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孔子有几个出名的徒弟啊

孔子有几个出名的徒弟啊

孔子有几个出名的徒弟啊
孔子有几个出名的徒弟啊

孔子有几个出名的徒弟啊

澹台灭明(前502——?)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春秋末年鲁国人。其年龄“少孔子四十九岁”(《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其籍贯,文献没有直接的记载,但从《论语·雍也第六》来看,应是武城(今之山东平邑县南)人。

宓子贱(前521?——?)姓宓,名不齐,字子贱。春秋末年鲁国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他:“少孔子三十岁”。

原宪(前525——?)原氏,名宪,字子思,通称原思,亦成原思仲。生于公元前525年,卒年不详。

南宫适南宫氏,名适,字子容,通称南容。又称南宫韬(《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春秋末年鲁国人。生卒年不详。

公晳哀公皙氏,名哀,字季次;一说字季沉。春秋末年齐国人,生卒年不详。《史记·游侠列传》说他是“闾巷人也,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厌。”据此推测,他出身于平民之家,一生潦倒。家境不富裕。

曾点字子皙,曾参之父。

颜无繇(颜路)(前545—?)名无繇(由),字路,春秋末年鲁国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云:“路者,颜回父。父子尝各异时事孔子。”《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云:“颜由,颜回父,字季路,孔子始教学于阙里,而受学。少孔子六岁。”据此推算,颜路生于公元前545年,卒年不详。

商瞿(前522—?)商氏,名瞿,字子木。春秋末年鲁国人。少孔子二十九岁。

高柴(约前521—?)高氏名柴,字子羔。亦称子高、子?、季?。春秋末年卫国人(一云齐人)。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云:“少孔子三十岁”。约生于公元前521年,死于何时未见文献记载。

雕开(前540—?)漆雕氏,名开,《史记·仲尼北子列传》《集解》谓其为鲁人。字子开。《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则云:“漆雕开,蔡人。字子若,少孔子十一岁。”则生于公元前540年。卒于何年,史料无征。

公伯寮春秋末年鲁国人,生卒年不详。《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列为孔子弟子,称“公伯寮字子周”,而且名列第二十四,作为孔子的重要弟子加以介绍。

司马耕(?—前481年)司马氏,名耕,字子牛。春秋末年宋国人。生年史料无征。《左传》记载他在哀公十四年去齐,去吴,至鲁时死于鲁国门之外,即公元前481年。

樊迟(约前505—?)姓樊名须,字子迟,通称樊迟。春秋末年鲁国人。

有若(前515—?)字子有,在孔子弟子中,颜渊被尊称为颜子,曾参被尊称为曾子,有若也被尊称为有子。可见其地位不同一般。

巫马施(前521—?)巫马氏,名施,字子期。春秋时期鲁国人。生于公元前521年,卒年不详。

梁鳣(前512?—?)春秋末年齐国人,姓梁名鳣,字叔鱼。

颜幸(前503—?)春秋末年鲁国人。姓颜名幸(《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幸”作“辛”)字子柳,少孔子四十八岁,生于鲁定公七(前503),卒年不详。

冉孺(前501—?)春秋末年鲁国人。冉氏名孺字子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言少孔子五十岁。生于鲁定公九年(前501),卒年不详。

曹□(前501—?)春秋末年蔡国人。曹氏名?字子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言少孔子五十岁。生于鲁定公九年(前501),卒年不详。

伯虔(前501—?)春秋末年鲁国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言“伯虔字子析,少孔子五十岁”,生于鲁定公九年(前501),卒年不详。事迹亦不详。

公孙龙(前498—?)春秋末年楚国人。姓公孙,名龙,字子石。《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言少孔子五十三岁。生于鲁定公十二年(前498),卒年不详。

冉季春秋末年鲁国人。冉氏名季字子产。生卒年不详。

公祖句兹春秋末国鲁国人。复姓公祖,名句兹,字子之。生卒年不详。

秦祖孔子弟子,字子南,春秋末年秦国人。

漆雕哆孔子弟子,春秋末年鲁国人。漆雕氏,名哆,字子敛。

漆雕徒父春秋末年鲁国人。漆雕氏,名徒父。

壤驷赤春秋末年秦国人。复姓壤驷,名赤,字子徒。

商泽春秋末年鲁国人。商氏,名泽。

石作蜀春秋末年秦国人。复姓石作,名蜀,字子明。

任不齐春秋末年楚国人。姓任,名不齐。

公良孺春秋末年陈国人。公良氏,名孺,字子正。

后处春秋末年齐国人。后氏,名处,字里之。

奚容箴春秋末年卫国人。奚氏,名容箴,字子皙。

公肩定春秋末年鲁国人(或曰晋人),姓公名肩定字子中(亦说复姓公肩名定)。

颜祖颜氏名祖名襄。

句进疆春秋末年卫国人。句井氏,名疆。

秦商(前547—?)春秋末年鲁国人。姓秦,名商。

申党春秋末年鲁国人。申氏,名党,字周。

颜之仆春秋末年鲁国人。颜氏,名之仆,字叔。

荣□春秋末年鲁国人(亦说卫人)。姓荣,字子祈。

县成春秋末年鲁国人。县氏,名成。字子祺。

左人郢春秋末年鲁国人。左人氏,名郢,字行。

燕□春秋末年人。姓燕,字思。

郑国春秋末年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言“郑国,字子徒”,《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无郑国,而有“薛邦,字子徒”。唐司马贞《史记索隐?以为“史记》作‘国’而《家语》称‘邦’者,盖(太史公)避汉祖讳而改。‘郑’与‘薛’,字误也”,故郑国与薛邦实为一人。

秦非春秋末年鲁国人。姓秦,名非,字子之。

施之常春秋末年人。施氏,名之常,字子恒。

颜哙春秋末年鲁国人。颜氏名哙,字子声。

步叔乘春秋末年齐国人。步叔氏,名乘,字子车。

乐□春秋末年鲁国人。乐氏,字子声。

廉□春秋末年卫国人。姓廉,字庸。

叔仲会(前501—?)春秋末年人。一说晋人(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引郑玄语),

一说鲁人(《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叔仲氏,名会,字子期。

狄黑春秋末年卫国人。姓狄,名黑,字皙。

孔忠春秋末年鲁国人。孔氏,名忠。

公西□春秋末年鲁国人。公西氏,字子上。

琴牢春秋末年卫国人。琴氏,名牢,字子开,一字张。

陈亢(前511—?)春秋末年陈国人。姓陈,名亢,字子亢,一字子禽。

林放春秋末年鲁国人。

颜回闵损冉雍冉耕冉求言偃宰予仲由端木赐商公冶长曾□颛孙师颜高巽□蘧瑗公西赤

[VIP专享]孔子的弟子介绍

孔子的弟子 孔子传说有三千弟子,孔子认为“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又一说:贤人七十二。 据《史记》记载,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精通六艺者七十二人,称“七十二贤人”。 在德行方面出众的有:颜回、闵损、冉耕、冉雍。 在政事方面出众的有:冉求、仲由。 在言语方面出众的有:宰我、端木赐。 在文学方面出众的有:言偃、卜商、颛孙师、曾参、澹台灭明、原宪、公冶长、樊须、有若、公西赤。 孔子死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这样就在政治上打破了贵族垄断的世卿世禄制,为专制君主自由任免布衣卿相的官僚体制创造了条件。 孔子讲学图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而且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其中最主要的有: 颜回,前521~前481,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亦颜渊,孔子最得意弟子。《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

不改其乐”。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颜渊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雍也》)。不幸早死。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孔子的母亲的姓氏也是颜,是巧合还是感情因素使颜回成为孔子最得意弟子呢? 仲由,前542~前480,字子路,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鲁莽,好勇力,事亲至孝。除学诗、礼外,还为孔子赶车,做侍卫,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深得器重。孔子称赞说:“子路好勇,闻过则喜。”初仕鲁,后事卫。孔子任鲁国司寇时,他任季孙氏的宰,后任大夫孔俚的宰。卫庄公元年(前480年),孔俚的母亲伯姬与人谋立蒯聩(伯姬之弟)为君,胁迫孔俚弑卫出公,出公闻讯而逃。子路在外闻讯后,即进城去见蒯聩。蒯聩命石乞挥戈击落子路冠缨,子路目毗尽

孔子与其弟子的故事

孔子与其弟子的故事 孔子;;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他带领弟子在六国讲学,发扬仁的思想。孔子用言行教导三千弟子,也留下很多典籍给后世人学习。那么孔子与其弟子的故事有哪些呢?下面是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孔子与其弟子的故事之孔子与子路 孔子带弟子子路周游列国时,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就让子路捡起来,不料子路懒得弯腰便假装没听见。 孔子没说什么,自己弯腰捡起了马蹄铁,用它在铁匠那儿换来3文钱,又用这钱买了十七八颗樱桃。 出了城,二人继续前行,经过的都是茫茫荒野,坐在牛背上的孔子猜到子路渴得厉害,就把藏在袖子里的樱桃悄悄地掉出一颗,子路一见,赶紧捡起来吃。 孔子边走边丢,子路也狼狈地弯了十七八次腰。 最后,孔子笑着对子路说:要是你刚才弯一次腰,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了。小事不干,将来就会在更小的事上操劳。 孔子与其弟子的故事之孔子与颜回 有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 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饭快要熟的时候,

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 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 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孔子与其弟子的故事之孔子与颜渊 一次,孔子北游农山,随从的弟子有子路、子贡、颜渊。 来到山顶,孔子极目远眺,喟然感叹道:“登高望远,见天地之悠悠,难免发千古之幽思。此情此景,同学们,何不在此说说,各自的志向,让老夫聆听一二。” 子路见老师说得如此感慨,便率先回道:“子路不才,愿有一天,遇到这样的场景:战场上,旌旗飞扬,席卷大地;战鼓钟声,响彻云天。白羽箭,如月光倾洒;赤羽箭,如日光飞动。此时,唯有我子路,能率领众军,英勇驱敌,一鼓作气,夺回千里失地。而子贡与颜渊两为同学,可作为我的随从高参。” 听了子路的豪言壮语,孔子点评道:“壮哉!勇士,一个奋不顾身的雄杰。”子贡看着踌躇满志的子路,笑了笑,然后轻步上前,洒然说道:“子贡不才,愿有一天,见齐国与楚国合战于苍莽原野,两军对垒,实力相当。正当旌旗相望,战尘相接,千钧一发之际,我子贡,身着白袍白冠,从容游说于白刃之间,不费一兵一卒,顿解两国纷争。

孔子的人物介绍

孔子的人物介绍 孔子做为我国的伟大圣人,不仅仅只是教育的代表,也更是影响力最大最广的思想家。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孔子的人物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属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出生地鲁国陬邑(今属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成为中国二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他兴办私学,突破官府垄断,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被尊为儒教始祖(非儒学),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 孔子拜师的典故在他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但是他还是认为自己的知识并不是那么的渊博。于是在他三十岁的时

候,就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曲阜,来到洛阳想要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但是孔子的家到洛阳并不是那么的近的,之间的距离恐怕有上千米,于是孔子到洛阳的过程中基本上是都是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直到几个月后,终于来到了洛阳城。准备进洛阳城的时候,他瞧见一架马车,在马车的旁边站着一位将近七十多岁的老人。身穿长袍,头发和胡子全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的样子。于是孔子猜测这位老人可能是自己要拜访的老子先生吧!便上前行礼询问:“老人家,您就是老子先生吗?”老人见这位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就有些纳闷。孔子见老人神情疑惑,于是上前说:“我是学生孔丘,特地前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徒弟吧。”老人才恍然大悟:“原来你就是仲尼,听说你要来,我特地在这里迎你,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可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这以后,孔子每天都跟在老师身旁,有不懂的就随时问,而老子也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知道的传教给他。 孔子的生平事迹简介孔子自小过着清贫的生活。三岁时,父亲就离开人世。母亲颜氏就带着他离开出生地尼山,来到阙里。生活拮据的他,做过许多工作来补贴家用。虽然经济上困难,但也抵挡不了孔子对求学的热情。孔子聪明早慧,对知识非常的渴求,经常去拜访各位名师,请他们指教,向他们学习。 17岁时,孔子的母亲颜氏离开人世。孔子多方打听才将父母亲合葬在一起。19岁时,给贵族担任职事,管理东西。不久,迎娶了

孔子眼中最优秀的十大弟子

孔子眼中最优秀的十大弟子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士七十二人,可谓人才济济。在孔子的眼中有不少他欣赏的弟子,他的这些弟子,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特长和性格,但有十位弟子,孔子尤为推崇。他们分别是谁?他们又有着怎样的独特个性和人生呢? 在孔子的弟子当中,恐怕我们最熟的只有两位:子路与颜回,但还有其它八位同样也是孔子眼中的佼佼者。我会分别用一句诗对十大弟子进行逐一概括,并对他们进行描述和评价,就先说子路吧! 仲由(字子路)——武功高强显忠烈,舍身取义志 伉直。子路也许是十大弟子当中唯一会武功的人,不论是在 从师孔子前还是从师中,子路就非常好勇争胜,但不欺幼弱, 《集解》中说子路:“冠以雄鸡,佩以暇豚。二物皆勇,子 路好勇,故冠之。”(意思是戴雄鸡形的帽子,佩野猪形的 饰物。雄鸡野猪皆好斗,古时以冠带像其形,表示好勇), 他始终不像一个儒雅学子,倒像一个侠士,孔子说他未“入 室”,由于武功高强,从师孔子后,他成了孔子的贴身保镖, 忠心耿耿,从此无人敢欺慢孔子。孔子说:“自吾得由,恶 言不闻于耳”,子路不仅性格独特,而且还有着政治方面的 杰出才能,做过季氏宰,任过卫国蒲邑的大夫,直到卫国大夫孔悝的邑宰,但就是做孔悝的邑宰时,为了忠于主人、恪守职责,最终舍身取义:孔俚的母亲伯姬与其它人谋立蒯聩(伯姬之弟)为君子,胁迫孔俚杀卫出公(即姬辄,为春秋诸侯国卫国君主之一),卫出公闻讯而逃之夭夭。子路在外面听到消息后,立即进城去见蒯聩,可是蒯聩命石乞挥戈击落子路冠缨,子路目毗似裂,喝斥道:“君子死,而冠不免。”毅然系好缨帽,就这样从容就义了。说完会武功的子路,接下来说文采翩翩的卜商。 卜商(字子夏)——命理始祖桃李遍,辈晚才 高传佳作。卜商是最早提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观点的始祖,这句话对中国人的命理观影响几千年,这 并不是子夏在提倡一种宿命论,而是教导人们:要看得 开生和死,生和死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必经之路,要用一 颗平常心去看待生死;富有、地位在某一程度上是由上 天决定的(比如出身的家庭有富有、贫穷、皇室、平民 之分),但是当一个人哪怕是处于贫穷和艰难之中,也

最新高中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试卷及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期中测试1 ) 1.秦朝统治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年,但秦的制度对于此后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由秦开创并一直沿用至后世的制度是 ①皇帝制度②三公九卿制③科举制④郡县制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这反映了唐太宗 A.民贵君轻的思想B.农业为本的思想C.儒法并重的思想D.“存百姓”的思想3.唐太宗一反前代“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而“独爱之如一”,对这一政策理解正确的是 A.唐朝统治者认识到民族平等B.李唐皇族有少数民族血统 C.有利于维护唐朝的统治稳定D.各民族关系一直非常和睦 4.柏拉图心目中理想国家的统治者应该是 A.公民推选出来的贤士B.战场上克敌制胜的勇士 C.仁慈而有权威的贵族D.富于理性和智慧的学者 5.亚里士多德说,“慷慨是挥霍与吝啬之间的中庸”“庄重是自傲与顺从之间的中庸”。孔子下列言论与之类似的有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C.人无远虑,必有近忧D.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6.克伦威尔在其施政纲领中说:“护国主为终身职务,与国会共同掌握立法权,与国务会议共同行使行政权,……议会的议案必须经过护国主的批准才能生效。”这表明克伦威尔A.蜕变为封建专制君主B.主张分散国家权力 C.严格遵守共和国原则D.建立个人独裁统治 7.华盛顿被美国人民尊称为“国父”,受到人民的尊敬,这是因为 ①赢得独立战争的胜利②开创美国近代民主制度 ③出任美国第一任总统④重国家利益不贪恋权位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④ 8.以下不属于 ...拿破仑对资本主义发展贡献的是 A.打败欧洲封建君主的进攻B.建立起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 C.确立西方世界的法律典范D.将大革命精神传播到欧洲国家 9. 《论语·雍也》篇云:“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体现了孔子的哪一思想 A.仁者爱人 B.和而不同 C.中庸之道 D.克己复礼 10.学生向孔子问仁,孔子回答颜渊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回答仲弓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回答司马牛说:“仁者,其言也讱。” 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孔子开创私学之先例,所收学生并无贫富贵贱之分 B. 孔子根据学生基础和造诣的不同,给予不同的解释 C. 体现了孔子在处事原则上“中庸之道”的思想 D. 孔子论证了“仁”和“礼”的辩证关系 11.以下有关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孔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三人都认同奴隶制度

孔子弟子简介

孔子弟子简介 孔门弟子 1、颜回(前521~前481年)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亦颜渊, 孔子最得意弟子。《雍也》说他“一箪食,一飘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雍也》)。不幸早死。汉高祖东巡祀孔子时以颜回配享,后历代因之。唐贞观二年(628年)诏称“先师”。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兖国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复圣”。在曲阜城内建有复圣庙,俗称颜庙。 2、闵损(前536~?年)春秋末鲁国人。字子骞。在孔子弟子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而其孝悌之德尤以为人所称颂。《先进》赞扬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他物资欲望寡少,仕途观念淡薄。《雍也》载,当季氏请他当“费宰”时,他断然谢绝,说:“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也说他“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为“费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为“琅琊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改为封为“费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闵子”。 3、冉耕:(约前544~?)春秋末鲁国人。字伯牛。为人端正正派,善于待人接物。在孔子弟子中,以德行与颜渊闵子骞并称。因恶疾早逝。孔子哀叹其“亡之,命矣夫!”(《雍也》)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为“郓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改封“东平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改封为“郓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冉子”。 4、冉雍:(前522~?)春秋末鲁国人。字仲弓。品学兼优。为人度量宽宏,“仁而不佞孔子称其“可使南面”,即可担任封国之君(《雍也》)。后来荀子更敬重他。《荀子?十二子》称:“下则法仲尼、自弓(即仲弓)之义”,将他和孔子并提。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为“薛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下邳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封为“薛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冉子”。 5、冉求:(前522~?)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有,亦称冉有。性格活泼爽快多才多艺,以擅长“政事”著称。长期为鲁国季氏改革田赋。孔子称赞他是“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公治长》)。因为“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孔子斥之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功之,可也。”(《先进》)但仍是重要弟子之一。唐开元二十七年(739)追封“徐候”。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加封“彭城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进封为“徐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冉子”。 6、仲由:(前542~前480)春秋末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人)。字子路,又字季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结构图

选修四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㈠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一、秦始皇能够统一六国的原因①根本原因:统一是历史必然趋势;②国力因素:商鞅变法奠定经济和军事基础;③民心因素:人民渴望统一;④个人因素:嬴政具有雄才大略。 二、秦始皇巩固统一采取的具体措施 ①政治上:建立皇帝制,推行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②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促进经济发展;③军事上:修筑长城,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增设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④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⑤交通上:建立起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有利于各地经济的发展和交流。 三、秦始皇的暴政的表现和暴政的影响 ⑴表现:①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②大兴土木,劳民伤财。③徭役繁重。④刑法严酷。⑵影响:激化阶级矛盾,加速秦的灭亡。 四、评价秦始皇 ①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另一方面他的暴政又导致秦朝很快灭亡;②秦始皇是封建社会初期地主阶级杰出政治家,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㈡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一、“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和表现 ⑴原因:①客观上: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总结历代兴衰的经验。②主观上:唐太宗心存百姓,选贤与能,励精图治,善于用人与纳谏,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 ⑵主要表现:①政治上:虚心纳谏,选贤与能,加强中央集权,使唐朝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②经济上:强调存百姓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③法律上:慎用刑法,使社会风气得到了很大改观;④思想上:文德治国,崇儒尊孔,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扩大统治基础;⑤民族关系上:采取民族平等政策,加强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往来或控制,促进民族关系发展;⑥对外关系上:采取积极友好态度和开放政策,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二、唐太宗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①唐太宗励精图治,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级矛盾缓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就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②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过入了鼎盛时期。③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 ㈢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一、康熙帝初年面临问题 ①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坚持抗清;②沙俄势力正在东来;③游牧于漠西和漠北的蒙古各部需要加强管理;④地方割据实力的威胁尚未清除⑤满汉矛盾尚未平复。 二、康熙帝巩固中国统一的举措 ①平定三藩,有利于安定统一;②收复台湾:启用郑氏降将施琅。收复后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和大陆联系,促进了台湾开发,巩固了海防。台湾正式隶属于清朝

孔子弟子介绍

孔子弟子介绍 孔子弟子介绍 颜子 颜子,讳回,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生于鲁昭公二十一年(孔元三十一年,西元前521年,周景王二十四年),卒于鲁哀公十四年(孔元七十一年,西元前481年,周敬王三十九年),享年四十一岁。父名颜繇,字路,是孔子最早的弟子之一。 在孔门弟子中,颜子最称高足,其品德与学业均翘居群首,是孔子多次赞许的弟子,孔子曾经把他作为推行王道的理想人选,在孔子四科之中列入“德行”科,是孔门七十贤之首。在《论语》中有六处孔子赞扬颜子的句子。这在孔门和《论语》中也只有他一人了。颜子去世时,孔子是悲恸欲绝。宋朝以前,人们往往“孔颜”并称。 颜子勤奋好学,能做到“不迁怒,不贰过”;实践仁道,能做到“三月不违仁”;贫能安心守道,可以做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为人志向高远,又谦虚谨慎;善于体悟孔子之志,遵从孔子教诲;对孔子极其敬重,曾说孔子“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尽管颜渊没有著述传世,但他以其习行与品德,为后世儒者树立了一个光辉的典范。一般认为,后来的儒学八派之中的“颜氏之儒”就是指颜子一派。历代对他也不时追加封号,如唐玄宗封他为“亚圣”、“衮国公”,元朝封他为“复圣公”,后世称之为“复圣”。山东曲阜有“复圣庙”。 子路 子路,姓仲,讳由,字子路(又作季路),春秋末鲁国之卞(今山东泗水县东)人。生于孔元十年(西元前542年),卒于孔元七十二年(西元前480年)。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孔门十哲”之一。孔子对他非常器重,同时又多有批评指教。在学问上,孔子对他的评价是“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在孔子所列的四科之中,他被列入“政事”科。 子路曾经担任鲁国大夫季孙氏的家臣,曾经协助孔子“堕三都”以便削弱当时操纵鲁国大权的季孙氏、叔孙氏和孟孙氏的势力,曾经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据说他还曾经治理蒲地三年,因为治理得颇有政绩,孔子“三称其善”。在担任卫国大夫孔悝(kui1)的邑宰时,遇到卫国宫廷政变,他认为“食其食者不避其难”,在争斗之中,冠缨被击断,他遵守礼仪重新结冠缨的时候被惨杀。 子路出身贫贱,“常食藜藿之实”(《说苑·建本》)。少孔子九岁,是孔门弟子中年龄较长的一个。为人豪爽,能与朋友荣辱与共;性情耿介、直率,敬重孔子,又能够在孔子面前直言;好勇、果敢,但有时有些鲁莽;重视信用,遵守诺言;注重躬行实践,最忌学习到却不落实在行动上。 子路有较强的行政能力,孔子曾说“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论语·公冶长》)子路自述政治志向的时候说“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论语·先进》)也就是说,他可以在三年里把一个内有灾荒、外有敌人侵犯、夹在大国中间的中等国家治理好,能使国人个个有勇气、懂道理。虽然孔子为此而微笑,但不是因为他志大才疏,而是因为他“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孟子对子路评价很高。唐玄宗时封子路为“卫侯”,北宋真宗时先封为“河内公”,后改称“卫公”。 子夏 卜商,字子夏。少孔子四十四歲。家語云衛人。鄭玄曰溫國人。在孔門中,子夏稱爲文學。先師去世后,子夏居河西,為魏文侯師,帶有一批學生,而李悝、吳起,是猶以政事成

孔子有几个徒弟

孔子有几个徒弟 七十二弟子、三千贤人.孔子门下的72个徒弟名单如下:颜回鲁国人,字子渊闵损鲁国人,字子骞冉耕鲁国人,字伯牛冉雍鲁国人,字仲弓冉求鲁国人,字子有仲由国藉不详,字子路宰予字子我,鲁国人端木赐字子贡,卫国人言偃字子游,吴国人卜商字子夏,卫国人颛孙师字子张,陈国人曾参字子舆,南武城人澹台灭明字子羽,武城人宓不齐字子贱,鲁国人原宪字子思,宋国人公冶长字子长,齐国人南宫适(《史记》作南宫括。古读“括,适”同音。)字子容公皙哀字季次,齐国人曾点字子皙,曾参之父颜无由(《家语》作颜由)字路(《家语》作季路)。颜回的爸爸商瞿字子木,鲁国人高柴字子羔,齐国人漆雕开字子开,(《家语》作子若),蔡国人公伯僚字子周司马耕字子牛(朱熹《四书集注》谓名"犁")。宋国人樊须字子迟,鲁国人有若字子有,鲁国人公西赤字子华,鲁国人巫马施字子旗(《家语》作巫马期,字子期。《论语》亦作巫马期),陈国人梁鳣字叔鱼,齐国人颜幸(《家语》作颜辛)字子柳,鲁国人冉孺字子鲁,鲁国人曹血阝字子循伯虔字子析公孙龙字子石,卫国人冉季字子产公祖句兹(《家语》作公祖兹)字子之。秦祖字子南。漆雕哆(《家语》作侈)字子敛。颜高字子骄。(《家语》无此人)漆雕徒父(《家语》无此人,却有个叫漆雕从,字子文的。疑为误笔,如三豕己亥故事。)壤驷赤字子徒。(《家语》作字子从,古"从"字与徒字相近,亦疑为彼此笔误。)商泽字子秀石作蜀(《家语》为石子蜀)字子明任不齐(《家语》作任子齐。应

亦为笔讹)字子选公良孺字子正,陈国人,贤而有勇。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赞助了五辆牛车并从游。后处字子里。(《家语》作字里之,应谬。)秦冉字开。公夏首字子乘。奚容箴字子皙。公肩定字子中(《家语》作子仲)。颜祖字襄。(《家语》无此人)。枭阝单字子家(《家语》无之)。句井疆字子疆。罕父黑字子索(《家语》作宰父黑,字子黑)。秦商字子丕(《家语》作丕兹),鲁国人。其父名堇父,与孔子父叔梁纥俱以勇力闻名。申党字周(《家语》作申续,字子周)。颜之仆字子叔。荣祈字子祈(《家语》作子祺。)县成字子祺(《家语》作子横)。左人郢字行(《家语》无之)。燕(亻及)字子思。郑国(《家语》作薛邦)字子徒。秦非字子之。施之常字子恒(《家语》作子常)。颜哙字子声。叔步乘字子车。原亢藉(《家语》作原[忄亢],字子藉)。乐咳(《家语》作乐欣,应为错误)字子声。廉洁字子庸。叔仲会字子期,鲁国人,小孔子五十岁。颜何字冉(《家语》无此君)。狄黑字皙(《家语》为字皙之)。邦巽(《家语》作卦选)字子敛。孔忠(《家语》无之。而有一个"孔弗字子蔑"的,应与之是一个人)。公西舆如(《家语》作公西舆)字子上。公西点字子上(应误。《家语》作字子索)。以上为《史记》版孔门七十二圣(外加五个编外人员)名单。而《家语》中又有琴牢,陈亢,悬亶三人,为《史记》所未载。附录于后:琴牢字子开,一字张,卫国人。陈亢字子亢,一字子禽,陈国人。小孔子四十岁。《论语》载之。悬亶字子象。这样加起来,正好八十人,比法定的七十二人整多出了八个。至于哪八个是混

高中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案-第1课 先师孔子9-岳麓版

《孔子与老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和儒家、老子和道家,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主要方面及其内在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图片的解读和对《论语》《道德经》摘录的阅读分析,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理解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通过分析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领会孔子、老子的思想对社会现实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儒家的仁爱思想和以德治国主张,领会道家的智慧,认识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孔子的核心思想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 难点:结合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特点理解孔子思想在当时不受重视的必然性。【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选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课标要求:知道儒家和道家,了解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材内容和地位: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教材分两课介绍,第一课介绍孔子和老子的主张及其地位;第二课介绍了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背景,以及战国时期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本节课要学习的是第一课《孔子与老子》,它包括两部分,其一介绍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地位;其二介绍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地位,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可以以此为基本框架组织教学。因为本专题着重讲述“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第一部分。 【学情分析】对于孔子和老子这两位思想家,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稍有涉及,有所了解,但未必有深刻的体会。本课的学习将使学生温故知新,对这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较深的理解,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尝试着将书本知识运用于现实。 【设计思想】本节课通过看图学史,体会论从史出;通过阅读有关孔子、老子的材料,理解孔子、老子的主张;结合现实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运用,认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价值。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背景音乐,展示本课相关图片(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3000孔子弟子为全世界诵读的部分《论语》经典名句),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氛围。 【导入新课】根据孔子的图片和《论语》经典句以提问方式导入新课。 【新课学习】 一、孔子及其思想 (一)孔子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地位 看图学史:师生共同解读一组图片(孔庙、大成殿、杏坛、牌坊、孔子墓碑、世界各地的孔庙、孔子周游列国图等),了解孔子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地位。 (二)孔子主要思想

孔子的弟子曾参生平简介

孔子的弟子曾参生平简介 曾子是孔子的真传弟子,是春秋战国时期有名的思想政治家,下面是为你搜集孔子的弟子曾参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曾子,名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南武城人,曾点之子,与父二人同拜孔子门下。 曾子生于公元前505年,一共活了七十一岁,春秋鲁国人。十六岁的时候认识了孔子,拜在其门下,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勤奋好学,孔子死后将衣钵传给了曾子。他一生都在践行着仁义礼智信的儒家观点,被后世称为宗圣先师。他提出齐家治国平天下,内外兼修。 曾子的孝道主张对华夏子孙的价值观产生了积极影响,并且具有社会意义和实用意义。是现如今建立和谐社会思想的源头,他参与编纂了《论语》,并且自己主编了《孝经》,后人为了纪念他的成就为他建了宗圣庙堂,地位几乎与孔庙齐平,读书人经常前去祭拜。 曾子喜欢读书,虽然家境贫寒,但是他还是艰苦学习,跟随父亲读了很多圣贤书。他十六岁的时候拜在孔子门下,曾子23岁的时候,颜回病故,曾子成了孔子最主要的学生,陪他出门游学。没过几年,孔子也病故,死前将孙子子思托付给了曾子。 三十岁的时候,守孝期满,孔子门下人认为曾子具有孔子的品质,纷纷来请他接替师傅的位置。但是曾子没有同意,他认为孔子的光环就像太阳,他就是一个萤火虫,怎么能因为样貌相似就妄加揣测。

曾子特别孝顺,在母亲和父亲死后坚持为他们服丧,经常哭的昏过去,水米不打牙,内心充满悲痛。他认为自己的生命是父母给的,就要恭恭敬敬的服侍,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曾子的主要思想曾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虽然曾子天分并不高,但是曾子很有毅力,一直苦心钻研着孔子的学说,尤其是后来孔子去世之后,曾子一人经历着艰难的生活,体会着孔子的学术,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主张。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以仁为基础,以政治为核心,以礼为外在规范,曾子也深受影响,但是因为人生经历的不同,曾子的思想主张还是有着不同之处。首先是曾子不屈服于权贵势力的品德,虽然曾子曾经做过官,但是曾子一生他还是一个恪守本心,不苟且屈从于权贵势力的君子,孟子曾经说过:“士不可以不弘毅”单从这种以天下大势为己任,临危不改其志的豪放的思想,就可以得知孟子绝不是那种为了权势利益苟合于权贵的人。对于曾子而言,没有什么会比“道义”、“大志”更加重要,在者面前,就连生命利益都可以不顾,那么区区的官位财富算的了什么呢? 曾子的政治思想中最重要的就是正心诚意,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孟子通过人生的诸多阶段的追求,从个人的修养到政治上的需求,完成了一个严谨的政治体系,是后来的儒家学子一生的政治生活的体现。其中孟子思想中和前人不同的就是以民为本的政治思想,孟子认为一个 在治理国家中最重要的是要以人为本,必须时刻注意到人民的需

有关孔子弟子的故事介绍

有关孔子弟子的故事介绍 孔子乃我国千年难得的教育家,他几乎把自己的一生都放在了教育上,弟子足足有数 千人,子贡就是其中一个比较著名的。子贡是特别尊重老师的,这件事一直被后人称道, 现在就来说一下他尊重老师的几个事例。 有一天,鲁国有个人说孔子的坏话,对子贡的评价却很高,恰好被子贡听到了。他特 别生气,没有因为自己受到夸赞而留面子,就对那个人说,如果说一个人的能力是一个房 子的话,那么我老师的房子光围墙就得有十丈高,而且屋子豪华无比,普通人是没有办法 穿过围墙看到里面的,而我的房子的围墙只有肩膀那么高。他还把自己孔子比作是太阳, 比作月亮,太阳以及月亮光芒万丈,可不是一般人能够超越的。说孔子坏话的那个人听了 这些话之后,感觉十分尴尬,羞愧万分。 子贡在外面非常维护孔子的名声,在孔子去世之后,子贡特别伤心,在他的墓地旁守 了六年。 还有子贡的一个好朋友说:“你对你的老师那么恭敬,但是他真的比你贤良吗?”他说:“我的老师是高不可及的,就像高空一样,不能顺着梯子爬上去,他老人家就像是日 月一样光耀,我哪能比得上呢?”可以看得出来,他的才能还是很厉害的,可以说一定程 度上是超过了孔子的,他才能那么高,却还是如此尊重老师,可以说是难能可贵的,值得 大家学习。 子路是一个勇敢豪爽的人,但是子路也是一个尊敬师长,孝顺父母的人,在子路很小 的时候就表现出来上面的这些品质,孔子对于子路也是有很多的夸奖之语被记载在史册中的,孔子对于子路的了解甚至是超过了子路对于自己的了解,可以说孔子对于子路还是比 较喜爱的,其中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子路的孝。 汉代刘向的《说苑-建本》就记载了《子路负米》的故事,子路小的时候家里比较贫困,自己经常吃一些粗陋的食物,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双亲早一点吃到米饭,不远百里去外 地背米,在路途上不愿意休息,为的就是能够让自己的双亲可以早一点吃到自己背回去的米,后来双亲去世了,子路离开家远游到楚国,子路也做了很大的官,生活条件非常的好,但是还是想回到吃粗陋的饭菜,去远方为自己的父母背米的日子,但是不可以了。 从这则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子路的孝顺,也可以看到子路的勇敢与担当,后来为官为宰,但是父母已经不在,所以也提醒我们今天的人行孝一定要早,不要想着以后我要如何 如何孝顺自己的父母,也许当你发达的时候父母已经不在人世了,到那时再后悔就已经太 晚了。在古代有种说法,父母在不远游,但是对于今天的人来说这一准则已经非常的不合 时宜了,我们大多数人都远离父母在外面打拼,没有时间陪伴自己的父母,等到父母去世 了才后悔不已。

高考历史第3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常考题型及答题规律总结教案(含解析)北师大版

第3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常考题型及答题规律总结 [全国卷5年考情分析]

[例1] (2018·全国卷Ⅲ)材料唐朝“安史之乱”后,一些藩镇跋扈割据,朝廷力弱不能制。唐宪宗李纯(805~820年在位)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他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剑南西川(今四川中南部)与浙西镇(今苏南、浙西地区),取得胜利,割据多年的魏博镇(今冀南、豫北)主动归顺。814年,朝廷发兵讨伐反叛的淮西镇(今河南南部),仍沿旧例以宦官监军,将帅不肯出力,战而无功。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817年平定淮西,俘杀淮西节度使吴元济。迫于此战之威,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藩镇跋扈局面告一段落,唐朝一时兴盛。因宪宗年号“元和”,史称“元和中兴”。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唐宪宗平定“跋扈”藩镇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宪宗作为中兴之君,与唐太宗历史功绩的共同之处。(6分) [解析] 第(1)问,根据“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得出开源节流,增加朝廷财政收入;根据“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得出态度坚决、重用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官员;根据“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得出灵活调整征讨策略;根据“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得出剿、抚并用。第(2)问,从政治(国家统一、中央集权、政治稳定)、经济角度回答。 [答案] (1)开源节流,增加朝廷财政收入;态度坚决、重用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官员;灵活调整征讨策略;剿、抚并用。 (2)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努力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 [例2] (2017·全国卷Ⅱ)材料颜回,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依然淡泊达观。颜回天资聪颖,能很快领悟老师的教诲,子贡称赞他“闻一知十”。每次谈到他的求学精神,孔子总是不吝赞赏。颜回尊敬老师,曾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他践行孔子的学说,认为如果自己的才能智慧能够为世所用,就行其道;不为世所用,则独善其身。 颜回英年早逝。孔子非常悲痛:“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给予颜回很高的评价。《魏书》云:“建国纬民,立教为本;尊师崇

孔子、孟子及弟子的介绍和故事

孔子、孟子及弟子的介绍和故事 1、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夏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故事】孔子误会了颜回 有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 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 锅中的饭吃. 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 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 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2、孟子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华夏族,邹(今山东邹县)人。 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相传他是鲁国姬姓贵族公子庆父的后裔,父名激,母仉(zhǎng)氏。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代表作《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王顾左右而言他》已编入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寡人之于国也》编入高中语文教科书中。 政治上,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他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他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即孔子)之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善于养生气功,“善养吾浩然之气“。 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故事】孟母三迁 过去孟子小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仉氏守节。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丧葬、痛哭这样的事。母亲想:“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

【课外阅读】孔子的主要弟子

【课外阅读】孔子的主要弟子 主要弟子 言偃(前506~前443)春秋时孔子唯一的南方弟子。字子游,又称叔氏。常熟人。22岁时离乡北上,拜孔子为师,为其三千弟子中七十二贤之一。谦虚好学,擅长文学,曾任鲁国武城宰,用礼乐教化民众,境内到处有弦歌之声,深得孔子赞赏。后学成南归,从游弟子无数,被誉为传播东南文化第一人。唐代起先后被封为吴侯、吴公、吴国公及先贤言子等。清康熙间特设五经博士一员,由其后裔世袭。言偃对吴地文化的繁荣作出了很大贡献。 颜回(前521~前490)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孔子弟子。以德行见称。勤奋好学,笃信孔子学说,并“闻一知十”,领会深刻。为人平易谦逊,沉默寡言,才智较少外露,在行动上努力实践孔子的理想,成为孔子最忠实、最得意的学生。孔子屡称他品格高尚,说他“三月不违仁”,“不迁怒,不贰过”。33岁时去世。今曲阜城北陋巷街有颜庙,亦称复圣庙。今曲阜城东11公里防山之南程庄村东北角有颜子林,为颜回及其家族的墓地。 曾参(约前505~前435)字子舆,春秋末鲁国南武城(今平邑)人。人们尊称为曾子。孔子弟子。乐道养亲,曾仕为小吏,以孝著称。认为"忠恕"是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主张"慎终(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虔诚地追念祖先),民德归厚”,“犯而不校(计较)”,矢志不懈地实践孔子学说。相传着有《孝经》和《大学》。在孔门中被视为道统的继承者,被后代统治者尊为“宗圣”。《汉书·艺文志》著录《曾子》18篇,已残,今存《大戴礼记》中,自《立事》至《天圆》凡10篇。清阮元有《曾子注释》。今嘉祥城南20公里南武山南麓有曾庙,又称宗圣庙。 仲由(前542-前480)春秋末鲁国卞(今泗水东)人。字子路,通称季路。孔子弟子。以政事见称。原为鄙野粗人,孔子设礼相诱,收之为徒。性格爽直率真,有勇力才艺,经常批评孔子。孔子了解其为人,评价很高,认为可备大臣之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并说他使自己“恶言不闻于耳”。做事果断,信守诺言,勇于进取,曾任卫蒲邑大夫、季氏家宰,是孔子“堕三都”之举的最主要合作者之一。后为卫大夫孔悝家宰,在内讧中被杀。 冉求(前522-前489)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有,通称冉有。孔子弟子。以政事见称。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前487年率左师抵抗入侵齐军,并身先士卒,以步兵执长矛的突击战术取得胜利,又趁机说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帮助季氏

孔子主要弟子

孔子主要弟子 相传孔子所收弟子多达三千人,有较大成就者72人,其中最主要的有: 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且列言语科之优异者。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他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卫两国之相。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鲁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 司马迁作《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对子贡这个人物所费笔墨最多,其传记就篇幅而言在孔门众弟子中是最长的。这个现象说明,在司马迁眼中,子贡是个极不寻常的人物。我们循着司马迁的这个思路,再细细阅读《论语》等书,便可看出子贡这个人物非同寻常。他的影响之大、作用之巨,是孔门弟子中无人所能企及的:他学绩优异,文化修养丰厚,政治、外交才能卓越,理财经商能力高超。在孔门弟子中,子贡是把学和行结合得最好的一位。 言偃(前506~前443)春秋时孔子唯一的南方弟子。字子游,又称叔氏。常熟人。22岁时离乡北上,拜孔子为师,为其三千弟子中七十二贤之一。谦虚好学,擅长文学,曾任鲁国武城宰,用礼乐教化民众,境内到处有弦歌之声,深得孔子赞赏。后学成南归,从游弟子无数,被誉为传播东南文化第一人。唐代起先后被封为吴侯、吴公、吴国公及先贤言子等。清康熙间特设

五经博士一员,由其后裔世袭。言偃对吴地文化的繁荣作出了很大贡献。 颜回(前521~前490)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孔子弟子。以德行见称。勤奋好学,笃信孔子学说,并“闻一知十”,领会深刻。为人平易谦逊,沉默寡言,才智较少外露,在行动上努力实践孔子的理想,成为孔子最忠实、最得意的学生。孔子屡称他品格高尚,说他“三月不违仁”,“不迁怒,不贰过”。33岁时去世。今曲阜城北陋巷街有颜庙,亦称复圣庙。今曲阜城东11公里防山之南程庄村东北角有颜子林,为颜回及其家族的墓地。 曾参(约前505~前435)字子舆,春秋末鲁国南武城(今平邑)人。人们尊称为曾子。孔子弟子。乐道养亲,曾仕为小吏,以孝著称。认为“忠恕”是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主张“慎终(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虔诚地追念祖先),民德归厚”,“犯而不校(计较)”,矢志不懈地实践孔子学说。相传著有《孝经》和《大学》。在孔门中被视为道统的继承者,被后代统治者尊为“宗圣”。《汉书·艺文志》著录《曾子》18篇,已残,今存《大戴礼记》中,自《立事》至《天圆》凡10篇。清阮元有《曾子注释》。今嘉祥城南20公里南武山南麓有曾庙,又称宗圣庙。 仲由(前542~前480)春秋末鲁国卞(今泗水东)人。字子路,通称季路。孔子弟子。以政事见称。原为鄙野粗人,孔子设礼相诱,收之为徒。性格爽直率真,有勇力才艺,经常批评孔子。孔子了解其为人,评价很高,认为可备大臣之数,并说他使自己“恶言不闻于耳”。做事果断,信守诺言,勇于进取,曾任

孔子著名弟子介绍之宰予

孔子著名弟子介绍之----- 宰予 宰予,字子我,也称宰我,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言语科)之一。孔子常派遣他出使各国,如“使于齐”、“使于楚”等。宰予思想活跃,好学深思,善于提问,是孔门弟了中唯一一个敢正面对孔子学说提出异议的人,或者说是孔子诸弟子中很有个性、很另类的一个。对大多数国人而言,宰我的出名与孔子那句很有名的骂人的话有关。自古而今,“朽木不可雕也”这句话用在谁的身上,就说明这个人缺点太多毛病不少,或智商太低脑子不够转儿,根本就不可造就难以成才了。而被孔子下了如此断语的这个人物就是宰我。 宰我到底犯了何等的错误,让一向以慈祥、和蔼著称的老师发此雷霆之怒呢? 《论语·公冶长》载:“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宰我白天睡觉,因而被老师目为“朽木”、“粪土之墙”,这样的学生算是没救了,还有什么必要谴责他呢?如果说这是孔子愤怒之下的气话,那么“始吾於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就绝不是简单的批评了。因为宰我的表现竟然令夫子“调整”了一贯的“识人”准则。以前我这个人很天真善良,听到别人怎么说便会相信他会这样去做;但现在啊,我不再这么天真了!我现在是听到别人说了之后还会认真观察他是不是真的这样去做了。为什么我会这样呢?是因为宰予启发了我。可以看出,孔子老人家已经把宰我贬得很低了,这不明摆着说宰我是个虚伪的言行不一致的小人嘛! 对孔子怒斥宰我,钱穆的解释是“因宰我负大志,居常好大言,而志大行疏,孔子故作严辞以戒”,就像后世的很多老师对很有希望成大器的学生严格要求一样。李泽厚则认为,儒学一贯强调勤奋,坚决反对懒惰,而宰我是个聪明而不够勤奋、有才华而不重修养的学生,所以才多次受到孔子的责备。珍惜时间、发奋自强历来被尊崇为美德,而懒惰懈怠、不思进取则历来被视为人修养上的缺陷;或者说,在孔子看来,这已经涉及到一个人的品质德行的问题了。而孔子在对学生的要求上,凡与品行有关则严之厉之,孔子对宰我的怒斥,概因于此。 孔子还曾批评过宰我的“不仁”。据《论语·阳货》载:“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子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