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国文学:浪漫主义时期(ROMANTICSM)

英国文学:浪漫主义时期(ROMANTICSM)


英国文学:浪漫主义时期(romanticsm)

18世纪末和19世纪出浪漫主义文学在全欧盛行。浪漫主义作家反映了那一时期处在资产阶级革命和社会革命时期的社会情绪、意识形态及人生观。他们注重人的本能和感情,以此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浪漫主义文学与古典主义的灵感的想像,思想与情感,尤其主张以诗歌来抒发个人的情感,表达对理想的追求。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和罗伯特.彭斯开创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到了19世纪上半叶,英国的浪漫主义诗歌达到顶峰。由于诗人的社会立场和作品的思想内涵不尽相同,19世纪前期英国浪漫主义可分为消极和积极两个派别。以威廉.华兹华斯、柯尔律治、骚塞等“湖畔诗人”为代表的消极浪漫主义诗人愤世嫉俗,忧郁失望,作品以诗吟湖光山色和田园风光为主。以拜伦、雪莱、济慈等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则充满破除封建束缚的革命激情和向往新生活的崇高理想。作品强调自由平等和个性解放,充满瑰丽的想像和奔放的激情。

威廉.布莱克的《天真之歌》展现了一个充满博爱、仁慈、怜悯和快乐的世界。诗人用孩子般的眼光看世界,用空想欢乐主义来理解社会。鲜明有力的诗句中处处渗透出诗人对生活与自然的孩子般率真而欣悦的感受以及对宇宙和谐的领悟。在《经验之歌》创作与刻印期间,诗人的思想受到法国革命的巨大冲击,对革命寄予了深切的同情。诗人清楚地理解了英国人民的苦难,不再天真,对社会有了深刻的经验。布莱克的其他作品与以上诗集风格有所不同。形式上,他放弃了惯用的格律而采用无韵的自由体诗,内容上,他以歌颂人性解放与精神自由、歌颂革命、反对传统的理性主义以及英国封建专制以及追求崇高而神圣的理想为主。《耶路撒冷》一诗长四千多行,主要讲了人的堕落与重生。

布莱克诗中的人道主义与民主主义精神赋予了诗歌极大的生命力;艺术上打破了18世纪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他强调本能、感情、想像力

,以清新奔放的无韵体诗抒发理想。布莱克给诗坛带来的一股清新奇特的诗风对后浪漫主义的发展有着功不可没的贡献,是浪漫主义诗歌的先驱。

彭斯是苏格兰有史以来最杰出的农民诗人,他在37年内搜集整理复兴了大量苏格兰民歌,这些民歌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从而写出了几百首出色的抒写苏格兰人民劳动、生活、风情、和情绪的诗。他的诗主旨鲜明,语言纯朴,极富乡土气息,一扫古典主义伤感主义的沉闷忧郁之气,为19世纪浪漫主义发展带来了一股醇醪浓郁的土地气息和一股强劲有力的新风风尚。

华兹华斯的诗歌创作视线主

要定格在长期被文学家们所遗忘的英国乡间的风土人情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上。他通过诗歌来表现乡间的凡人琐事,热情颂扬人道主义和博爱精神。在语言和格律上他大胆的革新和实验。他的诗文笔朴素清新,自然流畅,一反新古典平板、典雅的风格,开创建新鲜活泼的浪漫主义诗风。他用平易自然的文字来尽情描绘大自然的美丽,抒发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个人情感融于大自然后的升华。诗中有情有景,情景交融,寓意深远,富有强烈的自我反思和人生探索的哲理。

雪莱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伟大诗人,英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道路的重要开拓者,亦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出色的抒情诗人之一。他的诗情感丰富,激情跌宕,语言优美生动,并富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他认为诗是生命的形象在永恒的真理中的表达,是“最美、最善的思想在最善最美的时刻”的表现。他的长篇诗社会主题鲜明,表现出诗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