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玉米的人工自交及杂交技术

玉米的人工自交及杂交技术

玉米的人工自交及杂交技术
玉米的人工自交及杂交技术

玉米的人工自交及杂交技术

一、目的要求

1.了解玉米雌雄花开花生物学特性;

2.掌握玉米有性杂交和自交技术。

二、材料和用具

1.实验材料早熟玉米自交系若干个,最好选用黄色和白色籽粒两类玉米材料

2.实验用具大羊皮纸袋、小羊皮纸袋、回形针、纸牌、70%酒精棉球、剪刀、大头针、铅笔、橡皮。

三、内容说明

1.玉米穗花器构造

玉米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自然杂交率高达95%以上。

(1)雄穗雄穗着生于植株顶部,由主茎的生长锥分化而成,属圆锥花序。雄穗主轴上生有侧枝,在主轴和侧枝上着生二列或二列以上的成对小穗。每对小穗中,一个有柄,位于上方,先开花;另一个无柄,位于下方,后开花。每个小穗有护颖两枚,小花两朵。每朵花有内、外颖各一片,中间有雄蕊三枚,花药二室。每个花药具有花粉粒约2500-3500粒,全穗约有2000万粒以上。

(2)雌穗雌穗由叶腋内的腋芽发育而成。每一植株除了最上部的4-5个叶腋内不能产生腋芽外,其余各节的叶腋中均能产生腋芽。但是一般品种在通常的栽培条件下,只有植株上部往下大约6-7节处的腋芽才能发育成1-2个果穗。其余各节的腋芽在植株生长发育的早期阶段,就自行停止生长而消失,只留下一个很小的痕迹。雌穗属于肉穗花序,其上着生许多纵行排列的成对小穗。小穗无柄,基部有护颖两枚,小花两朵,其中一朵可育,一朵退化,可孕小花有内外颖和雌蕊组成。由于雌小穗成对着生,形成了玉米果穗上的粒行数都是偶数排列。雌蕊由子房、花柱和柱头组成,抽出的花丝为柱头的延长物,各部分均可授粉。

2. 玉米开花习性

在同一植株上,雄穗抽出时间一般比雌穗早2-4天,具有雄花先熟的特征。在正常情况下,抽穗后2-5天开始散粉。雌穗吐丝一般要比雄穗开花迟3-5天,干旱情况下可延迟7-8天。因此,玉米是典型的异花授粉作物。

雄穗一般是主轴上中部的花先开,然后向两端依次开放,侧枝的开花是自上而下。开花盛期是在开花后2-5天,其中60%的花朵是集中在开花后的3-4天,此时是采集花粉的最佳时期。整个雄穗从开花开始到结束约需7-8天,但因品种和环境的不同而有差异。玉

米开花的最适温度为25-32℃,相对湿度为50-70%。在一天内,玉米开花最盛时间是上午8-11时,散粉最盛时间是9-10时,这是授粉的最好时机。在田间条件下,花粉寿命一般可维持5-6小时,如果将花粉放在温度为3-10℃,相对湿度为50-80%的条件下,花粉寿命可维持24小时以上。

雄穗散粉后2-4天,同株上的雌穗开始吐丝。吐丝次序以果穗中部偏下开始,然后向上、向下依次进行,顶部的花丝抽出的最晚。整个果穗从开始吐丝到结束,一般需要2-5天。花丝一经抽出,就有授粉能力,但以吐丝后2-4天授粉能力最强。如果花丝吐出后得不到授粉,可继续向前伸长达40㎝以上,一经授粉后,雌蕊花丝很快就变软萎焉。雌穗花丝的授粉能力,一般可维持10-14天,但抽出花丝7天以后授粉,结实率显著降低。

玉米花粉很小很轻,靠风传播。在一般情况下,雄穗上的花粉成圆锥体落于植株周围6-8米的空间处,风大时可传至一里以外。花粉落于柱头后10分钟,便可伸出花粉管,花粉管刺入柱头,不断向前伸长,通过花柱进入子房,再经株孔直达胚囊。授粉后20-26小时,即可受精。

图4-1 玉米花器构造

四、方法步骤

(一)玉米自交技术

1.雌穗套袋

选择需要自交的植株在雌穗吐丝以前用羊皮袋套住,以免非本株花粉落上混杂。如果是双果穗或多果穗材料,应选择最上边的一个果穗套袋。

2.雄穗套袋

观察雌穗吐丝情况,当雌穗吐丝且花丝长度达到5cm以上后可以对其授粉。授粉的前

2

一天,用大羊皮纸袋将本株雄穗套住,袋口紧紧包住雄蕊基部(穗柄)折叠好,并用回形针卡紧。

3.授粉

次日上午纸袋上的露水干燥后,用左手轻轻弯下套袋的雄穗,右手轻拍纸袋,使花粉落如袋内,然后取下纸袋紧闭袋口,切忌手指伸入纸袋,更不能触及袋内的花粉。再将袋口微微向下倾斜,轻拍纸袋,以使袋内花粉集中于袋口中间。然后用头上戴的草帽遮住套袋果穗的上方,轻轻将小纸袋取下,把大纸袋内的花粉均匀的撒在花丝上,立即将小纸袋套回。授粉时动作务必轻快,切忌触动周围植物,以免串粉混杂。

自交授粉后,立即在自交果穗上拴牌。重要材料还要在记载表上登记,以防牌子丢失发生差错或漏收。牌上用铅笔注明材料名称(或行号)授粉方式、授粉日期、工作者姓名。一株授粉结束后,将身体上的花粉清理干净,再进行第二株的授粉工作。

4.授粉后的管理

授粉后一周内,要经常注意纸袋和标牌是否完好,因为随着果穗的生长增大,容易将其顶掉,所以要注意及时套好。

5.收获、保存

自交果穗成熟后,要及时收获,将果穗与纸牌拴在一起,晒干后分别脱粒装袋保存。除把纸牌装入袋内,袋外还必须写明材料名称和自交符号。

(二)玉米杂交技术

关于玉米人工杂交工作中的套袋、授粉和管理工作等与自交技术基本相同,只是所套的雄穗是作为杂交父本的另一个自交系(或品种)而不是同株套袋授粉。授粉后的纸牌上应注明杂交组合名称,或母、父本的行号(♀×♂)。收获后,先将同一组合的果穗及纸牌装袋收获,经查对无误时,再将同一组合的果穗混合脱粒,晒干保存。

五、作业思考题

1.每个同学在了解玉米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的基础上,在指定的材料内作自交果穗和杂交果穗各三个。成熟后检查自交、杂交效果,按照下表统计试验结果,每个人至少各交两个合格的杂交和自交果穗。

表4-1 玉米自交和杂交结果统计表

株数结实数自交或杂交的时间操作者姓名

穗粒/穗月日

自交

杂交

2. 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写出试验收获和体会。

3.简述玉米的天然异交率在95%以上,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4.通过实习你认为要保证自交和杂交工作质量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杂交玉米繁种制种技术

实验十四杂交玉米繁种制种技术 一、实验目的 学习和初步掌握杂交玉米亲本自交系繁殖的基本过程及杂交制种技术: 二、内容说明 玉米是利用杂种优势最早的作物之一,除用自交系配制杂交种外,还用雄性不育系配制杂交种。当前,玉米生产上以自交系间杂种优势利用较为普遍。 玉米是异花授粉作物,容易发生生物学混杂。因此,生产纯度高的种子,是杂交玉米繁种制种的中心任务。 杂交玉米繁种制种的要点:一要设置隔离区;二要父母本花期相遇良好;三要亲本自交系的纯度高,要严格去杂、去劣;四要对母本自交系进行人工去雄和辅助授粉。 三、材料用具 1.材料玉米自交系繁殖区和杂交制种区不同的玉米品种或自交系。 2.用具皮尺、钢卷尺、大硫酸纸袋(35cm×20cm)、小硫酸纸袋(6cm×12cm)等。 四、操作方法 (一)亲本自交系的繁种技术 为保证亲本自交系的纯度,必须分别将各亲本自交系在严格隔离条件下进行繁殖。 1.选地隔离选择好隔离区是保证种子纯度的关键。应选择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灌排方便的地块。 2.隔离方法常用的隔离方法有: ⑴空间隔离。空间隔离法就是将要繁殖的玉米自交系(或父母本)种植在隔离区中,而在隔离区周围的一定范围内无其他玉米的种植,以防外来其他玉米的花粉进入隔离区,造成生物学混杂,达到安全隔离的目的。如果繁殖的是自交系,则要求隔离的距离为500m以上;如果种植的是父母本,要在隔离区内生产F l代杂交种,单交制种区不少于400m,双交制种区不少于300m。在多风地区,或隔离区设在其他玉米地的下风向时,隔离距离应适当加大。 ⑵时间隔离。时间隔离法是在繁殖地周围300m以内还有其他玉米材料种植,或者在玉米繁殖地周围有养蜂场时采用。做法是根据不同玉米材料的抽穗期资料,将隔离区

田间实验报告-玉米报告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玉米报告 一、玉米播种 1、播种日期:2016年4月19日(土壤5cm深度的温度稳定通过10℃) 2、玉米品种:农大86,种衣剂处理 3、播种方式:点播——两人1行(6m),行距60cm,开5~6cm深的播种沟,28~29cm一穴,每穴2~3粒种子,穴之间再撒1粒种子。湿土盖种,适当镇压。 4、计划密度:4500株/亩 二、生长发育调查与田间管理 1、玉米发芽率观察: 观察日期:2016年5月10日 播种了60粒出苗55棵,发芽率为55/60*100%=91.67%。 2、玉米间苗:间苗后株距25cm 3、适时中耕除草 4、玉米幼苗性状考查 表1. 玉米生长发育调查 总结:从玉米播种到间苗、定株观察植株外部形状及内部生长锥发育过程,对玉米生长发育有了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播种时采用种衣剂包种可提高玉米的发芽率,增强种子长势;适时间苗,保证壮苗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和营养面积;及时中耕除草,减少杂草竞争;定期对生长锥解剖观察,从初生期、伸长期到小穗分化期,真切地感受到了生命的变化与神奇。由

于抽穗、开花、吐丝期正好在暑假,没有能定期调查,对这一阶段感觉模糊,理解不够。 三、玉米成熟植株性状考查 株高:第一层次生根至雄穗顶端; 单株有效穗数:每穗粒数达到30粒的穗为有效穗; 穗位高度:第一层次生根到第一果穗节的长度 茎粗:指乳熟期地上第三节间中部的短径(不带叶鞘)。 主茎叶数:指出苗第一片叶至顶叶主茎上的总叶数; 节间长度:大于1cm节间。 四、玉米经济性状考查

实测穗粒数521 450 332 平均穗粒数434 百粒重(g) 34.38 39.27 25.85 果穗干重(g) 199.20 131.21 100.78 穗轴干重(g) 23.23 15.49 13.60 粒色黄色 粒型半马齿型 轴色白色 平均百粒重(g) 33.17 平均果穗干重(g) 143.73 平均穗轴干重(g) 17.44 平均出籽率(%) 87.87 果穗长度(cm):果穗基部至顶端的距离; 穗粗(cm):将取样的果穗头尾相间排成一行,测量果穗中间直径,求其平 均值; 秃尖长度(cm):果穗顶端没有结实或结实未成熟部分的长度; 穗行数:计数果穗中部的籽粒行数; 行粒数:每穗数一中等长度行的粒数; 穗粒数:每一果穗上的总粒数,由穗行数与行粒数相乘估算; 果穗重(g):风干果穗的重量; 出籽率(%)=(籽粒干重/果穗干重)×100%; 百粒重(g):随机取100粒籽粒称重,重复取样3次,取相近两个数的平 均数,按标准水分(14%)折算百粒重。 五、玉米测产 1.测产公式 玉米产量= 单位面积穗数=种植密度×平均每株穗数 种植密度=单位面积÷平均行距÷平均株距 单位面积平均行距平均株距平均每株穗数穗粒数百粒重667㎡60cm 25cm 1 434 33.17g 3.产量分析 通过网上搜索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历年农业数据,查阅得到2014年我国 玉米平均亩产为387Kg/亩。决定玉米产量的因素很多,地理环境、品种、 栽培管理技术等等的差异都可能导致玉米产量的不同,一般而言,光热条 件好、优质丰产抗病品种、规范化栽培种植的产量高,以我所在的北方地 区来说,最高亩产可达900公斤以上。而大面积种植的玉米,栽培投入不高,管理欠精细,大面积平均亩产650公斤左右。如果在高海拔地区种植,

杂交玉米的制种技术要求

2014年杂交玉米的制种技术要求 在总结历年制种的基础上,以确保种子质量为核心,以提高制种产量的效益为目的,以标准化管理的手段,特制订如下技术措施。 一、区域与隔离要求 1、区域:制种应选择在水利条件良好,能排能灌的中上等肥力田块,杜绝用下等肥力、低洼积水的田块制种,制种区域要求连片集中,杜绝插花种植和分散种植。 2、隔离要求:制种区域周围要求上风500米,下风300米内不得种植其他玉米,做到安全隔离。 二、适时播种 1、抓住播种节令:以自然村为单位,统一播种期,缩短播种时间,3月20前播种,47日内结束,必须在4月20日前播种完毕。 2、提高播种质量:为确保种子出苗关,要求父本每塘播种3-4粒、母本每塘播种3-4粒;旱地做到墒平土细,水田开沟埋墒达到排灌自如;坚持拉线打塘,消灭底下害虫以及防除杂草。 3、种子处理:严格筛选亲本种子,去除杂粒、霉烂和不能发芽的籽粒。 三、标准化种植 1、种植规格:南北向开墒,宽、窄行种植,110-120厘米下线,线两边打塘,大行80厘米,行距40-50厘米左右。 2、行比:行比要求5:1,副本单行种植。杜绝乱种现象。 3、花期调解:父本提前5-7天播种,然后在播种母本种子时必须喷洒敌杀死、异草净,然后盖膜,出苗后及时破膜、封口。(每户可以在自己田块边缘地多种植一些父本以便产量的提高)。 四、严格除杂 除杂分三次进行:第一次结合定苗除杂,原则上去大、小苗,每塘

留两苗;第二次在抽雄前组织专人进行除杂;第三次在收获时严格筛选除杂。 五、去雄、授粉 1、去雄:采用2-3片叶超前去雄,要求去雄期间田间看不到母本熊穗,做到及时、干净、彻底、不留尾巴,无残枝存在。 2、授粉:母本开始吐丝后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可以授到花丝萎焉为佳。 六、彻底砍除父本 散粉结束后,及时、彻底砍除父本,坚持父本花粉散完一批砍除一批,不留隐患。 七、科学施肥,及时防治病虫害 1、科学施肥:播种前一个月以农家肥2000-2500公斤/亩,拌磷肥50公斤混合、堆沤后作底肥,播种时全部采用复合肥20公斤/亩作种肥,做到种、肥分开;认真做好看田、看苗施肥,苗期以中耕管理为主,不施提苗肥,拨节孕穗期间应根据长势、长相施肥,一般每亩施碳铵20公斤,并拌磷肥40公斤,钾肥5公斤,中上等等肥力田块,叶色浓绿可以不施。 2、病、虫害防治:整个生育期间必须以防治锈病为中心,做到统防统治,特别处于拔节期间孕穗期必须防治锈病2-3此,采用三唑酮20%乳油喷洒。注意防治茎腐病,玉米螟,蚜虫,粘虫等病虫害。 八、收贮与收购 1、收贮:选择晴天,适时收获;及时晾晒,防止霉烂。 2、收购:晒干后及时、足额交售种子;收购时按国家质量标准,纯度、水分、发芽率任何一项指标达不到国家标准,均不予收购入库。 云南京滇种业有限公司 二〇一三年四月一日

玉米自交授粉技术规范

玉米自交授粉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一、目的 1、在保证授粉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并争取在某些方面提高质量。 2、制定一套大家认可的标准技术规程,统一工人授粉手法,便于监管。 二、授粉技术分析 总体技术要求:达到四率平衡。即在减少混杂率、减少漏套率、增加结实率和提高工作效率之间达到合理的 平衡。 具体分析如下: 1、混杂率分析。 (1)允许杂粉量:一个玉米雄穗约有2000万个花粉粒,考虑到自交系雄穗小、分几天开花、取粉不完全、授粉时的花粉漏掉等因素,估计实落在花丝上的在百分之一左右,即20万个花粉粒。如果同时有200 个杂粉落在花丝上,比例为千分之一,而一般对杂株的要求是百分之二。以上推算可以看出,自交授粉 对杂粉有相当的容纳能力。但花粉量少时,杂交率上升。 (2)套大袋过程:从套大袋到授粉不足24小时。有试验表明,花粉放置3天以上才能保证全部死亡。在套大袋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套进一些杂粉。因为在套袋之前雄穗上会沾染杂粉,如果用手撑袋,也会 带入花粉。但在实践中并没有发现因此产生杂株。原因可能是第二天只有极少数的活花粉能够残存下来,另外夜间的露水会使花粉涨破,失去生命力。因此这一环节不必过多考虑。 (3)授粉过程:这是混杂的主要环节。一是摘大袋时如果敞口向上,容易落入杂粉。二是如果手摸袋口,杂粉会粘在袋口上,可能沾染花丝。三是扣大袋时如果花丝暴露,会落上杂粉。 (4)花丝外漏:在套小袋后、授粉时或授粉后,花丝过长,从袋底部露出。 (5)套小袋时已有花丝露出。 2、结实率分析 (1)结实率限度:玉米的开花特性是先散粉后抽丝。导致自交授粉是在抽丝初期,这时顶部花丝尚未抽出,不能结满粒。一般是中部好,底部差,顶部无粒。 (2)套大袋时间:套大袋偏早,授粉时花丝少。套大袋偏晚,盛花期已过,花粉少。这些都会影响结实率。 (3)花粉损失:由于大袋口未扎紧或刮风,花粉从袋口漏出。 (4)授粉时机:授粉时间过早,开花少,花粉量不足。授粉时间过晚,花粉活力下降。 (5)取粉过程:有以下问题:大袋接粉时敲打、搅动不足,没有把该取得粉取下来。纸袋湿,粘粉。 (6)授粉操作:一是花粉从袋边漏出,没有集中落在花丝上。二是落在花丝上的花粉没有经过合适的扰动,下部花丝接触花粉机会少。特别是在花粉量不足的情况下,以上问题更显重要。 3、漏套率分析 (1)漏套率:本该授粉,但没有成功授粉的株数的比率。 (2)没有套上小袋,即“跑花丝”,或小袋脱落。 (3)套大袋不及时,没有花粉。

简述杂交玉米制种应掌握的技术要点

简述杂交玉米制种应掌握的技术要点 邮寄地址: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新西南巷6号南阳市种子技术服务站 简述杂交玉米制种应掌握的技术要点 王华 河南省南阳市种子技术服务站河南省南阳市473000 摘要:本文从杂交玉米制种的播前准备、确定播期、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阐述了在实际生产中杂交玉米制种应掌握的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并进行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杂交玉米、制种、综合管理技术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玉米育种和生产实践表明,通过玉米杂交制种推广品种可使玉米产量增加43%~60%,真正掌握和确保杂交玉米制种环节,从而为提高生产打下坚实基础做好铺垫。 1.播前准备 1.1选好制种田,做好安全隔离 制种田是玉米杂交种生产的源头,要选择地势平坦、土层肥沃、排灌方便、集中连片的田块,在实际生产中,充分利用时间、区域差异相结合。空间隔离要求制种区与其他玉米田块的空间拉开一定距离,时间差异要求两种玉米种植期拉开一定时时间,一般春天大概拉开35d左右,夏播错开25d左右。屏障是利用自然山川林带等作为隔离带。 1.2选种 为保证播种质量,要筛选出特大粒、秕粒、破碎粒和霉粒,播种前选择晴天晾晒2~3d,以提高种子发芽力。 2.确定父母本播种期、确保花期相遇 2.1播种期确定要以“母本雌花抽穗,父本雄花散粉”为原则,使母本抽丝盛期与父本散粉盛期相遇。两亲本花期一致或母本抽丝比父本早3d的可同时播种;父本开花散粉比母本早7~10d的应先种母本,10~15d后种父本,或母本1叶1心和2叶1心时再播种父本;父本开花散粉比母本抽丝迟7~10d的,父本应早播5~7d或父本浸种后和母本同期播种;父本可分2期、3期播种以延长父本散粉,以确保授粉提高结实率。 2.2父本与母本的种植比例 为使父本有充足的花粉提供给母本,应根据父、母本株型确定适宜的行比,一般来说杂交种的父本花粉量比较大,父母本的种植行比例可安排在1:4或1:5;若父本植株较高,花期较长,花粉量较大,父母本的种植行比可以扩大到1:7~1:8;若父本花粉较少,父母本的种植行比可减少至到1:2~1:3。 3.田间管理 3.1苗期管理 在三叶一心时间苗,五叶一心时定苗,定苗时去掉病苗、弱苗、小苗、畸形苗,留生长健壮、均匀一致种苗,母本亩保苗4500~5000株左右,父本亩保苗1000~1200株。保证育苗生长,防虫防害。 3.2穗期管理 3.2.1去杂去劣:是保证杂交玉米种子纯度一个重要环节,在拔节期至抽穗期去杂,尤其要注意去除父本杂株,俗话说“母本杂一株,父本杂一片”。拔节期除杂要拔除不良苗种,尽量做到田间植株保持高度一致。抽雄初期去杂,在抽雄前后逐株根据株型、叶片长短、花丝颜色、花药色泽去掉特殊的变异株、可疑株。

玉米杂交制种技术

课程安排1.玉米杂交种生产技术操作程序2.玉米杂交制种田的播种3.玉米制种田去杂去劣 4.杂交制种田的母本去雄 5.玉米大面积制种田实地参观与调查 6.玉米制种田材料收获 成绩考核100=平时表现40分+实验报告60分平时表现:出勤、迟到、早退情况及田间操作等实验报告:包括实验题目、实验时间、实验地点、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回答问题、收获与体会等。 实验一、玉米杂交种生产技术操作程序 试验目的:通过对玉米杂交种生产技术操作程序的学习,初步了解玉米杂交种生产的各主要环节,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内容玉米杂交种生产必须保证质量(纯度、发芽率、净度、水份),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提高玉米杂交种制种的产量,为了提高制种质量和产量,在整个杂交制种过程中,必须做到安全隔离,规范播种,严格去杂去劣,做好花期预测及调节,及时去雄,收获前和收获后要及时降水,种子收获后正确存放,避免混杂。 一、安全隔离 隔离方式有空间隔离、时间隔离、屏障隔离与作物隔离四种。隔离区采用四种隔离方式的安排方法如图所示。 为确保隔离区安全,在春玉米区一般采用空间隔离的方法。制种田除了要符合安全隔离条件以外,还要求土壤肥沃,旱涝保收,田块成片、方整。同时,管理要精细,力求达到高产。 二、规范播种 ? 种子处理:播前对亲本种子进行精挑细选,挑出与亲本种子不一样的种子,挑选后晒种,包衣或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

(二)播种: 地温要求:播种应在5厘米土层,低温稳定在10-12℃时进行;播期:一般在沈阳地区4月20日-5月15日,最适在4月25日-5月5日;在地温允许情况下,尽可能早播。覆土:5cm;种肥分开:以防烧种;? 踩好底格子与顶格子:保证出苗。错期播种:制种田要根据父母本的生育期调整播种期,一般做法是按正常播期播种母本,错前或错后分两期播种父本 (三)调节播期 ? 制种区父、母本花期相遇,是玉米杂交制种成败的关键。父、母本花期相遇的标志是:母本雌穗抽丝比父本雄穗散粉早2-3天。当父、母本的花期协调,达到良好的杂交结实效果,则可以同期播种,不必调节播期。如母本开花期过早或比父本晚,就必须调节播种期。实行错期播种,要先播开花较晚的亲本,隔一定日数再播另一个亲本。错期播种的天数,因杂交组合杂交亲本生育期早晚、播种季节的天气情况、土壤等条件而异。对新引进的杂交种,必须事先了解和掌握双亲在当地生长发育进程及开花习性,确定错期,才能大面积制种,否则会由于父、母本花期不遇或错期不当造成杂交制种失败。 (四)调节播期的方法 ? 父、母本花期相差3天以内,生育期长的亲本在播种前一天晚上浸种与另一亲本同期播种。 ? 父、母本花期相差3天以上错期天数,按父、母本花期相差天数乘以1.5-2.0,所得的乘积即错期天数。 ?

2015玉米综合实验报告

玉米综合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与意义 1.了解玉米雌雄花开花生物学特性; 2.掌握玉米有性杂交和自交技术。 二、实验用品 1.实验材料正红505、正红532 2.实验用具大羊皮纸袋、小羊皮纸袋、回形针、纸牌、剪刀、大头针、铅笔。 三、实验内容 1.玉米穗花器构造 玉米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自然杂交率高达95%以上。 (1)雄穗雄穗着生于植株顶部,由主茎的生长锥分化而成,属圆锥花序。雄穗主轴上生有侧枝,在主轴和侧枝上着生二列或二列以上的成对小穗。每对小穗中,一个有柄,位于上方,先开花;另一个无柄,位于下方,后开花。每个小穗有护颖两枚,小花两朵。每朵花有内、外颖各一片,中间有雄蕊三枚,花药二室。每个花药具有花粉粒约2500-3500粒,全穗约有2000万粒以上。 (2)雌穗雌穗由叶腋内的腋芽发育而成。每一植株除了最上部的4-5个叶腋内不能产生腋芽外,其余各节的叶腋中均能产生腋芽。但是一般品种在通常的栽培条件下,只有植株上部往下大约6-7节处的腋芽才能发育成1-2个果穗。其余各节的腋芽在植株生长发育的早期阶段,就自行停止生长而消失,只留下一个很小的痕迹。雌穗属于肉

穗花序,其上着生许多纵行排列的成对小穗。小穗无柄,基部有护颖两枚,小花两朵,其中一朵可育,一朵退化,可孕小花有内外颖和雌蕊组成。由于雌小穗成对着生,形成了玉米果穗上的粒行数都是偶数排列。雌蕊由子房、花柱和柱头组成,抽出的花丝为柱头的延长物,各部分均可授粉。 2. 玉米开花习性 在同一植株上,雄穗抽出时间一般比雌穗早2-4天,具有雄花先熟的特征。在正常情况下,抽穗后2-5天开始散粉。雌穗吐丝一般要比雄穗开花迟3-5天,干旱情况下可延迟7-8天。因此,玉米是典型的异花授粉作物。 雄穗一般是主轴上中部的花先开,然后向两端依次开放,侧枝的开花是自上而下。开花盛期是在开花后2-5天,其中60%的花朵是集中在开花后的3-4天,此时是采集花粉的最佳时期。整个雄穗从开花开始到结束约需7-8天,但因品种和环境的不同而有差异。玉米开花的最适温度为25-32℃,相对湿度为50-70%。在一天内,玉米开花最盛时间是上午8-11时,散粉最盛时间是9-10时,这是授粉的最好时机。在田间条件下,花粉寿命一般可维持5-6小时,如果将花粉放在温度为3-10℃,相对湿度为50-80%的条件下,花粉寿命可维持24小时以上。 雄穗散粉后2-4天,同株上的雌穗开始吐丝。吐丝次序以果穗中部偏下开始,然后向上、向下依次进行,顶部的花丝抽出的最晚。整个果穗从开始吐丝到结束,一般需要2-5天。花丝一经抽出,就有授

玉米种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GB/T 17315-1998 前言 为规范玉米杂交种制种技术,保持品种的纯度和优良种性,使其能较长时间地应用于生产,特制定玉米杂交种繁育制种种技术操作规程。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都B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全国种子总站、北京市种子管理站、辽宁省种子管理站、黑龙江省种子管理局、陕西省种子管理站、广西壮族自治区农科院玉米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扬宝、丰宪法、吴彩兰、张兆雄、廖琴。 本标准委托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负责解释。 本标准首次发布时间为1998年4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7315-1998 玉米杂交种繁育制种技术操作规程 Rules of operation for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maize hybrid seed 1 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全国杂交玉米各类种子的生产,由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种子管理部门组织实施。 本规程规定了玉米杂交种繁育种子的类别、各类种子的生产方法和田间纯度检查等内容。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3543.1~3543.7-199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GB 4404.1-1996 粮食作物种子禾谷类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亲本种子parental seed 3.1.1 育种家种子 breeder seed 指育种家育成的遗传性状稳定的最初一批自交系种子。 3.1.2 自交系原种 basic seed of inbred line 由育种家种子直接繁殖出来的或按照原种生产程序生产,并且经过检验达到规定标准的自交系原种种子。 3.1.3 自交系良种 quality seed of inbred line 指直接用于配制生产用杂交种的自交系种子。 3.1.4 亲本秭妹种 parent of intervarietal crossing 指经过鉴定,两个亲缘关系相近的姐妹系间杂交种,是配制改良单交种的亲本种子。 3.1.5 亲本单交种 parent of single cross 指配制三交种、双交种时使用的单交种 3.2 生产用杂交种 hybrid for production 指各种直接用于生产的杂交玉米一代种子。它主要包括:单交种、三交种、双交种及顶交种。 4 自交系种子生产 自交系原种和良种必须有一定的储备,可以采用一次繁殖、分批使用方法。

(完整版)玉米授粉实践报告

暑期田间玉米授粉实践报告 一、实践目的 我国在玉米种植上有着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播种面积仅次于稻、麦,粮食作物中排在第三位,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身为一个大学生,不能只注重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知识实践相结合,带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求知精神,我在暑期跟随。。。、。。。老师进行了玉米田间授粉工作。 二、实践时间 7.16--8.17,共计31天 三、实践过程 玉米种植地分为南地和北地,在播种时间上是相互错开的,南边地较早,所以在前10天基本在南地。南地玉米分为七区,半区的一行为一个品种,因为玉米品种的差异,每半行的雄穗抽雄散粉、雌穗吐花丝的时期也各不相同。这样我们的任务就是每天每一个区都要跑一遍,下午雌穗出来拿雌花袋套住,防止花丝外露;上午进行玉米授粉,每个雄穗能提供2-5百万粒花粉,而穗粒数一般在750-1000之间,所以,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花粉不足,不能授粉的问题。此外,玉米在晌午进入散粉高峰,如果偏干旱,也会在傍晚前大量扬花。通常,玉米散粉时会避开正午或每天温度最高的阶段。 在实习期间会有三四天下雨,我们会根据情况合理安排干活时间,早晨7.30到地 里,先插一些授粉用的针,或者套袋等其他活,等到露水干了,大约8.30左右时开 始授粉。今年暑假气温超过35摄氏度的日子持续了大约一周左右,一般气温这么高 十点左右就要下班,一方面是因为学生老师都受不了,另一方面就是这么高的温度花 粉会失去活性,授粉等于做无用功。在下午的时候进行穗子套袋,套袋的同时对以前 的雌花袋不合理的(快要掉落、被雌穗顶破)进行修正;花丝过长但仍未有花粉的需 要减去部分花丝,留下三四厘米长度的花丝,以方便第二天授粉;花粉快要衰败但花 丝还没有吐出来的玉米需要用剪刀剪开穗子,露出花丝,第二天花丝长出来就可以授 粉;对于以前已经授粉完成但穗子成长撑破授粉袋的植株需要更换授粉袋,感觉将要 撑破的及时提高授粉袋。所以套袋的时候不仅仅是套袋,还有这些修理工作,套袋结 束后,若还有时间则做一些其他田间工作,例如除草等。 四、发现总结问题 在套袋授粉的过程中针对玉米的某些特殊性状发现了许多问题,有玉米的一些病症,目前种子专业还没有学习农业病理学,通过实践也是第一次了解了这些病症;还有高温对玉米授粉的影响等。 1、实践中了解的玉米病症 流苏穗: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在分蘖株上。在玉米6片展叶之前,如果遇到冰雹、霜冻、药害、大风、牲畜毁坏、洪涝等原因,植株的茎顶端生长点受到损伤,不能

玉米杂交制种技术

玉米杂交制种技术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常年播种面积2500万公顷左右,年产量则达1.25亿吨,播种面积和产量都居世界第二位。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玉米种植,从东北平原起,经黄淮海平原,至西南地区形成了一条“中国玉米种植带”。 正是由于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广,所以对于农民朋友来说,玉米良种尤为重要。 玉米良种是玉米种植最重要的生产资料,种子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玉米的产量、质量和农民朋友的收入。那么,优良的玉米种子又是怎样生产出来的?玉米制种与大田种植又有哪些不同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玉米制种技术。 片花:我国玉米杂交制种的主要地区 我国玉米制种基地分为西北、东北、华北三个制种区域,西北玉米制种区域包括甘肃、宁夏、陕西和新疆;东北玉米制种区域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华东、华北玉米制种区域包括山东、河北、山西和内蒙古。这些地区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适合玉米制种的生产要求。

片花:我国玉米杂交制种的主要模式 2000年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颁布实施,构成了相对健全的种子管理法律体系,是我国种子管理工作进入法治化阶段的重要标志。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玉米制种业已经由单一的制种、经营,走向了以科研、生产、加工、推广、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发展阶段。 目前,我国玉米制种生产模式,主要采用制种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制种公司、基地、农户,是玉米制种生产中缺一不可的三个元素,其中,制种公司起着管理和指导生产的作用。 片花:玉米杂交制种——对制种企业的要求 为了规范种子生产,制种企业必须经过省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定,并取得国家《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 片花:玉米杂交制种——对制种基地的要求 玉米制种生产中,选好制种基地,是保证种子纯度的第一个方法。

专用玉米杂交种繁育制种技术操作规程

专用玉米杂交种繁育制种技术操作规程 发表时间: 2006-12-1 16:21:48 阅读次数7992 前 前言 本标准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沈阳农业大学、北京金农科种子科技有限公司、吉林农业大学、辽宁省种子管理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世贤、史振声、王延波、张喜华、王金君、邱军、吕凤金、王玉兰、李磊鑫。 本标准由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负责解释。 专用玉米杂交种繁育制种技术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甜玉米、糯玉米、爆裂玉米品种(亲本)繁育的种子类别、种子的生产方法和田间纯度检查等内容。 本规程适用于甜玉米、糯玉米、爆裂玉米种子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7315-1998 玉米杂交种繁育制种技术操作规程 GB/T 3543.1-GB/T 3543.7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禾谷类 3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育种家种子breeder seed 育种家育成的遗传性状稳定的最初一批自交系种子。 3.2 亲本种子parental seed 育种家种子直接繁育而成。 3.3 杂交种种子hybrid seed 用亲本种子直接杂交而成的一代种子。 4 种子生产 4.1育种家种子生产 育种家直接套袋繁殖,一次繁殖多年使用。 4.2亲本种子生产 4.2.1 选地 地势平坦,地力均匀,土质肥沃, 排灌方便。 4.2.2隔离 采用空间隔离时,与其它玉米花粉的来源地至少相距500m;采用时间隔离时,花期间隔时间应在30d以上。 4.2.3播种 播种前要进行精选、晒种,按亲本生产的栽培技术要求播种,做到精细播种,提高繁殖系数。 4.2.4去杂 在苗期、散粉前和脱粒前,去除非典型性状的个体。详见附录A。 4.2.5收贮 适时收获加工,检验种子质量,填写生产档案,单独贮存包装,加注内外标签。 4.3 杂交种种子生产 4.3.1 选地 土地肥沃、排灌方便,尽可能做到集中连片。

田间实验报告玉米报告

玉米报告 一、玉米播种 1、播种日期:2016年4月19日(土壤5cm深度的温度稳定通过10℃) 2、玉米品种:农大86,种衣剂处理 3、播种方式:点播——两人1行(6m),行距60cm,开5~6cm深的播种沟,28~29cm一穴,每穴2~3粒种子,穴之间再撒1粒种子。湿土盖种,适当镇压。 4、计划密度:4500株/亩 二、生长发育调查与田间管理 1、玉米发芽率观察: 观察日期:2016年5月10日 播种了60粒出苗55棵,发芽率为55/60*100%=91.67%。 2、玉米间苗:间苗后株距25cm 3、适时中耕除草 4、玉米幼苗性状考查 表1. 玉米生长发育调查 对玉米生长发育有了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播种时采用种衣剂包种可提高玉米的发芽率,增强种子长势;适时间苗,保证壮苗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和营养面积;及时中耕除草,减少杂草竞争;定期对生长锥解剖观察,从初生期、伸长期到小穗分化期,真切地感受到了生命的变化与神奇。由于抽穗、开花、吐丝期正好在暑假,没有能定期调查,对这一阶段感觉模糊,理解不够。 三、玉米成熟植株性状考查

单株有效穗数:每穗粒数达到30粒的穗为有效穗; 穗位高度:第一层次生根到第一果穗节的长度 茎粗:指乳熟期地上第三节间中部的短径(不带叶鞘)。 主茎叶数:指出苗第一片叶至顶叶主茎上的总叶数; 节间长度:大于1cm节间。 四、玉米经济性状考查 穗粗(cm):将取样的果穗头尾相间排成一行,测量果穗中间直径,求其平均值;秃尖长度(cm):果穗顶端没有结实或结实未成熟部分的长度; 穗行数:计数果穗中部的籽粒行数; 行粒数:每穗数一中等长度行的粒数; 穗粒数:每一果穗上的总粒数,由穗行数与行粒数相乘估算; 果穗重(g):风干果穗的重量; 出籽率(%)=(籽粒干重/果穗干重)×100%; 百粒重(g):随机取100粒籽粒称重,重复取样3次,取相近两个数的平均数,

玉米自交高效套袋授粉技术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异花授粉率在95%以上,种植群体内自然条件下授粉结实得到的个体遗传基础复杂,基因型呈杂合状态,后代不断分离,性状难以稳定遗传,使得群体的产量低且不稳定。在玉米育种过程中,常采用人工套袋授粉的方法,隔绝外来花粉的混杂,对通过各种手段组建的基础材料进行连续多代自交,筛选出遗传稳定的目标自交系,然后根据自交系的亲缘关系组配杂交组合,获得遗传稳定一致的F1,并从中筛选出产量、品质、抗病性、抗逆性等具有强杂种优势的杂交种。因此,玉米套袋授粉技术是育种过程中最基本的田间操作技术,贯穿于玉米育种的始终,影响到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选育的成败。在自交系选育过程中,尤其是F2、F3大分离时期,由于选系群体不断加大,需套袋自交授粉的植株不断增加,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然而在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都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套袋授粉的效率,节约育种成本,避免育种工作者花过多的时间在套袋授粉工作上,成为育种工作者需要面对的问题。为此,简单介绍一种省时省力高效的套袋授粉技术,以供玉米育种工作者参考。 1.套袋技术 1.1套袋前的准备工作 套袋前,将事先写好行号的塑料标牌套在每个株系行靠走道边上的第1株植株上,以便区分各株系。准备好剪刀、小袋(白色薄羊皮纸袋,规格为1lcm×17cm)、大袋(白色薄羊皮纸袋,规格为15cm ×22cm)及围腰。围腰前方设计2个口袋,一个装小袋,一个装大袋。 1.2套袋的具体操作 套袋时,剔除病株和弱株,套足够的优选株,以备后期收获时有足够的选择空间。具体操作为待植株长出雌穗后花丝抽出前适时将小袋套在最上部第1果穗上,将袋口的一边卡在茎秆与雌穗之间,另一边卡人叶鞘和雌穗之间,套好后用手轻轻提一提袋子的上方,若袋子不能提动说明已经套牢固。小袋顶端与果穗顶端留4~5cm的空隙,防止果穗生长膨大过程中顶破纸袋,导致花丝露出纸袋引起串粉。果穗伸得较长才吐丝的植株,可将纸袋口的一边卡在果穗表面的苞叶里。若材料苞叶过长,吐丝困难,可用剪刀剪掉适当苞叶,促进吐丝。对于雌穗在叶鞘中就吐丝的材料需仔细观察,必要时掰掉一部分叶鞘露出雌穗,以便及时套袋。 2.授粉技术 2.1授粉的适宜条件 授粉过早,花丝未完全吐出,果穗易形成秃尖;授粉过晚,花丝过老,活力较低,果穗易形成跳子或一侧粒小粒少的弯棒。过早或过晚授粉都不利于收获时鉴定选系材料的结实性,因此应选择适当的授粉时期。当套袋雌穗花丝抽出4~5cm时可进行授粉,此时花丝已基本全都抽出,活力较强,结实效果好。授粉时间应选在9:00后(具体时间需根据当地实际气温条件),待雄花和雌花露水干后,温度保持在18~28℃之间为宜。 2.2取粉 取粉时,先打开大袋口,右手将大袋置于头顶前方,注意打开袋口时不能将手指伸人袋内,以免带人其他花粉。然后,左手抓住雄穗基部(手指不能直接接触到花粉),轻轻将雄穗拉到袋口,将雄穗放人袋内。右手抓住大袋,左手食指轻弹雄穗基部,或左手抓住雄穗基部及大袋,右手轻拍纸袋,将花粉抖入袋内,并将花粉集中在袋底一角。整个动作要快,减少异质花粉混入的机会。 2.3授粉 授粉时,头戴一顶宽沿的草帽,遮在套袋果穗上方,阻挡周围异株花粉,增加安全性。右手捏住花粉集中的大袋底角,左手将小袋揭开,迅速将装有花粉的大袋套上雌穗,松开右手将袋内的花粉均匀抖在花丝上。授完粉后把大袋的一边卡在茎秆与雌穗之间,另一边卡入叶鞘和雌穗之间,若雌穗较长可将大袋卡在外层苞叶之间。最后,回收小袋重复利用。 3 检查和回收纸袋 在套小袋的过程中,边套边检查小袋套袋效果,若发现果穗伸长导致纸袋松动,应将纸袋下拉套牢;若果穗将纸袋顶起,应将纸袋上提,以免顶破纸袋。同时,可检测大袋内的授粉效果,若花丝新

玉米杂交制种技术(一)

玉米杂交制种技术(一) 摘要从选地、隔离、调节父母本播种期、花期预测及调节、播种、去杂去劣、母本去雄、剪短苞叶、人工辅助授粉、收获等方面阐述了玉米的杂交制种技术,以为玉米制种户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玉米;杂交制种;技术 1选地 应选用土质肥沃、地力均匀、地势平坦、排灌方便、旱涝保收的高产地块,从而保证植株生长整齐,抽雄一致,便于田间去杂和母本去雄在短期内完成。 2隔离 一是空间隔离。即在制种地四周一定距离内不种其他品种玉米,以防外来花粉的串杂。隔离范围应不少于300m,南北向150~200m,在多风地区,特别是设在其他玉米的下风处或地势低洼处,应不少于400m。二是时间隔离。即将制种玉米的播种期与邻近周围其他玉米的播期错开,一般春播玉米错开期35~40d,夏播玉米25~30d,应依据当地自然条件灵活掌握1]。三是自然屏障隔离。即利用山岭、房屋、林带等自然障碍物隔离,达到防止外来花粉串粉混杂的目的。四是高秆作物隔离。即在制种区周围种植高粱等高秆作物隔离,但高秆作物的行数不得少于100行,高秆作物应适当早播,并加强管理,以便玉米抽穗时高秆作物的株高超过玉米的高度。 3调节父母本播期 制种区父母本花期相遇是制种成败的关键,花期相遇是指母本的吐丝期与父本的散粉期相遇,以母本吐丝盛期比父本散粉盛期早2~3d为最理想的花期相遇时间。这是因为母本花丝生活力一般可以保持6~7d,而父本散粉时间较短,一般为4~5d;同时花粉在田间仅能存活数小时,因此调节播期要掌握“宁可母等父,不要父等母”的原则2]。一般父母本播期相差的天数是花期相差天数的1.5~2.0倍。 4花期预测及调节 4.1花期预测 一般采用叶片比较法,即根据父母本生长出来的叶片数来测定花期是否相遇,因此首先要了解两亲本全生育期的总叶片数,按照母等父的原则,在生育期间,母本应比父本提前生长1~2片叶。 4.2花期调节 4.2.1母本早于父本的调节方法。一是加强父本水肥管理,促进父本生长;二是推迟母本去雄时间,等到将要散粉时才去雄,以延缓雌穗生长,但要特别注意母本去雄时间,以免散粉影响种子质量;三是对母本吐丝过早的剪花丝。 4.2.2父本早于母本的调节方法。一是加强母本水肥管理;二是提早母本去雄,当雄穗尖刚露出顶叶就拔掉,必要时在雄穗未露出顶叶时,把雄穗连同1~2片叶一起拔掉,使养分集中到雌穗上,以便提早3~5d吐丝;三是若母本苞叶过多,吐丝偏晚,则应剪去母本苞叶,以促进母本提早吐丝。 5播种 由于玉米自交系种子萌发力弱,顶土力差,出苗慢,苗期长势弱,因此制种在播种时必须提高播种质量,力争一播全苗。播种必须严格分清父、母本行,不得重播、漏播,行向要直,不交叉。父母本分期播种的要将晚播亲本的行距和行数在田间预作标记,以免再次播种时出现重播、漏播、交叉等现象。为了分清父、母本行,避免在去杂、去雄、收获时发生差错,可在母本行头点种标记作物,如有缺苗断垄现象,均不能用其他玉米补种,父本行可移栽或补种原父本的苗或种子,母本行不要移栽或补种,以免拉长去雄时间3]。保苗7.5万~9.0万株/hm2,父母本行比5∶1或6∶1。

试验二玉米自交和杂交技术试验目的了解玉米的花器构造和开花

实验二 玉米自交和杂交技术 一、实验目的 了解玉米的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通过练习,初步掌握玉米的自交和杂交技术。 二、内容说明 1.花器构造 玉米(Zea mays L .) 属禾本科(Gramineae )、玉米属(Zea ), 雌雄同株异花授粉作物。雄穗由植株顶 端的生长锥分化而成,为圆锥花序,由 主轴和侧枝组成。主轴上着生4~11行成 对排列的小穗,侧枝仅有2行成对小穗, 每对小穗中,有柄小穗位于上方,无柄 小穗位于下方。每个小穗有2枚护颖, 护颖间着生2朵雄花,每朵雄花含有内 外颖、鳞被各2枚,雄蕊3枚,雌蕊退 化雌穗一般由从上向下的第6~7节的腋芽发育而成,为肉状花序。雌穗外被包叶,中部为肉质穗轴,在穗轴上着生成对的无柄雌小穗,一般有14~18行,每小穗有2枚颖片,颖片内有2朵雌花,基部的1朵不育,另1朵含雌蕊1枚,花柱丝状细长,伸出苞叶之外,先端二裂, 整条花柱(俗称花丝)长满茸毛,有接受花粉能力。(图2-1)。 2.开花习性 玉米雄穗一般抽出后1~3d 左右,主轴中部便开花散粉,然后依次向上向下开放;侧枝开花较晚,开花顺序是由上而下开放。每天7~11时开花。以9~10时开花最盛,始花后3~5d 为盛花期,一株雄穗花期约7~10d 。一个雄穗大约可产生1500~3000万个花粉粒。开花的最适温度为25~28℃,最适相对湿度为70%~90%。温度低于18℃或高于38℃时雄花不开放。花粉生活力在温度28.6℃~30℃和相对湿度为65%~81%的田间条件下,一般能保持6h ,以后下降,大约可维持8小时左右。 一般雄穗散粉后2~4d ,同株雌穗的花丝开始外露。通常以雌穗中下部的花丝先抽出,然后向上向下延伸,以顶部花丝抽出最晚,一般花丝从苞叶中全部伸出约需2~5d ,花丝生活力可维持10~15d 。但以抽出后2~5d 授粉结实最好,尚未受精的花丝色泽新鲜,剪短后还可继续生长,但一经受精便凋萎变褐。 玉米的花粉借风传播,传播距离一般在植株周围2~3m 内,远的可达250m 。花粉落图2 -1 玉米的花器构造

玉米种子生产技术及隔离条件

玉米种子生产技术及隔离条件 (杂交种的技术要求和措施) 繁殖玉米良种,必须满足以下三点要求:一是父、母本必须达到理想的花期相遇,实现充分授粉。二是防止混杂,保证种子纯度,提高种子质量。三是提高杂交制种质量,多收种子。为此必须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1.1 选地隔离 公司玉米制种生产基地位于农八师143团一营五连,配制杂交种的地块称为杂交制种隔离区。隔离区除了保证隔离安全外,还应选用土质肥沃,地力均匀,地势平坦,排灌方便,旱涝保收的地块,保证植株生长整齐,抽雄一致,便于田间去杂和母本去雄在短期内完成,并保证质量。 隔离方法 空间隔离。就是在隔离区的四周一定距离内不种其他品种的玉米,以防外来花粉的串杂。自交系繁殖隔离区空间隔离应不少于500米,单交制种区不少于400米,双交制种区不少于300米,南北向150--200米,在多风地区,特别是隔离区设在其他玉米的下风处或地势低洼处,应适当加大隔离区。 时间隔离。就是把隔离区制种玉米的播种期与邻近周围其他玉米的播期错开,一般春播玉米错期35--40天,夏播玉米25--30天,但要依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灵活掌握。 自然屏障隔离。就是利用山岭、房屋、林带等自然障碍物作隔离,达到防止外来花粉串粉混杂的目的。 高杆作物隔离。就是在隔离区周围种植高粱,麻类等高杆作物隔离,但高杆作物的行数不宜太少,自交系繁殖区种植高粱等高杆作物行数不少于100行,制种区在50米以上,高杆作物应适当早播,并加强管理,以便玉米抽穗时高杆作物的株高超过玉米的高度。 隔离区的数目 隔离区的数目因繁殖类别而不同。配制单交种,需设置三个隔离区,即二个自交系繁殖区和一个杂交种制种区;配制三交种需设置三个亲本自交系繁殖区,但是在配制单交种及三交种时,隔离安全,母本去雄及时、彻底,而制种区的父

玉米人工去雄辅助授粉技术要点

玉米人工去雄辅助授粉技术要点 一、人工去雄 因玉米在抽穗开花过程中,雄穗呼吸作用旺盛,消耗一定养分,去雄后节省养分、水分,可供雌穗发育,增加穗粒数,去雄还可以改善植株上部光照条件、降低株高、防止倒伏,同时,去雄可有兼防玉米螟的效果。俗话说:“玉米去了头,力量大无穷,不用花本钱,产量增一成。” 去雄虽然是一项增产措施,但如果操作不当,茎叶损失过多,还会造成减产,因此,去雄剪雄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去雄要在雄穗刚露出顶叶尚未散粉时,用手抽拔掉。如果去雄过早,易拔掉叶子影响生长,过晚,雄穗已开花散粉,失去去雄意义。 第二、无论去雄或剪雄,都要防止损伤叶片,去掉的雄穗要带到田外,以防隐藏在雄穗中的玉米螟继续危害果穗和茎杆。 第三、去雄要根据天气和植株的长相灵活掌握。如果天气正常,植株生长整齐,去雄可采取隔行去雄或隔株去雄的方法,去雄株数一般不超过全田株数的二分之一为宜,靠地边、地头的几行不要去雄,以免影响授粉。授粉结束后,可将雄穗全部剪掉。以增加群体光照和减轻病虫害。如果碰到高温干旱或阴雨连绵天气,或植株生长不整齐时,应少去雄或不去雄,只在散粉结束后,及时剪除大田全部雄穗。 第四、去雄要注意去小株,去弱株,以便使这些小弱株能提早吐丝授粉。 二、辅助授粉 玉米是异花授粉作物,往往因高温干旱或阴雨连绵造成授粉不良,结实不饱满,导致减产。试验证明,实行人工辅助授粉,能减少秃顶和缺粒现象,使籽粒饱满,一般可增产10%左右。玉米雄花开放主要在上午8-11点,此时花粉刚开放,生活能力强,加之上午气温较低,田间湿度较大,最易授粉授精,如果没有风,花粉不易落下,到午后气温升高,田间湿度也下降,花粉生活力降低,甚至死亡,即使再落下来,也无授粉能力。因此,在盛花期如果无风,就要实行人工辅助授粉。授粉可采用人工拉绳法,即用两根竹杆,在竹杆的一端拴上绳子,于

玉米实验报告

阿姆斯秸秆腐熟剂玉米秸秆还田试验报告 1.试验目的 受北京世纪阿姆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委托,为验证其生产的秸秆腐熟剂在玉米秸秆还 田中的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增产的作用,我站特安排本试验,为该 产品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2.试验材料与方法 2.1供试秸秆腐熟剂 阿姆斯秸秆腐熟剂,由北京世纪阿姆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2.2试验时间和地点 试验自2013年开始,在天津市宁河县进行,种植作物为小麦。 2.3供试土壤基本理化性质 表1 试验地块基本肥力 土壤类型有机质 (g/kg) 11.8 速效氮(mg/kg) 74.7 速效磷(mg/kg) 14.2 速效钾(mg/kg) 116 2.4玉米秸秆中的养分含量 表2 玉米秸秆养分含量 作物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 2.5供试腐熟剂用法 将玉米粉碎均匀平铺在田间,均匀撒施腐熟剂2 kg/亩,并根据当地施肥习惯施适量的n、 p、k肥。 2.6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3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共9个小区,小区面积为60 m2(10 m*6 m) 随机区组排列,各处理栽培管理相同。 处理1:对照(常规施肥不施秸秆); 处理2:不加腐熟剂秸秆还田(常规施肥+秸秆还田); 处理3:阿姆斯秸秆腐熟剂秸秆还田(常规施肥+秸秆还田+阿姆斯秸秆腐熟剂)。 3.结果与分析 3.1腐熟剂对玉米秸秆腐熟程度的影响 调查结果如表3,玉米秸秆还田后施用阿姆斯秸秆腐熟剂秸秆颜色转变、手感软化程度、 腐烂度提早5-10 d。 7 11 16 21 26 7 11 16 21 26 7 11 16 21 26 黄微黄褐黄褐黄黑黄微软软轻度腐烂腐烂腐烂霉味酒香味淡腐烂味腐烂 味腐臭味 微黄褐黄黑黄黑黄黑软腐烂腐烂腐烂腐烂酒香味淡腐烂味腐烂味腐臭味 浓腐臭味 秸秆颜色 秸秆手感软化程度 秸秆气味 3.2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与秸秆不还田(对照)的养分含量相比,处理2的有机质含量提高65.3%, 速效氮含量提高39.0%,速效磷含量提高39.4%,速效钾含量提高2.5%;处理3有机质含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