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口经济学》课程简介

《人口经济学》课程简介

《人口经济学》课程简介

《人口经济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人口经济学课程性质:专业选修

课程代码:0200041 总学分:1.5

总学时:24 理论学时:24

实验学时:0 面向专业:公共事业管理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审定人:王伟然修彩波

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介绍人口经济理论及其发展和研究的基本方法;介绍人口增长、质量、结构、分布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使学生了解人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理解影响人口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理解人口发展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发展的影响和效应;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人口政策及其对经发展的影响,为今后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人口管理、经济管理等工作打下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1

福州大学《社会学概论》期末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法国社会学家最早提出和使用了“社会学”这一概念,并力图将它建成为一门研究社会的实证科学,因此他也通常被当做是社会学的创始人。 A涂尔干 B斯宾塞 C孔德 D韦伯 2.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人口向大城市大规模流动属 于。 A结构性流动 B自由流动 C水平流动 D代际流动 3.对一般社会成员具有最强约束力的社会控制方式 是。 A道德控制 B法律控制 C宗教控制 D风俗习惯 4.下列属于初级社会群体的是。 A公司员工B同一辆车中的乘客C商店里的顾客D邻居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社会问题的是。 A王某30岁了还没有娶上媳妇B青少年犯罪已占犯罪案件的60%以上 C不少年轻人赞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D当前教育水平呈整体下滑趋势 6.下列关于社会互动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A社会互动必须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 B只有在面对面的场合下,才有可能形成社会互动 C社会互动以互动双方都能理解的信息传播为基础 D社会化过程实质上也是一种社会互动过程 7.集合行为历来是社会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感兴趣的问题,他们提出了很多理论观点来解释这种行为的机制和过程。在这些理论中,对集合行为的性质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解:有认为集合行为是一种非理性行为,有的则认为集合行为是理性行为。在下列几种理论中,将集合行为视为一种理性行为的理论 是。

A感染理论 B控制转让理论 C模仿理论 D紧急规范理论 8.下列现象中,体现出社会分层特点的现象是。 A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B通过民族识别,我国确认的民族有56个 C进入21世纪后,我国将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 D进过调查,发现某班40个同学,竟分别来自20个省份40个县市 9.下列有关参照群体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参照群体并非某一成员身份所属的群体,但却被他用做所属群体的参照对象 B同一参照群体的意义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变的 C参照群体通常对其成员的认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等发生重大影响,并因此而削弱或加强所属群体的团结 D一个人的参照群体是可以发生变化的 10.社会学回答社会"应该怎样"的问题,这是社会学 的。 A描述功能 B解释功能 C预测功能D规范功能 11.由一对夫妇与父母和未婚子女聚居生活的家庭 是。 A核心家庭B主干家庭C联合家庭D断代家庭 12.下述判断中,不是非正式群体结构特点的是。 A.它是个人基础上的一种人际关系 B.它具有不固定的目标或任务 C.它具有不成文的行为规范 D.它没有自己的领袖 13.民族团结和社会秩序的基础是文化的。 A.社会整台功能 B.反向功能 C.混合功能 D.社会导进功能

解剖学基础第九章神经系统题库

解剖学基础第九章神经系统题库 1.躯体运动区位于() [单选题] * A.中央后回及中央旁小叶后部 B.中央前回及中央旁小叶前部(正确答案) C.角回 D.颞横回 E.距状沟两侧 2.脊髓灰质前角的神经元是() [单选题] * A.交感神经元 B.副交感神经元 C.运动神经元(属于躯体运动神经元)(正确答案) D.联络神经元 E.感觉神经元 3.关于交感神经,叙述错误的是() [单选题] * A.低级中枢位于脊髓胸1至腰3节段 B.节前纤维短 C.节后纤维短(正确答案) D.周围神经节位于脊柱两旁或前方 E.分布范围广 4.关于内囊的描述,错误的是() [单选题] * A.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 B.是大脑内一囊状结构(正确答案)

C.当一侧内囊损伤时,可出现对侧半身感觉和运动障碍 D.由上行感觉纤维束和下行运动纤维束组成 E.是一白质板 5.在脊髓的被膜中,位于硬脊膜与椎管内面的骨膜之间的间隙称() [单选题] * A.硬膜外隙(正确答案) B.蛛网膜下隙 C.终池 D.胸膜腔 E.腹膜腔 6.正常成人脊髓下端平对椎体下端 [单选题] * A.第一胸椎 B.第一颈椎 C.第一腰椎(正确答案) D.第三腰椎 E.第三胸椎 7.中枢神经系统内,由起止和功能相同的神经纤维聚集成束,称() [单选题] * A.灰质 B.白质 C.神经 D.纤维束(正确答案) E.神经核 8.位于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的腔隙称() [单选题] * A.第三脑室

B.第四脑室(正确答案) C.侧脑室 D.终池 E.第一脑室 9.位于蛛网膜与软膜之间的腔隙称() [单选题] * A.蛛网膜下隙(正确答案) B.硬膜外隙 C.海绵窦 D.乙状窦 E.椎动脉 10.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由神经纤维构成的条索状或束状结构称() [单选题] * A.神经核 B.纤维束 C.神经(正确答案) D.白质 E.灰质 11.支配面部面肌(即表情肌)的脑神经是() [单选题] * A.展神经 B.三叉神经 C.面神经(正确答案) D.坐骨神经 E.视神经 12.不属于运动性脑神经的是() [单选题] *

湖南师范大学2017年《人口经济学》硕士复试考试大纲_湖南师范大学考试大纲

湖南师范大学2017年《人口经济学》硕士复试考试大纲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时间 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人口经济学的基本思想与理论约40% 宏观人口经济学与人口迁移经济学约40% 人口老龄化与退休经济学约20% 4)题型结构 简答题,4小题,各计15%,共计60% 论述题,2小题,各计20%,共计40% 二、考试要求与考试内容 考试目标: 1、系统掌握人口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理解人口变化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和基本规律。 3、运用人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考试内容: 一、人口经济学的基本思想与理论 (一)人口经济学的基本定义 人口与人口经济学的定义;研究人口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意义;人口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人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二)古典人口经济学思想与理论 我国古代人口经济关系思想;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马尔萨斯、马歇尔、凯恩斯学派的人口经济学理论与思想;马克思主义人口经济学理论。 (三)现代宏微观人口经济学理论及发展 西蒙·库兹涅茨、理查德·伊斯特林、西奥多·舒尔茨等提出的现代宏观人口经济学理论;哈维·莱本斯坦、加里·贝克尔等建立的人口经济学的微观经济模型;人口经济学理论新发展,如新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人口爆炸论;人口压力论;资源耗竭说;增长极限论;经济适度人口学说等。 二、宏观人口经济学与人口迁移经济学 (一)人口增长率与世界人口增长轨迹 人口增长率的定义与计算方式;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人口迁移的基本规律;人口迁移的经济效益;典型的年龄结构模式;世界人口增长轨迹;世界人口增长与分布的地区差异。 (二)人口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影响的悲观主义观点和乐观主义观点;人口变化引起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人口数量和质量变化引起的经济效应。 (三)人口分布与城市化的经济分析 世界人口分布现状和人口问题;人口分布的决定和影响因素;劳动力流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城市化及其影响因素和发展机制;城市化进程的经济效应;城市化过程带来的教育和监管问题。 (三)人力资本投资与管理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论文详解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论文论文题目: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技术研究综述 学院:园艺 专业年级:设施2008 学号:080373018 姓名:邓威权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摘要: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是现代农业生产的一种新型方式,本文通过介绍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与常规季节栽培的差异,以及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的发展现状和市场前景,立足我国金针菇工厂化栽培还不成熟的国情,提出了金针菇工厂化栽培如何进行工厂选址、合理布局、厂房车间设计以及生产管理上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管理 目前,日本和我国台湾省的金针菇栽培业都很发达,他们均采用完整的机械化、自动化生产体系进行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每个栽培厂日产量都在吨级以上,产品销往世界各地。而国内金针菇栽培仍以季节性栽培为主。随着金针菇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传统的金针菇生产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金针菇市场发展的需要,工厂化设施栽培在现代金针菇生产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广东、福建、浙江等地也兴建了多家金针菇栽培厂,但成功的还在少数,研究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技术以及工厂布局等方法对加快我国工厂化栽培现代农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1 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的意义 1.1 概念 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是随着现代农业经济发展兴起的一种新型的、集现代化企业化管理栽培方法。金针菇工厂化栽培顾名思义,是通过人为地改进设施设备、人工调控条件及其它辅助手段进行的栽培,使金针菇在不能正常生产的自然季节里生长、出菇,并且还可获得与正常季节的生产相近的生产效果[1]。 1.2 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与常规季节栽培的区别 1.2.1栽培时间 金针菇属于低温型恒温结实性菌类,在自然的气候条件下栽培,要考虑出菇温度是否适宜,北方地区栽培季节从9月下旬到次年夏初;南方地区栽培,一般在10月下旬到次年4月底进行,栽培时间受到了较大限制[2]。相比之下,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周年都可以生产,不存在栽培季节的选择问题。 1.2.2 栽培规模 工业化设施栽培, 各生产场规模较大,投入往往需要上千万,甚至上亿元,一次性投入成本较高。周年栽培的企业通常都是采用流水线生产,自然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就比常规的季节栽培高。金针菇专业户季节栽培时,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对栽培场所的要求往往低,通常采用“一区制”,即菌丝培养和出菇置在同室内进行,相比之下,工厂化栽培卫生要求高,通常采用“二区制”,甚至“三区制”,把培养诱导、驯化抑制、出菇分区管理。

解剖学 15中枢神经系统习题解析

中枢神经系统 1脊髓的位置(B ) A 、几乎与椎管同长 B 、上端于枕骨大孔续延髓 C 、成人下端至第一骶椎下缘 D 、小元下端平第3 骶椎 E 、脊髓末端膨大称腰髓膨大 2脊髓(C ) A 、成人从枕骨大孔延伸到第2 腰椎下缘 B 、在胸段大部分有侧角 C 、有31 个节段 D 、背侧有一条深的后正中裂 E 、在新生元下端平齐第1 腰椎下缘 3成人脊髓下端平齐(D ) A 、第1 骶椎水平 B 、第2 腰椎下缘水平 C 、第3 腰椎与第4 腰椎之间 D 、第1 腰椎下缘水平 E 、第1 骶椎下缘水平 4有关脊髓的外形说法,错误的是(D ) A 、脊髓第四颈节段至第一胸节段为颈膨大 B 、脊髓第二腰节至第三骶脊髓节为腰髓膨大 C 、脊髓的末端称脊髓圆锥 D 、脊髓后正中沟有后根附着 E 、脊髓的前正中裂比后正中沟深 5成人脊髓的终丝(D ) A 、全长被硬脊膜包裹 B 、附着于骶骨的背面 C 、内有神经细胞 D 、在第2 骶椎水平以下被硬脊膜包裹,向下止于尾骨背面 E 、在第2 腰椎处出硬脊膜,止于第2 骶骨背面下缘 6何处损伤可伤及脊髓骶段(A ) A 、第1 腰椎 B 、第2 腰椎 C 、第5 腰椎 D 、第1 、2 骶椎 E 、第3 腰椎 7 第7 颈脊髓节平对(B ) A 、第4 颈椎体 B 、第5 颈椎体 C 、第6 颈椎体 D 、第7 颈椎体 E 、第1 胸椎体 8马尾主要由(E )

A 、胸、腰脊神经根形成 B 、胸、骶脊神经根组成 C 、胸、尾脊神经根组成 D 、胸、腰、骶、尾脊神经根组成 E 、腰、骶、尾脊神经根组成 9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应在哪个棘突间隙(C ) A 、第于二胸椎与第一腰椎棘突间隙 B 、第一腰椎与第二腰椎棘突间隙 C 、第三腰椎与第四腰椎棘突间隙 D 、第五腰椎与第一骶椎棘突间隙 E 、骶管裂孔处 10胶状质属于脊髓灰质何层内的结构(B ) A 、板层I B 、板层II C 、板层III D 、板层IV E 、板层V 11后角固有核是何板层的细胞群(C ) A 、板层I 和板层II B 、板层VIII C 、板层III 和板层IV D 、板层V 和板层VI E 、板层VII 12右侧颈5 一胸2 后角受损时产生(D ) A 、病变水平以下的对侧肢体所有感觉缺失或减退 B 、病变水平以下同侧肢体所有感觉缺失或减退 C 、右上肢所有感觉减退或缺失 D 、右上肢痛、温觉减退或缺失而触觉和深感觉保留 E 、左上肢痛、温觉减退或缺失而触觉和深感觉保留13脊髓内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是(B ) A 、后角固有核 B 、中间外侧核 C 、骶中间外侧核 D 、胸核 E 、中间内侧核 14脊髓的交感神经低级中枢位于(B ) A 、胸核 B 、中间外侧核 C 、骶中间外侧柱 D 、中间内侧核 E 、网状结构 15关于脊髓中间外侧核的描述,错误的是(D ) A 、它形成灰质的侧角 B 、存在于脊髓的胸段和上腰段

人口经济学笔记重点

人口经济学读书笔记 一、学科介绍 人口经济学是上世纪70年代初在西方诞生并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80年代初中国才开始深入研究的一门介于经济学和人口学的边缘学科,它主要考察人口变动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研究人口变动的经济因素以及人口现象和经济现象的相互关系等。它是经济学科的重要分支,属于应用经济的畴。 (一研究对象 人口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口经济过程中人口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即人口经济关系。一方面考察经济对人口的制约作用,另一方面研究人口对经济的影响作用。通过这两方面的考察,揭示人口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及其运动的规律性。 (二研究容 主要包括:人口的基本理论、人口数量、质量、结构、分布、迁移、转变、投资、人口与资源环境等。主要研究人口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及其变化的客观规律,即人口经济规律。 (三研究方法 1、调查和统计分析。即通过调查收集大量人口经济资料,经过统计分组和综合,加以整理分析,从中找出人口经济运动的在联系。 2、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合。这种方法既对某一时点上的人口经济关系作横向解剖,又对一定时期的人口经济关系变化作纵向刻画,既可以考察时点上人口经济发展的水平、状况和特点,也可以考察人口经济变化的速度、方向和趋势。 3、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前者是对人口经济关系的质的规定的分析,后者是确定人口经济现象的数量界限。前者可以揭示不同

生产方式下人口经济现象的性质和特点,后者可以揭示其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二者相辅相成,统一运用于人口经济学的研究之中。 4、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相结合。前者从社会总体上研究社会经济因素和人口的相互作用,后者从个人或家庭角度出发研究人口发展和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全面地揭示人口因素和经济因素之间的在联系。 (四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人口经济学是介于经济学和人口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或交叉学科。人口经济学和人口学、人口社会学、人口地理学、人口心理学、人口生态学一样,是人口科学体系的组成部分。由于经济是制约人口过程的决定性因素,人口的自然变动、迁移变动和社会变动,无一不受经济发展的决定和制约,都是在经济的影响和支配下发展的。研究人口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对于认识人口现象,揭示人口过程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人口经济学是人口科学体系的重要分支,在人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与工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教育经济学、生态经济学、技术经济学等具有相同的性质和特点,是经济科学的组成部分。由于人口是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和体现生产关系的生命实体,人口对经济运动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它可以加速或延缓经济的发展,因此,人口经济学在经济科学体系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五所学书本介绍 《人口经济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仲生著,全书共共14章,主要概述了人口经济学的形成过程和人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生育率和死亡率的经济理论;说明该学科研究的对象和特点以及人口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和研究方法;从人口经济学的角度考察了人口的数量、质量、迁移、投资等方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对人口变动 的经济因素以及人口现象和经济现象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论述了人口与资源环境、中国人口经济和世界人口经济等人口经济问题。 在研究方法上,采用了从微观到宏观,从短期到长期,从静态到动态,从统计的实证分析到计量的经济分析等综合方法。

食用菌栽培学复习资料全

《食用菌栽培》复习重点内容 一、名词解释 食用菌:一切可供人们食用或药用的大型真菌。食用菌具有食用、药用价值的食品,具有降解农作物的下脚料,转变成美味的蛋白质,具有变废为宝、促进良性生态循环的功能。。 菌种:指来源于单一的菌体,在形态、生理、遗传上一致,并能体现该种特性的菌丝培养物。(或:人工培育的,在一定基质上的,用以扩大繁殖的,纯的菌丝体) 孢子:真菌的繁殖单位,功能如同植物种子。有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两类。 子实体:子实体是高等真菌的产孢结构,由已组织化了的菌丝体组成。子实体是人们食用的部分。 生活史:食用菌的生活史是从孢子萌发经菌丝体到第二代孢子的整个发育过程。 低温型品系:在低温下形成原基和产生子实体的品系,如金针菇等。 中温型品系:在中温下(常温15~27℃)形成原基和形成子实体的品系。 高温型品系:在高温下(常指25~30℃)形成原基和生长子实体的品系。 生物学效率:又称生物转化率,指食用菌的鲜重同产出该产量鲜菇(耳)所用培养料干料的重量百分比。或生物转化率%=(食用菌的鲜重/所用培养料干料重量)% 同宗配合:在高等真菌的发育中,同一菌丝细胞通过自体结合而产生有性孢子的现象,又称自交可孕,如草菇。它相当于刚等植物的“雌雄同株”的性配现象。 异宗结合:由不同的孢子萌发的菌丝结合而产生有性孢子的现象,称异宗结合。如: 组织分离法:是指食用菌的子实体、菌核或菌索上取一部分组织,使其在培养基上萌发而获得食用菌纯菌丝体的方法。 质配:两条可亲和的即可互相交配的单核菌丝,在接触细胞壁发生溶解,使两性的细胞原生质(包括细胞核)进行融合,但不进行核配的性行为。次生菌丝体就是由初生菌丝细胞质配后形成的。 核配:性细胞的细胞核的结合过程。核配通常发生在特殊的细胞(担子或子囊细胞)中。 原基:子实体的原始体,是菌丝体发育到生殖阶段所形成的胚胎组织。原基进一步发育,即成为子实体。 减数分裂:连续进行两次细胞分裂,其中的一次细胞分裂使染色体减半。 常压灭菌:即在一个蒸汽压力下(温度为100℃)的灭菌法。常压灭菌时间一般为8-10h.。高压灭菌:在0.1mpa 的压力下,温度为121℃,灭菌时间为1-1.5h. 巴氏灭菌:采用培养料的发酵,使料温加热到62℃-70℃的温度, 30分钟后,便可杀死不耐高温的微生物营养细胞的方法。(由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首创的,故名巴氏灭菌法。)在双胞蘑菇栽培中,该法多用于堆肥的后发酵(或称二次发酵,室内发酵)上,以达到消灭病虫害,改善理化状态和提高堆肥营养利用率的目的。 锁状联合:担子菌的双核细胞进行特殊分裂而在菌丝上出现的一种锁状结构。 木腐菌:引起木材腐熟的真菌。很多食用菌,如银耳目的银耳和木耳,伞菌目的香菇和侧耳,多孔菌目的猴头和灰树花等均属木腐菌 变温结实性:子实体分化必须要有较大的昼夜温差刺激才能完成的食用菌种类,称~。温差幅度越大越好,一般在8~10℃。如香菇、平菇等。 恒温结实性:具有保持恒温形成子实体的结实习性,这类食用菌称~。 液体菌种:食用菌经深层发酵培养出来的大量菌丝球用来作繁殖的材料就是~

系统解剖学最全的神经系统重点

神经系统 传入(感觉)神经元传出(运动)神经元中间(联络)神经元 神经纤维nerve fiber:轴突+神经胶质 灰质gray matter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和树突集聚之处 在大、小脑表面者称为皮质cortex 白质white matter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集聚之处(髓鞘) 在大、小脑深部者称为髓质medulla 神经核nucleus中枢神经系统内(除皮质外) 形态与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集聚之处 神经节ganglion周围神经系统内 形态与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集聚之处 纤维束fasciculus中枢神经系统内 起止、行程与功能相同的纤维聚集体 神经nerve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集聚体 脊髓 spinal cord *椎管内 45cm 枕骨大孔—L1下缘末端变细-脊髓圆锥 *颈膨大 (C5-T1) 腰骶膨大 (L2-S3) *CTLSCo 484844 0 -1-2-3 脊髓的内部结构:灰质:*前角内躯外肢阿尔法—随意肌伽马—梭内肌 *后角边缘固有胶胸核 *后角固有核其轴突至对侧形成脊髓丘脑束到背侧丘脑腹后外侧,另可上升或下 降联络不同节段。 *侧角 T1-L3交感神经 S2-4副交感神经。 白质:*前后侧三索 *联络脑和脊髓长纤维 联络各节段的固有束 连接两侧前索的白质前联合 S1*后索薄束T5下楔束T4上脊神经节--延髓内薄束核、楔束核 *传导同侧躯干、四肢的本体感觉和皮肤的精细触觉 *内→外侧骶→腰→胸→颈。 S2*侧索的前部和前索内脊髓丘脑束对侧后角固有核上升交叉—脊髓丘系 *侧束传导痛觉和温度觉 前束传导粗略触觉 *均是传导对侧内→外侧与上相反 S3脊髓小脑后束同侧胸核→小脑下脚→小脑皮质 S4脊髓小脑前束对侧后角基部→小脑上脚→小脑皮质 S3 S4传导躯干下部和下肢的非意识性本体感觉 X1*侧索、前索皮质脊髓束大脑皮质运动区—延髓锥体—前角运动神经元 *侧束交叉管理同侧四肢肌 前束不交叉管理双侧躯干肌 *内→外侧与S2同

《食用菌栽培学》实习报告

?食用菌栽培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通过课程实习,实地进行常见食用菌品种的菌种制作、栽培,了解食用菌栽培的基本流程。通过参观湖北省食用菌生产和出口加工基地,了解食用菌产业的实际情况和今后的发展方向。掌握菌种的制作、分离等制种工作。 掌握食用菌栽培的基本流程和各项操作。参加菇房和菇场栽培管理工作。参观食用菌生产企业,参与食用菌市场行情调查。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理论结合实践,力争拓宽学生的视野以及对于食用菌产业的理解,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动手能力,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视野,培养创新意识。 二、实习时间 2012年10月28日至2012年11月4日共计8天 三、实习地点 华中农业大学食用菌菌种试验中心、武汉东西湖如意生鲜食品净菜配送公司(如意食用菌高科技公司)、湖北裕国菇业有限公司、长久菌种厂、三里岗香菇基地、洛阳店出口示范基地、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随州试验站、裕国菇业试验基地、裕国菇业生产线、三友食用菌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新洲许易产业园。 四、实习内容 1、校内实习主要内容 (1)进行袋料栽培中的预湿、拌料、装袋、灭菌、消毒、接种等各项操作: ①香菇: a. 香菇袋料栽培原料的预湿 b. 香菇栽培料拌料及装袋 c. 香菇袋料装锅灭菌 d. 香菇袋料栽培的接种 ②平菇: a.平菇熟料栽培料建堆发酵 b.平菇三级种原料的预湿 c.平菇三级种拌料、装袋并装锅灭菌 d.平菇栽培料的翻堆 e.平菇栽培料装袋 f.平菇袋料栽培的接种 ③黑木耳: a.黑木耳栽培料的预湿 b.黑木耳栽培料装袋 c.黑木耳栽培料的灭菌 d.黑木耳栽培袋接种 (2)参加常见食用菌品种菌种和不同栽培模式的各项操作。

人口经济学

《人口经济学》复习材料 一人口经济学研究对象的主要特点P4 1.人口经济学是主要研究人口变动对经济增长活经济发张的影响,同时研究人口变动的经济因素以及 人口现象和经济现象的相互关系等。 2.人口变量群与经济变量群的相互依存关系具有相互独立性 3.人口变量群与经济变量群的相互依存关系具有交叉性和不可分割性 4.人口变量群与经济变量群的相互依存关系具有相对长期性 5.人口变量群与经济变量群的相互依存关系具有广泛性 6.人口变量群与经济变量群的相互依存关系具有适应性 二积极抑制指通过贫困,饥饿,瘟疫,灾荒,战争等手段去妨碍人口的增加。马尔萨斯设想的两种行动方式,(一)与工资下降相联系的不断增加的“灾难与罪恶”(二)突发的死亡率危机使人口在一两年内大为减少。P18 预防性抑制指通过禁欲(不结婚),晚婚,不生育等手段预防人口增加,又称道德抑制。 三静态经济适度人口,是指不考虑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等因素的变化,仅仅分析最高生活水平和边际产量相一致时的最佳人口规模(图和分析)P25 四动态经济适度人口,是指技术变革,经济结构变革,就业变动等条件下适度人口量所发生的变化(图和分析)P27 五人口与经济辩证关系的原理P35 1经济对人口的决定作用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人口发展规律 经济发展是人口变动的终极原因 人口增值条件和生存条件的决定因素 2 人口对经济的反作用 人口是社会经济活动主体,是社会生产力的要素和生产关系的体现者,必然对经济起作用 人口对经济起阻碍或促进作用 人口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因素,不能决定社会经济的性质,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变化 六“人口问题本质是发展问题”的理论P37 这一理论既是对国际社会人口和发展经验的总结,又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经济理论在历史条件下的概括和总结 1人口问题同发展问题密不可分 2人口问题根源于发展 3人口问题是对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问题 4人口问题是通过发展的途径获得根本解决 这一理论部仅揭示了人口问题的本质,而且指明了解决人口问题的基本途径和正确方向 七制度变迁P45 诺斯认为,制度变迁“一般是对构成制度框架的规则,准则和实施组合的边际调整”影响因素:相对价格或偏好的变化(内生因素)人口增长(外生因素) 八人口转变影响消费制度变迁的机制P69 1人口转变为经济增长带来潜在人口红利 2人口转变对消费税的影响 3人口与可供消费的资源之对比关系变化引发消费制度演变 九投资与消费的关系P78 1从再生产角度看,它是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一方面,投资带来的产出将为消费提供最终产品,由投资决定的产出水平和由结构制约着消费水平和结构。另一方面,消费是投资及生产的目的,投资形成的产出能否在市场上实现或出清,受制于由消费决定的市场需求的大小;而且消费需求是经济运行的基本动力,它还引发投资需求。 2 从分配角度看,它是积累和消费或储蓄和消费的关系

食用菌栽培学实习报告

食用菌栽培学实习报告 围绕如何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代写论文的实际操作能力, 对食用菌栽培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法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创建了适合于培养我校园艺类专科生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 [关键词]食用菌栽培学实践教学创业能力 实践教学是食用菌栽培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感性认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都要通过实践教学来完成。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形势下,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为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根据该课程的教学特点,对实践教学过程进行大胆改革,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显示出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实践教学改革的措施

1.优化实验内容,提高实验效率 食用菌栽培学实验内容较多,但实验时数有限,为提高教学效率,我们采用“分类合并”的实践教学方法,将栽培方法归纳为生料栽培、发酵栽培和熟料栽培三大类,每类中将最具代表性的一种食用菌的栽培作为基础实验,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实验步骤和技能,而相似的食用菌的栽培则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巩固了实际操作技能,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实验的效率。 2.改进实验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传统的实验只注重栽培技能,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管理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对整个生产过程不能全面掌握,在生产上真正遇到问题时不知所措。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大胆进行改革,实行“两步法”实验方法。第一步,安排时间首先进行栽培,之后组织学生参与发菌管理;第二步,当菌丝发育成熟后进行出菇(耳)管理。在后期管理过程中实行“承包责任制”,由每2人~3人一组负责管理,直到栽培过程结束。这样,学生有了责任心,遇到问题时会自觉查资料,互相讨论,交流或向教师请教,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达到了真正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28709食用菌栽培学课程考试说明

28709食用菌栽培学课程考试说明 、本课程使用教材、大纲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使用的教材为《食用菌栽培学》,杨新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 社,1996年版。本课程《食用菌栽培学大纲》由苏州大学编写,2008年版 、本课程的试卷题型结构及试题难易度 1.试卷题型结构表 2.试卷按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四 个认知层次命制试题,四个认知层次在试卷中的所占的比例大致分别为:识记占20%、领会占30%、简单应用占30%、 综合应用占20%。 3?试卷难易度大致可分为“容易、中等偏易、中等偏难、难”。根据课程的特点,每份试卷中,不同难易度试题所占的分数比例大致依次为易占30分、中等偏易占30分、中等偏难占20分、难占20分。 三、各章内容分数的大致分布

四、各章内容的重难点

五、各题型试题范例及解题要求 1.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要求: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例:根据子实体的质地,木耳属于() A.多孔菌 B.革盖菌 C.胶质菌 D.伞菌 解答:C 2.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要求:直接将答案填在横线上 例:食用菌属于担子菌亚门中的腹菌纲和______________ ;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中的盘菌纲。 解答:层菌纲 3.判断改错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要求:在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打“V” ,错误的打“x”并在题下空处进行改正。 例:草菇属于食用菌中的木腐菌。 解答:X “木腐菌” 应改为“粪草菌” 4.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要求:直接写出相关词语的涵义,不要展开说明。 例:搔菌 解答:将食用菌培养料表面的老菌块拿掉,并轻轻耙去料面老化菌丝的工作称为搔菌。 5 ?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要求:直接写出相关问题的要点,不要展开议论。 例:简述食用菌菌种生产中杂菌污染的原因。 解答:⑴培养基消毒不彻底;(2分) ⑵菌种带杂菌;(2分)

《应用真菌学》课程教学大纲

《应用真菌学》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制药工程、生物药剂工程、园艺、园林、农学、林学、食品科学等专业)一、课程基本情况 二、课程教学目的应用真菌学主要是研究食用菌的形态构造、生理机能、生长发育及变异的规律,食用菌与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以及食用菌的分布规律、食用菌的进化与分类和食用菌资源利用的一门科学。 (一)本课程的目的:使学生掌握食用菌形态、育种及栽培的基础知识,学会食用菌的生长发育规律,从而更好地控制、生产科研和改造食用菌。 (二)本课程的任务:使学生掌握食用菌育种、栽培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并学会有关实验技能的基本方法,为学习后续课程,从事食用菌的生产、食用菌栽培资源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 案例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多媒体VCD、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发展技巧等。 四、课程的重点、难点 使学生掌握食用菌制种、菌种选育、栽培、病虫害防治、产品加工及营销等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并学会有关实验实训的技能操作方法,为学习后创新创业,从事食用菌的生产、食用菌栽培资源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安排(根据教学进度要求按章、节及内容的一级标题详细编写内容纲要,同时写明各章的教学环节和相应学时分配,包括课堂讲授、实验、作业、课堂辅导、其他教学环节等。)

课程教学环节学时分配表 第一章真菌的生物学特性 【知识点提示】真菌门的类群及多样性、食用药用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与人类关系、食用药用菌栽培学发展概况及分科、属等。简述食用菌菌丝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生长繁殖方式。 【教学要求】 了解真菌的作用与人类关系,我国食用菌产业的优势及发展前景菌丝的细胞结构、菌丝体及孢子的形态、子实体的形态概念。 理解真菌的生长繁殖方式。 掌握真菌生长的营养和环境条件。 【重、难点提示】真菌的生长繁殖方式。真菌生长的营养和环境条件。 第一节真菌的作用与人类关系 一、真菌的作用与人类关系 二、我国食用菌产业的优势及发展前景 第二节真菌的形态结构 一、菌丝的细胞结构 二、菌丝体及孢子的形态、子实体的形态概念。 第三节真菌的分类及生长繁殖方式。 一、真菌在生物中的分类地位 二、食用药用菌的种类 三、真菌的生长繁殖方式。

社会学概论复习提纲与答题要求(传社院,2013)

社会学期末考试的题型与答题要求: 1, 名词解释(5题,每题4分):只需要回答要点。 2, 简答题(5题,每题8分):只需要回答要点。 3, 论述题(2题,每题20分):尽可能详细地对相关的概念和理论进行说明和解释(10分),并尽可能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分析和论证,着重考察描述与分析的逻辑性、条理性与准确性(10分)。 社会学期末复习提纲(传社院,2013) 第一讲:社会学导论 ●社会学产生的时代背景与思想条件 ●社会学研究的主要特点 ●社会学研究的主要目的 ●什么是社会学的想象力 第二讲:社会学的主要理论视角 ●经典社会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论主张(孔德,斯宾塞,马克思,韦伯,迪尔凯姆)●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的主要观点及其主要代表人物(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冲突主义理论, 符号互动理论) ●尝试运用不同的社会学理论视角来解释和分析某些具体的社会问题与社会现象(例如离 婚率上升、农民外出务工或者社交网络使用率提高等现象)。 第三讲:文化 ●文化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的内容有哪些? ●文化的各个构成要素(符号,语言,价值观,规范,物质文化)的定义分别是什么? ●主文化、亚文化、反文化以及文化滞后(文化堕距Culture lag)的定义。 ●看待文化的三种态度及其定义:文化相对主义,文化中心主义以及文化理想主义。 第四讲:社会化 ●社会化与再社会化的定义 ●主要的社会化主体有哪些? ●镜中我理论与角色借用理论的内容 第五讲:社会结构与社会互动 ●社会角色、先赋地位、自致地位、角色冲突、角色紧张的定义。 ●印象管理的定义 ●社会互动包括哪些具体类型(交换、合作、冲突、竞争、强制)。 第六讲: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 ●社会群体、所属群体与参照群体的定义

人体解剖学习题-神经系统

【练习题】 ◇A1型题 1.关于脊髓外形,下列何者正确 A.脊髓和椎管等长 B.成人脊髓下端平对第1腰椎下缘C.颈、胸和腰神经根形成马尾 D.脊髓下端变细为终丝 E.脊髓腹面有前正中沟,背面有后正中裂 : 2.与端脑相连的脑神经是 A.动眼神经 B.嗅神经 C.滑车神经 D.视神经 E.三叉神经 3.与脑桥相连的脑神经是 A.动眼神经 * B.滑车神经 C.面神经 D.迷走神经 E.舌下神经 4.躯体运动性脑神经核不包括 A.展神经核 B.舌下神经核 C.滑车神经核 ¥ D.迷走神经核 E.动眼神经核 5.关于脑神经进出脑的部位,正确的是A.延髓脑桥沟内有面神经 B.中脑脚间窝内有视神经 C.延髓锥体前方有舌下神经 D.小脑背面有动眼神经 E.小脑中脚有展神经 # 6.副交感脑神经核不包括 A.上泌涎核 B.疑核 C.迷走神经背核 D.下泌涎核 E.动眼神经背核 7.下丘脑的结构中不包括

A.视交叉 ~ B.灰结节 C.乳头体 D.漏斗 E.松果体 8.在大脑半球内侧面看不到 A.中央旁小叶 B.胼胝体 C.距状沟 《 D.顶枕沟 E.角回 9.腕不能伸直是何神经损伤 A.桡神经 B.尺神经 C.正中神经 D.腋神经 E.肌皮神经 { 10.关于胸神经支配的阶段性描述,何者错误A.胸2相当于胸骨角平面 B.胸6相当于剑突平面 C.胸8相当于肋弓平面 D.胸10相当于脐平面 E.胸12相当于耻骨联合上缘平面 11.内脏运动神经 A.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 B.受意识支配 C.不分节前、节后纤维 D.分布于骨骼肌 E.低级中枢位于骶2~4灰质侧角 12.与脊髓的第7胸节相对应的椎骨是 A.第5胸椎体 B.第6胸椎体 C.第7胸椎体 · D.第8胸椎体 E.第9胸椎体 13.皮质脊髓侧束 A.传导痛、温觉冲动 B.传导本体感觉冲动

食用菌栽培学实验指导大纲(上实验课用)

实验一食用菌分类与形态观察 ?目的:了解食用菌分类方法,学会观察食用菌形态结构。 ?材料:各种伞菌的新鲜子实体(香菇、平菇、金针菇、茶树菇、白灵菇、杏孢菇、白平菇),子囊菌的干品,野生食用菌的标本。平菇、香菇的孢子印。分类参考书,显微镜等。 ?方法:1.取新鲜子实体观察伞菌的结构,绘图说明。2.观察平菇孢子印颜色、大小、形状。 ?完成下列表中内容。 食用菌分类与形态观察表

1.中生2.偏生3.侧生4.无菌柄5。圆柱形6.棒状7.纺锤形8.棒锤形9.分枝状10.基部联合11.基部膨大呈球形12.基部膨大呈臼状13.菌柄扭转14.基部延 长呈假根状 圆形2.半圆形3.圆锥形4.卵圆形5.钟形6.半球形7.斗笠形8.匙形9.扇形10.漏斗形11.喇叭形12.浅漏斗形13.圆筒形14.马鞍形 1.子囊菌门盘菌目羊肚菌科(子囊果具蜂窝形或吊钟形菌盖) 块菌目块菌科和地菇科 角菌目麦角、虫草 2.担子菌门 木耳目、银耳目、花耳目属于胶质菌类, 非褶菌目、伞菌目 鬼笔目和马勃目属于腹菌类

一、实验目的 掌握斜面试管培养基的配制、消毒与灭菌等制作过程,为菌种转管、组织分离制作母种打下基础。 二、常用培养基配方 1.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 去皮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pH自然。 2. PDA综合培养基 去皮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磷酸二氢钾3.0克,硫酸镁1.5克,维生素B10.05克,水1000毫升,pH自然。 三、实验材料和用具 天平、电炉,18×180毫米试管,止水夹。纱布,棉塞,牛皮纸,皮筋,手套、菜板、刀、恒温箱,三角漏斗、支架(每组一套)。手提式高压灭菌锅。 马铃薯、葡萄糖、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琼脂等。 四、实验步骤与方法 1.PDA培养基的配制 2.装管、捆把 3.灭菌 锅内加适量水→灭菌物品放内锅→加热→压力表0.05Pa 时放气→压力表 1.15Pa (121-126℃)时计时30分钟。 4.摆斜面。灭菌后将试管取出斜放在一根1厘米左右厚的木板条上,使试管内斜面的 长度为试管长度的3/5。放置凝固后备用。 五、作业思考题 1.制作PDA培养基过程中,为什么要用牛皮纸将整捆的棉塞部分封盖灭菌? 2.灭菌时,加热水沸后,在锅内压力升至0.5Pa 时,为什么要打开放气阀? 3.写出试管培养基制作的工艺流程。 4.消毒与灭菌是同一概念吗?为什么?

《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大纲-植物生产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

《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食用菌学是园艺专业的的科类选修课,本课程通过理论授课、实验实训完成教学内容。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较为系统的掌握食用菌生产的理论和技能,为从事食用菌生产、科研、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等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三、学时分配(黑体,小四号字)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黑体,小4号字) 绪论 第一节食用菌的概念和种类 学习要点:掌握食用菌的概念,了解食用菌的分类方法及种类。 第二节食用菌生产的意义 学习要点:了解食用菌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及经济价值。 第三节国内外食用菌生产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学习要点:了解食用菌产业的历史及国内外现状,理解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趋势。 重点:食用菌的作用及其产业的特点 难点:产业的发展趋势 第一章食用菌的生物学基础 第一节食用菌的形态结构与生活史 学习要点:掌握食用菌菌丝体和子实体的结构及特性,以及掌握食用菌的有性和无性生物史。 第二节食用菌的生理生态 学习要点:了解构成食用菌细胞的化学元素,掌握食用菌对养分的需求,常用的碳源和氮源。 第三节食用菌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学习要点:掌握常见几种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的环境条件。 重点:1、菌丝体和子实体的结构和特性 2、常见的几种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的环境条件 难点:食用菌对养分的需求 第二章食用菌的制种技术 第一节菌种生产的基本设备及程序 学习要点:掌握菌种、制种的概念,了解菌种的类型以及掌握制种的工艺流程。 第二节菌种的分离与培养 学习要点:了解灭菌、消毒的概念和区别,掌握各种菌种培养基的制作方法,掌握组织分离法的制种技术及菌种扩大培养的技术。 第三节菌种质量检查、保藏与复壮 学习要点:了解菌种的保存原理,掌握常用保存方法。 重点:菌种分离中常用的组织分离法的技术。 难点:菌种的类型和制种的工艺流程,组织分离法的菌种制作技术,菌种的保存原理。

人口经济学答案

人口经济学答案 1、世界人口数量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具体特征有哪些?从人口转变理论来看,每一个阶段的人口发展特征又伴随着怎样的经济发展特征呢?每一个阶段的人口增长模式具体表现有哪些? 世界人口数量的发展,不同阶段有很大差异,人口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阶段–––传统型 这一阶段人类的生产力水平低下,容易受到自然环境的冲击,医疗水平较低因此人口死亡率较高,为了在高死亡率中繁衍,人类不得不提高自己的生育率,从而形成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 (2)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阶段–––爆炸型 这一阶段,人类的生产力水平获得了提高,低于自然环境的冲击和影响的能力得到加强,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因此这一阶段的人口死亡率显著下降,但是由于人口出生率并未因生产力水平发展而降低,因而形成了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的爆炸型增长 (3)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阶段–––现代型 这一阶段,人们的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抵御各种自然环境冲击的能力和医疗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口出生率开始明显下降,死亡率继续下降并达到低水平。随着两者的差距逐渐减小,自然增长率逐渐降低,有些发达国家甚至开始出现负增长或零增长。 2、在世界人口转变理论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表现出哪些区别?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有哪些?据此进一步分析,工业化可以促进人口增长吗? 区别: 发达国家或地区(北美、欧洲、大洋洲等)已经完成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即人口再生产类型已处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非洲、拉丁美洲、亚洲等),人口死亡率虽然已经降至与发达国家持平,但出生率仍然较高,尚处于下降过程中,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的“过渡型”, 原因:发达国家 1)经济的发展及其引发的生活方式、生育观念和妇女地位等的进步和提高。经济发展及工业化导致了城市化,从而使城市生活的方式得以普及,社会的教育水平、妇女地位得以提高,传统的生育观念得到改观以及避孕节育措施日益普及,为出生率的下降创造了条件。 2)政府对节育的态度和相关的人口政策。西欧的人口转变是自发的演变过程而且未受到政府干预,但是,从日本的人口转变可以看出,政府干预可以加速人口转变过程。新兴的工业化国家新加坡也是如此。 发展中国家 1)孩子是一种经济财富 2)婴幼儿死亡率高,高的婴幼儿死亡率必然迫使家庭用高出生率来抵偿。 3)文盲率高 4)妇女地位低,在生育问题上没有决定权 5)盛行早婚,是发展中国家保持高出生率的原因之一 6)旧的传统风俗、宗教教义、人口政策的影响 工业化与人口增长:工业化确实能够在第三阶段降低人口的增长(当人口出生率下降时),但是在第二阶段会加速人口增长(当人口死亡率下降而人出生率仍较高时。)因此,

解剖学基础知识-周围神经系统

总论 区分 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躯体神经(分布于体表、骨、关节和骨骼肌);内脏神经(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平滑肌和腺体) 突触 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特化的接触区域,通过它可以实现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通讯。 化学突触:突触前部,突触后部,突触间隙 常用术语 a、在中枢部: 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的聚集部位在新鲜标本中色泽灰暗称灰质。 配布于大脑和小脑表面的灰质称皮质; 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团或柱称神经核。 神经纤维在中枢部聚集部位含脂质色泽明亮称白质。 位于大脑和小脑皮质深面的白质称髓质; 起止,行程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维集合一起成为纤维束。(在中枢部) b、在周围部: 神经元胞体聚集处称神经节 神经纤维在周围部聚集成粗细不等的神经 脊神经 1、脊神经为连于脊髓的周围神经部分。 2、有31对;每一对脊神经连于一个脊髓节段,由前根和后根组成;脊神经后根在椎间孔处的椭圆形膨大称为脊 神经节,其中含有假单极感觉神经元。 3、脊神经的前根和后根在椎间孔处合为脊神经干后,立即分为4支:前支、后支、脊膜支、交通支。 4、有躯体感觉,内脏感觉,躯体运动,内脏运动四种纤维成分 5、中枢联系

脑神经 连于脑的周围神经,共12对 名称、顺序、性质、纤维成分及中枢联系、连脑部位、进出颅的部位和分 布概况 筛孔:嗅神经 眶上裂: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三叉神经中的眼神经 眶下裂:三叉神经中的下颌神经(2) 视神经管:视神经 颈静脉孔: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 内耳门:面神经,前庭蜗神经 圆孔:三叉神经中的上颌神经 卵圆孔:三叉神经中的下颌神经(1) 棘孔:脑膜中动脉 舌下神经管:舌下神经 1嗅神经Olfactory N. 感觉神经内脏感觉鼻腔嗅黏膜 2视神经Optic N. 感觉神经躯体感觉视网膜 3动眼神经Oculomotor N. 运动神经 躯体运动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上睑提肌,下斜肌 内脏运动睫状神经节Ciliary ganglion 瞳孔括约肌,睫状肌 4滑车神经Trochlear N. 运动神经躯体运动上斜肌 5三叉神经Trigeminal N. 混合性神经 眼神经Ophthalmic N.躯体感觉眼球,泪器,结膜,部分面部皮肤 上颌神经Maxillary N.躯体感觉眼裂口裂间皮肤,上颌牙,牙龈,鼻腔、软腭黏膜 翼腭神经Pterygopalatine N.上颌神经穿圆孔出颅至翼腭窝连于翼腭神经节 下颌神经Mandibular N.躯体感觉口裂以下皮肤,下颌牙、牙龈 内脏运动咀嚼肌,鼓膜张肌(耳神经节),部分舌肌等 舌神经Lingual N. 接受面神经鼓索,下颌下神经节 展神经Abducent N.躯体运动外直肌 面神经Facial N.混合性神经面部表情肌,舌前2/3味蕾 鼓索返回鼓室,出鼓室至颞下窝,加入舌神经下颌下神经节舌下腺,下颌下腺 岩大神经膝神经节处,颞骨岩部前面,破裂孔出颅至翼腭窝翼腭神经节泪腺 前庭蜗神经Vestibulocochlear N. 位听感受器 前庭神经Vestibular N.前庭神经节球囊斑,椭圆囊斑,壶腹嵴 蜗神经Cochlear N.蜗神经节内耳螺旋器 舌咽神经Glossopharyngeal N. 腮腺,舌后1/3味蕾 鼓室神经——岩小神经耳神经节腮腺 迷走神经Vagus N. 心肌,脏器的平滑肌,腺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