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路勘测设计道路平面线形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道路平面线形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道路平面线形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道路平面线形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道路平面线形

设计说明书

学生姓名XXXXX

学号XXXXXXXXX

所属学院XXXXXXXXXXXXXXX

专业XXXXXX

班级XXXX

指导教师XXXXXX

日期XXXXX

前言

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目录

1 设计资料 (2)

1.1设计依据及采用标准 (2)

1.2技术要求 (2)

1.3工程概况 (2)

1.4选线 (3)

2 平面线形设计 (3)

2.1平面线形选线原则 (3)

2.2直线 (4)

2.3设计曲线2的缓和曲线长度 (4)

3平面视距验证 (9)

3.1本设计采用的设计技术指标 (9)

3.2平面视距的保证——设置回旋线时最大横净距的计算 (10)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2)

4附图 (13)

1 设计资料

本工程为适应自治区地区经济发展,减轻G314国道交通压力,改善团场生活条件,发展场区公路交通网,按一阶段设计进行,项目为新建路,按平原微丘区二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车速V=80km/h,路宽为B=23.75m,路基宽度为10.0 m。

1.1设计依据及采用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I001-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I001-03公路线形设计规范》

1.2技术要求

地形平原微丘区

设计等级平原微丘区二级公路

设计年限 12年

设计行车速度 80km/h

路基宽度 10.0m

行车道宽度 7.5m

平曲线最小半径 500m

会车视距 220m

1.3工程概况

1.3.1气候条件

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

1.3.2项目概况

本项目结合自孩子去交通英关于农村路网改造指示精神,按一阶段设计进行,项目设计中原路线基本不变,充分利用旧路,局部加宽改造,提高道路等级。本项目按平原微丘区二级公路标准设计。

本阶公路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路段穿过沙丘,年降水量小,地势略有起伏,沿结合公路所在自然区划及沿线地质概况拟建路基及路面结构层。线路基土以粉砂为主,土壤含盐量较低,为非盐渍土,土层力学性质满足设计要求。沿线两侧有大片半固丘,储量较大,可满足工程用料要求。道路沿线地层,力学性质基本均匀,无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现象存在,能满足道路行车要求。

1.4选线

(1)沙漠微丘区地貌特征

沙丘连绵、此起彼伏、垄低脊宽,丘垄和谷洼相对高差较小。

①在地形单调、交通量小、易于超速行驶的该类地区,路线应在保证行车安

全的前提下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

②两控制点间路线应短捷顺直,转角角度不宜太大,可以多设置直线,但直

线长度不宜过长,尽量减少视觉疲劳;

③尽量避免小半经曲线,必须设置小半径曲线时,应设置半径由大到小的渐

变段。

④纵面线形应顺应宏观自然地形之变化,以低路堤为主。

(2)沙漠公路总体选线5原则

①合理绕避严重流沙阶段。

②顺应自然地形的原则。

③与起沙风向平行原则。

④结合地形风向选择合理的平曲线及纵断面。

⑤道路接近筑路材料和水源地原则。

2平面线形设计

平面线形设计的三要素是直选、圆曲线和元和曲线,要进行合理道路平面的设计,就必须对这三要素进行正确、合理的计算和设计

2.1平面线形选线原则

(1)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顺势,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在地形平坦开阔的平原微丘区,路线直捷舒顺,在平面线形三要素中直线所占比例较大,而在地势有很大起伏的山岭重丘区,路线则多弯曲,曲线所占比例较大。

(2)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高低标准之间要有过渡。结合地形的变化,使路线的平面线形指标逐渐过渡,避免出现突变。

(3)应避免连续急弯的线形,这种线形给驾驶员造成不便,给乘客的舒适也带来不良影响。设计时曲线间插入足够长的直线或缓和曲线。

(4)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规定了困难时的平曲线最小长度见表2.1、表 2.1公路平曲线最小长度。

2.2直线

2.2.1直线的选用原则

不受地形、地物限制的平坦地区和山区的开阔谷地优先采用直线。

(1)市镇及其近郊,或规划方正的农耕地区等以直线条为主的地区。

(2)长大的桥梁、隧道灯构造物路段。

(3)路线交叉点及其前后。

(4)为双车道公路提供超车的路段。

2.2.2 直线长度的限制

(1)直线的最大长度(单位为m):20V(V—设计速度,km/h)。

(2)直线最小长度

1)同向曲线最短直线长度不小于6V(单位km/h)为宜。

2)方向曲线最短直线长度不小于2V单位km/h)为宜。

3)回头曲线由规范查得二级公路最小直线长度一般值为200m,极限值为120m。

2.2.3 长直线路段的注意事项

(1)长直线上纵坡不宜过大。

(2)长直线尽头的平曲线半径应尽量大一些,以保证线形的连续性。除了保证曲线超高、视距等符合相应的规定外,还必须采取设置标志、增加路面抗滑能力等必要的安全措施。(3)长直线宜与大半径凹形曲线组合为宜,这样能缓和长直线带来的呆板。

(4)道路两侧地形过于空旷时,宜采取不同的植被条件或设置建筑物、雕塑、广告牌等各种措施,以改善单调的景观。

2.3平曲线的曲线要素计算

平面线形主要由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三种线形组合而成的。在做这次设计中要用到的组合有按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直线的顺序组合而成的对称型曲线。缓和曲线是道路平面要素之一,它是设置在直线和圆曲线之间或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之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01-2003》规定,除四级路可以不设缓和曲线外,其余各级都应设置缓和曲线。它的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遵循;旅客感觉舒适;行车更加稳定;增加线形美观等功能。

2.3.1平面线形的组合方式

基本型:按直线--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直选的顺序组合。

S 型:两个反向圆曲线用回旋线连接的组合。 卵型:用一个回旋线连接两个同向圆曲线的组合。

凸型:在两个同向回旋线间不插入圆曲线而径向衔接的组合。 复合型:两个以上同向回旋线在曲率相等处互相连接的形式。 C 型:同向曲线的两回旋线在曲率为零处径向衔接的组合。 2.3.2圆曲线的最大半径和最小半径

《规范》规定圆曲线的最大半径不宜超过10000m ,平原微丘区地形、设计等级为平原微丘区二级的公路最小半径为400m 。

表2.1圆曲线最小半径

圆曲线半径的确定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条件允许时,争取选用不设超高的圆曲线半径。

(2)在一般情况下,宜采用极限最小半径的4到8倍或超高横坡为2%到4%的圆曲线半径。 (3)当地形条件受到限制时,曲线半径应尽量大于或者接近于一般最小半径。

(4)在自然条件特殊困难或受其他条件严格限制而不得已时,方可采用圆曲线的极限最小半径。

(5)圆曲线的最大半径不宜超过10000m 。 2.3.3 缓和曲线

当汽车从直线进入圆曲线时,需要设一个过渡段曲线,这就是缓和曲线。各级公路缓和曲线最小长度满足下表要求:

表2.2各级公路平曲线最小长度

缓和曲线有以下几个主要作用: (1)曲率逐渐变化,便于驾驶操作。

(2)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消除了离心力突变。 (3)为设置超过和加宽提供过渡段。 (4)与圆曲线配合得当,美化线形 2.4.1 JD4桩号K2+300.520

假设R=500m ,α=30°; (1)设计缓和曲线的长度 1)按离心加速度的变化率计算

m

R V L s 86.3650080036.0036.03

3m in

,=?=?=

2)按驾驶员的操作及反应时间计算

67.662.1802.1min ,===

V L s

3)按超高渐变率计算

由《标准》查得,按新建公路,有《规范》查得

25

.56150105

.05.7m in ,=?=?=

P

i B L s

4)按视觉条件计算

56.559500

9min ,===

R L s

综合以上各项,取

70

min ,=s L

因为

67

.261180

==

π

αR L y ,设计是要注意和圆曲线相协调、配合,在线形组合和线形美

观上产生良好的行车和视觉效果,宜将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之长度比设计成1:1:1或1:2:1。得

130

min ,=s L 。

(2)主点里程桩号计算 1)曲线要素的计算

95.6209

.192sec

)(67

.391180

31

.1992

tan )(963

.642402407

.123842423342=-==-+==+==++==-==-=h

h h h S h h S

S S

S L T J R p R E L R L q p R T R L L q R L R L p α

π

α

α

2)主点桩号计算

ZH=4JD -Th=K2+300.520-199.31=K2+101.21m HY=ZH+s L =k2+101.21+130=k2+231.21m

YH=HY+h L -2s L =k2+231.21+131.67=K2+362.88m HZ=YH+s L =K2+362.88+130=K3+492.88m

QZ=HZ-2h

L =K2+297.045m 4JD =QZ+2

h

J =K2+297.045+3.475=K2+300.520(计算无误)

2.4.2JD5桩号K2+720.245 假设R=400m ,α=20°。 (1)设计缓和曲线的长度 1)按离心加速度变化率计算

08

.46036.03

m in

,=?=R V L s

2)按驾驶员的操作及反应时间计算

67.662.1802.1min ,===

V L s

3)按超高渐变率计算

75.78min ,=?=

P i

B L s

4)按视觉效果计算

44.449min ,==

R

L s

综合以上各项,取

80

min ,=s L

因为

56

.1391800

==

π

αR L y ,设计是要注意和圆曲线相协调、配合,在线形组合和线形

美观上产生良好的行车和视觉效果,宜将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之长度比设计成1:1:1或1:2:1。得

140

min ,=s L 。

(2)主点里程桩号计

1)圆曲线要素计算

08

.2224

.82sec

)(56

.279180

82

.1402

tan )(63

.69240204

.223842423342=-==-+==+==++==-==-=h

h h h S h h S

S S

S L T J R p R E L R L q p R T R L L q R L R L p α

π

α

α

2)主点桩号计算

ZH=5JD -Th=K2+720.524-140.82=K2+579.704m HY=ZH+s L =k2+579.704+140=k2+719.704m YH=HY+h L -2s L =k2+719.704-0.44=K2+719.264m HZ=YH+s L =K2+719.264+140=K3+859.264m QZ=HZ-

2h

L =K2+719.784m 5JD =QZ+2

h

J =K2+719.784+1.04=K2+720.524(计算无误)

3平面视距验证

行车视距就是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的通视距离。为了保证行车安全,驾驶员应能随时看到前方一定距离的公路以及公路上的障碍物或迎面的来车,以便及时刹车或绕过。汽车在这段时间里沿公路路面行驶的必要安全距离,就是行车视距。无论在道路的平面上或纵断面上,都应保证必要的行车视距。

我国《标准》规定二、三、四级公路停车视距、会车视距与超车视距见表3.1。

表3.1二、三、四级公路停车视距、会车视距与超车视距

3.1本设计采用的设计技术指标

3.2平面视距的保证——设置回旋线时最大横净距的计算 由表3-1所得:S=220m (1)3.2.1桩号JD4:

S=220 > Ly=261.67

29

.925.15.104.1204

.1201.132********

.494)5.12()

2cos 1(''

''0=--===?==--=-=Z Z R S r B

R R r

R Z S S S π

代入数据可得Z ’=9.29m ,则清除距离为9.29m 。

(2)3.2.2桩号JD5:

S=220 Ly=139.56 L=Ls ×2+Ly=419.56 L>S>Ly

)

25.15.1(93

.164

.151807)(16arctan 65.54011018022003.972'05

.414'16.13875.394)

)(2

sin(

)2

2cos 1('

''02''''''00

''0

21+<==????????????++==?=

=-==?==?=

=--+--=+=Z Z L l L l R L R L S L l R R L

L R R L L R l L R Z Z Z S S

S S s o S S s

S S s S δπ

βαδα

βα

由数据可知不用清除距离。

致谢

本设计在XX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在这次设计中,从资料收集、初稿,到修改、完善,让我对道路勘测设计这本学科有了更深的理解,对土木工程给这个专业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次设计,通过查阅文献、期刊、《规范》等资料;巩固并扩大了我们的专业知识文化视野,同时也提高了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这次设计,对于我们专业素质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形成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等具有重要意义,总之,为我们更好更快地适应一年以后的工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衷心的感谢XXX对我学习上的教学,对我设计上的指导。生命不息,学习不止,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完善的过程,我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加努力奋进,开辟属于自己的一条道路。

参考文献

[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03)

[2]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06)

[3] 赵永平编.道路勘测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 刘伯莹,姚祖康编.公路设计工程师手册.人民交通出版,2002

[5] 张廷楷编.道路路线设计.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6]里清波主编.道路规划与设计.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7]王炜,邓卫,杨琪著.道理交通规划与管理.科学出版社,2001

(整理)公路勘测设计实习总结

公路勘测设计实习总结 道路勘测设计个人实习总结 个人设计总结 一、实习目的 在学习《道路勘测设计》课程后,通过实地测地形图,在图上运用《道 路勘测设计》的理论知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路线设计规范,结合地形地 物,进行选线、定线,设计纵断面与横断面,然后实地放线。加深对理论知 识是理解,建立道路勘测的感性认识,使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工程

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时间 三周(18周—20周) 三、实习地点 辽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四、实习内容 在平原微丘区域内,按指定地点测绘带状地形图,测绘宽度60米,长 度每组1000米左右。然后拼接地形图。将地形图拼接,地形图按一般二级 公路线性标准进行路线是初步设计。选定弯道不少于3个、长度不少于350 米的线路。设计完成后,进行实地放线。

五、使用仪器 所用设备: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花杆、皮尺、计算器、绘图用具等 六、实习进度 (1)第1-2天:动员实习、分组,领取仪器,现场踏勘 (2)第3-7天:测基平和中平,计算导线闭合差; (3)第8-12天:在带状地形图上进行路线是初步设计; (4)第13-15天:放样 (5)第16-21天:测绘横断面。 七、个人心得与总结 三个星期艰苦的道路测量实习终于结束了。这二十几天对我们真的是一种

考验,期间有苦有累,有困难有快乐! 实习过程是苦的,早上大家起得又早,中午又不休息,吃完饭就拿者仪器 出去了。有的组为了赶进度,连中午饭都不吃了,有的就整天泡在那里。“正所 谓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噫!” 最困难的是测量过程,虽然这学期上过课,也有过测量实验,但是只是理 论上的学习,没有太多实际操作,半生不熟的。比如使用全站仪的时候,调了将 近两个小时,还是不行,最后还是看了看书上是怎么样的调节顺序和按键的方法, 我们才没耽误宝贵的时间。这次给了我们一个教训就是以后有什么不懂的一定要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

Ch3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 【本章主要内容】 §3-1 平面线形概述 §3-2 直线 §3-3 圆曲线 §3-4 缓和曲线(3h) §3-5 平面线形的组合与衔接 §3-6 行车视距 §3-7 道路平面设计成果 【本章学习要求】 掌握平面线型的基本组成要素: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的设计标准、影响因素及确定方法、要素计算;行车视距的种类及保证;平面设计的设计成果;了解平面线型的组合设计。 本章重点:缓和曲线设计与计算、平面设计注意事项,难点:缓和曲线。

§3-1 道路平面线形概述 基本要求:掌握平面线形的概念,平面线形三要素, 了解汽车行驶轨迹对道路线形的要求。 重点:平面线形的概念。 难点:平面线形三要素。 1 平面线形的概念 平面线形—道路中线在平面上的水平投影,反映道路的走向。 2 平面线形三要素 2.1 汽车行驶轨迹 大量的观测和研究表明,行驶中的汽车,其导向抡旋转面与车身纵轴之间的关系对应的行驶轨迹为: 1) 角度为0时,汽车的行驶轨迹为直线; 2) 角度不变时,汽车的行驶轨迹为圆曲线; 3) 角度匀速变化时,汽车的行驶轨迹为缓和曲线。 行驶中的汽车,其轨迹在几何性质上有以下特征: 1)轨迹是连续和圆滑的; 2)曲率是连续的; 3)曲率的变化是连续的。 直线一圆曲线一直线符合第(1)条规律 直一缓一圆一缓一直符合第(1)、(2)条规律 整条高次抛物线可能符合全部规律,但计算困难,测设麻烦。 2.2平面线形要素 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称为平面线形的三要素。

§3-2 直线 基本要求:了解直线的使用特点和适用条件;掌握直线的设计标准及计算。重点:直线的设计标准。 难点:路线方位角、转角的计算。 1 直线的特点 1.1 以最短的矩离连接两目的地; 1.2 线形简单,容易测绘; 1.3 长直线,行车安全性差; 1.4 山区、丘陵区难与地形与周围环境协调。 2 设计标准 2.1直线最大长度 1)限制理由 2)直线最大长度:20V。 2.2直线最小长度L min 1)同向曲线间的L min:6V。 其中直线很短时,形成所谓的―断背曲线‖。 2)反向曲线间的L min:2V。 考虑其超高和加宽缓和的需要,以及驾驶人员的操作方便。 3 直线的运用 3.1适用条件 1)路线完全不受地形、地物限制的平原区或山间的开阔谷地; 2)市镇及其近郊或规划耕区等; 3)长大桥梁、高架桥、隧道等路段; 4)平面交叉口附近,为争取较好的行车和通视条件; 5)双车道公路提供超车的路段。 3.2注意问题 1)不宜过长; 2)长直线上纵坡不宜过大; 3)长直线尽头不得设置小半径平曲线; 4)不宜过短。 4 直线的表达式(★补充) 已知直线上两点的坐标(X1,Y1)(X2,Y2)则直线的数学表达式为:Y-Y1 X-X1 Y2-Y1 X2-X1 两点间的直线长度:L=[(X1-X2)2+(Y1-Y2)2 ]1/2

城市道路设计简答题汇总

1.城市道路有哪些不同功能组成部分。 车行道、路侧带、分隔带、交叉口和交通广场、停车场和公交停靠站台、道路雨水排水系统、其他设施如渠化交通岛等。 2. 2.城市道路网规划有哪些要求。1)满足城市道路交通运输要求;2)满足城市用地布 局要求;3)满足各种市政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 3. 3.城市道路有哪些功能?1)交通设施功能;2)公用空间功能;3)防灾救灾功 能;4)形成城市平面结构功能。 4. 4.中间带有何作用?1)将上、下行机动车流分开,减少交通阻力,提高行车安全 及通行能力;2)作为设置交通标志牌及其它交通管理设施的场所;3)种植花草灌木或设置防眩网,可防止对向车辆灯光炫目,还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4)设于分隔带两侧的路缘带,可引导驾驶员视线,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5. 5.行人安全设施有哪几种?人行过街地道、人行天桥、交叉口护栏与人行道护栏、 人行横道。 6. 6.雨水管渠系统布置的原则。1)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入天然水体2)尽量避 免设置雨水泵站3)结合城市规划布置雨水管道4)合理布置出水口5)城市中靠近山麓建设的中心区、居住区、工业区,除了应设雨水管道外,尚应考虑在设计地区周围或设计区以外适当距离设置排洪沟,以拦截汇水区以内排泄下来的洪水,使之排入天然水体,避免洪水的损害 7.7.平面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1)道路平面位置应按城市总体规划网布设; 2)道路平面线形 设计应与地形、地质、水文等结合起来进行,并符合各类各级道路的技术指标; 3)道路平面设计应处理好直线与平曲线的衔接,合理地设置缓和曲线、超高、加宽等,合理地确定行车视距并予以适当的保证措施; 4)应根据道路类别、等级,合理地设置交叉口等; 5)平面线性标准需分期实施时,应满足近期使用要求,兼顾远期发展,使远期工程尽可能减少对前期工程的废弃。 8.8.试述人行横道的设置应考虑哪几个方面的要求。 1)人行横道应与行人自然流向一致, 否则将导致行人在人行横道以外的地方横过车行道,不利于交通安全。 2)人行横道应尽量与车行道垂直,行人过街距离短,使行人尽快地通过交叉口,符合行人过街的心理要求。 3)人行横道尽量靠近交叉口,以缩小交叉口的面积,使车辆尽快通过交叉口,减少车辆在交叉口内的通行时间。 4)人行横道设置在驾驶员容易看清的位置,标线应醒目。 9.城市道路网结构形式有哪些,简要分析它们的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 有方格网式、放射环式、自由式。 1)方格网式路网 优点:交通分散,灵活性大。 缺点:道路功能不易明确,交叉口多,对角线方向的交通不便。适用于中小城市。 2)放射环式路网 优点:有利于市中心区与各分区、郊区、市区外围相邻各区之间的联系;道路功能明确。 缺点:容易将个方向交通引至市中心,造成市中心交通过于集中;交通灵活性不如方格网式路网。适用于大、特大城市 3)自由式路网 优点:不拘一格,充分结合自然地形,线性生动活泼,对环境和景观破坏较少,可节约工程造价。 缺点:绕行距离较大,不规则街坊多,建筑用地较分散。适用于山区、丘陵地区的城市。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任务书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任务书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题目:山区道路设计(普通公路四级) 设计资料:1.地形资料:《课程设计用地形图》 2.地质资料:地表以下1m范围内为松土,其余为强风化砂岩 3.区域概况: 位于华南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西部,西江下游,地跨东经112°59′-113°15′、北纬21°27′-22°51′之间。 本地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低山、丘陵与平原交相接壤,地貌类型多样。丘陵台地土壤主要是赤红壤,土层较为深厚,富含有机质;平原则为深厚肥沃的水稻土,潜在肥力高,是本区主要的农业土壤,为稻谷、甘蔗、水果、蔬菜、花卉等赖以生长的基础。 本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和多雨,阳光充足。全年日照时数平均为1732-2003小时。年平均气温21.8℃-23.2℃,最冷为1月,月平均气温为12.9℃-13.7℃;最热为7月,月平均气温为28.1℃-28.3℃,极端最高气温为38°12,极端最低气温为0.5℃。全年无霜期达354天。年平均降雨量1600~2700毫米,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夏秋盛吹偏南风,高温多雨;冬春常吹偏北风,干冷少雨。全年降雨量70%集中在4月至9月,形成明显的雨季汛期。夏秋,沿海一带常常受到台风洪涝侵袭,台风风力最大可达12级。风灾洪涝是主要的自然灾害。 二、道路勘测课程设计要求 ㈠、目的和要求: 课程设计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学生在学完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程以后进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历次的认识实习、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地、较系统地全面地完成一条或一段公路的初步设计。通过这一环节,可以使学生基本掌握公路设计的全过程,学会考虑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巩固已学课程并再探讨学习一些新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查阅参考书(资料)与进一步熟悉、应用和理解《标准》、《规范》、《手册》的能力。因此,毕业设计是培养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

道路设计任务书(可编辑修改word版)

重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批次、层次、专业 校外学习中心 学生姓名学号 一、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长沙市麓ft二级公路工程设计(自拟) 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三、毕业设计(论文)内容要求: 通过该设计锻炼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综合应用于工程设计的能力,使其能够独立进行一般公路设计,达到通过设计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巩固和灵活运用的目的。 (一)、设计资料 (1)教学用地形图,比例尺为1:500。 (2)道路所在地区的气象资料 该路段所在地区处属于湖南省境内南部温润区,年平均气温在16°C 左右,≥10°C 的年平均活动积温为4700~5300°C,全年无霜期为278 天,初霜期一般出现在11 月底,终霜期一般在2 月下旬,冬季最冷月(1 月)平均气温为5°C 左右,最低气温在0°C 以下的天气集中出现在12 月中下旬和1 月上旬,少部分出现在1 月中下旬,平均气温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高1~2°C,提前一个月入春。夏季水量暴涨会冲毁路堤,这些会对公路交通构成严重威胁;该地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常年最多风向是静风;次多风向:6、7、8 月为北风,

其余各月为东北偏北风。 (3)沿线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 沿线无不良地质状况。 (4)沿线的植被及土壤分布情况。 农田处有灌木区,农田多旱地。沿线多粘质土。 (5)交通量资料: ① 近期交通量 (二)、主要技术标准和设计规范 1.主要技术标准 本项目为公路二级,设计速度为40km/h。 设计荷载等级:公路-Ⅱ级。 场地位于抗震设防烈度小于六度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不需进行抗震设防。 2、设计规范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三)、毕业设计内容 1.文字部分主要描述一下道路所在地的地形、地貌、气候和交通情况。 2.平面设计 根据交通量确定道路等级,然后在1:500 地形图上确定从 A 点到 B 点间两

超全道路工程平面线型设计说明

一、道路平面线型概述 一、路线 道路: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和沿线设施构成的三维实体。路线:是指道路中线的空间位置。 平面图:路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纵断面图:沿道路中线的竖向剖面图,再行展开。 横断面图:道路中线上任意一点的法向切面。 路线设计:确定路线空间位置和各部分几何尺寸。 分解成三步: 路线平面设计:研究道路的基本走向及线形的过程。 路线纵断面设计:研究道路纵坡及坡长的过程。

(二)平面线形要素 行驶中汽车的导向轮与车身纵轴的关系: 现代道路平面线形正是由上述三种基本线形构成的,称为平面线形三要素。 二、直线 一、直线的特点 1.优点: ①距离短,直捷,通视条件好。 ②汽车行驶受力简单,方向明确,驾驶操作简易。 ③便于测设。 2.缺点 ①线形难于与地形相协调 ②过长的直线易使驾驶人感到单调、疲倦,难以目测车间距离。 ③易超速 二. 最大直线长度问题: 《标准》规定:直线的最大与最小长度应有所限制。 德国:20V(m)。 美国:3mile(4.38km)

我国:暂无强制规定 景观有变化≧20V;<3KM 景观单调≦20V 公路线形设计不是在平面线形上尽量多采用直线,或者是必须由连续的曲线所构成,而是必须采用与自然地形相协调的线形。 采用长的直线应注意的问题: 公路线形应与地形相适应,与景观相协调,直线的最大长度应有所限制,当采用长的直线线形时,为弥补景观单调的缺陷,应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1)直线上纵坡不宜过大,易导致高速度。 (2)长直线尽头的平曲线,设置标志、增加路面抗滑性能 (3)直线应与大半径凹竖曲线组合,视觉缓和。 (4)植树或设置一定建筑物、雕塑等改善景观。 三、直线的最小长度 直线的长度:前一个曲线终点到下一个曲线起点之间的距离。 YZ(ZH)-ZH(ZY) 之间的距离点击?工程资料免费下载 1.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 同向曲线:指两个转向相同的相邻曲线之间连以直线而形成的平面曲线 《规范》:当V≥60km时,Lmin≧6V; 当V≤40km时,参考执行

07140912道路勘测设计任务书

河南城建学院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交通工程专业 《道路勘测设计》 课 程 设 计 任 务 书 设计题目: 湖南西南山区二级公路设计 设计周数: 二周 班级:0714091/2 班 指导教师:李辉夏英志 发题日期:2011年12月05日 完成日期:2011年12月16日

河南城建学院交通工程系0714091/2班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湖南西南部某山区二级公路设计 二、设计时间及地点 课程设计的时间在第一学期的第15、16周,共计二周,12月5日——12月16日。设计地点在10号教学楼B座601、602教室。 三、课程设计的目的 道路勘测设计是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实际工程设计,结合课程教学,掌握公路勘测设计的程序和技术方法。 根据教学计划要求和具体条件,要求对湖南省西南部山区二级公路进行设计。该公路地处湖南省西南部某山岭重丘区,气象资料主要包括: 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区,是东南区季风的边缘,受海拔、地形和森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与省内同纬度地区相比,气温偏低,变幅较大,空气湿度偏高,形成典型的山地气候,其特点是夏季炎热多雨,多为东南风,冬季寒冷,盛行西北风。年平均气温8.7℃,极端最高气温36.4℃,极端最低气温-23.2℃。一月份平均气温-6.7℃,七月份平均气温26.7℃。日照充足,全年太阳辐射总量116-138千卡/cm2,年日照时数2400-2700小时。降水量年均500-560mm左右,最高899.5mm,最低346.4mm。年平均相对湿度55.6%。雪期,冻土期为90天左右,初雪期11月上旬至中旬,冻土期开始于11月下旬,次年3 月上旬开始解冻,年最大冻土深达107cm。 四、设计原始资料及依据 1. 山岭重丘区地形图:按编号对应,比例为1:2000。 2. 沿线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沿线山体稳定,无不良地质状况,地表水源充足,流量相对稳定,山坡地下水 3.0米以下,有较大范围的补给汇水区,调节能力强,流量比较稳定。 3. 沿线的植被及土壤分布情况:生态条件优越,森林植被长势良好,地带性植被是落叶阔叶林,地处华北平原西部边缘与黄土高原东部边缘交错区,植被类型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树木较多,沿线多黄土,山坡上1米以下是碎石土。 4. 道路建筑材料及分布情况:沿线有丰富的砂砾、碎石,有小型采石场和石灰厂,水泥和沥青均需外购。

城市道路工程-咨询师-关于道路平面线形设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在线考试: 在线考试: 1.单选题【本题型共4道题】 1.关于道路平面线形设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各级道路路线不论转角大小,均应设置圆曲线 B.道路平面线形由直线、平曲线组成,平曲线由圆曲线、缓和曲线组成 C.所有道路,当圆曲线半径小于规范中“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线半径”时,均需在圆曲线两端设置缓和曲线 D.平面线形分为基本型、S型、C型(卵形)等型式 2.当立交匝道入口和出口(先入后出)间净距小于()时,应设置辅助车道连接入口和出口。 A.400米 B.500米 C.600米 D.800米 3.设计过程中需更改或突破城市道路规划红线时,应()。 A.设计人可自行处理 B.征得国土资源部门的同意并办理调整手续 C.征得业主单位同意

D.征得规划审批部门的同意并办理调整手续 4.城市道路建设项目在申办《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所需提供的设计图纸是()。 A.规划方案 B.设计方案 C.初步设计 D.施工图 2.多选题【本题型共1道题】 1.关于交叉口定义,下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信号控制交叉口是指用交通信号灯组织指挥相冲突交通流运行次序的平面交叉口 B.让行标志交叉口是指主、次道路相交,用交通标志来组织分配相冲 突交通流的通行时间,规定次要道路车辆必须让主要道路车辆先行的一类交叉口 C.枢纽立交是指位于特大城市、大城市的快速路与快速路、高速公路、 重要主干道相交的重要交通立交节点,能适应相交主线直行车流快速连续行驶、转向车流略减速的交通需求。无平面交叉 D.一般立交是指城市主干道或次干道与城市快速路或高速公路相交, 主、次干道车辆从快、高速路集散的互通式立交。存在平面交叉 3.判断题【本题型共4道题】 1.城市道路建设项目申办《施工许可证》时,需提供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书。() Y.对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设计

第四章城市道路平面设计1 平面设计的内容 平曲线形设计2 3 行车视距 4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设计

第一节平面设计的内容—主要任务 道路线形——道路路幅中心线(又称中线)的立体形状。 道路平面线形——道路中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形状。 平面设计的主要任务: 1)根据道路网规划确定的道路走向和道路之间的方位关系,以道路中线为准,考虑地形、地物、城市建设用地的影响。 2)根据行车技术要求确定道路用地范围内的平面线形,以及组成这些线形的直线、曲线和它们之间的衔接关系 3)对于小半径曲线,还应当考虑行车视距、路段的加宽和道路超高设置等要求。

第一节平面设计的内容——基本原则 平面设计的原则: 1)遵循城市道路网规划原则; 2)符合各级道路的技术指标原则; 3)处理好直线与平曲线的衔接,科学设置缓和曲线和超高、加宽等,合理行车视距并辅以适当的保护措施原则; 4)根据道路类别、等级、合理设置交叉口、沿线建筑物入口、停车场出入口、分隔带断口、公交停靠站位置等; 5)平面线形标准需分期实施时,应满足近期使用要求,兼顾远期发展,使远期工程尽可能减少对前期工程的废弃。

第一节平面设计的内容—基本要求 平面设计的基本要求: 1)适应汽车行驶轨迹; 汽车行驶轨迹特征——“三个连续”: ◆行车迹线是连续的,任何一点上不出现错头、折点或间断; ◆迹线的曲率是连续的,即在迹线上任何一点不出现两个曲率值; ◆轨迹线的曲率对里程或时间的变化率是连续的,轨迹线上任何一点 不出现两个曲率变化值。 2)合理确定平曲线形三要素 直线—曲率为零;圆曲线—曲率为常数;缓和曲线—曲率为变数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 SY-027

课程设计任务书(路线平纵横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 系别专业 学生姓名班级 指导教师系主任 完成期限: 200 年月日开始 200 年月日结束

课程设计指导书(路线平纵横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 系别专业 学生姓名班级 指导教师系主任 完成期限: 200 年月日开始 200 年月日结束

路线平纵横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目的和要求 (一)目的 路线平纵横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学生在学校完成设计员基本训练的一个重要阶段。学生在学完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后,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一段公路设计任务,通过课程设计综合运用与巩固已学完的技术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培养分析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智力,为毕业后能较快的适应工作需要打下基础。 (二)要求 1 、设计中学生根据所给资料及查阅补充的必要材料,认真分析研究,拟定设计方案。经过计算对比,进行必要的修改后完成最后的设计成果。设计成果包括设计图纸、设计表格、计算过程和结果、以及设计说明书。 2 、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思考、独立完成本次课程设计,作为评定成绩的依据。允许同学间相互研究讨论,但不得搬用和抄袭他人的成果。 3 、图纸要保持整洁,说明书要有条理,简单明了,计算数据要准确。 4 、课程设计所需文具 比例尺 1 根、三角板一付( 22cm )、圆规一支、分规一支以及计算纸、计算用稿纸和说明书用纸和铅笔、橡皮、小刀等。 本次课程设计一般有下列几方面内容: ( 1 )公路技术等级的确定; ( 2 )公路平面设计(实地定线);平面设计图纸 ( 3 )“技术标准”中几何指标的选择与计算; ( 4 )公路纵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图

土木工程专业道路勘测设计任务书

<公路勘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二级公路平、纵、横设计系(部)专业交通土建工程 学生姓名 学生班级 指导教师 2011年 6 月26日

1 设计技术标准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2 设计资料 地形图(1:2000)由指导老师指定 3 应完成的设计文件和一般要求 3.1应完成的设计文件 3.1.1 设计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中包括如下内容:设计原则、方法、过程、结果。 3.1.2 图表 (1)路线平面设计图(1:2000) (2)路线纵断面设计图(里程1:2000 高程1:200) (3)路基设计表(一个完整曲线部分ZH---HZ) 4 日程安排 5 要求 字迹清楚,图文准确,,要有详细的说明过程, 6 主要参考资料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目录 1 设计概述 0 1.1目的和要求: 0 1.2设计依据: 0 1.3公路设计概况: 0 1.4平面设计标准的确定 0 1.5路线起讫点 0 1.6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1) 2 设计参数 (1) 2.1 道路等级的确定 (1) 2.2 公路技术标准的确定 (1) 2.3 控制要素 (2) 2.4平面设计技术指标 (2) 2.4.1圆曲线最小半径 (2) 2.4.2圆曲线最大半径 (3) 2.4.3圆曲线半径的选用 (3) 2.4.4平曲线最小长度 (3) 2.4.5缓和曲线技术要求 (3) 2.5 路线方案的拟定与比较 (4) 3 道路平面设计 (4) 3.1选线设计 (5) 3.1.1选线的基本原则 (5) 3.1.2 选线的步骤和方法 (5) 3.2平曲线要素值的确定 (6) 4 道路纵断面设计 (9) 4.2纵坡设计的要求 (10) 4.3纵坡设计的步骤 (10) 4.4竖曲线设计 (11) 5.设计图纸及计算说明部分 (13) 5.1计算说明部分(附表) (13) 5.2图纸部分(附图) (15) 参考文献 (17)

城市道路线形设计

城市道路线形设计 1.前言 道路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与工作是根据城市的情况规划确定的路线大致走向与位置,在满足车辆行驶与人们出行的技术条件前提下,结合当地地形、地貌、地质和水文条件以及现状地物,因地制宜确定具体的设计和施工方向;挑选合适恰当的平曲线半径,解决转折点处的曲线衔接;要保证必须的行车视距,使路线既要符合科学技术要求,又要经济合理。城市道路线形是由直线和曲线连接而成的空间立体线形形状,即是道路中心线的空间描绘。线形设计不好的话,轻者乘客会感到不舒服,司机行驶感到麻烦,严重的话甚至会影响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导致造成交通事故频发。究其原因,道路设计规范只能对某些施工硬性的技术指标作出指示,如:对平曲线半径、竖曲线半径、纵坡坡度、坡长等都分别做出了相关规定,而对这些指标之间的组合之下形成的新问题以及特殊性考虑甚少,如果设计人员没有考虑到行驶车辆的安全性,那么,设计出的道路就不会是一条优秀的城市道路。因为优秀的城市线形道路,是车辆安全、迅速、舒适的行驶的首要条件。 2.道路设计中线形设计的组成因素 (1)设计人员在线形设计时除了要考虑规划红线外,还应该综合考虑到原有的建筑、道路桥梁及其他构筑物等对新路设计的影响。在不降低道路的技术标准的前提条件下对上述发生的情况尽可能采取避让、利用以及改造等手法使设计工程量降至最低。

(2)城市道路作为城市景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又要受到地形、地貌、地物排水和地质条件及水文条件等各项因素的制约影响。因此,在布线时应尽量让所选路线与地形地势相互协调融洽。使它既要融于自然,又要设法利用自然条件,同时还要尽量解决自然中的不利因素和影响。 (3)设计人员在线形设计时还应考虑道路路线内部平面及纵、横断面之间的协调性。它们间的组合合理性是保证道路符合技术标准的重要条件之一,要使之能达到行车快捷方便、安全舒适、便于集散的目的。 3.道路线形设计中的问题分析 3.1 平面线形 (1)小偏角 小偏角特指道路上偏角≤7°的情形。当道路出现小偏角时,平曲线的长度将被看成比实际长度短,这样容易使驾驶员产生急转弯的错觉而急忙操作方向盘,从而造成行车事故,并且偏角越小越明显。事实上,在道路线形中采用小偏角是设计中平面定线经常采用的方法,因为小偏角可以解决许多定线中遇到的困难。这种情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非常普遍的存在这。而要取消一个小偏角的话就会多出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有时还会增加一些不必要的工程量或拆迁,增加费用。所以对于设计速度较低的道路,小偏角的存在对行车安全影响并不是很大,但是对于高速公路这类设计行驶速度比较高的道路来说设置小偏角一定要慎重考虑。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任务书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 任务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题目:平原微丘地区道路设计(普通公路四级) 设计资料:1.地形资料:《课程设计用地形图》 二、道路勘测课程设计要求 (一)、目的和要求: 课程设计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学生在学完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程以后进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历次的认识实习、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地、较系统地全面地完成一条或一段公路的初步设计。经过这一环节,能够使学生基本掌握公路设计的全过程,学会考虑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巩固已学课程并再探讨学习一些新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查阅参考书(资料)与进一步熟悉、应用和理解《标准》、《规范》、《手册》的能力。因此,毕业设计是培养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 按照教学计划的规定,本课程设计,从下列几个方面内容进行(1)路线方案的拟定与比选; (2)道路的线型没计(包括平、纵、横)。

设计中学生应根据所调查的资料经过认真的分析,提出创造性的设计构思,在详细计算与设计的基础上,全面地分析线形的质量,在必要的调整及修改设计后,绘出全部设计图纸。同时对各部份要求分别编写说明书,最后誊清定稿。工程图纸作为工程师的语言,可用以表示设计的成果。计算书及文字说明则是完成图纸的必要手段和表示的补充。 (二)、设计内容和做法指标 1、道路等级的确定 根据技术经济调查的资料,所获得的道路交通密度及其组成按所在地区的地形、道路的性质、使用任务及交通量,经过充分的技术经济论证(必要时进行方案比较)最后确定道路的技术等级为四级普通公路。 2、公路技术标准的计算与验算 结合道路的具体情况分别计算下列指标(或其中部分指标)的极限数值。包括: (1)平曲线半径(最小半径、不设超高的半径)及平曲线最小长 度; (2)超高及其构成; (3)曲线的加宽; (4)视距(停车、会车、超车); (5)纵坡(最大纵坡、最小纵坡及坡段限制); (6)竖曲线(凸形、凹形半径)及竖曲线最小长度;

公路平面线形设计

关于公路平面线形设计报告 公路线形是指公路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及其二者相结合的三维空间线形的总称。公路的线形构成了公路的主骨架,是其他组成部分设计、施工全过程的基础。确定公路几何线形时,在考虑地形、地物、土地的合理利用及环境保护因素时,要充分利用公路几何组成部分的合理尺寸和线形组合,从施工、养护、经济、交通运行等角度出发,保证平面、纵断面、横断面的组成相协调。线形的好坏,对交通流的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公路线形不合理,则会降低公路通行能力,造成运输者时间和经济上的损失,而且更不能容忍的是会诱发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交通事故。 一、平面设计的原则 路线平面设计因该遵循下列原则: 1)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2)行驶力学上的要求是基本的,视觉和心理上的要求对高速路应尽量满足3)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 4)应避免连续急弯的线形 5)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 二、直线形设计方法 1设计方法 在我国公路平面线形设计中,一直是直线形设计方法。使用直线形设计方法进行平面布线设计时,设计人员往往首先综合考虑公路的等级、所经过的区域、路线的走向、控制条件和技术要求。 1)根据地形特征:主要是对山岭重丘区而言,以地形为控制因素,以纵断面线形为主导,综合平面和横断面来安排路线。 2)根据地物特征:主要是对平原微丘区而言,以平面地物障碍为控制因素,以路线平面为主导,结合纵断面和横断面来安排路线。 3)根据地质特征:主要是对不良地质地段和特殊地貌地区而言,以避让和防止不良地质病害为主导,综合平、纵、横来布设路线。

在直线形设计方法中,直线用来控制路线的走向和方位,是路线的主体,在路线布置和设计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而圆曲线和缓和曲线只是充当直线的配角,在整个路线中只是起导线交点线形和行车过渡的作用。 2设计思路 该法的具体设计思路分平原微丘区和山岭重丘区两种情况。 1)当路线不受纵坡限制时,定线主要考虑的是平面和横断面。其要点是:以点定线,以线交点。以点定线即在整个路线控制点间综合各方面因素加密小控制点,再根据这些控制点大致穿出路线导线的方法;以线交点即在己定小控制点的基础上结合路线标准和前后路线条件,穿出直线并延长交出交点。在这种不考虑放坡的情况下,直线形设计方法的具体设计思路大致可分加密控制点、穿线交点、调整交点和曲线计算和敷设四个步骤。 2)当路线布设在山岭重丘区时,就不可避免的会受到纵坡限制,定线需考虑平面和横断面。同时,路线纵坡坡度、坡长也是设计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在这种考虑放坡的情况下,直线形设计方法的具体设计思路大致可分段安排路线、放坡、修正导向线、以点定线,以线交点、调整交点和曲线计算和敷设六个步骤。 三、曲线形设计方法 设计方法 曲线形的具体设计方法有多种,曲线形设计方法总的设计思路大致相同,归纳起来可分为五步实施:确定控制点、采用曲线形式形成线形骨架、确定合理的线形参数、曲线计算和调整以及绘制平面线位图。 1)确定控制点:根据路线的走向、地形地物和环境的约束条件以及线形布设的标准和技术要求,在现场或纸上确定一系列线位控制点,粗略定出路线所要经过的大致位置。 2)采用曲线形式形成线形骨架:在地形图上绘制若干直线段和圆弧段,或者选择拟合曲线来控制路线的总体线位,形成路线的基本线形骨架。 3)确定合理的线形参数:反复设计拟定各线形要素之间的位置关系和参数值,或反复拟定拟合函数的参数值,确定最为合适的拟合曲线,直到满足规范和控制位置的要求,认为是理想线位为止。

《城市道路设计》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城市道路设计》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一、填空题: 1.交通标志分为和两大类。 2.城市道路网规划的基本要求有满足城市道路交通运输需求、和满足各种市政工程管 线布置的要求。 3.城市道路网规划方案的评价应从技术性能、和社会环境影响。 4.现代道路平面线形的三要素为直线、圆曲线和。 5.道路工程一般划分为、、三大类型。 6.道路设计年限包括和。 7. 是描述交通流的运行条件及汽车驾驶者和乘客感觉的一种质量测定标准。 8.城市道路网规划评价原则是、、。 9.城市快速路是指在城市内修建的由、、等组成的供机动车辆快速通行的道路系统。 10.城市快速路横断面分为和。 11.环道一般采用、、三种车道。 12.城市道路网规划方案的评价应该从、和三个方面着手。 13.出入口间距的组成类型有、、、。 14.平交路口从交通组织管理形式上区分为三大类:、、。 15.道路照明以满足、和三项技术指标为标准。 16.交通信号控制的范围分为、、三种。 17.城市道路雨水排水系统的类型分为、、。 18.交通标志三要素有、、。 19.雨水口可分为、和三种形式。 20.变速车道分为和两种。 21.排水制度分为和两种。 22.城市公共交通站点分为、和三种类型。 23.照明系统的布置方式有、、、。 二、单选题: 1.既是城市交通的起点又是交通的终端的城市道路类型 [ ] A.城市快速路 B.城市主干路 C.城市次干路 D.城市支路 2.一般在城市市区和建筑密度较大,交通频繁地区,均采用 [ ] A.明沟系统 B.人工疏导系统 C.暗管系统 D.混合式系统 3.交通标志三要素中,颜色在选择时,主要考虑了人的 [ ] A.生理效果 B.习惯思维 C.心理效果 D.舒适依赖感 4.超高横坡为3%,纵坡为4%,那么合成坡度为 [ ] A.1% B.3% C.5% D.7% 5.下列情况可考虑设计集散车道的是 [ ] A.通过车道交通量大 B.两个以上出口分流岛端部相距很远 C.三个以上出口分流岛端部相距很远 D.所需的交织长度能得到保证 6.某十字交叉口的红灯20秒,黄灯3秒,绿灯15秒,该交叉口的信号周期为 [ ] A.20秒 B.41秒 C.15秒 D.38秒 7.在环形平面交叉中,中心岛不宜采用的形状是 [ ] A.圆形 B.长方形 C.椭圆形 D.卵形 8.下列不属于主线横面的是 [ ] A.车行道 B.路缘带 C.分车带 D.路旁建筑物

道路勘测设计设计书

道路勘测设计设计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 姓名:苏常庆 班级:1306 学号:13120270 专业:土木工程 指导教师:李刚

2019年12月 目录 1 设计概述 1.1目的和要求 1.2设计依据 1.3公路设计概况 1.4平面设计标准的确定 1.5路线起讫点 2 设计参数 2.1道路等级的确定 2.2公路技术标准的确定 2.3控制要素 2.4平面设计技术指标 2.4.1圆曲线最小半径 2.4.2圆曲线最大半径 2.4.3圆曲线半径的选用 2.4.4平曲线最小长度 2.4.5缓和曲线技术要求 2.5路线方案的拟定与比较 2.6道路平面设计 2.6.1平面选线的原则 2.7道路纵断面设计 2.8道路横断面设计 3设计图纸及计算说明部分 3.1平面线要素计算 3.2竖曲线计算

1 设计概述 1.1目的和要求: 在课程设计中,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发挥同学们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较全面地完成一段丘陵地区二级公路的路线设计。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要求熟悉公路设计规范,理解、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概念,综合运用本课程和其他有关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和发展;学习道路路线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通过设计,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动手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工程设计概念;培养学生具备道路路线设计的基本技能,如丘陵地区公路选线的方法、纸上定线的方法、路线设计指标的确定方法、路线几何要素的计算、路线设计成果提交的主要内容和格式要求等;为学生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1.2设计依据: 根据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土木工程专业道路桥梁工程方向《道路勘测设计任务书》。 1.3公路设计概况: 公路等级:二级新建公路 设计年限: 10年 设计车速:80km/小时 1.4平面设计标准的确定 1、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本路段按三级公路技术标准勘察、设计。 2、设计执行的部颁标准、规范有: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道路设计任务书

道路设计任务书

重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批次、层次、专业 153 专科起点本科 土木工程(道路与桥梁方向) 校外学习中心 学生姓名学号 一、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某山区二级公路工程设计 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三、毕业设计(论文)内容要求: 经过该设计锻炼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综合应用于工程设计的能力,使其能够独立进行一般公路设计,达到经过设计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巩固和灵活运用的目的。 (一)、设计资料 (1)教学用地形图,比例尺为1:1000。 (2)道路所在地区的气象资料 该路段所在地区处属于西南部温润区,年平均气温在16°C 左右,≥10°C的年平均活动积温为4700~5300°C,全年无霜期为278天,初霜期一般出现在11月底,终霜期一般在2月下旬,冬季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5°C左右,最低气温在0°C以下的天气集中出现在12月中下旬和1月上旬,少部分出现在1月中下

旬,平均气温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高1~2°C,提前半个月入春。夏季水量暴涨会冲毁路堤,这些会对公路交通构成严重威胁;该地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常年最多风向是静风;次多风向:6、7、8月为北风,其余各月为东北偏北风。 (3)沿线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 沿线无不良地质状况。 (4)沿线的植被及土壤分布情况。 农田处有灌木区,农田多旱地。沿线多粘质土。 (5)交通量资料: ①近期交通量 (二)、主要技术标准和设计规范 1.主要技术标准 本项目为公路二级,设计速度为40m/h。 设计荷载等级:公路-Ⅱ级。 场地位于抗震设防烈度小于六度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不需进行抗震设防。

城市道路线形设计

城市道路线形设计-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城市道路线形设计 1.前言 道路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与工作是根据城市的情况规划确定的路线大致走向与位置,在满足车辆行驶与人们出行的技术条件前提下,结合当地地形、地貌、地质和水文条件以及现状地物,因地制宜确定具体的设计和施工方向;挑选合适恰当的平曲线半径,解决转折点处的曲线衔接;要保证必须的行车视距,使路线既要符合科学技术要求,又要经济合理。城市道路线形是由直线和曲线连接而成的空间立体线形形状,即是道路中心线的空间描绘。线形设计不好的话,轻者乘客会感到不舒服,司机行驶感到麻烦,严重的话甚至会影响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导致造成交通事故频发。究其原因,道路设计规范只能对某些施工硬性的技术指标作出指示,如:对平曲线半径、竖曲线半径、纵坡坡度、坡长等都分别做出了相关规定,而对这些指标之间的组合之下形成的新问题以及特殊性考虑甚少,如果设计人员没有考虑到行驶车辆的安全性,那么,设计出的道路就不会是一条优秀的城市道路。因为优秀的城市线形道路,是车辆安全、迅速、舒适的行驶的首要条件。 2.道路设计中线形设计的组成因素 (1)设计人员在线形设计时除了要考虑规划红线外,还应该综合考虑到原有的建筑、道路桥梁及其他构筑物等对新路设计的影响。在不降低道路的技术标准的前提条件下对上述发生的情况尽可能采取避让、利用以及改造等手法使设计工程量降至最低。

(2)城市道路作为城市景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又要受到地形、地貌、地物排水和地质条件及水文条件等各项因素的制约影响。因此,在布线时应尽量让所选路线与地形地势相互协调融洽。使它既要融于自然,又要设法利用自然条件,同时还要尽量解决自然中的不利因素和影响。 (3)设计人员在线形设计时还应考虑道路路线内部平面及纵、横断面之间的协调性。它们间的组合合理性是保证道路符合技术标准的重要条件之一,要使之能达到行车快捷方便、安全舒适、便于集散的目的。 3.道路线形设计中的问题分析 平面线形 (1)小偏角 小偏角特指道路上偏角≤7°的情形。当道路出现小偏角时,平曲线的长度将被看成比实际长度短,这样容易使驾驶员产生急转弯的错觉而急忙操作方向盘,从而造成行车事故,并且偏角越小越明显。事实上,在道路线形中采用小偏角是设计中平面定线经常采用的方法,因为小偏角可以解决许多定线中遇到的困难。这种情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非常普遍的存在这。而要取消一个小偏角的话就会多出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有时还会增加一些不必要的工程量或拆迁,增加费用。所以对于设计速度较低的道路,小偏角的存在对行车安全影响并不是很大,但是对于高速公路这类设计行驶速度比较高的道路来说设置小偏角一定要慎重考虑。

道路工程勘察任务书

湘潭市舍弗勒市政道路勘察任务书 一、工程规模 项目位于湘潭市九华片区,舍弗勒全长约715米(起点江南大道,终点湘望路),道路红线宽15m,其中车行道2×5m,人行道2×2.5m,设计速度30km/h,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 二、工程勘察要求 2.1勘察的具体目的: 本工程勘察的目的是查明道路工程沿线的岩土特征、结构、分布及物理力学性质,为道路设计提供工程地质资料; 2.2勘察的具体要求: 1.钻孔按平面布置图布设钻孔点共计23个,一般路段每60米沿道路中线提供钻孔布设点,鱼塘错位加密布设钻孔点(应查清鱼塘边界地质),若实际遇不良地段则需加密钻孔点。要求钻孔深度达到持力层以下3-5米,且无软弱夹层。 2.地基底下存在可能产生流沙、潜蚀、管涌或地震液化地层时应予以钻穿; 3.原位测试及取样试验要求按《市政工程勘察规范》执行; 4.判定地下水及土对结构腐蚀性; 5.其余未说明内容按《市政工程勘察规范》及《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执行; 6.勘探过程中如发现特殊的地质现象应及时知会设计单位,并商讨勘探点的增减。 2.3地质勘察报告所需内容 1.文字部分: 1)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的技术标准; 2)拟建工程概况;

3)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布置; 地基地形、地貌、地层、地质构造、岩土性质及其均匀性; 4)各项岩土性质指标,岩土的强度参数、变形参数、地基承载 力的建议值; 5)土和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6)可能影响工程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的描述和对工程危害的程 度的评价; 7)地基稳定性和适宜性的评价。 9)软弱路基分布及处理建议 2.图表部分: 1〕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2〕工程地质柱状图; 3〕工程地质剖面图; 4〕原位测试成果图表; 5〕室内实验成果图表; 6〕软土路基分析图表 三、坐标、高程系统 本工程勘测采用湘潭市独立坐标系,黄海高程。 四、勘测执行标准 本工程勘测按以下规范执行: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 2、《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 3、《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 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6、《建筑边坡技术规范》GB 50330-2013 7、《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 )及公路工程抗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