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浓硫酸与铜反应实验的改进省级优质课说课稿

高中化学浓硫酸与铜反应实验的改进省级优质课说课稿

高中化学浓硫酸与铜反应实验的改进省级优质课说课稿
高中化学浓硫酸与铜反应实验的改进省级优质课说课稿

浓硫酸与铜反应实验的改进

一.使用教材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内容。

二.实验器材

Y 型试管、注射器(5ml )、单孔橡胶塞、导气管、铁架台、酒精灯,火柴、浓硫酸、铜丝(或铜片)蓝色石蕊试纸、品红试纸(自制)、浸透浓氢氧化钠溶液的棉球。

三.实验创新点/实验改进要点(见下表)

教材实验装置图

教参实验装置图

改进后实验装置图

(一)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优化方案

(二)实验创新点

1.实验绿色化

将教材中的试管换成Y型管,进行实验时所用试剂量相对较少,在做实验的过程中,除了常规的尾气吸收防止污染外,自始至终不用打开实验装置,剩余的SO2不会逸出,基本不产生污染,但效果不打折扣。

2.装置简单化、效果明显化

装置灵巧,操作简便,用时较短且现象明显。

3.用途多样化

该套装置还可用于铜与浓硝酸反应实验及制备溴苯的实验,用途多样化。

四.实验原理

1.因SO2有毒,为了控制SO2的大量生成及污染环境,采用Y型试管所用试剂量少,用试纸检验生成的SO2,出现现象所需气体量少。利用蘸有浓氢氧化钠的棉球作为吸收剂,有利于充分吸收多余的SO2,消除SO2对环境的污染。

2.SO2的水溶液呈酸性,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不褪色);SO2有漂白性,能使湿润的品红试纸褪色; SO2是酸性氧化物,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

3.因SO2易溶于水,在观察到试纸变色后再注入水,保证装置内气体不被提前溶解;为了防止倒吸造成不安全事故,采用湿润的试纸进行性质实验,有效避免倒吸。

4.反应后的溶液中还有一定量的浓硫酸,将反应后溶液缓慢倒入蒸馏水中(防止液体飞溅),利用无色溶液稀释后变蓝证明硫酸铜的生成。

五.实验教学目标

1通过检验浓硫酸与铜反应的产物,全面理解和掌握浓硫酸与铜的反应,进一步体会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理解浓硫酸的氧化性表现在硫元素的价态的变化上。

2.巩固SO2的性质及检验方法。

3.通过实验的绿色化设计,增强环保意识,体会STSE理念。

六.实验教学过程

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改进作为教学的一部分融入“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教学。

1.教师活动:浓硫酸除了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脱水性以外,还能与很多物质反应,如能与大多数金属(如铜)或非金属(如C)起氧化还原反应。浓硫酸与铜反应的产物是什么呢?

2.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实验并思考:

(1)本实验的反应条件是什么?

(2)反应前后溶液与铜丝有哪些变化?

【新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语文1《观潮》优质课教案

1观潮 1.认读“盐、屹”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潮、据”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奇观、农历”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句子的含义。 4.学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通过对钱塘江大潮的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突出大潮给人带来的震撼的写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并且练习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 重点 知道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宏大气势。 难点 学习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事物发展的过程;学习通过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突出景物特点的写法;培养 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字词教学 本课15个要求会写的生字中,有7个生字出现在第2、3自然段中。因此,可以集中指导生字认读 及书写。本课生字的学习,可以跟词语教学或句子教学相结合。比如,可以通过“闷雷滚动”来认识 “滚”这个字,并通过介绍这个字的结构及读音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生字。同时,还要进行书写的指 导,如:“阔”是半包围结构,里面的“活”字要写得略窄些;“盼”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右同 高;“逐”是半包围结构,“豕”要写得略窄。 2.阅读理解 这篇文章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生词较少,生僻的句子较少,因此不难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要抓 住这些词语、句子,让学生边读边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头脑中展现文字所描述的景象。这样学生既能加 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学习了阅读理解的方法,同时也品味了文字的魅力。学生们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 体会大自然的魅力。 3.表达运用

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针对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告诉他们规范表达的重要性,理解课文时,请学生们发表看到钱塘江大潮时的感想。 1.预习提纲 (1)搜集图文资料及视频资料,了解钱塘江大潮。 (2)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会认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会写字要求会读写并组词。通过查工具书了解文中生词的意思。 (3)再读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熟读课文,通过找重点词语,把握文章的写作顺序。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读“盐、屹”等12个生字,会写“潮、据”等1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把握课文的写作顺序,体会按时间顺序写作的好处。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钱塘江大潮吗?课前我让大家搜集了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资料,大家肯定对钱塘江大潮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钱塘江大潮吧。 课件出示: 钱塘江大潮:由于每年秋分后的一段时间,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条直线上,这几天海水所受引潮力特别大,再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从而形成特大涌潮。农历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钱塘江的潮头最大,以千古赞咏不绝的“海宁潮”闻名天下。 2.学生交流看到这些资料和图片后自己的感受。 生1:看到这些图片,我感到非常震撼。钱塘江大潮真是汹涌澎湃、宏伟壮观。

公开课浓硫酸教案

公开课教案 常州冶金技师学院

常州冶金技师学院

常州冶金技师学院2.将棉花撕出一小块置于点滴板 上,滴加一滴浓硫酸,观察现象。 3.取少量蔗糖置于点滴板上,先加 一滴水再加两滴浓硫酸,观察现象。 现象:。 结论:。 3、浓硫酸的脱水性 概念:是指。 书写葡萄糖脱水的化学方程式 C 12H 22 O 11 12C + 11H 2 O 【思考讨论】:1.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有什么区别? 2.万一不小心将浓硫酸见到皮肤上,眼睛上,衣服上或桌面上应分别怎样处理? 3、有两瓶硫酸,一瓶为浓硫酸,一瓶为稀硫酸,你能想出哪些方法将它们区别开来 1、观察状态,略摇动,观察。 2、将少量的酸加入水中,观察。 3、取少量酸,投入一小块胆矾,观察。 4、用玻璃棒蘸取少量酸在纸上写字。 5、取少量试液,加入Fe粉。[讨论]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有何区别? [归纳]吸水性:指浓硫酸直接吸收现有的水分子。

常州冶金技师学院

常州冶金技师学院

练习 1、将下列性质的番号,填入各小题后面对应的括号中: A、酸性 B、脱水性 C、吸水性 D、强氧化性 (1)将胆矾放入装有浓H2SO4的干燥器中,过一段时间胆矾变白色() (2) 某些罪犯用浓硫酸给人毁容。() (3)在烧杯中放入蔗糖,滴入浓H2SO4变黑,并产生大量气体() (4) 用稀硫酸清洗金属表面的氧化物() (5)在稀H2SO4中放入铝片就产生H2。() (6)常温下用铁、铝制的容器盛装冷的浓硫酸()(7)浓H2SO4敞口久置会增重。()(8)魔术师用玻璃棒蘸无色液体在白布上写字而变黑。()2、下列关于硫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浓H2SO4可用来干燥SO2、NH3、H2 B.浓H2SO4可以使蔗糖变黑,并能产生气体,此气体可能是SO2和CO2 C.常温下可将浓H2SO4盛放在密闭的铝制容器中 D.浓H2SO4可制取HCl、HF等,但不能制HBr、HI 3、浓硫酸与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与水。反应中,浓硫酸所表现的性质有 A.只有酸性B.只有强氧化性C.脱水性D.既有强氧化性,又有酸性 4、若浓H2SO4不慎溅在皮肤上,清洗的方法应该是( ) A.用NaOH溶液去中和B.用纱布擦干后涂油 C.用布擦干后,用水冲洗,然后涂3%~5%的NaHCO3溶液 D.用大量的水冲洗 5、下列对浓H2SO4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温下,浓H2SO4与铁、铝不反应,所以铁质、铝质容器能盛放浓H2SO4 B.浓H2SO4具有吸水性,能使蔗糖炭化 C.浓H2SO4和铜片加热时既表现出酸性,又表现出强氧化性 D.浓H2SO4和亚硫酸反应制取SO2时,浓H2SO4表现出强氧化性 6、你认为减少酸雨产生的途径可采用的措施是①少用煤作燃料;②把工厂烟囱造搞;③燃料脱硫;④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⑤开发

高中化学《浓硫酸》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第四章第四节《浓硫酸》教学设计 板块一:浓硫酸的引入 给学生播放刘海洋硫酸泼熊的图片和家里竹制笔筒的图片,从情感态度方面入手引起学生共鸣,引入浓硫酸。 板块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回忆】}之前学习过的酸的通性有哪些啊?回忆实验室里我们是如何稀释浓硫酸的? 学生:把浓硫酸缓缓地注入水中,期间还要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使散热均匀。 【讨论】根据以上的材料和讨论,请概括出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学生活动:硫酸是一种无色液体,易溶于水,且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总结为两高两大。 【小结】 壱、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1)色态:无色、粘稠的油状液体 (2)沸点:约338 度---难挥发酸(高沸点酸) (3) 密度:1.84g/cm3---高密度酸 (4) 溶解性:跟水任意比互溶,溶解放出大量热。 板块三:浓硫酸的特性 【过渡】动手做五水硫酸铜上滴加浓硫酸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浓硫酸的吸水性:吸收物质本身含有的水。可以做干燥剂,不可干燥碱性气体。 【过渡】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在白纸上写字,出现黑色字迹。 浓硫酸的脱水性:将有机物中H、O 原子按2:1 的比例脱去---物质本身不含水。 【探究实验】黑面包实验 回答五个问题: 1.蔗糖为什么会由白变黑? 2.黑色的物质为什么会体积膨胀? 3.刺激性气味是什么气体的气味? 4.这个过程发生了化学反应吗?你认为可能发生了什么反应? 5.实验前滴入蔗糖的水再反应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探究浓硫酸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2H2SO4(浓)+C=2H2O+2SO2↑+CO2↑

【思考】通常用稀硫酸或者稀盐酸制取氢气,而不用浓硫酸,这是为什么呢? 【探究实验】铜与浓硫酸的反应 在试管中加入一片铜片,然后加入适量浓硫酸用酒精灯加热,将产生的气体分别通入品红溶液和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将反应后试管中的液体倒入蒸馏水中进一步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a 试管: b 试管:品红溶液逐渐变为色 c 试管:紫色溶液变色 结论及解释:在常温下,铜与浓H2SO4 ,在加热时反应生成。停止加热,将 试管中液体冷却至室温,将试管a 中液体倒入盛少量水的大试管中大试管中的溶液呈 色,证明CuSO4 溶于水。 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归纳总结: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思考】那为什么生活中运输浓硫酸的车是铝制或铁制的呢? 在常温下,浓硫酸使铝、铁等金属钝化。钝化是因为形成了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反应的进行,体现浓硫酸的氧化性。 板块四:总结 浓硫酸的性质小结 1、吸水性 2、脱水性 3、强氧化性

优质课获奖教案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28观潮》【市一等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观奇景,赏奇俗,提高阅 读文言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小组交流讨论,体会语言精练、形象生动的 特点,品味优美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情 感。 2学情分析 《观潮》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单元提示中已明确指出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生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这篇文章通过正侧面描写结合,写景与记事相结合,表现了钱塘江大潮的奇伟磅礴,又展现了南宋都城的风景画、风俗画,表现了人与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也流露出了作者在南宋灭亡后对过去生活的留恋之情。八年级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也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他们很乐于小组一起交流学习,互帮互助,教师稍加点拨就能理解课文,获取知识。 3重点难点 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观奇景,体会语言精练、形象生动的特点。 3、赏奇俗、品奇怀。 4教学过程 4.1 第二学时 4.1.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观奇景,赏奇俗,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小组交流讨论,体会语言精练、形象生动的 特点,品味优美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情 感。 4.1.2学时重点 观奇景,体会语言精练、形象生动的特点。 4.1.3学时难点 赏奇俗、品奇怀。 4.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著名词人苏轼曾说“赖有明朝看潮在,万人空巷斗新妆”,钱江大潮因其雄奇壮美历来被人们所称颂。同学们,你们见过钱塘江大潮吗?想不想亲眼目睹?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段视频。边看边思考这是怎样的钱塘江潮。 (学生观看视频) 师:这潮水太美了,你能不能也用感叹句来说一说你刚才你所看到的情景。 (学生畅所欲言) 这就是同学们眼中所看到的钱塘潮,这堂课就让我们继续学习周密写的这篇文章《观潮》,让我们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活动2【测试】朗读入文,知识检测 1、朗读 老师把检查朗读的权力交给你们了,两个人两个读,看哪个小组读得正确,读对的人数最多,现在开始。 (学生对读) 2、复习检查字词意思。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观潮》第一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观潮》第一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读“盐、屹”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潮、据”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奇观、农历”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句子的含义。 4.学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通过对钱塘江大潮的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突出大潮给人带来的震撼的写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并且练习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 教学重点:知道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宏大气势。 教学难点:学习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事物发展的过程;学习通过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突出景物特点的写法;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钱塘江大潮吗?课前我让大家搜集了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资料,大家肯定对钱塘江大潮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钱塘江大潮吧。 课件出示: 钱塘江大潮:由于每年秋分后的一段时间,太阳、月球、地球几

乎在一条直线上,这几天海水所受引潮力特别大,再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从而形成特大涌潮。农历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钱塘江的潮头最大,以千古赞咏不绝的“海宁潮”闻名天下。 2.学生交流看到这些资料和图片后自己的感受。 生1:看到这些图片,我感到非常震撼。钱塘江大潮真是汹涌澎湃、宏伟壮观。 生2:钱塘江大潮让我感到震撼,让我感到激动,同时也让我感受到祖国河山的壮美。我更热爱祖国的河山了。 3.同学们,我们从图片和资料中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那么,作者是怎样用文字把这种汹涌澎湃的景象表现出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观潮》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好奇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特点。抓住这一特点,以生动的图片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入课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整体把握 1.生字学习。 (1)请同学们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圈出生字。 (2)课件出示本课生字。 课件出示: 潮据堤阔盼滚顿逐 渐堵犹崩震霎余 (3)学生认读生字,教师重点指导易读错的字、易写错的字,

高中化学《浓硫酸的性质》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第三节硫的转化 课题:第三课时硫酸的性质—教学设计学 段: 高一学科:化学 【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观察、实验归纳出的物理性质;及浓硫酸的特性:(1)吸水性;(2)脱水性;(3)强氧化性。 2..引导学生通过对浓硫酸的化学性质的学习过程,体验研究物质性质的最基本方法--实验法;并把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原理运用到实际训练、浓硫酸的工业生产。 二、过程与方法 采用自主学习、问题探究法、分组实验法、讨论法等方式初步掌握分类、比较、归纳、总结、构建知识网络等学习方法,提高自身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思维方 式和过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从化学的视角观察、关注个人生活及生存环境,体会化学与个人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对与化学有关的问题能做出合理的判断;锻炼探索知识的热情,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创 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2.运用硫酸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解答具体问题。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分组实验 1

一高:沸点高 三大:溶解度3 大 度大、溶解时放热量大) 提出问题】 思考 1】浓硫酸溶解时放出大量的 教学环节 实验引入 教师活动 【演示实验】黑色面包实验 学生活动 观察实验 设计意图 激发学习兴趣, 引出本节课要 学习的内容。 【布置任务】 请同学们利用3分钟时间 ,1、完成酸的 通性习题; 对照学案自学探究以下内容: 1. 稀硫酸是硫酸的水溶液,具有酸的 通性: 课堂 能使指示剂变色:使石蕊试液呈 探究 色; 一、 能与碱反应生成: 自学 H 2SO 4+NaOH = ; 整理 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 与合 H2SO4+CuO = 作探 究: 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 H 2SO 4+Zn = ; 能和某些盐反应生成 : 2. 请在学 习小组内 交流,将存在的疑问和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填入“小组 问题汇报 卡”中,交 给老师。 3. 回答问题 发挥学生自主 探究及小组合作的作用,复习稀硫酸的 性质:回顾 离子方程式 书写 H2SO4+BaCl2 = 。 4. 整理、记录、 巩固所学内容 (提问) (点拨) 【过渡】通过刚才我们对稀硫酸的化学性质的复习,思考预测那么浓硫酸有什么性质呢? 1、【展示】浓硫酸 【板书】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小结: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 、 密 【 观察并阅读 教材 P89, 学生总结归纳 思考 知识整合能力提升 解决实际问题 【 热 , 讨论;

(完整版)硫酸教学设计公开课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第2课时硫酸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在学习前面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时,我们曾经分析过

硫的化合价。硫元素的常见化合价有+4价和+6价,前面我们学习了SO2也就是+4价硫的化学性质,今天我们学习硫酸的性质也就是+6价硫的性质。H2SO4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被誉为“化学工业之母”,工业三大强酸之一,我国现在是第一大硫酸生产国,硫酸的总产量突破3500万吨。今天我们就来探究硫酸的性质。 【提问】初中时我们学习过稀硫酸,回忆稀硫酸具有哪些化学性质?为什么具有这些性质? 【板书】硫酸 1、稀硫酸:酸的通性 【提问】酸的通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可以和碱反应、可以和碱性氧化物反应、可以和指示剂作用(无色酚酞和紫色石蕊试剂)、可以和活泼金属反应置换出氢气。【明确、讲解】稀硫酸可以和活泼金属反应置换出氢气是体现了H+的氧化性。稀硫酸在水溶液中是以H+和SO42-的形式存在,而浓硫酸主要以H2SO4分子的形式存在。 【提问】浓硫酸在离子反应中能不能拆? 【学生】不可以。浓硫酸主要以H2SO4分子的形式存在。 【明确、讲解】由于稀硫酸和浓硫酸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不同,所以在性质上肯定存在一定的差异,也就是浓硫酸具有自己的特性。【板书】2、浓硫酸 (1)物理性质 【实物展示】一瓶浓硫酸

【归纳总结】常见的浓硫酸的质量分数是98.3%,密度为1.84g/cm3,沸点为338。C,难挥发。能以任意比与水互溶,浓硫酸溶解在水中放出大量的热。 【设疑】在实验室中我们将如何稀释浓硫酸? 【明确、强调】在浓硫酸的稀释过程中,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缓缓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的搅拌,是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 【板书】(2)化学性质 【视频播放】浓硫酸和无水硫酸铜反应 【提问】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蓝色物质变成白色,溶液仍然是无色 【明确】浓硫酸吸收了蓝色五水硫酸铜中的结晶水,使之变成白色硫酸铜。 【板书】(1)吸水性(干燥剂) 【讲解】吸水性是指物质中含有水分子浓硫酸可以将水分子吸收。这样说明浓硫酸可以用来做干燥剂。 【设疑】浓硫酸可以干燥哪些气体? 【明确】浓硫酸可以干燥中性气体(氢气、氧气等)和部分酸性气体(二氧化碳、氯气等)。浓硫酸不能用来干燥碱性气体(氨气)和还原性气体。 【展示】刘海洋伤熊事件 【提问】浓硫酸为什么对熊的造成很大的伤害? 【视频播放】浓硫酸和蔗糖反应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观潮》第二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观潮》第二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教学目标: 1.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宏大气势。 2.学习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体现大潮的特点的写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点: 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宏大气势。 教学难点: 学习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体现大潮的特点的写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引导探究主题 1.复习生字词,听写。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自查听写情况。 课件出示: 奇观农历据说宽阔人山人海滚动顿时逐渐犹如齐头并进山崩地裂 霎时余波依旧 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描述这一“天下奇观”的?(板书:时间顺序) 设计意图:

设置这个环节,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二、精读课文,品读重点句子,感受澎湃之美 1.上节课,我们通过图片了解了钱塘江大潮。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文字描述来了解这一“天下奇观”。请同学们朗读第1自然段,说说从第1自然段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学生根据自己获取的信息各抒己见。 预设1:从“自古以来”这个词语中,我知道了钱塘江大潮存在了许多年。 预设2:从“天下奇观”一词可以看出,钱塘江大潮是奇特的、世间少见的景观。 师总结:第1自然段,一句话就蕴含了丰富的信息,“自古以来”,从时间上告诉我们,钱塘江大潮由来已久;“天下奇观”则告诉我们钱塘江大潮的奇特世间少有。(板书:天下奇观) 2.赏析第2自然段,想象潮来前的景象。 (1)教师范读第2自然段。 (2)学生自读这段文字,交流:观潮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最佳地点在哪里?潮来前的情景是怎样的?(课件出示问题)课件出示: 1.观潮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 2.观潮的最佳地点在哪里? 3.潮来前的情景是怎样的?

最新四年级观潮 (1)公开课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一等奖

语文《观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 2、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3、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主动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重点: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文章—观潮。(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复习旧知 1、生字的复习 2、词语的复习 三、读课文,理清结构 1、仔细读课文,并说一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神奇景观的?

2、再读课文,找一找分别是那几个自然段写的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四、课文讲解 1、介绍关于潮来前、潮来时、潮去时的钱塘江大潮的声音的变化、形态的变化、观潮人群的反应的统计表。 2、学习第2段 (1)出示“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人们的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横卧”一词写出了什么?(钱塘江大潮的形态) 钱塘江大潮来之前声音是怎样的,从这几句话中你能找到吗? (2)出示“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人山人海”是什么意思? “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说明了什么?(观潮人群的反应) 3、学习第3、4段 (1)小组合作学习3、4段,填写表格潮来时声音的变化、形态的变化、观潮人群的反应。 (2)出示“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3)3、4段中还有那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4、学习第5段 教师朗读第5段,学生找一找潮去时钱塘江大潮的声音的变化、形态的

观潮优质课教案

观潮优质课教案 篇一:观潮优秀教案 1. 观潮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预习: 1、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 2、读课文五遍以上,给生字注音。 3、抄写本课字词和优美句。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教师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 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 江特点的词语。(让学生看黑板板书) 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打开字典查一查。 师: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 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