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诊断学(单怀海).doc

心理诊断学(单怀海).doc

心理诊断学(单怀海).doc
心理诊断学(单怀海).doc

心理诊断学

上海市徐汇区精神卫生中心

单怀海

第一部分心理诊断学

主要内容:

心理诊断概述

心理诊断过程

心理障碍的检查

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

心理测量方法

心理障碍的分类与诊断系统

一、心理诊断的概述

(一)心理诊断在心理咨询中的重要性

由于种种原因,例如心理咨询师的不同背景,目前已经毕业的心理咨询师缺乏心理障碍的检查技术,心理健康知识普遍缺乏,大多数对心理问题或者心理疾患不能识别。

例如有些题牵涉到幻觉和妄想,答案不是幻觉和妄想,而心理咨询师并不理解考题。幻觉和妄想是人类比较复杂的心理现象,也是重要的病理心理学专业词汇,需要仔细观察才能作出心理诊断。

(二)心理诊断学的基本概念

病理心理学

异常心理学

目前没有合适的心理诊断学作为心理咨询师教材,推荐下列教材:

《医学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

《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题解集》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医学心理学学习纲要与习题集》全国医学院校规划教材的配套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关于心理诊断,最早出版的《心理诊断》一书的作者是罗夏。

(三)为什么要学心理诊断?

心理咨询师对下列现象会作出心理诊断吗

神经病与精神病有什么区别?

心理问题

心理障碍

心理疾病与精神疾病

(四)心理诊断概述与方法

1、心理咨询应该运用心理诊断方法。

2、心理诊断有自己的理论体系,是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的。

3、心理诊断以个体为目标探求其心理特征

4、心理诊断中可以运用观察法和会谈法

5、错误的观点:

心理诊断的对象是精神病人

心理诊断没有科学性

6、现象学诊断

心理测量结果是心理诊断的参考依据

心理诊断是心理咨询师的基本技术

7、心理诊断方法

观察法

会谈法

个案法

实验法

二、心理诊断过程

(一)心理诊断的主要任务

收集求助者的基本背景资料,

认清求助者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制定一个治疗的计划与目标,

(二)收集资料

1、这是一个准备阶段,也是一个重要的开端。

详细收集求助者与心理问题有关的资料,认清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一般说来,收集的资料越多,越有利于心理诊断过程。

2、收集资料包括三个维度:

1)一是时间维度,即注意求助者过去、现在、将来的有关信息。对于求治者过去经历的了解,可以得知其目前的概况。

对于求助者现时状况的了解,又有助于获得其对自己和自身问题理解的有关信息;而对求助者对未来的看法和打算的了解,则可以更进一步认清其对自己、对他人、对周围世界的看法,以及他所面对的使之产生烦恼与困惑的现有问题。

三者综合,有助于了解求助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和为何前来求助。

2)二是思维与情绪的维度:

即注意求助者对于自身、他人及有关事件的看法,注意由此而发生的情绪反应。对思维与情绪的认识有助于了解思维与情绪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理智与思维不协调甚至对立的情况。

3)三是思维与行为维度:

即注意求助者对现实的理解与看法,注意怎样处世待人,怎样处理自身所遭遇的各种事情,注意其出现心理冲突时,采取什么防范应急措施,以及他对自身处理这些事物的看法。这有助于了解求助者是怎样一个人,有助于了解其思维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并可预测其今后在某事上的反应。

3、收集资料的角度:

1)求助者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求助者最关心、最觉困扰和需要及时改善的问题。

2)寻求心理咨询的大多数求助者都是带着自身的问题而来的,往往非常敏

感,也就更易受到伤害。有时需要经过好几次会谈,才能真正了解困扰他的问题。

3)因为求助者往往羞于开门见山地诉说他的主要问题,加之有时求助者也不一定真正知道自己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而需要在不断的会谈中渐渐了解其问题的核心。

4、心理咨询师收集资料的要求

1)对求助者所谈内容,应该表示真诚关注、友好的面部表情;

2)应该理解求助者的思维、情感活动,并有共感;

3)心理咨询师应该表现良好的职业形象和敏锐的洞察力。

4)注意倾听技术,一般不应随意打断求助者的倾诉并切忌在还没有结束收集资料阶段就妄下诊断,以免造成误诊。

三、心理诊断

(一)进行初步诊断

1、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和确认;

2、是否计划给予心理咨询和治疗,并非所有的求助者都适宜做心理咨询和治疗,因此需要慎重决定咨询和治疗的适合症。

3、如果求助者的心理状态不愿意接受心理咨询和治疗会影响咨询过程和治疗效果。

(二)心理诊断的主要任务

对求助者问题的确认和分析诊断的过程,是一个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

强调对深层次问题的洞察,心理咨询师不要为表面现象所迷惑,应该具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能够把问题具体化,应注意心理状态的特殊性。

1、心理诊断需要建立良好的关系

为什么要建立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关系?

心理咨询过程是否成功,主要依赖于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能否建立起互相依赖、和合作的关系,在这种良好的关系基础上,心理咨询才能取得成功。因此,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良好关系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

2、著名心理治疗专家罗杰斯(Rogers,C·R)曾经说,许多用心良苦的心理咨询和治疗之所以未能成功,是因为在这些咨询和医治过程中,从未能建立起一

种令人满意的医疗关系。

3、帕特森(Patterson,C·H)也认为:“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是一种人际关系的体现。”而这种亲密的关系,从第一次见面时就应开始培育。心理咨询和治疗师应该真正地去体会求治者的处境,使其初次与陌生人见面,就无所顾忌地申述自己内心的烦恼、的私人隐事。

(三)求助者态度对心理诊断的影响

1、求助者愿与心理咨询和治疗师接近、交谈,倾诉自己的心理问题。

2、具有希望改善自己的心理问题的态度,从而对心理咨询和治疗产生兴趣。

3、建立良好的医疗关系的是为了帮助求助者以更合适的方式思考与行事。

4、通过这种关系的建立,求助者可以尝试去改变自己,达到矫治的目的。(四)面谈检查的目的

1、获取必要信息以便确立诊断;

2、从完整的人格角度了解求助者或者病人;

3、了解求助者或者病人当时所处的环境和背景;

4、形成良好的咨询师和治疗师与求助者或者病人之间的关系;

5、向求助者或者病人进行初步的心理健康知识宣传,让求助者或者病人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

四、心理咨询师的基本品质

(一)坦诚、接纳的态度;

(二)敏锐的观察力;

(三)良好的内省能力;

(四)丰富的经验与学识;

(五)得体的仪表与态度。

五、心理诊断过程:

(一)沟通技巧

1、好的沟通技巧是良好的心理咨询和医学实践的基石,它的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的沟通是心理诊断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2)有效的沟通可提高求助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3)有效的沟通有助于提高心理咨询和医生的临床技能和自信心;

4)有效的沟通有助于提高求助者和患者的满意度;

5)有效的沟通可以提高和改进心理咨询服务质量。

2、面谈检查时常用的沟通技巧有:

1)倾听:这是最重要也最基本的一项技术,却最容易被繁忙的心理咨询师和医生所忽视。心理咨询师和医生必须尽可能花时间耐心、专心和关心地倾听病人的诉说。

2)接受:这里指无条件地接受求助者和病人。

3)肯定:这里指肯定求助者和病人感受的真实性。

4)澄清:就是弄清楚事情的实际经过,以及事件从开始到最后整个过程中求助者和病人的情感体验和情绪反应。

5)善于提问:面谈检查不同于求职面试,故提问顺序、提问内容不能千篇一律。

6)重构:把病人说的话用不同的措辞和句子加以复述或总结,但不改变求助者和病人说话的意图和目的。

7)代述:有些想法和感受求助者和病人不好意思说出来,或者是不愿明说,然而对求助者和患者又十分重要,这时,医师可以代述。

(二)面谈检查应该思考的问题

1、当前遇到的问题是什么?

2、为什么此时此刻来寻求帮助?

3、我能给予他的帮助是什么?

(三)心理检查的内容

1、一般表现:

观察患者的仪表、姿态,衣着是否整齐清洁,举止行为是否恰当,交谈接触是否良好,日常生活是否自理,有无定向力障碍与意识障碍。

2、感知活动的检查:

感知觉障碍检查包括错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现实解体与人格解体症状的检查。

3、思维障碍的检查包括思维形式障碍与思维内容障碍两个方面:

1)思维形式障碍的检查只能根据病人的语言表述和文字写作是否有条理,逻辑结构如何,别人是否能够理解其意义方面的观察作出判断。是从观察病人的语流、语量、语调、语速、综合语言包含的要领内容作出判断的。

2)思维内容和结构障碍检查,如是否有妄想和种类。

4、内容、性质、出现时间、发展动态、涉及范围、是否固定或成系统,荒谬程度或现实程度,与其他精神症状的关系;

5、注意力是否涣散,可能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6、记忆力有无增强、减退,有无遗忘、错构及虚构。

7、智能检查包括计算力、理解判断力与一般常识的检查。

8、情绪:心理障碍者往往表现为紧张焦虑、抑郁、悲伤和恐惧,部分人甚至会出现恼怒、敌对、烦躁、失望和无助等情感反应。

六、临床表现的评估

(一)认知活动:

在急性情绪创伤阶段,注意力往往过分集中在自我的意识范围,从而出现记忆和认知能力方面的“缩小”或“变窄”,判断、分辨和做决定的能力下降,部分人会有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

(二)行为方面表现:

心理危机往往会有痛苦悲伤的表情,哭泣或独居一隅等“反常”行为。例如工作能力的下降,从而不能上班和做家务,兴趣的减退和社交技能的丧失,从而日趋孤单、不合群、郁郁寡欢,以及对周围环境漠不关心;对前途的悲观和失望,从而会产生拒绝他人帮助和关心,脾气暴怒或易冲动。

(三)躯体症状:

相当一部分心理危机者在危机阶段会有失眠、多梦、早醒、食欲下降、心悸、头痛、全身不适等多种躯体不适表现,部分病人还会出现血压、心电生理及脑电生理等方面的变化。

(四)详尽的心理检查

(五)躯体及神经系统检查

(六)实验室检查

(七)脑影像学检查

(八)神经心理学评估

七、医生可以对患者当前的精神状态做出初步判断,再进一步结合完整的病史资料,特别是个人生活史、发病史、相关社会心理因素,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目前诊断”,这就是精神科诊断过程。

八、心理诊断的思维方法:

(一)横向诊断包括现状检查与心理活动的动态观察。心理现状检查目的是要发现占优势的心理活动。

(二)纵向诊断过程要结合病人的年龄、性别、职业、生活环境、既往人格特点、疾病史、家族史以及起病形式、病程特点来考虑诊断。

(三)诊断思维

经过横向与纵向的诊断过程,全面掌握了求助者的心理状态和动态变化,详细了解了求助者的生活方式和相关的社会心理因素,综合分析生物学因素的作用,可以归纳出与求助者情况近似的一类患者的共性,有经验的医生有时凭借一二个重要线索就可以下一诊断。但对于初学者,切忌在初始就草率形成某一诊断假设,随后所有的诊断思维都是按此假设的框架搜集证据。

(四)诊断流程

1、首先确定等级:

1)器质性与功能性精神障碍

2)精神病性与非精神病性

3)人格因素和心理应激因素的重要性

2、家庭和社区周围环境的评估

因为人是社会性的,一个人问题的产生,除了考虑其自身特有的因素之外,还要考虑到其所处的周围环境,其中包括家庭、朋友、同事、社区整体的文化背景、教育程度、宗教及政治、经济等诸多因素。因此,家庭及有关社会支持系统

的评定。

九、健康人的心理问题

(一)我们首先了解健康人的心理问题,现代人必须重视心理健康

1、世界卫生组织健康的定义:

健康是指一种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只是仅仅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

2、心理健康状态

1)正常的心境:心境相对平静

2)恰当的情感反应:情感反应比较温和而不过于激烈,有自我感觉舒畅的轻松愉快的心情,自感快乐。

3、心理健康的5个指标

1)健全的认识能力

2)适度的情感反应

3)坚强的意志品质

4)良好的人际关系

5)和谐的个性结构

4、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

1)健全的人格

2)正常的智力

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通过科学的心理教育和训练,以及家庭和社会环境的良好影响,可以培养自己健全的人格。

5、健全的人格

1)自我意识良好

2)良好的社交能力

3)情绪稳定,心态平静

4)善于自我控制

5)耐受性和康复力

(二)健康人的心理活动与问题

1、心理活动是大脑对客观世界反映的过程。

人的心理活动包括认识活动、情感活动与意志活动三个方面。它们不是彼此独立和并列的三种心理活动,而是统一的心理活动过程中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方面。

2、健康人的心理活动

人的心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逐渐形成为一种具有多水平、多层次、多功能的反映活动系统。它既具有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不同水平,有从稍纵即逝的心理过程到稳固的个性倾向与个性特点的不同发展层次,又有知、情、意等不同心理活动对环境和个体本身进行认识、预测、调节和控制的不同功能,使人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保持平衡。

(三)人类心理现象

1、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

2、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两类,即心理过程与个性。

1)前者指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是心理现象的动态表现形式;

2)后者是在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点的、稳定的心理倾向与心理特征,如需要、兴趣、动机、态度、观点、信念、性格、气质、能力等,是心理现象的静态表现形式。

3)两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4)苏联心理学家列维托夫认为,在心理过程与个性之间还有一种过渡的状态即心理状态。

5)因此,心理现象有心理过程、个性与心理状态三种表现形式。

(四)什么是健康的心境(Mood)

1、什么是心境(Mood)?

一种使人的所有情感体验都感染上某种色彩的较持久而又微弱的情绪状态。

如兴致勃勃时,干什么都有精神;悲观失望时,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

其特点是:

①缓和而又微弱,如微波荡漾,它的发生人们有时察觉不出来;

②持续时间较长,少则几天,长则数年;

③是一种非定向的弥散性的情绪体验,似乎在人的心理上形成了一种淡薄的

背景。

2、什么是健康的心境(Mood)

1)心境引起原因往往是生活中的一般事件,象工作的顺逆、事业的成败、人际关系的亲疏、生活环境的优劣、自然景色的四季变化、身体健康状况、带感情色彩的表象、人体生物节律等。

2)但对心境有决定性影响的还是在实践中形成的主观世界(理想、信念、世界观等)。它有积极与消极之分。

3)良好的心境有助于积极性的发挥,可提高工作与学习效率;不良心境会使人沉闷,妨碍工作和学习,影响身心健康。培养良好的心境是人的个性修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什么是健康的意识状态

1)主要指人们对客观环境以及主观自身的认识。即指环境意识和自我意识。

2)K.Jaspers提出自我意识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①存在意识:能准确无误地意识到自身的存在;

②能动性意识:能意识到精神活动是受自己支配的;

③同一性意识:意识到在不同的时间内,自己是同一个人,同一个“我”;

④统一性意识:意识到在同一时间内,自己是单一的人;

⑤界限意识:能意识到“我”独立于周围一切其他人和物。意识状态的清晰

度、范围和内容的分析和判断,对确定意识状态是否正确,有重要的临床

意义。

4、心理疲劳

1)人体肌肉工作强度不大,但由于神经系统紧张程度过高或长时间从事单调、厌烦的工作而引起的疲劳。

2)它表现为:感觉体力不支,注意不集中,思维迟缓,情绪低落,并同时伴有工作效率降低,错误率上升等现象。

3)心理疲劳的持续发展,将导致头痛、眩晕、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功能紊乱、

食欲减低、消化不良以及失眠等。

4)心理疲劳的测量涉及

①心率;

②大脑皮层诱发电位;

③反应时;

④闪光融合频率;

⑤主观评定;

⑥主作业和辅助作业测定,等等。

(五)环境适应不良

1、环境适应不良是一种心理上的偏异,在各个年龄阶段均可产生,但在青少年期为多见。

1)适应性障碍多见于移民

2)从中学到大学容易发生适应性的障碍;

3)新兵入伍也常发生适应性的障碍。

4)搬新屋、柱新房等,由于离开旧的邻居的社会交往,缺少新邻居的社会交往,也常产生适应不良。

2、适应性的障碍特点

往往以生活环境或社会环境变迁适应性的障碍为特点。

3、适应性的障碍的表现

1)出现强烈的思乡想家情绪

2)孤单和失落感

3)负性情绪

4)增强适应能力和克服挫折的能力。

适应性的障碍特点

(六)人际交往障碍

1、人际关系的构成包括认知、情感、行为三种心理成分。

1)认知成分,是人们之间互相的理解,是人际关系中首要的基本成分;

2)情感成分,是情感的体验、情感上的联系,如喜欢、满足、憎恨、厌恶等;

3)行为成分,包括各种活动、举止作风、言语表情等,

4)所以理想的人际关系的基本标志是:人们的相互理解、情感融洽、行为协调。

2、人际交往障碍常见有下列方面的认知及行为障碍:

1)害羞、自卑、孤僻、恐惧、敌对、多疑、固执、自我封闭等认知及表现。

2)这些不良的认知,不良的社会行为,轻则造成社交的困难,重则形成一些心理疾病,如恐怖症(社交恐怖症)、强迫症、神经症性抑郁,甚至诱发精神分裂症等。

(七)恋爱中的心理问题

1、在恋爱中始终贯穿着一些问题:如果恋爱失败,有什么情绪反应?对身心健康有何影响?发生失恋应如何认识?这些是心理咨询中经常常碰到的问题。

2、恋爱中的心理问题

1)失恋是指恋爱对象否定或中断恋爱关系的行为,使当事人产生巨大的挫折感。

2)失恋对恋爱的双方影向是不一样的,主动否定恋爱关系或主动中断恋爱关系的一方比被动一方可能产生的情绪反应轻些,被动一方情感反应较剧烈,对爱的绝望感、一时的孤独感、虚无感是失恋短期内常见的心理体验,焦虑、忧郁、愤怒的情绪往往持续较长时间。

3)不同性格,不同修养的人反应也不一样,内向、孤僻、多愁善感的人,易产生神经症性抑郁,甚至导致自杀。有些人容易产生报复行为,如攻击对方,毁容甚至杀死对方。但有的人较有理智,能把痛苦升华,转向学习及工作之中,以学习、工作取得成绩来平衡心理。

4)有的学者根据失恋者的情绪行为表现,将失恋者分为下列几种类型:

(1)自责型:这种人表现为失恋后把心理挫折的反应和行为指向自己,认为

对方不爱自己肯定是自己有错误或缺点,自己长相不好,能力太差交际能力不强等,或埋怨自己太单纯,太过轻信对方。为此自怨自艾,抑郁消沉,严重者对生活失去信心,甚至轻生自杀;或从此对恋爱望而却步,不敢再恋爱。

(2)报复型:这种人在失恋后把原来“狂热的爱”变成“狂热的恨”,因此,

不断地折磨对方,破坏对方的名誉、毁坏对方的容貌,甚至杀害对方。

(3)理智型:这种人表现在失恋后能理智对待,既不为自己被人抛弃而沉沦

自弃,也不为对方不爱自己而视若仇人,认为“不成伴侣成友人”,因此,对自己、对另一方都不采取加深心理挫折的行动。

(4)升华型:这种人表现为在失恋后把痛苦暂时避开,将压力变成动力,把

注意力集中工作上。

一、正常与异常心理的判断

(一)承认正常与异常心理存在。

1、正常与异常心理不是绝对的,是相对的。正常与异常心理是随着社会文化变迁而变化的。

2、正常心理是常态范围,允许存在差异。

(二)正常与异常的判断

1、心理问题

2、心理障碍或者精神障碍

3、心理疾病或者精神疾病

(三)美国DSM-IV关于精神障碍的定义:

精神障碍是发生于某人的临床上明显的行为或心理症状群或症状类型,伴有当前的痛苦烦恼(Distress)(例如,令人痛苦的症状)或功能不良(disability)(即,在某一个或一个以上重要方面的功能缺损),或者伴有明显较多的发生死亡、痛苦、功能不良、或丧失自由的风险。

这种症状群或症状类型不是对于某一事件的一种可期望的、文化背景所认可的(心理)反应。不论其原因如何,当前所表现的必然是一个人的行为、心理或生物学的功能不良。但是,无论是行为偏离正常(例如,政治的、宗教的、或性的),还是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冲突,都不能称为精神障碍,除非这种偏离或冲突是正如前述那样的个人功能不良的一种症状。或者被某种文化认可的现象,都不能作为精神症状。

(四)判断心理是否病态还有一条标志:如果符合以下三条之一,异常表现才可算作病态:

1、这种表现使当事人自己感到应该采取措施进行治疗或纠正。

2、这种表现使周围人们认为必须对之采用治疗措施。

3、即使不需治疗,或者实在无法治疗,这种表现也值得予以诊断分类,并关心其转归和预后。

这一判断标准在临床上比较实用。

二、心理障碍的病因与分类

生物因素

心理因素

社会因素

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一)生物因素-(遗传论)

血型决定性格的理论在国内相当流行,相信血型决定性格的人不在少数。

在国家图书馆藏书中,介绍《血型性格学》的图书就有四十几种之多,这还只是国内出版的这类图书的一小部分,在书店里还有许多没有被收藏进入。

血型决定性格的理论听上去很科学,其实,《血型性格学》并没有科学依据,主要理由有二:

1、血型性格学违背已知的生物学知识。现在大多数遗传学家认为遗传因素能够影响性格,但是这些因素是极其复杂的,涉及到众多基因的相互作用,决无可能由一个或少数几个基因靠简单的遗传方式来决定。

2、许多规范的心理学研究表明血型与性格无关。不少严肃的心理学家研究过血型和性格的关系,发现没有关联,或者有微弱的关联。后者被认为是因为受试者由于受血型影响导致的自我实现:由于相信自己所属的血型应该有什么样的性格,不知不觉地以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

(二)中国文化与心理障碍

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和人口增加社会竞争激烈和文化冲突。30年前相比,心理障碍和心理生理疾病有了成倍的增加。世界各国的许多研究表明,社会文化与心

理障碍的关系非常密切,尤其是对心理障碍或者疾病的形成与发展产生有重要的影响。

(三)社会文化变迁因素

与心理问题或者疾病相关的社会文化变迁因素很多,从临床心理咨询或精神科门诊遇到的常见情况中,可以归纳出一些可能重要的社会文化变迁因素:

1、移民

不论是“自愿”还是“非自愿”移民,都是发生精神疾病和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与家乡截然不同的陌生环境,对外来者的心理和物质的排斥,主观期望和客观现实的巨大反差以及原先社会支持纽带的解体,综合起来便造成了所谓“文化休克”。

如此巨大的心理应激,并不是每个人的心理应对能力所能应付的,未能成功调适的个体,很可能心理崩溃,成为需要特殊帮助的人。

2、家庭/婚姻的变化

随着家庭日益小型化,核心家庭比例迅速上升;同时,婚姻关系的稳定性降低,离婚率增高。一方面婚姻危机或婚姻问题成为重要的应激源,另一方面家庭解体或家庭的变化削弱了传统的社会支持,造成对心理健康的双重负面影响。

3、社会竞争加剧

由市场经济带来的竞争机制,一方面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对人们心理调节能力的严重挑战。在严酷的社会竞争中的失败者,常常是发生心理障碍的高危人群。

4、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原因

一是家庭破裂、单亲家庭及重组家庭,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二是学龄期儿童及青少年面临的学习压力,甚至从幼儿期开始便卷入了社会竞争,考试和升学成为他们的灾难;

5、开放社会中负面因素的影响:如性解放、吸毒、酗酒和暴力等。许多相关的心理障碍正是从这一年龄阶段开始的。

6、人口老龄化

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社会。除了与年龄相关的心理健康问题和精神疾病增加

外,中国老人还面临着家庭结构变化的冲击。

传统的数世同堂家庭正在解体;老人在家庭中传统的权威地位已经动摇;相对较早退休,使许多老人成为长期的无角色功能的“社会角色”。可以预期,老年的心理卫生问题将成为今后的主要课题之一。

在19世纪,精神病学的先驱克雷陪林就提出精神疾病的分布的地区差别。不同的社会习俗、生活环境、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对人类的心理和行为影响很大,因此研究不同国家和种族的心理疾病分布和精神卫生状况,应该考虑到社会文化与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关系,而不能仅仅从生物学因素去研究。

文化与精神疾病的研究已成为社会精神医学中的重要部分,但是,社会与文化的关系往往又是很难区分的。社会精神医学研究范围比较广泛,而文化精神医学研究则特别重视社会文化与精神疾病的关系和社会文化对人类心理和行为的

影响。注重特殊文化所规定的价值观念、解释模式、情绪体验、行为规范以及文化变迁对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影响。文化精神医学研究主要包括社会文化与人格特征,文化因素与精神疾病,不同文化的诊断差异,文化相关综合征和文化与治疗方法等。

近年来,在中国发生率增加的与文化相关心理障碍,例如与气功、迷信巫术和宗教文化相关精神障碍等都是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精神病理综合征。

当前有关社会文化和精神疾病关系的研究范围,除了精神疾病的体验和症状表现外,已扩大到疾病的模式、病程和预后、求治方式、诊断技术,以及对疾病的易感性和对应激原的反应特点等方面。如流行病学的调查和统计资料表明,工业化及随之而带的文化变化,影响精神疾病模式。

?当前我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处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变革时期。研究社会文化对心理疾病发生、发展及治疗等方面的影响,已成为心理学、精神医学和社会学所共同关心的课题。

?是医学领域中与社会文化关系最为密切的学科,中国正处在社会变革时期,经济和文化的剧烈变化必然对精神医学的内容和实践产生巨大的影响。

?社会在变化,人群的疾病谱也在变化,中国的疾病谱正逐渐向高收入国家

靠拢。社会和文化的变化,不仅改变了包括精神疾病在内的疾病谱,而且还改变了精神疾病患者的表现——精神症状的形式和内容。

?患者的症状内容,常常是对现实歪曲的认知或歪曲的解释。现实世界在不断变化,症状的内容也会随之变化。

癔症性大发作,以往非常常见,以致在多数教科书中都对癔症大发作和癫痫大发作的鉴别诊断,重点列表说明。

1966至1976年乃至更后一些时间内,患者中有夸大身份的,例如身居高位或领袖的后代;

有夸大才能的,如有发明创造,但极少有夸大财富的。20世纪80年代起,财富妄想重新在病人中出现。可见社会文化对精神症状内容的巨大修饰作用。

实行开放政策以来,新的东西逐渐涌入,“电子游戏迷”、“网络癖”和“性解放”、“个性解放”等内容愈来愈多地掺杂于患者的症状之中,特别是都市的年轻病人中。

正常和异常行为的判断,合理的和病理的心理行为的区分,有时会成为临床心理学和精神科医师面临的挑战。

关于神经衰弱的问题,近20年来,世界各国的研究者对本病的诊断发生很大的变化,从DSM-IV取消神经衰弱诊断和ICD-10保留神经衰弱诊断的可以充分说明。由于世界各国神经衰弱存诊断存在不同,关于神经衰弱患病率的调查结果就会不同的差异。关于中国的神经衰弱的诊断为什么会比欧美国家高,除了对神经衰弱不同的看法外,过去由于中国的临床医生对抑郁症等其他精神疾病认识不足,而将抑郁症等其他精神疾病诊断为神经衰弱。

三、中国文化与心理障碍

(一)在西方国家,如果心理行为异常或者精神障碍不符合西方精神医学分类系统的任何类别,就可能被称为文化相关综合征(culture-bound syndrome)。

(二)传销的心理问题

(三)气功的心理问题

(四)迷信巫术的心理问题

气功与迷信巫术和邪教的心理卫生问题

过分崇拜伪气功与迷信巫术已成为目前我国重要的社会心理现象,并影响人体的心理健康。

迷信巫术和宗教也会影响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具有迷信和宗教思想的人在患精神病后可在症状内容方面反映出来,如神、鬼或亡灵附体综合征,自认为是“紫薇星下凡”、“救世主下世”(夸大妄想)或转变为“狐精”、“树精”等(变身妄想),从而为神汉、巫婆等提供市场。这些都是精神疾病的症状,而非单纯性迷信。

可见,近年来,随着社会人群追求传统文化,信仰宗教迷信和巫术和巫医的现象有增加趋势,精神病患者的宗教妄想、附体妄想和着魔妄想逐渐增多。而文革时期的领导人的儿子等一些夸大妄想逐渐减少。

(五)邪教的心理问题

1、心理素质不良

2、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就是外界信息对心理的刺激,这些信息通过自己的感觉系统传达到大脑中,在大脑里面有一个专门接受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机构,它会作出综合分析,然后作出相应的反应。

实验证明,暗示能够产生强大的心理效应,能使30%左右的病人产生治病的疗效。正常的心理暗示是临床心理学的一种治疗方法,不同的人群接受暗示的程度和反应不同,暗示对某些心身疾病和心理疾病具有的心理治疗作用。但是,过度和不良的心理暗示作用,也可以诱发精神障碍。不同的人群接受暗示的程度和反应不同,女性和心理素质不良容易接受心理暗示。

3、过度痴迷与诱发因素

4、精神控制

(六)宗教与心理健康

关于宗教与心理健康关系,唯物主义认为,从事宗教活动有益于人体心理健康。其理论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相信宗教观念并从事宗教活动,可以为教徒提供精神寄托。教徒经常参加宗教活动,与其他教徒们相互交流,并参与和关心社会宗教事务,可以满足教徒们的各种心理需要,还可以得到社会的支持;

(2)相信宗教观念并从事宗教活动,还可以满足教徒们对同情和共鸣的客观心理需求。例如宗教观念宣扬有神论,神可以为教徒们消灾解难。有了宗教信仰可以减少教徒们对死亡、疾病和灾难性事件的恐惧。现代社会中有许多文化程度较高的人士,实际并不相信上帝与神的存在,也经常参加宗教活动,也是为了这种心理需求;

(3)当教徒们在生活中遭遇到各种心理困惑和痛苦,特别是那些受到生活中的不幸遭遇的人群,他们的心理问题不能在社会公开场合表达自己的心理问题,希望通过参加宗教活动疏泄自己的情绪,有利于心理健康;

(4)宗教活动提倡清心寡欲,与世无争的观念,一些人为了回避现实社会的矛盾,通过参加宗教活动来减少来自社会心理的压力;(5)在世界某些地区,将宗教作为治疗心理障碍的手段。虽然宗教活动有一定的心理治疗作用,但在这方面的研究却很少。

心理诊断技术答案

心理诊断技术部分答案 1、全面掌握求助者的有关资料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A)从who(谁)、 what (什么)、when(什么时候)、where(在哪里)、why(为什么)、 which (与哪些人相关)、how(怎样)这几个方面入手 (B)只从who(谁)和 what (什么)这两方面入手 (C)只从when(什么时候)和where (在哪里)这两方面入手 (D)只从why(为什么) 和which (事情与哪些人相关)这两方面入手 答案:A 2、全面掌握求助者的有关资料不从哪个方面入手() (A) Who (B) Where (C) When (D) Here 答案:D 3、来访者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所围绕的几个方面中不包括() (A)求助者的一般背景资料 (B)求助者的来访原因 (C)求助者的现主要症状 (D)求助者好朋友的体检表 答案:D 4、判断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心理学原则不包括( ) (A)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内外一致) (B)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内部一致) (C)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前后一致) (D)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一致性原则 答案:D 5、一个人遇到一件令人愉快的事但却表现得非常悲伤,或是对痛苦的事情做出愉快的反应,我们就可以说他的心理过程失去了协调一致性,转为()状态。 (A)正常 (B)异常 (C)心理健康 (D)一般心理问题 答案:B 6、一个用钱很仔细的人突然挥金如土,或者一个待人接物很热情的人突然变得很冷漠,如果我们在他的生活环境中找不到足以促使他发生如此改变的原因时,我们就可以说他的精神活动已经()了正常轨道。 (A)进入 (B)偏离 (C)靠近 (D)走入 答案:B 7、典型精神病症状:如一个人出现幻听、幻觉、幻嗅、幻触等幻觉和妄想等典型症状,则为() (A)正常 (B)异常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2.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对象,阐述心理活动最基本规律的科学。 3.基础心理学把其他心理学学科的探究成果集中起来加以概括,总结出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它总结出来的规律,对其他学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言语和想象等等心理现象。 5.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过程分为认知、情感和意志。人格也称个性,它不是不独立,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6.动物心理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分别是感觉(只有某种感觉器官)、知觉(有了各种感觉器官)、思维萌芽(灵长类动物)。 7.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大脑活动的产品,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8.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我们的生活的经验;临床事实和对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脑解剖、生理的科学研究成果所获得的大量资料都证明这一观点。 9.心理现象具有客观性和能动性。心理反映可以是事物的形象,也可以是概念,甚至可以是体验。 10.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人 的行为活动客观的研究人的心理。 11.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1.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构造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主张从意识经验的结构方面来说明整个人的心理。

3.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行为。所谓行为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心理学研究任务就是: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 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惠特海默、克勒、考夫卡,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 5.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杜威。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6.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是弗洛伊德,等等等等~~~ 7.人本主义心理学以罗杰斯和马斯洛为代表,他们认为人有自我的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会努力去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它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8.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把人看做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并以信息加工的观点(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 9.生理心理学主要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脑的机制、心理活动的大脑机能定位和心理活动时大脑的物质代谢。 1.研究心理学必须坚持: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①观察法;②调查法;③个案法;④实验法。 3.我们把组成神经元系统的神经细胞叫做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4.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 5.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信息)、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 6.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在感觉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的联络神经元)。

中医诊断学实验指导大纲

《中医诊断学》 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 课程编号: 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课程属性基础 学时学分:总学时:90 总学分:实验学时:9 实验学分:应开实验学期:一年级第二学期 适用专业:中医专业本科、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 本大纲主笔人:胥筱云、鲁法庭、杨梅、何丹 一、中医诊断学实验课的目的及基本要求 (一)中医诊断学实验课的目的

中医诊断学实验是一门以中医诊断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来研究、发展中医诊断学的实验性学科。 中医诊断学实验课的目的在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综合采用有关的方法技术对中医学实验对象进行检测和观察,以最大程度地揭示其内在机制、作用原理,其目的在于: 1、达到学用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加深理解,巩固中医诊断学基本理论知识。 2、通过实验让学生熟悉中医诊断学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训练学生的综合操作和分析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及开展科研工作创造条件。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中医诊断素质,激励学生发现知识的局限性,主动自学、积极思考,不断完善知识结构。 4、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想素质,包括对实验研究的兴趣,实事求是的态度,尊重他人的学术见解和研究成果,具有较好的协作精神,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中医医疗、科研、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初步学会中医学实验的操作实施方法,掌握相关实验内容的目的要求。 2、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保持安静和良好的课堂秩序,尊重指导教师。 3、爱护实验设备、大体标本及组织切片。 4、学生实验前要充分预习实验内容及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5、实验课后做好实验室的清洁工作。 6、注意安全,严防触电、火灾等事故发生。 二、中医诊断学课程简介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科学。它是中医学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为中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要课程。

心理诊断学单怀海

心理诊断学 上海市徐汇区精神卫生中心 单怀海 第一部分心理诊断学 主要内容: 心理诊断概述 心理诊断过程 心理障碍的检查 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 心理测量方法 心理障碍的分类与诊断系统 一、心理诊断的概述 (一)心理诊断在心理咨询中的重要性 由于种种原因,例如心理咨询师的不同背景,目前已经毕业的心理咨询师缺乏心理障碍的检查技术,心理健康知识普遍缺乏,大多数对心理问题或者心理疾患不能识别。 例如有些题牵涉到幻觉和妄想,答案不是幻觉和妄想,而心理咨询师并不理解考题。幻觉和妄想是人类比较复杂的心理现象,也是重要的病理心理学专业词汇,需要仔细观察才能作出心理诊断。 (二)心理诊断学的基本概念 病理心理学 异常心理学 目前没有合适的心理诊断学作为心理咨询师教材,推荐下列教材: 《医学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 《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题解集》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医学心理学学习纲要与习题集》全国医学院校规划教材的配套教材,人民 卫生出版社出版。 关于心理诊断,最早出版的《心理诊断》一书的作者是罗夏。

(三)为什么要学心理诊断 心理咨询师对下列现象会作出心理诊断吗 神经病与精神病有什么区别 心理问题 心理障碍 心理疾病与精神疾病 (四)心理诊断概述与方法 1、心理咨询应该运用心理诊断方法。 2、心理诊断有自己的理论体系,是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的。 3、心理诊断以个体为目标探求其心理特征 4、心理诊断中可以运用观察法和会谈法 5、错误的观点: 心理诊断的对象是精神病人 心理诊断没有科学性 6、现象学诊断 心理测量结果是心理诊断的参考依据 心理诊断是心理咨询师的基本技术 7、心理诊断方法 观察法 会谈法 个案法 实验法 二、心理诊断过程 (一)心理诊断的主要任务 收集求助者的基本背景资料, 认清求助者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制定一个治疗的计划与目标, (二)收集资料 1、这是一个准备阶段,也是一个重要的开端。

慕课中医诊断学切诊章节测试

切诊章节测试 1沉脉主要反映脉的哪些变化() A.脉位 B.脉力 C.脉宽 D.脉势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浮脉类() A.濡脉 B.散脉 C.革脉 D.动脉 3下列哪项不属于手指用力较重,甚至推筋着骨始得的为() A.沉脉 B.牢脉 C.弱脉 D.迟脉 4弱脉与濡脉的主要区别是() A.至数 B.脉势 C.脉形 D.脉位 5结脉的脉象是() A.数而时一止,止无定数 B.缓而时一止,止有定数 C.缓而时一止,止无定数 D.止有定数,良久方来 6具有沉、弦、长、实、大特点的脉是()A.芤脉 B.革脉 C.牢脉 D.伏脉 7气滞血瘀证可见() A.涩脉 B.革脉 C.弦脉 D.长脉 8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属()A.芤脉 B.虚脉 C.革脉 D.散脉 9主湿的脉象多为() A.弦脉 B.濡脉 C.滑脉 D.沉脉 10沉按实大弦长的脉象称() A.伏脉 B.牢脉 C.紧脉 D.长脉11左手中取候() A.心 B.肝 C.脾 D.肺 12洪脉见于( ) A.气郁 B.食滞 C.痰饮 D.热邪亢盛 13细脉的主病为() A.食积 B.湿病 C.疼痛 D.寒证 14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的是()A.浮脉 B.虚脉 C.细脉 D.濡脉 15下列哪些不是涩脉的主病() A.血少 B.气滞 C.血瘀 D.湿阻 16正常人在哪种情况下不能出现促脉()A.情绪激动 B.酗酒 C.饮用浓茶 D.抽烟 17关于浮脉,哪项说法是错误的()A.浮脉为阳脉 B.浮脉又称毛脉 C.浮脉在时应秋 D.在脏应肝 18下列哪种脉象不是轻取即应指()A.濡脉 B.浮脉 C.牢脉 D.芤脉 19沉脉类应除外 A.沉脉 B.伏脉 C.牢脉 D.革脉 20脉“有根”主要是指() A.不浮不沉 B.不快不慢 C.一息4-5至 D.尺脉有力,沉取不绝 21病理性缓脉可见于() A.湿邪困阻 B.水饮停聚 C.气机阻滞 D.阴寒积聚

完整word版,华师版《普通心理学》(第四版)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

华东师范大学《普通心理学》(第四版)知识点整理 作者:江苏师范大学韩中元 **注:不包含第三、十、十三章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分为认识、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方面。 3.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是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二、简述和论述 1.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A:心理过程和个性。 2.简述心理的实质 A: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3.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学说有哪些? A: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 ?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的神经生理基础 一、名词解释 1.无(非)条件反射:有机体在种系发展过程中形成并遗传下来的反射。 2.条件反射:有机体在个体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变化通过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 3.**经典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 4.**操作性条件反射:是一种由刺激引起的行为改变。 5.条件性抑制:是在一定条件下逐渐习得形成的抑制,有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 6.非条件性抑制:有机体生来具有的先天性抑制,包括外抑制和超限抑制。 二、简述和论述 1. 简述神经系统的结构和脑的三个机能系统 A:神经系统分为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分为脊神经、脑神经、植物性神经,中枢神经系统分为脊髓和脑。 脑的三个机能系统:感觉区、运动区、言语区。 2.比较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反射的异同 A:本质上是相同的,它们同样依赖于强化,都很重视强化的作用; 区别:操作性条件无条件刺激不明确;在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中动物是自由活动的,通过自身的主动操作达到目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中,无条件反应引发了强化刺激。 3.简述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基本规律和系统性功能 A:过程: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中医诊断学知识重点

第一单元绪论 中医诊断三大原则:整体审察,四诊合参,病证结合。 中医诊断基本原理: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 第二单元望诊 1望神 ①得神:健康 ②失神、无神:重病,久病,虚证,实证。 精亏盛衰:意思模糊,目无光彩,眼球呆滞。→提示:脏腑精气亏虚已极。 邪盛神乱(病重):实证导致谵语←热扰心神所致实证。 ③少神:得神与失神之间,亚健康:精神不振,面色不华,肌肉松软,倦怠乏力。 ④假神:突然面红如妆,戴阳证,除中。→脏腑精气耗竭殆尽,正气将绝,阴不敛阳,阴阳即将离决,属病危。(回光返照)傻 2神乱:癫狂痴痫脏燥↑ ⑴焦虑:脏燥;恐惧:卑惵;⑵淡漠痴呆:见于癫,痴呆⑶猝然昏倒,口吐白沫,口中怪叫见于痫病。↓ 喃喃自语,哭笑无常; 3望面色 ①正常人(有胃气;有神气;):红黄隐隐,明润含蓄。 主色(生来就有肤色;有光泽和无光泽之分) 客色(→外界影响)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善色,恶色属于异常。 ②五色主病 赤色:主热证,戴阳证。 满面通红:实热证; 两歡潮红、嫩红:虚热证、阴虚。 面色苍白,歡颊部嫩红如妆:戴阳证 白色:主虚证(血虚→淡白;气虚→苍白;阳虚→晄白),寒证,失血证。无阴虚 黄色:主虚证(脾虚为主),湿证。 萎黄:脾胃气虚 黄胖:脾虚湿盛 黄疸:阳黄黄色鲜明如橘,湿热 阴黄如烟熏,寒湿。 青色:主寒证,气滞,血瘀,疼痛,惊风。(寒痛淤惊+气滞) 青紫:血瘀 青黄、苍黄:肝郁脾虚 眉间鼻柱,唇周围色青:惊风、惊风前兆。 青黑、淡青:寒盛痛剧 黑色:主肾虚,寒证,水饮,淤血,剧痛。(寒痛淤虚+水饮) 面黑暗淡:肾阳虚 面黑干焦:肾阴虚 眼眶周围色黑:肾虚水饮,寒湿带下 黧黑:淤

心理诊断学 第四章(文本)

第四章心理诊断的过程分析 心理诊断的过程同样可以从不同方面加以分析。从诊断的形式来分,可以分为初诊、复诊、会诊和转诊。这四种诊断的形式可以把诊断过程整合成为有机整体。 1、初诊 所谓初诊主要指诊断者运用心理诊断的各种技术与求诊者的第一次接触后,所形成的对求诊者的初步诊断,有时是心理问题的性质判断,有时是心理问题类型的判断,有时是心理问题的大概印象。也有认为初诊是诊断者对求诊者的心理问题所形成的第一次诊断。 由于初诊是在信息收集非全面的基础上进行的初步判断,产生的初步印象。因此初诊阶段表现出了独特的特点。 首先,初诊的直觉性。初诊受直觉的影响很大。初诊显得笼统,主要通过整体直觉来做出判断。 其次,初诊信息的非全面性。按照心理咨询的要求,初诊阶段既要完成初诊任务,同时也要完成与来访者建立起良好的咨访关系的任务,也要完成向求诊者介绍心理咨询工作的对象、性质与范围,求助者的权利和义务,心理咨询工作的各种形式等有关知识。在通常心理诊断单元的时间以50分钟到一个小时为限的有效时间里,要深入了解求诊者的信息资料,很困难。因此,初诊经常就在信息不充分和全面的情况下进行。由此,初诊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扩展来访者的有关信息。 第三,初诊更容易受第一印象的影响。社会心理学发现,男人和女人会在最初相见的60秒内给就给对方下了第一个评价。在心理诊断中,求诊者和诊断者的相见,所形成的第一印象同样对心理诊断也会产生影响。最先的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因而对心理诊断也同样重要。求诊者和诊断者的相见,所形成的第一印象,这种印象就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诊断者对被诊断者以后的一系列心理与行为特征的解释。由于第一印象的存在,使得人们被诊断者的心理问题往往表现出这样的倾向,即当诊断刚刚获取了有关被诊断者的少量信息,就力图对他人的另外一些特征进行推理、判断,以期形成有关被诊断的统一、一致的印象。 第四, 初诊的快速性。初诊是在与求诊者短暂接触时,所下的诊断。要求诊断者及时准确快速地作出判断。 初诊是一个特殊的过程。初诊是进行心理诊断的开始环节。因此也要注意一些问题,提高初诊的准确性。 提高初诊 的准确性 提高初诊的准确性。首先,初诊要注意先入为主的影响;其次初诊要注意心理咨询师自己职业倾向的影响。第三,初诊要注意诊断的多种可能性。 初诊也是一个过程。初诊也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小阶段,使初诊能够更好地开展下去。初诊可以分为初次接触、通过摄入性谈话了解来访者的问题、通过心理测量来初步确定来访者的心理问题类别等。 2、复诊 复诊是在初诊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确认或修正初诊的结果,而进行的进一步诊断。复诊的目的是检验或者修正诊断结果。复诊过程使心理诊断更准确。 复诊过程也表现出其独特的特点。首先,复诊是在初诊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入,因此要求有更详实的诊断信息资料,需要更深入的信息加工。也需要更全面的资料信息分析。 其次,复诊是对初诊过程的回溯。回溯时需要考察初诊的信息使用情况,初诊时的逻辑思维,初诊的信息利用的诊断力度等方面的内容。这样才能对初诊从形式到内容上进行全面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1)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认知——感觉、知觉、记忆、言语、思维 心理过程情感 心理现象意志 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人生观、价值观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1、人的心理的本质 心理是脑的机能,即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现象是脑活动的结果。 (1)单细胞动物:无心理现象 (2)环节动物:有“感觉”的心理现象,如蚯蚓(触觉)、蚂蚁(嗅觉)、蜘蛛(感受震动)(3)脊椎动物:有了知觉 (4)灵长类动物:思维萌芽阶段 (5)人类:思维,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2、心理发展史 (1)科学心理学建立:1879年、冯特、德国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艾宾浩斯(德):“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的历史” 3、心理流派的分类 (1)精神分析——弗洛伊德(奥地利) 人格的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分类一:心理学三大势力(2)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 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 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S---R),是一 种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3)人本主义:罗杰斯、马斯洛 构造主义——冯特、铁钦纳 心理流派分类分类二:内省实验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 及它们如何连接成各种复杂的心理过程的规律 机能主义——杜威(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重心理学实际应用) 格式塔——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认知心理学——把人看做是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分类三:生理心理学——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4、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客观性、辩证发展、理论联系实际 5、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心理量表)、个案法、实验法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6、神经元: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功能是接受信息,传递信息。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docx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题 1.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理论,研究 诊察病情 , 判断病症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和技能的学科。 2.主诉——病人就诊时陈述的最主要的症 状或体征及其持续时间。 3.壮热——病人高热不退,但恶热不恶寒,多见于里热证极期阶段。 4.潮热——病人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如 潮汐之有定时。 5.气虚发热——长期低热,烦劳则甚,兼 见少气自汗,倦怠乏力,因脾虚气陷,郁而 发热。 6.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而作,见 于半表半里证或疟疾病。 7.自汗——经常汗出不止,活动后更甚者,多见于气虚、阳虚。

8.盗汗——入睡时汗出,醒后汗自止,多 见于阴虚内热证。 9.战汗——病势沉重时,先见全身战栗抖 动,而后汗出者,是邪正相争,病变发展的 转折点。 10.消谷善饥——食欲过于旺盛,多食而易 饥,是胃火炽盛所致。 11.除中——久病之人,本不能食,突然欲 食,甚至暴食,是脾胃之气将绝之象。 12.里急后重——腹痛窘迫,时时欲泻,肛 门重坠,便出不爽,是湿热痢疾主症。 13.癃闭——小便不畅,点滴而出为癃;小 便不通,点滴不出为闭,统称癃闭。 14.崩漏——不在经期,突然阴道大量出血, 或持续淋漓不断出血者。 15.得神——人之两目灵活,面色荣润,表 情自然,体态自如,言语清晰,意识清楚者,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

16.失神——病人目光呆滞,面色晦暗,神 情萎糜,身重迟钝,语声断续,意识朦胧者,是精衰气脱神亡的表现。 17.主色——凡人之种族皮肤的正常颜色。 18.善色——病色有光泽者,称为善色,说 明精气未衰,胃气尚荣,预后较好。 19.戴阳——久病重病,面色苍白,但时泛 红如妆者,是阴盛格阳之假热证候。 20.萎黄——病人面色淡黄,枯槁无华者, 是脾虚精亏的表现。 21.阴黄——面色黄而晦暗如烟熏者,因寒 湿内停,困扰脾阳所致。 22.瘿瘤——颈前颌下喉结之处,有肿物如 瘤,或大或小,可随吞咽上下移动,多因肝 郁气结痰凝所致。 23.瘰疬——颈侧皮里膜外肿起结核,形状 累累如珠,历历可数者,多因肺肾阴虚,虚 火灼痰,结于颈项。

中医诊断学(问诊、切诊)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

中医诊断学(问诊、切诊)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 (总分:14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2型题(总题数:42,分数:84.00) 1.脉有胃气的主要表现是( )(2011年第19题) A.不浮不沉,不大不小 B.从容,和缓,流利√ C.柔和有力,节律整齐 D.尺脉沉取应指有力 此题考查正常脉象的特点以及脉有胃、神、根的表现特征,属于识记型考题。平脉的特点是有胃、神、根。脉有胃气是指脉象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从容和缓,节律一致。有神是指柔和有力,节律整齐。有根是指尺脉沉取应指有力。故选B。 2.以脉位表浅为特征的脉是( )(2011年第20题) A.浮脉,洪脉,革脉√ B.浮脉,濡脉,细脉 C.浮脉,散脉,动脉 D.浮脉,芤脉,促脉 此题考查考点为“二十八脉的脉象特征及其主病”,属于识记型考题。脉位表浅即浮脉的类脉。轻取即得的脉象,有浮、洪、濡、散、芤、革脉。洪脉浮而充盛。濡脉浮细无力而软。散脉特征“散似杨花无定踪”,散而无根。芤脉为浮大中空,如按葱管。革脉为:浮而搏指,中空外坚,如按鼓皮。B选项中细脉脉细如线应指明显:没有脉位的限制。C选项中动脉见于关部,滑数有力,特点为短、滑、数。D选项中促脉特点为脉率快而有歇止。 3.既主虚又主湿的脉象是( )(2011年第21题) A.濡脉,短脉 B.细脉,弱脉 C.缓脉,濡脉√ D.缓脉,结脉 此题考查濡脉和缓脉的主病,属于识记型考题。濡脉主虚证和湿困。缓脉主湿病、脾胃虚弱或正常人。A 选项中脉短有力主气郁,无力主气损。B选项中细脉主气血俱虚和湿证,符合题目要求。但弱脉主阳气虚衰和气血俱虚,不主湿病。结脉主气血虚衰和阳盛气结,寒痰瘀血,但是不主湿病。 4.《伤寒论》关于切脉的三部诊法是指( )(2010年第19题) A.诊头、手、足三部脉 B.诊气口寸、关、尺三部脉 C.诊人迎、太渊、太溪三部脉 D.诊人迎、寸口、趺阳三部脉√ 此题考查脉诊的发展简史和脉诊的部位,属于识记型考题。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用寸口、趺阳、太溪三部诊法。三部诊法是以寸口脉候脏腑病变,诊趺阳脉候胃气,诊太溪脉候肾气。(提示:此题目的答案为人迎、寸口、趺阳三部脉) 5.以脉位深沉为特征的脉是( )(2010年第20题) A.沉脉、伏脉、涩脉 B.沉脉、牢脉、细脉 C.沉脉、弱脉、牢脉√ D.沉脉、伏脉、紧脉 此题考查脉诊中病脉的特征,属于识记型考题。脉位深沉为特征的脉包括沉脉或沉脉的相类脉,伏脉和牢脉为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伏脉重按推筋着骨始得,甚则暂伏而不显。牢脉为沉取实大弦长,坚牢不移。三者脉位深沉。涩脉形细而行迟,往来艰涩不畅脉势不匀,无脉位深沉的特征。细脉为脉细如线,紧脉为绷急弹指,均无脉深沉之象。故选C。 6.下列选项中,均主痛证的脉是( )(2010年第21题)

心理诊断

----------名词解释----------- 1、心理诊断主要是指临床心理学中对各类心理紊乱的定性区分与评估。OR是根据心理紊乱症状学知识,综合运用心理诊断的各种技术手段,收集并分析各种心理资料,对个体的心理进行描述,定性,归类,鉴别并确定程度的过程。 2、心理诊断的内涵:心理诊断是一门收集分析求诊者信息资料,对心理问题定性和定量判断为目的,解释心理诊断的规律的科学。 3、四成分与三水平:成分指心理测量理论;个体差异、情景与环境差异、以及人的发展的理论;测验、工具和程序;诊断过程。水平有常识性水平,概念水平,数学模型。 4、产品分析法:也称作品分析法,通过采集个人的作品包括绘画、手稿等,结合临床其他资料对产品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这些作品可有效的评估其心理水平和心理状态,调查人体的内心世界,了解其情绪、愿望中,以及他们对世界的理解等 5、初诊步骤:与求诊者建立好关系,介绍工作原则,找出谈话的突破口,通过谈话分析形成初诊,做小结。 6、人格障碍定义:指在没有认知过程障碍或智力缺陷的情况下人格特征显著偏离正常,又被称为“心理病态人格”使患者形成了特有的行为模式,对环境适应不良,明显影响其社会和职业工功能,患者自已感到精神痛苦的一类心理障碍。考虑人格障碍需明确症状始于童年后少年期,现年18岁以上,至少已持续2年。 7、心理生理障碍指一组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以进食、睡眼及性行为异常为主的精神障碍。包括进食障碍、睡眠障碍、性功能障碍。 8、转诊的条件:不属于心理诊的对象,专常欠缺型,观念冲突或某方面忌讳型,非信任型。复诊的步骤:审阅初诊记录对初诊进一步分析找中其中的罗辑关系,从多方面资料分析看是否能找出新思路,看是否支持原诊断 9、心理诊断过程:建立好关系,确定诊断目的,收集分析资料,对问题定性与定量,病因诊断。 10、神经症:旧称神经功能症,是一组表现为烦恼紧张焦虑恐惧、强廹症状、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等的精神障碍的总称 11、常见的神经症:恐怖症、焦虑症、强迫性障碍、躯体形式障碍神经衰弱等。 12、癔症:俗称歇斯底里,是一种心解离症状和转换症关为主要精神障碍,这些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 13、恐怖症:又称恐怖焦虑障碍,是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的惧怕外界客体或处境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症。 14、强廹性障碍也称强廹症,是以不能为主观意志所克制,反复出现的观念、意向和行为为临床特征的一组心理障碍。 15、反应性精神障碍:又称应激性精神病,是一组由严重或持久的精神创伤所引起的精神障碍。 16、心理紊乱:指反应强度剧烈并严重影响思维逻辑的问题。特征为:反应强烈,持续时间长,内容泛化,有时伴有躯体化症状或人格问题。 17、后视偏差:人们在回忆自忆的判断时,倾向于认为其判断比实际上更为精确,这种现象18、刻板印象: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面笼统的看法,是诊断者在认识他人时常出现的一种相当普遍现象。 19、晕轮效应:又称光圈效应,个体对他人的印象主要靠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 判断推出认知对象其他的品质,是以点概全。 20、判断者期望效应:期望效应:也叫马翁效 应,判断者期望记忆中的现象在诊断中可能出 现,是期望效应在心理诊断中的直接表现。它 对诊断的影响可归纳为自我实现的预言,诊断 者的期望也可表述为对求诊者是什么诊断的 期望。。 21、第一印象效应:指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 成的印象对以后的诊断的影响,第一印象效 应: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以后的 诊断的影响。第一印象效应表明在进行心理诊 断时,最先从求诊者处的得到资料对心理诊断 产生了影响。其特征有:1表面性2片面性3 类化性4归因 22、从众:个体由于真实的或臆想的群体压力 而不由自主地在认知或行为上倾向于群体内 的大多数人一致。 23、定势:又称心向,指主体对一定活动的预 先准备状态。在心理诊断过程中,如果以前曾 以某种想法诊断过某类问题并多次获得成功, 则以后凡是遇到同类问题时,也会重复同样的 想法。这种思维的习惯性倾向也称定势。 24摄入性谈话主要是收集资料,目的是通过 谈话了解病史和健康状况,工作状况和家庭状 况以对问题进行诊断。OR是病史采集法。通 过这种以问题为中心的会谈,能获得求诊人的 背景材料,求诊目的和对求诊的期望等等。 25、心理诊断的测量方法:就是依据定方法, 用数量化手段对心理现象或行为加以确定和 测量的方法。 自知力:是患者对自己实际存在的躯体病和心 理异常的辨认和判断能力。它是判断精神障碍 患者好转程度极其重要的标志。 26社会支持系统:主要指以求诊者为核心, 包括朋友和亲属在内的各种社会关系构成的 一个网络系统,在这个网络中,表现出对求诊 者在心理上,精神上等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27定性诊断:主要是指诊断者对求诊者心理 问题的类别确定。 定量诊断:对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的确定。 疑难案例的诊断:对那些一直不能定性和定量 的案例或者处于边缘状态的心理问题进行诊 断。 28自我价值保护:指人为了保持自我价值的 确立,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一种 ----------填空-------------- 1、心理诊断一词最早是在罗夏的《心理诊断》 一书中提出来的。 2、心理诊断服务的对象主体是:从没有任何 心理紊乱患有精神疾病之间存在一个很广的 过渡带,这是一连续的区域,这是人群中的大 多数 3、心理测验是心理诊断的主要理论来源也是 心理诊断定量化的唯一方式。 4、个体差异是心理诊断的核心. 5、1921年,罗夏的《心理诊断》一书标志着 心理诊断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6、“心理测验”一词是由卡特尔提出的,1890 年卡特尔在《心理》杂志上发表《心理测验与 测量》一文。(文中提到“心理学若不立足于 实验与测量上,绝不能够有自然科学之准确 性”。 7、1905年比纳在《心理学年报》上发表的《诊 断异常儿童智力的新方法》中介绍了一个包括 三十个项目的量表,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 心理测验。 8、美国《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标志着科 学阶段的心理诊断学在西方临床工作领域的 日趋成熟与发展。(DSM-IV) 9、中华神经精神科学会于1989年在西安召 开,完成了《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 准第1版》标志着我国临床医学领域心理学的 成熟与最新成就。 10、认知障碍包括:感知觉障碍、思维,记忆, 注意和智能等五方面障碍内容。 11、心理诊断的基本方:观察法,测量法,产 品分析法,摄入性谈话法,和综合分析法。 12、心理诊断中诊断任务分两个阶段:对心问 题定性和定量诊断,对心理问题的病因诊断。 13、社会性原因的诊断包括:历史事件、社会 支持系统、心理应激、生活方式、跨文化冲突、 生活事件 14、定量诊断主要测量工具分三大类:心理评 定量表、人格量表、智力测验 15、海德是最早研究归因理论的学者,其理论 核心是:只有首先清楚根本原因是内在还是外 在,然后才能有效地控制个体的行为 16、心理问题--狭义的心理问题的特征:问题 的内容未泛化、反应强度不强烈、无严重影响 思维逻辑、咨询对象。 17、智商也称IQ分两种,一个比率智商IQ= 心理年龄/实龄* 100;一个是离差智商=15(某 人原始分数-年龄组平均分数)/年龄组分数的 标准差+100 18、人格测验的常见类型为:客观性测验(明 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MPI、卡特尔16项人 格因素问卷16PF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投 射性测验(罗夏墨迹测验和主题统觉测验TAT) 两类。 19.恐怖症分为:场所恐怖,社交恐怖、特定 恐怖。焦虑症分: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症。 简答 1、心理诊断定义:心理诊断是根据心理紊乱 症状学知识,综合运用心理诊断的各种技术手 段,收集并分析各种心理资料,对个体的心理 进行描述、定性、归类、鉴别并确定程度的过 程。 2、心理诊断研究内容:首先,心理诊断是通 过心理症状学知识来研究非健康人的心理和 行为特点;其次是研究心理障碍的诊断和发病 规律;最后,特别强调诊断方法,技能和病因 的讨论。 3、心理诊断特点:1)对象是从没有任何心理紊 乱到患有精神疾病之间的连续带人群,2)对 象的模糊性较高,推广难度较大,3)心理诊 断与精神病学关系紧密,4)心理诊断的重要 手段是心理测量,5)心理诊断要求对问题进 行归类,强调结果和确定性,因此是相对静止 和孤立的。6)心理诊断的直接目的是对心理 紊乱的性质,类别,程度作出判断,并探所心 理问题的原因。 4、心理诊断任务:1、进行异常精神活动的排 诊断,2、心理问题的分类诊断,3、心理问题 的病因诊断。 5、过多提问所产生的消极作用:1造成依赖2 责任转移3减少求诊者的自我探所4产生不准 确信息5求诊者产生防卫心理和行为6影响交 谈中必要的概括与说明。 6、倾听的定义:主指在心理诊断中耐心听、 仔细地听求诊者的讲述,听出求诊者语言后面 的意义。倾听的操作技巧:听思结合找出隐含 的真意与问题关键,不要随意插话,要认真投 入。倾听应注意的事项:要有理解的心态,倾 听具有渲泻功能鼓励求诊者释放不良心情,倾

普通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仅供参考)

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的特点是什么? 种类:观察法、心理测验法、实验法、个案法 特点: 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进行,不为被观察者所知,他们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较少或没有收到“环境的干扰”。因此,应用这种方法有可能了解到现实的真实状况。 心理测验法: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为了保证心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一方面要对某种心理品质进行深入的研究。另一方面在编制心理测量表时要注意严谨性和科学性。 实验法:在实验中,研究者可以积极干预被试者的活动,创造某种条件使某种心理现象得以产生并重复出现。这是实验法和观察法的不同之处。 个案法:是一种比较古老的方法。它是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方法发展而来的。个案法要求对某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和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由于个案法限于使用少数案例,研究结果可能只适合于个别情况。 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经验主义、联想主义、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塔式、精神分析学派 大脑的结构和机能 一、大脑的结构:大脑半球的表面布满深浅不同的沟和裂。沟裂间隆起的部分称为脑回, 有三条大的沟裂,即中央沟、外侧裂和顶枕裂,这些沟裂将半球分成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几个区域。大脑半球的表面由大量神经细胞和无髓鞘神经纤维覆盖着,呈灰色,叫灰质,也就是大脑皮层。大脑半球内面是由大量神经纤维的髓质组成,叫白质。 二、大脑皮层的分区及机能 1、初级感觉区:初级感觉区包括视觉区、听觉区和机体感觉区。 视觉区:位于顶枕裂后面的枕叶内,属布鲁德曼的第17区,他接受在光刺激的作用下由眼睛输入的神经冲动,产生初级形式的视觉,如对光的察觉等。 听觉区:在颞叶的颞横回处,属布鲁德曼的第41,42区,它接受在声音的作用下由耳朵传入的神经冲动,产生初级形式的听觉,如对声音的察觉等。 机体感觉区:位于中央沟后面的一条狭长区域内,属布鲁德曼的1,2,3区,它接受由皮肤、肌肉和内脏器官传入的感觉信号,产生触压觉、温度绝、痛觉、运动觉和内脏感觉等。 2、初级运动区:即布鲁德曼第4区,称为躯体运动区,简称运动区。 3、言语区:对大多数人来说,语言区主要定位在大脑左半球,它由较广大的闹区组成。 4、联合区:人类的大脑皮层除上述有明显不同机能的区域外,还有范围很广、具有整体或 联合功能的一些脑区,称联合区。联合区不接受任何感觉系统的直接输入,从这个脑区发出的纤维,也很少直接投射到脊髓支配身体各部分的运动。 三、大脑两半球的一侧优势 从结构上说,人的大脑右半球略大和重于左半球,但左半球的灰质多于右半球;左右半球的颞叶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颞叶的不对称性是和丘脑的不对称性相关的;各种神经递质的分布,左右半球也是不平衡的。 从功能上说,在正常情况下,大脑两半球是协同活动。进入大脑任何一侧的信息会迅速地经过胼胝体传达到另一侧,作出统一的反映。 语言功能主要定位在左半球,该半球主要负责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而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等则定位于右半球。 什么叫神经元?它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 神经元是具有细长突起的细胞,它由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

完整word版,《中医诊断学》知识精华汇总,推荐文档

1.中医诊断学:即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研究如何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2 .病:是对该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概括,即该疾病的代名词。 3. 证:是对疾病过程中所处一定阶段的病位、病因病性以及病势等所作的病理概括。临床较为常见、典型、证名规范的证,可称为证型。 4. 症:是人体发生疾病后所反映的各种异常现象。其中病人自觉的痛苦与不适称为症状;通过检查而发现的病情征象称为体征。中医统称为症状。 5. 病、证、症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病”和“证” 是从不同侧面对疾病本质的抽象概括。“病”是对该病种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结论,“证”是对疾病当前阶段的病因病性与病位等所作的判断。同一疾病可有不同的证,相同的证可见于不同的病中,“症”是病、证表现出的各种异常现象,是诊病辨证的主要依据。中医诊病既重视疾病的变化规律和基本矛盾,又要抓住疾病当前的主要矛盾,才能为临床治疗提供立法依据和选方用药原则。所以中医学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只强调辨证而忽视辩病,或只辨病而不进行辨证,都是不恰当的。 二、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1 .诊法:即中医诊察、收集病情资料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 2 .辨病:即对疾病的病种作出判断并确定病名的诊断思维过程。 3 .辨证:即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对病人的各种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对疾病当前的病位与病因病性等本质作出判断,并概括为完整证名的诊断思维过程。 4. 病案:又称医案,古称诊籍,现称病历,是临床诊疗过程的书面记录。 三、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 1 .司外揣内:源自《内经·灵枢·外揣》。即医生诊断疾病是通过观察外表的病理现象(症状、体征等),推测内脏的变化,从而认识疾病的内在本质。 2.见微知著:出自《医学心悟·医中百误歌》。即通过微小的、局部的外在变化,测知整体的、脏腑的内在病情。 3 .知常达变:即认识客观事物,必须通过观察比较,在认识正常的基础上,发现太过、不及的异常变化,从而认识事物的性质及变动的程度。 四、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 1. 整体审察:即在认识疾病时,不能只注意病变局部或病人个体,而应从整体观念出发,内外结合,全面诊察分析病情,综合识别判断病证。表现在各种诊法的综合运用及对病情

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观察

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观察 目的:调查研究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给予精神分裂症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阿立哌唑。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2%,与对照组的67.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6周后PANSS评分为(40.6±12.6)分,对照组为(46.5±1.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基础上增加使用阿立哌唑,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运用。 标签:阿立哌唑;精神分裂症 新型抗精神病药物阿立哌唑作为喹林类衍生物,属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拥有激动多巴胺与5-羟色胺受体之间的活性,被很多学者称之为“第三代抗精神病药物”[1-3]。为了鉴别阿立哌唑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笔者所在医院对2010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阿立哌唑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都符合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男23例,女11例,年龄31~64岁,平均(43±21)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5.3±1.4)年,偏执型18例,未定型16例;对照组男28例,女6例,年龄28~66岁,平均(38±25)岁,病程1~8年,平均(4.9±1.6)年,偏执型20例,未定型1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原发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以后,立即进行相关检查,给予常规性的精神分裂症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阿立哌唑药物治疗(H20041505,重庆医药工业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倘若患者未服用过抗精神病药物,则可以直接性服用阿立哌唑,初次剂量为2.5 mg/d,随后剂量按照患者的病情逐渐增加,最高剂量不得超过30 mg/d。患者服用过其他抗精神病药物,则在10 d内逐渐替换为阿立哌唑。两组均以13周为一个疗程,治疗6周后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均应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心理诊断测试题

1.我很喜爱长跑、远足、爬山等体育运动,但并不是因为我的身体条件适应这类项目,而 是因为这类运动能够锻炼我的体制和毅力。 2.我给自己订的计划,常常因为主观原因不能如期完成。 3.一般来说,我每天都能按时起来,不睡懒觉。 4.我的作息没有什么规律性,经常随自己的情绪和兴致而变化。 5.我信奉“凡事不利己,干则必成”的信条,并身体力行。 6.我认为做事情不必太认真,做得成就作,做不成便罢。 7.我做一件事情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这件事情的重要性,即该不该做;而不在于对这件 事情的兴趣,即不在于想不想做。 8.有时我躺在床上,下决心第二天要干一件重要事情,但到第二天这种劲头又消失了。 9.在工作和娱乐发生冲突的时候,即使这种娱乐很有吸引力,我也会马上决定去工作。 10.我常因读一本引人入胜的小说或看一出精彩的电视节目而忘记时间。 11.我下决心办成的事情(如练长跑),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会坚持下去。 12.我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了困难,首先想到的就是问问别人有什么办法。 13.我能长时间做一件事情,即使它枯燥无味。 14.我的兴趣多变,做事情常常这山望见那山高。 15.我决定做一件事情,常常说干就干,决不拖延或让它落空。 16.我办事喜欢挑容易的先做,难做得能拖则拖,实在不能拖时,就赶时间做完,所以别人 不大放心让我干难度大的工作。 17.对于别人的意见,我从不盲从,总喜欢分析,鉴别一下。 18.凡是比我能干的人,我不太怀疑他们的看法。 19.我喜欢遇事自己拿主意,当然也不排斥听取别人的建议。 20.生活中遇到复杂情况时,我常常举棋不定,拿不定主意。 21.我不怕做我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也不怕一个人独立负责重要的工作,我认为这是对自 己很好的锻炼。 22.我生来胆怯,没有十二分的把握,我从来不敢去做。 23.我和同事、朋友、家人相处时,很有克制能力、从不无缘无故发脾气。 24.在和别人争吵时,我有时明知自己不对,却忍不住要说一些过头话,甚至骂对方几句。 25.我希望做一个坚强的、有毅力的人,因为我深信“有志者事竟成”。 26.我相信机遇,很多实事证明,机遇的作用有时大大超过个人的努力。 A、很符合自己的情况 B、比较符合自己的情况 C、介于符合于不符合之间 D、不太符合自己的情况 E、很不符合自己的情况 评分标准 单数题号:A、5分,B、4分,C、3分,D、2分,E、1分 双数题号:A、1分,B、2分,C、3分,D、4分,E、5分 111分以上:意志力很坚强 91~110分:意志力比较坚强 71~90:意志力一般 51~70:意志力比较薄弱 50分以下:意志力很薄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