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入餐饮深似海,浅谈我对餐饮的真实感悟

一入餐饮深似海,浅谈我对餐饮的真实感悟

一入餐饮深似海,浅谈我对餐饮的真实感悟
一入餐饮深似海,浅谈我对餐饮的真实感悟

一入餐饮深似海,浅谈我做餐饮的真实感悟

餐饮业被誉为百业之王,堪称完美的商业行当。较低的资金门槛,稳定的现金流,五成左右的毛利率,太适合成为一个小而美的独立创业项目,挑不出毛病,接近心中所想。基于以上原因,我开了家煎饼奶茶店,事情只有做了,才能够窥探围城,一脚踏入餐饮业深浅立现,做对了一些事情也做错了一些事情,有真实的快乐,也有真实的痛苦,熬出来的感悟,才更加的回味悠长。

第一,心理陷阱。开餐饮店这件事需要有文化吗?事实上,它真的不需要,做大到一定程度才需要。但是有文化的人做事情的想法比较多,不是性格上要想,而是富余的思考力在作怪。于是在做规划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差异化定位,然后又能够匹配这种情怀的眼光去对位各个环节。情怀一旦介入,自然就要高大上。比如选址,我开始呢,就定了一个新开楼盘的临街店铺,60平毛坯交了定金。后来庆幸没有租成,下面说选址时我会讲,开餐饮店这个事情自然没有做互联网听起来有面子,就是一种极其耗费精力、体力的劳动,多劳多得,非常公平。所以从心态上讲,不要拧巴,不管你从前多么风光有尊严,但是踏入这个行业,你可能还不如路边卖串串的农村大妈生意做得好。你能说谁比谁更有尊严?这是要克服的心理陷阱。比起虚荣和扭捏,你更应该看重行动的价值,不管最后能不能做成做大,再想到就去做的勇气和品质是创业的基础,不经历这样的过程,日后即使机会摆在你面前,你也不敢向前。从来没趟过浑水的人,怎么敢轻易离开泳池拥抱江河呢?要想击中球,你必须得挥出第一拍,挥一拍还不够,要多挥几拍,成功的概率才更高。

第二,选址。选址的规则只有一条,人多人多还是人多。好的选址是成功的基础,做实体的人选址做对了,起码过了及格线。不要相信酒香巷子深,我知道看到偏安一隅生意长期暴火的餐饮店,没有一家不是多年的老手开的,不是在一个地方不挪窝。多年积累的口碑就是干这行,10年以上的人来到了这里,你想靠卖个概念,做个主题,在鸟不拉屎的地方一

直火下去,门都没有。做餐饮选址呢,就是一条规则,人多人多还是人多!选址之外重要的三个硬件是一定要掌握的排烟、燃气和电。我最初选的地方有排烟主系统,只需要驳接进去就好了,但不会为我一家启动这个系统,所以要自己做排烟,从后窗进入小区。因噪音和污染,住户呢阻拦天然气入户。开发商说手续齐全,只需要自己申请开气口就行。但是通过熟人了解到手续没批,具体到什么时候呢?还不能够确定。考虑到用电量三相电比较一劳永逸,但是开发商不同意扩容。由于以上3点没有达成一致,最终放弃了这个选址。当时看似阻碍却也暴露了隐患,规避了风险。几个月过去了,再看这个地方,一家店都没有开。所以呢,还是比较庆幸的。

第三,标准化。用贵的好的东西说来简单做着难。多数餐饮店生意倒是越做越冷清,顾客越来越少。做了很多的改良,就是找不到原因。我也经历了初期火爆后生意下滑的窘境,然后让自己绞尽脑汁的去找原因,静下心来反复的想,意识到找不到具体哪一点出现的问题,就是所有的点都出问题了。以前我做早教,既不是刚需,又看不见摸不着,要把你的思想灌输到对方的脑袋里,把对方的钱装进你的口袋里。简直是做了世界上最难做的事情。相比之下,餐饮太简单。事实证明,想法是错的。餐饮的产业链太长,采、制、销全在里面。即使是搞房地产、造汽车,起码是由各领域不同分工的人在做,可能也有部分重叠,但不可能像餐饮一样全部重叠。在餐饮这个全产业链里,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结果。所以每个环节都制定严苛的标准,关乎生死存亡。我们会发现,现在的大众餐饮,尤其是连锁餐饮后厨可能没有什么大厨,就是几个大妈在配菜制作。这就是得益于食材制作的标准化。完美的餐食要有良好的口味和不错的观感,这背后都要有新鲜的食材做支撑。人们可能会说,这不就是装逼搞噱头嘛!其实细细品味这样的苛刻是有道理的,如果你做过餐饮,也对口味有固执的追求,就会发现,不同形状、体积、色泽的原材料会做出不一样的口感,更不用说品种不同存放周期各异的东西。这种不一样,很细微,但你能够感觉到客户也能够感觉到普

天下没有那么多惊世骇俗的东西。好吃到一定的程度,把这个口味稳定下来,这就是成功。有品质的食材,就是这种稳定结构的基础。小餐饮对于供应链没有太多议价权,也就做不到那么偏执。但是起码要选择好材料,在面对不同价格的油、面、调料,不同成色的蘑菇、青菜、萝卜上要有自己的坚持。你会说,这不就是买贵的好的东西嘛,还需要说这么多。其实真正去做的时候,人的小心思会发作是不容易做到的,毕竟不同季节甚至是不同天气的几天里,作物会有数倍的价格差距。坚持好食材成本是很大的,绝不是日常家用,贵一点就贵点儿。反正也没有多少钱的心态,顾客可以接受,不太美味,但是不能够接受不新鲜,不新鲜的东西,吃一次绝对不会来第二次。服务不够好,服务员呢,离职率高,也有可能是后厨没能够做出好东西来。前厅服务员上菜都没有信心,还要去面对客户的责问,人能够留得住吗?所以老板要亲自抓品质定标准,哪怕是心里有一个尺度,用这个尺度去执行。食材没有被消费掉就要扔掉,收益不管好不好,总有一些类别的食材没有消费完。过了保鲜期的东西,端上餐桌一样是致命的。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更正了,但不能够持续的坚守正确。最后,眼看着血一滴一滴地落下,没有宣判,没有一击致命就是莫名其妙的慢性死亡。所以一定要在所有的环节制定标准,严格执行。长此以往,必会焕发蓬勃的生机。

第四,消费者厌恶坐地起价,哪怕只有几块钱。开业伊始,我做了一个定价的策略,就是比周边同行的价格要低,或者是至少持平一个月下来收入不少,但盈余几无。后来经过成本核算,价格平均提高了20%左右。看起来倒是没有几块钱,影响却是巨大的。人们不在乎几块钱,但是坐地起价从心理上是让人厌烦的。事实证明,这个策略也是一大败笔。定价首先要考虑的是成本,你比别人的租金贵、成本高,还要卖得更便宜。这是给客户做福利,不是做生意,只有以事实基础为依据,才能够考虑策略。否则策略就是自我设限,会把自己给玩死。不设定浮动薪酬的老板都是懒惰的,一切不设定浮动薪酬的老板都是懒惰的。薪酬不浮动对自己和员工而言,都是不公平的。餐饮薪酬的浮动,我倾向于底薪加提成的模式。

这种模式员工越少,营业时间越长,个体的收入就越高。可以最大限度的精简人数,提高效率,让餐厅的高收入和个人的高收入挂钩,形成团队自我驱动、自我奋斗的系统。各类单品呢,也可以做提成。比如某个单品的月度销售个数定为200,超出部分一样可以做奖励。有人说餐饮从业者大多文化水平比较低,且大家玩法基本都是死工资。你做个浮动薪酬,怕连人都招不到。但是我觉得一切都在老板的引导上,员工习惯了游戏规则,而且确实拿到了高收入,就会渐入佳境,甘之如饴。一路走来,与各种鱼目混杂的人打交道,遇到过吃饭不给钱的、偷东西的、给假币的,一口没吃就摔筷子撂碗的。也有称赞做的好的,中间得了很多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开了店生活节奏是完全的改变了,衣服永远是洗不干净的,没时间去社交。996时间工作制,人们很受不了,但为自己干,何止是997,有时闹也心酸绝望,哀叹感觉到自己坚持不下去了,忙的胡子拉叉一脸疲态,对着镜子会怀疑这是自己想过的生活吗?如果说我只做对了一件事情,那就是用最小化的可能尝试去开了一家小店。不敢想象,如果按最初的规划去开大店,对于没有做过餐饮的我来说,要面临多大的挑战。所以呢,也给大家一个经验之谈,如果你想做一件没有做过的事情,不管是开饭馆还是其他,不要去想那些天花乱坠的事情。从小处着眼,做小化的尝试。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会带给你真切的体悟和认知。就算在小船上翻船,也比在大船上沉没要好很多。有人说餐饮店的循环是这样的,新开店火爆,开了一段时间,生意越来越差,于是换菜品。菜品换多了,难以把控,换少了客人没感觉。最后难以经营。林立的门店,开得最多的是餐饮店,倒闭最快的也是餐饮店。这说明做餐饮是很多创业者愿意设想和尝试的事情,也说明做餐饮并不简单,确实需要全能高手。入这行可以说是挠了我心中的痒痒。一路走来,我不后悔当初的选择。它带给我繁重琐碎的劳动,也带来了切身的体悟和内心的沉淀。想了解更多,欢迎关注煎饼恋上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