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第三节人口迁移(2课时)

第一课时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与“推拉理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正确认识人口迁移客观存在及其正、负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人口迁移与有关概念的差异,明确不同地理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2)通过剖析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推力、拉力作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各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使学生学会正确看待各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

(3)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大胆讨论、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人口迁移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看待生活。

(2)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重点难点】

1、重点:概念与分类

2、难点:推拉理论

[第一案例]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PPT展示下列资料: (1)三峡工程全部竣工后,水库淹没区将涉及湖北省、重庆市21个县市区的277个乡镇、1680个村、6301组,淹没城市两座、县城11座、集镇 114个;需要搬迁安置移民120多万人。从1993年到2005年7月,三峡工程已累计搬迁安置移民105.33万人。(2)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场大饥荒席卷了非洲撒哈拉地区,在干旱荒漠区的对个国家中,至少有上百万人被饥饿和四处蔓延的疾病夺去了生命,有上千万人背井离乡,沦为“生态难民”。

(3)50多年的巴以冲突制造了波及整个中东地区的巴勒斯坦难民问题。据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署统计,目前巴勒斯坦难民总数接近350万,除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区外,主要分布在约旦、黎巴嫩和叙利亚。通过上面的材料,结合课本,思考移民、难民是一种什么现象?什么是人口迁移?

[板书]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1、概念

[点拨]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过渡]人口迁移与人口自然增长是人口变动的两个方面,人口迁移也叫做人口的机械增长,它与人口自然增长的差别是什么?思考填写下表

[板书] (1)人口迁移与人口自然增长

[点拨]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承转]通过概念,我们可以看到人口迁移是人口变动的一种形式,那么它人口移动、人口流动又是什么关系呢?思考填写下表

[板书](2)人口迁移与人口移动、人口流动

[点拨]

[跟踪练习]下列人口移动属于人口迁移还是人口流动?

(1)15世纪欧洲殖民贩卖非洲黑人奴隶到美洲;

(2)深圳、上海等大城市中的“民工潮”;

(3)三峡工程大移民;

(4)短期旅行、农民秋收后到城市打工、去商店买东西

[点拨] (4)为人口流动,其余为人口迁移

[过渡]以上我们学习了人口迁移的概念,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人口迁移的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点拨]包括三大要素:空间移位、居住地变更、时间限度。

[板书](3)人口迁移三要素:空间移位、居住地变更、时间限度

[承转]下面请同学们读P16下面的文字,说明人口迁移按照迁移的空间范围和方向的分类

[板书]2、分类

[点拨]按照迁移的空间范围,分为国际迁移和囯内迁移,可用下表比较它们的不同

按照迁移的方向,国内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农村到农村、农村到城市、城市到城市、城市到农村 按迁移范围,分为国际迁移和囯内迁移] 板书[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过渡]读图1-9 “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流动路线示意图”,“中国近代人口迁移图”(PPT 展示)

讨论图中表示的人口迁移的种类及特点

[板书]二、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和我国人口迁移 1、世界人口迁移

[点拨]国际人口迁移可用下表说明

[板书]2、我国人口迁移

[点拨]我国人口迁移可用下表说明

[练习]读P17“活动”回答1、2题

[点拨]1、属于人口迁移的是:②③④;2、国内人口迁移有:①②;国际人口迁移有:③④ [过渡]以上我们学习了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了解了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是什么力量促进了人口迁移呢?请同学们看P17“阅读”美国学者李(E.S.Lee )的“推拉理论”,找出推力因素和拉力因素各是哪一些。 [板书]三、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点拨]推力是消极因素,是排斥力;拉力是积极因素,是吸引力。以城乡迁移为例,城市化初期城市有较多的拉力因素,人口由乡村涌向城市;城市化发展的后期,城市环境恶化、地价上涨、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成为推力因素,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

[课堂小结]人口迁移不管是自发的,还是有组织的;不管是自愿的,还是被迫的;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人口的空间分布和人才的余缺,加强了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了经济发展,缩小了地区差异等,希望同学们要明确概念,理解含义,学会分析方法。

[课堂练习]

1、以下的人口空间移动现象,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某人去美国旅游

B、某人去美国讲学

C、某人去美国留学

D、某人侨迁新居

2、下列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

A、北宋末年,由于战争引起的中原人民大规模南迁

B、19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

C、明清时期我国广东、福建等省的人了移居东南亚

D、在我国参观、旅游的美国人

3、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人口迁移特点是

、人口迁移的规模较小,但频率较高 B、人口主要从北方迁往南方地区A.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C、年平均迁移量在1500万以上

D、人口以自发迁移和流动为主

4、关于三峡库区的移民,正确的叙述是

A、移民的原因是因为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脆弱,人口环境承载量小

B、移民是为了更好的就发展,是一种自发的行为

C、库区移民大部分实行外迁异地安置,小部分就地“后靠”

D、是在社会经济因素起主导作用下发生的

5、读下列“人口迁移与行政区域的关系”图,回答:

A AB2A1C CC21(1)A、B、C代表三个不同的。

(2)图中发生迁移现象的箭头是和;虽然有人口流动,不属于人口迁移的箭

头是

和,原因是。

(3)按地理范围划分,人口迁移可以划分为

人口迁移和人口迁移。

(4)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答案:1、C 2、C 3、C 4、D

5、(1)行政区域(2)A到B C到A A到A C到C 它们仍位于同一个行政区域内(3)22211111国际国内(4)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板书设计】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1、概念

(1)人口迁移与人口自然增长

(2)人口迁移与人口移动、人口流动

(3)人口迁移三要素:空间移位、居住地变更、时间限度

2、分类:按迁移范围,分为国际迁移和囯内迁移

二、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和我国人口迁移

1、世界人口迁移

2、我国人口迁移

三、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教后反思】本部分内容较少,要补充我国近现代人口迁移的情况,并且打乱课本知识顺序,将“推拉理论”提前说明,所以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人口迁移的概念是不容易区分的,要利用练习对人口变动、人口移动、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相区别。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第二案例]

【教学过程】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欢迎下载学习好资料

【板书设计】

人口增长概念:人口变动人口流动

人口迁移 教案

人口迁移教案 一、课程标准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得主要原因。 二、课程标准解读 1、识记:人口迁移得概念。 2、理解:人口迁移得分类;引起人口迁移得主要因素。 3、应用:结合实例,分析人口迁移得主要原因。 学习时一定要在明确概念、类型得基础上,结合读图,理解人口迁移得路线。重点把握人口迁移得类型及其影响;影响人口迁移得因素。 三、教材分析 (一)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高中地理必修2(湘教版),与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就是并列关系。讲述了人口增长除自然增长外得另一个方面: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从时间与空间两个尺度表述我国与世界人口迁移得“事实”,并分析影响人口迁移得因素。依据高中地理新课标关于课程理念得要求,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知识教学,更要注重地理科学思想与国情、国策教育以及人文精神得培养与熏陶。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正确得人地观,逐渐形成从情感、精神、文化得层面理解与处理事物得人文精神。在教学中可尝试通过调查、收集身边得人口数据,增强数据收集、处理与分析得能力、方法,形成地理原理与规律。 (二)结构分析 本节内容共有2个图表资料,6个阅读资料,3个活动,主要以案例得形式来引 (一) 1、了解人口迁移得概念与分类。 2、掌握引起人口迁移得因素,举例说明人口迁移得主要原因。 3、调查与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得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举例说明人口迁移得主要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实例得能力。 2、通过调查与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特点得学习,培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得能力。 3、通过阅读教材中“三峡工程大移民”、“战争与巴尔干人口迁移”等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移得实例,掌握影响人口迁移得诸多因素,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得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正确理解人口迁移得含义。 2、培养学生关注当地人口迁移得基本情况,形成正确得人口迁移得观点。 3、培养学生从全球角度来思考人口迁移得问题,培养学生全球意识。 五、教学重点 1、人口迁移得地理范围(国际、国内)。 2、、影响人口迁移得因素及其变化。 六、教学难点 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得国际人口迁移得特点与流向,尝试分析时代背景。 2、利用推拉理论分析影响人口迁移得因素及其变化。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学方法: 1、案例研究法 2、讨论分析法 3、自主导学法 九、教学媒体: 图片、资料、录象、课件等多媒体辅助教学。 十、教学过程:

《人口的迁移》教案(3)

人口的移动 [教学目的]: 使学生能够分析人口的移动因素 [重点难点]: 人口的迁移原因 [讲授过程]: [探索活动]读图回答问题: [问题]世界人口的迁出地有哪些?主要迁入地有哪些? [问题]为什么人口要迁移?经济因素,因为人口是从经济落后地区迁往经济发达地区。——人口的迁移 人口的迁移: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即人口移动。 一、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 按人口迁移的范围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1、国际人口移动 [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问题]在新大陆发现后国际上发生了哪些人口移动? 新大陆发现: 从欧洲→美洲(印第安人的血泪史) 从非洲→美洲(黑人的血泪史) 从中、日、印等国→东南亚、美洲(华工的血泪史) [问题]二战后国际人口出现了哪些特点: 劳务输出: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北美、西欧、西亚 国际难民: 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移向发达国家 人口迁移流向发生的变化:欧洲(出—入)拉美(入—出)北美、大洋洲(入) 2、国内人口移动: [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问题]中国历史时期和解放后分别发生了哪些人口的移动? 历史上: 黄河流域——长江、珠江流域 河北、山东——东北(闯关东);河南、山西——甘肃、内蒙、新疆(走西口) 新中国成立后: 支边:东部——西部边远地区 改革开放后:落后地区——发达地区 乡村人口——城市 二、迁移的原因: 分析前面的迁移,赋予很种迁移一个原因 得出迁移的主要原因: 1、经济因素(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历史时期的大迁移 现代社会的由落后区迁入经济发达区(图1-2-5)

城市化过程(乡村人口——城市人口) 大型工程项目移民(区域经济开发)三峡移民100万。2、政治因素: 政治迫害、战争(例) 国家有组织的大规模人口迁移(例) 3、社会文化因素: 宗教迫害、民族歧视、文化传统(中国的叶落归根)(例)4、生态环境因素: 生态环境的差异(逐水草而居) 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自然灾害等) 5、其它因素: 家庭和婚姻 投亲靠友 逃避种族歧视

2019-2020年高二地理《中国人口迁移》学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二地理《中国人口迁移》学案新人教版 【考点搜索】 1、我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的特点及成因 2.新中国成立后至八十年代中期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及成因、迁移方向 3.八十年代中期以后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及成因、迁移方向 【教材分析】 ◆知识纲要 ◆学习目标 1、我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的特点及成因 2、新中国成立后至八十年代中期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及成因、迁移方向 3、八十年代中期以后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及成因、迁移方向 ◆学习重点 建国以来的人口迁移概况。 第一个阶段是建国到80年代中期。这个阶段由于国家实行计划经济,户籍(即户口)管理制度控制很紧,人口迁移数量小,频率低,规模不大。第二个阶段是8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户籍管理制度也随之放松,并且在城市中取消粮油副食品定量配给供应制度后,农村人口进城由“一发不可收”到迅猛增长的地步。 ◆学习难点 80年代以来的“民工潮”,算不算人口迁移? 在严格定义上看,我国80年代以来的农民进城打工,或者说“民工潮”,这些流动人口,其中的大部分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人口迁移。因为他们中的大部分的居住地一般并不“长期”或者“永久性”改变,改变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例如,大多数进城民工,“户籍”仍在原籍。因此,教材用语是“当年全国流动人口就达到2000多万”和“流动人口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等。 ◆重要图释 图1.19《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我国流动人口示意》。分析这一时期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流动方向及其成因并与新中国成立后到80年代中期我国的人口迁移进行对比。 【学习策略】 学习本节内容主要分三部分:一是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二是建国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三是80年代以来的人口迁移。把握人口迁移的的特点、方向、原因,

【地理】鲁教版必修2 第一单元 第二节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教案)

第二节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教材分析 “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这一节主要讲过了三个主题: 1、人口迁移 2、人口流动 3、人口移动的动因和效应 人口迁移的原因;人口移动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作为我们这节课的重点。 教学目的 1、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分析人口迁移造成的影响,并能针对具体实例,说明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和影响。 2、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影响。 3、通过本地人口迁移情况的讨论,学会全面、客观地分析某一具体的人口移动现象。教学重点 人口迁移的原因 人口移动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 教学难点 人口迁移的概念 人口移动的动因 【教学过程】 引言:1979年以前,深圳市只是一个拥有2万人口的小镇,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后,全国各地的人口源源不断地迁入,人口迅速增长,到1999年底,该市人口达到119万,深圳市也成为一个重要的工业商贸和旅游城市,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深圳市总人口700.9万,其中户籍人口124.9万,外来人口577万,占总人口的82.1%。请思考:深圳市的人口增长如此之快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对深圳市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导入:从全球来看人口的增长只取决于人口的出生和死亡,但对一个地区来说,人口增长除了受出生率、死亡率的影响外,还受人口迁移的影响。 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 一、人口的迁移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移动。 1.人口迁移的定义 人口移动包括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两个方面,人口迁移人口居住地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人口流动则指临时或短期离开原居住地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 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去理解: 第一,人们总是不断地进行空间移动,但不能把所有的空间移动都当做人口迁移,只有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和“长期”变化的运动,才被当做人口迁移。这就是人口迁移的时间性。强调人口迁移的时间性,就是要把人口迁移与人们每天在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通勤往返、外了购物、出差等活动区分开。另处,按照这一定义,游牧民的迁徙、季节的季节流动、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间的流动等,也不应包括在人口迁移之中。 第二、人口迁移的必须以居住地的改变为条件,即迁移发生前后,人们的居住地各不相同,而居住地的改变包含有人口迁移必须超过“一定距离”。 2.不同阶段的人口迁移特征、原因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阅读P8~10,思考: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哪些因素影响了人口迁移?不同阶段有什么特点?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1.课标要求 课标要求学生“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活动建议是:“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本节教材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二是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举例说明”是行为动词,属于应用层次认知水平,对学生要求中等。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人口迁移,了解和掌握人口的迁移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说明”是要说出理由,要体现理解的思维过程。“举例”则是对认知过程要求从感性材料再到理性认识,中间自然要有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过程。 2.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的重点内容,在人文地理,甚至整个必修地理教学内容中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一方面它是人口增长知识点的延伸,人口增长影响了人口的时空分布,而人口迁移改变了这种时空分布导致人口在空间分布上的合理性,同时也促使多种文化的交流。另一方面人口迁移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标志,又是产业活动的重要区位条件。所以这节内容在整个地理必修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内容通过联系具体的人口迁移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国乃至世界的人口迁移和流动情况,从而引导学生分析、探究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帮助学生在科学的认识了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3.学情分析 (1)授课班级学生为B层次,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的成绩和理解能力均有所提高,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分析能力,能够运用课堂上所学知识简单地解释一些地理事物及现象。通过前两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对于人口相关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为本节课的内容奠定了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活动。

第三节 人口迁移(二) 第二课时

班级: 姓名: 高一地理学案 使用时间:2013年xx 月xx 日 编辑人:钱建军 【学习目标】 (1)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并认识不同时期影响因素的变化。 【学习重点】 (1)人口迁移的原因。 (2)人口迁移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学习难点】 (1)人口迁移的原因分析。 【学习内容】 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自然生态环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不可替代的 ,因而, 和 的地域差异,常常会引起人口的迁移? (2)经济因素:地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大,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移也就越 ,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口 较高,而经济落后的地区,人口 较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推进,大型建设项目的布局,区域的大规模开发,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 和成功机遇,吸引大量人口迁入,改变了人口迁移的 ;人口迁移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 的发展? (3)政治因素:由政策因素引起的人口迁移,往往具有比较强的 ; 常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4)社会文化因素:各种社会文化因素,如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等,也会引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三节 人口迁移(二) 共2课时

起人口迁移?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 【探究突破】 【达标检测】 读“模拟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1~2题。 1.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有() A.②③B.③④C.④⑤D.②⑤ 2.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很多,现阶段引起自发性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因素B.政治因素 C.自然生态环境因素D.社会文化因素 下图为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3~5题。 3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A.人口的老龄化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 4图中甲~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的是() A.甲、乙B.甲、丙C.乙、丙D.乙、丁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 第二节 人口迁移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二节 人口迁移 一、什么是人口迁移 1.概念:人口居住地发生□ 01长期或□02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称为人口迁移。 2.人口机械增长:□03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这种人口数量变化称为人口机械增长。 3.人口数量变化: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是由人口□04自然增长和□05机械增长共同决定的。 1.判断正误。 (1)全球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人口机械增长和自然增长。(×) (2)人口迁移的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 2.下列现象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A .人口在两地间的空间移动

B .由北京出发到欧洲旅游 C .我国大学生赴欧美留学 D .人口空间移动距离大于1 000千米 答案 C 解析 人口迁移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长期或永久改变。旅游、购物及出差等活动的地理位置变化是临时性的,不属于人口迁移。人口迁移也没有具体距离的界定。 3.每年春节以后,有大批的劳动力去外地打工,这是不是人口迁移? 提示 不一定是。要判断是不是人口迁移必须依据空间位移、时间限度、居住地的变更这三个条件进行具体分析。 —————————————————————————————————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人口迁移的动力由□01迁出地的推力(排斥力)与□02迁入地的拉力(吸引力)共同构成。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因素 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自然环境优美、□ 03气候宜人和□04资源丰富的地区是人们向往的定居地,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的拉力。环境问题、□ 05自然灾害等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的推力。 (2)人文因素 主导因素:□ 06经济因素。 其他因素:□07政治、□08军事、□09文化等多种人文因素也会影响人口的迁移。 1.判断正误。 (1)叙利亚局势动乱,对人口迁移产生了巨大的推力。(√) (2)海南省吸引了大量东北地区老年人定居,主要与气候因素有关。(√) 2.下列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主要属于经济因素的是( ) A .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 B .交通和通信的发展 C .战争引起的难民潮 D .深圳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答案 D 解析 深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们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更高的收入和更有前途的发展,而迁入深圳。属于经济因素。 3.目前影响我国人口向西部迁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提示 政策因素,即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影响。

人口迁移教案

人口迁移教案一、课程标准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二、课程标准解读 1.识记:人口迁移的概念。 2.理解:人口迁移的分类;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应用:结合实例,分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学习时一定要在明确概念、类型的基础上,结合读图,理解人口迁移的路线。重点把握人口迁移的类型及其影响;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三、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高中地理必修2(湘教版),与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是并列关系。讲述了人口增长除自然增长外的另一个方面: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尺度表述我国和世界人口迁移的“事实”,并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依据高中地理新课标关于课程理念的要求,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知识教学,更要注重地理科学思想和国情、国策教育以及人文精神的培养与熏陶。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正确的人地观,逐渐形成从情感、精神、文化的层面理解和处理事物的人文精神。在教学中可尝试通过调查、收集身边的人口数据,增强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方法,形成地理原理和规律。 (二)结构分析 本节内容共有2个图表资料,6个阅读资料,3个活动,主要以案例的形式来引导教学,具体知识结构如下:Array 人口迁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2.掌握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调查和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实例的能力。 2.通过调查和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特点的学习,培 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的能力。 3.通过阅读教材中“三峡工程大移民”、“战争与巴尔干人口迁移”等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实例,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正确理解人口迁移的含义。 2.培养学生关注当地人口迁移的基本情况,形成正确的人口迁移的观点。 3.培养学生从全球角度来思考人口迁移的问题,培养学生全球意识。 五、教学重点 1.人口迁移的地理范围(国际、国内)。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其变化。 六、教学难点 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和流向,尝试分析时代 背景。2.利用推拉理论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其变化。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人口迁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 利用资料或图表,就具体的世界或地区人口迁移特点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与发展的观点,全面认识人口的发展理论,使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人口迁移的类型(流向、成因、意义);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 人口迁移的原因以及作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和比较法 教具准备: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自制图表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假如现在给你一个机会重新选择住地,你会选择什么地方?学生在七嘴八舌中各抒己见。老师总结,出于多种原因,有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人们的住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以及生产力的发展,会发生空间移动,这就是人口迁移。本节课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 一、什么是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的定义 所谓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空间移动人口迁移三大要素

居住地变更时间限制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去理解: 第一,人们总是不断地进行空间移动,但不能把所有的空间移动都当做人口迁移,只有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和“长期”变化的运动,才被当做人口迁移。这就是人口迁移的时间性。强调人口迁移的时间性,就是要把人口迁移与人们每天在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通常往返、外地购物、出差等活动区分开。另外,按照这一定义,游牧民的迁徙、季节的季节流动、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间的流动等,也不应包括在人口迁移之中。 第二,人口迁移必须以居住地的改变为条件,即迁移发生前后,人们的居住地各不相同,而居住地的改变包含有人口迁移必须超过“一定距离”。 说一说:哪一种属于人口迁移?让学生理解人口迁移含义。 (1)民工潮涌向城市 (2)美国人口从“冷冻地带”向“阳光地带”转移 (3)小吴去北京旅游一个月 (4)三峡库区居民搬迁沿海城市安家落户 活动1 2.近年来,我国有一些科技人员、工人、农民迁往东南沿海地区定居。这些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产生的影响是否相同?为什么? 从迁出地来看,人口迁移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等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对人口压力大的农村,人口迁出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可以更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农业土地资源,对更好地保护农村的自然环境有积极的作用,但是,人口迁出也容易造成迁出地的人才外流现象。 从迁入地来看,为东南沿海地区工农业发展提供劳动力,积极地推动了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但大量的人口对迁入地来说,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口拥挤、人口压力过重、甚至社会治安混乱的现象。 承转:我们学习了国际人口迁移和我国人口迁移的有关知识。那么,我们就要问,人们为什么要迁移?迁移受哪些因素影响?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1.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两方面 2.是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经济的、社会的和政治的因素的综合反映。人口是否从某一个地区迁移到另外一个地区,要看迁入区是否有吸引力,而这种吸引力可能因环境或个人的价值观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节 人口迁移学案设计

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学案设计 课题:第一章 第二节 人口迁移 主备老师:李世龙 审核老师:王艳红 学生班级: 学生姓名: 课程标准及核心素养要求: 1.区域认知:通过不同时期国际与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了解国际与国内的不同时期的迁移特点 2.综合思维:根据图文材料,集合实例,能够综合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3.人地协调观:理解人口迁移对区域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4.地理实践力:运用所学知识、资料和身边案例,能够说出影响周边人口迁移的因素 课前预习: 一、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 1.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_______的空间流动行为。 (2)判断标准。 人口迁移具有两个属性,即:_____属性、_____属性。 (3)分类:国际人口迁移和_____人口迁移。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人口迁移理论: “推拉理论”认为,人口迁移是推力(或 _____力)与拉力(或 _____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早期:主要受_________的影响。 现代: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口迁入率较___,而经济落后的地区,人口迁出率较___。 另外,城市化的推进、大型建设项目的布局、优惠_____的出台,都有可能吸引人口大量迁入。 二、国际人口迁移 三、我国人口迁移 1.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原因:有政治、_____、战争、灾害等。

近代西方列强对我国的侵略和渗透,促使大连、_____、青岛、_____、广州等城市移民增加 现代 战争和饥荒导致中原人口大规模向___________诸省区迁移 改革开放后,内地的农村___________前往大城市和_____________地区 当代20世纪80年代以前,以行政导向的组织性迁移为主。主要从东部向中部,从东部、中部向西北、东北、西南方向的迁移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自发性迁移为主。主要从中部向东部迁移,西南、西北向东部迁移,向发达国家迁移 四、自学检测 一、结合课本P11页活动题,并把答案标注下面 1.①()②()③()④() 2.①()②()③()④() 读模拟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6~7题。 3.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有() A.②③B.③④C.④⑤D.⑥⑦ 4.与发展中国家目前最主要的人口迁移类型相同的有()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箭头表示人口迁移方向。据此回答下题。 5.若此图表示目前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A.从北美迁往拉美B.从亚洲迁往北美 C.从亚洲迁往非洲D.从欧洲迁往亚洲 下图为2017年我国外出农民工地区分布及构成统计。据此完成6~7题。 6.与中、西部地区比较,东部地区外出农民工总量较少,主要原因是东部地区() A.经济发展水平高B.人口总量少 C.老龄化严重D.国土面积大 7.中、西部地区同为外出农民工主要源地,但外出农民工的构成差异明显,主要影响因素是() A.人口数量B.经济发展水平

人口迁移教案

第三节人口迁移 导入新课:同学们知不知道现在哪一个国家的子民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呢?利比亚。我们来看一段关于利比亚的视频 播放视频 成千上万利比亚人争先恐后逃离自己的祖国,去别的国家寻求庇护,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什么现象? 人口迁移 那么到底什么是人口迁移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到人口迁移的概念。所谓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从这个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人口迁移就是一种改变居住地的现象。而这种居住地的改变应该是长期性或永久性的。也就是说要达到一定的时间,这个时间一般为一年以上。而且人口迁移还应该跨越一定的行政边界。住所的行政区域发生改变。让我们一起来判断一下,这三个色块代表三个不同的行政区,那么从A1到B1和从A1到A2那个可能属于人口迁移呢? 现场调查: (过渡)我们身边有没有人口迁移现象呢?我想分享一下同学们的故事 1、咱们班有没有家在煤矿的同学? 2、你的家人亲戚邻居中有没有人有迁居的经历? 3、你将来想到哪里去工作生活? 想到北京,想到上海,想到深圳,我发现大家想去的地方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是经济发达地区。我祝大家的理想都能得以实现,但要记得理想的实现需要辛勤的汗水。 (过渡)同学们刚才提到的这些现象都属于人口迁移,我也找了一些人口流动的现象,请同学们来判断一下这些现象是不是人口迁移? 下列人口流动行为中,哪些属于人口迁移? 1、外出度假、旅游,上街购物 2、张成高中毕业考取大学去异地读书 3、外地教师在山东任教 4、聚居在叙利亚难民营的伊拉克难民 5、奥巴马访华 6、新疆牧民夏季上山放牧 7、大学生分配在外地工作 (过渡)人们为什么要从一个地区迁到另一个地区?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几个实例 比如20世纪70年代时非洲就发生过大饥荒,造成数千万人背井离乡,远走他方。请同学们阅读材料,分析他们迁移的原因 材料一:

高中地理_人口迁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及其意义。 (2)重点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能力目标 通过该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利用资料或图表,结合自己所学理论分析当今世界某个区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3.情感目标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发展观,全面认识人口的发展理论,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 1.掌握人口迁移的特点; 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讨论法、提问式、探究式、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学生活动:请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什么是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满足什么条件?周围有哪些现象属于人口迁移? 【教师归纳】 1.概念: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定居地的行为。 满足条件:①居住地的改变;②改变居住地持续的时间(通常1年以上);③必须跨越一定的行政界限。 【学生活动】举出身边的人口流动现象,判断是否为人口迁移现象。过渡:判断一下自己的实例属于哪类人口迁移? 【教师归纳】 2.分类: 【学生活动】读图,结合历史背景,小组讨论,思考二战前后,①世界人口的主要迁出地有哪些?主要迁入地有哪些?②这种迁移的原因有哪些?③主要有什么特点?

图1 二战前国际人口迁移 图12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3.国际人口迁移

4.国内人口迁移 三个时期分别提高视频、文字、图片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当时的人口迁移特点、原因。采用提问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总结归纳解决相关问题。(具体见课件)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教师总结: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现在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现象很普遍。那么,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呢? 教师举出大量实例,指导学生对教材的思考得出答案。 【教师归纳】 【学生活动】做实例与影响因素连线题 三、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 过渡:同学们,咱们学了关于人口迁移的知识,大家能对人口迁移进

1.2人口迁移(学案)

学案(1课时) 【目标解读:】 1.基础要求: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及其发展状况。 2.核心要求:利用有关资料或图标分析某地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及其对迁出地迁入地的影响 【课前自主学习】 一、基础概览 1. 人口迁移是指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 的行为。 2.按照人口迁移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 和 。 3.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主要有 、 、 、 、 。其中 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二、预习思考 1、 我国古代人口迁移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课堂合作探究】 一、人口的迁移 1.人口迁移 ■特别提示,目前我国庞大的民工潮由于其定居地并没有发生改变故不算人口迁移而是一中 2.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 ※课堂活动:比较二战前后,由迁出地变为迁入地有 ,由迁入地变为迁出地有 ,始终是迁入地的是 。 3.

4.人口迁移的意义 总的来说人口迁移可以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主要因素-经济因素 2.政治因素 3.社会文化因素 4.生态环境因素 5.其他因素 〖基础过关〗 北京市某学生的爷爷在年轻时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边疆,携带全家人到了新疆定居;爸爸在北京寻找到好的工作后携全家落户北京;叔叔求学移民美国,并且在美国结婚,现在全家在美国定居。分析所给材料,回答1-3题。 1.该同学的爷爷一家的迁移属于 A.短期流动 B.自发的国内人口迁移 C.经济因素迁移 D.政策因素迁移 1.关于该同学的爸爸迁移的说法,错误的是 A.自发的国内人口迁移 B.国家有组织、有计划进行的迁移 C.爸爸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 D.爸爸的迁移方向是从落后地区向较发达地区迁移 3.该同学的叔叔的迁移属于 A.国际人口迁移 B.劳务输出 C.政治因素迁移 D.集团性迁移 下图是不同城市间人口流动趋势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2019)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素养目标: 综合思维:能够通过案例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综合分析地理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区域认知:结合资料,了解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的情况、特点和影响因素,并会分析人口迁移所带来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 通过学习,认识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并理解人口迁移是人类活动常见的一种现象,是人与环境协调的一种体现。 地理实践力:了解自己家乡人口迁移的情况,并分析迁移的原因和所带来的影响。重难点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人口迁移的影响 教学过程: 师:(播放“人口普查”视频)“十年一次的全国人口普查近期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正如视频中所说,每位公民都有责任与义务积极参与全国人口普查。视频中也提到了人口普查的内容,即姓名、公民身份证号码、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人口迁移流动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而于11月1日正式开始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更是意义非凡,不仅能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更能为我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今天,深圳市的人口普查工作人员来到了经纬家,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在信息登记的过程中,也了解到了经纬一家的‘人口迁移之旅’。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本节课对‘人口迁移’的学习”。首先请同学们齐读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综合思维,开始。” (学生齐读) 师:“接下来让我们听一听经纬讲述的家族故事。” (展示PPT,请学生朗读) 师:“看完后请同学们思考,材料中展示的人口流动活动中,那些属于人口迁移?” 师:“要想做出正确判断,必须明确人口迁移的概念,经过课前预习,相信大家已经在课本中划出来了。” (PPT展示,请学生朗读人口迁移、人口流动的含义及属性) 师:“明确概念后相信大家一定能轻易去分开这两个概念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随堂检测,请同学来判断一下。” (请学生做题,并解析,老师给予评价) 师:“由此我们可以做出判断,经纬家的到贵州工作、结婚到贵州、出国留学、在深圳工作都属于人口迁移行为。但又是哪些因素驱使他们不断进行人口迁移、改变定居地呢?” 生:“经济、政策、婚姻......” 师:“同学们给出了很多答案,让我们一起通过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的学习,进一步验证一下同学们的答案。” (PPT展示人口推拉理论) 师:“加好代表拉力,减号代表推力,哪位同学能起来解释一下什么是推力,什么是拉力?” (点名,请学生回答,并点评,展示定义)师:“2分钟时间大家小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2节人口迁移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二节人口迁移 学习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原因。(重点)3.理解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产生的影响。(重难点) 一、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 1.人口迁移 (1)概念: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2)属性 ①时间属性: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变化的人口流动行为。 ②空间属性:迁出原居住地一定距离,在一国范围内,一般以跨越某种行政区域界线为依据。 (3)分类 ①国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它包括永久性移民、在本国就业的外国人、国际定居难民等。 ②国内迁移: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 (4)形式 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2.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1)早期的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2)现代的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其他因素包括城市化的推进、大型建设项目的布局、优惠政策的出台等。 二、国际人口迁移 1.影响因素: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 2.特点 (1)20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目的地主要是人口较少的地区和尚未开发的“处女地”。 ①15世纪:欧洲殖民者及其从非洲贩运的奴隶移民到“新大陆”。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9世纪到20世纪初:欧洲各国形成涌向美国及加拿大的移民潮。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①国际人口的政治性迁移急剧增加。 ②国际人口迁移的流向发生了很大变化。欧洲由人口迁出地变为人口迁入地。 ③美国仍是主要的人口迁入地,但迁入人口的来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拉丁美洲取代欧

高中地理《人口迁移》教案2湘教版必修

1.3 人口迁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探究人口迁移的特点,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正确认识人口迁移客观存在及其正、负影响。 4.通过有关人口移动的讨论,学会全面地、客观地分析某一具体的人口迁移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人口迁移与人口移动两概念的关系,明确不同地理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2.过剖析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推力拉力作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各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使学生学会正确看待各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 3.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团结协作,大胆表达、交流,发展学生学会合作、与人交往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人口迁移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看待生活。 2.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3.培养学生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4.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 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教学难点] 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教学媒体与教具] 图片、资料、录象、课件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讲授过程] 【新课导入】播放录象:我国民工流动、伊拉克战争难民移动,引入本节课题。 【板书】第三节人口迁移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阅读思考】阅读课本回答问题:①人口变动的原因是什么?②什么是人口迁移?③短期旅行、农民秋收后到城市打工、去商店买东西是否是人口迁移 【点拨】人口迁移是指变更定居地时间为长期或永久,人口迁移≠人口流动。③中的现象都是人口流动。 【活动】针对课本活动1判断是否为人口迁移?各组讨论,发言人回答。 【判断】①图1-9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流动路线示意图;②遍布世界各地的唐人街;③我国当代人口迁移。判断以上所属人口迁移类型。 【承转】①②为国际人口迁移,③为国内人口迁移,引入人口迁移的分类。 【活动】针对课本活动2判断哪些为国际人口迁移,哪些为国内人口迁移?当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各组讨论,发言人回答。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中图版必修二《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人口的迁移》是中图版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二节。本章是人文地理的开篇,也是自然到人文内容的过渡,从人地关系角度讲述有关人口地理学的基础知识,为下一章城市的内容做铺垫。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章第一节中《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主要讲述人口的自然增长,实际上,由《人口迁移》引起的人口的机械增长也能引起人口数量的变化,同时也改变着迁入地和迁出地人口的分布状况,为进一步探究第三节《环境承载力和合理人口容量》提供了条件。因此本节内容在本章中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针对人口移动从概念到原理,从历史到现实,从成因分析等方面作了深刻的探讨,从而使学生讷讷个够理性地思考和看待人口迁移现象。 二、学情分析: “人口迁移”这一概念是初中地理课程没有出现的新专业术语,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分辨“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目的是要使学生对这个问题有比较深层次的理解。 有关国际、国内人口迁移会涉及一些历史知识,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大部分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只是在表面现象上,没有深入分析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对于知识面不够广、学习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教学中涉及了一些探究活动,让学生能够也乐于参与课堂教学,并从中达到学习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探究人口迁移的特点,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正确认识人口迁移客观存在及其正、负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人口迁移与人口移动两概念的关系,明确不同地理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2)通过剖析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推力拉力作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各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使学生学会正确看待各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 (3)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团结协作,大胆表达、交流,发展学生学会合作、与人交往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人口迁移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看待生活; (2)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3)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和环境观。 四、教学重点 (1)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五、教学难点 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六、教学方法 图片展示法、实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法 七、教学过程: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1.课标要求 课标要求学生“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活动建议是:“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本节教材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二是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举例说明”是行为动词,属于应用层次认知水平,对学生要求中等。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人口迁移,了解和掌握人口的迁移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说明”是要说出理由,要体现理解的思维过程。“举例”则是对认知过程要求从感性材料再到理性认识,中间自然要有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过程。 2.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的重点内容,在人文地理,甚至整个必修地理教学内容中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一方面它是人口增长知识点的延伸,人口增长影响了人口的时空分布,而人口迁移改变了这种时空分布导致人口在空间分布上的合理性,同时也促使多种文化的交流。另一方面人口迁移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标志,又是产业活动的重要区位条件。所以这节内容在整个地理必修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内容通过联系具体的人口迁移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国乃至世界的人口迁移和流动情况,从而引导学生分析、探究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帮助学生在科学的认识了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3.学情分析 (1)授课班级学生为B层次,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的成绩和理解能力均有所提高,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分析能力,能够运用课堂上所学知识简单地解释一些地理事物及现象。通过前两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对于人口相关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为本节课的内容奠定了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活动。

(完整版)《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①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②探究人口迁移的特点,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③正确认识人口迁移客观存在及其正、负影响。④通过有关人口移动的讨论,学会全面地、客观地分析某一具体的人口迁移现象。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分析人口迁移与人口移动两概念的关系,明确不同地理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②通过剖析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推力拉力作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各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使学生学会正确看待各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③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团结协作,大胆表达、交流,发展学生学会合作、与人交往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人口迁移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看待生活。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培养学生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和环境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人口迁移的概念;人口迁移的分类;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难点: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三、教学方法 运用举例、分析法讲解人口迁移的概念;运用讲练结合法,将课本图像与本课活动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学习人口迁移的分类。运用记者采访、趣味故事、典型例题法,让学生讨论探究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 四、教学用具 投影仪,课本插图,课堂练习等投影片。 五、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播放录像,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我国“民工潮”和“春运”的画面,人口的大量移动。 承转过渡:这些人的移动是人口流动,还是人口迁移呢?什么是人口迁移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6正文第二段并思考这两个问题。 第二阶段:出示问题“什么是人口迁移“,引导、组织学生思考。

人口的迁移教案中图版必修二

1.2人口的迁移 [教学目的]: 使学生能够分析人口的迁移因素 [重点难点]: 人口的迁移原因 [讲授过程]: [探索活动]读图回答问题: [问题]世界人口的迁出地有哪些?主要迁入地有哪些? [问题]为什么人口要迁移?经济因素,因为人口是从经济落后地区迁往经济发达地区。——人口的迁移 人口的迁移: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即人口移动。 一、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 按人口迁移的范围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1、国际人口移动 [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问题]在新大陆发现后国际上发生了哪些人口移动? 新大陆发现: 从欧洲→美洲(印第安人的血泪史) 从非洲→美洲(黑人的血泪史) 从中、日、印等国→东南亚、美洲(华工的血泪史) [问题]二战后国际人口出现了哪些特点:

劳务输出: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北美、西欧、西亚 国际难民: 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移向发达国家 人口迁移流向发生的变化:欧洲(出—入)拉美(入—出)北美、大洋洲(入) 2、国内人口移动: [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问题]中国历史时期和解放后分别发生了哪些人口的移动? 历史上: 黄河流域——长江、珠江流域 河北、山东——东北(闯关东);河南、山西——甘肃、内蒙、新疆(走西口)新中国成立后: 支边:东部——西部边远地区 改革开放后:落后地区——发达地区 乡村人口——城市 二、迁移的原因: 分析前面的迁移,赋予很种迁移一个原因 得出迁移的主要原因: 1、经济因素(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历史时期的大迁移 现代社会的由落后区迁入经济发达区(图1—2—5) 城市化过程(乡村人口——城市人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