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肛漏中医诊疗方案2013

肛漏中医诊疗方案2013

肛漏中医诊疗方案2013
肛漏中医诊疗方案2013

肛漏(肛瘘)中医诊疗方案(2013年版)

一、概述

肛漏是指直肠或肛管与肛周皮肤相通形成的瘘管,也称肛瘘。一般由原发性内口、瘘管和继发性外口三部分组成,也有仅有内口或外口着,肛漏多是肛痈的后遗症。其特点是以局部反复流脓、疼痛、瘙痒为其主要症状,并可触及或探及瘘管通到直肠。中医诊断为肛漏,西医诊断为肛瘘。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外科学》(2002版)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诊疗方案》(2010版)。

(1)肛漏系肛痈成脓自溃或切开后所遗留的腔道,又称痔漏。有肛痈病史。病灶有外口、管道、内口可征。

(2)疾病分类

低位肛瘘:

1)单纯低位肛瘘:只有一条管道,且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下。

2)复杂低位肛瘘:具有2条以上管道,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下,且有2个以

上外口或内口。

高位肛瘘

1)单纯高位肛漏:只有一条管道,穿越肛管直肠环或位于其上。

2)复杂高位肛瘘:具有2条以上管道,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上,且有2个以

上外口或内口。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外科学》(第六版)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诊疗方案》(2010版)。

(1)症状:反复发作的肛周肿痛、流脓、急性炎症期可发热。

(2)局部检查:视诊可见外口形态、位置和分泌物。浅部肛瘘肛门周围可触及索状物及其行径。直肠指诊可触及内口、凹陷及结节。

(3)辅助检查

1)探针检查:初步探查瘘道的情况。

2)肛镜检查:与亚甲蓝配合使用,可初步确定内口位置。

3)瘘道造影:可采用泛影葡胺等造影剂,尤其对于复杂性肛瘘的诊

断有参考价值。

4)直肠腔内超声:观察肛瘘瘘管的走向、内口,以及判断瘘管与括

约肌的关系。

5)CT或MRI:用于复杂性肛瘘的诊断,能较好地显示瘘管与括约肌的

关系。

(二)证候诊断

1、湿热下注证:肛周有溃口,经常溢脓,脓质稠厚,色白或黄,局部红、肿、热、痛明显,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纳呆,大便不爽,小便短赤,形体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正虚邪恋证:肛周瘘口经常流脓,脓质稀薄,肛门隐隐作痛,外口皮色暗淡,时溃时愈,按之较硬,多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神疲乏力,面色无华,气短懒言,舌淡、苔薄,脉濡。

3、阴液亏虚证:瘘管外口凹陷,周围皮肤颜色晦暗,脓水清稀,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潮热盗汗,心烦不寐,口渴,食欲不振,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无力。

三、治疗方案

(一)一般治疗

1,注意休息、加强营养,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2.保持大便规律、通畅,防止腹泻或便秘,以减少粪便对肛瘘内口的刺激。

3.保持肛门清洁。

(二)中医内治

1、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湿热下注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止痛。

代表方剂:二妙丸、萆薢渗湿汤、龙胆泻肝汤。

常用药物:黄柏、苍术、金银花、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萆薢、茯苓、龙胆草、栀子、车前子、白术、茵陈等。

(2)正虚邪恋

治法:扶正祛邪。

代表方剂:十全大补汤、托里消毒饮。

常用药物:黄芪、当归、穿山甲、皂角刺、川穹、党参、白术、茯苓、白芍、熟地黄、甘草。

(3)阴液亏虚

治法:养阴托毒。

基本方剂:青蒿鳖甲汤加减

常用药物:青蒿、鳖甲、知母、生地黄、牡丹皮。

2、辩证使用中成药

(1)云南白药胶囊:化瘀止血,活血止痛,解毒消肿。

(2)麻仁丸:润肠通便,防止便秘。

(三)中医外治

1、中药外敷法:急性期局部肿痛者,可选用金黄膏外敷等治疗。

2、外用中成药:根据病情选用具有清热祛湿、理气止痛等功效的中成药,如马应龙痔疮膏、马应龙痔疮栓、康复新液等。

3、手术治疗

治疗原则:消除原发病灶,引流通畅,分次紧线,避免过度损伤括约肌,保护肛门功能。

(1)适应症

凡确诊为肛瘘而无手术禁忌症者。

(2)禁忌症

1)伴有严重心、肺、肝、肾疾患及血液病者。

2)妊娠头3个月及临产期孕妇。

(3)术前准备

1)实验室和理化检查:血、尿、大便常规、凝血功能、空腹血糖、梅毒、

艾滋病、心电图、胸部X光片等。

2)肠道准备:术前晚1000ml生理盐水灌肠。

3)肛周皮肤剃毛及清洁肛门。

4)术前半小时肌注苯巴比妥钠0.1g。

(4)体位

可用侧卧位和截石位。

(5)麻醉

常选用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高位复杂性肛瘘选用腰麻或骶麻。使用局部浸润麻醉时,在利多卡因基础上加用布比卡因可有效延长术后麻醉时间,减轻患者术后疼痛。

(6)手术方式

可选用肛瘘切开(切除术)、肛瘘切开挂术等手术方式,原则是清除原发病灶,引流通畅,分次紧线,避免过度损伤括约肌,保护肛门功能。手术时

用电刀清除局部坏死组织较以前使用刮匙搔刮更彻底。

(7)术后处理

1)术后一般处理每日或每次大便后用中药熏洗坐浴(见特色疗法),肛

门局部每日换药1~2次。

2)术后并发症的处理肛门疼痛则给予止痛药物如尼美舒利;尿潴留、排

尿困难给予导尿处理。

(8)护理

宜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加强营养;忌辛辣刺激之品及大热之品。要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防止大便干结,损伤肛管,造成感染;养成便后洗净局部或每日早晚清洗肛门的习惯,保持肛门清洁。

4、本科特色疗法

(1)本科一般不采用上述内服中药治疗,而以中医手术治疗为主,结合术后中药熏洗法,以缓解症状。

适应症:术后疼痛,出血,水肿,瘙痒不适等。

治法: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胜湿止痒,消炎止血。

方药:苦参30g 野菊花30g 蒲公英30g 忍冬藤30g 黄柏30g 明矾6g 白芷20g 乳没20g(治疗疼痛)五倍子20g(治疗水肿)地榆30g (治疗出血)地肤子(治疗瘙痒)

上述中药1付浓煎后分装2小袋,用时将中药置于盆中,用沸水1500ml 冲泡,先熏后洗(坐浴),便后或睡前使用。

(2)患者在坐浴后加用红外线治疗仪照射治疗20分钟,以促进创面血液循环,减轻疼痛,消除水肿,加速创面愈合。

四、中医治疗难点分析及解决思路

肛漏术后切口愈合缓慢是目前肛漏中医治疗的一大难点。创面过大,创面肉芽因出血、水肿、感染等因素形成不良肉芽,术后创面护理不当等均可导致创面愈合缓慢,另因在换药时未采取措施延缓创口生长的速度,引起深部创口引流不畅,亦可导致愈合缓慢。

在术后采用中药熏洗法并不断辩证使用各种方药,完善熏洗方药的功效,以改善创面出血,水肿,防止感染,并在换药时彻底引流,创面由内而外逐步生长可有效促进创面愈合。

五、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治愈:肛瘘瘘管消失,肿痛流脓症状消失,手术创口基本愈合,排便功能正

常。

好转:肛瘘肿痛流脓症状减轻,手术创口基木愈合,排便功能基木正常。

无效:肛瘘肿痛流脓症状依然未能改善。

(二)评价方法

在治疗前与治疗后分别对患者的肛瘘瘘管存在情况、肿痛流脓症状改善情况、手术创口愈合情况、肛门括约功能进行比较。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优化,归纳

贺州市中医医院 外一科常见病中医诊疗方案二〇一一年八月二十二日

目录 肠痈(阑尾炎)中医诊疗方案 (2) 一、诊断 (2) 二、中医治疗 (2) (一)辨证施治 (2) (二)特色疗法 (3) (三)疗效评估及评价: (3) 三、中医治疗难点及应对措施 (3) (一)难点分析: (3) (二)应对措施: (3) 痔病中医诊疗方案 (4) 一.诊断 (4) 二、中医治疗: (4) (一)辨证论治: (4) (二)特色疗法 (6) (三)疗效评估及评价: (6) 三、中医治疗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7) 上尿路结石中医诊疗法案 (8) 一、诊断 (8) 二、中医治疗 (9) (一)辨证论治 (9) (二)特色疗法 (9) (三)疗效评价及评估 (9) 三、中医治疗难点分析: (10) 四、应对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肠痈(阑尾炎)中医诊疗方案 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转移性右下腹痛及阑尾点压痛、反跳痛为其常见临床表现,但是急性阑尾炎的病情变化多端。其临床表现为持续伴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多数病人白细胞和嗜中性白细胞计数增高。而右下腹阑尾区(麦氏点)压痛,则是该病重要一个体征。急性阑尾炎一般分四种类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和阑尾周围脓肿。 一、诊断 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外科学》(第六版)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二、中医治疗 (一)辨证施治 1、内治 (1)、瘀滞证 症候:转移性右下腹痛,呈持续性、进行性加剧,右下腹局限性压痛或拒按;伴恶心纳差,可有轻度发热;苔白腻,脉弦滑或弦紧。 治法:行气活血,通腑泻热。 方药: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 (2)、湿热证 症候:腹痛加剧,右下腹或全腹压痛、反跳痛,腹皮挛急;右下腹可摸及包块;壮热,纳呆,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通腑泄热,利湿解毒。 方药:复方大柴胡汤加减。 (3)、热毒证 症候:腹痛剧烈,全腹压痛、反跳痛,腹皮挛急;高热不退或恶寒发热,时时汗出,烦渴,恶心呕吐,腹胀,便秘或似痢不爽;舌红绛而干,苔黄厚干燥或黄燥,脉洪数或细数。 治法:通腑排脓,养阴清热。 方药: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加减。 2、外治 无论脓已成或未成,均可用金黄散、玉露散或双柏散,用水或密调成糊状,外敷右下腹;或用消炎散加黄酒或加醋调敷;如阑尾周围脓肿形成,可先行脓肿

2016年老年病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2]

老年病科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消渴病(2型糖尿病)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指南》(ZYYXH/T3.1~3.15—2007)。 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糖增高等表现,是诊断消渴病的主要依据。有的患者“三多”症状不明显,但若中年之后发病,且嗜食膏粱厚味,形体肥胖,以及伴发肺痨、水肿、眩晕、胸痹、中风、雀目、痈疽等病症,应考虑消渴病的可能。 2.西医诊断标准:采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病防治指南》(2007年)。 空腹血糖(FPG)≥7.0mmol/L(126mg/dl);或糖耐量试验(OGTT)中服糖后2小时血糖(2HPG)≥11.1mmol/L(200mg/dl);或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 (二)证候诊断 (1)主证 ①肝胃郁热证:脘腹痞满,胸胁胀闷,面色红赤,形体偏胖,腹部胀大,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②胃肠实热证:脘腹胀满,痞塞不适,大便秘结,口干口苦,或有口臭,或咽痛,或牙龈出血,口渴喜冷饮,饮水量多,多食易饥,舌红,边有瘀斑,舌下络脉青紫,苔黄,脉滑数。 ③脾虚胃热证:心下痞满,胀闷呕恶,呃逆,水谷不消,纳呆,便溏,或肠鸣下利,或虚烦不眠,或头眩心悸,或痰多,舌淡胖,舌下络脉瘀阻,苔白腻,脉弦滑无力。 ④上热下寒证:心烦口苦,胃脘灼热,痞满不痛,或干呕呕吐,肠鸣下利,手足及下肢冷甚,舌红,苔黄根部腐腻,舌下络脉瘀阻,脉弦滑。 ⑤阴虚火旺证:五心烦热,急躁易怒,口干口渴,渴喜冷饮,易饥多食,时时汗出,少寐多梦,溲赤便秘,舌红赤,少苔,脉虚细数。 ⑥气阴两虚证:消瘦,倦怠乏力,气短懒言,易汗出,胸闷憋气,脘腹胀满,腰膝酸软,虚浮便溏,口干口苦,舌淡体胖,苔薄白干或少苔,脉虚细无力。 ⑦阴阳两虚证:小便频数,夜尿增多,浑浊如脂如膏,甚至饮一溲一,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耳轮干枯,面色黧黑;畏寒肢凉,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脘腹胀满,食纳不香,阳痿,面目浮肿,五更泄泻,舌淡体胖,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2)兼证 ①瘀证:胸闷刺痛,肢体麻木或疼痛,疼痛不移,肌肤甲错,健忘心悸,心烦失眠,或中风偏瘫,语言謇涩,或视物不清,唇舌紫暗,舌质暗,有瘀斑,舌下脉络青紫迂曲,苔薄白,脉弦或沉而涩。

崩漏地特征及治疗

1临床表现 崩漏是妇女非行经期间阴道出血的总称。临床以阴道出血为其主要表现。来势急,出血量多的称崩;出血量少或淋漓不断的称漏。西医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女性生殖器炎症,肿瘤等所出现的阴道出血,皆属崩漏畴。崩漏是妇女月经病中较为严重复杂的一个症状。 2并发症 ⑴贫血:崩漏失血过多,就会出现面色苍白、唇色淡白、头晕目眩、精神倦怠、气短无力、心悸怔仲、失眠多梦、脉象细弱等一系列贫血征象。 ⑵虚脱:崩漏病起,如来势猛,出血量多,崩下不止,常可引起虚脱,出现神昏面白、四肢冰冷、汗出淋漓、气短喘促、脉浮大无根或沉伏不见的危重证候,如不及时抢救则有生命危险。 ⑶邪毒感染:表现为下腹疼痛拒按,腰痛,带下稠粘,色黄气秽或五色并见,伴有烦躁口渴,小便黄,大便干,舌苔黄腻,脉象细滑等。 本病以青春期妇女、更年期妇女多见。多因血热、气虚、肝肾阴虚、血瘀、气郁等损及冲任,冲任气虚不摄所致。治崩要以止血为先,以防晕绝虚脱,待血少或血止后,可审因论治,亦即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 3病因病机 由情志抑郁、操劳过度、产后或流产后起居饮食不慎、房事不节等引起冲任二脉功能失调而致。 1.暴崩致脱血崩日久不止,导致脏腑气血虚脱。 2.气血两虚崩漏反复发作,气随血去,导致气血两虚。 3.脾肾两虚素体脾虚或多产房劳伤肾,同时饮食不慎,脾胃受损,脾肾两虚,统摄无力而致崩漏。 4.肝肾阴虚素体阴虚或大病失血,精血两亏,冲任失养而致。

5血热妄行素体阳盛或情志不畅,郁而化火,伤及冲任。 6.气滞血瘀肝郁气滞,久滞血瘀,瘀阻胞宫,新血不得归经,离经之血妄行而致。4诊断检查 临床对以崩漏为主症的病种尚未确定时,可以崩漏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进行辨证论治。辨病思路: 1.崩漏病特指月经周期紊乱,阴道出血如崩似漏的疾病,包括崩中和漏下。多见于青春期、更年期妇女,检查未发现肿瘤等病变。 2.崩漏以外的其他疾病出现阴道非正常性出血者,常有: ⑴阴道出血量多,小腹部扪及肿块者,多为石瘕。 ⑵确诊妊娠,阴道出血,可见于胎漏或异位妊娠。 ⑶产后阴道出血,量多者分为新产出血、血崩、晚期产后出血;量少淋漓不尽者,为产后恶露不绝。 ⑷崩漏,伴全身皮下出血、身热者,应考虑疫斑病、紫癜病、蓄血病等。 ⑸周期性于两次月经中间(即氤氲期)出现少量阴道出血,且白带增多者,为经间期出血。 ⑹因损伤所致阴道出血,有损伤原因可查,称女阴损伤。 ⑺伴全身多处出血而出血难止,不发热者,可能为血溢病。 ⑻中老年妇女阴道时有出血,带下臭秽或夹血丝者,应疑及胞宫癌等之可能。 3.常规妇科。产科检查,应作为必备诊断。 4.血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必要时可作脊髓液、细胞培养等检查。 5.腹部X线摄片、B超、CT扫描等,能帮助确定病位和明确诊断。 5辩证论治

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安徽省肾病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体例稿) 一、组织管理 (一)领导小组(病种协作组) 1.组成:安徽省中医院;六安市中医院;芜湖市中医院;太和县中医院; 组长:六安市中医院 副组长:芜湖市中医院;太和县中医院; 成员:安徽省中医院;六安市中医院;芜湖市中医院;太和县中医院;淮北市中医院。 2.职责:负责组织肾病病种的临床路径推广应用实施工作 (二)专家组(病种协作组) 1.组成:安徽省中医院;六安市中医院;芜湖市中医院; 太和县中医院;淮北市中医院。 2.职责:分别作为病种牵头单位组织相关病种的临床路 径实施推广工作 (三)试点单位 1.成员单位:安徽省中医院;六安市中医院;芜湖市中医院;蚌 埠市中医院;马鞍山市中医院;淮北市中医院;太和 县中医院;霍山县中医院;

2.职责:在组长及牵头单位的指导下参与肾病病种的临床路径实施推广工作。 二、实施计划 (一)试点启动阶段(2012年12月) 1.病种协作组牵头单位制定本病种试点实施方案。 2.试点单位依据病种协作组实施方案制定本单位试点实施方案。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3年1月-2013年10月) 1.组织培训及各试点单位实施方案制定(2013年1月) (1)病种协作组牵头单位组织临床路径及实施方案培训。 (2)讨论确定各试点单位实施方案。 2.临床实施(2013年2月-2013年10月) (1)各试点单位组织开展相应病种临床路径试点工作。 (2)各试点单位每月组织对于病种中医临床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分析评估。 (3)2013年5月底向病种协助组牵头单位报送本单位相应病种试点工作情况及中期分析评估结果。 (4)2013年6月底病种牵头单位向专科组长单位报送本病种试点工作情况及中期分析评估结果。 3.分析评估(2013年10月-2013年11月) (1)病种协作组牵头单位于2013年10月组织召开一次各试点单位工作会议,总结试点工作情况,交流研讨试点工作经验,评估试

2015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及实施情况总结、分析

针推科二0一四年工作总结 一、基本建设 1.在2014年,门诊和住院部病床达到了50张,添置了局部熏蒸治疗仪2台。 2.治未病室,制定了治未病服务规范和流程,规范了治未病工作制度。 3. 存在的不足是专科设备短缺:如消炎止痛设备,微波治疗仪。 二、人才结构与培养 1.今年新进一名针灸推拿专业人员一名,重点是发展小儿推拿方向。继续发展中医针推和现代康复,组织科室三基学习和百项中医适宜技术的学习。 2.存在的不足是小针刀、水针刀治疗等微创治疗方法仍未开展。 三、特色优势建设 1.收治的“腰痛病”、“项痹病”和“面瘫”病人500余人中,有90%的走临床路径或者诊疗规范。 2.7月份开始了小儿推拿疗法,治疗小儿500余人次。 3. 开展治未病服务,服务了498人次;蒿蛇酒、三伏敷药贴和骨痹散应用了1125人次。 4. 存在的不足是专病专治诊疗规范少,病种少。专科设备的短缺和微创治疗方法的空白,制约了中医疗效的进一步提高。 四、医疗质量管理:中医治疗参与率始终仍在90%以上。 五、业务成效:全年,收住院病人达到703人次;门诊12015人次,年业务总收入260.1万元。特色专科疗法临床使用率在88%以上。我们特色专科的治愈率达到了70%,有效率达到了96.6%。其中治疗:面神经炎(单纯性)127例子痊愈98例(77.2%),好转24例,总有效率为(96.0%),无效5例(4.0%);颈椎病123例痊愈85例(69.1%),好转35例,总有效率为(97.6%),无效3例(2.4%),肩周炎42例痊愈28例(66.7%),好转13例,总有效率为(97.6%),无效1例(2.4%);中风后遗症(恢复期)87例痊愈26例(29.9%),好转59例,总有效率为(97.6%),无效2例(2.4%)。我们着正在着手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工作,不断引进新技术成果,为乡镇医院培养进修人员2名。 六、科研方面:围绕特色专科项目,书写了科研论文1篇。 2015年1月10日 针推科二0一五年工作计划 一、基本建设方面 1.2015年使专科病床达到70张,添置消炎止痛仪,微波治疗仪、骨质疏松治疗仪各2台。 2.完善治未病功能,增加减肥治疗室,骨质疏松症防治室。 3.针灸走进住院临床各科室,在住院临床各科室设立中医综合治疗室,大力推广中医特色治

崩漏诊疗方案

崩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一、概述 崩漏是由于血热、脾虚、肾虚、血瘀等导致冲任损伤,不能约制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的月经病。量多如注者为崩,量少淋漓不尽者为漏。两者病因病机基本相同,常互相转化,交替出现。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经·素问·阴阳别论》首先指出:“阴虚阳搏谓之崩”。是泛指一切下血势急之妇科血崩证。历代医家认识并论治崩漏源远流长,并逐步明确了崩漏在月经病畴。本病属妇科常见病,也是疑难急重病证。可发生于月经初潮后至绝经的任年龄。 西医血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简称“功血”)属于崩漏围。 二、诊断 (一)中医分型辨证 (参考《中医妇科学》第七版教材. 主编玉珍.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中医诊断] 1.病史:注意月经史、精神创伤史、孕产史,询问有无生殖器炎症和生殖器肿瘤病逝,有无使用避孕药物、宫节育器及输卵管结扎术史。 2.症状:月经的期紊乱,行经时间超过半月以上,甚或数月断续不休;或停闭数月又突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或伴白带增多、不孕等症候。 3.检查: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发现;生殖器炎症者,可有炎症体征;妇科肿瘤者,可有子宫体增大,质硬或形态的改变,或附件有囊性或实性包块。 [辨证分析]

主要病机是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引起冲任损伤的常见原因有肾虚、脾虚、血热和血瘀。 [证候分型](中医病名诊断参考《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妇科学》辨证分型根据临床症状并参考《中医妇科学》第七版,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1、脾虚证: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日久不尽,血色淡,质清稀,面色 晄白,神疲气短,或面浮肢肿,下腹空坠,四肢不温,纳呆便溏,色淡 胖,边有齿,苔白,脉沉弱。 2、肾虚证: (1)肾气虚证:多见青春期少女或经断前后妇女出现经乱无期,出血量多势急如崩,或淋漓日久不净,或由崩而淋,由淋而崩反复发作,色淡红或淡黯,质清稀。色淡黯,眼眶黯,小腹空坠,腰脊酸软;舌淡黯,苔白润,脉沉弱。(2)肾阳虚证:经乱无期,出血量多或淋漓不尽,或停经数月又暴下不止。血色淡红或淡黯质稀。面色晦黯,畏寒肢冷,腰腿酸软,小便清长。舌质淡黯,苔白润,脉沉细无力。 (3)肾阴虚证:经乱无期,出血量少淋漓累月不止,或停闭数月后又突然暴崩下血,经色鲜红,质稍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夜寐不宁;舌红,少苔或有裂纹,脉细数。 3、血热证: (1)虚热证:经来无期,量少淋漓不尽或量多势急,血色鲜红;面颊潮红,烦热少寐,口干便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2)实热证:经来无期,经血突然暴崩如注,或淋漓日久难止,血色深红,质

2016市中医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总结

中医院2016年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总结 为落实《广东省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通知》的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流程,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为人民群众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按照国家中医管理局下发的《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的规范,结合本院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病种开展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初步形成了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方案,管理制度,各科室制定了病种具体实施路径,并取得一些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成立医院临床路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根据《广东省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通知》的精神,我院成立了《市中医院临床路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盘满华担任组长,副院长陈志明、冯旭、刘孝柏任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医务科、质控科、护理部、药剂科、信息科、财务科主任及开展临床工作的科室科主任为领导小组成员。同时成立临床路径试点指导及专家小组,由业务副院长陈志明任组长、有关专家任专家组成员,负责组织制定实施本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方案,对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估与分析,向上级报告工作开展情况。 开展临床路径工作的科室成立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科主任担任组长,医疗、护理人员为小组成员,负责本专业相关病种临床路径的实施和相关资料填写、收集、整理工作,并参与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估与分析。 二、确立试点科室和病种 根据《广东省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我院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中,选择较有代表性16个病种,作为我院开展中医临床路径的病种,具体如下:

2011年度妇产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使用总结

2011年度妇产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使用总结中医院妇产科2011年度共有三种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崩漏、妊娠恶阻、胎漏胎动不安,在临床使用中发现该诊疗方案使用方便,操作性强,标准规范,现将2011年度使用情况总结如下: 一、我科共收治这三种病人41人,中医参与率100%,平均治愈率93%, 平均住院日13天,中药饮片使用率96%。 其中: 2011年,我科收治“崩漏”患者16例,其中肾阴虚型6例,脾虚型7例,血瘀型3例,共治愈13例,好转3例,总治愈率82%。 2011年我科收治“妊娠恶阻”12例,其中胃虚型7例,肝热型1例,气阴两亏型4例,治愈10例,好转2例,治愈率82%。 2011年我科收治“胎漏、胎动不安”13例,其中肾气不足6例,气血亏虚5例,外伤损络2例,治愈12例,好转1例,治愈率95%。 二、存在的问题: 1、患者病情危重时,单一的中药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需联合西医输血输液、手术等疗法; 2、既往关于中医药治疗做了大量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均证实中医药对于妇科常见病具有肯定的疗效,但缺乏有说服力的中医药、中西医结合规范化临床研究总结资料。 3、如何运用中药增强患者体质,减少疾病发生率是一个重大临床问题。 4、患者常难以耐受中药的气味,而不愿服用中药。 5、中医特色疗法单一; 三、改进优化措施: 1、认真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努力做到利用“望、闻、问、切”四诊,中医辨证论治及现代化诊疗方法为病患解除病痛; 2、探索中医特色疗法在妇产科疾病中应用,尽量运用多种疗法以提高疗效; 3、加强宣传,使广大病患认识到中医治疗疾病的优势,做好思想工作,使病人接受中药及中医疗法。 4、深入研究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规律,在此基础上,形成全面、规范病证诊断、疗效评价体系,优化的临床治疗方案。 5、通过平时扶正固本的药物治疗和预防调护措施,增强患者抗病能力,降低疾病的临床发病率。 6、以便于推广应用为目标,提高有效性、安全性为要求,进行药物剂型改革。研制系列院内中药制剂,产生中药新药,完善包括艾灸、穴位按摩等在内的中医特色治疗方案。 1 / 11 / 1

6大民间药方快速治疗月经崩漏

6大民间药方快速治疗月经崩漏 女性经期崩漏主要表现在月经来后淋沥不断,经久出血不净。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中医表示女性崩漏主要由血热、肾虚、血瘀等病因所引起,想要快速治疗经期崩漏,需找出病因对症下药。下面来看看这些药方吧。 [方一]

乌梅肉15克,红糖适量。将上二味加水.50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渣。日内分2次服。 本方适用于虚热之崩漏。 [方二] 豆腐250克,好醋120克。将豆腐与醋同煮,煮熟即成,一次顿服,可连服数剂,血止后停服;要忌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本方适用于血热崩漏。

[方三] 狗头骨1个,煅龙骨、棉花籽、百草霜各18克,黄酒适量。将猪头骨烧存性,龙骨煅,棉花籽炒与百草霜共研为细末,混合均匀即成。每次服24克,用黄酒送下,微见出汗为好。本方适用于肾阳虚的崩漏。 好文推荐: 夜猫一族小心惹上妇科肿瘤 女人月经早来晚去警惕卵巢癌来袭

秋季寒凉易痛经12招让大姨妈不捣乱 血型或将成为女性的健康杀手 女性保健:常吃核桃助你远离乳腺癌 小心!女性白带过少也是一种病 女性經期崩漏主要表現在月經來後淋瀝不斷,經久出血不凈。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中醫表示女性崩漏主要由血熱、腎虛、血瘀等病因所引起,想要快速治療經期崩漏,需找出病因對癥下藥。下面來看看這些藥

方吧。 [方一] 烏梅肉15克,紅糖適量。將上二味加水.50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渣。日內分2次服。 本方適用於虛熱之崩漏。 [方二] 豆腐250克,好醋120克。將豆腐與醋同煮,煮熟即成,一次頓服,可連服數劑,血止後停服;要忌食辛辣等刺激性

食物。 本方適用於血熱崩漏。 [方三] 狗頭骨1個,煅龍骨、棉花籽、百草霜各18克,黃酒適量。將豬頭骨燒存性,龍骨煅,棉花籽炒與百草霜共研為細末,混合均勻即成。每次服24克,用黃酒送下,微見出汗為好。本方適用於腎陽虛的崩漏。 好文推薦:

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20930

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为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等文件精神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中医临床路径、中医诊疗方案及卫生部制定的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我院实际,制订本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病人为中心,以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临床疗效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规范中医诊疗行为,不断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质量和临床疗效,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二、总体目标 通过1年时间,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文件推行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和卫生部制定的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我院实际,确定个病种做为我院试行的中医临床路径病种,为我院推广临床路径管理积累经验和实践依据,对已颁布的临床路径的科学性、规范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论证和进一步完善,使之能够更好地推广并为临床服务。 三、临床路径实施 (一)成立组织,明确职责 我院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组织体系: 1、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 主任: 副主任:

成员: 办公室:设在医务科 2、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组长: 副组长: 成员: 3、临床路径实施小组(1)针灸推拿科: 组长: 成员:. (2)内一科: 组长: 成员: (3)外一科: 组长: 成员: (4)妇产科: 组长: 成员: (5)内三科: 组长: 成员:

工作职责: 1、领导小组职责: (1)制定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2)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并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工作。 (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种与标准。 (4)组织人员培训。 (5)督查工作进展情况,实施临床路径的效益评价。 (6)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方法,促进医疗质量的全面提高。 2、指导评价小组职责: (1)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2)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 (3)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4)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3、实施小组职责: 小组职责: 所有成员对临床路径知识及相关内容进行认真学习,并在各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对科室病种临床路径标准进行修订,有计划地组织科室医护培训、实施临床路径管理。 医生职责: (1)参与修订临床路径中与医疗相关的措施。 (2)决定病人是否进入或退出临床路径,并填写在临床路径记录本中注明。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勉县中医医院

外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目录 肠痈(阑尾炎)中医诊疗方案石淋(泌尿系结石)中医诊疗方案胆胀(胆囊结石)中医诊疗方案

肠痈(阑尾炎)中医诊疗方案 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转移性右下腹痈及阑尾点压痈、 反跳痈为其常见临床表现,但是急性阑尾炎的病情变化多端。其临床表现为持续 伴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痈,恶心呕吐,多数病人白细胞和嗜中性白细胞计数增高。 而右下腹阑尾区(麦氏点)压痈,则是该病重要一个体征。急性阑尾炎一股分四种 类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疳及穿孔性阑尾炎和阑尾周围 脓肿。 阑尾炎在中医学中称为“肠痈”。中医学认为肠痈病在肠腑,届里、热、实证。 因饮食不节、过食油腻生冷或寒温不适、情志失调等,致肠道传化失司,气机痞 塞,瘀血停聚,湿热阻,血肉腐败而成肠痈。其总的病机为气滞、血瘀、湿阻、 热壅,进而热蠹炽盛,结丁阳明或侵入营血,严重者可致阴竭阳脱之危候。 一、诊断 1、西医诊断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外科学》(第六版) 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2、中医诊断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外科学》(2002版,主编尚华)肠痈进行诊断。 诊断依据: 症状:(1)转移性右下腹痈,持续性胀痈,阵发性加剧。 (2)可伴发热,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 体征:右下腹固定压痈,重者可有反跳痈,腹肌紧,腰大肌试验阳性,结肠充气试验阳 性。

辅助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比值均升高。 中医辨证: 1、瘀滞结型患者寒温不调,外邪乘虚侵袭,肠胃受损,气机失调,经络受阻,气滞血瘀,瘀血阻滞而成肠痈,胃肠积滞,传化失积,故见脂腹胀闷,暧气纳导,大便秘积,胃失和降,则恶心欲吐,舌质暗红为肠腑瘀热,脉象弦紧或弦滑,并届充血瘀阻,不通即痈之征。 2、湿热蕴型患者平素暴饮暴食,且恣食生冷,损伤脾胃,脾胃受损,传导失司, 糟粕积滞,生湿生热,气血不和,久为败瘀,积丁肠道而为肠痈,故见右下腹痈,舌红, 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弦紧为湿热之象。 3、热蠹炽盛型患者平素暴饮暴食,嗜食膏梁厚味,致食滞中阻,损伤脾胃,脾胃受损,运化不行,湿滞郁而化热,腐蒸气血,而成肠痈,腹痈剧烈,腹皮硬,手不可近,为痈脓已溃之征,面红目赤,小便赤,舌质红绛,苔黄燥而移浊,脉弦数或洪大均为热蠹炽盛之象。 二、中医治疗 (一)辨证施治 1、治 (1)瘀滞结证 症候:转移性右下腹痈,呈持续性、进行性加剧,右下腹局限性压痈或拒按;伴恶心纳差,可有轻度发热;舌暗红或有瘀斑,苔白腻,脉弦滑或弦紧。 治法:通里攻下,行气祛瘀,佐以活热解蠹。 方药:阑尾化瘀汤加减 金银花15g 川楝子10g 大黄(后下)15g 牡丹皮10g 延胡索10g 桃仁10g 木香6g 石膏(先煎)30g 红藤10g 甘草6g 腹痈较重者加丹参活热解蠹,活血祛瘀;脂腹胀满者,加枳壳、厚朴理气消胀

崩漏的论治及体会(精)

崩漏的论治及体会(1) 崩漏是指经血非时而至,忽然大下谓之崩,又称为崩中或经崩,淋漓不断谓之漏,又称为漏下或经漏,二者同属于子宫不正常出血,常交替出现,也可相互转化,故统称为崩漏,本病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可突然发作,也可由月经不调发展而来,由于常出现反复出血,易导致贫血,可严重影响妇女身体健康及劳动学习等日常生活。 本病发病机理主要是冲任二脉受损,不能制约经血,致使经血从胞宫非时而下。《诸病源侯论》专立有“崩中漏下侯”指出“冲任二脉虚损,不能制约其经血,故血非时而下”明确指出了本病病机。常见病因分为血热、肾虚、脾虚、血瘀。具体阐述如下; 1.血热;热伤冲任,迫血妄行,分虚热,实热。 虚热;患者平素阴虚或由于失血久病等原因导致阴伤,心肝失去濡养,造成虚火内炽而扰动血海,故下血,而血崩致使阴血更亏,冲任更伤,形成恶性循环,使病情反复难愈, 实热;素体阴盛易动肝火,或平素抑郁久而化火,或感爱热邪,过食辛辣之品均可助阴化热酿成实火,伏于冲任扰动血海。热迫血行。 2.肾虚;先天不足,天癸初至,冲任未盛,或更年期妇女天癸渐竭,或手术不当损伤胞宫冲任致肾虚。肾阴虚不能固闭真阴,冲任失固,不能制约经血致崩漏;肾阴虚不能镇守相火,相火妄动迫血妄行造成崩漏。 3.脾虚;脾主统血,忧思过度,饮食劳倦均可损伤脾气,导致脾统摄无权,冲任失固,不能制约经血,造成崩漏。 4.血瘀;七情所伤,冲任郁滞或经期产后,余血未尽复感寒邪以致成淤,淤血阻于冲任二脉,血不归经发为崩漏。 综上所述,崩漏发病机理复杂,常因果相干,气血同病,多脏受累,属妇科难证,重症,冲任二脉与肝、脾,肾关系甚为密切,但以肾气为主,因为冲任二脉的充盛及肝脾相互作用都是在肾气的推动下维持着相互之间的平衡状态,所以可能说崩漏的原始动因是肾的阴阳失调,因此本病在调整月经周期时应以补肾为主。 诊断要点;崩漏的发病主要以月经的经量发生紊乱为特点。主要依据是月经无周期而妄行,出血量多或淋漓不尽,有甚者数月不净(1)血热特点为经血非时暴下或量少淋漓,虚热者见血色鲜红质稠,心烦潮热,尿少且黄,大便干结,苔薄黄,脉细数;实热者多见血色深红质稠,口渴,心烦发热,尿黄便干,苔黄或黄腻,脉洪数,(2)肾虚以经来无期,出血量多或淋漓不尽为主要特点。偏阳虚者见血色淡质清,面色晦暗,畏寒肢冷,腰酸腿软,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偏阴虚者多见血色红质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心烦,舌红少苔,脉细数(3)脾虚特点;经血非时而至,崩中继而淋漓不尽,色淡且质稀薄,面色晄白或面浮肢肿,神疲气短,四肢不温,纳差,舌淡苔薄白,脉弱或沉弱,(4)血瘀特点;经血非时而至时下时止或淋漓不净,或停闭日久又突然崩中下血继而淋漓不断,面色紫黑有块,小腹疼痛或胀痛拒按,舌质紫黯苔薄白,脉涩。 治疗崩漏应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为原则。临床时应灵活掌握塞流。澄源,复旧三大法则。塞流肌止血之意,急当止血防脱常采用固气摄血之法;澄源是指正本清源,也是求因治本,是治疗崩漏尤为重要的

{最新文档}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中医疗效分析11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中医疗效分析、总结、评估报告 2011年 我科自2009年对专科中医优势病种制订了常规治疗方案,并按方案指导这些病种的中医治疗,要求本科医生在临床医疗中尽量使用中医药参与,对于本科中医优势病种要求全程按方案实施,并于2010年原有方案进行了优化及总结。通地近一年的实施,取得了不少成绩和经验也积累了一些教训,本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讨论,以尽量完善方案,现就优势病种的疗效进行总结分析和评估,对方案的实施作出年度总结。 一.总结: 1.进一步提高认识,努力继承发掘发扬整理中医药优势。通过近一年对方案的实施,全科的医生基本掌握了本科中医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并用此方案指导治疗,提高了广大患者对祖国医学的认识和了解,使部分年轻患者也乐于接受中医药治疗。 2.实施方案一年多来,临床疗效明显提高,同时降低了医药费用,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本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诊疗方案实施情况、疗效分析及优化方案 A腰痛病: ①诊疗方案实施情况: 门诊实施率: 83."9%,住院实施率:99% ②疗效分析:

中医治疗方法:368例病例中,中药汤剂258例,用中药静脉制剂108例,超短波325例。就治疗方法看,中药汤剂使用广泛,下一步继续注重特色 疗法的使用。 ③辨证分型: 血瘀证164例,寒湿证98例,湿热证70例,肝肾阴虚证36例,因此有必要进一步修改分型。 ④治疗效果: 症状改善率、体征改善率、理化指标率均为87%; ⑤治疗周期: 平均10天; ⑥实施诊疗方案后疗效: 临床痊愈率40%,显效率35%,有效率24%,无效率1%、恶化率、死亡率均为0%。 ⑦中医特色: 中药使用率70%,特色疗法使用率,100%,辩证施治率100%,中医药治疗比例及去年同期中医药治疗比例提高5%。 ⑧存在问题及建议: 腰痛患者进行治疗时,由于对病情不了解、私人诊所片面夸大治疗效果, 对中医中药的不信任等原因;我科室中医特色不明显,患者对治疗方法依从性 差。在以后工作中将加大宣传力度,尤其对患者病情进行耐心、细致解释。进 一步提高治疗有效率。 ⑨优化方案: (1)腰椎间盘突出症重视康复治疗,住院期间指导及协助病人做康复锻 炼,开展腰背肌功能锻炼。

崩漏中医诊疗方案

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病名】崩漏 【西医病名】功能性子宫出血 【诊断】 中医诊断:参照《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国家中医管理局医政司 2011年) 1、血瘀型:经行时间延长,经色紫黯有块,经行涩滞不畅,小腹疼痛不适,身重无力,舌紫黯,有瘀点,脉沉弦涩。 2、阴虚血热型:经行时间延长,量少,色鲜红或紫红,质稠;形体消瘦,颧红潮热,咽干口燥,五心烦热,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 3、湿热蕴结型:经行时间延长,量多,色深红,混杂黏液,阴中灼热,或伴有阴痒,平素带下量多,色黄臭秽;腰腹胀痛,四肢沉重,全身乏力。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4、气虚型:经行时间长,经量多,色淡红,至清稀。面色无华,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动则头晕眼花,心悸失眠,食少纳呆。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弱。 西医诊断: 功血的诊断需排除异常出血的器质性原因,如妊娠相关的出血,生殖器官肿瘤、内科血液系统疾病及肝肾重要脏器疾病,甲状腺疾病,生殖系统发育畸形,外源性激素及异物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等。主要依据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作出诊断。

1、病史:详细了解异常子宫出血的表现、发病时间、病程经过、目前出血情况、发病前有无停经史、以往治疗经过。应询问患者年龄、月经史,婚育史、避孕措施、激素类药物使用及全身与生殖系统有无相关疾病如肝病、血液病、高血压及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肾上腺或垂体疾病等。 2、体格检查:包括全身检查和妇科检查,以排除全身性及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 3、辅助检查:在排除器质性病变后,主要了解卵巢是否有排卵功能和黄体是否健全。 (1)、诊断学刮宫:目的包括止血和明确子宫内膜病理诊断,为确定排卵和黄体功能,应在经前期或月经来潮后6小时内刮宫。(2)、超声检查:了解子宫大小、形状,宫腔内有无赘生物,子宫内膜厚度等。 (3)、宫腔镜检查:在宫腔镜下选病变区进行活检,较盲目取内膜的诊断价值高,尤其可排除早期宫腔病变如子宫内膜息肉、子宫粘膜下肌瘤等。 (4)、卵巢功能测定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诊断有参考意义。【治疗】 1、一般治疗贫血患者应补充铁剂、维生素c和蛋白质,严重贫血需输血。流血时间长者给以抗生素预防感染。 2、止血无排卵型功血的治疗首选性激素:对于绝经过渡期及病程长的育龄期妇女应首先考虑使用刮宫术。

中西医结合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及优化模板(2013版)重点

××××病种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优化模板及书写要求 一、定义 1、中医定义 2、西医定义 定义书写要求:简单概述中医、西医对本病种的定义。 二、诊断标准 (一中医诊断 1、诊断依据的出处 2、诊断要点 3、中医鉴别诊断 (二西医诊断 1、诊断依据的出处 2、诊断要点 3、西医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书写要求: 1、诊断标准的选择要求公认、先进、可行、易推广应用。以医学行业标准或国内外各种专业委员会颁布的标准为准, 可以直接采用国内外的诊断标准,也可以是权威杂志上发表的临床文献所采用的标准, 但要注明出处。 2、诊断标准也可根据权威标准结合我院具体情况,进行修订,必须写明诊断依据的出处和诊断要点。

3、简单写出需鉴别的病种和要点。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 (一证型 1:名称 1、临床表现 (1中医临床表现 (2西医临床表现 2、中西医结合治疗 (1中药治疗 治法: 方药(包括院内制剂 : 方药加减: 书写要求:根据不同症状,写出加减目的和加减的药物。 中成药: (2西医治疗 书写要求:在中西医结合的原则下, 写出西医针对本证型参与治疗的目的和具体治疗方法(包括药物疗法和手术疗法。 (3其他非药物治疗 书写要求:写出治疗的目的和具体治疗方法。 3、疗效评估

书写要求:总结近 3年以来的临床病例, 用数据结合相关科研、论文等资料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进行评估, 指出其临床疗效, 并阐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在缩短疗程上、降低费用上、减少药物毒副作用上、降低并发症上、减少患者痛苦上等方面的优势。要将我院在本病种临床实际使用的治疗方法体现在本方案中, 避免照搬教科书和相关诊疗规范的内容。 (二证型 2 ……………… (三证型 3 ……………… (四证型 4 ……………… (五证型 5 ……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难点 (一难点分析 书写要求:对本病种中西医结合治疗难点进行客观分析, 提出的难点符合临床实际,针对性强,通过中西医结合的途径有解决的可能性。 (二解决措施 书写要求:根据难点, 结合科室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提出本病种下一步的主攻方向、创新研究思路和详细、可行的具体措施。

面瘫病中医临床路径

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神经炎的患者。 一、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 风寒阻络证 风热阻络证 风痰阻络证 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TCD编码:BNV120)和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神经lyme病、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神经系统检查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 勉县中医医院 外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目录 肠痈(阑尾炎)中医诊疗方案 石淋(泌尿系结石)中医诊疗方案胆胀(胆囊结石)中医诊疗方案

肠痈(阑尾炎)中医诊疗方案 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转移性右下腹痛及阑尾点压痛、反跳痛为其常见临床表现,但是急性阑尾炎的病情变化多端。其临床表现为持续伴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多数病人白细胞和嗜中性白细胞计数增高。而右下腹阑尾区(麦氏点)压痛,则是该病重要一个体征。急性阑尾炎一般分四种类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和阑尾周围脓肿。 阑尾炎在中医学中称为“肠痈”。中医学认为肠痈病在肠腑,属里、热、实证。因饮食不节、过食油腻生冷或寒温不适、情志失调等,致肠道传化失司,气机痞塞,瘀血停聚,湿热内阻,血肉腐败而成肠痈。其总的病机为气滞、血瘀、湿阻、热壅,进而热毒炽盛,结于阳明或侵入营血,严重者可致阴竭阳脱之危候。 一、诊断 1、西医诊断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外科学》(第六版)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2、中医诊断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外科学》(2002版,主编赵尚华)肠痈进行诊断。 诊断依据: 症状:(1)转移性右下腹痛,持续性胀痛,阵发性加剧。 (2)可伴发热,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 体征:右下腹固定压痛,重者可有反跳痛,腹肌紧张,腰大肌试验阳性,结肠充气试验阳性。 辅助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比值均升高。

中医辨证: 1、瘀滞内结型患者寒温不调,外邪乘虚侵袭,肠胃受损,气机失调,经络受阻,气滞血瘀,瘀血阻滞而成肠痈,胃肠积滞,传化失积,故见脘腹胀闷,暧气纳导,大便秘积,胃失和降,则恶心欲吐,舌质暗红为肠腑瘀热,脉象弦紧或弦滑,并属充血瘀阻,不通即痈之征。 2、湿热内蕴型患者平素暴饮暴食,且恣食生冷,损伤脾胃,脾胃受损,传导失司,糟粕积滞,生湿生热,气血不和,久为败瘀,积于肠道而为肠痈,故见右下腹痛,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弦紧为湿热之象。 3、热毒炽盛型患者平素暴饮暴食,嗜食膏梁厚味,致食滞中阻,损伤脾胃,脾胃受损,运化不行,湿滞郁而化热,腐蒸气血,而成肠痈,腹痛剧烈,腹皮硬,手不可近,为痈脓已溃之征,面红目赤,小便赤,舌质红绛,苔黄燥而移浊,脉弦数或洪大均为热毒炽盛之象。 二、中医治疗 (一)辨证施治 1、内治 (1)瘀滞内结证 症候:转移性右下腹痛,呈持续性、进行性加剧,右下腹局限性压痛或拒按;伴恶心纳差,可有轻度发热;舌暗红或有瘀斑,苔白腻,脉弦滑或弦紧。 治法:通里攻下,行气祛瘀,佐以清热解毒。 方药:阑尾化瘀汤加减 金银花15g 川楝子10g 大黄(后下)15g 牡丹皮10g 延胡索10g 桃仁10g 木香6g 石膏(先煎)30g 红藤10g 甘草6g

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太湖县中医院 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为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等文件精神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中医临床路径、中医诊疗方案及卫生部制定的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我院实际,制订本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病人为中心,以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临床疗效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规范中医诊疗行为,不断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质量和临床疗效,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二、总体目标 通过1年时间,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文件推行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和卫生部制定的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我院实际,确定4个病种做为我院试行的中医临床路径病种,2个病种做为西医临床路径病种,为我院推广临床路径管理积累经验和实践依据,对已颁布的临床路径的科学性、规范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论证和进一步完善,使之能够更好地推广并为临床服务。 三、临床路径实施 (一)成立组织,明确职责 我院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组织体系:

1、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主任: 副主任: 成员: 办公室:设在医务科 2、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组长: 副组长: 成员: 3、临床路径实施小组(1)针推科: 组长: 成员: (2)内科: 组长: 成员: (3)外科: 组长: 成员: (4)妇产科: 组长: 成员:

(5)骨伤科: 组长: 成员: (6)肛肠科: 组长: 成员: 工作职责: 1、领导小组职责: (1)制定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2)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并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工作。 (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种与标准。 (4)组织人员培训。 (5)督查工作进展情况,实施临床路径的效益评价。 (6)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方法,促进医疗质量的全面提高。 2、指导评价小组职责: (1)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2)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 (3)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4)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3、实施小组职责: 小组职责:

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开始发送

2012年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病人为中心,以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规范中医临床诊疗行为,不断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二、工作目标 在首批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利用半年左右的时间,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范围内开展第二批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继续探索建立适合中医药的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工作模式、运行机制以及质量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积累经验并提供实践依据,对已颁布实施的中医临床路径的科学性、规范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论证和进一步完善,使之能够更好地推广并为临床工作服务。 三、工作任务 (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负责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包括确定试点方案并组织实施,组织制定试点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确定试点单位和试点病种,并组织对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和评估。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路径技术审核专家委员会具体负责审定各试点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对各试点医院工作进行专业指导。

(二)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 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工作组,负责组织本辖区试点医院开展试点工作,对各试点医院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 (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病种协作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牵头单位负责本协作组内各病种协作组工作的总体协调、督促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病种协作组牵头单位负责组织各病种临床路径的具体试点工作,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要求制定各病种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对各试点单位进行培训,指导各试点单位开展试点工作,定期组织各试点单位进行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估与分析,分别于2012年4月底、7月底之前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报送试点工作开展情况相关信息等。 (四)试点医院、试点科室 各试点医院应成立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任副组长,各试点专业科室、医务管理、护理管理、药学管理、信息统计、病案管理、经济管理等部门负责人任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制订本院具体试点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研究制定试点工作相关管理制度,完善试点工作机制,组织对相关试点科室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并监督各试点科室开展工作。 各试点医院试点科室成立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小组,由科室主任任组长,医疗、护理、临床药学人员和相关科室的负责人任成员。实施小组具体负责本专业相关病种中医临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