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河南省沁阳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测试题中图版必修1

一、选择题

1.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孕育于()

A.平原 B.海洋 C.高原 D.盆地

2. 下列土地利用形式,属合理经营管理、用养结合的是()

①南方红壤区补充熟石灰,增施有机肥②黄土高原地区,发展耕作业

③青藏高原地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④黄淮海地区,小麦返青时,浇水施肥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3.地球上的人类形成于()

A.古生代 B.中生代 C.第三纪 D.第四纪

4.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所处的地质年代是()

A.太古代末期和元古代末期

B.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C.元古代末期和古生代末期

D.中生代末期和新生代

5.自然带名称的命名依据是()

A.地形类型名称

B.气候类型名称

C.植物分布类型名称

D.土壤类型名称

6.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最显著的地区在()

A.中高纬度地区

B.中低纬度地区

C.高低纬度地区

D.中纬度地区

7.东北平原黑土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地表植被覆盖率大,植物归还给土壤的有机质多

B.地形平坦,有机质不易流失

C.土壤冻结时间长,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使有机质长期积累起来

D.人们耕作科学,对土地的利用合理

8.气候研究表明,近若干年来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①太阳辐射呈愈来愈强的趋势②全球人口日益增多,工业和交通日趋发达,工矿企业、家庭炉灶、各种机动车辆所排放的废热直接使全球气温升高③人类燃烧化石燃料④人类大量砍伐森林⑤各种制冷家电将热量排入大气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③③⑤

9. 下列陆地环境中,属于以热量为基础的全球尺度的分异是()

A.青藏高原的高山植物区

B.秦岭一淮河以南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

D.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带,表现出从沿海往内陆方向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的分异

10.关于陆地环境整体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陆地环境各要素是独立存在和发展的

B.陆地环境是一个完整的统一的整体,其不同的部分是没有显著差异的

C.某个陆地环境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相应变化

D.各要素对环境的影响作用是相同的

11. 下列分异规律以水分为基础的是()

A.在同一海拔高度上珠峰南北坡植被不同

B.珠峰由山麓到山顶自然带有明显的更替

C.沿京九铁路坐火车看到从北京到九龙植被明显的变化

D.坐火车可看到从连云港到乌鲁木齐植被明显变化

12.关于土壤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土壤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

②土壤的肥力是自然形成的,与人类活动无关

③肥沃的土壤,上层多为粉砂壤质地,下层多为粘壤质地

④气候条件是影响土壤类型的重要条件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13.下列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方式,正确的是()

A.在长江中、上游地区将森林开辟为耕地以增加粮食产量

B.在内蒙古高原上退耕还林,大力发展林果业

C.在河西走廊上退耕还牧,进行合理放牧

D.在山西省大力开办小煤窑,提高村民收入

14.自然带按纬度地带发生分异的主要原因是()

A.水分差异 B.水热差异 C.地形差异 D.热量差异

15.下列山地中,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最多的是()

A.横断山

B.天山

C.昆仑山

D.长白山

下图表示的是某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回答8~12题。

16.图①②③依次代表()

A.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B.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C.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17.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基带)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山脉走向 D.山体坡度

18.决定该山垂直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降水量 B.大气环流 C.热量 D.太阳辐射

19.该山可能位于()

A.赤道附近 B.40°S附近 C.40°N附近 D.极圈附近

20.下列山地中,垂直方向自然带类型最多的是()

A.乞力马扎罗山 B.秦岭南坡 C.喜马拉雅山北坡 D.阿巴拉契亚山脉

二、综合题

1、下列各种自然现象各是哪种因素影响的结果,请将代表自然现象的数字序号填在其影响因素后面的括号内:

A.南半球高纬地区没有苔原带和针叶林带分布;

B.横断山区的“一山有四季”;

C.南美洲安第斯山南段西侧为森林,东侧为沙漠;

D.中纬地区自沿海到内陆由森林变为草原带、沙漠带;

E.河西走廊的绿洲;

F.非洲自然带呈带状分布,并且南北对称;

G.我国东部自南往北可以划分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等五个温度带。

影响因素:①纬度地带性:;②经度地带性:;

③垂直地带性:;④非地带性:。

2、下图为亚洲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

(1) A地所属自然带典型植被: 。

E地所属自然带的名称: 。

C地所属自然带相应的气候类型: 。

(2)分析评价下列地区气候资源及其农业发展的条件:A处条件配合好。

3、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选下列适当项目的字母填入图中空格内(每项只选用1次)。

A.土地肥力下降 B.洪水灾害增多 C.河道淤塞加快 D.水土流失加剧

从左至右为:。

(2)图中内容表明,生物资源破坏会危及其他陆地自然资源,如资源、资源。进

而表明陆地自然资源在地域上是。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A

3.D

4.B

5.C

6.D

7.C

8.C

9.B 10.C

11.D 12.C 13.C 14.D 15.A 16.C 17.A 18.C 19.A 20.A

二、综合题

1、① F、G ② D ③ B ④ A、C、E

2、(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荒漠;温带季风气候(2)水热

3、(1)D、A、C、B (2) 水;土地;一个整体

高一地理必修一试题(带答案)

2019-2019学年上学期 高一地理半期考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命题:地理集备组 答第Ⅰ卷前,考生先将姓名、座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选项标号(ABCD)涂黑 试卷的第Ⅱ卷在答题卷上作答。考试结束,将答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读右图,回答1~2题。 1. 图中的M天体可能是() A.水星或地球 B.水星或金星 C.金星或木星 D.火星或地球 2. 与地球相比,M天体没有生命存 在的原因 可能是() 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②没有坚硬的岩石 ③距日较近,表面温度太高④没有卫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某一恒星昨晚21时位于观测者头顶,今晚同一地点再次位于观测者头顶的时间为 A.21时B.21时56分4秒 C.20时D.20时56分4秒 4.太阳大气层从外到里依次是() 第1页/共11页

A.光球、色球、日冕B.日冕、色球、光球 C.色球、光球、日冕D.光球、日冕、色球 读太阳直射点一年中移动的纬度变化示意图,回答5~6题。5. 2013年5月7日,太阳直射点位于 () A.AB之间B.BC之间 C.CD之间D.DA之间 6.太阳直射点位于D点时,下列地理现象描述 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速度继续加快B.松溪昼长达到最长 C.松溪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D.南极附近的极夜范围达到最大 读右图,回答7-8题。 7、目前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是() A 地幔 B 上地 幔 C 软流层 D 地核 8.岩石圈位于 A.①顶部 B.②的全部 C.①的全部和②顶部 D.③外部 9.下图中几种情况,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读右图,回答第10题。 第2页/共11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_地球上的水知识点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必背知识点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圈: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在水的三态中,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淡水的主体是冰川水。 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并不是所有河流河段都与地下水互补,如黄河下游河床高于地下水位,为地上河,地下水无法补给河水,所以是河水经常补给地下水。 二、水循环 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自然界的水循环时刻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 2、水循环的类型: (1)海洋与陆地之间。简称海陆间循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是最重要的循环,又称为大循环。 (2)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简称陆地内循环,数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3)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简称海上内循环,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对于全球的热量输送有着重要意义。 水循环示意图 蒸发降水 地表径流 下渗 地下径流 4、水循环的环节 (1)海陆间循环: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人类主要影响的环节:径流输送 (2)陆地内循环:植物蒸腾、蒸发、降水 (3)海上内循环:蒸发、降水 5、水循环的意义: ①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②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过程之一,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③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信风带 西风带 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1、洋流: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 2、洋流按性质划分: (1)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称为暖流,如低纬到高纬。 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称为寒流,如高纬到低纬。 (2)补充:寒暖流的判断方法 ①判断南北半球;(温度高的海区靠近赤道) ②等温线的凸向即洋流的流向,画出洋流的流向即可判断寒暖流 3、洋流按照成因分为三类: (1)风海流:盛行风,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盛行风吹拂海面 ,推动海洋水随风漂流,并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叫做风海流。 (2)密度流: 由于各海域海水的温度、盐度不同,引起海水密度的差异,导致海水的流动,叫做密度流。密度流分布规律:在封闭海区与开阔海洋之间的海峡,密度流的分布一般都很明显。 (3)补偿流: 海水流出的海区海水减少,由于海水连续性要求,补偿流失,相邻海区的海水便会流来补充,形成洋流。补偿流形成与风海流,密度流紧密联系。 垂直补偿流:主要发生在沿岸地区,海水受风力作用发生运动。a 、上升流(低纬信风带大陆两岸)寒流:离岸风吹送表层海水离岸而去,导致邻近海区海水流速来补偿海水缺失,下层海水也上升到海面,来补偿流去的海水而形成。b 、下降流:当表层海水遇到海岸或岛屿阻挡时,海水聚集在水平方向上发生分流,在垂直方向上产生下降流。 上升流能把底层的营养盐类物质带到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生长,为鱼类提供饵料,因此,上升流海区往往形成重要的渔场(秘鲁渔场)。 4)洋流前进时,受陆地形状的限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方向会发生改变。 3、全球洋流分布规律为:全球海洋表层洋流构成了分别以副热带和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1)中低纬海区:副热带为中心,北顺南逆。 (2)中高纬海区:副极地为中心,北半球逆时针。南半球无洋流。 (3)南半球40度附近形成绕全球的西风漂流。受盛行西风的影响,性质为寒流。 (4)北印度洋海区形成季风环流,冬季洋流向西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夏季洋流向东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练习题

章末综合检测卷(三)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读山西省原煤生产图,回答1~2题。 1.上图反映我国在加强能源基地建设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 A.扩大煤炭开采量 B.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C.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D.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 2.下列属于缓解交通压力措施的是( ) ①加强铁路运输建设②辅以公路建设③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④大力发展炼焦业 A.① B.①②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山西省的原煤生产逐年增加,应属于扩大煤炭开采量措施。第2题,加强铁路运输建设,并辅以公路运输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及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都会缓解交通压力。炼焦业不断向外输出焦炭,质量上有所减轻,但空间上基本不变,所以并没有减轻其对交通的压力。 解析:1.A 2.C 山西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号称中国的“煤海”,但一煤独大的经济格局给山西造成的困局也是有目共睹的——“挖了一山煤,污了一河水,冒了一股烟,留下一堆灰”。因此,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着山西的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3~4题。 3.有关山西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位于我国中部地区,距消费市场近 B.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为山西煤炭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C.黄河流经山西,为山西煤炭外运提供了便利的水运条件 D.山西有多条铁路通往东部,为晋煤外运提供了较好的运输条件 4.“挖了一山煤,污了一河水,冒了一股烟,留下一堆灰”,这说明以煤炭为主的经济

结构给山西带来了严重的( ) ①大气污染②水污染③固体废弃物污染④噪声污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第3题,山西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势体现在地理位置、交通和市场等方面;黄河虽流经山西,但黄河航运条件较差,山西的煤炭并不是以水运输出为主。第4题,“污了一河水,冒了一股烟,留下一堆灰”分别说明开采利用煤炭给山西带来了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 答案:3.C 4.A 2014年2月24日黄河新闻网报道山西省煤炭行业要拓展煤基新兴产业,特别是煤机制造业、现代物流业、煤炭文化业、煤炭高端服务业等方面加快发展,推进煤炭转型步伐。据此完成5~6题。 5.近年来,山西加快能源的加工转换,将输煤转为输电,这样做的益处是( ) ①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②缓解运输压力③缓解山西用水紧张的局面④减轻山西的环境污染程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山西是产煤大省,却不是经济强省,其原因和发展方向分别是( ) A.能源开发规模不大——加大煤炭的开采量 B.我国和世界对煤炭的需求量不大——拓展国内和国际两大煤炭市场 C.石油取代煤炭成为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炭开采不足——加大煤炭转换为电能的力度D.生产结构单一,能源综合利用程度不高——调整产业结构 解析:第5题,与输煤相比,输电延长了产业链,这样既优化了产业结构,提高了经济效益,又缓解了运输压力。第6题,山西生产结构单一,煤炭是其经济的主要支柱,再加上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不高,因此山西并不是经济强省;今后应调整产业结构,力争产业多元化。 答案:5.A 6.D 玛纳斯河肯斯瓦特水利枢纽工程目前已经通过国务院核准审批。下图为肯斯瓦特水利枢纽位置示意图。根据图文材料,回答7~9题。

2019-2020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五章《区域联系和区域协调发展》测试卷

第五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一些跨国企业通过在国际互联网上发布订单的方式,将产品的制造环节转移给承接订单的企业。下图示意其一般模式,在该模式中,制造工厂的国际性转移速度较快。据此完成以下三题。 1.在图示模式中() A.发单企业集中在亚洲 B.接单企业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 C.产品全部在接单企业的工厂制造 D.利润随订单流向逐级递减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为了顺利实现产业转移,促进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广东省政府提出了“腾笼换鸟”的决策,就是把珠三角的某些产业转移到粤东、粤西和粤北,腾出空间来,再引进和发展其他产业。材料二某年份珠三角某市与粤北某市投资要素对比表。 15. 2.有关珠三角向粤北地区转移产业所具有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劳动力需求量大 B.生产规模大 C.技术含量高 D.环境污染较轻 下表示意我国沿海某鞋业公司全球化发展的历程。读下表,完成以下两题。

3.该公司在意大利设立研发中心便于利用当地的() A.市场 B.资金 C.原料 D.技术 下图为“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和“澳大利亚东水西调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9. 4.甲、乙两区域河流共同的水文特征有() A.年径流量大 B.径流季节变化不明显 C.含沙量高 D.无结冰期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以下两题。

5.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①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①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①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 A. ①① B. ①① C. ①① D. ①① 川气东送项目被列为继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中国第五大工程,包括一条主干线(四川普光至上海)、一条支干线和三条支线。目前川气东送项目已成为中国又一条横贯东西的绿色能源大动脉。据此完成以下两题。 6.与轮南至上海的西气东输管道干线相比,普光至上海的川气东送方案具有的优点是() ①途经我国水能最丰富的三峡地区,供气方便①沿线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①经过的高原山地少,工程量小①供气来源地更多,供气更稳定①运输线路短 A. ①①① B. ①①① C. ①①① D. ①①①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一地理一次月考试题 莫旗一中高一地理组 一 .单项选择题(共34题,每题2 分.共68分,将答案填在后面的答题卡上) 1.不包括地球的天体系统是 A.河外星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总星系 2.太阳系中,距太阳最近的行星是 A.月球 B.金星 C .水星 D. 地球 3.下列太阳活动出现在色球层的是 A.太阳黑子 B.耀斑 C.日珥 D.太阳风 4.下列能源的形成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 A.地热 B.核能 C.煤、石油 D. 潮汐能 5.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是 A.0°B.23°26′C.66°34′ D.90° 6.下列关于太阳和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氮B.黑子、耀斑和极光都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C.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大约是17年D.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依次是

光球层、色球层、目冕层 7.某地水平运动物体向左偏,一年中只有一天有太阳直射,该地位于 A.北回归线 B.南回归线 C.北极圈 D.南极圈 8.下列日期中,莫旗白昼最长的是 A.6月1日 B.7月1日 C.8月1日 D.12月22日 9.按气候统计标准划分,北半球的春季是 A.2、3、4三个月 B.3、4、5三个月 C.4、5、6三个月 D.5、 6、7三个月 10.121°E比东经120°E的地方 A.区时早 B.地方时早 C.一定晚日出 D.地方时晚 11.五带中既无阳光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的是 A.南北温带 B.南北寒带 C.北温带和北寒带 D.热带和南温带 12. 夏至日这一天,下列地点白昼最长的是: A.哈尔滨B.北京C.上海D.广州 13.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的是:(虚线为原运动方 向,实线为偏转方向)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练习题

章末综合检测卷(三)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读山西省原煤生产图,回答1?2题。 (产it no万吨) 1?上图反映我国在加强能源基地建设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A. 扩大煤炭开采量 B. 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C. 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D. 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 2. 下列属于缓解交通压力措施的是() ①加强铁路运输建设②辅以公路建设③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④大力发展炼焦业 A.①B .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山西省的原煤生产逐年增加,应属于扩大煤炭开采量措施。第2题,加强铁路运输建设,并辅以公路运输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及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都会缓解交通压力。炼焦业不断向外输出焦炭,质量上有所减轻,但空间上基本不变,所 以并没有减轻其对交通的压力。 解析:1.A 2.C 山西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号称中国的“煤海”,但一煤独大的经济格局给山西造成的困局也是有目共睹的一一“挖了一山煤,污了一河水,冒了一股烟,留下一堆灰”。因此, 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着山西的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3?4题。 3. 有关山西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位于我国中部地区,距消费市场近 B. 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为山西煤炭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C. 黄河流经山西,为山西煤炭外运提供了便利的水运条件 D. 山西有多条铁路通往东部,为晋煤外运提供了较好的运输条件 4. “挖了一山煤,污了一河水,冒了一股烟,留下一堆灰”,这说明以煤炭为主的经济 结构给山西带来了严重的( ) ①大气污染②水污染③固体废弃物污染④噪声污染 A. ①②③B .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④ 解析:第3题,山西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势体现在地理位置、交通和市场等方面;黄河虽流经山西,但黄河航运条件较差,山西的煤炭并不是以水运输出为主。第 4 题,“污了一河水,冒了一股烟,留下一堆灰”分别说明开采利用煤炭给山西带来了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 答案: 3.C 4.A 2014年2 月24日黄河新闻网报道山西省煤炭行业要拓展煤基新兴产业,特别是煤机 制造业、现代物流业、煤炭文化业、煤炭高端服务业等方面加快发展,推进煤炭转型步伐。 据此完成5?6题。 5. 近年来,山西加快能源的加工转换,将输煤转为输电,这样做的益处是( ) ①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②缓解运输压力③缓解山西用水紧张的局面④减 轻山西的环境污染程度 A. ①②B .②③ C.③④D .①④ 6. 山西是产煤大省,却不是经济强省,其原因和发展方向分别是( ) A. 能源开发规模不大一一加大煤炭的开采量 B. ------------------------------------------------ 我国和世界对煤炭的需求量不大拓展国内和国际两大煤炭市场 C. 石油取代煤炭成为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炭开采不足一一加大煤炭转换为电能的力度 D. 生产结构单一,能源综合利用程度不高一一调整产业结构 解析:第5题,与输煤相比,输电延长了产业链,这样既优化了产业结构,提高了经济效益,又缓解了运输压力。第6题,山西生产结构单一,煤炭是其经济的主要支柱,再加上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不高,因此山西并不是经济强省;今后应调整产业结构,力争产业多元化。 答案: 5.A 6.D 玛纳斯河肯斯瓦特水利枢纽工程目前已经通过国务院核准审批。下图为肯斯瓦特水利枢

高级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区域 1、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元,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2、特征:层次性、整体性、差异性、可变性、开放性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 1、两地自然环境的异同 2、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 1、开发早期——水土条件限制区域农业发展 2、农业社会——科技的发展使原来的制约性因素被克服,甚至成为有利条件,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主要粮食产地和桑蚕、棉花产地 3、工业社会——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均耕地少,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粮仓地位和棉花生产地位下降。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一、地理信息技术 1、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2、类型: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 3、应用领域: (1)区域地理环境研究: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 (2)大众化应用:导航等 二、遥感(RS) 1、概念:人们在航空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怼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2、组成: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处理设备 3、应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 三、全球定位系统(GPS) 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 2、组成: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用户设备部分 3、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4、作用: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定位、测速、导航、授时) 四、地理信息系统(GIS) 1、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所有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 2、应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 五、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1、3“S”之间的关系:遥感(RS)获取信息,全球定位系统(GPS)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GIS)处理信息,分析表达结果 2、数字地球: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应用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荒漠化概述 1、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高中地理必修3章末检测5: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章末检测卷(五)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西气东输是我国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据此回答1~2题。 1.表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特点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西气东输工程对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表现为() A.有利于缓解电荒,为工业生产提供足够的能源 B.利用丰富的能源,推动耗能工业扩大生产规模 C.改变农村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 D.促使源地能源以天然气为主,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结合下面“南水北调路线示意图”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干线纵断面示意图”,完成3~4题。

3.有关南水北调工程的正确叙述是() A.东线工程从杭州取水,沿大运河输水到北京 B.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取水,水位较高,可自流输水 C.西线调水路线最短,工程量最小,是经济有效的调水方案 D.南水北调工程全都完工后,长江水将大部分调往北方地区 4.关于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原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黄河含沙量太大,不能用于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B.华北平原供水紧张,长江流域水源富余 C.我国工农业生产的重心将向北方转移 D.为了减少长江的洪涝灾害 有关专家提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以把“调水”变“调电”,即把川、渝电网和西北电网相连,把川、渝电网丰富的电力引到西北,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从而变“水从地上流”为“水从空中走”。据此完成5~6题。 5.川、渝有丰富电力的主要原因是() A.石油、天然气丰富B.太阳能资源丰富 C.煤炭资源丰富D.水能资源丰富 6.若“调水变调电”的方案实施以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调节黄河中下游的径流量 B.大幅减少黄河的泥沙含量 C.增加黄河上游蒸发量,减少冬春季节径流量 D.大大增加黄河流域的总水量 西部地区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72%,已探明的煤炭保有储量占全国的39%。读“西电东送示意图”,回答7~8题。 7.西电东送是把西部的水电和坑口电站的火电输往东部,图中坑口电站分布较多的是() A.aB.bC.cD.d 8.西电东送可以缓解东部日益严重的环境压力,主要是因为()

高中地理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 测试题可以检测你一个阶段的学习,那么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知识点你都掌握了吗?接下来为你整理了高中地理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地理必修一测试题高中地理必修一测试题答案1~2.【解析】1.B 2.C 根据表中的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地区为华北平原;乙为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夏季气温不会太高;由于云贵高原地处亚热带,冬季气温不会在0度以下。 3.【解析】答案选B 三角洲平原是流水沉积作用而成,高原面的沟壑则是流水侵蚀作用而成,沙丘则是由于风力搬运作用而成,他们都是由于外力作用而成。 4.【解析】答案选A。考查的知识点是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等。其中,由于温度的变化,水的冻融,植物根系的生长等,使岩石发生崩解破碎,变成松散的碎屑物,这种破坏作用就是风化作用。 在风化作用基础上,流水、风、冰川等外力对地表进行侵蚀作用。风化侵蚀的产物,经过外力搬运作用离开原来的位置,随着流速降低、风力减小或冰川融化等,这些物质又在地表沉积下来,形成沉积物。 5.【解析】答案选C。喀斯特峰林、孤峰平原地貌既有流水的化学溶蚀作用,又有流水的物理冲刷作用,它的形成条件是:石灰岩地

区;降水和热量条件比较好的地区。 6.【解析】答案选D。水滴石穿属于水蚀作用。应属于流水侵蚀作用。 7.【解析】答案选D。根据岩层向上弯曲可知,该地层为背斜构造,是良好的储油构造。根据水、油、气的比重可知,水最大,油居中。 8.【解析】答案选D。题干中提到的两次余震,①发生在岛屿的西略偏北100千米海底,②发生在该岛正南约190千米海底。而且地震均发生在靠近两大板块界线的地方。综合以上的推理,尽管不知道该海沟的名称,也能作出西北一东南走向的判断。 9.【解析】答案选C。两大板块中的印度洋板块较易判断出,亚欧板块较易误作太平洋板块。区分的方法为发生地震的东南亚地区,特别是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是亚欧大陆的延伸部分,从而作出亚欧板块的正确判断。 10.【解析】答案选A。本题有一定的难度,对考生空间想象能力要求很高。具体考查地球上的海陆分布状况及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关知识。解此题,首先要明确这是一幅地球剖面图,其次从图中可知此剖面线经过亚欧大陆和南美洲,此时可以判断该剖面线经过太平洋和大西洋,为一个斜剖面。图中反映出的板块有亚欧、太平洋和美洲三个板块,注意六大板块中没有大西洋板块。 11.【解析】答案选C。本题考察板块的构成图的阅读能力。 12.【解析】答案选A。通过材料和图形把学生带入实际生活之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1.1区域与区域差异 一、中国三大自然区 1、产生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 地形、气候:自然差异的基本因素 2、自然地理五要素 土壤、植被:自然区域的标志(镜子) 水文 4、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1)、南北差异

①分界线:1月0℃等温线经过 秦岭—淮河800mm年等降水量线 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冬季河流结冰与不结冰界线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分界线 旱地与水田分界线 ②南北差异(P9图) 1、依据: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补充:“西部大开发”的西部范围:西部经济地带所包括省区+内蒙+广西 1.2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补充:地形:丘陵、平原 欧洲的三圃制条件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适合谷物生长;秋季水草丰美,适合放牧牲畜三圃制:把土地分成三快:一块植树、一块种田、一块放牧 1.3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山西煤炭资源的开采 1、影响: 有利 ①调整生产力布局,加快城市化进程;②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③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④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农村小康建设。 不利 环境污染:水、土地和大气污染 生态破坏:①占据农田,浪费土地资源,引起水土流失②地面塌陷、地下水漏失阻断 2、条件:资源丰富,市场广阔,交通较便利(大秦线、黄骅线) 3、面临问题:资源枯竭、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运输力量不足 4、解决措施:(1)调整产业结构(2)提高综合利用:变煤为电、油、气(3)矿区复垦;矿坑发展水产养殖, 保护环境 (二)水资源跨区域调配 1、澳大利亚:东水西调 2、美国:北水南调(加利福尼亚水道) (1)地区:西部加利福尼亚州 农业:蔬菜、水果基地 工业:石油、电子、军事、航天航空、原子能飞机等新兴工业中心 (2)原因: 北部:湿润、萨克拉门托河水量丰沛 (地中海气候) 南部:地势平坦、光热充足,但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 (3)意义:增加水源、调节气候、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持水土、防止地面沉降 负面:森林的过度砍伐(热带雨林砍伐最严重):物种急剧较少 正面:运用科学技术(改良品种、灌溉、施肥、塑料大棚),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高中地理必修一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一必修一地理期中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当太阳上的黑子和耀斑增多会直接扰乱() A.人们的日常生活B.电离层C.无线电长波通讯D.臭氧层 2.形成洋流的主要动力是() A.地转偏向力 B.盛行风 C.日、月引潮力 D.海水的密度差异 3.如图所示,A、B、C、D为地球绕日公转轨道的四等分点,地球绕日公转一周,途中用时最少的是经过:() A. AB段 B. BC段 C. CD段 D.DA段4.当地球位于B位置时,太阳直射点所处位置及即将移动的方向是:() A.北半球,向北移动B.北半球,向南移动C.南半球,向北移动 D.南半球,向南移动 5.当地球公转经过D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北方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B.正是到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

C.正是我国华北平原冬小麦播种季节D.我国长江水量达一年最高值 6.当地球位于A时,地球上两地甲(36゜N,128゜E)和乙(36゜S,128゜W)相比() A.自转角速度不同,线速度相同B.地方时和日出时间都相同 C.昼长不相等D.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7.某地太阳高度角最大时(当地正午),此时北京时间为12时44分,该地的经度是:() A.114°EB.120°EC.126°ED.109°E 8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小地方是()A.南极和北极B.南、北极圈C.南、北回归线D.赤道上9.下列图示的四种情况,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陆地海洋 陆地 海洋 A B C D

读右边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地受热,近地面形成高压 B.乙地受热,近地面形成低压 C.甲地冷却,高空形成高压 D.乙地冷却, 高空形成低压 11.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释放出大量废气和废热(人为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从而引起城市和郊区之间的小型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热岛环流,若甲、乙两地分别代表城市和郊区,则( ) A .甲地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形成“热岛” B .乙地人口集中,工业发达 C .甲代表郊区,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 D .乙代表城市,近地面气温高,气压高 12.下列所表示海陆间热力环流示意图,正确的是 ( )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读下面实际大气中的风向图(①与等压线垂直),完成 13--14 陆 海 陆 海 陆 海 陆 海 ① ② ③ ④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结构

自然界的水循环相 互 补 给 的 水 体 三态 固态:高山、高纬地区 液态:最多 气态:最广、最少 地球上的水体: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 陆地上的水体 水资源:陆地上的淡水资源(通常情况下) 水体间的补给(以河流水补给考查为重点) 水 循 环 定义 类型 海陆间循环(大循环)--对陆地水的更新最重要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环节 蒸发 水汽输送--最不容易受人类干扰 降水 地表径流--最易受人类影响--坡度、植被覆盖率、降水强度 下渗 地下径流 意义 维持全球水体的动态平衡 促进物质转移和能量交换 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洋 流 对 地 理 环 境 的 影 响 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暖流:增温增湿--温带海洋性气候(西欧) 寒流:降温减湿--秘鲁沿岸干旱气候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 寒暖流交汇 北海道渔场 北海渔场 纽芬兰渔场 海水上泛?离岸风:秘鲁渔场对航海的影响 顺洋流加快速度,节省燃料 海雾? 寒暖流交汇 冬季,暖流所经海域 对污染物的影响:利、弊 世 界 海 洋 表 层 洋 流 的 分 布 定义:常年稳定一定方向大规模 类型 按成因分类 风海流(多东西方向) 密度流 补偿流(多南北方向) 按性质分类 暖流(较低纬度→较高纬度) 寒流(较高纬度→较低纬度) 影响洋流分布的因素:盛行风、陆地形状、地转偏向力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熟记各大洋的洋流分布、名称) 分布模式 中低纬(副热带)海区大洋环流:北顺南逆 中高纬(副极地)海区大洋环流:北逆南顺 季风洋流(北印度洋):夏顺冬逆 高一地理必修一总复习 课题:第三章知识结构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水 资 源 及 其 分 布 含义 广义: 狭义: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丰歉程度--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分布 世界 大洲:亚洲、南美洲、大洋洲 国家:巴西、俄罗斯 我国 地区分布:南>北,东>西 时间分配:夏秋>冬春 与 人 类 社 会 经济活动 数量--规模 质量--效益 生产力水平与水资源利用 较落后--沿河、湖发展 较发达 淡水资源利用增加 调节时空分布 合理利用 水资源 水资源短缺? 供不应求--资源性缺水 水体污染--水质性缺水 措施 开源:地下水、水库、引水、淡化、增雨 节流:节水意识、农业灌溉技术、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复习提纲

第三章复习提纲 1. 列举主要的可再生能源类型和非可再生能源类型 2. 煤炭开发利用易产生的问题和治理措施?(生态破坏 问题如植被破坏、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加剧、地面 塌陷、工程性缺水等,环境污染问题如大气污染、酸 雨、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措施:生态保护措 施:回填采矿区,保护地表土层和植被,进行复垦和 再种植,营造矿区防护林带,美化矿区环境开展煤矸 石的综合利用,回灌地下水等;污染治理措施:调整 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煤炭综合利用技术和废弃物利用技术,治理三 废) 3. 简单评价山西煤炭的优越开发条件(资源、市场、位 置和交通) 4. 陕西省建设能源基地建设措施 5. 列举输煤和输电对山西省的利弊(输煤之利:对当地 环境污染小,水资源消耗少;输煤之弊:需要建设铁 路、公路等交通设施,且在运输中会有损耗,成本较 高。输电之利: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较低,附加值较高,经济效益较好;输电之弊:造成当地大气污染,加剧 水资源短缺) 6. 煤炭综合利用的途径(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资源 优势构建三大产业链) 7. 露天采煤区生态建设理想模式(图 3.10)中各种工 程及生物措施的作用?(见课本P47页) 8. 决定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利用方向的自然背景有哪些 方面? 9. 田纳西河综合开发以梯级开发为核心的自然原因? (地形起伏大,水量大,水能丰富) 10. 田纳西河综合开发以梯级开发为核心产生的综合效 益有哪些方面?(见图 3.18,防洪、灌溉、养殖、 发电、航运、旅游等) 11. 田纳西河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基础知识回顾: 1、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 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①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 ②市场广阔;③位置适中,交通便利。 3、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策略:①扩大煤炭开采量;②提高晋煤外运能力;③加强煤炭加工转换,建设坑口电站;发展炼焦业。 4、加强能源综合利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①构建三条产业链: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②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5、山西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①提高煤的利用技术;②调整产业结构;③工业三废的治理。 6、流域:又称供水区,是指供给河流地表水源的地面集水区和地下水源的地下集水区的总称。水系:指河流干流、支流和流域内的湖泊、沼泽或地下暗河彼此连接组成的庞大系统,又称河系。 7、河流水系由干流和一系列支流组成,一般将流入干流的支流,叫一级支流,流入一级支流的叫二级支流,依次类推。相邻流域间的山岭或河间高地,称为分水岭。分水岭最高点的连线,称为分水线(分水界)。 8、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西坡,在肯塔基市附近注入俄亥俄河。 9、河流开发要考虑流域内不同区域的差异性,进行针对性开发:(组成部分—重要性—保护重点) 山地—河流的发源地,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河流的水量和水质.—植被生态保护 河流—是流域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 河谷平原—是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 10、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①地形:多山,地势起伏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陆路交通不便,河流航运作用十分突出。②气候: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③水系: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并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但是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受气候影响,水量很不稳定。④矿产资源非常丰富。 11、田纳西河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①18世纪下半叶:农业发达,人口较少,对自然环境影响不大;②19世纪后期:人口急增,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带来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 ③20世纪30年代初:田纳西河流域已经成为美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12、美国成立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简称TVA,负责田纳西河流域的统一开发和管理,将河流梯级开发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发挥防洪、航运、发电、灌溉、供水、旅游、养殖等综合效益。 13、田纳西河两岸形成“工业走廊”的原因:丰富的水电结合大规模的火电和核电使田纳西河流域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流域内炼铝、化学等高耗能工业发展。

新教材高二地理必修3第五章试题卷(含答案)

新人教地理必修三第五章单元过关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回答1~3题。 1.图中①~⑤跨区域调配的资源分别为( ) A .能源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 B .矿产资源、水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生物资源 C .能源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能源资源 D .矿产资源、水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能源资源 2.图中①⑤资源调出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 A .荒漠化、水土流失 B .空气污染、水土流失 C .地面塌陷、土壤盐碱化 D .土壤盐碱化、空气污染 3.上述跨区域的资源调配 ( ) A .改善了调出区资源浪费状况 B .增强了调出区的资源保护意识 C .资源调配有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D .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前提是市场需求 十几年来,引黄济青工程累计向青岛市内四区供水超过10亿立方米,完全满足了青岛市的用水需求,确保了青岛市的稳定发展。回答4~6题。 4.引黄济青工程最直接的环境作用是 ( ) A .使青岛市民用到了洁净的水 B .使济南恢复了“泉城”的美誉 C .减缓了青岛城市地面的下沉和海水的倒灌 D .改善了青岛的小气候,增强了城市的“雾岛效应” 5.引黄济青工程每年从11、12月至次年2月进入引水季节,其原因是( ) A .冬季山东降水稀少,青岛缺水最严重 B .冬季黄河水含沙量较低,同时可避开春秋农业用水高峰 C .青岛市冬季工业生产需水量最大 D .冬季黄河流域的降雪对引黄济青工程的水源有一定的补充作用 6.引黄济青工程的配套水库——棘洪滩水库每年都要投放大量的白鲢、花鲢鱼苗,其主要作用是( ) A .控制水中藻类过量繁殖,净化水质 B .进行淡水养殖,增加经济收入 C .为吸引鸟类栖息而投放的饵料 D .发展生态旅游,供游客垂钓 2009年7月28日,南水北调工程郑州段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南水北调河南段黄河以南干线正式进入施工阶段。读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路线图。回答7~8题。7.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劣势有( ) ①调水量受季节限制,冬季水量小②需开挖新河道,工程量大 ③污染严重,水质差 ④穿越黄河,要建穿黄隧道 ⑤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的环境恶化 A .③④⑤ B .①②④ C .①②⑤ D .①③④ 8.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于大量调水,会加大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 B .能缓解北方地区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 C .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胁 D .将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下图为我国西电东送基本格局图,回答9~10题。 9.图中以火电为主的是( ) A .甲、乙 B .乙、丙 C .丙、丁 D .甲、丁 10.我国“西电东送”工程的重要意义是( ) ①弥补东部地区电力消费的缺 ②加速新疆的经济开发 ③减少东部地区的环境污染 ④改善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1~13题。 材料一 新疆新闻网2008年2月1日消息:截至1月31日,中石油塔里木油田今年已向西气东输管道输送天然气14亿立方米。至此,西气东输工程自2004年底投产至今,已经累计向中国东部地区外输天然气300亿立方米,保证了广大居民和众多企业的正常用气。 材料二 西气东输路线图 11.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能源比重最大的是( ) A .石油 B .天然气 C .煤炭 D .水能 12.我国西气东输工程没有经过的地形区是( ) A .黄土高原 B .华北平原 C .鄱阳湖平原 D .太湖平原 13.“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发展的主要意义是( ) ①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开发及相关工业的发展 ②有利于东部改变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 ③不利于西部农业的发展,降低土壤肥力 ④有利于减轻东部能源压力,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⑤“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酸雨会增多 ⑥拉动“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相关产业,经济优势进一步发展 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⑤⑥ C .①③⑤⑥ D .①②④⑥ 有关专家提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以把“调水”变“调电”,即把川、渝电网和西北电网相连,把川、渝电网丰富的电力引到西北,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从而变“水从地上流”为“水从空中走”。据此回答14~15题。 14.川、渝有丰富电力的主要原因是( ) A .石油、天然气丰富 B .太阳能资源丰富 C .煤炭资源丰富 D .水能资源丰富 15.若“调水变调电”的方案实施以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 .调节黄河中下游的径流量 B .大幅减少黄河的泥沙含量 C .增加黄河上游蒸发量,减少冬春季节径流量 D .大大增加黄河流域的总水量 目前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的建设已经进入“跑道”,即将“起飞”。在江苏省经济发展平稳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经济继续表现出强劲增长势头,经济运行呈现出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在苏北乃至江苏省的地位都呈稳定上升之势。读东陇海产业带在我国铁路交通要线中的位置图,回答16~17题。 16.东陇海线产业带已经成为苏南产业转移的热点地带,其中从苏南转移来的产业最有可能是( )A .服装业 B .电子信息产业 C .高新技术产业 D .金属冶炼业 17.下列有关协调沿东陇海线区域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的举措,可行的是( ) A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注重以经济质量提高为终极目标的产业结构调整 B .大力开发各类自然资源,确保资源能够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 C .注重科技投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源头上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D .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重工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 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的对外部门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带来了严重打击。上图阴影部分表示我国两大工业区,箭头表示农民工的主要流动方向。读图完成18~19题。 18.近年来甲地产业群北移至粤北山区,其考虑的主要布局因素是( ) A .环境和技术 B .交通和市场 C .土地成本和劳动力 D .原料和能源 19.民工的流动方向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当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地面临民工就业饱和、劳动力过剩的问题 B .乙地出现劳动力过剩的问题 C .甲地的工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了 D .乙地产业发展对技术要求较低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测试卷

高中地理必修一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 1.在包含太阳和地球的天体系统中,最高一级和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分别是() A.银河系、太阳系B.河外星系、地月系 C.太阳系、地月系D.总星系、太阳系 2. 太阳能量的来源是:() A、氢气燃烧 B、氦气爆炸 C、核裂变反应 D、核聚变反应 3.地球上温度适宜的主要原因是() A.日地距离适中B.太阳光照条件稳定 C.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D.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4. 12月22日,下列地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角速度均为0o的是() A、北极点 B、北京市 C、广州市 D、南京市 5.下列地理现象中,由于地球自转而造成的现象是:() A、昼夜的交替 B、昼夜长短的变化 C、春夏秋冬的更替 D、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6.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升国旗的时间是根据日出的时刻而定的,下列日期中,升旗仪式最早的是:()A.5月1 日B.7月1 日C.8月1日D.10月1 日 7.元旦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A.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B.在南半球但向北移动 C.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D.在北半球但向南移动 8.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的时期是:() A.春分日至秋分日B.秋分日至春分日 C.夏至日至冬至日D.冬至日至夏至日 9.当本初子午线与昏线重合时,北京时间为:() A.9月24日2时B.6月22日8时 C.3月21日0时D.12月22日12时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强震,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回答10~11题。10.这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20千米左右,岩层的断裂处位于:() A.地壳中B.上地幔中C.下地幔中D.地核中 11.这次地震震中的人们会感觉到:() A.只有上下颠簸,没有水平晃动 B.只有水平晃动,没有上下颠簸 C.先水平晃动,后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