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

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

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
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

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

作者:瑞尼·赫伯斯.. 发布日期:2004年08月19日 21:07 浏览:1232 次评论:0 次

来源:Chinaet

对20世纪末的美国公民而言,几乎没有必要去证明电影、电视和其它大众传媒产品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最重要的地位。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教师们对电视持敌视态度,并视电视为他们的劲敌。现在已很少有教育者持有相同看法了。很多教师越来越多的将大众传媒“文本”引入其教学领域,他们使用课本、图书、报纸、电影和录像等手段试图将丰富的想法引入课堂。

关于中小学生的图像和大众传媒研究,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语言艺术和社会研究教师在课堂中采用媒介分析和信息生产活动。但是,自从“媒介”一词在教育界被确定在资料收藏这一范围中开始,媒介技术和信息仅仅被看作是信息的传输系统,图像的作用被边缘化了,理所当然地被认为是装饰物。在一个对于大多数居民来说使用媒介已经成为闲暇时间活动的中心和获得世界信息的主导资源的社会,大众传媒的学习却被忽视了。学生们几乎不能获得多少有建设意义的支持来帮助他们进行分析和思考媒介信息。教育界的人士经常错误地认为他们使用电视手段进行教学是扩展了媒介素养的概念,却认识不到媒介素养不仅仅是把媒介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也应成为教学的内容。

所以问题很明显:我们的学生正生活在一个充斥着媒体信息的时代。这些信息占满了他们的闲暇时间,提供了谁将参加竞选或是该买什么东西等类似的政治和生活信息。尽管学生们几乎没有受到分析或评价媒体信息的训练,这些信息还是通过语言、影像、音乐、音响、特技效果及其他技巧强烈地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反应。

当文化传承要依靠对于印刷词汇的掌握时,教育家只看重语言是过去历史背景的遗产这一点。但在接受信息的技巧更加重要的今天,语言只是人类用以表达和分享意义的一种符号系统。过去100年间传播技术的改变已经创造了一种文化环境,它延伸并重塑了语言和文字的角色。语言的存在充当了与其它形式的象征符号相连接的纽带——包括图像、音响、音乐和电子形式的传播——在这一点上语言必须得到赞赏和重视。学者和教育家也正在认识到媒介素养并不是简单地掌握无背景式的解码、理解和生成的技巧,素养的概念还必须与文化和语言使用的环境联系起来。

这些问题激励教育工作者思考素养的新定义。这一定义是由作者在那些支持“媒介素养”运动的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基础上提出的。

素养是一种对各种形式的信息进行存取、分析、评估和传播的能力。这个定义包含两层意义:学习的过程和概念的外延由“文本”扩大到各种信息。这种“素养”观认为学生将积极参与解析和创造信息

的过程,从而看出这个定义体现了教学改革的一些基本原则,大体包括:

以提问为基础

以学生为中心

寻找代替标准化考试的方式

团队合作解决问题

完整全面的课程安排

素养的基本过程:获取、分析、评估和传播

构成素养定义新形式的四个过程为认识人类如何提高使用语言和其他象征性表达形式的技巧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框架。举例来说,获取信息的能力包括可以解译象征符号和创造词汇的技巧,从各种各样的来源中查找、组织和恢复信息的技巧以及使用录像、计算机和多种网

络服务的技术工具的能力。获取技巧经常被称作信息素养,或更近一些的叫做“信息高速公路的驾驶训练。

分析信息的能力要与解释性理解的技巧相联系,包括使用目录、概念和想法的能力;确定作品种类的能力;对原因和影响作出推断的能力;思考用来构建作品的具体步骤和技术的能力;确认作者目的和观点的能力。在中学阶段,分析信息的能力也包括对于那些信息生长和消亡于其中的历史、政治、经济或美学背景的认同。

评估信息的能力是读者对于信息意义所具有的价值及其相关事物的判断,包括运用以前的知识解析作品;预测未来的结果或做出富于逻辑的结论;识别信息的价值;欣赏作品中的美学意义。虽然分析的技巧和评估的技巧经常被媒介素养实践者混合在一起,但是一定要明确分析技巧是建立在对概念性的知识掌握和有效使用的基础之上的。而评估的技巧是要运用学生现有的世界观、知识、态度和价值观解决问题。

传播信息的能力处于传统媒介素养能力的核心,而且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一致认可。在过去的20年中,在语言艺术层面写作已经几近获得了与阅读同样重要的地位。传播技巧是各不相同的,在某种程度上,是媒介专有的。一般的传播技巧包括理解他人的能力;有效利用各种符号表达意义的能力;组织排列信息的能

力;吸引并保持信息接受者注意力和兴趣的能力。针对电视媒介,特有的传播技巧包括有效构建和选择视点;使用视觉和听觉符号以及怎样在编辑过程中有效地掌控时空切换。

“文本”概念的延展

上述四个概念提供了一种思考信息制造和分享过程的新思维框架,与此同时,多种形式信息技术的使用丰富了媒介素养的新释译。目前,阅读/语言艺术教育者将文学作为K-8课程表的核心:短篇小说,诗歌,戏剧和报告文学是理想的材料,原因是它们“能够通过诉诸普遍的感觉和需要来促进学习……经典文学对读者和作家来说最

具说服力”。

但是,由于有了电视,学生们“走出家门之前就周游了世界”,文学看起来似乎距离他们的个人经验很远甚至毫不相关。批评家也经常指出,以文学为基础的阅读/语言艺术课程“忽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历史和语言实践”,而且当文学材料被主要用来进行阅读理解和单词训练时,学生可能会由于不熟悉特定的上下文而影响阅读和写作。

即便现在很多的经典文学作品在畅销前也是针对大众定位的,但是教育者以前认为否定和忽视那时的文化产品,尤其是电视,是理所当然的。但是正是学者和批评家参与的热烈争论必要的文学作品规范下何种课本才是恰当的学习实体,在课程变化的过程中起了作用。

很多教育者发现对于当代媒介的分析能够使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教育者在教室里允许和鼓励学生学习当代媒介产品,可以变更和重塑学生与媒介产品的关系。纳哈马斯解释到,“认真地观看……化解了很多对于电视的经常性地批评。”更重要的是,媒介文本的分析有助于培养学生写作和口头表达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可以参考一位德克萨斯修斯顿(Houston, Texas)的中学教师劳拉·艾克斯罗德(Lauren Axelrod)的故事:

“我使用媒介素养概念帮助成绩不好的学生学习孔拉德的《黑暗之心》(Conrad's Heart of Darkness)和T.S.艾略特的《荒原》(T.S. Eliot's The Wasteland)。开始我详尽地解释了佛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的电影,然后我们讨论电影的叙事风格、基调、观点、节奏和人物性格发展。然后一组学生研读孔拉德,另一组学生阅读艾略特。我们此后在小组讨论和写作练习中运用了相同的理念来学习短篇小说和诗歌。最后,学生制作出了一部对三部作品进行比较和对比的录像。在教室中,学生们用前所未有的方式来学习文学”。

媒介教育在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西班牙和很多其他国家已经成为初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英国,政府要求将媒介教育作为以英语发展国家标准的平台,学生需要学习媒介产品如何利用其系列文本传达内容。虽然在持有传统和狭隘的文化观人群中,争论依然存在,但是学术工作中的媒介教学法已经广泛应用,对于整套的概念、技巧和学习环境的认同感也越来越强,因为这些确实可以提高学生们以各种形式获取、分析、评估和传播信息的能力。

新视野:关键的分析概念

现今的阅读/语言艺术教学方法经常使用一套清单式的概念来提醒学生和老师该做什么,结果就是在旧的教学模式中又增添了新的范例。一层层的叠加,现在的阅读/语言艺术教学模式已经臃肿不堪。霍桑(Horthorn)写到,“英语范围的扩大增强了课程模式的独立性…教师必须把不同内容组合成紧凑的模式。”但是本文提到的简单而有效的媒介素养新定义,能够确认中小学教学中最为重要的过程、概念和技巧,并且以广泛的信息形式利用它们——从民间故事到商业,从历史小说到报纸摄影。

媒介素养包括了符号学、文学评论、传播学、文科教育和语言发展的理论传统。尽管对于媒介素养新视野的概念性的原则,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美国的课程制定者们给出了多种形式,但是笔者认为下列看法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所有的信息都是人们建构的。印刷信息通过作者选择观点和词汇来传达意义。图像是摄影师选择的结果,而一组由制片人领导的人员通过每个图像、单词的选择制作了电视节目。信息的构建需要认真思考,创造力和组织技巧。了解信息如何建构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欣赏艺术品和理解文学作品的意味。

图像也是摄影记者类似的选择,电视节目也是制片人领导下的一批人从众多可供选择的图像和词语中选择而成。信息的构成需要仔细的思考,创造力和组织能力。了解信息是如何构成的有助于读者欣赏作品中蕴涵的美和更好地理解作品。

信息代表着社会现实。信息与多种文化下人们的个人经历有关。即使信息是想象的,假定的或是幻想的,它也代表着社会现实,是人们对当前现实的一种理解。信息也可以代表远离现在时空所发生的社会现实,帮助我们了解过去,现在和未来。人们需要具备判断特殊信息的精确性的能力,不管这些特殊信息是否反映了社会现实。

人们用信息的相互作用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信息的意义存在于解读之中。每个读者或观众在读书或者看电视的过程中总是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先入为主地理解内容。一个熟练的读者或者观众从各个角度看问题,并注意信息所发生的环境。不同的个人能在不同的文本中发现其特质和美感。

信息具有经济,政治,社会和审美目的。人们因为很多原因创造和分享信息,但赚钱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这也是为什么信息创造在现代文化中是如此重要。我们文化中产生的信息或多或少具有某种经济目的。当作者有社会目的时,他使用信息告诉人们应该如何行动,思考和感觉。当作者有审美目的时,他们使用信息来检验各种象征性的形式和设想。了解信息的经济、政治、社会和审美的目的有助于读者更好的理解作品。

每一种传播形式都有自己独特的特征。作者选择使用何种媒介来传递自己要表达的特定信息。电视新闻适宜即时和视觉形象的传播,新闻照片适合于传递饱含感情因素的信息。写作时作者必须仔细选择最有效的类型,因为一篇散文,回忆录,小故事或是诗都是表达信息的有效形式,这取决于作者的目的,受众和信息的内容。一个好的传播者必须知道在不同情况下运用何种形式,类型和媒介。

很明显,现行读写教育最具活力的观念与这些重点概念是一致的。但当教育者涉及到电影、照片、报纸、广播和电视的分析与创作时,学生们需要有新的观念来批判性地看待这些现代形式。有些观念对于专注于语言教育的老师是陌生的,尤其是初等教育。例如,在有些国家,老师并不愿意分析信息所具有的政治或经济目的。对于文学作品的经济意义的分析对年轻学生来说是否很重要,这也许会有争论,但对媒介信息的经济学角度的分析对于初中和高中学生理解当代文化传播信息的本质是必要的。如果对四年级及其以上的学生不进行电影、电视、报纸或其它大众媒介的教育,让他们了解信息所具有的商业价值,学校将是不负责任的。

媒介素养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当制作精美的电影,录像和广告材料进入教室,老师们通常认为这些材料是有价值的,因为他们认为每个人都可以对屏幕上信息进行解码,但是本文所谈到的媒介素养并不仅仅是对信息的解码的能力,而是更为复杂的对信息的分析,评价和创造信息的能力,这些才是信息时代最为重要,复杂和关键的能力。这需要我们一生的努力。

根据瑞斯尼克(Resnick)的分析,对年纪很小的学生而言当他们刚开始掌握理解印刷品所需要的解码和理解能力时,他们也开始了对媒介信息的概念分析与评价。

现代研究对于思考本质的最重要的信息就是传统上与思考相关的活动并不仅仅发生在发展的高级阶段。如果学习进展顺利的话,这些活动在读写的初级水平时就已经开始发生。

当老师们使用各种材料发展孩子们的素养时,运用媒介信息作为学习对象对年幼学生进行教育,也可作为高级认知能力训练的一部分。这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文字评价能力。这些学生们已熟悉的有关媒介的分析观念。

根据英国教育家的观察,当学生批判性地观察大量的印刷和视觉媒体时,他们会对他们所读到或看到的事物有更复杂的期望。媒介教育通常被看成一种防止儿童沉溺于电视的手段。它应该是一种让孩子们对电视甚至所有媒体还有他们自己抱有更高期望的方式。这些观点反映了我们在扩大媒介素养在重塑国民对大众媒介产品无限制的追求的心理特征上还有很大潜力,这样做也可以帮助公民重新回归到过去和现在众多文化所留下来的文学宝库中来。

如果媒介素养能力有助于年轻人发展对于阅读的兴趣,这将是个不小的成功。如果媒介素养能力激发了年轻人对于更有激励性的,更复杂和更有启发性的电视节目的需求,我们就可以期望媒介产业开始提高其节目质量。但是媒介素养很少在社区或学校实验室里系统化地实行。

延伸素养观念的结果

对于美国教育家们来说,媒介素养的新景象对他们今天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产生了影响。本文下面将要谈到的就是媒介素养的新景象如何恢复了学校与文化的重要联系,使教育与学生所属的社区关系更密切。它也简述了当“过程,产品和内容彼此互相联系”时,语言技巧和语言学习被认为是内在联系的社会过程时,这种媒介素养的新景象是如何反映一种真正的学习的。

建立教室与社区的联系

很遗憾这项主张人们还比较陌生:很多学生厌烦在学校的学习过程,虽然他们能够解码语言,他们却不知道其中的隐含意义;学校的课程太过单一,脱离现实,让学生漠不关心,产生了学习惰性。幸运的是,小学的教育者们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他们已经开始在教学中有所改变:从强调事实与脱离实际的技巧中解放出来,更强调一种包含了复杂思想和解释的合作,积极的学习方式。多文化教育是一种注重人文多样性和承认“经验和观点的选择是成长过程的一部分”。本论文所提倡的这种素养的新视角就是源于这种思想。它通过改变学习过程和学校教学大纲来促进文化多样性和社会平等,并且强调“建立课程和生活之间有意义的联系”。卡洛斯·歌德斯

(Carlos. Cortes)认为媒介素养对多文化教育是必要的,他指出媒介素养增强了学生对不同媒介形式的认识,有助于学生熟练运用印刷媒介、图像、声音和其它工具来表达和交流思想。歌德斯写到,媒介可用来激发学生用不同角度来看待当前和历史上的多文化的窘境。显然,多文化教育和这里提到的媒介素养的新景象目的都是为了扩大教室里学习的内容。

我们可以预料到,很多对于引入西班牙裔美国人、印地安人、非洲裔美国人作品的批评都可以与媒介素养的新景象联系起来,这也包括被有些批评家们称之为“垃圾”的流行文化作品。那些相信“好的文学作品”应该是能抚慰人的心灵,让孩子从错误的轨道上回归的教育家们很可能拒绝任何使作品更能反映学生生活和社区的努力。但是

约翰.比奇意识到重新审视“好的文学作品”的时机已经到来,不应当仅仅把古典文学作品放在文学金字塔的顶端,大众文化作品放在底部,文学应该被看成有许多分支的树,“最好的”可以在每根树枝的树梢上找到。

英语为第二语言/双语教育

媒介素养的新景象如何影响除了英语还使用其它语言的学生呢?波特认为,在双语教育里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与媒介素养新景象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是相一致的。利用“戏剧、歌曲、视听材料来辅助传达意义和内容”的手段十分有效。

在缅因洲波特南(Portland,Maine),媒体艺术家赫利(Huey)发起了一个面向27种有母语背景但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学生的媒体教育项目,学生运用动画和现场技术制作电影和录像。波特南的小学老师们发现赫利的方法给学生提高自己的英语,公共演说和传播技巧提供了

一种极富创造性的方式……有线电视和闭路电视打破了学校和社区之间的障碍。

赫尔西(Hirsch)在《大学公告牌写作》指出:

一次又一次,从事英语第二语言教学的老师们已经意识到激发传播和语言学习这项任务的力量。为了寻求可靠的任务和材料,很多二外教师跳出传统的教科书,而从报纸、电视广告、菜单、宾馆收据、儿童读物和新闻及小说中寻找有关的教学内容。

父母教育。在有些社会,家长是学校教育积极的支持者。在很多社会,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应有的角色被剥夺了。在考虑素养的新视角和家庭-学校联系的关系时,我们必须弄清电影、电视和其它大众媒介对公众言论的影响,人们对此感到十分矛盾,既赞成,又反对。很多成年人认为电视影响了我们所熟悉的官员选举过程;大众媒介机构破坏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电影和电视里的暴力让人们对犯罪不再敏感,改变了他们对社会的态度;追求轰动效应的价值理念改变了整个文化和艺术。本文里提到的素养的新视角是基于民主的目的,公民要想自治,他们必须批判地分析和评价信息。这些对于公民做出有关于社会的有意义的行为和决定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在一个公民把自己看成是观众和消费者的文化里,民主受到了威胁。当公民不运用自己的能力来分析和评价信息和娱乐产品,冷漠和玩世不恭将弥漫整个社会。

素养的新景象可以鼓励家长们帮助孩子们学会分析每天所受到的信息轰炸。通常,家长们受到了课堂教学的胁迫,教育家们无意中剥夺了家长们参与解读课堂材料的权利。在解读一篇文学作品时,家长们可能会犹豫,但当他们评论一部电影,情景喜剧,戏剧,记录片或一篇社论时,他们就会觉得非常自然。媒介素养的新景象给家长和孩子们提供了一个从环境中寻求信息意义的机会。

使教室以可靠知识学习为中心

教育家们从19世纪就开始讨论如何使知识更加可信,约翰·德维(John Dewey)第一个开始描述孩子们自己的活动或者工作如何可以成为学习的一种过程。当知识可信时,课堂讨论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有意义的和相关的;语言技巧也不是孤立地进行教学;强调了不同学科(主题)之间的关系。根据赛泽尔(Sizer)的理论,在可靠的学习环境里,学生们通过自己的直接经验来学习,老师们提出有见地的问题,给以辅助性的指导。

素养的新视角有助于在老师和学生中培养新的关系,有助于重新更好地比较游戏和教育,基于这样一种理念:读写艺术老师的目标就是给学生创造一种学习环境让他们能够自然地努力探索新的思想。不把语言的发展看成一系列孤立和片面的技巧,素养的新视角把学生当作接近、分析、评价和传递信息的核心。

最重要的是,媒介素养的新景象以授权为中心,被定义为:“学生试图批判的吸收独立于他们直接经验之外的外部信息,以更好的了解自己,世界和改变那种对于生活方式想当然的设想。”

与其它主题相融合。很明显,素养的新视角提供了一个使读写艺术,视觉和表演艺术,社会研究及科学互为联系的一个简单的基于过程的模式。谢帕德(Shepard)解释了素养的新视角在初级水平如何使主题融合的一个理想工具。

如果媒介素养对于老师来说只是一个附加品,那么它被采用的希望很小。如果媒介素养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学生需要,而是为了满足教师融合课程相异成分的需要,那么它就很可能成为课程教学的重要的一部分。实际上,媒介素养的融合功能十分突出,以至于即使本质上它不十分重要,也值得为我们所用。既然大众媒介产品与科学,社会

研究,视觉和表演艺术及读写艺术有关,老师们也就可以利用媒介和媒介知识来建立起这些领域之间的联系。

在有些社会,教授核心科目的老师们接受怎样把媒介素养理念应用到很多课程当中去的训练。在麻省的比勒瑞卡

(Billerica,Massachusetts),教授语言艺术,社会研究,健康教育,科学和视觉表演艺术的老师正在发现由于小组主动性所带来的最佳

协同作用。例如,1994年春天,作为健康课程的一部分,老师们在实行一个区域合作项目,帮助学生们批判性的分析香烟广告。学生们从历史、政治、经济各角度探索香烟广告,他们回顾、分类和分析大量诱惑人们吸烟的材料;他们也制作了他们自己的公共服务信息,以社区居民为目标,劝说他们不要吸烟。2000多名12年级的学生参与了这个项目,他们制作标语,写报纸评论,制作布告栏,海报,广播广告,录像和公共服务公告。

老师们说服地方广告牌公司把一个学生的广告牌设计放在小镇

的主要高速公路上展出,使成千上万公民有机会阅读孩子的信息,给学生也传递了一个强有力的信息。这些例子强调了媒介素养活动使教师与当代文化建立了全新的联系。

使用新的评价工具。当评价可信时,它的主要目的是给孩子及其家长提供教学实践的质量反馈。当评价可信时,它通过仔细检查产品和表现反映出教室之外质量标准的评估方式。

一个多世纪以来,在美国评估是为了满足学者来标准化和量化学习经验。这细分了学习过程,有益于“数据缩减”。现在,教育局的官员们开始认识到要重新安排评估过程,结果在学校里出现了多样化的评估方式。

媒介素养的新景象给人们提供了在正式和非正式环境下观察、监控和评估接近、分析、评价和传递信息过程的机会。既然创造信息是媒介素养新视角的中心,基于文件的评估模式与新观念也是一致的。实际上,新观念的前提是基于这样一种理念,即接近,分析和评价信息的过程都有助于信息的形成与传播,以便学生能在读写之间,观察与图像分析之间,用语言、图像、声音、音乐、图表和录像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

多伦多教育基准项目董事会(The Toronto Board of Education's Benchmark Program)一直在使用一种评估模式以解开教育目标之谜,阐明好成绩的本质。通过把可信的表演活动与系统观察和整体评价结合在一起,老师能更好地评价学生的能力水平。例如,在一个评价学

生理解非印刷信息和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的标准项目里,多伦多三年级学生要求观看一部关于猫头鹰的录像并用自己的话来描述。

结果发现学生普遍缺乏理解含有丰富信息的录像的能力,可能是因为电视的感染力水平与他们的解码努力是成正比的。这些证据让我们想起了研究阅读理解学者的课-我们的学生能理解他们看到的信息,仅仅因为他们看到了,认识到这点很重要。

标准的发展与素养的新观念是一致的。加拿大的安达略省(Ontario)是最先在7年级到12年级中提出媒介素养课程必须在读写教育项目中占据30%比重的地区。多伦多教育基准项目董事会的研究结果表明学生们在录像测验中缺少基本的理解力,对8年级以上学生进行理解,解释和分析大量文本包括电视和大众媒介信息的必要性。

教员发展问题。教师对媒介文化是矛盾的。正如前所述,老师们对于把素养概念扩大到新材料,特别是流行音乐,电影,电视和音乐录影带众说纷纭。然而,那些想把这些材料应用到课堂中去的老师意识到学生们对这些信息兴趣浓厚,老师和学生可以在应用这些材料的过程中共同学习。

各种媒体的优缺点分析()

各种广告媒体的优缺点分析 一、报纸 在传统四大媒体中,报纸无疑是最多、普及性最广和影响力最大的媒体。报纸广告几乎是伴随着报纸的创刊而诞生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报纸的品种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丰富,版式更灵活,印刷更精美,报纸广告的内容与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所以报纸与读者的距离也更接近了。报纸成为人们了解时事、接受信息的主要媒体。报纸的主要特点有: 1、传播速度较快,信息传递及时 对于大多数综合性日报或晚报来说,出版周期短,信息传递较为及时。有些报纸甚至一天要出早、中、晚等好几个版,报道新闻就更快了。一些时效性强的产品广告,如新产品和有新闻性的产品,就可利用报纸,及时地将信息传播给消费者。 2、信息量大,说明性强 报纸作为综合性内容的媒介,以文字符号为主,图片为辅来传递信息,其容量较大。由于以文字为主,因此说明性很强,可以详尽地描述,对于一些关心度较高的产品来说,利用报纸的说明性可详细告知消费者有关产品的特点。 3、易保存、可重复 由于报纸的特殊的材质及规格,相对于电视、广播等其他媒体,报纸具有较好的保存性,而且易折易放,携带十分方便。一些人在阅读报纸过程中还养成了剪报的习惯,根据各自所需分门别类地收集、剪裁信息。这样,无形中又强化了报纸信息的保存性及重复阅读率。 4、阅读主动性 报纸把许多信息同时呈现在读者眼前,增加了读者的认知主动性。读者可以自由地选择阅读或放弃哪些部分;哪些地方先读,哪些地方后读;阅读一遍,还是阅读多遍;采用浏览、快速阅读或详细阅读。读者也可以决定自己的认知程度,如仅有一点印象即可,还是将信息记住、记牢;记住某些内容,还是记住全部内容。此外,读者还可以在必要时将所需要的内容记录下来。 5、权威性 消息准确可靠,是报纸获得信誉的重要条件。大多数报纸历史长久,且由党政机关部门主办,在群众中素有影响和威信。因此,在报纸上刊登的广告往往使消费者产生信任感。 6、高认知卷入 报纸广告多数以文字符号为主,要了解广告内容,要求读者在阅读时集中精力,排除其它干扰。一般而言,除非广告信息与读者有密切的关系,否则读者在主观上是不会为阅读广告花费很多精力的。读者的这种惰性心理往往会减少他们详细阅读广告文案内容的可能性。换句话说,报纸读者的广告阅读程度一般是比较低的。不过当读者愿意阅读时,他们对广告内容的了解就会比较全面、彻底。 7、注意度不高 在一份报纸中,有很多栏目,也有很多广告,它们竞相吸引读者的注意。这样,只有当你的广告格外醒目时,才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否则,读者可能视而不见。 8、印刷难以完美,表现形式单一 报纸的印刷技术最近几年在高新科技的支持下,不断得到突破与完善。但到目前为止,报纸仍是印刷成本最低的媒体。受材质与技术的影响,报纸的印刷品质不如专业杂志、直邮广告、招贴海报等媒体的效果。报纸仍需以文字为主要传达元素,表现形式相对于电视的立体、其他印刷媒体的斑斓丰富,显然要单调得多。 二、杂志 杂志也是一种印刷平面广告媒体,尽管与报纸广告相比,它明显地缺乏时效性,而且覆盖面有限,但由于它精美的印刷,具有光彩夺目的视觉效果,故深受特定受众的喜爱。由于杂志种类繁多,雅俗均有,而且出刊周期短的杂志种类最多,影响颇大,因此,它成为现代广告四大媒体之一。由于印刷技术的发展和人类思维的进步,以往的单纯平面设计模式不断被打破,新的设计形式不断出现,这都体现着杂志广告的广阔前景。杂志的主要特点有: 1、读者阶层和对象明确 杂志的读者不象报纸广大,但分类较细,专业性较强,这便于选择特定阶层的广告非常方便,更能做到有的放矢。同类杂志的读者,在质的方面大体相同,因此,广告文案的制作也容易得多,反过来说,每一类杂志都拥有其基本的读者群,那么就可以针对不同的消费者选择不同的杂志。所以,为了更好地利用杂志媒体,应该根据广告目标对象的。要求对能利用

如何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如何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学校:开设媒介素养课程,提供媒介素养学习环境 媒介素养教育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英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在西方国家形成规模。我国的一些高校近些年也开始开设“媒介素养”课程。如上海交通大学,他们的课程着重从媒介的特征、媒介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媒介信息的选择、理解能力、质疑评估能力、创造制作能力等方而进行系统讲授。该课程除了作为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之外,还作为选修课向全校学生开放。其他高校也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向学生传授这些内容。讲座、讨论、学术报告都可以,师资可以是专业的教学人才,也可以是从社会媒介或者校园媒介聘请的从业人员。 要培养、提高学生的分析、解读信息的能力,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可以通过对国内外不同媒介对同一新闻事件的不同报道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对差异点的发现与分析,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不同的取舍彰显了什么,又隐藏了什么。这样的分析,能够使学生对大众媒介的生产传播过程有一个更为直观和感性的认识, 提高辨别信息的能力,看到信息背后的信息,发现新闻背后的新闻。 高校还应而向所有学生设置与计算机、网络有关的一系列课程。使大学生完全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具备创造传播信息的基本素质、提高创造传播信息的质量。 高校媒介可以让一部分学生参与报纸出版和电视新闻制作。目前, 很多高校都有大学生记者团、大学生通讯社,这些学生可以参加高校报社和电视台组织的采访活动,在报社和电视台人员的指导下撰写新闻稿件,拍摄电视素材,熟悉编辑等工作程序。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了解到媒介上的信息都是经过特意选取、组合、安排的,体现编辑的意图,传达某种声音,而非纯客观的,不一定是事件的真实呈现。 记者团把这种意识和能力进一步辐射,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比如制作班级小报、DV比赛、校园新闻博客等形式,让广大同学参与到整个制作流程中,从而提高大学生整体的实践能力。

【第二届全国高校网络宣传思想作品:优秀工作案例】山东理工大学“青春在线”网站建设案例分析

以青春的名义 ——山东理工大学“青春在线”网站建设案例分析 王长恒 简介:山东理工大学学生工作部(处)指导下的“青春在线”网站成立于2001年12月,十六年来,网站秉承“贴近学生、引导学生、服务学生”的宗旨,由学生自行设计、制作、管理和维护,以实现学生工作进网络,开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为目标,致力于打造理工学子的网上精神家园,充分发挥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引领作用,培育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文化成果。经过10次改版和前沿网络技术的应用,网站已经成为集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小程序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生工作网络平台,吸引4万3千余人关注。截至2016年底,网站首页点击量已突破3880万次,日最高点击量达62024次。荣获中国大学生在线“十年贡献奖”、连续六届“全国高校百佳网站”(全国唯一)等荣誉称号。 一、项目主题和思路 2001年12月9日,在山东理工大学学生工作部(处)的指导下,一个学生工作的新载体——“青春在线”网站诞生了。十六年来,网站秉承“贴近学生、引导学生、服务学生”的宗旨,由学生自行设计、制作、管理和维护,以实现学生工作进网络,开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为目标,致力于打造理工学子的网上精神家园,充分发挥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引领作用,培育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文化成果。 二、实施方法和过程 学生工作部(处)为网站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从建立之初就做到“四有”:有专项经费支持,有专用办公场地,有固定工作队伍,有

明确工作目标。学校每年拿出10余万专项经费用于网站60个学生勤工助学岗位支出,配备电脑、无人机、数码相机、录像机等专业办公设备。学校为网站配备专门的指导老师,从网站建设规划、日常管理等方面给予全面指导,但同时注重充分发挥学生团队的主体性,鼓励他们放手去干,靠一届届学生的传帮带,经过10次改版和前沿网络技术的应用,网站逐渐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由当初单一的网站功能,已经成为集网站、微信、微博、小程序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生工作网络平台。 三、主要成效和经验 (一)主要成效 1.网站发展成绩斐然,平台建设与时俱进 16年来,“青春在线”网站已经发展成为拥有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吸引4万3千余人关注,能够独立开展各类大型线上、线下活动的综合性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截至2016年底,网站首页点击量已突破3880万次,日最高点击量达62024次。2004年5月,网站成为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网站的深度共建单位以来,先后获得全国“十佳校园服务网站”、“十佳高校共建网站”和山东省“优秀网站”等荣誉称号。2014年7月又荣获中国大学生在线“十年贡献奖”,是唯一一家连续六届荣获“全国高校百佳网站”荣誉称号的高校网站。2015年5月4日,第10次改版的网站投入使用,手机版同步上线,在省内高校学生工作网站中走在前列。2015年9月,“青春在线”微信平台正式上线运营,现分为“学生服务”、“树洞”、“青春文苑”三个部分,可以实现校园一卡通查询,图书馆查询,考试时间查询,普通话、四六级成绩查询,学生兼职信息,校历查询等服务,累计推送图文信息近千篇,在“南方周末”推出的中国高校微信排行榜中稳定在前50强,在2017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官方微信影

媒介素养练习题

单选题(共20题,每题5分) 1 .哪份报纸被视为我国近代第一份近代华文报刊? ?A. 《光华日报》 ?B. 《南洋商报》 ?C.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D. 《西贡解放报》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2 .哪个国家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彩色电视,其拥有电视的人口普及率达到人口的65%??A. 英国 ?B. 美国 ?C. 法国 ?D. 意大利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3 .在校大学生接受媒介素养教育,下列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 ?A. 有利于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 ?B. 有利于提高高校德育实效 ?C. 有利于大学生素质的提高 ?D. 有利于学习成绩提高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4 .1920年10月27日,美国匹兹堡KDKA电台正式成立,它的成立意味着什么? ?A. 广播事业的正式诞生。 ?B.

美国最早广播新闻内容的电台 ?C. 广播在美国已经普及 ?D. 广播世界化进程开始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5 .世界上第一个提出“电视”这一名称的人是谁? ?A. 艾宾浩斯 ?B. 赛列克 ?C. 马可尼 ?D. 贝尔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6 .下列关于媒介素养的相关叙述,哪一项是错的? ?A. 一般是指公众对媒介职能的认识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媒介的知识。 ?B. 指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和制作能力,以及思辩的反应能力。 ?C. 媒介素养教育大致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 ?D. 我国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关注始于1997年。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7 .下列哪个是网络广播的特点? ?A. 稍纵即逝 ?B. 不能够检索 ?C. 不能保存 ?D.

报纸媒体的优势与劣势

报纸媒体的优势与劣势 优势:版面大,篇幅多,可供广告主充分地进行选择和利用。 传播面广,传播迅速。 报纸具有特殊的新闻性,从而使广告在无形之中增加可信度。 广告的改稿、换稿和投稿都比较方便。劣势:时效性短。受版面限制,经常造成同一版面广告拥挤。无法对文盲产生广告效果。缺乏动态感、立体感和色泽感。 电视媒体 优点形声兼备,逼真的具体感,强烈的现场感,沉重的气氛感 诉求面广,能表现各类题材 受众广泛 缺点:时效短,信息量深度有限,快速兴奋反应多集中在大脑表层 费用高昂,联想天地相对局限 网络媒体 优点 1. 真正的互动媒体,消费者可与广告主直接互动且可立即反应。 2. 受众数量庞大,32%的人口总数已是个相当值得重视的数量。 3. 目标对象选择 性高。4. 属于富裕 市场,购买力强。 5. 可提供深度信 息,将潜在顾客转 化为实际购买者。 6. 成长迅速,发展 潜力大。 7. 信息可信度高, 但随着信息之泛滥, 已有下降的趋势。 8. 可展示产品,具 有店面与推销人员 的优点。 缺点 1. 效果依然 难以测试。 2. 选择目标对象 费用依然相当的高。 3. 尚非主流媒体, 实际效果仍有待观 察。 4. 广告位置安排, 仍有很大改进的空 间。 5. 安全与隐私保 障仍嫌不足。 手机媒体 优点 1大众性:中 国有5亿多的手机 用户,意味着传播 面广,覆盖率高, 这就意味着大多数 产品能够利用这个 媒体进行营销。 2 互动性:手机广告 具有非常好的互动 性。面对广告,消 费者能够马上回复, 延长了广告与目标 受众的接触时间, 增强广告的“黏 度”。 3便携性: 手机具有强烈的个 人属性和便携性, 手机媒介对受众的 影响是全天候的。4 抗干扰性:手机广 告直接把内容送到 目标受众的眼前, 排除了一般广告过 程中存在的干扰和 噪音,保证了内容 的及时、完整和高 效送达。 5针对性: 手机能够进行一对 一沟通,针对顾客 信息开展个性化服 务,根据目标客户 的潜在需求针对性 传播,有利于广告 价值的发挥。 缺点 1产业链及商 业模式不成熟。 2 现有的手机广告表 现手段单一。3手机 广告收入细分市场 中,以短信为主, 赢利渠道单一。 4WAP流量收费,制 约手机广告发展。 4缺乏第三方监控, 手机广告市场未规 范。 恶俗广告的影响 1对儿童的负面影 响很大 儿童身心都处 在快速成长阶段, 是非观、价值观尚 在培育中,但是模 仿和学习能力又特 别强。在接触电视 等大众等传媒的过 程中,他们很容易 接受和模仿广告传 播的观念和行为, 经常接触恶俗广告 对儿童的影响是十 分有害的。 2给社会文化、精神 文明带来不良影响 广告是社会文 化的一部分,它潜 移默化地影响着人 们的消费观念和文 化。广告中的一些 庸俗低级趣味的言 语、观点、行为会 对社会文化产生不 良影响,尤其是宣 扬奢侈享受、拜金 主义等享乐主义思 想,不利于社会精 神文明建设,也不 利于社会和谐。 3给媒体带来较大 的负面影响 刊、播、登恶 俗广告无疑会影响 媒体的品牌形象、 权威性、声誉,一 旦这种情况严重, 媒体将失去受众, 也将减少广告商的 投入。 4不利于广告行业 的发展 广告行业的良 性发展离不开对广 告专业主义价值观 和创意、理念追求, 而恶俗广告的制作 和传播,不再奉守 社会普遍认可的价 值观,而是用低级 庸俗的内容和表现 方式来刺激受众的 感官,这势必败坏 广告行业的风气, 不利于广告行业的 健康发展。 恶俗广告出现的原 因 1、广告主方面 现在媒体的主 要经济收入源于广 告,在争夺广告的 激烈竞争中,广告 主在整个传播中处 于优势地位,广告 主的一些认识直接 影响广告的传播。 如广告主过分追求 低成本,不重视创 意,不注重品牌形 象,急功近利等。 这些都直接妨碍了 广告质量的提高, 甚至导致了恶俗广 告的泛滥。 2、从业人员水平低 在行业内,有 一种对恶俗广告的 错误认识,认为只 要不违法越恶俗越 好。从业人员的人 身观、价值观扭曲, 创意匮乏,职业素 养不高。 3、媒介唯利是图 在竞争和利益 面前,一些媒体忽 视自身应承担的社 会责任,为了增收, 媒体放弃了对恶俗 广告的把关责任。 4、受众者中许多人 的审美能力比较低 5、网络亚文化盛行。 恶搞有理。网络文 化变成人们负面兴 趣释放的途径。部 分人通过网络恶搞 视频的制作、观看 和转发来发泄自己 的情绪。 国人的维权意 识还很谈薄,很少 有人对恶俗广告诉

【如何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大学生媒介素养

【如何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大学生媒介素养 怎样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注意的问题。下面是给大家搜集的如何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文章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学校:开设媒介素养课程,提供媒介素养学习环境 媒介素养教育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英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在西方国家形成规模。我国的一些高校近些年也开始开设“媒介素养”课程。如上海交通大学,他们的课程着重从媒介的特征、媒介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媒介信息的选择、理解能力、质疑评估能力、创造制作能力等方面进行系统讲授。该课程除了作为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之外,还作为选修课向全校学生开放。其他高校也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向学生传授这些内容。讲座、讨论、学术报告都可以,师资可以是专业的教学人才,也可以是从社会媒介或者校园媒介聘请的从业人员。 要培养、提高学生的分析、解读信息的能力,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可以通过对国内外不同媒介对同一新闻事件的不同报道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对差异点的发现与分析,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不同的取舍彰显了什么,又隐藏了什么。这样的分析,能够使

学生对大众媒介的生产传播过程有一个更为直观和感性的认识,提高辨别信息的能力,看到信息背后的信息,发现新闻背后的新闻。 高校还应面向所有学生设置与计算机、网络有关的一系列课程。使大学生完全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具备创造传播信息的基本素质、提高创造传播信息的质量。 高校媒介可以让一部分学生参与报纸出版和电视新闻制作。目前,很多高校都有大学生记者团、大学生通讯社,这些学生可以参加高校报社和电视台组织的采访活动,在报社和电视台人员的指导下撰写新闻稿件,拍摄电视素材,熟悉等工作程序。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了解到媒介上的信息都是经过特意选取、组合、安排的,体现的意图,传达某种声音,而非纯客观的,不一定是事件的真实呈现。 记者团把这种意识和能力进一步辐射,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 践活动,比如制作班级小报、DV比赛、校园新闻博客等形式,让广 大同学参与到整个制作流程中,从而提高大学生整体的实践能力。 大学生:主动提高自己的媒介知识,媒介道德和媒介能力

关于大众传播互联网论当代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关于大众传播互联网论当代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关于大众传播互联网论当代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摘要: 媒介素养教育是在大众传媒时代,针对多种媒介对人的影响而提出的一项教育内容。本文从多角度着重阐述了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缺失以及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 论文关键词:媒介素养教育大学生大众传播互联网 随着现代社会逐步趋向科技化电子化发展,互联网的在当代社会中的全方位应用,标志着信息时代已经全面来临。大众传媒作为社会结构和社会形态中一个十分关键的社会公共部门,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系统传播途径,给人们营造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昔日的人际互动关系变为人与信息环境的互动关系。传媒环境已经成为继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后,又一个十分重要的社会环境因素,传媒对社会的覆盖面越来越大,对大众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开放的媒体环境为当代

大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生活空间,向他们展现了一幅多样化的生活图景,为他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消费方式,多样化的生活使中学生的审美呈现明显的广泛性和多种选择性。因此,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已经成为信息时代摆在广大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媒介素养教育的涵义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大众传播媒介的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制作能力以及思辨性回应能力。所谓媒介素养教育是指教育人们有效利用媒介以及培养基本的媒介素养传播资源的内容,理解大众传媒的本质,掌握运用传媒的基本技能,学会管理自己的传媒事务和传媒生活,建立与传媒合理互动的关系。简言之,媒介素养教育就是培养公众媒介素养的教育。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就是指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参与和建设性地享用大众媒体资源的教育。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在媒介环境中学会甄别、选择和反思媒介内容,促进他们塑造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学生具有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有效的创造和传播信息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

陈总-媒介素养培训课程计划-1

《媒介素养》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媒介素养 二、课程性质;通识课 三、课程教学目的 在读图时代和媒介发达社会,当代大学生除了需要具备传统的文字读写能力,还必须具备视觉素养和媒介素养,方能适应当今视觉传播发达的媒介环境。本课程的目的旨在培养在校大学生正确使用媒介和有效利用媒介的能力;形成对媒介所传递信息能理解其意义以及独立判断其价值的认知结构;力图使未来信息社会的人具备有效地创造和传播信息的能力。 四、课程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1.理论联系原则 课程鼓励和引导学生把课堂学到的知识理论举一反三,撰写论文和设计多媒体演示作品,并在课堂上分析、交流;观摩体验视觉艺术作品,解析其创作过程,切身感受视觉文化的魅力。在教学方法上,要以传授大学生灵活使用媒介分析方法和工具为主。另外,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讨论,让学生在实践或观察中建立对媒介批的准则。 2.重视乡土教材的补充 各类网站能够提供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丰富资源的同时,教师也要为学生提供本地区的案例,让学生通过理论阐释、案例剖析、感悟体验等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比较的方法来对照中外视觉艺术,通过解析外在表征样式与风格的不同,加深对中外文化内在差异的认识,既达到从能指理解所指的学习目标,又能够以开放理性的态度理解多元文化的价值和对学习生活的影响,做到“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支持他们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五、课程总学时;共20学时。 2 表 1《媒介素养》课程教学内容要点及学时安排章知识内容学时安排 第一章;理解媒介 2 第二章媒介革命 4 第三章;媒介与信息 2 第四章;媒介与政治 2 第五章;媒介与文化 2 第六章;媒介与经济 2 第七章;广告素养 2 第八章;媒介娱乐素养 4 合计20 六、课程内容要点及建议学时分配 第一章理解媒介(2学时) 第一节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 第二节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 第三节大学生与媒介素养 第四节学习本课程的方法与要求 第二章媒介革命(4学时) 第一节传统媒体 第二节新媒体 第三节媒介革命

四种传播媒介的优缺点

四中传播媒介的优点和不足 一、印刷媒介: 1、定义:印刷媒介,就是指将文字和图画等做成版、涂上油墨、印在薄页上形成的报纸、杂志、书籍等物质实体。 2、优点: (1)读者拥有主动权。读者在接触印刷媒介时,可以自由选择阅读的时间和地点,这一点上它优于电子媒介。电子媒介的受众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受众必须在一定的时间或地点才能接触到其内容。由于电子媒介的传播方式是线性的,所以受众如果想回头再看,必须付出额外的代价,比如将电视节目录下来。可以说,印刷媒介较为充分地照顾到了受众的选择性。 (2)媒介可以有效的保存,信息不易丢失,印刷媒介具有便携性和易存性。电子媒介如广播电视的传播内容是稍纵即逝的,若不经过专门录制,就会很快消失。而印刷媒介如报纸、书籍等却能将信息有效地保存下来。正因为这样,印刷媒介更能达到使受众获得反复接触的积累效果。 (3)印刷媒介更能适应分众化的趋势,不同的印刷媒介往往具有针对性而拥有特定的读者群,适应专业化和专门化受众的特殊需要,印刷媒介更能适应分众化的趋势。除了一些综合性的报纸以外,印刷媒介不像其他媒介那样强调以标准化的内容来适应大部分受众的共同兴趣。电子媒介为了这争取最大数量受众,都力求能适应大众的口味,强调老幼皆宜,雅俗共赏,这就导致了内容上的同一化趋势。而专业化、专门化的报纸、杂志、书籍等印刷媒介往往以其具有针对性的内容而拥有特定的读者群并对他们在某一方面施加特殊影响,这就适应了专业化、专门化受众的特殊需要。在知识界与教育界,印刷媒介更是拥有广泛的类型化受众。 3、不足: (1)时效性不强,制作周期长。 (2)使用印刷媒介需要识字能力,因而受文化程度的制约,文盲和文化程度低的人无法或不能充分使用。

90后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现状解析

摘要:积极向上的媒介素养和新闻观对营造和谐的网络环境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新生力量的象征的90后,正处于信息爆炸、新兴媒介广泛运用时代,人们的媒介接触行为发生了变化,进而影响了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本文通过量化研究的方法,对广州地区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进行调查,了解90后的新闻观以及媒介素养,研究分析90后的大学生在媒介接触与消费能力、媒介批判与质疑能力、媒介的道德规范与认知能力、媒介制作应用能力、新闻观等媒介素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方法,为整体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提供第一手资料,从而对90后形成正确的新闻观以及媒介素养起到一定程度上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新闻观;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1-0099-03 一、媒介素养及其内涵 1.媒介素养 1992 年美国媒体素养研究中心表明, “媒介素养是指在人们面对不同媒体中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信息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本文侧重于研究90后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中的接触与消费能力、媒介批判与质疑能力、媒介的道德规范与认知能力、媒介制作能力、新闻观等。 2.媒介素养教育 媒介素养教育源于20 世纪 30 年代的英国,随后逐渐成为一种公民通识教育,目前西方许多国家已经建立比较成熟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媒介素养教育包括如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了解基础的媒介知识以及如何使用媒介;(2)学习判断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价值;(3)学习创造和传播信息的知识和技巧;(4)了解如何有效利用大众传媒发展自己[1]。 二、媒介素养状况与分析 为了能够获取更加真实、可靠的信息,笔者在广州大学城校区的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大学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本调查采取了随机匿名一对一的投放形式,共发放了300份纸质版的调查问卷,回收了290份有效问卷,有效率达到96.7%。 1.媒介接触与消费能力 (1)媒介使用时长。调查显示大学生各种媒介的使用情况极其不均衡。首先,在使用频率上,手机、电脑这两种新媒体使用频率高,而以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使用频率低。这说明手机、电脑是大学生接触的主要媒介,获取信息主要的来源。 图1 平时使用最多的媒介与使用时长 90后学生能够通过各种渠道接触到不同种类的媒介。媒介类型种类繁多,但是大学生更青睐于新媒介。新媒介以及时、方便、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深受大学生的喜爱,智能手机更是成为大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媒介。

媒介伦理以及案例分析

大纲解析: 第一节:新闻传播伦理 传媒报道中的伦理困境(P4) (一)新闻伦理困境产生的原因 1.伦理困境: 在狭义的角度也被称为“道德悖论”或“道德冲突”,是指陷于几个道德命令之间的明显冲突,如果遵守其中一项,就将违犯另一项的情形。此情况下无论如何作为都可能与自身价值观及道德观有冲突。伦理困境的形式化表示如下: ①A是道德上必须做的。 ②B是道德上必须做的。 ③不过,我不能同时做A和B 2.规范伦理学两种不同的理论 目的论伦理学:结果论伦理学:坚持一种行为是否道德,受该行为的结果决定。非目的论伦理学:一种行为是否道德,受其结果以外的东西决定。 如:新闻工作者是否应该为获得一个重要的新闻而采取暗访、欺骗的手段?依据非目的论者的理论,凡是以欺骗方式获取,在道德上通常都是错误的;但如若用功利主义理论来理解,这一切又都合乎情理。因为新闻工作者的欺骗行为是为了公众利益。

3.新闻伦理困境产生的原因 1.首先,新闻工作是具有特殊性的一种职业; ①新闻报道要求真实性,时效性,这就要求记者要抢新闻,抓头条,要求新闻记者无限逼近事实真相,②及时有效地进行报道和传播,但是新闻记者也有自己的情感和价值判断,不可避免有个人色彩。③在追求真实、快速的过程中,对当事人造成不良影响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2.其次,新闻工作者进行伦理选择时具有透明性。 ①没有什么人必须在众目睽睽之下做出伦理抉择。虽然所有的专业人士都会不时地犯一些伦理过失,但是只有新闻工作者有这个勇气或者说不得不将这些过失公之于众,当那些伦理抉择错误时,公众的反应既迅速又苛刻。 3.最后,追逐经济利益使新闻工作者的伦理观念淡薄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新闻事业开启了“事业管理,企业经营”的发展模式。 (二)新闻伦理困境的解决模式 1.新闻伦理困境的表现 ①新闻工作者的真实报道与他人隐私保护之间存在着冲突。 ②新闻工作者的真实报道与对当事人的关怀之间存在着冲突。 ③新闻工作者的隐性采访与真诚、信守承诺之间存在着冲突。 ④新闻工作者的真实报道与保护司法独立性之间存在着冲突。

媒介素养文献综述范文(1)

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综艺节目对比研究 文献综述 (专业姓名学号) 摘要:文章主要以国内媒介素养研究状况为本体对象,试图厘清媒介素养由欧洲引入中国的历史脉络,媒介素养概念本土化的过程与成果,媒介素养研究内容的发展过程,媒介素养研究意义的探讨源流,国内媒介素养的五大研究主体的状况以及媒介素养研究的个案新趋向。通过文章初步认清中国媒介素养研究所处的地位与方位,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作一简单的回顾性综述。 关键词: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教育大众传媒大学生传媒人农民公民 引言 媒介环境的不断解构与重组,使得21世纪的新媒体环境所成为了一个引导并决定着人们生活与思想观念的拟态环境。面对媒介声势浩大的舆论进攻,作为一个现代人,以何种方式、何种心态与何种角色接触、面对与探讨媒介所传达的信息并理性地厘清媒介现实与客观现实的区别,已经成为了一种适应现代社会的全新素质,即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它与科学素养、人文素养一样式现代公民所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人文素质。当代中国媒介素养的研究主体可以大体分为五类,即媒介从业人员、大学生、青少年、公民以及农民。不同的研究主体体现出不同的媒介素养要求,在学术研究领域也呈现出不同的话语构建型态。另外,一些针对事件本体的媒介素养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成为审视媒介素养的一类新的视角。 1.媒介素养概念与内涵 媒介素养(media literacy)是一个舶来词。而从中国语境来看,素质一词最早出现于古代汉语《尔雅·释鸟》一文:“伊洛而南,素质,五彩皆备,曰翠。”现代汉语所用素质一词,实际上来自于日语的“素质”(soshitsu),而日语的“素质”,则是意译了德语的Aulage 一词,原意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特点。素质,注重人的本性,素养是素质的同义词,不过素养一词更强调养成和培育,强调通过学习以后达到的知识积累、认识水平以及实践活动。[1]

互联网传播媒介的优缺点 特征和解决方案

互联网传播媒介 特征: 一.无可比拟的时效性和全时性 二.传播内容的海量性和开放性 三.传播过程的双向性和交互性 四.传播方式的虚拟性 五.传播形态的多媒体 六.传播环境的个性化 优点: 1.匿名性。减少产生信息传递和反馈的顾虑,一定程度上保证公众的话语权,使得调研能够进行; 2.大众传播的宠儿。最广泛的影响,最低成本的投入,最丰富的媒介应用,最宽阔的信息平台,最受关注的经济成长方式,最广大的发布载体; 3.互动性。实时互动,无边界交流和反馈,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关利器,尤其是在公关危机处理方面; 4.公共会议。表现在公共关系有线和可视会议方面。 缺点: 1.信息的选择困难; 2.对虚假信息和不利信息的处理非常棘手; 3.3.垃圾信息导致相关公共关系调研的效果大打折扣; 4.安全危机时刻出现。网络病毒和黑客已经成为威胁企业信息的重要对象。 分析原因: 1.信息量巨大,甄别困难,不确定信息多; 2.由于信息发布者可以采用假名,并且网络信息发布商和论坛非常多,对这些信息的阻截不会有太大成效,对流言和恶语无法有效地直接制止; 3.政府对小程度上的信息欺瞒采取放之任之的模糊态度; 4.部分网民涵养不够,对于发布信息的态度不严谨,导致信息良莠不齐。 解决方案: 1.完善政府管理和监督机制,加强政府互联网的掌握力度,有效杜绝不确定或不良信息的发布及传播; 2.进一步发展教育,提高网民的自我修养和素质,净化消息来源,传播正面消息; 3.对网络环境的改善:完善网络自我监管,对不确定或不良消息进行屏蔽和删除; 4.建立有效的法律体系,对传播不良信息者进行适当的惩罚,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严厉打击违法者。

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内容提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各种大众传播媒介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渗透力与影响力日益增强,大学生作为祖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本文通过各方面的调查与整理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进行了客观、全面的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有益的解决方法与应对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问题;对策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体各种信息时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创造和生产以及思辨和反应的能力。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媒介素养的解释各不相同,美国学者霍布斯曾说过,媒介素养是个有一千个名字的孩子:美国学者称其为媒介素养、欧洲则称为媒介教育,香港学者认为传媒教育是一个更加专业的称呼。称呼虽然各有不同,但是,在关于媒介素养的解释中,其核心内容大家还是普遍接受的,包括批判、认识、利用媒介,获取并传播信息的能力。也就是一种公众使用、分析、评估各种媒介信息,达到沟通交流目的的能力。 上个世纪30年代,媒介素养教育在英国发起,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媒介素养教育就像是一款适销对路的商品,在全球开始广泛的“销售”。首先是弥漫到了欧美,而我国在上世纪末才开始媒介素养方面的研究,在理论研究与实

践探索方面都远远无法与其相提并论,但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经济的腾飞,电影、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和互联网等媒体已经将我们的整个现代社会的生活包围起来,几乎可以无限制的满足人们的所有的感官需要,使媒介传播信对社会产生全面的影响,各种媒体已经成为影响人们思维的利器,在悄无声息之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态度,思维模式。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兴力量,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已成为我国现代社会公民十分重要的基本素养之一,充分体现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高低。催促着德育工作者尽快的寻求提高大学生媒介素质的新办法与新途径。 一、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及问题 作为信息时代现代人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媒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媒介在实际上已经是一种商品,各大媒介采取各种各样的手段,竞相争夺其中带来的巨大利润。以互联网这种新兴的媒介为例,有调查数据显示,现如今有百分之七十的网名的年纪集中在15-24岁,而这个岁数正是大学生所处的年龄,信息时代,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媒介,大学生作为此种媒介消费的主力军,成为了其争夺的对象。那么在不知不觉中陷入这场争夺战的大学生们,其自身的媒介素养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对媒介社会功能认识不清 虽然相对于其它一般大众,大学生对媒介有更加准确、清

道德与法治网络教学案例

道德与法治网络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媒介素养和"信息节食",了解网络规则能力目标学会"信息节食";掌握正确地传递网络正能量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形成正确的网络生活意识和习惯;养成遵守网络规则的意识;养成利用网络合理表达诉求的习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网络的正面作用,学会利用网络优势正确上网。 教学难点:掌握正确的网络生活方式。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展示下列图片)同学们先欣赏图片,再谈谈感受。教师过渡:通过上一课时的学习,我们知道网络有利也有弊,这几幅图片,告诉我们要学会正确运用网络。今天我们就学习《合理利用网络》。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活动一:小军的一天(展示下列材料)自从有了网络,小军忙了起来:天气预报觉得很有趣,他收藏了起来,小学的知识很好,收藏起来;谁整理的古代诗词很好,收藏起来;这么美的图片,收藏起来;这么多名人故事,收藏起来,初中的物理、化学、数学知识,收藏起来在小军的生活中,"收藏"成为主要方式。21教育网 1.思考:初中生小军这一天忙不忙? 2.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教师总结:小军的一天是忙碌的。小

军之所以这么忙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媒介素养。不能辨别信息,大量有价值和无价值的网络信息让小军应接不暇。网络影响了他的生活。 教师总结:(1)要提高媒介素养。(2)要学会"信息节食"。活动二:"谣言"来了(展示下列图片) 1.思考:面对网络谣言,我们应该怎么做? 2.如何处理不良信息?提示:生活中网络传播的各种信息很多,今天某地发生了什么事,后天某地将发生什么事。我们要学会辨别,不要被谣言左右,成为谣言的传声筒。 教师总结:(1)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2)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活动三:利用网络骂人不行(材料展示)王某与张某同住一个村镇,因生活琐事导致二人相互猜疑,多次发生口角纠纷。xx年8月,张某在网上注册了一个"陌陌号",并通过该"陌陌号"发表动态信息辱骂王某。第三天,该信息被他人发现并告知了王某,王某立即向公安机关报警。民警经调查核实,张某确实通过互联网使用污秽语言辱骂了王某,就依法对张某作出了行政拘留3日的治安处罚。王某认为张某的行为给自己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将张某告上法院,请求判令张某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1万元。 1.思考:张某利用网络骂人不行吗? 2.张某受到处罚,给我们什么警示?提示:网络也要遵守规则,有道德规则,也有法律规则,只有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教师强调: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

从传播学角度看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素养教育

从传播学角度看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素养教育 赖大彬1,徐叶巧2 (1.龙岩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福建龙岩364012;2.厦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福建厦门361005) 摘要:当前,大众传媒尤其是互联网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主要来源,媒介对社会发展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何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文章从传播者、传播渠道、受众三方来分析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及其问题,继而提出在新媒体环境下,作为传播者的新闻工作者、学校、家长以及作为接受者的受众、学生等应如何提高媒介素养。 关键词:新媒体;媒介;素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G2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629(2010)06-0085-03收稿日期:2010-06-20作者简介:赖大彬,男,福建上杭人,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新闻理论及媒介经营管理。 龙岩学院学报 JOURNAL OF LONGYAN UNIVERSITY 2010年12月 第28卷第6期December 2010 Vol.28No.6相较于国外上个世纪30年代就已兴起的媒介素养教育,我国媒介素养教育自1997年发端以来,距今才跨越13个年头。从第一篇研究媒介素养的论文、专著,到媒介素养教育硕士点的建立,再到“媒介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课题的开展,以及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网站的开通,这些年来,我国媒介素 养教育研究正一步步壮大,发展。 [1] 那到底什么是媒介素养?当前,媒介素养教育是怎样的发展现状?在新媒体的环境下,应怎样加强媒介素养教育? 一、媒介素养与媒介素养教育 正如麦克卢汉描述的那样,在“地球村”的今天,信息高速公路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而媒介作为信息的载体,对人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人们在媒介消费时间上的增加,媒介素养教育在各国受到很大的重视,在发达国家甚至已形成系统而完善的教育体系。在了解媒介素养及素养教育之前,首先要区分“ 媒介”和“媒体”的关系。“媒介”是“使双方(人或物)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2]771 。在 此意义上,它是指传播通道中的中介物,如各类手书媒介、 印刷媒介、广播媒介、影视媒介和网络媒介等。而媒体则是信息传播过程中从传播者到接受者之间携带和传递信息的一切形式的物质工具。[3]今天媒体更多的被理解为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由此可见,相较于媒体,媒介辐射范围更大,涉及面更广。因此,不能简单地把“媒介素养”理解为“媒体素养”。但既然媒介作为传递信息的中介物,它自然成为意识的载体,就不可避免地带有 阶级和阶层的烙印,它还是有代表着各个阶级、阶层和集团的利益或者渗透着某种价值观。在这种情况下,媒介素养教育就显得意义重大。 目前,媒介素养还尚未有统一权威的定义,1992年美国媒体素养研究中心给媒介素养作出如下定义:媒介素养就是指人们面对媒体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 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3]1 尽管我国关于 媒介素养的定义,学者归于研究需要,依然处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状态。但由于我国媒介素养教育发生和发展的历史比较短,本身还不完善以及人们对媒介素养认识的角度不同,依然没能跳出美国媒体素养研究中心提出的定义范围。而媒介素养教育就是针对普通公众,其内容包括教授他们如何科学地、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大众传媒的角色、性质和功能,建立起对媒介信息系统的批判性意识;提高对不良媒介信息的免疫力和对不同价值信息的选择性,最终学会有效利用媒介为个人成长和整个社会向着民主法制方向发展服务。 当前,生活节奏的加快及流行快餐文化的盛行,使人们疲于接受大众传媒所传播的海量信息,成为信息的奴隶,惰化了对信息的思考和梳理的能力。加之,媒介在承担着监测环境、传递信息、反映社会、提供娱乐的同时,其各种负面效应也逐渐凸显出来:暴力色情信息充斥媒体,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唯利是图的价值观传递,传播形式的通俗化、游戏化极大地削弱了一些原本庄严、崇高的人文精

传统媒体广告的优缺点

传统媒体广告优缺点 一、报纸广告 1、优势: ①传播范围大,读者众多且相对稳定。通常情况下,报纸的发行量都比较大,尤其是全国发行的综合性报纸,而且这些读者是相对稳定的。 ②读者对象选择性强。许多报纸都拥有自己特定的读者群。 ③可信度高,印象深刻。一般来说,报纸在读者的心目中享有较高的信誉,它所发布的新闻消息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借助报纸刊登广告,能赢得读者信任。 ④灵活性。这往往是报纸能吸引广告主的另一重要原因。报纸广告不需要复杂的制作程序,从稿件处理到制版印刷时间很短。同时广告版面的大小、颜色和有关细节可灵活掌握,广告主可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及市场对产品、对广告的反应随时对广告讯息进行修改。 ⑤易保存、可重复。报纸广告不像电视、广播广告那样转瞬即逝,不可追踪,它以“白纸黑字”的书面语言把广告信息准确地传达给受众,便于消费者收集有关资料,事后可进行保存、查阅。 ⑥传播速度较快,信息传递及时。对于大多数综合性日报或晚报来说,出版周期短,信息传递较为及时。有些报纸甚至一天要出早、中、晚等好几个版,报道新闻就更快了。一些时效性强的产品广告,如新产品和有新闻性的产品,就可利用报纸,及时地将信息传播给消费者。 ⑦信息量大,说明性强。报纸作为综合性内容的媒介,以文字符号为主,图片为辅来传递信息,其容量较大。由于以文字为主,因此说明性很强,可以详尽地描述,对于一些关心度较高的产品来说,利用报纸的说明性可详细告知消费者有关产品的特点。 ⑧阅读主动性。报纸把许多信息同时呈现在读者眼前,增加了读者的认知主动性。读者可以自由地选择阅读或放弃哪些部分;哪些地方先读,哪些地方后读;阅读一遍,还是阅读多遍;采用浏览、快速阅读或详细阅读。读者也可以决定自己的认知程度,如仅有一点印象即可,还是将信息记住、记牢;记住某些内容,还是记住全部内容。此外,读者还可以在必要时将所需要的内容记录下来。 2、劣势 ①生命周期短。人们读报时倾向于快速浏览,而且是一次性的。一份日报的平均生命周期只有短短的24小时,因此,其生命周期是很短的。 ②干扰度高。很多报纸因为刊登广告而显得杂乱不堪,过量的信息削弱了任何单个广告的作用。即使是增刊广告,现在也因为太厚而显得更加混乱。除非广告信息与读者有密切的关系,否则读者在主观上是不会为阅读广告花费很多精力的。 ③产品类型限制。报纸和所有的印刷媒体一样有着共同的缺陷。有些产品不能在报纸上做广告,例如要演示的产品。 ④印刷质量欠佳。印刷质量欠佳是各种报纸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广告讯息以图片形式出现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