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放射治疗的主要技术方法

放射治疗的主要技术方法

放射治疗的主要技术方法

放射治疗的主要技术方法

放射治疗的技术方法有普通放射治疗、适形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高剂量率后装治疗和立体定向适形调强放射治疗, 另外还有辅助性的热疗。普通放射治疗采用分次放射治疗方法, 一个疗程如果安排30次治疗,每天一次, 每次治疗时间在2分钟以内, 每周5次, 则需要6周才能完成。适形放射治疗也采用分次放射治疗方法, 治疗时要使用适形技术, 较普通放射治疗复杂。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技术在下面介绍。高剂量率后装治疗技术, 主要用于腔内肿瘤的治疗, 如食道癌、宫颈癌和鼻咽癌等, 它是用后装机通过特定的引导管将放射源放到需要治疗的部位, 按照剂量要求, 停留一定的时间后, 再将放射源撤出。后装治疗可以单独使用, 也可以和其他放射治疗技术联合使用。立体定向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技术是今年开发出的新技术, 它是在适形放射治疗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一技术的发展代表着放射治疗技术的方向。热疗实际上不属于放疗, 但是它和放疗有密切的关系, 在此一起介绍。热疗是用红外线、微波、射颦或药物等方法给人体的局部或全身加温,以提高放疗和化疗的疗效,热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肿瘤放射治疗知识点及试题

名词解释 1.立体定向放射治疗(1. 2.2)指借助CT、MRI或血管数字减影仪(DSA)等精确定位技术和标志靶区的 头颅固定器,使用大量沿球面分布的放射源,对照射靶区实行聚焦照射的治疗方法。 2.立体适形放射治疗(1.2.2)是通过对射线束强度进行调制,在照射野内给出强度变化的射线进行治疗,加 上使用多野照射,得到适合靶区立体形状的剂量分布的放射治疗。 3.潜在致死性放射损伤(1.2.4)当细胞受到非致死放射剂量照射后所产生的非致死性放射损伤,结局可导 致细胞死亡,在某些环境下(如抑制细胞分裂的环境)细胞的损伤也可修复。 4.亚致死性放射损伤(1.2.4)较低剂量照射后所产生的损伤,一般在放射后立即开始被修复。 5.加速再增殖(1.2.4)在放疗疗程中,细胞增殖的速率不一,在某一时间里会出血细胞的加速增殖现行,此 现象被为称为加速再增殖。 6.常规放射分割治疗(1.2.1)是指每天照射1次,每次1.8-2.0Gy,每周照射5d,总剂量60-70Gy,照射 总时间6~7周的放疗方法。 7.非常规放射分割治疗(1.2.1)指对常规放射分割方式中时间-剂量-分割因子的任何因素进行修正。一 般特指每日照射1次以上的分割方式,如超分割治疗及加速超分割治疗。 8.放射增敏剂(1.2.1)能够提高放射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以增加对肿瘤的杀灭效应,提高局控率的药物。 包括嘧啶类衍生物、化疗药物和缺氧细胞增敏剂。 9.放射保护剂(1.2.1)能够有效的保护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减少放射损伤,同时不减少放射对肿瘤的杀灭 效应化学修饰剂。 10.热疗(1.2.1)是一种通过对机体的局部或全身加温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的治疗方法。 11.亚临床病灶临床及显微镜均难于发现的,弥散于正常组织间或极小的肿瘤细胞群集,细胞数量级≤ 106,如根治术或化疗完全缓解后状态。 12.微小癌巢为显微镜下可发现的肿瘤细胞群集,细胞数量级>106,如手术边缘病理未净。 13.临床病灶临床或影像学可识辨的病灶,细胞数量级≥109,如剖腹探查术或部分切除术后。 14.密集肿瘤区(GTV)指通过临床检查或影像检查可发现(可测量)的肿瘤范围,包括原发肿瘤及转移灶。 15.计划靶区(PTV)指考虑到治疗过程中器官和病人的移动、射野误差及摆位误差而提出的一个静态 的几何概念,包括临床靶区和考虑到上述因素而在临床靶区周围扩大的范围。CTV+0.5cm 16.“B”症状临床上将不明原因发热38℃以上,连续3天;盗汗;不明原因体重减轻(半年内体重减 轻大于10%)称为“B”症状。 17.咽淋巴环(韦氏环,Waldege’s ring)是由鼻咽腔、扁桃体、舌根、口咽以及软腭背面淋巴组织 所围绕的环形区域。 1、肿瘤放射治疗学:是研究和应用放射物质或放射能来治疗肿瘤的原理和方法一门临床学科。它包括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放疗技术学和临床肿瘤学。 2、放射物理学——研究各种放射源的性能和特点,治疗剂量学和防护。 3、放疗技术学——研究具体运用各种放射源或设备治疗病人,射野设置定位技术摆位技术。 4、放射生物学——研究机体正常组织及肿瘤组织对射线反应以及如何改变这些反应的质和量。 5、临床肿瘤学——肿瘤病因学,病理组织学,诊断学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各种疗法的配合。 6、亚致死性损伤(sublethaldamage,SLD) 细胞受到照射后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完全修复的损伤。 7、潜在致死性损伤(potential lethal damage,PLD)细胞受到照射后在适宜的环境或条件能够修复,否则将转化为不可逆损伤,从而最终丧失分裂能力。 8、致死性损伤(lethal damage,LD)细胞所受损伤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修复。 9、氧效应:放射线和物质作用在有氧和无氧状态下存在差异的现象 无氧状态产生一定生物效应的剂 10、氧增强比=————————————————————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基础知识-4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基础知识-4 (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1型题(总题数:40,分数:100.00) 1.公众照射的年均照射的剂量当量限值为 (分数:2.50) A.全身<5mSv任何单个组织或器官<5mSv B.全身<5mSv任何单个组织或器官<50mSv √ C.全身<1mSv任何单个组织或器官<20mSv D.全身<5mSv任何单个组织或器官<15mSv E.全身<20mSv任何单个组织或器官<50mSv 解析: 2.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剂量当量是指一年内 (分数:2.50) A.工作期间服用的治疗药物剂量总和 B.检查自己身体所拍摄胸片及做CT等所受外照射的剂量当量 C.工作期间所受外照射的剂量当量 D.摄入放射性核素产生的待积剂量当量 E.工作期间所受外照射的剂量当量与摄入放射性核素产生的待积剂量当量的总和√ 解析: 3.为了防止非随机性效应,放射工作人员任一器官或组织所受的年剂量当量不得超过下列限值(分数:2.50) A.大脑50mSv,其他单个器官或组织150mSv B.眼晶体150mSv,其他单个器官或组织500mSv √ C.脊髓50mSv,其他单个器官或组织250mSv D.性腺50mSv,其他单个器官或组织250mSv E.心脏50mSv,其他单个器官或组织750mSv 解析: 4.为了防止随机性效应,放射工作人员受到全身均匀照射时的年剂量当量 (分数:2.50) A.不应超过10mSv B.不应超过20mSv C.不应超过50mSv √ D.不应超过70mSv E.不应超过100mSv 解析: 5.临床患者照射时常用的防护措施有 (分数:2.50) A.照射区域附近使用铅衣,照射区域外使用蜡块 B.照射区域附近使用铅挡块,照射区域外使用铅衣√ C.照射区域附近使用楔形板,照射区域外使用铅衣 D.照射区域附近使用铅衣,照射区域外使用固定面膜 E.照射区域附近使用真空垫,照射区域外使用铅衣 解析: 6.放疗机房屏蔽设计时应当考虑的因素 (分数:2.50) A.尽量减少或避免电离辐射从外部对人体的照射 B.使职业照射工作人员所接受的剂量低于有关法规确定的剂量限值

质子和重离子加速器放射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

附件14 质子和重离子加速器放射治疗技术 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 (2017年版) 一、适应证符合率 定义:符合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临床适应证的患者例次数占同期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总例次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100% 适应证符合率= 符合该机构制定的临床治疗适应证的例次数 同期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总例次数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的规范性。 二、病理诊断率 定义:实施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前有明确病理诊断的患者数占同期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病理诊断率= 接受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前有明确病理诊断的患者数 ×100% 同期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患者总数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的规范性。 三、临床TNM分期比例 定义:根据AJCC/UICC临床TNM分期标准,对于接受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的患者进行分期。临床TNM分期比例是指对实施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的患者进行各临床TNM分期的患者数占同期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临床TNM分期比例= 进行各临床TNM分期的患者数 ×100% 同期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患者总数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的规范性。 四、MDT执行率 定义:MDT(Multidiciplinary Team)是指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MDT执行率是指实施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的患者,治疗前执行MDT的患者数占同期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MDT执行率= 治疗前执行MDT的患者数 ×100% 同期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患者总数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的规范性。 五、知情同意书签署率 定义:实施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的患者,治疗前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数占同期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100% 知情同意书签署率= 治疗前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数 同期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患者总数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的规范性。 六、治疗方案完成率 定义:实施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的患者,完成既定治疗方案的患者数占同期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放射治疗专业技术规范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规范 1.放射治疗技术操作基本规范............................................................22.放射治疗医嘱规范 (5) 3.乳腺癌放疗摆位规范……………………………………………………………74.胸部肿瘤放疗摆位规范………………………………………………………105. 头颈部肿瘤放疗摆位规范……………………………………………………116.腹部肿瘤放疗摆位规范………………………………………………………1 2 7.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放疗摆位规范…………………………………………13 8.放射治疗计划制定规范 (14) 9.加速器操作规程..................................................................1810.模拟机操作规程 (19) 11. CT模拟定位机操作规程 (20) 12.洗片机工作规程.....................................................................21 13.治疗计划室操作规程 (22) 14. 模具室操作规程 (24) 15.放射治疗技术规范质量保证﹑质量控制(QA﹑QC)…………………………26

放射治疗技术操作基本规范 1、放疗患者治疗单的接受 当拿到治疗单时要做“三查五对”的工作: 1)查机器类型、射线性质。 2)查治疗单内容是否清楚、是否有主管医生的签名。 3)查患者体表照射野是否清楚,特殊患者请主管医生来共同摆位。 4)对姓名、对性别、对诊断及医嘱、对累积剂量、对病人联系电话及地址。 确认上述各项正确情况下实施技术员双签名制度(摆位签名、抄单签名)。2.进入治疗室前与患者的谈话 治疗前与患者的谈话主要是交待注意事项: 1)放疗期间保证照射野的清晰。保持皮肤干燥。 2)不能随意擦洗红色线条和红色十字中心。 3)照射时不要紧张、不能移动。 4)在治疗中如有不适请随时示意。 5)治疗结束不能自己下治疗床。 3、数据的输入:按医嘱正确的输入该次治疗所需的全部数据及指令,核对所有技术文件是否准确。 4、进入治疗室: 1)同中心摆位,需要两位技术员共同摆位,进机房时一人在前一人在后,确保患者安全进入治疗室。 2)检查治疗机机架归零,光栏归零,床体归零。 3)放置同定装置,按照医嘱使患者处于治疗体位。 4)充分暴露照射野,清除照射野区异物,确定照射野及同中心标记清晰。 5)两位技术员共同确认辅助装置使用是否正确。 6)若非共面照射时,应做到先转机架再转床。 7)成角照射:ssD照射必须先打机架角度,再升降床面对源皮距。SAD照射则先调整源皮距后再打机架角度。检查机头托盘上是否有铅块或其他附件,防止掉

放射治疗技术介绍

放射治疗技术介绍 肿瘤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1983年,吴桓兴在肿瘤学中将肿瘤定义为;肿瘤是肌体中成熟的或在发展中的正常细胞,在有关因素的作用下,呈现过度增生或异常分化而形成的新生物。我们应从以下几点来认识肿瘤。1肿瘤是由正常细胞在多种致瘤因素的长期作用下转变而来的。2肿瘤是失去机体控制、过度生长的细胞群体。3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的免疫系统的功能密切相关。 放射治疗是通过射线的电离作用引起生物体细胞产生一系损伤过程。放射肿瘤学是建立在放射生物学、放射物理学、临床肿瘤学和放疗技术学基础上的学科。随着肿瘤学的发展,它和外科肿瘤学、内科肿瘤学组成了治疗恶性肿瘤主要手段。 放射治疗临床简称为放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被称之为放射肿瘤学。1895年伦琴发现X线,1896年居里夫妇发现了镭,它的生物学效应很快就得到了认识。1899年放射治疗治愈了第一例病人。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放疗已成为当今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Tubiana(蒂比亚纳)1999年报告45%的恶性肿瘤可治愈。其中手术治愈22%,放疗治愈18%,化疗药物治愈5%。 一、放射治疗 1.1 放射物理学术语 放射源:一切能产生电离辐射(光子和粒子)的物质或设备,称为放射源。 体外照射(远距离治疗):用各种放射源在体外进行照射,远距离治疗剂量分布均匀,深度量高,适用于深部肿瘤。 远距离治疗(体外照射)的主要设备:(1)深部X线机:作为外照射源,深部X线已很少使用,以往多用于浅表肿瘤的治疗,管电压多在180~250kV。(2)钴-60远距离治疗机:该机由一个不断放射源钴-60及附属防护装置和治疗机械装置构成。主要依靠它发射的γ 射线来治疗肿瘤,平均能量1.25MeV,它与深部X射线比较有下列优点:皮肤量低,最大剂量点在皮下0.5cm,深部剂量高,骨吸收量低等特点。缺点:半衰期短,为5.3年,一般3年要更换源1次。(3)直线加速器:使用最多的是电子感应加速器及电子直线加速器,因其既可产生电子束,又可产生高能X射线。高能电子束具有突出内四)的物理学特点:剂量自皮肤到达预定深度后骤然下降,可保护靶区后面的正常组织;可以通过调节能量来调节电子束的深度;皮肤剂量介于深部X射线及钴-60之间,但其剂量骤然下降的特点,随着能量超过25MeV以后逐渐消失,所以适合治疗中、浅层偏心肿瘤;等剂量曲线很扁平,放射野内剂量分布均匀;对不同组织的吸收剂量差别不大。 1.2 高能X射线特点皮肤反应小,其最大剂量点在皮肤下;等剂量曲线均匀、平坦,照射野中心和边缘剂量相差5%左右;深度剂量高,容积剂量小,骨吸收小。能量4~15MeV,最常用6MeV。但加速器设备复杂,对水电要求高,对维修技术要求高,价格昂贵。照射野:表示射线束经准直器后垂直通过体模的范围,以体模表面的截面大小表示照射野的面积。源皮距:照射源到体模表面照射野中心的距离。源轴距:照射源到机架旋转轴或机器等中心的距离。 放疗是研究各种放射线与生物体相互作用,并用它来治疗各种恶性肿瘤的一门学科。是在放射物理学、临床放射生物学及肿瘤学三种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根据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和临床特点,应用射线的物理特性及剂量分布的特点、生物学的特点进行治疗它可以破坏肿瘤细胞而很小损伤正常组织。与外科手术比较有其独特的优越性。是对前列腺癌、鼻咽癌、口腔癌、宫颈癌、膀胱癌、皮肤癌等放射敏感肿瘤进行治疗的首选方案。取代了外科

放射治疗技术规范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规范 1.放射治疗技术操作基本规范 (2) 2.放射治疗医嘱规范 (5) 3.乳腺癌放疗摆位规范 (7) 4.胸部肿瘤放疗摆位规范 (10) 5. 头颈部肿瘤放疗摆位规范 (11) 6.腹部肿瘤放疗摆位规范 (12) 7.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放疗摆位规范 (13) 8.放射治疗计划制定规范 (14) 9.加速器操作规程 (18) 10. 模拟机操作规程 (19) 11. CT模拟定位机操作规程 (20) 12.洗片机工作规程 (21) 13. 治疗计划室操作规程 (22) 14. 模具室操作规程 (24) 15.放射治疗技术规范质量保证﹑质量控制(QA﹑QC) (26)

放射治疗技术操作基本规范 1、放疗患者治疗单的接受 当拿到治疗单时要做“三查五对”的工作: 1)查机器类型、射线性质。 2)查治疗单内容是否清楚、是否有主管医生的签名。 3)查患者体表照射野是否清楚,特殊患者请主管医生来共同摆位。 4)对姓名、对性别、对诊断及医嘱、对累积剂量、对病人联系电话及地址。 确认上述各项正确情况下实施技术员双签名制度(摆位签名、抄单签名)。2.进入治疗室前与患者的谈话 治疗前与患者的谈话主要是交待注意事项: 1)放疗期间保证照射野的清晰。保持皮肤干燥。 2)不能随意擦洗红色线条和红色十字中心。 3)照射时不要紧张、不能移动。 4)在治疗中如有不适请随时示意。 5)治疗结束不能自己下治疗床。 3、数据的输入:按医嘱正确的输入该次治疗所需的全部数据及指令,核对所有 技术文件是否准确。 4、进入治疗室: 1)同中心摆位,需要两位技术员共同摆位,进机房时一人在前一人在后,确保患者安全进入治疗室。 2)检查治疗机机架归零,光栏归零,床体归零。 3)放臵同定装臵,按照医嘱使患者处于治疗体位。 4)充分暴露照射野,清除照射野区异物,确定照射野及同中心标记清晰。 5)两位技术员共同确认辅助装臵使用是否正确。 6)若非共面照射时,应做到先转机架再转床。 7)成角照射:ssD照射必须先打机架角度,再升降床面对源皮距。SAD照射则先调整源皮距后再打机架角度。检查机头托盘上是否有铅块或其他附件,防止掉下砸伤病人或砸坏机器。应在机头正方向看视机架度刻盘,防止因视线倾斜而产生的角度误差。机架角大于90°时,必须检查射线是否被床的钢性支架所挡。若有此情况及时调整病人位臵,或翻动钢性支架。

2018年《肿瘤放射治疗技术》预习题(十三)

2018年《肿瘤放射治疗技术》预习题(十三) 单选题-1/知识点:放射治疗物理学基础 照射野是指 A.射线束经准直器后照射到模体表面的范围 B.射线束经准直器后中心轴通过模体的范围 C.散射线经准直器后中心轴通过模体的范围 D.原射线经准直器后中心轴通过模体的范围 E.射线束经准直器后中心轴垂直通过模体的范围 单选题-2/知识点:章节测试 在乳腺癌半野切线等中心定位时,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A.将X1、X2对称放大分别放于内外切线的两根铅丝上,初步中心基本确定,但治疗床可 左右移动 B.在透视下边转动大机架边升床,使内外切的两根铅丝和射野的中心重叠 C.在透视下看射野是否切肺1.5~2cm,不理想时可调两根铅丝间的距离 D.进机房看上下界是否理想,调节X轴使射野外界开放于皮肤外1cm E.治疗床不动,转动大机架180°到相应外切野 单选题-3/知识点:章节测试 子宫颈癌浸润范围至阴道穹隆,宫旁达中线,临床分期 A.Ⅰb B.Ⅱa

C.Ⅱb D.Ⅲa E.Ⅲb 单选题-4/知识点:章节测试 在分次放疗中,总的治疗时间对疗效的影响主要是因为 A.细胞再氧合 B.细胞周期再分布 C.细胞亚致死性损伤再修复 D.细胞再增殖 E.以上都不对 单选题-5/知识点:章节测试 对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的治疗,下列叙述准确的是 A.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的患者中只有一小部分适合手术治疗,大多数患者需作放射治 疗 B.对患者全面检查,无远处转移时应作根治性放射治疗 C.对以往未作过放射治疗的患者,胸壁复发时应照射全胸壁及锁骨上区,然后对病灶区 域小野加量 D.对以往作过辅助性放射治疗者照射范围以局部野为主 E.以上都正确 单选题-6/知识点:章节测试

放疗基础知识

放疗科学习培训考核(放射治疗基础知识) 17-9-15 姓名:考核结果: 一.选择题。 1、关于放射治疗临床实践中应用的X线说法正确的是() A接触X线或浅层X线:10-125kV,适用于治疗皮肤1cm以外病灶 B深部X线:125-400kV,使用于治疗体内深部病变 C高压X线:400kV-1MV,主要用于治疗皮肤表面的病变 D高能X线:主要由电子直线加速器产生,可以治疗体内各个部位的肿瘤 2、关于国际射线委员会对外照射的规定说法正确的是() A肿瘤区是指通过临床体查和各种影像诊断手段确定的肿瘤大体范围 B计划区是肿瘤区加上其周围有显微扩散的区域 C治疗区是指治疗计划中50%等剂量线所包括的范围,其形状和大小应尽可能与计划区相符 D照射区是指治疗计划中80%等剂量线包括的范围 3、关于三维适形和调强放射治疗靶区说法错误的是() A肿瘤区(GTV)指肿瘤的临床灶,包括转移的淋巴结和其他转移病变;当肿瘤已做根治术后,则认为没有肿瘤区 B对于同一个肿瘤区,可能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临床靶区的情况。 C内靶区应在模拟机下或根据CT/MRI/DSA/PET的时序影像恰当确定,内靶区确定后,它与患者坐标系的参照物内、外标记可以根据情况修改。 D计划靶区应包括临床靶区本身、照射中患者器官运动,和由于日常摆位、治疗中靶位置和靶体积变化等因素引起的扩大照射的组织范围。 4、关于放射线对生物体产生的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射线对生物体作用时,关键的靶为细胞内DNA,它的作用可分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B放射线可直接作用于DNA,使其结构改变,这种直接作用主要见于低高LET射线 C间接作用是放射线与生物体内占主要组分的水分子作用,产生自由基,对DNA 造成损伤。 D间接作用可以进行修饰以达到增强或减弱放射效应的目的。 5、放射线杀伤细胞的程度与剂量大小有关,这种量效关系可用细胞存活曲线来表示,关于细胞存活曲线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ADo值是曲线的直线部分,使细胞存活下降到照射前37%所需的剂量 B外推值n和准阈剂量D,是反应肩区大小的参数 C初始斜率D是指存活曲线终末直线部分,亦即在高剂量区存活细胞分数降低37%所需的剂量 D如同一实验数据用线性二次模型拟合时,存活曲线由两部分组成,起始部分与剂量呈正比 6、细胞受照射后可产生致死性损伤或其损伤可被修复,不引起细胞死亡,关于分割照射过程中,正常组织和肿瘤的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总的来说,照射后细胞分裂受到抑制时最不利于潜在致死损伤修复 B低LET射线照射时没有潜在致死损伤修复

肿瘤放射治疗基本知识

1.什么是放射线? 在1895年12月的一个夜晚,德国的一位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伦琴(ROentgen 1845~1923年)在物理实验室进行阴极射线特点的研究的试验中发现:放电的玻璃管不仅发射看得见的光,还发射某种看不见的射线,这种射线穿透力很强,能穿透玻璃、木板和肌肉等,也能穿透黑纸使里面包着的底片感光,还能使涂有氰酸钡的纸板闪烁浅绿色的荧光,但对骨头难以穿透。伦琴还用这种射线拍下他夫人手骨的照片。他认为新发现的射线本质很神秘,还只能算一个未知物,于是就把数学中表示本知数的"X"借用过来,称之为"X射线"。后来又经过科学家们多年的研究,才认清了"X射线"的本质,实质上它就是一种光子流,一种电磁波,具有光线的特性,是光谱家族中的成员,只是其振荡频率高,波长短罢了,其波长在1~0.01埃(1埃=10-10米)。X射线在光谱中能量最高、围最宽,可从紫外线直到几十甚至几百兆电子伏特(MeV)。因为其能量高,所以能穿透一定厚度的物质。能量越高,穿透得越厚,所以在医学上能用来透视、照片和进行放射治疗。 科学家们在放射线研究的过程中,还发现放射性同位素在衰变时能放射三种射线:α、β、γ射线。α射线实质上就是氦原子核流,它的电离能力强,但穿透力弱,一薄纸就可挡住;β射线实质上就是电子流,电离能力较α射线弱,而穿透力较强,故常用于放射治疗;γ射线本质上同X射线一样,是一种波长极短,能量甚高的电磁波,是一种光子流,不带电,以光速运动,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因此常常用于放射治疗。 2.什么是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是指用放射性同位素的射线,X线治疗机产生的普通X线,加速器产生的高能X线,还有各种加速器所产生的电子束、质子、快中子、负兀介子以及其它重粒子等用来治疗癌瘤。 广义的放射治疗既包括放射治疗科的肿瘤放射治疗,也包括核医学科的用同位素治疗(如131碘治疗甲状腺癌和甲状腺功能亢进,32磷治疗癌性胸水等)。狭义的放射治疗一般仅指前者,即人们一般所称的肿瘤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有两种照射方式:一种是远距离放疗(外照射),即将放射源与病人身体保持一定距离进行照射,射线从病人体表穿透进人体一定深度,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这一种用途最广也最主要;另一种是近距离放疗(照射),即将放射源密封置于肿瘤或肿瘤表面,如放入人体的天然腔或组织(如舌、鼻、咽、食管、气管和宫体等部位)进行照射,即采用腔,组织间插植及模型敷贴等方式进行治疗,它是远距离60钴治疗机或加速器治疗癌瘤的辅助手段。近年来,随着各医院医疗设备的不断改进,近距离放疗也逐渐普及。 体、外放射治疗有三个基本区别:①和体外照射相比,体照射放射源强度较小,由几个毫居里到大约100毫居里,而且治疗距离较短;②体外照射,放射线的能量大部分被准直器、限束器等屏蔽,只有小部分能量达到组织;体照射则相反,大部分能量被组织吸收;③体外照射,放射线必须经过皮肤和正常组织才能到达肿瘤,肿瘤剂量受到皮肤和正常组织耐受量的限制,为得到高的均匀的肿瘤剂量,需要选择不同能量的射线和采用多野照射技术等;而体照射,射线直到肿瘤组织,较深部的正常组织受照射量很小。 3.有人把放射治疗称为"烤电",对不对? 有人把放射治疗称为"烤电",这是普通百姓对放射治疗的一种不确切的称谓。可能源于放射治疗使病人放射野的皮肤发红,甚至由于色素沉着增多而变"黑",而联想到用电灯或其它电器设备烘烤皮肤而出现类似的皮肤改变所致。殊不知两者的作用机理并不相同。放射治疗是用放射治疗设备

2018年《肿瘤放射治疗技术》复习题(六十六)(河南省)

2018年《肿瘤放射治疗技术》复习题(六十六)(河南省) 单选题-1/知识点:章节测试 在放射治疗过程中,氧效应的机制主要为 A.增加自由基产生 B.固定DNA损伤 C.减少肿瘤的加速再增殖 D.促进DNA损伤的修复 E.以上都不对 单选题-2/知识点:章节测试 鼻腔—鼻窦癌单纯放射治疗剂量为 A.5000~6000cGy B.6000~7000cGy C.7000~8000cGy D.7500~8500cGy E.6500~7500cGy 单选题-3/知识点:章节测试 以下关于模拟定位机结构描述错误的是 A.模拟定位机是一台安装在可以等中心旋转的机架上的诊断X射线机 B.其射线源是MV级的X射线球管 C.其准直器内装有模拟X线射影的光学系统

D.其焦轮距的可变范围一般在60~140cm E.其准直器由遮线器和射野井字界定线组成 单选题-4/知识点:章节测试 关于喉癌放射治疗描述不正确的是 A.单纯放疗6000~7000cGy/6~7w B.采用侧卧位,垂直照射 C.声门上区癌放疗包括范围较广 D.早期声门癌放疗不必包括淋巴引流区 E.声门下区癌野下界应包括锁骨及食管颈段、主气管、甚至上纵隔 单选题-5/知识点:章节测试 下列肿瘤中应首选根治性放射治疗的是 A.病变较小的表浅的T 期舌癌 B.齿龈癌 C.病变较小比较靠后的舌癌 D.高分级的小涎腺来源的囊性腺样上皮癌 E.累及相邻颌骨的T 、T 颊黏膜癌 单选题-6/知识点:章节测试

美国医学物理学家学会(AAPM)规定加速器机头旋转等中心误差为 A. 0.2mm B. 1mm C. 1.5mm D. 2mm E. 2.5mm 单选题-7/知识点:章节测试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转移 A.早期可由淋巴转移 B.常直接侵犯眶、鼻咽、腭 C.很快发生耳前、颌下淋巴结转移 D.发生远隔器官转移较多 E.早期可破坏骨壁而侵入颅底 单选题-8/知识点:章节测试 直肠癌三野等中心照射定位时,侧野前界一般放在 A.股骨头前1/3处

放射治疗护理基本知识

放射治疗护理基本知识 基本知识问答 1.试述癌症病人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哪些? 癌症治疗方法有放射、手术、化学、生物、中医中药和其他扶正治疗。护理工作也应尉绕着这些方面进行,护理人员直接和间接参与这些治疗。目前癌症均采用综合治疗方案,如手术与放射治疗的综合(术前放射治疗、术中放射治疗和术后放射治疗);手术与化学治疗的综合(术前辅助化学治疗、术中化学治疗和术后辅助化学治疗);放射治疗与化学治疗的综合;生物治疗和中医中药与上述三者的综合。癌症病人的护理范围是连贯的,无法截然分割的,有其共性,也有其特殊性。例如:癌症的放射治疗护理就有鲜明的特殊性。 2.试述癌症病人护理的重要性。 在癌症治疗期间和以后的康复期间,都必须得到具有专业知识和高度责任感的护理T作者的医治、指导。通过特殊心理护理,使病人能正确认识癌症和对待癌症,树立战胜癌症的信心。通过护理人员的细心观察,及时了解癌症的消退或进展情况,使医师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达到癌症的根治或使癌症所致症状得到最大限度缓解。通过饮食护理和指导,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病人的康复。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这对癌症病人更为重要。 3.试述放射治疗护理职责的分类。 按放射治疗方式可分为:远距离治疗护理人员的职责和近距离治疗护理人员的职责。 按放射治疗的病种又可分为各种癌症护理人员的职责,如肺癌、鼻咽癌、食管癌的护理职责等。但肿瘤的护理,都有类同性,如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等。 4.试述放射治疗皮肤反应的分级和护理。 放射治疗皮肤反应分五级。o级:无反应。I级:红斑。ll级:干性脱屑,水疱形成,瘙痒。Ⅲ级:湿性脱皮溃疡。Iv级:剥脱性皮炎坏死,需外科治疗。在临床一般常规治疗不应出现皮肤坏死。在处理上,I、II级皮炎可局部外用地塞米松乳剂、四环素可的松软膏。Ⅲ级皮炎应停止放射治疗。双草油乳剂对各级放射皮炎有一定疗效。护理要点是注意维护放射野内皮肤清洁干燥,防止局部摩擦、抓搔。交代病人不用刺激性药物、化妆品及肥皂清洗。表 面有脱屑者不要强行撕扯,以免加重皮肤损伤。 5.试述放射治疗粘膜反应的护理。 粘膜反应,最初为粘膜充血水肿,局部疼痛,继而出现粘膜上皮细胞脱落糜烂,表面出现纤维索性渗出物,在原来肿瘤部位出现白膜。鼻腔、鼻咽、口腔、喉部粘膜反应可出现口干、鼻干及疼痛,护理宜保持口腔清洁,用Dobells溶液或4%碳酸氢钠漱口,用生理盐水行鼻腔和鼻咽部冲洗,用液状石蜡、复方薄荷油滴鼻,疼痛者可滴人1%地卡因溶液。 6.试述放射治疗中的口腔护理要点。 放射治疗前需常规口腔处理,拔除龋齿和残根,进行龋齿充填、洁齿和清除牙石斑垢,取出金属冠,保持口腔清洁。放疗前拔牙者,需拔牙后lo~11天才能放疗,放疗后3年内不宜拔牙。放疗时应用塑料和玻璃咬合器以尽量保护下齿龈和下颌骨,以免引起放射性龋齿和放射性下颌骨骨髓炎。 7.试述放射治疗时唾液腺反应的处理和护理。 放射治疗时由于腮腺和小唾液腺包括在照射野内,其功能受到抑制和严重损坏,使口涎分泌减少、粘稠,而致口于,牙齿易脱落和易产生牙病,严重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护理需保持口腔清洁,可进食水果、半流质饮食,或服用增液汤(玄参、生地黄、麦冬)、养津滋阴类中药(芦根、天花粉、玄参、麦冬、生地黄、枸杞子、赤芍等)。 8.试述放射治疗时脑和脊髓损伤的处理。 脑和脊髓放射治疗剂量超过45~50GY/(4.5~5)周,可出现放射性脊髓 炎和放射性脑病。初期在低头时出现双下肢触电感和麻木感,进一步加重时…现双下肢或一侧肌无力,如

先进放疗技术简介

先进放疗技术简介 (一)调强放射治疗(IMRT) IMRT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放射治疗技术,它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加速器设备为基础,通过计算机驱动多叶光栅的移动形成无数子野在三维空间上的叠加,既可做到三维适用放疗,还可改变照射内射线强度,产生靶区剂量强度分布的不一致,即照射野与靶区形状一致而剂量强度分布不一致。故调强放疗理论上可做到使靶区内剂量分布该高的高、该低的低;对靶区周边正常组织可做到想低就低。因此,这一技术可有针对性地提高靶区剂量和降低周边正常组织的剂量,有利于提高疗效、减低损伤。 (二)三维适形放疗(3D-CRT) 3D-CRT是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在直线加速器上附加特制铅块或多叶光栅等技术实施共面或非共面照射,在三维空间上照射野与靶区形状一致,其技术和结果类似于分次立体定向放疗(SRT)。3D-CRT比SRT适用范围更广,可用于全身各部位不同大小、形状各异的靶区的放射治疗,因适应范围广,费用适中,定位准确,因此是目前放疗技术的主流。 (三)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是使用专用的立体定位装置,通过CT或MRI扫描定位,由计算机系统对人体轮廓、正常器官和靶区进行三维重建,并设计不同入射角度的照射野或照射或采购多源聚集照射,利用聚焦的原理,将各个照射野或照射弧的放射线集中到靶区,而靶区周围正常组织受量很少。根据靶区特点采用单次大剂量照射称为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采用分次剂量治疗时称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SRS就是人们常说的头部r-刀治疗,它利用精确立体定向技术,使用高能射线多源聚焦的方法,给病变组织单次大剂量照射致病变组织毁损的一种放疗技术,SRS主要用于颅内病变的治疗。SRT是利用立体定向技术,采用分次照射靶区的放疗技术,就是人们俗称的X-刀。

放疗基本知识

肿瘤放疗基础知识 1.什么是放疗? 放疗为放射治疗的简称,是治疗肿瘤主要手段之一,它利用放射线杀死癌细胞使肿瘤缩小或消失来治疗肿瘤。放射线破坏照射区(靶区)的细胞,使这些细胞停止分裂直至死亡。放疗的目的是尽最大的努力杀死肿瘤细胞,同时保护正常 组织。 2.那些肿瘤需要放疗? 目前的统计表明,约70%的恶性肿瘤病人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放疗控制,但对于一个具体的病人来讲,是否采用放疗则应按照肿瘤的规范化治疗原则、肿瘤的发展期别及病人的身体状况而定。临床上适合放疗的肿瘤主要有:鼻咽癌、喉癌、扁桃体癌、舌癌、恶性淋巴瘤、宫颈癌、皮肤癌、脑瘤、食管癌、乳腺癌、肺癌、直肠癌、骨肿瘤、肝癌、软组织肉瘤等。 3.放疗需要多长时间? 根据肿瘤性质和治疗目的,放疗分为根治性放疗、术前放疗、术后放疗、姑 息性放疗。不同的放疗目的放疗完成所需时间各异,下面分别详述: ?根治性放疗:单独用放疗手段控制甚至治愈肿瘤。部分肿瘤,如:鼻咽癌、喉癌、扁桃体癌、舌癌、恶性淋巴瘤、宫颈癌、皮肤癌等单独放疗可治愈。另外肿瘤生长的部位无法手术、或病人不愿手术者也可单独给予根治性放疗。根治性放疗时放疗剂量一定要用够量,否则会留下复发的隐患。一般需要6-7周时间完 成。 ?术前放疗:因肿瘤较大或与周围脏器粘连无法手术,术前先放疗一部分剂量,缩小肿瘤利于手术。一般需要3-4周时间完成,放疗后休息3-6周再手术。 此放疗后休息是为了正常组织修复放疗反应,同时使肿瘤进一步退缩利于手术切除。在放疗和休息期间癌细胞在逐渐死亡,不要担忧因手术推迟癌细胞是否会生 长。 ?术后放疗:因肿瘤生长在特殊部位、或与周围脏器粘连无法完全切除,这些残留肿瘤术后会复发和转移,所以术后应该放疗消灭残存癌细胞。放疗时间根据残存肿瘤多少而定。如果残存肿瘤较多,肉眼就能看到有肿瘤残留,几乎需要与根治性放疗同样的时间和剂量。如果残存肿瘤较少,只有在显微镜下看到有癌细胞残留,一般需要根治性放疗剂量的2/3剂量即可,即4-5周时间。 ?姑息性放疗:因肿瘤生长引起病人痛苦,如骨转移疼痛、肿瘤堵塞或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压迫静脉引起血液回流障碍至浮肿、脑内转移引起头疼、肿瘤侵犯压迫脊髓引起瘫痪危险等,给予放疗一定剂量缓解症状减轻痛苦。放疗剂量根据肿瘤部位和目的而异,从放疗数次到一月时间不等。 4.什么是外照射、什么是内照射? 根据放射源的远近分为:外放射和内放射。

2018年《肿瘤放射治疗技术》常考题(三)

2018年《肿瘤放射治疗技术》常考题(三) 单选题-1/知识点:章节测试 适形放疗要求各野到达靶区内P点的剂量率和照射时间的乘积之和为一常数,调整各野照射P点的剂量率的方法有 A.组织补偿器 B.多叶准直器动态扫描调强 C.多叶准直器静态扫描调强 D.笔形束电磁扫描调强 E.独立准直器动态扫描 单选题-2/知识点:章节测试 放射治疗的质量保证的英文缩写是 A.QA B.QC C.CA D.GA E.QG 单选题-3/知识点:章节测试 钴治疗机等中心误差应不大于 A.1mm B.2mm

C.1.5mm D.2.5mm E.0.5mm 单选题-4/知识点:章节测试 斗篷野照射喉保护大小一般为 A.1cm×1cm B.2cm×2cm C.3cm×3cm D.4cm×4cm E.5cm×5cm 单选题-5/知识点:医学伦理学 国际上最早对人体实验制定基本国际准则的医德文献是 A.《希波克拉底誓言》 B.《赫尔辛基宣言》 C.《纽伦堡法典》 D.《日内瓦协议》 E.《东京宣言》 单选题-6/知识点:医学伦理学 关于生殖权利错误的是 A.人权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

B.是人的自然权利 C.是人类的生存和延续所不可缺少的 D.在保护生殖权利与调节人口之间存在着矛盾 E.有悖于我国计划生育原则 单选题-7/知识点:放射治疗物理学基础 射野边缘处的半影由以下几种半影组成 A.几何半影、干涉半影和散射半影 B.物理半影、穿射半影和散射半影 C.准直器半影、穿射半影和散射半影 D.几何半影、穿射半影和模体半影 E.几何半影、穿射半影和散射半影 单选题-8/知识点:章节测试 以下有关口底癌放疗布野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肿瘤靠前者应包下唇 B.肿瘤靠后者可不包下唇 C.后界一般置于椎体前缘 D.上界在舌上缘上2cm E.下界一般置于舌骨下缘水平 单选题-9/知识点:章节测试 下列乳腺癌非对称照射野摆位技术描述不正确的是

放射治疗质量控制标准

放射治疗质量控制标准-----------------------作者:

-----------------------日期:

放射治疗质量保证的基本概念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所发布的ISO9001标准,质量保证的定义为:为提供对于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或服务的足够信任,所必须进行的全部有计划的和系统的活动。按照卫生组织的定义,放射治疗的质量保证,指的是以肿瘤患者获得有效治疗为目标,使患者的靶体积获得足够的辐射剂量,同时正常组织所受剂量最小,及正常人群所受剂量最小,为确保安全实现这一医疗目的而制定和采取的所有规程和方法。 放射治疗是对肿瘤患者提供的一种医疗服务,是一个复杂的医疗过程。为使肿瘤患者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安全有效的治疗,取决于各类技术人员的素质,专业水平,及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也取决于相关的资源,主要是放射治疗设备的合理配置,完好状态极正确操作和使用。 方针和组织:按照国家颁布的相关标准,制定放射治疗中心质量保证的方针,建立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同时确认治疗中心各方面工作人员的组成,权限,指责,相互工作关系设备:放射治疗中心制定设备购置(包括各类材料),验收,维护,检验,使用和操作的相关规程 过程控制:放射治疗中心必须明确和规范,肿瘤患者从进入放射治疗程序直至治疗结束离开,所涉及的所以医疗活动。必要时,参照国家和国际发展水平,制定各类病种的治疗规范。 知识和技能:放射治疗中心应负责按系统方法,培养和提高所有工作人员的知识和技能质量控制:监督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性,使其不断完善,并发展相关质量控制的方法 放射治疗质量控制与评价标准 为保证临床放射治疗的医疗质量和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6年1月20日发布的46号令《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结合我省情况,特将原制定的《放射治疗质量控制标准及评估标准》修改如下: 一、放射治疗质量控制标准 开展放射治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必须获准省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放疗诊疗科目的注册登记。 (一)房屋的基本要求 1、有独立的医、护办公室,诊疗室,普通或特制防护的病房(有低剂量率近距离放射单位)。 2、有放射治疗机房、定位设备机房、型模室、物理室。 注:放射治疗及定位机房的设计、防护、消防均须通过省、地市劳动卫生放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检测及验收合格。 (二)放射治疗及配置设备的基本要求 1、深部病灶外部照射治疗机:60Co治疗机或医用直线加速器 2、浅层病灶外照射治疗机:千伏级X线机或医用电子线 3、模拟定位设备和治疗计划系统(TPS) 4、型模制作设备 5、头、胸、腹、四肢等固定装置

放射治疗设备与技术的应用和最新进展_徐胜

放射治疗设备与技术的应用和最新进展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0438)徐胜孟岩 现阶段,肿瘤已经发展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疾病,而手术、肿瘤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是目前对恶性肿瘤进行治疗的主要手段。2008年统计资料表明,恶性肿瘤的治愈率已经达到了45%,手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的贡献率分别为22%、18%、5%,从这一资料我们可以看出,除手术治疗外,放射治疗已经发展成为局部治疗肿瘤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手段[1]。现对近年来在临床广泛应用的几种放射治疗设备和技术、分析其应用和进展,希望能为临床肿瘤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1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设备的应用及进展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计算机和医学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已经能够准确勾画出人体内的实体肿瘤空间形状,在此基础上,临床放射治疗将剂量分布应吻合靶区形状的想法提了出来,常规放射治疗设备的圆形和矩形照射野逐渐退出医疗舞台,3D适形放射治疗设备随之被成功研制出来并在短时间内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直线加速器基础上增加双肺平均剂量(MDL)和相应的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2]。运用3D-TPS对非共面不规则野进行设计,然后进行分次照射,多叶准直器调节截面形状,符合束流观视方向上得肿瘤靶区轮廓,可以运用直观射线束包裹肿瘤,使重要器官免受损伤,这样就能够有效提高靶区边缘剂量,使靶区剂量得到总体的提升,从而促进肿瘤局部控制率得到极大程度提升。运用3D TPS能够将精度在2%~3%范围的精确计划得出来,达到精确治疗肿瘤的目的,同时也要求医用直线加速器具有更为良好的运行效率[3]。2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设备的应用及进展 三维适形放射技术保持了射野方向的剂量分布和靶区截面形状的统一,但是临床更希望在三维方向上保持高剂量去的剂量分布和靶区体积的统一,并且做到靶区内任一点的剂量等于处方剂量,这就要求束流调控方式能够运用到治疗设备中去,从而对X线束的方向和强度进行有效的控制,或在固定野和旋转运动中运用动态多叶准直器实行调强,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小靶区以外的组织剂量和受照体积[4-6]。随着CT、磁共振成像(MRI)、容积成像技术(VCAD)、加速器束流控制技术等技术的迅速发展,调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设备应运而生,使临床相关需要得到了有效的满足。该设备的主要技术特点是首先在立体定向定位靶区时借助CT定位机等,然后在这些立体定向定位数据的基础上重建靶区三维图像,再依据临床要求的靶区三维剂量分布,将各射野方向上的二维强度调制函数计算出来,最后运用具有笔形束扫描方式的回旋加速器等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该设备显著提升了肿瘤局部控制率,但是需要有较长的治疗时间。 3图像引导放射治疗设备的应用及进展 在肿瘤治疗中,临床上为了更加精确病灶靶区,要求运用新技术有效控制呼吸造成的靶区空间位置移动。肿瘤的位置和大小在一段治疗时间内也会发生变化,图像引导能够自动检测、验证和调整呼吸、位置及肿瘤大小的变化,也就是所说的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图像引导放射治疗设备的主要技术特点是有机结合直线加速器和MV级或kV级的X射线产生、图像实时获取及处理技术,也就是说将Cone Beam(锥形束)CT增加在常规加速器上,从而有效地实现图像引导放射 native coronary artery lesions)trial.Circulation,2002,106(7):798-803. [3]Sousa JE,Costa MA,Abizaid A,et al.Sirolimuseluting stent for the treatment of instent restenosis:a quantita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 and three-dimensional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study. Circulation,2003,107(1):24-27. [4]Park SJ,Shim WH,Ho DS,et al.A paclitaxel eluting stent for the prevention of coronary restenosis.N Engl J Med,2003,348(16):1537-1545. [5]Perlman H,Luo Z,Krasinski K,et al.Adenovirus-mediated delivery of the gax transcription factor to rat carotid arteries in-hibits smooth muscle proliferation and induces apoptosis.Gene Ther,1999,6(5):758-763. [6]Ascher E,Scheinman M,Hingorani A,et al.Effect of p53gene therapy combined with CTLA4Ig selective immunosuppression on prolonged neointima formation reduction in a rat model.Ann Vasc Surg,2000,14(4):385-392. [7]Lamfers ML,Lardenoye JH,de Vries MR,et al.In vivo sup- pression of restenosis in balloon-injured rat carotid artery by adenovirus-mediated gene transfer of the cell surface-directed plasmin inhibitor ATF BPTI.Gene Ther,2001,8(7):534-541. [8]金波,罗心平,施海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动物模型.心血管 病学进展,2005,26(B08):14-16. [9]Ikeno F,Buchbinder M,Yeung AC.Novel stent and delivery systems for the treatment of bifurcation lesions:porcine coronary artery model.Cardiovasc Revasc Med,2007,8(1):38-42. [10]Schwartz RS,Edelman ER,Carter A,et al.Drug-eluting stents in preclinical studies:recommended evaluation from a consensus group.Circulation,2002,106(14):1867-1873. [11]蔡芙侠,史四季,丰慧艳.心血管介入治疗后出现低血压的原 因分析及护理.中国医学工程,2010,18(1):163. [12]李萍,马萍.探讨心血管介入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及防控措 施.中国疗养医学,2012,21(1):29-30. (收稿日期:2013-03-12) 通信作者:孟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