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社会工作概述

学校社会工作概述

学校社会工作概述
学校社会工作概述

教材:学校社会工作,许莉娅主编,2009年1月第一次印刷,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应用课程之一,也是社会工作实务领域之一,对于将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方法和技术应用到现实社会中,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对学校社会工作有一个概括式的了解,并进一步掌握学校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价值观念、基本技巧和方法;具有对学校当中社会问题进行分析、理解、解决和处理的能力,通过社会实践去具体和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学校社会工作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主要有多媒体教学、研讨式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法。课堂讨论:就社会热点话题,联系本专业知识进行讨论;观看专业视频后,提交观后感(联系专业知识)

主要参考书(名称、编著者、出版时间、出版社):

1.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王思斌.学校社会工作.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3.范明林、张洁.学校社会工作.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年.

4. 林胜义.学校社会工作.台湾:巨流图书公司.1994.

第一章学校社会工作概述

主要内容:

第一节学校社会工作的概念

第二节学校社会工作的价值观、目标及功能

第三节学校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

基本要求:了解学校社会工作的定义和特征、基本性质;理解学校社会工作的基本类型、对象和实施作用的基本领域;理解学校社会工作与青少年辅导的关系。

重点:学校社会工作的含义和对象

难点:学校社会工作与青少年辅导的关系。

第一节学校社会工作基本概念

一、学校社会工作的概念界定和基本对象

学校:正规与非正规的教育机构,小学,中学,大学等。

学校对学校社会工作服务的影响:

1.学校要求社工提供的社工服务必须符合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

2.学校要求社工提供的社工服务不能干扰正常的教学环节和教学秩序。

3.学校要求社工提供的社工服务必须确保专业性与科学性。

4.学校应该为社工服务提供必要的空间和平台。

5.学校的地理环境、学生结构、学生的主要问题或需要决定学校社工的理念与理论的定位及工作内容与方法的选择。

6.学校的内外部资源状况决定学校社工的运作规模及实施效果。

1、学校社会工作的概念界定和基本对象

什么是学校社会工作?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本书对此的界定是:学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依据专业的理论和方法,在学校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密切配合下,主要以学校为工作范围,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促进学生成长为工作重点,为学生、家长、教师及相应的学校环节提供服务的一种专业活动。

这个定义指出:

(1)学校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性的服务活动,它需要专业理论和方法的背景,因此,它有别一般的思想工作和政治教育;

(2)学校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是在校学生,但为了学生问题的尽快解决和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学校社会工作者还需在教师、学校有关管理人员、家长、社区相应机构工作人员配合下开展具体服务,因此,上述人员有时不仅是学校社会工作者的合作者,有时也是学校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对象。

二、学校社会工作的特征

(一)服务对象特征

以处于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为服务对象。6-18岁人群,生命力旺盛但又容易受到外界的伤害,特别是青春期少年。

对社工服务的要求

一是多提供具有保护性、支持性及排除危险因素的服务;二是设计与年龄特点相适应的服务活动;三是以与其年龄特点相适应的方式进行沟通与互动,学习、运用青少年语言和文化。

(二)服务理念特征

优势视角

需要取向:将学生的问题理解成学生的需要,反对问题学生的概念,反对对学生标签化。潜能挖掘:相信青少年具有巨大的生命潜能,强调对学生的服务目标不仅仅是解决眼前的困境,满足现实的需要,而是注重在协助其解决问题、排除困境的过程中,给学生以信心和能力的提升,探索自我挖掘自我。

(三)服务行动特征

团队合作行动

资源链接行动

三、学校社会工作与相关社会工作实务的关系

(一)学校社会工作与青少年社会工作

相近:

1、受助者年龄群体相同

2、操守的价值观相同

3、依据的理论基础相同

4、工作的目的一致

不同:

服务的平台不同

服务范围不同

服务运行机制不同

(二)学校社会工作与家庭社会工作

联系:

1、学生困境的评估需要家庭信息

2、学生困境的改善需要家人的支持

3、家访是学校社会工作经常运用的工作方式

差别:

1、工作理念的差异

2、工作重点的差异

3、工作方法的差异

(三)学校社会工作与社区社会工作

联系:

1、学生问题与困境的评估需要社区提供信息

2、改善需要社区支持

3、社区为学生提供寒暑假期间的社会工作服务

区别:

1、服务对象差异

2、服务形式差异

3、工作者要求差异

(四)学校社会工作与学校相关专业的关系

第二节学校社会工作的价值观、目标及功能一、学校社工的价值观

(一)影响学校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社工价值观

社会价值观

学校价值观

案主价值观

工作者价值观

(二)学校社会工作价值理念

Allen-Meares

廖荣利

1.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表达和自我实现的权利

2.学生在学习和适应上有困难是个人行为发展过程中的自然现象

3.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其天赋能力范围内充分发挥潜能

4.相信学生在心理和行为方面适应不良是与家庭、学校、社区等外部环境密切相关

5.认清学生除了在学校得到应有的服务外,还有赖于家庭和社区资源的充分服务

6.深信学校的各种设施与活动,应该以逐步形成学生社会化人格为目标

7.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及其对团体职责的表现

8.坚信学校社工必须具备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原则

9.关于学生:承认学生的价值、权利、尊严,承认独特性,相信他们的能力

10.关于群体: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同学之间的关系是连接的

11.关于学校:学校有责任关怀每个学生的福祉,为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12.关于工作者:学校社工必须具备社工的基本价值理念、科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遵守学校社工的伦理准则、并不断学习、成长。

(三)学校社工实践原则

优势取向原则

资源链接原则

提供机会原则

主动服务原则

优先性原则

二、学校社会工作的目标

终极目标

自我实现、潜能的挖掘、适应环境、有能力建立家庭、服务社会

中期目标

学习处理问题的放啊、学习与人相处、学习为自己建立支持网络、学习自我调整

具体目标

协助学生对自己问题的觉知、协助学生疏导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

三、学校社会工作的功能

对学生的功能

1、促进学生学业的建设功能

2、学生基本权益的保护功能

3、学生问题行为的预防功能

4、学生身心障碍的治疗功能

5、学生偏差行为的矫正功能

6、学生支持资源的连接功能

7、促进学生成长的发展功能

对学校、家庭、社区的功能

对学校: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学校实现民主与公正,帮助学校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对家庭:增强家庭对子女的教养功能,促进家庭关系的公正,增进家庭功能

对社区:消除社区的安全隐患,青少年可以成为社区建设与发展的参与者和贡献者,增进社区与学校的联系和合作,服务于社区居民

第三节学校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

一、历史发展阶段

访问教师时期(1906——1930)

19世纪末,移民涌入城市。移民子女的教育问题引起关注

1906、1907,民间机构雇佣友好访问员对学生的家庭进行访问

1910,友好访问员改称为访问教师

1913,纽约市政府教育局在罗切斯特设置访问教师

1916,举行第一次全国访问教师与家庭学校访问员会议

1919,成立专业组织:美国访问教师与家庭学校访问员协会,1921更名为全国访问教师协会

1921,访问教师在社区进行少年犯罪防治的试验计划

1930,美国31个州雇佣了224名访问教师

特点:

服务提供者:民间发起,雇佣访问教师

服务理念:承认家庭、社区对孩子的影响

需要的回应:传递强迫入学的观念,重视学生个别差异,关切学校教育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

介入的焦点:学校、家庭、学生、社区及其关系

工作方法:访问和个案管理

传统临床工作时期(1930——1950)

精神分析洪流的冲击,访问教师扮演治疗者的角色

20世纪40、50年代,服务对象扩大到对家长和教师的服务,1943年,全国访问教师协会更名为全国学校社会工作者协会,1955年,与其他社工协会合并为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

方法包:个案、小组、社区组织等

发展特点:关注服务对象心理,特别是情绪,实务模式是传统临床模式,介入的焦点是学生。

学校社区变迁时期(1960——1990)

学校社工开始协助改善学校的失功能

60年代,社区学校模式。

70年代,四种学校社工服务模式,传统临床模式,社区变迁模式,社区学校模式及社会互动模式。

1978,制定了学校社工准则,1980开始准备学校社工资格证照考试。

特点:关注学生的主要学习环境——学校的质量。

多元化发展时期(1990至今)

受生态系统理论的影响,学校社工开始关注学生、家长、教师的因应行为与所生存的生态环境的关系,注重整合性的服务。

1992,进行学校社工第一次证照考试。

特点:对学校问题以生态系统角度全面进行分析,采取整合式的服务方式,介入的焦点是学生、老师、家长之间的俄关系,以及整个生态环境。

二、学校社工在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发展

(一)在香港地区的发展

1、历史线索

1968,世界信义宗社会服务处(现合并为香港基督教服务处)在观塘职业训练中心退行学校社工。1971,香港社会服务联合会召开首届有关学校社工的研讨会。

1972,成立学校社工委员会

1973,召开第二次学校社工研讨会。

1974,教育司与福利署拨款在部分学校试办学校社工。

1991,出台《跨越90年代香港社工白皮书》

2001,香港所有的中学达到了一校一社工。

2、服务内容和方法

服务对象:学生及家人

服务范围:学生身心成长的适应,学校生活的适应、行为及情绪的困扰、人际关系协调。工作形式:个案辅导、小组工作、综合性活动及咨询服务。

3、推进模式

早期通过社会福利署与教育署的合作,联络有兴趣的学校,然后由有关机构与学校联络。

4、香港学校社工的聘任

大多由政府资助的非政府福利机构雇佣,进入学校提供社工服务,少数受聘于政府的福利部门。

(二)在台湾地区的发展

学术倡议时期

民间试办时期

沉默转折期

教育部及企业扶助民间期

教育部试办期

地方政府试办期

三、学校社工在中国大陆的发展

(一)专业学校社工的起步阶段

最初的探索实践是与教育辅导和社工的专业教育发展密切相关的。1915,在学校推行职业辅导运动

1922,协助教师从事学生课业辅导、心理帮助、行为指导等

1934,家庭福利会志愿学校开展社工个案。

1944,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与华西大学医院合作成立儿童行为指导所1946,成都基督教大学联合儿童福利人员福利委员会,训练专门人员。(二)多元化学生工作阶段

1、个案工作方法的运用

班主任谈话

组织谈话

结对子

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

2、小组工作方法的运用

班会

家长会

组织生活

兴趣小组

3、社区工作方法的运用

校内综合性活动

社区综合性活动

(三)专业学校社工的恢复和发展阶段

高校——民间机构合作推进模式

政府推进模式

政府——民间机构合作推进模式

高校——学术组织——政府——民间机构——企业联合推进模式

补充:

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模式

由于国内尚无专业的学校社会工作,所以本节只是对香港一个擅长从事学校社会工作的机构——香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所推展的学校社会工作模式作一个简单介绍。

香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多年来开展学校社会工作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驻校社工服务

“一校一社工w”是目前香港比较普遍的学校社会工作推展形式,社会工作者分驻学校,配合不同学校的需要并与老师合作为学生提供服务,以协助受助者解决个人、学业、家庭等问题。通常采用的工作手法是面谈式的辅导、小组工作以及多元化的活动。

2、与辅导服务工作配合

学校社会工作者和校外其它辅导机构配合,能够带来三方面的作用,其一,转介个案辅导;其二,社会工作者获得工作技巧及知识的培训;其三,可以为学校社会工作者提供有效的支援和咨询。

3、与青少年中心服务工作配合

通过与青少年中心的合作,学校社会工作者能够运用更多的资源为受助者提供服务。此外,在场地的提供、活动程序的设计等许多方面,青少年中心也可以作为对学校社会工作开展的幕后支持。

4、与青少年综合服务队的配合

由于青少年综合服务队己经掌握了辖区内青少年中心及外展社会工作服务情况,并对辖区内学生在朋辈、余暇消遣方式及社区层面的动态有比较充分的了解,所以,学校社会工作与青少年综合服务队的密切配合,能使学校社会工作对在校学生的服务延伸至社区层面,并在青少年综合服务队支持和协助下制定不同的介入策略,从而更有效地解决学生问题。

矫正社会工作-(教案)

第十三章 矫治社会工作 §13.1 什么是矫治社会工作 矫治:从医学用语衍生成的司法词汇。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帮助犯罪者或违法人员进行思想上、心理上和行为上的矫正及重新建立。 1. 含义:是指社会工作实施于矫治体系中。它是由专业人员或志愿人士运用专业理论 和技术,为罪犯或具有犯罪危险性的违法人员,在审判、服刑、缓刑、刑释或其他社区处遇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生活照顾等,使之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福利服务。 矫治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是犯罪者和具有犯罪倾向的违法人员。 目标是致力于帮助他们建立符合社会规范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模式。(即重新社会化) 2. 产生的基础: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现代刑罚思想 ◆ 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 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理念是人在社会中。它包括两层含义:个体的态度和行为是受环境影响的;新的环境可以改变个体的态度和行为。因此,(1)我们不能把犯罪仅仅归罪于罪犯的道德败坏或堕落,而应当看到环境对个体的影响。(2)环境的作用。只要采取正当的矫正手法,给予对象自新的机会,那么,他们一定可以重新建立符合社会规范的生活方式,重新融入社会。 ◆ 现代刑罚思想(从非人道的、惩罚个体的惩罚、威吓、报复到人道的改造、重 新社会化) 福柯《规训与惩罚》: 惩罚技术的演变: 【1】:伴随这一过程的是惩罚中肉体痛苦的消失(如现代死刑的执行) 【2】:这种惩罚方式,其野蛮程度不亚于犯罪本身,使刽子手变得像罪犯,法官变成了谋杀犯 惩罚肉体 惩罚灵魂,改造思想【3】 公开表演 惩罚(仪式)【2】 隐蔽性惩罚 【1】

学校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学校社会工作 学生小良,初中二年级时从农村初中转学到某市一流中学。上学第一天因为将字典放在课桌下面查生字,受到语文老师的批评。从此瞧到语文老师就害怕,总担心老师会批评她。她觉得过去学校的老师好,现在学校的老师都很凶。现在学校的同学都很优秀,自己比不过她们。一个学期下来,她只认识两个新同学,不敢与新同学玩。她感到胸闷、憋得慌,要求回到原来的学校读书上学。每天上学前她都说胃痛,不肯到学校。经医生检查她的胃没有器质性问题,属于心理障碍。第一学期,她陆陆续续到校不满50天。父母出于各种原因考虑,还就是希望她留在现在的学校上学。于就是家长请求学校帮助。 1、接案:建立关系 小良的父母找到学校帮忙,班主任因此找到学校社工,希望社工能够帮助小良。社工第一次见小良就是就是学校的社工站,当时小良就是出于一种十分紧张的状态,并有种想逃离的感觉。小良一开始就是处于抵触状态,但当社工说起有没有喜欢的运动时,她表示自己很喜欢打篮球。社工对小良的情况了解完后,与多方面沟通后决定开案。 2、预估:收集资料 (1)家庭情况 小良的家庭就是普通的一家三口架构,小良就是家里的独生子,从小父母就很重视对她的培养。家庭生活水平一般,但父母还就是会尽量满足小良的要求。最近由于父亲工作转变的原因,小良一家三口从原来的农村地区转向了大城市,父亲也希望可以乘机为小良制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利用自己的人际关系,为小良转到一间一流中学。 (2)学校情况 小良所处的新学校就是该市有名的中学,学习氛围很浓郁。小良刚转到新学校就感觉新学校的学习氛围很压抑,新同学也不像以前的同学一样。同学大多数十分重视成绩,下课放学都只忙着读书、上补习班。新老师对学生要求也很严格,每天布置的作业对于小良来说就是很繁重的。 3、计划:问题分析与目标设定 (1)问题分析 小良的学习、交际以及适应新环境面临困境,由于小良从农村中学转学到某市一流中学,对新的学习环境的不适应、人际关系的紧张与担心学习跟不上而产生心理障碍的问题。 小良从小生活在农村,在农村上小学、初中,之后转入某市一流中学,学习环境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其心理障碍的产生主要就是由于对新环境的不适应产生的。 其一,在新环境里,由于受到老师的批评,小良特别害怕老师,总担心老师会批评她,学校的老师对小良缺少了解与关怀鼓励。因此出现觉得现在的老师比较凶,过去学校的老师好。 其二,由于学习基础比现在的同学差,现在学校的同学都很优秀,总担心自己比不过她们,抗挫折能力较低,没有很清楚的认识这个问题,因而产生学习压力。 其三,由于学习成绩跟不上班上同学,因此可能觉得自己比别人差,产生自卑,进而影响了与同学的交往,人际交往面非常窄,不敢与新同学玩,因此会产生孤独,不能融入新环境。 其四,由于难以融入新环境,人际关系不良,因此感到胸闷、憋得慌,从而想逃避现有环境,

社会工作概论

1、复习资料答案由班委整理上传,仅供参考, 2、请学生打印模拟试题考试后作为作 业上交 社会工作概论模拟题1 一、名词解释 社会工作——是一种介入手段;其最直接目标是助人自助,终极目标是社会的和谐稳定;是一门专业:个案、团体、小组——三大方法;是一门职业;其四大要素是:社会工作者、受助人、价值观、助人活动。 社区工作——广义:在社区内开展的以提高社区福利、促进社区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服务或社会管理。狭义:以整个社区和社区居民为案主,提供助人的、利他服务的一种专业手法。 怀旧——简而言之,怀旧就是缅怀过去。旧物、故人、老家和逝去的岁月都是怀旧最通用的题材。 二、简答题 1、改革后我国社会工作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80年代初,随着社会学的恢复和民政工 作的发展,建立和发展有我国特色的社会工作制度的任务就提上议事日程。社会变迁 对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促进作用。 2、民政部门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社会福利服务,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含县以上政府部门兴办的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精神病院和由社区创办的敬老院等社会福利事业,二是由政府和社会为安置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而开办的社会福利企业,三是以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来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城市社区服务。 (2)救灾救济。一是救灾,民政部门主要是在灾害发生时抢救生命财产,在灾后向灾民提供必要的救济和扶持、组织生产自救和以工代赈以及倡导群众中的互助互济。二是五保工作,是指由农村集体负担保证无法定抚(赡)养人、无劳动能力、无可靠生活来源的老年人、残疾人和孤儿基本生活需求和社会援助,对他们“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荐(保教)”。三是扶贫,是指对农村中有一定的生产经营能力的贫困户,由民政部门予以资金扶持、政策和思想扶持、科技和信息扶持以及相应的配套制度等。四是社会救济,包括给城镇中的“三无”人员、部分农村五保对象、符合救济条件的退职职工和城乡困难户的临时救济等。 (3)优抚安置,民政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优抚工作包括国家抚恤、政府补助、群众优待、退伍军人接收安置、军队离退休人员接受安置及优抚事业单位管理等。 (4)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即对城市社会救助对象按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进行救助,并开始在全国普遍建立农村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医务社会工作教案

医务社会工作课程安排 课时:3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小组工作课程基本内容,及整学期课程安排、考评机制等。进行班级分组和小组展示,为以后课堂讨论做基础。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医务社会工作的基础知识与工作技巧的基本知识。课程内容将介绍主要的医务社会工作的基础知识,以及医务社会工作各领域内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重点侧重在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技巧,及服务进程的掌握。 二、课程目标 1)了解医务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概念、功能、服务对象等; 2)掌握医务社会工作者的职责与角色定位; 3)了解当前医务社会工作面临的挑战; 4)掌握医务社会工作者提供服务的过程及主要步骤; 5)了解医务社会工作在各个领域内的工作内容及工作方法; 6)了解医务社会工作当前的实践情况; 三、学习模式 1)讲课-老师会于每一课堂中点出各个学习重点,并提示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留心的地方。 2)个案研习-老师会将不同类型的案例分享给学生,讲解及分享案例中工作手法的运用情况,以及当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3)个人与小组习作-老师会选定与课程相关的题目进行学习,要求同学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完成相关功课或研究。 4)个人/小组咨询-学生如有需要,可以邮件或电话方法与老师联络,预约直接交流的时间,询问有关课程学习和作业的事宜。

四、课程内容 课堂表现(20%)-课堂中参与课堂讨论及分享的情况。 报告 (80%)-5个同学一组,共同制作简报及撰写一份不少于3000字(已包含参考书目和批注等字数) 的有关医务社会工作的实践计划书。 六、参考书目 1)医务社会工作实务手册/香港.社会服务发展研究中心著.——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6。 2)刘继同:《医务社会工作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7。 3)季庆英:《医务社会工作实践》,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4。 4)王思斌:《社会工作实务(初级)》,中国社会出版社,2012.1。 七、班级分组及团队展示 1.5人一组,设计自己小组的名称、口号、小组契约、队形; 2.进行团队展示。

小学学校社工服务方案

小学学校社工服务方案 为了能够让学校社工融入学校环境,使社工服务尽快得到落实和步入正轨,服务有需要的老师学生,发挥社工存在的功能,以及将社工尊重、平等、信任、理解等价值理念和学校教育教学结合起来,特制定本年度工作计划。具体如下:第一阶段社工上岗阶段 一、时间安排:8月30日—9月15日 二、工作量化目标:完成建档咨询10个,完成教师节宣传教育活动1个、家长教育活动1个、工作年度计划一份、电话联络家长30人、学校例会2次、制作社工宣传展板1块、工作预报/月报1份 三、工作细则 入驻准备:社工提前2天入驻学校,与学校领导协调分管事宜、住宿、用餐等细节。 学校日常行政安排/咨询工作:社工按照岗位需要,配合用人单位(进驻学校)做日常行政工作。如整理档案资料、收集团委信息等。在这个阶段里社工熟悉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掌握学校工作的规律,为以后开展本专业的工作奠定基础。 宣传教育活动:教师节是社工进驻学校后第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日,也是社工向全校老师学生介绍自己,展现自己的一个机会。所以在教师节这天策划一场别开生面的感谢师恩的活动是社工为今后学校服务打响的第一炮。活动的形式可以是引导

学生为老师制作祝福展板,也可以是挑选个别班级进行以老师为主题的讨论分享活动,活跃学生思维,拉进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家长教育活动:社工的工作离不开和家长接触,也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所以一进入学校就举办一个生动的亲子教育课堂,是希望家长在学习如何教养孩子之余,能够理解社工的视角和观念,赢得家长的信任。 电话联系家长:主要是在举办了家长亲子课堂之后,收集能从家长那里得到反馈,发掘家长层面的需求,影响家长观念,和家长共同为学生的成长携手努力。 其他工作:参加学校例会是为了用最便捷的方式与学校老师领导熟络,让学校老师领导熟悉社工了解社工才会支持社工的工作。并且参与学校的例会也可以让社工用最短的时间了解到学校存在的问题和工作模式。制作宣传展板是为了让全校师生能够更直观的了解社工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和工作的模式。宣传展板也是比较有效的宣传社工的手段。 第二阶段学校社工服务探索阶段 一、时间安排:2013年9月16日—11月15日 二、工作量化目标:完成咨询建档10个,新开个案3个,班会主题活动16期,团康活动2个、一年级新生适应小组1个,家访20户,电话咨询或联络30人,工作预报/月报2份,学校例会8次

第一章 学校社会工作概述

学校社会工作 教材:学校社会工作,许莉娅主编,2009年1月第一次印刷,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应用课程之一,也是社会工作实务领域之一,对于将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方法和技术应用到现实社会中,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对学校社会工作有一个概括式的了解,并进一步掌握学校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价值观念、基本技巧和方法;具有对学校当中社会问题进行分析、理解、解决和处理的能力,通过社会实践去具体和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学校社会工作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主要有多媒体教学、研讨式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法。课堂讨论:就社会热点话题,联系本专业知识进行讨论;观看专业视频后,提交观后感(联系专业知识) 主要参考书(名称、编著者、出版时间、出版社): 1.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王思斌.学校社会工作.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3.范明林、张洁.学校社会工作.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年. 4. 林胜义.学校社会工作.台湾:巨流图书公司.1994. 第一章学校社会工作概述 主要内容: 第一节学校社会工作的概念 第二节学校社会工作的价值观、目标及功能 第三节学校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 基本要求:了解学校社会工作的定义和特征、基本性质;理解学校社会工作的基本类型、对象和实施作用的基本领域;理解学校社会工作与青少年辅导的关系。 重点:学校社会工作的含义和对象 难点:学校社会工作与青少年辅导的关系。 第一节学校社会工作基本概念

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解析文本材料

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 一、基本资料: 马艺,女,是一名初二的学生,近半年来常与不良少女集会,并参与打架斗殴,并酷爱网络游戏,天天沉迷于网吧,原来学习成绩还算可以,目前成绩一落千丈。父亲知道她的这一情况后,天天看着她不让她与不良少女接触,到网吧里看着劝她也无法将她劝回。后来,马艺不仅三天两头旷课,甚至经常一星期不回家,只愿意沉浸在虚拟的游戏世界中。现在,马艺的父亲天天在家看着孩子,即不能外出打工维持生活,马艺也不能正常学习。马艺的父亲很苦恼,找到社会工作者。 二、背景资料 马艺的父母已离异多年,她目前由父亲抚养,母亲另组家庭,生活条件不是很好,所付的生活抚养费很少,也不经常来看她。其父迫于生计,父亲四处打零工挣钱,没有时间过问马艺的学习,甚至她的生活也只是给她一些钱,让马艺自己做或者买些吃的。马艺与父母沟通得很少,平时也很少与长辈人群沟通,话语很少。从小生活很自立,在学习方面也很少让老师和家长操心。升入初中以后,学习压力大,学习很吃力,再加小艺非正常的家庭生活,很少得到家人的关爱,心理逐渐冷漠。与身边的老师同学极少交往,很少与人言语。由于无人看管,性格冷漠,她结识了校外社会闲散人员,觉得她们能给她关爱,找到了友谊。出于义气,也参与到她们的打架等不良事件中。

三、主要问题 案主的学习、家庭、交际面临困境,案主心理存在一些偏差,外显的安静和无所谓的态度是不熟的表现,只是为了掩饰内心的自卑。关键的一点是不敢于面对自己的现实生活。 四、问题分析 案主主要面临的困境有: 案主与不良人群交往,影响正常生活、学习;沉迷网游、难以自拔的现状;案主与父亲之间关系不良,亲子沟通存在障碍,以及案主对母亲冷漠的态度;小艺在校表现不佳,学业有困难,存在逃学等不良行为;家庭拮据的经济状况。 由于升入初中以后,学习压力大,再加小艺非正常的家庭生活,很少得到家人的关爱,心理逐渐冷漠,对生活和学生产生厌倦心态,矛盾,所以开始逃避父母的关爱,逃避同学;开始自卑封闭自己。进而在接触了网络之后,便很快的陷入其中。在精神上找到了依托,在行为上找到了新的逃避方式。我应该帮助案主认识到现实的真实性、不可更改性,以及现实的实质性一面,协助案主解开心结,坦然的面对自己,面对家庭和生活的现实。 五、理论基础 青少年个案过程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⑴青少年服务中,建立关系阶段具有主动性、外展性和技巧性的特点; ⑵青少年服务预估的焦点,既包括青少年的需要评估,也包括开展

社会工作实务教案——青少年社会工作

第九章青少年社会工作 案例 王平(化名),男性,1985年6月出生,初中毕业,待业。沉溺于网络游戏,泡吧。家庭背景:案主家庭条件较为优越。父亲是一家建筑装潢公司的老板,时常在外地承包工程,在家时间不多,对案主较溺爱。母亲是家庭主妇,喜欢在外跳舞、搓麻将。案主的父母感情不太和谐,在对孩子教育问题上观念不一致。 案主生活经历:案主在读小学四年级时,随其父母从外地迁往上海,居住在徐汇区虹梅街道某小区,转学到徐汇区某小学。在外地读小学时成绩较好,后由于生活环境变化,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外面的诱惑增多,家境富裕,使其放学之余,常与同学一起去网吧玩游戏,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初中时进了一所普通中学。读初二时,被分在差班。这时的王平更无心读书,时不时逃课去网吧玩游戏,休息日更是整天泡吧。而且,在网吧里结识了一些“哥们”,为讲“哥们义气”还打过群架。好不容易读完初三,由于成绩差而未考上高中,其母认为职校、技校学习氛围不好,学不到什么东西而不愿让其继续读书。闲在家里无所事事,时不时和一帮“哥们”出去蹦迪、泡吧、下馆子。2002年5月与一位才十四岁的女孩在舞厅认识,后来发生了性关系,女方家长知道后以强奸罪将其告上法庭。由于当时未满18岁,后经调解、协商,案主家赔了女方一笔钱,女方撤诉才平息此事。强奸案发生之后,没有得到应有惩戒的王平并未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而因此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反而更加放纵自己,我行我素。 第一节青少年社会工作概述 一.青少年的需要 从发展的角度,我们可以把青少年个体的发展性需要作以下概括 1.接纳自己的身体与容貌,符合社会所规范之性别角色期望。 2.个体与同伴发展适当的人际关系。 3.追求个体的情绪独立自主,少依附父母及其他人。 4.自食其立,寻求经济独立 5.对未来的生涯做准备 6.发展符合社会期望的认知技能和概念。 7.努力表现负责任的行为与追求理想和抱负。 8.对未来的婚姻和家庭做准备 9.建立个体的价值体系,符合现实世界的需求。 二.青少年的问题 1.青少年心理和情绪问题(表现为焦虑、紧张、恐惧、进食障碍、睡眠障碍、学习适应能力差等问题)。 2.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过度地沉溺于网络中虚拟的角色、网络犯罪行为等)。

青少年社会工作 教学大纲

《青少年社会工作》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青少年社会工作(Adolescence Social Work) 课程编码:6375F013 学分:2 总学时:36 说明 【课程简介】青少年社会工作是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专业方向课程之一。该课程从儿童与青少年的概念界定、儿童与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特征、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儿童青少年问题、组织以及儿童与青少年社会福利等方面,系统地解读了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内容,从倡导性工作、发展性工作、治疗性工作三个维度详细介绍了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 【课程性质】《青少年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方向课。 【适用专业】社会工作专业。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能够对儿童青少年群体有更为深入、敏感、专业地认识,掌握儿童青少年群体的需要、问题以及指导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的理论;熟知儿童青少年福利政策及相应的组织;在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针对常见的儿童青少年服务对象开展倡导性、治疗性、发展性的实务工作,为自己在专业领域的深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先修课程要求】社会工作概论、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 【能力培养要求】要求学生具备学习主动性,能够从专业角度关注青少年问题,能够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拓展视野,以便深化所学知识。特别是要关注相关社会政策,了解当前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般不要求学生深究相关理论,但要求学生能够结合社会现实分析问题。在课堂讨论和课外实践中,要求学生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安排,以把课堂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务工作的技能 【学习总量】总学时36学时,其中理论28学时,实践8学时。 【教学方法与环境要求】本课程采用教师讲授、课堂讨论、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个案社会工作教案

《个案工作》教案 【课程教学目的】 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层次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个案工作作为一门新兴的专业工作,与团体工作和社区工作一起同为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之一,它通过社会工作者与案主面对面的互动,向案主提供所需要的帮助。本课程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个案工作的基本原理,包括个案工作的概念、历史发展、价值观、知识基础、工作程序、工作原则与工作技巧;第二部分介绍当今个案工作中较有影响的实施模式。这种课程体系,既注重了体系的完整性,也兼顾了实用性。第二部分对实施模式的深入介绍,有助于学习者对个案工作有一个感性的、深入的认识。 【课程教学要求】 1、掌握个案工作方法,包括特点、程序、价值、知识与技巧等; 2、了解个案工作具体实施模式的背景、基本理论假设与概念、操作程序与主要特点; 3、为实际开展专业化的实务打好基础; 4、能把个案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上反思,以提高工作的自觉性与能动。 【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重点:了解个案工作具体实施模式的背景、基本理论假设与概念、操作程序与主要特点 本课程的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从事实际个案的分析 【课程考试】考核由课后作业、平时考查与期末考试构成,其中期末考试包括闭卷考试及要求每位学生根据所学专业知识制作并上交一份完整个案。课后作业和平时考查共占30分,期末考试及个案制作共占70分。 第一章个案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掌握个案社会工作的概念、基本特点及其本质,了解个案社会工作的在解决社会问题上的基本取向与思路、个案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以及个案社会工作的传统服务领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个案社会工作的本质与专业特性 教学难点:个案社会工作与其它助人活动的本质区别 【学时分配】3学时 【教学方式】讲授为主 【教学内容】 一、个案社会工作的定义 1、个案社会工作的定义 个案社会工作的经典定义,如里士满、鲍尔斯、斯莫利、霍利斯及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出版的《社会工作百科全书》关于个案社会工作的定义。 2、个案社会工作的特点 二、个案社会工作的本质 1、案主问题的类型

学校社工服务计划

学校社工服务计划 篇一:学校社会工作服务计划 学校社会工作服务计划书 一、服务学校背景及需求评估 ·学校背景介绍 通过对晨光中学的资料收集分析以及实地的考察,可以了解到晨光中学为某二线城市普通初中。该学校位于距离市中心较远的地方,是一所从初一至初三年级共15个班约650名学生的初级中学,学校规模并不大,也并不是省市重点学校。该学校前身为某工厂的子弟学校,工厂经营不景气,后学校与企业分离编入社会,学校师资实力较弱,有待提高,每年的升学率较低。特殊的背景使得该学校的生源较多样复杂,其中主要是工厂子弟、家庭较困难的低保户子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本辖区划分来的学生以及部分家境尚可但成绩较差的学生。·需求评估 鉴于该校生源的构成情况、教育实力以及往年情况,该校的大多数学生面临的可能是毕业直接工作或是进入技术学校学习一技之长,以及同父母一起在城市务工等,进入高中继续学习的很少。所以很多学生在进入校园后就已经明了了以后的出路,因此对待学习生活比较消极。他们大多把读书当做是一种应付,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对待学习并不认真,造成不良的学习氛围;学生家庭条件的不同会造成班

内的贫富差距大,由于学生尚且年幼,三观并不成熟,对学生自尊有伤害,条件较差的同学易产生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初中是学生人格培养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尤其是对于刚刚来到新的环境的初一学生来说,容易产生很多心理问题,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形成孤僻、封闭的性格,人际交往能力差。由于师资力量有限,老师对于学生的鼓励与引导也有不足,缺乏比较系统集中的培训。 因此该学校的师生的需求可总结为: 学生方面:1、需要正确的学习观念引导,尤其是学习生活方面;2、自信心的提升; 3、心理问题的及时疏导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老师方面:对于学生正确的引导与鼓励。家长方面:对孩子的正确引导和不良情绪的疏导。 通过社工协调三方联动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增强自信心,积极面对生活与学习。·工作对象 本次学校社会工作确立的工作对象为该校初一的某班级。该班级为该年级平行班中的一个,该班级的学生囊括了上述的各种典型生源。该班级也存在上述的学习氛围不佳、班内学生家庭条件差异大并且存在孤僻、不擅与人交往的学生等。 对该校进行的服务将会以小组工作、个案工作相结合的形式根据需要灵活展开。·服务前准备 在对该校展开服务之前,作为社工,我们将会与该班级的班主任、授课教师进行访谈,同时,也会在学生中进行问卷以及现场提问的调查,

青少年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青少年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青少年社会工作 课程编码:B0531121 适用专业及层次:社会工作,本科 课程总学时:36学时 课程总学分:2学分 理论学时:18学时 实践学时:18学时 先修课程:《社会工作概论》、《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青少年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也是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应该重点掌握的实务课程之一。该课程主要讲述了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历史、青少年的特点和需要、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以及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实务领域。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内涵和内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征,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相关理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方法,青少年社会问题和具体的服务。通过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运用社会工作方法满足青少年需要,解决青少年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 (一)理论课时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 第一章青少年社会工作概述 【教学内容】 青少年的界定;“青少年”的历史;青少年的权利;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青少年社会工作的要素;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历史。 【教学要求】 掌握青少年和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了解“青少年”的历史、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历史和青少年社会工作的要素;理解青少年的权利。 【教学重难点】 青少年的界定;青少年的权利。 第二章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征 【教学内容】 青少年生理发展特征;青少年心理发展特征;几个特别要素的发展(智力的发展;情感的发展;情绪的发展;自我意识;性意识的觉醒);青少年的成长矛盾和发展任务。

掌握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展特征;理解青少年的智力的发展、情感的发展、情绪的发展、自我意识和性意识的觉醒;了解青少年的成长矛盾和发展任务。 【教学重难点】 青少年生理发展特征;青少年心理发展特征。 第三章青少年发展的理论 【教学内容】 生理学相关理论;心理学相关理论;社会学相关理论;社会工作相关理论。 【教学要求】 了解生理学相关理论;理解社会学相关理论;掌握心理学和社会工作相关理论。 【教学重难点】 心理学相关理论;社会工作相关理论。 第四章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方法 【教学内容】 青少年个案工作;青少年小组工作;青少年社区工作。 【教学要求】 掌握青少年个案工作、青少年小组工作、青少年社区工作的含义、程序、模式、技巧;了解青少年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的目标;理解青少年个案工作、青少年小组工作、青少年社区工作的原则。 【教学重难点】 青少年个案工作、青少年小组工作、青少年社区工作的程序、模式和技巧。 第五章青少年社会问题 【教学内容】 青少年发展成长的主要问题;青少年问题的表现;各国青少年生存发展问题的概括。 【教学要求】 掌握青少年发展成长的主要问题和表现;了解各国青少年生存发展问题。 【教学重难点】 青少年发展成长的主要问题;青少年问题的表现。 第六章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上) 【教学内容】 学校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就业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流动青少年人口社会工作服务;婚恋与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

社会工作者:学校社会工作基本理论

社会工作者:学校社会工作基本理论 一、任务中心理论 任务中心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美国发展起来的一种个案工作方法,它的倡导者是雷伊德(Reid)和艾士旦(Epstein)。任务中心理论主张在诊断暨服务过程中,首先订定明确的计划与时限,如此才可能达成治疗的目标。因此,它是一种简单而且有一定时间限制的个案工作方法。任务中心理论具有以下几个基本内容: 1、对人的看法。 任务中心理论认为人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潜力,个人通过专业服务的过程,可以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学习方法和技巧,从而可以运用这些能力、方法和技巧面对日后可能发生的类似问题或新的问题。因此,人是健康的、常态的,问题的产生只是个人能力的暂时欠缺而已。 2、对问题的看法。 任务中心理论认为问题的存在是个人内在的心理因素与外在的环境因素交 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必要对当事人的外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和考察。

任务中心理论的主要目标是问题的分类。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将问题分为七大类: (1)人际冲突,这类问题主要是指人与人在互动过程中产生的不协调,这种不协调既可能是家庭成员间的冲突,如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间的矛盾,也可能是和社会上其他人的冲突,如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冲突。在人们的交往过程中,如果个人需求、人格特质、性格特征、角色期待与行为关联等多种因素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事情的看法上存在分歧,冲突就不可避免。 (2)社会关系的不满意。对于与他人建立的社会关系,个人在事先总会抱有一定的期望,而当这种期望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时,个人就会感到不满。例如,一个喜欢对朋友推心置腹的人,也会对朋友抱同样的要求。但是,当他发现自己的朋友有什么事情并不会向自己吐露时,便会因为自己对朋友关系的信任没有得到适当的回应而产生不满。想象和实际存在差距时,个人可能就会产生一定的适应问题。因此,问题的核心在于彼此对关系的期待和投入并不相同。 (3)与正式团体之间的问题。个人在其一生中,或多或少,总会成为某一个或几个正式团体的成员。而在成为正式团体成员之后,个人就面对与团体之间的协调问题,例如个人的价值观念如何同集体的价值观念匹配,个人的目标如何同集体的目标结合。如果个人无法将自己同团体有效地融合,对团体没有足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就会同特定组织和机构产生冲突。 (4)角色执行的困难。角色一词是戏剧影视中常用的一个概念。在社会学中,角色就是与一定的社会地位、社会身份相联系的被期望的行为。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会基于一种地位和身份,按照一定期望,选择一定行为模式去履行角色。

社会工作概论完整版

社会工作概论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1、复习资料答案由班委整理上传,仅供参考, 2、请学生打印模拟试题考试后作为作 业上交 社会工作概论模拟题1 一、名词解释 社会工作——是一种介入手段;其最直接目标是助人自助,终极目标是社会的和谐稳定;是一门专业:个案、团体、小组——三大方法;是一门职业;其四大要素是:社会工作者、受助人、价值观、助人活动。 社区工作——广义:在社区内开展的以提高社区福利、促进社区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服务或社会管理。狭义:以整个社区和社区居民为案主,提供助人的、利他服务的一种专业手法。 怀旧——简而言之,怀旧就是缅怀过去。旧物、故人、老家和逝去的岁月都是怀旧最通用的题材。 二、简答题 1、改革后我国社会工作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80年代初,随着社会学的恢复和民政工作的发展,建立和发展有我国特色的社会工作制度的任务就提上议事日程。社会变迁对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促进作用。 2、民政部门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社会福利服务,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含县以上政府部门兴办的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精神病院和由社区创办的敬老院等社会福利事业,二是由政府和社会为安置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而开办的社会福利企业,三是以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来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城市社区服务。 (2)救灾救济。一是救灾,民政部门主要是在灾害发生时抢救生命财产,在灾后向灾民提供必要的救济和扶持、组织生产自救和以工代赈以及倡导群众中的互助互济。二是五保工作,是指由农村集体负担保证无法定抚(赡)养人、无劳动能力、无可靠生活来源的老年人、残疾人和孤儿基本生活需求和社会援助,对他们“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荐(保教)”。三是扶贫,是指对农村中有一定的生产经营能力的贫困户,由民政部门予以资金扶持、政策和思想扶持、科技和信息扶持以及相应的配套制度等。四是社会救济,包括给城镇中的“三无”人员、部分农村五保对象、符合救济条件的退职职工和城乡困难户的临时救济等。 (3)优抚安置,民政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优抚工作包括国家抚恤、政府补助、群众优待、退伍军人接收安置、军队离退休人员接受安置及优抚事业单位管理等。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教案

第一节儿童青少年治疗工作概述 一、治疗性社会工作的内涵 (一)定义:指运用各类专业方法,协助青少年恢复失调的社会功能。这里的治疗性指的是当青少年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之后,由社工实施服务和帮助。 (二)主要内容:提供就学或生活补助;为被忽略或虐待的青少年提供保护服务;为有需要的青少年提供安全保护、收容及安置服务;为不良青少年提供心理情绪辅导、行为纠正服务;为犯罪青少年及过失青少年提供矫正服务。 (三)主要服务对象:家庭功能不健全的儿童青少年、残疾青少年、孤儿、流动儿童、流浪儿童、留守儿童、问题青少年儿童、犯罪或过失青少年、偏差青少年儿童以及被情绪问题困扰的青少年儿童等。 二、儿童青少年治疗性社会工作的原则 (一)服务性与非赢利性 秉承了社会工作为社会整体和社会成员服务的功能以及助人的原则,用在这种类型的儿童青少年服务中,既要最大程度、想尽一切办法地发掘他们自身潜在的能量去适应社会生活,又不把服务商业化,将赢利做为服务目的。 (二)发展性 儿童青少年治疗性社会工作虽以治疗行为为主,但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三)工作方法的科学化 这点还是针对工作者的技术来说的。在面对不同对象、不同问题需求的时候,方法要灵活多变、综合使用各种技术,尽量提高服务实际效果。这其实是要求同学们平时可以多给自己积累一些知识,即使不做社工,也可以作为自身的一种知识储备。 (四)遵守平等化、尊重案主、案主自决、保密等工作原则。 这些原则是必须的,接纳、个别化、非评判等原则是必须的,作为这个专业的每一个成员,骨子里就要具备这些东西,这叫一个人的专业素养。比如我们同样开展团队工作,你们会发现经管等专业的手法会比我们专业犀利,我们会顾及很多东西,我个人觉得更具备人文关怀。 第二节家庭功能不健全的儿童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家庭是对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过程中影响最大的因素。家庭功能对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旦失灵,就会直接影响到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因此,我们要了解这种处境中的儿童,就必须对家庭功能进行了解。 一、定义 家庭功能这个概念是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学术界对家庭功能的定义可以说是众说纷纭,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种:

学校社会工作

1、学校社会工作:专业工作者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方法,为学校全体学生,特别是处 境困难的学生提供获得适应今日与未来生活能力的专业性服务活动。 2、学校社会工作内容包括: 1)为全体学生提供的发展性,教育性或者预防性服务 2)为处境困难的学生提供的补救性,改善性服务 3)维护学生权益的服务 3、学校社会工作的目的:(了解)通过促进学校教育目的的实现来达到学校社会工作的目的,即协助学生为现在居住的 世界与未来可能面对的世界准备他们自己,使学生获得良好与幸福的人生。 4、学校社会工作以处于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为服务对象(成长中的青少年是指6岁至18岁人群) 5、学校社会工作服务理念特征:以优势视角,需要取向,潜能挖掘为理念。 6、资源连接行动表现:在对学生问题或需要的评估,行动系统和目标系统的确定以及协助学生建立支持系统等环节上。首先,在对学生问题或者需要的评估中,社会工作者必须通过和学生案主本人及其相关的老师,学校其他人员,同学,家长,亲戚,邻里及社区人员的接触与沟通,将所得信息进行分析,整合,才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处境; 其次,确定了学生案主的困境,问题表现及需要后,就要确定需要改善的目标系统和需要协调的行动系统,那么,学生社会工作者就必须与目标系统与行动系统的具体人员进行沟通与协调。 最后,在介入的环节,需要工作者帮助学生案主连接可以运用的资源,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7、学校社会工作与青少年社会工作也有不同的地方: 1)服务的平台不同:学校社会工作是以学校为服务的平台,是在学校里实施的专业服务,它将受限于学校的办学理念,组织管理,运行机制,学校文化,教职工的认可及配合等因素影响,青少年社会工作主要以社会工作的服务机构为依托,有时也会借助不同的平台,但机构的制约性大,其支持与配合的力度相对也大些。 2)服务范围不同: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在校学校,这个群体是青少年的主流人群,他们接受正规的教育,享受教育资源,生活的主题是学习,而青少年社会工作,虽然也会在机构接受在校学校及家长的求助,但很大一部分是服务于非在校学生,他们或是社区闲散青少年,流浪青少年,流动青少年,福利机构的残疾青少年等,他们被理解为边缘青少年,是弱势中的弱势群体。 3)服务对象和内容的重点不同:学校社会工作需要全面的服务,包括发展性,预防性,治疗性,矫正性等各种功能的服务,相对而言,面对全体学生的发展性,建设性的服务是相当大的一部分工作,而青少年社会工作因其主要服务对象的不利处境,更多的是补救性,治疗性或矫正性的服务。 4)服务运营机制的不同: 从各国的经验来看,学校社会工作有三种运行机制: 一是社会工作机构派出驻校社工,被派出的社会工作者按规定的时间进驻学校,为学校提供社会工作服务,其人事关系隶属于服务机构; 二是学校以项目制的方式购买服务机构的服务 三是学校自己招聘社会工作者,这三种情况各有利弊。 青少年服务机构只是一种运行模式,以机构为依托,借助不同的平台为青少年提供服务。 8、学校不同的专业助人者之间的关系

学校社会工作教学大纲.doc

《学校社会工作》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RW100730 课程名称:学校社会工作 英文名称:School Social Work 适用专业:社会工作 先修课程:社会工作概论、个案社会工作 学分数:2 总学时数:32 实验(上机)学时:12学时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应用课程之--,也是社会工作实务领域之一,对于将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方法和技术应用到现实社会中,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对学校社会工作有一个概括式的了解,并进一步掌握学校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价值观念、基本技巧和方法;具有对学校当中社会问题进行分析、理解、解决和处理的能力,通过社会实践去具体和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学校社会工作的技巧和方法。 School Social Work is one of the applied courses of social work major, and also one of the areas of social work practice. It is of very vital significance and role in helping students apply value, ideas, methods and techniques of social work in the real society, and training students7practical ability. Its purpose is to let students has a general understanding of the basic idea and basic knowledge of school social work. And then they can grasp the theoretical basis, values, and basic skills and methods of school social work. Further, students can have the ability of analyzing, understanding and solving the social problems of the school, understanding and mastering the techniques and methods of school social work specifically and deeply through social practice.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学校社工部工作计划范文

( 工作计划)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07438 学校社工部工作计划范文Model work plan of School Social Work Department

学校社工部工作计划范文 上个学期,我在社工部过得很开心,在大家的帮助下,我学会了很多东西,也逐渐明白我在社工部应该要做些什么.为了下学期能够更好的协助社工部开展各项工作,在我的反复思考下,我为自己制定了“一个宗旨,两个目标” 一个宗旨:以全心全意,协助社工部开展好各项工作为宗旨 两个目标:以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为目标;以开阔自己的思维为目标. 一.以全心全意,协助社工部开展好各项工作为宗旨.没错,既然成为社工部的一员,那我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社工部来开展的,把社工部的工作做好,那我的工作也就做好了. 1). 开学后要抓紧时间,配合年纪社工部部长同学继续开展南亭义教.上学期南亭义教虽然只开展了四个星期,但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小成果.为了继续巩固我们学院青协在南亭村的声望,开学后就应该抓紧时间继续开展义教活动,并且设法开展一些更有新意更能体现土木特色的活动.对于广工的青协,一方面,我们是朋友,都在为青年志愿者事业做贡献;而另一方面,我们也是竞争对手,我们要取得先机,不能在向上个学期那样,很多事情都是落在别人后面.但我们的竞争是良心竞争,是良性循环,是为了互相提高. 2). 协助部门开展好志愿者文化节的系列活动.这是部门李锐师兄提出的,我

觉得这个大型的系列活动很有意义,一方面,它让人们更加了解志愿者,有助于扩大志愿者队伍;另一方面,这个活动将全面提升我们的综合能力.对于这个系列活动,我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开展以志愿者服务为主题的图片展,成果展. 2. 开展以“光荣的志愿者”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并评出优秀作品,在广大的各大网站上发布. 3. 联系周边地区知名志愿者,组织10~15名志愿者到该地区做社区服务,如慰老,探望孤儿,残疾儿,智障儿,搞大清洁等活动. 4. 在文化节其间,组织任何(不限年级,学院,甚至学校)志愿者到南亭进行义教. 5. 在广州大学城的论坛上发贴,宣传我们的文化节,展示我们的成果. 6. 联系学院各大社团,开展相关活动.如联系红会,组织志愿者献血等. 7. 联系大四的师兄师姐,开展义卖活动. 暂时只想到这些,如有需要,可在部门例会上进行讨论,切实可行的,再写具体的策划书. 3). 在开学初期,抓紧时间,将注册广州市青协这件事落实. 4). 极联合科普协会,心协分会,红会,青协分会,艺术团,记者团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这些协会进行更多的交流,协助其日常工作的展开。具体开展要视乎协会本身的活动,并做好学院这些协会与学院之间的沟通桥梁。 5). 全力协助学院日常工作的展开,配合学院团委学生会的活动的准备以及现场工作,维护学院团委学生会的内部团结。 二. 以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为目标;以开阔自己的思维为目标.经过一个学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