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经的卫风木瓜赏析

诗经的卫风木瓜赏析

诗经的卫风木瓜赏析
诗经的卫风木瓜赏析

诗经的卫风木瓜赏析

导读:导语:《诗经·木瓜》出自《诗经·国风·卫风》,是通过赠答表达深厚情意的诗作,是先秦时期卫国的一首描述男女之情的民歌,是现今传诵最广的《诗经》名篇之一。

诗经·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词语注释

①木瓜:落叶灌木,果似小瓜。古代有一瓜果之类为男女定情的信物的风俗。

②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你将木瓜投给我,我将回报你珍贵的佩玉。投,投掷,此作赠送,给予。报,报答。琼琚,佩玉名,古代的饰物。后边“琼玖”、“琼瑶”同此。

③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并非只是为了回报,而是表示永远相爱。匪:同“非”。好,爱。

④木桃:桃子。

⑤木李:李子。[1]

作品译文

你赠送给我的是木瓜,我回赠给你的却是佩玉。这不是为了答谢你,是求永久相好呀!

你赠送给我的是桃子,我回赠给你的却是美玉。这不是为了答谢你,是求永久相好呀!

你赠送给我的是李子,我回赠给你的却是宝玉。这不是为了答谢你,是求永久相好呀!

赏析:

《诗经·大雅·抑》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之句,后世“投桃报李”便成了,成语,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比较起来,《卫风·木瓜》这一篇虽然也有从“投之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生发出的成语“投木报琼”(如托名宋尤袤《全唐诗话》就有“投木报琼,义将安在”的记载),但“投木报琼”的使用频率却根本没法与“投桃报李”相提并论。可是倘若据此便认为《抑》的传诵程度也比《木瓜》要高,那就大错而特错了,稍微作一下调查,便会知道这首《木瓜》是现今传诵最广的《诗经》名篇之一。

对于这么一首知名度很高而语句并不复杂的先秦古诗,古往今来解析其主旨的说法居然也有七种之多(据张树波《国风集说》统计),实在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按,成于汉代的《毛诗序》云:“《木瓜》,美齐桓公也。卫国有狄人之败,出处于漕,齐桓公救而封之,遗之车马器物焉。卫人思之,欲厚报之,而作是诗也。”这一说法在宋代有严粲(《诗缉》)等人支持,在清代有魏源(《诗古微》)等人支持。与毛说大致同时的三家诗,据陈乔枞《鲁诗遗说考》考证,鲁诗“以此篇为臣下思报礼而作”,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意见与之相同。

从宋代朱熹起,“男女相互赠答说”开始流行,《诗集传》云:“言人有赠我以微物,我当报之以重宝,而犹未足以为报也,但欲其长以为好而不忘耳。疑亦男女相赠答之词,如《静女》之类。”这体现了宋代《诗》学废序派的革新疑古精神。但这一说法受到清代《诗》学独立思考派的重要代表之一姚际恒的批驳,《诗经通论》云:“以(之)为朋友相赠答亦奚不可,何必定是男女耶!”现代学者一般从朱熹之说,而且更明确指出此诗是爱情诗。平心而论,由于诗的文本语义很简单,就使得对其主题的探寻反而可以有较大的自由度,正如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小它的外延越大,因此,轻易肯定否定某一家之说是不甚可取的。有鉴于此,笔者倾向于在较宽泛的意义上理解此诗,将其视为一首通过赠答表达深厚情意的诗作。

《木瓜》一诗,从章句结构上看,很有特色。首先,其中没有《诗经》中最典型的句式——四字句。这不是没法用四字句(如用四字句,变成“投我木瓜(桃,李),报以琼琚(瑶、玖);匪以为报,永以为好”,一样可以),而是作者有意无意地用这种句式造成一种跌宕有致的韵味,在歌唱时易于取得声情并茂的效果。其次,语句具有极高的重叠复沓程度。不要说每章的后两句一模一样,就是前两句也仅一字之差,并且“琼琚”、“琼瑶”、“琼玖”语虽略异义实全同,而“木瓜”、“木桃”、“木李”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考证也是同一属的植物.其间的差异大致也就像橘、柑、橙之间的差异那样并不大。这样,三章基本重复,而如此高的重复程度在整部《诗经》中也

并不很多,格式看起来就像唐代据王维诗谱写的《阳关三叠》乐歌似的,——自然这是《诗经》的音乐与文学双重性决定的。

“你赠给我果子,我回赠你美玉”,与“投桃报李”不同,回报的东西价值要比受赠的东西大得多,这体现了一种人类的`高尚情感(包括爱情,也包括友情)。这种情感重的是心心相印,是精神上的契合,因而回赠的东西及其价值的高低在此实际上也只具有象征性的意义,表现的是对他人对自己的情意的珍视,所以说“匪报也”。“投我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其深层语义当是:虽汝投我之物为木瓜(桃、李),而汝之情实贵逾琼琚(瑶、玖);我以琼琚(瑶、玖)相报,亦难尽我心中对汝之感激。清牛运震《诗志》评此数语云:“惠有大于木瓜者,却以木瓜为言,是降一格衬托法;琼瑶足以报矣,却说匪报,是进一层翻剥法。”他的话并非没有道理,但将木瓜、琼瑶之类已基本抽象化的物品看得太实,其他解此诗者似也有此病。实际上,作者胸襟之高朗开阔,已无衡量厚薄轻重之心横亘其间,他想要表达的就是:珍重、理解他人的情意便是最高尚的情意。从这一点上说,后来汉代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尽管说的是“投金报玉”。其意义实也与“投木报琼”无异。

【关于诗经的卫风木瓜赏析】

1.《诗经·卫风·木瓜》

2.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3.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4.诗经卫风木瓜赏析鉴赏

5.诗经卫风木瓜原文及赏析

6.《诗经.卫风.木瓜》篇的婚俗分析及原文赏析

7.诗经《国风·卫风·木瓜》原文注释及鉴赏

8.诗经木瓜的赏析

上文是关于诗经的卫风木瓜赏析,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小学国学研习课《诗经·卫风·木瓜》教案

小学国学研习课《诗经·卫风·木瓜》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正确流利地诵读《木瓜》,了解诗歌大意; 2.学生通过对比感知,共学归纳吟诵规则,并依照规则学会吟诵《木瓜》; 3.能简单赏读《木瓜》,懂得人与人之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情谊; 4.能体会诗歌传达的礼仪,感受君子之风。 5.能依据吟诵体验创编诗歌和动作。 教学重点:1、2、3 教学难点:2、5 教学准备:课件、音频资料、视频资料;教具; 教学过程: 课前:暖场渲染(4) 1.师向学生问好,你能用一句话跟老师打个招呼吗?(根据学生问好方式给予评价,2人)生活中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跟不同的人问好?(同学互动演示,1人)你观察过你的父辈的饮酒礼仪吗?(生表演,1) 2.(过渡)华夏文明,千年悠久。从“人之初,性本善”到“谢谢”,从“你好”到“礼之用,和为贵”,如今的我们,更是站在历史洗涤沉淀过的新时代,有着属于我们风格的礼仪,现在老师要带领同学们穿越回古代,领略一下古人的礼仪风范。(播放视频《礼仪之邦》)提示:夫妇之礼、笄礼、拜师之礼、趋步、万福、迎宾之礼、揖礼、礼乐、射礼、饮酒之礼:拜祭啐卒主宾酬酢(动作示范) 3.师:泱泱中华,礼仪之邦,让我们稍作静息,细细回味。 一、导入解题(3) 1.古人云:诗礼相生,今天,我们就走进诗歌,体验古人吟诵诗歌的韵味。(板书课题,生齐读) 2.关于题目,你了解多少?(生谈)追问: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点评,伺机补充诗经资料,浏览,不作赘述) 二、读诗会意(16) 1.自由读一读诗歌,把你不认识的字提出来,问一问。(生自由读) 2.谁能展示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读,评价,若生有不会,范读正音) 3.把你不理解的字词指出来。(生提到琼琚、琼瑶、琼玖,相机指导学习“斜玉旁”)让我们来看看带有斜玉旁的字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光泽、贵重、漂亮……)玉养五德,温柔敦厚,可见佩玉者皆君子啊! 4.谁能试着译一译。(生译)老师也找到了一段简练易懂的译文,让我们男女对读一遍(诗歌、译文对读,男女交换) 5.诗歌主要讲了什么?(抽生汇报:两个人互相赠送) 6.追问:赠送的是什么?(出示两组词)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区别两组词价值不同)你有什么想说?(生自由交流:这个人赚了,两组物品价值不同……) 7.追问:想象一下,他们是在什么样的情景中投与报的?(生想象交流:在一个人困难的时候另一个人伸出援助之手,当他渡过难关后加倍回报)你理解的,是陌生人之间的雪中送炭,除了陌生人,还有可能是哪些人?(生交流朋友之间)是啊,有人说,这是陌生人间的萍水相助,有人说,这是朋友间的患难之交,也有人说,这是恋人间的爱慕之意,还有人说,这是亲人间的寸草春晖。

白华-古诗-赏析

白华-古诗-赏析 白华菅兮,白茅束兮。之子之远,俾我独兮。 英英白云,露彼菅茅。天步艰难,之子不犹。 滮池北流,浸彼稻田。啸歌伤怀,念彼硕人。 樵彼桑薪,卬烘于煁。维彼硕人,实劳我心。 鼓钟于宫,声闻于外。念子懆々,视我迈迈。 有鹙在梁,有鹤在林。维彼硕人,实劳我心。 鸳鸯在梁,戢其左翼。之子无良,二三其德。 有扁斯石,履之卑兮。之子之远,俾我疧兮。 注释 ⑴菅(jiān):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芦芒。 ⑵天步:天运,命运。 ⑶犹:借为“媨”,好。不犹,不良。 ⑷滮(biāo):水名,在今陕西西安市北。 ⑸昂(áng):我。煁(shén):越冬烘火之行灶。 ⑹懆(cǎo)懆:愁苦不安。 ⑺迈迈:不高兴。 ⑻鹙(qīu):水鸟名,头与颈无毛,似鹤,又称秃鹫。梁:鱼梁,拦鱼的水坝。 ⑼疧(qí):因忧愁而得病。

译文 开白花的菅草呀,白茅把它捆成束呀。这个人儿远离去,使我空房守孤独呀。 天上朵朵白云飘,甘露普降惠菅茅。怨我命运太艰难,这人无德又无道。 滮水缓缓向北流,灌溉稻子满地头。长啸高歌伤心怀,那个美人让人忧。 砍那桑枝作柴烧,放入灶堂火焰高。想起那个大美人,痛心疾首受煎熬。 宫内敲钟钟声沉,声音必定外面闻。想起你来心难安,你看见我却忿忿。 秃骛就在鱼梁项,白鹤就在深树林。想起那个大美人,实在煎熬我的心。 鱼梁上面鸳鸯站,嘴巴插在左翅间。这个人儿没良心,三心二意让人厌。 扁平石块来垫脚,踏在上面人不高呀。这个人儿远离去,使我忧愁病难消呀。 鉴赏 《毛诗序》说:“白华,周人刺幽后也。幽王娶申女以为后,又得褒姒而黜申后。故下国化之,以妾为妻,以孽代宗,而王弗能治,周人为之作是诗也。”朱熹《诗序辨说》云:“此事有据,《序》盖得之。”并认为此为申后自作。这是颇可征信的。从《诗经》保存的众

诗经卫风硕人赏析

《诗经·卫风·硕人》赏析 题解 这是赞美卫庄公夫人庄姜的诗。《左传》载:“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庄姜出身高贵而容貌美丽却没有生下继承人,卫人怜惜她,为她写了这首诗。第一章叙她的出身高贵,第二章写她的美丽,第三章写她初嫁到卫国时礼仪之盛,第四章写她的随从众多而健美。其中第二章以善用比喻来写女子美貌而着称。《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温泉水滑洗凝脂”之句,显然受到《硕人》的启发。 关于此诗的主题,历来主要有三说:一是“怜悯”说。据《左传·隐公三年》记载,卫庄公娶齐庄公之女庄姜为妻,美而无子,受到谗嫉,卫人为之赋《硕人》。《毛诗序》及朱熹《诗集传》等古代多数注本采此说,称为“闵庄姜也”。二是“劝谕”说。据《烈女传·齐女傅母》记载,庄姜初嫁,重衣貌而轻德行,其傅母加以规劝,使其“感而自修”,卫人为作此诗。汉代以后今文经学系统,多采此说。三是“赞美”说。清人方玉润《诗经原始》认为此诗纯为赞美庄姜,并无“悯”、“谕”之意。今人多采此说。 原文 硕人其颀1,衣锦褧衣2。 齐侯之子3,卫侯之妻4, 东宫之妹5,邢侯之姨6, 谭公维私7。手如柔荑8, 肤如凝脂,领如蝤蛴9, 齿如瓠犀10。螓首蛾眉11, 巧笑倩兮12,美目盼兮13。 硕人敖敖14,说于农郊15。 四牡有骄16,朱幩镳镳17, 翟茀以朝18。大夫夙退19, 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20,北流活活21。 施罛濊濊22,鱣鲔发发23, 葭菼揭揭24。庶姜孽孽25, 庶士有朅26。 译文一 好个修美的女郎, 麻纱罩衫锦绣裳。 她是齐侯的女儿, 她是卫侯的新娘, 她是太子的阿妹, 她是邢侯的小姨, 谭公又是她姊丈。 手像春荑好柔嫩, 肤如凝脂多白润, 颈似蝤蛴真优美, 齿若瓠子最齐整。 额角丰满眉细长, 嫣然一笑动人心, 秋波一转摄人魂。

诗经·国风·卫风·硕人全诗及翻译赏析

诗经·国风·卫风·硕人全诗及翻译赏析 《诗经 ·国风·卫风·硕人》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 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 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 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 朅。 诗经名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出自《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译文: 高大的人啊头俊美,衣有锦缎但还崇尚麻纱衣。她是齐侯的子女,是卫侯的 爱妻。她是太子的胞妹,还是邢侯的小姨,谭公还是她的妹夫。 她的手就象柔软的小草,她的肤色就象那凝结的玉脂。她的脖颈洁白丰润, 她的牙齿象那瓠瓜的籽。丰满前额弯弯的眉,迷人的笑好漂亮啊,美妙的眼睛眼 波流动。 高大的人儿啊很散漫,她最喜悦在农郊。四匹壮马骄首立,马嚼上飘着大红 绡,插着杂乱的雉羽去迎朝阳。大夫见她肃然而退,她也不让君王多操劳。 黄河之水浪滔滔,北流之水哗哗响。施设鱼网水声闹,鲤鱼鲔鱼闹翻腾,疏 远的荻草很修长。希冀那姜水心忧虑,希冀那读书郎有离去。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山歌, 赞美的是卫庄公夫人庄姜。 《左传·隐公三年》 载: “卫 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为什 么要赞美她呢?仅仅是因为她的美貌和富有就值得赞美歌颂吗?其实不是如此。 歌的前三段均是赞美之辞,而点题却是落在末尾上。喧闹的水声使她心绪烦乱, 她一方面希冀那姜水(爱情源泉)缓缓流来,浇灌她已干枯的爱情心田,另一方 面但她又希冀那个读书郎快走,远远地离开她,不要扰乱她宁静的生活。最后这

诗经诗歌阅读5篇有赏析

诗经诗歌阅读5篇有赏析 《诗经·国风》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在《七月》中,可以看到奴隶们血泪斑斑的生活,在这方面,《硕鼠》具有震颤人心的力量。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诗经诗歌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诗经·小雅——《鹿鸣》1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注释】:大宴群臣宾客的诗篇。 《雅》是周秦旧都的乐歌,地域就在西周王朝的国都“镐京”,“丰京”,约相当于现在陕西的长安县一带。“雅”,古文字

写作“疋”,有记录书写的意思,古时发间又与“乌”相同,这正是秦地音乐的“乌乌”的特点,因为这是王朝故都,代表中原华夏的正统音乐,所以又被称为“夏”。“居楚而楚,居越而越、 居夏而”,夏与楚、越地区不同,音乐也与楚、越有别,这是久来的传统。谈政治的反映它引入国家政事,说是“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一共有105篇,分为《小雅》和《大雅》。 《小雅》与《大雅》相对而言,划分的标准有种种说法。《小雅》本来有八十篇,分为八组,每组十篇,但是其中有六篇佚诗,有题目,无歌词。现在实存七十四篇,每组以第一篇命名。《小雅》音乐的风格,古人的评价是“思而不贰,怨言不言,”反映了“周德之衰”,但还有“遣民之风”的特征。呦呦:音优,鹿鸣声。 苹:皤蒿,俗名艾蒿。一说萍。 簧:乐器中用以发声的片状振动体。 承筐是将:古代用筐盛币帛送宾客。 示我周行:指我路途。 视:示也。 民:奴隶。一说自由民。 恌:音挑,佻,偷。 燕:一说通宴。

《诗经》中的优秀诗句摘抄(最新)

【篇一】《诗经》中的优秀诗句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3、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4、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5、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6、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7、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8、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9、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10、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国风?郑风?风雨》 11、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1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周南?关雎?序》 13、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诗经·小雅·棠棣》 1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15、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16、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 17、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脸如蝤麒,齿如瓠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18、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国风?邶风?击鼓》 19、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国风?陈风》 20、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魏风?硕鼠》

2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2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24、将欲取之,必先之。(老子) 【篇二】《诗经》中的优秀诗句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译:初生芦苇青又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 2、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译:桃树繁茂,桃花灿烂。 3、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译:浅笑盈盈酒窝俏,黑白分明眼波妙。 4、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译:知道我的人,说我心烦忧;不知道的,问我有何求。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谁害我如此(指离家出走)? 5、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译: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译:你的衣领青又青,悠悠思君伤我心。 7、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译:他送我木瓜,我就送他佩玉。 8、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译: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轻轻飘动。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粉粉飘落。

诗经《国风·卫风·木瓜》原文注释及鉴赏

诗经《国风·卫风·木瓜》原文注释及鉴赏 《国风·卫风·木瓜》,为先秦时代郑国华夏族民歌。全诗三章,每章四句。被后世认为是描述男女情谊的佳篇,其作者不详。关于此诗主旨有很多争论,经过汉人、宋人、清人乃至当今学者的考释,对此诗,史上大致出现了“美齐桓公说”“男女相互赠答说”“朋友相互赠答说”“臣下报上说”“讽卫人以报齐说”“讽刺送礼贿赂说”“表达礼尚往来思想说”等七种说法。在艺术上,全诗语句具有极高的重叠复沓程度,具有很强的音乐性,而句式的参差又造成跌宕有致的韵味,取得声情并茂的效果。 木瓜 原文: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琼琚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琼瑶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李投赠我,我拿琼玖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注释 ⑴木瓜: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蔷薇科,果实长椭圆形,色黄而香,蒸煮或蜜渍后供食用。按:今粤桂闽台等地出产的木瓜,全称为番木瓜,供生食,与此处的木瓜非一物。 ⑵琼琚(jū居):美玉,下“琼玖”、“琼瑶”同。 ⑶匪:非。 ⑷木桃:果名,即楂子,比木瓜小。 ⑸木李:果名,即榠楂,又名木梨。 鉴赏

《·大雅·抑》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之句,后世“投桃报李”便成了,成语,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比较起来,《卫风·木瓜》这一篇虽然也有从“投之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生发出的成语“投木报琼”(如托名宋尤袤《全话》就有“投木报琼,义将安在”的记载),但“投木报琼”的使用频率却根本没法与“投桃报李”相提并论。可是倘若据此便认为《抑》的传诵程度也比《木瓜》要高,那就大错而特错了,稍微作一下调查,便会知道这首《木瓜》是现今传诵最广的《诗经》名篇之一。 对于这么一首知名度很高而语句并不复杂的先秦,古往今来解析其主旨的说法居然也有七种之多(据张树波《国风集说》统计),实在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按,成于汉代的《毛诗序》云:“《木瓜》,美齐桓公也。卫国有狄人之败,出处于漕,齐桓公救而封之,遗之车马器物焉。卫人思之,欲厚报之,而作是诗也。”这一说法在宋代有严粲(《诗缉》)等人支持,在清代有魏源(《诗古微》)等人支持。与毛说大致同时的三家诗,据陈乔枞《鲁诗遗说考》考证,鲁诗“以此篇为臣下思报礼而作”,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意见与之相同。从宋代朱熹起,“男女相互赠答说”开始流行,《诗集传》云:“言人有赠我以微物,我当报之以重宝,而犹未足以为报也,但欲其长以为好而不忘耳。疑亦男女相赠答之词,如《静女》之类。”这体现了宋代《诗》学废序派的革新疑古精神。但这一说法受到清代《诗》学独立思考派的重要代表之一姚际恒的批驳,《诗经通论》云:“以(之)为朋友相赠答亦奚不可,何必定是男女耶!”现代学者一般从朱熹之说,而且更明确指出此诗是爱。平心而论,由于诗的文本语义很简单,就使得对其主题的探寻反而可以有较大的自由度,正如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小它的外延越大,因此,轻易肯定否定某一家之说是不甚可取的。有鉴于此,笔者倾向于在较宽泛的意义上理解此诗,将其视为一首通过赠答表达深厚情意的诗作。 《木瓜》一诗,从章句结构上看,很有特色。首先,其中没有《诗经》中最典型的句式——四字句。这不是没法用四字句(如用四字句,变成“投我木瓜(桃,李),报以琼琚(瑶、玖);匪以为报,永以为好”,一样可以),而是作者有意无意地用这种句式造成一种跌宕有致的韵味,在歌唱时易于取得声情并茂的效果。其次,语句具有极高的重叠复沓程度。不要说每章的后两句一模一样,就是前两句也仅一字之差,并且“琼琚”、“琼瑶”、“琼玖”语虽略异义实全同,而“木瓜”、“木桃”、“木李”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考证也是同一属的植物.其间的差异大致也就像橘、柑、橙之间的差异那样并不大。这样,三章基本重复,而如此高的重复程度在整部《诗经》中也并不很多,格式看起来就像唐代据诗谱写的《阳关三叠》乐歌似的',——自然这是《诗经》的音乐与文学双重性决定的。 “你赠给我果子,我回赠你美玉”,与“投桃报李”不同,回报的东西价值要比受赠的东西大得多,这体现了一种人类的高尚情感(包括爱情,也包括友情)。这种情感重的是心心相印,是精神上的契合,因而回赠的东西及其价值的高低在此实际上也只具有象征性的意义,表现的是对他人对自己的情意的珍视,所以说“匪报也”。“投我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其深层语义当是:虽汝投我之物为木瓜(桃、李),而汝之情实贵逾琼琚(瑶、玖);我以琼琚(瑶、玖)相报,亦难尽我心中对汝之感激。清牛运震《诗志》评此数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阅读答案及赏析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阅读答案及赏析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注解】①蒹葭:jiānjiā,水边的芦苇等植物;②伊人:那个人(恋人); ③溯洄:沿着曲折的水边逆流而上;④晞:xī,干;⑤湄:mi,水边; ⑥跻:jī,升高,向高处登;⑦坻:ch ,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⑧涘:s ,水边;⑨右:引申为曲折;⑩沚:zhǐ,水中的小洲。 【试题】 1、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3、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2012年安顺市中考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1、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2、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意对即可) 3、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阅读练习二: (1)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2)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 (3)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答案及解析: (1)①托物起兴(比兴手法)。②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 (2)①他不顾霜露浓重,路途险阻、漫长而曲折,逆流而上,去寻找意中人。②不怕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爱情,感情执着专一。 (3)营造了飘渺朦胧的意境,这种意境与苍苍的蒹葭,茫茫的霜露十分谐调,把主人公迷茫而伤感的情思衬托得生动感人。

硕人(讲稿)

《硕人》讲稿 提问:对《诗经》,有什么了解? 《诗经》常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或《三百篇》,共收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分为风(又叫国风,共160篇,大都是各地民间歌谣具有浓厚的民歌特色。“国风”部分是《诗经》的精华。)、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多是西周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内容大都是记述贵族历史、歌功颂德的。)、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舞歌曲。),是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是我国诗歌传统的起点和源头。 《诗经》的成书过程:十五国风通过王官采诗、各国献诗、太师收集整理等各种渠道采集集中到主管部门配制乐曲或校正音律,予以应用和流传。春秋末期的孔子对当时流传的诗歌作品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编订工作。 《毛诗序》为流传于世的《诗经》作序文:“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六艺:有两种说法:一种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本儒家经典;另一种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朱熹《诗集传》),直接叙述事物,铺陈情节,抒发情志。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是比喻和比拟,也就是利用两种事物之间的某种相似点来打比方,或用浅显常见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和情感。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是先描绘某种事物的形象,用以引起所要咏唱的内容。 风、雅、颂是诗体,赋、比、兴是诗法(表现方法)。 《诗经》的艺术形式:重章叠唱,就是全篇各章的结构和语言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换几个字,有时甚至只换一两个字,反复咏唱。重章叠唱,便于记忆,利于传唱,能加强诗的音乐效果,加强主题的感染力量,层层推进诗意。 《诗经》的语言:以四言句式为主,用双声词、叠韵词、双声兼叠韵词,用叠字、叠句,加强《诗经》语言的音韵美。 一、导入: 姚际恒(清代史学家)曾经说过:“千古颂美人者,无出其右,是为绝唱。”(《诗经通论》)究竟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美人?让我们一起走进《硕人》中探究。 二、理解诗意 1、回顾描写美人的词或句子:身姿曼妙、杨柳细腰、绰约多姿、柔弱美丽、仪态万方、体态轻盈、婀娜多姿、丰韵娉婷、丰润标致、千娇百媚、天生尤物、倾国倾城、国色天香、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貌若天仙、亭亭玉立、秀丽端庄、国色天资、艳若桃李、秀色可餐、面若桃花、天生丽质、樱桃小口、倾国倾城……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沉鱼落雁,羞花闭月。\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肤如凝脂,面如白玉。\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诗经经典名诗赏析

诗经经典名诗赏析 1《芣苜》 采采芣苜,薄言采之。采采芣苜,薄言有之。 采采芣苜,薄言掇之。采采芣苜,薄言捋之。 采采芣苜,薄言袺之。采采芣苜,薄言襭之。 赏析: 芣苜:俗名车前草,药名,也可食用。本诗描写妇女采摘车前子的劳动过程,以开始的准备,到采摘动作和结果,描写细致,情景宛然。清人方玉润对此有形象的描绘“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狠忽断忽续,不知其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 2《诗经·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赏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是诗经里一个著名的句子,它象一幅画,把一个出门在外的旅人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出门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在一年的当儿,他经历了什么已经尽在不言中了。 我们可以想象,他的妻子在家等着他。我们可以想象他的恋人在故乡等着他。即便是一年中受尽苦难,也要等到相见的一天。 大雪中有一个人在独行,远处有一盏灯在为他亮着。那是他全部希望所在,是他活着的动力。为了杨柳依依,他可以忍受雨雪霏霏。整篇充满着人性的美。古代人的交通不便,造就了人们思维的发达,把人的想象力发挥到极致。 《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

诗经中表示激励的句子

诗经中表示激励的句子 【篇一:诗经中表示激励的句子】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你读过诗经吗?诗经里面有很多 的励志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诗经的精选,希望对大 家有所帮助。 诗经的精选励志名句 1 关关雎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2 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诗经豳风七月》 3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 4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诗经小雅天保》 5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6 乐只君子,万寿无疆。《诗经小雅南山有台》 7 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8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诗经邶风绿衣》 9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 1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诗经邶风凯风》 11 胡为乎泥中!《诗经邶风式微》 12 天实为之,谓之何哉!《诗经邶风北门》 13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诗经邶风静女》 14 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诗经鄘风君子偕老》 15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16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17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18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19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诗经。卫风。氓》 20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诗经卫风木瓜》 诗经中21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22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23 人之多言,亦可畏也。《诗经郑风将仲子》 24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郑风风雨》 25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26 河水清且涟猗。 《诗经魏风伐檀》 27 蒹葭苍苍,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28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诗经卫风木瓜原文

诗经卫风木瓜原文 《国风;卫风;木瓜》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对此诗,文学史上大致出现了“美齐桓公说”“男女相互赠答说”“朋友相互赠答说”“臣下报上说”“讽卫人以报齐说”“讽刺送礼行贿说”“表达礼尚往来思想说”等七种说法。下面给大家整理了诗经卫风木瓜原文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诗经卫风木瓜原文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诗经卫风木瓜的译文及注释译文 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琼琚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琼瑶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李投赠我,我拿琼玖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注释 ⑴木瓜: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蔷薇科,果实长椭圆形,色黄而香,蒸煮或蜜渍后供食用。按:今粤桂闽台等地出产的木瓜,全

称为番木瓜,供生食,与此处的木瓜非一物。 ⑵琼琚(jū):美玉,下“琼玖”“琼瑶”同。 ⑶匪:非。 ⑷木桃:果名,即楂子,比木瓜小。 ⑸木李:果名,即榠楂,又名木梨。 诗经卫风木瓜的赏析《诗经;大雅;抑》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之句,后世“投桃报李”便成了,成语,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比较起来,《卫风;木瓜》这一篇虽然也有从“投之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生发出的成语“投木报琼”(如托名宋尤袤《全唐诗话》就有“投木报琼,义将安在”的记载),但“投木报琼”的使用频率却根本没法与“投桃报李”相提并论。可是论传诵程度还是《木瓜》更高,它是现今传诵最广的《诗经》名篇之一。 对于这么一首知名度很高而语句并不复杂的先秦古诗,古往今来解析其主旨的说法居然也有七种之多(据张树波《国风集说》统计)。按,成于汉代的《毛诗序》云:“《木瓜》,美齐桓公也。卫国有狄人之败,出处于漕,齐桓公救而封之,遗之车马器物焉。卫人思之,欲厚报之,而作是诗也。”这一说法在宋代有严粲(《诗缉》)等人支持,在清代有魏源(《诗古微》)等人支持。与毛说大致同时的三家诗,据陈乔枞《鲁诗遗说考》考证,鲁诗“以此篇为臣下思报礼而作”,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意见与之相同。从宋代朱熹起,“男女相互赠答说”开始流行,《诗集传》云:“言人有赠我以微物,我当报之以重宝,而犹未足以为报也,但欲其长以为好而不忘耳。疑亦男女相赠答

古诗硕人翻译赏析

古诗硕人翻译赏析 《硕人》收录于诗经风、雅、颂中,其古诗词如下: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前言】 《国风·卫风·硕人》,为先秦时代卫国华夏族民歌。全诗四章,每章七句。描写齐女庄姜出嫁卫庄公的壮盛和美貌,着力刻划了庄姜高贵,美丽的形象。诗从庄姜身份家世写起,再写其外貌,有如一个特定镜头。最后一节在“河水洋洋”,“葭菼揭揭”优美环境中,铺写“庶姜”“庶士”的盛况,又像是一幅画面,镜头慢慢推向远方,一行人走向远方,给人留下无尽的回味,新鲜生动,而且意味深长。此诗描写细致,比喻新鲜,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早刻蘧女性容貌美、情态美的优美篇章,开启了后世博喻写美人的先河,历来备受人们的推崇和青睐。《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注释】 (1)硕人:高大白胖的人,美人。当时以身材高大为美。此指卫庄公夫人庄姜。颀(qí):修长貌。 (2)衣锦:穿着锦衣,翟衣。“衣”为动词。褧(iǒng):妇女出嫁时御风尘用的麻布罩衣,即披风。 (3)齐侯:指齐庄公。子:这里指女儿。 (4)卫侯:指卫庄公。 (5)东宫:太子居处,这里指齐太子得臣。 (6)邢:春秋国名,在今河北邢台。姨:这里指妻子的姐妹。 (7)谭公维私:意谓谭公是庄姜的姐夫。谭,春秋国名,在今山东历城。维,其。私,女子称其姊妹之夫。 (8)荑:白茅之芽。 (9)领:颈。蝤蛴:天牛的幼虫,色白身长。 (10)瓠犀:瓠瓜子儿,色白,排列整齐。 (11)螓:似蝉而小,头宽广方正。螓首,形容前额丰满开阔。蛾眉:蚕蛾触角,细长而曲。这里形容眉毛细长弯曲。 (12)倩:嘴角间好看的样子。 (13)盼:眼珠转动,一说眼儿黑白分明。 (14)敖敖:修长高大貌。 (15)说:通“税”,停车。农郊:近郊。一说东郊。 (16)四牡:驾车的四匹雄马。有骄:骄骄,强壮的样子。“有”是虚字,无义。

诗经国风卫风硕人的赏析

诗经国风卫风硕人的赏析 导读:导语:《国风·卫风·硕人》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描写齐女庄姜出嫁卫庄公的壮盛和美貌的诗,着力刻划了庄姜高贵、美丽的形象。全诗四章,每章七句,从庄姜身份家世写起,再写其外貌,有如一个特定镜头。最后一节在“河水洋洋”“葭菼揭揭”的优美环境中,铺写“庶姜”“庶士”的盛况,又像是一幅画面,镜头慢慢推向远方,一行人走向远方,新鲜生动,意味深长。此诗描写细致,比喻新鲜,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早刻蘧女性容貌美、情态美的优美篇章,开启了后世博喻写美人的先河,历来备受人们的推崇和青睐。 原文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译文: 高大的人啊头俊美,衣有锦缎但还崇尚麻纱衣。她是齐侯的子女,

是卫侯的爱妻。她是太子的胞妹,还是邢侯的小姨,谭公还是她的妹夫。 她的手就象柔软的小草,她的肤色就象那凝结的玉脂。她的脖颈洁白丰润,她的牙齿象那瓠瓜的`籽。丰满前额弯弯的眉,迷人的笑好漂亮啊,美妙的眼睛眼波流动。 高大的人儿啊很散漫,她最喜悦在农郊。四匹壮马骄首立,马嚼上飘着大红绡,插着杂乱的雉羽去迎朝阳。大夫见她肃然而退,她也不让君王多操劳。 黄河之水浪滔滔,北流之水哗哗响。施设鱼网水声闹,鲤鱼鲔鱼闹翻腾,疏远的荻草很修长。希冀那姜水心忧虑,希冀那读书郎有离去。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山歌,赞美的是卫庄公夫人庄姜。《左传·隐公三年》载:“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为什么要赞美她呢?仅仅是因为她的美貌和富有就值得赞美歌颂吗?其实不是如此。歌的前三段均是赞美之辞,而点题却是落在末尾上。喧闹的水声使她心绪烦乱,她一方面希冀那姜水(爱情源泉)缓缓流来,浇灌她已干枯的爱情心田,另一方面但她又希冀那个读书郎快走,远远地离开她,不要扰乱她宁静的生活。最后这一段充分表现出她的这种矛盾心理。 人们为什么要说这个事?而且还要编成歌吟唱?其实整首山歌所

诗经里的诗歌赏析精选

诗经里的诗歌赏析精选 《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所谓“赋”,用朱熹《诗集传》的解释,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诗经诗歌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诗经——《风雨》1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 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注释: 凄凄:寒冷的样子。 喈喈:此形容鸡互相应和的叫声。 云:发语词。 胡:为什么。 夷:平,此指心情平静,此句以反问表示。 潇潇:风雨急骤的声音。 瘳:音抽,病愈 赏析:

《风雨》描写了一副风雨交加的情景,可是那鸡并不因为它阴沉昏暗,阵阵寒意,甚至急风骤雨而停止鸣叫。说它是是兴起之词,言处乱世思君子,或者是描写妇人忽然见到意中人的欣喜,都在表达渴望的初衷,表达一种不变的意向,结尾的反问更强烈地加深了这种情感的表达。 诗经——《子衿》2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释: 子:男子的美称。 衿:衣领 悠悠:此指忧思深长不断。 宁:难道。 嗣音:传音讯。 挑达:独自来回走动。 城阙:城门楼。 赏析: 《子衿》描写渴望与意中人来往相见的感情,表达了深沉的

思念,所以“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度日如年的相思,自然因为深刻难忘的印象和恋慕,而那个衣领青青的形象,总在眼前和脑海里,刻骨铭心,忧思难忘,忍受不住,去那城楼盼望,彷徨徘徊,反倒更见出心情的急迫。 诗经——《扬之水》3 扬之水,不流束楚。 终鲜兄弟,维予与女。 无信人之言,人实诳女。 扬之水,不流束薪。 终鲜兄弟,维予二人。 无信人之言,人实不信。 注释: 扬:形容流水迅疾的样子。 不流束楚:水漂不走柴草,喻忠实的爱情。 鲜:少。 女:通作“汝”。 诳:欺骗。 薪:柴。 不信:不诚实。 言:流言 赏析: 《扬之水》描写兄弟之间因听信谗言,发生矛盾,而作出的

好听且有意义的名字数.doc

好听且有意义的名字 婉静 寓意:婉顺娴静。 出处:《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皆孝顺小心,婉静有礼。” 博闻 寓意:见闻广博。 出处:《汉书东方朔传》:“自以智能海内无双,则可谓博闻辩智矣。” 乐欣 寓意:安乐欢欣。 出处:晋代张协的《洛褉赋》:“美节庆之动物,悦群生之乐欣。” 芳华 寓意:芬芳精华。 出处:《楚辞九章思美人》:“芳与泽其杂糅兮,羌芳华自中出。” 俊誉 寓意:才智出众、名声远扬。

出处:宋代谢采伯《密斋笔记》卷四:“时蜀人陈尧叟亦有俊誉。” 凯歌 寓意:胜利之歌。 出处:晋代崔豹《古今注音乐》:“短箫铙歌,军乐也??《周礼》所谓王大捷则令凯乐,军大献则令凯歌者也。” 若华 寓意:若木之花。 出处:《楚辞天问》:“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 乐荣 寓意:原指舞蹈,喻颜容欢悦。 出处:《艺文类聚》卷四三引汉朝蔡邕的《月令章句》:“乐荣曰舞,有俯仰张翕,行缀长短之制。” 望舒 寓意:迎取光明 出处:《楚辞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

悦心 寓意:赏心悦目。 出处:汉代刘向《说苑修文》:“嗜欲好恶者,所以悦心也。” 语心 寓意:心灵沟通。 出处:《剪灯新话秋香亭记》:“有二桂树,垂荫婆娑,花方盛开,月色团圆,香气秾馥,生、女私于其下语心焉。” 腾逸 寓意:奔放逸脱。 出处:明代顾璘《国宝新编陕西按察副使何景明》:“若乃天才腾逸,咳唾成珠,实亦人伦之隽乎!” 承德 寓意:蒙受德泽。 出处:《汉书礼乐志》“诏抚成师,武臣承德”。 浩丽

寓意:浩大美丽。 出处:唐代司空图《成均讽》:“江天浩丽,杳春思于龙舟。” 志致 寓意:志向兴趣。 出处:《后汉书齐武王演传论》“大丈夫之鼓动拔起,其志致盖远矣”。志行 寓意:志向德行。 出处:《易屯》“《象》曰:虽盘桓,志行正也”。 婉悦 寓意:恭顺和悦。 出处:明代宋濂《怡养堂记》:“爱而肃恭之礼存焉,敬而婉悦之意备焉,斯可以为善养矣。” 慧艳 寓意:聪明艳丽。

诗经诗歌鉴赏集锦

诗经诗歌鉴赏集锦 《诗经》现存305篇(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共311篇),分《风》、《雅》、《颂》三部分。《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诗经诗歌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诗经·秦风——《黄鸟》1 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 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桑。谁从穆公?子车仲行。 维此仲行,百夫之防。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楚。谁从穆公?子车鍼虎。 维此鍼虎,百夫之御。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注释】: 交交:鸟的叫声。 穆公:秦穆公,名任好。卒于周襄公三十一年(公无前621 年),死时以177人殉葬。 子车奄息:人名。子车为姓,奄息为名。

惴惴:恐惧的样子。 鍼虎:人名。 【赏析】: 《黄鸟》描写秦穆公死时,以大量的活人殉葬,其中子车氏的三兄弟都被殉葬。诗描写三兄弟殉葬时的情景,表现了对三壮士的哀悼和惋惜,也表现了对惨无人道的殉葬制度的无比愤怒和强烈抗议。诗以黄鸟止于棘树不得其所,暗示了子车氏之子殉葬的不得其所,这样的能勇士临穴也“惴惴其栗”,正在控诉殡葬的残酷。诗的写实性很强,《左传》文公六年曾这样记载“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三奄息,仲行、鍼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 诗经·秦风——《晨风》2 鴥彼晨风,郁彼北林。 未见君子,忧心钦钦。 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栎,隰有六驳。 未见君子,忧心靡乐。 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棣,隰有树檖。 未见君子,忧心如醉。 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注释】: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如冰恋枫 故事要从齐家有女初长成开始,她是齐庄公的女儿,又因嫁给的是卫庄公,所以被人称作庄姜。在她出嫁时,卫人惊于她的美貌和气势,作了《硕人》来称颂她。 姜子牙的后代普遍是美女,而这个庄姜更是美到了让人惊怔的地步,否则也不会作为第一个走入诗歌中的绝色美女而被传诵千古。诗经里女子的形象,多是被虚化的,美如在河之洲,在水一方的女子,也不过像一团水气里显出的人形,朦胧派的。只有庄姜,人们不惜工本笔墨去描绘她,一笔一画的勾勒,从气质到身世再到容貌,出嫁的排场,随嫁人员,惟恐不细。 诗经里有一类诗是王家婚礼的礼赞,《硕人》按说应是其中。只是它对庄姜容貌描写地太出色,出色到后世的人都习惯把它读做了著名的女性美的赞歌。 开篇即是“硕人其颀”,高大白胖的意思,这并不符合现在我们这些减肥成狂的女人的审美观,但在先秦时代,女子的美就是这样的,就像玛丽莲梦露,有着圆润的小腹,腰上有些许的赘肉,依然性感到无懈可击。 我说过,中国是讲究门第的,这倒不一定是什么阶级观念作祟,门第辉赫在一定程度上真的能提高人的层次,她所受的教育,她接触的人群,必定与寒门小户不同。从这个角度看,庄姜的身世也无懈可击:“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她是齐侯的女儿,她是卫侯的新娘,她是太子的阿妹,她是邢侯的小姨,谭公又是她姊丈。)齐国不消说,春秋到战国都是超级强国。卫国虽然不咋地,好歹也是周王朝的直系亲属,比不得那些诸侯旁支,想来这也是齐国乐于与卫国结亲的原因,就好象财大势大的商人,喜欢和官家结亲一样。庄姜是齐国太子得臣的妹妹,她的姐妹们所嫁的也是诸侯里有头有脸的人物。 这世上有一种人,他们仿佛不用付出什么,或是只付出很小的一部分机会成本,上天就回报他们很多,这种人你羡慕也好,嫉妒也好,他命中注定是上天的宠儿。开始的开始,庄姜也可以算做这样的人吧,上天把一切好的都给了她,身世显赫的女郎,身材修长,穿着华丽的披风,要嫁的是 卫国的国君。生活妩媚如春,山远水长。 庄姜带着人数众多声势浩大的陪嫁队伍,“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好个高挑的女郎,车歇郊野农田旁。看那四马多雄健,红绸系在马嚼上,华车徐驶往朝堂。)那些男傧女侣,像庄姜一样,清一色地修长俊美。沿途浩浩汤汤的黄河之水北流入海;农郊有渔民撒网入水的哗哗声,鱼尾击水的唰唰声,以及河岸绵绵密密、茂茂盛盛的芦苇荻草,这些壮美鲜丽的自然景象,欢快喜庆的场面,都意在引出“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那是陪嫁的队伍行在路上。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第四章七句之中,竟连续六句用了叠字铺陈。一方面极好地加强了诗韵,此外这些自然景物或是随行排场的描写都或明或暗或隐或现的烘托了庄姜身份的尊贵矜持。 除了气派,初嫁的少女还有柔嫩如春的容貌。“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手像春荑好柔嫩,肤如凝脂多白润,颈似蝤蛴真优美,齿若瓠子最齐整。额角丰满眉细长,嫣然一笑动人心,秋波一摄人魂。)不能不感慨诗中对庄姜美貌的铺陈,犹如极丰盛的宴席。《硕人》是题咏美人文学作品的“千古之祖”。千之下仍无人出其左右。 清人姚际恒极为推赏此诗,称言“千古颂美人者,无出其右,是为绝唱”(《诗经通论》)。方玉润同意其“绝唱”之说,并指出这幅“美人图”真正美的所在:“千古颂美人者,无出

《诗经》全文鉴赏大辞典

【古典文献汇编】《诗经》全文鉴赏大辞典 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最早称为《诗》,后被儒家奉为经典之一,方称《诗经》。因其书为毛公所传,又称《毛诗》。其创作年代,距今约二千五百年左右,大体产生于西周初叶至春秋中叶。它是奴隶制时代的诗歌,为我国诗歌创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对我国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经》共三百零五首,简称“诗三百”。按其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类。“风”乃风土之曲,即民间歌谣,共一百六十篇,总称为十五国风。“雅”乃朝廷之乐,多为京都一带朝廷官吏的作品,共一百零五篇,分为《大雅》和《小雅》。“颂”乃庙堂之音,是王侯举行祭祀或其他重大典礼专用的乐歌,共四十篇,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合称三颂。对于《诗经》的解释,两千多年来众说纷纭,有的很难达成共识,甚至古今名家也“不知所谓”。为了文学爱好者阅读方便,这里只是博采众长,作一般性的简释和介绍。对于生僻和古今异读的字,由于种种限制,不能详细诠释,但尽可能地注音。 愚之见,《诗经》不宜翻译,任何译文都不如原文;同样,也不宜对其进行评说,任何评说都难免主观色彩。对于《诗经》的理解,因人因时因环境之不同而迥然有异,这正是《诗经》的妙处。如果仅从字面理解,一览无余,那就没有什么味道了。读《诗经》,重在读、贵在读、趣在读。在注音注释的帮助下,流畅地熟读,在诵读的同时去理解、去感悟,这是学习《诗经》最好、最聪明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写出自己的感悟与人交流,或者本着“百家争鸣”的科学态度进行学术上的探讨,都是必要的和有益的,但是绝不能以己之见为终结性的。对于《诗经》,是不会有终结性的理解的。 做这个注释,旨在为喜欢读《诗经》的朋友们提供帮助,也是自己的一次再学习。由于编辑、打字等工作量很大,故只能隔一天续一次(有时候或许会耽搁几日),每次四篇(偶尔三篇)。但是不论怎样,一定会全部完成,不至于半途而废。 其间,难免会有错误疏漏之处,恳请各位不吝赐教,予以指正,以便及时更正,以免缪传误人。 但愿这件事能对朋友们有所益处,至少,可以为大家省去查阅辞典和打字的时间吧。这样,我所耗费的时间就显得很有价值了。 【F-001】-【F-160】、【Y-161】-【Y-265】、【S-266】-【S-305】分别表示风、雅、颂的篇目。余冠英注释的《诗经选》106首穿插其中,为了区分,在篇目后面标有(必读)字样,例如:【F-001】关雎(必读)。 国风周南 国风:也单称风,是采自各地的民间歌谣。朱熹《诗集传》:“国者,诸侯所封之域;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十五国风,共计一百六十篇。大部分是东周的诗,小部分是西周后期的诗。 周南:西周初期,周公姬旦和召公姬奭(誓shì)分陕(今河南陕县)而治。周公旦居东都洛邑,统治东方诸侯。《周南》当是周公统治下的南方地区的民歌,范围包括洛阳以南,直到江汉一带地区。意为南国之诗,或以为用南国乐调写的诗。共计十一篇。《周南》、《召南》合称二南。 【F-001】关雎(必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