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化学讲义(完整版)

初三化学讲义(完整版)

初三化学讲义(完整版)
初三化学讲义(完整版)

第一部分:考纲要求

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会正确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药品的取用、量筒和托盘天平的使用、物质的加热、装置气密性检查、实验室安全和事故处理等,实验基本操作贯串

在整个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常被纳入到系统的实验情景中考查。

3.了解并能正确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会根据化学反应判断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一、 .物质的变化

二、实验操作

1.托盘天平的使用

( 1)精确度2) 左右(3)氢氧化钠等有腐蚀性或易潮解的药品应放在称量。

2.酒精灯的使用

两禁:熄灭:。

如酒精洒在桌上燃烧起来应。

3.量筒的使用

用途:。读书时视线应。

4.过滤:( 1)作用:

( 2)操作要点:

一贴:两低:

三靠:

5.蒸发:用加热的方法使溶剂不断挥发的过程

注意:( 1)加热时要,防止。( 2)当时即停止加热。

6.蒸馏:

7.浓酸、浓碱的使用

( 1)浓酸沾在皮肤或衣服上时,应再涂上( 2)浓碱沾在皮肤或衣服上时,应再涂上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四、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的是

1.4( 09 南京)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不正确...。。

2.5( 09 南京)“飞天壮歌—一-—中国首次太空漫步航天展”于5月24氢,下列说法中属于H 2的化学性质的是

A.液氢燃烧B.氢气是最轻的气体 C .氢气具有可燃性

3.3( 09 苏州)向试管中加入固体或液体的操作方法错误的是A 日在南京展区圆满结束。航天所用燃料之一为液D.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4.4( 09苏州)以下有关玻璃捧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蘸取试液B.搅拌溶液C.引流液体 D .研磨固体

5.6( 09福州)图 2 所示的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7.1( 09眉山)下列变化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冰雪融化

B 、食物腐烂C、金桂飘香 D 、尘土飞扬

8.2( 09 德州)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宝贵的资源。它有时能幻作朵朵白云,有时能化为绵绵细雨。下列过程中,你认

为水分子发生了变化的是()

A 、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B、蔗糖和水混合后得到糖水C、水通电变成氢气和氧气D、多级闪急蒸馏法淡化海水

9.1( 09重庆)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木柴劈成块 B. 西瓜榨成汁 C.残雪化成水 D.高粱酿成酒

10.1( 09 肇庆)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电解水B.钢铁生锈C.木材燃烧D.玻璃破碎

11.4( 09 肇庆)以下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用向

滴加试熄

管热管灭

滴液加酒

液体固精

体灯

A B C D

12.1( 09黔东南)下列物质所发生的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酒精挥发B.蓄电池充电C.矿石粉碎 D .海水嗮盐

13.1( 09烟台)“民以食为天”。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淘米(B) 洗菜(C) 苹果榨汁(D) 葡萄酿酒

14.5( 09烟台)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B)(C)(D)

15.1( 09 潍坊)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火箭点火B.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C.融雪剂 NaCl 使冰雪融化 D .风筝会开幕式燃放烟花

16.1( 09 泰州)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沸点B.硬度C.还原性 D .溶解性

17.2( 09 泰州)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瓦斯爆炸 B .海水晒盐C.潮涨潮落 D .干冰升华

18.1( 09 娄底)物质世界千姿百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瓷碗破碎

B. 煤气燃烧

C.铁锅生锈

D. 食物腐烂

19.10( 09 娄底)规范实验操作是获得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

20.2( 09 宿迁)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面包发霉

B .煤气燃烧C.榨取果汁 D .用食醋除水垢

22.2 (09 泉州)实验室里有一瓶标签残缺的盐酸。为能立即确定它是否为浓盐酸,你认为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 猜想假设

B.查阅资料

C.进行试验

D.交流讨论

23.13 ( 09 泉州)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检查装置气密性往试管中加入锌粒加热液体固体药品的取用

A B C D

24.1( 09 乐山)下列现象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湿衣服晾干

25.1( 09 临沂)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水结成冰

B. 纸张燃烧C玻璃破碎 D 汽油挥发B.钢铁生锈

C.纸张燃烧D.食物霉变

化学变化的是()

26.1( 09 兰州)下列家庭实验中不涉及...

A .用少量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B .用糯米、酒曲和水制甜酒酿

C.用 75%的酒精杀菌消毒D.用木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27.20( 09 兰州)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下列有关做法中错误的是()

A.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灭

B.稀酸飞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 5℅的小苏打溶液

C.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D.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28.7(09 杭州)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

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 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

15 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

A. 小于 6 毫升

B.大于 6 毫升

C.等于 6 毫升

D. 无法确定范围

29.5 (09 湖州)2008 年9 月11 日,国家卫生部证实: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导致全国各地出现许多婴幼

儿肾结石患者。下列关于三聚氰胺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纯白色晶体

B.密度为 1.573克/厘米3

C.能溶于热水

D.在高温下能分解成氰化物和氮气

30.(重庆綦江)化学实验中,人的五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五官的使用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31.( 08 年重庆)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水的污染会引起土壤污染B、地球上淡水资源非常丰富

C 、过滤能够除去水中所有杂质D、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32.( 08 年晋江)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或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长期饮用蒸馏水对人体健康有益

B.工厂将澄清、透明的废水直接排入河中

C. 用明矾可以将硬水软化

D.提倡“一水多用”

33.( 08 年南通)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水汽化时分子间隔发生了变化...

B.用明矾溶液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C.工业废水处理后可以循环使用D.水是能溶解多种物质的常用溶剂

34.( 08 年潍坊)航天员专用的小分子团水具有饮用量少、在人体内储留时间长、排放量少等特点。航天员一次饮用 125mL 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体 6h正常需水量。下列关于小分子团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水分子的化学性质被改变了 B .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间没有间隙

C.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D .小分子团水的部分物理性质与普通水有所不同

35.(08 年烟台)科学家发现在特殊条件下,水能表现出许多有趣的结构和性质。

一定条件下给水施加一个弱电场,常温常压下水结成冰,俗称“热冰”,下图为

其模拟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结成“热冰”的过程中原子个数发生变化

(B)上述变化过程中分子间间隔没有发生变化

(C)在弱电场下,水分子运动从无序转变为有序

(D)利用该性质,人们在常温常压下可建成溜冰场

36.( 08 年昆明)有关电解水实验(如右图 )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试管甲中的气体是氢气 B. 试管乙中的气体是氧气

C. 该实验证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 该实验证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37.( 08 年黄冈)节约用水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你认为下列做法与之不相符的是

() A .洗菜、洗衣、淘米的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B.将活性炭放入硬水中使其软化

C.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D.加强工业废水的排放监控,坚持达标排放

38.22( 09苏州)(8 分 )将下列各仪器名称前的字母序号与其用途相对应的选项填涂在相应位置。

(1)用来夹试管的工具是; (2) 贮存固体药品的仪器是; (3)常作为反应用的玻璃容器是;(4)用于洗涤仪器内壁的工具是; (5) 用于夹持燃烧镁条的工具是;

(6)检验物质可燃性,进行固体燃烧实验的仪器是; (7) 用于加热浓缩溶液、析出晶体的瓷器是;(8)加热时常垫在玻璃容器与热源之间的用品是。

( 二) 空气、物质的构成、溶液

第一部分:考纲要求

1.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是中考热点问题,常以选择和填空题形式出现。

2.物质的构成和组成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要理解原子、元素、离子等概念,掌握化学用语。

3.根据化学式的计算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是综合化学计算题的基础,解题格式要规范。

一、空气

1.空气的成分: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药品、反应原理、注意事项

3 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4.空气质量报告

二、物质的构成

1.结构示意图

2.元素定义及分类

3.元素符号、化学式及及化学符号中各数字的意义

4.化合价和化学式

5.物质的分类

6.物质组成的定量表示(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三、溶液:

1. 溶液的定义、组成、特征

2.溶质质量分数定义、意义、计算

第三部分:习题演练

一、空气的成分、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1、( 09 苏州)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工业上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B.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C.若大量有害物质进入空气中,仅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大气还能保持洁净

D.按体积分数计,空气中约含有氮气78%、氧气 21%、其他气体和杂质 1%

2、(09 兰州)右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

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1/5 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D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3、( 09 杭州)据报道,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月球制氧机”,这种“月球制氧机”可利用聚焦太阳能产生的高温加热月球

土壤,制得氧气。据此可推测月球土壤中一定含有(

A.氧化物

B. 氧气

C.水

D.氧元素

4、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在下列假设( 猜想 ) 引导下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选项是(

)A.探究二氧化硫和水反应可能有硫酸生成B.探究钠与水的反应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氧气

C.探究镁条表面灰黑色的物质可能只是氧化镁 D .探究铜在灼烧时出现的黑色物质可能是炭黑

5、( 09 山东)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A B C D

硫在氧气中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排水法收集氢气

集气瓶中的水:

集气瓶中的水:量筒中的水:

解冷却溅落融熔吸收放出的热通过水体积的变

释物,防止集气瓶

量化得出 O体积

2

炸裂集气瓶中的水:

水先将集气瓶内的

空气排净,后便于观察 H2何时收集满

6. 在我国的许多城市里,空气质量监测的指标主要包括()

( 1)悬浮颗粒(粉尘)( 2)氧气( 3)二氧化碳(4)一氧化碳( 5)氮气( 6)二氧化硫(7)稀有气体(8)氮的氧化物(二氧化氮) A. ( 1)( 4)( 6)( 8) B.(2)(4)(7)

C. ( 3)( 4)( 6)

D.( 1)( 2)( 3)( 4)

7.保护环境,防止空气和水体的污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职责,下列做法中,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①控制工业生产中废气和废水的直接排放;②增大绿地面积;③开发生产无汞电池;④分类回收垃圾⑤生活污水处理后

排放⑥禁止含磷洗涤剂的使用⑦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⑧在水库周边兴建造纸厂

A.全部B.②④⑥⑧C.①②③④⑦⑧D.①②③④⑤⑥⑦

二、化学用语

8.( 09 福州).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 2O— 2 个氧元素B. P2O5—五氧化二磷 C . H2— 2 个氢原子 D . Ca—钙离子

8.( 09 青岛)化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市场上有“高钙牛奶”、“加氟牙膏” 、“葡萄糖酸锌”等商品,这里的“钙、

+2

氟、锌”应理解为()A.原子B.元素C.分子D.单质

14Si

9.( 09 青岛)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依据图中的信息得到的下列认识错误的是()硅

A.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4B.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28.09 C.该元素一个原子的原子核外有14 个电子 D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8. 09

10. ( 09 青岛)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2O表示两个氧分子 B .钠离子的符号为+C.一氧化碳的化学式是Co D2

Na. H O中含有氧分子

11. ( 09 青岛) 7.五氧化二碘(化学式为I 2O5)常用来测定空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I 2O5中碘元素化合价为()A.- 5B.+5C. +3D. +2

12.( 09 眉山) 9、2008 年 9 月,三鹿婴幼儿奶粉因添加三聚氰胺)C3H6N6)致使一些婴幼儿患肾结石病。下列关于三聚

氰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三聚氰胺由碳、氢、氮三个元素组成B、三聚氰胺中碳、氢、氮质量比为1:2:2

C 、三聚氰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6.7 ﹪

D 、三聚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g

13.、为预防手足口病,可用84 消毒液(主要成分是 NaClO)对生活用品消毒,用酒精是不管用的。有关NaClO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1 价B 、 NaClO是一种氧化物

C、 NaClO由三种元素组成

D、 NaClO中 Na、 Cl 、 O的原子个数比为1:1:1

14.( 09 苏州)参考下列物质的微观结构图示,其中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A.铜B.干冰C.氯化钠D.金刚石

15. ( 09 扬州)二溴海因(C5H6O2N2Br 2)是一种广谱高效、低残留的新型环境友好消毒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溴海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6g B .二溴海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C .二溴海因中含有O2、N2、 Br 2、 C5H6

D .二溴海因分子中

16.( 09 南京)实验室中运用2008 年诺贝尔化学奖的研究成果,

是( )A.原子B.元素C.分子17. ( 09 南京)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原子的是(

C、H、 O、 N、 Br 原子个数比为5∶ 6∶ 2∶ 2∶ 2

可依据生物发光现象检测超微量钙的存在。这里的“钙”D.离子

18.( 09 南京)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由两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的

图是()

19.( 09娄底)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地壳里各种元素的含量差别很大,按质量计,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 铝

B. 硅

C.氧

D. 铁

20.( 09兰州)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 2 8+1 2 8 2+1 2 8+1 2 8

①②③④

A.它们表示四种不同的元素B.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 价

C.①③④表示的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D.①④表示的是阳离子

21. (09乐山)下图中的化学符号表示 2 个分子的是()

A B C D

22. ( 09 乐山)甲型H1N1流感在全世界的蔓延,是对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从中草药“八角”中提取莽草酸是生产抗甲型

H1N1流感药物“达菲”的主要原料,其化学式为C7H10O5。下列关于莽草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莽草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B.莽草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4

C.莽草酸中含有7 个碳原子、 10 个氢原子和 5 个氧原子

D.莽草酸可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 H2O

23.( 2009.福州市)从图 3 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获得以下信息,

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图 3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分D. 1 个水分子由 2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构成

24. ( 2009 苏州市)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 .OB.Zn C. N2D.CO

25.( 1)烫发用的定型剂主要成分是溴酸钠(NaBrO3) , 对皮肤有刺激作用,使用不当会引起皮炎。溴酸钠中溴元素的

化合价为( 2)某微粒结构示意图为,用化学符号表示为

( 3)新鲜的蔬菜水果中含有的营养素主要是和水(4)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属于现象

26、( 09 临沂)在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27.(07济南)(3分)据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A. 矿泉水 B.空气C.氯酸钾 D.氯化铜溶液

5 月 11 日发布的消息,目前,济南市除商河和济阳两县外,其他8

个县(市、区)均为缺碘地区。专家提醒,成为每天吃

入碘酸钾( KIO3)。试回答下列问题:

6g 加碘盐就可满足人的生理需要,生产加碘盐通常是在食盐中加

( 1)碘酸钾由种元素组成。(2)在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是价。

( 3)为检验某食用盐试样中是否含有碘元素,某同学确定采用了以下反应进行实验:

KIO3+5KI+3H2SO4(稀) =3I 2+3K2SO4+3H2O,要达到检验目的,除了KI 、稀硫酸外, 他还应选用的一种试剂是下列的(填序号)①淀粉溶液②NaCl溶液③ K2SO4溶液④ NaOH溶液

28.( 08 济南) (3 分 ) “鸟巢”——作为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会场,气势宏大,建筑技术先进。它采用了特殊钢架结

构和单层有机高分子 ETFE薄膜材料,该薄膜材料为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其化学组成可表示为[ CHCHCFCF ]

n (n

2222

为正整数 ).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该薄膜材料中,共含有 _____________ 元素。

⑵该薄膜材料中,碳、氢两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 (最简整数比)

⑶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绿色奥运” 、“科技奥运” 、“人文奥运” ,

请简述你对“绿色奥运”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第 39 题图)三、溶液

29.、(09 眉山)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到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是的()

A 、蔗糖B、面粉C、植物油D、钡餐

30.、(09 南京)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蔗糖和水B.硝酸钾和水C.碘和酒精D.植物油和水

31.( 09 扬州)制作“叶脉书签”需要配制100g12%的 NaOH溶液(设水的密度为 1g/mL)。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称量前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向右偏转,可调节游码 B .在左右托盘上垫滤纸称取12.0gNaOH固体

C.将准确称取的NaOH固体直接倒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溶解 D .选用 100mL量筒量取88.0mL 的水

32.在农村,有时用10%— 20%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若要配制50kg 1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kg 氯化钠,kg 水。

33.将 10%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有几种方法?请计算说明。

(三)氧气、质量守恒定律

第一部分:考纲要求

1.氧气的制取、性质、用途是系统学习物质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考查的重点是化学反应和现象以及注意事项,题型常

为实验题。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一)氧气一、.氧气的制取:

1. 工业制法

2.实验室制法:

药品:反应原理制取装置(注意事项)

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氧气的验满放置操作步骤

3.氧气制取装置的气密性检查

二、性质

1.物理性质

色、态、味密度:溶解性

2.化学性质

( 1)与金属单质反应(2)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铁铜镁氢气碳磷硫

( 3)与化合物反应石蜡一氧化碳

三、用途:

(二)质量守恒定律

1、定义

2、实质

3、化学反应中的“变”与“不变”

一定变的是:一定不变的是:可能变的是:

4.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第三部分:习题演练

(一)氧气

1. 用 KMnO4、 KClO3、 H2O2三种物质都可制得氧气,说明这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

A、氧元素

B、氧化物

C、氧分子

D、氧原子

2、下列含氧化合物,不需要加热就能够直接产生O2的是A、 H2O2B 、 MnO2 C 、 Fe2O3

3、( 09 宿迁)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

D 、KClO3

A.因为磷燃烧能产生白烟,所以可用于制作烟幕弹

B.因为金属钨的熔点高,所以被用来制造灯泡中的灯丝

C.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

D.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燃料

4、( 09 兰州)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

是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B.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C.氧气具有可燃性

D.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5.现将 2m g 过氧化氢溶液平分为两份, a 表示 m g 过氧化氢溶液, b 表示 m g 过氧化氢溶液和少量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其放出氧气的质量、反应速率和加热时间的关系如上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6.( 08 广东揭阳)理要在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将其中的氧气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

达到目的的是A.木灰B.硫磺C.铁丝 D .红磷

7.( 08 广东肇庆) 2008 年北京奥运会若用大型遥控飞艇作广告。为了安全,艇内充入的气体最好是

A.氢气B.氧气C.氦气D.二氧化碳

8(. 08 广西贵港) 2008 年 5 月 8 日北京奥运火炬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为解决登顶人员的呼吸困难,应携带的物质是(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水

9.( 08 海南)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A.二氧化碳B.水蒸气C.氮气D.氧气

10.( 08 海南)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物质的是A.铁丝 B.木炭 C.白磷 D .硫粉

11.( 08 河南)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12.( 08 黑龙江)如图所示装置,有洗气、储气等用途,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

类似的装置,并在装置中盛放大约半瓶蒸馏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b 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B.a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

C.该装置可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 D .该装置不能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度

13.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 写出装置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②

(2)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3) 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组装一套制取于燥氧气的装置,收集氧气时,验满的方法是14.(08山东烟台) (4分)下图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几种装置。(

填字母)。

,并据此选择上图中(填字母

。若收集一瓶纯净的氢气应收集一瓶

)

请回答下列问题:(1) 指出有编号的仪器名称:①(2) 利用上述A、 D 装置的组合可以制取的一种气体是

,②。

,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

(3)某同学欲收集一种难溶性气体,认为E 装置可以代替 B 装置。请简述该同学应如何使用E 装置 ?

15.(08广东)(12分)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H2O2生成 O2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课题进行探究,以下是他们探究的

主要过程:【假设】 H2O2生成 O2的快慢与催化剂种类有关

【实验方案】常温下,在两瓶同质量、同浓度的H2O2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MnO2和水泥块,测量

各生成一瓶(相同体积)O2所需的时间。

【进行实验】右图是他们进行实验的装置图,气体发生装置中 A 仪器名称是,

此实验中 B 处宜采用的气体收集方法是。

【实验记录】

实验编号12

反应物5%H2O25%H2O2

催化剂1g 水泥块1gMnO2

时间165秒46秒

【结论】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

【反思】H2O2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MnO2或水泥块后反应明显加快,若要证明MnO2和水泥块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增加实验来验证它们在化学反应前后的,是否改变。 H2O2生成 O2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你帮助他们继续探究。(只要求提出一种影响H2O2生成 O2的快慢的因素以及相关假设和实验方案)

【假设】。

【实验方案】。

(二)质量守恒定律

16.( 08 江苏无锡)手电筒中使用的锌―锰干电池,在工作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2NH4Cl+2MnO=ZnCl 2+2NH3+X+H2O,则 X 的化学式为()

A. MnO B. Mn2O3C. Mn3 O4D. HMnO4

17.( 08 山东烟台)发射“嫦娥一号”的长三甲火箭燃料是偏二甲肼(X) ,氧化剂是四氧化二氮(N2O4)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X+2NO4=3N2 +2CO+4H2O, X 的化学式为(A)H 2(B)CH4(C)C 2H8N(D) C2H8N2

18.( 08 四川乐山)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火炬“祥云”将于8 月 3 日传递到乐山。团结、互助、友爱、勇敢、坚强!大灾之后,“祥云”火炬的传递增添了新的意义。“祥云”火炬燃烧时的主要反应为:

5O2 +X3CO2+4H2O。由此可知,“祥云”火炬燃料X 的化学式为 A .C3H7OH B .CH4 C .C2H6D.C3H8 19.( 08 四川攀枝花)现将10 gA 和足量的 B 混合加热, A 和 B 发生化学反应。 10 gA 完全反应后生成 8 gC 和 4gD,则

参加反应的 A 与 B 的质量比是 ( )

A.1∶l B.2∶1C.5∶l D.4∶l

20.( 08 黑龙江哈尔滨)(2 分) 若分别用和代表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这两种元素分别组成的单质在点燃条件下

发生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成物属于纯净物中的

(2)若用 A 代表、 B 代表,请用A、B表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1.( 08 湖北恩施)将一定质量的a、b、 c、 d 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

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a b c d

反应前质量( g)6. 43. 24. 00. 5

反应后质量( g)待测2. 567. 20.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a 和 b 是反应物, d 可能是催化剂。B.反应后 a 物质的质量为 4. 64g

C. c 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等于a、b 二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

D.若物质 a 与物质 b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1,则反应中 a 与 b 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 1

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

第一部分:考纲要求

1.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有关化学反应

2. 熟练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

3.熟记原子团,并利用化合价熟练书写化学式,为酸碱盐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二部分:考点梳理

一、化学方程式

1. 例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1:实验室制氧气

2.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2:甲烷燃烧

3.写出反应方程式指明反应类型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水通电分解实验室制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工业制取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4.完成下列物质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明反应类型

碳酸分解

铁、铜、镁、铝、磷、氢气、碳、一氧化

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不用硫酸?

1.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和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装置是否一样?为什么?

2.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收集方法是否相同?为什么?各如何验满?

3.现有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空气四瓶没有标签的气体,如何检验?

三、(预习) .酸、碱、盐

1.原子团: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铵根离子

2.写出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氯离子分别和铵根离子、钠离子、镁离子、铜离子、

铁离子、钙离子、钾离子、氢离子、钡离子、锌离子、铝离子、铁离子组成的化学式(注:铝离子和铁离子不与碳酸根离子结合。) 3.酸碱盐的判断

1、( 09 苏州)自然界中存在氧循环和碳循环,其中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是

A .水的吸收B.动植物的呼吸C.光合作用 D .燃料的燃烧

2、( 09苏州)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的是

A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蓝

3、( 09重庆)下列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A. 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B. 图书馆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C.用点火法检查厨房内天然气是否泄漏

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用燃着的蜡烛试验

4、( 09泉州)下列物质均含有碳元素,其中属于单质的是

A.C60

B.CO

C.C2H2

D.CH3OH

5、( 09兰州)金刚石、石墨、木炭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关于碳的单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都是黑色固体 B .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

C.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D .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

6、( 09 乐山) CO2和 O2是自然界中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两种气体,下列对它们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都含有氧分子B.都能供动物呼吸C.都不溶于水D.密度都比空气大

7、( 09 乐山)通过下列实验得出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①既可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了甲烷是由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

②既可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③既可说明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又说明了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个数之比为2:1

④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了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⑤既可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C.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8、(09 泰州)吸烟有害健康,其原因是吸烟时会产生多种有害物质,污染环境,害人害己。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最容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的物质是 A .一氧化碳B.尼古丁 C .二氧化硫 D .二氧化碳9.( 09 扬州)以下各装置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A.装置①:高锰酸钾制氧气 B .装置②:由 a 进气收集 O2或 CO2气体

C.装置③:制取氧气、氢气等气体 D .装置④:干燥,收集 HCl 气体

10.( 09 泉州)(6 分) 2009 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化石燃料燃烧使化学能转化为能,是当今人类生产、生活中重要的能源。但是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温室气体

(填一种),导致温室效应。因此,对于化石燃料的使用,你的看法是:(写一点)。( 2)我国积极发展绿色能源,以减少污染性气体的排放。对于①水力发电;②风力发电;③天然气发电;④太阳能发电;

⑤垃圾焚烧发电等 5 种发电方式,你认为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是(填序号)。

参考答案:( 1)热; CO2(或二氧化碳);控制化石燃料的使用量,提高新能源的使用比例等( 2)①②④

11.( 09 烟台)(7 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结合

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图1

A B C D E图 2

(1) 写出图中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②。

(2) 若实验室对你开放,请从图 1 中选择合适的装置,制取一种你熟悉的气体。你想制取的气体是发生装置是(填序号,下同),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是。

,选择的,选择此收集装置的理由

(3) 装置 B 虽然操作简便,但无法控制反应速率。请从图 2 中选取( 填序号 )取代

速率的目的。参考答案:(1)①酒精灯②长颈漏斗

(2)O 2 B C(或 D)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或氧气不易溶于水)(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Ⅲ

B 中的单孔塞,以达到控制反应

第四部分:技巧点拨

1.要熟练掌握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培养此项能力,不要死记硬背。

2.要学好酸碱盐,必须熟记化合价,根据化合价熟练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否则寸步难行。

3.要学会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气体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气体的收集方法。并能根据

需要进行实验改进和设计。

第一部分:考纲要求

1. 理解酸碱盐的定义,

2. 熟练掌握物质的分类掌握酸碱的性质,

一、酸、碱、盐的定义并举例

3. 会写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酸:

2.碱:

3.盐:

二、酸碱指示剂

三、溶液的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四、酸的性质:

酸和指示剂的作用:酸和金属的反应:

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酸和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酸和盐的反应

硫酸和、、反应盐酸和、反应硝酸和反应

五、碱的性质

碱和指示剂的反应

碱和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碱和酸的反应碱和盐的反应

六、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

盐酸、硫酸、硝酸全溶;碱中铵钾钠钡溶,钙微溶,其余不溶。

钾盐、钠盐、铵盐全溶;氯化物中只有氯化银不溶,其余全溶;硫酸盐中硫酸钡不溶,硫酸钙、硫酸银微溶,其余

全溶;碳酸盐中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铵溶,碳酸镁微溶,其余不溶。

七.金属活动性顺序: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一、物质的分类

1.( 09 苏州)下列物质的化学式的读法和写法都正确的是()

A .碳酸钠 NaCO3

B .硫酸 H2SO4C.氧化铁 O3Fe2 D .氢氧化钾 K(OH) 2

2.( 09 苏州)关于 SO2、 CO2、 MnO 2三种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都含有氧元素B.都是化合物C.都是氧化物 D .都含有氧分子

3.( 09 福州)光变色防伪油墨中含有MgF 2,MgF 2中 F 的化合价为()A.+1B.+ 2C.-1D.-2

4.( 09临沂)对物质进行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在下面的四种化合物中,与另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别的物质是

() A.CuSO 4 B.FeSO4 C.HCl D.Na 2CO3

5.( 09 潍坊)目前,国家食品监督检验部门检出某“返青粽叶”包装的粽子中含有硫酸铜,若食用这样的粽子会有害健康。

硫酸铜属于() A .有机物B.混合物C.金属单质D.盐

二、写出硫酸、盐酸分别与镁、氧化镁、氢氧化镁、碳酸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写出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分别与硫酸、二氧化碳、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四、现有盐酸、氢氧化钠、氯化钠三瓶无色溶液,如何鉴别?

五、综合练习

1.( 09 潍坊) 2008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发明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的三位科学家。绿色荧光蛋白分子中含有氨基(—NH 2,

具有碱的性质 )和羧基 (— COOH ,具有酸的性质 )。绿色荧光蛋白具有的性质是()

A .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B.只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与盐酸反应

C.只能与盐酸反应,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D .既不能与盐酸反应,又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2.( 09 潍坊) 2008 年 9 月 27 日,太空第一次留下了“中国人的脚印”。我国研制的航天员舱外服为航天员成功进行太空

行走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航天员舱外服内含有与氢氧化钠性质相似的氢氧化锂(LiOH) ,它不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A .与二氧化碳反应B.与盐酸反应C.与氧化铁反应D.与氯化铜溶液反应

3.( 09重庆)由 Na +、 Ca2+、 OH-、 Cl -、 SO42-五种离子里的两种构成的物质中属于盐的共有()

A. 二种

B.三种

C.四种

D. 五种

4.( 09 临沂)下列两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反应,且溶液的总质量不会发改变的是()

A. 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B. 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

C.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

D. 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

5.(07 济南 )某同学设计的下列各实验方案中,你认为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燃着的木条鉴别二氧化碳和氧气

B.加入适量的澄清的石灰水,以除去CaCl2溶液中的

C. 用浓硫酸除去氢气中混有的水蒸气

D. 用石蕊试液鉴别澄清的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

HCl

第一部分:考纲要求

掌握酸碱的性质,能正确书写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并会运用酸碱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一、酸的性质:

1.酸和指示剂的作用:

2.酸 +金属→盐 +氢气

3.酸 +碱→盐 +水(中和反应)

4.酸 +金属氧化物→盐 +水

5.酸 +盐→新酸 +新盐

硫酸和、

硝酸和

二、碱的性质反应

、反应盐酸和、反应

1.碱和指示剂的反应

2.碱 +酸→盐 +水

3.碱 +非金属氧化物→盐 +水

4.碱 +盐→新碱 +新盐

三、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

盐酸、硫酸、硝酸全溶;碱中铵钾钠钡溶,钙微溶,其余不溶。

钾盐、钠盐、铵盐全溶;氯化物中只有氯化银不溶,其余全溶;硫酸盐中硫酸钡不溶,硫酸钙、硫酸银微溶,其余

全溶;碳酸盐中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铵溶,碳酸镁微溶,其余不溶。

四.金属活动性顺序: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五、原子团的化合价

一、练习写化学方程式

1.写出硫酸、盐酸分别与镁、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写出硫酸、盐酸、硝酸分别与氧化镁、氢氧化镁、碳酸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分别与硫酸、盐酸、硝酸、二氧化碳、硫酸铜、氯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二、中考题再现

1.( 09 苏州)下列物质的化学式的读法和写法都正确的是()

A .碳酸钠 NaCO3

B .硫酸 H2SO4C.氧化铁 O3Fe2 D .氢氧化钾 K(OH) 2

2.( 09 苏州)关于 SO2、 CO2、 MnO 2三种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都含有氧元素B.都是化合物C.都是氧化物 D .都含有氧分子

3.( 09 福州)光变色防伪油墨中含有MgF 2,MgF 2中 F 的化合价为()

A.+ 1B.+ 2C.- 1D.- 2

4.( 09 临沂)对物质进行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在下面的四种化合物中,与另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别的物质是

() A.CuSO 4 B.FeSO4 C.HCl D.Na 2CO3

5.( 09 潍坊)目前,国家食品监督检验部门检出某“返青粽叶”包装的粽子中含有硫酸铜,若食用这样的粽子会有害健康。

硫酸铜属于() A .有机物B.混合物C.金属单质D.盐

6.( 09 潍坊) 2008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发明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的三位科学家。绿色荧光蛋白分子中含有氨基(—NH 2,具有碱的性质 )和羧基 (— COOH ,具有酸的性质 )。绿色荧光蛋白具有的性质是()

A .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B.只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与盐酸反应

C.只能与盐酸反应,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D.既不能与盐酸反应,又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7.( 09 潍坊) 2008 年 9 月 27 日,太空第一次留下了“中国人的脚印”。我国研制的航天员舱外服为航天员成功进行太空

行走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航天员舱外服内含有与氢氧化钠性质相似的氢氧化锂(LiOH) ,它不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A .与二氧化碳反应B.与盐酸反应C.与氧化铁反应D.与氯化铜溶液反应

8.( 09重庆)由 Na +、 Ca2+、 OH-、 Cl -、 SO42-五种离子里的两种构成的物质中属于盐的共有()

A. 二种

B.三种

C.四种

D. 五种

9.( 09 临沂)下列两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反应,且溶液的总质量不会发改变的是()

A. 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B. 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

C.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

D. 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

10.(07 济南 )某同学设计的下列各实验方案中,你认为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HCl

A. 用燃着的木条鉴别二氧化碳和氧气

B.加入适量的澄清的石灰水,以除去CaCl2溶液中的

C. 用浓硫酸除去氢气中混有的水蒸气

D. 用石蕊试液鉴别澄清的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

三、思考题:

1.要鉴别某无色溶液的酸碱性,有哪些方法?

2.无色酚酞试液滴入盐酸溶液中变为红色。你认为是盐酸中的什么成分使酚酞试液变红?请设计实验证明。

3.现有盐酸、氢氧化钠两瓶无色溶液,你能想出多少种方法鉴别?

第一部分:考纲要求

熟练掌握酸碱的性质,并运用酸碱的性质灵活解决相关问题

一、常见的酸

浓盐酸浓硫酸浓硝酸

空气

颜色

状态

挥发性

吸水性

腐蚀性

产生白雾

中敞溶质质量

口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

二、常见的碱

NaOH Ca( OH )2颜色

状态

溶解性

俗名

在空气中

保存

制取

三、酸、碱的通性

酸的通性碱的通性

1、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不能使无1、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能使无色酚酞色酚酞试液试液

2、酸 +金属→碱 +酸性氧化物

Fe+HCl NaOH+CO2

Zn+H2SO4Ca( OH )2+CO2

3、酸 +碱性氧化物→ 3.碱 +盐→

Fe2O3+HCl NaOH+CuSO4

Fe2O3+ H2SO4Ca( OH )2+FeCl3

4、酸 +碱→碱 +酸→

HCl+NaOH HCl+ CuO

H2SO4+Cu (OH ) 2H2SO4+ CuO

5、酸 +盐→可溶性碱有:

H2SO4+BaCl2

H2SO4+Ba (NO3 ) 2

HCl+AgNO3

CaCO3+ HCl

四、其它必备知识

1、溶液的颜色:含 Fe 3+的溶液

含 Fe 2+的溶液

含 Cu 2+的溶液

2、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3、 Fe ( OH ) 3 是 , Cu ( OH ) 2 是

4、干燥剂:

浓硫酸

生石灰

固体氢氧化钠

5、检验

SO 4 2

Cl

2

CO 3

五、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例 1. 10g 含杂质的锌粒放入足量盐酸中充分反应生成0.2 克氢气,求锌粒中锌的质量分数。 (不同种解法)

例 2、 50 克 CuSO 4溶液和 100 克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反应生成沉淀

9.8 克,求

( 1) CuSO 4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 2) 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 3)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43、( 07 济南)(6 分)一烧杯中盛有 22.3g 由 Na 2CO 3 和 NaCl 组成的固体混合物,

加足量水充分溶解,制成溶液。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的稀盐酸。

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滴入的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试根据题意回答下列

问题:( 1)当滴加了 73g 稀盐酸时,放出气体的总质量是

g 。

A

B

体 (2)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 B 点时,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是(写化学 的

式 )

( 3)当滴加 73g 稀盐酸时(即 A 点),烧杯中为不饱和溶液,试通过计算求出其中

/g

含溶质的质量。

73g 146g

第三部分:习题演练

滴入稀盐酸的质量 /g

一、基础题: 1. 酸具有通性的实质是( )

A. 酸能和活泼金属反应

B. 酸在水溶液里电离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酸根离子

C. 酸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D . 酸在水溶液里电离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

2.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碱类的是( ) A. 火碱 B. 消石灰

C. 苛性钠

D. 纯碱

3. 属于同一物质的是(

) A. 大理石

石灰石 生石灰

B. 熟石灰

硝石灰 氢氧化钙

C.冰水干冰

D. 烧碱

火碱 纯碱

4. 含下列离子的溶液中,溶质全部为碱的是(

A.. +

-

-

+

-

SO 4

2-

+2+

-

+

2+

2-

Na OH NO 3 B. H Cl C. K Ca OHD. Na

Mg SO 4

二、综合题:

1. 鉴别硫酸、硝酸、盐酸

2. 有一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有同学说可能是硫酸,请你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 在 M+H 2SO 4( 稀 ) = Fe 2(SO 4) 3+N(M ,N 分别代表一种物质 ) 的反应中, M 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

①F e

②F e 203

③Fe(OH)3

④FeCI 3 A. ①② B . ②③ C.①②③ D .全部

4. 要完成下列变化,通过盐酸一步反应就能实现的是(

①CaCO → CaCl

2

②Fe O → FeCl 2 ③Cu(OH) →CuCl 2

④ Fe → FeCl

3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①③

3

2 3

2

5. 如图所示,试管中盛有 PH = 1 的无色溶液 A ,将气球中的固体 B 倒人溶液 A 中,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且气球胀大。

则 B 不可能是

A . Mg B. 碳酸钠 C.

碳酸氢钠

D. 硫酸镁

6. 如图所示的各装置中的物质能反应产生气体的是(

7: ( 天津 ) 图中所示的锥形瓶内充满气体 x ,胶头滴管内盛有液体

Y 。挤压胶头滴管,使液体 Y 入瓶中振荡,一会儿可见套

在玻璃管下端的小气球

a 鼓起。气体 x 和液体 Y 可能是 ( )

A. x 是 CO , Y 是 KOH 溶液

B. x

是 0 , Y 是稀硫酸 C. x 是氢气, Y 是NaOH 溶液 D. x 是 CO , Y 是稀盐酸

2

2

8:下列物质的转变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Fe →FeSO 4

B. Na 2CO 3→NaOH

C. CuO → Cu(OH) 2

D.Fe 2

O 3→ FeCl 3

9..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稀硫酸和烧碱溶液,使用下列试剂不能将这两种溶液区别开

来的是(

A. 紫色石蕊试液

B.

无色酚酞试液

C.

硫酸铜溶液

D. 氯化钠溶液

10 .下列各组物质能够在同一种溶液中共存的是

( )

A . HNO 3、 Na 2CO 3、 CaCl 2

B . KNO 3、 NaOH 、 NaCl

C . Ca(OH)2、 (NH 4) 2C03、 MgS04

D . NaOH 、 NaHCO 3、HCl

11 、下列气体既能用浓 H 2S04 又能用 NaOH 干燥的是????(

A.C0 2

B . HCl

C . S0

D . 0

2 2

12 :

不能将食盐水、 NaOH 溶液和稀盐酸三种无色溶液区分开来的一种试剂是(

A .石蕊试液

B .酚酞试液 c . CuSO 4溶液 D . Na 2CO 3 溶液

13 、( 2005·黄冈课改区)食盐、食醋、纯碱等均为家庭厨房中常用的物质,利用这些物质你能做成的实验是( )

① 检验自来水是否含有氯离子

②鉴别食盐和纯碱 ③检验鸡蛋壳能否溶于酸

④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

14 、只用一种试剂就可鉴别稀 H 2S04、 NaOH 和 Ca(OH)2 三种溶液,是(

A .酚酞试液

B .氯化钠溶液

C .石蕊溶液

D .碳酸钠溶液

15 . 稀硫酸有许多用途,按要求各写出一个有关反应的方程式。

序号 用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用稀硫酸制硫酸钠

②用稀硫酸除铁锈

③用稀硫酸制硫酸铜

④证明“银粉” 成分是铝不是银

以上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__________(填序号)

第一部分:考纲要求:

1.掌握盐的性质,

2.对酸碱盐的性质进行归纳和总结。

3.理解溶解度的定义,会根据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问题

一、盐的性质:

( 1)盐 +金属→新盐 +新金属

Fe+CuSO 4= ( 2)碱 +盐→新碱 +新盐

NaOH+CuSO 4=

(3) 盐+盐→两种新盐

CuSO 4+ BaCl 2 ==

4)酸+盐→新酸 +新盐

(碳酸盐 +酸→新盐 +水 +二氧化碳) CaCO+H SO=

CaCO +HCl=

3

2

4

3

H 2 SO

2

H

2

3

2

HCl+AgNO

3

4+ BaCl ==

SO 4+ Ba (NO ) ==

==

二、酸碱盐性质总结

1.与指示剂作用:无色酚酞

紫色石蕊试液

2.有金属参加的反应(置换反应) (1) (2)

3.有氧化物参加的反应

(1)(2)

4.酸、碱、盐相互之间的反应

(1)(2)

(3)(4)

三、特征知识:

1.有气体生成的反应

( 1)金属 +酸→盐 +氢气( 2)碳酸盐 +酸→新盐 +水 +二氧化碳( 3)铵盐 +碱→新盐 +水 +氨气

2.有颜色的溶液:、、

3.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是:和

4.蓝色沉淀:;红褐色沉淀:

四、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 定义 2.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3. 溶解度的意义

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36g 表示( 1)

( 2)( 3)

4.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2) 交点 (3) 同一温度,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4)同一物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大小。

5. 物质溶解性的划分依据:20℃溶解度:大于10 克——易溶1克- 10 克——可溶

0.01 克- 1克——微溶小于 0.01 克——难溶

五、典型例题(一)酸碱盐

例一、(09南京)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H+、C1—、 OH—B. H +、 SO 42—、HCO 3—;

C. Ba2+、 H +、 SO42—D. Cu2+、 C1 —、 N03—

例二、( 09眉山)请分别用一种试剂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杂质(假设所选试剂与杂质恰好完全反应)。

物质杂质除杂质所用试剂化学方程式

(填化学式)

(1)CO CO2

(2)NaCl Na 2CO3

(3)C CuO

(4)KClFe2(SO4)3

例三、( 08 济南)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只知道它们分别是稀盐酸、BaCl2 溶液和 NaNO 3溶液中的各一种。下列四种试液中,能将上述三种无色溶液一次鉴别出来的是:

A.NaCl 溶液

B.稀硫酸

C.AgNO 3溶液

D.Na 2CO3溶液

例四、有四种物质的溶液:①Ba(OH) 2、② Na2SO4、③ HNO 3、④ FeCl3,不用其他试剂就可

将它们逐一鉴别出来,其鉴别顺序是 A .④③②① B .④①②③C.①③④② D .①④②③(二)溶解度

例五 .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加以改正。

(1)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中的大。(2) 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6g

(3)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4)在一定温度下,搅拌不能改变

硝照钾的溶解度。

(5)蒸发结晶食盐时,要等水分全部蒸发,才能停止加热

例六、常温下.将盛有饱和硝酸钾溶液的试管插人盛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如图所

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试管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B.试管内溶液总质量不变

c .硝酸钾的溶解度不变 D.试管内水的质量不变

( 如图 ) .然后将该溶液冷却至室温例七、 60℃时,某同学在烧杯中配制硝酸钾的饱和溶棱,并且让一木块漂浮在溶液上

(20 ℃) 。请你说出可能观察到的两个现象。并运用你学过的化学和物理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1)现象一

原因是:

( 2)现象二、

原因是

( )例八、如图是某同学根据多次实验绘制的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该同学对此得出如下结论.你认为错误的是

A.20 ℃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 30℃时, 100g 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30g 甲物质

c.10℃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

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大

例九、如右图所示,甲、乙两试管中分剐盛有硝酸钾、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并都有少量固体存

在。若向试管外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较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请分析推断可能产生的现象和原因。

第三部分:习题演练

1. 下列对“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 6g”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20℃时, 31. 6g 硝酸钾溶解在水中B.20℃时,100g溶液中有31. 6g 硝酸钾

C . 31. 6g 硝酸钾溶解在100g 水中达到饱和状态 D.20℃时, 31. 6g 硝酸钾溶解在

100g 水中恰好达到饱和状态

2.0.05g某物质在室温时溶于10g 水中即达到饱和,则—般把这种物质划分为

A.易溶物质

B.可溶物质C.微溶物质 D.难溶物质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使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 )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C.加人溶质D.加入溶剂

4.下列作法能改变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是( )

A.把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B. 在庶糖的饱和溶液中再加少量蔗糖

C.将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 溶剂质量不变 )

D.将氯化铵的饱和溶液降温( 溶剂质量不变 )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的溶液浓

B. 饱和溶液是纯净物,不饱和溶液是混合物

c.当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时,其溶质的溶解度一定变大D无色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6.图为 A、 B、c 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据图回答:(1)4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g;

(2)50 ℃时, B、 c 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更大的是;

(3)要从 C 的饱和溶液中得到大量的晶体。应采用结晶方法中的

7.下列加速固体物质溶解的措施中,能改变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是( )

A.把固体研细B.搅拌c加热D振荡

( )

8. 已知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在此温度下,20g 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

A 36g B.3.6g C. 7.2g D.10g

9.( 1)请你各举出一个实例,说明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是错误的

①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实倒:溶液不是无色的;

②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实倒:是液体,但不是溶液;

③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固体实例:可做溶质.但不是固体。

( 2) 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请用“大于”、小于”或“等于”填空。

①t 1℃时. A 的溶解度t2℃时A 的溶解度;

② t2℃时. A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 )B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数的变化。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第一部分:考纲要求

1.中考考点:( 1)熟练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 2)掌握金属与酸和盐的反应

( 3)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溶液质量的变化、溶液中所含的离子、天平的摆动、图像等问题

2.中考热点:金属活动顺序优先反应的问题

3.常见题型:选择题、填空题

1.金属活动性顺序:

意义:

2.金属 +酸→+

条件:金属,

酸:

Mg+HCl Mg+H 2SO4Fe+ HCl Fe+ H2SO4 Al+HCl Al+ H2SO4

3. 金属 +盐→

条件:金属

+

Fe+ CuCl2

Fe+ Cu(NO3)2

Fe+ CuSO4 Cu+ AgNO3

4.盐的溶解性:

硫酸盐中

盐酸盐(氯化物)中

碳酸盐中、

不溶,

不溶,其余

溶,

、全溶;

微溶,其余

微溶,其余;

第三部分:习题演练

一、基础知识应用

1.判断下列各组物质能否反应,反应的写出化学方程式,不反应的说明理由。

( 1)银和硫酸铜(2)铁和氯化银

( 3)锌和硝酸银(4)铜和盐酸

2.已知 X 、Y 、 Z 三种金属能发生下列反应:X+H 2SO4= XSO 4+H 2↑

则 X 、 Y 、 Z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Y+Z(N0 3 )2=Y(NO 3)2+Z Z+X(NO3)2=Z(N0 3)2+X

A.X>Y>Z

B.Y>Z>X

C.Z>Y>X

D. X>Z>Y

3.为探究金属 A 、金属 B 、金属银的活动性顺序,小科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 1:将金属 A 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金属 A 表面有红色金属 B 析出;

实验 2:将金属 B 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金属 B 表面逐渐变为银白色。

( 1)由本实验可得出,金属的活动性最强:

( 2)实验 2 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4.经实验,某物质 A 能与某物质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单质 B ,请你推断:( 1)如果 A、B 都是金属,较活泼的金属是;如果 A 是金属, B 是非金属,则 B 是(填化学式)。

(2)假设A是金属单质,“某物质”可以是,请任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二、溶液中所含离子和滤渣等问题

5.在含有 AgNO 3、 Cu(NO 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则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下

列的() A .Ag B.Cu C.Ag 、 Cu D. 无法确定

6.在盛有AgNO 3和 Mg(NO 3)2混合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完全反应,试管底部有少量固体存在。过滤,向滤

渣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是()。 A.Mg B.Ag C.Zn 和 Ag D.Zn 和 Mg 7.把铁粉加入到含有 Cu2+、Ag +的溶液

中,充分反应后加入盐酸,发现无气泡产生,但却有白色沉淀,则加入盐酸前的物

质中含有()。

A. Cu 、 Ag 、Ag +、Fe2+

B.Cu 2+、 Fe、 Ag +、 Fe2+

C.Cu2+、Ag 、Ag +、 Fe2+

D.Cu 、Ag +、 Fe2+、 Cu2+

8.往 AgNO 3、 Cu(NO 3)2、 Zn(NO 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铁粉,待反应完全后再过滤,不可能存在的情况是()

A.滤纸上有 Ag ,滤液中有 Ag +、 Cu2+、 Zn2+、 Fe2+ B .滤纸上有 Ag 、 Cu,滤液中有 Ag +、 Zn2+、Fe2+

B.滤纸上有 Ag 、 Cu、 Fe,滤液中有 Zn2+、 Fe2+ D. 滤纸上有 Ag 、 Cu、 Fe、 Zn,滤液中有 Zn2+、 Fe2+

9.向 FeSO4、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锌粉,完全反应后得到一些固体沉淀,过滤,向沉淀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有气

泡产生。对上述固体沉淀有下列说法:①一定含有Zn;②一定含有Fe;③一定含有Cu;④可能含有Zn;⑤可能含有Fe;⑥可能含有 Cu。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①②④

10.把若干铁粉放入AgNO 3、Cu(NO 3) 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 1)向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滤

液中一定含有溶质,滤渣中一定含有金属;(2)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

定含有溶质,滤渣中一定含有金属。

11.向硝酸银、硝酸铜、硝酸镁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不溶物和滤液。将固体不溶物放入

稀盐酸中,有气体产生。以下是小明同学对固体不溶物和滤液成分的分析,请判断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 1)固体不溶物是由镁、锌、铜、银组成的。。

( 2)滤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镁离子,锌离子、铜离子。

三、天平平衡问题

12.向托盘天平的两边各放一只烧杯,调节天平至平衡,向两烧杯中分别注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然后向右盘

的烧杯中放入一定质量的铁,同时向左盘的烧杯中放入与铁等质量的铝,待充分反应后,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天平仍然平衡

B. 天平指针偏向铁一方

C. 天平指针偏向铝一方

D.铁和铝均有剩余

13.在已调好平衡的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个等质量的烧杯,向烧杯中各倒入质量相等、质量分数也相等的足量的稀盐酸,

分别在左右两盘的烧杯中同时放入等质量的金属粉末X 、 Y 。观察到从反应开始至反应结束托盘天平的指针始终偏向左

边。则金属X 、 Y 分别是() A.Al和Fe B.Zn 和 Fe C.Zn 和 Al D.Fe 和 Zn

14.在已调好平衡的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个等质量的烧杯,向烧杯中各倒入质量相等、质量分数也相等的足量的稀硫酸,

然后在左右两盘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锌粒和铁粉。下列现象不可能观察到的是()A. 天平指针最终偏向放锌粒

的烧杯一边 B.只有锌粒有剩余 C.天平指针开始偏向放铁粉的烧杯一边 D. 只有铁粉有剩余

四、图像问题

15.用质量相等的锌粉和铁粉,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等质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

量和反应所用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 b 分别表示锌、铁的反应情况

B.盐酸均反应完,锌、铁有剩余

C. 盐酸均反应完,锌恰好完全反应,铁有剩余 D 锌、铁都反应完,盐酸有剩余

16.把相同体积、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分别滴到等质量、颗粒大小相同的X 、Y 、Z 三种较活

泼金属中,生成 H 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假如 X 、 Y 、 Z 都是 +2 价金属,则相对原子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五、溶液质量问题

17.下列使溶液质量增加的是()

A . 铁和硫酸铜溶液 B.铜和硝酸银溶液 C.锌和氯化亚铁溶液 D. 锌和氯化铝溶液

18.把一根洁净的铁钉放在稀硫酸中:①在铁钉表面产生气泡;②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③铁钉的质量减轻;④溶液的质量增加。以上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D.①②③④

六、实验设计: 19.某同学为探究Zn、 Fe、 Cu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设计了下列三组实验:

①将 Zn、 Fe、 Cu 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稀硫酸中②将 Zn 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 Cu 片插入硫酸亚铁溶液中

③将 Zn 片插人硫酸亚铁溶液中,将Fe 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其中可以达到目的的是( )

A. ①③

B. ③

C.①②③

D.②③

1.溶液中所含离子和滤渣等问题金属和盐、金属和酸,存在着金属优先反应的问题,如果溶液中同时存在几种金属

离子时,当加入一种较活泼的金属时,溶液中最不活泼的金属离子先被置换出来,按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依次被置换。例如:将一定量铁粉加入AgNO3、C u(NO3)2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

(1)有气泡生成,则滤液中金属阳离子有滤渣中金属有。

( 2)若无气泡生成,则滤液中金属阳离子滤渣中金属。

分析:( 1)加盐酸有气泡生成,说明滤渣中有Fe,由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F e 排在C u、A g 前,所以,C u2+、A g+全被F e 置换出来。因此滤液中阳离子只有Fe2+.滤渣中金属有F e、C u、A g

Ag 比 Cu 活动性差所以 Ag +被优先置换,( 2)如加盐酸后无气泡产生,则说明滤渣中无Fe。根据金属优先反应原理:

当Ag +反应完全时, Cu2+才被置换。由于 Fe 量不足所以滤渣中一定有 Ag ,可能有 Cu ,一定无 Fe。滤液中阳离子一定有Fe2+,可能有 Cu 2+也可能有 Ag +

2.天平平衡问题:

通常左、右两盘加入的物质总质量是相等的,反应后天平是否平衡,往往涉及的是有气体生成的问题。有关反应有

两类:( 1)碳酸盐与酸反应,生成CO2气体;( 2)金属与酸反应,生成H2。反应开始时,天平总是偏向产生气体慢的一

边,反应结束时,天平偏向产生气体少的一边。在金属和酸反应的题目中,反应的快慢与金属活动性有关,活动性强(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与酸反应速率快;而产生H2的多少可由金属的量价比决定,量价比越小产生H 2越多。根据量价比可总结出这样一个结论:同质量金属与足量酸反应产生H 2由多到少的顺序是:Al 、 Mg 、 Na、 Fe、 Zn ;反之,产生同质量H2消耗金属由少到多的顺序是Al 、 Mg 、 Na、Fe、 Zn。因此,如果金属过量,酸完全反应,剩余最多的是

Al ,然后依次是Mg 、 Na、 Fe、Zn 等。

3.溶液质量增减的问题:

分析这类问题时,反应前的溶液可以不用考虑,只考虑进入溶液的固体(或气体)和反应后产生的固体(或气体)

2017年新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重要知识点

2017年新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重要知识点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考点1 金属材料(2页) 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两类。★纯金属属于金属材料,但金属材料不一定是纯金 属,也可能是合金。 2.金属制品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铁、铜、铝及其合金是人类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 考点2 金属的物理性质(2页-3页) 1.共性:★在常温下除汞为液体,其余金属均为固体。都具有金属光泽,都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2.差异性:大多数金属都呈银白色,★铜呈紫红色,★金呈黄色;常温下大多数金属都是固体,汞却是液体;不同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密度、熔点、硬度等差异较大; 考点3★金属之最(4页) 1.银的导电性和导热性最好; 2.锇的密度最大; 3.锂的密度最小; 4.钨的熔点最高; 5.汞的熔点最低; 6.铬的硬度最大。 7.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8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9.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铁 考点4 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用途之间的关系(4页) 1.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而物质的用途又反映出物质的性质。 2.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紧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考点5 合金(4页-5页) 1.合金:★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和非金属,形成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注意:(1)合金是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的混合物。 (2)合金的很多性能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不同,使合金更容易适于不同的用途。 (3)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为合金。 (4)金属在熔合了其它金属和非金属后,不仅组成上发生了变化,其内部组成结构也发生了改变,从而引起性质的变化。 2.合金的形成条件:其中任一金属的熔点不能高于另一金属的沸点(当两种金属形成合金时)。 3.合金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性质比较。 (1)铁合金:主要包括生铁和钢,它们的区别是含碳量不同, ★生铁含碳量2%-4.3%, ★钢的含碳量为0.03%—2%。钢比生铁具有更多的优良性能,易于加工,用途更为广泛。(2)铝合金:铝中加入镁、铜、锌等金属形成合金。广泛应用于制造飞机、舰艇和载重汽车等,可增加它们的载重量以及提高运行速度,并具有抗海水腐蚀、避磁性等特点。 (3)铜合金:黄铜:铜、锌的合金;青铜:铜、锡的合金;白铜:铜、镍的合金。 (4)★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 性质:优异的耐腐蚀性,对海水、空气和若干腐蚀介质都稳定,可塑性好,强度大,有密度小,又称亲生物金属。 用途:喷气式发动机、飞机机身、人造卫星外壳、火箭壳体、医学补形、造纸、人造骨、海水淡化设备、海轮、舰艇的外壳等。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设计(全一册)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全册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 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 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1.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澄清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化学研究物质,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学)组成?水由什么构成?(第三章学)构成水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专题复习

《专题复习——推断题》教学设计 东源县义合中学张雪连 物质的推断题是近几年河源市中考必考的题型之一。它是通过物质的转化关系,从已知的实验现象和特殊性质进行分析推理,从而确定物质的种类、组成或化学式的题目。这种题目具有考查的知识覆盖面广、信息量大、条件隐蔽、题型多变、综合性强、关系复杂、文图较多等特点,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是一种很好的考查。虽然试题的难度不是很大,我们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教材内容及学情分析: 物质的推断题主要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题型有:文字叙述型、框图型、化学方程式型。 学生经过九年级化学的初步学习,对化学知识与技能有了一个初步的、模糊的认识,但是缺少系统性的、整体性的知识脉络,综合应用的能力较弱,对稍复杂的化学问题往往感到无从下手,往往容易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产生畏惧心理,对化学的进一步学习产生极大的阻力,为此,我们的复习就是要突破学生这种心理,让他们拥有打开化学世界的钥匙。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引导学生采集每一道推断题的突破口(知识点),得出相应物质的名称和化学式,分析反应关系,根据物质的性质形成相关的知识网络,并在此基础上解答相关的问题,同时通过书写化学方程式来巩固物质间的反应关系。

2、过程和方法: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化学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提高审题、分析、判断等解题能力,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推断题的专题复习,保持和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保持其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说重点难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解答化学推断题。 难点:找出推断题中的突破口。 四、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解题的关键在于寻找突破口(又称“题眼”),然后顺藤摸瓜进而完成全部未知的推断。这些突破口往往是:物质的特殊的性质、用途、结构;沉淀、气体、溶液的特殊颜色;特殊的反应条件、反应类型、反应现象和转化关系等。根据突破口进行顺推、逆推或顺推逆推相结合的方法,对有关的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分析比较、综合整理、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以下是推断题常用的突破口: 1. 以物质特征颜色为突破口 (1)固体颜色:常见的黑色固体: ; 常见的红色固体:、HgO、红磷。 (2)溶液颜色: 蓝色:含离子,例如:;

初三化学上册讲义版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2014年中考复习材料化学(人教版) 学校: 班级: 姓名: 座号:

绪言 ●化学的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目前人类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但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 ●到了近代,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 子的概念。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石墨变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指的是物理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氮气和稀有气体可以做保护气。这虽然不包含化学变化,但利用了它们的化学性质(稳定性)。 第二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蜡烛 ●石蜡不溶于水,石蜡密度小于水。 ●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分三层,包括外焰、中焰和内焰。 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发现两端先碳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 ●点燃蜡烛后,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蜡烛燃烧产生水;向烧杯中倒入澄

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凝固的石蜡蒸气。 蜡烛燃烧的表达式: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C25H32+33O225CO2+16H2O 二、做“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时,最重要的是做对比实验。 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托盘天平的使用 1.托盘天平的精确度是0.1g,即用天平测量出的物体质量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2.托盘天平由托盘、指针、游码、标尺、分度盘和平衡螺母组成。 3.物理使用方法(给物体测质量): a)将天平水平放置,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b)将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砝码必须用镊子夹取(防止砝码生锈造成称量的误差),先加 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最后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为止。 c)记录所加砝码和游码的质量。 d)称量完毕后,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0处。 4.化学使用方法(给质量取物体): a)将天平水平放置,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b)如果药品是粉末,在天平左右盘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如果药品易潮解或具有腐蚀性, 在天平上放玻璃器皿。(可以先放后调平衡,这样就不用记录它们的质量) c)用镊子夹取砝码并放在右盘,移动游码,使天平的读数等于要称量的药品的质量。 d)在左盘上添加药品,使天平平衡。如果天平不平衡,只能在左盘添加或减少药品,不能动砝码 或游码。 e)称量完毕后,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0处。 5.“左物右码”时,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左码右物”,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 量-游码的示数。“左码右物”的做法虽然也能称出物质的质量,但是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 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从生活中的金属制品,感受其丰富多彩的形状、颜色美。 教学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 仪器、药品 铁片、铜片、铝片、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砂纸、黄铜、铜,与钛有关的资料和新型的合金的资料。

【板书设计】 第八单元课题1 金属材料 一、物理性质 1、共性:常温下大部分为固体(汞是液体),有金属光泽,大多为电和热的良导体,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教高。 2、特性: 二、性质决定用途 三、合金 1、常见合金──生铁和钢。 2、常见合金的主要成份、性能和用途。 课后反思: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初三化学秋季(上册)讲义 第六讲 分子和原子 - 学生-拔高版

分子和原子 知识点1: 一.分子 1.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1)能闻到花香酒香及品红的扩散等现象,充分说明物质是由分子等微粒构成的,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已观察到了一些分子和原子,也充分证明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2.分子的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分子保持的是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氧气的化学性质由氧分子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由二氧化碳分子保持。 (2)分子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是由大量分子聚集在一起才能表现出来的,是宏观现象,不是单个分子能表现出来的。 3.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率越快,如阳光下湿衣物干得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气体的分子之间间隔较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间隔较小。气体比液体和固体容易压缩,不同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二者的原体积之和,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若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吃几块冰块也可以解渴,这就说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性质,因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是相同的。 【特别注意】 1.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等基本特征。 2.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而不是唯一的微粒,构成物质的微粒还有原子、离子。 3.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不同分子的构成是不同的。如1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而1个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 二.原子 1.原子的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原子的性质(与分子相似) (1)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原子在不断地运动。 (3)原子之间一般都有间隔。 (4)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 3.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人教版 初三化学教案 上册全套

绪言 【教学目的】 1.认识化学所研究的对象;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来判断一些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初步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总结、应用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用具】 试管,铁架台,玻璃片,研钵和杵,酒精灯,坩埚钳,镊子,石棉网,单孔橡皮塞,导管,玻璃棒,烧杯,药匙,棉手帕,火柴,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高锰酸钾,浓硫酸,70%的酒精溶液,胆矾,水,镁带,碱式碳酸铜,澄清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表演魔术) 1.“顿变鲜血”(氢氧化钠溶液使无色的酚酞变成红); 2.“魔棒点灯”; 3.“烧不坏的手帕” 学生对此会感到神秘、奇怪,然后引导学生去看书上提出的几个为什么。 讲述:我们会在生活中发现许多类似的问题,而这些有关物质及变化的问题在化学课里可以得到初步的解释,因为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强调:做以下实验时注意三个方面的观察:

1.变化前的物质 2.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3.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 讲解:水变成水蒸气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2:胆矾的粉碎 边演示时边介绍仪器名称、使用方法等。 讲解:蓝色块状的胆矾研碎后变成蓝色粉末状的胆矾,也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3:镁带的燃烧 讲解:镁带的颜色、状态,燃烧时发生的主要现象: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演示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 讲解:碱式碳酸铜由绿色逐渐变黑,试管壁上有水珠,有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产生。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从以上可以看出,实验1、2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生成其它物质。我们把这种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叫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变化; 实验3、4有一个共同特征是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的物质,这种变化时生成了其它的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除了生成其它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发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 叫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化学变化。 小结:采取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本质区别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全册知识点大全(精华版)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全册知识点大全(精华版)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1.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1)物理性质:①大多数的金属呈__银白_色,(但是铜呈_黄_色,金呈_金_色);②常温下为_固体(但是汞为_液体_体);③具有良好的_导电_性、_导热_性和_延展_性。 (2)用途: 决定金属用途的因素有:是否经济、是否有害、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是否污染环境和是否便于废物回收 2. 合金:(1)概念: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__金属_和_非金属__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例如:生铁和钢是含__碳量_不同的铁的两种合金,其中生铁的含碳量约为_2%~4.3%,钢的含碳量为_0.03%~2%_。(2)合金的性质与金属相比具有的优点是硬度大、耐腐蚀性好、熔点低。 1、通过观察上面的表格,你对金属的物理性质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一般情况下,金属的密度比较大、熔点比较高、硬度比较大 2、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铅制? 答:铅的硬度小,而铁的硬度大 3.为什么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的话,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钨的熔点高,锡的熔点低;如果用锡,则锡丝易烧断。 4.为什么有的铁制品如水龙头等要镀铬?如果镀金怎么样? 铬硬度大, 耐磨、美观,又防锈;金的价格高、硬度小如果镀金则会增加成本且不耐用。 5、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 银的价格比铜高许多 6、考虑物质的用途时,首先要考虑物质的__性质___,还需要考虑那些因素? 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资源、废料是否易于回收、价格、对环境的影响 7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铝 8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钙 9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铁 10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 考点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1. 金属的化学性质(请完成化学方程式)

初中化学讲义—上册

物质的变化 一、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特点:变化的是物质的大小、粗细、形状、状态(即物态变化)。 二、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特点:变化的是物质的种类。 现象:发生化学变化时,往往伴随着热量的变化、发光、颜色的变化、放出气体、沉淀的出现等。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上述现象却未必是化学变化,例如: 电灯通电发光、暖气放热、水沸腾的时候有气体产生等就不是化学变化,要 判断一种变化是否是化学变化,根本的依据还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所有的燃烧、腐烂、生锈都是化学变化。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联系:物理变化可以独立发生,但化学变化一定同时伴随物理变化。 物质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的性质。 举例: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测定:物理性质的测定往往是通过感官感知或者仪器测定。 二、化学性质:物质通过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的性质。 举例:物质的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腐蚀性等。 测定:化学性质只有通过化学变化才能体现。 三、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 举例:木炭、煤等能用作燃料,是因为它们具有可燃性(化) 水能流动,是因为它是液态(物);冰是固态,所以不具备流动性。 四、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区别: “性质”指的是物质固有的能力、特性,它决定着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否发生某种变

化,是变化的内因。一般用“会”“能”“可以”“易”“难”等词语描述,例如:木炭能燃烧、食盐易溶于水。 “变化”指的是一个运动过程,是物质性质的具体体现。 实验:蜡烛燃烧的探究 观察:石蜡是白色固体,具有轻微气味,手感滑腻,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投入水中,浮于水面)。 点燃:火焰由内而外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层。 (用一火柴梗伸进火焰约1s后取出,与外焰接触部分炭化程度最高) 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熄灭:烛心冒出一缕白烟 (用燃着的火柴接触白烟,蜡烛复燃) 结论:白烟是石蜡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固体小颗粒 实验:空气与人体呼出气体的探究 收集:排水法 检验二氧化碳:(向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注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呼出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多 检验氧气:(向空气和呼出气体中分别伸入燃着木条,空气中继续燃烧,呼出气体中木条熄灭)结论: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少 检验水蒸气:(向两块干燥的玻璃片中的一块呼气,呼气的一块产生水雾) 结论: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多 药品取用规则 一、三不规则: 1、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触) 2、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闻) 3、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不尝) 二、节约原则:

最新版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整套教案图文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九年级化学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材分析: 在小学自然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化学知识,现在作为一门独立的“化学”猝然客人类似学习,大家会提出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绪言从大家的亲身感受,提出了很多饶有趣味,并带有一定想象力的问题,指出这些并非都是一些美好的愿望,它们正在通过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逐步实现,从而引导大家了解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科学,它们的任务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接着教材以丰富多彩的化学学科和现代科技成果,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以及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注重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 教学思路: 教材创设了一些情景,从殷实的史实出发,展示了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我们要仔细地阅读认真的品味,初步从化学、技术、社会这三者的密切关系中领悟化学学习的价值,建立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责任感。 中考分析: 本课题重点引入了什么是化学,为什么学化学,这是学习化学必须弄清楚的最基本知识,并贯穿了学习的全过程,是中考必考的重点。中考热点为化学研究的对象、作用及发展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2、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色、味、态、密度、硬度、 熔点、沸点、挥发等。 化学性质: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 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腐蚀性、毒性等。 4、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 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 蜡烛的燃烧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5、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相同点:都有水、氧气、二氧化碳 不同点:吸入气体:氧气多呼出气体:二氧化碳、水多结论: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各种常见仪器: (1)固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广口瓶。 ②取用:粉状药品—药匙或纸槽(一倾二送三直立) 块状—镊子(一横二放三慢滑) (2)液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细口瓶。 ②取用:瓶塞倒放;标签朝手心;口对口紧挨着慢倒;试管略倾斜(3)量筒:①无‘0’刻度;②正确读数:视线与凹液面下端平视(否则俯大仰小)(4)酒精灯:①注意事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禁止“灯对灯”点燃酒精灯; 必须用灯帽熄灭酒精灯,禁止用嘴吹。 ②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 对物质加热用外焰 (5)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对液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中液体不超过试管1/3,试管口向上与桌面成45°, 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试管口不可对人。 对固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口略下倾,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 (6)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7)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可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 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 (8)取用药品时做到:口不尝、手不摸、鼻不闻(闻的方法:扇闻) 未说明药品用量时:液体一般取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的组成: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 气体及杂质(0.03%)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药品:红磷 (2)步骤:①检查气密性;②集气瓶中加少量水;③点燃红磷 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塞紧塞子。 (3)实验关键:红磷必须过量;装置必须密封;冷却至室温再 打开弹簧夹。 物质的分类 一定是混合物:合金、溶液、空气 3、氧气 (1)物理性质:通常状态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①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制取氧气: ①反应方程式: ①高锰酸钾制氧气2KMnO4加热K2MnO4+MnO2+O2↑ ②氯酸钾2KClO3加热2KCl+3O2↑ ③过氧化氢2H2O2MnO2 2H2O+O2↑ ②收集方法:向上排气法:排水法: ③装置:固固加热型(高锰酸钾制氧气、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氧气)固液不加热型(过氧化氢制氧气) ④验满:利用排水法:水面有大量气泡说明已收集满:利用向上排气法: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满。 ⑤气密性检查:连接好仪器,手紧握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导管中能形成水柱,则气密性好。 ⑥高锰酸钾或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氧气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谐音巧记:茶庄定点收利息) 物 质 纯净物 混合物 (按物质种类) 单质 化合物 (按元素种类) MnO2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全集

课题: 第八单元课题1.金属材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性及常见金属的特性和应用,能区分常见的金 属和非金属。 2.认识合金,了解合金与纯金属在组成和性能上的区别,知道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 途。 3.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材料。 过程和方法---1.学习收集、整理信息的方法。 2.学习设计对比实验的研究方法,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初 步形成“物质性质决定其性质,物质性质体现其用途”的观念。 2.培养学生全面、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理使用金属材料的意识。 教学重点: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物理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及影响金属材料用途的因素。 教学难点: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但不是唯一因素。 课型:新课 教法:练习;讲解;实验;归纳。 教具:电脑;铁、铝、铜片、保险丝、生铁、钢。 教学过程: [引入] 1.展示各种金属材料的图片。 2.提问:你对金属的了解还有哪些?为什么金属有这么广泛的用途呢? [归纳小结]师生共同小结。 [板书]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金属的物理通性 (1)具有金属光泽不透明。 (2)大多数金属在常温下是固体(汞常温下呈液态) (3)大多数金属是电和热的良导体。 (4)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5)大多数金属熔点较高。 [讲解] 金属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用途。但也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 影响等到多种因素。 [讨论](1)为什么镰刀、菜刀、锤子等到用铁制面不用铅制? (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 (3)为什么灯泡是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的话,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4)用来铸造金属硬币的材料应具有什么性质? [提问] 为什么目前金属只有90余种,由它们制得的合金却有几千种? [板书]二、合金 合金是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实验]实验8—1,比较合金和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的光泽、颜色、硬度,填写教材中的实验表格。 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总结出合金比纯金属的硬度大、韧性强、熔点低的特性。学 生带着问题分组实验,观察黄铜片和铜片、焊锡和锡的光泽和颜色;将它们 互相刻划、比较硬度,比较 [阅读]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钛和钛合金等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 学生阅读课文第6页。

初三化学上册讲义之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知识清单 知识框架 走进化 学世界? ?????? ? ???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科学实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基础操作???????????常用化学仪器药品的取用?????药品的取用规则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酒精灯?????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给物质加热?????仪器加热液体的方法加热固体的方法注意事项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洗涤仪器?????洗涤方法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

课题1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题组一:基础题 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A.有气体放出B.有颜色改变 C.有新物质生成D.有沉淀产生 2.(南充中考)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雪糕融化B.汽油挥发 C.高粱酿酒D.矿石粉碎 3.(娄底中考)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聚沙成塔B.死灰复燃 C.破釜沉舟D.滴水成冰 4.下列关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有化学变化 B.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不会同时发生 D.不加热就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需要加热发生的变化才是化学变化 5.(上海中考)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熔沸点B.溶解性 C.可燃性D.导热性 6.(福州中考)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铜丝作导线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天然气作燃料D.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7.(常德中考)下列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B.铁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 C.一氧化碳有剧毒 D.木炭能在空气中燃烧 8.(福建中考)2015年4月13日,西昌市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堆放在仓库中浓度为21% 的过氧乙酸消毒液发生泄漏。经查阅资料可知,过氧乙酸是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乙醇等,易挥发,温度稍高即分解为乙酸、氧气。请根据材料归纳: (1)过氧乙酸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三条)。 (2)过氧乙酸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 题组二:提高题 9.(2018广州)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铁锅生锈 B. 蜡烛燃烧 C. 粮食酿酒 D. 水结成冰 10.(2017广州)下列事实中,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汽油作燃料 C.铜作导线D.石墨用于制铅笔芯 11.(2016广州)下列事实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元素》精品教案

课题3 元素 教学目标 情景导入 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是一种主要成分为葡萄糖酸锌、蔗糖、纯化水的口服液。用于治疗缺锌引起的营养不良、厌食症、异食癖、口腔溃疡、痤疮、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等。这里的锌指的是单质吗?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在药品或食品标签上见到。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元素 提出问题 1. 一种元素是不是只有一种原子? 2.元素和原子是什么关系呢? 3.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原子不变,元素是否发生变化?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了解元素的相关知识。 归纳总结1.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对元素含义的理解 (1)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H2O与NH4+,H2与He质子数相同,就不是同种元素。 (2)定义中的“一类原子”不能说成“同种原子”。“一类原子”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定相同的原子。 (3)元素概念中的“原子”既包括中性原子和离子,如Cl(原子)和C1-(离子)都是氯元素。 3.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故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肯定不变。 4.元素的种类及分布 (1)种类:①金属元素②非金属元素③稀有气体元素 (2)地壳中各种元素按含量由多到少依次: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其他元素。 (3)生物细胞中居前三位的“氧、碳、氢”元素。

5.元素与分子、原子、离子间的关系 知识拓展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即讲种类,又讲个数。 探究点二元素符号 提出问题元素符号如何书写,又表示什么含义?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1)表示方法:①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C、K、S等。 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即“一大二小”如Na、Mg、Cu等。 (2)元素符号的含义: ①宏观意义:表示一种元素; 微观意义: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②对于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还表示一种物质。 ③元素符号前面添加上数字时,只能表示多个原子,不能再表示该元素。 探究点三元素周期表 提出问题 元素周期表是按什么编排的呢?有没有规律?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和元素周期表讨论归纳。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 归纳总结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结构 (1)在元素周期表中,对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用不同颜色做了分区。(2)横行(周期) 元素周期表每一横行代表一个周期,共有7个横行,即7个周期。 (3)纵行(族) 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行,每1个纵行叫做一个族,第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所以有16个族。 (4)每一格: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均占据一格,每一格均包括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 归纳总结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板书设计 课题3元素 一、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初三下册化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初三下册化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初三下册化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篇一 酸、碱、盐的溶解性 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 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 3、四微溶物: 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 Ca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 Ag2SO4(鉴别SO42-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 Mg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 4、三个不存在的物质:氢氧化银、碳酸铝、碳酸铁。 初三下册化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篇二 第四节爱护水资源 一、水资源现状

1.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着。但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 2.53%,其中大部分还分 布在两极和高山的冰雪及永久冻土,难以利用;可利用的只约占其中的30.4%。 2.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H2O),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钠元素。 3.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是分布不均,人均不足。 4.水资源紧张的原因:一方面人类生活、生产的用水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未经处理 的废水、废物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等造成的水体污染,加剧了可利用水的减少,使原本已紧张的水资源更显短缺。 二、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 1.节约用水的一些具体措施: a)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b)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 c)污水处理之后,循环利用。 d)“一水多用”,如使用“中水”(生活污水处理后,达到一定水质标准的非饮用水)洗车、使用淘米水浇花等。 2.防止水体污染的一些具体措施: a)不使用含磷洗衣粉。 b)工业“三废”要进行综合利用和经处理后再排放。 c)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d)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 初三下册化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篇三 1、溶液的判断:根据溶液的特征判断(均一性、稳定性)

九年级化学(上册)(沪教版)讲义全

九 年 级 化 学(沪 教 版)讲义 1.1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蒸发皿上方产生白雾 白色粉末减少至消失 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NH 4HCO 3 NH 3 H 2O CO 2 2.结论:碳酸氢铵 氨气+水+二氧化碳 反应物 生 成 物 实验过程:取少量碳酸氢铵固体粉末放在蒸发皿中,将蒸发皿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实验现象:固体逐渐减少,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实验结论:碳酸氢铵受热已分解。 碳酸氢铵保存注意事项:应将碳酸氢铵化肥密封保存于阴凉之处,以防受热分解。 化学变化文字表达式:在“ ” 的左边写出反应物的名称,在其右边写出生成物的名称,若物质不止一种,中间可用“+”连接。在“ ” 上方标注反应条件。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氮气(N 2):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ρ<ρ ;化学性质稳定,在常温下很难与其他物 质发生反应,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①铁丝表面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1. 现象: △ 现 象 空

②导管内液面上升 ① 钉与水、氧气反映产生铁锈 ②锥形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变低,大气压把水压入导管内 氮气的利用:1、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 2、用作保护气。如金属焊接,充入灯泡延长灯丝寿命,充入食品包装袋延长食品 保存期限。 3、医疗上可用在液氮冷冻麻醉的条件下做手术。 4、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能显示超导性能。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光导纤维、计算机芯片、航天飞机的防热瓦等,都是应用化学的结果。 原 因

1.2化学研究些什么 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物理变化:没有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 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包括: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释放能量 吸收能量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 1、变化 5、性质 6、能量变化

初三化学上册人教版教案(精品)

课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过程和方法: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3.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 课题分析 化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是一门起始学科,而本课题又是化学的第一课题,能否上好这一节课,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课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出了许多富有想象力的问题,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生活离不开化学,同时也感受到许多美好的愿望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而是要靠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劳动逐步实现的。由此产生了希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教材抓住这种情感,导出了“什么是化学”“化学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并以丰富多彩的图画和语言,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充分展示了化学的魁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教学策略分析 本课题不同于以往教材中的绪言课,属于非知识性教学,其编写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生活走进化学。这就为教师创设了较大的教学空间和教学自由度。教学中,建议通过趣味性实验、图片、影像资料、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体会等创设教学情境,使每个学生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的世界,从而产生浓厚的化学学习兴趣,加深对化学的了解。 设计思路 教师引导学生做趣味性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看书上的彩图,感知到化学真奇妙→学生看录像带,初步感知化学的重要性→带着问题,学生看书,知道什么是化学,化学与人类的关系→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一些与化学有关的例子。初步感知“观察”在学习化学中的重要性→假设“没有化学”,让学生预测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子,进一步感知化学的重要性→指导化学学习的方法和要求。

最新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按章节)

人教版初中化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一、几种重要的金属 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 2、人类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Cu、Fe、Al及其合金。 注:Al与Fe相比的优点:密度小、耐腐蚀。 3、金属的物理性质:除汞外,均为固体;有金属光泽; 易导电、导热;有延展性。 二、合金 1、合金: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混合物。 2、合金是混合物,而不是化合物。 形成合金的过程不是混合,也不是化合,是熔合。 合金中至少含一种金属。 3、合金的特性:比形成合金的金属硬度大、强度高、更耐腐蚀。 但熔点比形成合金的金属熔点低。 注:鉴别黄铜和黄金的方法:取样品放入稀盐酸或稀硫酸中,若有气泡产生,则为黄铜,反之为黄金。 (反应原理:Zn+2HCl==ZnCl2+ H2↑或Zn+H2SO4==ZnSO4+ H2↑)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Mg与Al常温下就能与O2反应。 2、Fe与Cu在高温时才与能反应。结论:Mg、Al比较活泼,Fe与Cu次之, 3、Au、Pt在高温时也不与O2反应。Au、Pt最不活泼。 注:Mg、Al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的原因:因为Mg或Al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了致密的氧化膜,阻止里面的金属进一步氧化。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1、常见金属在溶液里的活动性顺序。K→Au,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 判断金属能否与酸(HCl 、H2SO4)反应。 2判断金属与酸(HCl、H2SO4)反应的剧烈程度。 判断金属能否与盐溶液发生反应。 3、设计实验证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 方法一:利用金属能否与酸反应以及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来证明。 方法二:利用金属于盐溶液之间的反应来证明。 ◆例1:设计实验证明Fe比Cu活泼。 方法一:将铁片和铜片分别放入相同浓度的盐酸,铁片上有气泡,铜片无。 方法二:将铁片浸入CuSO4溶液中,过一段时间后,铁片上有红色物质覆盖。 方法三:将铜片浸入FeSO4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例2:设计实验证明Fe、Cu、Ag活泼活泼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