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消渴的辨证论治

消渴的辨证论治

消渴的辨证论治
消渴的辨证论治

消渴的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病位消渴病的三多症状,往往同时存在,但根据其表现程度的轻重不同,而有上、中、下三消之分,及肺燥、胃热、肾虚之别。通常把以肺燥为主,多饮症状较突出者,称为上消;以胃热为主,多食症状较为突出者,称为中消;以肾虚为主,多尿症状较为突出者,称为下消。

2、辨标本本病以阴虚为主,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常因病程长短及病情轻重的不同,而阴虚和燥热之表现各有侧重。一般初病多以燥热为主,病程较长者则阴虚与燥热互见,日久则以阴虚为主。进而由于阴损及阳,可见气阴两虚,并可导致阴阳俱虚之证。

3、辨本证与并发症多饮、多食、多尿和乏力、消瘦为消渴病本证的基本临床表现,而易发生诸多并发症为本病的另一特点。本证与并发症的关系,一般以本证为主,并发症为次。多数患者,先见本证,随病情的发展而出现并发症。但亦有少数患者与此相反,如少数中老年患者,“三多”及消瘦的本证不明显,常因痈疽、眼疾、心脑病症等为线索,最后确诊为本病。

二、治疗原则

本病的基本病机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故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本病的治疗大法。

《医学心悟,三消》说:“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可谓深得治疗消渴之要旨。

由于本病常发生血脉瘀滞及阴损及阳的病变,以及易并发痈疽、眼疾、劳嗽等症,故还应针对具体病情,及时合理地选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健脾益气、滋补肾阴、温补肾阳等治法。

三、分证论治

上消

1、肺热津伤

症状: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方药:消渴方。

方中重用天花粉以生津清热,佐黄连清热降火,生地黄、藕汁等养阴增液,尚可酌加葛根、麦冬以加强生津止渴的作用。若烦渴不止,小便频数,而脉数乏力者,为肺热津亏,气阴两伤,可选用玉泉丸或二冬汤。玉泉丸中,以人参、黄芪、茯苓益气,天花粉、葛根、麦冬、乌梅、甘草等清热生津止渴。二冬汤中,重用人参益气生津,天冬、麦冬、天花粉、黄芩、知母清热生津止渴。二方同中有异,前者益气作用较强,而后者清热作用较强,可根据临床需要加以选用。

中消

1、胃热炽盛

症状: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有力。

治法: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方药:玉女煎。

方中以生石膏、知母清肺胃之热,生地黄、麦冬滋肺胃之阴,川牛膝活血化瘀,引热下行。可加黄连、栀子清热泻火。大便秘结不行,可用增液承气汤润燥

通腑、“增水行舟”,待大便通后,再转上方治疗。本证亦可选用白虎加人参汤。方中以生石膏、知母清肺胃、除烦热,人参益气扶正,甘草、梗米益胃护津,共奏益气养胃、清热生津之效。

对于病程较久,以及过用寒凉而致脾胃气虚,表现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或饮食减少,精神不振,四肢乏力,舌淡,苔白而于,脉弱者,治宜健脾益气、生津止渴,可用七味白术散。方中用四君子汤健脾益气,木香、藿香醒脾行气散津,葛根升清生津止渴。《医宗金鉴》等书将本方列为治消渴病的常用方之一。

下消

1、肾阴亏虚

症状: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或尿甜,腰膝酸软,乏力,头晕耳鸣,口干唇燥,皮肤干燥、瘙痒,舌红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补肾,润燥止渴。

方药:六味地黄丸。

方中以熟地滋肾填精为主药;山萸肉固肾益精,山药滋补脾阴、固摄精微,该二药在治疗时用量可稍大;茯苓健脾渗湿,泽泻、丹皮清泄肝肾火热,共奏滋阴补肾,补而不腻之效。

阴虚火旺而烦躁,五心烦热,盗汗,失眠者,可加知母、黄柏滋阴泻火。尿量多而混浊者,加益智仁、桑螵蛸、五味子等益肾缩泉。气阴两虚而伴困倦,气短乏力,舌质淡红者,可加党参、黄芪、黄精补益正气。

2、阴阳两虚

症状:小便频数,混浊如膏,甚至饮一溲一,面容憔悴,耳轮干枯,腰膝酸软,四肢欠温,畏寒肢冷,阳痿或月经不调,舌苔淡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阳滋阴,补肾固摄。

方药:金匮肾气丸。

方中以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并用附子、肉桂以温补肾阳。本方以温阳药和滋阴药并用,正如《景岳全书·新方八略》所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长,而泉源不竭。”而《医贯·消渴论》更对本方在消渴病中的应用作了较详细的阐述:“盖因命门火衰,不能蒸腐水谷,水谷之气,不能熏蒸上润乎肺,如釜底无薪,锅盖干燥,故渴。至于肺亦无所禀,不能四布水津,并行五经,其所饮之水,未经火化,直人膀胱,正谓饮一升溲一升,饮一斗溲一斗,试尝其味,甘而不咸可知矣。故用附子、肉桂之辛热,壮其少火,灶底加薪,枯笼蒸溽,稿禾得雨,生意维新。”

对消渴而症见阳虚畏寒的患者,可酌加鹿茸粉0.5g,以启动元阳,助全身阳气之气化。本证见阴阳气血俱虚者,则可选用鹿茸丸以温肾滋阴,补益气血。上述两方均可酌加覆盆子、桑螵蛸、金樱子等以补肾固摄。

消渴多伴有瘀血的病变,故对于上述各种证型,尤其是对于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或结或代,及兼见其他瘀血证候者,均可酌加活血化瘀的方药。如丹参、川芎、郁金、红花、山楂等,或配用降糖活血方。方中用丹参、川芎、益母草活血化瘀,当归、赤白芍养血活血,木香行气导滞,葛根生津止渴。

消渴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应在治疗本病的同时,积极治疗并发症。白内障、雀盲、耳聋,主要病机为肝肾精血不足,不能上承耳目所致,宜滋补肝肾,益精补血,可用杞菊地黄,丸或明目地黄丸。对于并发疮毒痈疽者,则治宜清热解毒,消散痈肿,用五味消毒饮。在痈疽的恢复阶段,则治疗上要重视托毒生肌。

脾瘅糖尿病前期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脾瘅(糖尿病前期)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糖尿病前期的门诊患者。 一、脾瘅(糖尿病前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脾瘅。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糖尿病前期(ICD-10编码:R73.004)。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指南》(ZYYXH/T3.1~3.15—2007)。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脾瘅(糖尿病前期)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脾瘅(糖尿病前期)临床常见证候: 肝胃郁热证 气滞痰阻证 气虚痰湿证 阴虚气滞证 阳虚寒湿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脾瘅(糖尿病前期)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脾瘅(糖尿病前期)。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9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脾瘅(糖尿病前期)的患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

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其他因素(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感染、应激、放化疗后等)所导致的各种血糖升高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症状、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身高、体重、BMI、血压等人体测量学; (2)血常规、尿常规; (3)糖化血红蛋白; (4)糖耐量试验及胰岛素释放试验; (5)血脂、血尿酸、肝功能、肾功能; (6)心电图; (7)胸透或胸部X片。 2.诊断与鉴别诊断检查项目:胰岛细胞抗体、甲状腺功能、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肾上腺功能、垂体功能、血浆醛固酮、血管紧张素、性激素等。 3.其他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尿微量白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DIC初筛试验、肌钙蛋白、便常规、眼底检查、神经传导速度(或肌电图)、心脏超声、颈动脉彩超、下肢血管彩超、腹部B超、肌电图、动态血压、肢体动脉检查、骨密度检查、PPG指趾动脉检查、激光多普勒血流检查、动态心电图、彩色眼底照像、CT、MRI等影像学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肝胃郁热证:清肝和胃。 (2)气滞痰阻证:理气化痰。 (3)气虚痰湿证:补气化痰。 (4)阴虚气滞证:养阴理气。 (5)阳虚寒湿证:温阳化湿。 2.中药外治法 (1)中药穴位敷贴。 (2)中药熏洗。 3.针灸治疗。

常见病辩证施治—中医理论

常见病辩证施治—中医理论

常见病辩证施治 第一节治则与治法 治则是用以指导治疗方法的总则,治疗方法是治则的具体化。 一、治病求本 (一) (二)正治与反治 1.正治 是指采用与疾病的证候性质相反的方药以治疗的一种 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 2.反治

是指顺从病证的外在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 又称从治。 二、扶正与祛邪 (一)扶正与祛邪的区别 (二)扶正祛邪的运用 1.扶正 适用于以正气虚为主要矛盾,而邪气也不盛的虚性病证。 2.祛邪 适用于以邪实为主要矛盾,而正气未衰的实性病证。 3.扶正与祛邪兼用 适用于正虚邪实病证,而且两者同时兼用则

扶正不留邪,祛邪又不会伤正。 4.先祛邪后扶正 适用于虽为邪盛正虚,但正气尚能耐攻,或同时兼顾扶正反会助邪的病证,则应先祛邪而后扶正 5.先扶正后祛邪 适用正虚邪实,以正虚为主的病人。因正气过于虚弱,若兼以攻邪,则反而更伤正气,故应先扶正而后祛邪。 三、调整阴阳 疾病的发生,其根本即是阴阳的相对平衡遭到破坏,出现偏盛偏衰的结果。 四、三因制宜 三因制宜,即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是指治疗疾 病要根据季节、地域以及人体的体质、性别、

年龄 等不同而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 (一)因时制宜的原则和临床应用 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 “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 (二)因地制宜的原则和临床应用 根据不同地域的地理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 (三)因人制宜的原则和临床应用 根据病人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不同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 第二节常见病的辩证论治举例感冒 感冒 辩证症状治法方剂中成药 风寒感冒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 肢体酸痛,或鼻塞声重,或鼻 痒喷嚏,流涕清稀,咽痒,咳 嗽,痰吐稀白。舌苔薄白,脉 浮紧。 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败毒散 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颗 粒、荆防颗粒、九味羌活丸 风热感冒身热较著,微恶风,头胀痛, 或咳嗽少痰,或痰出不爽,咽 痛咽红,口渴。舌边尖红,苔 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清热宣肺解表银翘散 银翘解毒(片)、感冒退热 颗粒、桑菊感冒片

糖尿病中医辩证施治)

糖尿病中医辩证施治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的范畴。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为特征的一种疾病。消渴之名,首见于《黄帝内经》。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将消渴分为三种类型:渴而多饮者为上消;消谷善饥者为中消;口渴、小便如膏者为下消。 中医认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素体虚弱等因素均可导致消渴。该病的病机特征是阴虚燥热,以阴虚为本,以燥热为标,且两者互为因果:燥热甚者则阴虚越甚,阴虚甚者则燥热越甚。消渴的病变部位在肺、胃和肾,而以肾脏的病变为重。如果患者肺燥阴虚,津液失于滋润,则会出现口干舌燥、烦渴多饮的上消症状;若患者胃热炽盛,腐熟水谷的能力过盛,则会出现多食易饥的中消症状;若患者肾虚精亏,不能约束小便,则会出现尿频量多、尿浊如脂膏的下消症状;若患者兼有肺燥、胃热与肾虚的因素,则会同时出现多饮、多食、多尿等症状。 糖尿病的病程较长,该病患者的病情常常日久不愈,最终会因气阴两伤而合并出现其他病变。例如,患者若肺燥阴伤,可合并肺痨等病症,若肾阴亏耗,肝失滋润,可合并雀目、内障、耳聋等病症,若燥热内炽,蕴毒成脓,可合并疮疖、痈疽等病症,若阴虚燥热,炼液为痰,痰阻经络,可合并中风偏瘫或胸痹心痛等病症,等等。 在临床上,根据中医理论可将糖尿病分为肺热津伤型、胃热炽盛型、肾阴亏损型和阴阳两虚型。那么,对各型糖尿病应如何进行治疗的呢? 一、肺热津伤型糖尿病 该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以口渴多饮为主,并伴有口干舌燥,随饮随渴,尿频量多,舌红少津,苔薄黄而干,脉数等。治疗此型糖尿病应以清热润肺、生津止渴为主,可选用《丹溪心法》中的消渴方(可加减)。其方药组成是:生地、花粉各18克,黄连、荷梗(藕秆)各10克,沙参、麦冬各15克,藕汁、姜汁、蜂蜜各适量。每日一剂,用水煎服。患者若因肺热津伤而致气阴两亏则可选用具有益气养阴、生津止渴功效的玉泉丸。其方药组成是:人参10克,黄芪25克,花粉、葛根、麦冬、茯苓各15克,炙甘草6克;患者若肺热炽盛则可选用具有清热泻火、益气生津功效的白虎汤加人参汤(可加减)。其方药组成是:石膏30克,知母9克,粳米15克,炙甘草3克,人参、黄连各6克。患者若烦渴的症状减轻可继续服用消渴方进行治疗。 二、胃热炽盛型糖尿病 该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以多食易饥为主,且伴有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脉滑数有力等。治疗此型糖尿病应以清胃泻火、养阴增液为主,可选用《景岳全书》中的玉女煎(可加减)。其方药组成是:石膏30克,熟地黄24克,麦冬、牛膝各9克,知母、黄连、山栀子各6克。每日一

中医治疗消渴症

中医治疗消渴症(包括糖尿病) 糖尿病属于中医的消渴症,在中国历代的医籍中都有论述,其内容十分丰富。如:《黄帝内经》中指出“五藏柔弱者,善病消瘅”即消渴症的发生与体质因素有关,又云“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指明此病因与嗜食肥甘有关。后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云:“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亦一斗,肾气丸主之”。另有高士宗语:按平脉篇云:肾气微,少精血,奔气上入胸膈,盖精血少,则气逆往上奔,故曰柔弱者必有刚强,谓五脏之精质柔弱而气反刚强,就是柔者愈弱,而刚者愈刚强,刚柔之不与也。朱永年也说过:有五脏之消瘅,有肌肉之消瘅。五脏之消瘅,津液内消而消渴也。肌肉之消瘅也,肌肉外消而消瘦也,盖因内者必及于外,因于外者必及于内也,形体为五脏外内之相合也。以上所举沧海一粟,但已经为消渴症奠定的完整的理论基础,而在治疗上常用的中药就有百味之多。以上简述只就是为了说明中医治疗消渴症(包括糖尿病)的历史源远流长,只就是古代没有“糖尿病”这个病名,中医学将具有多饮、多食、多尿,久则身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症称为“消渴”,而消渴症包括糖尿病。 糖尿病不就是消渴症,而消渴症包括糖尿病。 现代中医学将糖尿病称为消渴病,实际上这种认识就是错误的,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的范畴,在此不做论述。 辨证论治就是中医治疗消渴症的精髓,远至宋代,上、中、下三焦分型论治“消渴”的格局即已形成,并由此产生了“三消”分治的辨治方法。即

“渴而多饮为上消;消谷善饥为中消;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有肺燥、胃热、肾虚之别。“三消”分治大体如下: 一,上消:治宜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方药用:黄连、生地黄、花粉、天冬、麦冬、藕汁、姜汁、知母、甘草、人参。 二,中消:治宜清胃泻火,养阴增液。方药用:石膏、知母、元参或玄参、麦门冬、大黄、芒硝、生地、熟地、牛膝。 三,下消:治宜滋阴固肾。方药用:山药、山萸肉、生地、仙灵脾、黄芪、地骨皮、人参、鹿茸、肉苁蓉、鸡内金、五味子、黄柏、泽泻、 栀子、茯苓。 四,若伴有血瘀者可加用丹参、山楂、桃仁等。 随着中医学不断发展,现代中医学对消渴症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三消”分治的观点已逐渐被脏腑辨证的理论所代替,使之更加符合临床实际。根据消渴病的病因病机分三期论治: 一期,为消渴病前期。消渴病尚未形成,但有可能发展为消渴病。该期的主要病机特点就是“阴虚”。形成阴虚的原因主要就是禀赋有亏、贪食甘美、过度安逸,可表现为阴虚肝旺、阴虚阳亢、气阴两虚。一期病人多有形体肥胖、头昏乏力、口甜等症状,但因尚未化热,所以往往没有消渴病“三多一少”的典型表现。 二期,为消渴病期。此期消渴病已经形成,但尚未出现并发症。此期的病机特征就是“阴虚化热”,即病人在一期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成,加之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或因外邪侵袭,或因过食辛辣燥热,或因劳累过

中医护理干预及辩证施护在糖尿病康复中的应用探讨

中医护理干预及辩证施护在糖尿病康复中的应用探讨 发表时间:2016-03-29T11:23:01.347Z 来源:《健康世界》2014年21期供稿作者:马平李尊奉侯纪玲[导读] 山东省莱芜市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干预及辩证施护可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康复效果。 山东省莱芜市中医医院山东莱芜 271100 摘要:目的评价中医护理干预及辩证施护在糖尿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2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6例,对照组维持原来的基础治疗,体重正常或消瘦者服用格列吡嗪片,体重肥胖或超重者服二甲双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降糖生津汤(主要药物:桑白皮12g,桑葚10g,天花粉12g,五味子10g,地骨皮12g)。水煎服2次,合并煎液400ml,一日分2次口服。4周为1疗程,两组均观察2个疗程。同时给予中医护理及辨证施护。结果两组康复效果比较:治疗组取得显效率62.26%,总有效率94.34%;对照组取得显效率42.45%,总有效率78.30%,x2检验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生活质量比较:治疗组治疗后KPS评分提高率61.32%;对照组治疗后KPS评分提高率43.3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该研究方案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及辩证施护可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康复效果。关键词:2型糖尿病;中医护理干预/辨证施护;康复效果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糖尿病的发病率迅速上升,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疾病,目前我市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多,糖尿病的治疗控制效果不佳[1]。由于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一旦发病必须坚持终身综合性治疗,病情控制的好坏与患者对综合性治疗干预的依从性密切相关,直接影响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积极地护理与防治,降低发病率及有效的控制慢性并发症,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9月~2013年9月间,经过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2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6例,男58例,女48例;对照组106例,男56例,女50例。治疗组、对照组年龄分别为(49.89士1 2.39)岁和(5 3.34±10.38)岁;病程分别为( 4.07±1.1)年和(3.76±51.56)年;空腹血糖分别为(12.27士2.17)mmo1/L和(12.73±3.31)mmo1/L。以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全部患者维持原来的基础治疗。两周末测定血糖、血脂等指标。 1.2.1对照组治疗对照组维持原来的基础治疗,体重正常或消瘦者服用格列吡嗪片,体重肥胖或超重者服二甲双胍。口服二甲双胍片,一次30mg,一日3次,格列吡嗪片,一次 5mg,一日3次。 1.2.2治疗组治疗(1)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降糖生津汤(处方组成:桑白皮12g,桑葚10g,天花粉12g,五味子10g,地骨皮12g,葛根10g,黄连12g,苦瓜12g,潘石榴12g)。水煎服2次,合并煎液400ml,一日分2次口服。4周为1疗程,两组均观察2个疗程。 1.3疗效标准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的疗效标准[2]。显效: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空腹血糖<7.2mmol/L (130mg/L),餐后2h血糖<8.3mmol/L(150mg/d1)。或血糖较治疗前下降30%以上,尿糖(十)。有效: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空腹血糖<8.3 mmol/L(150mg/d1),餐后2h血糖<10.0mmol/L(180 mg/d1)。或血糖较治疗前下降10%以上,尿糖(++)。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血糖下降未达上述标准。 1.4生活质量评定:根据Karnofsky(KPS)评分评估,以治疗后较治疗前增加>10分为提高,减少>10分为下降,变化<10分为稳定。 1.5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结果以均数士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x2)检验。 2.中医护理 2.1情志调护怡情养性:情志失调、五志化火与消渴病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2]。患病后,患者容易产生紧张、恐惧、焦虑情绪,对治疗和康复不利,因此护理人员以和善可亲的举止调节医护环境与气氛,稳定病人情绪,鼓励患者正确对待生活和疾病,引导病人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调节,通过心理调适,情志舒畅愉快,则气机调畅,气血和平,经脉通利,有利于扶助正气,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2.2辨证施护对照组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治疗组按以下中医辩证施护。目前,糖尿病的中医分型尚无全国统一的标准。消渴分为阴虚燥热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气虚血瘀型[3]。 2.2.1肺胃燥热表现为烦渴多饮,喜冷饮,多食善饥,急躁易怒、怕热心烦、溲赤便数,舌红苔少,脉玄数,当滋阴清热,此症临床最多。护理上对多饮多尿者每天记录水分进出量。多食易饥者应控制饮食,饮食应以清淡略带凉性食品为宜,忌辛辣烟酒等助热生火刺激之品,保持大便通畅。 2.2.2气阴两虚典型的多饮多尿多食症状不明显,口咽干燥,倦怠乏力,自汗盗汗,气短懒言,口渴喜饮、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舌体胖大。治以益气养阴生津。药用生麦片和增液汤加味,也可用玉液汤、玉泉丸调摄。忌辛燥坚硬食品,保持大便通畅。还应畅情志,和气血。护理上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根据体力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经常观察患者的视力、皮肤及全身症状,定期测血压,注意并发雀盲、白内障、痈疖、眩晕等症。一旦发生,应结合有关病症护理。 2.2.3阴阳两虚面色黧黑,耳轮干枯,畏寒肢冷,腰酸腿软,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体胖嫩,舌苔白,脉沉细无力。治宜育阴温阳,补肾活血。忌生冷瓜果,注意保暖,及时增衣助阳。避御寒邪,枸杞子、鲜生地黄煎汤代茶饮,适当进食芡实、核桃、猪腰等补肾之品。以休息为主,严重者卧床休息。观察病情变化,防止酮症酸中毒、水肿的发生。 2.2.4气虚血瘀症见乏力神疲、纳差、脘疲气短、动则汗出、唇舌色暗、手足麻木、苔薄白、脉细无力,指导患者慎起居,避风寒,少食辛辣耗气之物,多食山药、枸杞子、西洋参等补气之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3.结果

消渴的辩证施护

消渴的辩证施护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尿浊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疾病,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素体阴虚,复因饮食失节、情志不遂、劳欲过度所致,是当今多发于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常见的辩证分型有:津伤燥热、阴精亏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淤血阻滞。并根据不同的辩证分型予以不同的护理。 标签:消渴;辩证施护;辩证分型 1津伤燥热 烦渴引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消谷善饥,身体渐瘦。大便秘结,四肢乏力,皮肤干燥。舌红而干,苔薄黄或苔少,脉滑数或弦细或细数。治以清热生津。辩证施护:易食苦瓜、菠菜、番茄、萝卜、西瓜翠衣等清热养阴生津之品。蚌肉熟食能滋阴养血,清热解毒。食疗方:地黄粥(干地黄、小米)。让患者注意休息,可以适当活动,不能过度疲劳。饮食按医嘱严加控制,当饥饿难忍时,可添加如白菜、油菜,也可食用南瓜、冬瓜、豆芽菜等。口渴甚者可给山药、麦冬煎水代茶饮,控制睡前饮水量,也可配合耳穴埋籽,主穴:胰、胆、内分泌、缘中,配穴:肺、肝、脾、胃、神门、肾上腺。并保持口腔清洁,应选用软毛牙刷,刷牙时动作要轻柔,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或银花甘草液漱口。 2阴精亏虚 尿频量多,浊如脂膏,口干欲饮,形体消瘦。五心烦热,骨蒸潮热,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乏力,遗精,失眠,盗汗,皮肤干燥瘙痒,舌红,舌体瘦而干,苔少或薄白,脉细或细数[1]。治以滋补肝肾,益精养血。辩证施护:易食黑豆、海参等补肾益精之品,可用枸杞子、鲜生地黄煎水代茶饮。食疗方:山药粥。患者宜卧床休息,尽量减少活动,饮食方面要严格遵照规定进食,不可另行加食,有饥饿者可适当进一些具有降糖止渴作用的食物,如猪胰、苦瓜、豇豆、豌豆等。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个人皮肤、足的卫生,保持臀部及会阴部皮肤清洁,勤换内裤。如有皮肤瘙痒、疖肿、痈疽或破溃者,嘱患者切勿搔抓,不可自行处理各种伤口,以免引起皮肤的感染。合并末梢神经病变者,应避免使用热水袋、电热毯、暖宝等保温用品,以免引起烫伤皮肤。 3气阴两虚 口渴欲饮,能食善饥,尿频量多,神疲乏力。面色不华,或口干而不欲饮,或头晕多梦,手足心热,或纳差腹胀,大便溏薄或腰酸膝软,肢体麻木或自汗盜汗。舌红苔白,脉沉细。治以益气养阴。辩证施护:易食莲子、燕窝、山药、人参等益气养阴之品。食疗方:淮山洋参排骨汤。肢体麻木刺痛时,可遵医嘱给予穴位按摩或中药泡洗。若口服中药应与西药间隔30min左右。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与西药注射剂合用时,须前后用生理盐水做间隔液。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应有规律更换注射部位。按时测量血糖,如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无力、汗出

消渴病行中医辩证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探析

消渴病行中医辩证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探析 目的探讨中医辩证疗法治疗消渴病的临床方法和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110例糖尿病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55)与研究组(n=55)。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资料,研究组患者采用中医辩证治疗。观察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87.3%)明显高于对照组(69.1%),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MBG、MAGE、CV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MBG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但治疗前后的MAGE、CV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BG、MAGE、CV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MAGE、CV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MBG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在消渴病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标签:消渴病;中医辩证;糖尿病 糖尿病,又称“消渴病”,指的是一种高血脂、高血糖、高粘倾向的慢性疾病。在医学中,糖尿病的致病因素包括自由基毒素、遗传因素、微生物感染、免疫功能紊乱和精神因素等[1]。在临床治疗中,传统西药治疗虽然在短时间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若长期服用,则可能会损害人体肝肾功能。有研究者提出,中医辩证疗法在糖尿病临床治疗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2]。现将中医辩证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经相关诊断检查,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按照随机数表,将该11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患者均为55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为26例,女性患者为29例,年龄为35~72岁,均龄为(53.41.34)岁,病程为10个月~12年;研究组男性患者为27例,女性患者为28例,年龄为34~73岁,均龄为(54.51.27)岁,病程为9个月~10年。据了解,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比较不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两组患者在糖尿病临床治疗中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入院后,所有患者均行常规糖尿病治疗,并应接受相关健康教育。给予对照组口服0.25 g盐酸二甲双胍片(生产厂家为辽宁一成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21024375),一天3次,一次2片。若口服该药的效果不理想,可给予患者适当的皮下注射胰岛素(生产厂家为长春海悦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

糖尿病的辨证施护

糖尿病的辨证施护 【摘要】糖尿病是以高血糖、高血脂、高粘倾向为主要标志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范畴,临床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为主要特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发病率逐年增高。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对糖尿病患者除实施一般护理外,还根据患者的病因病机,临床特点及证型分类实施辩证施护。 【关键词】糖尿病;消渴;辨证护理 1 病因病机 1.1 先天禀赋不足,脏腑柔弱 先天禀赋不足,五脏虚弱,尤其是肾脏素虚,与本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因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内舍元阴元阳。元阳推动、激发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元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肾在消渴发病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济生方》曰:“消渴之疾,皆起于肾”。 1.2 饮食不节,积热伤津 长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辛辣香燥炙煿之品,损伤脾胃,致脾胃运化失司,积热内蕴,化燥伤津,消谷耗液,脏腑经络皆失濡养发为消渴。 1.3 情志内伤,郁火伤津 长期情志不遂,如郁怒伤肝,肝气郁结,郁久化火,火热炽盛,不仅上灼胃津,下耗肾液,而且肝之疏泄太过,肾之闭藏失司,则火炎于上,津液泄于下,三多之症随之而起,发为消渴。另外,心气郁结,郁而化火,心火亢盛,致心脾精血暗耗,肾阴亏损,水火不济,亦可发为消渴。 1.4 房劳过度,肾精亏损 房室不节,纵情色欲,肾精耗伤,虚火内生,上蒸肺胃,“火因水竭而益愈烈,水因火烈而愈干”,以致阴虚燥热,发为消渴。《备急千金要方·消渴篇》说:消渴由于“盛壮之时,不自慎惜,快情纵欲,极意房中,稍至年长,肾气虚竭……此皆由肾气虚耗故也”。 以上四种因素常相互作用,先天禀赋不足易为饮食、情志、劳欲所伤,情志失调最易化热伤阴。糖尿病其基本病机是阴虚燥热,阴虚、燥热又往往互为因果,由于阴虚而热甚,热甚更伤阴,阴虚阳亢迁延日久,阴损及阳,以致阴阳两虚,故临床上可见阴阳俱虚表现。

糖尿病的辨证施护

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 2.3 2组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见表3) 表3 2组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例)组别 例数 满意满意度(%) 实验组908897.78对照组90 78 86.67 注:χ2 =7.745, P <0.01。3讨论 3.1 手术患者术前普遍存在着焦虑,并随着手术的日益临近而 逐渐升高 [6] ,具有急于了解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的迫切心情, 随着手术临近,表现为焦虑、恐惧,伴有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有些患者甚至入手术室后因紧张出现血压持续增高现象而导致暂停手术。所以对患者作好术前访视、有针对性地予以心理疏导,是至关重要的工作 [7] 。手术对每一个患者都存在着紧张和恐 惧, 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之积极配合手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加强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术前访视,可使患者以最佳状态迎接手术,在围术期护理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表1测试结果显示,实验组的焦虑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实验组的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而此效果正是术前访视的结果。3.2 表2结果显示通过进行术前访视,手术室护士耐心细致的讲解使患者掌握更多的信息,应对术中可能遇到的不适,自觉遵循医嘱,不遵医行为明显减少,可较好地配合医护人员,有助于麻醉的顺利实施,使手术得以顺利进行。3.3 表3的比较结果显示,通过术前访视,可以增进护患感情交流, 使患者感到被尊重、被关心,在感情上得到安慰,获得较多满足感和安全感,对护士产生较强的信任感,融洽了护患关系,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同时也可减少或避免医疗纠纷 的发生。 3.4 术前访视为手术室护士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机会。术前访视的过程本身就是手术室护士将医学知识综合应用于患者手术护理的实践过程。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大多数患者希望了解手术情况,担心术中疼痛及手术效果,要解决患者的这些问题,要求护士必须掌握扎实的医学知识,并且采取相应措施促进患者心身康复。深入坚持开展术前访视能督促护士不断学习,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同时,通过术前访视,护士对患者情况及手术方案有了全面的了解,配合起工作来有的放矢,使工作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参 考 文 献 1翁玲.术前访视对择期手术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 2007,24(12):20 22.2解忠丽,牟秀芳,张荣珍,等.整体护理在手术室的实施与体会[ 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64 65.3袁风銮,徐芳萍,郑映红.试述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6(3):338 339. 4阳涛.手术室开展整体护理对缓解患者焦虑程度的探讨[J ].当代护士,2011,4:83 84 5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 ].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9:194 204.6 刘喜梅,魏新,梁涛,等.术前访视对心脏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程度影响的研究[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19(2):11 12.7 肖正荣.术前访视对妇科手术患者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J ].当代护士,2007,5:63 64 (本文编辑:王 萍 邹 健) 工作单位:523018 东莞 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高压氧科 李伟媚:女,中专,主管护师收稿日期:2012-05-04※中医药护理 糖尿病的辨证施护 李伟媚 陈小清翟洁卿 摘要 总结了糖尿病的病机、护理方法,列举了临床上常见的不辨证,概括糖尿病护理中的同病异护、异病同护,提出辨证施护的必 要性及重要性,认为糖尿病的护理应将中医理论与护理学进行紧密结合。关键词:糖尿病;辨证施护;中医;护理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6400(2013)03-0088-03 辨证施护是在现代护理学“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和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产生的,根据患者的身心需要提供适合患者的最佳护理 [1] 。辨证施护采取同病异护、异病同护的护 理方法已经逐步得到认可,然而目前还未形成一套规范完整、疗效确切的护理方案。本文就糖尿病的护理谈一下辨证施护。1糖尿病复杂的病机及护理方法1.1 糖尿病复杂的病机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 竞争压力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心理、环境、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和习惯的变化对人体及内分泌系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现代糖尿病的发病与临床表现发生了很大改变,演变产生出了许多新的变化与特点。从糖尿病的发病和临床表现来看,传统关于 ·88·TODAY NURSE ,March ,2013,No.3

中医常见病证辨证论治

中医常见病证辨证论治 感冒风寒束表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风热犯表辛凉解表银翘散 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咳嗽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三拗汤合止嗽 散 外感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风燥伤肺疏风散寒,润燥止咳杏苏散 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二陈平胃散合 三子养亲汤 内伤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肝火犯肺清肝泻肺,顺气降火 加减泻白散合 黛蛤散 肺阴亏虚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哮病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 发作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平喘定喘汤 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 小青龙汤加石 膏汤 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缓解肺肾两虚补肺益肾 生麦地黄汤合 金水六君煎 喘证风寒壅肺宣肺散寒 麻黄汤合华盖 散 实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 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 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 二陈汤合三子 养亲汤 肺气郁闭开郁降气,宣肺平喘五磨饮子 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 生脉散合补肺 汤 虚肾虚不纳补肾纳气 金匮肾气丸合 参蛤散 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 参附汤送服黑 锡丹 肺胀痰浊壅肺化痰降气,健脾益肺 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 汤 痰热郁肺清肺化痰,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 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 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

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 肺痨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 虚火灼肺滋阴降火 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 散 气虚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or参苓白术散阴阳虚损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 胸痹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血府逐瘀汤 气滞心胸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 痰浊闭阻通阳泄浊,豁痰宣痹瓜蒌薤白半夏汤 寒凝心脉辛温通阳,开痹散寒瓜蒌薤白白酒汤 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心肾阴虚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心肾阳虚温补阳气,振奋心阳参附汤合右归饮 心悸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 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 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天王补心丹or朱砂安神 丸 心阳不振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水饮凌心 振奋心阳化气利水 宁心安神 苓桂术甘汤

2020年糖尿病中医辩证施治)(课件)

2020年糖尿病中医辩证施治) (课件) 糖尿病中医辩证施治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的范畴。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为特征的一种疾病。消渴之名,首见于《黄帝内经》。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将消渴分为三种类型:渴而多饮者为上消;消谷善饥者为中消;口渴、小便如膏者为下消。?中医认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素体虚弱等因素均可导致消渴。该病的病机特征是阴虚燥热,以阴虚为本,以燥热为标,且两者互为因果:燥热甚者则阴虚越甚,阴虚甚者则燥热越甚。消渴的病变部位在肺、胃和肾,而以肾脏的病变为重。如果患者肺燥阴虚,津液失于滋润,则会出现口干舌燥、烦渴多饮的上消症状;若患者胃热炽盛,腐熟水谷的能力过盛,则会出现多食易饥的中消症状;若患者肾虚精亏,不能约束小便,则会出现尿频量多、尿浊如脂膏的下消症状;若患者兼有肺燥、胃热与肾虚的因素,则会同时出现多饮、多食、多尿等症状。?糖尿病的病程较长,

该病患者的病情常常日久不愈,最终会因气阴两伤而合并出现其他病变。例如,患者若肺燥阴伤,可合并肺痨等病症,若肾阴亏耗,肝失滋润,可合并雀目、内障、耳聋等病症,若燥热内炽,蕴毒成脓,可合并疮疖、痈疽等病症,若阴虚燥热,炼液为痰,痰阻经络,可合并中风偏瘫或胸痹心痛等病症,等等。?在临床上,根据中医理论可将糖尿病分为肺热津伤型、胃热炽盛型、肾阴亏损型和阴阳两虚型。那么,对各型糖尿病应如何进行治疗的呢? 一、肺热津伤型糖尿病 该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以口渴多饮为主,并伴有口干舌燥,随饮随渴,尿频量多,舌红少津,苔薄黄而干,脉数等.治疗此型糖尿病应以清热润肺、生津止渴为主,可选用《丹溪心法》中的消渴方(可加减)。其方药组成是:生地、花粉各18克,黄连、荷梗(藕秆)各10克,沙参、麦冬各15克,藕汁、姜汁、蜂蜜各适量.每日一剂,用水煎服。患者若因肺热津伤而致气阴两亏则可选用具有益气养阴、生津止渴功效的玉泉丸.其方药组成是:人参10克,黄芪25克,花粉、葛根、麦冬、茯苓各15克,炙甘草6克;患者若肺热炽盛则可选用具有清热泻火、益气生津功效的白虎汤加人参汤(可加减).其方药组成是:石膏30克,知母9克,粳米15克,炙甘草3克,人参、黄连各6克。患者若烦渴的症状减轻可继续服用消渴方进行治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辨证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辨证 *导读: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依据中医理论作为指导,原则是 固本祛邪、辨证论治,其基本思路是糖尿病肾病始终贯穿三大病理要素:气、瘀、水。……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国外资料表明,由于糖尿病肾病造成肾功能衰竭比非糖尿病者高17倍,糖尿病 肾病是引起糖尿病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有其独突的疗效,尤其是在疾病的中早期,其主要病因就在于处理好补虚,活血,利水的关系,在中医辨证施治的同时,还要配合饮食疗法,控制血压和血糖,预防感染等,从而全面控制病情,延缓、停止尿毒症期的到来,提高患者生存生活质量。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依据中医理论作为指导,原则是固本祛邪、辨证论治,其基本思路是糖尿病肾病始终贯穿三大病理要素:气、瘀、水。而且三者交织,正邪分争,肾病专家认为辨 证诊治时必须处理好以下关系: 1:气血亏损,水瘀互结。 以浮肿、乏力、腰酸、头晕、耳鸣、消瘦、尿少而黄,舌质紫黯或大量瘀点,脉弱而弦,血压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尿蛋白阳性,或可有轻度的高血脂症或低蛋白血症,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典型的糖尿病肾病三联症:蛋白尿、水肿、高血压。

2:阴阳两虚,水瘀互结。 以头晕、耳鸣、目眩、气短、乏力、消瘦、面色暗黑,恶寒肢冷,舌质紫黯或大片瘀斑,舌苔黄而干黑或焦黑无津或黑滑,脉细沉弱为主要临床表现,偏于阳虚者,水肿较盛,烂肿如泥,压之凹而不起。偏于阴虚者,头晕目眩,五心烦热,血压明显增高,贫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明显增高。 得了糖尿病肾病的患者,首先要严格控制糖尿病,使血糖长期稳定并保持接近正常水平,特别要防止酮症酸中毒的发生。另外,高血压和泌尿系感染能促使糖尿病性肾病的发生。此外,还要积极治疗高血压及泌尿系感染。

中医治疗消渴症

中医治疗消渴症(包括糖尿病) 糖尿病属于中医的消渴症,在中国历代的医籍中都有论述,其内容十分丰富。如:《黄帝内经》中指出“五藏柔弱者,善病消瘅”即消渴症的发生与体质因素有关,又云“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指明此病因与嗜食肥甘有关。后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云:“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亦一斗,肾气丸主之”。另有高士宗语:按平脉篇云:肾气微,少精血,奔气上入胸膈,盖精血少,则气逆往上奔,故曰柔弱者必有刚强,谓五脏之精质柔弱而气反刚强,是柔者愈弱,而刚者愈刚强,刚柔之不和也。朱永年也说过:有五脏之消瘅,有肌肉之消瘅。五脏之消瘅,津液内消而消渴也。肌肉之消瘅也,肌肉外消而消瘦也,盖因内者必及于外,因于外者必及于内也,形体为五脏外内之相合也。以上所举沧海一粟,但已经为消渴症奠定的完整的理论基础,而在治疗上常用的中药就有百味之多。以上简述只是为了说明中医治疗消渴症(包括糖尿病)的历史源远流长,只是古代没有“糖尿病”这个病名,中医学将具有多饮、多食、多尿,久则身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症称为“消渴”,而消渴症包括糖尿病。 糖尿病不是消渴症,而消渴症包括糖尿病。 现代中医学将糖尿病称为消渴病,实际上这种认识是错误的,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的范畴,在此不做论述。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消渴症的精髓,远至宋代,上、中、下三焦分型论治“消渴”的格局即已形成,并由此产生了“三消”分治的辨治方法。即“渴而多饮为上消;消谷善饥为中消;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有肺燥、胃热、肾虚之别。“三消”分治大体如下:一,上消:治宜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方药用:黄连、生地黄、花粉、天冬、麦冬、藕汁、姜汁、知母、甘草、人参。 二,中消:治宜清胃泻火,养阴增液。方药用:石膏、知母、元参或玄参、麦门冬、大黄、芒硝、生地、熟地、牛膝。 三,下消:治宜滋阴固肾。方药用:山药、山萸肉、生地、仙灵脾、黄芪、地骨皮、人参、鹿茸、肉苁蓉、鸡内金、五味子、黄柏、 泽泻、栀子、茯苓。 四,若伴有血瘀者可加用丹参、山楂、桃仁等。 随着中医学不断发展,现代中医学对消渴症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三消”分治的观点已逐渐被脏腑辨证的理论所代替,使之更加符合临床实际。根据消渴病的病因病机分三期论治:一期,为消渴病前期。消渴病尚未形成,但有可能发展为消渴病。该期的主要病机特点是“阴虚”。形成阴虚的原因主要是禀赋有亏、贪食甘美、过度安逸,可表现为阴虚肝旺、阴虚阳亢、气阴两虚。一期病人多有形体肥胖、头昏乏力、口甜等症状,但因尚未化热,所以往往没有消渴病“三多一少”的典型表现。 二期,为消渴病期。此期消渴病已经形成,但尚未出现并发症。

常见疾病精选--中医辩证施护汇总--精选.doc

八纲辨证 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八纲辨证,是用通过四诊(望、闻、问、切)所取得的资料。根据病位的深浅,病邪的性质及盛衰,人体正气的强弱等 多方面的情况,加以综合分析,归纳为八类不同的证候。是中医学最基本的辨证方法。八纲是从各种具体证个性中抽象出来的 带有普遍规律的共性,即任何一种疾病,从疾病的类别来说,不属于阴证,便属于阳证;从疾病的部位深浅来说,不在表,就 在里(或半表半里);从疾病的性质来说,不属于寒证,便属于热证;从邪正斗争的关系来说,正气虚的称为虚证,邪气盛的 称为实证。所以八纲辨证是概括性的辨证纲领,适应于临床各科的辨证。在八纲中,阴阳可以概括其他六纲,即表、热、实证 为阳证,里、寒、虚证为阴证,所以阴阳又是八纲中的总纲。这样,就可紧紧把握阴阳两纲,由浅入深,认识疾病的本质。 八纲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绝对对立,静止不变的。而是相互间可有兼夹、错杂,可有中间状态,并随病变发展而不断变 化,如表里同病、虚实夹杂、寒热错杂、表证入里、里邪出表、寒证化热、热证转寒、实证转虚、因虚致实等。 饮食调护 饮食调护是指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或在对健康人的保健方面,进行营养和膳食方面的调护和指导。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 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是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养的源泉。 食物分类按食物的性质分类:热性食物、温性食物、寒性食物、凉性食物、平性食物、补益性食物、发散性食物;按食 物的味分类:辛味食物、甘味食物、酸味食物、苦味食物、咸味食物。 饮食调护的基本原则饮食有节、饮食有方、谨和五味、荤素搭配。 饮食宜忌原则与方法辨证施食(虚证应补益、实证宜疏利、寒证宜温热、热证宜寒凉)、辨药施食(即食物的性味应与患 者所服药物的性能一致)、因人施食(根据人的体质、年龄不同而异)、因时施食(根据四时季节的变化而异)。 肺胀 【定义】 肺胀是因喘咳日久,肺脾肾心俱虚,气道滞塞、肺气胀满,出现以胸部膨满,咳逆上气,动后尤甚,痰涏壅盛,甚则面 色晦黯,唇舌紫绀,面目四肢浮肿,病程缠绵,经久不愈为特征的疾病。 【范围】 西医学中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如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合并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老年性 肺气肿等病,均可参照本篇辨证论治。 【辩证调护】 一、寒饮束肺:喘咳气短,痰多清稀,恶寒发热,身痛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宣肺散寒,温肺化饮 方药:小青龙汤加减 调护: 1、室内空气宜新鲜,潮润,室温宜偏暖,注意保温,助病人及时增减衣被,防止受冷。 2、饮食宜清谈与辛散,忌生冷、肥甘厚腻等滋痰生湿之品,禁食辛辣、烘炒类食物如炒瓜子、烘饼等。可食用温性调味 品,如生姜、胡椒、葱等,以助散寒。 3、解表药不宜久煎,汤剂宜温服,服药后可略加衣被,使微微出汗。咳嗽夜间为甚者,适宜临睡前服,中西药服服药 时间需要间隔 2 小时。 4、注意寒热的轻重、咳嗽的性质、痰涕的颜色及呼吸的频率、节律、深浅的变化,有恶寒发热表证时,应卧床休息, 注意保暖,可用生姜、红糖、红枣煎服。 二、痰热壅肺:喘促气粗,胸满咳嗽,痰黄而稠粘,心胸烦闷,口干而渴,发热微恶风寒。舌边红,苔薄黄,脉浮散。 治法:宣肺疏风,清化热痰 方药:清气化痰丸加减 调护: 1、室内空气宜新鲜,避免寒冷空气及异味刺鼻之气的吸入,室温不宜过高。 2、饮食宜消化、清淡为主,多食蔬菜和水果,忌辛辣、油腻、荤腥、烟、酒等刺激之品,鼓励多饮水,可服用竹沥 水,川贝粉等清热化痰。 3、密切观察病情,及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观察出汗、咳嗽及神志等情况。高热病人必须卧床休息,多饮水,可 用银花、芦根等煎水代茶。 三、痰浊阻肺:胸满闷胀,咳嗽气喘,痰白量多,不能平卧,稍劳即甚,怕风易汗,脘腹痞满,食纳减少,倦怠乏力, 舌淡,舌苔白滑腻,脉弦滑。 治法:健脾益肺,降气化痰。 方药:苏子降气汤加减 调护: 1、病室宜温暖,空气新鲜,阳光充足,干燥通风。服药期间避免油烟异味、灰尘等不良刺激,以免加重病情。 2、保持呼吸道通畅,久病体弱卧床者,可采用翻身拍背,体位引流等帮助排痰。有紫绀者,应给予氧气吸入。 3、密切观察病情,病重、年老者要阻止痰阻窒息,一旦发生,应立即采取措施清除气道内的痰液,必要时要行气管切开。 4、饮食以易消化、清淡之品主为宜,可予赤小豆、白扁豆、苡仁、山药等健脾、利湿、化痰之品,忌食糯米、甜食、肥 1

《金匮要略》对于糖尿病的辨证论治

《金匮要略》对于糖尿病的辨证论治 《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诊治杂病的专书。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顽疾之一,仲景先师在《金匮要略》中设有专篇对其进行了详尽论述。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血糖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以口渴、多饮、多食、身体逐渐消瘦为主要表现。久病可以引起多系统损害,其慢性并发症可遍及全身各重要器官,且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祖国医学中当属“消渴”范畴。《金匮要略》设消渴病篇论述其辨证论治,然而本病病机复杂,变证丛生,并发症较多,远非一法一法所能治。以下之法仅为抛砖引玉,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清热生津法:本法适用于肺胃热盛,津气两伤之上、中消证。表现为口渴多饮,虽饮而渴不解,伴口舌干燥,脉大滑实等症,方以白虎加人参汤为主,可随症加入花粉、葛根、麦冬等。正如《金匮要略》云:“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方中自虎汤清肺胃之热,加人参益气健脾以生津,此方亦为后世治疗糖尿病主方之一。 温阳化气:《金匮要略》日:“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论述了肾阳虚弱,命门火衰,既不能蒸腾津液以上润,又不能化气助阳以摄水的下消证治。表现为渴饮无度,尿频无制,舌淡苔白,脉多沉细。方用八味肾气丸补肾阳之虚,恢复其蒸津化气之功,则消渴自止。 通腑止渴法:《金匮要略》云:“趺阳脉浮而数,浮即为气,数即消谷而大坚;气盛则溲数,溲数即坚,坚数相博,即为消渴”。阐述了胃热气盛,逼迫津液偏渗膀胱而形成的中消证。其以消谷善饥,小便数,大便坚为主症。谨守此病机,采用仲景调胃承气汤加减以通腑泻热,生津润燥以止渴。 滋阴泄热法:《金匮要略》消渴篇首条即云:“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蜕,下之不肯止。”此条仲景置于消渴篇之首,当为消渴病之纲领。厥阴乃风木之脏,内寄相火,若木郁生热,则风火相煽,燔烁津液则成消渴。治当选乌梅丸滋阴泄热,温阳通降以解木火内炽,而方中乌梅、人参更能生津以止渴,故用治消渴,甚为确当,尤适用于糖尿病伴慢性腹泻者。 活血化瘀法:《金匮要略》十六篇有云:“病者如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