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卞之琳诗歌创作的艺术风格

论卞之琳诗歌创作的艺术风格

第27 卷第2 期
V ol. 27, No. 2
.. .. .. .. .. .. .. .. .. .. .. .. 西安社会科学
Xi.. an Social Science
2009 年6 月
Jun. , .. 2009
收稿日期: 2009- 04- 10
作者简介: 刘侠( 1982- ) , 女, 辽宁人, 文学院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论卞之琳诗歌创作的艺术风格
刘.. .. 侠
(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西安.. 710062)
摘.. 要: 卞之琳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颇有影响的诗人, 他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登上文坛, 其诗歌创作先后受到
过象征派的启发, 新月派的提拔, 以及玄学派的感染, 最后形成独特的亲切、智慧的富有哲理的诗风, 在中国诗坛上
独树一帜。
关键词: 卞之琳; 影响; 诗风
文章编号: 978- 7- 80712- 402- 3( 2009) 02- 068- 02
.. .. 一、师承新月派
卞之琳早期诗歌作品主要发表在 文学季刊! 、
天津 大公报! 文艺副刊、 水星! 、 新诗! 、 文学杂
志! 等重要报刊上, 可见卞之琳在当时影响之大。其
实卞之琳在进入诗坛之时, 新月派代表人物徐志摩
可谓是一名伯乐, 他对卞之琳的提携对其诗歌创作
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年卞之琳曾经把自己的一部
分诗作给. 新来教我们英诗课的徐志摩老师拿去上
海, 和当时并不相识的沈从文先生一起看了, 代署上
真姓名, 分给刊物发表了, 从此往往是刊物找我要诗
稿了。# [ 1] 徐志摩为卞之琳推荐诗稿一事, 无疑给诗
人莫大的鼓舞。其实徐志摩及新月派给卞之琳的影
响并非仅限于此, 他很早就接触到了新月诗派的诗:
. 早在1925 年, 还在乡下上初级中学的时候, 就邮购
到 志摩的诗!初版线装本, 这在我读新诗的经历中,
是介乎 女神!和 死水! 之间的一大振奋。# [ 2] 卞之琳
曾对 死水! 给过很高的评价, 对闻一多也是极为尊
敬的, 当时新月派影响着无数有志青年, 像卞之琳这
样追随着新月派脚步的学生并不少见。
卞之琳的诗歌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闻一多、
徐志摩的影响。卞之琳说: . 我在写诗.技巧.. 上, 除
了从古、外直接学来的一部分, 从我国新诗人学来的
一部分当中, 不是最多的就是从 死水! 吗? 例如, 我
在自己诗创作里长倾向于写戏剧性处境、做戏剧独
白或对话、甚至尽量小说化, 从西方诗里当然找得到
较直接的启迪, 从我国旧诗的.意境.. 说里也多少可
以得到间接的领会, 从我的上一辈的新诗作者当中
呢? 好, 我现在翻看到闻先生自己的话了, .尽量采
取小说戏剧的态度, 利用小说戏剧的技巧等等.. 。# [3]
闻一多、徐志摩有意识地引进英国十九世纪诗人罗
伯特% 勃朗宁的戏剧独白诗的创作手法, 用另外一
种客观的抒情方式表达感情。闻一多在 文学的历
史动向! 中说: . 要把新诗作得不像诗,#. 说得更确
点, 不像诗, 而像小说

戏剧, 至少让它多像点小说戏
剧, 少像点诗。# [ 4] 卞之琳正是因袭了这一点, 例如他
的 酸梅汤! , 可以说是一首戏剧独白诗, 整首诗都在
以我的口吻在说话, . 我# 看到的现实, 想到的事物,
我的行为动作都通过独白的方式表达出来, 用这种
戏剧化的独白来表现空气冷淡、人情冷漠的一种没
落情绪。再如 奈何! ( 黄昏与一个人的对话) , 诗人
运用戏剧性的对话来审视人生, 表现出对人生的不
满以及迷惘的情绪, 但这种戏剧性客观的抒情方式
却与直抒胸臆的宣泄大相径庭。
新月派对卞之琳的影响还表现在对格律的自觉
遵守上。卞之琳曾经说过, 他自己除了初期, 除了少
数自由诗, 也就一直有意识按新诗格律写诗。虽然
卞之琳在以后的诗歌创作中有自己的格律主张, 但
闻一多的 死水! 对格律的严格要求, 给卞之琳的影
响仍旧不可忽视。对闻一多先生提出的格律问题的
探讨与研究, 使卞之琳的诗歌创作不断走向成熟。
二、现代性特点乃至形成独特的智慧哲
理诗风
许多评论者都认为, 在1935 年, 卞之琳的诗风
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他也就从新月派转到了现代派。
其实任何一种转变都并非毫无来由的突然变化, 都
要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卞之琳早在中学
% 68 %

时代就已经接触过象征派诗人的作品了, 后来. 从
小说月报! 上读了梁宗岱翻译的梵乐希( 瓦雷里)
水仙词! 以及介瓦雷里的文章( 梵乐希先生! , 今见
诗与真! 合集新版, 7- 25 页)# , 又对象征派. 感到
耳目一新# , [5] 可见那时的卞之琳已经对象征派有了
浓厚的兴趣。而在学会法文以后, 象征派对他的影
响就更为突出, 他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已经有过借
鉴了。. 我则在学了一年法文以后, 写诗兴趣实已转
到结合中国传统诗的一个路数, 正好借鉴以法国为
主的象征派诗了。# [ 6] 所以, 卞之琳当时为新月弟子,
但其创作风格却与新月的浪漫主义风格有所不同,
就不足为奇了。
随着诗人创作的不断成熟, 他的象征主义运用
也更加得心应手, 尤其是在1935 年以后, 诗人的创
作更是达到了一个高峰期, 有了质的飞跃, 所以, 一
些评论家才以此为界, 把1935 年至1937 年的创作
划分为一个时期, 而此时也是卞之琳诗歌创作的全
盛时期, 他的艺术创作日臻成熟, 具有现代派的. 亲
切# 、. 暗示# 的特点, 因此又把卞之琳归为现代派。
然而, 卞之琳又不同于现代派, 现代派以. 亲切# 和
. 暗示# 为标志, 但关于亲切这一点, 卞之琳的诗作除
了取材于普通人或事物之外, 诗风并不以亲切最为
出色, 而戴望舒在这一点上做得更好, 这也是为什么
在现代派中, 戴望舒的影响和地位要高于卞之

琳。
在这里, 我们并非想让戴望舒与卞之琳一争高下, 只
是卞之琳的诗风并非当时现代派诗风可以概括得了
的, 其诗中的智慧与辩证的思维方式不该被埋没在
现代派的阴影之下。也正是这种智慧与辩证的特
色, 使卞之琳让研究者们把他与玄学派相提并论。
卞之琳由叶公超的指引接触了艾略特的作品,
并且翻译发表了艾略特的文章, 这对卞之琳的写作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卞之琳说:. & &他( 叶公超) 特
嘱我为文学创刊号专译T . S. 艾略特著名论文 传统
与个人的才能! , 亲自为我校订, 为我译出文前一段
拉丁文mot to 。这些不仅多少影响了我自己在30
年代的诗风, 而且对三四十年代一部分较能经得起
时间考验的新诗篇的产生起过一定的作用。# 艾略特
是玄学派的现代继承人之一, 艾略特提出了一种诗
的原则: 诗人能. 像闻到玫瑰花香一样立刻感受到他
们的思想# , 从而提出客观对应物的理论。卞之琳正
是以这样的敏感和智慧进行着诗歌创作。例如 断
章! :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选自 十年诗草! )
诗中体现出主客体相对转换的辩证关系。你看
风景, 你是主体, 风景是客体; 而当别人看你的时候,
你又由主体转换成了客体。主客体不是一成不变
的, 而是可以相对转化的, 可以看出作者哲人的智
慧。再如 圆宝盒!, 诗人想象自己有一个圆宝盒,
里面有无尽的宝贝, 象征着一切珍贵的事物, 无穷无
尽, 应有尽有。而在讲述了他神奇的圆宝盒之后, 诗
人突然述说了另外一种事物: . 而我的圆宝盒在你
们/ 或他们也许就是/ 好挂在耳边的一颗/ 珍珠. . .
宝石? . . . 星?#这时的珍珠、宝石、星就不再以. 我#
为视角, 而换成了别人观察的角度, 引入另外一种声
音, 主体在变化, 相应的客体也在变化。诗人把无穷
的宝贝与一颗珍珠、宝石、星联系起来, 实际是另外
一种相对论的表述, 是诗人哲学智慧的表露。
卞之琳的诗歌在诗人的不断探索发展中逐渐完
善, 并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他曾经受到过主情的
新月派的影响, 也受到过象征派和玄学派的影响, 但
不能简单地把卞之琳归入哪一个门派, 这样的划分
只能使人们对卞之琳的研究步入僵化状态。卞之琳
的诗歌创作师承了新月戏剧化独白的创作手法, 使
用口语, 讲究格律, 又自觉运用现代派. 亲切# 、. 暗
示# 的手法, 特别抓住以艾略特为代表的玄学派的机
智敏锐的精髓, 取众家之长, 形成独特的具有亲切题
材的、智慧的、富有哲理的诗风, 在30 年代中国诗坛
上独树一帜。
参考文献:
[ 1] 卞之琳. 介绍江弱水的几首诗[ M ]

. 卞之琳文集( 中卷) . 合肥: 安
徽教育出版社, 2002: 409
[ 2] 卞之琳. 人与诗: 忆旧说新[ M ] . 北京: 三联书店, 1984: 20
[ 3] 卞之琳. 完成与开端: 纪念闻一多先生八十生辰[ M] . 卞之琳文集
( 中卷) . 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2: 155
[ 4] 闻一多. 文学的历史动向[ M ] . 闻一多全集( 第一卷) . 北京: 三联
书店, 1982: 205
[ 5] 卞之琳. 人事多乖: 纪念梁宗岱[ M ] . 卞之琳文集: 中卷, 合肥: 安
徽教育出版社, 2002: 168
[ 6] 卞之琳. 赤子心与自我戏剧化: 追念叶公超[ M ] . 卞之琳文集( 中
卷) , 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2: 187
( 责任编辑: 韩慧玲)
% 69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