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孤独之旅》说课稿

《孤独之旅》说课稿

《孤独之旅》说课稿
《孤独之旅》说课稿

《孤独之旅》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孤独之旅》。下面我将从四个板块进行解说:一、说教材二、说教学目标三、说教学过程四、说教学方法

一、说教材

《孤独之旅》是一篇写少年成长的小说,比较切近中学生的心理和生活。

文章通过描写杜小康随父亲放鸭所经历的一系列事件和情感历程,刻画了一个少年心理成长的轨迹,揭示了挫折能促进人迅速地成熟这一道理。小说标题“孤独之旅”的含义不仅仅指杜小康跟随父亲放鸭过程中产生的孤独、寂寞、恐慌之感,还有杜小康心灵的变化过程,即从孤独、寂寞、恐慌到坚强,自己努力奋斗的人生之旅。

这一课的情节比较简单,学生可以自已看懂,所以我就不在此环节多花时间了。

有人说,这是一篇诗意小说,如同孙犁的《荷花淀》一样。本课的环境描写尤其出彩:

第9段,第12-13段,第21段,这些环境描写强化了孤独的氛围,增强了杜小康的恐慌不安的感受;第24-25段,描画了一幅优美、恬静的画面,暗示杜小康的心理逐渐趋向平静,但对于未来漫长的孤独,他仍然觉得恐慌。第36段写暴风雨中的情景,恶劣的自然环境是促进杜小康思想转化的一个因素,突来的暴风雨,使杜小康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迅速地成长起来。第47段,雨过天晴,美好的夜色,预示着杜小康的成熟。这些环境都突出了“孤独”这个意境,这也是杜小康成长的环境。它为表现人物的变化、文章的主题都起到很好的作用。

本节课的重点要抓住杜小康的心路历程变化。

描写杜小康成长过程的细节:如第11段,写杜小康最初面对孤独时和面对不可知的未来时的茫然。第21段,面对更加孤独的环境时,杜小康心中的恐慌与胆怯。再如第29-31段,孤独中的人们越发孤独,并逐渐强化成一种精神上的压迫,杜小康很自然地想到回家,并且这种意识一发便不可抑止。第38、43-46段,是杜小康走向成熟和坚强的过程。他敢于在暴风雨中独自找寻失散的鸭群,没有恐惧,强烈的责任感使他能够承担困苦、孤独的侵扰。第48段,更是鲜明地揭示了杜小康的成长,“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文章对于杜小康的心理描写很细腻,面对孤独,他由恐慌到面对乃至最后战胜它,这段心路历程通过杜小康不同的感受表现出来,也体现了他逐渐成长的主题。

二、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习小说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所起的重要作用。

2、品味体会小说的语言特色。

3、体会主人公心理的变化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品味小说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的重要作用。

三、说教法

朗读法、自读批注法、研讨法、点拨法。

将教读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读中,初步学会如何鉴赏小说细节描写、环境描写、语言描写。一部好小说,它之所以能感染人、打动人,往往与它成功的描写刻画分不开,因此让学生学会欣赏玩味小说中的精彩之处,并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无疑对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是大有裨益的。有些东西对考试也很有帮助。

四、说教学过程

●导入语设计:(配一段舒缓的音乐)我们在欢呼雀跃中渴望长大,有时又在孤独前行中感受成长。今天我们跟随一位叫杜小康的同龄人,看看他的一段难忘的生活经历,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启发。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二、学生读课文,把握小说三要素。

1.学生默读全文。

2.指名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基本内容。

3.带学生朗读课文(部分精彩段落)。

三、跳读课文,体会孤独之旅。

1.学生迅速默读课文中有关杜小康的段落,找出文中有关他孤独的描写。并思考: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杜小康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

2.讨论交流:请学生按照下列句式说一段话:我认为杜小康是这样成长起来

的:。(学生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3.比较:《放鸭之旅》,哪一个效果更好?为什么?

四、寻读课文美点,深入赏析。

1.学生速读课文,找出文中有关景物描写的片段。

2.学生自由朗读这些景物描写的片段,然后选取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一段做个点评。

五、结束语:成长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欢乐喜悦,也有悲哀烦恼,这就是生活。在我们的人生中,成长是永恒的主题。但愿我们的同学们都能谱出一首健康的成长歌,长成一棵坚强独立的大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