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四教案:3.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第1课时常见的弱电解质

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四教案:3.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第1课时常见的弱电解质

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四教案:3.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第1课时常见的弱电解质
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四教案:3.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第1课时常见的弱电解质

专题3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3.1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第1课时)常见的弱电解质

教学过程[知识回顾]

1、写出醋酸、一水合氨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

CH3COOH CH3COO-+H+

NH3·H2O NH4++OH—

2、写上述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

[讲解]

(一)水的电离平衡

1、实验证明,纯水微弱的导电性,是极弱的电解质:

2、25℃1LH2O的物质的量n(H2O)==55.6(mol)共有10—7mol发生电离

H2O H++OH—

起始(mol) 55.6 0 0

电离(mol) 10—7 10—7 10—7

18

1000

平衡(mol)55.6-10—710—7 10—7

25℃ [H+]·[OH—]= 10—7=10—14=Kw的离子积常数。3.影响Kw的因素

Kw与溶液中[H+]、[OH—]无关,与温度有关。

水的电离为吸热过程,所以当温度升高时,水的电离程度增大,Kw也增大。

对HnA弱酸而言,电离方程式可只考虑:

HnA H++HnA—

[思考]1、如何用实验事实说明碳酸是弱酸。

2、从课本表3—4可以看出在常温下醋酸与一水合氨的电离度相同?

3、从课本表3—5可以看出什么?

[思考]如何用实验事实说明碳酸是弱酸

(填大、减小或不变)解析常温、由水电离出的[H+]=×10—11mol/L <1×10—7mol/L说明水的电离受到抑制。此溶液可能是pH=1酸溶液,也可能为pH=13的碱溶液,选项B、D中的S2—、CO32—、SO32—不能存在于强酸性溶液中,C中的Fe2+、Mg2+、D中的NH42+、D中的NH4+与OH—均不能大量存共存,故本题答案A。

(1)d>c=a>b (2)增大,增大

二、水的电离平衡

H2O H++OH—

25℃ [H+]·[OH—]= 10—7=10—14=Kw的离子积常数

[课后练习]

1.碳酸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关系:

H2CO3 H++HCO3—,HCO3 H++CO32—,

该溶液的pH值增大时,c(CO32—)将

A.增大 B.减少 C.不变 D.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少

2.加水稀释纯醋酸时,下列变化曲线正确的是()

A B C D

3.H2S溶液中存在着H2S H++HS—和HS— H++S2—的平衡,当向H2S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时,电离平衡________移动,c[S2—]________,c[H+]________;当向H2S溶液中加入固体NaOH,电离平衡_________移动,c[H+]________,c[S2—]__________;若将H2S溶液加热至沸,c[H2S]_________,若要增大H2S溶液中c[S2—]最好加入__________。

向右,减小,增大;向右,减小,增大;减小,NaOH

[直击高考]

4.(07BC北京)在由水电离产生的H+浓度为1×10-13mol·L-1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

的离子组是B

① K +

、Cl -

、NO 3-

、S 2-

② K +

、Fe 2+

、I -

、SO 42-

③ Na +

、Cl -

、NO 3-

、SO 42-

④Na +

、Ca 2+

、Cl -

、HCO 3-

⑤ K +

、Ba 2+

、Cl -

、NO 3-

A .①③

B .③⑤

C .③④

D .②⑤

5.以水为溶剂进行中和滴定的原理是:H 3O +

+OH 2H 2O 。已知液态SO 2和纯水的导电性相近,因为液态SO 2也能发生自电离:2SO 2 SO +SO 2+

;△H>0。下列叙述中,错误的...

是(常州一检)C

( )

A .若以液态SO 2为溶剂,用SOCl 2滴定Na 2SO 3,该滴定反应可以表示为: SO +SO 2SO 2

B .在一定温度下,液态SO 2中c (SO )与c (SO 2+

)的乘积是一个常数 C .液态SO 2中自电离的存在,说明SO 2是离子化合物 D .适当升高温度,液态SO 2的导电能力增强

6.(常州一检)已知HBrO 比酸性弱,比HBrO 难电离,则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AD )

A .

B .

C .

D .

-

23-

23-

2332CO H -

3HCO ↑++=+2232CO O H 2NaBrO CO Na 2HBrO 332NaHCO NaBrO CO Na HBrO +=+HBrO NaHCO O H NaBrO CO 322+=++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一课时)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承前启后。通过上一课时对物质分类的学习,已初步掌握了物质分类的思想方法。本课时要指导学生运用实验科学探究认识电解质及其电离,并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为下节讲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做了铺垫。 本节内容的主要特点是重视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对电解质的概念也仅从分类的思想角度来认识,是为认识电解质电离过程和离子反应服务的,并没有介绍强、弱电解质的概念(这部分知识将在选修四中学到),教学中不可过于加深拓宽。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离、电解质的概念。 2、认识电解质电离过程,初步学会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3、从电离的角度进一步认识酸、碱、盐的本质。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讨论和交流初步得出电离的概念、条件及结果,认识电解质电离过程。 2、通过独立思考探究碱和盐的定义,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化学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大胆预测、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2、养成良好的科学方法和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电解质的电离;从电离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 难点:认识电解质及其电离的过程。 四、仪器与药品 6v学生电源、电解质溶液导电演示器、蒸馏水、氯化钠固体、氯化钠溶液、硫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蔗糖溶液和酒精溶液。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主要教学过程 【引课】安全用电规范:不要用湿手去接触电源开关、插座或其他电器设备。 【板书】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移动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移动 1.下列事实能说明亚硝酸是弱电解质的是() ①亚硝酸溶液中存在HNO2分子,呈酸性②用HNO2溶液做导电性实验,灯泡很暗③HNO2溶液不与Na2SO4溶液反应④0.1 mol·L-1HNO2溶液中,c(H+)=0.015 mol·L-1⑤相同浓度时,HNO2的导电能力比HCl弱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⑤D.①②④⑤ 2.在相同温度时,100 mL 0.01 mol?L-1的醋酸溶液与10 mL 0.1 mol?L-1的醋酸溶液相比较,下列数值或性质中,前者大于或强于后者的是() A.溶液的导电性B.醋酸的电离常数C.完全中和时所需NaOH的量D. H+的物质的量 3.常温下向0.1 mol·L-1CH3COOH溶液中加入少量的CH3COONa晶体时,会引起() A.溶液中的c(H+)减小 B.电离平衡左移,电离常数减小 C.溶液的导电能力减弱 D.溶液中的c(OH-)减小 4.在20 mL 0.1 mol·L-1的醋酸溶液中,能使溶液的c(H+)增大,而且使醋酸的电离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可加入的试剂是() A. 20 mL水B.浓盐酸C.冰醋酸D. NaOH溶液 5.能证明氟化氢是弱电解质的事实是() A.氟化氢在所有卤化氢中热稳定性最强 B.浓H2SO4加入氟化钙固体中,加热,有氟化氢气体产生 C. 100 mL 0.1 mol·L-1氢氟酸中,c(H+)小于0.1 mol·L-1D.在氢氟酸中滴加含酚酞的NaOH溶液,红色褪去 6.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食用白醋(醋酸浓度约为1 mol·L-1)进行下列实验,能证明醋酸为弱电解质的是() A.白醋中滴入石蕊溶液呈红色 B.白醋溶液中存在分子 C.蛋壳浸泡在白醋中有气体放出 D.经检验白醋中c(H+)约为0.01 mol·L-1 7.甲酸的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 A. 1 mol·L-1的甲酸溶液的c(H+)约为0.01 mol·L-1 B.甲酸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C.甲酸与盐酸都能与NaOH发生反应 D.甲酸溶液的导电能力比盐酸溶液的导电能力弱 8.下列叙述中,能证明某物质是弱电解质的是() A.熔融时不导电 B.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很差 C.不是离子化合物,而是共价化合物 D.溶液中已电离的离子和未电离的分子共存 9.甲酸(HCOOH)是一种一元弱酸,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 A.常温下,1 mol·L-1甲酸溶液中的c(H+)约为1×10-2mol·L-1 B.甲酸能与碳酸钠反应放出二氧化碳 C. 10 mL 1 mol·L-1甲酸溶液恰好与10 mL 1 mol·L-1NaOH溶液完全反应 D.甲酸溶液与锌反应比强酸溶液缓慢 10.在25 ℃时,用蒸馏水稀释1 mol·L-1氨水至0.01 mol·L-1,随溶液的稀释,下列各项中始终保持增大趋势的是() A.c(OH ?) c(NH3·H2O)B.c(NH4+) c(OH?) C.c(NH3·H2O) c(NH4+) D.c(OH-) 11.0.1 mol·L-1氨水10 mL,加蒸馏水稀释到1 L后,下列变化正确的是() ①电离程度增大②c(NH3·H2O)增大③NH4+数目增多④c(OH-)增大⑤导电性增强

第1讲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第1讲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概念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时 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称为 电解质。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时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称为非电解质。 (2)判断方法 ①酸、碱、盐、水、金属氧化物属于电解质; ②非金属氧化物(除H 2O )、有机物(除羧酸)一般是非电解质; ③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练1:下列物质中, ①NaCl 溶液 ②NaOH ③H 2SO 4 ④Cu ⑤CH 3COOH ⑥NH 3·H 2O ⑦CO 2⑧乙醇 ⑨水 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有 ,属于非电解质的有 。 【答案】②③⑤⑥⑨ ⑦⑧ 2.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1)概念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称为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只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称为弱电解质。 (2)判断方法 ①强电解质:活泼金属氧化物:Na 2O 盐 :NaCl 、K 2SO 4 强碱:NaOH 、KOH 、Ca(OH)2 、Ba(OH)2 强酸:HCl 、H 2SO 4、HNO 3 ②弱电解质:弱酸:CH 3COOH 、H 2CO 3、H 2SO 3、H 3PO 4、HClO 、HF 、有机羧酸 弱碱:NH 3·H 2O 、Fe(OH)3 水(H 2O) 例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金属铜能导电,所以金属铜是电解质。 ( ) (2)NaCl 溶液能导电,所以NaCl 溶液是电解质。 ( ) (3)氨水能导电,所以NH 3是电解质。 ( ) (4)固体NaCl 不能导电,所以NaCl 不是电解质。 ( ) (5)液态HCl 不能导电,所以HCl 不是电解质。 ( ) (6)BaSO 4不溶于水,其溶液不导电,所以BaSO 4是弱电解质。( ) (7)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强。 ( ) 【答案】(1)错(2)错(3)错(4)错(5)错(6)错(7)错 【深化理解】 电解质的强弱是由物质的内部结构决定的,与外界因素无关。 (1)与溶解性无关:如:BaSO 4属于难溶性物质,但却属于强电解质。 CH 3COOH 易溶性物质,但却属于弱电解质。 (2)与溶液的导电性无必然联系: HCl 属于强电解质,极稀的盐酸导电性弱;BaSO 4属于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弱; 浓的CH 3COOH 溶液导电性可以比稀的盐酸溶液导电性强。 (3 )与化学键没有必然联系:一般来说,强电解质由离子键或强极性键构成。 属于离子化合物 共价 化合物

常见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常数表1

弱电解质的解离常数(近似浓度O.O1~O.OO3mol·L-1,温度298K) 化学式解离常数,K p K 醋酸HAc 1.76×1O-5 4. 75 碳酸H2CO3K1=4.3O×lO-7 6. 37 K2=5.61×1O-111O .25 草酸H2C2O4K1=5.9O×lO-2 1. 23 K2=6.4O×lO-5 4. 19 亚硝酸HNO2 4.6×1O-4 (285.5K) 3. 37 磷酸H3PO4K1=7.52×lO-3 2. 12 K2=6.23×1O-87. 21 K3=2.2×lO-13 (291K) 12 .67 亚硫酸H2SO3 K1=1.54×lO-2 (291K) 1. 81 K2=1.O2×lO-7 6. 91 硫酸H2SO4K2=l.2O×lO-2 1. 92 硫化氢H2S K1=9.l×lO-8 (291K) 7. O4 K2=l.l×1O-1211 .96 氢氰酸HCN 4.93×1O-1O9. 31 铬酸H2CrO4K1=1.8×lO-1O. 74 K2=3.2O×1O-7 6. 49 *硼酸H3BO3 5.8×1O-1O9. 24 氢氟酸HF 3.53×1O-4 3. 45

过氧化氢H2O2 2.4×1O-1211 .62 次氯酸HClO 2.95×1O-5 (291K) 4. 53 次溴酸HBrO 2.O6×1O-98. 69 次碘酸HIO 2.3×1O-111O .64碘酸HIO3 1.69×1O-1O. 77 砷酸H3AsO4 K1=5.62×lO-3 (291K) 2. 25 K2=l.7O×lO-7 6. 77 K3=3.95×1O-1211 .4O 亚砷酸HAsO26×1O-1O9. 22 铵离子NH4+ 5.56×1O-1O9. 25氨水NH3·H2O 1.79×1O-5 4. 75联胺N2H48.91×1O-7 6. O5羟氨NH2OH9.12×1O-98. O4 氢氧化铅Pb(OH)29.6×1O-4 3. O2 氢氧化锂LiOH 6.31×1O-1O. 2 氢氧化铍Be(OH)2 1.78×1O-6 5. 75 BeOH+ 2.51×1O-98. 6 氢氧化铝A1(OH)3 5.O1×1O-98. 3 Al(OH)2+ 1.99×1O-1O9. 7 氢氧化锌Zn(OH)27.94×1O-7 6. 1 氢氧化镉Cd(OH)2 5.O1×1O-111O .3 *乙二胺H2NC2H4NH2K1=8.5×lO-5 4. O7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知识点

一、弱电解质的电离 1、定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自身能够电离出自由移动离子的 化合物,叫电解质。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且熔化状态下自身都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离子的化合物。 概念理解: 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能导电的物质可能是溶液(混合物)、金属 (单质),但他们不属于电解质非电解质的研究对象,因此他们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自身电离:SO2、NH3、CO2、等化合物能和水反应形成酸或碱,但发生电离 的并不是他们本身吗,因此属于非电解质; ③只能在水中发生电离的电解质有酸或者某些易溶于水高温下易分解的盐, 如液态氯化氢是化合物,只存在分子,没有发生电离,因此不能导电,又如NaHCO3在高温时即分解,不能通过熔融态证明其为电解质; 只能在熔融状态下电离的电解质是活泼金属氧化物,如Na2O、CaO,他们在溶液中便不存在,要立刻反应生成键,因此不能通过溶液中产生离子证明; 既能在水溶液中又能在溶液中发生电离的物质是某些高温难分解盐,绝大多数盐溶解在水中都能发生完全电离,某些盐熔融时也发生电离,如BaSO 4。 ④电离不需要通电等外界条件,在熔融或者水溶液中即能够产生离子; ⑤是电解质,但是要产生离子也要在溶液状态或者熔融状态,否则即便存在 离子也无法导电,比如NaCl,晶体状态不能导电。 ⑥电解质的强弱与导电性、溶解性无关。如如BaSO4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 BaSO4全部电离,故BaSO4为强电解质。导电性与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和带电荷数等有关。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2.常见的电解质为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水,其中强电解质与偌电解质常见分类:

弱电解质的电离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3-1《弱电解质的电离》课时练 双基练习 1.下列状态时,不能导电的电解质是() A.液态氯化氢 B.熔融食盐 C.胆矾晶体D.氯水 解析:氯水是混合物,能导电;熔融的食盐能导电。 答案:AC 2.下列电解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NH4)2SO4溶于水:(NH4)2SO4===2NH+4+SO2-4 B.H3PO4溶于水:H3PO43H++PO3-4 C.HF溶于水:HF H++F- D.NaHS溶于水:NaHS===Na++HS-,HS-H++S2- 解析:H3PO4溶于水要分步电离:H3PO4H++H2PO-4、H2PO-4 H++HPO2-4、HPO2-4H++PO3-4。 答案:B 3.下列物质中的分类组合正确的是() 解析:CaCO3应为强电解质,Cu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H2O是极弱的电解质。 答案:AD 4.关于强、弱电解质叙述正确的是() A.强电解质都是离子化合物,弱电解质都是共价化合物 B.强电解质都是可溶性化合物,弱电解质都是难溶性化合物 C.强电解质的水溶液中无溶质分子,弱电解质的水溶液中有溶质分子 D.强电解质的水溶液导电能力强,弱电解质的水溶液导电能力弱 解析:A项,部分共价化合物是强电解质;B项强电解质有些是难溶性的,如BaSO4;C项,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无溶质分子,弱电解质在水中部分电离,有溶质分子。D项,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取决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与电解质的强弱无关。 答案:C 5.(2011·广东模拟)下列对氨水溶液中存在的电离平衡NH3·H2O NH+4+OH-叙述正确的是() A.加水后,溶液中n(OH-)增大 B.加入少量浓盐酸,溶液中c(OH-)增大 C.加入少量浓NaOH溶液,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加入少量NH4Cl固体,溶液中c(NH+4)减少 解析:A项加水使NH3·H2O电离,使n(OH-)增大;B项加入少量浓盐酸使c(OH-)减小;C项加入浓NaOH溶液,平衡向左移动;D项,加NH4Cl固体,c(NH+4)增大。

3-1-1弱电解质的电离(第一课时)

课题:§3.1

1 2 3

A C H2

NaO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H3·H2O: 札记:NaHSO4:_____________ _(水溶液中)NaHSO4:_____ _(熔融时) H2CO3:;Fe(OH)3: 【课后作业】完成课时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水能导电,所以氯气是电解质B.碳酸钙不溶于水,所以它是非电解质 C.固体磷酸是电解质,所以磷酸在熔融状态下和溶于水时都能导电 D.胆矾虽不能导电,但它属于强电解质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质溶液的浓度越大,其导电能力一定越强 B.强酸和强碱一定是强电解质,不管其水溶液浓度的大小,都能完全电离 C.强极性共价化合物不一定都是强电解质 D.多元酸、多元碱的导电性一定比一元酸、一元碱的导电能力强 3.水溶液中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Ca(OH)2Ca2++2OH-B.NaHCO3===Na++H++CO2-3 C.H2CO32H++CO2-3D.Na2SO4===2Na++SO2-4 4.下列有关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达到电离平衡时,分子浓度和离子浓度相等 B.达到电离平衡时,由于分子和离子的浓度不断发生变化,所以说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 C.电离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就可能发生移动 D.电解质达到电离平衡后,各种离子的浓度相等 5.有弱酸A和B,当其浓度均为0.01 mol·L-1时,A中的c(H+)约为B中c(H+)的2 倍。现有两种不同浓度的A酸溶液a1和a2,以及0.01 mol·L-1的B酸,已知三种溶液 的pH从小到大依次为a1、B、a2。则 A.a1的浓度必大于B的浓度B.a2的浓度必大于B的浓度 C.a1的浓度必小于B的浓度D.a2的浓度必小于B的浓度 【课后反思】

化学电解质优秀教案

课题:电解质 【教材分析】 电解质是高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化学1在专题1第一单元“物质的分散系”给出了电解质的有关概念;专题2第二单元离子反应介绍了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有关概念,为离子反应的学习奠定基础;电解质的相关知识贯穿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本课题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及强弱电解质的概念,认识电离的本质,并会书写电离方程式。为后续深入学习化学反应的实质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掌握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概念,学会辨别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2.了解电解质导电实质,会正确书写电离方程式; 3.通过总结归纳得出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培养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4.通过分析生活现象,学会用化学的角度分析问题。 【教学重点】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辨别,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概念,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学情分析】 进入高一学习的学生,思维正由经验型、直观型向理论型、辩证型转化,但也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在教学时应该稍加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实验给学生提供感性经验。此阶段学生头脑中已经初步具备同化新知识的认知结构,并且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学生对本课题并不陌生,因此,在此基础上进行概念教学。 【教学方法】 实验归纳法;讲授法; 比较法。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环节1:导入新课【讲述】同学们,生活中用电给予了人们很大的方便,但 也要注意安全用电,避免触电。身体有汗的人接触使用着 的电器比较容易发生触电,从化学的角度大家知道为什么 吗? 【总结】汗水里含有一些盐,我们知道盐水是可以导电的。 盐水为什么可以导电呢?大家回想一下NaCl溶于水后发 生的变化。 【放映】氯化钠在水中的电离 【讲述】氯化钠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产生自由移动的水合离 【听讲】 【思考】 【讨论】 【回答】因 为汗水里 面含有盐, 汗水可以 导电。 【听讲】 从学生熟 悉的生活 现象出 发,引导 学生从化 学的角度 思考问题 为概念的 形成提供

高中化学电解质练习题和答案

高中化学电解质练习题和答案 1.下列状态的物质,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是( ) A.MgCl2晶体 B.NaCl溶液 C.液态氯化氢 D.熔融的KOH 2.下面关于电解质电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CaCO3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其导电能力很弱,所以CaCO3是弱电解质 B.CaCO3在水中溶解度很小,但溶解的CaCO3全部电离,所以CaCO3是强电解质 C.氯气和氨气的水溶液导电性都很好,所以它们是强电解质 D.水难电离,纯水几乎不导电,水是非电解质 3.下列物质中,导电性能最差的是( ) A.石墨棒 B.盐酸溶液 C.熔融的氢氧化钠 D.固体氯化钾 4.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其本身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乙酸 B.酒精 C.食盐 D.氨气 5.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下列各项中,应使等式两边相等的是( ) ①离子数目相等②粒子总数相等③原子数目相等④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跟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⑤分子数目相等⑥各元素原子数目相等 A.只有①⑤ B.只有②④ C.只有③⑥ D.只有④⑥ 6.向饱和石灰水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其溶液导电性的变化是( ) A.由弱变强 B.由强变弱 C.由强变弱,再变强 D.由弱变强,再变弱 7.下列各组中的离子,相互间不发生离子反应的是( ) A.Na+、Mg2+、Cl-、OH- B.H+、Ca2+、CO32-、NO3- C.Cu2+、K+、SO42-、NO3- D.Na+、HCO3-、OH-、Ca2+ 8.电解质在人体内的作用是十分广泛和十分重要的,当电解质紊乱时,人体就

要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甚至会危及生命。为维持人体内电解质平衡,在大量出汗后应及时补充的离子是( ) A.Mg2+ B.Ca2+ C.Fe3+ D.Na+ 9.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稀硫酸滴在铜片上:Cu+2H+=Cu2++H2↑ B.硫酸钠与氯化钡溶液混和:SO42-+Ba2+=BaSO4↓ C.硝酸滴在石灰石上:CaCO3+2H+=Ca2++H2CO3 D.氧化铜与硫酸混和:Cu2++SO42-=CuSO4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NaOH溶液能导电,所以NaOH溶液是电解质 B.固体KCl不导电,但KCl是电解质 C.氯化氢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HCl是电解质 D.CO2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CO2是电解质 二、填空题 11.在下列条件下能否发生离子反应?对能发生的写出离子方程式,不能发生的说明理由 (1)CH3COONa溶液与HCl溶液混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a(OH)2的澄清溶液与Na2SO4稀溶液混和____________________ (3)Ca(OH)2的澄悬浊液与Na2SO4浓溶液混和____________________ (4)CuCl2溶液与H2SO4溶液混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请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上述溶液中继续滴加Ba(OH)2溶液,请写出此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弱电解质的电离知识点

第三章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一、电解质、非电解质、 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实例: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水。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实例:大多数有机物、酸性氧化物、氨气等。 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均指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②电解质必须是自身能直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如:SO2、CO2则不是。 ③条件:水溶液或融化状态:对于电解质来说,只须满足一个条件即可,而对非电解质则 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④难溶性化合物不一定就是弱电解质。例如:BaSO4、AgCl 难溶于水,导电性差,但由 于它们的溶解度太小,测不出(或难测)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他们是电解质。 ⑤酸、碱、盐、金属氧化物和水都是电解质(特殊:盐酸是电解质溶液)。 蔗糖、酒精为非电解质。 练习1: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 ①NaCl溶液②NaOH ③H2SO4 ④Cu ⑤CH3COOH ⑥NH3·H2O ⑦CO2 ⑧乙醇⑨水 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几乎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2、弱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①电解质的强弱与化学键有关,但不由化学键类型决定。强电解质含有离子键或强极性键, 但含有强极性键的不一定都是强电解质,如H2O、HF等都是弱电解质。 ②电解质的强弱与溶解度无关。如BaSO4、CaCO3等

③ 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的导电能力没有必然联系。 说明 离子化合物在熔融或溶于水时离子键被破坏,电离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共价化合物只有在溶于水时才能导电.因此,可通过使一个化合物处于熔融状态时能否导电的实验来判定该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还是离子化合物。 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水溶液的导电能力有何关系? 3、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和导电能力 ① 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如NaCl 晶体、无水醋酸),导电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非 电解质不导电,但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 ②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弱决定于溶液离子浓度大小,浓度越大,导电性越强。离子电 荷数越高,导电能力越强。 ③ 强电解质溶液导电性不一定比弱电解质强(浓度可不同);饱和强电解质溶液导电性不 一定比弱电解质强 ④ 电解质的导电条件是水溶液或高温熔融液(熔液)。共价化合物只能在溶液中导电,离 子化合物在熔液和溶液均可导电。(区别离子与共价化合物) 注意: 强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弱 强弱电解质≠物质的溶解性大小 三、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1)强电解质用=,弱电解质用 (2)多元弱酸分步电离,多元弱碱一步到位。 H 2CO 3 H ++HCO 3-,HCO 3- H ++CO 32-,以第一步电离为主。 NH 3·H 2O NH 4+ + OH - Fe (OH )3 Fe 3+ + 3OH - (3)弱酸的酸式盐完全电离成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但酸根是部分电离。 NaHCO 3=Na ++HCO 3-,HCO 3- H ++CO 32- (4)强酸的酸式盐如NaHSO 4完全电离,但在熔融状态和水溶液里的电离是不相同的。 熔融状态时:-4 4HSO Na NaHSO +=+ 溶于水时:NaHSO 4=Na ++H ++SO 42- 1.先判断强、弱电解质,决定符号 2.多元弱酸分步电离,电离能力逐渐降低 3.多元弱碱也是分步电离,但书写电离方程式时写总式 4.Al(OH)3有酸式和碱式电离 5.多元弱酸的酸式盐的电离方程式 练习1: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⑴NH 3·H 2O ; ⑵HClO ;⑶H 2SO 3; ⑷Fe(OH)3; (5)Al(OH)3; (6)NaHCO 3 ;(7) NaHSO 4 (8)Ba(OH)2 练习2:有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相等的三种酸:a 、盐酸 b 、硫酸 c 、醋酸,同时加入足量的锌,则开始反应时速率________。(用<、=、> 表示) 三、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电离平衡概念:一定条件(温度、浓度)下,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溶液中各分子和离子的浓度都保持不变的状态叫电离平衡状态(属于化学平衡) 导电性强弱 离子浓度 离子所带电荷 溶液浓度 电离程度

高中化学1.2.1电解质的电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1课时 电解质的电离 核心微网络 素养新目标,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 2.学会书写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3.了解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及导电条件。 [预习新知] 一、电解质 电解质 非电解质 概念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 合物 实例 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 酒精、蔗糖 1.概念: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2.表示方法——电离方程式 (1)酸的电离(如H 2SO 4):H 2SO 4===2H ++SO 2- 4 (2)碱的电离(如NaOH):NaOH===Na ++OH - (3)盐的电离(如CuSO 4):CuSO 4===Cu 2++SO 2- 4 三、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 1.电解质――――――――→溶于水电离产生 自由移动的离子――――→外接电源 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越大,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多,溶液的导电性越强。 四、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 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 + )的化合物。 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OH - )的化合物。 3.盐: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NH + 4)与酸根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即学即练]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 ) (2)Fe 、Cu 能够导电,说明它们都是电解质。( ) (3)电解质需要通电才能发生电离。( ) (4)Na 2SO 4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a 2SO 4===2Na ++SO 2- 4。( ) (5)SO 2的水溶液能导电,故SO 2为电解质。( ) (6)液态H 2SO 4、固态NaCl 均不导电,所以H 2SO 4、NaCl 均不是电解质。( ) (7)NH 3、CO 2的水溶液均能导电,所以NH 3、CO 2均是电解质。( ) (8)蔗糖溶于水和熔融时都不导电,蔗糖是非电解质。( ) 答案:(1)× (2)× (3)× (4)√ (5)× (6)× (7)× (8)√

高考化学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第23讲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基础题组 1.(2018陕西西安模拟)下列事实一定能证明HNO2是弱电解质的是() ①常温下NaNO2溶液pH大于7 ②用HNO2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很暗 ③HNO2和NaCl不能发生反应 ④常温下0.1 mol·L-1 HNO2溶液的pH=2.1 ⑤NaNO2和H3PO4反应,生成HNO2 ⑥常温下将pH=1的HNO2溶液稀释至原体积的100倍,溶液pH约为2.8 A.①④⑥ B.①②③④ C.①④⑤⑥ D.全部 2.近期发现,H2S是继NO、CO之后的第三个生命体系气体信号分子,它具有参与调节神经信号传递、舒张血管减轻高血压的功能。下列事实中,不能比较氢硫酸与亚硫酸的酸性强弱的是() A.氢硫酸不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而亚硫酸可以 B.氢硫酸的导电能力低于相同浓度的亚硫酸 C.0.10 mol·L-1的氢硫酸和亚硫酸的pH分别为4.5和2.1 D.氢硫酸的还原性强于亚硫酸

3.常温下1 mol·L-1的氨水加水稀释时,下列选项中随着加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 A.c(OH-) B.NH3·H2O电离程度 C.n(H+) D.K W 4.室温下,关于pH=1的醋酸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c(H+)比pH=1的盐酸小 B.1 L该醋酸溶液与足量的Fe粉完全反应,生成0.05 mol H2 C.若将10 mL该醋酸溶液加水稀释至100 mL,溶液pH=2 D.与0.1 mol/L的NaOH溶液完全反应所需溶液体积:V(NaOH溶液)>V(醋酸溶液) 5.(2017湖南三市联考)常温下0.1 mol·L-1醋酸溶液的pH=a,下列措施能使溶液pH=(a+1)的是() A.将溶液稀释到原体积的10倍 B.加入适量的醋酸钠固体 C.加入等体积0.2 mol·L-1盐酸 D.升高溶液的温度 6.室温下,向0.01 mol·L-1的醋酸溶液中滴入pH=7的醋酸铵溶液,溶液pH随滴入醋酸铵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弱电解质的电离知识点总结

弱电解质的电离知识点总结

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几乎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2、弱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①电解质的强弱与化学键有关,但不由化学键类 型决定。强电解质含有离子键或强极性键,但含有强极性键的不一定都是强电解质,如H2O、HF等都是弱电解质。 ②电解质的强弱与溶解度无关。如BaSO4、CaCO3等

③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的导电能力没有必然联系。 说明 离子化合物在熔融或溶于水时离子键被破坏,电离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共价化合物只有在溶于水时才能导电.因此,可通过使一个化合物处于熔融状态时能否导电的实验来判定该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还是离子化合物。 3、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和导电能力 ① 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如NaCl 晶体、无水醋 酸),导电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非电解质不导电,但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 ②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弱决定于溶液离子浓 度大小,浓度越大,导电性越强。离子电荷数越高,导电能力越强。 导电 离子离子所 溶液电离

③强电解质溶液导电性不一定比弱电解质强 (浓度可不同);饱和强电解质溶液导电性不一定比弱电解质强 ④电解质的导电条件是水溶液或高温熔融液 (熔液)。共价化合物只能在溶液中导电,离子化合物在熔液和溶液均可导电。(区别离子与共价化合物) 三、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电离平衡概念 一定条件(温度、浓度)下,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溶液中各分子和离子的浓度都保持不变的状态叫电离平衡状态(属于化学平衡)。 任何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都存在电离平衡,达到平衡时,弱电解质具有该条件下的最大电离程度。 2、电离平衡的特征

高中化学第3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3.2.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案鲁科版选修42

3-2-1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pH的含义。 2. 了解溶液稀释时pH的变化规律,会计算各类混合溶液的pH。 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探究”和“交流·研讨”的活动,引导学生体会综合、分析、归纳等方法在解决水溶液问题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介绍与电离平衡相关应用知识,帮助学生认识水溶液在化学中的重要作用,体会化学知识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温度、浓度、外加物质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教学难点: 温度、浓度、外加物质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1、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和醋酸与等量镁条的反应时反应速率相同吗?PH值相同吗?为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PH值相同的盐酸和醋酸与等量镁条的反应时反应速率相同吗?为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我们知道如电解质的电离是一个可逆过程,存在着电离平衡。电离平衡是一种特殊的化学平衡。它符合化学平衡的一切特征。 【分析】以CH3COOH的电离为例分析电离平衡的建立过程 CH3COOH CH3COO— + H+。 【提问】上述v-t图体现了CH3COOH在水中的电离有什么特点?

【讲解】电离平衡时:v(离子化)=v(分子化)> 0;溶液中的分子浓度和离子浓度保持不变。 【讲解】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电离平衡时,弱电解质电离形成的各种离子的浓度的乘积与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的浓度之比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为电离平衡常数,简称电离常数。 【板书】第2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 一、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电离(平衡)常数:弱电解质电离形成的各种离子的浓度的乘积与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的浓度之比。 2、符号:K(弱酸Ka,弱碱Kb) 对于AmBn mA n+ + nB m— K = [A n+]m [B m—]n [AmBn] 【练习】写出CH3COOH和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答案】K a = [H+][CH3COO—] [CH3COOH] NH3?H2O NH4+ + OH—K b = [OH—][NH4+] [NH3?H2O] 【板书】3、影响因素:温度T T升高,K增大 4、K的意义:K值越大,弱电解质较易电离,其对应弱酸、弱碱较强 K值越小,弱电解质较难电离,其对应弱酸、弱碱较弱 【讲解】比如说:K a的意义:K a增大,达电离平衡时电离出的[H+]增多,酸性增强;Kb的意义:K b增大,达电离平衡时电离出的[OH—]增大,碱性增强。 【练习】已知:H3PO4H+ + H2PO4—K a1 = 7.1X10—3mol?L—1 H2PO4—H+ +HPO42—K a2 = 6.2X10—8mol?L—1 HPO42—H+ +PO43—K a3 = 4.5X10—13mol?L—1 写出K a1 、K a2、K a3的表达式,并写出K a1 ?K a2?K a3的表达式 【说明】课本P80 K a(HCN)= 6.2X10—10mol?L—1 K a(CH3COOH)= 1.7X10—5mol?L—1 K a(HF)= 6.8X10—4mol?L—1 酸性:HF > CH3COOH > HCN 【过渡】电离平衡常数表示电离的程度有时不够直观,为了更好的比较电解质的电离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知识点

一、弱电解质得电离 1、定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自身能够电离出自由移动离子得化合物,叫电解质。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且熔化状态下自身都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离子得化合物。 概念理解: 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就是化合物,能导电得物质可能就是溶液(混合物)、金属(单质),但她们不属于电解质非电解质得研究对象,因此她们既不就是电解质也不就是非电解质; ②自身电离:SO2、NH3、CO2、等化合物能与水反应形成酸或碱,但发生电离得并不就是她们本身吗,因此属于非电解质; ③只能在水中发生电离得电解质有酸或者某些易溶于水高温下易分解得盐,如液态氯化氢就是化合物,只存在分子,没有发生电离,因此不能导电,又如NaHCO3在高温时即分解,不能通过熔融态证明其为电解质; 只能在熔融状态下电离得电解质就是活泼金属氧化物,如Na2O、CaO,她们在溶液中便不存在,要立刻反应生成键,因此不能通过溶液中产生离子证明; 既能在水溶液中又能在溶液中发生电离得物质就是某些高温难分解盐,绝大多数盐溶解在水中都能发生完全电离,某些盐熔融时也发生电离,如BaSO 4。 ④电离不需要通电等外界条件,在熔融或者水溶液中即能够产生离子; ⑤就是电解质,但就是要产生离子也要在溶液状态或者熔融状态,否则即便存在离子也无法导电,比如NaCl,晶体状态不能导电。 ⑥电解质得强弱与导电性、溶解性无关。如如BaSO4不溶于水,但溶于水得BaSO4全部电离,故BaSO4为强电解质。导电性与自由移动离子得浓度与带电荷数等有关。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得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电离成离子得电解质。 2、常见得电解质为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水,其中强电解质与偌电解质常见 分类: 3、电离方程式得书写——“强等号,弱可逆,多元弱酸分步离” ①强电解质:如H2SO4:H2SO4===2H++SO2-4。 ②弱电解质 a.一元弱酸,如CH3COOH:CH3COOH CH3COO-+H+。 b.多元弱酸,分步电离,分步书写且第一步电离程度远远大于第二步得电离程度,如H2CO3:H2CO3H++HCO-3、HCO-3H++CO2-3。原因就是上一级电离出得H +就是下一级电离得产物,对下一级电离电离有抑制作用 c.多元弱碱,虽然分布电离,但就是书写时一步到位。如Fe(OH)3:Fe(OH)3Fe3++3OH-。 ③酸式盐 a.强酸得酸式盐

第1节弱电解质的电离1知识点和练习

【学习目标】 ①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②了解电离平衡常数的概念。 ③了解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知识回顾】 【考点1】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注意】 ①研究对象: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电解质的导电条件: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 ③电解质导电必须是用化合物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不能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物质导电。 ④溶液导电性的强弱取决于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与它所带电荷。 ⑤酸、碱、盐、水是电解质,蔗糖、酒精是非电解质。 【考点2】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建立: CH3COOH CH3COO- + H+ 2.电离平衡:在一定条件下(温度、浓度),弱电解质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的状态。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特点是: 3.动态平衡的特征:动、等、定、变、同 4.影响因素: 内因:电解质的强弱 外因:温度:升温促进电离 浓度:浓度大促进电离,电离程度变小 浓度小促进电离,电离程度变大 4.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弱酸分步电离,弱碱一步电离,电离方程式中用“” 【知识点3】电离平衡常数 1.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的电离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产生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跟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是一个常数, 2.表示方法:用K表示 CH3COOHCH3COO-+H+ 的意义:K值越大,表示该电解质较易电离,所对应的弱酸弱碱较强。 4.影响因素:温度 5.多元弱酸:分步电离的,且越向后的电离越困难,其电离出来的离子浓度也越小,酸性主要由第一步电离决定。,【知识点4】弱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 如:L的H2S溶液中, 根据H2S的电离:c(H+)>c(HS-)>c(S2-)>c(OH-), 电荷守恒关系:c(H+)=2c(S2-)+c(HS-)+c(OH-)。 物料守恒关系:L=c(H2S)+ c(S2-)+ c(HS-) 【考点1】电解质、非电解质 1.下列物质既能导电又属电解质的是 A.硝酸钾溶液 B.硫酸铜晶体 C.溶融的氯化钠 D.无水乙醇 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A.H2SO4 B.CH4 C.KOH D.Na2SO4 【考点2】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1.下列物质是强电解质的是( ) A.硫酸钡 B.石墨 C.浓H2SO4 2.下列关于强、弱电解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强电解质都是离子化合物,弱电解质都是共价化合物

高一化学 电解质教学设计

电解质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课的引入] 酸、碱、盐是常见的电解质,它们的水溶液能导电,如果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它们的导电能力有差异吗?强弱如何呢?下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演示]1溶液的导电性实验:等物质的量浓度的①稀盐酸②氢氧化钠溶液③氯化钠溶液④氨水⑤稀醋酸 [交流与讨论]上述溶液中,①②③等三份溶液的导电性明显强于氨水和醋酸溶液。为什么? [展示课件并讲解]HCl、NaOH、NaCl、CH3COONH4等四种物质溶解于水后发生了电离,而且是完全电离。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大,导电能力强。 氨水中的主要溶质是一水合氨NH3?H2O,和醋酸一样,在水溶液中都只有部分发生电离。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小,导电能力弱。 电离方程式:CH3COOH NH3?H2O [板书]一、电解质 强酸:H2SO4、HNO3、HCl 强电解质:强碱:NaOH、KOH、Ca(OH)2、Ba(OH)2 大多数盐:NaCl、Na2CO3、CaCO3、BaSO4 电解质弱酸:CH3COOH、H2CO3、H3PO4、H2S 弱碱:NH3 H2O、Cu(OH)2、Fe(OH)3等 弱电解质: 少数盐:Pb(CH3COO)2 水 [演示]2展示两瓶溶液:KCl和KMnO4。学生描述溶液中实际存在的微粒,认识到MnO4-是紫红色的。向该溶液中滴加几滴柠檬汁,紫红色褪去。

[引导探究]紫红色的褪去,说明MnO4-数目大大减少,因为参加了化学反应而减少。像这样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称离子反应。 [板书]二、离子反应: 1.定义: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2.实质:反应物离子浓度减少的过程。 3.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反应的式子。 [演示]3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分别加入3mL碳酸钠溶液,再分别加入各2mL的氯化钙溶液和澄清石灰水。 [观察与探究]2.观察现象,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教材的信息提示,写出对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澄清石灰水滴入碳酸钠溶液中,出现了。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氯化钙溶液滴入碳酸钠溶液中,出现了。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讲解] ①归纳书写要点,重点强调一定将强酸、强碱、可溶性盐写成离子形式,其余物质(弱酸、弱碱、难溶性盐、单质、氧化物等)保留化学式;写完记得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②两个试管发生了同一个变化,即CO32- + Ca2+ == CaCO3↓ 离子方程式既可表示某一具体的反应,也可表示同一类型的反应。 [观察与探究]2.②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各加入1-2mL氢氧化钠溶液和2-3滴酚酞,再分别滴加醋酸溶液和稀盐酸。 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 ,;

高中化学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25 ℃时不断将水滴入0.1 mol·L-1的氨水中,下列图像变化合理的是() 解析:选C A项,氨水的pH不可能小于7;B项,NH3·H2O的电离程度在稀释过程中始终增大;D项,温度不变,K b不变。 2.H2S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H2S H++HS-和HS-H++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水,平衡向右移动,溶液中H+浓度增大 B.通入过量SO2气体,平衡向左移动,溶液pH增大 C.滴加新制氯水,平衡向左移动,溶液pH减小 D.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忽略体积变化),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都减小 解析:选C向H2S溶液中加水,平衡向右移动,但溶液体积增大,溶液中H+浓度减小,A错误。通入SO2,可发生反应:2H2S+SO2===3S↓+2H2O,SO2过量时,SO2与水反应生成的H2SO3酸性比氢硫酸强,因此溶液pH减小,B错误。滴加新制氯水,发生反应:H2S+Cl2===2HCl+S↓,H2S浓度减小,平衡向左移动,反应生成的盐酸为强酸,溶液酸性增强,pH 减小,C正确。加入少量CuSO4固体,发生反应:CuSO4+H2S===CuS↓+H2SO4,溶液中 S2-浓度减小,H+浓度增大,D错误。 3.相同温度下,根据三种酸的电离常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三种酸的强弱关系:HX>HY>HZ B.反应HZ+Y-===HY+Z-能够发生 C.相同温度下,0.1 mol·L-1的NaX、NaY、NaZ溶液,NaZ溶液pH最大 D.相同温度下,1 mol·L-1 HX溶液的电离常数大于0.1 mol·L-1 HX溶液的电离常数解析:选B表中电离常数大小关系:HZ>HY>HX,所以酸性强弱为HZ>HY>HX,可见A、C不正确。电离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溶液浓度无关,D不正确。 4.已知0.1 mol·L-1的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 CH3COO-+H+,要使溶液中c(H+)/c(CH3COOH)的值增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①加少量烧碱溶液②升高温度③加少量冰醋酸④加水 A.①②B.①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