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医学概论重点

临床医学概论重点

临床医学概论重点

1.临床医学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包括临床医学的定义、临床医学的特征、临床医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临床医学的学科划分和临床医学的发展历程等。

2.临床医学的基本原则和特点:涉及临床医学的伦理原则、临床医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临床医学的实践方法和基本原则等。

3.临床医学的相关学科: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精神科学、口腔医学、眼科学、麻醉学等。对每个学科的基本知识、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

4.临床医学的诊断与治疗:包括临床医学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诊断手段,以及基本的治疗方法和原则,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等。

5.临床医学的常见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血液疾病等,对这些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详细介绍。

6.临床医学中的专科知识:包括临床药学、药理学、药物治疗学等专科知识,对各类药物的作用机制、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等进行详细介绍,以及基于临床情况的合理用药原则等。

7.临床医学的病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的临床病例,综合运用各种临床学科的知识,进行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案的确定,培养临床医学思维和临床决策能力。

8.临床医学的疑难病例:介绍一些疑难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包括需要采用特殊技术或特殊治疗方法的疾病,在诊断与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以上是临床医学概论的重点内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药学专业的学生可以为将来的临床工作打好基础,提高临床技能和判断能力。

临床医学概论重点总结

临床医学概论重点总结 第一篇:临床医学概论重点总结 临床医学概论重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 1症状: 症状是指患者主观感到的不适或异常感觉或病态改变,如腹痛、疲乏、发热等。 2体征: 体征是指医师或其他人能客观检查到的异常改变,如肝肿大、心脏杂音、肺部啰音等。 3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严重的症候。消化道是指从食管到肛门的管道,包括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及直肠。上消化道出血部位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以及胰管和胆管的出血。屈氏韧带以下的肠道出血称为下消化道出血。(本条来自百度•百科) 4黄疸: 黄疸是指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巩膜以及其他组织发生黄染的现象。 5水肿: 过多的体液在人体组织间隙或体腔积聚,使组织肿胀称为水肿。水肿可分为全身性或局部性。 6强迫体位: 为减轻痛苦,患者被迫采取某种体位。 7满月面容: 面圆如满月,皮肤发红,常伴痤疮和小须。见于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者。8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病原生物感染人体后发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病原生物引起的疾病均属于感染性疾病,但感染性疾病不一定有传染性,有

传染性的疾病才称为传染病。 9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主要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因溃疡的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溃疡的黏膜缺损超过黏膜肌层,不同于糜烂。 10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一起,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11肾病综合症: 肾病综合症诊断标准是:①尿蛋白超过3.5g/d②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③水肿④血脂升高。其中前两项为诊断所必须。 第二篇:临床医学概论重点总结 第二章问诊 主诉:是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及持续时间。第三章症状学 症状:是指患者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觉。(是指病人主观感受的不适或异常的感觉)第一节发热 正常健康人的体温比较恒定,一般保持在36~37℃左右,正常体温在不同个体之间略有差异,而且受机体内、外因素影响稍有波动。发生机制: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机体产热增加或散热减少,则出现发热。 √ 发热的分度,按发热的高低可分为:①低热:37.3~38℃;②中等发热:38.1~39℃;③高热:39.1~41℃;④超高热:41℃以上。[考] 第四节腹痛 √ 临床表现:1.部位;2.性质和程度; 3.诱发因素; 4.发作时间与体位的关系[考] 第四章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是医生运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传统的检查器具客观地了解和评估机体健康状况的一组最基本的检查方法,其目的是收集患者有关健康的正确资料。第一节基本检查法 √ 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有五种: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和嗅诊。

临床医学概论重点总结全

临床医学概论重点总结全 临床医学概论是医学专业的入门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医学知识的基本框架和核心概念。本文将对临床医学概论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帮助读者快速了解该学科的基本要点。 一、医学伦理与职业道德 医学伦理与职业道德是临床医学的基石,涉及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权益保障和医疗行为规范等方面。医务人员应具备尊重患者的自主权、保护患者的隐私和保密性的能力,并遵循医疗伦理原则,如以患者为中心、公正和公平、谦虚和谦逊等。 二、医学史与发展 了解医学史与发展有助于理解临床医学的演变过程和基本原理。医学史的研究可追溯到古代文明,通过学习历史案例,可以了解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伦理进步。 三、临床诊断与治疗 临床诊断与治疗是临床医学的核心内容,包括采集患者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诊断思维等方面。同时,治疗则分为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三个层面,医务人员需根据病情和患者特点,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 四、医学统计学与流行病学

医学统计学与流行病学研究的是疾病的发生和传播规律,帮助医务 人员预测疾病的趋势和制定控制措施。学习医学统计学和流行病学有 助于增强医务人员的科学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 五、基因与遗传学 基因与遗传学是临床医学中的新兴学科,涉及疾病的遗传风险、基 因检测和个体化治疗等方面。医务人员需了解基因组学的基本概念和 技术应用,并能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六、医疗质量与安全 医疗质量与安全是临床医学的关键问题,包括医疗事故的预防、医 疗风险管理和医疗质量评估等方面。医务人员需掌握相关知识,提高 医疗服务质量,确保患者的安全与满意度。 七、临床药学与药物治疗 临床药学与药物治疗是医学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药物的合理 应用、剂量计算和不良反应的监测等方面。医务人员需具备药物知识,确保药物治疗的安全与有效性。 总结: 本文对临床医学概论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全面总结,包括医学伦理与 职业道德、医学史与发展、临床诊断与治疗、医学统计学与流行病学、基因与遗传学、医疗质量与安全以及临床药学与药物治疗等方面。深 入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点,将有助于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临床 实践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临床医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临床医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引言 临床医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指应用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通过临床实践进行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的学科。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临床医学概论的知识点。 临床医学的定义 临床医学是指通过观察病人的病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门学科。它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实践的桥梁,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解决疾病问题,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临床医学的基本原则 1.执业合法:临床医学实践需要获得执业资格,依法行医,才能保障患者的权 益和安全。 2.以患者为中心:临床医学需要尊重患者的意愿,注重患者的主观感受,关注 患者的整体健康。 3.科学治疗:临床医学需要基于科学的证据进行诊断和治疗,避免经验主义和 盲目治疗。 4.团队合作:临床医学涉及多学科的合作,需要医生、护士、技师等专业人员 紧密合作,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临床医学的基本内容 1. 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病史采集是通过询问患者和观察病人的病历,了解病人的症状、病程和病史,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体格检查是通过观察、触诊、听诊和叩诊等方法,评估患者的体征,了解疾病的表现和程度。 2. 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 •临床诊断是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等信息,确定疾病的名称和性质。

•鉴别诊断是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和表现,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最终确定正确的诊断。 3. 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指标等,可以提供疾病的生理、生化、免疫等方面的信息。 •辅助检查包括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病理活检等,可以提供疾病的形态学、功能学和组织学等方面的信息。 4. 临床治疗和护理 •临床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等,旨在改善病人的症状和疾病进程。 •护理是指为患者提供生活、心理和康复方面的支持和照顾,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5. 临床预防和健康教育 •临床预防是指通过疫苗接种、健康体检等方法,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健康教育是通过向患者和公众传授健康知识,提高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 临床医学的发展趋势 1.个体化医疗:基于患者的基因组、生活方式和环境等个体差异,实现个体化 的诊断和治疗,提高疗效和安全性。 2.数字化医疗:将医疗信息进行数字化和智能化处理,实现信息的共享、交互 和分析,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3.综合性医疗团队:加强医生、护士、药师等专业人员之间的合作,形成以患 者为中心的综合性医疗团队,提高整体医疗效果。 4.转化医学研究:将基础医学的研究成果快速转化为临床实践的应用,加快新 技术和新药物的研发和应用。 结论 临床医学作为医学的核心领域,对于保障人们的健康和生命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临床医学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需要扎实的基础医学知识、严谨的科学态度

临床医学概论重点

发热: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症状:是指患者主观感受到的不适或痛苦的异常感觉或某些客观病态改变,它是医生问诊的主要内容,是诊断、鉴别诊断疾病的根据,也是反映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体征:是医生能够检查到的客观改变,有些症状本身也可以是体征 稽留热:指体温恒定在39~40度以上的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度 弛张热:又称为败血症,体温常在39度以上,波动范围大,24小时内超过2度,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呼吸困难:是指患者主观上感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表现为呼吸动度大,甚至张口呼吸、鼻翼煽动、端坐呼吸、紫绀,往往伴有呼吸节律、频率或者呼吸深度的改变 水肿:是指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可分为全身性水肿与局部性水肿意识障碍:是指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觉察能力出现障碍,多由高级神经中枢功能活动受损所引起,可表现为嗜睡、意识模糊和昏睡,严重的意识障碍为昏迷。 昏迷:是严重的意识障碍,表现为意识持续地中断或完全丧失 肺炎: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杆菌引起的呼吸系统常见的慢性传染病。 消化性溃疡:主要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球部的慢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高血压:收缩压大于等于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毫米汞柱 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得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心绞痛: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你临床综合征 心肌梗死: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减少或中断,是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所致。 贫血:指外周血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同地区健康参考知道的下限,其中血红蛋白浓度最为重要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疾病,以一种或多种白细胞异常增生伴分化成熟障碍,是正常造血功能衰竭,并极润其他组织为特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贫血,初学,感染及肝,脾,淋巴结肿大。 糖尿病:由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者胰岛素作用缺陷而引起的以慢性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 急性脑血管病:是指在脑血管壁病变或血流障碍基础上发生的急性脑循环障碍并迅速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临床事件。 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是以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闭塞和血栓形成吧,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软化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体征。 脑出血:原发性脑实质出血 病毒性肝炎:由多种病毒引起,以噶宝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 1.。 骨折:骨折即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 肠梗阻: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不能顺利地通过肠道称为肠梗阻 痔:是直肠下端粘膜静脉丛和肛管、肛门边缘的下皮静脉丛曲张形成的柔软的静脉团块,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 肛裂:是肛管皮肤裂伤后继发感染形成的小溃疡,方向常与肛管纵轴平行

临床医学概论复习重点

1、发热:人体在致热源的作用下或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使机体产热大于散热而致 体温升高超过正常水平,称发热 2、呼吸困难:指患者主观感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表现为呼吸用力,甚至鼻翼煽动、张口耸肩,辅助呼吸机参与呼吸运动,可伴有发绀,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异常。 3、咯血:指喉及喉部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出血,经由口腔排出的表现。 4、呕血:指上消化道疾病或全身性疾病导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由口腔呕出,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临床表现 5、意识障碍:因颅脑疾病或严重全身性疾病损伤大脑皮层及皮质下脑干网状系统,导致这种应答能力减退或消失,称意识障碍 6、体格检查:指医生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借助于一定的诊断工具,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的诊断方法 7、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分型:单纯型和喘息型 8、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 9、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严重障碍,静息状态下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出现缺O2,伴或不伴CO2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10、肺炎球菌肺炎:由肺炎球菌引起,是院外感染的细菌性肺炎中最常见的一种;以往常作为大叶性肺炎的典型,为肺叶或肺段的急性炎症实变。 11、心力衰竭是指在静脉回心血量基本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导致心排血量降低,不能满足全身组织代谢需要的临床综合征 12、消化性溃疡:是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13、急性肾小球肾炎:是由免疫介导的,以急性肾炎综合征为共同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好发于儿童青年。 14、尿路感染:指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尿路炎症,可分为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和下尿路感染(膀胱炎) 15、缺铁性贫血:由于体内贮存铁缺乏,影响血红素合成而发生的贫血 16、三凹征:由于吸气肌张力过高,胸腔负压增大而出现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吸气时明显凹陷,称为三凹征 17、甲亢:是指由多种病因导致的甲状腺激素(TH)分泌过多引起的临床综合症 18、伤寒的再燃:当伤寒患者进入缓解期,体温波动下降,但尚未达到正常时,热度又再次升高,持续5-7天后退热,常无固定症状 19、急性腹膜炎: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可以由细菌、化学、物理损伤等因素引起。腹胀加重是病情恶化的一项重要标志 20、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而全身及内外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存在,是妇科的常见病,

《临床医学概论》复习重点

《临床医学概论》复习重点 内科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 发热、三凹征、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恶性高血压、扩张型心肌病、腹泻、上消化道大出血、无尿、少尿、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不全、缺铁性贫血、糖尿病 二、简答题: 呼吸衰竭的病因、心力衰竭的诱因、心功能分级、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表现、心房颤动的治疗原则、心绞痛的临床症状的特点、心肌梗塞的临床症状特点、心肌梗死的并发症、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上尿路结石的诊断依据、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依据、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诊断依据、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 三、论述题: 呼吸衰竭的治疗原则、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应包括哪些、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治疗原则、肾功能不全加重的诱因、FAB分型与标准、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和方法、糖尿病的治疗原则 另:选择题主要为单项选择题,均在第二版《临床医学概论》中。 诊断学部分

《临床医学概论》复习重点以第二版为教材 内科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 发热:正常人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将体温稳定于正常范围内,当体温调节功能发生障碍,或产热多于散热,以致体温超出正常范围的现象。三凹征:吸气性呼吸困难,伴有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明显凹陷。 呼吸衰竭: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有效的气体交换,伴有(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心力衰竭: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原发的心脏损害或心室负荷过重,引起心排出量减少,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的综合征。(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心肌收缩力下降时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表现。所以,又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心脏激动起源部位、激动的频率和节律、激动传导的速度与次序中任何一项的异常。 恶性高血压:病情急骤发展,舒张压持续≥130mmHg,肾脏损害突出,急进型高血压眼底有出血、渗出,如伴有视神经乳头水肿则为恶性高血压 扩张型心肌病:主要是以单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心肌收缩功能减退,伴或不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 腹泻: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伴有未消化食物或脓血、黏液 上消化道大出血: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胆等部位的出血,且在数小时内失血超过1000ml或循环血量的20%以上,并伴有某种程度的周围 循环障碍。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 无尿:尿量≤100ml/d或12h内完全无尿 少尿:成人尿量≤400ml/d或每小时持续少于17ml、 肾病综合征:由多种原因导致肾脏损害引起肾小球率过膜对血浆蛋白通透性高,大量血浆白蛋白自尿中丢失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 慢性肾功能不全:是多种肾脏疾病导致的,肾小球率过滤不可逆转逐渐下降的功能诊断,是慢性肾脏病的严重阶段,又称尿毒症。 缺铁性贫血:体内铁的储存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 糖尿病: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或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减低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伴有蛋白质、脂肪和水、电解质代谢异常的临床综合征。 二、简答题: 呼吸衰竭的病因:1、气道阻塞性疾病;2、肺实质浸润性疾病;3、肺血管疾病;4、胸廓运动障碍性及胸膜疾病;5、呼吸中枢、神经传导及呼吸肌疾病。 心力衰竭的诱因: 1、感染;2、心率失常;3、循环血容量增加;4、过度体力劳累或激动; 5、治疗不当; 6、原有心脏病变加重或并发其他疾病。 心功能分级: I级:体力活动不受限制;日常活动不引起乏力、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等症状; II级:体力活动受轻度限制;休息时无症状,日常活动即可引起……

临床医学概论重点

第一篇诊断技术 第一章症状学 症状:患者能够主观感受到的不舒适感、异常感觉或病态改变(P5) 体征:医师或其他人能客观检查到的异常改变(P5) 发热:当体温调节功能发生障碍,或产热多于散热,以致体温超过正常范围,即称为发热 (P5) 低热37.3~38°C 中度发热38.1~39°C 高热39.1~41°C 超高热41°C以上 呼吸困难:指患者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表现为呼吸活动费力,重者鼻翼扇动、张口耸肩,呼吸辅助肌也参与活动,甚至出现紫绀,并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异常。(P6)呼吸困难的特征及临床意义(P7) 呕血:呕吐物中肉眼可见的血称之为呕血(P7) 咯血:从肺或气管、支气管系统咯出来的血或带血的分泌物称之为咯血(P7) 呕血与咯血的鉴别(P7) 呕血的呕吐物可能是暗褐色或咖啡渣样物质,也可能是鲜红色 咯血是由呼吸道排出的,血呈鲜红色泡沫状 呕血与咯血的临床意义(P8) 水肿: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而使组织肿胀。可分为全身性水肿与局部性水肿(P8)水肿的问诊方法(P9) 水肿的分类及临床意义(P9) 昏迷:是高级神经活动受到严重抑制的表现,是一种严重的意识障碍。(P9) 第二章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医师运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简便的检查工具,客观地了解和评估患者身体状况的最基本检查方法。基本检查方法有5种: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P11)

视诊:医师用眼睛观察患者全身或局部表现的诊断方法(P11) 触诊:医师通过手接触被检部位的感觉并以此进行判断的一种方法(P11) 分为浅部触诊法和深部触诊法 深部触诊法又含:深部滑行触诊法、深压触诊法、冲击触诊法 叩诊:用手指叩击身体表面某部位,使之震动而产生音响,根据振动和声响的特点判断被 检部位脏器状态的一种方法(P12) 5种叩诊音的鉴别。(P12)清音浊音实音鼓音过清音 听诊:医师根据患者身体各部位活动是发出的声音判断正常与否的一种诊断方法(P12)嗅诊:通过嗅觉判断发自患者的异常气味与疾病之间的关系的检查方法(P13) 正常安静、清醒状态下脉率为60~100次/min(P14) 自主体位:身体活动自如,不受限制,见于正常人、疾病早期和轻症患者 被动体位:患者不能自己调整或改变身体位置,见于极度衰竭或意识丧失者 强迫体位:患者为减轻痛苦,被迫采取某种体位,体位不同其意义有所不同(P14)例如,强迫侧卧位见于急性腹膜炎;强迫坐位见于心、肺功能不全等 皮肤——(P14-15) 苍白:可由贫血、末梢毛细血管痉挛或充盈不良所致,如寒冷、惊恐、休克等 发红:生理情况下见于运动、饮酒后,病理情况下见于发热性疾病,如大叶性肺炎、猩红热及阿托品、一氧化碳中毒等 发绀:为皮肤黏膜呈青紫色,易见部位为舌唇、耳廓、面颊、肢端。主要为单位容积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量增高所致 黄染:多见于黄疸,亦可见于血胡萝卜素增高和长期服含黄色素药物等症状 皮疹:多为全身性疾病的征候之一,是临床诊断某些疾病的重要依据。 常见的有:斑疹玫瑰疹丘疹斑丘疹荨麻疹 头颅大小异常或畸形(P15) 小颅:常伴有智力发育障碍 尖颅:见于先天性疾患尖颅并指(趾)畸形,即Apert综合征

临床医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临床医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一、临床医学概述 临床医学是指医生通过对患者身体状况的检查、诊断和治疗,以及对健康问题的预防和管理,来维护人类健康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许多领域,包括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等。 二、疾病诊断 1. 病史采集:医生通过询问患者病情以及家族史、个人史等方面的信息来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 2. 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观察患者身体外观、听诊心肺音等方式来了解患者身体情况。 3.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4. 诊断方法:根据不同的疾病类型,采用不同的诊断方法。如心电图可以用于心脏方面的诊断,CT扫描可以用于骨折等方面的诊断。

三、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医生可以开具药物来治疗疾病。如抗生素可以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2.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需要手术干预的疾病,医生会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如骨折需要进行手术复位。 3. 物理治疗:包括按摩、理疗等方式,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 四、预防和管理 1. 预防措施:通过接种预防针、定期体检等方式来预防一些常见的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疾病。 2. 管理措施:对于一些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医生会采用药物治疗和定期随访的方式进行管理。如高血压、高血脂等。 五、临床实践中的注意事项 1. 患者隐私保护:医生在处理患者信息时要保护患者隐私,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 诊断准确性:医生在诊断过程中要尽可能做到准确,避免误诊和漏诊。 3. 合理用药:医生在开具药物时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药物,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4. 良好沟通:医生要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告知患者疾病情况和治疗方案。 总之,临床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医生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并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在实践过程中,医生需要注意保护患者隐私、提高诊断准确性、合理用药以及与患者保持良好沟通等方面。

临床医学概论重点

发热:在24小时内下午体温较早晨稍高,剧烈运动,劳动或进餐后体温也可以略升高,但一般波动范围不超过1℃。当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通过咳嗽反应能有效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进入气道内的异物,对机体有益。 咳痰:是通过咳嗽动作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排出口腔外的病态现象。 意识障碍:是指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觉察能力出现障碍。 问诊:是医师通过对患者或有关知情人的系统询问而获取病史资料的一种诊断方法。 主诉:为患者感受最主要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 稽留热&弛张热:稽留热:体温恒定在39~40℃左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弛张热: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正常人胆红素为5.1~17.1μmol/L(1.0mg/dl),其中结合胆红素(CB)3.42μmol/L,非结合胆红素(UCB)为13.68μmol/L。 黄疸:是指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巩膜以及其他组织发生黄染的现象。 黄疸的分类:1.溶血性黄疸2.肝细胞性黄疸3.胆汁淤积性黄疸(肝内性和肝外性)。 病理性痰液的组成:病理状态下呼吸道粘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与吸入的尘埃,病原微生物,组织破坏物,一起混合成痰。 痰的性质:可分为黏液性,浆液性,黏液脓性,脓性,血性等。 咳嗽的性质:1.干性咳嗽:咳嗽无痰或痰量甚少,称为干性咳嗽,见于急性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炎等。2.湿性咳嗽:咳嗽伴有痰液称为湿性咳嗽,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症、空洞型肺结核。 咳嗽音色的临床意义:咳嗽声音嘶哑,多见于声带炎,喉结核,喉癌等;阵发性连续剧咳伴有高调吸气回音(犬吠样咳嗽),见于会厌,喉部疾患和气管受压;咳嗽声音微低或无声,见于极度衰弱或声带麻痹患者;金属音调咳嗽见于纵膈肿瘤,支气管癌,结节病压迫气管等。意识障碍的分类:1.嗜睡:是最轻的意识障碍,是一种病理性倦睡。2.意识模糊:是意识水平轻度下降,较嗜睡为深的一种意识障碍。3.昏睡:是接近于人事不省的意识状态。4.昏迷:是严重的意识障碍,表现为意识持续的中断或完全丧失。5.谵妄:是一种以兴奋性增高为主的高级神经中枢急性活动失调状态。 现病史内容:是病史中的主体部分,是指患者从发病开始到就诊是,疾病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全过程。1.起病情况与患病的时间2主要症状的特点3病因与诱因4病情的发展与演变5伴随症状6诊治经过7一般情况。 语音震颤:为被检查者发出语音时,声音沿气管、支气管及肺泡传到胸壁缩引起共鸣的振动,可由检查者的手触及,故又称触觉震颤。根据其振动的增强或减弱,可判断胸内病变的性质。语音震颤减弱或消失主要见于:1.肺泡内含气量过多,如肺气肿。2.支气管阻塞,如阻塞性肺不张。3.大量胸腔积液或气胸。4.胸膜高度增厚或粘连。5.胸壁皮下气肿。语音震颤增强主要见于:1.肺泡内有炎症浸润,肺组织实变,如大叶性肺炎实变期、肺梗死等。2.接近胸膜的肺内巨大空腔,如空洞型肺结核、肺脓肿等。 肺叩诊音的分类及临床意义:分为间接和直接叩诊。正查过胸部叩诊为清音(提示肺组织的弹性,含气量,致密度正常),其音强弱高低与肺脏的含气量的多少、胸壁的厚薄以及邻近器官的影响有关。当肺、胸膜、隔或胸壁发生病理改变时,在正常的清音区内可出现浊音(肺炎,肺组织含气量减少)、实音(病理情况下见于大量胸腔积液和肺实变)、过清音(见于肺组织含气量增多,弹性减弱的疾患,如肺水肿)或鼓音(病理情况下常见于肺内巨大空洞,气胸和气腹),称为异叩诊音。

现代临床医学概论部分重点

意识障碍:是指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觉察能力出现障碍。 嗜睡:最轻的意识障碍,是一种病理性倦睡。 谵妄:是一种兴奋性增高为主的高级神经中枢急性活动失调状态 昏迷:最严重的意识障碍 晕厥:是由于一时性广泛性脑供血不足引起的短暂意识丧失状态,发作时病人因肌张力消失不能保持正常姿势而倒地。 抽搐:是指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非自主的抽动或强烈收缩,可引起关节的运动和强直。 眩晕:是患者感到自身或周围环境有旋转或摇晃的一种主观感觉障碍,常伴随有客观的平衡障碍。 意识障碍的分类:1.嗜睡:是最轻的意识障碍,是一种病理性倦睡。2.意识模糊:是意识水平轻度下降,较嗜睡为深的一种意识障碍。3.昏睡:是接近于人事不省的意识状态。4.昏迷:是严重的意识障碍,表现为意识持续的中断或完全丧失。5.谵妄:是一种以兴奋性增高为主的高级神经中枢急性活动失调状态。 现病史内容:是病史中的主体部分,是指患者从发病开始到就诊是,疾病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全过程。1.起病情况与患病的时间2主要症状的特点3病因与诱因4病情的发展与演变5伴随症状6诊治经过7一般情况。 肺叩诊音的分类及临床意义:分为间接和直接叩诊。正查过胸部叩诊为清音(提示肺组织的弹性,含气量,致密度正常),其音强弱高低与肺脏的含气量的多少、胸壁的厚薄以及邻近器官的影响有关。当肺、胸膜、隔或胸壁发生病理改变时,在正常的清音区内可出现浊音(肺炎,肺组织含气量减少)、实音(病理情况下见于大量胸腔积液和肺实变)、过清音(见于肺组织含气量增多,弹性减弱的疾患,如肺水肿)或鼓音(病理情况下常见于肺内巨大空洞,气胸和气腹),称为异叩诊音。 窦性心律不齐:正常人心律规律,部分青年人可出现随呼吸改变的心律,吸气是心律增快,呼气时减慢。 期前收缩:是指在规则心率的基础上突然提前出现一次搏动其后有一较长间歇,也称早搏。心尖区到肺动脉瓣区到主动脉瓣区到主动脉瓣第2听诊区到三尖瓣区。 心包摩擦音:指脏层和壁层心包由于生物性或理化因素致纤维蛋白沉积而粗糙,以致在心脏搏动时产生摩擦产生的声音。 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阶段: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流行性出血:传染源:在我国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人不是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鼠类携带病毒的排泄物呼吸道、消化道传播.病毒也可经胎盘感染胎儿.临床表现五期临床分期:1.发热期(三痛:眼眶痛、头痛、腰痛;三热:颜面、颈、胸等部位潮红,重者呈酒醉貌,眼结膜、软腭和咽部充血,眼结膜呈片状出血)2.低血压休克期3.少尿期4多尿期5恢复期。 麻疹:流行病学:病人是唯一传染源,多种分泌物中都含有病毒,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传播。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1.前驱期:从发热到出诊约3-4天,主要表现为体温逐渐升高,小儿也可骤发高热伴惊厥,咳嗽、喷嚏、流涕、咽部充血、眼结合膜充血、畏光、流泪、眼睑浮肿,起病2-3天、90%以上的病人,双侧近第一臼齿颊粘膜上出现0.5-1mm大小白色小点,双侧第二磨牙对面的颊黏膜周围有红晕,称Koplik斑,具有早期诊断价值,该斑可相互融合,一般在2-3天内消失。2.出疹期:约发热3-4天后开始出现皮疹,从而后、发际自上而下蔓3.恢复期 伤寒: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症状与体征:1.初期(约第一周)2极期(第2-3周):持续高热,多数呈稽留热型,少数呈弛张热型或不规则热型,食欲不振,腹胀,多有便秘,少数则以腹泻为主,右下腹可有轻度压痛,患者表情淡漠,反应迟钝,重者可有谵妄,昏迷,病理反射等;相对缓脉,但并发中毒性心肌炎时不明显;肝脾肿大,质软伴压痛,重者出现肝功能异常或黄疸,部分患者在胸腹背部及四肢皮肤出现直径约2-4mm 淡红色斑丘疹(玫瑰疹)3.缓解期(第3-4周)4.恢复期(第5周)并发症:肠穿孔、肠出血,中毒性心肌炎和中毒性肝炎。 细菌性痢疾:简称痢疾,是由志贺菌属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致病因素:志贺菌经口进入人体后是否发病,取决于细菌数量、致病力以及人体的抵抗力。临床表现:急性痢疾:1.普通痢疾一般经过1-3天的潜伏期后,突然发病,发热可达39℃、食欲不振、继而腹痛、水

临床医学概论知识点汇总

临床医学概论知识点汇总 在医学领域,临床医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是以诊断和治疗疾病为核心的临床实践过程,旨在促进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在本篇文章中,将对临床医学概论中的一些知识点进行汇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领域。 一、医学伦理学 医学伦理学是探讨医学行为和医学实践中的道德理论和道德问题的学科。在医学实践中,伦理学是一个重要的领域,因为医疗标准和医疗实践直接涉及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在临床医学中,医生需要面对很多决策问题,例如,是否进行手术,如何进行手术,如何处理患者的遗嘱,以及如何保护患者的隐私等。因此,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包括将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遵守诊断和治疗规范,维护患者的隐私,以及保护患者的尊严和权利。 二、诊断学 诊断学是研究疾病诊断方法和技术的学科,是临床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临床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症状,运用诊

断技术来判断疾病的种类、程度和扩散范围。在临床实践中,医 学诊断主要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其中,病史采 集是指医生通过询问患者的病史、家族史、个人史和生活史等, 获取病情信息的过程。体格检查是指医生对患者进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的检查,以获取更详细的病情信息。辅助检查 则是通过各种医学技术手段,如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 检查等,获取更详细和准确的病情信息。 三、治疗学 治疗学是研究各种疾病治疗方法和治疗技术的学科。在临床医 学实践中,治疗学是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可以分为 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和营养治疗等。药物治疗是指使 用各种药物来治疗疾病或减轻病症的过程,包括化学药、中药、 抗生素、激素、免疫调节剂等。手术治疗是指采用各种手术技术 来治疗疾病的过程,如切除手术、整复手术和植入手术等。物理 治疗是指采用各种物理手段来治疗各种疾病,如磁疗、针灸、按摩、瑜伽、理疗等。营养治疗是指通过营养调节来治疗疾病的过程。常常用于治疗肠胃疾病、心血管疾病和肝脏疾病等。 四、疾病预防和保健

(完整版)临床医学概论重点总结(全)

临床医学概论复习范围 第一篇诊断 一常见症状 (一)发热 1发热:是指机体在致热源的作用下或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使机体产热大于散热而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水平 成人正常体温:36-37℃,正常情况下24h内体温波动〈1℃ 2发生机制: (1)致热源性发热外源性致热源: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炎性渗出物,无菌性坏死组织内源性致热源:白细胞致热源 (2)非致热源性发热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颅脑外伤)产热过多:甲亢散热减少:大面积皮肤病(银屑病) 3病因 (1)感染性发热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 (2)非感染性发热无菌坏死组织吸收(大手术)抗原抗体反应:风湿热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甲亢④皮肤散热减少:广泛性皮炎⑤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脑出血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夏季低热 4临床表现: 发热分度:低热37.3℃-38℃中等 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1℃(1)发热过程体温上升期→高热持续期→体温下降区 (2)热型及临床意义 热型:是指将间隔一定时间测得的体温记录在体温单上,体温曲线的特点

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1℃(大叶性肺炎)弛张热:败血症热, T>39℃ 24小时内体温波动〉2℃(败血症) 间歇热:体温骤升后持续数小时,而后骤降至无热期,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 不规则热:发热无规律,见于结核病 回归热:体温骤升至39℃以上持续数天,而后骤至正常,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性出现,见于霍奇金病 波状热:体温逐渐升至39℃,数天后逐渐降至正常,反复数个周期,见于布氏杆菌病毒 (二)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指患者主观感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表现为呼吸用力甚至鼻翼煽动,张口耸肩,辅助呼吸肌与呼吸运动,可伴有发绀,呼吸频率、深度、节律异常。 病因 (1)呼吸系统疾病①气管、支气管疾病:气道堵塞(支气管哮喘) ②肺脏疾病:肺淤血、肺不张、肺水肿③胸廓、胸膜疾病:气胸,胸腔积液④神经—肌肉疾病:呼吸肌麻痹⑤膈肌运动障碍:腹水 (2)循环系统疾病:心力衰竭 (3)急性中毒:①代谢性酸中毒②急性药物中毒(吗啡、巴比妥)③急性毒物中毒 (4)血液系统疾病重度贫血、大出血休克 (5)神经精神因素:①颅脑疾患(呼吸中枢兴奋性降低) ②癔病 临床表现 (1)肺源性呼吸困难(呼吸系统) a.吸气性呼吸困难具体表现①吸气困难 ②三凹征:指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吸气时明显凹陷,伴干咳喉鸣 b.呼气性呼吸困难具体表现①呼气费力,呼气时间明显延长,双肺哮鸣音

临床医学概论重点

临床医学概论重点

1夏科氏三联征是指腹痛、寒战高热、黄疸(三个症状需此顺序出现)急性胆管炎的典状。2.痈:痈是多个相邻的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或由多个疖融合而成。3.丹毒: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 4.骨折: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中断。 5.疖是:由于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炎症常扩展到皮下组织 6.膀胱刺激症:是指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也称尿道刺激征。 7.无症状细菌尿:又称隐匿性细菌尿,是一种隐匿性尿路感染,即指患者有真性细菌尿而无任何尿路感染的临床症状。 8.糖尿病:由遗传.自身免疫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其特征的代谢疾病群。 灭菌消毒法高压蒸汽灭菌、煮沸法、火烧法、药物浸泡消毒法、甲醛蒸汽熏蒸法 9.黄疸:指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

殖,而人体不出现疾病的临床表现,按病原体种类不同又分为带毒者,带菌者与带虫者。 19.三凹征:患者上呼吸道阻塞,吸气时由于呼吸肌运动而使胸内负压极度增大,表现为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明显凹陷,称之为三凹征20.蜂窝织炎:为广泛的皮肤和皮下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感染。 21.郭霍现象:即koch现象,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初感染和再感染表现出的不同现象。 22.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指各种肾脏疾病引起的缓慢进行性肾功能损害,最后导致尿毒症和肾功能完全丧失,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生化、内分泌等代谢紊乱组成的临床综合征。 23.水肿过多的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称为水肿 24.体格检查:是医生运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于传统的检查器具来了解机体健康的一组最基 本的检查方法

临床医学概论知识点(精品)

临床医学概论知识点 第一章症状学 第一节发热 1.发热 指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时,产热过多,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临床应用:当细菌感染引起发热时,药物抑制调节中枢冰敷。 成年人清晨安静状态,口测:36.3℃-37。2℃,肛测36.5℃-37。7℃,腋测36。0℃-37。0℃...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2. 发热病因分类 1)感染性发热 各种病原体感染引起. 细菌、病毒、立克次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的代谢产物或毒素(外致热原)→吞噬细胞(中性粒、单核)→内致热原(IL-1、TNF和干扰素)→中枢→发热。(占50~60%)...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2)非感染性发热 ①无菌性坏死物质吸收 理化损害:大手术、大面积烧伤 血管栓塞:心、脑、肺;肢体坏死 组织细胞破坏:癌症、白血病、溶血等 ②抗原-抗体反应风湿热、药热、结缔组织病等 ③内分泌与代谢障碍:甲亢、重度脱水 ④散热↓:广泛皮肤病或慢性心衰 ⑤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 脑外伤、脑出血、中毒、中暑等直接损害中枢 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原发性低热、夏季热等 3. 发生机制 1)致热原性发热(外源性致热原→白细胞→内源性致热原→体温调节 →产热>散热→体温上升→发热.) ①微生物病原体及毒素、炎性渗出物、坏死组织、抗原-抗体复合物 (外源性致热原)。 ②→机体内白细胞→白介素Ⅰ、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内源性致 热原). 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中枢介质。

④.产热〉散热→体温上升→发热。 ⑤产热↑:代谢增加(脑垂体);运动N—骨骼肌阵发收缩(寒战) 散热↓:通过迷走N—皮肤血管收缩,竖毛肌收缩...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2)非致热原性发热 ①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功能失常: 如:脑外伤、脑出血、中毒、中暑等直接损害中枢体温,调定点升高。 ②产热增加:癫痫持续状态,甲亢等. ③散热减少:广泛皮肤病,心衰 4。临床表现 1)发热分度:以口腔温度为准 低热-—37.3~38℃;中度发热——38.1℃~39℃;高热—— 39.1~41℃;超高热——41℃以上(大于等于41.1℃)...文档交流仅供参 考... 2)发热过程及特点:三阶段 ①体温上升期 乏力、不适、肌肉酸痛、畏寒、寒战、皮肤苍白、干燥无汗 1。骤升型:体温上升数小时达高峰≥39度,伴寒战。如大叶性肺炎、疟疾、流感等 2.缓升型:体温逐渐上升数日内达高峰如:伤寒、结核病等...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②高热持续期 产热与散热平衡,持续长短因病因不同而异。 皮肤潮红、灼热,有汗,呼吸加快,头痛,甚至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小儿惊厥。 ③体温下降期 病因消除,致热原作用↓或消失,体温中枢调定点降至正常水平。 5。热型 1)发热患者在不同时测得体温数值记录在体温表上,将体温数值点 连接起来形成曲线,该曲线不同形态称热型。 ①稽留热 体温在39~40℃以上数日或数周,24h波动不超过1℃. 如大叶性肺炎、伤寒。 ②弛张热 败血症热型,高热,24h波动2℃以上,最低仍高于正常。见于败血病、风湿热、重症肺结核病等 ③间歇热 突升数h后突降至正常数h(d),如此反复交替。如疟疾、急性肾盂炎。

临床医学概论重点

临床医学概论重点 发热:在24小时内下午体温较早晨稍高,剧烈运动,劳动或进餐后体温也可以略升高,但一般波动范围不超过1?。当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通过咳嗽反应能有效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进入气道内的异物,对机体有益。 咳痰:是通过咳嗽动作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排出口腔外的病态现象。 意识障碍:是指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觉察能力出现障碍。 问诊:是医师通过对患者或有关知情人的系统询问而获取病史资料的一种诊断方法。主诉:为患者感受最主要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稽留热&弛张热:稽留热:体温恒定在39~40?左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弛张热: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正常人胆红素为5.1~17.1μmol/L(1.0mg/dl),其中结合胆红素 (CB)3.42μmol/L,非结合胆红素(UCB)为13.68μmol/L。 黄疸:是指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巩膜以及其他组织发生黄染的现象。黄疸的分类:1.溶血性黄疸2.肝细胞性黄疸3.胆汁淤积性黄疸(肝内性和肝外性)。 病理性痰液的组成:病理状态下呼吸道粘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与吸入的尘埃,病原微生物,组织破坏物,一起混合成痰。 痰的性质:可分为黏液性,浆液性,黏液脓性,脓性,血性等。

咳嗽的性质:1.干性咳嗽:咳嗽无痰或痰量甚少,称为干性咳嗽,见于急性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炎等。2.湿性咳嗽:咳嗽伴有痰液称为湿性咳嗽,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症、空洞型肺结核。 咳嗽音色的临床意义:咳嗽声音嘶哑,多见于声带炎,喉结核,喉癌等;阵发性连续剧咳伴有高调吸气回音(犬吠样咳嗽),见于会厌,喉部疾患和气管受压;咳嗽声音微低或无声,见于极度衰弱或声带麻痹患者;金属音调咳嗽见于纵膈肿瘤,支气管癌,结节病压迫气管等。意识障碍的分类:1.嗜睡:是最轻的意识障碍,是一种病理性倦睡。2.意识模糊:是意识水平轻度下降,较嗜睡为深的一种意识障碍。3.昏睡:是接近于人事不省的意识状态。4.昏迷:是严重的意识障碍,表现为意识持续的中断或完全丧失。5.谵妄:是一种以兴奋性增高为主的高级神经中枢急性活动失调状态。 现病史内容:是病史中的主体部分,是指患者从发病开始到就诊是,疾病发 生、发展、演变和诊治全过程。1.起病情况与患病的时间2主要症状的特点3病因与诱因4病情的发展与演变5伴随症状6诊治经过7一般情况。 语音震颤:为被检查者发出语音时,声音沿气管、支气管及肺泡传到胸壁缩引 起共鸣的振动,可由检查者的手触及,故又称触觉震颤。根据其振动的增强或减弱,可判断胸内病变的性质。语音震颤减弱或消失主要见于:1.肺泡内含气量过多,如肺气肿。2.支气管阻塞,如阻塞性肺不张。3.大量胸腔积液或气胸。4.胸膜高度增厚或粘连。5.胸壁皮下气肿。语音震颤增强主要见于:1.肺泡内有炎症浸润,肺组织实变,如大叶性肺炎实变期、肺梗死等。2.接近胸膜的肺内巨大空腔,如空洞型肺结核、肺脓肿等。 肺叩诊音的分类及临床意义:分为间接和直接叩诊。正查过胸部叩诊为清音(提示肺组织的弹性,含气量,致密度正常),其音强弱高低与肺脏的含气量的多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