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设计基础复习题

建筑设计基础复习题

设计基础复习题

第一章建筑基本知识

一、中国古典建筑

1. 中国古代建筑外形的特征最为显著,均具有屋顶、屋身和台基三个部分。

2. 清代建筑建筑物平面一般为长方形。度量长度的一面称面阔,短的一面称进深,四根柱子围护的面积称为间。一般建筑单体有三间、五间,较大的有七间、九间,有时可做到十一间。

3.建筑群体布置中,主要建筑多居中、向南,称为正殿或正房,两侧加套间称耳房,正房前左右堆成房称为配殿或厢房,四座建筑围合一个院子,如只有三面有房屋叫三合院,四面有建筑叫四合院。规模较大的建筑通常由很多院子组成。

4. 柱。檐下最外一列称为檐柱,檐柱以内为金柱,山墙正中一直到五级的称为山柱。在纵中线上,不在山墙内,上面顶着屋脊的是中柱,立在梁上,不着地,作用与柱相同的称为童柱,也称瓜柱。

5. 间架。是木构架最基本的构成单位,间架由下而上构成顺序几个部件名称可见图。间架的梁架大小,是以承受檩子的数目来区分的,三檩叫做三架,较大殿宇可做到十九架。

6.门窗。做法与现代门窗相似,由门窗框(框槛)和门窗扇两部分组成。在较大建筑或重要建筑上的门

窗多采用槅扇、槛窗式;在住宅和较为次要的建筑上多用为槅扇、支摘窗式

7.彩画。主要在梁枋上,将梁枋分为大致相等三段,中段叫枋心,两端叫箍头,枋心和箍头之间称为藻头。彩画分为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

二、西方古典建筑基本知识

1.西方古典柱式经过文艺复兴时期的总结,柱式共分五种。其共同的基本组成部分为,柱式一般由檐部、

柱子、基座。但部分组成,有时仅有前两部分。

2. 典型的古典柱式包括希腊时期的3种,罗马在继承基础上增加了2中,共有5种:多立克式、爱奥尼克式、科林斯式、塔司干式、复合式。塔司干式和复合式是在前三种希腊柱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两种罗马柱式。

多立克式柱身比例粗壮,由下而上逐渐缩小,柱子高度为底径的4-6倍。柱身刻有凹圆槽,柱头无花纹,没有柱基而直接立在台基上,檐部高度的比例为1:4,柱间距约为柱径1.2至1.5倍,多立克柱又被称为男性柱。

爱奥尼克式的柱身比例修长,上下比例变化不显著,柱子高度为底径的9至10倍,柱身刻有凹圆槽,有多层的柱基,檐部高度与柱高的比例为1:5,柱间距为柱径的2倍。

科林斯式除了柱头如盛满卷草花篮的纹饰外,其它各部分与爱奥尼克式相同。

塔司干式的柱身比例较粗,无圆槽、有柱础的一种简单柱式。

复合式则在科林斯式柱头上加上一对爱奥尼式的涡卷,柱式趋向华丽、细密、纤巧和豪华。

3.柱式组合

柱式是西方古典建筑中最基本部分,它的各种组合构成了变化多样的内部的和外部的里面构图,常见的柱式包括有列柱、壁柱、倚柱、劵柱等。

1)列柱

由一排柱子共同支撑檐部。它可以在建筑的一个面形成柱廊,也可以形成矩形或圆形的围廊,通过柱子的重复排列而产生一种韵律感。在西方建筑中,把山墙的一面作为建筑的主要面(主要出入口所在),檐部上面的三角形山墙叫做山花,是立面构图的重点部位。此外,西方古典建筑的开间比例瘦长,柱子的间距在一般情况下都是相等的,这都是和我国以木材为骨架的古代建筑不同的地方。

2)壁柱和倚柱

壁柱虽然保持柱子的形式,但实际上只是墙的一部分,并不独立承受重量,而主要其装饰或划分墙面的作用,按凸出墙面的多少,壁柱可分为半圆柱、3/4圆柱和扁方柱等。

倚柱的柱子是完整的,和墙面离得很近,主要起装饰作用,倚柱常常和山花共同组成门廊,用力强调建筑的入口部分。

3)劵柱式和帕拉第奥母题

劵柱式在罗马开始,罗马人用发劵代替梁枋,是建筑物的立面构图增加了活泼的曲线。立面上重复安排同样的发劵洞口称为“连续劵”。在劵洞两侧设置柱子就行为“劵柱式”。劵柱式的柱子已经没有结构作用,他们一般采用壁柱的形式或做成独立与墙外的“倚柱”。

由于发劵和柱式的结合,古典建筑的构图手法更为丰富。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建筑师帕拉第奥把两个大柱之间的方形开间里,又增加了两对小柱子,由它们承托劵面,这样每个开间就被分割为三个部分——左右两个瘦长的小洞口和中间带有发劵的大洞口,从而造成了柱子有粗细高矮、洞口又有大小曲直的变化。它采用这种手法把各个开间左右延续、上下叠合,是建筑物显得完美和谐,富于韵律感。人们把这种处理手法称为“帕拉第奥”母题。

4)巨柱、双柱和叠柱

巨柱是指两层以上的建筑在立面上柱子贯通整个高度,双柱是将两个柱子并在一起,叠柱则是将柱子按层设置,巨柱可使建筑显得高大雄伟,双柱和叠柱在构图上赋予韵律感。

三、现代建筑简介

1.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及主要作品

1)格罗皮乌斯。新建筑运动的奠基人和领导人之一。最早主张走建筑工业化道路的人之一,公立包豪斯学校的创办人。

2)勒.柯布西埃。代表建筑:萨伏伊别墅,体现新建筑五点;马赛公寓,粗野主义建筑代表;朗香教堂,浪漫主义和神秘主义代表。

3)密斯·凡·德·罗。密斯最著名的现代建筑宣言莫过于“少就是多”,还提出了“流动空间”等主张。代表建筑:西格拉姆大厦、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4)赖特(美国)。代表建筑:东京帝国饭店、流水别墅、古根海姆美术馆(纽约)等。

第二章建筑制图

一、文字

图纸上所需书写的文字、数字或符号等,均应笔画清晰、字体端正、排列整齐;标点符号应清楚正确。

文字的字高,应从如下系列中选用:3.5、5、7、10、14、20mm。如需书写更大的字,其高度应按2的比值递增。拉丁字母、阿拉伯数字与罗马数字的字高,应不小于2.5mm。图样及说明中的汉字,宜采用长仿宋体,宽度与高度的关系应符合表4.0.3的规定。大标题、图册封面、地形图等的汉字,也可书写成其他字体,但应易于辨认。

二、符号

1.剖断符号

1)剖切符号

剖视的剖切符号应由剖切位置线及投射方向线组成,均应以粗实线绘制。剖切

位置线的长度宜为6~10mm;投射方向线应垂直于剖切位置线,长度应短于剖

切位置线,宜为4~6mm。绘制时,剖视的剖切符号不应与其他图线相接触。

2)断面符号

断面的剖切符号应只用剖切位置线表示,并应以粗实线绘制,长度宜为6~

10mm。断面剖切符号的编号宜采用阿拉伯数字,按顺序连续编排,并应注写在

剖切位置线的一侧;编号所在的一侧应为该断面的剖视方向。

2.索引符号与详图符号

图样中的某一局部或构件,如需另见详图,应以索引符号索引。索引符号是由直径为10mm的圆和水平直径组成,圆及水平直径均应以细实线绘制。索引符号应按下列规定编写:

索引出的详图,如与被索引的详图同在一张图纸内,

应在索引符号的上半圆中用阿拉伯数字注明该详图

的编号,并在下半圆中间画一段水平细实线。

索引出的详图,如与被索引的详图不在同一张图纸

内,应在索引符号的上半圆中用阿拉伯数字注明该

详图的编号,在索引符号的下半圆中用阿拉伯数字

注明该详图所在图纸的编号。数字较多时,可加文

字标注。

索引出的详图,如采用标准图,应在索引符号水平

直径的延长线上加注该标准图册的编号。

详图的位置和编号,应以详图符号表示。详图符号

的圆应以直径为14mm粗实线绘制。详图应按下列

规定编号:

详图与被索引的图样同在一张图纸内时,应在详图符号内用阿拉伯数字注明详图的编号。

详图与被索引的图样不在同一张图纸内,应用细实线在详图符号内画一水平直径,在上半圆中注明详图编号,在下半圆中注明被索引的图纸的编号。

3.其他符号

1)对称符号

对称符号由对称线和两端的两对平行线组成。对称线用细点画线绘制;平行线用细实线绘制,其长度宜为6~10mm,每对的间距宜为2~3mm;对称线垂直平分于两对平行线,两端

超出平行线宜为2~3mm。

2)连接符号

连接符号应以折断线表示需连接的部位。两部位相距过远时,折断线两端靠图样一侧应标注大写拉丁字母表示连接编号。两个被连接的图样必须用相同的字母编号。

3)指北针

指北针的形状宜如图所示,其圆的直径宜为24mm,用细实线绘制;指针尾部的宽度宜为3mm,指针头部应注“北”或“N”字。需用较大直径绘制指北针时,指针尾部宽度宜为直径的1/8。在建筑总平面图上,应按当地的实际情况绘制风向频率玫瑰图,表示地区的常年风向频率。风吹方向是从外面吹向中心,实线表示全年风向频率,虚线表示夏季方向频率。

三、尺寸标注

1.尺寸界线、尺寸线及尺寸起止符号

图样上的尺寸,包括尺寸界线、尺寸线、尺寸起止符号和尺寸数字。

尺寸界线应用细实线绘制,一般应与被注长度垂直,其一端应离开图样轮廓线不小于2mm,另一端宜超出尺寸线2~3mm。图样轮廓线可用作尺寸界线。

尺寸线应用细实线绘制,应与被注长度平行。图样本身的任何图线均不得用作尺寸线。尺寸起止符号一般用中粗斜短线绘制,其倾斜方向应与尺寸界线成顺时针45°角,长度宜为2~3mm。半径、直径、角度与弧长的尺寸起止符号,宜用箭头表示。

2.尺寸数字

图样上的尺寸,应以尺寸数字为准,不得从图上直接量取。图样上的尺寸单位,除标高及总平面以米为单位外,其他必须以毫米为单位。尺寸数字的方向,应按图a的规定注写。若尺寸数字在30°斜线内,宜按图b的形式注写。尺寸数字一般应依据其方向注写在靠近尺寸线的上方中部。如没有足够的注写位置,最外边的尺寸数字可注写在尺寸界线的外侧,中间相邻的尺寸数字可错开注写。

3.尺寸的排列与布置

尺寸宜标注在图样轮廓以外,不宜与图线、文字及符号等相交。互相平行的尺寸线,应从被注写的图样轮廓线由近向远整齐排列,较小尺寸应离轮廓线较近,较大尺寸应离轮廓线较远。图样轮廓线以外的尺寸界线,距图样最外轮廓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10mm。平行排列的尺寸线的间距,宜为7~10mm,并应保持一致。总尺寸的尺寸界线应靠近所指部位,中间的分尺寸的尺寸界线可稍短,但其长度应相等。

4.半径、直径、球的尺寸标注

半径的尺寸线应一端从圆心开始,另一端画箭头指向圆弧。半径数字前应加注半径符号“R”。较小圆弧的半径可如下图标注。较大圆弧的半径,可按图标注。

标注圆的直径尺寸时,直径数字前应加直径符号“φ”。在圆内标注的尺寸线应通过圆心,两端画箭头指至圆弧(图)。较小圆的直径尺寸,可标注在圆外。

标注球的半径尺寸时,应在尺寸前加注符号“SR”。标注球的直径尺寸时,应在尺寸数字前加注符号“Sφ”。注写方法与圆弧半径和圆直径的尺寸标注方法相同。

5.角度、弧度、弧长的标注

角度的尺寸线应以圆弧表示。该圆弧的圆心应是该角的顶点,角的两条边为尺寸界线。起止符号应以箭头表示,如没有足够位置画箭头,可用圆点代替,角度数字应按水平方向注写。标注圆弧的弧长时,尺寸线应以与该圆弧同心的圆弧线表示,尺寸界线应垂直于该圆弧的弦,起止符号用箭头表示,弧长数字上方应加注圆弧符号“⌒”(图10.5.2)。标注圆弧的弦长时,尺寸线应以平行于该弦的直线表示,尺寸界线应垂直于该弦,起止符号用中粗斜短线表示(图10.5.3)。

6.薄板厚度、正方形、坡度、非圆曲线等尺寸标注

在薄板板面标注板厚尺寸时,应在厚度数字前加厚度符号“t”(图10.6.1)。标注正方形的尺寸,可用“边长×边长”的形式,也可在边长数字前加正方形符号“□”(图10.6.2)。

标注坡度时,应加注坡度符号“←”(图10.6.3a、b),该符号为单面箭头,箭头应指向下坡方向。坡度也可用直角三角形形式标注(图10.6.3c)。外形为非圆曲线的构件,可用坐标形式标注尺寸(图10.6.4)。复杂的图形,可用网格形式标注尺寸(图10.6.5)。

7.尺寸的简化标注

杆件或管线的长度,在单线图(桁架简图、钢筋简图、管线简图)上,可直接将尺寸数字沿杆件或管线的一侧注写(图10.7.1)。连续排列的等长尺寸,可用“个数×等长尺寸=总长”的形式标注(图10.7.2)。

构配件内的构造因素(如孔、槽等)如相同,可仅标注其中一个要素的尺寸(图10.7.3)。对称构配件采用对称省略画法时,该对称构配件的尺寸线应略超过对称符号,仅在尺寸线的一端画尺寸起止符号,尺寸数字应按整体全尺寸注写,其注写位置宜与对称符号对齐(图10.7.4)。

两个构配件,如个别尺寸数字不同,可在同一图样中将其中一个构配件的不同尺寸数字注写在括号内,该构配件的名称也应注写在相应的括号内(图10.7.5)。数个构配件,如仅某些尺寸不同,这些有变化的尺寸数字,可用拉丁字母注写在同一图样中,另列表格写明其具体尺寸(图10.7.6)。

8.标高

标高符号应以直角等腰三角形表示,按图10.8.1a所示形式用细实线绘制,如标注位置不够,也可按图10.8.1b所示形式绘制。标高符号的具体画法如图10.8.1c、d所示。总平面图室外地坪标高符号,宜用涂黑的三角形表示(图10.8.2a),具体画法如图10.8.2b所示。

标高符号的尖端应指至被注高度的位置。尖端一般应向下,也可向上。标高数字应注写在标高符号的左侧或右侧(图10.8.3)。标高数字应以米为单位,注写到小数点以后第三位。在总平面图中,可注写到小数字点以后第二位。零点标高应注写成±0.000,正数标高不注“+”,负数标高应注“-”,例如3.000、-0.600。在图样的同一位置需表示几个不同标高时,标高数字可按图10.8.6的形式注写。

四、常用建筑材料图例

常用建筑材料应按表3—1所示图例画法绘制。

第三章建筑识图

一、建筑设计内容。

建筑物的建造一般需要经过设计和施工两个过程,而设计工作一般又分为两个阶段,即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图设计阶段。

1.初步设计阶段。主要任务是根据建设单位提出的设计任务和要求,进行调查研究、搜集资料、提出设计

方案,其内容包括简略的总平面布置图及房屋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设计方案的经济技术指标;

设计概算和设计说明等。

2.施工图设计阶段。主要任务是满足工程施工各项具体技术要求,提供一切准确可靠的施工依据,其内容

包括指导工程施工的所有专业施工图、详图、说明书、计算书及整个工程的施工预算书等。全套施工图将为施工安装、编制预算、安装材料、设备和非标准构配件提供完整、准确的图纸依据。施工图主要有建筑施工图(建施)主要用来表示建筑的规划位置、外部造型、内部各房间的布置、内外装修、构造及施工要求等;结构施工图(结施)主要用来表示建筑物承重结构的结构类型、结构布置、构件种类、数

量、大小及做法;设备施工图(设施)主要用来表达建筑的给水排水、暖气通风、供电照明、燃气等设备的布置和施工要求等。

二、施工图的编排顺序

1.图纸总目录及设计总说明。总目录是指项目总目录的编制情况,可独立便利,也可一并编制。目录顺序为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暖通……,包括序号、名称、图名编号(由工程编号-工种名称-图纸编号组成,如9918建施-05是指1999年第18个工程的建筑施工图中的第5页图)、备注等。设计总说明是对整个工程情况的说明,包括:工程组成、基地情况、建筑物标高定位以及其他必要说明等。

2.建筑施工图(建施)

3.结构施工图(结施)

4.设备施工图(设施)

三、建筑平面图的内容

1.基本情况。包括定位轴线、房间布局(应用文字或编号标出房间功能)、墙(柱)布置、楼梯及方向示意、室外设施(如台阶、坡道、花坛、散水等)、门窗及其编号(门是M,窗是C,门连窗用MC)、室内固定设施(隔板、吊柜、洗水池、小便槽、通风道、烟道、管道进等)、建筑材料(比例较大中,剖切到的砖墙的材料图例不必画出,留白或涂红表示,剖切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断面,其材料图例用涂黑表示)。

2.必要尺寸(单位“mm”、标高“m”)。通常标注三道尺寸线,分别是:内道为门窗洞口尺寸线,中道是轴线间尺寸线,外道是建筑总开间(长向)、进深(宽向)尺寸线。其他细部(如台阶、坡道、花坛、内部墙垛、门窗等)尺寸线可在其轮廓线标注。

3.指北针、剖切符号、详图索引、详图剖切符号

4.门窗表

5.局部放大图。如鉴于平面比例较小,未标清楚的内容可索引放大,称为局部放大图。

四、建筑立面图的内容

1.基本外观特征:包括建筑构件(如外墙、门窗、挑檐、雨棚、阳台等)、外表面造型(如花饰、线条、构

架等)、色彩、材料及做法等。

2.绘制门窗开启方向:可选择代表性绘制(即同类可绘制一个即可,但应注意美观),如住宅设计中,因各

层相应位置门窗均相同,可绘制最上排或最下排即可。

3.定位轴线、标高、尺寸:建筑物两端的定位轴线及其编号。

4.详图索引、详图剖切符号在需要索引的相应位置绘制。

五、建筑剖面图的内容

1.基本内容:建筑的分层情况,楼层高度,各种房间的开间(或进深)、走廊尺度等

2.建筑结构形式与构造方式:墙、梁(包括梁、过梁、圈梁)、楼板、柱(包括柱、构造柱)之间的搭接及

相互关系,门窗、挑檐、雨篷、阳台、台阶等构件的构造方式等。

3.定位轴线、标高、尺寸:建筑物两端的定位轴线及其编号。

4.详图索引、详图剖切符号:在需要所应得相应位置绘制。

六、建筑结构图的构建名称及代号

由于结构构件种类繁多,为了便于绘制和读图,在结构施工图中常用代号来表示构件的名称,用汉字注写不方便,因此,采用代号表示,通常以构建名称的汉语拼音第一个大写字母表示。常用构件的名称和代号如表。

七、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本知识

1.混凝土强度等级和钢筋等级

混凝土按其抗压强度分为C15-C80,共14个等级,数字越大,表示混凝土抗压强度越高。

钢筋按其强度和品种分成不同的等级,并分别用不同的直径符号表示:

HPB235钢筋——Φ

HRB335钢筋——

HRB400钢筋——

RRB400钢筋——R

冷拔低碳钢丝——Φb

2. 钢筋的名称和作用

受力筋:钢筋混凝土构件中承受拉力或压力的钢筋。一般承受构件中拉力的,叫做受拉筋。在梁、柱构件中有时还需要配置承受压力的钢筋,叫做受压筋。

箍筋:一般用于梁和柱内,用以固定受力筋的位置,并承担部分剪力和扭矩。

架立筋:一般在梁中使用,与受力筋、箍筋一起形成钢筋骨架,用以固定钢筋位置。

分布筋:多配置于板内,与板的受力筋垂直分布,用以固定受力筋的位置,与受力筋一起构成钢筋网,并可以抵抗各种原因引起的混凝土开裂。

构造筋:因构件在构造上的要求或施工安装需要配置的钢筋。如腰筋、吊环、预埋锚固筋等。架立筋和分布筋也是构造筋。

3.钢筋的尺寸注法

结构施工图中,有两种标注形式:

1).标注钢筋的根数和直径如梁内受力筋和架立筋

2)标注钢筋的直径和相邻钢筋中心距如箍筋和板内钢筋

4. 结构平面图中预制板的代号说明

板长代号的标志长度(mm)的前面两位数字表示,如标志长度为4200mm板的板长代号为42,板的实际长度

L=4180,注写在代号的下方。荷载等级共分8级,分别表示1.0、2.0、3.0、4.0、5.0、6.0、7.0、8.0(单位KN/m2)的活荷载。当板厚为120mm时,板型代号用1、2、3、4表示,其标志宽度(mm)分别为500、600、900、1200;当板厚为180mm时,板型代号用5、6、7表示,其标志宽度分别为600、900、1200.垫层d表示在预应力空心板上做垫层,增加楼面的整体性和防水性。

第三章民用建筑设计

一、建筑分类

建筑物按它的使用性质,通常可以分为生产性建筑和非生产性建筑。工业建筑、农业建筑是生产性,民用建筑属于非生产性建筑。

二、按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类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是由建筑物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两个方面决定的,共分四级

1.构件的燃烧性能

按建筑构件在空气中遇火时的不同反应,将燃烧性能分为三类。

1)非燃烧体。用非燃烧材料做成的构件。非燃烧材料系指在空气中受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不起火,不微燃、不炭化的材料。如建筑中采用的金属材料和天然或人工的无机矿物(石、砖)材料。

2)难燃烧体。用难燃烧材料做成的构件或用燃烧材料做成而用非燃烧材料做保护层的构件。难燃烧材料系指在空气中受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难起火、难微燃、难炭化,当火源移走后燃烧或微燃立即停止的材料。如沥青混凝土、经过防火处理的木材、用有机物填充的混凝土和水泥刨花板等

3)燃烧体。用燃烧材料做成的构件。燃烧材料系指在空气中受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立即起火或微燃,且火源移走后仍继续燃烧或微燃的材料。如木材等

2.构件的耐火极限。对任一建筑构件,按时间-温度曲线进行耐火实验,从受到火的作用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火作用为止的这段时间,称为耐火极限,用小时(h)表示。

三、建筑平面设计的内容

1.单个房间的平面设计。

2.门厅、走廊、楼梯等交通部分的设计。

3.平面组合设计。进行平面设计时,根据功能的要求,确定房间合理的面积、形状以及门窗的设置;满足采光、通风以及特殊的要求;妥善处理各种房间之间的关系,做到平面组合合理、功能分区明确。

四、建筑平面组成

由于民用建筑类型繁多,建筑物中各个房间的设计与要求也不相同,但从平面的使用性质分析,可归纳为主要使用房间、辅助使用房间和交通联系房间。

主要使用房间是建筑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如学校中的教师、实验室,住宅中的起居室、卧室,商店中的营业厅。

辅助使用房间是为了主要使用房间的使用要求而设置的,与主要使用房间相比,属于建筑物的次要部分,如住宅中的卫生间、厨房、公共建筑中的厕所、储藏室、设备用房等。

交通联系房间是建筑物个房间之间、楼层之间、室内外间联系的空间,如建筑物中的走廊、楼梯、电梯、门厅等。交通联系部分包括水平交通空间(走道),垂直交通空间(楼梯、电梯、自动扶梯、走道),交通枢纽空间等。

五、楼梯的宽度与数量。楼梯的宽度和数量主要根据使用性质、使用人数和防火规范来确定。一般供单人通行的

楼梯宽度应不小于850mm,双人通行为1000~1100mm,三人通行为1500~1650mm。

六、门厅。门厅作为交通枢纽,其主要作用是接纳、分配人流,室内外空间过渡及各方面交通(过道、楼梯等)

的衔接。同时,根据建筑物使用性质不同,门厅还兼有其它功能,门厅作为建筑物的主要出入口,其不同空间处理可体现出不同的意境和形象,诸如庄严、雄伟与小巧、亲切等不同气氛。因此,民用建筑中门厅是建筑设计重点处理的部分。门厅的大小应根据各类建筑的使用性质、规模及质量标准等因素来确定,设计时可参考有关面积

定额指标。门厅的布局可分为对称式与非对称式两种。

七、建筑平面组合任务内容

建筑平面组合设计就是将建筑物的单一房间平面通过一定的形式再连接成一个整体建筑的过程。建筑平面组合设计的主要任务是:

(1)根据建筑功能和业主要求,合理安排平面中各组成部分的位置,同时必须明确以下三个方面:

功能分区要明确。做到主次部分、内外关系要明确、各功能分区之间的分隔、联系、先后顺序关系要明确。

(2)组织好建筑物内部和内外之间方便、安全的交通联系,保证各交通空间通行方便,简捷明确。

(3)要考虑结构选型、施工和所用材料的可行性、经济性和建筑安全性。

(4)为建筑立面和体型设计创造有利条件,打下良好基础。

(5)与环境有机结合,注意节约用地。

八、建筑平面组合的方式

1. 走道式组合。走道式组合式利用走道(或走廊)将一侧或两侧的各个房间联系起来的组合方式。

特点:能使各种房间保持相对的独立,同时也能使房间通过走道(走廊)进行方便的联系。

形式:有单外廊、双外廊、单内廊、双内廊几种形式。

适用范围:适用于房间面积小,同类型房间数量较多的建筑。

2.套间式组合。房间与房间之间相互贯通的组合方式。

特点:交通空间和使用空间合并在一起,节约了交通面积,房间之间联系更加紧密,但相互之间有干扰。

形式:按其序列的不同有串联式和放射式两种。

适用范围:常用于房间的使用顺序和连续性较强,各房间之间有密切联系的建筑。

3. 大厅式组合。以一个高大的公共活动空间为中心,环绕这个中心在其周围布置其他附属用房的组合方式。

特点:中心大厅空间高大,使用人数多且集中,辅助用房与大厅相比,尺寸相差悬殊,常布置在大厅四周。

适用范围:影剧院、体育馆、火车站、菜市场等建筑。

4.单元式组合。将关系密切的房间组合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单元,再将几个单元按功能及环境要求沿水

平或竖直方向重复组合成为一幢建筑物的组合方式。

特点:功能分区明确,单元之间互不干扰,简化了设计与施工。

适用范围:住宅、幼儿园、学校等建筑。

5. 混合式组合。同时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平面组合方式,适用于多功能要求的建筑,如文化中心、商贸中心等。

九、房屋各部分高度的确定

房屋各部分高度主要是指房间的层高、净高、窗台高度和室内外地面高差等。

1.房间净高与层高

(1)净高。指房间的净空高度,即从室内的楼地面到顶棚或其他构件底面(如大梁)之间的垂直距离。

(2)层高。指层间高度,即该楼地面到上一层楼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十、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的要求

对房屋外部形象的设计要求,有以下几方面:

1. 反映建筑功能要求和建筑类型的特征

2. 结合材料性能、结构构造和施工技术的特点

3. 掌握建筑标准和相应的经济指标

4. 适应基地环境和建筑规划的群体布置

5. 符合建筑造型和立面构图的一些规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