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计划总结之高三生物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生物计划总结之高三生物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生物计划总结之高三生物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生物计划总结之高三生物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生物计划总结之高三生物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答题情况分析1.选择题答题情况分析(统计全部考生196

人)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正确率

95.41 91.33 88.78 97.96 94.90 73.98 94.90 97.45 89.29 46.94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正确率

91.33 92.86 94.39 95.41

24.49 45.92 题号21 22 23

24

25

正确率70.92 41.33 83.67 48.98

47.45

说明:

1~20题为单项选择题,21~25题为多选题2.非选择题答题情况分析(随机抽样40

人,占20.41%)题号

26题(总分8分) 27题(总分6分)

28题(总分8分)小题

1 2 3 4 1 2 3 4 5

1 1 3

2 1 1

1 1 2

2 2 得分 2.85 0.90 0.95 2.90 1.40 1.0 0.85 1.0 0.40 1.25 1.46 1.00 难度系数

0.95 0.90 0.95 0.97 0.70 1.00 0.85 1.00 0.40 0.63 0.73 0.50 题号28 29题(总分8分) 30题(总分6分)

31题(总分11分)小题

3 4 1 2 3 4 1 2 3 总分 2 1 3 1 3 1 2 2 1 5 1 2 得分0.74 0.60 1.5 0.45 2.0 0.1 1.0 0.9 0.58 2.6 0 1.4 难度系数

0.37 0.60 0.50 0.45 0.67 0.10 0.50 0.45 0.58 0.52 0.00 0.70

32题(总分8分) 33题(总分10分)

II卷总分小题

4 1 2 3 4 5

1 2 3

①②3③

3④总分

3 1 1 2 2 2

1 2 2

2 3 65 得分

2.70 0.4 0.25 0.8

0.3 0.60

1.00 0.6

1.4 1.2

2.5 39.2 难度系数0.90 0.40 0.25 0.40 0.15

0.30 0.70 0.60 0.83 0.60 二、存在问题

1.基础知识不扎实分析选择题的答题情况可以发现,学生对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掌握不

够扎实。如选择题第10题有49.49%的学生选择C,说明这些学生对血红蛋白的分布、

作用不清楚,对人体内环境的成分认识不清晰;第15题考查的是种群密度的调查知识,

书本中对样方法与标记重捕法有明确的讲解,并在必修三P62页对一些特殊情况做了具

体讲述,但从考试答题中反映出有多达41.33%的学生对于土壤动物、蚜虫、卵等调查

方法模糊不清;第16题是考查生长素的分布、运输与单侧光的关系知识,在旋转状态

下图中胚芽鞘该如何生长,有多达54.59%的学生不清楚,这说明我们在教学中没有能

让学生理解掌握生长素的分布、运输与单侧光及旋转等状态下影响的相关知识,或没有

进行很好地巩固;第25题多选题中有21.43%的学生未选B选项,反映出学生对细胞的

衰老和凋亡的积极意义不清楚,有29.08%的学生未选D选项,反映出这些学生对细胞

的癌变知识,特别是癌细胞发生的原因理解不清楚。2.审题能力不足学生不能从题干

中获取有效信息,审题能力不足,也一个较为是普遍的问题。其中以选择题的第6题、

非选择题第30题中的第2小题最后一问最为典型。第6题要求选出不正确选项,对“不

正确”与“正确”两种截然相反的要求仅一字之差,同时题目的B选项中所涉及的RNA

聚合酶明显与题意不符,但却有26.02%的学生审题不严而造成错选失分。第30题中的

第2小题最后一问是问Y细胞结构最主要的特点,图中很明显表示出与其相比的丙中图

示的生物是原核生物细菌,可是很多学生没有认真看清题目的问题,而习惯性地回答细

菌的细胞结构特点。审题能力不足还表现在学生读图、绘图和图文信息转换的能力较差。

量大。如选择题的第21题,图形所反映的是高等植物叶肉细胞结构模式图,学生读图时不能从图中准确分辨出线粒体与叶绿体,造成其中B、C两个涉及叶绿体的选项判断错误率较高。第22题给出的是一个次级卵母细胞,根据细胞的形态和题干信息可准确判断出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但在答题中许多学生不能准确判断图形,导致答题错误,正确率仅41.33%。在第27题第1小题中,学生只需要能准确识别出图形中的a、c曲线分别与横坐标的交点就能得到答案,但有许多学生正因为只回答了其中一个交点而失分。第28题中最后一题要求学生将图中细胞减数分裂中DNA的变化用坐标曲线表示出来,从抽样情况看,难度系数达到0.37,从具体答题情况看,主要有两类错误,一是纵坐标含义标记不准确,二是曲线不准确,说明学生信息转换的能力较差。三、教学建议1.落实双基,把握主干,强化知识的加工和提炼,构建知识网络夯实双基是高考取胜的保证。复习教学应在加强生物学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训练的同时,着重训练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和专业术语,正确阐述基本的生物学现象、概念、原理和规律,准确把握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应减少出现类似此次期中试题II卷中第28题中不能判断出细胞中是否存在同源染色体,第29题不会判断传出神经和传入神经,不能准确写出“突触、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第30题不知道碳循环中碳是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等的错误。要注意对生物概念、原理的规范理解、准确把握定位,扫除知识上的遗漏和盲点。能力的考查离不开基础知识。在目前一轮复习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全面阅读教材,认真把生物课本梳理一遍,力争做到:复习不留盲点,不做无用功,重点、相关概念联网,加强和巩固对知识的理解,并及时解决有疑问的知识点。同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五本教材的归纳性知识进行整理;对基础薄弱学生,可采取三层次复习强化巩固,即基本知识清单——专题知识清单——归纳总结性知识清单的做法。抓好

主干知识清晰,枝节明了,重点难点心中有数。从本次考试分析可以发现,部分主干知识中的难点问题,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中的计算问题、内环境成分问题、种群调查方法的应用问题、细胞分裂中绘图问题等,学生并未真正掌握。针对这一问题,在一轮复习阶段,应有意识强化训练这些主干知识中的难点。2.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高考对考生能力的要求日渐提高。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要坚持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的思想,更多地给予学生获取知识的各种方法,培养学生判断推理、逻辑思维、概括归纳、分析综合等多种能力。在以学科主干知识为主线进行复习的同时,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从多角度、多层面全面、完整地理解所学知识,真正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在这第一轮复习中,特别要重视教材重要知识的应用,如光合作用在生产中的应用、基因工程应用、细胞工程应用等,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观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和生产实践。3.重视审题能力的训练在一轮复习中要加强审题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加强选题,注意对于知识情景的灵活转换,在教学中加强变式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4.加强解题答题的规范化训练及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训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