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钢结构加工制作流程详解

钢结构加工制作流程详解

钢结构加工制作流程详解
钢结构加工制作流程详解

钢结构加工制作流程是怎样的?下面是带来的关于钢结构加工制作流程详解的内容介绍以供参考。

一、钢结构加工制作工序

二、钢结构加工制作前的生产准备技术准备:图纸会审、深化设计、加工制作方案、工艺试验。材料准备:采购、检验、储存。机具准备:运输、加工(切割、制孔、边缘加工等)、焊接、涂装、

检测。劳动组织准备:特种作业持证上岗、岗前培训、技术交底。

三、钢结构加工制作工艺

1.放样、号料

1)放样

钢结构制作工艺中的第一道工序,是根据产品施工详图或零、部件图样要求的形状和尺寸,按1:1 的比例把产品或零、部件的实体画在放样台或平板上,求取实长并制成样板的过程。

内容:核对图纸的安装尺寸和孔距;以1:1 的大样放出节点;核对各部分的尺寸;制作样板和样杆作为下料、弯制、铣、刨、制孔等加工的依据.

用0.50 ~0.75mm的铁皮或塑料板制作样板,用木杆、钢皮或扁铁制作样杆, 当长度较短时可用木尺杆。样杆、样板应妥善保存,直至工程结束后方可销毁。

加工余量3~5mm焊(接收缩量、切割、铣端),允许偏差±

1mm。目前,多数厂家利用数控技术进行放样和号料

2)号料(划线)根据样板在钢材上画出构件的实样,并打上各种加工记号,为钢材的切割下料作准备。

工作内容: 检查核对材料;在材料上划出切割、铣、刨、弯曲、钻孔等加工位置,打冲孔,标注出零件的编号等。

集中号料法、套料法、统计计算法、余料统一号料法

2、切割(下料)切割是将放样和号料的零件形状从原材料上进行下料分离。常用的切割方法有:气割、机械切割(剪切、锯切)和等离子切割三种方法。气割利用氧气与可燃气体混合产生的预热火焰加热金属表面达到燃烧温度并使金属发生剧烈的氧化,放出大量的热促使下层金属也自行燃烧,同时通以高压氧气射流,将氧化物吹除而形成一条狭小而整齐的割缝。气割法设备灵活、费用低廉、精度高,能切割各种厚度的钢材,尤其是带曲线的零件或厚钢板,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切割方法。

直线气割机

机械切割通过冲剪、切削、磨擦等机械来实现。

⑴冲剪切割:当钢板厚度≯ 12cm时,采用剪板机、联合冲剪机切割钢材,速度快、效率高,但切口略粗糙。

⑵切削切割:采用弓锯床、带锯机等切削钢材,精度较好。⑶磨擦切割:采用磨擦锯床、砂轮切割机等切割钢材,速度快、但切口不够光洁、噪声大。

等离子切割利用高温高速的等离子焰流将切口处金属及其氧化物熔化并吹掉来完成切割,能切割任何金属,特别是熔点较高的不锈钢及有色金属铝、铜等。

3.成型根据设计要求,利用加工设备和一定的工装模具把板材或型钢弯制成一定形状的工艺方法。一般有冷弯和热弯两种方法。

(1) 冷弯。钢板或型钢冷弯的工艺方法有滚圆机滚弯、压力机压弯以及顶弯、拉弯等,各种工艺方法均应按型材的截面形状、材质、规格及弯曲半径制作相应的胎膜,并经试弯符合要求后方准正式加工。

冷弯后零件的自由尺寸的允许偏差应符合相应的规定。

(2) 热弯。也称煨弯,是将钢材加热到1000℃~1100℃ (暗黄色) 时立即进行煨弯,并在500℃~550℃( 暗黑色) 之前结束。

钢材加热如超过1100℃,则晶格将会发生裂隙,材料变脆,致使质

量急剧降低而不能使用;如低于550℃,则钢材产生蓝脆而不能保证

煨弯的质量,因此一定要掌握好加热温度。

4.矫正钢材在存放、运输、吊运和加工成型过程中会变形, 必须对不符合技术标准的钢材、构件进行矫正。钢结构的矫正,是通过外力或加热作用迫使钢材反变形,使钢材或构件达到技术标准要求的平直或几何形状。

矫正的方法:火焰矫正(亦称热矫正)、机械矫正和手工矫正(亦称冷矫正)。

⑴火焰矫正

利用火焰对钢材进行局部加热,被加热处理的金属由于膨胀受阻而产生压缩塑性变形,使较长的金属纤维冷却后缩短而完成的。影响矫正

效果的因素:火焰加热位置、加热的形式、加热的温度。火焰矫正加热的温度:对于低碳钢和普通低合金钢为600~8000C。

⑵机械矫正是通过专用矫正机使用权弯曲的钢材在外力作用下产生过量的塑性变形,以达到平直的目的。

拉伸机矫正:用于薄板扭曲、型钢扭曲、钢管、带钢、线材等的矫正。压力机矫正:用于板材、钢管和型钢的矫正。

多辊矫正机:用于型材、板材等的矫正。

⑶手工矫正采用锤击的方法进行,操作简单灵活。由于矫正力小、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而用于矫正尺寸较小的钢材,或矫正设备不便于使用时采用。

5.边缘加工边缘加工包括:为消除切割造成的边缘硬化而将板边刨去2~4mm;为了保证焊缝质量而将钢板边刨成坡口;为了装配的准确性及保证压力的传递,而将钢板刨直或铣平。边缘加工方法有:铲边、刨边、铣边和碳弧气刨边。①铲边:有手工铲边和机械铲边两种。铲边后的棱角垂直误差不得超过弦长的1/3000 ,且不得大于2mm。②刨边:使用的设备是刨边机。刨边加工有刨直边和刨斜边两种。一般的刨边加工余量2~4mm。

③铣边:使用的设备是铣边机,工效高,能耗少。④碳弧气刨:使用的设备是气刨枪。效率高,无噪音,灵活方便。

6.制孔包括铆钉孔、螺栓孔,可钻可冲。钻孔用钻孔机进行,能用于钢板、型钢的孔加工;冲孔用冲孔机进行,一般只能在较薄的钢板、型钢上冲孔,且孔径一般≮钢材的厚度。施工现场的制孔可用电钻、

风钻等加工。

制孔精度、孔距等允许偏差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规定。

7.组装组装,也称拼装、装配、组立,是按照施工图的要求,把已加工完成的各零件和半成品构件装配成独立的成品。钢结构组装的方法包括地样法、仿形复制装配法、立装法、卧装法、胎模装配法。①地样法:用1:1 的比例在装配平台上放出构件实样,然后根据零件在实样上的位置,分别组装起来成为构件。此装配方法适用于桁架、构架等小批量结构的组装。

②仿形复制装配法:先用地样法组装成单面(单片)的结构,然后定位点焊牢固,将其翻身,作为复制胎模,在其上面装配另一单面结构,往返两次组装。此种装配方法适用于横断面互为对称的桁架结构。

③立装法:根据构件的特点及其零件的稳定位置,选择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装配。此装配方法适用于放置平稳,高度不大的结构或者大直径的圆筒。

④卧装法:将构件放置于卧的位置进行的装配。适用于断面不大,但长度较大的细长构件。

⑤胎模装配法:将构件的零件用胎模定位在其装配位置上的组装方法。此种装配方法适用于制造构件批量大、精度高的产品。

8.焊接焊接是钢结构加工制作中的关键步骤,见第5 章。

9.铣端、钻安装孔及摩擦面处理对受力较大的柱或支座底板,宜进行端部铣平,使所传的力由承压面直接传递给底板,以减小连接焊

缝的焊脚尺寸,其工序应在矫正合格后进行。铣端应根据构件的形式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铣平端面与轴线垂直。

钻安装孔一般在构件焊好后进行,以保证有较高精度。摩擦面的处理:高强度螺栓摩擦面处理后的抗滑移系数值应符合设计的要求(一般为0.45 ~0.55 )。摩擦面的处理可采用喷砂、喷丸、酸洗、砂轮打磨等方法,一般应按设计要求进行,设计无要求时施工单位可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施工。

10.除锈、涂装及编号涂装环境温度应符合涂料产品说明书的规定, 无规定时, 环境温度应在5~38℃之间, 相对湿度不应大于85%,构件表面没有结露和油污等涂装后4h 内应保护免受淋雨。

钢构件表面的除锈方法和除锈等级应符合规范的规定, 其质量要求应符合国家标准《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的规定。构件表面除锈方法和除锈等级应与设计采用的涂料相适应。

施工图中注明不涂装的部位和安装焊缝处的30~50mm宽范围内以及高强度螺栓摩擦连接面不得涂装。涂料、涂装遍数、涂层厚度均应符合设计的要求。

构件涂装后,应按设计图纸进行编号, 编号的位置应符合便于堆放、便于安装、便于检查的原则。对于大型或重要的构件还应标注重量、重心、吊装位置和定位标记等记号。编号的汇总资料与运输文件、施工组织设计的文件、质检文件等统一起来, 编号可在竣工验收后加以复涂。

四、钢结构预拼装由于受运输、安装设备能力的限制,或者为了保证

安装的顺利进行,在工厂里将多个成品构件按设计要求的空间设置试

装成整体,以检验各部分之间的连接状况,称为预拼装。

预拼装一般分平面预拼装和立体预拼装两种状态,拼装的构件应处于自由状态,不得强行固定。预拼装检验合格后,应在构件上标注上下

定位中心线、标高基准线、交线中心点等必要标记,必要时焊上临时撑件和定位器等。其允许偏差应符合相应的规定预拼装方法:平装法、立拼拼装法、模具拼装法。

(1)平装法平装法操作方便,不需稳定加固措施;不需搭设脚手架;焊缝焊接大多数为平焊缝,焊接操作简易,不需技术很高的焊接工人,焊缝质量易于保证;校正及起拱方便、准确。

适于拼装跨度较小,构件相对刚度较大的钢结构,如长18m以内钢柱、跨度6m以内天窗架及跨度21m以内的钢屋架的拼装。

(2)立拼拼装法立拼拼装法可一次拼装多拼;块体占地面积小;不用铺设或搭设专用拼装操作平台或枕木墩,节省材料和工时;省却翻身工序,质量易于保证,不用增设专供块体翻身、倒运、就位、堆放的起重设备,缩短工期;块体拼装连接件或节点的拼接焊缝可两边对称施焊,可防止预制构件连接件或钢构件因节点焊接变形而使整个块体产生侧弯。但需搭设一定数量稳定支架;块体校正、起拱较难;钢构件的连接节点及预制构件的连接件的焊接立缝较多,增加焊接操作的难度。

(3)利用模具拼装法模具是指符合工件几何形状或轮廓的模型(内模或外模) 。用模具来拼装组焊钢结构,具有产品质量好、生产效率高等许多优点。对成批的板材结构、型钢结构,应当考虑采用模具耕

钢结构构件制作加工流程

(一)准备工作 进行详图设计、审查图纸、提料、备料、相关试验和工艺规程的编制、拄术交底等工作。施工详图应根据结构设计文件和有关技术文件进行编制,并应经原设计单位确认;当需进行节点设计时,节点设计文件也应经原设计单位确认。 (二)钢结构构件生产的工艺流程 放样→号料→切割下料→平直矫正→边缘及端部加工→滚圆→煨弯→制孔→钢结构组装→焊接→摩擦面的处理→涂装。 (1)放祥:包括核对图纸的安装尺寸和孔距,以1:1大样放出节点,核对各部分的尺寸,制作样板和样杆作为下料、弯制、铣、刨、制孔等加工的依据。 (2)号料:包括检查核对材料,在材料上画出切割、铣、刨、制孔等加工位置。打冲孔,标出零件编号等。 (3)切割下料:包括氧割〔气割)、等离子切害等高温热源的方法和使用机切、冲模落料和锯切等机械力的方法。 (4)平直矫正:包括型钢矫正机的机械矫正和火焰矫正等。 (5)边缘及端部加工:方法有铲边、刨边、铣边、碳弧气刨、半自动和自动气割机、坡口机加工等。 (6)滚圆:可选用对称三轴滚圆机、不对称三轴滚圆机和四轴滚圆机等机械进行加工。 (7)煨弯:根据不同规格材料可选用型钢滚圆机、弯管机、折弯压力机等机械进行加工。当采用热加工成型时,一定要控制好温度,满足规定要求。 (8)制孔:包括铆钉孔、普通连接螺栓孔、高强度螺栓孔、地脚螺栓孔等。制孔通常采用钻孔的方法,有时在较薄的不重要的节点板、垫板、加强板等制孔时也可采用冲孔。钻孔通常在钻床上进行,不便用钻床时,可用电钻、风钻和磁座钻加工。 (9)钢结构组装:可采用地样法、仿形复制装配法、专用设备装配法、胎模装配法等。(10)焊接:是钢结构加工制作中的关键步骤,要选择合理的焊接工艺和方法,严格按要求操作。 (11)摩擦面的处理:可采用喷砂、喷丸、酸洗、打磨等方法,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进

模具加工流程

简单说就是把模具架上去机台(模具包含公母模以及滑块), 然后校正水平, 接着能够顺利开合模, 这样就算是架模完成 啦!! 如果讲究一点的还会把模温机给架好后预热以方便后续的试模...... 试模: 简单说就是把材料(塑料,熔熔金属汤液)试着以射出(塑料)或是压铸(金属汤液)到模具里面,然后再开模取出工件, 如果有短射,消水,变形,等等奇形怪状的问题再陆续修改, 以上这一连串的动作就叫做试模........ 冲压模具或是塑料模具都会用到架模与试模这两个名词, 因为这是相当普遍的用词, 连压铸,挤型,Thixomolding....等等也都有这两个名词...... 塑料模具的加工流程: 客户提供图面(或是本身设计好的3D图面) → 建3D Mold并进行装配→ 拆分模线(Parting Line) 卡勾拆滑块或是斜销→ 3D细分割→ 出图给2D (排顶出针,预备线割处,滑块如何拆....等等都是2D设计的工作) → 排加工进度(现场生管排程) → 机械粗加工(CNC) → 热处理(示需要,不一定要作)→机械细加工(CNC) → 放电加工(试需要还会有粗放电以及细放电) → 钳工整修→ 抛光→ 组模合模→ 试模。 "校模"与"试模"是~冲压模具~的名词。 "校模":是冲压模具制造后,投产前的第一步,将公、母模具安装于冲床或是压床上,调整公、母模具的水平,调整公模与母模间的间隙。 "试模"将已经校正好的冲压模具,以料胚做短暂试验性的生产,并检视其成品是否符合要求,如果合乎要求即可投产。如果不能合乎要求,则还要再调整到合乎要求,或是将整组模具卸下载回去整修。 塑料模具:通常分成模盖(有两块)、模仁。 先在绘图软件绘好图面。 用工作母机(CNC加工中心机、放电加工机加工、磨床)成形?span style="display: none;"> @= 1``z# 用机械或是手工将模面抛光成镜面。 组立整组塑料模具。 到射出机上试模、修整到成品OK。

丝印网版制作步骤

PCB丝印网版制作步骤 一、绷网 绷网步骤:网框清理--水平检校--涂底层胶--拉网--测张力--涂粘胶--下网、封边--储存 作业说明: 1.因网框重复使用,网框四周有残存之粘胶、网纱等杂物,必须清除干净,以免影响网纱与网框之 粘合力。 2.将网框放置于平台(需水平)检查网框是否变形,如有变形则需进行整平处理。 3.将清理好,未变形网框与网纱接着面溥而均匀的涂一层不加硬化剂的胶水以便增强拉网后网纱与 网框粘合力。 4.待第一次涂胶约10分钟后,将网框放置于拉网台,并调整好相对之位置及高度 5.选择网目,松开四周夹嘴,将网纱平铺在框上,然后将网纱均匀夹进夹里,不能有起皱,注意四 角要有较松余网纱,夹嘴一定需锁紧,夹子与夹子之间不能有间隙(自动升架、手动拉网为例)。 6.绷网:第一次张力26,静置5分钟张力为24;第二次张力28,静置5分钟张力26;第三次张力 32,静置5分钟张力为30;第四次校正5点张力32,静置20分钟后上胶张力30;15分钟胶固化下网张力28,静置72小时后方可制作网版(以一米×一米全自动生产线使用网版为例)。纵向横向同步拉开,一直拉到所需张力时则刷胶,常用网网纱张力为(100T、110T、120T均为30±2牛顿)(77T、51T均为35±2牛顿)(24T为50±2牛顿) 7.将已调好的胶水用小毛刷均匀地刷在网框与网纱接着面上方,不可将胶水掉进网版中间部位,待 胶8分钟干燥后,可用刮刀胶在涂胶面将未完全贴合之地方压紧贴合约10分钟左右胶水彻底干燥后(应采用开放式吹风加强干燥)才可下网。 8.使用裁纸刀去除网版四周多余网纱,并在网版边框注明,日期,网目及下网时张力(以便观察张 力变化)为了防止洗网水(防白水)的渗入,在网框的内角用红胶水密封,然后用防水胶带封在网框与网纱接着面上方,同样防止药水的渗入。 二、晒网 1.洗网:用磨网膏去油脂(新网),鬼影膏去图形(旧网),除浆粉去网浆、蓝油,用防白水洗杂物, 用清洁剂冲洗网,最后用高压水枪冲洗干净,最后用纯净水清洗干净。 2.烘干:--烤箱设定温度应小于48摄氏度。 3.使用贴水菲林方法:洗干净的网再用纯净水清洗一次。按工程菲林拼片图形加大20%左右选取水 菲林,用三角尺压住水菲林一端在网上,随即用三角尺慢慢往上刮平,再用胶刮刀轻压刮平,毛巾擦多余水份烘干。 4.使用感光胶(网浆):烘干网版再上感光胶,使用刮盒,将刮到网上,其中丝印绿油需上浆三次, (约每隔10分钟以上一次)丝印其他的抗腐蚀油墨则二次,丝印可剥离胶(兰胶〕先上50微米水菲林撕去胶片,再上2次网浆,每次刮三次,上浆完成后烘干。 5.网纱的选用情况一般线路包含字符油墨的丝印、及抗腐蚀油墨(绿油、底油、面油)用120T、100T、 110T网纱,碳浆(碳油)51T,丝印可剥离油墨(蓝胶〕24T丝印感光线路及热固化油墨用77T。

模具制造流程

模具制作流程 设计资料号 发布时间:2006 02/16 一、接受任务书 成型塑料制件的任务书通常由制件设计者提出,其内容如下: 1. 经过审签的正规制制件图纸,并注明采用塑料的牌号、透明度等。 2. 塑料制件说明书或技术要求。 3. 生产产量。 4. 塑料制件样品。 通常模具设计任务书由塑料制件工艺员根据成型塑料制件的任务书提出,模具设计人员以成型塑料制件任务书、模具设计任务书为依据来设计模具。 二、收集、分析、消化原始资料 收集整理有关制件设计、成型工艺、成型设备、机械加工及特殊加工资料,以备设计模具时使用。 1. 消化塑料制件图,了解制件的用途,分析塑料制件的工艺性,尺寸精度等技术要求。例如塑料制件在外表形状、颜色透明度、使用性能方面的要求是什么,塑件的几何结构、斜度、嵌件等情况是否合理,熔接痕、缩孔等成型缺陷的允许程度,有无涂装、电镀、胶接、钻孔等后加工。选择塑料制件尺寸精度最高的尺寸进行分析,看看估计成型公差是否低于塑料制件的公差,能否成型出合乎要求的塑料制件来。此外,还要了解塑料的塑化及成型工艺参数。 2. 消化工艺资料,分析工艺任务书所提出的成型方法、设备型号、材料规格、模具结构类型等要求是否恰当,能否落实。 成型材料应当满足塑料制件的强度要求,具有好的流动性、均匀性和各向同性、热稳定性。根据塑料制件的用途,成型材料应满足染色、镀金属的条件、装饰性能、必要的弹性和塑性、透明性或者相反的反射性能、胶接性或者焊接性等要求。 3. 确定成型方法 采用直压法、铸压法还是注射法。 4、选择成型设备 根据成型设备的种类来进行模具,因此必须熟知各种成型设备的性能、规格、特点。例如对于注射机来说,在规格方面应当了解以下内容:注射容量、锁模压力、注射压力、模具安装尺寸、顶出装置及尺寸、喷嘴孔直径及喷嘴球面半径、浇口套定位圈尺寸、模具最大厚度和最小厚度、模板行程等,具体见相关参数。 要初步估计模具外形尺寸,判断模具能否在所选的注射机上安装和使用。 5. 具体结构方案 (一)确定模具类型 如压制模(敞开式、半闭合式、闭合式)、铸压模、注射模等。 (二)确定模具类型的主要结构 选择理想的模具结构在于确定必需的成型设备,理想的型腔数,在绝对可靠的条件下能使模具本身的工作满足该塑料制件的工艺技术和生产经济的要求。对塑料制件的工艺技术要求是要保证塑料制件的几何形状,表面光洁度和尺寸精度。生产经济要求是要使塑料制件的成本低,生产效率高,模具能连续地工作,使用寿命长,节省劳动力。 三、影响模具结构及模具个别系统的因素很多,很复杂:

模具制作工艺流程

模具制作工艺流程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模具制作工艺流程 总的来说模具制作工艺流程如下: 审图—备料—加工—模架加工—模芯加工—电极加工—模具零件加工—检验—装配—飞模—试模—生产 A:模架加工:1打编号,2 A/B板加工,3面板加工,4顶针固定板加工,5底板加工 B:模芯加工:1飞边,2粗磨,3铣床加工,4钳工加工,5CNC粗加工,6热处理,7精磨,8CNC精加工,9电火花加工,10省模 C:模具零件加工:1滑块加工,2压紧块加工,3分流锥浇口套加工,4镶件加工 模架加工细节 1,打编号要统一,模芯也要打上编号,应与模架上编号一致并且方向一致,装配时对准即可不易出错。 2, A/B板加工(即动定模框加工),a:A/B板加工应保证模框的平行度和垂直度为0.02mm,b :铣床加工:螺丝孔,运水孔,顶针孔,机咀孔,倒角c:钳工加工:攻牙,修毛边。 3,面板加工:铣床加工镗机咀孔或加工料嘴孔。 4,顶针固定板加工:铣床加工:顶针板与B板用回针连结,B板面向上,由上而下钻顶针孔,顶针沉头需把顶针板反过来底部向上,校正,先用钻头粗加工,再用铣刀精加工到位,倒角。

5,底板加工:铣床加工:划线,校正,镗孔,倒角。 (注:有些模具需强拉强顶的要加做强拉强顶机构,如在顶针板上加钻螺丝孔) 模芯加工细节 1)粗加工飞六边:在铣床上加工,保证垂直度和平行度,留磨余量1.2mm 2)粗磨:大水磨加工,先磨大面,用批司夹紧磨小面,保证垂直度和平行度在0.05mm,留余量双边0.6-0.8mm 3)铣床加工:先将铣床机头校正,保证在0.02mm之内,校正压紧工件,先加工螺丝孔,顶针孔,穿丝孔,镶针沉头开粗,机咀或料咀孔,分流锥孔倒角再做运水孔,铣R角。 4)钳工加工:攻牙,打字码 5) CNC粗加工 6)发外热处理HRC48-52 7)精磨;大水磨加工至比模框负0.04mm,保证平行度和垂直度在0.02mm之内 8) CNC精加工 9)电火花加工 10)省模,保证光洁度,控制好型腔尺寸。 11)加工进浇口,排气,锌合金一般情况下浇口开0.3-0.5mm,排气开0.06-0.1mm,铝合金浇口开0.5-1.2mm排气开0.1-0.2,塑胶排气开0.01-

模具加工制作流程

模具加工基本流程 一、新模加工的基本流程与要求: (一)、接受到工程给予的模具资料,根据模具的生产周期、生产时间制定模具制作日程表。 附表“模具制作日程表” 注明:模具生产周期为12天,各小组加工基本如下: 设计:出3D 一天,出运水图纸6-8小时,出2D一天半,(包含评审);订购模胚、材料、标准件要及时; 编程:两天,前后模开粗、挂台铜公优先; 铣床:半天,开模第2天17:30前完成; CNC开粗:开模第2天21:00前完成外发热处理; 磨床:半天,第3天热处理回来; CNC光刀:一天,开模第4天完成; 线割:一天,开模5天完成; EDM:三天;开模第9天完成; FIT模/省模:3天。 TO模具评审会。 各加工组要保质保量的按时完成,有延误进度和加工出错的要进行教导或检讨,延误半天的要进行罚款处理。

(二)、各加工组按“模具部新模排期表”先后顺序加工,决不允许颠倒或胡乱安排加工,违返组长要进行检讨问责。 附表“模具部新模排期表” 模具工件时要分清安排加工的先后顺序。 1.要按照试模先后顺序加工; 2.改模要优先新模加工; 3. 前后模、行位要优先其它散件加工,要多个加工部门要优先其它单个和少加工部门加工; 4. 淬火的工件要优先不用淬火的工件加工; 5. 外发工件要优先不用外发的工件加工; 6. 遇到模具繁多,有的加工部门可能积压很多工件,有的部门机器待工件加工的现象,这时必须进行合理调 整; 7.安排钢料与铜公的加工互相配合,不能脱节; 8. PMC对各加工组的每日加工能力及时互相调配。 (三)、各加工组要根据“新模生产进度状况表”实际情况,主动跟进合理安排好机台加工。 附表“新模生产进度状况表”

丝网印刷流程及图片

《印刷流程操作实训》课程上机实验报告 班级:广告1102班姓名:邵曼学号:51102211 实验时间:2013.1.7~2013.1.10 实验地点:丝网印刷室指导教师:沈海军 实验内容:丝网印刷 实验目的: 1、针对《印刷流程操作》课程中的印制体恤衫的部分所教授的内容进行全面实践练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锻炼学生正确使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使课程的理论讲授得到有效的实践延伸。 2、通过印制体恤衫的实训,掌握丝网印刷的基本流程和基本原理,拓宽思路,该课程可以作为《图形创意》、《传统图形设计》、《插画》、《设计手绘基础》等一系列课程的衍生课程。可以将前面所学的设计作品应用到实际的产品中,从而产生直接的设计商品。 3、通过印制体恤衫的实训学生可以掌握印前图形设计、出菲林片、绷网、上涂感光胶、晒版、冲印显影、印刷等一系列的工艺流程;熟悉并掌握相关软件的操作与机器设备的调试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对设计后期作品的组织管理能力及解决实际工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进入企业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训衔接课程:印刷工艺与排版 实验要求: 1、印刷所需素材鼓励学生进行现场设计,也可以将以往课程所做作品进行重新设计,并运用相关软件处理后成为出菲林所需格式。素材设计在实训开始前一个课程全部结束,以便于后期晒版所需内容,此环节决定后期印刷作品的设计质量,是整个实训的关键部分,同时也是考核学生前期设计基础的成绩好坏的一个参考。 2、开课后,教师在讲明实践性质、任务、要求、课程安排、步骤和进度、平时考核内容、结课时考试办法、实践守则及实践室安全制度等的基础上安排学生进行分组实践; 3、实训为5-6人一组,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出现问题,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分组分析、解决,不得包办代替; 4、任课教师每天要安排课上统一指导时间,检查学生的实践进度,听取学生的实践情况汇报,及时指出存在问题; 5、实践中要求学生开动脑筋、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充分利用所学的图形设计、印刷工艺流程、各环节注意事项及所需各项工具等专业知识,完成实践的全部过程,最后完成的体恤衫作品要求新颖,有原创性。 [实验步骤] 1、图片排版设计 将所要印刷的图片先排版,注意文件文字图片要清晰,以及它的大小和出血线的保留。将其打印到菲林片上。 2、绷网

模具加工流程及加工标准

模具加工流程 开料:前模料、后模模料、镶件料、行位料、斜顶料; 开框:前模模框、后模模框; 开粗:前模模腔开粗、后模模腔开粗、分模线开粗; 铜公:前模铜公、后模铜公、分模线清角铜公; 线切割:镶件分模线、铜公、斜顶枕位; 电脑锣:精锣分模线、精锣后模模芯; 电火花:前模粗、铜公、公模线清角、后模骨位、枕位; 钻孔、针孔、顶针; 行位、行位压极; 斜顶 复顶针、配顶针; 其它:①唧咀、码模坑、垃圾钉(限位钉);②飞模;③水口、撑头、弹簧、运水;省模、抛光、前模、后模骨位; 细水结构、拉杆螺丝拉钩、弹簧 淬火、行位表面氮化; 修模刻字。 模具设计知识 一、设计依据 尺寸精度与其相关尺寸的正确性。 根据塑胶制品的整个产品上的具体要和功能来确定其外面质量和具体尺寸属于哪

一种: 外观质量要求较高,尺寸精度要求较低的塑胶制品,如玩具; 功能性塑胶制品,尺寸要求严格; 外观与尺寸都要求很严的塑胶制品,如照相机。 脱模斜度是否合理。 脱模斜度直接关系到塑胶制品的脱模和质量,即关系到注射过程中,注射是否能顺利进行: 脱模斜度有足够; 斜度要与塑胶制品在成型的分模或分模面相适应;是否会影响外观和壁厚尺寸的精度; 是否会影响塑胶制品某部位的强度。 二、设计程序 对塑料制品图及实体(实样)的分析和消化: A、制品的几何形状; B、尺寸、公差及设计基准; C、技术要求; D、塑料名称、牌号 E、表面要求 型腔数量和型腔排列: A、制品重量与注射机的注射量; B、制品的投影面积与注射机的锁模力; C、模具外形尺寸与注射机安装模具的有效面积,(或注射机拉杆内间距) D、制品精度、颜色; E、制品有无侧轴芯及其处理方法; F、制品的生产批量; G、经济效益(每模的生产值) 型腔数量确定之后,便进行型腔的排列,即型腔位置的布置,型腔的排列涉及模具尺寸,浇注系统的设计、浇注系统的平衡、抽芯(滑块)机构的设计、镶件及

钢结构加工制作

第五章钢结构加工制作 5.1钢结构加工主意事项 1.钢结构的制作应符合《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S102:2002)的规定,其未作规定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 2.所有钢构件在制作前应按1:1比例做大样,复核无误后方可下料;钢材加工前应进行校正,使之平整,以免影响制作精度 3.焊接时应选择合理的焊接顺序,以减少构件中因焊接产生的残余应力和变形。柱底板及梁端板与梁柱之间的连接焊缝为全熔坡口焊,质量等级为二级;其它为三级。焊缝长度除图中注明外,均为满焊;焊缝高度,除注明外,按图一取值,且hf≥5mm。 4.Q235钢与Q235钢,Q235钢与Q345钢之间的焊接连接采用 E43xx型焊条,Q345钢与Q345钢之间的焊接连接采用E50xx型焊条。 5.除檩条及墙梁外,所有钢构件之螺栓孔应采用钻成孔,所有孔径除地脚螺栓(锚栓)外,均比螺栓直径大2mm;若现场需扩孔,应采用扩孔器或大号钻头进行扩孔,孔壁需光滑;若现场需制孔,应优生采用钻孔,当钻孔有困难时,可用火焰割小孔后再扩孔至设计要求,孔壁需光滑。 6.高强螺栓摩擦型连接节点接触面采用喷砂处理,其摩擦系数:对Q235钢为0.45,对Q345钢0.50 7.在对接焊缝的拼接处:当焊件的宽度不同或厚度在一侧相差 4mm以上时,应分别在宽度方向或厚度方向从一侧或两侧做成坡度不大于1:2.5的斜角(当直接承受动力荷载时为1:4)当厚度不同时,焊缝坡口形式应根椐较薄焊件按有关规定要求取用。 5.2 H型钢的加工制作 本工程所用钢架梁、吊车梁、钢立柱,均为Q345型H型钢,焊接H型号钢以及控制其焊接变形是技术关键。其制作工艺

丝网印刷工艺流程介绍

丝网印刷工艺流程介绍 1.丝网印刷工艺安排 丝网印刷属于直接印刷方式,工艺安排有三种:①纸板→丝网印刷→印后加工,即首先在瓦楞纸板或其它纸板上进行丝网印刷,然后根据需要制作成纸箱、纸盒产品;②纸箱→丝网印刷,即直接在已制作好的瓦楞纸箱或其它纸箱、纸盒上进行丝网印刷;③二次加工,即首先在面纸板上进行丝网印刷,然后根据需要制作成瓦楞纸板,再作成纸箱、纸盒产品。 2.丝网印刷特点①适应性广:丝网印刷幅面可大可小;②墨色厚实:在所有印刷工艺中,丝网印刷墨层最厚,饱和度高,专色印刷效果更佳;③成本低:丝网印刷制版容易,印刷工艺简单;④印刷品质量稳定;⑤生产效率低:丝网印刷速度慢,不适合联机生产;⑥图像精度低:丝网印刷分辨率不高,常规加网线数24线/厘米~32线/厘米。 3.丝网印刷适用范围 丝网印刷适用于小批量生产,印刷外观要求较高、纸板厚度不限、不损害强度的包装产品。 丝网印刷工艺 1.丝网版制作(1)丝网选择①尼龙丝网:尼龙丝网强度高,耐磨性较高,耐碱性较高,耐酸性稍差,油墨透过性好,丝线直径小,弹性好,印迹鲜明;②涤纶丝网:涤纶丝网稳定性好,强度高,耐腐蚀,性能优于尼龙丝网,绷网张力高,适合高精印刷;③不锈钢丝网:不锈钢丝网强度高,稳定性好,丝径小,网目高,耐抗性好,寿命长,弹性差,受冲击易破裂,适合精密印刷,不适合曲面印刷;④镀镍涤纶丝网:镀镍涤纶丝网综合了涤纶丝网和不锈钢丝网的长处,适用性广,价格适中,耐腐蚀性差。 丝网有平织、斜纹织、半绞织、全绞织。白色丝网曝光时易引起漫反射,金黄、红、琥珀色吸收紫外线,可防光晕。丝网网目数有30目/厘米、40目/厘米、60目/厘米、80目/厘米、120目/厘米、140目/厘米和160目/厘米等几种,一般情况下,网目数大,网丝直经小。细丝密网,分辨率高;粗丝粗网分辨率低。印刷曲面时,用弹性大的丝网,如尼龙网;印刷吸收性大承印物时,用网孔面积大的丝网;印刷光滑面时,用高弹力、高张力的丝网;印刷粗糙面时,用低网目的丝网;印刷精度高的印刷品时,用低延伸率、高张力的丝网;印刷招牌、纺织品、针织品时,用28目/厘米~78目/厘米丝网;印刷纸、金属、玻璃、皮革、塑料时,用40目/厘米~140目/厘米丝网。

模具制作流程

模具制作流程 一、接受任务书 成型塑料制件的任务书通常由制件设计者提出,其内容如下: 1. 经过审签的正规制制件图纸,并注明采用塑料的牌号、透明度等。 2. 塑料制件说明书或技术要求。 3. 生产产量。 4. 塑料制件样品。 通常模具设计任务书由塑料制件工艺员根据成型塑料制件的任务书提出,模具设计人员以成型塑料制件任务书、模具设计任务书为依据来设计模具。 二、收集、分析、消化原始资料 收集整理有关制件设计、成型工艺、成型设备、机械加工及特殊加工资料,以备设计模具时使用。 1. 消化塑料制件图,了解制件的用途,分析塑料制件的工艺性,尺寸精度等技术要求。例如塑料制件在外表形状、颜色透明度、使用性能方面的要求是什么,塑件的几何结构、斜度、嵌件等情况是否合理,

熔接痕、缩孔等成型缺陷的允许程度,有无涂装、电镀、胶接、钻孔等后加工。选择塑料制件尺寸精度最高的尺寸进行分析,看看估计成型公差是否低于塑料制件的公差,能否成型出合乎要求的塑料制件来。此外,还要了解塑料的塑化及成型工艺参数。 2. 消化工艺资料,分析工艺任务书所提出的成型方法、设备型号、材料规格、模具结构类型等要求是否恰当,能否落实。 成型材料应当满足塑料制件的强度要求,具有好的流动性、均匀性和各向同性、热稳定性。根据塑料制件的用途,成型材料应满足染色、镀金属的条件、装饰性能、必要的弹性和塑性、透明性或者相反的反射性能、胶接性或者焊接性等要求。 3. 确定成型方法 采用直压法、铸压法还是注射法。 4、选择成型设备 根据成型设备的种类来进行模具,因此必须熟知各种成型设备的性能、规格、特点。例如对于注射机来说,在规格方面应当了解以下内容:注射容量、锁模压力、注射压力、模具安装尺寸、顶出装置及尺寸、喷嘴孔直径及喷嘴球面半径、浇口套定位圈尺寸、模具最大厚度和最小厚度、模板行程等,具体见相关参数。 要初步估计模具外形尺寸,判断模具能否在所选的注射机上安装和使用。

丝印标贴的制作及工艺流程

丝印标贴的制作及工艺流程 现在各式各样的标牌已广泛应用于电子产业和家用电器产品上,丝印标牌技术,是丝印技术应用的一个方面。现在各式各样的标牌已补广泛应用于电子产业和家用电器产品上,尤其是在各种标牌的表面采用了新装饰工艺之后,多次多彩的装饰效果展现在人们眼前,进步了商品的价值和竞争能力。它以精致典雅的形式,多次多彩的装饰效果展现在人们眼前,进步了商品的价值和竞争能力。 在标牌出产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是丝网印版及承印物前处理的工艺技术和印刷要点及丝印油墨的选择。 一、丝印制板: 1、漆膜雕刻法: 是手工制版法的一种,较简朴。可印制一般不太精致的单色图案和文字。 (1)喷制刻版漆膜纸:将描图纸用浆糊粘在平整的木版上,用排笔把橡胶水1份(体积比),汽油1份调好,平均地涂在纸面上,干后喷涂软性清漆3—5次,每次喷涂后,在烘箱顶用40度~50度烘干,漆膜厚度喷至5~6毫米为宜,漆膜应光亮、平均、无气泡、无污点。 (2)雕刻图形:把漆膜纸贴在图形上,用刻刀、圆规刀、直尺按图形雕刻,轻轻地剔除漆膜。 (3)转贴:雕刻图形之后,便可以旧事先做好的丝网框上转贴了。方法是把刻好的漆膜放在网框下面压紧,用棉花沾少许稀料在上面轻轻复擦,至漆膜与丝网粘牢为止。干燥数分钟后,把描图纸揭掉。假如纸未全掉,可用棉花沾水擦净。空缺的部门用硝基漆涂一层,将丝网的网眼堵住。晾干后即可印刷。 2、碳素纸晒版法: 也是一种较简朴的手工制版法。 (1)裁感光纸:感光纸是一种混合物较厚地涂上上氧人钡原纸上制成的碳素纸,按图形的大小裁好备用。 (2)敏化:在500毫和20克重铬酸铵配制的溶液中浸泡3-5分钟,掏出碳素纸,把水分流干。 (3)曝光:把碳素纸平贴在清洁的玻璃上,胶膜向上,在上边笼盖阳图聚酯薄膜底版,用晒版机进行曝光,曝光时间8-12分钟。 (4)显影:曝光后在40~50度温水中浸泡数分钟,使胶膜和阳图版与氧化锌原纸天然脱离,用温水仔细显影至力形文字清楚为止。 (5)转贴:把制好的版放在予先绷好丝网的网框下面,在丝网上面笼盖几层报纸,压上玻璃板,以1-2公斤/平方厘米的重压,此时胶膜与丝网贴牢,取下重物和报纸,用电炉烘干胶膜,再取下原纸,胶膜图形即转到丝网上。仔细检查图形有无缺陷,合格后把图形附近的丝网上涂上一层硝基磁漆保护,把丝印印版装在印版台,以备印刷。此种制版法的合用范围与漆膜雕刻法相同。 3、感光制版法:丝印标牌(https://www.doczj.com/doc/c417221534.html,)所用的印牌精度要求较高,一般都采用提高前辈的直接、间接、直间三种感光制版法。 A、直接制版法: (1)岗框使用铝框,用不着绷网机动性绷网,气压在5-6公斤/平方厘米,使用缩醛胶粘网,绷松紧程度用张力丈量,张力5-7公斤,下沉尺寸应小于2毫米。 (2)清洗丝网:用洗衣粉、洗洁精、乙醇等作为洁洗剂,清洗丝网的两面,并用净水冲净,经热风干燥后待用。目的是使网能与感光胶更好粘合。 (3)刮斗(涂布斗、涂布器):涂布感光胶的刮斗可以用不锈钢制成,也可用有机玻璃板制成刮板。其长度一般略小于是丝网框内径(把长度不同的几种刮斗配成一套备用)B。刮斗的边沿必需薄而不刃,光滑挺直,不答应有凹凸、毛刺、伤痕等缺陷,以心影响制版质量。涂布丝网感光胶时,每涂三次烘干一遍,需连续作3-4遍,直到胶膜达到需要的厚度为止,再进行曝光。 (4)干燥箱的温度,较为理想的是用可调温度的干燥箱。感光胶的干燥温度,一般控制在40度左右,烘烤时间过长或温渡过高,都会影响感光层质量。

模具生产工艺流程

一、接受任务书成型塑料制件的任务书通常由制件设计者提出,其内容如下: 1.经过审签的正规制制件图纸,并注明采用塑料的牌号、透明度等。 2.塑料制件说明书或技术要求。 3.生产产量。 4.塑料制件样品。通常模具设计任务书由塑料制件工艺员根据成 型塑料制件的任务书提出,模具设计人员以成型塑料制件任务书、模具设计任 务书为依据来设计模具。 二、收集、分析、消化原始资料收集整理有关制件设计、成型

工艺、成型 设备、机械加工及特殊加工资料,以备设计模具时使用。 1.消化塑料制件图,了解制件的用途,分析塑料制件的工艺性,尺 寸精度等技术要求。例如塑料制件在外表形状、颜色透明度、使用性能方面的 要求是什么,塑件的几何结构、斜度、嵌件等情况是否合理,熔接痕、缩孔等 成型缺陷的允许程度,有无涂装、电镀、胶接、钻孔等后加工。选择塑料制件 尺寸精度最高的尺寸进行分析,看看估计成型公差是否低于塑料制件的公差, 能否成型出合乎要求的塑料制件来。此外,还要了解塑料的塑化及成型工艺参

数。 2.消化工艺资料,分析工艺任务书所提出的成型方法、设备型号、 材料规格、模具结构类型等要求是否恰当,能否落实。成型材料应当满足塑 料制件的强度要求,具有好的流动性、均匀性和各向同性、热稳定性。根据塑 料制件的用途,成型材料应满足染色、镀金属的条件、装饰性能、必要的弹性. 和塑性、透明性或者相反的反射性能、胶接性或者焊接性等要求。 3.确定成型方法采用直压法、铸压法还是注射法。 4、选择成型设备根据成型设备的种类来进行模具,因此必须 熟知各种成型设备的性能、规格、特点。例如对于注射机来说,在规格方面应

第五章 钢结构网架的制作与安装

第五章钢结构网架的制作与安装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5.1.1条钢材材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如无出场合格证或有怀疑时,必须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5的规定进行机械性能试验和化学分析,经证明符合标准和设计要求后方可使用。混凝土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4的要求。 第5.1.2条网架的制作与安装,应符合≤网架结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GJ78-91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中必须认真执行。 第5.1.3条网架制作安装、验收及土建施工放线使用的所有钢尺必须统一标准、丈量的拉力要一致。当跨度较大时,应按气温情况考虑温度修正。 第5.1.4条焊接工作已在工厂或预制拼装厂内进行,以减少高空或现场工作量。 现场的钢管焊接应有四级以上技工进行,并经过焊接球节点与钢管连接的全位置焊接工艺考核合格后方可参加施工。 当采用焊接钢板节点时,应选择合理的工艺顺序,以减少焊接变形及焊接应力。 第5.1.5条网架的安装方法,应根据网架受力和构造特点,在满足质量、安全、进度和经济效果的要求下,结合当地的施工技术条件综合确定。 网架的安装方法及适用范围如下: 一、高空散装法适用与螺栓连接节点的各种类型网架,并宜采用少支架的悬挑施工方法; 二、分条或分块安装法适用于分割后刚度和受力状况改变较小的网架,如两向正交、正放四角锥、正放抽空四角锥等网架。分条或分块的大小应根据起重能力而定; 三、高空滑移法适用于正放四角锥、正放抽空四角锥、两向正交正放等网架。滑移时滑移单元应保证成为几何不变体系; 四、整体吊装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网架,吊装时可在高空平移或旋转就位; 五、整体提升法适用于周边支承及多点支承网架,可用升板机、液压千斤顶等小型机具进行施工; 六、整体顶升法适用于支点较少的多点支承网架。 第5.1.6条采用吊装或提升、顶升的安装方法时,其吊点的位置和数量的选择,应考虑下列因素: 一、宜与网架结构使用时的受力状况想接近; 二、吊点的最大反力不应大于起重设备的负荷能力; 三、各起重设备的负荷宜接近。 第5.1.7条安装方法选定后,应分别对网架施工阶段的吊点反力、挠度、杆间内力、提升或顶升时支承柱的稳定性和风载下网架的水平推力等项进行验算,必要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施工荷载应包括施工阶段的结构自重及各种施工活何在。安装阶段的动力系数:当采用提升法或顶升法施工时,可取1.1;当采用拔杆吊装时,可取1.2;当采用履带式或汽车式起重机吊装时,可取1.3。 第5.1.8条无论采用和中施工方法,在正式施工前均应进行试拼及试安装,当确有把握时方可进行正式施工。 第5.1.9条在网架结构施工时,必须认真清除钢材表面的氧化皮和锈蚀等污染物,并及时采取防腐蚀措施。 不密封的钢管内部必须刷防锈漆,或采用其他防锈措施。焊缝应在清除焊渣后涂刷防锈漆。 不得以考虑锈蚀而在实际施工中任意加大钢材截面或厚度。 第二节制作与拼装要求 第5.2.1条网架结构应在专门的胎具上制作,以保证杆件和解点的进度和互换性。 第5.2.2条网架结构制作与拼装中的对称焊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5规定的二级质量检验标准的要求,其他焊缝按三级质量检验标准的要求。 第5.2.3条焊接钢板节点的节点板宜用砂轮切割机下料。节点板长度尺寸允许偏差为±2mm,厚度允许偏差为±0.5mm,角度允许偏差为±20‘,可用角尺或样板检查,其接触面应密合。

网版制作工艺流程

网版制作工艺流程 目前,市场网版制作工艺因其原材料不同,生产工艺也就有所不同。据了解,目前市场上用来制作网版的原材料有三种类型:液态型直接法感光胶,预敏化型的直接法胶片及间接法胶片。由于三种原材料的特性与功能不同,其使用操作工艺也就有所不同。 一、液态型直接法感光胶 感光胶的优点是工艺简单、经济、实用。其特性有曝光速度快,网版经久耐用而且去膜容易,优良的耐溶性,其生产工艺流程是: 网前处理及选网→配胶→涂胶→干燥→曝光→显影→待用 其工作环境为温度15~20℃,相对温度50~65%,黄灯下暗房操作。※网前处理及选网 新丝网在使用前必须用磨网膏进行网前处理,每个网版都要用脱脂剂彻底脱脂,具体操作方法是用水淋湿丝网两面,涂上磨网膏或脱脂剂,然后用毛刷涂均匀并静置1分钟,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使用过的网如果不再使用,可用脱膜剂浸泡,然后清洗干净,使用前必须做脱脂处理工艺。

丝网清洗好后,烘干处理待用。制网者可根据所需要的网牍目数进行选网:丝印线路一般用120T/cm,阻焊100-120T/cm,字符100-120T/cm,碳桥油43-120T,印剥离兰胶18-36T。 ※配胶 直接法感光胶目前市上有二种类型:一种是单液型,这种类型是把敏化剂在生产时直接配制的感光胶,可直接使用的类型;另一种是“二元固化”感光胶。这种感光胶在使用前必须进行配置,即把敏化剂加入适量水均匀搅拌后倒入感光胶中,经过上下左右充分搅拌,即配制完成。配胶工作最少要在使用前两个小时完成,最佳的方法是在前一个工作日下班前配好胶,第二天上班即用。切记,配好的胶必须静置2小时以上,让胶中泡沫消失才可使用,否则会出现意想不到的质量事故。 ※涂胶 把干燥好的待用网放置在涂胶台上,把适量的感光胶倒入刮刀内,先涂印刷面(丝网的凸面),后涂油墨面(丝网的凹面),一般每面3刀次,如果要求厚网版,那么可分多次涂刷,即第一次涂胶后,立即放入30-40℃的烘箱中烘干,取出丝网再次涂胶,根据所要求厚度,决定涂胶次数,注意一般印刷面(凸面)要比油墨面(凹面)多涂2-3刀次。

钢结构设计原理第五章习题参考答案

钢结构设计原理第五章习题参考答案 P196:5-7 解: (一)计算截面参数 222000101000240015mm A =?+??= 493 310924.312 1000390121030400mm I x ?=?-?= 483 3106.112 10100021240015mm I y ?=?+??= 3610295.4250500105.50740015mm S c ?=??+??= 3610045.35.50740015mm S b ?=??= (二)梁自重计算 单位长度梁自重标准值:m KN g k /727.15.7810220006=??=- 单位长度梁自重设计值(因题意不明,假设2.1=G γ) m KN g /07.2727.12.1=?= (三)抗弯强度验算 计算位置:危险截面:跨中截面,危险点:a 点 跨中截面弯矩: m KN M /73.10438 1307.25.24002max =?+?= 2 96max /215/47.130********.305.11073.1043mm N f m N W M nx x x ==????== γσ抗弯强度满足要求。 (四)抗剪强度验算 计算位置:危险截面:支座截面,危险点:c 点 支座截面剪力: KN V 46.4131307.22 1400max =??+= P a

296 3max /26.4510 10924.310295.41046.413mm N It VS w =?????==τ (五)局部承压强度验算 计算位置:因支座支承情况不明,故计算集中力作用截面b 点。 223 /215/320)15550(10104000.1mm N f mm N l t F z w c ==?+???== ψσ 局部承压强度满足要求。 (六)折算应力验算 计算位置:集中力作用截面b 点 集中力作用截面弯矩:m KN M .22.10272 5.207.25.24 6.4132 =?-?= b 点由弯矩产生的正应力:296 /66.12450010 924.305.11022.1027mm N W M nx x x =????==γσ 集中力作用截面剪力:KN V 29.4085.207.246.413=?-= b 点由剪力产生的剪应力:296 3/68.3110 10924.310045.31029.408mm N It VS w =?????==τ 折算应力验算: 2 12222222/5.2362151.1/71.28468.31332066.12432066.1243mm N f mm N c c =?==?+?-+=+-+βτσσσσ 折算应力满足要求。 P196习题5-8 解:(一)计算截面参数 2160008800240012mm A =?+??= 493 310924.112 80039212824400mm I x ?=?-?= 483 31028.112 880021240012mm I y ?=?+??=

模具制造工艺流程

模具制造工艺流程 2009-05-11 21:58 模架加工打编号A、B板面板顶针固定板顶针底板底板 模芯加工飞边粗磨检验铣床加工钳工加工CNC加工检验热处理 精磨检验数控加工省模自检 电极加工 审图备料检验加工 滑块加工见《滑块加工工艺》 压紧块加工见《压紧块加工工艺》 模具零件加工分流锥加工见《分流锥加工工艺》 圆形精磨检验 镶件加工 异形热处理数控加工检验 模具全检装配合模总装全检试模 总的来说模具制作工艺流程如下: 审图—备料—加工—模架加工—模芯加工—电极加工—模具零件加工—检验—装配—飞模—试模—生产 A:模架加工:1打编号,2 A/B板加工,3面板加工,4顶针固定板加工,5底板加工 B:模芯加工:1飞边,2粗磨,3铣床加工,4钳工加工,5CNC粗加工,6热处理,7精磨,8CNC精加工,9电火花加工,10省模 C:模具零件加工:1滑块加工,2压紧块加工,3分流锥浇口套加工,4镶件加工 模架加工细节 1,打编号要统一,模芯也要打上编号,应与模架上编号一致并且方向一致,装配时对准即可不易出错。 2, A/B板加工(即动定模框加工),a:A/B板加工应保证模框的平行度和垂直度为0.02mm,b :铣床加工:螺丝孔,运水孔,顶针孔,机咀孔,倒角c:钳工加工:攻牙,修毛边。 3,面板加工:铣床加工镗机咀孔或加工料嘴孔。 4,顶针固定板加工:铣床加工:顶针板与B板用回针连结,B板面向上,由上而下钻顶针孔,顶针沉头需把顶针板反过来底部向上,校正,先用钻头粗加工,再用铣刀精加工到位,倒角。 5,底板加工:铣床加工:划线,校正,镗孔,倒角。 (注:有些模具需强拉强顶的要加做强拉强顶机构,如在顶针板上加钻螺丝孔)模芯加工细节 1)粗加工飞六边:在铣床上加工,保证垂直度和平行度,留磨余量1.2mm 2)粗磨:大水磨加工,先磨大面,用批司夹紧磨小面,保证垂直度和平行度在0.05mm,留余量双边0.6-0.8mm

注塑模具加工工艺及流程

注塑模具加工流程 开料:前模料、后模模料、镶件料、行位料、注塑工斜顶料; 开框:前模模框、后模模框; 注塑模具加工厂; 开粗:前模模腔开粗、后模模腔开粗、分模线开粗; 铜公:前模铜注塑模具材料公、后模铜公、分模线清角铜公; 线切割:镶件分模线、铜公、斜顶枕位; 电脑锣:注塑模具精锣分模线、精锣后模模芯; 电火花:前模粗、铜公、公模线清角、后模骨位、枕位注塑人才网; 钻孔、针孔、顶针; 行位、行位压极; 斜顶 复顶针、注塑模具加工厂配顶针; 其它:①唧咀、码模坑、垃圾钉(限位钉);②飞模;③水口、撑头、弹簧、注塑模 具成本分析运水; 省模、抛光、前模、后模骨位; 细水结构、拉杆螺丝拉钩、弹簧 注塑潍坊淬火、行位表面氮化; 修模刻字。 模具设计知识 一、设计依据 尺寸赫斯基注塑ehs精度与其相关尺寸地正确性。 根据塑胶制品地整个产品上地具体要和功能来确定其外面质量和具体注塑工艺流程尺 寸属于哪一种: 外观质量要求较高,尺寸精度要求较低地塑胶制品,如玩具;功能性塑胶制品, 尺寸要求严格; 外观与尺寸都要求很严地塑胶制品,如照相机。 天津注塑脱模斜度是否合理。 脱模斜度直接关系到塑胶制品地脱模和质量,即关系到注射过程中,注射是否能顺利 进行: 脱模斜度有足够; 斜度要与塑胶制品在成型地分模或低温注塑材料分模面相适应;是否会影响外观和壁 厚尺寸地精度; 是否会影响塑胶制品某部位地强度注塑产品伤痕修复机。 二、设计程序

对塑料制品图及实体(实样)地分析和消化: A、制品注塑技术地几何形状;&中国注塑nbsp; &n注塑工bsp; B、尺寸、公差及设计基准;&中国注塑网nbsp; &n苏州注塑公司bsp; C、技术要求;&注塑模具成本分析nbsp; D、塑料名称、牌号&nbs参观注塑车间p; 注塑上下料机器人E、表面要求 型腔数量和型腔排列: A、制品重量与注射机地注射量; B、制品地投影面积与注射机地锁模力; C、模具外形尺寸与注射机安装模具地有效面积,注塑成型机(或注射机拉杆内间距 ) D、制品精度、颜色;增强pa9t 注塑温度; 宝源注塑机械 E、制品有无侧轴芯及其处理方法; F、制品地生产批量;&nb什么是注塑sp; &nbs中国注塑人才网p; G、经济效益(每模地生产值) 型腔数量确定之后,便进行型腔地排列,即型注塑工艺腔位置地布置,型腔地排列涉 及模具尺寸,浇注系统地设计、浇注系统地平衡、抽芯(滑赫斯基注塑ehs块)机构地设 计、镶件及型芯地设计、热交换系统地设计,以上这些问题又与分型面及浇口位置地选双 色注塑择有关,所以具体设计过程中,要进行必要地调整,以达到比较完美地设计。 三、分注塑技术型面地确定 不影响外观; 有利于保证产品精度、模具加工,特别是型腔地加工;<精密注塑br>有利于浇注 系统、排气系统、冷却系统地设计; 有利于开模(分模、脱模)确保在开模氮气注塑产品宁波时,使制品留于动模一侧; 便于金属嵌块地安排。 四、浇注系统地设计 注塑模具材料浇注系统设计包括主流道地选择、分流道截面形状及尺寸地确定、浇口 地位置地选择、浇口形式及浇塑料注塑加工口截面尺寸地确定,当利用点浇口时,为了确 保分流道地脱落还应注意脱浇口装置地设计南通注塑模具厂、脱浇装置九章浇口机

注塑模具精加工工艺流程

注塑模具精加工工艺流程 一幅模具是由众多的零件组配而成,零件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模具的质量,而零件的最终质量又是由精加工来完成保证的,因此说控制好精加工关系重大。在国内大多数的模具制造企业,精加工阶段采用的方法一般是磨削,电加工及钳工处理。在这个阶段要控制好零件变形,内应力,形状公差及尺寸精度等许多技术参数,在具体的生产实践中,操作困难较多,但仍有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方法值得借鉴。 模具零件的加工,根据零件的外观形状不同,大致可把零件分三类:板类、异形零件及轴类,其共同的工艺过程大致为:粗加工——热处理(淬火、调质)——精磨——电加工——钳工(表面处理)——组配加工。 1. 零件热处理 零件的热处理工序,在使零件获得要求的硬度的同时,还需对内应力进行控制,保证零件加工时尺寸的稳定性,不同的材质分别有不同的处理方式。随着近年来模具工业的发展,使用的材料种类增多了,除了Cr12、40Cr、Cr12MoV、硬质合金外,对一些工作强度大,受力苛刻的凸、凹模,可选用新材料粉末合金钢,如V10、ASP23等,此类材质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良好的组织状态。 针对以Cr12MoV为材质的零件,在粗加工后进行淬火处理,淬火后工件存在很大的存留应力,容易导致精加工或工作中开裂,零件淬火后应趁热回火,消除淬火应力。淬火温度控制在900-1020℃,然后冷却至200-220℃出炉空冷,随后迅速回炉220℃回火,这种方法称为一次硬化工艺,可以获得较高的强度及耐磨性,对于以磨损为主要失效形式的模具效果较好。生产中遇到一些拐角较多、形状复杂的工件,回火还不足以消除淬火应力,精加工前还需进行去应力退火或多次时效处理,充分释放应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