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本、韩国、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

日本、韩国、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

日本、韩国、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
日本、韩国、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演变

(一)日本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主要内容

1、儒家思想教育。公元三世纪左右,儒学传入日本。由于儒学能满足统治阶级培养其忠诚公民的需要,因而,历代日本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对儒学的倡导和利用,曾经一段时期,日本大学的教学内容和教科书都以儒家经典为主。

2、武士精神教育。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条途径就是武士教育。武士教育的一个主要内容是传授武艺,这是武士的职业技能教育;另一个主要内容是灌输武士道精神,这就是武士的思想政治教育。武士道精神不仅要求武士信佛崇武,更要求武士忠于主君,重恩义轻死生,宁愿为主君和本家族的利益而捐躯。武士道的目的是把儒学纳入武士道教育体系中,培养武士对上能忠于统治者,对下能统治平民的“素质”,以维护封建制度。

(二)日本近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主要内容

从19世纪末叶开始,日本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忠诚意识逐渐演化为“忠诚团”的日本民族精神,在“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化开明”三大方针的指导下,日本的经济、政治、文化迅速发展,很快摆脱了西方列强对日本的挟制。50年的时间,日本走完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150年左右才走完的路程。然而,从20世纪上叶起,日本统治者为了彻底摆脱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控制,为了树立天皇制度的绝对权威和对外征战的需要,开始走上了国家主义的道路--进而走上了法西斯主义道路。此时,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从国家主义教育演变为军国主义教育。从而给日本人民、亚洲人民及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三)日本现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主要内容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其军国主义教育体制也随着日本军国主义的彻底崩溃而土崩瓦解。因此,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伴随着日本社会的重建、恢复和发展而走向了新的历史。

1、美军占领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美军占领时期,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了很大调整,主要是移植美国的民主主义,而战前的封建主义、国家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则要求铲除。美国控制下的日本学校,宣传议会政治、国际和平、个人权威的思想和集会、言论、信仰自由等基本人权思想。这实际上是给明治维新以来的日本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补课,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日本战后萧条社会的恢复和发展。为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2、经济恢复、发展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1952年4月28日,日美签订的《日美安全保障条约》正式生效,这标志着美军对日本的全面占领宣告结束。此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美国经济和军事的双重支持下,日本开始迅速恢复国民经济,1956年,日本走上了经济高速发展之路。从1956年到1972年,日本经济出现了三次增长高潮,使得日本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超过了除美国之外的其它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这一背景之下,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再以尊重基本人权为中心的民主主义为重点目标,而是强调体现日本国家特殊性和为日本现代化服务的民族主义与功利主义。80年代中期以后,国际政治格局再次发生变化,两级格局瓦解,世界力量重新分化组合,呈现多级化发展趋势。很明显,自90年代以来,日本国内民族主义开始抬头,军国主义开始泛滥,这不得不引起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国家的高度关注。

考察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演变,不难发现,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有自己的理论基础(本土思想和理论)——神道教理论、武士道精神,又善于吸收外来的思想和理论如儒家思想和民主主义思想,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是民主主义教育、国体教育和集团主义教育,因此日本民族是一个善于吸收和消化他国文化为我所用的民族。

二、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家庭思想政治教育

主要包括基础文化与儿童道德的教育、日本民族和日本社会各机构所接受的基本行为规则的教育、家庭中人与人基本行为规则的教育,日本的妇女为了具备教育孩子的能力,往往通过继续教育的方式来丰富自己的知识。日本有自发形成的母亲读书会,通过读书和相互交流来提高培养孩子的能力,日本还举办有有组织的家庭教育组织,其中最重要的是家庭教育协会,该协会通过开展家庭教育的学习讨论会、家长和教师的交流会,提高教育子女的能力。

(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体现为道德教育,侧重于道德品质的培养和道德行为的塑造,也包含了特定意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能承担各项社会义务的合格公民,形成一定的道德价值观和道德判断能力,直接的有规范的道德课、间接的有学科渗透、特别活动、学生指导、隐蔽课程。

(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

日本学者在评价日本企业教育的作用时说:日本企业教育是日本教育的秘密武器,是日本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臣,日本花在企业教育上的投资比设备投资更高,日本的企业教育比其它发达国家要发达的多.日本企业教育的内容丰富,中心是技术教育、职业培训,另外就是企业精神和道德教育,这也是日本企业的特色部分。

(四)社会思想政治教育

主要通过公民馆、图书馆、体育馆、影剧院。特别是公民馆除进行职业教育外,还实施公民道德教育,目的是培养理想公民。

(五)大众传媒思想政治教育

被视为政治领域除官僚、政利益集团之外的日本的“第四种势力”,出现这种评价是和日本大众传媒的高度发达极其强烈的政治倾向给政治产生的影响有深刻的关系,仅日本的报纸在90年代的人均占有量就达到了世界第一,因而日本的大众传媒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

三、日本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一)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现代化

日本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以及它积累的许多珍贵的经验,值得当代中国去思考和借鉴。具体措施有:引进现代教育思想、建立现代教育制度、充实现代教育内容,采用现代教育技术等。

(二)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社会化

社会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这可用当代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予以佐证。在这方面,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有一点是要特别注意的,那就是要把官方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化”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道德观念、思想信仰和行为模式中去。我们应该将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世俗化”,要让思想政治教育溶入群众,要让思想政治教育不但要深入城市,而且要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包围”农村。

(三)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国际化

一是要充实市场观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灌输市场观念,一方面可以激发人们坚强勇敢的奋斗精神和敢于承担风险的胆略,消除人类自身的一些懦弱、消极和安平乐道的人性弱点,尤其是可以冲破中国传统封建保守思想的禁锢:另一方面可以促使人们在瞬息万变、机遇与挑战同时并存的世界大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并充分展示自己,灵活机智地捕捉生存和发展的时机,促进受教育者自身发展,从而以广大群众的“合力”推动社会的快速发展。

二是要充实竞争观念。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塑造人格的任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实竞争观念,使人们明白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挖掘自身的竞争潜能;使整个民族树立竞争精神,永立世界民族之林而不倒。

三是要充实信息观念。当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灌输信息观念,使人们能够顺应社会的需要,树立强烈的信息观念,掌握信息技术,完善信息环境,为建立理想的信息社会奠定牢固的保障,从而保证社会稳定向前发展。

四是要充实实践和效益观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入效益观念,使人们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既讲速度和数量,又讲质量效益。

五是要充实环境观念。环境观念是当今国际社会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之一,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直接影响物质文明的发展,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对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产生潜移默化的“隐形”作用。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溶入环境观念--当然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可以教育人们一方面重视环境现象,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并采取科学、人道的态度积极利用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另一方面提高人们“优化”社会环境的意识,营造一个充满正气和正义、公平和民主的氛围,从而使得社会能够健全、协调地发展。

总而言之,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确实有不少有益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当然,这并非说,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尽善尽美,在各方面都完美无缺。事实上,日本思想政治教育中也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日本“刀刃上”的文化—武士道精神教育、国家主义教育、军国主义教育等等,都是遭到世界各国,尤其亚洲严厉批判的。

浅析外来因素对韩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内容摘要:韩国作为东方文化圈中的一员,自古以来就深受华夏文明的影响,非常重视伦理道德教育,近代以来,特别是二战后,韩国随形势的变化,不断加强民族意识和爱国思想教育,广泛吸收各种外来积极因素,并使之和韩国国情结合,形成特有的国民伦理教育体系。本文从外来因素的内容、韩国如何对待来分析外来因素对韩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关键词:韩国;思想政治教育;外来因素

一、外来因素及韩国的应对

(一)古代的外来因素及韩国的处理

韩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自古以来十分重视外来因素的作用。古代的外来因素主要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韩国广泛吸收,为其所用,处理的恰到好处。

在古代,韩国广泛学习中国古代文化,并结合韩国的国情,形成了现在韩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公元前11世纪中国周朝时起,中国文化便影响了朝鲜。7世纪纪时新罗时代就仿效汉政制建国,播学在14世纪李朝附期达到鼎盛,那时孔孟也像在中国一样被封予极高的名誉,而汉字被作为官方文字,为贵族所垄断,这一切都使儒家伦理深深植入韩国文化之中。三国时期,高句丽很早就在中央“立太学”教育子弟,“太学”是以传授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专门教育王公贵族子弟的国家最高教育机关.其时,由儒家学者所创办的私学不断兴起,承担着初等教育任务,李朝时期理学思想成为教育指导思想,其目的在于培养封建官吏和教化民众。教育机关官学、私学并举,官学比较系统,在中央有成军馆和四学,成均馆为国家最高学府,课程为四书五经和诸史以及书法;私学的形式有书院、书堂,它们对普及儒学,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二)近现代外来因素及韩国的处理

近现代,外来因素呈现出复杂性,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包括日本的殖民统治,美苏争霸、冷战格局、全球化等。它们深刻影响了韩国的思想政治教育。

近代,韩国深受日本的入侵。因此,这一时期,韩国近代教育以反对日本殖民统治为主线,这其中体现了儒学精神中的爱国主义、忠孝节义、民族事大的历史传统。韩国把这种不利因素转化为提升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韩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就是反日教育。

韩国曾针对日本统治时期长期推行愚民政策和奴化教育政策所造成的国民素质普遍低下的问题,强调废除奴化教育制度,消除其影响;树立民族民主教育思想,建立新的教育制度,普遍提高国民的素质。当时的韩国军政厅学务局聘请教育界和学术界的一百多名权威人士组成朝鲜教育审议会。主张把“弘益人间”作为教育理念。其理由是: (1)要消除日本殖民统治的遗毒,建设新国家,教育应该是民主的和民族的。(2)“弘益人间”既是民族精神的精华,又与基督教的博爱,儒教的仁义,佛教的慈悲想通,包含着人类共同繁荣的理想,符合民主主义的基本精神。通过“公民课”的开设,韩国进行了反日教育,树立起民族独立精神和民主主义思想,批判了日本殖民主义的“民族抹杀”政策,增强了民族自豪感。[1]

50年代到60年代,是两大阵营尖锐对立时期。战后,朝鲜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建立了两个对立的政权。韩国选择了资本主义制度,美国企图把韩国变成冷战时期反共反华的亚洲桥头堡。李承晚政权和朴正熙政权都追随美国,实行了以反共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朝鲜战争后,李承晚政权为了达到反共反人民政治目的的需要,在学校教育中,大肆进行“反共”教育。同时,也在学校里进行着以儒家道德思想的“三纲五常”演化而来的所谓“道义教育”。60年代朴正熙政权的改革,强化了国民精神教育。韩国的经济开始走上了腾飞之路。

但是,从60年代起,韩国现代化的加速进行,不惜损害传统的价值观念。这样,追求变化的势不可挡的趋势成了韩国社会的主流。由于西方文化和技术的大规模涌入,这个国家旧有的风俗习惯突然受到破坏,一些好传统的中断,给通行的价值观念造成了很大的混乱。在这种社会背景下,韩国不断调整,特别是《国民教育宪章》的颁布,重新确定了教育的理想和目标。

为了培养出21世纪全球化、信息化时代自律的、富于创造性的韩国人,韩国进行了7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最后确定的基础教育课程的要求是:以教育课程为中心,以教育需求者(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体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课程所追求的培养人才的标准是:(1)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追求个性的人;(2)以基本能力为基础,发挥创造力的人;(3)以良好的教养为基础,发挥创造力的人;(4)在对韩国文化理解的基础上,创造新的价值的人;(5)以民主市民意识为基础,为共同体发展作出贡献的人。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强调“创造力”和“为集体作贡献”互为表里,是一种很好的素质教育。

二、给我们的启示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韩国在各个历史阶段,都十分重视外来因素对本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并学习利用其中的有利因素,形成独具韩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以抵制不良外来因素的影响。对于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它给我们带来很好的模式,值得我们借鉴。

(一)重视有利的外来因素与本国国情的结合

在我看来,韩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因素包括中国的传统文化、二战后西方的民主价值观和全球化等因素。韩国无论在任何时期,都能重视有利的外来因素与本国国情的结合,为其所用。韩国是儒学文化圈国家,其教育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儒家文化和道德伦理至今仍然是韩国民族精神的内核。他们把儒学渗透于民族文化之中,形成了韩国式的东方文化传统和道德品格。韩国学校德育的内容是其民族文化传统的基本的培养载体。韩国学校德育的思想基础是儒家伦理,在初中“国民伦理”课中讲授“三纲五常”基础知识。儒学文化成为了韩国抵御西方不良价值观的重要武器。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们应该学习韩国的经验,不断

地使外来的积极因素与我国传统文化结合,形成我们特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以抵御西方不良文化对我们的影响,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政府的强力推动

韩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显性的,是一种政府主导型的,强政治倾向性的。在对待外来因素方面,韩国政府的作用十分重要。在此其中,韩国政府不断的调整其政策,扶植传统文化,设置机构研究文化走向,加强青少年的思政教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国民教育体系。

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于1978年由政府创建。其宗旨是“研究民族文化的精髓;坚定主体的历史观和健康的价值观;探索未来社会发展的坐标,弘扬民族振兴的精神,为民族文化的畅达作出贡献”。而纵观有关政治民主意识表现强烈的青少年教育活动,无不渗透着政府干预的影子。直到1993年金泳三就任民选总统时,仍提出“要重新找到我们社会应有的权威,我们的自由应当是为集体的自由,正如白凡先生所说,不是在公园里折花的自由,而是栽花的自由,要重新36树立被践踏的道德,就此而言,今天的教育应当同为未来而作准备的科学技术教育一起成为培养真正的人,民主的市民的人间教育,这就是新教育。”[2]可见,资本主义的政治民主制度,始终是韩国思想政治教育追求的目标,“是应促其实现的课题,不能回避。”[3]

对于我们而言,政府也需要发挥作用,除了弘扬传统文化之外,还要积极地推进外来文化与我国的结合。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增强自身的活力。

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启示

刘自尊孔琳

(北方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北京100044)

[关键词]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启示

[摘要]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强的实效性,具体表现在:侧重弘扬国家利益第一,强化国家意识;倡导儒家思想,坚持东方价值观;重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明晰思想政治教育层次;讲求教育方法,注重教育实践;注重法纪教育,坚持德法兼施。结合我国国情,从新加坡的成功经验中得出有益的启示,对于提高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促进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2528(2003)07-0074-03

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浪潮涌动,国内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新形势下我国迫切需要统一思想认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而吸收和借鉴别国的经验,以开阔的心胸审视别国的相关成果是十分必要的。亚洲近邻新加坡,在较短时期内迅速崛起,成为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而且政局稳定、社会秩序良好,其思想政治教育起了重要作用。尽管中新两国国情不同、制度不同,但在许多方面具有相同的文化根基,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和冲击。研究和借鉴新加坡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对于提高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1.弘扬国家利益第一,强化国家意识

新加坡地处欧亚两洲的交通要地,经历了一百多年的英国殖民统治,受东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独立后,新加坡人种复杂,主要有华人、马来人、印度人等;宗教信仰多种多样,有佛教、印度教、泰米尔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在这样一个人种、信仰、道德价值观念多样化的背景下,为避免矛盾和纷争,统一国民思想,开展经济建设,新加坡政府明确指出必须使各种族移民及其后裔淡化对移出国的认同和归属,加强对新加坡的认同和归属。政府注重培植公民的国家意识(新加坡的国家意识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爱国主义”),以各民族都能接受的方式向国民灌输“我是新加坡人”的国家意识,使人们产生归属感和责任感,在心理上认同一个国家,一个新加坡,并在这一旗帜下为新加坡而奋斗。纵观新加坡的历史,20世纪六七十年代曾经出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忽视,但新政府针对社会道德水平滑坡、人们人文素质下降的状况,在80年代开始实行并不断加强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效忠国家、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个人品格等内容。政府专门成立了负责国家意识的机构,在国民中开展各种爱国主义教育。从1988年开始,政府每年都要开展一次“国民意识周”活动,激发国民的爱国热情,凝聚国民的爱国意识。1991年经新加坡人民反复讨论和国会的批准,政府公布了《共同价值观白皮书》,推出了各民族不同信仰的民众均能接受的国家意识。始终注重弘扬国家利益第一和培养国家意识,弘扬国家至上、社会第

一、集体利益是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其他工作中尤为重要的内容。

2.倡导儒家思想,坚持东方价值观

在现代化的发展中,新加坡面临着东西方文化的双重冲击,对此新加坡政府进行了准确的定位,明确了其文化的东方属性,在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上,坚持“技术上依赖西方,精神上固守东方”。因此新加坡通过文化再生运动反对全盘西化,倡导东方价值观。所谓“东方价值观”,其核心就是借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文化。当然新加坡政府所倡导的并不是原原本本的中国古代儒家文化,而是经过改造和选择的现代新儒学(参见陈立思:《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96页)。特别是对传统的“八德”即“忠孝仁爱礼义廉耻”赋予了现代意义:所谓“忠”,就是爱国,忠于国家,就是把国民培养成为具有强烈凝聚力的新一代新加坡人;“孝”就是要孝敬父母、尊老敬贤;“仁”与“爱”就是富有同情心和友爱精神,要关心他人;“礼”和“义”就是讲究礼貌和礼节,对外国人不要卑躬屈膝,对同胞应一视同仁;“廉”就是为官的德行,是做官的基本道德规范,它要求新加坡的官员树立为国、为众人服务的思想,要有为国为民牺牲奉献的精神;“耻”就是指人们的羞耻之心,号召国民堂堂正正做人,为社会进步、富国强民做贡献(参见杨松:《新加坡、中国德育的几点比较》,《辽宁教育研究》,2001年第7期)。新“八德”吸收了儒家的精神,又超越了古代儒家的传统思想,更便于被各族人民所认同。新加坡坚持了东方传统文化,在此根基上吸收了西方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因而有效抵御了西方腐朽价值观,尤其是极端个人主义思潮的侵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3.重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明晰教育层次

新加坡政府高度重视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从小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20世纪70年代末,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没能及时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造成了一定的社会问题,这使新加坡政府加紧修订教育规划,对青少年进行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号召社会和家庭全力配合。90年代新加坡政府适时提出并采用了一套新的教育课程,给学生灌输一些应有的公德心、社会责任感及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也利用一些富有创意的辅导课程,培养学生的人格和社会意识。

新加坡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在小学、中学和大学全方位展开的,但是在教育过程中则针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其认识特点灌输不同的内容,分阶段、分层次展开。新加坡政府颁布了详细的思想政治教育大纲,从小学到大学,课程循序渐进,涉猎了不同的主题,即使是同一个教育主题,根据学生认知的不同,教育的内容也有所不同但相互衔接。不同年级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要求不同:低年级偏重发展良好的行为习惯,而高年级则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种由浅入深的教育符合教育对象和教育活动的规律,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4.讲求教育方法,注重教育实践

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注重诸如《共同价值观白皮书》等理论性内容,强调理论上的说教和灌输,而且也非常重视社会实践这一环节,使得政策和理论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新加坡政府注意从小培养公民的爱国精神及对国家的归属感,在学校里注意从日常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如小学生每天都要参加升国旗和唱国歌仪式,并举行升旗宣誓:“我们是新加坡公民,我们宣誓:不分种族、语言、宗教,团结一致,建设一个公正平等的民主社会,为了实现国家的幸福、繁荣与进步,共同努力。”新加坡学校也经常组织各种类型的课外实践活动。如带领学生参观社会发展成就展,参观监狱、禁毒展等。而且教育部规定学生必须选择参加一定的课外活动,如加入学生社团、参与社会服务等。新加坡政府还经常在社会上举办“睦邻周”、“礼貌周”等各种活动,借助活动培养和强化公民与人为善、互助友爱等良好品德。

5.注重法纪教育,坚持德法兼施

新加坡是一个高度法治的国家,其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有亲切感人的理念和口号,另一方面也有无情的法律和法规作保障。新加坡政府认为,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必须有相应的法治作为基础和保障,必须通过立法和制定政策,强制人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形成良好而文明的社会秩序和社会风尚。因此,新加坡在建国以来,为了根除恶习和稳定秩序,陆续制定和逐步完善了一系列约束公民社会行为的条例和法规,并在公民中进行宣传教育。新加坡的法律很完备,涉及到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如对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乱涂乱画、公共场所抽烟等在世界许多地方法典中无案可查的内容,都一一立法规定相应的处罚,并严格执行(参见王瑞荪:《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48页)。新加坡把思想道德建设的许多内容都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以详尽并具操作性的法律条文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对我们的启示

1.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坚持集体主义原则

新加坡结合自身特点采取各种措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突出强调国家和社会利益,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激发了民族自豪感,鼓舞了各民族人民为新加坡的文明进步而团结奋斗,充分体现了爱国主义的感召力。我国在加快进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也要一如既往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要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从小树立国家意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新加坡倡导国家利益第一和集体利益,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但基于

其社会性质,其所谓的集体原则与我们所倡导的集体主义原则仍有所不同。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我们要始终倡导集体主义的原则,以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为先,也要保证个人的正当利益,强调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有机结合,以解决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在当前我国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迫切需要强调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原则,密切团结各民族人民,同心同德,共同奋斗。

2.弘扬传统美德,丰富教育内容

我国与新加坡同为亚洲国家,同样面临着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碰撞。新加坡批判地弘扬儒家文化,很好地解决了东西方文化的关系问题。我国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更应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积淀,形成了以儒家伦理思想为核心的传统价值观念,经过广大人民的长期实践,成为我国珍贵的历史遗产,这其中既有封建性的糟粕,又有在今天仍有重要意义的精华。所以,我们要认真对其加以区分,并结合当今时代发展的新特点,不断充实新的内容。东方价值观的根在中国,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仍会在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中占据一定的地位,只要我们加以正确引导,它一定会再现夺目的光芒。

3.完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遵循教育规律

新加坡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而且在大中小学全方位、分层次展开,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国历来重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而且也是从小抓起,但是却存在着教育内容分层不明显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我们应针对学生的心理和认识的发展规律,制定合理的适合不同年龄层次的教育计划和纲要。要避免用政治教育代替思想教育,避免提出超出学生接受能力的道德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先从基础层次开始,抓好社会公德的教育,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依学生的年龄和思维发展水平层层深入。

4.重视教育对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在我国一些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上,部分教师往往只对内容进行简单传授,只是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而很少注重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很少告诉学生面对具体的问题应该怎样做,更很少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意志和行为。新加坡注重开设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课程,组织各种学生社团进行实践活动和服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感,使之内化为道德观念,形成道德素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要重视社会实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利用和挖掘各种素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对于整个社会来说,要将公民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的经济活动联系起来,与公民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在宣传说教的同时开展各种形式的、人们喜闻乐见的活动,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5.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法制观念

新加坡把精神文明建设的许多内容都纳入了法制的轨道,以完备的立法和严格的执法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其思想政治教育集宣传说教与防范惩罚于一身,使得新加坡成为其他国家效仿的楷模。我国现正在实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战略,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要注意培养法制观念,在宣传道德规范的同时,加大相应的立法,以借助法律手段保证各项道德规范的落实。只要将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教育相结合,形成规范的奖惩机制,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就会取得显著的成效。

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若干因素分析

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若干因素 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接受过程内涵丰富而复杂,是接受者认识世界的主动行为过程,是对教育者思想、周围人们的思想的认同过程,是接受者横向与教育者、环境、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还存在着接受活动过程中复杂因素的出现和意外转化的可能。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思想接受都是新的思想接受活动的起点。只有懂得接受才真正懂得教育,离开接受就谈不上教育。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分析、思考与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课题。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十分重视教育过程中接受问题的研究,按受教育者的接受规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这样的教育才有价值和质量。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中,要获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效果,更好地提升教育质量,必须要重视对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若干因素的分析。 一、内在需要因素需要是人的普遍性追求。所谓需要,是指主体对客体的依赖和摄取状态,是人们对某种东西缺乏时所产生的主观意向。需要是现实状态与期望状态的差距,是个人的某种缺憾寻求满足的心理状态,表现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与欲望,表现为愿望、意向、兴趣、动机,这是人的认识活动的出发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作为一项有目的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就必然与一定的需要相联

系,没有需要也就没有接受活动的产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当人产生了某种需要时,心理上就会产生不安和紧张情绪,形成一种内在驱动力。这种驱动力促使主体去寻找目标,表现出接受的积极性,同时去选择接受的内容。当目标找到后,就开始了满足需要的活动,也就是接受外来信息的活动。当需要接受的内容满足后,对这种需要的接受活动就暂告一段落,于是产生新的需要,开始新的接受过程。需要→满足→新的需要→新的满足是接受活动的基本模式,“这种永无止境的需要的产生和满足需要的态度和趋势,使这不仅成为人类活动的原动力,而且也成为推动人类活动的持续动力。”可见,接受是以受体内在需要的适应与满足的程度为其条件的,人们的内在需要是其接受教育的驱动力。人的内在需要往往表现为价值追求,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受需要所驱动的、价值观参与的,人的思想接受活动也是如此。我的需要、他人需要、社会需要的交互作用的存在,形成为思想接受的作用场。人的需要作用于其思想接受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正是人的需要唤醒其接受注意,强化其接受准备,使其产生对与自己需要有关联的思想信息源的敏感与专注;正是人的需要激活人的思维,激发其求知欲望,引起人的思想接受活动的主动与活跃;正是人的需要左右其接受选择,需要越强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弃取选择、受拒反应越鲜明,这是人们思想接受活动的共同点;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接受是

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完整版

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 一、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的背景 新加坡作为一个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前并不存在。新加坡作为人类的聚居地,也并没有很长的历史。新加坡作为一个现代城市国家而屹立于南亚马来半岛的顶端,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做是一个现代奇迹。它是亚洲多个民族、多个种族以及多种文化共同创造的一个奇迹。同时,由于它的多数人口为华人所构成,因而也可说,这是海外华人所创造的一个奇迹。 (一)、多种族杂居 人口来源复杂,是新加坡的早期历史就存在的社会特征。早在1819年莱佛士到新加坡时,发现小岛沿岸只有210人,其中马来人150人,华人30人,原始马来人30人。随着自由港的建立,移民大量增加,当时的移民主要来自中国、印度、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诸岛,人口构成是典型的移民群体,到19世纪末,在新加坡总人口中,3/4是华人,其余1/4人口中包括了马来半岛人、苏门答腊人、爪哇人、印度人、阿拉伯人等。 由于新加坡的特殊情况,其国民既有黄种人和白种人,还有黑种人。而且,他们在迁入新加坡之前,早已分属不同的种族。新加坡社会的多元民族构成是随着其移民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1858年,伯里伯爵在英国下院的一次讲演中说,海峡殖民地的人口不是由被征服的种族构成,而是由英国统治所能提供的安全吸引到那里去的团体所组成。 (二)、多宗教混合 多元民族带来了多元宗教。在新加坡这个小岛上汇集着世界上形形色色的宗教,从世界三大宗教的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到道教、印度教、锡克教、巴哈伊等宗教都能在在这个国家找到踪影。 在新加坡人信仰的众多宗教中,信仰人数较多的是佛教、道家、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五大宗教,这些宗教都是随着移民的到来而进入新加坡的。佛教、道教主要是由华人传入新加坡的。早在19世纪初,大批华人到新加坡定居,在从事开垦和经商活动的同时,就把儒、佛、道教和广东、福建的民间秘密宗教传进了新加坡。随着佛教的传播与发展,新加坡有了多个佛教组织,主要有新加坡佛教僧伽联合会、佛教青年联合会、世界佛学会等。21世纪,新加坡佛教组织正努力使他们的组织结构和宗教仪式现代化,以满足日益复杂的人群的要求。 道教随着早期中国移民在新加坡定居而传入新加坡。道教不崇拜专一的教主,而是崇拜众多的神。新加坡的道教徒崇奉的神以大伯公、妈祖、关上圣母、关帝君最为普遍,其中妈祖神信仰最为盛行。伊斯兰教是阿拉伯商人于12世纪传入新加坡的。20世纪初,随着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巴基斯坦的穆斯林的大批移人,新加坡的伊斯兰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新加坡有多个穆斯林组织,其中成立于1968年的新加坡伊斯兰教理事会,是新加坡伊斯兰教的最高领导组织,是新加坡管理伊斯兰教事务的机关。基督教是随着英国殖民者的到来而传入新加坡的。1819年,莱佛士发现新加坡不久,一名英国传教士便进入新加坡,开始在新加坡传教。新加坡基督教拥有强大而完善的组织,主要的组织有全国基

新加坡韩国日本马来西亚留学优势对比

新加坡韩国日本马来西亚留学优势对比 对于不少中国家庭来说,选择英美等留学目的国往往意味着更高的留学成本和教育质量,实则不然,在我们的近邻,也有着非常好的教育质量,同时也会有更低的教育成本,对,我说的就是我们亚洲的一些留学国家,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我们的近邻,日本,韩国,以及南洋的新加坡,这些都是一些传统的亚洲留学目的国,他们拥有一些比较好的院校,同时拥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留学体系,而在最近几年,又出现了一个全新的留学热门目的国,也就是马来西亚,凭借着超低的学费和不错的教育质量,马来西亚在最近几年似乎已经成为了中国留学生的新宠,那么,作为几个留学目的国,他们又各自有什么优势呢?我们一起来看下去。 >>>点击查看:留学申请奖学金申请汇总 新加坡 新加坡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是可以留学的,其中最有特色的一点便是新加坡的“陪读妈妈”政策。小孩去新加坡留学,3-16岁之间都有机会给妈妈/奶奶/外婆申请陪读准证,陪读准证第二年可以合法工作。那首先我们可以先来了解一下新加坡的学制。

幼儿园:18个月以上即可申请托儿所,根据海外申请经验,3岁以上申请学生签证通过率会高。幼儿园分为政府幼儿园、私立幼儿园、国际学校,具体情况可登陆新加坡教育局官网进行查询。 中小学:新加坡政府中小学最有名的就是国际学生不能直接申请,需要通过AEIS考试才可以进入,私立中小学也是有学校自己的面试,国际学校的介绍之前我们也有写过,麻烦点击新加坡有哪些优秀的国际学校。 高中、理工学院:这两个我放在一起写,是因为新加坡的初级学院(高中)和理工学院,咱们国际学生申请时需要通过O-level考试才可以申请到,当然理工学院还可以通过高考成绩申请,就不细讲了。 大学:新加坡也是有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之分,公立大学在亚洲排名乃至全球排名都是领先的,也意味着比较难申请。国内高考成绩申请,需要在一本线以上50分,相当于国内重点本科的水平,如果学生想申请更有优势,还可以通过A-level成绩去申请;私立大学门槛低,但不意味着教育质量不好,私立大学都是和欧美高校合作办学,英文教学、学制短、在新加坡读完本科去欧美继续读个硕士也是不错的选择。

思想政治教育大纲

第一条 为了适应新世纪新阶段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要求,加强和规范思想政治教育,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制定本大纲。 第二条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在军队中进行的理论武装和思想引导工作,是党对军队实施思想政治领导的基本途径,是加强军队全面建设、完成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增强部队凝聚力、提高部队战斗力、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重要保证。 第三条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着眼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确保我军始终成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确保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确保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大力培育“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新型革命军人,引导官兵始终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始终保持坚强的革命意志和旺盛的战斗精神,真正做到打得赢、不变质。 第四条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科学理论指导。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二)贯彻以人为本要求。始终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尊重广大官兵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坚持启发疏导、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相统一,促进官兵全面发展。 (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贴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准备的实践,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军事训练等各项工作中,贯穿到完成多

样化军事任务中,为提高部队战斗力和完成各项任务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四)注重增强实际效果。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质量效益,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思想进步与保持心理健康、加强思想教育与完善政策制度结合起来。 (五)加强实践活动培育。发挥军事训练、部队管理等实践活动具有的特殊思想教育功能,引导官兵在完成任务中培育革命精神、优良作风和高尚品德。 (六)积极推进改进创新。继承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吸纳先进文化,体现时代精神,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紧贴时代发展、紧贴使命任务、紧贴官兵实际,不断创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 第五条 总政治部主管全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参谋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全军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工作。总政治部宣传部归口承办全军思想政治教育的业务工作。 各级政治机关主管本单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级司令、后勤(联勤)、装备机关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单位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工作。各级政治机关宣传部门归口承办本单位思想政治教育的业务工作。 第六条 各级党委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坚持议教制度,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和原则,确定重要教育任务,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 党委书记是管思想、抓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切实负起领导责任。 第七条 政治委员和政治部(处)主任应当以主要精力抓思想政治教育,认真调查研究,精心部署安排,进行授课辅导,深入实际指导,切实抓好落实。 政治协理员、政治教导员和政治指导员,负责组织实施本单位思想政治教育,掌握官兵思想,认真备课施教,指导官兵讨论,组织教育活动,进行随机教育。

韩国思政的发展

韩国思想政治教育 在韩国,从小学起就开始以儒、佛思想作为国家主要的道德理念,进行有特色的道德教育。尤其是二战后为了清除日本殖民奴化教育,更是把道德教育作为立国兴国的首要任务。几十年来,韩国已经成为亚洲地区后发展型国家德育现代化的典型代表。更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从世界上最贫困的地区之一,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汉江奇迹”,一跃成为著名的“亚洲四小龙”之一。众多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韩国发展成功的原因进行了考察,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但几乎都同时注意到教育在韩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意义。特别是成功的道德教育孕育出“家族式”的民族精神,与义。特别是成功的道德教育孕育出“家族式”的民族精神,与韩国的崛起息息相关。 韩国不仅是世界上最重视教育的国家,而且在教育的作用方面,表现出强政治化倾向,把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化放在十分重要和突出的位置上,强调其所担负的培育韩国公民的资产阶级自由民主主义的建国理念、东方文化传统和现代西方价值结合的 第一节韩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概况 韩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状态在本质上是韩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反映。如同一般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样,韩国思想政治教育构成的基础、具有的特色离不开韩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的支撑。所以,我们有必要先介绍一下韩国在上述各个方面的发展概况。 一、韩国国情简介 韩国,全称大韩民国。位于亚洲大陆东北朝鲜半岛的南半部,北接中国和俄罗斯,东、南、西三面环海,半岛海岸线全长约1.7万公里(包括岛屿海岸线),与日本隔海相望。地形东北高、西南低,山地面积约占70%。属温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3。C,降水量约1300~1500毫米。 韩国国土面积9.96万平方公里。全国划分为1个特别市 (首尔特别市)、9个道(京畿道、江原道、忠清北道、忠清南道、全罗北道、全罗南道、庆尚北道、庆尚南道、济州道)、6个广域市(釜山、大邱、仁川、光州、大田、蔚山)。人口4850万(2006年),为单一民族,通用韩国语,50%左右的人口信奉佛教、基督教等宗教。 整个朝鲜半岛在二战前是一个整体,战后才以38。线为界分为朝鲜和韩国。战后的韩国,摆脱了长达35年的殖民统治。1948年8月15日大韩民国成立,李承晚当选首任总统。不久又发生了1950~1953年的三年朝鲜战争。当时,韩国政治不稳定,通货膨胀,日用品奇缺。“饥饿与贫困”是这一时期的写照,因此,被西方人称为“毫无希望的国家”。①1960年李承晚在全国性学生运动中下台。1961年5月16 El,朴正熙发动了一场不流血的军事政变,掌握了最高权力。此后长期执政达18年之久,在政治上建立了有权威的高效率政府;在经济上提出了后来被人们称之为“韩国发展模式”的发展战略;制定和实施了三个五年计划,并通过一系列国民精神运动,振兴了民族精神,增强了民族凝聚力。这一时期,韩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建立了雄厚的工业基础,经济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国民生产总值从1962年的23亿美元增加到1979年的640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1962年的87美元增长到1979年的1640美元。②1979年朴正熙遇刺身亡,全斗焕发动政变,并于1980年出任总统。1987年韩国当局迫于民主运动压力修改宪法,实行总统直选,同年卢泰愚当选第十三届总统。 二、韩国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韩国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经济持续高速增长,70年代初跃居新兴工业国家后,仍然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尽管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韩国的经济也经历了低增长、高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对原产于日本、新加坡、韩国和台湾地区的进口丙酮征收反倾销税的决定

乐税智库文档 财税法规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对原产于日本、新加坡、韩国和台湾地区的进口丙酮征收反倾销税的决定 【标 签】进口丙酮,反倾销税,原产于日本新加坡 【颁布单位】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 【文 号】税委会﹝2008﹞18号 【发文日期】2008-05-20 【实施时间】2008-05-20 【 有效性 】全文有效 【税 种】关税征收管理 商务部、海关总署: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的有关规定,依据《商务部对原产于日本、新加坡、韩国和台湾地区的进口丙酮征收反倾销税的请示》(商公平发[2008]180号),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对原产于日本、新加坡、韩国和台湾地区的进口丙酮征收反倾销税。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自2008年6月9日起,对进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原产于日本、新加坡、韩国和台湾地区的进口丙酮征收反倾销税,实施期限为自2008年6月9日起5年。 二、征收反倾销税的产品为丙酮(又称二甲基甲酮,简称二甲酮,或称醋酮、木酮),英文名称为:Acetone,Dimethylketone或2-Propanone.该产品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税则号:29141100. 三、各公司适用的反倾销税税率如下: (一)日本公司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MitsuiChemicals,Inc.):7.2%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MITSUBISHICHEMICALCORPORATION):12.1%其他日本公 司(AllOthers):51.6% (二)新加坡公司 三井酚类新加坡公司(MITSUIPHENOLSSINGAPOREPTE.LTD.):6.7% 其他新加坡公司(AllOthers):51.6% (三)韩国公司 (株)LG化学(LGChem,Ltd.)5.0% 锦湖P&B化学株式会社(KUMHOP&BCHEMICALS,INC.):8.9% 其他韩国公司(AllOthers):51.6% (四)台湾地区公司 台湾化学纤维股份有限公司(FORMOSACHEMICALS&FIBRECORPORATION):6.2% 信昌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TaiwanProsperityChemicalCorporation):6.5% 其他台湾地区公司(AllOthers):51.6% 四、反倾销税以海关审定的完税价格作为计税价格从价计征;进口环节增值税以海关审定的完税价格加上关税和反倾销税作为计税价格从价计征。 五、对自2007年11月23日起至本决定公告执行之日止,有关进口经营者按初裁决定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所提交的保证金,按终裁决定所确定的征收反倾销税的商品范围和反倾销税税率计征并转为反倾销税,并按相应的增值税税率计征进口环节增值税。对在此期间有关进口经营者所提交的保证金超出反倾销税和与之相应的进口环节增值税的部分,海关予以退还,不足部分不再补征。

韩国思想政治教育

韩国作为东方文化圈中的一员,自古以来就深受华夏文明的影响,非常重视伦理道德教育,近代以来,特别是二战后,韩国随形势的变化,不断加强民族意识和爱国思想教育,广泛吸收各种外来积极因素,并使之和韩国国情结合,形成特有的国民伦理教育体系。 一、外来因素的影响及韩国的应对 韩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自古以来十分重视外来因素的作用。古代的外来因素主要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韩国广泛吸收,为其所用,处理的恰到好处。在古代,韩国广泛学习中国古代文化,并结合韩国的国情,形成了现在韩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而到了近现代,外来因素呈现出复杂性,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包括日本的殖民统治,美苏争霸、冷战格局、全球化等。它们深刻影响了韩国的思想政治教育。 近代,韩国深受日本的入侵。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韩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就是反日教育。主张把“弘益人间”作为教育理念。通过“公民课”的开设,韩国进行了反日教育,树立起民族独立精神和民主主义思想,批判了日本殖民主义的“民族抹杀”政策,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因此,这一时期,韩国近代教育以反对日本殖民统治为主线,这其中体现了儒学精神中的爱国主义、忠孝节义、民族事大的历史传统。韩国把这种不利因素转化为提升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为了培养出21世纪全球化、信息化时代自律的、富于创造性的韩国人,韩国进行了7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最后确定的基础教育课程的要求是:以教育课程为中心,以教育需求者(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体制。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强调“创造力”和“为集体作贡献”互为表里,是一种很好的素质教育。 二、以履行家庭礼仪为重点,将礼仪教育寓于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礼仪习惯。 家庭是一个人接受礼仪教育最早的地方,为此,家庭礼仪中的“孝道、和谐、为他人着想”就成为韩国家庭道德教育的承点。在韩国,如果一个人不尽孝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一家人如果传出去任何对长辈不敬的言语,这一家人就会受到强烈的舆论谴责。因此韩国的孩子从小就被培养在家庭中相互友爱、相互尊敬的习惯。及至进入学校,幼儿园里专门开设礼仪室,幼儿跟随教师学习茶道等传统礼仪,习得待人接物的基本礼仪。在小学和中学阶段,重视青少年的“养成教育”,强调“坐而言不如起而行”,通过设置“道德教室”、礼节室,模拟生活场景,进行礼仪、礼节演示教育,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训练,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礼仪习惯。 正是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知行统一,以知导行的基本理论,通过一系列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使得韩国人具有了儒雅的风度和谦谦君子的气质,同时也正是因为传统道德教育在韩国人身上的奠基作用,使得韩国能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依然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能够避免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各种不利因素,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遵循教育规律,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保证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韩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根源于韩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目标上的明确性、教育内容上的渐进性、教育方法上的具体性、教学环境间的相互渗透性和各种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合性。 韩国思想政治课在目标确定上,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在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上,有所侧重。如在小学阶段以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为主;中学阶段,以内化道德规范,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念为主;大学阶段则以重视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形成道德自律能力为主。 在内容上,讲究渐进性,如小学、初中都没有《道德课》,内容虽都为个人生活、家庭邻里和学校生活、国民生活、民族生活,但各部分的内容在不同的年级,其具体表现却不同:如三年级的个人生活内容是:清洁、卫生和整齐;尽到自己的责任;保存物品。六年级的则是要勤奋和竭尽全力;尊重生命。同样是个人生活,三年级的内容更贴近孩子具体的现实的生活,同时显得较为简单且便于完成;六年级的内容就有意识地将学生的个人生活与个人修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生命意识。 在教育方法上,在进行必要的理论灌输后,强调道德实践和道德活动的展开,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习惯。学校把灌输爱国主义与带领学生参观社会发展成就展相结合,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开展的“睦邻周”、“礼貌周”等特别周活动,强化学生与人为善、互助友爱、讲礼貌等良好的品德。将课堂活动、学校活动和社会活动相结合,以此来使学生习得的抽象道德教条,内化为个人内心感悟,并外化为具体的道德行为。 在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的开发利用上,尤其重视家庭、学校、社会三大教育资源的整合,重视环境育人。《韩国青少年宪章》中明确规定了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任务,并采取切实、具体的方法贯彻执行。如学校成立家长联谊会,使学校德育与家庭建立密切联系,充分发挥家庭作为社会细胞的教育作用;建立广泛的社会教育网、监督站,创立融学校和社会机构一体的互助合作、共同活动的文明社区等。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韩国在各个历史阶段,都十分重视外来因素对本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并学习利用其中的有利因素,形成独具韩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以抵制不良外来因素的影响。对于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它给我们带来很好的模式,值得我们借鉴。 (一)重视有利的外来因素与本国国情的结合

关于对原产于日本、韩国、新加坡和台湾地区进口双酚A征收反倾销税

乐税智库文档 财税法规 策划 乐税网

关于对原产于日本、韩国、新加坡和台湾地区进口双酚A征收反 倾销税 【标 签】反倾销税反倾销税,进口双酚A 【颁布单位】海关总署 【文 号】海关总署公告2007年第47号 【发文日期】2007-08-29 【实施时间】2007-08-29 【 有效性 】全文有效 【税 种】增值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的规定,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自2007年8 月30日起,对原产于日本、韩国、新加坡和台湾地区的进口双酚A征收反倾销税,期限为5年。商务部为此发布了2007年第68号公告(详见附件1)。现将执行中的有关问题公告如下: 一、自2007年8月30日起,对原产于日本、韩国、新加坡和台湾地区的进口双酚A(化学名称:二酚基丙烷或2,2-二(4-羟基苯基)丙烷或4,4-异亚丙基联苯酚等,税则号 列:29072300),除按现行规定征收进口关税外,还应区别不同的供货厂商,按照本公告附件2所列的适用税率和下述计算公式征收反倾销税及进口环节增值税。 反倾销税税额=完税价格×;反倾销税税率 进口环节增值税税额=(完税价格+关税税额+反倾销税税额)×;进口环节增值税税率 对应征收反倾销税产品的详细描述详见本公告附件1。进口经营单位在申报进口税则号列29072300项下“双酚A”时,商品编号应填报为2907230001;申报进口税则号列29072300项下“双酚A盐”时,商品编号应填报为2907230090。 二、凡申报进口双酚A的,应当向海关提交原产地证明。如果原产地为日本、韩国、新加坡或台湾地区的,还需提供原厂商发票。对于申报进口双酚A时不能提供原产地证明,且经查验也无法确定货物的原产地不是日本、韩国、新加坡或台湾地区的,海关按照本公告附件2所列的最高反倾销税税率征收反倾销税;对于能够确定货物的原产地是日本、韩国、新加坡或台湾地区,但进口经营单位不能提供原厂商发票,且通过其他合法、有效的单证也无法确定原生产厂商的,海关按照本公告附件2所列相应国家或地区中的其他公司适用的反倾销税税率征收反倾销税。 三、有关加工贸易保税进口原产于日本、韩国、新加坡和台湾地区的双酚A如何征收反倾销税等方面的问题,海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2001年第9号公告和中华人民共和

思想政治教育(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030505) Education in Ideology and Politics (一)学科简介 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我校于2003年设立并招收硕士研究生,学术研究领域主要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生态文明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密切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研究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思路。学科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科研成果丰硕的指导教师团队,并与国内多所高校和研究单位的相关学科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活动。学科能为研究生创造教学实践、科研实践机会,研究生毕业后可选择到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及科研单位工作。 (二)培养目标 熟练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具备较强的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熟悉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掌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阅读外文专业资料;了 解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能适应我国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军队、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及科研单位对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专业教学、科研和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 (三)培养方式 依据本学科的培养目标及研究生选择的研究方向,采取导师负责与导师组、学科团队联合指导相结合;研究生学习以课程学习、自学研修、专业研讨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等多样化的方式培养研究生。导师和学科组要全面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业务学习、身体健康及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四)学习年限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提前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和论文工作且符合学院的相关规定者, 可申请提前答辩,但最多只能提前1年;因特殊原因需延长学习年限者,由研究生本人提出申请,经导师和相关部门批准,可适当延期,但在校学习最长年限不得超过4年。修业年限期满,未毕业者按自动退学处理。 (五)学科(研究)方向 1.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2.生态文明教育。 (六)学分要求与课程、必修环节设置 本学科总学分基本要求为36学分,包括课程学习31学分和必修环节5学分。必修环节设置包括学术研讨与报告(2学分)、开题报告(1学分)、实践训练(2学分)三部分。 1. 课程设置 课程学习的学分基本要求为31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不少于17学分。课程学习要求在毕业论 文开题之前全部完成。凡符合《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第一外国语课程免修管理办法》的研究生,可在新生入学两周内申请免修硕士研究生第一外国语课程。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取的研究生,须在导师指导下补修3门本科生的主干课程,若本科阶段已修上述课程的可申请免修。补修课只记成绩, 不计入总学分。具体课程设置如下: 31

浅议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内涵_王玉

2011年4月刊 改革与开放 浅议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内涵 王玉(天津师范大学天津300387)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接受,是一种特殊的接受活动,它有着特殊的主体、客体、媒介及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环节。更好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明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内涵就,进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过程。 Abstrac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ctivities in accept,is a special kind of accept activity,it has a special subject, object,media,and environment i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ctivity,the important segment.The proces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etter,it must be clearly understoo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accept the connotation is optimized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ccept activity process.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内涵 Key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ccept connotation 作者简介:王玉,女,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9级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4-7069(2011)-04-0028-01 一、接受的内涵 接受,其词义为心理上对事物容纳而不拒绝,如我们平常讲接受任务,接受观念等,可理解为承受,采纳。从心理学角度来理解,所谓接受是指接受主体(既教育对象)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尤其是在教育的控制下,选择和摄取思想教育信息的一种能动活动。 二、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内涵研究现状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含义,学界存在很多不同的观点。邱柏生在《思想教育接受学》一书中首先指出:“接受环境在外界环境影响下是在教育的控制下,选择和摄取思想教育信息的一种能动活动。”强调“人的思想政治品德是在社会环境影响、教育控制和个人主观能动性三者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这一定义将接受活动局限为“选择和摄取思想教育信息”,把接受活动等同于理解、内化、学习,对接受的结果不仅仅是思想意识还包括外在的行为践履注意不够。内化是接受主体对客体信息的择取、解释、理解和整合过程,外化则是接受主体在此基础之上的行为选择与表现过程。所以,接受过程不仅是内化的过程,还应将外化过程包括在内。并且将接受的客体限于教育控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缩小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客体信息的范围。该理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最终形成的结果是个体思想品德的形成,这是不全面的看法,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的结果应将内化精神导致的外化行为包括在内,作为评价接受活动完成与否的标志。 张耀灿、郑永延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中对思想政治教育接收做出了突破以往观念局限的定义,他提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是特指发生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的接受活动,它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与接受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接受主体出于自身需要,在环境的影响和作用下,通过接受中介对接受客体进行吸收、选择、整合、内化以及外化为行为的多环节构成的连续的完整的活动过程,接受的结果是形成人的内化的精神和外化的行为。”[2]这一理论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较全面的进行了定义,也是最为大众认可的定义。 三、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内涵 张耀灿、郑永延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中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内涵的概括已较为完善,但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接收活动中接受主体对客体信息的吸收、选择、整合、内化以及外化诸环节,还应对接收活动进行评价及优化,理由如下: (一)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是一种自我预期的实现 思想政治教育是基于一定的教育目的进行的实践活动,接受过程也是基于一定的接受预期的,定义中所说“接受主体出于自身 需要”,这一“自身需要”就是一种自我预期,我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内在的自我认同什么样的信息,在接下来的接受活动中才会吸收、选择、整合什么样的信息,而接受的最后是否完成了这样的自我预期,则需要根据接受主体外化行为来判断。“接受行为产生的结果是内化的精神与外化的行为”,而内化的精神是无法量化计算的,它通过外化的行为反映出来,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其接受环节应将评价优化包括在内。 (二)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不是静止的、独立的,而是循环往复、相互联系的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由许多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接受活动相互组合相互连接,一个接受活动进行的同时可能并行发生着其他的接受活动。从接受主体的角度看,内在的自我决定了主体产生什么样的指向,形成内在的自我在新产生的内化精神的作用下发生改变,从而产生一个新的自我,产生新的指向进行接收活动。这一次接受活动的完成,将引起下一次接受活动的进行,其完成程度将直接对下一次接受活动产生影响。所以每一次接受活动都会影响到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完成情况,为了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进行,我们对每一次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都需要有完备的评价优化体系。 (三)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中的同一客体信息服务于多个主体 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的客体(既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角度来看,同一客体信息如纪律教育,同时参与多个接受活动,同时服务于多个接受主体,如同班级内的受教育者。客体信息参与接受活动,如果可以很好的为主体所吸收,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则是可以推广开的教育信息,如果其中某些因素为接受主体所抵触,则达不到广泛的教育作用,这时就需要对其优化,避免产生接受的不完全。同一客体信息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来达到不同的接收效果。此时我们需要根据不同接受主体的接收情况进行分析,根据评价结果对客体信息做出适当修改,使它得以为更多主体所接受,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邱柏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学[M]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2]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 28 --

中国与新加坡韩国公务员制度的对比

中国与新加坡、日本,韩国公务员制度比较 一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定义 国家公务员制度,是指党和国家对国家公务员进行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等的统称或总称。其中包括《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录用、考核、奖励、纪律、职务升降、培训、交流、回避、工资、保险、福利、辞职辞退、退休、申诉、控告等单项制度及实施办法、实施细则等。 公务员制度作为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取决和服务于国家的根本社会制度。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韩国则是一个东西方文化交汇影响颇为典型的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是多党轮流执政的“三权分立”制度。新加坡共和国特殊的历史文化地理背景和领导人宽广的政治文化视野,使得该国公务员制度表现出三个方面的鲜明特点,即:政权民授与人民行动党幕后主导;公务员精英化;融东西方先进文化于制度建设。日本以全体国民服务的思想原则,作为战后日本公务员制度民主化的重要体现,就是以“全体国民服务”的思想取代了战前“为天皇效忠”的思想。《日本宪法》第15条规定:“一切公务员都是为全体服务,而不是为一部分服务”《国家公务员法》第96条规定:“一切公务员必须作为全体国民的服务员,为公共的利益而服务,并在执行任务时,应专心致志尽全力致力于工作”,这就以法确定了公务员必须为全体国民服务的原则。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日本公务员,无论从事于任何工作,都必须以国民全体利益而奋斗。虽然同为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亚洲国家,中、韩、新,日四国公务员制度却存在较大差异。通过了解中、韩、新,日四国公务员制度的差异,借鉴韩国和新加坡公务员制度实践有效的建设经验,对于完善和发展我国公务员制度具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 二中国与新加坡、日本,韩国公务员制度对比 (一)公务员的工资福利制度: 在我国,是否对公务员队伍实行高薪养廉,长期以来存在不同意见。有一部分人以许多国家实行高薪养廉取得了良好成效为例,认为在我国实行高薪养廉也可以成为防止腐败的有力举措。也有一部分人反对高薪养廉,认为这与我们的国家性质不相符。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尽管高薪养廉有利于防止腐败,但并不适合我国目前的国情。事实上,高薪并不意味着一定实现廉洁,低薪也并不意味着一定导致腐败,只是,适度提高工资福利待遇在相当程度上可以更加激发公务员对本职工作的积极性。另外,实行高薪,需要同时配合提高贪污腐败的代价。实行高薪养廉还需要一个重要条件,那就是国家必须有足够的财力。 目前,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社会事业的建设都还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大幅度地全面提高公务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在短期内实现的可能性不大。因而,公务员的工资福利制度要在适合我国国情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公务员工作的积极性。 新加坡公务员的待遇在世界各国中是较高的。内阁资政李光耀曾经说过,新加坡能常年保持经济的高增长率,是因为有一个能干的政府,有一个精干的公务员队伍。政府认为,与其让公务员贪污腐败获得非法收入,不如直接给予丰厚的合法收入。他们的口号是“高薪养贤”。政府有一个理念,就是要把社会上最优秀的人才吸引到政府部门中来,要让他们觉得参加政府工作为广大公众服务,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其个人的人生价值和意义。因此,公务员的总体工资福利待遇比社会平均工资高许多。这种以“高薪养贤”为特色的公务员薪金制 度,尽管还有一些争论,但已在许多国家被应用。 日本公务员的工资最终决定权属于国会,依据两条原则,即与民间职工工资基本均衡原则;与其官职的职务和责任相对应原则。实行严格的工资分类制度。福利名目很多,各种津贴和补偿较多。

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启示

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启示 刘自尊孔琳 (北方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北京100044) [关键词]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启示 [摘要]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强的实效性,具体表现在:侧重弘扬国家利益 第一,强化国家意识;倡导儒家思想,坚持东方价值观;重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明晰思想政治教育层次;讲求教育方法,注重教育实践;注重法纪教育,坚持德法 兼施。结合我国国情,从新加坡的成功经验中得出有益的启示,对于提高我国思想 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促进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2528(2003) 07-0074-03 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浪潮涌动,国内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新形势下我国迫切需要统一思想认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而吸收和借鉴别国的经验,以开阔的心胸审视别国的相关成果是十分必要的。亚洲近邻新加坡,在较短时期内迅速崛起,成为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而且政局稳定、社会秩序良好,其思想政治教育起了重要作用。尽管中新两国国情不同、制度不同,但在许多方面具有相同的文化根基,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和冲击。研究和借鉴新加坡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对于提高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1.弘扬国家利益第一,强化国家意识 新加坡地处欧亚两洲的交通要地,经历了一百多年的英国殖民统治,受东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独立后,新加坡人种复杂,主要有华人、马来人、印度人等;宗教信仰多种多样,有佛教、印度教、泰米尔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在这样一个人种、信仰、道德价值观念多样化的背景下,为避免矛盾和纷争,统一国民思想,开展经济建设,新加坡政府明确指出必须使各种族移民及其后裔淡化对移出国的认同和归属,加强对新加坡的认同和归属。政府注重培植公民的国家意识(新加坡的国家意识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爱国主义”),以各民族

韩国和新加坡这两个国家在经济建设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

韩国和新加坡这两个国家在经济建设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在道德建设方面都极为重视东方传统的儒家伦理教育,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韩国和新加坡儒家伦理道德教育的相同之处 首先,两国都相当重视儒家伦理道德教育 在韩国,儒学自一千多年前传人之后,便成为维系韩国社会发展和民族自立自强的崭新民族精神气质的力量。韩国人把这种体现韩民族精神的儒学作为教育的基础和学校德育的主体框架,通过德育,使儒学反作用于韩国文化建设,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有强烈民族意识的韩国人。汉城大学教授金学圭说:“自古以来,韩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所受孔教的影响很大,尤其是社会伦理方面之影响,一直到现在特别显著。韩国人当中,信基督教、佛教等异端宗教的人颇多,可是韩国社会里面通行的伦理道德,基本上皆遵用孔教伦理。换句话说,现在韩国人的生活习惯与对人关系等等,无论其宗教如何,大都是来自儒教的。所以从现代的社会生活的情形来看,世界上儒教的伦理保存得最多的国家,敢说是韩国。” 新加坡政府认为,儒家的许多伦理观念仍适用于今天的社会,并赋予了它新的内涵。1982年2月,新加坡政府宣布在中学施行儒家伦理课程,作为中三中四学生的选修宗教课程之一。1985年《儒家伦理》教材正式出版,开始在全国各地通用。除了《儒家伦理》课教材,新加坡还出版了一大批道德文明教育的通俗读物,如《道德教育文选》丛书,其中收入了中国古代“劝学”、“孔融让梨”、“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等道德故事,并配有英文;1990年还出版了一部英译《三字经》,该书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人了《儿童道德丛书》。可以说,新加坡是世界上最早把儒家伦理撰写成课本,在学校作为德育科目来教学,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的国家之一。 其次,两国注重推行儒家伦理道德教育的目的基本一致 在韩国,随着西方技术和文化的大量涌人,其道德传统也受到了某种程度的破坏,许多社会问题也随之而生。诸如道德沉沦、拜金主义、青少年犯罪率上升以及厌学、酗酒、吸毒、使用暴力的学生比重日益增大等。在这种情况下,韩国政府意识到强调传统道德和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为防止西方价值观对传统道德观念的过度冲击和侵蚀,以维护传统美德习俗,学校把学习传统的习俗和儒家伦理美德作为重要的内容,对学校《道德》课程进行改革。 新加坡1965年建国后专心致力于现代化建设,西方颓废的价值观念也大量涌人,原有的社会道德和价值观念岌岌可危,西方的社会问题如吸毒、色情、暴力等在新加坡日益突出,个人主义、趋炎附势和享乐主义等思潮泛滥,使公民的道德水平下降。新加坡政府决定“不惜以任何代价抵御西方歪风的侵袭”,并为此在70年代末发动了一场自上而下的全国“文化再生运动”,极力倡导东方的文化价值观,尤其是儒家的精神遗产。冈新加坡政府在大量引进西方科学技术的同时,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积极弘扬东方的传统价值观。 再次,在教育内容上,两国都结合了本国的历史和国情,并赋予儒家伦理以现代意义。

思政教育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综述文献 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涵研究,熊建生在江汉论坛上发表题目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在属性和本质要求,在文章开头就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针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经教育者选择设计后有目的有步骤地输送给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等信息,而刘先进则在兰州学刊发表的试论核心价值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中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通过教育实践活动,作用于客体的理论化系统化的意识形态体系,它由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组成。 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确立依据,熊建生在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发表的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构的依据中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一个建构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建构受社会发展规律教育内在规律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所制约,依据阶级社会对其成员的根本要求、时代条件发展变化的客观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继承借鉴和结构要求,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周湘莲在理论与改革发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整体构建研究中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确立的依据主要有: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性质,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特点和思想政治品德发展规律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形势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实际情况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针对性。而于健则在辽宁教育研究发表题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管理科学化刍议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选择加工时,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充分体现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内在联系性;第二,切实保证教育目标的整体性;第三,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相对独立性;第四,密切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针对性。而王希环在武警工程学院学报发表题为思维过程、思维定理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选定的影响中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确立依据的研究中,也出现一些独特的视角,如有学者认为,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仅要根据教育目的和教育对象的具体特点,还要着眼于人的思维过程、思维定理的要求。 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构成,张耀灿,郑永廷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著作中提出要素说,而陈万柏,张耀灿在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中则提出板块说,许悦联则在黑龙江社会科学中发表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转换规律提出三观说。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综述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一个基本要素,是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的具体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是否稳定、科学、合理,将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不少学者都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其结构构成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且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涵,内容确立依据以及内容构成等方面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涵 近年来,学界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界定上有两种主要代表观点:一是信息论,一是”意 识形态体系论",”信息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针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经教育者选择设计后有目的有步骤地输送给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等信息,而”意识形态体系论"则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通过教育实践活动,作用于客体的理论化系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