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妮日记》的读后感十篇

《安妮日记》的读后感十篇

《安妮日记》的读后感十篇
《安妮日记》的读后感十篇

《安妮日记》的读后感十篇

《安妮日记》是一本由安妮?弗兰克 (Frank.A.)著作,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27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安妮日记》读后感(一):美丽的日记,可爱的安妮

看的过程心情会随着作者的情绪起伏,生活的琐碎本身就伴随喜悦、烦恼、愤怒、悲伤、担忧、恐惧等等,但在主人公所处的历史背景和她的独特视角来看待这些生活琐碎却更显得鲜明、浓烈,我一度深陷对事实的同情与怜悯,同时又被作者不断散发的积极乐观的气息所感染。这是一本任何人看了都会有所思考和收获的书。

《安妮日记》读后感(二):坚韧的生活乐观态度

刚开始感觉书在读一部青春期少女的日记,怀疑只是因为她的历史背景特殊就有了特殊意义而已。慢慢读下去,有很多意外的收获,而这些跟战争有关,因为战争已经拥有的显得更加珍贵;跟战争又无关,因为是品质里的细节。或许每个人注重的点不同,我看中的是皮姆对女儿的教育方式,是犹太民族对学习对书本对大自然的尊重与认识,是他们在艰难困苦中不曾放弃的生活热情及生活仪式感。

《安妮日记》读后感(三):安妮的故事

日记在安妮被带走之前的第三天戛然而止了,看了后记,无法想象”密室”中的八个人被带走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安妮也因

疾病于集中营解放的前两个月离开人世。安妮在日记中记录了“密室”生活的点点滴滴,青春期中对于成长和爱情的思考,对于人性的理解,对战争的厌恶,对自然和和平的向往。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战争对于犹太人的迫害,一个早熟女孩敏感而又坚强的心灵。

《安妮日记》读后感(四):想去阿姆斯特丹

醒来接着看泪水就挂在眼窝窝里,在我14岁就该看的书,整整晚了10年,真是大环境成就一个人,历经磨难却依然有如此勃勃生机,眼里浮现的是一只叽叽喳喳飞来飞去的叫安妮的小鸟,该是二八花样年华,好在有这本日记,一系列的蝴蝶效应也是让我感动不已,年轻女孩儿曾经的我不应该错过的书。想去阿姆斯特丹。2016.3.15。

我的日记总是断断续续,磕磕绊绊,心血来潮…

《安妮日记》读后感(五):青少年读物兼战争参考的文献

这本书是安妮从十三岁直到十五岁时写的日记。她以个人口吻写给基蒂的信中,关于成长,个人情感,战争遭遇的种族迫害在秘密小屋里的生活种种,在苦难的日子里你可以从日记中很真切地感受到一个善良勇敢,个性独立,对事物有见解的一个姑娘,她的愿望是长大后想当一名记者和作家,当读到这里突然想起在序言部分提到日记中断八个人全部被捕,八个月后,只有安妮的父亲一个人活着从集中营中回来。这本日记却得以保存下来,上帝实现了这个善良的天使的梦想。

《安妮日记》读后感(六):伟大的小女孩——安妮!

当生命在政治和战争面前变得一文不值时,这个世界就变成

了人间地狱。

在这样的人间地狱和可怕的集中营里,安妮展现了她惊人的勇气与毅力,用日记的形式记录着她苦中带甜的成长经历。

虽然她只是个十几岁的小女孩儿,但她注定伟大!

《安妮日记》读后感(七):安妮日记读后随记

没读过以前不知道安妮是和家人一起在密室避难的。

在动乱的战争年代,密室里的生活相对“平静”。

我一直对种族歧视很疑惑,人类自以为是的高傲还在持续。

虽然环境不如以前,密室里的人们在节日、生日的祝福还是保持着,战争轰炸的危险让生活的仪式感更神圣和值得纪念。安全的日子好像过一天是一天,想珍惜每一天活着的日子,想战争早点结束,对外面新鲜自然的空气充满向往,对生命庆幸又自责。

把日记本当做朋友去倾诉,十四五岁已经把自己当做成年人去看待事物了,很独立地和大人们交流意见。和彼得、玛戈特的友情在特殊的情境下显得那么珍贵。

愿世界和平~

《安妮日记》读后感(八):数百万沉默者中的一声呐喊

有关于犹太人所遭受的苦难,我回忆了自己所接触的文本资料、影视资料,突然找不到那些能够让我真正走进犹太人所遭受的经历的材料。文本资料,也就是中学时代学过的一篇报告文学《奥斯维辛集中营》,而影视资料则是《穿条纹睡衣的男孩》、《钢琴师》以及《最后的通行证》。然而,这些都是经历艺术加工,且也只是选取某一个片段,不能满足我内心的强烈需求。直到我在学校的地边摊遇见了这部作品——《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读后感(九):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小姑娘安妮在种族迫害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记录了躲在秘密小屋里每天发生的琐事,他们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下还坚持读书,学习,多么让人敬佩。安妮要让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坚强,在那样艰难每天提心吊胆的生活中,还依然有着乐观的心对未来抱有希望依然热爱生活,依然能从生活中找到乐趣,依然想要开心的生活。你能想象到吗,为了躲避德国人的抓捕,躲进一栋楼里,每天拉上窗帘,轻手轻脚走路,甚至为了不被别人听到动静只能一直躺在床上睡觉,这样一种躲避安妮竟然可以觉得这是另一种方式的度假,这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内心真的很强大。我们应该像安妮学习,无论遭遇什么样的困难也不放弃,无论现在过得多么艰辛也不要对未来失去信心,无论生活给我们多大的打击也要咬牙挺住笑着生活,永远也不要被生活被自己打垮,永远也不要失去信心,永远也不要对未来失望,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安妮日记》读后感(十):读懂一个女孩--安妮

边读边想象着安妮两年多的地下生活,一路的起起伏伏。有时为她欢笑,她终于在后来的日子中发现了皮特,找到了一点知己的感觉;有时为她悲伤,没有人能真正走进她的心里,即使是他很尊敬又喜爱的爸爸,她又是如此渴望自然,渴望自由;有时候,心情跟着安妮的所思所想紧起来,她一次又一次批判自己,反省自己,最后又肯定自己,很多时候,自己也受着她的一次次鼓励,她是如此的乐观,对未来充满希望,充满抱负,不愿做一个平庸的家庭主妇,做一个俗妇。她是如此有主见,这正是我最缺乏的东西。看到最后安妮在集中营为其他人掉眼泪,我压抑着

的情绪瞬间瓦解为滚滚的泪珠。想到自己现在是那么幸福的生活,却还总是为一点小烦恼而悲观消极,真是太不应该了,所以,现在,安妮,请你做我的心灵倾听者,我将与你分享我的一切,希望所有的悲伤与烦恼都能在你那成为我的正能量。把我最深沉的祝福送给天堂的你,送给我心里的你!

安妮日记读后感(共7篇)

安妮日记读后感(共7篇) 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少女,在父母的庇佑下平安健康地成长。就像你我都经历过的花样年华,上学、聚会、玩耍然而从某一天开始,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当你我依然放肆地挥霍青春时,命运却同她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她的人生因此冲出轨道,滑向未知,而这一切仅仅因为她是犹太人。 在那个时代,数不尽的犹太人在街上、家中被逮捕。孩子放学回家发现父母不在了,父母回家发现孩子不在了希特勒的种族灭绝政策让所有犹太人惶惶不安。她同父母、姐姐、陌生人隐居在公司大楼里一个暗无天日的秘密小屋中。为了躲避惨绝人寰的种族杀戮,他们不得不小心翼翼地生存,一个没憋住的喷嚏都会出卖他们,招致厄运。安妮甚至不知道战争是什么样子,就开始了看不见尽头的躲藏生涯。 然而13岁的安妮,正是成长发育的黄金时期。在那个最有想法、最渴求表达、最需要阳光和自由的年纪,一切都成了奢侈。5个成年人、3个青少年,共同在一个缺少氧气的小屋里生存。刚搬进小屋时,故事的基调虽不至于欢快,但每一天的生活还算新鲜有趣。那台可以收听bbc的收音机、节假日梅普的小礼物都带来了惊喜,饭桌上每一个人都有趣事可以分享。然而,随着屋外战况愈加严重,屋内的枯燥和压抑磨蚀了每个人的脾气,由最初的礼貌、客气、忍让变

为了自私、争吵。再后来,那块稍大一点的黄油给了谁,谁的饭菜吃得最多,甚至连上厕所的时间都要斤斤计较。而成长在和平年代的我,无法想象生活在这样毫无新意却又提心吊胆的日子里会是怎样的感受。 青春期的安妮的真诚和敢于表达在屋子里其他人的眼中成了任性和喋喋不休。她苦于无人理解,同时好奇自己身体的变化。她渴望父亲更多的爱,不满于母亲的苛责。我看着她,就好像看着过去的自己。有些时候我会因为安妮对待母亲的方式感到心酸又愧疚,因为我也曾用刻薄的言语回击爱我的人,用冷漠和拒绝来逃避他们的亲近,忽视了关爱。值得庆幸的是,大多数人都有机会弥补青春期的叛逆,因为我们有机会成长、蜕变,而后得以理解亲人的爱并回报他们。然而可怜的安妮,却永远停在了那个阶段。 在秘密小屋躲藏了近两年后,他们终于看到了战争结束的胜利曙光。盟国开始反击了。然而命运再一次视安妮的祈祷于不顾,他们被告发了。对受难者来说,最悲哀的莫过于在战争即将胜利之际罹难,就如正盼着孙儿出生的祖母,却在听到婴儿的第一声啼哭前骤然离世。 安妮曾说,我不愿像妈妈和其他女人一样,嫁人生子,然后被忘记,我想要名垂千古。这是整篇日记唯一让我稍感欣慰的地方。因为她做到了,并且做得很出色,不仅名垂千古,更是感化了千千万万人,我们将永远铭记战争的痛苦,珍惜和平。 读安妮日记有感400字的安妮日记(2)| 从这本日记中,我

安妮日记读后感英文版

安妮日记读后感英文版 篇一:安妮日记英文读后感 TheDiaryofAnneFrank AfterreadingTheDiaryofAnneFrank,Iwasdeepinthoughtwithaheavyheart.I wasshockednotonlybytheatrocityofnazisbutalsobyAnne?sintelligenceandt herichresourcesofherinnerlife.AnneFrank?swish–“Iwanttogoonlivingevenaftermydeath.”Luckily,herdreamwasachieved.hervoicewaspreserved.Agreatnumberofpeo plereadthediary,enteringhertrueworldwithher. Inthebook,AnneFrankwasaJewishgirl.shehascouldbeordinarygirl,livingah appylife,butshehadtohideherselfwithherfamilyatasmallattic.Annehidedatth elittledarkatticalldaytoescapethenazi'skilling.shecouldnotgetclosetonature, cannotmakefriendslikebeforeplay.Intheshadowofthedeath,Annecouldonly keepadiarytogetthroughtougheveryday.Forher,thediaryisherbestfriend,her onlyfriendwhocanrelyonandtalk.shewroteinherdiaryalot,therearesilentonth eracialdiscriminationcomplaint,moreoftheoutsideworld,thenaturalyearnin gforthinkingaboutlife. 1,AboutTheDiaryofAnneFrank,warandpeacearetheleadingtopicwetalkeda boutallthetime.Formostpeople,weallfeltleaden.wecan?timaginehowwelive tohideatasmallattic.Andatlongday,theymustbeprettyquietandevenalittlenoi

安妮日记读后感

2020安妮日记读后感600字 安妮日记读后感600字(一) 《安妮日记》主要通过一篇篇日记告诉人们一个活泼,聪明的犹太少女安妮·弗朗克出身在一个犹太家族,从小就过着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但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她不得不和父母,姐姐以及邻居们躲进“后屋”。在狭小、完全封闭的后屋里,胆战心惊地生活了两年。两年的生活十分的艰苦而又难熬。但是即使这样安妮仍然勤奋学习,每天仔细记日记。然而,他们最终还是被凶恶的纳粹党徒逮捕了,关进了令人窒息的集中营的故事。 我十分喜欢安妮,他是一个纯洁、率真、热爱思考、热爱生活、坚强的小女孩,她渴望着自由,她渴望着和平,她渴望着不再受到歧视。 最令我佩服的是,安妮的坚强与对生活的热爱,十三、四岁的她本该尽情的享受生活、阳光、友情和欢乐,可是却不得不躲藏在与外界隔绝的小屋里,他们每天都得小心翼翼、轻手轻脚的,白天不能开窗,晚上不能开灯,一个月都不能洗澡,食物又日渐短缺,天天说话只能低声细语,生怕

被人发现。但是她很坚强的,即使在密室这样的环境里的两年生活仍然没有让她自报自弃,并没有让她对生活失去信心,她依然对一切充满希望,身处逆境却不屈服、不绝望,她曾说过:“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这就是她对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安妮勤奋学习,用自己的笔,用她要做个作家的梦想,支撑她记录自己的生活,记录每一天的所发生的事情,她对战争、人性、反犹太人主义进行思考,对与父母的关系、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进行思考,逐渐的从由一个任性、不懂事的女孩成长为了一个成熟的人。安妮严格要求自己,最难能可贵的是她的自我反省精神,每天不断的检验自己的言行,纠正自己的缺点,锤炼自己的性格。最令我感动的是,安妮看到自己悲惨的遭遇,看到人性的丑恶,看到自己理想被粉碎,感到痛苦的同时,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不屈服于失败,用汲取知识、精神上的充实,弥补物质的匮乏。是的,正是安妮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热爱生活的品质,身处逆境却不屈服、不绝望的精神,使我感动,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读完整本书,我的心中漾起了莫名的感动,为安妮的不

《安妮日记》优秀读后感10篇

《安妮日记》优秀读后感10篇 《安妮日记》是安妮弗兰克在黑暗中写的成长日记。今天橙子就与大家分享《安妮日记》读后感,仅供大家参考! 《安妮日记》读后感 我很是喜欢安妮日记,更喜欢安妮这一人物。我感觉她就是一个小天才,无心插柳柳成阴!在密室写了两年多的日记独白,最后经过爸爸的帮助下成了一本书! 在她的日记中,我看到的是安妮的坦率,透明,没有装腔作势,没有无病呻吟,完全把自己的心事告诉于日记朋友——Kitty!或许这就是我喜欢安妮日记,喜欢安妮的理由吧!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安妮伴随着泪水,耐心与欢笑,在自己身上不断耕耘,幸福而真诚地微笑人生!我相信这微笑,即使在贝尔松,即使在她无力抗拒人类的虚妄时,也不曾失去过!有一句话就是最好的证明:只要我还活着,能看到这阳光,这无云的天空——只要这一切还在——我就不可能不幸福! 《安妮日记》读后感 今天,我读完安妮的日记了,老师让我们写读后感,我今天才动笔,是最晚一个写的。 安妮的日记里写了她的生活和经历,我非常同情她,但是战乱时期同情是没有用的,因为她已经过世了。战乱真的非常不幸,因为战乱使安妮和他人成了要被捕的人,他们四处逃走,他们找了一个十分安宁的地方住了下来。

读《安妮日记》有感200字 战争阴云笼罩下的阿姆斯特丹,即使是晴朗的天气,也给人一种沉闷的压抑感。为了生存躲在衣橱后面的犹太姑娘安妮,以乐观的心态和无以伦比的勇气折服了千千万万的人。 第一次比较详细的了解安妮是在电影《幸运里的错》中,身患绝症的女主参观了安妮之家后被安妮的勇气所鼓舞。之后去看了《安妮日记》。这个姑娘在生死边缘仍然写道:尽管人们都有这样那样的荒谬和缺陷,但我坚信人们内心的最深处都是真正善良而美好的。 没错,战争永远是被人们所厌恶的,但仍有人执意挑起战争,贪婪和欲望也许是罪魁祸首。安妮在日记中留给我们的,是对人性本善的信念,对人性丑陋的宽容。留给我们半个世纪的深思。 小姑娘用自己的方式打赢了战役,穿过金黄的麦田,衣襟飘过夏秋,步伐轻快的走远了。心灵永远是最强大的武器。 《安妮日记》读后感 《安妮日记》是安妮弗兰克在黑暗中写的成长日记。 通过这本书,我认识了一个心地善良,活泼可爱,又是多愁善感的小女生。安妮用日记把在秘密小屋发生的事情一个一个的记录了下来。写了她对世界的战争的看法。我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我们一定要珍惜这个世界给我们一切!我们要学习安妮的坚强勇敢,微笑的面对生活。 《安妮日记》读后感 我读了一本书。我给你们说说。

《安妮日记》的读后感范文

《安妮日记》的读后感范文 你大概也有记日记的习惯。少女的日记、本该是纪念日常的奇想、情窦初开的悸动。平凡而快乐的“流水帐”常是这年纪的文笔产品。但你见过这样的时刻处在死亡的威胁下的‘密室’里的少女的日记吗?《安妮日记》就是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记述二战期间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实录。《安妮日记》告诉我们的,就是一个成长期的少女如何面对战争、种族迫害、自我成长与定位,以及男女角色等问题。《安妮日记》的内容是:恐惧、不安、奴役与饥寒交迫。一个十六岁的少女,最大的愿望是做有一名记者和作家,却因为希特勒发动的一场邪恶的战争,于花季之龄死与纳粹集中营,阴冷、黑暗的集中营成为她生命的终点,真挚的情感与卑微的希望,贯通整本日记。写作时的孤独与秘密的保存,却转为世人的广大回响。善良、正直毕竟才是 ___。《安妮日记》不仅仅是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心灵世界的独白,更是德军占领下的任命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 战争的残酷远非我等未曾经历的日能想象。包括我在内,我们曾有一阵子期盼战争,以为那可以是我们现在的“痛苦”的结束。但事实上,如果真的爆发战争,那将是更痛苦的深渊。悲剧是把生命中有价值的东西撕碎给人看,战争就是一种悲剧,它会摧毁我们在生活中早已熟悉和习以为常的美好的东西。或许,在战争开始的时候,会是激动人心的,但兴奋过后,将是对和平的漫长而痛苦的等待。有人做过统计,自从人类社会有历史记载以来,绝对的和平时

期只有不到200年。人类为了征服与反对征服而进行战争的时候,却往往忽略了人类生存的本义。 犹太民族的历史注定是悲剧。2000年的颠沛流离,他们被驱逐、被迫害、受尽屈辱、历尽磨难。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恐怖的厄运再次降临到这个民族的头上,他们不分男女老少,统统像羔羊一样被塞进奥斯威辛集中营,看着营中那堆积如山的各色毛发,听着幸存者用颤抖地声音控诉令人发指的罪行,所有良心未泯的心灵都在震颤。纳粹,人性的赤裸裸显现,感觉和动物无异。到处充满死亡的气息,到处是惊恐无助的眼神,到处是绝望的哭喊。为什么连生存也不允许呢?谁规定了在那个时期犹太人就是老鼠,纳粹就是猫呢? 战争永远是一个黑色的主题,二战无疑是其中沉重的一笔,数以千计的犹太人被成批的杀害,唯一的理由就是“他们是犹太人”!这中间,许多还是孩子,安妮。弗兰克就是其中一脉细微而柔韧的声音。正如欧思斯特·斯赫纳倍尔所说:“几百万人的声音被压制下去,这个低低的声音只不过是一个小孩子的悄悄话……它比杀人者的嚎叫更持久,比时代的一切声音更响亮。” 安妮·弗兰克(AnneFrank),一个犹太少女,1929年6月12日生于德国法兰克福一犹太富裕家庭,其父为一公司总经理,母亲也

《安妮日记》读后感

《安妮日记》读后感 一本日记承载了一段悲痛的历史;一本日记记录了一位少女成长的心路历程;一本日记目击报道了二战期间在德军占领下,人们的苦难生活。这就是《安妮日记》。 作者安妮〃弗兰克是一名犹太少女,1929年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纳粹兴起后随家人避难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1942年,13岁的安妮收到了一个作为生日礼物的笔记本,从此便开始写日记,同年7月6日,由于迫害犹太人的风声紧急,安妮一家在朋友的帮助下藏到了他父亲公司的密室,从此开始了25个月的暗无天日的生活。1944年8月有人告密,隐匿的八个人被捕并被关进了臭名昭著的集中营。这个花季少女由于希特勒发动的一场邪恶的战争,死于纳粹集中营。 读完本书,我最大的感触便是?战争?。安妮所写的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自由、和平的渴望与追求。?我们经常满怀绝望地问:‘战争有什么意义?人为什么不能和平相处?这一切破坏到底为了什么?’?由于黑暗独裁统治,由于种族歧视,一场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开始了。这让我想起了日军侵华,想起了南京大屠杀,30多万同胞遇难,这惨绝人寰的杀戮似乎和纳粹杀害犹太人有着相似之处,难道这些侵略者和这些无辜的百姓有着深仇大恨吗?为何要疯狂地屠杀,这手段之残忍,行为之野蛮,真是丧心病狂、令人发指。 我想,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应鄙弃战争,向往和平。?战争?,一个多么可怕而又熟悉的字眼啊。是战争,毁掉了人们美好的生存家园;

是战争,带给了人们深痛的灾难;是战争,带来了鲜血,带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而?和平?应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现在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我们应该保护和平、维护和平。 还有令我很震动的是安妮的坚强乐观精神。在密室25个月里,他们生活的艰苦常人难以想象。密室与外界是封闭的。白天他们拉上窗帘,不见天日,晚上不能开灯,每天只能慢步低声,轻言细语。食品和生活用品只能让安妮父亲的同事帮忙供给。密室的生活是无聊的,他们每天的娱乐活动仅仅是听收音机、聊天、阅读。密室的生活也是恐惧、紧张的,人们整日担惊受怕,上空一架架飞机掠过,炮声不断,人们随时会被德军发现。在这种压抑、恶劣的环境下,我想如果换做是我,我的精神一定会崩溃的。可是安妮却仍然能笑着面对生活,她虽然有时会心情沮丧,但从不绝望。她在日记中吐露自己的心声:?我年轻,有许多尚未发掘出来的能力。我年轻而且强壮,正活在一场大探险之中,所以我不能整天唉声叹气。我有许多优点:快乐的性格和坚强的内心。每天我都感到自己的心智在成长,感觉到日益临近的解放,感觉到大自然的美和周围人的善良。既然如此,我为什么要绝望呢??是啊,为什么要绝望呢,青春才刚刚开始,美好的未来还在后面。安妮坚定信念、积极学习。?我必须努力学习,以免变得愚钝,我要坚持上进。?她也有着自己的愿望,希望能成为一名记者或作家,她也在为着自己的愿望努力着,在这样的环境下,她依然对生活充满信心,对自己和未来充满信心,不断与命运和困境作斗争,

写安妮日记的读后感6篇

写安妮日记的读后感6篇 写安妮日记的读后感1 我经过朋友的介绍读了《安妮的日记》,这是安妮·弗兰克留下来的日记,安妮的日记读后感。她的日记成为二次大战期间纳粹消灭犹太人的最佳见证,日记中展现了惊人的勇气与毅力。 一个正值花季的少女,若是成天被关在密室里苟且偷生,或许她的生活就从此黯淡无光,然而安妮就是这样一个不服命运的人。 安妮,犹太人,身处二战时期,为躲避纳税的迫害,躲进父亲公司大楼的几间密室。在密室生活,必须保持绝对的安静,甚至不能开窗,密室里暗无天日,夏日里灼热的空气令人窒息,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安妮一脸阳光,将内心的从容保持到了最后。 最可怕的不是知道自己下一刻就要面临死亡,而是时时刻刻都在死亡的阴影下生存。人们往往面临困境便轻言放弃,在绝境下失去信念,他们竟然都不如一个13岁的小女孩。有的时候,我们知道最坏的结局,迷茫着不知所错,在困境中迷失了自己,被软弱蛊惑了信念,便丧失了判断的能力。有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结局,却自以为看透了一切,在胡猜乱想中沦陷……信念便是最好的良药,有信念的人会在黑暗中看见希望,在孤岛上看见船只,在寒冷中触摸温暖,他们不会无所事事,而是想着如何让生命更有意义,他们会充满理想,不会在悲伤里沉沦。 人一生最重要的三个品德便是:尊严,志向,信念。浮华一生,

人生如梦,谁愿意寄人篱下,在挫折与自卑中度过一生,倘若失去信念,便不再有追梦的力量,失去了志向和尊严,生命的意义又何在?人生苦短,信念也显得尤为重要。 安妮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都在密室中度过,而她生命的华彩乐章便在一本日记上奏响。她没有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出多远,却通过日记在成长道路上走得这么远,她的年龄很容易让人想成一个不懂人事的孩子,可是她的内心世界早已超脱她的年龄,她内心的温柔,从容,淡定谱写了一曲压抑下绽放阳光的青春歌谣……更重要的是,她凭借心中那坚定的信念,走过了看似两年,实际如一生般的时光。 她的梦很美,她的微笑从来没有消失…… 要知道,信念在,阳光也在,幸福尾随。 写安妮日记的读后感2 今日无事,便翻起了《安妮的日记》。一打开书,我便被书中的故事吸引住了。这本书写的是二战时犹太人受德国的压迫,过的艰苦生活。这本书内容与题目相符,写的是犹太女孩—13岁的安妮在“秘密小屋”中的真实日记。看完后,我感触很深。 在这样一个艰苦的战争岁月,每一个人都艰难地生活着。先不说犹太人,就连安妮躲藏之国荷兰那儿生活是人们,也都天天月月伴随着战火硝烟与灭顶之灾。这一切的一切,又何况犹太人呢?犹太人虽然生活富裕,可却遭受着抓捕与屠杀。 在荷兰,有多少多少犹太人的生命毁在了希特勒手里。他们的危险随处可及,可想而知。统统都是,又何况一个13岁的犹太女孩。

最新《安妮日记》读后感精选5篇

最新《安妮日记》读后感精选5篇 最新《安妮日记》读后感 最近读了一本书,《安妮日记》,它是一本世界名著。虽然作者只是和我年纪差不了多少的女孩,但我读过之后,思绪万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13岁的犹太女孩安妮·弗兰克随着家人躲藏到父亲公司的顶楼上,他们在密室里生活了25个月之久。这段时间,安妮用她的笔,记录下在狭小的空间里自己的成长。在面对死亡的恐惧中,她开始思考战争、自然,宗教等等,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对生命有深刻感悟的人。 安妮的勇敢让我非常敬佩,在死亡面前,人们都表现出畏惧的情感。而她,却依然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对爱情充满了向往。书中,安妮多次提到,在那样的环境下,学习是最好的状态。啊,我们真的应该效仿她思想。 想一想,被困在灰暗、狭窄的小屋里,看不到光明、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你会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呢?能做到安妮那样吗? 1944年8月,因为有人告密,隐匿的8个人被捕并关进了集中营。到战争结束,只有安妮的父亲费兰克一人得以还生。为此,在很长一段的时间里,费兰克先生曾经十分消沉。后在周围友人的帮助下,他最终鼓起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他后半生致力于宣传安妮的日记,希望能完成女儿“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对世界作出贡献的人”的愿望。也就是现在我看到的这本书。

因为这本书,全世界重新认识了战争的残酷,它简直是一轮太阳,灿烂千阳,照耀我们的成长。 最新《安妮日记》读后感 还原一个最真实的安妮,呈现一场最残酷的战争。 所有认为人类在无数次大灾难与迷失中会有尊严地挨下去的人,皆可以以安妮日记作为最有力的证明。 这本书以一个犹太小女孩的角度,为我们解析二战,不,为我们感受自己,感谢家人,充满信心,拥抱明天!就在这次大战中,安妮一家为了躲避战火,全家一齐逃到了一个密室中去,躲了起来,在这里,安妮兴奋过,伤心过,生气过,开心过,羞涩过,她为妈妈的偏心伤心过,为自己与皮特的聊天兴奋过,为凡。丹太太的愚蠢生气过,为大家对自己的态度无奈过,可是,她仍然是那个安妮,她也希望在听过别人对自己的意见后改变自己,她努力了,但最后她发现,无论自己怎么改变,她始终无法满足所有人,她愿意做那个真实的安妮,那个周围全是批评的声音,惊愕的表情,嘲讽的面孔,不喜欢她的人!她自己也知道,这全是因为她不听好的一面的忠告,她也希望自己变得更完美,但是大家却都不相信她,以为她在变什么戏法,哦!真是太好笑了! “我总是家里的小丑和淘气包,做错事总是要受到双倍的惩罚;不仅要受到父母的责骂,还要受到感情上的伤害。”我很能理解安妮,的确,世上怎么可能有令孩子百分百开心的父母呢?不管是在家,还是在学校,我都是大家眼中的小丑,无论干什么,都不会有人相信我,

【最新】安妮日记读后感500字(四)

【最新】安妮日记读后感500字(四) 今年暑假,我读了安妮弗兰克写得>,读完之后,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主要讲了安妮弗兰克是个犹太少女,面对德国对犹太人残酷的迫害,她们一家人只好躲进她父亲公司大楼后面的一些荫蔽房屋里,在这不见阳光的日记里,安妮把日记本当成了自己最知心的朋友,给它取名为吉蒂,这本书对战争.反犹太人主义.青春期少年与父母的关系,宗教等问题进行了反思. 其中,我最欣赏的人是安妮,安妮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但是在密室里面是极其枯燥和烦闷的,这里没有阳光.没有快乐,只有恐惧和饥饿不断折磨着她们一家人.安妮对自己的情感,对别人的感情都直言不讳,坦率地表现在文字之中,她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中,扭曲的人际关系中,依然保持着自己的个性,她还是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对将来能出去的生活充满美好的憧憬和向往.她是一个有理想的小女孩. 安妮在与世隔绝的密室里度过了花季少年最重要的两年,在这暗无天日的环境中,她没有享受到花季女孩的幸福.快乐和友情,只有日记本陪伴着她.她向日记诉说自己的苦闷,讲述身边发生的事情,描述和亲人间的各种冲突和情感,同时,她以勇敢的态度控诉了法西斯邪恶的战争,谴责了毫无人性的种族歧视,描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的灾难.让我感到由衷佩服的地方,是她敢于深刻剖析自己,在碰到家人对她有过分的批评时,她正视自己的缺点,尽量做得合大家心意,并努力想做得更好.安妮的母亲不怎么为孩子的精神方面考虑,对安妮很苛刻,使得安妮对她很反感,不过,安妮尽量地理解母亲,她听见楼梯上有了脚步声,就盼着妈妈来向她道早安,然后安妮又会热烈地问候妈妈,渴望看着妈妈亲切地注视着她目光.如果妈妈指责她说错了话或做错了事,她的心情就一落千丈,但是过一会儿,安妮心里就原谅了妈妈,还为妈妈找理由,因为她烦心的事情太多了,安妮觉得,如果我们与人相处,彼此互相友善,都心胸开阔一些,不是只看到别人不好的一面,

Anne's-Diary安妮日记英文原版资料讲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The Diary of A Young Girl Anne Frank I hope I will be able to confide everything to you, as I have never been able to confide in anyone, and I hope you will be a great source of comfort and support. Is it because I haven’t been outdoors for so long that I’ve become so mitten with nature? I remember a time when a magnificent blue sky, chirping birds, moonlight and budding blossoms wouldn’t have captivated me. Things have changed since I came here. One night during the Pentecost holiday, for instance, when it was so hot, I struggled to keep my eyes open until eleven-thirty so I could get a good look at the moon, all on my own for once. Alas, my sacrifice was in vain, since there was too much glare and I couldn’t risk opening a window. Another time, several months ago, I happened to be upstairs one night when the window was open. I didn’t go back down until it had to be closed again. The dark, rainy evening, the wind, the racing clouds, had me spellbound; it was the first time in a year and a half that I’d seen the night face-to-face. After that evening my longing to see it again was even greater than my fear of burglars, a dark rat-infested house or police raids. I went downstairs all by myself and looked out the windows in the kitchen and private office. Many people think nature is beautiful, many people sleep from time to time under the starry sky, and many people in hospitals and prisons long for the day when they’ll be free to enjoy what nature has to offer. But few are as isolated and cut off as we are from the joy of nature, which can be shared by rich and poor alike. It’s not just my imagination---looking at the sky, the clouds, the moon and the stars really does make me feel calm and hopeful. It’s much better medicine than valerian or bromide. Nature makes me feel humble and ready to face every blow with courage! As luck would have it, I’m only able ---except for a few rare occasions---to view nature through dusty curtains tacked over dirt-caked windows; it takes the pleasure out of looking. Nature is the one thing for which there is no substitute!

安妮日记_安妮日记读后感450字五篇

安妮日记_安妮日记读后感450字五 篇 看了这本书,我很感动,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儿竟然能够在这么非常的情况下写出这么细腻的日记:她渐渐学会思考,沉着和冷静。下面是收集推荐的安妮日记读后感450字,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参考。 安妮日记读后感450字(一) 从古至今,书籍便是文人墨客讴歌的对象。古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诗句,今有“书籍是饥饿的人的一块面包”的名言。作为一位惜书爱书之人,每天坐在柔和的灯光下,读名家著作,是愉悦的享受,而总众多著之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的作者是犹太族少女安妮·费兰克。她的家庭原居住在德国法兰克福。纳粹兴起后,安妮被迫全家迁至荷兰避难,二战爆发后不久,在朋友的帮助下他一家人躲进了一间密室,密室成员后曾至8人。1944年8月有人高密,他们8人被捕并被关进集中营,最终只有安妮的父亲一人生还。其父整理并出版了安妮的日记,即为《安妮的日记》。

这本书描写了许多鲜明感人的形象。安妮是一个性格活泼的花季少女,她的父亲谦虚随和,母亲语言夸张,缺乏理解能力,姐姐内敛端庄,温柔懂事……,性格迥异的8个人,构成了这本日记式小说的主体,更触动我内心的是,让我对生命、对二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安妮的日记燃起了所有人对生命的热情,使人们认识到大屠杀、反犹太主义,也使人们认识到人性内心的童真、善良、仁慈,更成为现代业界的精神象征。 《安妮日记》给我带来了太多感悟,对亲情、对友谊、对人生…… 畅游书海,愉悦心灵;宁静岁月,唯愿与书香常伴…… 安妮日记读后感450字(二) 《安妮日记》是犹太人在二战时期写的一部日记体小说。讲述了一名叫安妮的小女孩原本过着幸福的生活,可是因为二战期间在盖世太保的“召集令”下,他们为了防止被纳粹士兵发现躲进了一间狭小的密室,在密室的这段时间里,她通过写日记记录下了她与家人之间发生的事情。 看完这本小说,我非常同情安妮,也憎恨那些德国士兵。安妮是个活泼开朗,乐观的小女孩,并没有在如此恶劣的生活中变得气馁,虽然被迫生活在狭小的密室里,但她仍然如饥似渴地读

《安妮日记》小学生读后感范文3篇

《安妮日记》小学生读后感范文3篇 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安妮日记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安妮日记读后感1 也许大家都读过《安妮日记》,我也早已看过,只是因为被主人公安妮写作的热情和生活的信心所折服,再一次捧起了这本书…… 主人公安妮原本和我们一样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可是一场战争使她不得不随父母一起逃命;随后,他们在父亲公司大楼的密室里安下了身。在密室度过的日子里,安妮只能靠写日记的方式打发时间,随着时间的消逝,每天一记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任务。渐渐的她喜欢上了写作。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经过她的笔下,就变的充满了奇趣。 不幸的是,在1944年8月,纳粹警官抓走了藏在密室的他们;几个月后,安妮和姐姐都染上了“风寒”,这是一种可怕的病,没过多久,姐姐去世了,由于失去了身边唯一的精神支柱,安妮在几天后,也静静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可怜的安妮!如此不公的离开了这个喧闹杂乱的世界,但她留下的确是最美好的心声。记得她曾说过一句话:“只要我还活着,能看到这阳光,这无云的天空——只要这一切还在,我就不可能不幸福。”她还留下了我们琢磨不透哲理与未来的守望,和她对日记的恋恋不舍…… 安妮日记读后感2 “只要我还活着,能从满布灰尘的旧窗帘布缝里看到这阳光,这无云的天空,我就不可能不幸福!”这样乐观、坚强而又令人辛酸的话语出自安妮弗兰克的笔。《安妮日记》它不是一部虚构的小说,它是一个女孩最真实的手笔写下的一部日记,一部感动世界的日记。 当我翻开这本书时,萌生了一种从前阅读时从未有过的感受,这一个十五岁的少女写的一本日记,一本普通的日记,是有怎样的力量,感动了世界呢?我带着好奇与期盼进入了这个故事。 安妮弗兰克是一个犹太少女,她在13岁生日时,得到了一份别致的礼物:

安妮日记读后感12篇

《安妮日记读后感》 安妮日记读后感(一): 从这本日记中,我们看到一个纯洁、率真又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少女形象。我们对她 孩子气的顽皮、倔强、焦躁、苦恼感到理解和同情;我们更为这样一个年仅十四五岁的孩子对 自我的严格要求,身处逆境却不屈服、不沮丧,反而勤奋学习、怀抱理想的顽强性格感到钦佩。她在日记中记载的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恐惧、犹太人的悲惨遭遇是法西斯罪行的铁证。个性令我 们感动的是,安妮看到理想被粉碎,人性的丑恶暴露无遗,世界正在变成荒漠的可怕现实,感 到无比痛苦的同时,仍然坚持自我的信念和理想,不屈服于失败,反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大 自然,用汲取知识、精神上的充实,弥补物质的匮乏,追求心灵世界的最大自由。这些文字出 自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之手,不是更给人以鼓舞吗? 安妮的故事,就像是一个天然的电影剧本,它承载了人类所有的完美词汇乐观、信念、感恩、勇气和爱。 安妮,你让我们明白,温暖,完美,信任,尊严,坚强;你让我们明白,颓废,空虚,迷茫,但是是糟践自我;你让我们怀念,你让我们振作;你让我们明白,要好好去爱,好好生活。 安妮日记读后感(二): 《安妮日记》是妈妈推荐给我读的一本书,据妈妈说她小时候读完这本书很受震撼。我在 寒假期间也阅读了这本书,读了之后我也不禁受到了震撼,我还想把这本书介绍给更多的读者。 《安妮日记》的作者是犹太女孩安妮。弗兰克,这本书记叙了在荷兰被德国纳粹占领的两 年中,13岁的犹太少女安妮一家躲进狭小的密室中,他们犹如坐在一个即将喷发的火山口上,脚下是滚烫的岩浆,火山随时都有喷发的可能,愤怒、恐惧、绝望、悲伤、甚至濒临崩溃,就 是在这样一个极端与特殊的环境下,安妮从没有绝望!坚持学习写日记,记录了周围环境、人 与事对自我的考验、磨砺和成长的经历。她盼望世界和平,自我能成为一名记者和作家,为社 会做出贡献。她用她的坚强快乐去鼓舞身边那些绝望到极点的大人们,使他们重燃信心和勇气。 也许我们常常会因为一些小小的挫折而轻言放下,会因为一点小小的困难而怨天尤人,安妮的故事会给我们启迪和激励。她那种历经磨难而乐观向上的态度,身处绝境却不放下期望的 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让我们学会在逆境中磨练自我,在困难面前知难而进,为实现自我 的理想而不断努力! 安妮日记读后感(三): 《安妮日记》里的小主人公安妮弗兰克把我深深的感动了,为什么呢?那就跟我来吧! 《安妮日记》讲述的是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和人在密室里的真实记录。安妮原先是居住德 国的法兰克福,由于有外来人侵犯,她的一家就到了荷兰的阿姆斯特丹。1942年6月12日,是安妮13岁的生日,她收到了一份生日礼物一本精美的日记本,从这时开始她把日记本当成 了自我最知心的朋友,并且把它取了个名字吉蔕。也从这时开始,她用她的笔以一个作家的梦 想记录下了在密室生活的点点滴滴,也写下了关于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种种问题。 他们从1942年7月6日躲进密室,到1944年8月4日,在这漫长的25个月里,安 妮也用日记恢复了原先的镇定。虽然她写的每一篇日记十分简短,但是我们能够看出安妮很想 恢复自由。

《安妮日记》读书笔记优秀范文5篇

《安妮日记》读书笔记优秀范文5篇 《安妮日记》读书笔记范文一 女儿今年10岁,最近她在图书馆借了一本《安妮日记》回来读,我没有读过这部作品,只明白他是反映二战题材的,于是问女儿能 不能看的懂,女儿说:“看得懂,语言很直白,”没想到女儿看的 很入神,都不愿意丢开这本书,于是我像他倡议,既然如此好的书,就写一篇读后感吧!女儿说:“妈妈,你也看看这本书吧!”我说,“好的,我们各写一篇读后感!挂在自我的博客上。” 小安妮确实是个与众不一样的女孩,13岁生日之后,由于纳粹 对犹太人的清剿,随着家人开始了躲藏的生活,一开始,躲藏是令 人兴奋地,就像是冒险,随着时间的推移,物质的匮乏,精神的紧张,战争的深入,躲藏变得岌岌可危,随时有着被发现的可能,发 现也就意味着死亡…… 躲藏的时间太久了,小安妮在一天天长大,裙子、鞋子的变小,思维的成熟,感情的丰富,小安妮用她犀利的笔调描述了躲藏生活 的每一个人的形象,使我们从他们情绪的变化上感受到战争的残忍 和无奈…… 虽然日记中没有战争的场面,却从一次次的轰炸,电台里的播报中我们感受到当时战争的惨烈,和人民在水生火热中的生活。 安妮是伟大的,安妮是真实的,虽然安妮最终也难逃纳粹的魔掌,可是她的精神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里! 其实从日记里,还能够看出,战前的犹太人还是很有生活品质的,不像同一时期的中国人,可能很多东西都还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就 是如今的中国人,也还有很多人没有到达他们当时的生活水准,真 的是汗颜啊!

同时我们也要感恩那些保护人,他们的精神境界真的是太崇高了,难道仅仅因为他们是吗?我们的生活中好像少了这样一些崇高的人! 《安妮日记》读书笔记范文二 去年的暑假,我读了一本名叫《安妮的日记》的书,留给我的印象异常深刻。这本书是犹太女孩安妮·法兰克从十三岁到十五岁的 真实纪录。 书中主要讲述了一九四零年希特勒开始攻打荷兰,安妮的全家开始了提心吊胆的日子。在她十五岁那一年全家不幸被纳粹发现并送 入了集中营。一九四五年三月死于集中营,那时她还不到十六岁。 读完这本书,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十分的震惊,想不到希特勒是如此的残暴,在他身上找不到一点人性。在此刻这个和平的年代里, 我就连美国攻打伊拉克都觉得已经很血腥了。换个角度来说,希特 勒的身上充满了暴力,整天把所谓的不优秀的人种是不应当存在的 这种思想往人的脑子里灌。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不存在谁优谁劣,希特勒那种思想我真正恨透了。希特勒还把抓来的男人当苦力,那 些幸存的苦力出来后就像是骷髅一样,皮包骨头。女人和孩子就把 他们杀死后烧掉,用他们的脂肪作肥皂什么的。让人看了都觉的十 分震撼。 再来想想我们的此刻,整天只用学习什么都不用想,是不是比安妮整天在提心吊胆下过日子好多了呢?我们还整天抱怨作业太多,学 习太累,放假太少,真是"身在福中"啊! 安妮的日记里虽然都写了当时的社会黑暗,但在文字中还是能发现她也是十分细心地观察,体会生活的完美。我十分佩服她,我们 需要的就是她的这种精神。生活是完美的,用心去体会生活,你就 会获得很欢乐。即使像安妮一样很小就死去了,可是能在欢乐中生活,你必须是个幸福的人。 我佩服安妮,痛恨希特勒,是他扼杀了无数个家庭的幸福。如果世界上多一些像安妮这样乐观的人,世界将会变得更加完美。 《安妮日记》读书笔记范文三

读安妮日记有感小学范文

读安妮日记有感小学范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安妮日记读后感1 也许大家都读过《安妮日记》,我也早已看过,只是因为被主人公安妮写作的热情和生活的信心所折服,再一次捧起了这本书…… 主人公安妮原本和我们一样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可是一场战争使她不得不随父母一起逃命;随后,他们在父亲公司大楼的密室里安下了身。在密室度过的日子里,安妮只能靠写日记的方式打发时间,随着时间的消逝,每天一记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任务。渐渐的她喜欢上了写作。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经过她的笔下,就变的充满了奇趣。不幸的是,在1944年8月,纳粹警官抓走了藏在密室的他们;几个月后,安妮和姐姐都染上了“风寒”,这是一种可怕的病,没过多久,姐姐去世了,由于失去了身边唯一的精神支柱,安妮在几天后,也静静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可怜的安妮!如此不公的离开了这个喧闹杂乱的世界,但她留下的确是最美好的心声。记得她曾说过一句话:“只要我还活着,能看到这阳光,这无云的天空——只要这一切还在,我就不可能不幸福。”她还留下了我们琢磨不透哲理与未来的守望,和她对日记的恋恋不舍…… 安妮日记读后感2 “只要我还活着,能从满布灰尘的旧窗帘布缝里看到这阳光,这无云的天空,我就不可能不幸福!”这样乐观、坚强而又令人辛酸的话语

出自安妮弗兰克的笔。《安妮日记》它不是一部虚构的小说,它是一个女孩最真实的手笔写下的一部日记,一部感动世界的日记。 当我翻开这本书时,萌生了一种从前阅读时从未有过的感受,这一个十五岁的少女写的一本日记,一本普通的日记,是有怎样的力量,感动了世界呢?我带着好奇与期盼进入了这个故事。 安妮弗兰克是一个犹太少女,她在13岁生日时,得到了一份别致的礼物:一个花格布料封面的日记本。她称她为“吉蒂”,与吉蒂分享心事,当做自己最知心的密友。为了躲过纳粹的破害,一家人躲进了一间“密室”,密室里还有同样患难的其他4个人。 密室的生活十分枯燥,尤其对安妮这样一个好动多话的13岁女孩。单调的饭菜、性格怪癖的居伴、几年不能出门、用水和去卫生间都有非常严格的限制,而且常常担惊受怕。这一切差一点把安妮逼疯了。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她所经历的一切并没有使她的心田荒芜,那里已经成为一片生机勃勃的希望的田野! 安妮写道:“我仰视天空,冥冥中觉得世界还能好转,这场残酷也会告终和平与安详会重新回来。也许有一天,我能实现我这些理想!”读到此我仿佛看到一个不屈的灵魂在黑暗的密室中呐喊,带着心中不可泯灭的希望 安妮几十万字的日记,就是在这间荷兰阿姆斯特丹263号的密室中写成的,对吉蒂这个密友,她毫无隐瞒的坦露,对饥饿的嘲弄,恐惧的倾诉,对于自己的乐观与一闪而过的悲伤和失望,对爱的渴望,对青春期母女的冲突……对,《安妮日记》最感人的地方,就是以一个少

安妮日记读后感300字

安妮日记读后感300字 安妮日记读后感300字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你。小编为你推荐,欢迎阅读。 寒假里我读了《安妮日记》这本书,里面讲的是一个在二战时期犹太小女孩安妮两年的密室生活。 安妮全家为了躲避战争和法西斯的追杀,在安妮13岁生日后不久,全家搬到了荷兰—阿姆斯特丹公司的后屋,因为当时是法西斯主义,犹太人惨遭迫害,他们把那里当成了他们的“密室”,安妮自从搬到了荷兰以后,就一直生活在阴森、寂寞和恐慌之中,但她常常抬头凝望天空,总感到事情会越来越好,残酷的战争终将结束,合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的。 但二年以后,安妮及密室中的所有人遭人举报,被人投入了集中营。 残酷的现实摧毁一切,最终安妮死了,死于伤寒,这一切多是讨厌的战争和种族所引起的。 安妮是多么希望自己能够活下去,所以她在日记中还写道:“”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的活着。 所以我们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了解历史、战争及种族迫害,更能感受到安妮身上那种勇敢、坚强、不屈服乐观向上希望活着的那种人生态度。 希望世界上永远不要有战争,永远和平。

安妮.弗兰克是一个活泼可爱、眉目清秀的犹太少女,由于法西斯对犹太人的残害,她们全家人和四个犹太人邻居,带上生活用品,一起躲到她爸爸公司里一个很隐蔽的房间里,他们把那里叫做“密室”。 密室里的生活既艰苦又难熬。 走路要轻;要在公司的人来上班之前先洗漱完毕;还要在公司的员工下班以后才能下楼用热水……如果不遵守以上条例,就可能被人发现,并被带到集中营去。 飞机投下来的炸弹虽然能炸毁房屋,但却炸不毁安妮坚强的意志。 在她感觉无聊时,就用学习和从阁楼上的窗户眺望大自然来消磨时间。 安妮就是这样坚强不屈地生活着。 后来安妮和彼得.威尔彼此相爱,每当他们互相亲吻的时候,她就感觉幸福走遍了全身。 《安妮日记》不仅让我了解了历史、战争和种族迫害,而且让我看到了身处逆境的人们是如何克服困难,顽强地生活着。安妮的生活告诉我们: 要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