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

浅谈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

浅谈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
浅谈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

浅谈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

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提出“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学科课程相衔接”。但长期以来,初高中物理的台阶太大,高一物理难学,一直是一个困扰教师和学生的问题。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合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成为高中物理老师的首要任务。本文结合本人在实际物理教学的一些体会,谈谈对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一些理解。

一、充分理解造成高中物理难教难学的原因,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关键。

1.初、高中物理教学互相不了解实际情况

初高中分离后的教学,使广大初中物理教师不了解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广大高中物理教师不清楚初中物理课程的设置与特点,人为增加了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困难。

2.学生不同时期的思维特点

初中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期,这个时期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形式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快速发展阶段,并且抽象逻辑思维也有一定的发展。但在掌握复杂的抽象概念时,他们仍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如果没有具体形象作为基础,他们往往就不能准确地领会这些概念。

高中学生正处于抽象思维形成的关键期。这个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他们的逻辑思维水平已经得到了较高的发展,对比较复杂的问题一般能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和概括,他们还能自觉要求自己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实际,用理论去解释具体现象和理解新事物。但高一的学生虽然在年龄上已划分为青年初期,其实在心理发展的水准上更接近于初中生。他们对于高中物理的难度高,较抽象的特点缺乏思想准备和心理接受水平,这样在心理方面形成了压力。

3.初、高中物理知识层次的变化特点

初中物理知识从生活实际、观察实验入手,直观性较强,相对简单,如密度、同一直线二力的合成、二力平衡、蒸发、沸腾、压强、浮力、杠杆等,都是生活中常见,容易理解的。它建立的物理模型,对思维深度的要求比较低。初中对物理概念的引入一般比较直接形象,叙述简单,要求理解的水准低、思维水平要求也不高,甚至有的物理量的定义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而不是十分严密。如在运动学中不提位移只讲路程,为了避免矢量的方向性,又把速率的定义作为速度的定义教给学生。初中的物理规律少而简单,对规律的适用条件基本上不作重点强调,数学表达式也简单。对学生的要求主要是知道或理解物理学的一些基本知识,能从物理学的角度对一些自然社会现象做出简单的解释,一般只要求对物理现象做定性说明,简单的计算,整个内容较少,且在升入高中前有大量时间实行联系,成绩能够短期内提升,造成了学生们认为物理很简单,学习很容易的感觉。

高中物理知识相对比较系统、抽象,前后联系紧密;经常需要对物理现象是做模型抽象、定量说明、数学化描述等。如:质点、单摆、理想气体、电磁场。高中物理概念相对抽象、复杂,对思维水平的要求高。例如:从“标量”到“矢量”的跨度,从“速度”到“加速度”,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再到“加速度的大小、方向的变化与速度的大小、方向的变化的关系”学生就更困难了。学生在理解这类问题时不但要克服以前形成的思维定势,而且要加深理解,困难可想而知了。而且高中讲的物理规律往往牵涉到多变量的过程,状态,数字表达式较复杂,还经常要用图象来描述,而且矢量进入物理规律的运算中和图象中,强调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因而对数学使用,数学结合,抽象思维水平等方面的要求突然提升了很多。例如运动学四个基本公式,牵涉到s、t、a、v0、v t五个物理量,初中一个学期都学不到四个公式,而高中一节课就学完,他们的困难可想而知。还有S—T图象和V—T图象。虽然图象表述比较形象直观,但在初中却很少用到,学生对此一时很难适合。还有高中物理对实验的要求也提升了很多,有瞬时量的记录、测定方法、实验数据处理分析等比初中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

学生抽象思维水平的提升绝非一日之功,也绝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反复训练、逐步提升。

二、适当调整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是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有效途径。

1.增强直观性教学,提升物理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这不但是学好物理课的手段,而且也是物理课的教学目的之一。学习是

一生的事情,有了兴趣才能持续学习,持续上进。对周围事物的浓厚兴趣和好奇心是创造力的源泉。要让学生有兴趣首先就要让学生学得会,学不会不可能有兴趣。首先,教学要求适度不可否认,在只学必修物理课的学生中,很多人的理科基础不太好,所以,教学要求必须切实可行,不能随意拔高。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真正学到一些有用的知识。其次,循序渐进,为学生搭好“台阶”。很多学习中的困难是因为学习环节中的过度跳跃引起的。再次重视物理情景的建立。一些学生物理学习失败的原因之一是不能明白定律、公式所代表的物理情景。高中物理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经常只考虑其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物理现象的模型,使物理概念抽象化。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往往感到模型抽象,不能够想象。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方法上要从绝大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应尽量采用直观演示,多注意启发诱导,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多思考、多活动,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例如,在介绍弹力时,我们不要给弹力下定义,主要通过日常生活和体育项目中实例(如:撑杆跳高等)说明什么叫弹力,并说明弹力的产生条件:物体直接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弹簧和弯曲竹竿的弹力学生好懂,也容易演示,演示效果也很好。但物体对一些物体表面的压力也是弹力学生就难相信,因为学生看不见不易形变的物体(如桌面)的形变,做好微小形变的演示显得很重要。教师能够通过演示实验,如:用光学实验的激光演示仪放在水平桌面上,激光仪产生的光照在白墙上形成一个亮点。让一个学生压这个水平桌面,就发现光亮位置的改变,引导说明,让学生确信微小形变的存有。将本节课创设的简易实验激活了课堂气氛,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通过教师设计物理情景,才能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学生将对物理学和物理教师的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物理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同化是把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之中,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扩展,但总的模式不发生根本的变化。顺应是认知结构的更新或重建,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已不能为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所容纳,需要改变原有模式或另建新模式。很多事例表明,学生能够比较自觉地同化新知识,但往往不能自觉的采用顺应的认知方式。如高中学习电学的电阻定律时,能够利用初中所学的电阻大小与那些因素相关的知识来同化。但学习欧姆定律,尤其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就需要顺应新知识更新认知结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协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高中教师应了解学生在初中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并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实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顺利地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

3.掌握初、高中物理学习中衔过渡的难点,缩小台阶

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要从思维方法上,要求学生从形象思维进入抽象思维,完成理解水平的一大飞跃。初中研究力学问题,仅是力的初步概念,重力的常识,摩擦力只作为阻力的形式介绍而已。而进入高中后,一开始就要对较抽象的弹力、摩擦力, 实行全面的定量研究,还要选定研究对象、采取准确的方法受力分析等等,这些是横在新生面前凸起的第一个台阶,跨不过它,高中物理将很难过关。

其次,从水平要求上,高中物理教学应使理解水平、推理水平、应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水平、分析综合水平、观察和实验的水平得到提升。在初中,物理规律绝大部分是由实验直接得出的;在高中,如牛顿运动定律则要经过推理得出,而且在处理问题中要较多地使用推理和判断,所以推理和判断水平要求大大提升。科学思维水平提不高,就学不好高中物理。初中阶段以常识性介绍、说明为主要学习内容,对数学工具有应用仅仅简单的触及;进入高一,在学习和掌握力的合成和分解时,就体现了数学水平的培养和要求。学生要善于把数学知识使用于计算合力、分力的大小及方向,这对刚进入高一的新生来说,无疑是第二大台阶。高中阶段的学习,要对物理量和物理规律实行全面深入的定量研究,需要使用数学简明确切地表达问题,综合使用数学实行推理和运算。我们知道,物理知识不是公式的堆积,不作物理分析,乱套公式,不是数学本身的过错,而是不会使用数学。学生要善于把数学知识使用于物理,学会运算,以至最后得到物理结论,是在高中阶段应逐步培养和提升的水平之一。

4.增强研究方法的训练,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作为学生来说通过学习物理,更为重要的是学到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这是受益终生的;作为教师来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协助学生持续提升学习及解决问题的水平是每个

教师应尽的职责。大量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学不好物理的主要原因在于不会使用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去研究实际的物理问题。所以,要想做好初高中物理的教学衔接在教授物理知识的同时渗透物理研究方法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开始教学放慢进度,给一段时间让学生适合高中物理的教学,使学生从中体会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如在对高一新课程第二章第二节《质点和位移》的教学,讲质点概念时,就要强调从形象中抽象出来的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的方法。第四章《相互作用》的教学时,对于弹力,也不能因为初中已学过而轻描淡写。而应从弹力的产生、大小、方向、作用点等方面认真分析,为以后不同性质的力做示范,通过比较学习能较好地掌握弹力、摩擦力。

培养水平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培养水平首先要讲清讲透概念和规律。对每一个概念和规律要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弄清来龙去脉,弄清规律的性质、单位、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如:静力学中的合成和分解、运动学中速度的变化量和变化率、动量和冲量、理想气体与真实气体等,都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其次,要重视物理思想与物理方法的教学。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实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现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平行四边形法则、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都是如此。另外,教学中要注意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讲解习题时,要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上,让学生建立准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并逐步介绍中学物理中常用的类比法、等效法、对称法、估算法、假设法、设直法等解题方法。解题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水平。学生解题时的难点是不能把物理过程转化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再回到物理问题中来,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中要协助学生闯过这个难关。如在学习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时,有些学生认为合力一定大于分力。教学中可引入三角形法则,使学生理解到矢量三角形中表示合力的也是三角形的一个边;根据三角形中的三边之间的关系可知,合力大于或等于两分力之差,小于或等于两分力之和,其与三角形中三边边长之间的关系相似。成良好习惯。复习小结,提升综合概括水平。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掌握复习方法,让学生会归纳知识、整理知识,使知识系统化,便于记忆和掌握使用。同时对所学的思维方法及解题方法实行分类总结,找出其个性与共性,区别与联系,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考方法。

总来说之,对于走入物理课堂的高一新生来说,虽然台阶客观存有,但只要我们认真掌握初高中物理学习中衔接和过渡的特点,切实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实行教学,学生就一定能实现初高中物理学习的自然过渡,为整个高中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 【摘要】课程改革的最高境界是教师观念的提升。教师作为课改的执行者,决定着这场教育变革的成败。随着新课程的推行,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新课改让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每位老师心理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落差。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可以实现自身发展,而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件。我们的课改不是细枝末节的小变化,而是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的根本性变革。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心得 物理是门自然科学学科,其重视实验和观察能力的培养,重视创新意识和科学思维的培养,这与新课程理念——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等来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相吻合。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学应试化现象普遍存在。在课堂教学中,看不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影子,看不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场景,看到的只有大量的机械性训练。有的甚至打着“学案导学”的旗号,将这种应试化、训练化、试题化的课堂教学模式称为“高效课堂”。长此以往,这种教学方式必然会扼杀学生的灵性和学习兴趣。我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要改变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

问题意识,尤其是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1改变思想观念,教师角色从新定位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就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发展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这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陈旧的教育观念,由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的转变,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由一次性教育到终身性教育的转变,推进创新课程的实践。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教师把自己作为信息的传递者、知识的指引者即作为收集和传播信息的中转站,让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以参与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意识 以往的物理教学,甚至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大部分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老师一味的灌理论,讲概念,甚至讲实验,上课效果差是非常明显的。参与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进自己的课堂,让学生在“自己的课堂”里主动地学习,让学生亲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要途径。如在上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时,让学生靠墙亲自站在同学面前,用一个钉子挂着小钟摆,然后让钟摆从靠近该同学眼球的位置开始摇摆,摇摆前通过提问,比如小球会不会碰到该同学眼睛,碰到为什么,不碰到又为什么,在参与活动中巧设各种疑问。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发现→惊奇→探索这

浅谈初高中物理教学如何衔接

浅谈初高中物理教学如何衔接 发表时间:2013-01-22T09:52:08.437Z 来源:《教育创新学刊》2013年第1期供稿作者:白春华[导读] 人们对某一事实、客观现象产生了解释或处理的心理欲望,这就是问题意识。 白春华河北省武邑县职教中心高中物理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台阶”。具体表现在物理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法与心理特点上。初中物理学习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大多是“看得见,摸得着”,而且常常与日常生活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大多属于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实验为依据的具体的形象思维,较少要求应用科学概念和原理进行逻辑思维等抽象思维方式。 初中物理练习题,要求学生解说物理现象的多,计算题一般直接用公式就能得出结果,设置的思维不超过两个层次。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更接近真实的物理过程。分析物理问题时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需要学生掌握归纳、类比推理的方法,从单纯的算术、代数方法到函数、图象、矢量运算、极值等各种数学工具的综合应用的变化,特别要具有科学想象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是学习者通过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从环境中接受的感觉信息相互作用来生成信息的意义的过程;学习的建构过程包含两方面的建构,即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和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到事物的某些方面,不存在唯一标准的理解。 人们在接纳新知的过程中总是有排它性的,学生能够比较自觉地同化新知识,但往往不能自觉的采用顺应的认知方式,而总想用以前的知识来认识、解释新问题。在需要更新或重建认知结构的物理新知识学习中,应指导学生顺应新知识来更新认知结构。要解决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难的的问题,应把以下几方面作为突破点。 一、从教材内容入手 教师要认真研究初高中教材,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了解学生已有的物理学习水平,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如初中物理中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速率)、路程等。高中物理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位移、加速度等。 对于刚进入高中阶段学习学生来说,降低起点,分散难点,放慢起始教学进度,帮助学生熟悉高中的教与学的方法,便于学生接受、掌握新概念,排除他们的畏难心理,使他们能够夯实基础,在教学中切忌有一步到位的思想。多做实验,多联系实际,通过直观教学使抽象的物理概念与生活实例联系起来,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逐步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模型,使学生更好更快的适应高中物理的教学要求。 二、从指导学法入手。 长期以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直接表现是“重教法”而“轻学法”,这种意识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尤其突出,在设计教法时忽视或不设计“学法”。教法是先导,学法是主体,教法应以学法为依据,应加强对学生课前预习、课堂阅读、课后巩固的方法指导,在高一教学中应使学生逐渐形成由接受学习到接受学习、发现学习并重的过渡。 三、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入手。 人们对某一事实、客观现象产生了解释或处理的心理欲望,这就是问题意识。 首先要培养学生敢于问问题,学生不敢问“问题”主要心理障碍是自卑心理和紧张心理。培养方法是:当学生问“问题”时不能轻视,不能嘲笑,要满腔热情地接受和喜爱学生提出的问题,凡是能提出问题的学生都要想尽办法进行合理地表扬,凡是问题中的合理成份,要充分肯定,对不合理的成份要用积极的态度进行指正。对问题指正时要尽量让学生相互讨论。 其次要给学生有足够的问“问题”的空间,不能对问题草草了场就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间充分争论,尽量让学生有讨论问题的体验,使他们在讨论中不断修正对问题的看法,形成正确的问题解决方案,事实上在争论中又有新的问题产生,因此问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关键是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 再次,要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提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教师的示范,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示范性地提问,再引导学生模仿创造性地提问,学生对同学们自己提出的问题讨论更加激烈,而且兴趣始终不减。 四、从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入手。 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思考方法。当学生的思维结果正确或有创新时,必须适时表扬与肯定,当学生的思维结果是错误的时候,要能容忍学生,并鼓励大胆再思考,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思维活跃,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有了土壤。

探析新课标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及策略-物理论文

探析新课标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及策略-物理论文 探析新课标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及策略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推进与实施,其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不能仅仅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与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满足素质教育对人才的基本需求。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教学模式 高中物理的知识点繁多,而且内容比较抽象,若是学生在学习时不能真正地思考,深入挖掘其内涵,学生就很难学好物理,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因此,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生动地组织教学,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下面我就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实践,简单谈谈在新课标教学理念下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方法及策略,为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提出几点建议。 一、让生活走进课堂 大千世界五彩缤纷,物理现象比比皆是,很多学生虽然在生活中看到过种种现象,却没有深入地思考,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从而感觉物理知识是深奥的,是晦涩难懂的,造成学生的抵触心理,从而使得物理学习的效率低下,成绩下降。面对这样的学习现状,教师要将物理现象引入课堂,启发学生思考,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探究欲望,保证学习的质量。 我在教学中就曾经以“生活中的物理”为主题在课堂上与学生探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比如,坐在快

速行驶的车上,在转弯的时候,会感觉向外甩,这是离心现象;在游乐园坐海盗船,从上往下落有失重现象;长期堆煤的墙角会发黑,这是固体分子的扩散现象等。将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引入到物理课堂中,学生在熟悉的现象中找寻其存在的物理知识,体会物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就能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有十分强烈的参与课堂的欲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运用现代教育媒体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现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多媒体集声音、图形、视频于一身,使其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高中物理虽然与生活联系密切,但是很多知识都具有抽象性,若是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借助口头讲授学生很难真正地理解这些知识,而多媒体则可以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形象化,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 比如,在教学“万有引力定律”时,如果教师只是用语言介绍运动的过程,学生很难理解天体运动的规则,而采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学生就可以形象地理解运动的过程与规律,从而在脑海中对天体的运动形式形成一个模式,有助于简化学习内容。又如,一些难以亲自操作的实验,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像重核裂变、轻核聚变的过程,课堂上无法做这些实验,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学效果,但是采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将裂变、聚变的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也就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创新教学方法 物理作为一门科学性的学科,其知识性与逻辑性都很强。学生要想学好物理,只靠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是行不通的。教师要指导学生采用合适的学习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论文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论文 高中物理难学是许多学生的共同感受,这是因为高中物理同初中物理相比,无论从知识的深度、难度和广度,还是从学习方法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在高中物理学习内容方面,知识的抽象性、系统性、理论性以及综合性都比初中有明显的质的变化,加之在高中有相当多的时间要求学生独立地或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获取知识和整理知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从学习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是一次飞跃,即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从形象思维到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的飞跃,从单因素简单逻辑思维到多因素复杂逻辑思维的飞跃。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取适当措施,帮助学生提高成绩。 一、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活动最容易从兴趣出发,也容易受情绪左右。学生在开始学习物理时一般都感兴趣,但这种兴趣中好奇的成分居多,带有盲目性,对学习中将要遇到的困难缺乏思想准备,所以在进一步学习中遇到困难就会产生畏惧心理,兴趣减弱。此时就需要教师及时地给予正确指导,培养成就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对物理的兴趣发展升级:从好奇→乐趣→志趣。志趣是兴趣的高级水平,志趣将使学生百折不挠,知难而进,成为强大的学习动力。 发挥实验多的优势,培养学习兴趣。中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获得、理解和运用,必须建立在对物理知识感知的基础上。物理实验给学生提供了具体可感的形象,它将奇妙无穷的物理现象(如五彩缤纷的肥皂泡、有趣的布朗运动、磁场中电子运动的圆形轨道等)生动鲜明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良好的物理环境里充分运用自己的感官,在全面感知现象的基础上去发现和认识世界,把好奇心引向分析思考,从而充分激发学习兴趣。

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

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昔日很多在初中物理成绩优秀的学生进入高一就反映高中物理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于是大声疾呼“物理物理,真是无理”。高一物理难,难就难在初高中物理衔接出现的“台阶”。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化“台阶”为坦途;如何使学生在初中阶段获得物理学习后续发展的能力,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成为我们初中物理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几个方面分析了“台阶”产生的原因,并阐述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一些方法。 一、台阶产生的原因分析 1、定性介绍向定量研究的过渡使学生学习产生陡度 初中物理学习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大多是“看得见,摸得着”,而且常常与日常生活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大多属于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实验为依据的具体的形象思维,较少要求应用科学概念和原理进行逻辑思维等抽象思维方式。而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对象(可能是几个相关联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复杂的问题,学生接受难度大。例如初中学习力的知识,我们只是对单个物体受力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而高中物理对物体受力分析不仅仅局限于一个物体受一个力,而要考虑的是多个物体受多个力作用,且不一定是

平衡状态,因而问题较为复杂。 2、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使学生思维产生断层 在整个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的阶段。初中生的思维与高中生的思维是不同的。初中生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经验型,他们往往要借助生活中的亲身感受或习惯观念等进行思维活动。因此定性的感性知识多,定量的理性的逻辑内容少,符合初中学生的思维规律。这种思维是属于较低的思维,其由物理感觉引成的物理概念是直接的、经验性的、浅层的。而高中学生的思维则要形成抽象思维,属于理论型。对高中学生要求能够利用理论做指导来归纳整合各种事实材料,掌握一定的逻辑思维程序,利用判断推理等手段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并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 3、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不适应高中物理教学要求 由于初中物理内容少,问题简单,讲解例题和练习多,课后学生只要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稍加复习和总结,就能很轻松得获得较理想的成绩。进入高中后,高中物理内容多、难度大,逻辑强,而且知识之间有关联,而有的同学还以老一套方法对待高中物理学习,结果是“学了一大堆公式,虽然背得很熟,但一用起来,就不知从何下手”,还有的同学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听课方法,上课听不懂,跟不上,穷于埋头做笔记,不得要领,不能很好的理解知识,因而学生就感觉到物理深奥难懂,从而心理上造成对物理的恐惧。 二、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一些措施 1、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求知欲望

教育论文浅谈初高中物理衔接问题

浅谈初高中物理衔接问题 1问题的提出 初中生升入高中以后,“物理难学”似乎成了中学生长期以来的普遍呼声,高中物理较之初中物理,无论从学习内容上,还是从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上都存在着颇大的“跨度”,甚至出现“断层”。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良好的教学不能只看到学生现有达到的水平,而应当立足于长远的发展,看到学生的明天。那么,作为物理教师,我们又如何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初、高中物理教学中构建一座桥梁,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探索研究,以帮助中学生在物理学习整个过程中实现自然的过渡和顺利的衔接呢? 2 新课标对于衔接问题的启示 当前,新课程的教学改革正在全国各地迅速开展,物理新课程标准强调,物理教学不仅仅要进行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而且要注重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感受并领悟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更要从中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科技、勇于创新的科学素养和态度。这样一种多维度的教育目标正是反映了一种以学生为本的全面发展与长远发展的教育理念,在对原先的物理教育赋予了新的功能和意义的同时,无疑对我们所面临的初高 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也给予了极大的启示。因此,要消除学生在初、高中物理学习中那样一种“跨度感”,还是应当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教学观,革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不但能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科学探究的意识、发展科学思维能力、提高科学审美情操,从而使他们的能力水平获得更高层次的提升,促进他们的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以顺利地完成向高中物理学习的过渡。近年来,笔者先后从事了高、初中的教学工作,深感初高中物理教学中确实存在着的“跨度”和“断层”,在当今新课改的背景下,也尝试着立足于初中物理教学这个角度对初高中衔接问题进行了一些教改实践和探索,现跟同行们作一交流,以期抛砖引玉。 3 教学中对衔接问题的探索和实践 3.1实施探究性教学,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思路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思路 发表时间:2019-02-18T16:05:22.47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54期作者:李印[导读] 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使得广大教师对新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了深刻认识。 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第一高级中学121400 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使得广大教师对新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了深刻认识。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既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更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高中物理在多数学生看来是一门很难熟练掌握的学科。事实上高中物理的规律性很强,只要能透过有效教学策略的运用,让学生的思维潜力到达必须的水平,就会让学生学得简单。 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透过教师在一段时光的教学活动之后,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即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不论教师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教得是否认真、学生学得是否辛苦,如果学生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不好,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就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 一、因材施教,激发兴趣 “教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主要表此刻:首先,教师头脑中始终有个体差异意识,这样备课时才会有所体现,上课时有所落实。其次教学时务必心中装着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不能忽视他们的存在,时时刻刻想到他们。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应分别对待不一样层次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依据教学对象的整体状况选取教学资料的难易程度,确定具体教学方法。在备课中,只有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所有的学生都用心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各尽所能、各有所得,不一样程度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才是落实新课程理念。 二、转变教模式,提高效率 1.由“重教”向“重学”转变。过去的教学是以教定学:教师讲,学生被动的听,完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的时光都被教师占用了,学生缺少练习、体验的时光。而学习是一个需要内化的过程,我们不能指望学生课后花多长的时光来自觉学习物理这一门课。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给学生留有内化时光,要敢于精简“讲”的资料,放手给学生多“练”的机会,注意学和教的最佳结合。 2.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重过程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中,放在揭示知识构成的规律上,让学生在感知、推理、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中发现真理、揭示规律、掌握知识、提高潜力。 3.重视实验操作、加强学生的亲身体验。物理学是一门应用性的自然科学,“所有的科学都是从实验开始的。”几乎每一个物理教师都能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然而确有很多教师主观认为讲实验比做实验来得简单,更容易应付考试。由于缺少亲身动手操作体验,印象不深,学生课上听懂课后就忘了,以致教师还得反复讲。专家认为:对于实验,讲十遍、百遍,不如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高考中的实验也越来越灵活多变,对潜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像以往那样没有长期实验探究操作训练是很难应对高考的。 三、引导学生养成情景分析和建模的习惯 1.高中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困难分析。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过程实际上包含这样的流程,从实际问题中提取信息,排除次要因素(抛除非物理信息),确立理想化的研究对象和物理情景,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寻找物理对象在变化过程中满足的定量和定性的规律,直至解决问题。 在大多数状况下,传统物理教学及有关问题的训练,往往直接给出简化后的物理对象或物理图景,因而在问题的处理上,学生缺乏对物理对象和物理情景做理想化处理的方法和潜力。 如学生习惯于解决细线悬挂小球的摆动问题,而对小孩荡千秋却一筹莫展。学生习惯于解决小球过顶的圆周运动问题,而对汽车过拱桥的问题却束手无策,困难在于: (1)学生缺乏准确的物理模型。在实际问题的众多对象中,思维容易受到问题表象的干扰,很难抓住对象本质特征,因而难以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物理图景和物理模型,构成认识上的思维障碍。 (2)学生缺乏程序化的思维训练。因此在今后的物理教学中务必重视图像情景的教学,加强学生的应用潜力的培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 2.重视图像情景教学的策略。不一样的信息对大脑中不一样的部位产生刺激作用,如文字信息传向左半脑,引起抽象思维,构成概念,完成数字计算和演绎,而具体的形象图形和图像信息将传向右半脑,引起形象思维,构成空间概念。应用潜力的培养,就是要在教学上透过图像图景的教学,建立由实际情景——理论模型——新实际情景的有机联系。加强抽象的物理规律与形象的实际情景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的效率,进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四、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在物理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良好习惯。归纳总结就是对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整理,将一个个零散的知识点建构成有机的物理板块,让学生在整理中巩固提高。这就好比一个有条理的人会经常整理内务,物品摆放有序,存取自然方便,使人赏心悦目。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1.每一节课的资料,下课前指导学生进行小结。并且要求学生在作业前将当天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2.每学习一章要求学生自我归纳知识点,画出物理知识联系图。3.物理测验后要求学生对答题状况进行反思,寻找得失,总结经验教训,对错题进行更正。透过以上的教学策略,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归纳和应用潜力,提高了教学效率。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任重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技巧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 1、高中物理学习不同于其它学科,学习物理应该懂得知识和能力是不可宰割的,个别说,高测验题对知识和能力的考核是联合起来进行的。一道试题既考查了知识,同时又考查了能力,而且经常是考查了多少种能力。我们不应该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显然,一个知识贫乏的人不可能有很强的能力,所以,考生应该全面复习物理知识,不要漏掉。 全面温习不是机械地、简略地阅读全部知识。由物理现象、物理概念、规律等组成的物理理论比如一棵大树,各部分内容是严密接洽构成的一有机的整体,有骨干、支干、树叶等。在逐章逐节复习全体知识时,要注意深入理解和体会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树立知识构造,使本人具备丰盛的、体系的物理知识,逐渐体会各知识点的位置、作用、分清主次,理解实践的本质,这是进步才能的基本。 高考试题知识笼罩面广,考生应答全部考试内容当真复习,该记忆的应该记忆,物理知识点杂而多,不另外要猜题、压题,不要以为不是重点内容就不会考,也不要认为有的知识陌生、冷清就不会考,应该扎扎实实地全面复习。 2、全面、深入、准确地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 (1)要在更广泛的知识和更广泛的背景资料上掌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 理解和控制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就需要对概念、规律的提出、建破有一定的了解,对概念、规律内容的各种表白形式(文字的和数字的)有明白的认识,能理解它们确实切含义,理解它们的成立前提和实用范畴,理解它们在物理理论大厦中的地位,会利用它们剖析解决问题。在复习前考生对此已经有必定的认识、理解,然而应该晓得,根本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揭穿了客观事物的实质,是人类经由长期波折的历史过程的结晶,存在深刻的、丰硕的意义,对它们的实质和意思的理解是分档次的,在高中一、二年级学习时的理解是低层次的,在复习过程中要尽力提高一个层次。 (2)概念与规律紧密联系。 应该知道,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揭露物理现象的本质,物理规律建立了有关物理量间的联系,它们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如果把它们隔离开来,脱离物理规律、死背概念定义或脱离概念、形式上对待规律内容,是不可能很好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规律的。我们应该重要通过规律来理解概念,通过概念来掌握规律。例如:功的概念除抓住功的定义式外,应该侧重从动能定理、功能关系、热力学第一定律、普遍的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等角度来理解,即从能质变化、转化的角度来理解。在电学中、光学中,我们越来越着重从能量转化来理解功,如光电效应中电子脱离金属的逸出功是从能量转化来理解的;动量概念应联系动量定理、特别是动量守恒定律来理解;电阻概念应联系欧姆定律、焦耳定律等来理解。电阻的定义是:R=U/I,按欧姆定律,我们来体会电阻的妨碍作用。串联电阻、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也由U 与I的比来理解。从焦耳定律来体会电阻是耗费电能转化为内能的元件;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掌握不能分开磁通量概念和感应电动势概念等等。 (3)比较易混的物理概念、规律。 比拟轻易混杂的物理概念、规律的异同、差别和联系有利于准确理解概念、规律的准确含义。例如:动量和动能都是描写物体活动状况的,都与物体的品质、速度有关。但动量是矢量,与动量有关的规律是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动能是标量,与动能有关的规律是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功效关联等。做功与传热都是转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在使物体内能变更上功与热量是等效的,功、热量、能量的单位也雷同。但传热产生在存在温度差的两物体之间,是物理间内能传递的一种方式。做功与两物体间的温度差无关,是物体间其余情势能与内能转化的一种方式。 (4)灵活应用物理概念、规律。

高中物理教学方法浅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714385501.html, 高中物理教学方法浅谈 作者:王光智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7年第08期 摘要:长期以来,高中难教难学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这是因为高中物理同初中物理相比,坎从知识的尝试、难度和广度,还是从学习方法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在高中物理学习内容方面,知识的抽象性、系统性理念性以及综合性都比初中有明显的质的变化。 关键词:激发兴趣;学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8-0191-01 高中物理教学难的问题较为普遍,多数高中生感到高中物理内容多、难度大。随着高考物理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高考成绩偏低,使大多数学生产生了害怕心理,有些学生认为高中物理难学,直接影响着高中物理教学,解决好这个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古人说得好,"欲善其终,必先善其始"。教师若能正确引导学生掌握物理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学生对高中物理的学习态度,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本文笔者就高一物理教学难的成因及对策做一探讨。 1.加强物理实验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无论是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概念,还是帮助学生揭示物理规律,甚至帮助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它都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创新能力以及优良的个性品质。高中阶段有些物理知识比较抽象,但若借助实验手段,往往能起到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的效果。学生觉得学习物理比较容易了,才会对物理这门学科产生兴趣,从而进一步的想要努力学好它。例如,我在讲"机械波"这节课时,我都会用机械波演示仪把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和传播过程反复演示给学生观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归纳出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和传播过程,还包括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中质点的振动先后顺序,每个质点的起振方向和波源起振方向的关系。每次通过练习反馈,都显示绝大多数学生顺利掌握了这一知识点。又如,我在上"力的合成"这节课时,改在物理实验室上,通过学生自己做实验,自己发现、总结出两个力的合成规律,即分力与合力所满足的关系。这样,通过实验手段既让学生在观察中学,在做中学,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让他们在观察和亲手做物理实验的过程中掌握了物理知识,培养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归纳、推理、总结能力。 2.提高科学探究的质量,关注科学探究学习目标的达成

初高中物理的衔接教学

初高中物理的衔接教学 【摘要】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能够构建起学生由初中向高中过渡的桥梁,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学习,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去分析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教学。 【关键词】高中物理;初高中衔接;策略 不少学生由初中进入高中后,不能适应高中的物理学习内容,一时难以进入学习状态,造成学生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磨灭了向科学进军的睿智,消退了向科学领域探索发现的热情。为此,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构建起学生由初中向高中过渡的桥梁,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区别,找到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高中教师需要研究初中物理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层次,对初高中物理教学内容进行比较分析,找到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梯度和问题层次结构,将初中升高中的难度和能力台阶适度降低,保护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和热情。初中物理很多都是生活中的简单物理现象,学习较为容易,过程相对简单,很多都是静态物理过程的观察与分析,而高中物理则要对物理的概念深入理解,对物体运动的规律严谨地进行表述;同

时,从动态的角度去分析和判断运动过程以及影响因素,需要较强的逻辑性,显得较为严密。 例如,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只需要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这样的判断就可以了;而高中则要分析力为什么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要分析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时,有什么样的定量关系?又比如,初中时关于路程和速度以及时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对速度的定义则是简单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而高中物理不仅表述路程与速度的比值,还要强调物体运动的方向。这就要求高中物理教学选好切入点,实现由初中知识向高中知识的过渡,让学生既能够消除陌生感,又能够理解和应用。 二、有效填补知识空白,学会应用数学工具 现在高中物理教学与高中数学没有做到合理的交叉与衔接,不少物理知识的理解和问题的处理需要运用高中数学的知识,而不少学生所掌握的高中数学知识相对滞后于物理教学内容要求,造成学生学习和应用方面出现的空白,也就影响了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升。这就要求高中物理老师一方面与数学老师做好配合,根据物理教学需要,由数学教师适当调节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关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高中物理,降低物理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增强应用能力。或者物理教师直接向学生补充相关的数学知识,更有针对性,在不增加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方法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方法 【摘要】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且与日常生活现象的联系也不象初中那么紧密。为了能使学生更好的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本文从新旧知识的衔接、提高学习兴趣、解题规范化等几个面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衔接兴趣规范 高中物理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上。初中物理学习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大多是“看得见,摸得着”,而且常常与日常生活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大多属于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实验为依据的具体的形象思维,较少要求应用科学概念和原理进行逻辑思维等抽象思维方式。初中物理练习题,要求学生解说物理现象的多,计算题一般直接用公式就能得出结果。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且与日常生活现象的联系也不象初中那么紧密。分析物理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有时还要从建立物理模型出发,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问题。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需要学生掌握归纳理,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方法,特别要具有科学想象能力。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

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新旧知识的衔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高中教师应了解学生在初中已掌握了哪些知识,并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1、方法恰当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顺利地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就降低了高物理学习的台阶。在初中物理中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速率)、路程和时间;高中物理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位移、时间、加速度等,其中速度位移和加速度除了有大小还有方向,是矢量。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顺应新知识,辨析速度和速率、位移和路程的区别,指导学生掌握建立坐标系选取正方向,然后再列运动学方程的研究方法。用新的知识和新的方法来调整、替代原有的认知结构。避免人为的“走弯路”加高学习物理的台阶。 2、直观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直观教学。高中物理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经常只考虑其主要因

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资料

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 教学衔接

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昔日很多在初中物理成绩优秀的学生进入高一就反映高中物理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于是大声疾呼“物理物理,真是无理”。高一物理难,难就难在初高中物理衔接出现的“台阶”。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化“台阶”为坦途;如何使学生在初中阶段获得物理学习后续发展的能力,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成为我们初中物理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几个方面分析了“台阶”产生的原因,并阐述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一些方法。 一、台阶产生的原因分析 1、定性介绍向定量研究的过渡使学生学习产生陡度 初中物理学习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大多是“看得见,摸得着”,而且常常与日常生活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大多属于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实验为依据的具体的形象思维,较少要求应用科学概念和原理进行逻辑思维等抽象思维方式。而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对象(可能是几个相关联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复杂的问题,学生接受难度大。例如初中学习力的知识,我们只是对单个物体受力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而高中物理对

物体受力分析不仅仅局限于一个物体受一个力,而要考虑的是多个物体受多个力作用,且不一定是平衡状态,因而问题较为复杂。 2、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使学生思维产生断层 在整个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的阶段。初中生的思维与高中生的思维是不同的。初中生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经验型,他们往往要借助生活中的亲身感受或习惯观念等进行思维活动。因此定性的感性知识多,定量的理性的逻辑内容少,符合初中学生的思维规律。这种思维是属于较低的思维,其由物理感觉引成的物理概念是直接的、经验性的、浅层的。而高中学生的思维则要形成抽象思维,属于理论型。对高中学生要求能够利用理论做指导来归纳整合各种事实材料,掌握一定的逻辑思维程序,利用判断推理等手段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并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 3、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不适应高中物理教学要求 由于初中物理内容少,问题简单,讲解例题和练习多,课后学生只要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稍加复习和总结,就能很轻松得获得较理想的成绩。进入高中后,高中物理内容多、难度大,逻辑强,而且知识之间有关联,而有的同学还以老一套方法对待高中物理学习,结果是“学了一大堆公式,虽然背得很熟,但一用起来,就不知从何下手”,还有的同学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听课方法,上课听不懂,跟不上,穷于埋头做笔记,不得要领,不能很

浅析高中物理教学法

浅析高中物理教学法 高中物理教学应采取图示教学法、媒体教学法、总结教学法、单元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加强重点难点问题的解析,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标签:高中物理;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重点 高中物理的教学方法和效果越来越受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关注,随着新课程的提出,新的标准和新的要求也逐渐出台,对于高中物理原有的教学也提出了一定的挑战,也将面临着全新的问题,如何在新课程下,提高我国物理教学的效果,如何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如何改变教师与学生在物理课上的角色,如何将新的教学方法带入到当前的教学之中,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物理教学本身就是一门相对具体学科,笔者根据自己多年在高中物理教学第一线的实践经验,经总结和归纳出以下几个较为粗浅的教学方法: 一、图示教学法 物理是门相对具体的学科,有些知识更为直观,更为具体,所以用图示的方式让学生更为直观的去理解所讲授的知识,例如,像物理教学中的摩擦力,斜坡的摩擦力的计算,这时老师就可以在黑板上画出斜坡,再画出一个有一定重量的小车,斜坡的角度等等,让学生从图形上直观的看到所讲授的内容,让学生更为有兴趣去进行学习。图示教学法广泛的应用于物理教学中,像浮力的解释,角度的表达,力和反作用力等。 二、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法,是当前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学校和教室的硬件要求更高,并不像图示和教具的方法更为直接和相对较为廉价。但是多媒体教学方法,可以给学生更为直观的教学内容和较为灵活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还可以增加教学的外延性和内涵性,引入一些相关的视频,进行更为直观的教学,让学生在看视频的过程中,就可以学到要学习的内容,还可以运用一些相关的远程教学,利用一些全国重点院校的网上教学课程和远程教学等先进手段,对学生进行网络教育,还可以应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像无线客户端,自主网络任务学习、个人PC机联网教学等教学方法,从多元化、多角度对学生进行教学,不仅给学生带来了新颖性,而且还给学生更为丰富的学习端,更为灵活的进行学习,多媒体教学和多端网络教学势必将成为未来不仅仅是物理教学更是各门学科教学和学习的主流方式。 三、总结教学法 总结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对于系列和同节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总结和合理的归纳。这种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复习时的系统性归类,而且还让学生对于整体的学习有个切实的把握,不仅教会了学生知识,而且还教会了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 一、初中和高中物理教学相衔接分析 1、教材方面 (1)初中课本重现象,要求学生知道的内容多,需要了解的知识少。认知特点为定性分析多,定性分析少。 高中内容也是力、热、光、电。重现象的本质,研究的现象较为复杂抽象。 (2)初中物理难度小,趣味性浓。通过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出简单的物理规律,形象具体易于接受。 高中物理重视理论上的分析推导。数学工具的应用更加明显。不仅有算术法、代数法、而且要运用函数图象和极值等数学方法来研究物理现象和过程。 (3)、中考试题避开偏、难、繁以应用为主。高考由于受选拔人才的客观因素制约,在实际教学中,难度降不下来,因而使高初中的衔接更困难。 2、教学方面 初中物理教学内容要求低,以观察实验为基础。教师注重教学的趣味性、知识的认知性。课堂密度小,进度慢。有时间对重点概念规律反复讨论,便于学生掌握重点。习题类型少变化少,学生的学法和学习习惯大多为接受学习。 高中阶段教学进度快,课堂教学密度大。常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要求学生通过抽象概括、

想象假设、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高中物理题型更是复杂多变,单靠对概念规律和公式的死记硬背解决不了问题。在教学中必须对比、归纳、总结,让学生在对比中掌握同类问题的共性。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使问题简化经常只考虑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物 理现象模型。比如质点模型的建立,使学生逐渐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放法。多创设物理情景,让学生在遇到具体问题时,也能勾勒出具体的物理情景帮助解决问题。 3、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 初中物理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形象思维基础上的,对抽象思维的能力要求不高。由于物理教学的阶段性,学生在初中学到的不少物理知识有局限性和不严密性,这些知识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式。比如初中学习压力时,经常遇到的是水平状态下的情形,结果学生形成“压力一定等于重力”的思维定式。对学生高中物理学习产生消极影响。 高中物理教材中,要建立大量的物理理想模型。如质点、单摆、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及简谐振动等。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许多物理过程的变化是多因素的,需学生抽象的假设一些中间物理状态或抽象出物理情景,然后才能正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此外还要有 空间想象力,如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

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教学如何衔接的思考

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教学如何衔接的思考 物理是一门基础学科,物理在高考中占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对于高中物理的学习,很多同学都感觉在初中成绩很不错,但是一进入高中,成绩下降不少. 这是因为在高中,物理知识不仅在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与初中的物理知识难度相比提升了很大的一个层次,研究的物理对象也更加的复杂。此时,很多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倍感吃力。如何让学生们在高中学习物理知识更加的顺利呢?此时,知识的衔接就是关键的一步了。有人把衔接知识看做高中的事,这是不可取的。将知识的衔接比作“送”与“接”的过程,那么,对于初中来说,应该承担的任务就是“送”。我工作九年,之前从事高中的物理教学,后来从事初中的物理教学,有幸可以对整个中学阶段的物理课程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想对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提一点自己的看法。 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不同点 1.教学方面 初中阶段,物理教学进度较慢,有可能对重点概念、规律反复讨论,便于学生掌握重点,习题类型较少,变化也不多,且多数与教师课上讲的内容、例题对得上路子,考试时往往只要记住公式,背好笔记,一般就能取得较好的成绩,不少学生养成了死记硬背的坏习惯。到了高中后,教学进度明显加快,课堂教学密度大大提高,需要学生自己多分析、思考、练习,才能真正掌握,习题类型更是复杂多变,单靠对概念、规律和公式的

死记硬背,解决不了问题。很多学生对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 2.学习方法方面 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方法是:跟着教师转,死记硬背教师布置的内容,没有预习教材和进行有关的课外阅读及实验的习惯。高中物理学习,课上勤思考,课后注意观察、分析,把知识学活,能举一反三,甚至有独创精神。学生刚进入高中阶段,往往带着初中的一套学习方法,以致不能适应高中的物理教学要求。 3.思维能力方面 初中物理教学是建立在学生的形象思维基础上的,对抽象思维能力要求不高。高中物理教学都是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即逻辑思维能力。许多物理过程的变化是多因素的,需要学生抽象的假设一些中间物理状态或抽象出物理图景,然后才能正确地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对此,只习惯于形象思维的学生,一时是难于做到的。 由于物理教学的阶段性,学生在初中学到的不少物理知识是有局限性与不严密性的,然而这些知识有时都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例如,初中阶段学习压力时经常遇到的水平状态下,因而压力等物体的重力,结果不少学生形成“压力一定等于重力”的思维定势,对他们进一步学习高中物理产生消极影响。 日常生活中一些错误的感性认识往往顽固地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中,尽管他们经过了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但并没有真正排除这些错误的认识,随着时间的迁移,正确的东西遗忘了,错误的认识又会重新抬头。例如,初二时已学过的:牛顿第一定律,到了高一,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