰方肌鞘由和构成。 4.属于脊柱区肌肉第二层的是、、、、和后部。 5.听诊三角的内上界为,外侧界为,下界为;底为、 和,表面(顶)覆以和。 6.枕下三角的内上界为,外上界为,外下界为,底为和。 三角内有和经过。 7.腰上三角位于肌深面,第肋的下方。其内侧界为,上界为,外 下界为。浅面为覆盖,底为起始部的腱膜。底的前面自上而下有、和走行。 8.腰下三角由、和围成。底为,表面覆以和。右侧 腰下三角前方与和相对应。 9.椎管的前壁由、和构成,后壁由、和构成,侧壁 由和构成。 10.腰穿时,针头依次经、、、、、、和后到达终池。 11.小脑延髓池穿刺时,针头依次经、、、、、和后到达该池。 三、选择题 (一)单选题 1. 关于脊柱区深筋膜的描述,错误的是 A. 项部的深筋膜分为浅、深两层,浅层位于斜方肌表面,深层位于该肌深面 B. 腰区的深筋膜又称胸腰筋膜 C. 胸腰筋膜的中层位于竖脊肌前面 D. 腰方肌鞘由胸腰筋膜的中层和前层构成

2. 脊柱区的肌肉分为四层,其中属于第二层的肌肉是 A. 斜方肌、背阔肌、肩胛提肌 B. 夹肌、半棘肌、枕下肌 C. 肩胛提肌、菱形肌 D. 竖脊肌、上后锯肌、下后锯肌 E. 无上述情况 3. 关于听诊三角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浅面有皮肤和浅筋膜 B. 外侧界为肩胛骨的脊柱缘 C. 内上界为斜方肌的外下缘 D. 下界为背阔肌的上缘 E. 该三角位于第8肋间隙水平 4. 有关枕下三角的描述,错误的是 A. 三角内主要有椎动脉和枕小神经经过 B. 内上界为头后大直肌 C. 外上界为头上斜肌 D. 外下界为头下斜肌 E. 位于夹肌和半棘肌的深面 5. 关于腰上三角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外下界为腹外斜肌后缘 B. 内侧界为竖棘肌的外侧缘 C. 位于背阔肌的深面 D. 上界为第12肋 E. 底的前面有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走行 6. 关于腰下三角的描述,错误的是 A. 三角的浅面只有皮肤和浅筋膜 B. 由髂嵴、背阔肌前下缘和腹外斜肌后缘构成 C. 为临床上腰疝的好发部位之一 D. 盲肠后位阑尾炎时,此三角可有明显压痛 E. 三角的底为腹横肌 7. 胸腰筋膜中层与后层之间包裹的肌肉是 A. 背阔肌

北体运动解剖学资料全

北体运动解剖学资料 绪论名词解释——三无 运动解剖学 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 它是在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 结构产生的影响和发展规律,并探索人体结构与体育技术动作关系的一门新兴科学 动作分析法 对人体各种体育动作进行解剖学分析, 着重研究运动过程中关节和肌肉的工作 和探讨人体器官与体育动作之间关系。 运动解剖学的标准解剖姿势 人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肢在躯干两侧下垂, 手掌向前, 两足并立,足尖向前 第一章 人体的基本构成 名词解释——历年1个 2008 运动终板 是躯体运动神经与骨骼肌纤维之间的特化连接结构,呈椭圆形板状。它 的功能是将神经冲动传给骨骼肌, 引起肌纤维收缩。 指运动神经末梢缠绕肌纤维束形成的板 状结构,它是效应器 哈佛氏系统 又称骨单位, 位于长骨骨干骨密质的、 外环骨板之间,

呈圆桶状, 由同心圆排列的哈佛氏骨板和中央一条哈佛氏管组成, 是长骨干起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单位 神经组织 是神经系统的主要构成成分。 由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所组成。 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兴奋以及支持、保护和营养作用 神经元 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 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也是神经活动的基本功能单位。 骨组织 由大量钙化的细胞间质和几种细胞组成, 即骨基质和骨细胞, 骨原细胞, 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骨组织的功能是支持、连接、保护、储存钙磷、造血等 软骨 软骨组织及周围的软骨膜构成, 是固态的结缔组织, 对机体有一定的支持和保护作用。 可分为透明软骨,纤维软骨和弹性软骨。 透明软骨 分布较广, 成人的关节面软骨,肋软骨, 呼吸道的一些软骨都是这种软骨。 新鲜时呈半透明状,较脆,易折断。 纤维软骨 分布于椎间盘纤维环, 关节盘和耻骨联合等, 是由大量平行或交错的胶原纤维排列而成, 软骨细胞较少。

运动解剖学名词解释

绪论 名词解释——三无 运动解剖学——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和发展规律,并探索人体结构与体育技术动作关系的一门新兴科学 动作分析法——对人体各种体育动作进行解剖学分析,着重研究运动过程中关节和肌肉的工作和探讨人体器官与体育动作之间的关系。 运动解剖学的标准解剖姿势——人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上肢在躯干两侧下垂,手掌向前,两足并立,足尖向前 第一章人体的基本构成 名词解释——历年1个 2008运动终板——是躯体运动神经与骨骼肌纤维之间的特化连接结构,呈椭圆形板状。它的功能是将神经冲动传给骨骼肌,引起肌纤维收缩。指运动神经末梢缠绕肌纤维束形成的板状结构,它是效应器 哈佛氏系统——又称骨单位,位于长骨骨干骨密质的内、外环骨板之间,呈圆桶状,由同心圆排列的哈佛氏骨板和中央一条哈佛氏管组成,是长骨干起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单位 神经组织——是神经系统的主要构成成分。由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所组成。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兴奋以及支持、保护和营养作用 神经元——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也是神经活动的基本功能单位。 骨组织——由大量钙化的细胞间质和几种细胞组成,即骨基质和骨细胞,骨原细胞,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骨组织的功能是支持、连接、保护、储存钙磷、造血等 软骨——软骨组织及周围的软骨膜构成,是固态的结缔组织,对机体有一定的支持和保护作用。可分为透明软骨,纤维软骨和弹性软骨。 透明软骨——分布较广,成人的关节面软骨,肋软骨,呼吸道的一些软骨都是这种软骨。新鲜时呈半透明状,较脆,易折断。 纤维软骨——分布于椎间盘纤维环,关节盘和耻骨联合等,是由大量平行或交错的胶原纤维排列而成,软骨细胞较少。 弹性软骨——分布于耳廓和会厌等,间质中间有大量交织成网的弹性纤维,弹性软骨有较强的弹性。 软骨膜——出关节面软骨以外,软骨的表面均覆有较致密的结缔组织。分为内外两层。主要是为软骨供应营养。

2016-2017-1 运动解剖学 复习资料

2016-2017-1 运动解剖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向心收缩:肌肉收缩产生的肌力矩大于阻力矩,肌纤维收缩变短克服阻力做功,使运动环节朝向肌拉力方向运动的工作,称为向心收缩。 离心收缩:肌肉收缩产生的肌力矩小于阻力矩,肌纤维在此过程中渐渐被拉长,运动环节朝向肌拉力相反的方向运动的工作,称为离心收缩。 灰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的胞体及树突集中在一起,该部位色泽灰暗,称为灰质; 白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的轴突和长树突集中在一起,该部位色泽亮白,称为白质。 前纵韧带:前纵韧带位于椎体前面,宽厚而坚韧,纵贯脊柱全长,上起自枕骨大孔前缘,下止第一或第二骶椎体前壁,有防止脊柱过度后伸和椎间盘向前脱出的作用。 后纵韧带:位于椎管前壁,椎体后面,细而坚韧,上起自枢椎并与覆盖枢椎体的被膜相续,下止骶中管前壁,有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 近固定:当骨骼肌收缩时,起点相对固定,称为近固定,此时起点为定点,指点为动点; 远固定:当骨骼肌收缩时,止点相对固定,称为元固定,此时止点为定点,起点为动点。 矢状面:矢状面是指沿前后方向,将人体纵切为左右两部分的切面; 冠(额)状面:是指沿左右方向,将人体纵切为前后两部分的切面。 单关节肌:跨过一个关节的肌肉叫单关节肌; 多关节肌:跨过两个或两个以上关节的肌肉叫多关节肌。 原动肌:在完成某一动作中起主要作用的肌肉或肌群称为原动肌。 对抗肌: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群成为对抗肌,位于原动肌的对侧。 椎孔:椎体与椎弓围成的孔称椎孔,全部椎骨的椎孔共同构成椎管,容纳脊髓。椎间孔:两个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神经核:在中枢神经内,形态与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在一起称为神经核。神经节:在周围神经内,形态与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在一起称为神经节。弹性足弓:足的内侧纵弓由跟骨、距骨、舟骨、三块楔骨和内侧三个跖骨构成,该弓曲度较大,弹性好,缓冲能力强。 支持足弓:足的外侧纵弓由作为后支柱的跟骨,作为弓顶的骰骨和前支柱外侧的两个跖骨构成,此弓曲度校、弹性差,主要是支持体重和支撑。 加固工作:是指关节周围(或两侧)的肌肉共同持续收缩,以对抗关节由于外力牵拉作用可能产生分离的工作。 固定工作:是指关节运动轴两侧互相拮抗的肌肉共同收缩,其力量互相平衡,使受力作用的环节保持固定不动的工作。 知识点 以下关节需要掌握其组成、运动及周围肌肉: 肩关节髋关节 肘关节膝关节

运动解剖学名词解释

运动解剖学名词解释 1、垂直轴:呈上、下方向,并与水平面垂直的基本轴 2、矢状轴:呈前后方向,并与垂直轴呈垂直的轴 3、冠状轴(额状轴):呈左右方向,并与垂直轴和矢状轴相互 垂直的轴 4、矢状面:沿前后方向,将人体纵切为左右两部分的切面 5、冠状面(额状面):沿左右方向,将人体纵切为前后两部分 的切面 6、水平面:与地面平行,将人体横切为上下两部分的切面 7、骨连结:骨与骨之间借骨结缔组织形成的连结 8、运动环节:指人体中能够围绕关节进行运动的人体的一部 分或肢体的一部分 9、单轴关节:只能绕一个运动轴运动的关节,包括滑车关节 和车轴关节 10、双轴关节:有两个相互垂直的运动轴,构成关节的骨可在 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内运动。包括椭圆关节和鞍状关节11、多轴关节:具有3个相互垂直的运动轴,可做各个方面的 运动,包括球窝关节和平面关节 12、原动肌:在完成某一动作中起主要作用的肌肉或肌肉群 13、对抗肌: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群 14、动力工作:肌肉收缩时关节的位置发生改变,肌肉的的长 度亦有变化

15、静力工作:肌肉收缩时所产生的力矩,只是平衡阻力矩使 关节保持一定的姿势,肌肉的长度没有明显的变化 16、向心工作:当肌力矩大于阻力矩时,肌肉做克制性工作 17、离心工作:当肌力矩小于阻力矩时,肌肉则做退让性工作 18、支持工作:指位于关节基本轴同一侧的肌肉保持持续性收 缩,以平衡阻力矩,使相应关节保持静止姿势 19、上呼吸道:通常把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 20、肺门:肺的内侧中间有椭圆形的凹陷处称为肺门 21、肾单位(泌尿部):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可分为肾小体和肾 小管,每个肾约有100~400万个肾单位 22、原尿:经过滤膜进入肾小囊的液体 23、终尿:原尿中大部分水分,无机盐,电解质,葡萄糖等经 过近曲小管,远曲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被运输回血液后剩下的液体经输尿管到膀胱排出体外的称为终尿 24、血液循环:血液由心室射出,经动脉>>毛细血管>>静 脉再回到心室,循环不止 25、体循环(大循环):血液由左心室射入主动脉经各级动脉分 支最后送到身体部位的毛细血管。血液通过毛细血管壁与其周围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后,经各级静脉,最后汇入上、下静脉流回右心房 26、肺循环(小循环):血液由右心室射入肺动脉,经各级分支 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通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

--【2018年整理】人体组织学与的解剖学课程介绍

课程名称: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 课程性质:生物科学专业三年级专业必修课 课程学分:4 课程学时:60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课程简介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学科,作为高等院校生物学科的一门主要课程,主要任务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阐明人体的组成、结构与功能,各器官、组织和细胞的组成及分布规律,常见的卫生保健知识等。本课程是在学生学习了生物化学、植物学、动物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为学习生理学等后继课程和担任中学生物课和生理卫生课教学打下较好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通过讲课、实验课和自学实践等教学和学习过程,使学生较全面地理解和掌握人体器官、组织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发展的观点,形态和功能相结合,局部与整体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学习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具备对组织结构和标本模型进行观察、描述、绘图和一般的实验设计及操作的基本能力,并注意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会使用教学大纲、教科书、实验指导书,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探索创新意识。 学习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 本课程于第三学年第二学期开设,总课时数为60学时,讲课和实验课的课时比例约为2∶1。 2. 本课程的重点是基本组织、器官组织和神经系统,大体解剖部分一般简略(多利用动物学中所掌握的基本知识)。

3. 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四种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器官的大体形态和组织的组成规律,了解细胞超微结构的基本知识。 4. 学会正确使用名词术语,提倡使用专业外语名词和术语。 三、教学方式和学时分配 1. 教学方式 (1)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多结合图表、模型和标本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倡学生自学。根据大纲的要求,部分内容留给学生自学,使学生逐步获得独立从书本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3)实验课在保证内容和进度的基础上,尽量多安排动手操作的内容,使学生初步掌握组织学与解剖学的基本技能,以提高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的适应能力。 (4)为了解教与学的效果,结合讲课和实验,经常进行形式多样的教学检查。 (5)培养学生学会使用教学大纲。大纲对学习内容要求程度以“了解”和“掌握”表示。 2. 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表(仅供参考)

运动解剖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额状面:是按冠状轴方向,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纵切面。 2、矢状面:是按矢状轴方向,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的纵切面。 3、水平面:是指与水平面平行,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的切面。 4、正中面:经过人体正中的矢状面,简称正中面,它将人体分为左右相等的两部。 5、矢状轴:为前后方向与水平面平行,与人体长轴相垂直的轴。 6、额状轴:为左右方向与水平面平行,与人体长轴相垂直的轴。 7、组织:是由细胞和细胞间质共同构成的细胞群体。 8、器官: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的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完成一定的生理功能的组织集 合体。 9、系统:是由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的许多器官结合在一起,构成互相配合,并完成连续性 生理功能的器官群体。(人体有运动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内分泌系统等九大系统——括号内的内容可以不写,下同。)10、细胞:由原生质组成,是构成人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基本单位。,由细胞膜、细胞 质、细胞核构成。 11、细胞间质:是由细胞产生的非细胞物质,位于细胞与细胞之间。(主要由基质和纤维组 成。它参与构成细胞生存的微环境,起支持、联络、营养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12、染色质:是细胞分裂间期时细胞核内分布不甚均匀、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物质,主要由 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它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13、染色体:是染色质在细胞分裂期的表现形式。 14、内皮:是衬贴在心脏、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其细胞游离面平滑,细胞很 薄,有利于血液和淋巴液的流动和物质交换)。 15、骨单位:是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的大量的长柱状结构,由若干层同心圆排列的哈弗斯 骨板围绕中央管构成。 16、骨松质:位于骺及其它类型骨板的内部,由许多片状或杆状互相交织的骨小梁排列而成。 17、骨密质:位于长骨、短骨和扁骨的表面,质地坚硬。 18、肌节: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一个肌节,每个肌节由1/2明带+暗带+1/2 明带组成。肌节是骨骼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9、闰盘:在相邻心肌纤维连接处,细胞膜特殊分化,形成横行或阶梯状的染色较深的粗线, 称闰盘。(它是心肌纤维间具有特殊构造的细胞连接,便于细胞间化学信息的交流和电冲动的传导,使心肌纤维形成一个功能的整体。) 20、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具有接受刺激、整合信息和传导神经冲动的 功能。 21、突触:是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传递 信息的部位。 22、神经纤维:是由神经元的长突起与包在其外面的神经胶质细胞共同构成,具有传导神 经冲动的功能。 23、骨骺:是长骨两端膨大部分。 24、骨连结: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软骨组织或骨组织相连结称骨连结(可分为直接 连接和间接连接)。 25、关节面:是参与组成关节各相关骨的接触面(一般多为一凸一凹,凸者为关节头,凹 者为关节窝)。

运动系统 名词解释

.关节盘(位置、意义) 关节盘是介于关节面之间的纤维软骨板,多呈圆形,中间稍薄,周缘略厚,附着于关节囊的内面,把关节腔分为两部分。膝关节的关节盘呈半月形,称为关节半月板。(1分)关节盘使两关节面更为适合,并缓冲外力的冲击和震荡,由于它把关节腔隔成两部,使单关节变成服关节,关节运动的范围得以进一步扩大。(1分) 关节唇(位置、意义) 关节唇附着于关节窝周缘,为纤维软骨环,(1分)有加深关节窝,增加关节面的作用,也可缓冲撞击关节的作用力,如髋臼唇。(1分) 红骨髓(位置、作用) 在髓腔和松质骨间隙内,分红骨髓和黄骨髓。胎儿及幼儿的内,髓腔和松质骨间隙内全是红骨髓,有造血功能。(1分)成人仅见于骨松质腔隙内,髂骨、胸骨、椎骨及肱骨和股骨上端的红骨髓内终身保存。(1分) 骨质(成分) 骨的主要成分,有骨组织构成,分骨密质、骨松质。(1分)骨密质有紧密排列的骨板层构成,分布于骨的表层。骨松质为交织成网的骨小梁构成,主要见于长骨两端(骺)和短骨骨内部。颅盖的骨松质称为板障。(1分) 骺线(形成) 幼年时,骨干与骺之间有骺软骨,通过软骨细胞的分裂、繁殖、骨化使骨不断加长;(1分)成年后,骺软骨停止生长,并被骨化,在干骺结合处形成骺线。(1分) 椎管 由各部椎骨的椎孔连接而成,内容纳脊髓。(2分) 肋弓 第8~10肋软骨依次连于上位肋软骨,形成左、右肋弓,为重要的体表标志。(2分) .黄韧带 连结相邻两椎弓板间的韧带,称黄韧带,由弹力纤维构成,(1分)有协助围成椎管和限制脊柱过分前屈的作用。(1分) 胸骨角 胸骨柄与胸骨体连结处,形成微向前突的角称胸骨角,(1分)胸骨角的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1分) 骶角 骶管下端的裂孔称骶管裂孔,其两侧有向下的突出,称骶角,(1分)此为进行骶管麻醉确定骶管裂孔位置的标志。(1分) 骶岬 在骶骨底前缘中部有向前的隆凸,称岬,(1分)为测量女性小骨盆上口径线的骨性标志。

2018年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解剖学名词解释汇总情况情况

2017年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解剖学名词解释汇总 1.骨骺和骺软骨:骨骺是指长骨两端膨大的部分,简称骺,它可以增加相邻骨的接触面积。 骺软骨是指儿童少年的骨处在成长骨化阶段时,骨骺与骨干之间的软骨性的骺板。骺软骨不断增生与骨化,可使骨的长度增长。 2.运动环节:指能绕着关节运动轴转动的肢体某一部分,简称为环节。 3.关节面软骨:指覆盖在骨关节面上的一层软骨。关节面软骨大多是透明软骨,有的是纤维软骨。 其作用是减少摩擦,有弹性可起缓冲作用,还可使相对两关节面更加相互适应。(05) 4.关节内软骨:关节内软骨是关节的一种辅助结构,位于关节腔内,由纤维软骨构成。可分为关节 盘和半月板两种。其作用可使两个不相适应的关节面相互适应,缓冲震动,增大关节的活动幅度。 (05) 5.回旋运动和环转运动:回旋运动是指运动环节在水平面内,绕其本身的垂直轴转动,由前向内的 旋转叫内旋(或旋前),由前向外的旋转叫外旋(或旋后)。环转运动是指运动环节绕额状轴,矢状轴和它们之间的轴连续运动,运动环节描绘成一个圆锥体,其远端描成圆锥体的底周。 6.肌梭和腱梭:肌梭(08)和腱梭都是肌肉的一种本体感受器。肌梭是感觉神经末梢缠绕在肌纤维 束上形成的梭状结构,它可以感受肌长度变化及其变化速度。腱梭是感觉神经末梢缠绕在腱纤维束上形成的梭状结构。它可感觉强的牵张性刺激。 7.运动终板:指运动神经末梢缠绕肌纤维束形成的板状结构,它是效应器。(08) 8.腱鞘:指位于长肌腱周围的两层套管。它是由外层的纤维层和内层的滑膜鞘组成。其作用是运动 时可减少肌腱和骨之间的摩擦,对肌腱起保护作用。(04) 9.单关节肌和多关节肌:单关节肌是指肌肉的起点和止点之间只跨过一个关节的肌肉。多关节肌是 指肌肉的起点和止点之间跨过两个或以上关节的肌肉。 10.多关节肌功能性“主动不足”:指多关节肌在某一环节运动时已经缩短,在另一个环节运动时再继

大学体教期末考试——运动解剖学名词解释与简答 (1)

名词解释 1. 骨的理化性质:指骨中含有有机质和无机质,有机质使骨有弹性;无机盐类使骨质坚硬。 2. 静力工作:指肌肉持续收缩,长度不变,使环节在某一位置固定,以维持一定姿势。 3.肝小叶:肝小叶是构成肝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呈棱柱状。在中央静脉周围排列着肝细胞、肝血窦和胆小管。 4.淋巴管道:包括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和淋巴导管。 5. 白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主要由有髓鞘的神经纤维聚集而成。因为髓鞘色泽亮白,称为白质。 6、远固定:指分析四肢肌肉工作时,若肌肉以其远侧端为定点、近侧端为动点进行收缩。 7、对抗肌:指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肉 8、离心工作:又叫退让工作。其特点是:肌力矩小于阻力矩;环节朝肌拉力相反方向运动;肌肉变长、变细、变硬。 9、神经节: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由功能和形态相同的神经元胞体聚集在一起,称神经节。 10、气血屏障:指肺泡与周围毛细血管间的气体交换,需要经过肺泡上皮、上皮的基膜、内皮的基膜和内皮细胞四层结构。 11、体循环:指血液由左心室搏出,经动脉各级分支到达全身的毛细血管,经各级静脉流回右心房。 12、单关节肌:指仅跨过一个关节的肌肉 13、定点:指肌肉收缩时,相对固定或运动幅度较小的附着端。 14、原动肌:指以主动收缩直接完成动作的肌肉。 15、动力工作:肌肉收缩产生的力使环节位置改变,肌肉长度有变化,这类工作称为动力工作。 16、静脉:指引导血液回心的血管。 17、肌节:两条相邻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节,每个肌节都由1/2I带+A带+1/2I带组成。 18、动点:指肌肉收缩时,相对运动或运动幅度较大的附着端。 19、动脉:指引导血液离心的血管。 20、复关节: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关节包在一个关节囊内且能单独运动构成复关节 21、感觉传导路:指由感受器至大脑皮质有多次突触连接的神经元链 22、内分泌腺:又称为无管腺,其分泌的激素直接渗入血液和淋巴,随血液循环送至全身。 23、肌肉起点:指肌肉靠近身体正中面或在肢体近端的附着处。 24、骨龄:指骺及小骨骨化中心出现的年龄和骺与骨干愈合的年龄。 25、近固定: 指分析四肢肌肉工作时,若肌肉以其近侧端为定点、远侧端为动点进行收缩。 26、向心工作:又叫克制工作。其特点是:肌力矩大于姐力矩;环节朝肌拉力方向运动;肌肉变短、变粗、变硬。 27、神经核: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由功能和形态相同的神经元胞体聚集在一起,称神经核。 28、肾单位:又称泌尿部,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复习提纲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复习提纲 (生科、生教专业本科用) 绪论 一、名词解释 组织器官系统H-E染色PAS反应 二、思考题 1、何谓解剖学标准姿势?确定解剖学标准姿势有何意义? 2、简述人体的轴和面? 3、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分区怎样?有何意义? 第一章基本组织 一、名词解释 内皮间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纤毛微绒毛缝隙连接外分泌腺浆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骺板骨单位(哈弗氏系统)肌节闰盘肌原纤维三联管有髓神经纤维环层小体触觉小体运动终板突触运动单位尼氏小体神经纤维节(郎飞氏结)本体感受器效应器 二、思考题 1、简述上皮组织的一般结构特点?试述复层扁平上皮的结构和功能? 2、疏松结缔组织与致密结缔组织在结构上有何区别? 3、疏松结缔组织的细胞成分有哪些?各细胞有何功能? 4、何谓血液?血液的有形成分包括哪些?其主要功能如何?血液中各有形成分的正常值是多少? 5、试述长骨的显微结构和功能? 6、试述透明软骨的组织结构及分布区? 7、试比较骨骼肌和心肌的组织结构及功能? 8、简要说明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元的分类如何? 9、试述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及其功能? 第二章运动系统 一、名词解释 骨连接关节椎孔椎间孔椎管胸骨角椎间盘额囟主动肌拮抗肌脊柱的生理弯曲环转运动旋转运动 1、试述骨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2、骨的化学成分与骨的物理特性有何关系? 3、试述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髋骨、股骨和胫骨的形态结构? 4、试述典型椎骨的一般结构?试比较颈椎、胸椎和腰椎的形态特征? 5、试述颅底内面观的形态结构? 6、简述关节的基本构造和辅助结构及其功能? 7、关节有哪些运动形式?何谓内收、外展、内旋、外旋和屈伸运动? 8、肌腹和肌腱的结构和功能有何不同? 9、何谓肌肉的起点和止点?如何确定肌肉的起点和止点? 10、肩关节和髋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形式?

局部解剖学练习题脊柱区

脊柱区 一、名词解释 1.听诊三角 2.枕下三角 3.腰上三角 4.腰下三角 5.硬膜外隙 二、选择题 1.枕大神经 A .第 1 颈神经后支的皮支 B .第 2 颈神经后支的皮支 C .第 3 颈神经后支的皮支 D .第 4 颈神经后支的皮支 E .以上都不对 2.臀上皮神经 A .第l 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 B .第l ~ 2 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 C .第l ~ 3 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 D .第l ~ 4 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 E .第l ~ 5 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 3.臀中皮神经 A .第 1 骶神经后支的皮支 B .第1~ 2 骶神经后支的皮支 C .第1~ 3 骶神经后支的皮支 D .第1~ 4 骶神经后支的皮支 E .第1~ 5 骶神经后支的皮支 4.胸腰筋膜 A .浅层位于背阔肌的浅面 B .中层位于竖脊肌的浅面 C .深层位于竖脊肌的深面 D .浅层与中层形成竖脊肌鞘 E .中层与深层形成竖脊肌鞘 6.枕下神经 A .第l 颈神经的后支 B .第 2 颈神经的后支 C .第 3 颈神经的后支 D .第 4 颈神经的后支 E .以上都不对 7.听诊三角 A .外侧界为竖脊肌外侧缘 B .内上界为肩胛骨脊柱缘 C .下界为下后锯肌上缘 D .当肩胛骨向前外移位时,该三角的范围会扩大 E .三角的底为斜方肌 8.枕下三角 A .内上界为头后小直肌 B .外上界为夹肌 C .外下界寰推后弓 D .三角的底为半棘肌

E .三角内有枕下神经和椎动脉经过 9.腰上三角 A .内侧界为竖脊肌外侧缘 B .外下界为腹外斜肌后缘 C .上界为第12 肋 D .三角的底为腹内斜肌 E .三角的底为腹外斜肌10.腰下三角 A .内上界为下后锯肌下缘 B .外侧界为腹内斜肌后缘 C .下界为髂嵴 D .顶为背阔肌 E .底为腹横肌11.椎动脉 A .起自腋动脉第l 段 B .穿第7~l 颈椎横突孔 C .经枕下三角入颅 D .按其行程可分为颅内段和颅外段 E .椎动脉周围只有静脉丛,而不汇合成椎静脉12.脊神经后支 A .第l ~ 3 颈神经后支参与构成枕大神经 B .第l ~ 3 颈神经后支参与构成枕下神经 C .第l ~ 3 腰神经后支参与构成臀上皮神经 D .第l ~ 3 腰神经后支参与构成臀中皮神经 E .第l ~ 3 骶神经后支参与构成臀下皮神经13.椎管壁的构成 A .前壁为椎体后面、椎间盘后缘和后纵韧带 B .后壁为椎弓根 C .两侧壁为椎弓板 D .骶管为骨纤维性管道 E .以上都不对14.脊髓被膜和脊膜腔隙 A .脊髓的表面包有三层被膜 B .各层膜间及硬脊膜与椎管骨膜间均存在腔隙 C .脊膜腔隙由外向内依次有硬膜外隙、硬膜下隙和蛛网膜下隙 D .椎内静脉丛位于硬膜外隙 E .以上都对16.硬膜外麻醉进行穿刺时,由外入内可经 A .皮肤、浅筋膜、棘间韧带、棘上韧带、黄韧带达硬膜外隙 B .皮肤、浅筋膜、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达硬膜外隙 C .皮肤、浅筋膜、棘上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达硬膜外隙 D .皮肤、浅筋膜、黄韧带、棘上韧带、棘间韧带达硬膜外隙 E .以上都不对17.脊髓被膜和脊膜腔隙 A .硬膜外隙位于椎管骨膜与硬脊膜之间 B .硬膜下隙位于硬脊膜与脊髓蛛网膜之间 C .蛛网膜下隙位于脊髓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 D .硬膜外隙与颅内不相通 E .以上都对18.椎静脉丛 A .椎内静脉丛位于硬膜下隙 B .椎外静脉丛位于硬膜外隙 C .椎内、外静脉丛互不相通 D .椎外静脉丛不与颅内静脉相交通 E .是沟通上、下腔静脉系和颅内、外静脉的重要通道21.有关胸腰筋膜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浅层位于竖脊肌的表面 B .中层位于竖脊肌与腰方肌之间 C .深层位于腰方肌的前面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名词解释

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名词解释 绪论 1。组织学:是研究人体细微结构,超微结构及其于机能关系的科学。 2。解剖学:主要是用解剖器械剖割和肉眼观察来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又称巨视解剖学广义的解剖学包括,大体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和细胞学。 3。组织:是由许多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的基本结构,具有多种类型。每种组织具有某些共同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特点,一般将组织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四种,称为基本组织。 4。器官: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联合在一起,构成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如胃、肝、肺、骨和肌等。 5。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结合在一起,共同执行某种特定的生理活动,即构成系统。 6。PAS反映:糖经过碘酸(HIO4)氧化,出现醛基,成为多醛。多醛与无色品红结合,成为紫红色沉淀物,此反应称为过碘酸反应,简称PAS反应。PAS反应阳性的部位即表示有多糖存在。 7。前臂的内侧称尺侧,外侧称桡侧,小腿内侧称胫侧,外侧称腓侧 8。近侧和远侧:多用于四肢。肢体接近躯干处,血管、神经等接近起始处为近侧,反之为远侧。 9。矢状轴(面),冠状轴(面),垂直轴(面)。见书P5 10.H-E染色:苏木精和伊红组成,苏木精是一种碱性染料,可将核染色质染成蓝紫色。伊红是一种酸性染料,可将多种细胞的胞质染成粉红色或红色 第一章基本组织 1.内皮:是分布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内皮细胞很薄,游离面光滑,有利于血和淋巴的流动及物质交换。 2.间皮:是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外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间皮细胞表面湿润而光滑,便于内脏器官的活动和减少摩擦。 3.腺上皮:是由腺细胞组成并以分泌机能为主的上皮,以腺上皮为主要成分所组成的器官称腺。 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是由形状不同,高低不齐的一层细胞组成。细胞的底部均附于基膜上,但由于细胞的高低不同,胞核的位置也不在同一平面上,所以光镜下形似复层上皮,实为单层上皮,故为假复层上皮。 4.纤毛:是细胞游离面的胞膜和胞质向细胞外伸出的细长突起,长约5-10um,直径约0.2um ,比微绒毛粗而长,光镜下清楚可见。纤毛具有向一定方向节性摆动的能力。 5.微绒毛:是胞膜和胞质向外伸出的细指壮突起,起直径约为0.1um,长度因细胞的种类或生理状态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别。微绒毛显著的扩大了细胞的表面积,和吸收功能密切相关。 6.连接复合体:根据细胞连接的结构和机能不同和分为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和缝隙连接等。凡有二种或二种以上的连接结构连在一起,即称为连接复合体。 7.哈弗氏系统(骨单位):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数量较多,呈圆筒状和骨干长轴平行排列。每个骨单位由一个位于中央的中央管和数层围绕中央管的呈同心圆排列的骨单位骨板组成。 8.肌节:(肌原纤维呈细丝状,光镜下肌原纤维呈明暗相间的横带,明带称I带,暗带称A带,明带中间有Z线,暗带中的发亮区称H带,H带中有M线。)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一个肌节,由1/2I带+A带+1/2I带组成。肌节是骨骼肌纤维收缩和舒张的基本结构单位。 9.肌浆:肌细胞细长呈纤维状,因此称为肌纤维。肌细胞胞质称为肌浆。 10.肌原纤维:电镜下,肌原纤维是由许多平行排列的肌丝组成的。肌丝可以分为粗肌丝和细肌丝两种。 11.三联体:包绕肌原纤维的肌质网,在位于横小管两侧分别汇合成与横小管平行的较粗的小管,称终池。横小管和两侧的终池称为三联体。 12.缝隙连接:广泛存在于胚胎和成体的多种细胞间,是一种较大的平板状连接。可供细胞间交换离子和某些小分子物质,以及传递化学信息和协调细胞功能等。缝隙连接还与细胞分泌、增殖和分化等功能有关。 13.外分泌腺:根据分泌腺的分泌物派出方式不同,可分为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外分泌腺具有导管,分泌物经导管排到其他器官或体表,如汗腺、胃腺和唾液腺等。 14.浆细胞:在疏松结缔组织中数量较少,而在病原菌侵入的部位,如消化管、呼吸道固有层结缔组织内和慢性炎症病灶及淋巴组织等部位浆细胞较多。浆细胞具有合成、储存和分泌抗体的功能,参与体液免疫。 15.巨嗜细胞:在体内数量多,分布广,是吞噬功能最强的细胞。在疏松结缔组织内的巨嗜细胞常沿纤维散在分布,可分为固定巨嗜细胞和游离巨嗜细胞两种。来源与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巨嗜细胞有很重要的防御功能。 16.肥大细胞:疏松结缔组织中的肥大细胞常沿小血管和小淋巴管分布。 17.闰盘:是心肌纤维之间的连接结构。在H-E染色的切片上,闰盘深染的粗线状,形如梯形,位于Z线水平。 18.有髓神经纤维(有髓纤维):是由神经元的轴突和包裹其周围的髓鞘和神经膜形成的纤维状结构。 19.环层小体:又称帕奇尼小体。主要功能是感受压觉和触觉。 20.触觉小体:多见于手指,足趾掌面的真皮乳头内。主要功能是感受触觉。 21.运动终板:运动神经纤维抵达骨骼肌纤维时失去髓鞘,并反复分支,每一分支终末与一条骨骼肌建立突触联接,此连接区呈椭圆形板状隆起称运动终板。简称终板。 22.运动单位:一个运动神经元的轴突及其分支所支配的全部骨骼肌纤维合称一个运动单位。 23.突触:是指神经原、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一种传递信息的特化连接结构。可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大类。 24.尼氏小体:光镜下呈噬碱性的颗粒或小块。其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质,包括复制细胞器和与产生神经递质有关的蛋白质和酶。 25.神经纤维节(郎飞氏节):光镜下,有髓纤维是由神经元的轴突和包裹其周围的髓鞘和神经膜构成的。髓鞘和神经膜都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复习重点(最新版)

第一章基本组织(Basic tissue) 第1节概述 一、细胞连接(cell juntion)是细胞相邻面的胞膜和胞质特化成点状、斑状或带状的连接区,使细胞紧密排列或相互沟通。 (一)紧密连接(tight juntion):分布于上皮细胞、心肌闰盘处。是两排镶嵌蛋白颗粒形成的紧密粘着。 (二)中间连接(intermediate juntion):常见于上皮细胞、心肌细胞等细胞间,为长短不等的带状连接。在单层柱状上皮细胞间,常位于紧密连接下方。 (三)桥粒(desmosome): 为大小不等的点状连接。多见于上皮细胞、心肌闰盘处。 细胞间有宽约20—30nm的细胞间隙,内含低密度的丝状物。 附着版:在构成桥粒的两个相邻细胞膜的胞质面附有电子密度较高的盘状结构,称为附着版。 (四)缝隙连接(gap junction)又称通讯连接。是一种较大的平板状连接。 分布:存在于胚胎和成体的多种细胞间,如:上皮细胞、肌细胞间、骨细胞间、神经细胞间。结构:处于两细胞间的区域狭窄,仅有2—3nm。在连接处有众多连接点,在每个连接点的两个细胞膜中各镶嵌着6个亚单位。 功能:1、供细胞间离子交换和某些小分子物质以及传递化学信息、协调细胞功能。 2、在可兴奋细胞(神经细胞、心肌细胞、平滑肌细胞)间经此连接传递电冲动。 3、与细胞分泌、增殖和分化等功能有关。 二、细胞游离面的特殊结构 (一)细胞衣(cell coat):是由组成细胞的糖蛋白和糖脂向外伸出的糖链组成。 结构:电镜下,为分布于细胞膜外表面的一层高电子致密层。如:小肠上皮细胞表面向外突出形成的微绒毛处的细胞衣最明显——绒毛状结构。 功能:粘着、支持、保护、物质交换和识别。 (二)微绒毛(microvillus):为细胞游离面的胞膜和胞质向外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 直径为0.1um,是电镜下结构。具有吸收功能的细胞微绒毛较发达,如:小肠的吸收细胞、肾近端小管的上皮细胞游离面,微绒毛整齐排列,形成刷状缘。 (三)纤毛(cilium)是由细胞游离面的胞膜和胞质向外伸出的能摆动细长突起。 结构:表面为细胞膜,内部的细胞质中有纵行排列的微管,由纤毛基部直达顶部。微管周围有9组二联管,中央有2条单独的微管。 功能:具有节律性摆动的功能。 (四)质膜内褶(plasma membrane infolding):是由上皮细胞基底面的胞膜向胞质内褶入所形成。内褶间胞质内含有许多纵行的线粒体。 功能:扩大细胞基底面的表面积,有利于水和电解质的迅速转运。

运动解剖学

名词解释 运动解剖学: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和发展的规律,是探索人体机械运动与体育动作关系的一门基础学科,有较强的应用性。 人体标准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足并拢,足尖向前,双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 气血屏障:毛细血管血液中CO2和肺泡腔内的O2进行交换需要通过的结构称为气血屏障 足弓:由足部的跗骨跖骨以及足部的关节韧带肌腱共同构成的凸向上方的弓形结构 腕穹隆:腕骨的排列不处于一个平面上,它构成一个背侧面凸隆掌面凹陷的腕穹隆 肝血窦:相邻肝板之间的腔隙,是一种特殊的毛细血管。 测支循环:又称代偿性循环,是机体某一局部的主要血管血流受阻后,该部原有的吻合支血管扩张,形成旁路,使血液迂回的通过这些旁路,恢复了循环的一种循环途径。 房水循环:房水由睫状体中睫状突毛细血管的非色素上皮细胞产生和睫状体的血液渗出,通过扩散及分泌进入后房,越过瞳孔到达前房,再从前房角的小梁网和小梁间隙进入Schlemm 管即孔膜静脉窦,然后通过集液管和房水静脉汇入巩膜表面的睫状前静脉,回流到血循环,另有少部分从房角的睫状带经由葡萄膜巩膜途径引流和通过虹膜表面隐窝吸收。 向心工作:肌收缩产生的肌力矩大于阻力矩,肌纤维收缩变短克服阻力做功,使运动环节朝向肌拉力方向运动的工作 离心工作:肌收缩产生的肌力矩小于阻力矩,肌纤维在此过程中被渐渐拉长,使运动环节朝向肌拉力相反的方向运动的工作 支持工作:肌收缩或拉长到一定程度,长度保持不变,肌力矩等于阻力矩,使运动环节保持一定姿势的工作 加固工作:当外力使各运动环节发生离散趋势时,肌纤维收缩保持一定的紧张度,防止关节在外力作用下断离的工作 固定工作:肌收缩使相邻环节在关节处相互紧靠的工作 选择 心的传导系: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左右束支和浦肯野氏纤维 肝的功能:分泌胆汁(每日500-1000毫升)参与物质代谢(身体内的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与合成都在肝细胞内进行,使营养物质转变成人体自身的成分) 胃的功能:胃能暂时容纳食物,并以其肌层收缩磨碎搅拌食物。胃可以分泌胃液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胃还能吸收水无机盐葡萄糖酒精和某些营养物质。胃还可以分泌激素,调节胃液分泌等功能。 大肠功能: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维生素和无机盐,并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小肠功能: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重要场所。 窦房结:窦房结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室交界处的心外膜深面,是心的正常起搏点。 判断 椭圆囊与球囊 简答 骨的功能:支持功能运动功能保护功能造血功能储备钙和磷的功能 脊柱的功能: 脊柱是构成人体躯干的中轴和支柱,具有支持负重的功能。

对口生解剖学名词解释

对口生解剖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解剖学 1.器官:由几种不同组织合成具有一定形态功能的结 构。 2.内脏: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 的大部分器官位于胸、腹、盆腔内,并借孑L、 道与外界相通,统称为内脏。 3.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上肢自然 下垂于躯干两侧,两脚并拢,手掌和足尖向前。在描述人体结构时,无论标本或模型以何种方式放置,均以此姿势为基准。 4.冠状面: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纵切面称冠状 面。 5.正中矢状面:将人体分为左、右相等两部分的纵切 面。

6.体表标志:在人体表面,常有骨或肌的某些部分形 成隆起或凹陷,可看到或摸到,称为体表标志。临床上常利用这些标志作为确定深部器官、判定血管和神经走向、穿刺定位以及针灸取穴的依据。 7.椎孔:椎体与椎弓构成椎孔,所有椎孔连成椎管, 容纳脊髓。 8.椎间盘:是连接相邻椎体的纤维软骨盘,由中央富 有弹性的髓核和周围呈同心圆排列的纤维环组成。 9.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联结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 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序数的标志。 10.肋弓:第8-10对肋软骨的前端依次连于上位肋 软骨的下缘形成肋弓。 11.胸骨下角:两肋弓之间的夹角称胸骨下角。 12.翼点:在颅侧面的颞窝内,是额骨、顶骨、颞骨 和蝶骨相交的区域,此处骨质薄弱,内有脑膜 中动脉的前支经过,骨折时易伤及该动脉,形 成颅内血肿。 13.鼻窦:是鼻腔周围颅骨内开口于鼻腔的含气骨腔, 包括上颌窦、额窦、蝶窦和筛窦4对, 它们均位 于鼻腔周围的同名颅骨内。 14.桡神经沟:在肱骨体中部三角肌粗隆后下方有一 条自内上斜向外下方的浅沟称桡神经沟,有桡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的发展简史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的发展简史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包括包括组织学和解剖学两门学科,解剖学的历史比较古老,可追溯到古代中国,印度和埃及的一些书中。但作为一 门科学,解剖学的历史是开始于公元前5世纪。组织学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才从解剖学中划分出来,成为一门新的学科。 解剖学 国外 ●西方国家的解剖学,一般认为从古希腊名医Hippocrates(公元前460~377年)参照动 物的描述开始。其医学著作中对头骨作了正确的叙述,但对人体其它器官的描述存在许多不正确之处,如把神经和肌腱混起来,还推想动脉中含有空气,脑的主要功能是分泌粘液等; ●希腊的哲学家和动物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年)是动物血的创 始人,做过许多动物解剖并提供了宝贵的解剖学知识。 ●古罗马医学权威和解剖学家Galen(130~200年)总结前人的资料并用自己的观察充实 古代解剖学,虽有错误,然而其教义统治西方几乎一千五百年。 ●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不仅以不朽的绘画流传后世,而且所绘 的解剖学图谱,其精确细致即使今日也令人叹为观止。 ●J·Sylvius(1478~1555年)虽亲眼看到不符合Galen教义的事实,但不敢说Galen 有 错误,而宁愿设想人体构造在前一世纪发生了改变; ●Servetus(1500~1553年)是肺循环的发现者,由于违反教条并说出了真话,被统治阶 级判处火刑而活活烧死; ●比利时最著名的人体解剖学家Andreas Vesalius(1514~1564年)亲剖尸体,于1543 年出版了他的名著《人体的构造》,震动一时,但终因教会的压迫,最后死于流放的途中; ●与维扎里同时,一批解剖学者和医生,发现了一些人体的结构,如欧斯达丘司(Eustachius)、 习尔维(Sylvius)、瓦罗留(Varolio)、阿兰契(Aranti)、保塔罗(Botallo)等,以他们名字命名的结构至今仍保留在解剖学的教科书中。 ●英国名医William Harvey(1578~1657年)于1615年发现了血液循环的基本规律,但 因反动分子决议“禁止血液在体内循环的学说”,直到1628年才出版他的名著《心血运动论》; ●意大利组织学家M·Malpighi(1628~1694年)于1661年应用显微镜发现毛细血管, 真正完成全部血液循环的线路,创立了组织学的开端; ●18世纪末,研究个体发生的胚胎学开始起步。 ●扎果尔斯基(1746——1846年)运用进化发展的观点研究人体结构的异常与变异,提 出功能决定器官形态的见解。 ●19世纪达尔文(Darwin,1809——1882年)的《物种起源》、《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