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肿瘤学考试库肿瘤放射治疗基础

肿瘤学考试库肿瘤放射治疗基础

肿瘤学考试库肿瘤放射治疗基础
肿瘤学考试库肿瘤放射治疗基础

肿瘤学考试库肿瘤放射治疗基础

————————————————————————————————作者:————————————————————————————————日期:

肿瘤放射治疗

选择题

A1型题

1.对放射治疗高度敏感的肿瘤是: A(6.

2.1)

A.淋巴组织肿瘤

B.结肠癌

C.皮肤鳞癌

D.子宫颈癌

E.乳腺癌

2.近距离治疗在何种肿瘤的治疗中是主要的放疗手段?C(6.2.1)

A、鼻咽癌

B、食管癌

C、子宫颈癌

D、肺癌

E、肝癌

3.通过何种方法的使用可改变X线的质?B(6.2.4)

A、限光筒

B、滤过板

C、改变球管电流

D、全部方法

E、以上都不是

4.在照射野边缘挡铅块可减少何种半影? D (6.2.4)

A、几何半影

B、穿射半影

C、散射半影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5.下同能量的电子束,有效治疗深度(cm)约为电子束能量(MeV)的多少?A(

6.2.4)

A、1/3~1/2

B、1/3~2/3

C、1/3~1/4

D、1/4~2/3

E、1/5~1/4

6.以下何种组织属于早反应组织?A(6.2.4)

A、肿瘤

B、软组织

C、中枢神经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7.在标准治疗条件下,眼晶体出现白内障的最低耐受量(TD5/5)为:A(6.2.4)

A、500cGy

B、600cGy

C、700cGy

D、1000cGy

E、1200cGy

8.在标准治疗条件下造成永久不育,卵巢的最低耐受量(TD5/5)为: A(6.2.4)

A、200cGy

B、400cGy

C、600cGy

D、1000cGy

E、1200cGy

名词解释

1.立体定向放射治疗(1.

2.2)指借助CT、MRI或血管数字减影仪(DSA)等精确定位技术

和标志靶区的头颅固定器,使用大量沿球面分布的放射源,对照射靶区实行聚焦照射的治疗方法。

2.立体适形放射治疗(1.2.2)是通过对射线束强度进行调制,在照射野内给出强度变化的

射线进行治疗,加上使用多野照射,得到适合靶区立体形状的剂量分布的放射治疗。

3.潜在致死性放射损伤(1.2.4)当细胞受到非致死放射剂量照射后所产生的非致死性放射

损伤,结局可导致细胞死亡,在某些环境下(如抑制细胞分裂的环境)细胞的损伤也可修复。

4.亚致死性放射损伤(1.2.4)较低剂量照射后所产生的损伤,一般在放射后立即开始被修

复。

5.加速再增殖(1.2.4)在放疗疗程中,细胞增殖的速率不一,在某一时间里会出血细胞的

加速增殖现行,此现象被为称为加速再增殖。

6.常规放射分割治疗(1.2.1)是指每天照射1次,每次1.8+2.0Gy,每周照射5d,总剂量

60-70Gy,照射总时间6~7周的放疗方法。

7.非常规放射分割治疗(1.2.1)指对常规放射分割方式中时间-剂量-分割因子的任何因素

进行修正。一般特指每日照射1次以上的分割方式,如超分割治疗及加速超分割治疗。

8.放射增敏剂(1.2.1)能够提高放射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以增加对肿瘤的杀灭效应,提

高局控率的药物。包括嘧啶类衍生物、化疗药物和缺氧细胞增敏剂。

9.放射保护剂(1.2.1)能够有效的保护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减少放射损伤,同时不减少

放射对肿瘤的杀灭效应化学修饰剂。

10.热疗(1.2.1)是一种通过对机体的局部或全身加温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的治疗方法。

简答题

1.何为放射治疗的临床剂量学四原则(6.3.1)

答:①肿瘤剂量要求准确.照射野应对准所要治疗的肿瘤即靶区;②治疗的肿瘤区域内,剂量分布要均匀;③射野设计应尽量提高治疗区域内的剂量,降低照射区正常组织的受量;④保护肿瘤周围重要器官免受照射,至少不能使它们接受超过其耐受量的照射。

2.简述放射治疗剂量选择的基本原则(6.

3.4)

答:放射治疗的剂量取决于肿瘤细胞对射线的敏感性、肿瘤的大小,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对射线的耐受性等。一般情况下治疗鳞癌需要60-70Gy/6-7W,腺癌需要70Gy/7W以上,未分化癌约需50-60Gy/5-6W。

对于亚临床病灶,放疗容易收到好的效果,只需一般剂量的2/3或4/5即可控制肿瘤生长。目前治疗方法多适当地扩大照射野,使其包括可能浸润或可能转移的淋巴区,待达到亚临床剂量后,缩小射野,针对肿瘤补足剂量。对于大的肿瘤,由于血运差及乏氧状态很难

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故最好能采取与热疗或手术的综合治疗。

3.放射治疗有哪些主要全身反应?

答:消化系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感。血液系统:白细胞计数减少。其它系统:疲乏、头痛、眩晕。

4.什么要采用分次照射的方法治疗肿瘤?(6.2.4)

答:应用分次照射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消灭肿瘤、减少正常组织损伤。

5.分次照射中的4个“R”分别代表什么?(

6.3.4)

答:①放射损伤的修复(repair of radiation damage);②周期内细胞时相的再分布或重新安排(redistribution or reassortment of cells in crcle);③组织的

再群体化(组织通过存活细胞分裂而达到再群体化,(repopulation of the tissue

by division of surviving cells);④乏氧细胞的再氧合(reoxygenation of

hypoxic cells)。

论述题

1.根据放射敏感性的不同,可将肿瘤分为哪三类?(6.

2.1)

答:(1)放疗效果最好的肿瘤(即放射敏感肿瘤):如恶性淋巴瘤、精原细胞瘤、肾母细胞瘤、鼻咽癌、视网膜细胞瘤等。

(2)放疗有效的肿瘤(即中度敏感肿瘤):如皮肤癌、宫颈癌、食管癌、唇癌、舌癌、喉癌、

肺癌、乳腺癌、脑肿瘤等。

(3)放疗效果差的肿瘤(即放射不敏感肿瘤):如骨肉瘤、纤维肉瘤、黑色素瘤等。

2.什么是放射敏感性和放射可治愈性?两者有无联系?(6.2.3)

答:放射治疗的应用立足于选择性的杀灭肿瘤细胞而尽可能的给予周围的正常组织的最小的损伤。射线对细胞作用的程度即放射敏感性与细胞的分化程度、再增殖能力有关。一般地讲,未分化而有分裂活动的肿瘤放射敏感,而分化好的肿瘤放射抗拒。放射敏感性表达的是肿瘤对照射的反应——肿瘤缩小的程度及速度。在放射敏感性和放射可治愈性之间没有明显的相互关系。一个肿瘤可能放射敏感但不能治愈;反之,某些肿瘤虽然相对较抗拒,但能为单纯放疗或与其他措施相结合而被治愈。例如:乳腺癌或前列腺癌,这两个癌放疗后体积都缩小很慢,但用放疗治愈的可能性都很大。相反,一个弥漫性的恶性淋巴瘤或多发性骨髓瘤,在几次分次照射后肿瘤就可能完全消退,然而治愈的希望却很小。

3.肿瘤放疗在临床应用中可分为那几种方式(6.2.1)

答:1.单纯放射治疗包括根治性放疗和姑息放疗。所谓根治性放疗目的是希望能给以足够的剂量根除肿瘤。凡属根治性放疗照射范围一定要充分,不仅要包括肿瘤区以外的1-2cm 的正常组织,还要包括其引流淋巴区。姑息放疗只用于无治愈希望的晚期癌患者。此类患者多属病变广泛或已有多处转移,治疗目的仅限于减轻患者痛苦和延长寿命。因此治疗范围不宜过大,剂量不宜过高,一般只要达到姑息的目的即可停止放疗。

2.与手术综合治疗放疗与手术结合有术前、术中及术后放疗。术后放疗其目的在于清扫未能切净的肿瘤、潜在的或术中可能移植的瘤细胞。术前放疗的目的在于:①缩小肿瘤、便于手术切除,扩大可手术范围。②降低了瘤细胞的活性,即使肿瘤细胞被移植到其它部位也难以成活。③闭锁微小血管、减少播散机会。

3.与化疗的综合治疗区域放疗针对肿瘤局部,化疗则是包括转移灶的全身治疗,两者疗效互补,并可相互增效,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

4.与热疗的综合治疗对较大的肿瘤,其中心血液循环不好,造成的乏氧状态不利于

放射治疗,可用热疗方法弥补,使放疗不易控制的乏氧细胞在加热中首先被杀死。

4.试述影响放疗效果的主要因素(6.3.1)

答:1)肿瘤的组织类型:判断肿瘤能否用放射治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肿瘤对射线的敏感程度,一般认为起源于放射敏感组织的肿瘤对射线也敏感,如淋巴肉瘤、白血病、精原细胞瘤等。来源于中等敏感组织的鳞状细胞癌属于中度敏感,腺癌则需要很大的剂量,对于大多数肉瘤如纤维肉瘤、骨肉瘤等单纯放疗几乎无效。

2)肿瘤的分化程度:同一类肿瘤由于分化程度不同放疗效果各异,分化程度越高,放射敏感度越差,但并不意味着后果不好。因为分化差的肿瘤虽对放射敏感,但其恶性程度大,容易复发或扩散,远期效果不好。

3)肿瘤分期:肿瘤早期患者多数一般情况好、瘤体小、血液供应好、乏氧细胞少,肿瘤容易控制。肿瘤晚期多数患者一般情况差、瘤体大,乏氧细胞多而且常出现坏死或合并感染,如已出现远处转移则愈后更差。

4)以往治疗的影响:在瘢痕的基础上生长的癌,血运差,影响放射敏感性。近期曾用过化疗,影响造血机能,不易给到足够的放疗剂量。曾用过放疗部位复发或转移来的新病灶,由于肿瘤组织结构变异和局部纤维组织增多,血液供应差,放疗效果亦差。

5)肿瘤的类型;外生型较内生型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菜花型效果明显。溃疡型效果不好、浸润型更差。

6)肿瘤部位:不同部位的同类肿瘤放射治疗效果不同,这与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对射线的耐受力相关。以鳞癌为例,生长于子宫颈的鳞癌其附近有对射线敏感的直肠、膀胱;生长于食管的鳞癌其附近有对射线敏感的肺、脊髓,皆不易给到较大剂量,而生长在皮肤上的鳞癌部位表浅,易定位,影响正常组织少,易达到足够剂量,所以治疗效果满意。

7)瘤床:瘤床即包绕肿瘤生长的根部组织。瘤床组织松软者,血液供应丰富,疗效较好,如扁桃体癌。瘤床组织硬固,血液供应差,疗效差、如疤痕癌。

8)年龄;患者年龄小整个机体能力旺盛,所患的肿瘤对射线也相对敏感,但年幼者肿瘤蔓延机会多,近期疗效虽好而远期效果差。

9)营养差与贫血:这些患者对射线耐受性差,放射反应重,影响放疗顺利进行。更重要的是肿瘤组织由于贫血乏氧明显地影响肿瘤对射线的敏感性。

10)合并感染:感染可加重局部组织乏氧程度,影响放疗效果。

11)合并症:肺、肝疾病,活动性肺结核、甲亢、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都能影响放疗的顺利进行和治疗效果。

5.试述选择放射源(线)和照射方式的基本原则(

6.2.4)

答:治疗深部肿瘤必需选择高能X线或60钴,它的剂量建成区深,有助于保护表浅正常组织。但这些射线贯穿力大,对肿瘤后面的正常组织影响也大,为此采用多射野照射,既减少了正常组织的损伤,又保证了肿瘤区足够而均匀的剂量分布。

对于表层肿瘤,首选电子线治疗,可使肿瘤得到充足剂量,并可保护正常。Kv级X线也可治疗表浅肿瘤,但剂量分布不如电子线,并应注间保护骨组织,避免超量吸收引起骨坏死骨折。

对于一些特殊部位病灶,可选用电子线和高能X线综合治疗,采用楔形板技术等。

6.放射治疗有哪些主要全身反应?影响放射治疗全身反应的主要因素有哪些?(6.3.4)答:消化系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感。血液系统:白细胞计数减少。其它系统:疲乏、头痛、眩晕。

影响因素有

1. 剂量:剂量越大反应越重。同样的剂量,时间越短反应越重。

2.照射面积:照射面积越大则反应越重。

3.照射部位:上腹部照射最易引起全身放射反应,四肢照射很少引起全身放射反应。

4.射线能量:射线能量越大,作用部位深,引起的反应也重。加速器的电子线作用表浅很少引起全身反应。

5. 设备因素:机器防护屏、屏蔽不够完善漏出射线较多,对全身影响明显,很容易引起全身放射反应。

6.个体差异:个别患者对射线敏感性高,极少剂量就可引起较重的反应。但也有些人是属于条件反射,对他们施行安慰性治疗时也可引起恶心、呕吐。

7.试分述放射性皮肤早、晚期反应的表现及预防和治疗(6.3.1)

答:1.早期反应:钴-60或高能X线照射的表皮量低,只出现色素沉着、毛囊扩张、脱发等放射性干性皮肤反应。常规X线或电子线照射的反应较重,剂量在30-40Gy左右即可出现湿性皮肤反应(表皮浮起、水泡、溃破)。湿性反应时应停止放疗,保持射野内皮肤干燥洁净,外用抗炎药物以预防合并感染,忌用酒精、碘酒、红汞、胶布、膏药等,轻者7-10天,重者2-3周可完全愈合,但可能留有瘢痕。

2.晚期反应: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改变因放射物理条件,照射面积、时间剂量及个体差异等因素不同,并发症的程度亦各异。皮肤及皮下组织的并发症出现较晚,表现为照射区皮肤,特别是皮下组织,甚至肌肉的纤维化,挛缩,进而缺血、坏死.可引起放射性溃疡,但少见。如果发生,则治疗非常困难。因此,重要的在于预防;要选择合适的放射线,正确掌握时间剂量因素,照射范围要适当,及时调整照射野,避免照射野重叠形成超量区。注意保护照射区的皮肤,避免外伤及刺激。对有过皮肤湿性反应并已形成放射花斑样瘢痕者要注意保护,避免一切理化刺激,一已有溃破应给予局部清洁、抗炎,增加营养。若保守治疗无效,可进行清创后加皮瓣移植手术。

8.试述放射性肺炎的概念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6.3.1)

答:1.概念:胸部肿瘤如乳腺癌、食管癌、肺癌和其他恶性肿瘤接受放射治疗后,在放射野内的正常肺组织发生放射性损伤,表现为炎性反应,称为放射性肺炎。肺照射20Gy后即会产生永久性损伤,照射30-40Gy/3-4周后,所照射的肺呈现急性渗出性炎症。这种改变,所有受照射的肺都有,但大多数无症状。此时若有感染,即产生症状,叫急性放射性肺炎。若不产生症状,照射结束后,炎症逐渐吸收、消散,逐渐形成不同程度的进行性血管硬化及肺实质纤维变,重者肺脏发生广泛纤维化,导致呼吸功能损害,甚至呼吸衰竭。

2.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

(1)有胸部接受大剂量或照射范围广的放射治疗;或年老、体弱者,原有肺部疾病,有接受放射治疗的病史。

(2)症状:轻者可无症状;一般在放射治疗后2-3个月出现刺激性干咳、气急、胸痛,呈进行性加重,有时发热。肺纤维化明显时呼吸困难加重并发绀。

(3)体征:胸部放射治疗部位皮肤萎缩变硬,照射区肺部叩诊呈浊音,可闻及干湿罗音。

(4)胸部x线检查:急性期肺野有片状密度增高的模糊阴影,其间隐约可见网状阴影,范围与照射部位相一致。慢性期表现为肺纤维化,可见条状或团块状收缩阴影,或局限性肺不张,纵隔向患侧移位,横膈升高,需与肺转移性癌相鉴别;若将放射性肺炎误作肺转移性肿瘤,继续放射治疗,可造成死亡。放射性肺炎的部位一般与照射野相符,经足量放射引起肺纤维化,使肺和纵隔组织形成团块,但无肿瘤复发证据,也无其他器官的转移。

9.试述放射性肺炎的预防与治疗要点及预后(7.3.3)

答:为了预防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应严格掌握放射野、时间与剂量。乳腺癌作放射治疗,最好作切线野,尽量避免肺部的损伤。在放射治疗的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呼吸道症状及体温升高。X线检查发现放射性肺炎,应及时停止放射治疗。

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继发肺部感染,给予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可能减轻愈合时的纤维化程度,并减轻气急症状。一般用强的松,每日40mg,4次分服,以后逐渐减量,直至每日量l0mg,全程约3-6周。急性严重患者须给予氧气吸入,并预防心衰。

轻度急性放射性肺炎可自行消散。严重病例可发生呼吸衰竭、肺动脉高压、肺原性心脏病和右心衰竭。

肿瘤放射治疗知识点及试题

名词解释 1.立体定向放射治疗(1. 2.2)指借助CT、MRI或血管数字减影仪(DSA)等精确定位技术和标志靶区的 头颅固定器,使用大量沿球面分布的放射源,对照射靶区实行聚焦照射的治疗方法。 2.立体适形放射治疗(1.2.2)是通过对射线束强度进行调制,在照射野内给出强度变化的射线进行治疗,加 上使用多野照射,得到适合靶区立体形状的剂量分布的放射治疗。 3.潜在致死性放射损伤(1.2.4)当细胞受到非致死放射剂量照射后所产生的非致死性放射损伤,结局可导 致细胞死亡,在某些环境下(如抑制细胞分裂的环境)细胞的损伤也可修复。 4.亚致死性放射损伤(1.2.4)较低剂量照射后所产生的损伤,一般在放射后立即开始被修复。 5.加速再增殖(1.2.4)在放疗疗程中,细胞增殖的速率不一,在某一时间里会出血细胞的加速增殖现行,此 现象被为称为加速再增殖。 6.常规放射分割治疗(1.2.1)是指每天照射1次,每次1.8-2.0Gy,每周照射5d,总剂量60-70Gy,照射 总时间6~7周的放疗方法。 7.非常规放射分割治疗(1.2.1)指对常规放射分割方式中时间-剂量-分割因子的任何因素进行修正。一 般特指每日照射1次以上的分割方式,如超分割治疗及加速超分割治疗。 8.放射增敏剂(1.2.1)能够提高放射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以增加对肿瘤的杀灭效应,提高局控率的药物。 包括嘧啶类衍生物、化疗药物和缺氧细胞增敏剂。 9.放射保护剂(1.2.1)能够有效的保护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减少放射损伤,同时不减少放射对肿瘤的杀灭 效应化学修饰剂。 10.热疗(1.2.1)是一种通过对机体的局部或全身加温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的治疗方法。 11.亚临床病灶临床及显微镜均难于发现的,弥散于正常组织间或极小的肿瘤细胞群集,细胞数量级≤ 106,如根治术或化疗完全缓解后状态。 12.微小癌巢为显微镜下可发现的肿瘤细胞群集,细胞数量级>106,如手术边缘病理未净。 13.临床病灶临床或影像学可识辨的病灶,细胞数量级≥109,如剖腹探查术或部分切除术后。 14.密集肿瘤区(GTV)指通过临床检查或影像检查可发现(可测量)的肿瘤范围,包括原发肿瘤及转移灶。 15.计划靶区(PTV)指考虑到治疗过程中器官和病人的移动、射野误差及摆位误差而提出的一个静态 的几何概念,包括临床靶区和考虑到上述因素而在临床靶区周围扩大的范围。CTV+0.5cm 16.“B”症状临床上将不明原因发热38℃以上,连续3天;盗汗;不明原因体重减轻(半年内体重减 轻大于10%)称为“B”症状。 17.咽淋巴环(韦氏环,Waldege’s ring)是由鼻咽腔、扁桃体、舌根、口咽以及软腭背面淋巴组织 所围绕的环形区域。 1、肿瘤放射治疗学:是研究和应用放射物质或放射能来治疗肿瘤的原理和方法一门临床学科。它包括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放疗技术学和临床肿瘤学。 2、放射物理学——研究各种放射源的性能和特点,治疗剂量学和防护。 3、放疗技术学——研究具体运用各种放射源或设备治疗病人,射野设置定位技术摆位技术。 4、放射生物学——研究机体正常组织及肿瘤组织对射线反应以及如何改变这些反应的质和量。 5、临床肿瘤学——肿瘤病因学,病理组织学,诊断学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各种疗法的配合。 6、亚致死性损伤(sublethaldamage,SLD) 细胞受到照射后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完全修复的损伤。 7、潜在致死性损伤(potential lethal damage,PLD)细胞受到照射后在适宜的环境或条件能够修复,否则将转化为不可逆损伤,从而最终丧失分裂能力。 8、致死性损伤(lethal damage,LD)细胞所受损伤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修复。 9、氧效应:放射线和物质作用在有氧和无氧状态下存在差异的现象 无氧状态产生一定生物效应的剂 10、氧增强比=————————————————————

肿瘤科理论试题

1、乳房肿瘤最常见的是(A) A、乳癌 B、乳房纤维腺瘤 C、乳管外乳头状瘤 D、乳管内乳头状瘤 E、乳房内瘤 2、对HbsAg阳性人群进行原发性肝癌普查,首选的方法是(A) A、AFP+B型超声波 B、肝功能+B型超声波 C、AFP+CT D、肝功能+CT E、B型超声波+CT 3、通过中心静脉途径进行胃肠外营养支持的病人,估计其接 受营养支持的时间至少应为(C) A、3天 B、 1周 C、2周 D、3周 E、4周 4、乳房的正确检查方法是(A ) A、外上、外下、内下、内上 B、外上、外下、内上、内下中央各区 C、中央、内下、内上、外上、外下 D、外上、外下、内上、外上、外下 E、内下、内上、外下、外上、中央各区 5、对于门诊病人,判断甲状腺功能亢进病情程度最简单而主要的指标是(B) A、突眼程度 B、脉率和脉压 C、体重减轻程度 D、食欲亢进程度 E、甲状腺肿大程度 6、下列关于良性肿瘤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 A、边界清楚 B、生长缓慢 C、活动度好 D、疼痛明显 E、形状规则

7、女性,30岁。月经前胀痛及出现肿块,月经后自行消退,应考虑为(C) A、乳腺癌 B、乳腺肉瘤 C、囊性增生病 D、纤维腺瘤 E、乳管内乳头状瘤 8、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患者突然呼吸困难、失音、发绀应考虑(B ) A、喉头水肿 B、血管压迫气管 C、两侧喉返神经损伤 D、两侧喉返神经损伤与两侧喉上神经损伤 E、两侧喉上神经损伤 9、哪项体征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最有价值(E) A、肝脏大小 B、肝脏质地 C、肝脏压痛程度 D、肝 脏表面是否有结节 E、肝脏表面血管杂音 10、当肝脏占位,无法鉴别良、恶性时,最好的方法是(D) A、肝脏血管造影 B、肝动脉碘油造影结合CT检 C、CT检查 D、肝穿刺+病理活检 E、腹腔镜检查+病理活检 11、肝硬化患者出现血性腹水,应首先考虑(C) A、自发性腹膜炎 B、结核性腹膜炎 C、原发性肝癌 D、肝脏破裂 E、门静脉血栓形成 12、关于原发性的全身表现错误的是(D) A、进行性消瘦 B、高血脂 C、发热 D、高血糖 E、红细胞增多症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基础知识-4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基础知识-4 (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1型题(总题数:40,分数:100.00) 1.公众照射的年均照射的剂量当量限值为 (分数:2.50) A.全身<5mSv任何单个组织或器官<5mSv B.全身<5mSv任何单个组织或器官<50mSv √ C.全身<1mSv任何单个组织或器官<20mSv D.全身<5mSv任何单个组织或器官<15mSv E.全身<20mSv任何单个组织或器官<50mSv 解析: 2.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剂量当量是指一年内 (分数:2.50) A.工作期间服用的治疗药物剂量总和 B.检查自己身体所拍摄胸片及做CT等所受外照射的剂量当量 C.工作期间所受外照射的剂量当量 D.摄入放射性核素产生的待积剂量当量 E.工作期间所受外照射的剂量当量与摄入放射性核素产生的待积剂量当量的总和√ 解析: 3.为了防止非随机性效应,放射工作人员任一器官或组织所受的年剂量当量不得超过下列限值(分数:2.50) A.大脑50mSv,其他单个器官或组织150mSv B.眼晶体150mSv,其他单个器官或组织500mSv √ C.脊髓50mSv,其他单个器官或组织250mSv D.性腺50mSv,其他单个器官或组织250mSv E.心脏50mSv,其他单个器官或组织750mSv 解析: 4.为了防止随机性效应,放射工作人员受到全身均匀照射时的年剂量当量 (分数:2.50) A.不应超过10mSv B.不应超过20mSv C.不应超过50mSv √ D.不应超过70mSv E.不应超过100mSv 解析: 5.临床患者照射时常用的防护措施有 (分数:2.50) A.照射区域附近使用铅衣,照射区域外使用蜡块 B.照射区域附近使用铅挡块,照射区域外使用铅衣√ C.照射区域附近使用楔形板,照射区域外使用铅衣 D.照射区域附近使用铅衣,照射区域外使用固定面膜 E.照射区域附近使用真空垫,照射区域外使用铅衣 解析: 6.放疗机房屏蔽设计时应当考虑的因素 (分数:2.50) A.尽量减少或避免电离辐射从外部对人体的照射 B.使职业照射工作人员所接受的剂量低于有关法规确定的剂量限值

(完整版)肿瘤学各大学考试试题

中山大学医学院2002年肿瘤学(博士) 1、试述放射生物学的“4R”及临床意义。 深入研究了细胞周期,即增殖期(G1-S-G2-M)和静止期(G0)的关系,为此提出了4个R:即是修复(Repair),再氧化(Reoxygenation),再分布(Redistribution),再增殖(Regeneration)作为指导放射生物中克服乏氧等问题的研究要点,放射生物学推进到目的明确,针对性强的有效研究中去。 2、肿瘤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意义。 3、化学治疗根治肿瘤的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原则。 4、癌变的二阶段学说。 5、P53的生理功能及功能异常与肿瘤的关系。 6、细胞凋亡的特征及生理意义。 以上6题任选4题,每题15分。 以下共有18题,任选2题,每题20分。内容涉及几乎各部位的肿瘤的临床表现(或)和治疗原则,推测是每一博导出2-3题的总和。仅记数题如下: 1、放射治疗的远期并发症是什么?如何预防? 2、肿瘤基因治疗的方法。 3、大剂量MTX治疗及用CF解救的方法及原理。 4、上颌窦癌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5、鼻窥镜在鼻咽癌诊治中的应用 6、简述作用于抗癌新靶点的药物并举例说明 7、试述90年代后使用于临床的对恶性肿瘤有效的新药物,并举例说明 8、试述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获取细胞学或病理学诊断的方法。 9、中上段食管癌的临床表现 中山大学医学院2003年肿瘤学(博士) 20题选6 1、癌发生的二阶段学说 2、基因突变的方式与原癌基因活化 3、P53基因生物学特性与意义 4、信号传导通路的组成 5、调亡的特点及生物学意义 6、肿瘤多步骤转移基本过程 7、基因突变形式几检测方法 8、化疗药物多药耐药性发生机制9、基因治疗策略 10、腹部肿块的类型并举例 11、说明胸部肺癌转移的各站淋巴结 12、食道癌的X线表现 13、四度白细胞减少患者合并严重感染的处理 14、简述抗肿瘤药物的副作用及代表药物 15、拓扑异构酶I和II的作用及区别,抑制剂的代表药物 16、简述肿瘤外科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2007年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研究生入学考试<肿瘤学>复试 一、名词解释 1、肿瘤标志物 2、多药耐药性 3、广泛切除术 4、姑息性放疗 5、、、(记不清了)

2019年整理肿瘤学考博试题汇总

肿瘤学北京大学医学部2000年硕士肿瘤学: 一、选择题(略,2*20分) 二、问答题(任选4题,每题15分) 1. 说明良性胃溃疡与溃疡型胃癌在临床表现与X线、钡餐检查的鉴别要点 2. 防射治疗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3. 恶性肿瘤化疗药物的分类及作用原理 4. 恶性肿瘤血道转移最常见的靶器官有哪几个? 5. 人类恶性肿瘤细胞的主要特性有哪些? 6. 肿瘤逃避免疫监视的可能机制有哪些? 7. 癌基因与肿瘤发生有什么关系?试举例说明。 8.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北京大学医学部2009年博士肿瘤学 有30分的题是一样的,另外70分根据报考导师不同作答不同题 这30分题是: 1.肿瘤扩散方式、各种扩散方式概念、特点、过程 2.肿瘤靶向治疗定义、药物机制、谈谈个人对其认识 3.肿瘤转移过程、可能分子机制 北京大学医学部2011年博士肿瘤学 一、简答6选4 1.抑癌基因失活的主要机制 2.细胞周期及其主要的检测点(check point) 3. 4. 二、简述2选1 1. 靶向治疗与普通化疗有什么区别? 2. 三、论述题2选1 1. 肿瘤抗原是什么?请设计一个实验,发现新的肿瘤抗原,并在临床予以验证。 2. 肿瘤的细胞分型与分子分型有什么不同?分子分型在临床的应用。 前面三大题是公选题(60分)。 后面的题是每个老师不同。(40分) 四、名词解释 1. 调节性T细胞 2.树突状细胞 五、简述题 1. 乳腺癌的分子分型为哪五种?哪一种更接近乳腺癌干细胞? 2. 肿瘤的免疫治疗分类,请举例说明。

3. 化疗耐药的形成机制,针对此如何制定乳腺癌的治疗策略? 复旦大学医学院2005年博士肿瘤学 一. 简答题 1.影像学在肿瘤中的作用 2.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及其原则 3.我国临床实验分几期,各期目的 4.恶性肿瘤的转移途径 5.微创外科中的无瘤原则 6.原癌基因的活化机理,并举例说明 7.什么是细胞调亡?肿瘤调亡与肿瘤治疗的关系 8.宫颈癌的发病机制 二、问答题 1.凋亡的形态学及生化特点 2.肿瘤外科生物学概念、临床意义 3.肿瘤综合治疗分几部分 年博士肿瘤学2006复旦大学医学院. 6道选5道 1.DNA 的2种修复机制 2.肿瘤的组织学来源 3.试述临床研究方案的内容及注意事项 4.基因扩增的检测方法 5.防止肿瘤转移的治疗及方向 个方面26.肿瘤和遗传相关性的郑州大学2007年博士肿瘤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1.MTD 2.BSC 3.DD 4.DFS 5.EGFR 二.问答(每题10分(1.消化肿瘤的主要特点? 2.何谓恶病质,主要处理原则? 3.肿瘤急性溶解综合征表现及其防治? 4.上腔静脉综合征? 5.请为CHOP治疗失败或复发的惰性淋巴瘤患者设计一个比较好的化疗方案 6.目前骨肉瘤主要的三个化疗药物? 7.癌发生的两阶段学说? 8.癌细胞进入淋巴管、血管的过程? 9.说出FDA批准的四个靶向治疗药物的适应症。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2006年博士肿瘤学 一、名解(4*5)20分 1 IGRT 2 GCP 3 VEGF 4 TBI 5 NCCN 二、问答题80分 1.简述肿瘤基因治疗的策略?15

肿瘤放射治疗知识点及试题讲课讲稿

肿瘤放射治疗知识点 及试题

名词解释 1.立体定向放射治疗(1. 2.2)指借助CT、MRI或血管数字减影仪(DSA)等精确定位技术和 标志靶区的头颅固定器,使用大量沿球面分布的放射源,对照射靶区实行聚焦照射的治疗方法。 2.立体适形放射治疗(1.2.2)是通过对射线束强度进行调制,在照射野内给出强度变化的 射线进行治疗,加上使用多野照射,得到适合靶区立体形状的剂量分布的放射治疗。3.潜在致死性放射损伤(1.2.4)当细胞受到非致死放射剂量照射后所产生的非致死性放射 损伤,结局可导致细胞死亡,在某些环境下(如抑制细胞分裂的环境)细胞的损伤也可修复。 4.亚致死性放射损伤(1.2.4)较低剂量照射后所产生的损伤,一般在放射后立即开始被修 复。 5.加速再增殖(1.2.4)在放疗疗程中,细胞增殖的速率不一,在某一时间里会出血细胞的 加速增殖现行,此现象被为称为加速再增殖。 6.常规放射分割治疗(1.2.1)是指每天照射1次,每次1.8-2.0Gy,每周照射5d,总剂量 60-70Gy,照射总时间6~7周的放疗方法。 7.非常规放射分割治疗(1.2.1)指对常规放射分割方式中时间-剂量-分割因子的任何因素进 行修正。一般特指每日照射1次以上的分割方式,如超分割治疗及加速超分割治疗。8.放射增敏剂(1.2.1)能够提高放射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以增加对肿瘤的杀灭效应,提 高局控率的药物。包括嘧啶类衍生物、化疗药物和缺氧细胞增敏剂。 9.放射保护剂(1.2.1)能够有效的保护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减少放射损伤,同时不减少 放射对肿瘤的杀灭效应化学修饰剂。 10.热疗(1.2.1)是一种通过对机体的局部或全身加温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的治疗方法。

肿瘤学题库打印版

1、请简述细胞增殖周期的定义?在细胞增殖周期中M期是指什么? 答:细胞增殖周期是指从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M 期为有丝分裂期。 2、试述浸润和肿瘤浸润的概念? 答:某些物质或细胞在质或量方面异常地分布及组织间隙的现象称为浸润。肿瘤浸润即肿瘤细胞在组织间隙内的分布,及一般的异物浸润或色素浸润不同在于肿瘤细胞可在浸润部位继续增生繁殖,这是肿瘤细胞和周围组织在宿主多种因素调节下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恶性实体瘤生长特性之一,是肿瘤侵袭的后果,也是肿瘤转移的前奏。肿瘤浸润构成肿瘤在局部的蔓延 3、简述肿瘤转移的概念? 答:指恶性肿瘤细胞脱离其原发部位,通过各种渠道的转运,到不连续的组织继续增殖生长,形成同样性质肿瘤的过程。原有的肿瘤称“原发瘤”,新形成的肿瘤为“继发瘤”或“转移瘤”。 4、快速切片病理诊断的指征有哪些? 答:⑴确定病变是否为肿瘤,用于未经组织病理证实的病例,如属肿瘤,应判断肿瘤为良性、恶性或界于两者之间的交界性;⑵了解肿瘤的播散情况,特别是邻近器官、组织或淋巴结有无浸润或转移,明确手术切缘情况,有无肿瘤累及,手术范围是否合适;⑶帮助识别手术中某些意外,以及确定可疑的微小组织,如甲状旁腺、输卵管或交感神经节等;⑷判断手术取材是否足以供诊断,如在手术探察时,尽管

肉眼所见酷似晚期肿瘤,仍应取材送快速切片,待诊断确定后才能结束手术,否则事后未获病理诊断将影响进一步治疗和疗效分析。⑸取新鲜组织供特殊研究的需要。 5、细胞分化差的异型性常表现有哪些方面? 答:细胞大小不等,及正常细胞相比趋向大,形状各异,染色深,细胞核多增大,核质比例增大,核内染色质为多倍体或非整倍体,并浓集分布于核膜下,核仁多增大,电镜下显示细胞器趋向简单化 6、简述分化差细胞的幼稚性表现有哪些方面? 答:细胞形态较单一,有时表现其对应细胞的胚胎细胞特点,如横纹肌肉瘤细胞可呈蝌蚪状、球拍状,一改成熟肌细胞的特有形态 7、在肿瘤化疗判定实体瘤疗效标准(可测量病变)中NC 是指何意?答:NC:肿块缩小不及50%或增大未超过25%。 8、简述肿瘤的血管形成有哪几步? 答:⑴血管基膜及ECM 降解;⑵内皮细胞游走、出芽;⑶内皮细胞分裂、增殖、分化;⑷血管腔及基膜形成 9、列举诱发血管生成的主要因子有哪些? 答: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⑵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⑶白介素经动脉栓塞(TAE)对肾癌治疗具有哪两方面意义?答:①术前栓塞可减少术中出血,利于手术;②对不能手术切除的肿瘤进行化疗栓塞可控制肿瘤生长,甚至使部分肿瘤变小变为可以手术。

肿瘤学试题库肿瘤放射治疗基础

肿瘤放射治疗 选择题 A1型题 1.对放射治疗高度敏感的肿瘤是: A(6. 2.1) A.淋巴组织肿瘤 B.结肠癌 C.皮肤鳞癌 D.子宫颈癌 E.乳腺癌 2.近距离治疗在何种肿瘤的治疗中是主要的放疗手段?C(6.2.1) A、鼻咽癌 B、食管癌 C、子宫颈癌 D、肺癌 E、肝癌 3.通过何种方法的使用可改变X线的质?B(6.2.4) A、限光筒 B、滤过板 C、改变球管电流 D、全部方法 E、以上都不是 4.在照射野边缘挡铅块可减少何种半影? D (6.2.4) A、几何半影 B、穿射半影 C、散射半影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5.下同能量的电子束,有效治疗深度(cm)约为电子束能量(MeV)的多少?A( 6.2.4) A、1/3~1/2 B、1/3~2/3 C、1/3~1/4 D、1/4~2/3 E、1/5~1/4 6.以下何种组织属于早反应组织?A(6.2.4) A、肿瘤 B、软组织 C、中枢神经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7.在标准治疗条件下,眼晶体出现白内障的最低耐受量(TD5/5)为:A(6.2.4) A、500cGy B、600cGy C、700cGy

D、1000cGy E、1200cGy 8.在标准治疗条件下造成永久不育,卵巢的最低耐受量(TD5/5)为: A(6.2.4) A、200cGy B、400cGy C、600cGy D、1000cGy E、1200cGy 名词解释 1.立体定向放射治疗(1. 2.2)指借助CT、MRI或血管数字减影仪(DSA)等精确定位技术 和标志靶区的头颅固定器,使用大量沿球面分布的放射源,对照射靶区实行聚焦照射的治疗方法。 2.立体适形放射治疗(1.2.2)是通过对射线束强度进行调制,在照射野内给出强度变化的 射线进行治疗,加上使用多野照射,得到适合靶区立体形状的剂量分布的放射治疗。 3.潜在致死性放射损伤(1.2.4)当细胞受到非致死放射剂量照射后所产生的非致死性放射 损伤,结局可导致细胞死亡,在某些环境下(如抑制细胞分裂的环境)细胞的损伤也可修复。 4.亚致死性放射损伤(1.2.4)较低剂量照射后所产生的损伤,一般在放射后立即开始被修 复。 5.加速再增殖(1.2.4)在放疗疗程中,细胞增殖的速率不一,在某一时间里会出血细胞的 加速增殖现行,此现象被为称为加速再增殖。 6.常规放射分割治疗(1.2.1)是指每天照射1次,每次1.8+2.0Gy,每周照射5d,总剂量 60-70Gy,照射总时间6~7周的放疗方法。 7.非常规放射分割治疗(1.2.1)指对常规放射分割方式中时间-剂量-分割因子的任何因素 进行修正。一般特指每日照射1次以上的分割方式,如超分割治疗及加速超分割治疗。 8.放射增敏剂(1.2.1)能够提高放射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以增加对肿瘤的杀灭效应,提 高局控率的药物。包括嘧啶类衍生物、化疗药物和缺氧细胞增敏剂。 9.放射保护剂(1.2.1)能够有效的保护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减少放射损伤,同时不减少 放射对肿瘤的杀灭效应化学修饰剂。 10.热疗(1.2.1)是一种通过对机体的局部或全身加温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的治疗方法。 简答题 1.何为放射治疗的临床剂量学四原则(6.3.1) 答:①肿瘤剂量要求准确.照射野应对准所要治疗的肿瘤即靶区;②治疗的肿瘤区域内,剂量分布要均匀;③射野设计应尽量提高治疗区域内的剂量,降低照射区正常组织的受量;④保护肿瘤周围重要器官免受照射,至少不能使它们接受超过其耐受量的照射。 2.简述放射治疗剂量选择的基本原则(6. 3.4) 答:放射治疗的剂量取决于肿瘤细胞对射线的敏感性、肿瘤的大小,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对射线的耐受性等。一般情况下治疗鳞癌需要60-70Gy/6-7W,腺癌需要70Gy/7W以上,未分化癌约需50-60Gy/5-6W。 对于亚临床病灶,放疗容易收到好的效果,只需一般剂量的2/3或4/5即可控制肿瘤生长。目前治疗方法多适当地扩大照射野,使其包括可能浸润或可能转移的淋巴区,待达到亚临床剂量后,缩小射野,针对肿瘤补足剂量。对于大的肿瘤,由于血运差及乏氧状态很难

肿瘤学考博试题汇总

肿瘤学 北京大学医学部20**年硕士肿瘤学:一、选择题(略,2*20分)二、问答题(任选4题,每题15分)1. 说明良性胃溃疡与溃疡型胃癌在临床表现与X线、钡餐检查的鉴别要点 2. 防射治疗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3. 恶性肿瘤化疗药物的分类及作用原理 4. 恶性肿瘤血道转移最常见的靶器官有哪几个? 5. 人类恶性肿瘤细胞的主要特性有哪些? 6. 肿瘤逃避免疫监视的可能机制有哪些? 7. 癌基因与肿瘤发生有什么关系?试举例说明。 8.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北京大学医学部20**年博士肿瘤学 有30分的题是一样的,另外70分根据报考导师不同作答不同题这30分题是:1.肿瘤扩散方式、各种扩散方式概念、特点、过程2.肿瘤靶向治疗定义、药物机制、谈谈个人对其认识3.肿瘤转移过程、可能分子机制 北京大学医学部20**年博士肿瘤学一、简答6选4 1.抑癌基因失活的主要机制 2.细胞周期及其主要的检测点() 3. 4. 二、简述2选1 1. 靶向治疗与普通化疗有什么区别? 2. 三、论述题2选1 1.肿瘤抗原是什么?请设计一个实验,发现新的肿瘤抗原,并在临床予以验证。 2. 肿瘤的细胞分型与分子分型有什么不同?分子分型在临床的应用。 前面三大题是公选题(60分)。 后面的题是每个老师不同。(40分) 四、名词解释

1. 调节性T细胞 2.树突状细胞 五、简述题 1. 乳腺癌的分子分型为哪五种?哪一种更接近乳腺癌干细胞? 2. 肿瘤的免疫治疗分类,请举例说明。 3. 化疗耐药的形成机制,针对此如何制定乳腺癌的治疗策略? 复旦大学医学院20**年博士肿瘤学 一. 简答题1.影像学在肿瘤中的作用2.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及其原则3.我国临床 实验分几期,各期目的4.恶性肿瘤的转移途径5.微创外科中的无瘤原则6. 原癌基因的活化机理,并举例说明7.什么是细胞调亡?肿瘤调亡与肿瘤治疗的关系8.宫颈癌的发病机制二、问答题1.凋亡的形态学及生化特点 2.肿瘤外科生物学概念、临床意义 3.肿瘤综合治疗分几部分 复旦大学医学院20**年博士肿瘤学 6道选5道 1的2种修复机制 2.肿瘤的组织学来源 3.试述临床研究方案的内容及注意事项 4.基因扩增的检测方法 5.防止肿瘤转移的治疗及方向 6.肿瘤和遗传相关性的2个方面 郑州大学20**年博士肿瘤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1 2 3 4 5 二.问答(每题10分(1.消化肿瘤的主要特点? 2.何谓恶病质,主要处理原则? 3.肿瘤急性溶解综合征表现及其防治? 4.上腔静脉综合征? 5.请为治疗失败或复发的惰性淋巴瘤患者设计一个比较好的化疗方案

(完整版)考研肿瘤学复试题(中山医、南方医、北医).doc

2007 年中山肿瘤医院研究生入学考试<肿瘤学>复试 一、名词解释 1、肿瘤标志物 2、多药耐药性 3、广泛切除术 4、姑息性放疗 5 新辅助化疗 答:肿瘤标志物:是指那些与恶性肿瘤有关的能用生物学或免疫学方法进行定量测定的,并能在临床肿瘤学方面提供有关诊断、预后或治疗监测信息的一类物质。肿瘤标记物通常是由 恶性肿瘤细胞所产生的抗原和生物活性物质,可在肿瘤组织、体液和排泄物中检出。 多药耐药性:一旦肿瘤细胞对某一药物抗药时, 对其它一些结构不同,作用机制也不同的药物 也具有抗药性, 即多药耐药 (MDR) 现象。研究发现这和多药耐药基因(mdr - 1, mdrp) 及由它们调控的 P-糖蛋白有关。 p-gp 实际上是一种跨膜蛋白,能够通过 ATP 将药物从细胞内泵出。 广泛切除术: 姑息性放疗: 新辅助化疗:为了提高中期病人的切除率和治愈率,比较成熟的化疗或方案可用于术前(称为新辅助化疗 ),目的是提高切除率和治愈率。 二简答题 1、肿瘤外科治疗的原则? 答:良性肿瘤的外科治疗原则:其治疗以手术为主,一般手术切除即可治愈。手术原则是完整 切除肿瘤,应包括肿瘤包膜及少量正常组织。 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原则: 1.明确诊断, 2.选择最佳的综合治疗方案, 3.依据患者年龄、全身状况选择术式, 4.避免医源性肿瘤播散 2、细胞毒药物的主要毒副反应? 答: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 (1)急性和亚急性不良反应指在用药后当时和疗程内出现的过敏、恶心呕吐、腹泻;血液 学、肝肾功能、手指麻木、皮疹、手足综合征和脱发等; (2)长期不良反应指在停药后甚至停药后多年出现的不良反应, 障碍、间质性肺炎、心脏毒性、内分泌失调、畸胎等。 表 4常用抗癌药的远期毒性 毒性范围靶细胞病理改变器官功能障碍包括神经毒性、造血功能 诱导毒性的主要药物 1.器官特异性 心脏心肌细胞原发性心肌病心律失常、心功衰竭蒽环类化合物 肺脏肺泡细胞纤维化呼吸功能障碍博来霉素、亚硝脲类肝脏肝细胞纤维化肝功衰竭氨甲蝶呤、亚硝脲类肾脏肾小管与肾小萎缩、硬化肾功衰竭亚硝脲类、顺铂球细胞 神经系统前角细胞轴索退化神经病变长春花生物碱 性腺生殖细胞与再生停止或退化不育症、乳房女性化烷化剂、甲基苄肼Leydig 细胞 2. 全身性 免疫功能抑制烷化剂、甲基苄肼畸形发生烷化剂、抗代谢药肿瘤(包括白血病发生)烷化剂、甲基苄肼 3、高能电子束的剂量学特点? 4、切取活检的注意事项?

教学大纲放射肿瘤学

承德医学院 《放射肿瘤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放射肿瘤学 英文名称:radioation oncology 课程类型:专业课、必修 总学时:54时讲课学时:48时实验学时:6时 适用对象:医学影像专业、本科 课程简介: 放射治疗学是研究各类射线单独或者结合其他方法治疗肿瘤的一门临床学科。本课程系统介绍了放射肿瘤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常见肿瘤的临床诊断、分期、总的治疗原则、放射治疗的原理和方法。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课程性质:放射治疗学是临床医学中的一个重要课程,以临床医学教育为基础,再学习本专业课程。 课程目的: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放射肿瘤学专业人才;掌握本专业工作所需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课程任务: 1.业务培养目标:培养从事放射肿瘤学临床医师。 2.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础知识,掌握放射肿瘤 学专业基础与专业知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毕业后能够从事放射肿瘤学的 临床医疗与教学工作。 二、教学基本要求 按照国家教委专业设置的要求,力求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掌握放射肿瘤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成为合格的医学肿瘤学专业人才。 (1)教书育人,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从医思想。目前,肿瘤是尚未完全攻克的玩疾之一。肿瘤患者有别与其他疾病患者,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培养同学们的爱心。 (2)联系相关知识,放射肿瘤学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放射医学知识,教师应注意联系有关知识把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讲深、讲透、深入浅出。 (3)注重实习课教学,特别是放射治疗适应证、放射野的设计和放射治疗并发症的防治较为抽象,实习课更为重要。

肿瘤学试题(带答案解析]

肿瘤学试卷 适用范围:__________ 出题教师:__________ 试卷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60 分钟;书写要工整、清楚、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一、单选题,以下各题有多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选择正确答案(本大题满分30分,每小题1.5分) 1. 判断直肠癌侵润深度最敏感的是:( ) A. CT B. MRI C. 腔内超声波检查+CT D. 腔内超声波检查 E. CT+MRI 2. 抗肿瘤药物之所以不能根治肿瘤的原因:( ) A. 肿瘤细胞负荷太大 B. 细胞动力学中,有G0期细胞存在 C. 耐药性产生,肿瘤细胞不敏感 D. 免疫力低下,不能接受反复化疗 E. 剂量不够大

3. 下述那项不属于Tumbull倡导的"无接触技术"的内容:( ) A. 广泛切除相应淋巴结 B. 结扎肿瘤两端肠管 C. 广泛切除相应肠系膜 D. 先结扎相关动脉 E. 最后游离结肠 4. 下列哪一种不是食管癌的X线分型:( ) A. 溃疡型 B. 蕈伞型 C. 缩窄型 D. 浸润型 E. 髓质型 5. 上颌窦癌术前放疗下列中的哪一项不是禁忌症:( ) A. 肿瘤侵犯鼻咽筛窦 B. 肿瘤侵犯颅底 C. 肿瘤侵犯眼眶 D. 肿瘤侵犯鼻中隔 E. 有颈部淋巴结转移

6. 鼻咽癌最常见的首见体征是:( ) A. 霍纳氏征 B. 鼻唇沟变浅 C. 眼球活动障碍 D. 鼻咽肿物 E. 颈部肿块 7. 下面关于剂量建成区的描述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 A. 从表面到最大剂量深度区域称为剂量建成区 B. 由于以上两个原因,造成在最大电子射程范围内,由高能次级电子产生的吸收剂量随组织深度增加而减少 C. 在一定深度(建成区深度)以内,总吸收剂量随深度而增加 D. 高能次级电子要穿过一定的组织深度耗尽能量后才停止 E. 当高能X线入射到人体或体模时,从体表或皮下组织产生高能次级电子 8. 早期胃癌多采用下述何种分期方法:( ) A. 德国分期法 B. 美国抗癌协会分期法 C. 日本提出的分期法 D. 澳大利亚分期法 E. 国际抗癌联盟分期法

肿瘤放射治疗知识点及试题

名词解释 1.立体定向放射治疗(1. 2.2)指借助CT、MRI或血管数字减影仪(DSA)等精确 定位技术和标志靶区的头颅固定器,使用大量沿球面分布的放射源,对照射靶区实行聚焦照射的治疗方法。 2.立体适形放射治疗(1.2.2)是通过对射线束强度进行调制,在照射野内给出 强度变化的射线进行治疗,加上使用多野照射,得到适合靶区立体形状的剂量分布的放射治疗。 3.潜在致死性放射损伤(1.2.4)当细胞受到非致死放射剂量照射后所产生的非 致死性放射损伤,结局可导致细胞死亡,在某些环境下(如抑制细胞分裂的环境)细胞的损伤也可修复。 4.亚致死性放射损伤(1.2.4)较低剂量照射后所产生的损伤,一般在放射后立 即开始被修复。 5.加速再增殖(1.2.4)在放疗疗程中,细胞增殖的速率不一,在某一时间里会 出血细胞的加速增殖现行,此现象被为称为加速再增殖。 6.常规放射分割治疗(1.2.1)是指每天照射1次,每次1.8-2.0Gy,每周照射 5d,总剂量60-70Gy,照射总时间6~7周的放疗方法。 7.非常规放射分割治疗(1.2.1)指对常规放射分割方式中时间-剂量-分割因子 的任何因素进行修正。一般特指每日照射1次以上的分割方式,如超分割治疗及加速超分割治疗。 8.放射增敏剂(1.2.1)能够提高放射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以增加对肿瘤的杀 灭效应,提高局控率的药物。包括嘧啶类衍生物、化疗药物和缺氧细胞增敏剂。

9.放射保护剂(1.2.1)能够有效的保护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减少放射损伤, 同时不减少放射对肿瘤的杀灭效应化学修饰剂。 10.热疗(1.2.1)是一种通过对机体的局部或全身加温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的 治疗方法。 11.亚临床病灶临床及显微镜均难于发现的,弥散于正常组织间或极小的肿瘤 细胞群集,细胞数量级≤106,如根治术或化疗完全缓解后状态。 12.微小癌巢为显微镜下可发现的肿瘤细胞群集,细胞数量级>106,如手术边 缘病理未净。 13.临床病灶临床或影像学可识辨的病灶,细胞数量级≥109,如剖腹探查术或 部分切除术后。 14.密集肿瘤区(GTV)指通过临床检查或影像检查可发现(可测量)的肿瘤范围, 包括原发肿瘤及转移灶。 15.计划靶区(PTV)指考虑到治疗过程中器官和病人的移动、射野误差及摆位 误差而提出的一个静态的几何概念,包括临床靶区和考虑到上述因素而在临床靶区周围扩大的范围。 CTV+0.5cm 16.“B”症状临床上将不明原因发热38℃以上,连续3天;盗汗;不明原因 体重减轻(半年内体重减轻大于10%)称为“B”症状。 17.咽淋巴环(韦氏环,Waldege’s ring)是由鼻咽腔、扁桃体、舌根、口咽 以及软腭背面淋巴组织所围绕的环形区域。 1、肿瘤放射治疗学:是研究和应用放射物质或放射能来治疗肿瘤的原理和方法一门临床学科。它包括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放疗技术学和临床肿瘤学。 2、放射物理学——研究各种放射源的性能和特点,治疗剂量学和防护。 3、放疗技术学——研究具体运用各种放射源或设备治疗病人,射野设置定位技术摆位技术。 4、放射生物学——研究机体正常组织及肿瘤组织对射线反应以及如何改变这些反应的质和量。

最新肿瘤学题库打印版

1 1请简述细胞增殖周期的定义?在细胞增殖周期中M期是指什么? 2 答:细胞增殖周期是指从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M 期为3 有丝分裂期。 4 2试述浸润和肿瘤浸润的概念?答:某些物质或细胞在质或量方面异常地分5 布与组织间隙的现象称为浸润。肿瘤浸润即肿瘤细胞在组织间隙内的分布,与6 一般的异物浸润或色素浸润不同在于肿瘤细胞可在浸润部位继续增生繁殖,这7 是肿瘤细胞和周围组织在宿主多种因素调节下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恶性实体瘤8 生长特性之一,是肿瘤侵袭的后果,也是肿瘤转移的前奏。肿瘤浸润构成肿瘤9 在局部的蔓延 10 3简述肿瘤转移的概念?答:指恶性肿瘤细胞脱离其原发部位,通过各种渠道11 的转运,到不连续的组织继续增殖生长,形成同样性质肿瘤的过程。原有的肿12 瘤称“原发瘤”,新形成的肿瘤为“继发瘤”或“转移瘤”。 13 4快速切片病理诊断的指征有哪些?答:⑴确定病变是否为肿瘤,用于未经14 组织病理证实的病例,如属肿瘤,应判断肿瘤为良性、恶性或界于两者之间的15 交界性;⑵了解肿瘤的播散情况,特别是邻近器官、组织或淋巴结有无浸润或16 转移,明确手术切缘情况,有无肿瘤累及,手术范围是否合适;⑶帮助识别手17 术中某些意外,以及确定可疑的微小组织,如甲状旁腺、输卵管或交感神经节18 等;⑷判断手术取材是否足以供诊断,如在手术探察时,尽管肉眼所见酷似晚19 期肿瘤,仍应取材送快速切片,待诊断确定后才能结束手术,否则事后未获病20 理诊断将影响进一步治疗和疗效分析。⑸取新鲜组织供特殊研究的需要。 21 5细胞分化差的异型性常表现有哪些方面?:细胞大小不等,与正常细胞相比22 趋向大,形状各异,染色深,细胞核多增大,核质比例增大,核内染色质为多23 倍体或非整倍体,并 2321

肿瘤学试题库试题库

一、填空题 1、环磷酰胺是烷化剂类药物,5-氟脲嘧啶是抗代谢类药物。 2、腹水患者应监测腹围,准确记录出入量。 3、甲胎蛋白(AFP)是诊断肝癌最特异性的血清标志物。 4、肿瘤的介入治疗主要有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和肾癌肾动脉栓塞化疗。 5、三阶梯癌痛治疗原则是按阶梯给药、口服给药、按时给药、个体化给药。 6、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有即刻反应、早期反应、迟发反应、远期反应等。 7、肿瘤标志物主要包括蛋白质、激素、酶和多胺等。 8、按医瞩准备药物,熟悉常用抗癌药物作用,给药方法和毒性反应。了解患 者的治疗方案。 9、使用化疗药物,应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现配现用,不得放置。掌握药 物的剂量,用法及给药速度,给药顺序及间隔时间。 10 、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可引起便秘,鼓励多饮水,每日 1000~1500 ml 。 11、在化疗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随时注意体温、脉搏、 呼、血压、神志等变化。 12、在化疗中,注意有无药物毒性反应发生,如出现出血、呕吐、皮疹、 便秘、腹泻、便血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对症处理。 13、处理化疗后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时必须戴手套。 14、患者胸腔注药后,指导并协助患者翻身,观察注药后反应。 15、淋巴瘤患者抵抗力低下易造成口腔感染,应加强口腔护理。 16、应用紫杉醇发生过敏反应的主要表现是心律失常和血压下降。 17、抗癌药物的常用给药方法有全身给药和局部用药。 18、化疗期间嘱病人多饮水,每天液体总量不少于 3000ml 。 19、顺铂腹腔化疗后应记录 24小时尿量,每日尿量不能少于 2500ml 。 20、腹腔化疗药液使用前须加温到 37℃~ 38℃左右,防止冷刺激引起寒战等 不良反应。 21、化疗药液外漏应即刻停药,并用生理盐水,利多卡因加地塞米松封闭。 22、使用抗代谢或抗癌抗生素药物易引起口腔炎,要注意做好口腔护理。 23、使用阿霉素类药物的患者,要注意心脏反应,定时检查心电图。

肿瘤放射治疗学期末考试重点笔记

精心整理恶性肿瘤的临床治愈率为45℅,其中外科占22℅,放射治疗占18℅,化学治疗占5℅ 根据肿瘤的放射敏感性分类: 1、放射高度敏感的肿瘤:恶性淋巴瘤、睾丸精原细胞瘤、肾母细胞瘤、尤文肉瘤、小细胞肺癌 2、放射中度敏感的肿瘤:鳞状细胞癌、宫颈癌、宫体癌、乳腺癌、皮肤癌、肾移行细胞癌 3、放射低度敏感的肿瘤:胃肠道的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 4、放射敏感性较差的肿瘤:纤维肉瘤、脂肪肉瘤、横纹肌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放射治疗的禁忌症 1 (1 (2 (3 (4 2 (1(2)肿 3 (14) 3、 (源轴 1、进一步减少肿瘤周围组织和器官进入射野的范围,使正常组织得到保护,提高了靶区剂量; 2、对位于解剖结构复杂、距离重要器官较近、形状不规则肿瘤的治疗,可减少放射治疗并发症的发生; 3、进行大剂量低分割照射,缩短治疗时间,提高肿瘤的控制率。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必将成为21世纪放射治疗技术的主流。 近距离放射治疗:通过人体的自然腔道(如食管、阴道、直肠)或经插针置入、经模板敷贴等方式,将密封的放射源置于瘤体内或管腔内进行照射,称为近距离放射治疗(又称内照射)。 敷贴技术:是将施源器按一定规律固定在适当的模板上,然后敷贴在肿瘤表面进行照射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治疗非常表浅的肿瘤,一般肿瘤浸润深度<5mm为宜。

放射性核素治疗是将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物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等方式引入人体内,利用核素的电离辐射效应,抑制或破坏病变组织,达到治疗的目的。人体某种器官或病变对某种放射性核素具有选择性吸收的特点,因而病变局部可受到大剂量照射,其他组织和器官可以得到保护。比如用碘131治疗甲状腺癌,磷32治疗癌性胸水,钐153和锶89治疗骨转移癌等 治疗计划的定量评估,主要是使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DVH表示的是肿瘤的体积或正常组织接受的照射剂量,是评估治疗计划的有力工具,可以直接评估高剂量区与靶区的适合度。它不仅可评估单一治疗计划,也可比较多个治疗计划。缺点是不能显示靶区内的剂量分布情况,因此要与等剂量分布图结合使用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放射性皮炎:一般分为三度:1度为毛囊性丘疹和脱毛,DT20-30GY;2度为红斑反应,DT40GY;3 但更

(整理)肿瘤学考博试题汇总

肿瘤学 北京大学医学部2000年硕士肿瘤学: 一、选择题(略,2*20分) 二、问答题(任选4题,每题15分) 1. 说明良性胃溃疡与溃疡型胃癌在临床表现与X线、钡餐检查的鉴别要点 2. 防射治疗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3. 恶性肿瘤化疗药物的分类及作用原理 4. 恶性肿瘤血道转移最常见的靶器官有哪几个? 5. 人类恶性肿瘤细胞的主要特性有哪些? 6. 肿瘤逃避免疫监视的可能机制有哪些? 7. 癌基因与肿瘤发生有什么关系?试举例说明。 8.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北京大学医学部2009年博士肿瘤学 有30分的题是一样的,另外70分根据报考导师不同作答不同题 这30分题是: 1.肿瘤扩散方式、各种扩散方式概念、特点、过程 2.肿瘤靶向治疗定义、药物机制、谈谈个人对其认识 3.肿瘤转移过程、可能分子机制 北京大学医学部2011年博士肿瘤学 一、简答6选4 1.抑癌基因失活的主要机制 2.细胞周期及其主要的检测点(check point) 3. 4. 二、简述2选1 1. 靶向治疗与普通化疗有什么区别? 2.

三、论述题2选1 1. 肿瘤抗原是什么?请设计一个实验,发现新的肿瘤抗原,并在临床予以验证。 2. 肿瘤的细胞分型与分子分型有什么不同?分子分型在临床的应用。 前面三大题是公选题(60分)。 后面的题是每个老师不同。(40分) 四、名词解释 1. 调节性T细胞 2.树突状细胞 五、简述题 1. 乳腺癌的分子分型为哪五种?哪一种更接近乳腺癌干细胞? 2. 肿瘤的免疫治疗分类,请举例说明。 3. 化疗耐药的形成机制,针对此如何制定乳腺癌的治疗策略? 复旦大学医学院2005年博士肿瘤学 一. 简答题 1.影像学在肿瘤中的作用 2.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及其原则 3.我国临床实验分几期,各期目的 4.恶性肿瘤的转移途径 5.微创外科中的无瘤原则 6.原癌基因的活化机理,并举例说明 7.什么是细胞调亡?肿瘤调亡与肿瘤治疗的关系 8.宫颈癌的发病机制 二、问答题 1.凋亡的形态学及生化特点 2.肿瘤外科生物学概念、临床意义 3.肿瘤综合治疗分几部分 复旦大学医学院2006年博士肿瘤学

肿瘤学硕士复试试题大题及名词汇编

学习-----好资料 1、快速切片病理诊断的指征有哪些? ⑴确定病变是否为肿瘤,如属肿瘤,应判断肿瘤为良性、恶性或交界性; ⑵了解肿瘤的播散情况,特别是邻近器官组织或淋巴结有无浸润转移; (3)在行肿瘤手术时,为判断手术切缘是否残留肿瘤细胞,仍应取材送快速切片,待诊断确定后才能结束手术。 2、细胞分化差的异型性常表现有哪些方面? 细胞大小不等,与正常细胞相比,形状各异,染色深,细胞核多增大,核质比例增大,核内染色质为多倍体或非整倍体,并浓集于核膜下,核仁多增大,电镜下显示细胞器趋向简单化 3、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有一定局限性,采用此项检查时应考虑什么? ⑵穿刺标本失去组织结构,基于组织学的诊断是不可能的; ⑶诊断必须建立在了解临床情况基础上,错误的临床信息可导致误诊; ⑷癌的诊断比其分类单纯; ⑸只有阳性诊断有实际意义,阴性报告仍未解决问题; 4、简述肿瘤的血管形成有哪几步? ⑴血管基底膜及细胞外基质降解; ⑵内皮细胞游走、出芽; ⑶内皮细胞分裂、增殖、分化; ⑷血管腔及基膜形成; 5、诱发血管生成的主要因子有哪些? 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⑵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⑶白介素 6、经动脉栓塞(TAE)对肾癌治疗具有的意义? ①术前栓塞可减少术中出血,利于手术; ②对不能手术切除的肿瘤进行化疗栓塞可控制肿瘤生长,可以使肿瘤变小,易于手术。 7、请简述抗癌药物动脉灌注选择原则有哪些? ①根据肿瘤类型选择对肿瘤敏感药物。 ②灌注器官对药物代谢的能力,即首过效应(first-pass effect); ③抗癌药物的药理特征,局部浓度增加1 倍,杀灭癌细胞数量可增加10 倍; 8、选择性肿瘤动脉栓塞术有哪些作用? ①栓塞肿瘤供血动脉,减少出血,利于手术; ②栓塞肿瘤供血动脉,瘤体缩小,减轻肿瘤压迫引起的疼痛; ③对某些有内分泌功能的肿瘤,栓塞后可减少内分泌素的产生; ④栓塞术后使缺血癌组织激发机体免疫力,有可能清除远处转移灶。 9、简述恶性肿瘤对宿主的影响有哪些? 1)侵润与转移2)发热3)瘤栓形成4)肿瘤伴随综合征5)恶液质:食欲不振、极度消瘦、严重贫血、全身无力及衰竭。 10、肺腺癌倍增时间是 180 天左右 请答出小细胞肺癌占整个肺癌的百分比是多少?其细胞倍增时间是多少20%~25% 30 天 11、简述肿瘤浸润及转移的机制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1)肿瘤细胞之间的粘附力降低;2)肿瘤细胞与基质的粘附力增加,肿瘤细胞能与基质中层黏蛋白受体及整合素受体粘附力增加; ECM)分解能力增加3)肿瘤细胞能产生组织蛋白酶及透明质酸酶,对细胞外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