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

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

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
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师范学院

汉语言文学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

申报书

学校名称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师范学院

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

负责人张岩泉

联系方式

2010年9月22日

一、学科专业基础与工作条件

1.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办学历史与优势

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9年私立文华大学文理学院的中国文学系。它不仅曾经拥有钱基博、高庆锡、游国恩等大师级师资,直接培养了邢福义、黄曼君、王先霈、刘守华、王庆生等著名学者,同时还是“德艺双馨”艺术家夏雨田,“大别山师魂”汪金泉等从学的母校专业。逾越百年的深厚积淀发展出如今不俗实力:中国汉语言文学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博士后流动站;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重点培育学科1个,是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3个全国性学会挂靠本专业;在2008年教育部学科排名中位列第10;是教育部211项目和985优势学科平台重点建设学科。

湖北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是学校优势专业,为省一级硕士点,有一个省优势学科,一个省重点学科,一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成为省内汉语言文学专门人才培养的重镇。

2.中文专业基地班的办学成绩与特色

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1995年获教育部批准试办中文基地班,在学生选拔、师资配备、教学管理、培养模式等方面完全仿照“国家号”基地班办学,取得了突出成绩,每届学生中大多通过推免或考研的方式进入重点高校深造,其中,不乏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实力强劲的高校。中文基地班学生以基础扎实、视野开阔、能力突出,素质全面得到广泛认可。2001年,“试办中文学科文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还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3.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成绩

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启动较早,多点开花,成效显著:

汉语言文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同时为省第一批品牌专业;

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

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

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优质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1门;

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11部,精品教材1部。

这些数据在全国中文专业中位居前列。

湖北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省品牌专业;有两门省级精品课程,四门校级精品课程。

4.师资队伍不断优化

胡亚敏教授担任本试验计划首席专家。

胡亚敏教授: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二级教授,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其他荣誉头衔和社会兼职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评委,教育部中文教指委委员,全国马列文论学会、中外文论家学会副会长、省作协副主席,校党委委员;在文艺学专业研究领域著述丰富,有重大影响。

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总数为78人,其中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评委3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2人,楚天学者1人;15人次担任全国性学会会长与副会长;教授36人,博士生导师30人;获博士学位率已超过75%,其中1965年后出生者100%已获博士学位或已在攻读,学缘、学历、年龄、职称结构趋于改善。教师中10余人有在国外超1年以上学习或工作经历,30余人有在国外长期或短期讲学经历,40多人有在国外进行学术交流经历。本专业教师自2006年以来承担各类项目100多项,其中国家社科项目20多项,省部级项目38项;CSSCI收录论文近390篇,其中《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中国语文》等权威期刊论文85篇,其科研实力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湖北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资力量在省内高校位居前列。现有教授15人,副教授16人,教师中已获博士学位或在读者26人,形成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专业师资队伍。同时,可采取灵活机制,从华中师范大学获取支持,

优化师资配置和提升教学科研实力。2004年以来,承担并完成省部级教研项目10多项,获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

5.其他条件保障

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中文资料收藏达到优秀级,文学院资料室10册专业图书向试验班开放;湖北师范学院图书资源和其他实验教学条件优先为试验班服务。

因此,包括图书馆资料等方面的实验教学条件可满足计划需要。

华中师范大学和湖北师范学院在项目申报、人才培养、师资交流、资源共享等方面可加强合作,实现共赢。

二、教学改革试验方案

1.指导思想

基本思路:人才特区,精英培养;先行先试,先发先至。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先行先试,大胆开拓;

△以特事特办为原则,在人财物等方面提供充分保障;

△以真抓实干的精神,探索一条中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2.培养目标

基本目标:培养厚基础、强素质、一专多能、可持续发展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优秀毕业生,使他们具备成长为本专业及相关领域创新型人才或领军人物的潜质。

△具有扎实的中国语言文学(文化)素养和宽广的国际视野的专门人才;

△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的一个或若干二级学科方向上具有较精深修养和后续发展能力,成为研究生教育的优质生源;

△具有健全人格、批判思维、开拓精神、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强的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

3.试验方案

①培养模式

“通才+专长”的个性化培养模式。

②学生遴选

原则:择优选拔,滚动淘汰。

标准:素质优异、特长突出、潜力巨大、志向高远的“精英学生”。

办法:在每年招生中单列;从全校新生(可兼收部分理科生)中经严格考核、选拔,在华中师范大学和湖北师范学院各组成30人小班。

③教师配备

配备学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高级职称教师担任试验班专业导师;

组建以各级教学名师和优秀教授为主体的教学团队;

选拔优秀教授担任学术指导,以1:5比例配置;聘请海外学者和院外学者承担客座指导成专题指导职责。

④教学及管理改革

基本思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实现个性化培养目标:压减必修学分,拓展自主学习空间;增大选择自由,完善知识结构;强化特长培养,注重发展后劲。

具体方案:

△探索灵活有效的学业管理,允许学生以多样化方式获取学分(如设立专业教学和博雅教育系列讲座;设立若干专业学习小组,聘请教师跟

踪指导;设立面向全体试验班学生的院级博雅计划和创新实验计划;

以“学术夏令营”等形式实施科研能力培训等。)

△调整课程结构,鼓励学生自主选修并获取学分(如让方向明确、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前修读硕士生课程,规定每位学生必须修读外校若干学

分,外专业若干学分;增设思维训练与方法指导类课程;减少必修课

赋分比重,增加选修课数量。)

△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考核机制:推广研究型教学,并探索其他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鼓励双语教学,创造条件实现全程外语教学;改变

单一的以分数考核方式,注重能力考察、过程考核和综合评价。

⑤氛围营造

通过国内外优秀学者的访问讲学,高水平的学术报告,全员参与的科研项目来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和学术氛围,通过滚动淘汰的招生管理和推免保送研究生政策来形成长期有效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为学生成长创造条件和提供平台。

⑥管理创新

△只要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允许先行先试;

△只要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竭尽所能,全面服务;

△建立“本——硕——博”连读机制,并适当扩大比例;

△经严格考核,华中师范大学每年接收湖北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试验班优秀毕业生5—10人保送攻读硕士研究生;

△建立三支专门队伍:以教学副院长为核心的管理队伍;

以教学名师和博导、教授为主干的师资队伍;

以班导师为协调人的导师队伍;

△建立对学生和教师全面覆盖的激励机制。

⑦国际合作与对外交流

包括提升师资的国际化水平和扩大学生对外交流两方面。

提升师资的国际化水平(引进国外高水平学者或海外人才充实师资;通过教师出国访学、讲学、进修、攻读学位等拓宽教师国际视野;聘请国外文教专家讲学,举办国际性学术会议加强国际交往等。

扩大学生国际交往(成建制送学生至国外高校学习和成建制送学生至国内一流高校学习,互认学分;与国外高校联合办学,共同培养;提供条件让部分学生参加国内外举行的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

三、工作措施与保障

1. 五年规划与年度工作计划

五年规划:总体设计,分项实施,循序渐进,注重实效。大体以一届学生为周期,完整试验,滚动推行,总结完善。

第一年:在调研论证基础上,完成总体设计和分项实施详细方案;

第二年—第三年:在一届学生中开始实施(对应大一、大二年级),主要是夯实基础,拓宽视野,发现专长,为每位学生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

第四年:扩大对外交流,强化科研训练,明确发展方向,发展专长;

第五年:进一步提升素质和发展特长,为深造或就业作好必要和充分的准备。

2. 学校的组织保障、经费保障和政策保障

①组织保障学校设立常设机构,包括校领导、相关职能负责人、院系负责人及若干工作人员,经常性地对此计划进行指导与管理。

②经费保障学校比照基地班标准拨专款,保证计划的正常适行,专款专用;院系积极筹措经费,支持计划实施;同时争取其他经费资助。

③政策保障学校出台针对该计划的相关政策,说明参与计划实施工作人员的责、权、利,制订招生、教学等全程管理规范,全面支持和保障计划的顺利实施与任务的全面完成。

附录:

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培养目标:

培养厚基础、强素质、一专多能、可持续发展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优秀毕业生,使他们具备成长为本专业及相关领域创新型人才或领军人物的潜质。具体表现为:具有扎实的中国语言文学(文化)素养和宽广的国际视野的专门人才;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的一个或若干二级学科方向上具有较精深修养和后续发展能力,成为研究生教育的优质生源;具有健全人格、批判思维、开拓精神、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强的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

基本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应具备:

1.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扎实的文字功底和较强专业研究能力;

2.较强的继续学习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适应研究生教育的要求;

3.良好的综合素质,能胜任现代社会与语言文字、文学相关的教学、写作和研究工作;

4.阅读与本专业相关的外语文献的能力。

二、主要课程

文学欣赏、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西方语言学史、写作、民间文学、文献学、马列文论、西方文论、古代文论、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中国当代文学思潮研究、中国古代诗歌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美国文学专题研究、欧洲文学专题研究、文字学、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民俗学等。

三、学制4年

四、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五、教学时间分配表

六、课程教学学时、学分分布表

注:专业类必修课指学科基础必修课与专业必修课;专业类选修课指学科基础选修课与专业选修课

七、课程计划表

(续表)

(续表)

八、说明

1.本专业分为文学、文学理论和语言三个方向,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侧重某一方向修读专业选修课学分。

2.建议文学方向选修: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研究、中国当代文学经典研究、中国古代散文研究、中国古代诗歌研究、欧洲文学专题研究、美国文学专题研究、中国话剧研究。

3.建议文学理论方向选修:美学、马列文论、古代文论、西方文论、文学理论与批评专题研究、比较文学。

4.建议语言方向选修:本方案中语言学类课程,同时选修汉语言或对外汉语专业的语言学类课程。

5.建议本专业学生选修:2-3门历史学课程、2-3门政治学、哲学课程、1-2门社会学课程、2-3门自然科学与技术类课程,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6.学年论文共分3次,在第2、4、6学期布置,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第3、5、7学期初检查考核。

7.见习安排在第5、7学期假期进行,时间2周,2学分;毕业实习安排在第7学期进行,时间8周,6学分。

8.本专业开设双学位课程51学分,其他专业学生至少选修其中45个学分,方可取得第二学士学位。

人文地理专业排名

考研人文地理学研究生院排行榜 2010年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其中包括中国研究生教育按31个省、市、自治区(未含港澳台地区),按56个研究生院,按476所高校(含分省、分类型),按11个学科门类分高校,按81个一级学科和373个专业等8个方面的508个排行榜。 排名学校名称星级重点学科博士点开此专业学校数 1 北京大学5★ 1 1 52 2 华东师范大学5★ 1 1 52 3 中山大学5★ 1 1 52 4 北京师范大学4★ 1 1 52 5 南京大学4★0 1 52 6 武汉大学4★0 1 52 7 安徽师范大学4★0 1 52 8 福建师范大学4★0 1 52 9 南京师范大学4★0 1 52 10 辽宁师范大学4★0 1 52 11 兰州大学3★0 1 52 12 华中师范大学3★0 1 52 13 河南大学3★0 1 52 14 西北大学3★0 1 52 15 西北师范大学3★0 1 52 16 陕西师范大学3★0 1 52 17 东北师范大学3★0 1 52 18 湖南师范大学3★0 0 52 19 浙江师范大学3★0 0 52 20 宁夏大学3★0 0 52 人文地理学人气院校 1.南京师范大学人气:88100 2.华中师范大学人气:64115 3.中山大学人气:106618 4.湖南师范大学人气:38318 5.华东师范大学人气:90743 6.南京大学人气:121405 7.西南大学人气:587438.北京大学人气:133538

9.武汉大学人气:15667810.上海师范大学人气:31089 11.华南师范大学人气:2751712.东北师范大学人气:57634 13.华东师范大学人气:9074314.中国科学院人气:41819 15.兰州大学人气:5283616.西北大学人气:46088 17.辽宁师范大学人气:2420318.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人气:12196 19.陕西师范大学人气:4179120.四川师范大学人气:19982 21.华侨大学人气:1979522.北京师范大学人气:91865 23.宁波大学人气:2000424.西北师范大学人气:19090 25.延边大学人气:1462026.南昌大学人气:41526 27.天津师范大学人气:3283528.陕西师范大学人气:41791 29.首都师范大学人气:4100630.西安外国语大学人气:16317 31.贵州师范大学人气:1433532.福建师范大学人气:24722 33.中国科学院人气:4181934.河北师范大学人气:23862 35.哈尔滨师范大学人气:1726736.湖北大学人气:22249 37.浙江师范大学人气:2116338.内蒙古师范大学人气:16566 39.山西师范大学人气:1657840.山东师范大学人气:27782 41.曲阜师范大学人气:1714042.广州大学人气:15853 43.宁夏大学人气:1481644.青海师范大学人气:12452 45.华东师范大学人气:9074346.重庆师范大学人气:15366 人文地理学 一、专业介绍 1、概述: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兴起的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日益成为地理学的研究重点,是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 2、研究方向: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向主要有: 01区域发展与旅游规划 02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

华中师范大学 物理化学实验技能考核题

部分实验技能考核试题 实验技能考核 姓名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 实验题目:液体饱和蒸汽压的测定 实验要求:用动态法测定未知纯液体在不同温度(6个以上)下的饱和蒸汽压;并求出在该温度区间液体的平均摩尔气化热及下的沸点。 实验数据: 实验结果:(要注明数据处理所用的方法或公式) (1)温度(6个以上)及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 (2)用作图法求出该温度区间液体的平均摩尔气化热 (3)从图上求出下的沸点。 评分:实验原理(10%)方法步骤(30%)操作规范(30%)数据处理(15%)实验结果(15%) 实验技能考核 姓名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 实验题目:蔗糖水解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实验要求:利用旋光仪测定室温下蔗糖转化的反应速率常数和半衰期。

(催化剂HCl的浓度为3M) 实验数据: 实验结果:(要注明数据处理所用的方法或公式) (1) (2)用作图法求出室温下蔗糖水解反应速率常数k (3)求出该条件下反应的半衰期。 评分:实验原理(10%)方法步骤(30%)操作规范(30%)数据处理(15%)实验结果(15%) 实验技能考核 姓名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 实验题目:丙酮碘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实验要求:用分光光度计测定酸催化时丙酮碘化反应的速率;依据初速率法确定反应速率对酸、丙酮、碘的反应级数。 实验数据: 实验结果:(要注明数据处理所用的方法或公式) (1)用作图法求出室温下各不同浓度时的反应速率。 (2)求出反应速率对酸、丙酮、碘的反应级数。 评分:实验原理(10%)方法步骤(30%)操作规范(30%)数据处理(15%)实验结果(15%)

人文地理考研学校分析

人文地理考研学校分析 人文地理学传统厉害的学校和研究院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 在这里北京大学的地理学就不要说了,拥有地理学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也是拥有地理学一级国家重点学科。中山大学的人文地理学也是国家重点学科。中国科学院虽然没有国家重点学科,但是其地理学在全国的地位可想而知。这五个是人文地理学的最高学府,也是考研难度最大的学校和研究院所。 拥有人文地理学博士点的学校:安徽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兰州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这些学校拥有人文地理学的博士点,其中安徽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河南大学、辽宁师范大学虽然不是“211”高校,但是这几个学校的人文地理学的难度并不小,热度可想而知了。在这些高校里,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的难度应该相差不大,都是211的院校,而且人文地理学综合实力并不差,具体排名可以参考上面的网站,其中南京师范大学是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的。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估计是这批学校里最难的,原因大家都知道。 拥有人文地理学硕士点且是211工程的学校:湖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南昌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云南大学、延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浙江大学。其中湖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的人文地理学可以说是一个档次上次的,报考人数和报考难度相差不大,但是华南师大因为地处广州,而且学校公费比例大,所以相对比较热门。浙江大学虽然没有博士点,但是由于是全国知名大学,所以报考人数并不低,而且由于招生人数少,难度非常大。云南大学虽然地处偏远,但是学校是211,而且人文地理学还可以,报考虽然不如湖南师大、华南师大、西南大学,可是并不会差到哪去,但是2011年人文地理学需要调剂的。南昌大学虽然是211,可是人文地理学只有一个硕士点,而且是挂靠在南昌大学的经济管理学院,综合实力相信大家都知道,排名在全国不怎么样。所以并不是很热门,难度也不是很大。前几年因为有个方面不考数学,导致了很多学生的报考,最激烈的一次就是2008年。不过从2009年开始要考数学后,难度就大大降低了,每年都需要调剂,不过2011年没有调剂。延边大学在吉林延吉,地处偏远,不过由于是211,所以并不需要调剂。 拥有人文地理学硕士点的一般学校:江西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宁夏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宁波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广州大学、华侨大学、徐州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河南财经学院、浙江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这些学校就不要多说了,由于本身实力和地理位置等相关原因,并没有上面的学校那么热门。不过西安外国语大学、宁夏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华侨大学、广州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基本是不需要调剂的,一志愿报考人数一般都能录满。 不过今年教育部公布了新一批的学科学位点,增加了不少新的学校,但是现在因为没有招生,所以实际的效果并不知道。 可能还有一些科研院所招收人文地理学的研究生,但是一般都属于中国科学院的分支科研机构,这里就不多说了,难度大家应该知道。

华中师范大学有机化学(化学)上册A卷

一、命名及写结构式:(共8分,每一小题1分) 1CH CHCHO2CH 2 CHCH2OCHC(CH3)2 3 COOH OH OH4CH3COOCH CH2 5. 2-甲基-4-硝基苯磺酸 6. (E)-4-己烯-2-醇 7. (2R,3S)-2,3-丁二醇8. 肉桂酸 二、完成反应式:(共30分,每一小题2分) 1. (CH3)3CCHOH CH3 HBr 2. H H OH HO HIO4 3. Cl 3 CH3 H 4.OH 稀HNO3 5. CH3CH3 C2H5O C2H5OH 6. C6H5COCH3+ NH2NHCONH2 H+ 7. CH3CH2CH2COCl + AlCl3 8.CH2COOC2H5 CH2COOC2H5 C2H5ONa 9.COOH Br2 P 10.O COOC2 H5

11. CH 2 CH 2CH 2COOH CH 2CH 2COOH 12. CHO +(CH 3CH 2CO)2O 3213. COCH 2CH 3 CH 2CHO +HCN OH - 14. CH 3OOC COOCH 3+2HOCH 2CH 2OH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英文代号填入括号中(共16分,每一小题2分) 1. 分子式为C 5H 8O 在270nm 附近有吸收峰的结构为[ ] A. CH 2CHCH 2COCH 3 B. CH 3CH CHCOCH 3 C. CH 3CH CHCH 2CHO D. CH 2CHCH 2CH 2CHO 2. 预计化合物 CH 3CH CH 2O 的核磁共振信号有[ ] 个 A. 4 B. 3 C. 2 D. 1 3. 下列亲核试剂亲核性大小顺序是[ ] ① OH - ② C 6H 5O - ③ C 2H 5O - ④ CH 3COO - A. 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③>①>②>④ D. ②>③>①>④ 4. 能使醛酮中C O 还原成CH 2的还原剂是[ ]A. LiAlH 4 B. Na-C 2H 5OH C. Na-NH 3 D. Zn-Hg/HCl 5.下列化合物发生消除反应的难易次序是[ ] 1C CH 3CH 3OH 2 CH 2CH 2OH 3 CHCH 3OH CH 2CHOH CH 34 A. ①>③>④>② B.②>③>④>① C. ①>④>②>③ D. ③>④>①>② 6. 下列化合物与HCN 加成的反应活性从强到弱的次序是[ ] 1 CH 3COCH 3 2 C 6H 5COCH 3 3CH 3CHO 4ClCH 2CHO A. 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 ④>③>①>② D. ④>②>①>③ 7.下列化合物进行醇解反应的活性次序是[ ] 1CH 3COCl 2 CH 3COOC 2H 53(CH 3CO)2O 4 CH 3CONH 2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③>④>②>① D. ②>①>④>③ 8.下列化合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 A. COOH B.HO COOH C. O 2N COOH D.O 2N COOH 四、回答问题:(共8分,每一小题4分) 1、 下面两个化合物的水解速率哪一个快?为什么?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理(06—12)、地理科学导论(10—12)等真题 & 部分复试题目

★初试: ●2006——2012 中国地理 ▼2006年中国地理 一、简答题:(共30分) 1、简述青藏区的气候特点(15分) 2、华北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表现有哪些?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华北区的水 资源的短缺问题 二、论述题:(共120分) 1、纬度地带性有哪些主要表现特征? 2、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共30分) 3、东北区的重工业基地主要有哪些?党中央提出的振兴东北区老工业基地 的战略具有哪些现实意义?(共30分) 4、试述长江中下游区的区域发展战略布局。 ▼2007 中国地理 一、简答(本大题共60分,每小题15分) 1、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 2、北京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3、东南区的区域范围与资源、环境特点及简要评价。 4、我国后备耕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90分,第6、7、8题,每题20分,第9题30分) 5、试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作用及其可能引起的环境效应。 6、试述我国风景旅游资源的类型结构和空间结构。 7、试述长江中下游区工业发展特点和主要工业基地建设。 8、试述经济区、经济区类型以及我国七大综合经济区中“中部五省经济区” 的主要特点,并论述中央关于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现实意义。 ▼2008 中国地理 1.近百年来,我国气候变化趋势极其主要影响因素。15’ 2.我国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矿产资源匹配组合特点。15’ 3.区域规划含义,以及自然结构对生产力布局的影响。15’ 4.长江中下游湖群分区以及水资源的主要特点。15’ 5论述近年我国村镇建设的发展变化与今后建设发展目标。30’ 6试分析长江中下游区区域发展条件,并论述本区主要生态问题和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策略30’ 7论述东北区的资源优势和东北区工农业基地建设30’ ▼2009 中国地理 一、简答(本大题共60分,每小题15分) 1.中国的人文景观分布特点和空间特征。 2.谈谈你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对策和思路。 3.晋陕内蒙古区土地退化原因及对策。 4.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的因素和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空间特征。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90分,第1、2、3题,每题20分,第4题30分) 1.何谓两型社会?并对长江中下游发展两型社会说说你的对策和思路。 2.中国自然灾害的区域差异以及形成原因。 3.黄淮海平原发展及农业治理与开发中的核心问题,形成原因以及农业结构 调整方向。 4.结合西北区的地理特征和西部大开发试说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010 中国地理 一、简答(本大题共60分,每小题15分) 1.中国的地表结构对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的影响 2.结合中国人口的基本特点谈谈计划生育政策改革方向 3.东北区发展农业的优势 4.新疆的地理环境特点及其自然优势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90分) 1.何谓低碳经济?结合中国能源及其能源工业特点,分析中国发展低碳经济 的必要性和主要任务?(20分) Seraph0708 2012整理出品祝考研成功!!!~ - 1 -

华师物化实验报告 双液系气-液平衡相图的绘制

华 南 师 范 大 学 实 验 报 告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 业 年级、班级 课程名称 实验项目 双液系气-液平衡相图的绘制 实验类型 □验证 □设计 ■综合 实验时间 年 月 日 实验指导老师 实验评分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回流冷凝法测定溶液沸点的方法。 2. 绘制异乙醇-乙酸乙酯双液系的沸点—组成图,确定其恒沸组成及恒沸温度。 3. 了解阿贝折射仪的构造原理,掌握阿贝折射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二、 实验原理 两种液体物质混合而成的两组分体系称为双液系。根据两组分间溶解度的不同,可分为完全互溶、部分互溶和完全不互溶三种情况。两种挥发性液体混合形成完全互溶体系时,如果该两组分的蒸气压不同,则混合物的组成与平衡时气相的组成不同。当压力保持一定,混合物沸点与两组分的相对含量有关。 对于二组分体系,常常保持一个变量为常量,而得到立体图形的平面截面图。这种平 面图可以有三种:p-x 图,T-x 图,T-p 图。常用的是前两种。在平面图上,f *=3-φ ,f * max =2,同时共存的相数φmax =3。 单组分的液体在一定外压下,它的沸点是一定值,把两种完全互溶的挥发性液体(组分A 和B )互相混合后,在某一定温度下,平衡共存的气液两相的组成,通常并不相同,因此如果在恒压下将溶液蒸馏,测定馏出物(气相)和蒸馏液(液相)的折射率,就能找出平衡时气液两相的成分,并绘出沸点—组成(T —x )图线,在常温下,两种液态物质以任意比例相互溶解所组成的体系称之为完全互溶双液系。完全互溶双液系在恒定压力下的沸点—组成图可分为三类: (1)一般偏差:混合物的沸点介于两种纯组分之间,如甲苯-苯体系,如图1(a)所示。 (2)最大负偏差:混合物存在着最高沸点,如盐酸-水体系,如图1 (b)所示。 (3)最大正偏差:混合物存在着最低沸点,如正丙醇—水体系,如图1(c)所示。 t A t A t A t B t B t B t / o C t / o C t / o C x B x B x B A B A A B B (a) (b) (c) x ' x '

华中师范大学历年自然地理学_试题

1华中师范大学历年自然地理学试题 华中师范大学 1998年研究人学考试试题 专业:自然地理科目:自然地理学 方向:城市土地与环境旅游地貌学 一、简述地球的巨大质量和体积所具有的地理意义。(10分) 二、简述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10分) 三、按形成方式,简述自然界矿物形成的基本类型。(8分) 四、简述北半球中、高纬度大洋东、西岸洋流的性质。(8分) 五、影响生物的生态因素包括哪些。(7分)? 六、在较长时期内,人类生产生活最基本的水源是哪一部分水资源?为什么(9分)? 七、土壤资源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其基本特点是什么(10分)? 八、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物质循环两者在运行过程中区别是什么?如何理解能量转化的“百分之十率”(10分)? 九、城市是独特的人工生态系统,试分析城市生态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的不同特点。(14分) 十、合理利用农业土地资源,实现社会、经济、生态三效益的统一,你如何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生态效益”的含义(14分)? 华中师范大学 199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专业:自然地理科目:自然地理学基础 方向: 一、简答题(共58分) 1.试对南、北两半球的海陆分布进行简单分析比较,并简述由此引起的两者气候的基本特征。(8分) 2.地震波的体波又分为哪两种类型?发生地震时,这两类地震波到达地面的对序地面物质的震动方向如何?我国台湾处在世界哪一地震主要分布带上?(12分).3.简述东亚季风与西南季风成因与特点上的主要差别。(10分) 4.简析在夏季和冬季湖泊水体温度的垂直分布状况。(6分) 5.为什么热带地区的岩溶地貌特别发育?(6分) 6.为什么说气候是土壤形成和发育的重要因素?(8分) 7.简述生态系统的组分结构。(8分) 二、综合论述题(共42分) 1.当前世界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哪些主要特点和趋向?简述你对人类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前景的基本观点。(20分) 2.建立合理的农业土地利用结构,主要应注意哪些问题?(22分) 华中师范大学 200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华中师范大学理科权威期刊(30种)

华中师范大学理科权威期刊(30种) 综合类:中国科学 数学类:数学学报、应用数学学报 物理类:物理学报、中国物理 化学类:化学学报、应用化学 地理类:地理学报、中国土地科学 生物类:动物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遗传学报、水生生物学报、生物工程学报、微生物学报 医学类:中华医学杂志、病毒学报、生理学报、心理学报 农业类:植物保护学报 材料类:材料研究学报 电子通讯类:自动化学报、通信学报、电子学报 计算技术类: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 资源与环境类:自然资源学报、中国环境科学、生态学报、测绘学报

华中师范大学理科重点期刊 (18类153种) 1.综合类(4) 中国科学、科学通报、自然科学进展、中国科学基金 2.数学类(8) 数学学报(中英)、数学年刊AB、应用数学学报、系统科学与数学 数学物理学报(中英)、生物数学学报、计算数学学报(中英)、数学进展3.物理类(11) 物理学报(中英)、光学学报、天体物理学报、固体物理学研究与进展、 物理学进展、计算物理、高能物理与核物理、生物物理学报、 中国物理快报(英)、理论物理通讯(英)、量子光学学报 4.化学化工类(18) 分析化学、化学通报、物理化学学报、应用化学、无机化学学报、环境化学、有机化学、结构化学、化学学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农药、化学试剂、中国化学快报、分析试验室、化学工程、计算机与应用化学、波谱学、 中国化学(英) 5.地理学学科(7) 地理学报(中英)、地理科学(中英)、地理研究、地理科学进展、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地球科学进展、山地学报 6.环境类(10) 自然资源学报、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资源科学、生态学报、中国环境科学、环境科学学报、应用生态学报、海洋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研究 7.生物类(20) 植物学报、植物生理学报、遗传学报、植物分类学报、生物工程学报、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水生生物学报、植物生态学报、动物学报、古生物学报、动物分类学报、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理考研真题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理真题 2006师范大学2006年《中国地理》 一、简答题:(共30分) 1、简述青藏区的气候特点(15分) 2、华北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表现有哪些?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华北区的水资源的短缺问题 二、论述题:(共120分) 1、纬度地带性有哪些主要表现特征? 2、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共30分) 3、东北区的重工业基地主要有哪些?党中央提出的振兴东北区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具有哪些现实意义?(共30分) 4、试述长江中下游区的区域发展战略布局。 2007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理》 一、简答(本大题共60分,每小题15分) 1、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 2、北京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3、东南区的区域范围与资源、环境特点及简要评价。 4、我国后备耕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90分,第6、7、8题,每题20分,第9题30分) 5、试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作用及其可能引起的环境效应。 6、试述我国风景旅游资源的类型结构和空间结构。 7、试述长江中下游区工业发展特点和主要工业基地建设。 8、试述经济区、经济区类型以及我国七大综合经济区中“中部五省经济区”的主要特点,并论述中央关于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现实意义。 9、(待确定) 2008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理》 一、简答题(本大题共60分,每小题15分) 1.近百年来,我国气候变化趋势极其主要影响因素。 2.我国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矿产资源匹配组合特点。 3.区域规划含义,以及自然结构对生产力布局的影响。 4.长江中下游湖群分区以及水资源的主要特点。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90分,每小题30分) 5论述近年我国村镇建设的发展变化与今后建设发展目标。 6试分析长江中下游区区域发展条件,并论述本区主要生态问题和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策略。

关于考研人文地理专业就业前景解析

关于2017考研人文地理专业就业前景解析 1、概述: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兴起的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日益成为地理学的研究重点,是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 2、研究方向: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向主要有: 01区域发展与旅游规划 02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 03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 04文化地理与区域规划 05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 70城乡规划与管理 (注:各大院校的研究方向有所不同,以中山大学为例) 3、培养目标: 要求毕业生掌握坚实宽广的人文地理学基础理论方法,具备坚实的地理学、规划学的专业基础和较高的外语水平,较为广博的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建筑与工程技术学知识;掌握综合分析与区域分析的能力和运用遥感和GIS技术的技能;了解国内外最新的专业发展动态,并能积极借鉴其长处用于科研;成为从事城市与区域及相关

领域的规划、设计、管理和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复合性专业人才。 4、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方向(01、02、03、04、05)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361高等数学(B) (4)879城市规划原理(含城市道路与交通)或878地理学基础 方向(70)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658城乡规划 (4)880地理学综合 复试专业课: F3704综合考试 (注:各大院校的考试科目有所不同,以中山大学为例) ◆就业前景 人文地理学仍是许多分支学科松散组合的一门学科,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此外,有关人地关系的理论探讨,数量统计方法和模型、系统的运用,行为科学的引进,以及对社会实际问题的研究,也尚处于初始阶段。 尽管人文地理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但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人类的作用(尤其是人的素质)和科学技术的作用日益显著,使

华中师范大学有机化学(化学)上册B卷

一. 命名及写结构式(8分,每小题1分) CH 2OCH 2CH 3 2OCH 2CH 3 3. O 2N CH 2CH 2CHOOH CH 3 4.1. C O CH 2CH 2CH 3 2. OH NO 2 2 5. 邻羟基苯甲酸(水杨醛) 6. R-2-羟基丁醛 7. 顺-1,2-二甲基环戊醇 8. 四氢呋喃 二. 完成反应式(共30分,每小题2分) OH O 2N + BrCH 2CH 3 OH _ 1. 2. O CH 2 CH CH 3+ HBr 3. Cl CH 3 H CH 3 C 2H 5O _ 4. HO + Br 2(H 2O) 3 5. CH 3CH 3 CH 3 OH OH H HIO 4 C C 6. HCHO + CH 3CHO 浓 7. C O OC 2H 5+CH 3CH 2COOC 2H 5 C H ONa

(CH 3)2CHCH 2COOH SOCl 2 NH3 (1)(2)8.I 2+NaOH 9. C O C O O +2C 4H 9OH + 10. CH 2 CH 2COOH 2CH 2COOH 11. CHO + (CH 3CO)2O CH COONa 12. O CH 3 +NH 2OH H + 13. C CH 3 H 3C C CH 3 CH 3 H 2SO 4 14. O OC 2H 5 (1) 2C 2H 5MgBr (2) H 3O + 三. 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英文代号填入括号中(共16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化合物紫外吸收波长从长到短的顺序是( ) O O CH 3O ①②③ A . ①>②>③ B. ③>②>① C.②>①>③ D.③>①>② 2.预计化合物CH 3CH 2CONH 2核磁共振信号有( )个 A.4 B.3 C.2 D.1 3.下列化合物中发生消除反应活性最大的是( ) A.CH 3CH 2CH(CH 3)OH B.CH 3CH 2CH 2CH 2OH C.(CH 3)2CHCH 2OH D.(CH 3)3COH 4.下列化合物不能发生碘仿反应的是( ) A.CH 3COCH 3 B.C 6H 5COCH 3 C.C 6H 5COCH 2CH 3 D.CH 3CHOHCH 2CH 3 O +Ph 3P=CHCH CHCH 3反应属于( ) 5. A. Wittig B.perkin C.Cannizzaro D.clemmenson 6.下列化合物中水解反应速度最慢的是( ) A. CH 2=CHCH 2CH 2Cl B.CH 3CH 2CH=CHCl C.CH 3CH=CHCH 2Cl

华师物化实验报告 凝固点的测定测定

华 南 师 范 大 学 实 验 报 告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 业 年级、班级 课程名称 实验项目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实验类型 □验证 □设计 ■综合 实验时间 年 月 日 实验指导老师 实验评分 一、实验目的: 1、明确溶液凝固点的定义及获得凝固点的正确方法。 2、测定环己烷的凝固点降低值,计算萘的相对分子质量。 3、掌握凝固点降低法测分子量的原理,加深对稀溶液依数性的理解。 4、掌握贝克曼温度计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了解物质的一个最基本而且重要的物理化学数据,其测定方法有多种。凝固点降低法成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简单又比较准确的方法,在溶液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凝固点降低是稀溶液的一种依数性,这里的凝固点是指在一定压力下,溶液中纯溶剂开始析出的温度。由于溶质的加入,使固态纯溶剂从溶液中析出的温度f T 比纯溶剂的凝固点 *f T 下降,其降低值f f T T T -=?*f 与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即f T ?=m K f 式中,f T ?为凝固点降低值;m 为溶质质量摩尔浓度;f K 为凝固点降低常数,它与溶剂的特性有关。 表1 几种溶剂的凝固点降低常数值 若称取一定量的溶质B W (g)和溶剂A W (g ),配成稀溶液,则此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B m 为 3A B B B 10W M W m ?= mol/kg 式中,B M 为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则3A f B f B 10W T W K M ??= g/mol 若已知某溶剂的凝固点降低常数f K 值,通过实验测定此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值f T ?,即可计

《人文地理学》考研赵荣版2021考研真题库

《人文地理学》考研赵荣版2021考研真题库 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 一、名词解释 1人文地理学[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研] 答:人文地理学是指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其研究特点既有综合性、地域性和动态性等地理学各分支学科所共有的特征,又有以人文现象作为研究主体的特征;研究对象上注重地域分布特征及人文现象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在研究方法上既采用地理学中的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也引进大量的社会科学方法。 2埃拉托色尼[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研] 答:埃拉托色尼是被西方地理学家推崇为“地理学之父”的古希腊著名学者。他运用简单的工具测量出了地球周长,成为最早测量地球半径的人,并在测地学和地理学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首创了“地理学”(Geographe)这一名词,Geo为地球,graphe为描述,并用它作为《地理学概论》的书名。他的研究特色是把地球作为人类的家乡来研究,力图说明人类生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3文化特质的源地[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研] 答:文化特质的源地是指某一特征文化特质的源地。文化特质的源地有单核源地和多核源地。文化特质的单核源地是指文化特质从一个地点产生,然后扩散到其他地区;文化特质的多核源地是指文化特质的源地除单中心的源地之外,还有一些是多中心的源地,以道教的文化源地为例,道教的文化源地有西部源地和东部源地。4环境决定论[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研]

答:环境决定论是指确认自然条件(即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一种思潮,它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环境决定论的最大优势是:为人们从自然环境角度理解对人类的极大制约影响提供了良好的思路。但其不足也是显然的,即过分夸大地理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忽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能动作用,显示出理论认识的局限性。因此,在运用此理论时,须辩证地去发挥出优势来。 5民族[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研;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研] 答:民族是指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是人们最主要的社会划分形式之一,属于历史学、社会学范畴。它在一定的社会物质生产条件下产生,也会在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下趋于消亡。民族是随着社会发展的顺序发展的,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民族发展的不同水平和类型。但这并不是说,任何民族都毫无例外地必须经过每一个社会发展阶段,事实上,有的民族从其产生之后,从未经历过奴隶社会而进入了封建社会。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民族分化为两个民族的现象,也出现了几个民族结合为同一民族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被同化的民族当然不会再经历以后的社会发展阶段,而新产生的民族自然也没有经过其产生以前的社会发展阶段。6种植园农业[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研] 答:种植园农业是指热带地区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的密集型商品农业,广泛分布在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以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种植园农业往往从事的是大规模的生产,具有种植面积广大、使用劳力多和商品率高的特点。种植园农业一般分布在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以及热带草原气候。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海南、云南、广西以及广东等地区。

华中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地理-面试试题

华中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地理面试试题 注:面试老师喜欢问关于自然地理的问题,把下面的题看一遍再把自然地理的教材看一遍就没问题了! 1,决定我国气候水热条件分异的主要原因. 2,极锋对我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影响. 3,我国南北走向山脉的名称及其东西侧的地势差异. 4,西南区地貌的主要特征. 5,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貌分析 6,大陆岛的形成愿意及我国大陆岛的分布. 7,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调水方案. 8,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9,松嫩平原主要的农作物品种及其意义. 10,中国的三大经济地带和七大经济区. 1,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2,长江治理,开发的主要措施和成就. 3,我国山地自然景观垂直带谱的结构和性质有哪些特点. 4,台风的分布及其形成原因 5,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及其分布 6拉尼娜现象的形成原因 7何谓地形倒置 8泥石流的形成原因 9地震的成因 10我国冬季风的成因 1,简述我国地表结构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 2,建树我国气候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简述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开发利用对策. 4,简述我国矿业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5,简述长江流域旅游资源的特点与空间分布规律. 6,简述我国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原因. 7,简述我国东南区(包括福建,广东,海南,台湾,香港和澳门)资源与环境的特点. 8,简述我国新疆自治区地理环境的独特性. 9,我国广西地区大量岩溶地貌的形成原因 10,论述自然景观分异规律在我国的表现. . 1,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 2,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3,西南区的区域范围和地貌特征. 4,论述长江中游洪涝灾害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5,以我国东部湿润区为例,论述景观的地带性分异规律 6,简述主要的成土过程。 7,简述径流的形成和集流过程。 8,简述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18春华师《中国文化地理》在线作业

(单选题) 1: 白话文的形成大概是在哪个朝代? A: 清朝 B: 明朝 C: 唐朝 D: 宋朝 正确答案: (单选题) 2: 山水画南北宗之分是以下哪项来分的呢? A: 画家的游历 B: 绘画的笔法 C: 画家之祖籍 D: 艺术思想和审美思想 正确答案: (单选题) 3: “吃”的第三个阶段解决了以下哪个问题? A: 打牙祭的问题 B: 温饱问题 C: 品味问题 D: 大锅饭问题 正确答案: (单选题) 4: 中国的早期畜牧业中,最为重要的是哪一种动物?A: 羊 B: 猪 C: 狗 D: 马 正确答案: (单选题) 5: 相比较而言,哪种方言最为复杂? A: 赣语 B: 湘语 C: 粤语 D: 闽语 正确答案: (单选题) 6: 中国的水稻一年产几次? A: 两次 B: 一次 C: 三次 D: 两年三次 正确答案: (单选题) 7: 首都一般设在什么样的地区? A: 人口密集地区 B: 经济发达地区 C: 军事要地 D: 地形险要地区 正确答案: (单选题) 8: 南方菜偏重于一下哪种口味? A: 咸 B: 甜 C: 辣 D: 酸 正确答案: (单选题) 9: 人类最初开始选择的定居地是在? A: 平原之下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0: 曾被我们称作为“救荒作物”的是? A: 玉米 B: 紫薯 C: 白薯 D: 红薯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1: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为反应哪一时期风俗的画作?A: 北宋 B: 唐朝 C: 清朝 D: 明朝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2: 四大文明古国的共同特点是? A: 都在热带 B: 都在东半球 C: 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D: 都最先种植了水稻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3: 酸菜可以减少以下哪种疾病的出现? A: 心脏病 B: 结石病 C: 高血压 D: 动脉硬化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4: 丝绸之路的第二次中断是在哪个朝代? A: 元朝 B: 明朝 C: 宋朝 D: 唐朝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5: 北宋的首都是在哪里? A: 开封 B: 安阳 C: 洛阳 D: 北平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6: 西部菜偏重于一下哪种口味? A: 咸 B: 甜 C: 辣 D: 酸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7: 我国的文字最早出现在哪里? A: 南方 B: 北方 C: 黄河流域 D: 长江流域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8: 北方菜偏重于以下哪种口味?

华中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考研王静爱《中国地理教程》课后思考题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考试科目解析 ——适用于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GIS专业1、王静爱《中国地理教程》的复习建议( 地学考研中心提供) 《中国地理》 ( 1) 侧重于考查教材基础知识, 因此平时复习要认真全面; ( 2) 喜欢在某些领域出些综合性题目, 需要你对书本知识进行理解, 并进行总结和归纳, 因此在看课本时候, 一定要理解其含义。不能只局限于一本书, 还应看其它相关书籍。……………… ( 7) 中国地理方面, 华大出题并不完全来自该书, 这与地理科学导论方面不同。因此, 建议大家有时间时, 还应参考李振泉版《中国经济地理》, 如各种经济地理区方面, 该书 介绍更为详细。 ( 8) 《中国地理》更加注重对运用地理学知识来分析、解释、解决当前与地理学相关的经济社会问题的地理学能力的考察。8道题目中, 有5道题目在教材中都没有答案。 因此对于中国地理的复习, 一方面要把握教材重点, 特别是往年真题经常考察的理论、 规律、特征等内容。另一方面, 要在平时培养地理思维, 用地理学视角来分析解决现 实问题。要关注当前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举措, 如往年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 起、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低碳经济, 和今年的循环经济、城市群发展战略, 其它的如环渤海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等的最新发展规划, 特别是湖北省”两圈一带”的区域发展战略。, 国家及湖北省的”十二五”发展规 划都将出台, 这里面凡是牵涉到地理学的内容都要格外重视。平时能够针对这些热点 问题, 找一些相关的地理学期刊论文, 归纳其中的要点, 使自己对这些热点问题有总 体上的认识。总之, 中国地理的复习单看教材是不够的, 地理学知识在现实中是大有 用武之地的, 中国地理考察的是大家的地理学能力, 而并不再是记忆力。 总之, 从基础开始, 在看书背诵的时候多多地思考, 要求有足够的知识背景储备, 但并不是脱离课本, 而是要把热点知识与课本理论联系起来。 2、考试范围和重点( 地学考研中心提供) 考试范围: 华大官方没有关于考试范围的具体说明, 但人文地理学科本身肯定是有重点和难点的, 而且 老师在出题的时候, 也不会随意而出, 因为试卷本身一方面要保证一定的难点, 另一方面也 要保证考生对该专业真正掌握的程度, 特别是一些老师所认为的重点和难点。经过对历年真 题进行认真研究和深度解析, 我们将华大人文所参考的两本教材一一进行总结分析, 以下列 出各教材的考试范围: 如欲了解更多能够经过qq或电话进行咨询。 1) 《地理科学导论》 ( 1)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方面: 也是龚胜生老师侧重的研究领域, 包括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原则、基本内涵、相关理论以及现代地理学对可持续发展相关内容的研究。 ( 2) 近代地理学中的地理大发现、各种思想流派、区位理论、代表人物、基本观点。 ( 3) 现代地理学与近代地理学在思想观念、理论方面的进展, 新技术下的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地理》题库

《中国地理》题库 第一章区位和疆界 1. 简述中国地形的基本特征(江西师范) 2. 多山的地质构造基础及其地理意义(江西师范) 3. 我国地形三大阶梯,具体的划分,以及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华南师范大学) 4. 中国地貌的特点(陕西师范大学) 5. 中国的地形特征?(陕西师范大学) 6. 中国地理格局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意义?(陕西师范大学) 7. 中国的地表结构对自然景观观地域分异的影响(华中师范大学) 8. 中国的地形特征?(陕西师范大学) 9. 简述我国地表结构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华中师范大学) 10. 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如何?(中科院地理所) 11. 我国地质构造的五种类型与山脉分布有密切的联系,我国山脉的分布走向及其排列特点》?(陕西师范大学) 12. 中国地貌的特点(陕西师范大学) 13. 中国地理格局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意义?(陕西师范大学) 14. 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及对中国自然环境的影响(北京大学) 15. 中国地貌的基本牲、类型及其在经济建设中的意义。(北京大学) 16. 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和形成因素。(北京大学) 17. 中国地貌的基本特点、类型及其在经济建设中的意义。(复旦大学) 18. 试用板块学说论述我国地势西高东底的成因(陕西师范大学) 19. 简述近三十年来黄河断流情况及原因(北京大学) 20. 我国南北走向山脉的名称及其东西侧的地势差异(华中师范大学) 第二章自然结构 1. 中国湖泊、沼泽的分布类型和特点。(复旦大学) 2. 寒潮、梅雨、台风的形成及其影响。(复旦大学) 3. 中国湖泊、沼泽的分布类型和特点。(北京大学) 4. 举例说明中国自然资源的特点。(北京大学) 5. 谈谈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华中师范大学) 6. 指出中国土地资源的状况和特征(华东师范大学) 7. 试述近五千年来中国气候的变化。(浙江师范大学) 8. 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华中师范大学) 9. 简述中国的季风气候特点。(浙江师范大学) 10. 简述中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浙江师范大学) 11. 回答台风对中国天气、气候的影响。(浙江师范大学) 12. 简述台风对我国天气的影响。(浙江师范大学) 13. 从中国水资源的分布和特点,论述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浙江师范大学) 14. 简要说明我国后备土地资源的特点。(浙江师范大学) 15. 简述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开发利用对策。(华中师范大学) 16. 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华中师范大学) 17. 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调水方案(华中师范大学) 18. 极锋对我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影响(华中师范大学) 19. 我国水资源有哪些主要特征?(华东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地理复试真题)

华中师范大学(地理系列)复试真题 ★复试: ▽2008年人文地理复试笔试试题 (40分,每题10分) 一、人文地理学的定义?人文地理学都包括哪些理论?(我回答的是人地关系的主要理论,如协调论、环境决定论、适应论等) 二、人文地理学与可持续发展理论。 (按人文笔记里第十三章整理的作答就行。) 三、汉译英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的历史可追溯到1924年私立华中大学的史地专业,1958年正式成立地理系,1996年成立华中师范大学旅游学院,2002年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学院现设地理科学、旅游管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三个本科专业,有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区域经济学、政府经济学、旅游管理和土地管理七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拥有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专业,还拥有政府经济学专业和历史地理方向两个跨院系设置的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以及地理学科论硕士研究生方向。 四、英译汉 一段比较简单的科普文章,大概有四百个单词,生单词比较少,比较好译,平时练习可针对翻译后中文语序的安排上。 (笔试总共四十分,作答时间两个半小时,每道题十分。听力共二十分。综合面试四十分。共一百分,然后得分乘 Seraph0708 整理出品祝考研成功!!!~ 1

以0.3,共占最终成绩的30%,初试占70%。) ▽2009 自然地理专业复试笔试题目 1.全球降水量的分布状况 2.成土母质对土壤形成的作用 3.生态系统的功能,举例说明在环境中的作用 4.依据中国地理的特征,说地域分异规律 ▽2009 人文地理专业复试笔试题目 1. 简述人文地理的定义以及学科特性 2. 简述如何发展人文地理中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理论。 3.人文地理的应用。 4. 尽可能多的列举你最近阅读过的有关本专业的书籍或著作,列出书名与作者,并简要概括其内容. 5.英译汉,大概的意思是说许多事物的产生的根子是在内部,几乎所有和破坏有关系的事情都和人类有关系,人类妄图改变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除了自己 6.汉译英,文章很短100个单词以内主要的内容就是环境保护的问题倡导大家不分社会地位的高低社会财富的多寡团结起来,共同保护地球母亲 ▽2009 GIS专业复试笔试题目 1、比较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的优缺点 2、不同格式数据的融合方法 3、空间数据库的设计步骤 4、DEM在地理学研究中的作用 5、地理系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Seraph0708 整理出品祝考研成功!!!~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