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命活动调节

生命活动调节

生命活动调节
生命活动调节

专题三动物代谢与调节

本专题包括:

必修教材:第三章第六至九节动物代谢、呼吸及代谢类型

第四章第二节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选修教材:第一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高考趋势展望

“新陈代谢”“遗传和变异”和“基因工程”是生物三本教材的三个中心内容,是教材的主干知识,亦是每年高考的热点和焦点。

综观近几年的高考生物命题,涉及该部分内容占总题量的10%~15%。在2004年高考中,各地高考试

动物新陈代谢的主要内容是动物体内的细胞获得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及物质在细胞内的变化情况,特别是三大物质在细胞内的转变是每年考查的重点知识,题目的难度主要是中档题,很少有难度较大的题目。

关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由于初中生理已较详细地学习了有关神经调节的内容,所以在高中生物课程则主要学习激素调节有关内容及对神经调节加以延伸,增加了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的传导(传递)。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之中,所以选修教材安排了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内容,该部分高考命题也是以中档题为主,由于该部分知识不属于教材的主干知识,所以在综合科目中不是每年都出现。

●主干知识整合

“人和动物新陈代谢”可从以下三个层次进行理解与掌握:一是结构层次,即生理部分与人体新陈代谢直接相关的四大系统。消化系统吸收的营养物质、呼吸系统交换的氧(排出二氧化碳)、循环系统运输养料和废物及排泄系统排出尿素等废物,对于这部分知识,要从生物体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角度进行理解与掌握,鉴于2003年理综考查的实验设计内容已涉及到初中相关内容,所以我们在2004年备考复习时,可适当进行涉及;二是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方面进行复习,由于体内的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所以内环境成分的任何变化都将影响细胞的生活,也就是说,细胞的正常生活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这包括水、无机盐、酸碱度等的相对稳定,与此相适应,人体内存在着许多机制可以使内环境成分保持稳定(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三是从细胞代谢方面复习,活细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新陈代谢,主要是指三大营养物质代谢。对于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中的糖代谢、蛋白质代谢和脂肪代谢我们都可以从来源与去向两个方面进行理解与掌握。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包括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两部分内容,由于神经调节已在初中学习过,所以高中教材主要介绍了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传导(传递)的情况,同时教材中亦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几种激素在生命活动中的调节作用

1.与新陈代谢直接相关的四大系统

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其消化和吸收作用主要是在小肠内进行的,与此相适应,小肠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一系列与其消化和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即消化管长,延长了食糜在消化道内的停留时间,有利于消化和吸收;小肠内壁上有环形皱襞、小肠绒毛,小肠绒毛上皮细胞面向肠腔的部分有微绒毛的存在,所有这些结构,增大了小肠消化和吸收的表面积,另外,小肠壁内存在着消化腺,不断地向肠腔内分泌含多种消化酶的消化液、小肠绒毛内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通过呼吸系统使体内的细胞获得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具体过程是在肺部和组织细胞进行气体交换,前者使静脉血变为动脉血,而后者则相反。

完成排泄功能的主要器官是肾脏,而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通过对肾单位结构功能的复习,可搞清楚血浆、原尿、尿液在组成成分上的异同及意义。

循环系统是以上系统完成生理功能必不可少的,血液循环起着运输养料和废物的作用。

2.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明确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内环境的稳定性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稳态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种在一定范围内可变,但又是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的稳定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因为新陈代谢中许多酶促反应要求的理化条件是比较严格的,即温度、酸碱度(pH)和某些离子的浓度都必须保持在较为窄小的范围内波动,才能保证酶促反应正常进行;如果稳态机制发生了变化,如组织液中水分过多,则会出现组织水肿,尿素、无机盐等废物过多,会出现尿毒症等,这些症状轻则影响细胞代谢,重则丧失生命。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稳态并不是突然形成的,新生儿要经若干时日之后,稳态机制才能健全完善起来。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由多个器官协同完成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稳态是通过人体自身的调节来实现,主要包括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血糖调节、体温调节等。

3.弄清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及其关系

对于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归纳。一是来源:糖类、脂类和蛋白质是不溶于水的有机高分子物质,不能被动物直接吸收,动物只有在消化酶的作用下,将其水解成小分子、溶于水的物质才能被吸收,其消化过程为:

二是去向:进入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在细胞内产生一系列的变化,其中三大营养物质共有的途径是氧化分解释放出所含有的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不共有的途径是是否在体内贮存起来,即糖类和脂类在体内可以贮存,蛋白质在体内不能贮存。

思考讨论

现在,减肥风暴已愈演愈烈,“苗条”已成为大众审美的重要标准。某女性自幼贪食,18岁时体重已达75 kg(160 cm),该女甚为苦恼,为减肥,她将食谱中全部的脂质都去掉,但对糖类的摄入量大增,该女性能达到减肥效果吗

答案:脂肪是生物体不可缺少的重要化合物,它不仅是重要的贮能物质,还有维持体温、减小内脏器官的摩擦、减轻机械振荡的作用。在细胞内,脂肪和糖类可以相互转化,因此在减肥时,若不注意节食糖类,即使不摄入脂肪,也不会达到理想效果。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实质上是介绍了糖类、脂类和蛋白质在体内相互转化的情况,科学实验证

明了三大营养物质之间在体内可以进行相互转化,这一过程是通过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如丙酮酸)完成的。由于三大营养物质的中间产物基本相同,故这些中间产物构成了三大营养物质联系与转化的桥梁,对于人来讲,糖类和脂类之间可以进行相互转化,多余的蛋白质可以转化成糖类或脂肪,但糖类和脂肪只能转化为组成人体的非必需氨基酸(12种),8种必需氨基酸不能由糖类和脂肪转化而来,只能靠从食物中摄取。

在细胞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可以总结归纳如下:

4.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

人和动物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神经—体液的调节,主要是由于神经调节的结果。

垂体在内分泌系统中占有重要位置,它不仅分泌生长激素、催乳素等,而且还分泌几种促激素,如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等,分别调节这些内分泌腺的活动。因此,垂体在内分泌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中可以合成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等,它们对垂体促激素的分泌起促进作用。同时,相关腺体激素的分泌也可以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有关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即反馈调节。另外,下丘脑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其兴奋性也受大脑皮层活动的影响,这可以使我们认识到,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在结构和功能上是密切相关的,进而在更高层次上理解激素调节。

5.血糖浓度调节

在激素调节中,我们除了复习掌握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及性激素的功能外,还要重点掌握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糖代谢过程中的作用,这是该部分考查的重点内容。

深化拓展

尿液中含有糖就是糖尿病吗

答案:尿液中出现糖有三种可能:一是正常人一次食糖过多,多余的糖随尿排出,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二是人的肾小管出现病变,其重吸收能力减弱,原尿中的糖也可能随尿排出。三是人的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使血糖浓度持续较高,超过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时,糖便会随尿排出,此即糖尿病。

胰岛素直接作用于胰岛A细胞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但胰岛素可通过降低血糖浓度间接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还可通过提高血糖浓度间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在以上几个方面的协调控制下,胰岛不同类型的细胞分别分泌适量的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共同完成对糖代谢的调节,从而维持正常浓度的血糖,即当血糖浓度升高(或降低),通过调节,使其降低(或升高)到正常血糖浓度。

6.体温及调节

人和高等动物具有一定的体温,且相对恒定,是进行新陈代谢(生化反应)和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条件。人体深部的温度是比较恒定的,而表层温度随环境温度和着衣状况有较大的变化。人类正常情况下,体温稳定在37℃左右,实际测量时,直肠温度可代表人体深部温度℃),口腔温度比直肠低~℃,腋窝温度又比口腔低~℃。

在一天之内,随着人体物质和能量代谢水平的昼夜变化,体温呈现较小的昼夜周期性变动,一般清醒状态下,2~4时体温最低,下午2~8时最高,体温昼夜差别不超过1℃。女性比男性体温略高,并在月经周期中呈现规律性波动,即月经期和月经后的前半期体温最低,排卵日(温度最低)后迅速升高约℃),这与性激素的分泌有关。

人体产热是能量代谢的结果,安静时人体产热主要来自内脏(肝脏、肾等),运动时主要来自骨骼肌,可比安静时高出10余倍。人在寒冷的环境中,常打“寒战”,产热量明显增加。

人体的散热主要通过皮肤(小部分通过呼气散失及排便散失),皮肤散热的主要方式有辐射、传导、对流和汗液蒸发四条途径。当气温达到35℃以上时,人体散热主要通过汗液蒸发这一条途径。

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是因为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能够维持相对平衡的缘故,体温恒定,保证了生命活动(酶活性)的正常进行。

●精典题例导引

【例1】(2004年上海,13)图1-3-1中电视屏幕上的图像引起猫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兴奋,经插入脑内的电极记录神经膜电位变化,当兴奋产生时,对该电位变化正确的表述是

图1-3-1

A.神经膜离子分布内负外正

+大量进入神经细胞内

+大量进入神经细胞内

D.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膜单向传导

解析:考查神经传导时的电位变化,能力要求A。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是膜外为正,膜内为负,当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时,大量钠离子内流,使膜内变成正电位,膜外变成负电位。

答案:B

【例2】下列各组分泌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的是

A.唾液腺、垂体、肠腺

B.肾上腺、甲状腺、胰岛

C.睾丸、汗腺、皮脂腺

D.卵巢、胃腺、肝脏

解析:考查了生命调节的有关知识,能力要求B。人体内的腺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外分泌腺;另一类是内分泌腺。内分泌腺的分泌物直接进入血液,内分泌腺包括垂体、甲状腺、胰岛、肾上腺等。

答案:B

思考讨论

如何区分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

答案:内分泌腺是一类无导管的腺体,其分泌物产生后直接进入血液,通过血液运输后在全身起作用,这样的腺体有垂体、甲状腺、性腺、肾上腺、胰岛等。外分泌腺是一类有导管的腺体,其腺体分泌物通过导管流出,不进入血液,这样的腺体有皮脂腺、汗腺、胃腺、肠腺等,两者的主要区别是看分泌物是否直接进入血液。

【例3】(2004年上海,1)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指

A.淋巴液

B.组织液

C.血浆

D.唾液

解析:考查口腔上皮细胞的生活环境,能力要求A。细胞外液是生物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口腔上皮细胞周围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

答案:B

【例4】(2004年上海,6)研究甲状腺功能时应用的放射性同位素是

141311590

解析:考查甲状腺激素的元素组成,能力要求A。甲状腺激素是一种氨基酸的衍生物,含有碘元素,所以用131I。

答案:B

【例5】动物体内甲种氨基酸通过转氨基作用生成乙种氨基酸,可以肯定的是

A.甲种氨基酸是必需氨基酸

B.甲种氨基酸是非必需氨基酸

C.乙种氨基酸是必需氨基酸

D.乙种氨基酸是非必需氨基酸

解析:考查了必需氨基酸的知识,能力要求B。有8种氨基酸人体不能自己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它们是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甲硫氨酸和缬氨酸。

答案:D

【例6】图1-3-2所示为炎热环境、寒冷环境引起人体体温调节的生理机制。图中的数字分别表示相应的生理活动。

图1-3-2

请填空回答:

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 _________;⑤ __________;⑥________ ;

⑦___________。

解析:考查体温恒定的神经、激素调节,能力要求B。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是通过神经和激素的调节作用实现的。在体温调节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下丘脑,因为下丘脑中存在着体温调节中枢。

当人处于炎热环境中时,皮肤温觉感受器①受到刺激,产生兴奋,经传入神经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使有关神经兴奋,使皮肤内的毛细血管舒张②,汗腺分泌增多③,增加散热量。

当人处于寒冷环境中时,寒冷刺激了皮肤里的冷觉感受器④,并产生兴奋,经传入神经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再使有关神经兴奋,进而引起皮肤血管收缩⑤,减少热量散失、立毛肌收缩、骨骼肌不自主战栗⑥增加产热量,同时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⑦,导致体内代谢活动加强,产热量增加。

答案:①皮肤温觉感受器兴奋②皮肤血管舒张③汗腺分泌增强④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⑤皮肤血管收缩⑥骨骼肌不自主收缩⑦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深化拓展

在寒冷环境里,通过体温调节使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等措施减少散热。人在冬天散热多,还是在夏天散热多

答案:在外界温度低时,机体要减少散热,通过体温调节使散热减少,是指在同一温度下比较。但环境温度低,通过皮肤直接散热要容易得多,这时人感觉到冷就是散热快、多的表现。对机体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可以这样分析:产的热多,散的热多;产的热少,散的热少;外界温度低时,机体产热多,散的热也多,当外界温度高时,机体产热少,散的热也少。产热多于散热,则体温升高;产热少于散热,则体温降低。

【例7】人和动物体内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协调统一的过程。某学生将体内营养物质代谢的部分途径归纳如图1-3-3所示。

图1-3-3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不可能发生的途径是______和______。(填出序号)

(2)在途径⑦和⑨的代谢过程中,都能产生的物质是______、______和ATP;细胞内,途径⑦发生的场所是______,而途径⑨发生的主要场所是______。

(3)在途径中,氨基酸必须经过______作用才能转化为葡萄糖或脂肪。

解析:利用图解考查了学生对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三者关系的理解及分析综合能力,能力要求C。(1)(2)人体中血糖的去路有:①氧化分解供能;②合成糖元(肝糖元和肌糖元);③转变成脂肪或某些氨基酸。来源有:①从食物中获得;②肝糖元的水解;③非糖物质的转化。肌糖元不能直接变成葡萄糖,必须先经过分解形成乳酸,在肝脏内转变成葡萄糖或肝糖元。葡萄糖的分解有两个途径:有氧分解和无氧分解。无氧

分解的场所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产物是乳酸和能量;有氧分解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产物是CO

2

H

O和能量。二者的共同点是葡萄糖分解的第一步都是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都是葡萄糖脱氢形成丙酮酸2

和少量的能量。而⑧途径是发生在植物体内或微生物体内的分解途径,在人体内不可能发生。(3)氨基酸通过脱氨基作用,分解为含氮部分和不含氮部分,其中氨基可转变为尿素而排出体外;不含氮部分可以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也可以转变成糖类和脂肪。

答案:(1)④⑧ (2)丙酮酸[H]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3)脱氨基

●教师下载中心

教学建议

本专题建议安排5~8课时。

第1~3课时完成动物代谢和内环境稳态等内容的复习,第4、5课时完成剩余部分的复习,6、7课时进行专题过关训练,以便于及时进行反馈,第8课时讲评。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已于去年上半年颁布,今年将有部分实验区进入到新课程试点。教育部明确提出,要以高考的改革拉动课程的改革,因此,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及要求将在今后的中有所体现,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让学生参与到你的教学过程中,具体要求是教师可以事先设计一份导学提纲,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学习,从而加深学生对有关问题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对于动物的新陈代谢,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综合题目:“人体内的细胞是怎样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排出二氧化碳、废物及物质在细胞内是怎样进行变化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讨论,最后归纳得出结论,并设计部分题目进行强化训练。

内环境稳态部分,教师可以选取典型(包括水的平衡、无机盐的平衡、酸碱度的平衡及温度的调节等方面)题目,让学生通过做题来理解内环境的稳定对于生物生命活动的意义及内环境稳态的破坏带来的后果(出现的疾病)及治疗原理、大致方法等。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有两个难点:一是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的传导(递),对于该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让学生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双向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单向传递。二是激素分泌的调节机制。要着重弄清楚下丘脑——垂体——相关内分泌腺——相关激素之间存在的负反馈调节机制,可以通过具体实例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进行理解与掌握。

拓展题例

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以下题目综合性较强,可以提供给学习较好的同学,训练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1】(2004年全国理综三,30)下图示意的是人体内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的部分关系。

注:①⑤⑥⑦⑨表示过程,②③④⑧⑩表示物质,表示能量,和为高能化合物

试按图中标号填写有关内容。

①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④_______;⑤_______;⑥______;⑦______;

⑧_______;⑨_______;⑩______;○11 ______;○12______○13_________;

解析:人体内将多糖、蛋白质、脂肪等大分子物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生理过程是消化。氨基酸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葡萄糖和肝糖元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葡萄糖可以形成肌糖元,但肌糖元不能直接分解成葡萄糖。细胞内的氨基酸可以通过脱氨基作用形成氨基和不含氮部分,其中氨基将在肝脏中形成尿素,不含氮部分可以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或者转变成糖类和脂肪。糖类是人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葡萄糖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被彻底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大量能量,葡萄糖在无氧呼吸过程中被分解成乳酸并释放出少量能量。呼吸作用中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另一部分则被转移到ATP和磷酸肌酸中。

答案:①消化(酶分解) ②蛋白质③肝糖元④肌糖元⑤脱氨基⑥⑨有氧呼吸⑦无氧呼吸⑧尿素⑩脂肪○11热能○12ATP ○13磷酸肌酸

【例2】为了验证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试以大白鼠的耗氧量和活动量为观察指标,根据给出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并作出分析。

(1)材料和用具:日龄相同,体重相近的雄性成年大白鼠两组。甲状腺激素溶液,蒸馏水,灌胃器,耗氧量测定装置,小动物活动测定仪等。

(实验提示:给药途径为每日灌胃,给药剂量和仪器操作不作考试要求,室温恒定)

(2)方法与步骤:

(3)结果预测与分析:

解析:考查验证甲状腺激素功能的实验设计,能力要求C。甲状腺激素具有加速体内物质氧化分解的作用,表现在动物身上就是代谢旺盛、耗氧量明显增多、小白鼠活动量增加。根据这些指标,我们可以进行相应实验设计。

根据给出的材料、用具,实验设计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二是分别给实验组和对照组施加单一变量(施加甲状腺激素和清水);三是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最后根据实验原理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与分析。

答案:(2)方法与步骤:

①将两组大白鼠分别标号为甲组和乙组,并分别用给出的仪器,测定与记录耗氧量与活动量。

②每日用灌胃器给甲组鼠灌甲状腺激素溶液,给乙组鼠灌等量的蒸馏水,饲养一定时期。

③测定与记录甲、乙组鼠的耗氧量和活动量。

(3)结果预测与分析:

①未给甲状腺激素时,甲、乙两组鼠的耗氧量和活动量相近。

②给甲组鼠甲状腺激素后,其耗氧量和活动量均大于乙组鼠。结果表明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从而使动物的耗氧量和活动量增加。

【例3】(2004年春季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 28)为了研究胰腺的胰液分泌调节,某人从实验狗甲的一段小肠上刮下黏膜,将该黏膜放入稀盐酸中浸泡,把过滤后的提取液注入实验狗乙的静脉,结果引起实验狗乙的胰液大量分泌,并由此得出“小肠黏膜中存在促进胰液分泌的某种物质”的结论。

分析这一实验与结论,回答下列问题:

仅根据上述实验能否得出该结论,为什么

解析: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有科学性原则、单因子变量原则、对照性原则、平行重复原则等,就该题分析,其实验设计违背了两个原则:一是单因子变量原则,操作中加入稀盐酸(血液中无此成分)浸泡,多出了一个变量(应用生理盐水浸泡);二是无对照,使实验结果无说服力,应设置对照实验(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该题考查实验分析、辨析能力,属于应用水平,能力要求C。

答案:不能。缺少对照实验,未排除稀盐酸的作用。

【例4】(2004年北京理综,30)正常情况下,狗的血糖含量维持在90 mg/dL左右。在运动前后,狗的血糖及相关激素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 min内,血糖的变化是______,这种变化满足了运动时机体对______的需求。该时间段血液中迅速增加的激素是_______,与此激素起协同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min内,引起血糖变化的激素是_________和_________。它们之间具有_______作用。

(3)9 min后血糖逐渐恢复到运动前的水平,表明机体通过______________调节,可以实现______。

解析:通过创设新情境,考查维持血糖含量相对稳定的三种激素的作用,能力要求C。狗是哺乳动物,

其血糖调节与人相同,我们可以将有关人血糖调节的知识迁移到狗的血糖调节中。人体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受到三种激素的共同调节:一是胰岛素,其作用的结果是降低血糖浓度,是动物体内唯一能够降血糖的激素;二是胰高血糖素,它可以升高血糖;三是肾上腺素,作用同胰高血糖素,因此,后两者是协同作用,而与胰岛素则是拮抗作用。

动物的剧烈运动,需要消耗大量能量,与此相适应,动物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会产生许多相应的变化,反映在血糖含量上的变化就是开始运动 min)时,由于血糖迅速进入组织细胞,使血糖含量下降,紧接着由于胰高血糖素等激素(分泌量增加)的调节,使血糖含量又出现显着地增加,以保证机体剧烈运动时对能量的需求,运动结束后,由于胰岛素的胰高血糖素的共同作用,又会使血糖含量恢复到运动前的状态。

答案:(1)升高能量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2)胰高血糖素胰岛素拮抗 (3)神经和体液稳态

【例5】为了研究糖类、脂肪、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代谢关系,科学工作者做了如下实验:

①把菌类放在含糖的培养基上培养,发现菌体内脂类增加,个别脂类含量高达干重的40%。②北极熊冬眠后肥厚的脂肪变薄。③用蛋白质喂养患人工糖尿病的狗,发现有50%的蛋白质可转变成葡萄糖。④用蛋白质喂养动物,发现动物逐渐肥胖等。

请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设计一个简单图,表示出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之间的关系。

(2)对你所设计的图解作必要的说明解释。

解析:考查三大营养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情况。从组成元素上看,糖类、脂肪的组成元素完全相同,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氨基酸可以转化成糖类或脂肪,但糖类只能转化成部分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

答案:(1)见右图。

(2)①②③④表示可以直接转化,⑤虚线表示可转变成非必需氨基酸;但不能转变成必需氨基酸,脂肪在动物体内不容易利用,脂肪酸转变成氨基酸

【例6】(2000年上海,45)下图表示人体的物质代谢途径和产物,其中X和Y为代谢中间产物,→表示反应方向。

(1)写出图中下列物质名称:

A ____;;;。

(2)人饥饿时首先使用的贮能物质是______,当它的数量不足时,则动用______和______。(3)用图中

标号依次写出食物中的淀粉转化为脂肪的代谢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A物质分解过程⑧又称为_____________作用。人体所必需的A物质有一部分不能由过程⑦生成,必须从膳食中摄取,这部分物质称为______。

解析:(1)蛋白质可以分解成氨基酸;而分解成甘油与C(脂肪酸)的是脂肪;淀粉可以分解成葡萄糖,

进入血液的葡萄糖可以合成糖元(在肝脏中合成肝糖元,在肌肉中合成肌糖元),当有机物氧化分解成CO

2

和H

2O时,需要吸进O

2

(2)饥饿时,肝糖元会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当肝糖元不足时,糖类、脂肪、蛋白质也会分解释放能量,供给生命活动需要。

(3)食物中的淀粉分解成D(葡萄糖),形成X(代谢中间产物),再转化成甘油和脂肪酸,然后再合成脂肪,这是淀粉转化成脂肪的大致过程。

(4)A(氨基酸)分解成Y的过程,称为脱氨基作用。对于人来说,有8种氨基酸不能通过体内的其他物质转化而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这8种氨基酸叫必需氨基酸。

本题将三大有机物代谢综合考查,题目中出现了一系列数字、符号,这就要求在平日的学习过程中,基础知识一定要学扎实、牢固,并能进行分析、综合、应用。

答案:(1)氨基酸脂肪肌糖元氧(2)肝糖元脂肪蛋白质

(4)脱氨基必需氨基酸

资料选粹

1.动物体内的糖代谢及其调节

哺乳动物体内的糖代谢及其调节过程可归纳为下列图解:

哺乳动物体内的糖代谢是以血糖为中心展开的。血糖的来源:①食物中的淀粉通过消化道被消化吸收来的,这是血糖来源的主要途径;②通过肝糖元分解成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形成血糖,这个过程一般发生在饥饿的情况下;③蛋白质和脂肪的转化,蛋白质转化成血糖必须通过脱氨基实现,这个过程只有在糖类供应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才会发生。血糖的主要代谢去向是:①血糖通过血液循环运到各组织细胞,被彻底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供生命活动之需,这是血糖的主要代谢去向;②血糖可以转化成糖元,在肝脏中转化成肝糖元,肌肉组织中转化成肌糖元,肝糖元可以转化成血糖,但肌糖元不可以转化成血糖,而直接被肌细胞氧化分解提供能量;③血糖可以转化成蛋白质和脂肪,血糖转化成蛋白质必须要有氮源,即必须要有氨基,利用糖代谢中的中间产物通过转氨基作用合成新的氨基酸。

以哺乳动物为例,血糖的浓度稳定在80~120 mg/dL,换算成物质的量为 mmol/L。参与血糖浓度调节的激素主要有两种: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是由胰岛中的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是由51个氨基酸两条多肽链构成的蛋白质。功能是:促进血糖合成糖元,促进血糖分解,总的效应是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的A细胞分泌的。其作用是:抑制糖元的合成,促进糖元的分解,升高血糖浓度。当血糖浓度高于80~120 mg/dL时,反馈性促进胰岛的B细胞分泌胰岛素,抑制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血糖转变成糖元或被分解,降低血糖浓度。当血糖浓度低于80~120 mg/dL时,反馈性地抑制胰岛B细胞的分泌胰岛素,促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达到升高血糖的目的。以上两种激素的含量与血糖的变化情况见下图。

在人体内,血糖浓度必须保持相对稳定,如果血糖浓度过低,人体各组织、器官的能源供应不足就会出现代谢障碍,极端的例子就是低血糖休克。低血糖导致休克的原因是:人体的神经组织,特别是脑和脊髓几乎不贮存糖类(能源物质),必须通过血液源源不断地提供给神经组织。血糖浓度过低,能源供应不足是导致低血糖休克的主要原因。对低血糖休克病人抢救治疗最有效的方法是静脉注射葡萄糖注射液。如果血糖浓度升高,会导致人尿液中含有葡萄糖,这是糖尿病人的典型症状。原因是:肾脏的肾小球对血液滤过后形成原尿,原尿的成分与血浆是基本相同的,如果血糖浓度过高,原尿中的葡萄糖浓度也相应增高,当超过了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后,就会有一部分葡萄糖未被吸收而进入尿液。由于尿液中有葡萄糖,使渗透压增高,就会减少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所以糖尿病人的症状之一是尿多。引起糖尿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胰岛合成和分泌胰岛素减少或停止分泌。糖尿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在一定外界诱发因素作用下,就很容易发病。节制饮食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有效措施。

2.脂类的代谢与健康

食物中的脂类主要是脂肪、少量的磷脂和胆固醇。

食物中的脂肪在消化道内,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被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后,就在上皮细胞内被重新合成脂肪,与载脂蛋白结合后被转运到小肠绒毛的毛细淋巴管内,经淋巴循环运输到血液循环,再由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组织器官。脂肪在人体内主要是作为备用能源物质贮存在皮下、肠系膜和大网膜等处;当人体需要的时候也可以被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也可以作为人体内合成磷脂、皮脂腺合成皮脂的原料。人体肥胖的原因有很多,如果因摄入的能源物质多于消耗的能源物质,导致能源物质在体内以脂肪的形式贮存起来引起的肥胖,可以通过控制饮食、加强锻炼来控制和治疗。如果是遗传或内分泌失调引起的肥胖,应上医院诊断。脂肪肝的形成原因是肝脏中载脂蛋白的合成受阻造成的,载脂蛋白少,肝脏中合成的脂肪不能及时被转运出去,造成脂肪在肝组织中堆积,影响肝细胞的功能,长期发展下去会导致肝细胞坏死,结缔组织增生,最终造成肝硬化。磷脂能促进载脂蛋白的合成,所以平时多吃一些含卵磷脂多的食物,对于防治脂肪肝是一项有效的措施。

磷脂在食物中的含量较少,也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人体内的磷脂主要是依靠人体自己合成。合成磷脂所用的原料是甘油、脂肪酸、磷酸、胆碱或胆胺等。磷脂是构成细胞膜及其他细胞内膜结构和神经髓鞘的重要组成成分。磷脂在体内被分解后的产物中,脂肪酸可以被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也可以转变成脂肪。

胆固醇在食物中的含量是比较少的,主要靠人体内自身合成。合成胆固醇的器官主要是肝脏。在人体内有重要的作用:一是参与细胞的组成,它是细胞膜及细胞内膜结构和神经髓鞘的主要组成成分,对于维持细胞膜流动性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胆固醇也是体内合成其他类固醇激素的原料,如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维生素D和胆汁酸等。

3.蛋白质的代谢与健康

人体的蛋白质代谢是以氨基酸为中心进行的。人体内的氨基酸根据体内能否合成,分为两类: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是指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只能从食物中得到补充的氨基酸,人体内共有8种,它们是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甲硫氨酸和缬氨酸;非必需氨基酸是指在人体内能够自己合成的一类氨基酸,主要是通过转氨基作用合成的,非必需氨基酸共有12种。

人体从外界摄入的氨基酸主要是用作合成蛋白质的原料,只有当体内的氨基酸有富余时才会参与到有氧呼吸过程中去,在人体内蛋白质的更新速度是很快的,肝脏和血浆中的蛋白质大约10天左右更新一半,肌肉中的蛋白质大约150天左右更新一半。更新的蛋白质必须要以氨基酸作原料重新合成新的蛋白质才能

得到补充,所以必须每天摄入一定量的蛋白质才能满足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青少年时期是长身体的时候,对蛋白质的需要量比成年人多,所以每天必须摄入比成年人更多的蛋白质才能满足青春期生长发育的需要。当人体摄入的蛋白质(或氨基酸)不足时,可以由糖类转化而来,但糖类转化成蛋白质是有条件的,其条件是:糖类转化成蛋白质必须要有多余的氨基酸作为氮源,没有氮源,糖类是不能转化成氨基酸的;糖类转化成的氨基酸都是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是不能由糖类转化而来的,只能从食物中得到补充,原因是在糖代谢过程中没有与必需氨基酸对应的中间产物。

在人类的食物结构中,动物蛋白中氨基酸的组成比例与人体对各种氨基酸的需要比例是基本一致的。但植物蛋白中氨基酸的组成比例与人体对各种氨基酸的需要比例之间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特别是某些必需氨基酸的含量特别少,如玉米的蛋白质中缺少色氨酸、赖氨酸,稻谷的蛋白质中缺少赖氨酸。如果在人体摄入的蛋白质中,缺少某种必需氨基酸时,人体内的蛋白质合成就会受阻,就会降低对其他氨基酸的利用率。各类食物之间的合理搭配是改善人体营养状况的重要途径,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蛋白质互补”。

4.三大营养物质之间的转化

三大营养物质之间的转化枢纽是呼吸作用,主要是有氧呼吸。通过有氧呼吸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将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联系在一起。一般来说,体内的蛋白质过剩,就可以通过脱氨基作用形成含氮和不含氮部分,不含氮的部分可以转变成糖类和脂肪。氨基酸经脱氨基作用后形成的含氮部分生成的氨对人体是有毒的,必须在肝脏中被转化成尿素,尿素对人体的毒性比氨要小得多,产生的尿素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肾脏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也可通过汗腺排出体外。肝脏的功能主要有三个:一是贮存养料,肝脏是人体内的物质代谢中心;二是分泌胆汁,胆汁具有帮助消化脂肪的作用;三是分解毒素,肝脏将氨转化成尿素的过程属于肝脏的分解毒素的功能。

5.内环境和内环境稳态

内环境是人体内(高等的多细胞动物体内)的细胞外液体,是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主要包括淋巴、血浆和组织液,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互相渗透,组织液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淋巴只有通过淋巴循环再回到血浆。三者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在研究内环境时,要搞清楚消化道的地位,消化道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被围在体内的专门用于消化食物的特殊的外界环境。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已经脱离了内环境,不属于体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

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由于细胞与内环境之间、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着物质交换,因此细胞的代谢活动和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必然会影响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pH、渗透压、温度等,但内环境通过机体的调节活动能够维持相对的稳定。下面以pH为例说明: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乳酸、碳酸;人的食物如蔬菜和水果中往往含有一些碱性物质如碳酸钠。这些酸性和碱性物质进入血液,就会使血液的pH发生变化。但是在血液中含有许多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

——缓冲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组成,如 H

2CO

3

/NaHCO

3

NaH

2PO

4

/Na

2

HPO

4

等物质。当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NaHCO

3

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

2

CO

3

H 2CO

3

是一种弱酸,而且不稳定,易分解成CO

2

和H

2

O,所以对血液的pH影响不大。血液中增加的CO

2

刺激呼吸中枢,呼吸中枢兴奋,表现为增强呼吸运动,增加通气量,从而将CO

2排出体外。当Na

2

CO

3

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H

2CO

3

发生作用,生成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这样由于

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血液的pH不会发生大的变化,通常稳定在~之间。内环境的其他理化性质,如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之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也都能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6.稳态概念的提出和发展

1857年,法国着名生理学家贝尔纳提出:动物的生活需要两个环境——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和整个有机体生活的外环境。由组织液、血浆、淋巴构成的内环境是稳定的,这是生命能独立和自由存在的首要条件。

1926年,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稳态的概念:稳态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内环境的任何变化,都会引起机体自动调节组织和器官的活动,使内环境的变化限制在狭小的范围内。

近几十年来,生物科学飞速发展,使人们能更详细地揭示稳态的机制。现在认为,机体的调节系统主要有三个,即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三者具有共同的语言——信息分子。这三大调节系统互相联系,形成完整的调节网络,共同维持机体的稳态。

随着科学的发展,稳态概念也在不断发展。人们发现,许多生命活动都有类似于内环境稳态的特性。例如,在分子水平上,存在基因表达的稳态;在器官水平上,存在心脏活动(血压、心率)的稳态;在宏观水平上,种群数量的消长存在稳态现象,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也存在稳态。可见在生命系统各个层次上,都普遍存在着稳态现象。稳态已成为生物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

高中生物必修三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调控效应。?神 经元的结构:由细胞体、突起[树突(短)、轴突(长)]构成。 (2)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 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 感受器:感觉神经末稍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入 神经:将感受器的兴奋传至神经中枢 神经中枢: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构成?传 出神经:将神经中枢的指令传至效应器 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注意: 神经元、神经纤维和神经的区别 (1)神经元即神经细胞,由突起和细胞体两部分组成,突起分树突和轴突两种。 (2)神经纤维是指神经元的轴突,包括套在轴突外面的髓鞘或感觉神经元的长树突。 (3)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裹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一条神经。 反射类型比较 2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 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平静状态,神经元细胞膜的电荷分布为外正内负,这种电位差叫 做静息电位,此时膜同一侧无局部电流。 神经纤维的某一部分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后,兴奋区膜外的电 荷分布为外负内正,此时膜内外的电位差叫做动作电位,结果造成膜 同一侧与未兴奋区之间出现电位差,从而产生局部电流。其中膜内侧的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3)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 静息电位实质:细胞膜对K+有通透性,膜内K+浓度高于膜外,K+外流,电位表现:内负外正,没有局部电流动作电位实质: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未兴奋部位:内负外正;兴奋部位:Na+内流,内正外负;兴奋与未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设计人:审核人: 思维导图 考点分析 1.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信息的过程; 2.描述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 3.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4.举例说明人体的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模块一 夯实基础 概念导读 生物都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这是生物的基本特质之一。那么生物是通过什么器官分辨外界的刺激呢?又是如何对刺激做出相应反应的呢?人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只有灵敏度地感知到外界环境的变化并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才能维持自身的生存。 核心概念 ①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②反射: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内容一:神经系统组成 1.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神经元 (1)神经元结构包括①_______ ;② ________ 。 (2)在长的______外套有一层鞘,组成______,它的末端的细小分支叫做_______。 (3)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包有膜,就是我们常说的一条__________。 2.构成神经系统的组织— 组织,具有感受 ,产生和传导 的作用 3.构成神经组成 内容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1.反射的结构基础— 2.反射弧的组成 (1)写出个部分的名称① ②效应器③传出神经④ ⑤ 3.与语言有关的反射是最复杂的,也是人类特有的。

内容三:人体对环境外界的感知 1.眼球的结构和视觉形成 (1)完成填图1 ;2 ; 3瞳孔;4 ;5 ; 6 ;7脉络膜;8 ; 9 ;10视神经。 (2)视觉的形成:物体的反射光线→ →瞳孔 →晶状体→玻璃体→ →视神经→视觉中枢。 2.耳和听觉 (1)完成填图1 ;2 ; 3 ;4听小骨股室; 5咽鼓管;6 ;7 ;8 。 (2)听觉的形成:外界声波→外耳道→ →听小骨→耳蜗→ →听觉中枢。 小试牛刀 1.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位于 ( ) A .小脑 B .大脑 C .脊髓 D .神经 2.杂技团演员在表演走钢丝时神经系统起着主要作用的结构是 ( ) A .大脑 B .小脑 C .脑干 D .脊髓 3.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 ( ) A .脑 B .脊髓 C .神经组织 D .神经元 模块二 重点突破 知识升华 3 4 5 6 7 8

2019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分层练习 5.4 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第5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4节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基础巩固 1.下列植物感应活动中,不是由于环境因素的单向刺激引起的是() A.根向着地心方向生长 B.茎背着地心方向生长 C.含羞草的小叶合拢 D.根朝向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 2.下列有关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A.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从根本上说是植物基因组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B.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激素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 C.根据人们的意愿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促进或抑制植物的生命活动 D.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通过改变植物激素的作用来影响植物的生命活动 3.一些生长在阴湿环境中的植物,叶片一般大而薄,主要的作用是() A.充分利用光能 B.减少阳光照射 C.适应低温环境 D.减少呼吸消耗 4.下列关于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激素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 B.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从根本上说是植物基因组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C.在窗台上久不移动的植物弯向窗外生长,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D.光照等因素通过改变植物激素的作用原理,来影响植物的生命活动 5.下列有关植物生长素发现及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 B.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 C.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D.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向地生长的特征 6.将一株正在生长的植物水平放入在太空中飞行的航天飞机的暗室内,暗室朝向地心的一侧开一个 小孔,小孔附近放一光源(如图),一段时间后,该植物茎的生长方向是() A.背地(心)生长 B.向水平方向生长 C.向光生长 D.无法确定 7.苍耳为菊科植物,一年生杂草。它是一种绝对短日植物,即在24 h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短于一定时数才能成花。请回答下列问题。

生命活动的调节基础知识填空

第1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称为植物的。 2.根将植物体固定在土壤中,使其不能整体移动。但是植物体上的某些器官却能发生移动,且移动的方向与刺激的方向有关,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的运动。 3.植物体在单向光的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的现象称为植物的。 4.植物的根在重力的影响下,会顺着重力方向生长,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的。茎会背着重力方向向上生长(称为)。 5. 植物的根向水的方向生长的特性称为。 6. 向性运动是植物受单向外界因素的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它的运动方向随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7. 植物体也能感受机械震动、烧灼、电触、骤冷、光暗变化等各种刺激,并产生运动,但与刺激的方向无关,植物的这种运动属于运动。 8. 植物激素是指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的作用的微量。 9. 生长素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之一,它能加快植物细胞生长的速率。当光照射到植物茎尖端的某一侧时,生长素就移向的一侧,使一侧的茎比一侧的茎生长得快。结果,茎就会向生长的一侧弯曲,即向光源的一侧弯曲。 10. 除生长素外,植物激素还有和等。 11. 植物激素对种子的萌发,叶、花、茎的形成,叶片的脱落及果实的发育与成熟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植物能够对重力等刺激做出反应也是因为植物体内某些的作用。 第2节人体是激素调节 1. 在人体内分布有许多内分泌腺,它们会分泌相应的。虽然在中的含量极少,但它们对人体的、物质和能量的转换、、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2. 分泌的生长激素能控制人的生长发育。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换,。分泌的肾上腺素能加快心跳的节奏,扩张通往肌肉的血管。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能促进人体吸收的葡萄糖储存在和肌肉内。卵巢和睾丸分泌的雌、雄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的生成,激发和维持人的。 3. 人体内的各种内分泌腺构成了人体的系统。内分泌腺与唾液腺、汗腺不同。内分泌腺是没有的腺体,它们的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并随着血液循环被运送到人体的某个部位或各个器官。不同的内分泌腺分泌不同的激素,不同的激素具有各自独特的生理功能。它们与系统一起指挥或协调人体内的各种生理活动。 4.侏儒症是由于导致的。肢端肥大症是由于导致的。糖尿病是由于导致的。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分旺盛会患甲亢,即的简称。呆小症是由于导致的。 5. 每天我们摄取的食物为生命活动提供了必需的营养物质。其中,糖类物质会在体内转变为进入血液,叫做,它的含量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十分重要。在早晨进食前,人的血糖的含量一般约为毫克/ 毫升(即毫摩/升)。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上升时,分泌增加,以促使血糖含量;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下降时,分泌减少,使血糖含量;从而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第3节神经调节

1..2..2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一一蛋白质 一、教学目标 1.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3.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4.关注蛋白质研究的新进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1)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2. 教学难点 <1)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三、课时安排 2 四、教学过程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生思考师提示。 〖提示〗 1. 提示:富含蛋白质的食品有大豆制品,如豆浆、豆腐、腐竹;奶类制品,如 奶粉、酸奶、袋装奶;还有肉、蛋类食品,如烤肉、肉肠、鸡蛋,等等。b12YHfIGKo 2.提示:有些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结构成分,如结构蛋白;有些蛋白质能够调节生 命活动,如胰岛素;有些蛋白质有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都是蛋白质;有些蛋白质具有运输载体的功能,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有些蛋白质有免疫功能,如人体内的抗体。b12YHfIGKo 3.提示:因为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在人体内约有20 种氨基酸,其中有8 种是人体需要而不能自己合成的,必须从外界环境获得,如赖氨酸、苯丙氨酸等,它们被称为必需氨基酸。所以有些食品中要添加赖氨酸或苯丙氨酸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b12YHfIGKo 〖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 〖板书〗一、氨基酸及其种类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思考与讨论〗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及板书〗 1.每个氨基酸都有氨基和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专题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有答案版)

专题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知识点一:眼与视觉 1.眼球的结构 2.视觉的形成 外界物体的反射光线→ 角膜 → 瞳孔 → 晶状体 → 玻璃体 → 视网膜 (形成物像)→视觉神经→ 大脑皮层 的特定区域(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近视及其预防 (1)近视成因:眼球的前后径过 长 ,或者晶状体曲度过 大 且不易恢复原状,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等折射所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到 视网膜前方 ,看到的是一个模糊不清的物像。这种看不清远处物体的眼,叫做近视眼。 (2)矫正:配戴近视镜—— 凹透 加以矫正。 (3)预防近视:做到“三要”和“四不要”。 知识点二:耳与听觉 1.耳的结构 ?????????→?????????????????????耳郭外耳外耳道鼓膜:声波 中耳鼓室:连通 :传到振动半规管内耳前庭耳蜗:内有听觉 ,将振动转化为神经冲动 2.听觉的形成 (1)外界声波→外耳道→ 鼓膜 (振动)→ 听小骨 → 耳蜗 →听觉神经→ 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形成听觉)。 (2) 耳蜗 感受声波的刺激,听觉在 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形成。 3.耳的保健 (1)耳聋分为传导性耳聋和 神经性耳聋 。 (2)遇到巨大响声时,要迅速 张口 ,使 咽鼓管 张开,或 闭嘴 、 堵耳 ,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 (3)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 外耳道 或 鼓膜 。 知识点三:神经系统 1.神经系统的组成 晶状体 虹膜 角膜 睫状体 玻璃体 视网膜 巩膜 脉络膜 振动 咽 听小骨 感受器

2.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神经元 ,由 细胞体 和 突起 组成。功能是接受刺激后产生并传导神经冲动。 知识点四: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1.概念:指人体通过 神经系统 ,对外界或内部 刺激 作出有规律的反应。 2.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1)各组成结构的功能: 感受器:感受刺激,产生 神经冲动 。 传入神经:将神经冲动传至 神经中枢 。 神经中枢:接受信号,产生冲动,并将冲动传给 传出神经 。 传出神经:将来自神经中枢的冲动传至 效应器 。 效应器:接受冲动,作出 反应 。 (2)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 3.反射的类型 (1) 简单 反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经过大脑的分析和判断。 (2) 复杂 反射:通过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或学习形成的,在 大脑皮层 参与下完成。 (3)与 语言文字 有关的反射是人类特有的反射。 知识点四:激素调节 名称 腺体 作用 过少 过多 生长激素 垂体 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 幼年:侏儒症 幼年:巨人症 成年: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 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 奋性 幼年:呆小症 成年:地方性甲状腺肿 成年:甲状腺功能亢进 胰岛素 胰岛 调节糖类的吸收、转化和糖尿病 低血糖 神经中枢 协调运动 心跳 呼吸 脊髓 脑神经

(完整版)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汇总及复习题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基础知识巩固 *举例说明人体的激素参与生命活动调节 激素有内分泌腺分泌,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不通过导管,直接进入到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部。 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促进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异常:幼年过多,巨人症;幼年过少,侏儒症。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生物的发育。异常:幼年不足,发育迟缓,呆小症; 成年过少,导致大脖子病。缺乏时可以通过食用含碘的食物来治疗。如海带。 胰岛:分布于胰腺中,分泌胰岛素等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和消化等。缺乏胰岛素,导致细胞吸收和利用血糖的能力减弱,形成糖尿。可通过注射胰岛素制 剂来治疗。 卵巢:分泌雌性激素等 睾丸:分泌雄性激素等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主要是神经调节,同时也受激素的调节。 *描述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脑和脊髓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周围神经系统。 大脑:包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表面是大脑皮层,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生命活动的功能区——神经中枢。 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能对外界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将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神经:由脊髓发出的神经叫脊神经,分布在躯干、四肢的皮肤和肌肉里。由脑发出的神经叫脑神经,大都分布到头部的感觉器官、皮肤、肌肉等处。 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体上有许多突起,突起有两种:长的突起和短的突起。 *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应当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膝跳反射的反射弧:膝盖处的韧带(感受器)→传入神经→脊髓(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大腿肌肉(效应器)。 非条件反射:人生来就具有,如:缩手反应,眨眼反应,排尿反应,膝跳反射。 条件反射:通过长期生活积累形成,如:望梅止渴、听见上课铃声进教室。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复杂的,也是人类所特有的,如谈梅生津、谈虎色变。 *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得信息 眼:角膜虹膜瞳孔晶状体(睫状肌)玻璃体视网膜脉络膜巩膜 视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象。视网膜上有对光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象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的视觉中枢,人就产生了视觉。 近视形成:晶状体的前后径增加(过度变凸),物象落在视网膜前,形成近视。可以通

高中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专题练习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 1.如图表示肌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饮食过咸,则Y中的渗透压会升高 B.X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Z进入Y C、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X的pH降低 D.X、Y、Z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调节 2、下表表示人体组织液和血浆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成分(mmol/L) Na+K+Ca2+Mg2+Cl-有机酸蛋白质 ①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②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C.CO2的浓度①大于② D.①和②的成分差异与毛细血管壁的透过性有关3.右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③为组织细胞,则各物质交换过程如下图所示: B.若③为脑细胞,⑤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①处,而CO 2的浓度相反 C.若③为肝脏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血糖浓度低于①处 D.若③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①处 4、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氧气、抗体、神经递质、胰蛋白酶都出现在细胞外液中 B.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C.寒冷时出现寒颤是稳态失调的表现 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5、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 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的被破坏部分可能是( ) A.感受器 B.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C.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D.效应器 6、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材料,在神经纤维某处的细胞膜内外放置电极a和b(如下左图),在图中M点给予一次适宜刺激.通过电压表测量神经细胞膜内、外电位差(膜内外电位差=膜外电位—膜内电位)。右坐标图中符合实验结果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第2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教学目标 1.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3.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4.关注蛋白质研究的新进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2.教学难点 (1)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三、课时安排 2 四、教学过程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生思考师提示。 〖提示〗1.提示:富含蛋白质的食品有大豆制品,如豆浆、豆腐、腐竹;奶类制品,如奶粉、酸奶、袋装奶;还有肉、蛋类食品,如烤肉、肉肠、鸡蛋,等等。 2.提示:有些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结构成分,如结构蛋白;有些蛋白质能够调节生命活动,如胰岛素;有些蛋白质有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都是蛋白质;有些蛋白质具有运输载体的功能,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有些蛋白质有免疫功能,如人体内的抗体。 3.提示:因为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在人体内约有20种氨基酸,其中有8种是人体需要而不能自己合成的,必须从外界环境获得,如赖氨酸、苯丙氨酸等,它们被称为必需氨基酸。所以有些食品中要添加赖氨酸或苯丙氨酸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 〖板书〗一、氨基酸及其种类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思考与讨论〗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及板书〗 1.每个氨基酸都有氨基和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2.“氨基酸”代表了氨基酸分子结构中主要的部分──氨基和羧基。 〖讲述〗先讲功能再讲结构。 〖板书〗二、蛋白质的功能 1.蛋白质一个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是作为生物体的结构成分。(例如,细胞中的细胞膜、线粒体、叶绿体和内质网等都是由不溶性蛋白质与脂质组成的。人和动物的肌肉等组织的主要成分也是蛋白质,如横纹肌中的球状蛋白,平滑肌中的胶原蛋白,毛、甲、角、壳、蹄中的角蛋白等。) 2.蛋白质的一个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是作为新陈代谢的催化剂──酶。(绝大多数酶都是蛋白质。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几乎都是在相应的酶参与下进行的。) 3.有些蛋白质具有运动的功能。(例如,肌纤维中的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是肌肉收缩系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测试带答案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近视眼的成像位置及矫正方法是() A、视网膜前,凹透镜 B、视网膜后,凸透镜 C、视网膜前,凸透镜 D、视网膜后,凹透镜 2、脑和脊髓组成() A、周围神经系统 B、中枢神经系统 C、神经中枢 D、神经元 3、人喝酒喝醉了,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这是由于酒精麻痹了脑的哪一部分()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大脑皮层 4、视觉形成过程中,形成图像和形成视觉的部位分别是() A、视网膜、视网膜 B、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C、视网膜、大脑皮层 D、大脑皮层、视网膜 5、下列的小儿活动属于简单反射的是:() A.小儿打针就哭 B.小儿看到医院就哭 C.小儿听说打针就哭 D.小儿看到医生就哭 6、声波形成到听觉形成需经过()①听小骨②鼓膜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④外耳道⑤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A.声波→①→②→③→④→⑤ B.声波→④→②→①→③→⑤ C.声波→④→①→②→③→⑤D.声波→④→③→①→②→⑤ 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反射的是() A、食虫鸟见到黄蜂不敢吃 B、熟睡的人被蚊子叮咬会动一动 C、精彩的哑剧表演引来人们的热烈掌声 D、含羞草受到振动叶片并拢 8、人坐在行驶的汽车里,不靠视觉也能判断车速的快慢和左右转弯,这是由于刺激了具有特定感受器的() A.鼓膜、听小骨 B.前庭、半规管 C.半规管、耳蜗 D.耳蜗、听小骨 9、听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其目的是() A.防止声响从口腔进入,听不清楚 B.防止鼓膜内外音响度不同,听不准确C.防止鼓膜内外气压不平衡,损伤鼓膜 D.防止脑震荡 10、神经系统中,专门调节心跳、血压等重要生命活动的神经传导中枢在:() A.大脑皮层 B.小脑 C.脑干 D.脊髓 11.在眼球的下列结构中,能对光线起折射作用和感光作用的分别是() A.晶状体和虹膜 B.角膜和脉络膜 C.晶状体和视网膜 D.虹膜和角膜 12.李老师戴着眼镜正阅读《生物中考指导》,这时听到学生的“报告”一声,为了看清是哪位学生,他摘下眼镜。你认为李老师的眼睛可能是() A.正常 B.近视 C.远视 D.假性近视 13.晕车、晕船与下列哪项有关() A.鼓室、鼓膜、听小骨 B.耳蜗 C.前庭、半规管 D.外耳道 14、保护好眼和耳有利于青少年准确地获取信息,下列有关眼和耳的叙述错误的是()

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

第八单元第1节[课下作业] [限时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2·东北师大附中三次摸底)哺乳动物肌肉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是 A.血液B.体液C.组织液D.细胞内液 答案 C 2.(2013·湘潭高三第一次模拟)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请依次填出①~⑤相关内容 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 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 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 答案 B 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正常人血浆中有氨基酸、葡萄糖、抗体、胰岛素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C.HCO-3、HPO2-4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D.淋巴管上皮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和血浆 答案 D 4.如图是淋巴和另外三种体液之间的关系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丙分别是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 B.如果淋巴回流受阻,则会引起组织水肿 C.甲、乙、丙和淋巴构成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D.维持丙的渗透压的物质主要是无机盐和蛋白质 答案 C 5.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②中 B.①与②、④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C.①、②、③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D.细胞中CO2的排出路径是③→②→① 答案 C 6.下列关于甲、乙两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两图表示的含义相同 B.由乙图可知,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C.甲图中淋巴和组织液是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D.由乙图可知,一般内环境中的氧气浓度比细胞内液中的高 答案 A 7.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四种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液和淋巴 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答案 B 8.(2012·苏北四市第一次调研)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B. 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 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D. ①比④量多,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答案 D 9.(2013·济南一模)下列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范畴的是

【范文】高二生物《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重要知识点

高二生物《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重要 知识点 第一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理解)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相关实验 (1)达尔文的试验: ①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向光性; ②切去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不生长; ③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尖端,胚芽鞘直立生长; ④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下端,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 (2)温特的试验: 试验过程: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 未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不生长 (3)郭葛的试验:分离出该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确定是吲哚乙酸,命名为生长素 3个试验结论小结:生长素的合成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 感光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 生长素的作用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以下部位 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 单侧影响了生长素的分布,使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多于向

光一侧,从而使背光一侧的细胞伸长快于向光一侧,结果表现为茎弯向光源生长。 判断胚芽鞘生长情况的方法 一看有无生长素,没有不长 二看能否向下运输,不能不长 三看是否均匀向下运输均匀:直立生长 不均匀:弯曲生长(弯向生长素少的一侧)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 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横向运输:向光侧→背光侧 极性运输: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 (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2、(理解)"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实验原理、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实验现象和结果、讨论 3、(了解)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不同作用 特点:具有两重性,一般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4、(了解)多种激素的平衡协调作用 名称 主要作用 赤霉素 促进细胞伸长、植株增高,促进果实生长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练习题

练习生命活动的承担者——蛋白质 一、选择题 1.构成载体蛋白质和淀粉酶所必须的化学元素() A、C、H、O、N B、 C、H、O、P C、H、O、N、P D、16种元素 2.鸡蛋煮熟后,蛋白质变性失活,这是由于高温破坏了蛋白质的() A.肽键 B.肽链 C.空间结构 D.氨基酸 3.狼体内有A种蛋白质,20种氨基酸;兔体内有B种蛋白质,20种氨基酸。狼捕食兔后狼体内的一个细胞中含有的蛋白质种类和氨基酸种类最可能是() A. A+B,40 B. A,20 C. 大于A,20 D. 小于A,20 4. 亮氨酸的R基为—C4H9,在一个亮氨酸分子中,含碳和氧的原子数分别是() A.6 2 B.7 2 C.6 3 D.7 3 5.有一种二肽的化学式是C8H14N2O5, 水解后得到丙氨酸(R基为-CH3和另一种氨基酸X 则X 的化学式是() A. C5H7NO3 B.C5H9NO4 C. C5H11NO5 D.C5H7NO4 6.现已知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共20种,他们的平均分子量为128,由50个氨基酸形成的某蛋白质的一条多肽链的分子量是( ) A 6400 B 2560 C 5518 D 2218 7.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的肽键结构式是() —CO B. —NH—CO— C.—NH2—COOH— D. NH2—COOH 8.下列能正确表示蛋白质分子由简到繁的结构层次的一组是() ①氨基酸②C、H、O、N等化学元素③氨基酸分子相互结合④多肽⑤肽链 ⑥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②①④③⑥⑤ C. ②①④③⑤⑥ D. ②①③④⑤⑥ 9.下列各项与蛋白质结构多样性无关的是() A.氨基酸的数目、种类和排列顺序 B.构成蛋白质的多肽链的数目 C.构成蛋白质的多肽链的空间结构 D.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10.某蛋白质由m条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该蛋白质至少有氧原子的个数是() -2m +m +2m 11.现有氨基酸800个,其中氨基总数为810个,羧基总数为808个,则由这些氨基酸合成的含有2条肽链的蛋白质共有肽键、氨基和羧基的数目依次分别为( ) 、2和2 、12和10 、1和1 、11和9 12.下列分子中,与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式不相符的是() —CH—CH3 B. H2N—CH2—CH2—COOH ︳ COOH C. H2N—(CH2)4—CH—COOH D. H2N— CH—COOH ︳︳ NH2CH2CH2COOH

高中生物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高中生物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2019年3月21日 (考试总分:108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 一、填空题(本题共计 2 小题,共计 8 分) 1、(4分)机械采收棉花需要除去叶片,某农场采收前在棉田喷施了一定量的脱落酸,但效果不明显。为探究其原因,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方案。 实验假设:生长素对脱落酸的功能有抑制作用。 实验方案:取若干长势相同、处于生殖生长末期的棉花植株,均分成甲、乙、丙三组,做下图所示的处理,观察三组植株叶片脱落的先后。 (1)根据科学实验原则,上图中X处应放置________,乙、丙两组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 (2)预测三组植株的落叶情况,得出实验结论: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假设成立;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假设不成立。 (3)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它能促进细胞的___________;促进同种植物的不同器官生长的最适浓度___________;促进不同种类植物的同一器官的最适浓度__________;生长素既能防治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这体现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_________性。 2、(4分)向触性是某些植物的一种向性运动,是指由接触刺激引起的植物的卷须卷成许多圈呈盘旋状的现象,如下图所示。 请分析下列两则资料,并回答问题: 资料一:达尔文观察到西番莲卷须的顶端接触到支柱后,在20-30S内就能激发出明显的弯曲现象。他认为如此快速的运动不能用向光性原理进行解释,并大胆提出:卷须的向触性运动是靠电信号传递和原生质收缩来实现的。 资料二:为探究向触性的原因,有科学家在卷须顶端均匀涂抹一定浓度的吲哚乙酸,结果发现,卷须卷成了许多圈呈盘旋状。 (1)向光性的原理是___________。 (2)达尔文认为不能用向光性原理解释向触性的理由是___________。 请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向触性是否是靠电信号传递的,实验思路是___________。 (3)分析资料二中的实验现象,结合生长素的相关知识,请针对向触性产生的原因,提出一种假说:___________。 二、单选题(本题共计 20 小题,共计 100 分)3、(5分)下列化学物质中,是植物激素的是 A.生长激素 B.生长素 C.胰岛素 D.乙烯利 4、(5分)研究赤霉素和放线菌素D(一种转录抑制剂)对大麦种子中淀粉酶生成量的影响,研究人员利用去胚的大麦种子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注:“+”表示加入该物质,“一”表示不加该物质。) A.去胚的原因是大麦种子的胚会生成大量的淀粉酶 B.放线菌素D可能抑制RNA聚合酶与mRNA的结合 C.赤霉素和放线菌素D对淀粉酶生成的影响有协同效应 D.赤霉素可能通过影响淀粉的分解进而促进大麦种子萌发 5、(5分)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生长产生的效果可能相同,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B.赤霉菌产生的赤霉素会使水稻得恶苗病,体现了植物激素有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 C.“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通过预实验摸索适宜浓度范围 D.植物生长过程中与植物生长有关的激素发挥作用,衰老时脱落酸、乙烯才可发挥作用 6、(5分)“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这里的“气”是指 A.乙烯 B.赤霉素 C.细胞分裂素 D.脱落酸 7、(5分)下列关于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向光弯曲生长能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B.胚芽鞘中生长素合成和分布的主要部位都是尖端 C.开花期喷洒高浓度的NAA可以防止落花落果 D.缺乏氧气会影响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极性运输 8、(5分)芸苔素内酯是一种植物激素。下表是有关芸苔素内酯对油菜幼苗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B.表中结果不能证明芸苔素内酯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若要继续探究促进油菜幼苗生长的芸苔素内酯最适浓度,则需降低实验的浓度梯度 D.促进油菜幼苗生长的芸苔素内酯的最适浓度在0.3?0.4mg·L-1之间 9、(5分)“冰桶挑战赛”是一项慈善活动,目的是让更多人知道被称为“渐冻人”的罕见疾病,同时也达到募款帮助治疗的目的。当一桶冰水从头顶浇下,身体会作出一系列的反应。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编制:审核:负责领导: 【学习目标】 1.解蛋白质的化学元素组成,基本组成单位,分子结构,重要功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培养学生记忆、分析的能力。 3.学生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自主学习】 1.填空: (1)含量:各种活细胞中含量 _______的有机物,是除含量水外_________的物质。 问题:正常的肝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____;最多的有机物是____________。 (2)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主要由_____________四种元素组成,有些蛋白质中还含有P、S等。 (3)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____________ (约有_____种) ①结构特点:至少含有一个________和一个_________;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__________上. ②结构通式:___________________ ③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 (4)蛋白质的分子结构:①氨基酸的连接方法(用图表示)(以两个氨基酸为例) 问题: ①两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形成的水中的氧来自其中一个氨基酸的_________,氢来自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________;肽键为_______________ ②由两个氨基酸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_________,多个氨基酸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________,5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合物叫_________;③某一蛋白质由m个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量为a)形成,有n条肽链,则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④一条或几条肽链通过一定的化学键(注意:不是肽键)互相连接在一起,形成具有复杂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5)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不同,_____________成百上千,_____________变化多端, ______________千差万别。根本原因是DNA分子的结构多样性。 (6)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决定了其功能多样性 (7)蛋白质的主要功能:①结构蛋白:有些蛋白质是构成_________________的成分,如羽毛、肌肉、头发、蛛丝等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②功能蛋白:_________作用,如绝大多数酶;_________作用;蛋白质类激素如__________、胰高血糖素等;_________作用:红细胞内的__________可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有运输作用;_________作用:如_________。 (8)__________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2.能正确表示蛋白质分子由简到繁的结构层次的是 ( ) ①氨基酸②C、H、O、N等化学元素③氨基酸分子相互结合④多肽⑤肽链⑥形成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④③⑥⑤ C.②①④③⑤⑥ D.②①③④⑤⑥ 3.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各种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氨基酸 B.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C.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 D.组成每种蛋白质的氨基酸都有20种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提纲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知识点1、眼和视觉 1、感觉器官 (1)感受器:感受外界刺激的结构。人体的各种感觉都是依靠分布在身体不同部位的感受器获取的。 (2)感受器分类: 简单的感受器:如感觉神经末梢 带有附属结构的感受器叫做感觉器官(常见五个感觉) (3)各种器官从外界获取的信息中,大多来自视觉。 外膜:角膜: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有聚光作用,含有丰富的 感觉神经末梢 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的内部结构,被称为白眼珠 围成瞳孔。能调节瞳孔的大小,调节进入眼球内 部光线的多少。被称为黑眼珠 中膜: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属于肌肉组织 脉络膜: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给视网膜提供营养,并使眼内形 成暗室 内膜:视网膜:含有很多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 房水:透明的水样液体,充满在角膜和晶状体之间。 晶状体:透明,有弹性,像双凸透镜,能折射光线。 玻璃体:透明的胶装物质,支撑眼球壁,并折射光线。 瞳孔:在虹膜中央,是光线的通道。 注意:眼除了眼球外,还有一些附属结构,眼肌、眼睑、睫毛、结膜、泪器等。 泪器包括泪腺、泪点、鼻泪管 3、视觉的形成: 外界反射的光角膜房水晶状体和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皮层的 (瞳孔)玻璃体视觉中枢 折射作用成像并传导兴奋产生视觉 产生兴奋

(1)物象的成像部位是视网膜,视觉形成部位是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在视网膜上形成的物像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2)眼球的结构与照相机相似,晶状体相当于镜头,瞳孔相当于光圈,视网膜相当于胶卷,脉络膜相当于照相机暗室的壁。 (3)当我们由明亮的地方到黑暗的地方时,瞳孔是由小变大的;当我们由近处看远处的物体时,晶状体的曲度是由大变小的。 4、眼镜的调节功能: (1)强光下瞳孔小、近处瞳孔小 (2)弱光下瞳孔大、远处瞳孔大 (3)晶状体的调节:晶状体是个两面凸的透镜结构,凸度可以调节,凸度发生变化时,对光线的折射能力也随之发生变化。凸度越大,折射能力越大。 知识点2、近视及其预防 预防近视的三要、三不要:(1)三要:读书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在33厘米左右;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后要休息一会儿,要远眺几分钟;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 (2)四不要:不要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不要躺卧看书,不要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 不要走路看书。 知识点3、耳和听觉 1、耳的基本结构

专题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解读

专题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 某人的脊髓从胸部折断后,一般情况下()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C 、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D 、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2.图1是测量离体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2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1中B测出的电位大小相当于图2中A点的电位 B.若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适当降低,在适宜条件刺激下图2中A点下移 C.图2中B 点钠离子通道开放,是由于乙酰胆碱与钠离子通道相结合 D.图1中,神经纤维的状态由B 转变为A的过程,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大 2+3.下图是神经肌肉接点,又称突触。当兴奋传导至突触前膜时,突触间隙中的Ca通过突触前膜

2+上的Ca 通道内流,导致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乙酰胆碱。细胞外钙浓度降低,对钠内流的抑制屏障作用减弱,使神经细胞兴奋性增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神经递质的释放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B.肌肉收缩需要钙离子,但是血钙过高却会引起肌无力 C. α-银环蛇毒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中α-银环蛇毒时,会导致肌肉收缩 2+D. 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 的通透性,将使肌肉持续收缩 4.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下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A、B 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 为突触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 ①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②将药物放在B ,刺激A ,肌肉收缩③将药物放在C,刺激B ,肌肉不收缩④将药物放在C ,刺激A ,肌肉收缩 A .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 5.如图为突触结构和功能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恰当的是( 2+A.瞬间增大轴突末端细胞膜对Ca 的通透性会加速神经递质的释放

生命活动的调节教案

生命活动的调节教案 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是高等动物能够生存的先决条件之一。以下是生命活动的调节教案,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知道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方式;识记高等动物体内主要激素的种类及其生理作用;理解体液中的化学物质和神经系统对高等动物生命活动以及行为的调节机理; 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深化学生对有关研究方法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生命形式是自然界物质运动的最高级形式,生命活动变化的本身就是物理、化学变化,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学科间综合的观念。 态度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了解自己、关注自身健康与行为的习惯,培养学生科学、健康的自我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是高等动物能够生存的先决条件之一。本节内容集中介绍了动物激素调节的机理,包括:激素的反馈调节;几种激素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介绍了

神经兴奋沿反射弧传递的过程、大脑皮层的主要功能区;介绍了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 动物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是动物产生反射乃至产生行为的生理基础,是生物学基础知识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理解动物的生命活动、动物的行为,以及理解人类自身的生命活动特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有关“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是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较少的问题,特别是这部分内容中的“兴奋沿神经纤维的传导”、“激素的拮抗作用”等内容比较抽象,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带来一定的困难,因而成为本节的难点内容。 虽然动物激素调节的知识比植物激素调节的知识复杂,但它们有着相似的调节作用机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使学生逐步体会出生物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一般规律。 在对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有所了解之后,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不仅具有自然属性(动物属性)的一面,也具有社会属性(行为受社会道德、法律制约)的一面。使学生了解自身,认识自己,建立科学的、健康的自我意识。从而培养学生自我约束的社会责任感。 在开展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还要通过备课力求达到使科学方法训练和能力训练连续不断,使学生不仅理解和掌握知识本身,而且受到系统的科学教育。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抓住教材中提供的机会,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开展教育和训练。遗憾的是这一部分教材内容中并没有明显的可供用来进行科学教育的内容。但深挖这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