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敬畏生命教案

敬畏生命教案

敬畏生命教案
敬畏生命教案

敬畏生命

【教学目的】认识“敬畏生命”理念的伦理价值,理解文章所阐发的道德标准,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严谨的思路和思想上的穿透力,学习文章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质朴的语言风格。

【重点难点】“敬畏生命”的概念及其与所有生命休戚与共的关系;文章脉络与结构,质朴的语言特点以及某些带有宗教色彩的语言。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内容】

一、“敬畏生命”的概念及其伦理价值

二、结构特点

三、语言风格

【思考题】

1.如何理解“敬畏生命”的概念?

2.文章的表达方式有何特点?

【导入语】

有一个7岁男孩,在一个晴朗的早晨,提着弹弓到雷帕山去打鸟。树上的鸟儿在晨曦中歌唱,他给弹弓装上小石块,瞄准了其中的一只。正在这时,教堂的大钟响了。钟声回荡在朝霞与鸟儿的歌唱声中,这个小男孩浑身一颤,觉得这是来自天国的声音。他扔下弹弓,惊走了鸟儿。

这个男孩名叫阿尔贝特·史怀泽。多年以后,作为神学家、哲学家和医生的史怀泽提出了“敬畏生命”的伦理学说。其基本思想就是与生命休戚与共,尽可能尊重和不伤害生命。1952年,他因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一、作者与作品

1.作者生平

阿尔贝特·史怀泽(1875—1965,又译施韦泽),1875年诞生于德、法边界阿尔萨斯省的小城凯泽尔贝格,特殊的地理环境使他精通德、法两种语言。他先后获得哲学、神学和医学三个博士学位,还是著名的管风琴演奏家和巴赫音乐研究专家。1904年,在哲学、神学和音乐方面已经拥有巨大声望的他听到刚果缺少医生的呼吁,决定到非洲行医。历经9年的学习,他在38岁的时候获得了行医证和医学博士学位。史怀泽于1913年来到非洲,在加蓬的兰巴雷内建立了丛林诊所,服务非洲直至逝世,因此他获得了1952年的诺贝尔和平奖,被称为“非洲之子”。1957年,他的传奇经历曾被拍成电影。

他也是当代具有广泛影响的思想家,他创立的以“敬畏生命”为核心的生命伦理学是当今世界和平运动、环保运动的重要思想资源。

1992年,他的代表作《敬畏生命》中译本问世,其生平与思想开始为中国读者所知。他的诺贝尔和平奖演讲《我的呼吁》被收入高一语文课本。与此同时,海外出版了他的多种传记及汉译著作。2004年1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台湾作家钟肇政编译的《史怀泽传》,这使我们再一次沉浸于史怀泽的博大胸怀和神奇经历之中。

2.作品

史怀泽的著作众多,横跨四大领域而且均具有极高的专业性。有《康德的宗教哲学》(1899)、《巴赫论》(1905法文版,1908德文版)、《耶稣生平研究史》(1906)、《德法两国管风琴的制造与演奏风琴的技巧》(1906)、《原始森林的边缘》(1921)、《文明的哲学》(1923)、《非洲杂记》(1938)等,其生命伦理学方面的代表作则是《敬畏生命》。爱因斯坦曾经称赞:“像史怀泽这样理想地集善和对美的渴望于一身的人,我几乎还没有发现过。”(《质朴的伟大》)

《敬畏生命》收集了他直至1963年的有关著述。这些著述概括了史怀泽的基本见解,即从他在斯特拉斯堡和兰巴雷内写下的关于基督教的博爱和伦理的笔记开始,直至他持续地反对核试验的论证。史怀泽作为神学家、哲学家和医生,他以其罕见的见证力量发挥并身体力行的基本思想,其目标就是与生命休戚与共。他实践了自己的原则并以此教诲人,尽可能尊重和不伤害生命;他提出了敬畏生命的信念,并使人们注意到这一信念。他在手稿中系统地叙述和论证了这一原则。斯特拉斯堡的布道和他的文化哲学著作《文化和伦理》(1923)构成它的开端,本书选入了这两部著作的有关阐述。本书还第一次集中收集了他在以后几十年中的论述。史怀泽1954年在奥斯陆接受诺贝尔和平奖时的讲话、1963年的和平论文,涉及了当今世界保存生命的决定性问题。总之,作为一个伦理命题,“敬畏生命”的原则对个人和社会的行为始终具有重要意义。

3.创作背景

1915年,置身非洲丛林与河水间勃发的生命世界,追念第一次世界大战蔑视生命的悲剧,史怀泽提出了“敬畏生命”(Reverence for life)的理念,将伦理学的范围由人扩展到所有生命,成为生命伦理学的奠基人。

敬畏一切生命是史怀泽生命伦理学的基石。史怀泽把伦理的范围扩展到一切动物和植物,认为不仅对人的生命,而且对一切生物和动物的生命,都必须保持敬畏的态度。“善是保持生命、促进生命,使可发展的生命实现其最高的价值,恶则是毁灭生命、伤害生命,压制生命的发展。这是必然的、普遍的、绝对的伦理原则。”(《敬畏生命》)只涉及人对人关系的伦理学是不完整的,从而也不可能具有充分的伦理动能。只有当人类认为所有生命、包括人的生命和

一切生物的生命都是神圣的时候,他才是伦理的。

二、课文解析

【课文朗读】

同时请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请划出每段关键句,然后思考全文可分为几个层次?每层大意是什么?

2.对待“敬畏生命”这一理念,人类与自然有什么不同?

3.第5自然段“这一认识”与第6自然段“这个认识”是否一样?

4.“这种矛盾像毁灭性的巨浪一样冲击着它”中的“它”指什么?

5.何谓“三大诱惑”?应怎样“提防它们”?

6.“这与你们的灵魂有关”中的“这”指什么?

【段落关键句】

善是保存和促进生命,恶是阻碍和毁灭生命。(1)

自然不懂得敬畏生命。(2)(回答问2)

(自然中)最宝贵的生命成为最低级生命的牺牲品。(3)

动物拒绝与非其属类的生命休戚与共。(4)

只有人能够认识到敬畏生命。(5)(回答问2)

这一认识(敬畏生命)是存在发展中的大事。(6)(回答问3)

这个(关于我们和世界互相联结、互相依存关系的)认识包含着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许多奥秘。(7)(回答问3)

世界观矛盾冲击着我们的德性。(8)(回答问4)

休戚与共的能力和意志无济于事。(9)(回答问5)

不能如你所愿地帮助生命。(10)(回答问5)

同情就是痛苦。(11)(回答问5)

三大诱惑毁坏着产生善的前提,我们要提防它们。(12)(回答问5)

共同体验我们周围的幸福,是生命给予我们的惟一幸福。(13)(回答问5)这(敬畏生命和必然认识到共同体验的重要)与灵魂有关。(14)(回答问6)【课文分析】

本文的论述结构——四个层次:

开篇(1)点出道德的善恶观,提出“敬畏生命”是有道德的人的道德标准这一中心论点。

紧接着对比论证:(2-4)作者以昆虫靠毛虫过活、蚂蚁、蜘蛛等各类自然界的生物觅食手段为例,得出自然不懂得敬畏生命,只有制造出残忍的利己主义。(5-6),指出只有人作为生命的最高价值,“能够认识到敬畏生命,能够认识到休戚与共,能够摆脱其余生物苦陷其中的无知”。

进而(7-13),提出了自然律和道德律的统一。这种统一,这种人类对“德行”的保护需要避免三种诱惑,这三种诱惑概括起来就是“休戚与共的能力和意志无济于事”、“不能如你所愿帮助生命”、“同情就是痛苦”(也即“共同体验发生在你周围的不幸是一种痛苦”)。“提防它们”的方法同样有三条:增强互助意识;从事救助活动;同享生命幸福。

最后(14),作者进一步强调他的观点,“敬畏生命”与“你们的灵魂有关”。只有有思想、有感情的人才能获得内在的幸福。

归纳结构特点:开篇点题,全文围绕中心论点展开,逐层分析,逻辑严谨,具有思想的穿透力。(见评析第2段)

本文中心:见课文评析“作者肯定”——“内在的幸福”一段。

【问题讨论】

1.文章提出“有德性的人”应具备什么样的道德观?

懂得善恶、摆脱偏见、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课文第1自然段)

2.作者从伦理角度提出了“敬畏生命”这一概念,你觉得应该怎样理解它和生命的休戚与共之间的联系?

“敬畏生命”是和所有生命彼此之间的休戚与共紧密联系的,前者是核心理念,后者是对前者的补充和说明,同时也是具体的行为指向。

3.文章说自然界“以毫无意义的方式毁灭”生物是一种“恶”德,这与《大自然在反抗》一文中提出的“自然平衡”的概念是否冲突?如何理解其间区别?

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上,两文的观点有相似之处;

在绿色环保理念上两者相通:卡逊从自然平衡的角度呼吁保护自然生态,促进了美国环保局和世界环保日的诞生;把伦理的范围扩展到一切动植物,是史怀泽“敬畏生命”思想的重要特征,也是现代绿色运动和生态伦理的重要思想来源。

《大自然在反抗》中的“自然平衡”概念,是卡逊以一个科学家的身份从生态学的角度,对自然生态平衡的现象和规律所作的科学性分析说明,意在说明人类不能滥用化学药品来杀灭害虫以致自然生态失衡;《敬畏生命》中“敬畏生命”的善恶道德观,是史怀泽以一个神学家、医生的身份从宗教的角度,对人类与生物相互依存关系所作的阐述,意在强调人类不能像动物那样杀害生灵。

在一种生物毁灭另一种生物的问题上,前者将它当作生物链中的一环来看待,后者则认为是一种残忍的利己主义行为。

可知前者是科学立场上的理性说明,后者是宗教立场上的道德阐扬;前者是“真”,后者是“善”。

4.我们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有德性的真正的人?课文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在作者看来,自然对生命的过错在于制造了残忍的利己主义,它当然也教导了生物以爱和帮助,但是生物并没有给以珍惜,从而不能和其他生命“休戚与

共”。人能够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摆脱无知,完善自己的德性,从而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具体来说,《敬畏生命》给我们的启示:

首先,要爱惜自己的生命。

(针对少数大学生因承受能力的脆弱而导致的轻生事件阐发。5月25日意为“我爱我”,主题是“珍惜生命”。)

史怀泽认为:“善是保持生命、促进生命,使可发展的生命实现其最高的价值。恶则是毁灭生命、伤害生命,压制生命的发展。这是必然的、普遍的、绝对的伦理原则。”生命属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我们没有权利去毁坏、不加珍爱。

其次,要尊重他人及其他生物的生命,达到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是人类道德文明的应有之义。

以“敬畏生命”为核心的生命伦理学是当今世界和平运动、环保运动的重要思想资源。“敬畏生命”的基本含义是:不仅对人的生命,而且对一切生物的生命,都必须保持敬畏的态度。

近现代社会,随着个人价值的发现,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把更多的目光放在人与人互相竞争、人与自然互相对立的一面,而人与人、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一面,却遭到过份的忽略。这使社会变得动荡不安,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也损害了每一个人的幸福。

各类杀人犯罪、国外校园枪击事件、某些留学外国攻读各类学位的大学生因学业压力或个人利益而杀害导师、同学的事件都充分反映了这些人道德的沦丧,对生命的毫不敬畏。

人类伤害和毁灭动植物的生命,是对生命的罪恶。网上盛传的虐猫虐狗等残害动物的信息和视频,无不体现一部分人对动物生命的蔑视和对生命尊严的践踏!其实关心其他生物的生命就是关怀人类自己。

史怀泽敬畏生命的思想,揭示人与自然关系的更深刻规律,既提高了人的心灵,也促进了环保事业的发展。在倡导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上,史怀泽以自己的思考,为人类积累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资源。

又次,完美的道德人生,是道德认知、道德修养、道德实践的统一。

我们承认,未受习俗、教育的误导,仅靠个人天然的情感,也会有正确的道德认知。但一般而言,正确尤其是深刻的道德认知,有赖于一个人的深刻学习和思考。其次,还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克服自己天性中的缺点,如懒散、自私、易怒、软弱、虚伪、虚荣、享乐,培养自己天性中的优点,如勤奋,善良,节制,坚强,真诚,谦虚,俭朴等等。道德修养良好,人们才能担当生活赋予自己的道德责任。再次,还要有道德实践。关心人类的处境,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帮助人类改善处境,包括灵魂得到改善、物质生活得到提高、健康得到增进、人与人的纠纷得到化解等等。

美好的道德人生,应是道德认知、道德修养、道德实践的统一。在实现三者的统一上,多数人并不是做得很好。不是顾不得这一头,便是顾不得另一头。这与个人自身的努力有关,也与个人所处的客观条件有关。而史怀泽则是人类近现代史少有的例外。在道德认知上,他不但是功力浓厚的宗教学者,也是近现代出类拔萃的伦理学家。他对人生意义的认识,对现代文明的认识,对人与神关系的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都是深刻的,有自己独到之处,是同时代学者中的佼佼者。在道德修养上,史怀泽的宽容,毅力,刻苦,怜悯心,纯朴,宁静,也是无暇可责。不仅如此,他还积极投身于道德实践,到条件极其艰苦的非洲,为去解救民众的身心。为之遭到了无数困难,付出了无数艰苦的劳动。这样的道德实践,感天动地。没有极深刻的人类责任感,是做不到的。

史怀泽的人生经历,却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无论是普通人,还是伦理学家,如果有可能,就应尽量拿些时间,用于道德实践,为人间世的其他人的处境改善,做些力所能及的实在事。在我看来,一个只着力于学术研究,或者只埋头自己的本行业工作,而对道德实践兴趣不大;完全有条件帮助其他人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却仍然无动于衷,这样的人生,不是真正意义的道德人生,这样的人生价值,终究是要大打折扣的。

5.文章的语言表达方式有何特点?

一是语言简洁、质朴。作者用简洁、质朴的语言提出作者个人的观点。如“敬畏生命、生命的休戚与共是世界中的大事”,直接指明“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二是善于运用连续的疑问句,对作者的观点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如文章第七段,整段都采用疑问句的方式,层层推进,论说自然律和道德律统一的重要性。

三是文章的一些语言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如“上帝是一切产生的力量”等,这些语言与作者的出生和生活环境有关,需要我们在阅读时加以注意,考虑到作者的宗教信仰等一系列的问题。

研习与思考

一、填空题

1.阿尔贝特·史怀泽是法国家、哲学博士和医生,还是著名的管风琴演奏家和巴赫音乐研究专家。

2.《敬畏生命》的作者曾获1952年度奖。

二、选择题

1.下列作品中不.属于

..史怀泽的作品是()

A.《原始森林的边缘》

B.《文明的哲学》

C.《拯救与逍遥》

D.《非洲杂记》

2.阿尔贝特·史怀泽被称为()

A.上帝之子 B.自然之子

C.人民之子 D.非洲之子

3.下列对史怀泽的介绍不正确

...的一项是()

A.神学家

B.生态学家

C.医生

D.管风琴演奏家

4.“这一认识是存在发展中的大事”一句中,“这一认识”指的是()A.敬畏生命、生命的休戚与共

B.最宝贵的生命成为最低级生命的牺牲品

C.动物拒绝与非其属类的生命休戚与共

D.我们生存在世界之中,世界也生存于我们之中

5.下列四项答案中,不属于

...“三大诱惑”的一项是()A.休戚与共的能力与意志无济于事

B.不能如愿地帮助生命

C.提防对产生善的前提的毁坏

D.体验不幸是一种痛苦

6.下列对《敬畏生命》一文中“幸福”观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A.体验我们周围的不幸是一种幸福

B.体验我们周围的幸福是一种幸福

C.我幸福是因为我认为,我这么生存比其他生命幸福

D.我幸福并不是因为按流行的看法比较幸福,我才幸福

三、简答题

1.文章提出“有德性的人”应具备什么样的道德观?

懂得善恶、摆脱偏见、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

2.作者从伦理角度提出了“敬畏生命”这一概念,你觉得应该怎样理解它和生命的休戚与共之间的联系?

“敬畏生命”是和所有生命彼此之间的休戚与共紧密联系的,前者是核心理念,后者是对前者的补充和说明,同时也是具体的行为指向。

3.谈谈你对“这与你们的灵魂有关”这句话的看法。

“敬畏生命”关系到人类道德的日益健全和自我完善。

4.联系课文谈谈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答案略)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敬畏生命教学设计 (1)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 第八课第二框:敬畏生命 【教材分析】本框有两目,“生命至上”引导生命感悟生命的脆弱和坚强,认识到要对生命有敬畏的情怀,用敬畏之心对待每一个生命。“休戚与共”引导学生体会我的生命与他人的生命休戚与共,帮助学生对敬畏生命的认识,从意识层面到行为层面,再到道德层面的逐层升华。 【学生分析】受享乐主义思想的影响,在学生中普遍有一种及时行乐,得过且过的想法,对未来的希望、对生命的意义缺少思考,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缺少必要的责任感。这种虚度年华的现象滋生出许多负面影响。因此,对青少年进行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教育以迫在眉急了。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能谨慎地处理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提高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矛盾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探究和辨析能力。 2.知识目标:知道生命是脆弱的、坚强的,明确生命价值高于一切,理解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同等重要。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培养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感。 【重点】理解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同等重要。 【难点】:培养敬畏生命的情感。 【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 【教师准备】根据教材中“探究与分享”“阅读感悟”的内容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珍爱生命的故事。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多媒体出示图片:清明祭祖和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圈 说说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敬畏生命 一、生命至上 (一)学生自主学习课本94---95页: 教师出示预习提示: 1、举例说明生命是顽强的、艰难的。(自然灾害、意外灾害、车祸等会使人瞬间生命。) 2、举例说明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身体坚强的人顽强生活、灾难发生数日后被救起的人坚强生活、病人与疾病顽强斗争等。) 3、怎样理解生命价值高于一切?(提示:我们的生命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 4、生命至上,是否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提示: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同学们自主学习后,师生总结归纳。 (二)探究与分享 1、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讨论94、95页三个“探究与分享”提出的问题。 2、小组中选出一名学生做记录,把讨论的答案记录在纸上。 3、教师多媒体出示探究与分享的材料。 4、检查讨论的结果。

敬畏生命_教案

敬畏生命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懂得对生命的敬畏,知道对生命产生敬畏的原因,能自觉敬畏生命、珍视生命。 2.懂得生命至上,既要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3.知道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二)能力目标 1.提髙学生的合作交流、探究学习能力和书面及口头表述能力。 2.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教学,激发学生思考自己的生命价值,让其懂得敬畏生命,珍视生命的道理。 2.能够做出正确的价值评判,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锻造坚强的意志品质。 3.立志提升自身生命的价值,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敬畏生命。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置,启动思维 方法1:图片导入。 1.教师:同学们,生命不止属于自己,也属于我们身边所有人,因此我们应该珍爱生命;然而生命是脆弱的,如在5.12大地震中,有69197个鲜活的生命顷刻间离我们而去。请同学们看教材的一组图片,思考提出的问题。 2.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相关问题。 3.学生回答,教师纠偏。 4.教师归纳:人们通过各种形式举行哀悼纪念活动,表达了我们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和对祖先、先烈和死难者同胞的哀思之情。今天,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敬畏生命》。 教师板书,导人新课。 方法2:问题导入。 教师:同学们,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也是坚强的、有力量的。2014年,为找寻失联

的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客机,共有26个国家提供了数亿美元的国际协助。你认为花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寻找失联的MH370客机值得吗?为什么? 学生A:值得,因为生命是崇高的,也是神圣的。 学生B:值得,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非常棒。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有关生命的话题“敬畏生命”。 教师板书,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信息搜索 自学提纲: (1)为什么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2)为什么说敬畏生命,能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 (3)怎样正确理解“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 过程: 1.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并阅读教材中“探究与分享”,思考提出的问题。 2.对相关板块中提出的问题,从生命的角度,和同座同学探讨、交流。 3.学生汇报探讨结果,教师纠偏。 4.师生共同归纳: (1)有时我们会感受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有时我们又会感受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所以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而当我们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时,我们就会珍视它。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还要自觉地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2)敬畏生命,让我们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我们只有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才会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3)从同学们探讨的结果和汇报的情况,我们可以得知: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我们对待他人生命的态度,表达着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三、全员互动,交流共享 多媒体播放课件,创设情境: 一辆公交车突然着火,满车的乘客被困在车厢里。许多人不顾危险上前救人,有的人站在远处边看边指指点点。

《敬畏生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八课探问生命 第二框《敬畏生命》 【课标依据】 课程标准第一部分“成长中的我”中“自尊自强”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体会生命的价值,认识到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课程标准第二部分,“在集体中成长”中的“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与宽容,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二框的内容。本课以“探问生命”为题,表明生命的脆弱与坚强,既然生命是不可预知的,所以要正确对待生命,不仅要善待自己的生命,同时也不能漠视他人的生命,要谨慎对待生命问题,处理生命关系。使学生懂得生命价值高于一切,要珍爱他人生命,推己及人。 【学情分析】 进入初中以来,学生对于生命的思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都源于对于生命的敬畏。在人的一生当中,生命都是值得思考的命题,在初中这个阶段,学生会面临很多新问题。我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生命?我应该如何看待他人的生命?我的生命与他人生命的关系? 这些成长中的学生发展过程中常见的新问题,是人生成长赐予的礼物,是一个人从儿童阶段向成年人角色做准备的重要机遇。“敬畏生命”,通过生命坚强与脆弱的对比,开启敬畏生命的主题,引领学生认识生命的珍贵性,以及对待他人生命甚至是大自然生物的生命的关爱。爱自己,爱他人,爱自然,推己及人,达到道德的最高境界。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到生命价值高于一切,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 能力目标:能够以恰当的方式珍爱他人的生命,学会善待身边的人。 知识目标:懂得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生命至上。 教学难点:正确处理生命问题,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方法】 活动探究法:设计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参与能力。 情境分析法:利用情境材料和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 体验式教学法: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自己对生命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认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生命初体验 师:穿梭在匆匆的街头,有谁会守望你的健康?总有人关心你飞得高不高,但却有谁会在乎你飞得累不累?在忙也不要忘了自己的健康,毕竟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呢只有一次,那是自然赋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所以,请关爱生命吧,这节课就让我们从敬畏生命开始。

《敬畏生命》教案设计

《敬畏生命》教案设计 学习目的: 1、加深对生命的理解和领悟。 2、品味文中精妙的语言。 3、训练朗读,领悟积淀语感。 学习重点:品味语言,训练朗读。 学习难点:对生命的理解和领悟。 教具:幻灯机 学习过程: 一、整体把握 1、老师范读《敬畏生命》。 2、学生各自放声朗读课文,思考:(思考的问题都由多媒体放映) 1 我们从出生开始, 2 就不 3 停地接触到各种生命, 4 但是作者为什么说“我几乎是第一次遇见生命?” 思考后讨论、交流、明确。 提示:因为这一次他“真的看到了”那群种子“在不分昼夜的飘散之余,只有一颗种子足以成树”,这生命让“我感到诧异和震撼”,让我“满心所感到的是一种折服,一种无以名状的敬畏。”如此顽强的生命力让我觉得几乎是第一次遇见生命! ②作者为什么说生命的“投资”是“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 思考后讨论、交流、明确。 提示:生命的“投资”是一种“惊心动魄的壮举”。成千上万的种子在不分昼夜的飘散,却只有一颗种子足以成为生命,所以说生命的“投资”是“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 二、品味语言 1.请一学生朗读第一段,老师指导。(思考的问题都由幻灯片投影) 思考:①“那是一个夏天的长得不能再长的下午,在印第安那州的一个湖边。” ———为什么用“长得不能再长”,而不用“漫长”或“很长”之类的词呢?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明确。 提示:“长得不能再长”说明长到了极点,写出了作者当时的心情。若换成“漫长”“很长”则表达不出这种效果。 ②“我起先是不经意地坐着看书,忽然发现湖边有几颗正在飘散一些白色的纤维,大团大团的,像棉花似的,……。” ———若把起其换成“我起先…,忽然发现湖边有几颗正在飘散一些大团大团的,像棉花似的白色的纤维,…,”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明确。 提示:定语后置,以示强调。若把定语还原,则不能突出纤维的特征——“大团大团的,像棉花似的。” 2、学生各自放声朗读第一段。 三、四人小组朗读剩下文段(每人一段),小组互评。 小组内积极讨论(按老师的方法设计问题,品味语言,特别是对表现作者敬畏生命的语句重点品味),老师巡回指导。 全班交流,老师引导,补充小结。 板书:敬畏生命

敬畏生命教学设计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培养感激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怀。 (2)培养珍爱自我生命,关怀和善待身边其他人生命的情感。 (3)树立正确的生命道德观念,增强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能力目标 (1)学会结合社会热点观察、思考敬畏生命的表现和意义,初步形成对现实生活的复杂情形作出合理判断的能力。 (2)坚守对待生命的道德底线,学会珍爱自我生命,关怀和善待身边其他人的生命。 3.知识目标 懂得生命至上的内涵;了解生命之间的休戚与共;理解对生命的敬畏,既包括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还要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 【学科核心素养】 体现了理性精神和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具有作为公民在社会公共事务中的责任感,并且能够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做出理性判断。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休戚与共的社会中如何做到敬畏生命。 教学难点:在休戚与共的社会中如何做到敬畏生命。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流程简要】 ①导入新课:最美逆行→②图片感悟:生命的脆弱性和艰难性→③各抒己见, 生命至上的内涵→④群策群力,探问对待生命的态度→⑤个人分享,如何敬畏 生命 【一、导入新课】:: 新闻播报(总结):生命是可贵的,在生命面前我们该有怎样的理念和行动呢?刚刚两位同学的新闻播报里已经有体现,除此之外,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一个最美逆行的案例,看完图片,老师想请同学回答,为什么他们会被称为“最美逆行者?”? 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逆行在我们的观念中一般是不对的,可是他们的逆行却是自己冒着生命危险去营救他人的生命,对生命怀着一颗敬畏之心。今天我们就通过第八课第二节《敬畏生命》的学习一起来探讨对待生命我们应有的态度。(板书:敬畏生命)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生命至上 今年7月份,一张水漫橘洲的照片在网上疯狂转载着,昔日的旅游胜地,瞬间变得面目全非。我们所在的长沙,甚至是整个湖南省,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学们知

敬畏生命 教案

第2课时敬畏生命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生命价值高于一切,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 能力目标:能够以恰当的方式珍爱他人的生命,学会善待身边的人。 知识目标:懂得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重点难点】 重点:生命至上。 难点:正确处理生命问题,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方法】 问题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 【学习方式】 讨论法、汇报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一组图片:清明祭祖,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5·12人们寄托哀思。 学生讨论:这些图片中的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师:生命无上,我们要对逝者有尊重、敬畏的情怀,今天我们探究这一方面的话题——敬畏生命。 二、开展活动、讲授新课 【活动一:情境分析】播放失联客机及寻找情景 1、问题:你认为花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寻找失联的MH370客机值得吗?为什么? 2、引导学生分析。 3、答案提示:我认为是值得的,因为这是对生命的尊重,是对社会,对家属的责任。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4、请学生列举类似的情境。 【活动二:名言警示】 1、学生读自己搜集的生命重要的名言。 2、结合陶行知的警示思考:(1)你如何回答陶行知的困惑? (2)陶行知的警言告诉我们什么? 3、答案提示:(1)在旧中国,不少人迫于生计的压力,无暇顾及他人的生命。 (2)告诉我们,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在这些外在的东西面前,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活动三:小品赏析】

1、播放郝建的《扶与不扶》 2、学生谈感受。 3、教材P95探究与分享 思考:不顾自身危险去救他人是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吗? 4、答案提示:不是。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仁者爱人”“推己及人”,我们要自觉地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活动四:情境表演】 1、根据教材P96的情境,学生表演。 2、学生谈启示。 3、答案提示: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关怀,尊重他人的生命,我们要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 【活动五:】 1、出示图片,学生分析图片 2、思考:你能从上述不同的情境中发现哪些共同的态度? 3、答案提示:(1)“让座”让我感受到对孕妇的关爱,“蹲下去”体现了对生活困难的人,我们要伸出援助之手,献一份爱心;“陪伴和分享”感受到要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在奉献中提升自我;“我是你的拐杖”体现了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拥抱”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关怀。 (2)共同的态度:我们要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3)对生命的敬畏,是我们内心的自愿选择,我们要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活动六:】教材P97探究与分享及下面相关链接“四种道德潜能” 1.分组分别展示自主预习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学生展示完后,必须有一定时间强化记忆,巩固基本知识点。 2.合作探究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比。 3、教师讲解:四种道德的潜能。 4、小结: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资源选择。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四、总结收获、情感提升 五、当堂检测、查缺补漏 填空题:1.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但有时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_ _崇高_ _的、_ _神圣_ _的。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_ _敬畏_ _的情怀。 2.在外在东西面前,生命价值__ 高于一切_ _。 3.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_ _同样重要_ _。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八课探问生命第2框敬畏生命教案新人教版

敬畏生命 【教学目标】 1.树立自己的生命与周围其他人的生命休戚与共的意识,关爱他人。 2.学会珍爱自我生命,关怀和善待身边其他人的生命。 3.理解对生命的敬畏,包括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还要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生命是脆弱的,也是顽强的,敬畏生命。 教学难点: 自己的生命与他人的生命休戚与共。 【教学过程】 一、生命至上 播放视频《失联客机》,组织学生进行教材第94页第一个“探究与分享”活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引导。 展示洪水、泥石流、地震救援、为灾难事故祈祷祝福的图片,提问:你认为生命是顽强的,还是脆弱的? 展示知识点: 当我们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时,我们就会珍视它。我们的生命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在这些外在的东西面前,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组织学生进行教材第95页“探究与分享”活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引导。 展示知识点: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仁者爱人”“推己及人”,具备这样的情怀,理解这样的道理,才会让我们自觉地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二、休戚与共 展示建筑工人、雨伞工人、医生、环卫工人等图片,提问:图中的人物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贡献?你还能列举更多类似的例子吗? 展示知识点:敬畏生命,让我们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使我们意

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

组织学生进行教材第97页“探究与分享”活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引导。 展示知识点:我们只有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才会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我们对待他人生命的态度,表达着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敬畏生命》教案

《敬畏生命》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生命的思考”中的“探问生命的”第二框——“敬畏生命”,引导学生懂得生命的珍贵。本框有两目,“生命至上”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脆弱和坚强,认识到要对生命有敬畏的情怀,用敬畏之心对待每一个生命;“休戚与共”引导学生体会我的生命与他人的生命休戚与共,帮助学生对敬畏生命的认识从意识层面到行为层面,再到道德层面的逐层升华。 【学情分析】 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如何坚守善待生命的底线,追求生活的美好,对初中生来说是巨大的考验。引导学生探讨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培养学生敬畏生命、关爱生命的情怀,让学生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选择过上积极健康的道德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生命是脆弱的、坚强的;明确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 理解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同等重要。 能力目标 学会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 在道德底线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追求生命的美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同等重要。 【教学难点】 培养敬畏生命的情感。 【教学过程】 前课复习 欣赏胡杨树图片ppt1/2: 结合上节课所学内容,说说图片给你的感受? 可能出现的回答:1)生命有时尽,但生命是可以延续的;2)胡杨树的精神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生生不息、顽强拼搏…… 导入新 运用你的经验:展示ppt“清明祭祖”“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 思考:说说上面图片中的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可能出现的回答:1)每个生命都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2)对待逝去的人要心存敬畏…… 新课讲授 一、生命至上 观看PPT及p94探究与分享“马航事件”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敬畏生命》教案

《敬畏生命》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懂得生命至上的内涵;了解生命之间的休戚与共;理解人对生命的敬畏心。 2.能力目标:学会结合社会热点观察、思考敬畏生命的表现及意义,初步形成对现实生活的复杂情形作出合理判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感激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怀。提高敬畏生命的意识,尽己所能追求生命的美好。 【教学重点】培养对生命的敬畏心。 【教学难点】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矛盾问题,追求生命的美好。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视频:《107小时生死营救》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生命至上 思考:花费这么大的人力物力寻找男童,值得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值得。因为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是不能用花费了多少人力、物力、财力来计算的。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师生共同总结: 1、为什么要敬畏生命 (1)生命是脆弱的又是坚强的 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结束……我们会感受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我们又体味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教材P94探究与分享:陶行知的警言告诉我们什么? (2)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当我们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时,我们就会珍视它。我们的生命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在这些外在的东西面前,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投影:张华救老农牺牲 讨论:一边是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一边是掏粪的老农,大学生为救老农而死值不值得?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2、敬畏生命的要求: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生命至上,敬畏生命。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生命同样重要仁者爱人,推已及人具备这样的情怀理解这样的道理才会让我们自觉地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

敬畏生命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上8.2 敬畏生命备课素材 江西省定南县第三中学安海英 素材一新课导入方式 设疑导入在生活中,你们有没有经历过因为生命而感动的事呢?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生命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带着问题走进第八课《探问生命》第2课时《敬畏生命》。 视频导入播放视频——无臂钢琴师刘伟 刘伟,一名无臂钢琴师,10岁失去双臂,12岁学习游泳,16岁学习打字,19岁学习钢琴。刘伟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教师总结:刘伟创造生命奇迹的故事让我们感动,也让我们感悟到生命是值得敬畏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八课《探问生命》第2课时《敬畏生命》。 诗歌导入多媒体播放诗歌:《生命赞歌》 学生一起朗诵:“……生命是一个谜,是红尘中的人永远也解不开的谜。人生最崇高、最伟大的事莫过于探索生命!人生最有意义的事莫过于研究生命!人生最让人心花怒放的事莫过于敬畏生命!人生最让人平心静气的事莫过于沿着生命的轨迹前行!”借着对生命的感动,我们一起学习第八课《探问生命》第2课时《敬畏生命》吧! 素材二教材活动设计 活动一:运用你的经验——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教材P93) 【活动设计】 形式一:学生根据教材P93的图片,从生命的角度进行思考,进行自我总结,并在小组展示。形式二:以学习小组的方式合作探究,每个小组可选择一个内容,从生命的角度进行讨论与交流,达成共识后,参与班级展示与分享。 【活动问题】 说说上面图片中的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活动例答】 人们通过各种纪念活动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 活动二:探究与分享——寻找失联的MH370客机(教材P94) 【活动设计】 形式一: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材料,以学习小组的方式合作探究材料后的问题,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 形式二:播放相关寻找MH370客机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思维,思考材料后的问题,并在全班展示。 【活动问题】 你认为花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寻找失联的MH370客机值得吗?为什么? 【活动例答】 值得。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结束……我们会感受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我们又会体味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八课探问生命第2框敬畏生命教案

敬畏生命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懂得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能力目标能够以恰当的方式珍爱他人的生命,学会善待身边的人 情感、态度与 认识到生命价值高于一切,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 价值观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生命至上 教学难点:正确处理生命问题,学会关爱他人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展示汶川地震救援图片 2.想一想: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要不惜代价抢救生命? 3.观看视频《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实》,感悟生命至上。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生命至上 1.生命是脆弱的,也是坚强的 材料一还记得1998年洪灾中抱树获救的小江珊吗?1998年盛夏,长江发 生百年一遇大洪水。8月1日晚,咸宁市嘉鱼县簰洲湾江段发生溃堤险情,年 仅7岁的小江珊被洪水冲到一棵大树上。9小时后,一艘冲锋舟靠了过去,一 名武警战士伸出大手,想要将小女孩抱上冲锋舟,但因为小女孩在树上抱了很 久,身体僵硬,已经与树抱死,战士第一次抓她时,只是把小女孩的裤子抓下 来,冲锋舟第二次掠过时,战士再用双手使劲才把小女孩拉下树来。九八抗洪中的这一震撼感人镜头,早已在亿万人脑海中定格。 (1)小江珊为什么能坚持9个小时,等待救援人员? 材料二汶川地震十年猪坚强依然坚强:洗香波吃细粮 它姓“猪”名“坚强”,是全国最著名的明星猪。十年前的5·12汶川地震, 它被掩埋地下36天却奇迹存活,从此开启了它传奇般的“猪生”。十年过去, 很多人已经将它淡忘,甚至怀疑它已经离世,但这头相当于人类88岁的耄 耋老猪依然坚强的活着。 (1)想一想“猪坚强”是猪,为什么能被掩埋地下36天却奇迹存活? 教师总结: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结束……我们会感受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我们又会体味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 2.生命价值高于一切(教材P94) 设计意图:引用上个世纪30年代陶行知对中国当时社会现状的困惑和由此发出振聋发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敬畏生命》教案

2020-2021学年春季部编版(统编)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敬畏生命》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懂得生命至上的内涵;了解生命之间的休戚与共;理解人对生命的敬畏心。 2.能力目标:学会结合社会热点观察、思考敬畏生命的表现及意义,初步形成对现实生活的复杂情形作出合理判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感激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怀。提高敬畏生命的意识,尽己所能追求生命的美好。 【教学重点】培养对生命的敬畏心。 【教学难点】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矛盾问题,追求生命的美好。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视频:《107小时生死营救》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生命至上 思考:花费这么大的人力物力寻找男童,值得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值得。因为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是不能用花费了多少人力、物力、财力来计算的。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师生共同总结: 1、为什么要敬畏生命 (1)生命是脆弱的又是坚强的 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结束……我们会感受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我们又体味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教材P94探究与分享:陶行知的警言告诉我们什么? (2)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当我们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时,我们就会珍视它。我们的生命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在这些外在的东西面前,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投影:张华救老农牺牲 讨论:一边是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一边是掏粪的老农,大学生为救老农而死值不值得?

敬畏生命教学设计

第八课探问生命 第2课时敬畏生命 1.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生命的坚强与力量,敬畏生命,珍爱生命。 (2)树立自己的生命与周围其他人的生命休戚与共的意识,关爱他人。 2.能力目标 (1)学会结合社会热点观察、思考敬畏生命的表现与意义,初步形成对现实生活的复杂情形作出合理判断的能力。 (2)坚守对待生命的道德底线,学会珍爱自我生命,关怀和善待身边其他人的生命。 3.知识目标 (1)懂得生命至上的内涵。 (2)了解生命之间的休戚与共。 (3)理解对生命的敬畏,既包括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还要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 重点:生命是脆弱的,也是顽强的,敬畏生命。 难点:自己的生命与他人的生命休戚与共。 1.教材分析 《敬畏生命》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认识自我”中的“自尊自强”。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体会生命的价值,知道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点滴做起”。 本课通过“全力搜救失联马航客机”“陶行知的困惑”等多样的活动设计,引导学生懂得生命至上的内在含义,理解为什么要敬畏生命。通过“我是一个生命”的“阅读感悟”和“善的力量”等探究活动,引领学生理解个人生命与他人、社会休戚与共的关系,进而深化对怎样敬畏生命的认识:敬畏生命既包括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还要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对生命的敬畏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 2.学情分析 (学生表达能力不足,理解力有难度) 3.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 教师:(1)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学生认真思考,回答问题。 从学生的日常经验入手,感受敬畏生命的情感。 探究新知 一、生命至上 播放视频《失联客机》,组织学生进行教材第94页第一个“探究与分享”活动,对学生的 回答进行点评和引导。 展示洪水、泥石流、地震救援、为灾难事故祈祷祝福的图片,提问:你认为生命是顽强的,还是脆弱的? 展示知识点: 当我们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时,我们就会珍视它。我们的生命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 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在这些外在的东西面前,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组织学生进行教材第95页“探究与分享”活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引导。 展示知识点: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仁者爱人”“推己及人”,具备这样的情怀,理解这样的道理,才会让我们自 觉地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学生认真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与分享,并选代表发言。 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与分享,并选代表发言。 通过视频,创造哀伤的氛围,增强学生的感受能力,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知道生命是 神圣的,要敬畏生命,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 列举事例,让学生感受生命的脆弱与顽强,让他们能辩证地看待生命,从而敬畏生命,珍 爱生命。 创设情境,让学生懂得自觉地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二、休戚与共 展示建筑工人、雨伞工人、医生、环卫工人等图片,提问:图中的人物对我们的生活有什 么贡献?你还能列举更多类似的例子吗? 展示知识点:敬畏生命,让我们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使我们意识 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

第八课敬畏生命教案 共4页

第2课时敬畏生命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懂得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能力目标:能够以恰当的方式珍爱他人的生命,学会善待身边的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生命价值高于一切,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生命至上。 教学难点: 正确处理生命问题,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 教具:多媒体设备课型:新授课教课时:1课时。 板书设计: T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 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 生命至上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发自内心的资源选择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一组图片:清明祭祖,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 学生讨论:这些图片中的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师:生命无上,我们要对逝者有尊重、敬畏的情怀,今天我们探究这一方面的话题 敬畏生命。 二、开展活动、讲授新课 【活动一:情境分析】播放失联客机及寻找情景 1、问题:你认为花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寻找失联的 么? 2、引导 学生分析。 3、答案提示:我认为是值得的,因为这是对生命的尊重,是对社会,对家属的责任。生 命是崇高的,神圣的,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4、请学生列举类似的情境。 【活动二:名言警示】 1、学生读自己搜集的生命重要的名言。 2、结合陶行知的警示思考: (1)你如何回答陶行知的困惑? (2) 陶行知的警言告诉我们什么? 3、答案提示: (1) 在旧中国,不少人迫于生计的压力,无暇顾及他人的生命。 (2) 告诉我们,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在这些外在的东 西面前,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活动三:小品赏析】 1、播放郝建的《扶与不扶》 2、学生谈感受。 3、教材 P95 探究与分享 思考:不顾自身危险去救他人是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吗? 4、答案提示:不是。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 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仁者爱人”“推己及 敬畏生命 T 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 休戚与共 谨慎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 5 ? 12人们寄托哀思。 MH370客机值得吗?为什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8.2 敬畏生命 教案

第2课时敬畏生命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目 标 认识到生命价值高于一切,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 知识目标懂得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能力目标能够以恰当的方式珍爱他人的生命,学会善待身边的人【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生命至上 教学难点:正确处理生命问题,学会关爱他人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展示汶川地震救援图片 2.想一想: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要不惜代价抢救生命? 3.观看视频《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实》,感悟生命至上。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生命至上 1.生命是脆弱的,也是坚强的 还记得1998年洪灾中抱树获救的小江珊吗?1998年盛夏,长江发生百年一遇大洪水。8月1日晚,咸宁市嘉鱼县簰洲湾江段发生溃堤险情,年仅7岁的小

江珊被洪水冲到一棵大树上。9小时后,一艘冲锋舟靠了过去,一名武警战士伸出大手,想要将小女孩抱上冲锋舟,但因为小女孩在树上抱了很久,身体僵硬,已经与树抱死,战士第一次抓她时,只是把小女孩的裤子抓下来,冲锋舟第二次掠过时,战士再用双手使劲才把小女孩拉下树来。九八抗洪中的这一震撼感人镜头,早已在亿万人脑海中定格。 小江珊为什么能坚持9个小时,等待救援人员? 教师总结: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结束……我们会感受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我们又会体味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 2.生命价值高于一切(教材P94) (1)探究交流:引导学生对比讨论陶行知看到的两种社会现状,一方面是残忍的冷酷,一方面是伟大的慈爱,这看似矛盾的两种人心,如何可以并立共存?你如何看待陶行知的困惑? 提示:一些人极端自私自利,只关心自己以及亲人,对他人的生命漠不关心。 (2)陶行知的警言告诉我们什么? 提示:我们的生命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在这些外在的东西面前,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目标导学二:休戚与共 1.敬畏生命就要从珍惜自己的生命走向关爱他人的生命 (1)展示天津大爆炸系列图片 (2)说说你对消防官兵“最美逆行者”的感受。 教师总结:敬畏生命,让我们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敬畏生命》教学设计

许伟伟 网络首发切勿侵权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集体备课教案学科:道德与法治 教研组长审批:周次:课题:敬畏生命 课型:新课 1 课时累计课时数:主备人: 使用人:授课时间: 教 学 目 标 1、知识目标:懂得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2、能力目标:能够以恰当的方式珍爱他人的生命,学会善待身边的人。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生命价值高于一切,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教学重点 生命至上。教学难点 正确处理生命问题,学会关爱他人。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分组讨论法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集体备课教案 个性修改【教学过程】 一. 复习巩固 二. 导入:多媒体播放一组图片:清明祭祖,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5·12 人们寄托哀思。 学生讨论:这些图片中的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师:生命无上,我们要对逝者有尊重、敬畏的情怀。三. 讲授新课 知识模块一生命至上 【活动一:情境分析】播放失联客机及寻找情景1、问题:你认为花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寻找失联的 MH370客机值得吗?为什么? 2、答案提示:我认为是值得的,因为这是对生命的尊重,是对社会,对家属的责任。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3、请学生列举类似的情境。 【活动二:名言警示】 1、学生读自己搜集的生命重要的名言。 2、结合陶行知的警示思考: (1)你如何回答陶行知的困惑? (2)陶行知的警言告诉我们什么?3、答案提示: (1)在旧中国,不少人迫于生计的压力,无暇顾及他人的生命。 (2)告诉我们,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在这些外在的东西面前,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活动三:小品赏析】 1、播放郝建的《扶与不扶》 2、学生谈感受。 3、教材P95探究与分享: 思考:不顾自身危险去救他人是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吗? 4、答案提示:不是。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

第八课探问生命第2课时敬畏生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八课探问生命 第2课时敬畏生命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生命的坚强与力量,敬畏生命,珍爱生命。 (2)树立自己的生命与周围其他人的生命休戚与共的意识,关爱他人。 2.能力目标 (1)学会结合社会热点观察、思考敬畏生命的表现与意义,初步形成对现实生活的复杂情形作出合理判断的能力。 (2)坚守对待生命的道德底线,学会珍爱自我生命,关怀和善待身边其他人的生命。 3.知识目标 (1)懂得生命至上的内涵。 (2)了解生命之间的休戚与共。 (3)理解对生命的敬畏,既包括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还要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生命是脆弱的,也是顽强的,敬畏生命。 难点:自己的生命与他人的生命休戚与共。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 [教学准备] 教师:(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组织学生进行教材第93页“运用你的经验”活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回答问题。从学生的日常经验入手,感受敬畏生命的情感。 探究新知一、生命至上 播放视频《失联客机》,组织学生进行教材第94页第一个“探究与分享”活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引导。 展示洪水、泥石流、地震救援、为灾难事故祈祷祝福的图片,提问:你认为生命是顽强的,还是脆弱的? 展示知识点: 当我们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时,我们就会珍视它。我们的生命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在这些外在的东西面前,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组织学生进行教材第95页“探究与分享”活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引导。 展示知识点: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仁者爱人”“推己及人”,具备这样的情怀,理解这样的道理,才会让我们自觉地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学生认真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与分享,并选代表发言。 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与分享,并选代表发言。 通过视频,创造哀伤的氛围,增强学生的感受能力,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知道生命是神圣的,要敬畏生命,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

8.2 敬畏生命 教案

第八课第二框《敬畏生命》详细教案 知识目标:了解敬畏生命的原因,知道生命价值高于一切,敬畏生命也要关怀他人的生命。知道如何敬畏生命。 能力目标:坚守对待生命的道德底线,学会珍爱自我生命,关怀和善待身边其他人的生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对生命的敬畏情怀。 重点:敬畏生命的原因、为什么要珍爱他人的生命 难点:如何做到敬畏生命 导入:出示清明祭祖、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公祭日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敬献花圈的图片:每年4月份清明节,人们扫墓祭祖;每年9月30日烈士纪念日,人们庄重地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每年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人们沉重地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敬献花圈。请问:人们为什么要这么做?敬畏生命。一起走进第八课第二框《敬畏生命》。 环节一:1、敬畏生命的原因 出示学习目标: 1、敬畏生命的原因 2、为什么要珍爱他人的生命? 3、如何做到敬畏生命? 汶川地震: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八级强震猝然来袭,连我们这里都有震感。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有太多人家园被毁、亲人离去。据统计:汶川地震造成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8452亿元人民币。 说一说:看了这些图片,你对生命有了什么感悟? 生答: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 救援活动在一片废墟上,迅速展开:人民解放军、消防队员、搜救队员为挽救生命而努力;温总理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慰问灾民,全国各族人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献血的队伍一眼望不到边,人们为守护生命而拼搏;在哀悼日期间,全国下半旗致哀,全国各地,虔诚祈祷,人们以各种方式悼念生命。 灾区人民也在努力,这是永不放弃的吊瓶男孩。这是震后72小时的生还者。72小时是黄金救援期。过了72小时,被埋灾民并没有放弃生的希望,而是在顽强的以立下,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这是震后102小时,汶川县映秀镇,36岁董凤强被成功救出。这是震后108小时,什邡市红白镇,49岁李克成被成功营救。127小时,146小时,150小时,164小时,甚至震后212小时,38岁崔昌成功获救,生命的奇迹,一次次上演。 说一说:看了这些图片,你对生命有了什么感悟? 生答: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崇高的、神圣的。 总结:可见,生命是脆弱的,也是坚强的: 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结束……我们会感受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 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我们又会体味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 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练习:8.2 敬畏生命 同步练习

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二框敬畏生命 基础过关 一、单项选择题 1.小强所在的学校不定期举行各种逃生演练、紧急疏散等活动。他对此举不以为意:又没发生地震,用得着那样瞎练吗?下列说法中,最能说服小强的是( ) A.人的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关爱生命从小事做起 B.人们全都是为了自己活着 C.无论遇到多大挫折,永不放弃生的希望 D.通过逃生演练、紧急疏散活动实现生命价值 2.央视记者采访复旦投毒案的投毒者林森浩时,林森浩曾说过这样一段话:“生命只有一次,时间不能倒流。人,特别是年轻人应该意识到这一点,我们才会对生 命敬畏,才会对自己的生活负责。”这启示我们( ) ①敬畏生命就能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②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应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③敬畏生命,才会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 ④敬畏生命,才会尊重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古人云:“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胛止。”这句话告诉我们人要有( ) A.恻隐之心B.是非之心 C.敬畏之心D.羞耻之心 4.某校七年级(4)班的同学在班会上,就“敬畏生命”展开了热烈讨论。以下是四位同学的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小红说:“人的生命十分宝贵,它完全属于自己。” B.小林说:“人的生命生来就是脆弱的,所以要敬畏生命。” C.小军说:“我敬畏生命是因为老师让我这样做。” D.小梅说:“珍爱他人生命应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 二、简答题 5.2016年4月15曰下午至4月16日凌晨,广东消防官微一连更新五条微博,言辞极为严

厉地回应了一段名为《火灾拍摄者残忍42秒》的视频及其拍摄者。该视 频记录了4月14日发生在广州市花都区一场大火中,一名男子哀嚎丧生的画面。“消防哥”诘问,“消防哥谴责在面对这么绝望呼救时他竟然能淡定拍下还发出来。这是彻彻底底袖手旁观,拍摄者记录下的是这个人最没有尊严和最无助的时刻,这样的做法对吗?难道,一个生命感受到的烈火灼肤之痛,竟然比不上发一条热点视频所引发的满足感?” (1)你如何评价视频拍摄者的行为? (2)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摄像师、人人都是主持人,“传播至上”的规则与公序良俗相悖时应如何抉择? 能力提升 2016年3月27日深夜,四川师范大学大一男生芦某在宿舍楼学习室内被其室友滕某杀害。事件经过:2016年3月26日,被害人芦某在寝室内唱歌吵到了同寝室的滕某,两人吵了一架,之后被室友劝和。第二天晚上,滕某把芦某叫到了宿舍楼内不熄灯的学习室里,用一把不锈钢菜刀将芦某砍死。事后,滕某投案自首,警方依法将涉嫌故意杀人的犯罪嫌疑犬滕某刑事拘留。 【血的教训】(1)马加爵、药家鑫、林森浩从我们的记忆里还没有隐去,又出现了一起杀人事件,请从生命的角度解读出现这些事件的原因。 【生命反思】(2)被害人的生命已逝,然而对这几起事件的反思却不应逝去。这几起事件给你什么启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