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5. 守株待兔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6~17 内容。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生字词。

2. 通过朗读,在交流讨论的基础上理解故事内容。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字词理解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

明白守株待兔的寓意。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同学们,在一片绿油油的田地旁,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你们想知道吗?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守株待兔》。(板书:守株待兔)

二、课题理解,认识生字

1. 看了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谁在守株待兔?他为什么要守株待兔?他是怎样等的?结果怎么样?)

2. 要想弄清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扫清生字障碍。

3. 课件出示生字,指读,开火车读。

三、自主学习,交流分享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打开课本,大家齐读课文。

1. 在文中找出与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相对应的句子并概括故事内容,指名说一说。

2. 主要内容:《守株待兔》写的是一个农民因偶然捡到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便守在树桩旁等待野兔,结果不但没捡到野兔,田里的庄稼也荒芜

了的故事。

四、理解文意,体验感悟

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要求: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

1. 说说那个种田人是怎样得到这只野兔的?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2. 他捡到野兔后心里是怎么想的?

(冀复得兔。)

3. 说说这个人后来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因释其耒而守株,兔不可复得,为宋国笑。)

五、总结全文,学以致用

1. 学了这则寓言故事,同学们都明白了生活需要脚踏实地,不能想着不劳而获。可种田人却还不明白这个道理,还在树桩旁等着呢,你快去劝劝种田人吧!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指名说一说)

2. 任务:背诵全文,把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板书设计】

守株待兔

只有付出才有收获

【教学反思】本着“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

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教学《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时,我以新基础教育理念为指导,主要透过在教课本知识的同时,也教给学生学习这类知识的方法程序结构。

2. 陶罐和铁罐【教学内容】教科书P18~20 内容。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会认10 个生字,会写11 个生字。

3. 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学难点】

理解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提问:(出示课文插图)这就是国王橱柜里的两个罐子,请小朋友们仔细看看哪个是陶的哪个是铁的。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呢?学生交流。

2. 教师点拨:从外形上看,左边是铁罐,是用铁做的。右边是陶罐,是用陶做的,上边还有美丽的花纹。从神态上看,铁罐眉毛竖着,斜视着陶罐嘴巴翘得老高,好像对陶罐不屑一顾的样子,一副骄傲自大的样子。而陶罐是用温和的眼神看着铁罐,笑眯眯的,一副容忍的样子。从个头上看,铁罐自以为比陶罐高大,陶罐不敢和它比,因此把头昂得高高的。

3.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国王的橱柜,去看看这两个罐子的故事,想想从他们的对话中能明白什么道理。下面就跟随老师一起去学习课文。(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 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标上记

号。

2. 学生齐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

3.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根据自己情况加深字词的认识。注意体会对话的语

气。

4.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本课生字、生词。

(1)纠正读音、点评。重点指导:生字“懦”的声母是鼻音。

(2)读词语。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①“奚落”是用尖刻的话讽刺别人,使人难堪。联系下文铁罐说的“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这样尖刻的话就是对陶罐的奚落,文中的对话框作了这方面的提示。

②“相提并论”是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看待或评说的意思,课文中陶罐、铁罐虽然都是盛东西用的,但铁罐自认为比陶罐强,不愿把自己和陶罐放在一起比较。

③“和睦相处”是指相处得平安和谐,不争吵。通过读上文陶罐的话,就能理解“和睦相处”的意思

5. 学习本课近义词和反义词。

(1)近义词:

和睦——友好骄傲——高傲懦弱——软弱

争辩

——争论恼怒——愤怒轻蔑——轻视(2)反义词:

谦虚

——骄傲懦弱——坚强荒凉——繁华

朴素

—奢华羞耻——光荣轻蔑——重视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 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流利。

2. 完整地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国王橱柜里自以为坚硬的铁罐看不起陶罐。许多年后,被埋在土里的陶罐依旧光洁如新,而当年坚硬的铁罐却不复存在,完全氧化掉了。)

3. 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比比谁知道得多。

(2)学生交流。教师注意激励学生。

四、课堂小结,指导朗读这篇课文是一个很有趣的寓言故事,揭示了一个很重要很深刻的道理。可以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后进行朗读比赛,看看谁读得好,谁语气掌握得好除了读课文还要注意记忆生字和新词。

第2课时

一、复习巩固,加强记忆生字词语巩固,听写。

二、品读课文,体会感情

1. 学生齐读第1 自然段,思考“奚落”是什么意思?

2.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 读句子,体会铁罐的自以为是、傲慢无礼。读出奚落的语气。

3. 教师: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是怎样回应的呢?学生:“不敢,铁罐兄弟。” 体会陶罐的谦让宽容。

4. 面对铁罐的轻蔑,陶罐是不是勃然大怒呢?我们一起读读第5~9 自然段,看

看陶罐是怎么做的,铁罐又是怎样的呢?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

这几句话是陶罐受到傲慢的铁罐奚落之后的据理力争。对于铁罐的无理取闹,陶罐表现出谦虚克制的态度,不和质地坚硬的铁罐去碰撞,然后用“但”字一转,说这“并不是懦弱”,因为“罐子”生来就是给人们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这是罐子的职责。至于盛东西,陶罐说:“我不见得就比你差” ,这是从履行职责能力上来讲的。

“再说”后面的省略号,略去了一些别的理由,从下文许多年以后陶罐光洁如新、铁罐消失得无踪无影可以看得出来。

5. 分角色朗读第1~9 自然段。从对话中体会感情。

6. 朗读第10~17 自然段。和同桌交流这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

(这部分主要讲了:许多年过去了,埋在地下的陶罐依然光洁如新,而铁罐却不复存在。)

7. “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不行了。” 说说从这句话中你有什么体会?(说明陶罐非常善良,对铁罐十分友好。)

8. 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

理解这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谈谈自己的感受。(这句话讲的是铁罐的下场是消失得无影无踪。“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说明找得很仔细,找的时间很长,但仍不见铁罐的影子。这也说明铁罐是有缺点的,因为它怕氧化。反过来,陶罐虽然碰不过铁罐,却有优点,它不怕氧化。所以,时间虽然过去很久了,陶罐还是和当年一样完好,铁罐却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9. 过渡小结:“氧化”是化学专用名词。就是铁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变成铁锈,最后腐烂了。在这里,铁罐可悲的下场和陶罐不朽的文物价值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三、指导朗读,体会感情

1. 分角色朗读,进一步体会铁罐的傲慢、自负和陶罐的善良、谦虚。

2. 指导朗读句子。

(1)出示句子: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

“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由于陶罐说得有理,铁罐变得恼羞成怒,应该用什么语气读这些话呢?(声高气粗。)

(2)出示句子: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自读这两句,体会出什么?读这两句时语气一样吗?读时能变换语调吗?

(3)出示句子: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

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两句话。

3. 朗读比赛。

四、整体感知,理清脉络本文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9 自然段):铁罐奚落陶罐。

第二部分(第10~17 自然段):陶罐完好如初,铁罐不复存在。

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 学习完课文,你们觉得陶罐和铁罐哪个更好呢,为什么?(陶罐更好。因为陶罐谦虚、友善、宽容,而铁罐傲慢无礼、自以为是。)

2. 这篇课文通过陶罐和铁罐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做人要谦虚,不要骄傲;要多看看别人的长处,要正确对待自己的不足,

骄傲的人下场可悲。)

【板书设计】

陶罐和铁罐

陶罐:谦虚,宽容成为文物

铁罐:骄傲,无礼无影无踪

要谦虚,要正确对待自己的不足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简单,教学应以学生自主感悟人物性格为主线,课文以分析朗读为主。不管是陶罐还是铁罐都应该让学生读,再找和神态有关的词。这样让学生模

仿陶罐和铁罐的语言和表情,能够更好地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从中明白道理。

7.鹿角和鹿腿

教学内容】教科书P21~22 内容。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读懂课文,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感悟,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前后不同的态度。

【教学难点】

体会故事中所讲述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情境导入

1. 讲述《乌龟和鹰》的故事。

故事大概:乌龟看见鹰在空中飞翔,便请求鹰教他飞行。鹰劝告他,说他不能飞行。可乌龟再三恳求,鹰便抓住他,飞到高空,然后将他松开。乌龟落在岩石上,被摔得粉身碎骨。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什么?(学生回答)

2. 这故事名字叫《乌龟与鹰》,出自《伊索寓言》这本书。《伊索寓言》是一本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集,也是世界上读者量最多的一本书。

3.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打开《伊索寓言》这本书,一起去阅读——《鹿角和鹿腿》。(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 听老师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 自由朗读《鹿角和鹿腿》。

3. 班级展示。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出鹿的心情变化。你可以通过朗读展示吗?(师生评议)

(2)你喜欢鹿角还是鹿腿,你有怎样的看法呢?

(3)填空引导概括:这个故事主要讲一只鹿欣赏(),却抱怨();而

当被狮子追赶的时候,()的角差点儿(),可()的腿却让它()。

三、认识生字

1. 学生自读生字词,开火车读,并说出识字方法。教师归纳。

2. 学习“称、禁、撒”三个多音字,并组词。

3. 书写指导。

四、读文探究教师指导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在遇到狮子前后,鹿对自己美丽的角和

难看的腿有什么不同看法,找出相关句子,画上横线。同桌交流讨论问题。

五、布置作业

1.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书写生字、词语。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指名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开火车读。

3.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鹿角和鹿腿》,看看鹿怎么因为角而险些丧命,又怎么因为腿保住了性命。

二、整体感知

1. 故事到底是怎么向我们展开的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2. 小鹿认为自己的角怎么样?

3. 小鹿认为自己的腿怎么样?

4. 最后,结果又是怎么样?

三、交流分享

1. 出示句子:鹿摆摆身子,水中的倒影也跟着摆动起来。他从来没有注意到自己是这么漂亮!他不着急离开了,对着池水欣赏自己的美丽:“啊!我的身

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2. 出示句子:一阵清风吹过,池水泛起了层层波纹。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3. 出示句子:鹿不敢犹豫,撒开长腿就跑。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丛中蹦来跳去,不一会

儿,就把凶猛的狮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就在狮子灰心丧气不想再追的时候,鹿的角却被树枝挂住了。狮子赶紧抓住这个机会,猛扑过来。眼看就要追上了,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才把两只角从树枝中挣脱出来,然后又拼命向前奔去。这次,狮子再也没有追上。

这三段话,就像是三幅画面,谁能用概括的词语给每幅画加上标题。(如学生有困难,教师先示范)(预设:“欣赏美角”“抱怨细腿”“狮口逃生”。)

4. 选择几个词语,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如果学生有困难,出示句式帮助理清思路:鹿非常欣赏(),而抱怨()。但是当(),那()让它(),而()帮它()。

5. 教师小结:能抓住关键词语初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就初步读懂了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品读语言

1. 故事发生在一片丛林中,丛林里住着一只漂亮的鹿,有一天,鹿口渴了,找到一个池塘,痛痛快快地喝起水来。鹿忽然发现了自己倒映在水面上的影子,现在我们就是这只漂亮的小鹿,来,谁快来夸夸自己。

指导朗读:“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2. 小结:清清的池水让小鹿第一次发现了自己的美丽。这时,一阵清风吹过,池水泛起了层层波纹。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

此时,鹿的心情发生了变化,你从哪些词语读出来?(没精打采、抱怨、撅起嘴、皱起了眉头。)

3. 但是,一场怎样的遭遇让鹿改变了看法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惊心动魄的一幕——创设情境引读第6 自然段。

(1)读1、2 两句话,体会有力的长腿让它甩掉狮子——鹿猛一回头,(惊叫)哎呀,一头狮子正悄悄地向自己逼近。(好险哪!)鹿不敢犹豫,撒开长腿就跑。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丛中蹦来跳去,不一会儿,就把凶猛的狮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惊魂未定,危险紧接着来临了)

(2)读3、4 两句话,体会美丽的角让它重陷险境——就在狮子灰心丧气不要再追的时候,鹿的脚却被树枝挂住了。狮子赶紧抓住这个机会,猛扑过来。眼看就要追上了,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才把两只角从树枝中挣脱出来,然后又拼命向前奔去。这次,狮

子再也没有追上。

这段话写得很精彩,感受惊心动魄的“狮口逃生”。注意品味“挂、扯”这两个动词表达的准确和传神。

五、感悟体会

1. 鹿角和鹿腿各自的特点是什么?优缺点又分别是什么?

2. 假如鹿很早就明白鹿角会让他深陷狮口,丑陋的鹿腿会让他死里逃生,他会怎样做呢?

3. 《鹿角和鹿腿》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完美无缺。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

4. 联系实际深化理解。

小红喜欢音乐,节假日也坚持练习。同学们经常能听到她动听的歌声和琴声。现在她想竞选文艺委员,但是同桌小明说她经常不订正作业,同学小丁说她有时忘记值日。大家都列举她的不足之处。小红羞红了脸。面对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说?

六、拓展延伸

让我们和寓言交上朋友,享受寓言带给我们的快乐!推荐阅读《伊索寓言》

【板书设计】

鹿角和鹿腿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以读代讲,以读促思,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说说自己受到的启发,并根据课文中的道理,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讲一讲, 让学生加深体会课文的寓意。

8.池子与河流

教学内容】教科书P23~26 内容。

【教学目标】

1. 会认“滔”“涯”等8 个生字。

2. 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池子和河流的语气。

3. 了解寓言故事的另一种形式——寓言诗,明白其中包含的道理

4.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池子与河流的不同观点。

【教学重点】了解寓言故事的另一种形式——寓言诗,明白其中包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思考:池子与河流的不同观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寓言诗《池子与河流》。池子每天安闲地躺在泥土里,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河流背负着沉重的大船和木筏奔流不息、忙忙碌碌。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 教师范读课文,重点指导“滔滔”“遵循”等生词的读音。

2. 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 检查自学情况,理解词语的意思。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2)归类识字。

(3)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借助课后生字表,自由朗读课文。并标出这首诗歌有多少个小节。

2. 结合上下文,想一想本课中的池子指的是什么?

3. 请九名学生接力读课文,每人一小节。师随机正音

4. 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给诗歌划分层次。

(1)第一部分(1~ 6):写池子享受安逸清闲的生活,不理解河流为何那么忙碌。(2)第二部分(7、8):写河流不顾自身安逸,为人们做贡献。

(3)第三部分(9):写一年年过去,河流至今长流,池子已完全枯干。

(4)第四部分(10):点明主旨——才能不利用就会衰退,才能被懒惰支配就会一无所为。

四、角色朗读,初识观点

1. 分角色朗读池子与河流的对话。

2. 学习池子说的话。

(1)自由朗读第1~5 小节,想一想:池子要河流抛弃怎样的生活?

(2)池子为什么提议河流抛开原有的生活?(池子以为自己过着安逸、清闲、平静的生活,所以让河流放弃那种奔

流不息、负载船只的生活。)

(3 )全班交流。从池子的语言中可以感受到它很满意如今安逸、清闲、平静的生活。

3. 学习河流说的话。

(1)自由朗读第6、7 小节,想一想:河流赞同池子的提议吗?

(2)出示句子:“我是一条伟大的河流,那是因为我遵循着这条规律。” 河流遵循的是什么自然规律?

(水要流动才能保持鲜活。)

(3)河流为什么会受人们的尊敬?(因为河流抛弃了自身的安逸,年年用源源不断的清洁的水给人们带来了利益,所以河流受到人们的尊敬。)

4. 池子与河流最后的结局分别是怎样的?

五、辨析观点,总结寓意

1. 池子和河流各代表了什么样的人?(池子代表那些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的人。河流代表那些永不满足,负重前进,永远创造快乐和幸福的人。)

2. 想一想,池子与河流的观点你赞同哪个?说说理由。

3. 思考:你从这首诗歌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生活与学习中,我们又该怎样做呢?

(人在一生中不可荒废年华,应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社会多做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如果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

六、读中学写,拓展延伸

针对池子与河流的两种不同观点,现在纸上写出你的看法,之后根据情况开展一场辩论赛,进行辩论。

【板书设计】

池子与河流

池子:享受安逸完全枯干

河流:常年忙碌奔流不息

【教学反思】

寓言诗是一种新形式,通过学习让孩子们知道了要想长久就必须勤劳,选择安逸最终只能走向灭亡。在课堂上采用辩论赛这种新方法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但在开始时要讲清规则,树立规则意识,不然到时难以操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