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设报告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设报告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设报告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设报告

课程设计资料标签

资料编号:

题目

姓名王梦泽学号3080571002 专业工程081

姓名田元博学号3080571005 专业工程081

姓名兰萌学号3080571004 专业工程081

姓名杨冬学号3080571019 专业工程081

指导教师刘晨光蒲国利成绩:

资料清单

注意事项:

1、存档内容请在相应位置填上件数、份数,保存在档案盒内。每盒放3-5名学生资料,每份按序号归档,如果其中某项已装订于论文正本内,则不按以上顺序归档。各专业可依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保存内容。

2、所有资料必须保存三年。课程设计论文(说明书)装订格式可参照毕业设计论文装订规范要求。

3、资料由学院资料室统一编号。编号规则是:年度—资料类别代码·学院代码·学期代码—顺序号,顺序号由四位数字组成(参照《西安理工大学实践教学资料整理归档要求》)。

4、各院、系应在课程设计结束后一个月内按照规范进行资料归档。

5、特殊情况请在备注中注明,并把相关资料归档,应有当事人和负责人签名。

生产计划与控制

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

王梦泽田元博

兰萌杨冬

指导教师:刘晨光蒲国利

2010年 2 学期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工作报告

具体活动:

2011年6月27日我们小组开始了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小组成员有王梦泽,田元博,兰萌和杨冬。我们当天就开始了课设的工作

6月27日,上午我们对老师给的题目进行研究讨论,通过讨论和上网查阅资料我们确定了大体的做题方向,兰萌和杨冬负责在网上查询相关的资料。王梦泽和田元博负责整理和进行简单的翻译。下午我们继续整理资料。

6月28日,上午我们进行了具体的分工王梦泽,田元博,负责对题目的研究。杨冬对相关运筹学知识进行赛选。兰萌负责对遗传算法的相关知识进行研究。下午王梦泽,田元博对第一题的各种情况进行具体列举。对5以下的个中年情况进行列举分类、归纳。兰萌负责起草报告开头。

6月29日,上午我们对建立模型进行了讨论,并对不懂的地方向蒲国利老师进行了咨询。蒲老师给我们解答一些不懂得地方。下午我们继续进行讨论,确定了第一个题目使用叠代的方法进行求解。并且建立模型,进行验算与列举法所得的各种情况相符和。

6月30日,上午我们开始了对第二题的求解。根据遗传算法进行简化建立的模型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了补充讨论和有针对的上网查阅资料,同时继续编写报告。下午确定使用遗传算法的简化方法,使用线性代数的方法进行求解。通过参考资料列出模型然后进行计算。将问题简化成2台机器四种产品的情况。由王梦泽和田元博进行具体计算。同时兰萌和杨冬继续对编写课程设计报告。

7月1日,上午我们根据第二问的结果总结通式解决第三问的问题并继续编写了运筹学课程设计报告。下午我们编写了运筹学课程设计工作报告。

完成质量:

我们给出的方案只是基于理论上的方案。而且有些地方理解的并不到位。只在理论上满足小批量的问题,和现实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只能为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参考,并不能实际满足需求。在进行过程中对个别数据和问题的分析也进行了具体简化。

收获与体会:

通过一周的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让我们对生产计划与控制这门课有了

更加深刻的认识。特别是在解决具体问题方面,通过综合数据、建立模型和计算等方面让我们对以后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具体应用的流程和步骤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对各方面的综合后的建立模型也锻炼了我们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作课程设计的过程也是锻炼团队合作的过程,课设的分工工作加强了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这是上课所学不来的。

缺憾与努力的方向:

在此次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存在着许多问题:

第一:求分组数时叠代的方法也是非常复杂,虽然理论上可以求出m台机器的情况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会面临计算量过大。求解复杂的情况。

第二:在求最大流程时间的过程中,其它文献中的算法我们很难理解,最后只有使用SPT法中的核心思想求解问题,但是求解过程还是很复杂,并且遇到大量的机器组数则有可能求解不出。

第三:通过课程设计发现对有些定理和方法掌握的不够深刻。理解不到位。容易混淆概念。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发现自己还有许多不懂和不严谨的地方,报告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还需要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请老师批评、指教。

目录

1.绪论 (6)

1.1课程设计目的 (6)

1.2背景简介 (6)

2.问题描述 (6)

3解决问题 (7)

3.1.1应用叠代的方法进行机器组的计算: (7)

3.1.2以六种机器为例详细阐明递推过程 (8)

3.1.3以5台机器的情况为例求所有的可能方案 (9)

3.2.1对任一机器组的产品分配方案 (9)

3.2.2计算最大流程时间的最小值 (10)

3.3每个机器组的数量最大不超过a个的情况 (11)

4课程设计总结 (13)

5参考文献 (14)

1.绪论

1.1课程设计目的

本学期我们进行了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的学习。虽然在学校进行了一个学期的理论的学习,进行了多方面有关生产计划内容的学习,但是我们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是非常弱,在讲课过程中,我们学习了串行机器的生产计划编制问题,但是对并行机器的生产计划编制问题了解的甚少,在本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探讨并行机器情况下的生产计划编制。已达到用加强巩固在课程过程中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学习新的理论知识的目的,同时锻炼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动手能力。

1.2背景简介

什么是并行工序机器计划,并行工序机器计划是相对串行工序机器计划,根据串行工序编制的机器计划是指一批零全部加工完后才进入下批零件的加工。反之,并行工序机器计划通过对机器划分机器组等方法在一批零件并没有全部完成后就开始进行下批零件的加工。已达到增加设备的利用率生产效率的目的。获得最大利润。

2.问题描述

假设有m台机器(i),n个不同种类的产品(j),每种产品的批量已知,为

P,

j

每台

时间不同

T。机器之间可以组成机器组,机器组的生产效率假设是所有组成机ij

器的平均值。

1.假设使用机器可以是1台、2台、3台、…、m台。

请计算使用不同数量的机器时,可以组成多少个机器组方案,假设一个机器组的机器数可以是1台、2台、3台、…、m台。

并计算出所有可能的方案数量。

2.对任一个机器组方案,怎么分配产品到机器组,才能使各机器组的最大流程

时间最小。

对所有可能方案而言,生产n个不同种类的产品的最大流程时间的最小值是多少?

(比较不同调度法则下的结果,如SPT、EDD、FCFS、…)

3.假设每个机器组的数量最大不超过a个,上述结果又怎样?

3解决问题

3.1.1应用叠代的方法进行机器组的计算:

首先具体进行计算当机器全部被分配到机器组中的情况: 注:括号中数字代表每个机器组中所包含的机器个数 当1台机器时:只能被分配成1组仅有一种分法。 所以当一台机器时共有1种分法

当2台机器时:

分成一个机器组有1种分法

分成两个机器组有(1,1)共一种分法 所以当两台机器是共有2种分法

当3台机器时:

分成一个机器组有1种分法 分成两个机器组(2,1)共

1

3

C 有种分法

分成三个机器组(1,1,1)共1种分法 所以当三台机器时总共有5种分法

当4台机器时:

分成一个机器组有1种分法 分成两个机器组有(2,2)共

2

/24

C

种和(1,3)共

14

C

种分法

分成三个机器组有(1,1,2)共

24

C

种分法

分成四个机器组有(1,1,1,1)共1种分法 所以当四台机器时总共有15种分法

当5台机器时:

分成一个机器组有1种分法 分成两个机器组有(2,3)共

2

5

C 种分法和(1,4)共

1

5

C 种分法

分成三个机器组有(1,1,3)共3

5

C 种分法和(1,2,2)共

2

/2

32

5C C 种分法

分成四个机器组有(1,1,1,2)共

2

5

C 种分法

分成五个机器组有(1,1,1,1,1)共1种分法 所以当5台机器时共有52种分法

3.1.2以六种机器为例详细阐明递推过程

当有6台机器时:

分成一个机器组有1种分法

分成两个机器组有(1,5)、(2,4)、(3,3)分别为1

6C 、/2C 、C 3

32

6种分法 当分成三个组时有(1,1,4)、(1,2,3)和(2,2,2)种分法,在此部进行迭代(1,2,3)情况可看为当只有5台机器分为两个机器组时(2,3)与1

6

C 的乘积。(2,2,2,)情况可看作只有4台机器分为两个机器组(2,2)与2

6C 的乘积。通过上表可知(2,3)和(2,2)的情况下的数量分别为10种和3种,排除(2,2,2)情况下的重复情况。所以这两种情况下的分组数为

/3)3*C 和(10*2

61

6C

当分成四个机器组(1,1,1,3)和(1,1,2,2)时继续进行迭代,(1,1,2,2)可看成只有5台设备时(1,2,2)与1

6C 的乘积,排除(1,1,2,2,)重复的情况所以分成四个机器组有(

3

6

C

1

6

C *15)/2种情况

当分成五个机器组时可用迭代求出有15种分法,同理分成6组也就只有1种情况。

当有M 台机器时可以经用上面的方法不停的迭代,最后把每组都可以拆分成用前4组的结果表达,从而可以求出M 台机器的完全被分配到机器组中的种类数。 当把M 台机器所对应的机器组分好时,可进行拆分迭代进行求解。如把M 个机器分成机器组后的第一个机器组可分为(4-n m 3

2

1

C C C C n m n m n m ??)*(所对应的

前四组的分组情况)其中n 代表所分机器组中所含设备的数量。以7台分成最为复杂的3组(2,2,3)的情况为例。按上面的归纳的公式就应该为

))的情况3,2五台分成((*2

7C 。结果就为(10*2

7C )/2=105。结果也符合用列举

法所得的结果。这种方法最大的好处就是在后面进行分组的时候不用考虑前面分组所发生的重复计算的情况。只需考虑当前步骤下可能发生的重复。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运算。叠代必须对当前的M 台设备进行具体的分组。如果机器数量较大。做起来比较麻烦。

3.1.3以5台机器的情况为例求所有的可能方案

以5台机器为例在进行设备组分配时机器可以不完使用。例如使用1台机器、2台机器、3台机器、4台机器、5台机器均可,当使用一台机器时可看作对仅有一台机器完全被分配时的情况,剩下情况以此类推五个机器的所有分组情况为

20252*15*5*2*1*5

54

53

52

51

5=++++C C C C C

3.2.1对任一机器组的产品分配方案

假设有n 个相互独立的工件(N N N N N ??321、、),M 台机器

(M M M M M ??321、、)每个工件都有确定的加工时间!且均可由M 台机器中的任一台完成加工任务,使用SPT 、EDD 、FCFS 方法使得生产n 种不同种类的产品的最大流程时间最小,其中机器之间可以组成机器组,机器组的生产效率假设是所有组成机器的平均值,N 个工件在M 台设备上的加工时间如下:

???

????

?????

?

???????????????=nm 3n 2n 1

n m

2232221m 1131211、、、、、、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其中时间ij

T

表示工件所加工的时间

由j M N i 。

???

?????????

?

???????????????=nm

3n 2n 1

n m 22322211131211、、、、、、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m

X 矩阵表示各工件分配到各机床的情况。当ij X =1时表示

上进行加工

在机器工件j i M N ,反之则表示没有在该台机器上进行加工。

因为目标函数取为加工完所有工件所需的时间,所以机器j M 总共用的时间与在机器j M 上加工工件的顺序无关。由于每个工件在同一时间只能在一台机器上加工,因此,由ij X 组成的矩阵有如下性质:

(1) 所有元素均为0或1

(2) 每列中有且只有一个元素为1 (3) 元素1的个数之和为n

要使总完工时间最短,则该问题的目标函数如下:

?

???

???????????

?=∑∑

∑===n

im im n

i ik ik i n

t i T X T X T X G 1

i 1

111***max min

其中∑==m

j ij x 1

1 i=1,2,……n

1或0=ij x

上式G 为设备最大完工时间,只要使得G 最小就能保证最大流程时间最小。

3.2.2计算最大流程时间的最小值

假设以3台机器4种产品举例,同时机器组的效率是所有组成机器效率的平均值

行列式的表达形式为:

???

???

?

???

????=36

7

48723

6951T

三种机器进行设备组分类后各生产时间的最大值:

由前面的迭代方法可知3台机器总共有14种机器组的分法

由上表所示,最大完成时间的最小流程时间为9。最优分派方案为1M 和2M 、1M 和

3M 、2M 和3M 、(1M ,2M )和3M 、(2M ,3M )和1M 、1M 和2M 和3M 。

3.3每个机器组的数量最大不超过a 个的情况

当有m 台机器机器组的数量最大为m 个。反之同理当设备组最大数量为a 时,

设备数量最大也为a时。

同上例当有三台机器时可以分为一个设备组、两个设备组、三个设备组故可以等于1、2、3

由上三个表和计算公式可知,当设备组a 在取值范围内,当设备组的数量变化时最小流程时间不一定变化。

当设备组为a 时加工零件的时间矩阵变为

???

????

?????

?

???????????????=na 3n 2n 1

n a

22322211131211、、、、、、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a 即变为a 个设备组加工n 个零件的情况,na T 为第a 个设备组加工第n 个零件所用的

时间。最少目标函数就变为 ?

??

?

?????????

=∑

∑==n

ia im i n

t i T X T X G 1

i 111**max min

其中机器组的效率是组成机器组的机器效率的平均值。当把机器分成了a 个机器

组时可把设备组看成一个原先机器的替代品,但是它们是效率不同,对零件的加工时间也不相同。从而可能会导致最小流程时间的改变。但是可能通过不同的机器组的组合在不同组成情况下也有可能是最小流程时间相等。通过假设为3台机器和4种产品的计算可以验证上推断。

4课程设计总结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让我们对生产计划的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加强了动手能力,对并行计划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此外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也学到了一些新的知识,把课本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对生产计划与控制这门课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同时在课设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

第一:求分组数时叠代的方法也是非常复杂,虽然理论上可以求出m 台机器的情况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会面临计算量过大。求解复杂的情况。

第二:在求最大流程时间的过程中,其它文献中的算法我们很难理解,最后只有使用SPT 法中的核心思想求解问题,但是求解过程还是很复杂,并且遇到大量的机器组数则有可能求解不出。

第三:通过课程设计发现对有些定理和方法掌握的不够深刻。理解不到位。

容易混淆概念。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发现自己还有许多不懂和不严谨的地方,报告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还需要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请老师批评、指教。

5参考文献

1、玄光男;成润伟《遗传算法与工程设计》2000年

2、黄德才;徐宗俊《行加工设备组生产调度的一般模型及算法》1994年

3、宋存利《遗传算法在并行多机调度问题中的应用》 2004年

4、赵小惠;孙林岩《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多机调度问题》2007年

5、刘志雄;王少梅《基于混合进化策略算法的并行多机调度问题研究》2005年

6、刘海兵《精益生产方式下并行工程的应用》COMMERCIAL VEHICLE

2008年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 姓名: 学号: 11104080209 专业:工业工程 院系:机械工程学院 学校:重庆理工大学 指导教师: 日期:2014 年 6 月 16 日

一、课程设计目的 学生在学完《生产计划与控制》专业课程后,进行生产计划与控制的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的训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熟悉和掌握企业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和步骤。 二、课程设计内容、基本要求 根据所提供的材料,按设计任务要求进行分析、计算和设计,并在两周内独立完成一份完整的课程设计报告。 具体要求: ⑴对各类原始资料进行分析; ⑵掌握各有关主要期量标准及生产能力的计算方法; ⑶掌握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和步骤; ⑷掌握各有关生产计划表格的计算和填写; ⑸掌握物料需求计划——MRP的编制方法; ⑹采用网络计划技术进行时间——资源的优化。 三、题目 南方工程机械有限公司2013年度生产计划的编制(部份)。 四、原始资料 1.该公司主要产品CWJ型机械的有关资料: ⑴该产品2013年度各月出产计划(见表1); ⑵该产品的加工工艺流程及各环节的生产周期(见图1); ⑶该产品的投入批量为月批,投入间隔期为30天,暂不考虑保险期,上年度出产累计编号为号。 2.机加工车间主要产品甲、乙、丙三种零件的有关资料: ⑴三种零件在主要工序上的加工时间(表2); ⑵三种零件在各道工序上的台时定额及设备数(表3、表4);

⑶采用两班制生产,每班8小时,设备损失系数为0.05。 3.CW6163型产品代表零件的有关资料: ⑴ CW6163型系列产品A、B结构层次图(图2); ⑵ A、B产品零部件其它有关资料(表5)。 4. 该公司某工程各工序之间关系(表6)。

现代信号处理课程设计报告

中南大学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现代信号处理 学生姓名任秋峥 指导教师张昊、张金焕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号 0909090711 专业班级电子信息专业0901班 完成时间 2011年9月7号

目录 第一章、课程设计题目 (3) 1.1题目 (3) 1.2课程设计要求 (3) 第二章、设计思想概述 (4) 2.1离散时间L TI系统及其脉冲响应 (4) 2.1.1、离散时间L TI系统 (4) 2.1.2离散时间系统的脉冲响应 (5) 2.2、采样定理及连续时间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6) 2.3序列FFT (7) 2.4滤波器的设计 (9) 2.4.1、IIRDF的设计 (9) 2.4.2 FIRDF的设计 (11) 第三章、程序设计及关键部分功能说明 (13) 3.1、差分方程的单位脉冲响应程序设计 (13) 3.1.1差分方程在各个点的单位脉冲响应设计和分析 (13) 3.2、验证采样定理 (14) 3.2.1、连续时间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14) 3.2.2、采样定理 (16) 3.3、冲击序列和矩形序列的8点和16点FFT (17) 3.3.1冲击序列的FFT (17) 3.3.2矩形序列的fft (18) 3.4、滤波器的设计 (18) 3.4.1、IIRDF的设计 (18) 3.4.2、FIRDF的设计 (19) 第四章、程序实现 (21) 4.1、差分方程 (21) 4.2采样定理 (22) 4.3、FFT (25) 4.4滤波器的设计 (28) 4.4.1、IIRDF设计 (28) 4.4.2、FIR滤波器的设计 (29) 第五章、附录 (33) 5.1源程序代码 (33) 5.2参考文献 (39) 第六章、小结与体会 (39)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实验一编写词法分析程序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实验一编写词法分析程序 实验类型:验证型实验 指导教师:何中胜 专业班级:13软件四 姓名:丁越 学号: 电子邮箱: 实验地点:秋白楼B720 实验成绩: 日期:2016年3 月18 日

一、实验目的 通过设计、调试词法分析程序,实现从源程序中分出各种单词的方法;熟悉词法分析 程序所用的工具自动机,进一步理解自动机理论。掌握文法转换成自动机的技术及有穷自动机实现的方法。确定词法分析器的输出形式及标识符与关键字的区分方法。加深对课堂教学的理解;提高词法分析方法的实践能力。通过本实验,应达到以下目标: 1、掌握从源程序文件中读取有效字符的方法和产生源程序的内部表示文件的方法。 2、掌握词法分析的实现方法。 3、上机调试编出的词法分析程序。 二、实验过程 以编写PASCAL子集的词法分析程序为例 1.理论部分 (1)主程序设计考虑 主程序的说明部分为各种表格和变量安排空间。 数组 k为关键字表,每个数组元素存放一个关键字。采用定长的方式,较短的关键字 后面补空格。 P数组存放分界符。为了简单起见,分界符、算术运算符和关系运算符都放在 p表中 (编程时,还应建立算术运算符表和关系运算符表,并且各有类号),合并成一类。 id和ci数组分别存放标识符和常数。 instring数组为输入源程序的单词缓存。 outtoken记录为输出内部表示缓存。 还有一些为造表填表设置的变量。 主程序开始后,先以人工方式输入关键字,造 k表;再输入分界符等造p表。 主程序的工作部分设计成便于调试的循环结构。每个循环处理一个单词;接收键盘上 送来的一个单词;调用词法分析过程;输出每个单词的内部码。 ⑵词法分析过程考虑 将词法分析程序设计成独立一遍扫描源程序的结构。其流程图见图1-1。 图1-1 该过程取名为 lexical,它根据输入单词的第一个字符(有时还需读第二个字符),判断单词类,产生类号:以字符 k表示关键字;i表示标识符;c表示常数;p表示分界符;s表示运算符(编程时类号分别为 1,2,3,4,5)。 对于标识符和常数,需分别与标识符表和常数表中已登记的元素相比较,如表中已有 该元素,则记录其在表中的位置,如未出现过,将标识符按顺序填入数组id中,将常数 变为二进制形式存入数组中 ci中,并记录其在表中的位置。 lexical过程中嵌有两个小过程:一个名为getchar,其功能为从instring中按顺序取出一个字符,并将其指针pint加1;另一个名为error,当出现错误时,调用这个过程, 输出错误编号。 2.实践部分

生产计划课程设计(0001)

生产计划课程设计

零件号:34015; 30065; 19110; 39014 设备利用率:90% 废品率:4% 《生产计划与控制》 课程设计报告 班级:08工业工程二班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日期:2010-12-26

报告正文 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是与《生产计划与控制》配套的实践环节之一。在完成《生产计划与控制》理论 教学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一次全面的实际操作 性锻炼。通过本环节的锻炼,让学生较好地掌 握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相关理论与方法,能对设 计对象的情况,问题和材料有较好地了解,并 能灵活应用本课程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 决问题 设计任务:车间作业计划系统设计 车间作业计划系统设计 一:对车间生产的产品(零件)进行分析鉴定 分析所用资料车间的年生产大纲和零件图纸及工艺过程文件等。 可得本次设计所用零件的详细资料,如下表

零件 号零 件 名 称材料零件重量 外形尺寸年产 量 技 术 要 求型号种 类 毛重 (kg) 净 重 (kg ) 3401 5 离 合 器 外 壳 HT15-3 3 铸 件 55 550*380*47 2000 较 高 3006 5 转 向 器 壳 QT40-1 铸 件 9.5 180*350*20 2000 较 高 2911 0 球 头 肖 HT20-4 热 轧 元 钢 0.2 Φ30*80 6500 一 般 3901 4 动 力 输 出 45#热 轧 元 钢 5.8 Φ55*700 5000 较 高

轴 二:确定生产类型和划分工段 1:计算节拍(单位:min) 采用三班制,年工作天数为250天 计算公式:r=Fe/N Fe:计划期内的有效工作时间N:计划期内的生产任务的数量(含废品量) 零件号年产量Fe(min) N 节拍r (min/件) 34015 20000 324000 20834 15. 6 30065 20000 324000 20834 15.6 29110 65000 324000 67709 4.8 39014 50000 324000 52084 6.3 2:计算工序的大量序数和设备负荷率,所需设备数 公式:K f = t i / r t i为各工序的单件时间 Kα =∑K f /n n为总的工序数

课程名称:现代信号处理-------高阶统计量及其谱分析(精)

课程名称:现代信号处理 -------高阶统计量及其谱分析 课程编号:0211007(博士生 0221024(硕士生学分:3 学时:46 授课对象:博士 /硕士研究生任课教师:姬红兵教授 联系电话:88204144 地点 :办公楼 424室 Email: 教材: 1. Higher-Order Spectral Analysis, C. L. Nikias and A. P. Petropulu, Prentice Hall, 1993. 参考资料: 1、“高阶统计量及其谱分析” ,张贤达,清华大学出版社。 2、“现代信号处理” ,张贤达,清华大学出版社。 3、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 Proceedings of IEEE, IEEE Signal Processing Magazine等。 6、 HOS 主页:. 先修课程:信号与系统,随机信号分析(处理 ,数字信号处理。 课程介绍:本课程主要介绍现代信号处理中的“高阶统计量及其谱分析”和“时频分析” 等内容。重点介绍随机信号和确定性信号的矩和累积量以及高阶谱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高阶累积量和高阶谱的估计方法, 包括常规非参数估计法和基于 AR 、MA 和 ARMA 模型的参数估计法。并介绍高阶累积量及其谱在信号检测、系统辩识、非线性检测等方面的应用。

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高阶统计量及其谱的性质和估计算法, 估计性能、计算复杂性, 以及这些算法在信号处理和相关研究领域的应用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考核方式及要求: 1、考核方式:笔试(硕士生+综述或研究报告 2、提交内容:文献专题综述(或翻译报告或研究报告 1篇。要求打印稿和电子版文件一同提交。电子版文件命名格式:“现代信号处理 07(博 /硕 -姓名”发至 hbji@https://www.doczj.com/doc/c818085583.html,。 3、提交期限:于 2007年 6月 30日前; 更新日期:2007年 3月 1日 课程内容第一部分基本定义与性质 一 . 绪论 1.1 功率谱 1.2 信号处理中为什么用多谱? 1.3 应用 二 . 随机信号的累积量谱 2.1 引言 2.2 矩和累计量 2.3 累积量谱 2.4 非高斯线性过程的累计量谱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

目录 第一章企业简介.......................................................... .1 1.1 企业概况.......................................................... .1 1.2 产品介绍.......................................................... .1 1.3 三螺杆泵的结构组 成 (2) 1.4 三螺杆泵销售数 据 (2) 1.5 各车间设备组数量及台时定 额 (3) 1.6 螺杆泵的工艺程序 图 (4) 第二章需求预测和生产能力平衡 (5) 2.1 需求预测方法 (5) 2.2 定量需求预

测 (5) 2.2.1 SN型三螺杆 泵 (6) 2.2.2 SM型三螺杆 泵 (9) 2.2.3 3G 型三螺杆 泵 (10) 2.3 评定生产能力的方 法 (11) 2.4 设备组生产能 力 (11) 2.4.1 毛坯车 间 (11) 2.4.2 机加车 间 (11) 2.4.3 装配车 间 (14) 第三章产品出产打算 (15) 3.1 品种的确定 (15) 3.2 产量的确定 (15)

3.2.1 预测的市场需 求 (15) 3.2.2 进行产量方案优 化 (15) 3.2.3 编制产品出产进度打 算 (17) 第四章主生产打算编制 (23) 4.1 计算现有库存量 (23) 4.2 确定主生产打算的生产量和生产时 刻 (24) 4.3 计算待分配库存 (24) 第五章物料需求打算编制 (23) 5.1 MRP的计算项目 (26) 5.2 MRP的打算因子 (26) 5.3 外购件采购批量 (26) 5.4 MRP打算表编

中南大学RFID课程设计报告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 RFID课程设计 班级:物联网工程1201班 学号: 0909120316 姓名:王兆岳 指导教师:李刚 日期: 2015年4月25日

第一节课程设计选题 (1) 1.1选题背景 (1) 1.2课程设计目标 (1) 1.3课程设计使用的相关语言及数据库 (2) 1.4测试环境 (2) 第二节总体设计 (2) 2.1处理流程概要 (2) 2.2总体架构设计 (3) 2.3总体处理流程 (4) 第三节 PC端具体设计 (4) 3.1PC端模块划分 (4) 3.2出入库控制模块 (5) 3.3信息查询模块 (6) 3.4账号注册模块 (8) 3.5充值缴费模块 (8) 3.6硬件通讯中间件 (10) 第四节移动端具体设计 (11) 4.1剩余车位展示 (11) 4.2停车场线路导航 (12) 4.3个人记录、余额查询 (13) 第五节主要算法 (13) 6.1避免刷卡同时激活入库和出库 (13) 6.2多张卡同时在区域内时的屏蔽 (14) 6.3屏蔽偶发错误 (15) 第六节实验总结 (15)

第一节课程设计选题 1.1选题背景 近几年随着我国高速发展,我国的机动车保有量也在不断攀升,因此楼宇、社区和商业区构建停车场及管理系统就显得十分迫切,构建一套包含车辆进出、停车泊位、缴费结算、资料查询、信息提示等功能的相对完善的管理系统,已成为停车场管理部门的共同愿望,同时由于传统停车场并没有与互联网实现对接,经常造成停车位的浪费或是由于驾驶员不能及时获知停车位已满的消息而导致能源的极大浪费、加剧交通拥堵的状况,基于此我选择停车场管理系统作为本次RFID课程设计的题目。 1.2课程设计目标 在本方案中,效率、正确率、信息的整合、以及便捷性是重点追求的目标。 效率读取后数据应及时进行处理,并写入数据库备查 正确率保证每次读取信息的准确性,避免“漏读”或“重读” 信息的整合不同功能模块要实现良好的整合 便捷性尽可能减少人员手动操作,尽量实现自动化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自我评定:

实验一词法分析程序实现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编写和调试一个词法分析程序,掌握在对程序设计语言的源程序进行扫描的过程中,将字符形式的源程序流转化为一个由各类单词符号组成的流的词法分析方法。 二、实验内容 根据教学要求并结合学生自己的兴趣和具体情况,从具有代表性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各类典型单词中,选取一个适当大小的子集。例如,可以完成无符号常数这一类典型单词的识别后,再完成一个尽可能兼顾到各种常数、关键字、标识符和各种运算符的扫描器的设计和实现。 输入:由符合或不符合所规定的单词类别结构的各类单词组成的源程序。 输出:把单词的字符形式的表示翻译成编译器的内部表示,即确定单词串的输出形式。例如,所输出的每一单词均按形如(CLASS,VALUE)的二元式编码。对于变量和常数,CLASS字段为相应的类别码;VALUE字段则是该标识符、常数的具体值或在其符号表中登记项的序号(要求在变量名表登记项中存放该标识符的字符串;常数表登记项中则存放该常数的二进制形式)。对于关键字和运算符,采用一词一类的编码形式;由于采用一词一类的编码方式,所以仅需在二元式的CLASS字段上放置相应的单词的类别码,VALUE字段则为“空”。另外,为便于查看由词法分析程序所输出的单词串,要求在CLASS字段上放置单词类别的助记符。 三、实现方法与环境 词法分析是编译程序的第一个处理阶段,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构造词法分析程序。其一是根据对语言中各类单词的某种描述或定义(如BNF),用手工的方式(例如可用C语言)构造词法分析程序。一般地,可以根据文法或状态转换图构造相应的状态矩阵,该状态矩阵同控制程序便组成了编译器的词法分析程序;也可以根据文法或状态转换图直接编写词法分析程序。构造词法分析程序的另外一种途径是所谓的词法分析程序的自动生成,即首先用正规式对语言中的各类单词符号进行词型描述,并分别指出在识别单词时,词法分析程序所应进行的语义处理工作,然后由一个所谓词法分析程序的构造程序对上述信息进行加工。如美国BELL实验室研制的LEX就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词法分析程序的自动生成工具。 总的来说,开发一种新语言时,由于它的单词符号在不停地修改,采用LEX等工具生成的词法分析程序比较易于修改和维护。一旦一种语言确定了,则采用手工编写词法分析程序效率更高。 四、实验设计 1)题目1:试用手工编码方式构造识别以下给定单词的某一语言的词法分析程序。 语言中具有的单词包括五个有代表性的关键字begin、end、if、then、else;标识符;整型常数;六种关系运算符;一个赋值符和四个算术运算符。参考实现方法简述如下。 单词的分类:构造上述语言中的各类单词符号及其分类码表。 表I 语言中的各类单词符号及其分类码表 单词符号类别编码类别码的助记符单词值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设

中北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专业:工业工程 题目:气动对夹式软密封蝶阀和气动对驾驶硬密封蝶阀的生产计划制定 指导教师:温海骏职称: 讲师 2014年 06 月 15 日

气动对夹式软密封蝶阀 (2) 1 引言 (2) 1.1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的意义 (2) 1.2 生产计划工作的基本任务是 (2) 1.3 生产计划与控制的目的 (2) 1.4 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具体内容: (3) 2 设计内容 (3) 2.2 产品结构组成 (3) 2.3 车间简介 (5) 2.4 确定生产类型 (6) 2.5确定生产组织形式 (7) 2.6工厂平面布置 (7) 3 原始资料 (8) 4主生产计划与物料需求计划 (11) 4.1 主生产计划 (11) 4.2 物料需求计划 (12) 5 能力计划 (17) 5.1 能力计划的选择 (17) 5.2 粗能力计划的校核 (17) 气动对夹式硬密封蝶阀 (22) 1、产品介绍 (22) 2、产品结构组成 (23) 3、原始资料 (23) 4、需求预测 (24) 5、主生产计划 (26) 6、物料需求计划 (27) 7、能力计划 (30) 6 总结与感想 (35) 6.1 结果与分析及建议 (35) 6.2 感想 (35) 致谢 (36) 参考文献 (36)

气动对夹式软密封蝶阀 1 引言 1.1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的意义 生产计划对合理均衡地组织生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具体说有如下几点: (1)生产计划是日常生产活动的依据,可使企业各生产环节和全体员工统一、协调动作,充分利用人力和设备,使企业各环节有组织地、系统地进行。 (2)可使企业均衡的、有节奏的组织生产。均衡稳定的生产,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组织均衡生产是生产计划的原则和任务,各生产环节只有按作业计划组织生产,才能使生产均衡地进行,同时编制生产计划也可以综合反映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3)生产计划是联系供、产、销、运等日常工作和日常生产技术准备工作的纽带,通过它可以把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组织起来。 (4)生产计划是组织企业生产活动不断平衡的手段。企业在生产活动过程中,各部门、各生产环节之间会经常出现新的情况、新的矛盾,即经常会打破原来建立起来的相对平衡。生产计划是短期计划,它可以根据这些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来安排生产环节的任务,建立起新的相对平衡关系,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1.2 生产计划工作的基本任务是 ,通过生产计划的编制和实施,以及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对生产技术的控制挖潜和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全面完成生产经营任务,并实现企业的均衡生产。 1.3 生产计划与控制的目的 熟悉物料需求计划和制造资源计划(MRPⅡ)的基本原理,掌握产品结构树图

《编译原理》课程实验报告(词法分析)完整版

《编译原理》课程实验报告 题目词法分析 专业计算机 指导教师签名 华东理工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系 2013年4月10日

一.实验序号:《编译原理》第一次实验 二.实验题目:词法分析 三.实验日期:2013.3.27-2013.4.10 四.实验环境(操作系统,开发语言) 操作系统:Windows 开发语言:C 五.实验要求 ●修改词法: 1)将标识符的词法改为“以大写字母或小写字母开头,后面可以跟大写字母 或小写字母或数字或下划线”。 把while ((isalpha(buffer))||(isdigit(buffer)))改成while ((isalpha(buffer))||(isdigit(buffer))||buffer==’_’) 2)将<条件>中的表示相等关系的单词“=”改为“= =” char *relation[6]={"<","<=","=",">",">=","<>"}; 把其中的=改成==即可 3)将原来无小数的数改为可以有小数的数 把while (isdigit(buffer))改成while (isdigit(buffer)||buffer==’.’) ●用C语言开发词法分析程序。读入用PL/0语言编写的测试用例源程序, 将识别出的一个个单词组成单词流依序同时输出到屏幕和文件中。 六.实验步骤 1)根据修改词法后的PL/0语言编写测试用例源程序。 2)用C语言编写词法分析程序。读入PL/0语言的测试用例源程序,进行 词法分析,将识别出的一个个单词组成单词流依序同时输出到屏幕和文 件中。 3)设立断点,单步运行词法分析程序,依次单个输出单词。分析和理解词 法分析程序,解释词法分析程序中的数据和变量变化的原因和输出结果。 七.实验结果(测试用例源程序,运行结果部分截图,词法分析函数主要部分源程序 PL0程序: const a=6,b=81; var x,y; procEdure p; procedure q; x:=2; begin

生产计划与控制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工作单位: 题目: 螺杆泵产品生产计划的制定 初始条件: 1、产品品种:A—1,A—2,A—3,B—1,B—2,C—1,C—2,C—3 2、产品基本结构:(八种产品结构相同,零件具体形状不同) 3、各种产品自制零部件明细 4、某月订货情况

5、生产能力设计规模 台份能力:2000台(混合品种) 易损件(主杆、从杆、轴套)能力:2500~3000件(注:在前面2000台的基础上加上该能力) 6、提前期 自制件:无提前期;外购件:11天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 1、确定生产车间的生产类型,选择合理的生产组织方式 2、列出车间设备明细,画出机加工车间平面布置示意图。 3、制定某月主生产计划 4、制定机加工车间粗生产能力计划 5、制定物料需求计划 6、制定机加工车间生产能力精平衡 7、制定某月机加工车间作业计划 8、产品装配工序卡编制 时间安排: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附录:零件工艺过程,工时定额及设备类型1.泵体工艺 2.衬套工艺 3.主杆工艺 4.从杆工艺 5.阀体工艺

6.阀杆工艺 7.法兰盘工艺 8.轴套工艺

目录 1 确定生产车间的生产类型,选择合理的生产组织方式 (6) 2 列出车间设备明细,画出机加工车间平面布置示意图 (7) 3 制定某月主生产计划 (9) 4 制定机加工车间粗生产能力计划 (11) 5 制定物料需求计划 (13) 6制定机加工车间生产能力精平衡 (14) 7制定某月及加工车间作业计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8产品装配工序卡编制 (17)

现代信号处理课设报告

中南大学 本科生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现代信号处理 指导教师赵亚湘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通信工程班 姓名 学号

题目一语音信号去噪处理 一、设计要求 1)在windows系统下的录音机录制一段1s左右的语音信号作为原声信号,在 MATLAB软件平台下,利用函数wavread对语音信号进行采样,记住采样频率和采样点数; 2)画出语音信号的时域波形,对采样后的语音进行fft变换,得到信号的频谱特 性;对语音信号分别加入正弦噪声和白噪声,画出加噪信号的时域波形和频谱图; 3)根据对加噪语音信号谱分析结果,确定滤除噪声滤波器的技术指标,设计合适 的数字滤波器,并画出滤波器的频域响应; 4)用所设计的滤波器对加噪的信号进行滤波,在同一个窗口画出滤波前后信号的 时域图和频谱图,对滤波前后的信号进行对比,分析信号变化; 5)利用sound(x)回放语音信号,验证设计效果。 二、设计思想和系统功能分析 1、设计原理 对语音信号进行读取 加正弦/高斯白噪声 对比分析加噪声前后信号时域、频域图 设计滤波器 滤波,与原信号比较 2、本课题的研究基本步骤如下: ①确定已知声音信号的存储路径。

②在MATLAB平台上读入语音信号。 ③绘制频谱图并回放原始语音信号。 ④利用MATLAB编程加入一段正弦波噪音,设计滤波器去噪。 ⑤利用MATLAB编程加入一段随机噪音信号,设计FIR和IIR滤波器去噪,并分别绘制频谱图、回放语音信号。 ⑥通过仿真后的图像以及对语音信号的回放,对比两种去噪方式的优缺点。 三、设计中关键部分的理论分析与计算,关键模块的设计思路 1、语言的录入及处理 在MATLAB软件平台下,利用函数wavread()对语音信号采集,并记录采样频率和采样点数。将语音信号转换成计算机能够运算的有限长序列。用FFT(傅里叶变换)对其作谱分析。对信号添加噪声,然后通过窗函数法设计滤波器滤掉该语音信号的噪声,对比滤波前后的语音波形和频谱。 2、时域信号的FFT分析 FFT即为快速傅氏变换,是离散傅氏变换的快速算法,它是根据离散傅氏变换的奇、偶、虚、实等特性,对离散傅立叶变换的算法进行改进获得的。在MATLAB 的信号处理工具箱中函数FFT和IFFT用于快速傅立叶变换和逆变换。函数FFT 用于序列快速傅立叶变换,其调用格式为y=fft(x),其中,x是序列,y是序列的FFT,x可以为一向量或矩阵,若x为一向量,y是x的FFT且和x相同长度;若x为一矩阵,则y是对矩阵的每一列向量进行FFT。如果x长度是2的幂次方,函数fft执行高速基-2FFT算法,否则fft执行一种混合基的离散傅立叶变换算法,计算速度较慢。函数FFT的另一种调用格式为y=fft(x,N),式中,x,y意义同前,N为正整数。函数执行N点的FFT,若x为向量且长度小于N,则函数将x补零至长度N;若向量x的长度大于N,则函数截短x使之长度为N;若x 为矩阵,按相同方法对x进行处理。 3、滤波方法 将信号中特定波段频率滤除的操作称为滤波,它是抑制和防止干扰的一项重要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词法分析(有代码)

《编译原理》课程 实验报告 题目词法分析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2013级计双班 学号2013708033 姓名刘畅 指导老师郑瑶 石河子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系 2014 年11 月20 日

一. 实验序号:《编译原理》词法分析实验 二. 实验题目:词法分析 三. 实验日期: 2014年11月20日 四. 实验环境(操作系统,开发语言) 操作系统:Windows 开发语言:C 五. 实验要求 1)将标识符的词法改为“以大写字母或小写字母开头或下划线开头,后面 可以跟大写字母或小写字母或数字或下划线”。 2)将<条件>中的表示相等关系的单词“=”改为“= =”;增加用于识别自增、 自减、关系运算符、逻辑运算符及逗号运算符的相关语句。 3)将原来无小数的数改为可以识别整数和小数的数。 4)增加识别字符常量和字符串常量的识别。 5)或按C语言要求编写一个完整的用于识别C语言中各类单词的词法分析 程序。 六. 实验步骤 1)用PL/0语言编写测试用例源程序。用C语言编写词法分析程序。 2)运行词法分析程序,读入PL/0语言的测试用例源程序,进行词法分析。 3)设立断点,单步运行词法分析程序,依次单个输出单词。分析和理解词 法分析程序,解释词法分析程序中的数据和变量变化的原因和输出结果。 4)根据上述“实验要求”修改词法分析程序,同时也应修改PL/0语言测试 用例源程序中的相应的单词。 5)运行修改后的词法分析程序,读入修改后的PL/0语言测试用例源程序, 进行词法分析。 七. 实验结果(测试用例源程序,运行结果截图) 测试用例源程序: const c1=5.61,c2=20,c3='S',c4="abc"; var num1,num2,count,sum1,sum2; procedure func1; var y1,y2; begin y1:=1; y2:=x2 end;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总结

学年第学期《编译原理》实验报告 学院(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班级:11303070A 学号:11303070*** 姓名:无名氏 指导教师:保密式 时间:2016 年7 月

目录 1.实验目的 (1) 2.实验内容及要求 (1) 3.实验方案设计 (1) 3.1 编译系统原理介绍 (1) 3.1.1 编译程序介绍 (2) 3.1.2 对所写编译程序的源语言的描述 (2) 3.2 词法分析程序的设计 (3) 3.3 语法分析程序设计 (4) 3.4 语义分析和中间代码生成程序的设计 (4) 4. 结果及测试分析 (4) 4.1软件运行环境及限制 (4) 4.2测试数据说明 (5) 4.3运行结果及功能说明 (5) 5.总结及心得体会 (7)

1.实验目的 根据Sample语言或者自定义的某种语言,设计该语言的编译前端。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及中间代码生成部分。 2.实验内容及要求 (1)词法分析器 输入源程序,输出对应的token表,符号表和词法错误信息。按规则拼单词,并转换成二元形式;滤掉空白符,跳过注释、换行符及一些无用的符号;进行行列计数,用于指出出错的行列号,并复制出错部分;列表打印源程序;发现并定位词法错误; (2)语法分析器 输入token串,通过语法分析,寻找其中的语法错误。要求能实现Sample 语言或自定义语言中几种最常见的、基本的语法单位的分析:算术表达式、布尔表达式、赋值语句、if语句、for语句、while语句、do while语句等。 (3)语义分析和中间代码生成 输入token串,进行语义分析,修改符号表,寻找其中的语义错误,并生 成中间代码。要求能实现Sample语言或自定义语言中几种最常见的、基本的语法单位的分析:算术表达式、布尔表达式、赋值语句、if语句、for语句、while 语句、do while语句等。 实验要求:功能相对完善,有输入、输出描述,有测试数据,并介绍不足。3.实验方案设计 3.1 编译系统原理介绍 编译器逐行扫描高级语言程序源程序,编译的过程如下: (1).词法分析 识别关键字、字面量、标识符(变量名、数据名)、运算符、注释行(给人看的,一般不处理)、特殊符号(续行、语句结束、数组)等六类符号,分别归类等待处理。 (2).语法分析 一个语句看作一串记号(Token)流,由语法分析器进行处理。按照语言的文法检查判定是否是合乎语法的句子。如果是合法句子就以内部格式保存,否则报错。直至检查完整个程序。 (3).语义分析 语义分析器对各句子的语法做检查:运算符两边类型是否相兼容;该做哪些类型转换(例如,实数向整数赋值要"取整");控制转移是否到不该去的地方;是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

湖南科技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хх产品生产组织与计划管理设计 作者梅金涛 学院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专业工业工程 学号1201040106 指导教师张红波 二〇一五年六月十日

摘要 企业生产运作管理战略是企业为求得生存和发展,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方向和和重大问题所做的长远的和全局性的规划。企业生产管理的战略是企业的职能战略,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它决定出产出什么,如何组合不同的产出品种,为此需要投入什么,如何优化配置所需要投入的资源要素,如何设计生产组织方式,如何确定竞争优势等,重视企业生产运作管理战略,对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设计通过对给定资料的分析与整理,对于该产品的生产类型、生产组织方式经行了讨论,通过相关知识将生产该产品的工厂布置情况、还进行了生产计划的编制,绩效控制的相关讨论。 关键词:生产计划与控制生产作业计划绩效控制

目录 一、设计目的: (3) 二、设计思想: (3) 三、设置生产单位 (3) 四、确定生产类型 (4) 1、生产类型的分类 (4) 2、该企业的生产类型 (4) 五、选择生产组织方式 (6) 六、车间设备布置情况 (6) 1、基本概况: (6) 2、工厂平面布置情况 (7) 3、生厂车间布置情况 (8) 4、各个零件工艺流程情况 (9) 5、第二车间布置情况 (10) 6、生产设备需要量计算 (10) 7、设备数量的计算 (11) 8、设备负荷率的计算 (13) 七、生产作业计划编制 (15) 1、生产计划定义和内容 (15) 2、MRP法的内容和用途 (15) 3、工厂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 (16)

现代信号处理研究生课程报告

华南师范大学 现代信号处理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现代信号处理 课程题目: wiener滤波器和kalman滤波器 的原理分析及其matlab实现 指导老师:李xx 专业班级: 2015级电路与系统 姓名: xxxx 学号: xxxx

wiener滤波器和kalman滤波器的原理分析及 matlab实现 摘要:信号处理的实际问题,常常是要解决在噪声中提取信号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寻找一种所谓有最佳线性过滤特性的滤波器。这种滤波器当信号与噪声同时输入时,在输出端能将信号尽可能精确地重现出来,而噪声却受到最大抑制。Wiener滤波Kalman滤波就是用来解决这样一类从噪声中提取信号问题的一种过滤(或滤波)方法[1]。 Wiener滤波与Kalman滤波都是解决最佳线性过滤和预测问题,并且都是以均方误差最小为准则的。但与Wiener滤波器不同的是,Kalman滤波器是一种自适应滤波器,Kalman滤波器提供了推导称作递推最小二乘滤波器的一大类自适应滤波器的统一框架。 关键词:Wiener滤波Kalman滤波均方误差最小自适应滤波器

目录 第一章绪论 (4) 1.1滤波器的发展历程 (4) 1.2 现代信号处理的滤波器分类 (5) 1.3 wiener和kalman滤波各自的运用领域 (6) 1.3.1 wiener滤波的运用范围 (6) 1.3.2 kalman滤波的运用范围 (6) 第二章 wiener和kalman的各自的滤波原理 (7) 2.1 wiener滤波器的原理分析 (7) 2.2维纳-霍夫方程 (9) 2.2 kalman滤波的自适应原理分析 (11) 2.3 wiener滤波和kalman滤波的区别与联系 (13) 第三章 wiener和kalman滤波的matlab仿真实现 (14) 3.1 FIR维纳滤波器的matlab实现 (14) 3.2 kalman滤波器的matlab实现 (19) 第四章总结与展望 (23) 参考文献 (25)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报告-简单编译器实现-精品

课程设计 题目:简单编译器实现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系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计科1103班 组长: 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 2014 年12 月19 日

目录 1 概述 (3) 1.1源、目标语言简介 (3) 1.2实现平台与运行平台简介 (3) 1.3其它 (4) 2简单词法分析器的设计与实现 (4) 2.1 基础理论说明 (4) 2.2 需求分析 (4) 2.3 概要设计 (5) 2.4 详细设计 (5) 2.5 测试数据与结果 (7) 2.6 心得体会 (7) 3 简单语法分析器设计与实现 (8) 3.1 基础理论说明 (8) 3.2 需求分析 (8) 3.3 概要设计 (8) 3.4 详细设计 (8) 3.5 测试数据与结果 (9) 3.6 心得体会 (10) 4 中间代码产生器的设计与实现 (10) 4.1 基础理论说明 (10) 4.2 需求分析 (10) 4.3 概要设计 (10) 4.4 详细设计 (11) 4.5 测试数据与结果 (12) 4.6 心得体会 (12) 附录: (14) 附录A:主要源程序与系统截图 (14) 附录B:任务分配表及个人完成的程序模块 (33) 附录C:小组讨论与研发记录 (34)

编译程序的工作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五个阶段: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与中间代码产生、优化、目标代码生成。每一个阶段在功能上是相对独立的,它一方面从上一个阶段获取分析的结果来进行分析,另一方面由将结果传递给下一个阶段。由编译程序的五个阶段就对应了编译系统的结构。 其中词法分析器利用超前搜索、状态转换等方法,将源程序转化成为一个一个的单词符号二元式。一般程序语言的单词符号包括关键字、运算符、常数、标识符和界符。语法分析器将这些单词符号作为输入,对它进行语法分析。语法分析分为两种方法:自上而下分析法和自下而上分析法。针对不同程序语言的语法规则可以采取不同的分析方法,当然两种方法也可以同时使用。语法分析器把语法单元作为输入供语义分析器使用。一般的语义分析器主要采用的是语法制导方法,即在语法分析的同时进行语法分析,并产生一定的语义动作,来生成中间代码。上面三个过程可以与硬件无关,而接下来的优化器和目标代码生成器是针对某一种处理器而言的。代码优化是将语义分析生成的中间代码进行优化,产生执行效率更高的代码。目标代码生成器最终生成可以在某种机器上运行的机器语言或者汇编语言。在整个编译过程中还包括对表格的操作和对错误的处理,这些也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1.1源、目标语言简介 使用C语言做简单语法分析器,C语言是一门高级计算机编程语言,设计目标是提供一种能以简易的方式编译、处理低级存储器、产生少量的机器码以及不需要任何运行环境支持便能运行的编程语言 1.2实现平台与运行平台简介 在win32环境下进行编译,Win32是指Microsoft Windows操作系统的32位环境,是目前使用最多的操作系统。 实验环境:需要TC、VC++ 6.0等开发工具作为本次试验的环境。

编 译 原 理 实 验 报 告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 课程:编译原理 系别:计算机系 班级:11网络 姓名:王佳明 学号:110912049 教师:刘老师 实验小组:第二组 1

实验一熟悉C程序开发环境、进行简单程序的调试 实验目的: 1、初步了解vc++6.0环境; 2、熟悉掌握调试c程序的步骤: 实验内容: 1、输入下列程序,练习Turbo C 程序的编辑、编译、运行。 #include main() { printf(“Programming is fun.\n”); } 2、分析程序,预测其运行结果,并上机检测你的预测。 #include main() { printf(“*\n”); printf(“* * *\n”); printf(“* * * * *\n”); printf(“* * * * * * *\n”); } 3、下面是一个加法程序,程序运行时等待用户从键盘输入两个整数,然后求出它们的和并输出。观察运行结果(程序输出),上机验证该程序。 #include main() { int a,b,c; printf(“Please input a,b:”); scanf(“%d,%d”,&a,&b); c=a+b; printf(“%d+%d=%d\n”,a,b,c); } 2

实验二词法分析器 一、实验目的: 设计、编制、调试一个词法分析子程序-识别单词,加深对词法分析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要求: 1.对给定的程序通过词法分析器弄够识别一个个单词符号,并以二元式(单词种别码,单词符号的属性值)显示。而本程序则是通过对给定路径的文件的分析后以单词符号和文字提示显示。 2.本程序自行规定: (1)关键字"begin","end","if","then","else","while","write","read", "do", "call","const","char","until","procedure","repeat" (2)运算符:"+","-","*","/","=" (3)界符:"{","}","[","]",";",",",".","(",")",":" (4)其他标记如字符串,表示以字母开头的标识符。 (5)空格、回车、换行符跳过。 在屏幕上显示如下: ( 1 , 无符号整数) ( begin , 关键字) ( if , 关键字) ( +, 运算符) ( ;, 界符) ( a , 普通标识符) 三、使用环境: Windows下的visual c++6.0; 四、调试程序: 1.举例说明文件位置:f:、、11.txt目标程序如下: begin x:=9 if x>0 then x:=x+1; while a:=0 do 3

《生产计划与控制》实验报告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课程实验报告 2009 级专业班级 课程名称生产计划与控制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职称 二О一一年十一月

实验一利用线性回归方法求解生产计划1 线性规划设生产拉盖式x1个,普通型x2个 Max Z=115*x1+90*x2 约束条件10*x1+20*x2<=200 4*x1+16*x2<=128 15*x1+10*x2<=220 x1,x2>=0且x1,x2∈整数 2利用excel 进行求解,把上述数字代入表格

由上图可知:当拉盖式生产12个,普通型生产4个时,利润最大,此时解为最优解。 练习过这道题后,又学习了office的一些东西,感觉电脑办公软件在工作和学习中的重要性,但感觉自己掌握的基本的办公软件太少了,在以后的学习中多加练习,同时也希望老师和学校多开设一些实践性和动手能力比较强的课程,为毕业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实验二德国NA公司生产计划评价 该公司在进行年度生产计划及其方案选择时有独到的做法,如下即是NA公司于1997年度制定的三个均衡生产方案图表(计划量): 表1年均衡生产计划方案表 表3需求均衡生产计划方案 各方案计划目标:在保证交货期及交货数量的前提下,尽量使生产计划能够相对均衡,并使生产总成本最低。均衡生产有利于保证设备和人力资源的均衡负荷,提高设备利用率,有利于节省物料和能源的消耗,减少在制品占用,加速流动资金的周转,从而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各方案方法:合理均衡生产的基本出发点是协调好生产量P,库存量I和生产能力C。首先保证产品的交货期及交货数量,再按产销衔接的原则,尽量降低库存量和外协加工量,充分利用生产能力,使生产成本最低。 本次课程设计任务是对NA公司1997年度(分月)生产方案的分析,并且选择最优方案。 2各方案下生产计划成本核算 计算方法: 当Pi>Pmax时:须加班,加班费成本为增加1元/万个(C1=1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