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年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勾股定理单元测试(一)含答案

2019-2020年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勾股定理单元测试(一)含答案

2019-2020年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勾股定理单元测试(一)含答案
2019-2020年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勾股定理单元测试(一)含答案

2019-2020年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勾股定理单元测试(一)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小明在一个矩形的水池里游泳,矩形的长、宽分别为30米、40米,小明在水池中沿直线最远可以游( )

A.30米B.40米C.50米D.60米2.已知△ABC的三边长分别为5、13、12,则△ABC的面积为( )

A.30 B.60 C.78 D.不能确定3.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同时扩大2倍,得到的三角形是( )

A.钝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4.下列每一组数据中的三个数值分别为三角形的三边长,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3、4、5 B.6、8、10 C.4、2、9 D.5、12、13 5.暑假期间,小明的妈妈趁电器打价格战之机在网上购买了一台电视,小明量了电视机的屏幕后,发现屏幕93厘米长和52厘米宽,则这台电视机为________英寸(实际测量的误差可不计)( )

A.32(81厘米) B.39(99厘米)

C.42(106厘米) D.46(117厘米)

6.如图,点D在△ABC的边AC上,将△ABC沿BD翻折后,点A恰好与点C重合.若BC=5,CD=3,则BD的长为( )

A.1 B.2 C.3 D.4

7.如图,一圆柱高8 cm,底面半径2 cm,一只蚂蚁从点A爬到点B处吃食,要爬行的最短路程(π取3)是( )

A.20 cm B.10 cm

C.14 cm D.无法确定

8.如图,两个较大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225,289,则字母A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为( ) A.4 B.8 C.16 D.64

9.小明准备测量一段河水的深度,他把一根竹竿直插到离岸边1.5 m远的水底,竹竿高出水面0.5 m,把竹竿的顶端拉向岸边,竿顶和岸边的水面刚好相齐,则河水的深度为( ) A.2 m B.2.5 m C.2.25 m D.3 m 10.△ABC中,AB=15,AC=13,高AD=12,则△ABC的周长是( )

A.42 B.32 C.42或32 D.37或33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1.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为a、b,且满足(a-3)2+|b-4|=0,则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________.

12.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12 cm,16 cm,20 cm,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________cm2. 13.在Rt△ABC中,∠C=90°,AC=9,BC=12,则点C到AB的距离是________.

14.课间,小聪拿着老师的等腰直角三角板玩,不小心掉到两墙之间(如图),∠ACB=90°,AC=BC,从三角板的刻度可知AB=20 cm,小聪很快就知道了砌墙砖块的厚度的平方(每块砖的厚度相等)为________cm.

三、解答题(共54分)

15.(8分)若a,b,c是△ABC的三边长,且a,b,c满足(a-5)2+(b-12)2+|c-13|=0.

(1)求a,b,c的值;

(2)△ABC是直角三角形吗?请说明理由.

16.(8分)如图,有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6 cm,BC=8 cm,现将直角边AC 沿直线AD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上,且与AE重合,你能求出CD的长吗?

17.(8分)如图,已知在△ABC中,CD⊥AB于D,BD=9,BC=15,AC=20.

(1)求CD的长;

(2)求AB的长;

(3)判断△ABC的形状.

18.(10分)学校要征收一块土地,形状如图所示,∠B=∠D=90°,AB=20 m,BC=15 m,CD=7 m,土地价格为1 000元/m2,请你计算学校征收这块地需要多少钱?

19.(10分)如图,∠AOB=90°,OA=45 cm,OB=15 cm,一机器人在点B处看见一个小球从点A出发沿着AO方向匀速滚向点O,机器人立即从点B出发,沿直线匀速前进拦截小球,恰好在点C处截住了小球.如果小球滚动的速度与机器人行走的速度相等,那么机器人行走的路程BC是多少?

20.(10分)如图,南北向MN为我国领海线,即MN以西为我国领海,以东为公海,上午9时50分,我国反走私A艇发现正东方有一走私艇以13海里/时的速度偷偷向我国领海开来,便立即通知正在MN线上巡逻的我国反走私艇B密切注意.反走私艇A和走私艇C的距离是13海里,A、B两艇的距离是5海里;反走私艇B测得距离C艇12海里,若走私艇C的速度不变,最早会在什么时候进入我国领海?

参考答案

1.C

2.A

3.C

4.C

5.C

6.D

7.B

8.D

9.A 10.C 11.5 12.96 13.365 14.20013

15.(1)由题意得a -5=0,b -12=0,c -13=0,

所以a =5,b =12,c =13.

(2)△ABC 是直角三角形,

理由:因为a 2+b 2=52+122=25+144=169,c 2=132=169,

所以a 2+b 2=c 2,

所以△ABC 是直角三角形.

16.设CD 为x.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AC =6 cm ,BC =8 cm.

由勾股定理得:AB 2=BC 2+AC 2=100.

所以AB =10 cm.

由折叠可知:CD =DE ,∠DEA =∠C =90°,AE =AC =6,

所以∠BED =90°,BE =4.

在直角三角形BDE 中,由勾股定理得:x 2+42=(8-x)2,

解得x =3.

所以CD 的长为3 cm.

17.(1)在△BCD 中,因为CD ⊥AB ,

所以BD 2+CD 2=BC 2.

所以CD 2=BC 2-BD 2=152-92=144.

所以CD =12.

(2)在△ACD 中,因为CD ⊥AB ,

所以CD 2+AD 2=AC 2.

所以AD 2=AC 2-CD 2=202-122=256.

所以AD =16.

所以AB =AD +BD =16+9=25.

(3)因为BC 2+AC 2=152+202=625,AB 2=252=625,

所以AB 2=BC 2+AC 2.

所以△ABC 是直角三角形.

18.连接AC.在△ABC 中,∠B =90°,AB =20,BC =15,

由勾股定理得:AC 2=AB 2+BC 2=202+152=625.

在△ADC 中,∠D =90°,CD =7,

由勾股定理得:AD 2=AC 2-CD 2=625-72=576,AD =24.

所以四边形的面积为:12AB ·BC +12

CD ·AD =234(m 2).234×1 000=234 000(元). 答:学校征收这块地需要234 000元.

19.因为小球滚动的速度与机器人行走的速度相等,运动时间相等,即BC =CA ,设AC 为x ,则OC =45-x ,由勾股定理可知OB 2+OC 2=BC 2.

又因为OB =15,

把它代入关系式152+(45-x)2=x 2.

解方程得出x =25.

答:如果小球滚动的速度与机器人行走的速度相等,那么机器人行走的路程BC 是25 cm.

20.设MN 与AC 相交于点E ,则∠BEC =90°.

因为AB 2+BC 2=52+122=132=AC 2,

所以△ABC 为直角三角形,且∠ABC =90°.

由于MN ⊥CE ,

所以走私艇C 进入我国领海的最近的距离是CE.

因为12AB ·BC =12

AC ·BE =S △ABC , 所以BE =6013

. 由勾股定理得CE 2+BE 2=BC 2,

解得CE =14413.14413÷13=144169

≈0.85(h)=51(min).9时50分+51分=10时41分, 即走私艇C 最早会在10时41分进入我国领海.

【人教版】八年级下数学《勾股定理》单元训练(含答案)

勾股定理专项训练 专训1.巧用勾股定理求最短路径的长 名师点金: 求最短距离的问题,第一种是通过计算比较解最短问题;第二种是平面图形,将分散的条件通过几何变换(平移或轴对称)进行集中,然后借助勾股定理解决;第三种是立体图形,将立体图形展开为平面图形,在平面图形中将路程转化为两点间的距离,然后借助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出最短路程(距离).用计算法求平面中最短问题 1.如图,学校有一块长方形花圃,有极少数人从A走到B,为了避免拐角C走“捷径”,在花圃内走出了一条“路”,他们仅仅少走了________步路(假设2步为1 m),却踩伤了花草. (第1题) 2.小明听说“武黄城际列车”已经开通,便设计了如下问题:如图,以往从黄石A坐客车到武昌客运站B,现在可以在黄石A坐“武黄城际列车”到武汉青山站C,再从青山站C坐市内公共汽车到武昌客运站B.设AB=80 km,BC=20 km,∠ABC=120°.请你帮助小明解决以下问题: (1)求A,C之间的距离.(参考数据21≈4.6) (2)若客车的平均速度是60 km/h,市内的公共汽车的平均速度为40km/h,“武黄城际列车”的平均速度为180 km/h,为了在最短时间内到达武昌客运站,小明应选择哪种乘车方案?请说明理由.(不计候车时间) (第2题) 用平移法求平面中最短问题 3.如图是一个三级台阶,它的每一级的长、宽和高分别是50 cm,30c m,10 cm,A和B是这个台阶的两个相对的端点,A点上有一只壁虎,它想到B点去吃可口的食物,请你想一想,这只壁虎从A点出发,沿着台阶面爬到B点,至少需爬( ) A.13 cm B.40 cmC.130 cm D.169 cm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讲义全

【课题名称】八上数学《勾股定理》 【考纲解读】 1.掌握勾股定理的含义; 2.理解勾股数,并且会熟练地运用勾股数; 3.能够根据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考点梳理】 考点1: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勾股定理的表示: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那么222a b c += (3)勾股定理的证明: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常见的是拼图法。图形进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根据同一种图形的面积不同的表示方法,列出等式,推导出勾股定理。 考点2:勾股定理的适用围 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所存在的数量关系,它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对于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三边就不具有这一特征。 考点3:勾股数 (1)能够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即222a b c +=中,a ,b ,c 为正整数时,称a ,b ,c 为一组勾股数。 (2)记住常见的勾股数可以提高解题速度,比如3,4,5;6,8,10;5,12,13;7,24,25;8,15,17等。 考点4:勾股定理的应用 (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边长,求第三边。在A B C ?中,90C ∠=?,则c , b ,a ; (2)已知直角三角形一边,可得另外两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3)可以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圆柱和长方体的最短距离问题。 【例题讲解】 c b a H G F E D C B A b a c b a c c a b c a b a b c c b a E D C B A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数学勾股定理》知识点归纳

勾股定理知识点归纳和题型归类 一.知识归纳 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表示方法: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那么222a b c += 2.勾股定理的证明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常见的是拼图的方法,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思路是: ①图形进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 ②根据同一种图形的面积不同的表示方法,列出等式,推导出勾股定理 常见方法如下: 方法一: 4EFGH S S S ?+=正方形正方形ABCD ,2214()2 ab b a c ?+-=, 化简可证. 方法二: 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 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为221422 S ab c ab c =?+=+ 大正方形面积为222()2S a b a ab b =+=++,所以 222a b c += 方法三: 1 ()()2S a b a b =+?+梯形, 211 2S 222 ADE ABE S S ab c ??=+=?+梯形,化简 得证 3.勾股定理的适用范围 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所存在的数量关系,它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对于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三边就不具有这一特征,因而在应用勾股定理时,必须明了所考察的对象是直角三角形 4.勾股定理的应用 ①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边长,求第三边 在ABC ?中,90C ∠=?, 则c b ,a ②知道直角三角形一边,可得另外两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③可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 ,b , c 满足222a b 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其中c 为斜边 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 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数转化为形”来确定三角形的可能形状,在运用这一定理时,可用两小边的平方和22a b +与较长边的平方2c 作比较,若它们相等时,以a , b ,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若 222a b c +<,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 是钝角三角形;若222a b c +>,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c b a H G F E D C B A b a c b a c c a b c a b a b c c b a E D C B A

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复习资料

八年级上册学生辅导材料--勾股定理 1、 勾股定理: 几何语言: 如图,在Rt △ABC 中,∠C= 90° 根据勾股定理:222c b a =+ 1、在直角三角形中,若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3cm ,4cm ,则斜边长为_________ 斜边上的中线长为_____________,斜边上的高长为_________________ 2、在Rt △ABC中, AB=c , BC=a , AC =b ,,∠C=90°,(要求画出草图) ①已知a=5,b=12,求c ? ②已知a=15,c=25,求b ? ③若a ∶b=3∶4,c=10求ABC S ?? 3、如图,从电杆离地面5米处向地面拉一条7米长的钢缆, 求地面钢缆固定点A 到电杆底部B 的距离. 4、一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2、3、x ,那么以x 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为 ( ) A 、13 B 、5 C 、13或5 D 、无法确定 5、下图由4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组成,其中第1个直角三角形腰长为1cm ,求第4个直角三角形斜边长 度是 cm 练习: 6、正方形的面积是4,则它的对角线长是( ) A 、2 B 、2 C 、22 D 、4

7、如图,在△ABC 中,AD ⊥BC 于D ,AB=3,BD=2,DC=1,则AC=( ) A 、6 B 、6 C 、5 D 、4 8、如图,已知一根长8m 的竹杆在离地3m 处断裂,竹杆顶部 抵着地面,此时,顶部距底部有 m ; 9、如图所示,有一条小路穿过长方形的草地ABCD ,AB=60m,BC=84m, AE=100m,?则这条小路的面积是多少? 10、如图,在海上观察所A,我边防海警发现正北6km 的B 的C 处行驶.我边防海警即刻派船前往C 处拦截.若可疑船只的行驶速度为40km/h ,则我边防海警船的速度为多少时,才能恰好在C 处将可疑船只截住?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方法:(1)先确定最大边(如c ) (2)验证2c 与22b a +是否具有相等关系 (3)若2c =22b a +,则△ABC 是以∠C 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若2c ≠22b a + 则△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 勾股数: 满足22b a +=2c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如(1)3,4,5; (2)5,12,13; (3)6,8,10;(4)8,15,17 (5)7,24,25 (6)9, 40, 41 11、如图,在5×5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请在给定网格中按下列要求画出图形: 从点A 出发画一条线段AB,使它的另一个端点B在格点上,且长度分别为 (1)32; (2)25; (3) 10 (4)13 12. 在△ABC中,AB=2, BC=4, AC=23, ∠C =30°, 求∠B 的大小. 13. 如图,AD ⊥CD , AB=13,BC=12,CD=4,AD=3, 已知 8km C A B 6km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勾股定理

第十八章勾股定理 知识点一: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要点诠释: 勾股定理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质之一,其主要应用: (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两边的关系,求直角三角形的另两边 (3)利用勾股定理可以证明线段平方关系的问题 知识点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则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要点诠释: 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应注意: (1)首先确定最大边,不妨设最长边长为:c; (2)验证c2与a2+b2是否具有相等关系,若c2=a2+b2,则△ABC是以∠C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 (若c2>a2+b2,则△ABC是以∠C为钝角的钝角三角形;若c2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勾股定理教案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一) 教学内容: 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过程与方法: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其勤奋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 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教学过程 1.引入 目前世界上许多科学家正在试图寻找其他星球的“人”,为此向宇宙发出了许多信号,如地球上人类的语言、音乐、各种图形等。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曾建议,发射一种反映勾股定理的图形,如果宇宙人是“文明人”,那么他们一定会识别这种语言的。这个事实可以说明勾股定理的重大意义。尤其是在两千年前,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让学生画一个直角边为3cm 和4cm 的直角△ABC ,用刻度尺量出AB 的长。 以上这个事实是我国古代3000多年前有一个叫商高的人发现的,他说:“把一根直尺折成直角,两段连结得一直角三角形,勾广三,股修四,弦隅五。”这句话意思是说一个直角三角形较短直角边(勾)的长是3,长的直角边(股)的长是4,那么斜边(弦)的长是5。 再画一个两直角边为5和12的直角△ABC ,用刻度尺量AB 的长。 你是否发现32+42与52的关系,52+122和132的关系,即32+42=52,52+122=132,那么就有勾2+股2=弦2。 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吗? 命题1: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 那么 。 2、合作探究: 方法1:已知:在△ABC 中,∠C=90°,∠A 、∠B 、 ∠C 的对边为a 、b 、c 。 A B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勾股定理章节知识点

§3.1勾股定理 【知识点梳理】 一、格点图形的面积 在方格纸(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正方形)中,我们把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以格点为顶点的图形称为格点图形.利用网格可以求出格点图形的面积. 例1:如图,方格纸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我们把以格点连线为边的多边形称为“格点多边形”.图中的四边形ABCD 就是一个“格点多边形”,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 二、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若把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和斜边分别记为c b a 、、(如图3.1.1),则222c b a =+ 例2:在Rt △ABC 中,∠C=90°.(1)如果AC=3,BC=4,那么AB= (2)如果AB=25,BC=24,那么AC= 三、勾股定理的验证 勾股定理的推导方法有很多种,到目前为止,能够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有近500种.课本上是利用图形的“截、割、补、拼”来说明表示相同图形面积的代数式之间的恒等关系,既具有严密性,又具有直观性. 例3:如图,分别以边长分别为c b a 、、(c 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的3边为边向外作三个正方形拼成如图所示的图形,是利用面积知识验证勾股定理. 四、勾股定理的应用 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中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只要知道直角三角形中任意两条边的长度就可以求出第三条边的长度. 例4:如图,滆湖有A 、B 两点,从与BA 方向成直角的BC 方向上的点C 处测得CA=13米,CB=12米,求AB 长.

【典例展示】 题型一格点图形中的距离问题 例1:如图,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1,A、B、C都在小方格的顶点上,则点B到AC所在直线的距离为 题型二运用勾股定理求直角三角形的边长 例2:如图,在Rt△ABC中,∠C=90°.AD平分∠CAB,DE⊥AB于点E,若AC=6,BC=8,求:(1)DE的长;(2)△ADB的面积. 题型三折纸中勾股定理的运用 例3:如图,四边形ABCD是一张边长为9的正方形,将其沿MN折叠,使点B落在边CD上的点B′处,点A对应点为A′,且B′C=3,则AM的长是() A.1.5 B.2 C.2.25 D.2.5 题型四运用勾股定理进行说理 例4:如图,在△ABC中,∠ABC=45°,CD⊥AB,BE⊥AC,垂足分别为 D、E,F为BC的中点,BE与DF、DC分别交于点G,H,∠ABE=∠CBE. (1)线段BH与AC相等吗?若相等给予证明,若不相等请说明理由;(2)求证:BG2-GE2=EA2.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典型例题分析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典型例习题 一、经典例题精讲 题型一:直接考查勾股定理 例1.在ABC ?中,90C ∠=?. ⑴已知6AC =,8BC =.求AB 的长 ⑵已知17AB =,15AC =,求BC 的长分析:直接应用勾股定理 222a b c += 解:⑴2210AB AC BC =+= ⑵228BC AB AC =-= 题型二:利用勾股定理测量长度 例题1 如果梯子的底端离建筑物9米,那么15米长的梯子可以到达建筑物的高度是多少米? 解析:这是一道大家熟知的典型的“知二求一”的题。把实物模型转化为数学模型后,.已 知斜边长和一条直角边长,求另外一条直角边的长度,可以直接利用勾股定理! 根据勾股定理AC 2+BC 2=AB 2, 即AC2+92=152,所以AC 2 =144,所以AC=12. 例题2 如图(8),水池中离岸边D 点1.5米的C 处,直立长着一根芦苇,出水部分B C的长是0.5米,把芦苇拉到岸边,它的顶端B 恰好落到D 点,并求水池的深度AC. 解析:同例题1一样,先将实物模型转化为数学模型,如图 2. 由题意可知△AC D中,∠ACD=90°,在Rt △ACD 中,只知道CD =1.5,这是典型的利用勾股定理“知二求一”的类型。 标准解题步骤如下(仅供参考): 解:如图2,根据勾股定理,AC 2+CD 2=A D2 设水深AC= x 米,那么AD =A B=AC+CB =x +0.5 x2+1.52=( x +0.5)2 解之得x =2. 故水深为2米. 题型三:勾股定理和逆定理并用—— 例题3 如图3,正方形ABCD 中,E 是BC 边上的中点,F 是AB 上一点,且AB FB 4 1= 那么△DEF 是直角三角形吗?为什么? C B D A

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

八年级上册 勾股定理 1、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3,2,90,60===∠=∠=∠CD BC D B A 则=AB ( ) A.4 B.5 C.32 D. 33 8 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是另一边的2倍,并且有一个角是 30,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形状是( ) A.直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D.不能确定 3、如图,在ABC Rt ?中, 90=∠BAC ,过顶点A 的直线ACB ABC BC DE ∠∠、,//的平分线分别交DE 于点D E 、,若10,6==BC AC ,则DE 的长为 ( ) A.14 B.16 C.18 D.20 4、如图,P 为ABC ?边BC 上的一点,且PB PC 2=,已知,60,45 =∠=∠APC ABC 则 ACB ∠的度数是_____。 5、如图,四边形ABCD 中,已知AB:BC:CD:DA=2:2:3:1,且 90=∠B ,则______=∠DAB 。 6、如图,四边形ABCD 中,,26,24,8,6cm DA cm CD cm BC cm AB ====且 90=∠ABC ,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是2_____cm 。 7、如图,P 是长方形ABCD 内一点,已知5,4,3===PC PB PA ,那么2 PD 等于_____。8、矩形纸片ABCD 中,3=AB 厘米,4=BC 厘米,现将C A ,重合, 使纸片折叠压平,设折痕为EF ,重叠部分?AEF 的面积为____。 9、如图,已知B A ∠=∠,111,,PP BB AA 均垂直于11B A ,A A B B C C P 题图) 第4(D 题图)第5(D A B C 题图)第6(题图)(第7A B C D P 12 ,20,16,1711111====B A BB PP AA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基础练习题

勾股定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2013·黔西南州中考)一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的长为 ( ) A.5 B. C. D.5或 2.如图,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板ABC,两直角边 AC=6cm,BC=8cm.现将直角边AC沿直线AD折叠,使它落在斜 边AB上,且点C落到点E处,则CD等于( ) A.2cm B.3cm C.4cm D.5cm 3.(2013·资阳中考)如图,点E在正方形ABCD内,满足 ∠AEB=90°,AE=6,BE=8,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A.48 B.60 C.76 D.80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4.(2013·莆田中考)如图是一株美丽的勾股树,其中所有 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 正方形A,B,C,D的面积分别为2,5,1,2.则最大的正方形 E的面积是. 5.如图,等腰△ABC中,AB=AC,AD是底边上的高,若AB=5cm,BC=6cm,则AD= cm.

6.(2013·桂林中考)如图,在△ABC中,CA=CB,AD⊥BC,BE⊥AC,AB=5,AD=4,则AE= . 三、解答题(共26分)[ 7.(8分)已知,如图,在△ABC中,∠C=90°,∠1=∠2,CD=15,BD=25,求AC的长. 8.(8分)在△ABC中,AB=15,AC=20,BC边上的高AD=12,试求BC边的长. 【拓展延伸】 9.(10分)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的绿地,量得两直角边长分别为6m,8m.现在要将绿地扩充成等腰三角形,且扩充部分是以8m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求扩充后等腰三角形绿地的周长.(图2,图3备用)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勾股定理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一章勾股定理 1.1 探索勾股定理 第1课时认识勾股定理 1.若△ABC中,∠C=90°, (1)若a=5,b=12,则c= ; (2)若a=6,c=10,则b= ; (3)若a∶b=3∶4,c=10,则a= ,b= . 2.某农舍的大门是一个木制的矩形栅栏,它的高为2 m,宽为1.5 m,现需要在相对的顶点间用一块木棒加固,木板的长为 . 3.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5 cm,12 cm,则斜边上的高为 . 4.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13 cm,底边长为10 cm,则面积为(). A.30 cm2 B.130 cm2 C.120 cm2 D.60 cm2 5.轮船从海中岛A出发,先向北航行9km,又往西航行9 km,由于遇到冰山,只好又向南航行4 km,再向西航行6 km,再折向北航行2 km,最后又向西航行9 km,到达目的地B,求AB两地间的距离. 6.一棵9 m高的树被风折断,树顶落在离树根3 m之处,若要查看断痕,

要从树底开始爬多高? 7.折叠长方形ABCD的一边AD,使点D落在BC边的F点处,若AB=8 cm,BC=10 cm,求EC的长. 参考答案: 1.(1)13;(2)8;(3)6,8. C F

2.2.5m. 60cm. 3. 13 4.D. 5.25km. 6.4. 7.3 cm. 1.1 探索勾股定理 第2课时验证勾股定理 1.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算术上记载有“勾三股四弦五”.你知道它的意思吗? 它的意思是说: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3和4个长度单位,那么它的斜边的长一定是5个长度单位,而且3、4、5这三个数有这样的关系:32+42=52. (1)请你动动脑筋,能否验证这个事实呢?该如何考虑呢? (2)请你观察下列图形,直角三角形ABC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为AC=7,BC=4,请你研究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AB的长的平方是否等于42+72? 2.下图甲是任意一个直角三角形ABC,它的两条直角边的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如图乙、丙那样分别取四个与直角三角形ABC全等的三角形,放在边长为a+b的正方形内.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数学勾股定理知识点

勾股定理知识点 一、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定义: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 a2+b2=c2. 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A B C a b c 弦 股 勾 勾:直角三角形较短的直角边 股:直角三角形较长的直角边 弦:斜边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下面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 勾股数:满足a2+b2=c2的三个正整数叫做勾股数(注意:若a,b,c、为勾股数,那么ka,kb,kc同样也是 勾股数组。) *附:常见勾股数:3,4,5; 6,8,10; 9,12,15; 5,12,13 3. 判断直角三角形: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经典直角三角 形:勾三、股四、弦五) 其他方法:(1)有一个角为9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用它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步骤是: (1)确定最大边(不妨设为c); (2)若c2=a2+b2,则△ABC是以∠C为直角的三角形; 若a2+b2<c2,则此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其中c为最大边); 若a2+b2>c2,则此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其中c为最大边) 4.注意:(1)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2)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角等于30°。 5. 勾股定理的作用: (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求另两边的关系。 (3)用于证明线段平方关系的问题。

(完整版)初二(八年级)下册数学勾股定理典型习题

初二(八年级)下册数学勾股定理典型习题 一、基础知识点: 1.勾股定理 内容: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表示方法: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那么222a b c += 勾股定理的由来:勾股定理也叫商高定理,在西方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我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直角边称为股,斜边称为弦.早在三千多年前,周朝数学家商高就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形式的勾股定理,后来人们进一步发现并证明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为: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勾股定理的证明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常见的是拼图的方法 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思路是 ①图形进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 ②根据同一种图形的面积不同的表示方法,列出等式,推导出勾股定理 常见方法如下: 方法一:4EFGH S S S ?+=正方形正方形ABCD ,221 4()2 ab b a c ?+-=,化简可证. 方法二: 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 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为221 422S ab c ab c =?+=+ 大正方形面积为 222()2S a b a ab b =+=++ 所以222a b c +=方法三:1 ()()2 S a b a b =+?+梯形, 211 2S 222 ADE ABE S S ab c ??=+=?+梯形,化简得证 3.勾股定理的适用范围 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所存在的数量关系,它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对于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三边就不具有这一特征,因而在应用勾股定理时,必须明了所考察的对象是直角三角形 4.勾股定理的应用①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边长,求第三边在ABC ?中,90C ∠= ?,则c = ,b ,a =②知道直角三角形一边,可得另外两边之间的数量关系③可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 实际问题 5.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 ,b ,c 满足222a b 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其中c 为斜边 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数转化为形”来确定三角形的可能形状,在运用这一定理时,可用两小边的平方和22a b +与较长边的平方2c 作比较,若它们相等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若222a b c +<,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若222a b c +>,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②定理中a ,b ,c 及222a b c +=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不可认为是唯一的,如若三角形三边长a ,b ,c 满足222a c b +=,那么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但是b 为斜边 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用问题描述时,不能说成:当斜边的平方等于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时,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6.勾股数 c b a H G F E D C B A b a c b a c c a b c a b a b c c b a E D C B A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勾股定理知识点与练习知识讲解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勾股定理知识点与 练习

勾股定理 知识点一: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 . 勾股数: . 常见勾股数:3、4、5; 6、8、10; 5、12、13; 8、15、17; 7、24、25。 要点诠释: 勾股定理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质之一,其主要应用: (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两边的关系,求直角三角形的另两边 (3)利用勾股定理可以证明线段平方关系的问题 例1、若Rt ABC 中,90C ?∠=且a=5,b=12,则c= , 例2、Rt △ABC 中,若c=10,a ∶b=3∶4,则a= ,b= . 例3、如图,由Rt△ABC 的三边向外作正方形,若最大正方形的边长为8cm , 则正方形M 与正方形N 的面积之和为2_____cm 4、下列各组数:①0.3,0.4,0.5;②9,12,16;③4,5,6;④a 8,a 15,a 17(0≠a ); ⑤9,40,41。其中是勾股数的有( )组 A 、1 B 、2 C 、3 D 、4 练习 1、在△ABC 中,∠C=90°,c=37,a=12,则b=( ) A 、50 B 、35 C 、34 D 、26 2、在Rt △ABC 中,∠C=90°,周长为60,斜边与一条直角边之比为13∶5,则这个三角形三边长分别是( ) A.5、4、3 B.13、12、5 C.10、8、6 D.26、24、10 3、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 、b 、c, 22144,25a b ==,则2c =( ) A 、169 B 、119 C 、169或119 D 、13或25 知识点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例1、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2ab=(a+b)2 -c2 ,则此三角形是 ( ).

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知识点和典型例习题 一、基础知识点: 1.勾股定理 内容: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表示方法: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那么222a b c += 2.勾股定理的证明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常见的是拼图的方法 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思路是 ①图形通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 ②根据同一种图形的面积不同的表示方法,列出等式,推导出勾股定理 常见方法如下: 方法一:4EFGH S S S ?+=正方形正方形ABCD , ,化简可证. 方法二: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四个直角三角形 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为221 422 S ab c ab c =?+=+ 大正方形面积为 2 22() 2S a b a a b b =+=++ 所以222a b c += 方法三:1()()2S a b a b =+?+梯形,211 2S 222 ADE ABE S S ab c ??=+=?+梯形,化简得证 3.勾股定理的适用范围 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所存在的数量关系,它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对于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三边就不具有这一特征,因而在应用勾股定理时,必须明了所考察的对象是直角三角形 4.勾股定理的应用①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边长,求第三边在ABC ?中,90C ∠ =?,则c =,b ,a =②知道直角三角形一边,可得另外两边之间的数量关系③可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实 际问题 5.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 ,b ,c 满足222a b 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其中c 为斜边 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数转化为形”来确定三角形的可能形状,在运用这一定理时,可用两小边的平方和22a b +与较长边的平方2c 作比较,若它们相等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否则,就不是直角三角形。 ②定理中a ,b ,c 及222a b c +=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不可认为是唯一的,如若三角形三边长a ,b ,c 满足222a c b +=,那么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但是b 为斜边 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用问题描述时,不能说成:当斜边的平方等于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时,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6.勾股数 ①能够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即222a b c +=中,a ,b ,c 为正整数时,称a ,b ,c 为一组勾股数 ②记住常见的勾股数可以提高解题速度,如3,4,5;6,8,10;5,12,13;7,24,25,8,15,17等 ③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n 组勾股数: c b a H G F E D C B A b a c b a c c a b c a b a b c c b a E D C B A

(完整版)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勾股定理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教案 勾股定理(一)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2.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3.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其勤奋学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 2.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三、课堂引入 目前世界上许多科学家正在试图寻找其他星球的“人”,为此向宇宙发出了许多信号,如地球上人类的语言、音乐、各种图形等。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曾建议,发射一种反映勾股定理的图形,如果宇宙人是“文明人”,那么他们一定会识别这种语言的。这个事实可以说明勾股定理的重大意义。尤其是在两千年前,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让学生画一个直角边为3cm 和4cm 的直角△ABC ,用刻度尺量出AB 的长。 以上这个事实是我国古代3000多年前有一个叫商高的人发现的,他说:“把一根直尺折成直角,两段连结得一直角三角形,勾广三,股修四,弦隅五。”这句话意思是说一个直角三角形较短直角边(勾)的长是3,长的直角边(股)的长是4,那么斜边(弦)的长是5。 再画一个两直角边为5和12的直角△ABC ,用刻度尺量AB 的长。 你是否发现32+42与52的关系,52+122和132的关系,即32+42=52,52+122=132,那么就有勾2+股2=弦2。 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吗? 命题1: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 那么 。 四、合作探究: 方法1:已知:在△ABC 中,∠C=90°,∠A 、∠B 、∠C 的对边为a 、b 、c 。 求证:a 2+b 2=c 2。 分析:⑴让学生准备多个三角形模型,最好是有颜色的吹塑纸,让学生拼摆不同的形状,利用面积相等进行证明。 ⑵拼成如图所示,其等量关系为:4S △+S 小正=S 大正 A B

(完整)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勾股定理练习题及答案 1.在直角三角形ABC中,斜边AB=1,则AB2 2 2AC BC+ +的值是() A.2 B.4 C.6 D.8 2.如图18-2-4所示,有一个形状为直角梯形的零件ABCD,AD∥BC,斜腰DC的长为10 cm,∠D=120°,则该零件另一腰AB的长是______ cm(结果不取近似值). 3.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5和12,则它斜边上的高为_______. 4.一根旗杆于离地面12m处断裂,犹如装有铰链那样倒向地面,旗杆顶落于离旗杆地步16m,旗杆在断裂之前高多少m? 5.如图,如下图,今年的冰雪灾害中,一棵大树在离地面3米处折断,树的顶端落在离树杆底部4米处,那么这棵树折断之前的高度是米. 6.飞机在空中水平飞行,某一时刻刚好飞到一个男孩子头顶正上方4000米处,过了20秒,飞机距离这个男孩头顶5000米,求飞机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 7.如图所示,无盖玻璃容器,高18cm,底面周长为60cm,在外侧距下底1cm的点C处有一蜘蛛,与蜘蛛相对的容器的上口外侧距开口1cm的F处有一苍蝇,试求急于扑货苍蝇充饥的蜘蛛,所走的最短路线的长度. 8.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所示,已知AC=3cm,AB=4cm,BD=12cm。求CD的长. 9.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60°,∠B=∠D=90°,BC=2,CD=3,求AB的长. 10.如图,一个牧童在小河的南4km的A处牧马,而他正位于他的小屋B的西8km北7km处,他想把他的马牵到小河边去饮水,然后回家.他要完成这件事情所走的最短路程是多少? 11如图,某会展中心在会展期间准备将高5m,长13m,宽2m的楼道上铺地毯,已知地毯平方米18元,请你帮助计算一下,铺完这个楼道至少需要多少元钱? 12.甲、乙两位探险者到沙漠进行探险,没有了水,需要寻找水源.为了不致于走散,他们用两部对话机联系,已知对话机的有效距离为15千米.早晨8:00甲先出发,他以6千米/时的速度向东行走,1小时后乙出发,他以5千米/时的速度向北行进,上午10:00,甲、乙二人相距多远?还能保持联系吗? “路” 4m 3m 第2题图第5题图 第7题图第9题图 第8题图 5m 13m 第11题

八年级数学下勾股定理-单元测试题(带答案)

(第6题) A B D C (第12题) 30 7米5米 八年级下勾股定理测试题 姓名: 分数: 一、耐心填一填(每小题3分,共36分) 1、在Rt △ABC 中,∠C=90°,AC=3,BC=4,则AB=___________; 2、如图,小明的爸爸在院子的门板上钉了一个加固板,从数学的角度看, 这样做的道理是 . 3、小明同学要做一个直角三角形小铁架,他现有4根长度分别为4cm 、6cm 、8cm 、10cm 的铁棒,可用于制作成直角三角形铁架的三条铁棒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分别为7,24,25,则这个三角形的最大内角是 度. 5、在△ABC 中,∠C =90°,若c =10,a ∶b =3∶4,则ab = . 6、如图,在等腰△ABC 中,AB=AC=10,BC=12,则高AD=________; 7、等腰△ABC 的面积为12cm 2 ,底上的高AD =3cm , 则它的周长为________. 8、在Rt △ABC 中,斜边AB =2,则AB 2+BC 2+CA 2=________. 9、有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是4和5,要使这个三角形成为直角三角形,则第三边长为 ; 10、有两棵树,一棵高6米,另一棵高3米,两树相距4米.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至少飞了________米. 11、一个三角形的三边的比为5∶12∶13,它的周长为60cm ,则它的面积是________. 12、如图,今年第8号台风“桑美”是50多年以来登陆我国大陆地区 最大的一次台风,一棵大树受“桑美”袭击于离地面5米 处折断倒下,倒下部分的树梢到树的距离为7米, 则这棵大树折断前有__________米(保留到0.1米)。 二、精心选一选(每小题4分,共24分) 13、下列各组数据为边的三角形中,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 2、3、7 B 、5、4、8 C 、5、2、1 D 、2、3、 5 14、正方形ABCD 中,AC=4,则正方形ABCD 面积为( ) A 、 4 B 、8 C 、 16 D 、32 15、已知Rt △ABC 中,∠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b,c ,若∠B=90○ ,则( ) A 、b 2= a 2+ c 2 ; B 、c 2= a 2+ b 2; C 、a 2+b 2=c 2; D 、a +b =c 16、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2ab=(a+b)2 -c2,则此三角形是 ( ). A 、钝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等边三角形 17、将Rt △ABC 的三边都扩大为原来的2倍,得△A ’B ’C ’,则△A ’B ’C ’为( )

八年级数学上册勾股定理教案

课题:17.1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第1课时)(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第十七章第一节)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教材地位作用 这节课内容为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第十七章第一节勾股定理第一课时。勾股定理是学生在学习了直角三角形有关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本课学习,它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是几何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在实际生活中用途很大。 通过课题的学习,学生可以经历从实际问题观察、发现、抽象出数学问题,猜想并验证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到综合应用已学知识联想、证明的全过程,从而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思维能力。 本节课学习过程中渗透了数形结合、从特殊到一般和方程思想等重要数学思想,同时为勾股定理逆定理和后续解直角三角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也为高中学习的一般三角形中余弦定理和平面解析几何的部分公式做铺垫。 2、教学重点 勾股定理的学习是建立在掌握一般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以及三角形全等的基础上, 是直角三角形性质的拓展。本节课主要是对勾股定理的探索和勾股定理的证明。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本节课介绍的是等积法。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引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用多样化策略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以上考虑,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探索、验证、证明勾股定理过程 八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几何的观察能力和说理能力,也有了一定的空间想象和动手操作能力,但是他们的推理能力较弱、抽象思维能力不足。而本节课先采用的是等积法证明。对于其他的证明方法,由于需要合理的发散思维和联想,没有教师的启发引领,学生不容易独立想到。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八年级学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他们喜欢动手,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索新知的能力。因此,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本节活动课应当恰当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的数学核心观念与数学能力,还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A.知识技能目标:①经历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典型例题归类总结

勾股定理典型例题归类总结 题型一:直接考查勾股定理 例1.在ABC ?中,90C ∠=?. ⑴已知6AC =,8BC =.求AB 的长 ⑵已知17AB =,15AC =,求BC 的长 跟踪练习: 1.在ABC ?中,90C ∠=?. (1)若a=5,b=12,则c= ; (2)若a:b=3:4,c =15,则a = ,b = . (3)若∠A=30°,BC=2,则A B= ,AC= . 2. 在Rt △A BC中,∠C =90°,∠A,∠B,∠C 分别对的边为a ,b ,c,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B 、 C 、 D 、 3.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三个连续偶数,则它的三边长分别为( ) A 、2、4、6 B 、4、6、8 C 、6、8、10 D 、3、4、5 4.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为2,则斜边的长为( ) A 、 B 、 C 、1 D 、2 5.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2cm ,则等边三角形的面积为( ) A 、 B 、 C 、1 D 、 6.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为2和3,则第三边的长为___________. 7.如图,∠AC B=∠ABD=90°,AC=2,BC=1,,则BD=___________.? 8.已知△ABC 中,AB=AC=10,BD 是A C边上的高线,CD=2,那么BD 等于( ) A 、4 B、6 C、8 D、 9.已知R t△ABC 的周长为,其中斜边,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10. 如果把勾股定理的边的平方理解为正方形的面积,那么从面积的角度来说,勾股定理可以推广. (1)如图,以Rt △ABC 的三边长为边作三个等边三角形,则这三个等边三角形的面积1S 、2S 、3S 之间有何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图,以Rt△A BC 的三边长为直径作三个半圆,则这三个半圆的面积1S 、2S 、3S 之间有何关系? (3)如果将上图中的斜边上的半圆沿斜边翻折180°,请探讨两个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与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此阴影部分在数学史上称为“希波克拉底月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