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算法、流程图(1)——顺序结构

算法、流程图(1)——顺序结构

算法、流程图(1)——顺序结构
算法、流程图(1)——顺序结构

算法、流程图(1)——顺序结构

【学习目标】

1. 通过实例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

2.了解流程图的概念,了解常用流程图符号的意义;

3.能用程序图表示顺序结构的算法;

【教学过程】

一.算法的概念

思考:现有一商品,价格在08000元之间,采取怎样的策略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猜出正确的答案呢?

1.算法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算法的特点:有限性、确定性、可行性、逻辑性、普遍性、多样性。

3.算法的描述方式:(1)自然语言,即大众化语言;(2)图形语言,即流程图;(3)代码

语言,即程序设计语言.

++++的一个算法。

例1. 给出求12345

二.流程图

算法可以用自然语言来描述,但为了使算法的程序或步骤表达得更为直观,我们更经常地用图形方式来表达它.例1的算法还可以用下列的流程图来表示

建构数学

1.流程图的概念:

流程图是用一些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简单的文字说明来表示算法几程序结构的一种图形程序.它直观、清晰,便于检查和修改.

其中,图框表示各种操作的类型,图框中的文字和符号表示操作的内容,带箭头的流程线(指向线)表示操作的先后次序.

2

3

②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流程线要规范;

③除判断框外,大多数框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

.

4

依次进行多个处理的结构称为顺序结构.

数学运用

例2.写出作ABC ?的外接圆的一个算法.并画出流程图。

例3.已知两个单元分别存放了变量x 和y 的值,试交换这两个变量值.

例3.半径为r 的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为2S r π=,当10r =时,写出计算圆面积的算法,画

出流程图.

回顾小结

1.流程图的概念:

2.画流程图的步骤:先用自然语言描述解决问题的一个算法,再把自然语言转化为流程图;3.顺序结构的概念:依次进行多个处理的结构称为顺序结构.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试题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20小题,共60分) 1、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时,首先应该确定程序“做什么?”,然后再确定程序“如何做?”请问“如何做?”是属于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哪一个步骤?() A、分析问题 B、设计算法 C、编写程序 D、调试程序 2、在调试程序过程中,下列哪一种错误是计算机检查不出来的?() A、编译错误 B、执行错误 C、逻辑错误 D、任何错误计算机都能检查出来 3、下列关于算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一个算法至少有一个输入和一个输出 B、算法的每一个步骤必须确切地定义 C、一个算法在执行有穷步之后必须结束 D、算法中有待执行的运算和操作必须是相当基本的。 4、流程图中表示判断的是()。 A、矩形框B、菱形框C、圆形框D、椭圆形框 5、任何复杂的算法都可以用三种基本结构组成,下列不属于基本结构的是() A、顺序结构 B、选择结构 C、层次结构 D、循环结构 6、能够被计算机直接识别的语言是() A、伪代码 B、高级语言 C、机器语言 D、汇编语言 7、在VB语言中,下列数据中合法的长整型常量是() A、08A B、2380836E C、88.12345 D、1.2345E6 8、求Mid(“ABCDEFG”,3,2)的结果是() A、“ABC” B、“CD” C、“ABCDEF” D、“BCD” 9、表达式 A+B+C=3 OR NOT C<0 OR D>0 当A=3,B=4,C=-5,D=6时的运算结果是() A、0 B、1 C、TRUE D、FALSE 10、在循环语句 For x=1 to 100 step 2 …… Next x 中,x能达到的最大值是() A、100 B、99 C、98 D、97 11、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VB的对象的是() A、窗体的背景颜色 B、命令按钮 C、文本框 D、标签 12、在调试程序的时候,经常要设置断点,设置断点的快捷键是()

算法与程序框图汇总

算法与程序框图 一、程序框图与算法基本逻辑结构: 1.程序框图符号及作用: 例:解一元二次方程:2 0(0)ax bx c a ++=≠ 2.画程序框图的规则: 为了使大家彼此之间能够读懂各自画出的框图,必须遵守一些共同的规则,下面对一些常用的规则做一简要介绍. (1)实用标准的框图符号. (2)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 (3)一个完整的程序框图必须有终端框,用于表示程序的开始和结束. (4)除判断框外,大多数框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判断框是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 符号,另外,一种判断框是“是”与“不是”两分支的判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还有一种是多分支判断,有几个不同的结果. (5)在图形符号内用于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

3.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 (1)顺序结构 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 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的,它是由 若干个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的,它是任何一 个算法离不开的基本结构.如图,只有在执行完步 骤n 后,才能接着执行步骤n+1. 例:.已知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分别为5、8、9,写出求梯形的面积的算法,画出流程图. 解:算法如下: S1 a ←5; S2 b ←8; S3 h ←9; S4 S ←(a +b )×h /2; S5 输出S . 流程图如下: (2)条件结构 一些简单的算法可以用顺序结构来实现,顺序结构中所表达的逻辑关系是自然串行,线性排列的.但这种结构无法描述逻辑判断,并根据判断结果进行不同的处理的操作,(例如遇到十字路口看信号灯过马路的问题)因此,需要另一种逻辑结构来处理这类问题. 条件结构的结构形式如图,在此结构中含有一个判断框,算法执行到此判断框给定的条件P 时,根据条件P 是否成立,选择不同的执行框(步骤A ,步骤B ),无论条件P 是否成立,只能执行步骤A 或步骤B 之一,不可以两者都执行或都不执行.步骤A 和步骤B 中可以有一个是空的. 例:某铁路客运部门规定甲、乙两地之间旅客托运行李的费用为 0.53, 50, 500.53(50)0.85, 50, c ωωωω?≤?=? ?+-?>?其中ω(单位:kg )为行李的重量. 试给出计算费用c (单位:元)的一个算法,并画出流程图. 1S 输入行李的重量ω; 2S 如果50ω≤,那么0.53c ω=?, 否则500.53(50)0.85c ω=?+-?; 3S 输出行李的重量ω和运费c . 步骤n 步骤n+1 ↓ ↓ ↓ 开始结束b h a 589S (+)×/2a b h 输出S 满足条件?步骤A 步骤B 是否满足条件?步骤A 是 否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选修一《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教案.doc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第一课初识算法与程序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算法的概念,培养学生自我探索信息,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 (2)能初步利用算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动 手操作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亲身经历体验获得对此算法的感性认识,培养学 生自我获取信息、分析评价信息、、表达呈现信息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其信息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算法概念的理解 难点:如何科学合理的选择和设计算法。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 以趣味性问题设置情境,激发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兴趣,与学生进行互动 探讨,通过 Flash 演示材料,比较直观地把抽象的问题简单化,使学生的思考 逐步深入,从而总结出算法的概念,学会如何设计和选择算法,培养学生自主 探究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课时) (一)我们来共同寻找下面一些生活中比较现实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问题一】天下真的有“不要钱的午餐”吗? 某一餐馆门口海报上写着“不要钱的午餐”,规则如下:在三个月内,来

的顺序都坐一遍,以后来吃饭就可永远免费” 。于是有人想,这太容易了,每人每次坐不同的位置,吃五次不就行了?于是他就叫上自己的朋友参加这项活动,可是,吃了十次之后,还没有吃上免费午餐,这是怎么回事呢? 学生们感觉非常有意思,很快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热烈的讨论并得出了破解问题 的步骤:①第一个座位5个人都有坐的机会②第二个座位只有4个人中的任一 个有坐的机会(一个人不能同时坐两个座位)③第三个座位只有3个人中的任 一个有坐的机会④第四个座位只有2个人中的任一个有坐的机会⑤第五个座位 只有1个人有坐的机会⑥计算:5×4×3×2×1=120⑦得出结论:需 要吃120次才有可能吃上免费午餐。 【问题二】有三个和尚和三个妖怪过河,只有一条能装下两个人的船,在河的 任何一方或者船上,如果妖怪的人数大于和尚的人数,那么和尚就会有被吃掉 的危险。你能不能找出一种安全的渡河方法呢?请写一写你的渡河方案。学 生:学生讨论回答。 〖展示步骤〗 ①两个妖怪先过河,一个妖怪回来; ②再两个妖怪过河,一个妖怪回来; ③两个和尚过河,一个妖怪和一个和尚回来; ④两个和尚过河,一个妖怪回来; ⑤两个妖怪过河,一个妖怪回来; ⑥两个妖怪过河。 【F lash 动画展示】通过讨论和动画展示,我们可以知道,计算机解决问题和 人解决问题一样需要有清晰的解题步骤。算法就是解决问题的程序或步骤。(二)【课件展示】算法的概念:

[K12学习]2018版高中数学 第一章 算法初步 1.2.1 顺序结构学案 苏教版必修3

1.2.1 顺序结构 1.了解常用流程图符号(输入、输出框,处理框,判断框,起止框,流程线等)的意义.(重点) 2.能用流程图表示顺序结构.(易错、易混点) 3.能识别简单的流程图所描述的算法.(重点、难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 流程图的概念 阅读教材P7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流程图 流程图是由一些图框和流程线组成的,其中图框表示各种操作的类型,图框中的文字和符号表示操作的内容,流程线表示操作的先后次序. 2.流程图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 判断正误: (1)流程图是描述算法的语言.( ) (2)任何流程图都有起止框,它表示一个算法的起始和结束.( ) (3)在流程图中,任何一个程序框都只有一个进入点和退出点.( ) 【解析】(1)√.流程图是算法的图形表示,故正确. (2)√.由算法的含义知正确.

(3)×.在程序框中,除判断框外,其他程序框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故错误. 【答案】(1)√(2)√(3)× 教材整理2 顺序结构及形式 阅读教材P8~P9“练习”以上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1.顺序结构 依次进行多个处理的结构称为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最简单、最基本的结构. 2.顺序结构的形式 顺序结构的形式如图1-2-1所示,其中A与B两个框是依次执行的. 图1-2-1 判断正误: (1)顺序结构必须有两个起止框,穿插输入、输出框和处理框,没有判断框.( ) (2)顺序结构中的处理框按计算机执行顺序沿流程线依次排列.( ) (3)含有顺序结构的流程图中,其顺序结构只能是自上而下.( ) 【解析】(1)√.根据顺序结构的定义知正确. (2)√.结合顺序结构的定义知(2)正确. (3)×.在流程图中,顺序结构可按自上而下或自左而右的顺序排列,故(3)错误. 【答案】(1)√(2)√(3)× [小组合作型] ①流程图虽可以描述算法,但不如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直观; ②流程图中可以没有输出框,但必须要有输入框给变量赋值; ③输入框可以在起始框后,也可以在判断框后; ④判断框内的条件是唯一的.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程序框图、顺序结构

人教版高中数学同步练习 1.1.2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 第1课时程序框图、顺序结构 课时目标 1.理解程序框图的含义.2.掌握各类程序框的功能.3.掌握算法的顺序结构.1.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程序框、流程线及文字说明来表示算法的图形. (2)在程序框图中,一个或几个程序框的组合表示算法中的一个步骤;带有方向箭头的流程线将程序框连接起来,表示算法步骤的执行顺序. 2.常见的程序框、流程线及各自表示的功能 图形符号 ○ 名称 终端框(起止框) 输入、输出框 处理框(执行框) 判断框 流程线 连接点 功能 表示一个算法的起始和结束 表示一个算法输入和输出的信息 赋值、计算 判断某一条件是否成立,成立时在出口处标明 “是”或“Y”;不成立时标明“否”或“N” 连接程序框 连接程序框图的两部分 3.顺序结构 (1)顺序结构的定义 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步骤组成的,这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基本结构. (2)结构形式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程序框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程序框图是描述算法的语言 B.程序框图中可以没有输出框,但必须要有输入框给变量赋值 C.程序框图虽可以描述算法,但不如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直观 D.程序框图和流程图不是一个概念 答案A

2.尽管算法千差万别,但程序框图按其逻辑结构分类共有() A.2类B.3类 C.4类D.5类 答案B 3.对终端框叙述正确的是() A.表示一个算法的起始和结束,程序框是 B.表示一个算法输入和输出的信息,程序框是 C.表示一个算法的起始和结束,程序框是 D.表示一个算法输入和输出的信息,程序框是 答案C 4.下列程序框图所对应的算法和指向线分别为() A.5步,5条B.5步,4条 C.3步,5条D.3步,4条 答案D 5.下列关于流程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流程线表示算法步骤执行的顺序,用来连接程序框 B.流程线只要是上下方向就表示自上向下执行可以不要箭头C.流程线无论什么方向,总要按箭头的指向执行 D.流程线是带有箭头的线,它可以画成折线 答案B 6.给出下列程序框图: 若输出的结果为2,则①处的执行框内应填的是() A.x=2B.b=2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及程序设计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VB (选修)》 知识要点 相关知识点 (一)算法 1.定义 相关题解: 1算法: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算法是程序设计的“灵魂”,算法+数据结构=程序。 单选题 1、运用计算机程序解决实际问题时,合理的步骤是(B )。 A 、设计算法→分析问题→编写程序→调试程序 B 、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 C 、分析问题→编写程序→设计算法→调试程序 D 、设计算法→编写程序→分析问题→调试程序 2.算法的描述方法: 1算法的描述:可分多种表达方法,一般用自然语言、流程图和伪代码进行描述。 2自然语言描述法:指用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本国语言),用自然语言描述符合我们的习惯,且容易理解。 3流程图描述:也称程序框图,它是算法的一种图形化表示方法。且描述算法形象、直观,更易理解。 4伪代码描述法:是介于自然语言和计算机程序语言之间的一种算法描述。是专业软件开发人员常用方法。 相关题解: 单选题 1、图形符号"在算法流程图描述中表示( B ). A 处理或运算的功能 B 输入输出操作 C D 算法的开始或结束 2、图形符号在算法流程图描述中表示( A ). A 输入输出操作 C 用来判断条件是否满足需求 D 算法的开始或结束 3、以下哪个是算法的描述方法( A ) A 流程图描述法 B 枚举法 C 顺序法 D 列表法 4、以下哪个是算法的描述方法( D ) A 顺序法 B 列表法 C 集合法 D 自然语言描述法 介于自然语言和计算机语言之间的一种算法描述是下列哪个选项( )

B、流程图 C、高级语言 D、VB 程序设计语言 (二)程序设计基础 (1)常用高级编程语言:BASIC、VB、Pascal、C、C++、Java 1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其中的对象主要是系统设计好的对象,包括窗体等、控件等 2控件:是指工具箱中的工具在窗体中画出的、能实现一定功能的部件,如文本框,命令按钮等。 对象属性=属性值 对象中属性可以在设计界面时通过属性窗中设置,也可以在运行时通过程序代码设置,方法如下例:给文本框“Txt123”的“Text”属性赋值为字符串“20”,代码如下 =”20”

程序三种基本结构教案

程序三种基本结构教案 设计者:李明昊执教者:李明昊学号:0610220007 时间:2007年12月27日 一、教材内容 选自河北教育出版社、河北教育音像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2》(初中二年级)第三单元第十二课第2小节,具体内容如下: 1、顺序结构就是各运算步骤按照顺序依次执行,分支中重复的程序结构。 2、选择结构又叫分支结构,当程序执行到某一步时,会到一个条件判断,这个条件有几个结论就会有几个分支,程序会根据不同结论执行相应的分支。 3、活动:设计判断闰年的程序。 4、循环结构:程序执行到某一步后,会遇到一个条件,满足了条件,循环体就被执行;反之,程序会跳过这个循环体而继续向下执行,并且控制条件决定着循环的次数。 5、活动:编写画同心圆程序。 二、学生特征分析 1、该课程的对象为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由本班大二同学模拟) 2、同学在以前的学习中已掌握了用流程图描述算法,同时也对VB有了一定的感性 认识。 3、学生对那些照本宣科的理论在学习上并不会有太大的兴趣,所以要以一种大家喜 欢的、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 三、教学内容与学习水平的分析与确定 3、分析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程序设计中的三种基本结构及应用它们通过流程图来画出一些简单问题的解决方法。 2)、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能更好的认识、理解三种结构,同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使同学们习

惯用计算机的逻辑方式解决问题 注:1、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展示事实;B、创设情景;C、提供示范;D、呈现过程,解释原理; E、设疑思辨,解决问题; F、其他。 2、媒体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评;B、讲解——播放——概括;C、讲解——播放——举例;D、边播放,边讲解;E、复习巩固;F、其他。 PPT设计:见PPT

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案

算法与程序设计思想 【基本信息】 【课标要求】 (一)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1)结合实例,经历分析问题、确定算法、编程求解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认识算法和程序设计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 (2)经历用自然语言、流程图或伪代码等方法描述算法的过程。 (4)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编辑程序、编译程序、连接程序以及程序开发环境等基本知识。 【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也已有了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等知识的储备。因此,对于如何将解决问题的思路画成流程图已有一定的基础,但可能还不很熟练,尤其对刚学过的循环结构,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引导。 『此处说“已有了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等知识的储备”,应该是指在必修部分对“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已有所体验与了解,或是指已学习过数学中相关模块的知识,这是本案例教学得以实施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建立求一批数据中最大值的算法设计思想,并将算法的设计思想用流程图表示出来。 2.过程与方法: 利用现实生活中比较身高的活动,以及对武术比赛中“打擂台”流程的逐步梳理,让学生学会从此类生活实际中提炼出求最大值的思想方法,即算法思想。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在面对问题时能梳理出解决问题的清晰思路,进而设计出解决某个特定问题的有限步骤,从而理解计算机是如何解决、处理某种问题的。 『在过程上,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导学生总结“求最大值”的算法思想。过程的实现关键在于实例引用是否贴切,是否有利于学生向抽象结论的构建。本案例的实例选择是符合这一要求的。在方法上,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一般能力,再次体验与理解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为后面更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积累信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选择题)汇总

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选择题) 1.用流程图描述算法中表示“条件判断”的图形符号是 A. B. C. D. 答案:A 2.以下为求0到1000以内所有奇数和的算法,从中选出描述正确的算法 A. ①s=0; ②i=1; ③s=s+i; ④i=i+2; ⑤如果i≤1000,则返回③; ⑥结束 B. ①s=0; ②i=1; ③i=i+2; ④s=s+i; ⑤如果i≤1000,则返回③; ⑥结束 C. ①s=1; ②i=1; ③s=s+i; ④i=i+2; ⑤如果i≤1000,则返回③; ⑥结束 D. ①s=1;

②i=1; ③i=i+2; ④s=s+i; ⑤如果i≤1000,则返回③; ⑥结束 答案:A 3.在VB语言中,下列数据中合法的长整型常量是 A. 123456 B. 1234.56 C. 12345A D. A12345 答案:A 4.在VB语言中可以作为变量名的是 A. Print B. ab=cd C. 123abc D. abc_123 答案:D 5.设置TextBox的字体时,应改变TextBox的 A. Text属性 B. Font属性 C. ForeColor属性 D. Name属性 答案:B 7.代数式a ac b 24 2 对应的VB表达式是 A. sqr(b*b-4*a*c)/2*a B. sqr(b*b-4*a*c)/2/a C. sqr(b*b-4*a*c)/(2/a) D. sqr(b*b-4*a*c)/2a

答案:B 8.在VB语言中,下列正确的赋值语句是 A. I=I+1 B. I+1=I C. I*3=I D. 2I=I+1 答案:A 9.下列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中不属于高级语言的是 A. C++ B. Visual Basic C.机器语言 D. Java 答案:C 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机器语言010*******汇编语言高级语言10.在VB语言中,下列逻辑表达式的值为"假"的是 A. #1/11/2009# > #11/15/2008# B. #1/11/2009# < #11/15/2008# C. 5 > 3 and 6 < 9 D. 5 > 3 or 6 > 9 答案:B 11.用流程图描述算法中表示“开始/结束”的图形符号是 A. B. C. D. 答案:B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案沪教版选修1

解析法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信息技术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 2、年级:高一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三章第一节 5、学时数:45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解析算法的基本概念。通过实例的学习,掌握用解析算法设计程序的基本思路。 (2)学会根据问题寻找恰当算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一步理解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这一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3)学会合作、交流,培养勇于实践、勤于思考和善于总结的精神和态度。 2、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为用解析法设计程序,解析法是一种最基本的常用算法,在之前三种基本结构程序设计的例题分析中也曾使用过,该算法的分析也为今后的各种算法学习做好了准备。本课教学重点是“理解解析算法的思想,能写出求解问题的解析式并用程序实现”,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学会分析问题,合理设计算法,建立求解问题的解析式”。 3、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了可视化编程的能力及程序设计的基本技能,这样就可以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算法的分析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设计思路: 本课采用一个测量树高的例子进行引入,用简单的例子分析解析算法,然后采用教材上的活动“求解铁丝问题”让学生掌握解析算法的实现过程,用“求岛屿面积”的实践环节巩固学生的学习。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任务驱动、分析归纳、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题 2’ 从A、B两点仰角的角度与两点之 间的距离可计算出MN的高度。 引出课题:解析法 探究学习 8’[学习任务一] 问题:MN是竖直于地面的物体, 其底部N不可到达。为了测量MN 的高度,在地面上选取一条与MN 在同一平面的水平线线段AB为 基线,测得AB的长为a=20米, 在A点向M点张望的仰角α =38.4°,在B点向M点张望的仰 角β=22.8°。试设计程序计算高 度MN。 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一”(填 写电子文档) 1、问题分析:怎样写出计算表达 式。(请学生回答) 2、设计求解表达式MN=a/(1/tan β- 1/tanα)的算法。 (以下部分小组合作完成) 3、实现应用程序:老师提供程序 的可视化界面及不完整的程序, 要求学生程序填空,完善程序。 4、将程序输入到程序窗体的按钮 中并调试计算本题结果。附带计 算学校中一棵桂花树和一棵龙柏 的高度。 1、由α、β与a 推导出计算表达 式。 2、根据计算表达 式,分析解题算 法。 3、小组合作,填 空完成程序,交流 填空结果。 4、复制程序,调 试并得出运算结 果。 让学生在 老师的带 领下了解 解析法解 题的一般 过程。 学习小结2’老师提问:请同学说说求解任务 一的步骤是怎样的? 老师用流程图表示这个步 骤,提出解析法的概念。 了解解析算法的 概念。 让学生初 步了解解 析算法的 概念。 [学习任务二]求解“铁丝问题” “智力大比拼”活动: (1)一根长为6米,可制作一个 2平方米的矩形框,问该矩形长 和宽各为多少? (2)上面同样的问题,制作的面 积为2.1平方米,那么长、宽各 参与“智力大比 拼”活动。 产生计算机程序 解决问题与简单 人脑思维运算的 比较。 让学生参 与“智力大 比拼”活 动,产生冲 突,激发学 生学习的 兴趣。

程序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

程序的三种基本逻辑结 构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学习目标 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学习过程 提出问题 (1)请大家再次观察上节课中所画的一些程序框图例子. (2)回答什么是顺序结构什么是条件分支结构什么是循环结构、循环体 (3)试用程序框图表示循环结构. (4)指出三种基本逻辑结构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讨论结果: 很明显,顺序结构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步骤组成的,这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基本结构. 三种逻辑结构可以用如下程序框图表示: 顺序结构 条件结构 循环结构 应用示例 例1 阅读以下程序框图,分析其所实现的算法功能. 算法分析:第1步,0+1=1. 第2步,1+2=3. 第3步,3+3=6. 第4步,6+4=10. …… 第100步,4 950+100=5 050. 步都可以表示为第(i-1)步的结果+i=第i 步的结果. 为了方便、有效地表示上述过程,我们用一个累加 变量S 来表示第一步的计算结果,即把S+i 的结果 仍记为S ,从而把第i 步表示为S=S+i , 其中S 的初始值为0,i 依次取1,2,…,100,由 于i 同时记录了循环的次数,所以也称为计数变量. 解决这一问题的算法是: 第一步,令i=1,S=0. 第二步,若i≤100成立,则执行第三步;否则,输 出S ,结束算法. 第三步,S=S+i. 第四步,i=i+1,返回第二步. 程序框图如右: (1)(2) 点评:在数学计算中,i=i+1不成立,S=S+i 只有在i=0时才能成立.在计算机程序中,它们被赋予了其他的功能,不再是数学中的“相等”关系,而是赋值关系.变量i 用来作计数器,i=i+1的含义是:将变量i 的值加1,然后把计算结果再存贮到变量i 中,即计数器i 在原值的基础上又增加了1.变量S 作为累加器,来计算所求数据之和.如累加器的初值为0,当第一个数据送到变量i 中时,累加的动作为S=S+i ,即把S 的值与变量i 的值相加,结果再送到累加器S 中,如此循环,则可实现数的累加求和. 变式训练 已知有一列数 1 ,,43,32,21 n n ,设计框图实现求该列数前20项的和.

流程图(循环结构)教学设计范文

流程图(循环结构)(第1课时) 教学目标 掌握流程图的概念与含义,了解(流程图)循环结构,学会流程图循环结构的简单运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重点是理解循环结构的意义与作用,难点是循环结构中条件的设定. 学情分析 1.在前期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算法流程图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等内容。 2.在顺序结构、选择结构的教学中,教师已经使用了RAPTOR作为算法建构以及算法实验的工具。有条件的学生已经学习并初步了解了RAPTOR的软件环境与使用方法。 技术工具的使用 Raptor算法原型工具.(the Rapid Algorithmic Prototyping Tool for Ordered Reasoning--用于有序推理的快速算法原型工具)作为教学用辅助信息技术工具,RAPTOR允许学生用连接基本流程图符号来创建算法,然后可以在其环境下直接调试和运行算法,包括单步执行或连续执行的模式。 教学过程 零、问题情境 1.【问题】请构造算法解决计算问题:1+3+5+7+9=? 【回顾】教材P5例1:给出求1+2+3+4+5的一个算法. 算法1:按照逐一相加的方法. 算法2:利用. 2.【情境】 在校运会的万米比赛中,你每跑1圈,会想是否跑完了全程,如果没有跑完全程,那么又会想,离终点还有多远? 这一过程用算法语言表述如下: S1 起跑 S2 跑一圈; S3 如果未跑到10000m,那么转S2,否则转S4; S4 结束 如何用流程图表示这个算法? 【演示】

【问题】如何将其数学化? 【演示】 揭示课题:循环结构 【分析】我们发现需要反复使用加法.能否用循环结构完成这一操作? 【教师】利用白板与学生一起手工绘制流程图主体部分,并讨论循环控制条件的选择。

历年算法与程序设计学业水平考试真题带答案

一、选择题 1、流程图是描述()的常用方式。 A、程序 B、算法 C、数据结构 D、计算规则 2、下面不属于算法描述方式的是()。 A、自然语言 B、伪代码 C、流程图 D、机器语言 3、以下运算符中运算优先级最高的是()。 A、+ B、^ C、>= D、* 4、某程序中三个连续语句如下: a=1 b=2 c=b+a 它属于() A、顺序结构 B、选择结构 C、循环结构 D、以上三种都不是 5、穷举法的适用范围是() A、一切问题 B、解的个数极多的问题 C、解的个数有限且可一一列举 D、不适合设计算法 6、在现实生活中,人工解题的过程一般分为() A、理解分析问题→寻找解题方法→用工具计算→验证结果

B、寻找解题方法→理解分析问题→用工具计算→验证结果 C、用工具计算→验证结果→寻找解题方法→理解分析问题 D、用工具计算→验证结果→理解分析问题→寻找解题方法 7、下列关于算法的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A、有穷性:算法必须在有限步之内结束 B、确定性:算法的每一步必须确切的定义 C、输入:算法必须至少有一个输入 D、输出:算法必须至少有一个输出 8、下列哪一个不是用于程序设计的软件() A、BASIC B、C语言 C、Word D、Pascal 9、下列可以作为合作变量名的是() A、a7 B、7a C、a-3 D、8 10、编程求1+2+3+........+1000的和,该题设计最适合使用的控制结构为()。 A、顺序结构 B、分支结构 C、循环结构 D、选择结构 11、下列步骤不属于软件开发过程的是() A、任务分析与系统设计 B、软件的销售 C、代码编写与测试 D、软件测试与维护12.以下程序段运行时,语句k=k+1 执行的次数为()次。

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

上课时间第星期第课时年级初中三年级课题第十课顺序结构课型新授课教材新疆教育出版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了解程序的循序结构特征,并能画出它们的流程图。 2.熟悉利用val()函数的使用。 过程与 方法 通过教学实例的分析,让学生体验利用程序的循序本结构编写计 算机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理念和方法 通过教学实例的讲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主动,体验思考,讲练结合,以任务驱动等方式来完成教学内容。 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师制作的课件等。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以实例分析深入展开,小结归纳,将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的执行过程和特点一一呈现,通过不同的练习,让学生从中慢慢理解并掌握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的执行过程,最后完成课堂自评。 教学环节教师教学 学生活 动 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我们学习了“求圆面积”的程序,请看程序段 (演示),程序中语句的执行是如何的? 教师解释,程序的执行是按顺序从第一条语句 开始执行到最后一条语句,这种程序结构称为 顺序结构,是程序三种基本结构的一种。 学生思考, 回答。 引起学生的 思考。 新课讲授 顺序结构的基本概念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程序结构,它是由若干个 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的。如图,A语句和 B语句是依次执行的,只有在执行完A语句后, 才能接着执行B语句。学生听讲 解,观看流 程图,并思 考问题。 了解顺序结 构的执行过 程。 顺序结构程序的实例分析应用举例:交换两个数的值。 题目:输入两个数,然后交换这两个数,再输 出它们交换后的结果。 (1)分析问题。 教师提示要交换两个数,要利用几个变量来保 存数据? 学生思考。 通过实例分 析,让学生明 确顺序结构 的执行过程。

《算法与程序设计》VB教案

1-1节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算法、穷举法、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程序和调试程序等概念。 (2)让学生知道对现实问题的自然语言的描述,特别是类似程序设计语言的自然语言描述。 (3)让学生理解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这一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认识其在算法与程序设计中的作用。 2、方法与过程 (1)培养学生发现旧知识的规律、方法和步骤,并把它运用到新知识中去的能力。 (2)培养学生调试程序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讨论、观摩、交流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韩信点兵”这个富有生动情节的实例和探究、讲授、观摩、交流等环节,让学生体验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二、重点难点 本节的重点用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分析问题、设计算法、和上机调试程序等步骤。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分析问题、设计算法也是本节的难点。 三、教学环境 1、教材处理 教学内容选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2003年4月版)中信息技术部分的选修模块1“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一章的第一课“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教材选用《广东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选修一: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三章第一节,建议“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在高中一年级下学期或高中二年级开设。 根据2003年4月版《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的阐述,“算法与程序设计”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的选修模块之1,它的前导课程是信息技术的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学生在“信息技术基础”模块里已经学习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掌握了启动程序、窗口操作和文字编辑等基础知识。学生可以利用上述的基础知识,用于本节课的启动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环境,输入程序代码,运行程序等操作。本节课“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是“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的第一节课,上好这节课是使学生能否学好“算法与程序设计”这一模块的关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和调试程序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认识其在算法与程序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它也是后续课程如模块化程序设计、各种算法设计等课程的基础。 让学生在人工解题中发现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等步骤,并把它应用到用计算机解决问题中去,这是构建主义中知识迁移的方法。本节课还采用了探究、讲授、观摩、交流、阅读材料等多种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的方法。 2、预备知识 本节课相联系的旧知识是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中鼠标、键盘操作,启动、关闭程序,窗口、菜单操作和文字编辑等基础知识,还有解决数学问题的步骤等知识。 3、硬件要求 可以进行屏幕广播的多媒体电脑室。教师自行设计制作的课件。准备《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活动表。 4、所需软件 学生机要安装VB6.0或以上版本。 5、所需课时 2课时(100分钟)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

算法与程序设计练习(一)算法描述部分

算法与程序设计练习(一)算法描述部分班级座号姓名 1. 用自然语言描述一下解决以下问题的算 法:将一杯橙汁和一杯可乐互换所盛放的杯 子。 (1) 橙汁倒入空杯; (2) 可乐倒入刚空出的杯子; (3) 橙汁倒入刚倒出可乐的杯子。 2. 用流程图的方法描述一下求一元二次方 程 ax2+bx+c=0 (其中a≠0 )的实数解的 算法。 3. 用流程图描述如何交换两个变量中的数 据。 4. 《孙子算经》中记载了一个有趣的 “鸡 兔同笼” 问题。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 35 个头;从下面数,有 94 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请用流程图描述计算鸡兔各有多少的算法。 5. 用流程图表示如下问题的算法:由键盘输入两个整数 a 、 b,输出其中较大的数。

6. 按要求完成下面的流程图:由键盘输入一个任意值作为 n,求1到 n 的累加值。 7. 画出下面问题的算法流程图: 铁路托运行李,从甲地到乙地,按规定,每张客票托运行李不超过50 千克时,每千克1.3 元,如超过50 千克,超过的部分按每千克1.8 元计算。假设行李重量为W 千克,运费为F 元。计算机如何自动计算出每件行李应付的运费呢?

算法与程序设计练习(二)VB基础知识部分 一.下列那些符号不能作为VB的标志符?并指出为何不能作为VB的标志符 1)XYZ 2)Ture 3)False 4)1abc 5)A[7] 6)Y_1 7)IntA 8)b-2 9)a.3 10)"comp" 二.下列哪些为变量,哪些为常量?若是常量,指出是什么类型的常量? 1)name 2) "name" 3)False 4)ff 5)"11/16/99" 6)cj 7) "120" 8)n 9)12.345 10)#11/16/99# 三.选择题 1.以下关于变量类型说明符的使用中正确的是() 1

算法三种基本结构pp循环结构

学案:枚举算法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枚举算法的关键,掌握枚举法解题的基本思路,学会使用流程图描述枚举算法(循环中嵌套分支),知道枚举算法的适用情况(枚举算法的局限性)。 过程与方法: 从寻找四月小寿星和水仙花数的过程中,归纳总结枚举法解题的基本思路,通过一份被涂抹的单据的应用,巩固枚举法的算法流程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枚举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重要价值,认同枚举解决问题的局限性,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自主探究能力,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学习重点】 掌握枚举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正确绘制枚举法的算法流程图。 【学习导航】 一.知识准备(课前完成) 1.在框中绘制当型循环结构流程图: 当型循环结构流程图 设计循环结构时要注意:循环条件,控制循环的变量的初值和循环体(循环结构三要素)。循环结构中虽然有判断框,但循环环结构只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 二.构建新知:(课中完成) 1.枚举算法: 枚举算法的定义: 按问题本身的性质,一一列举出该问题所有可能的解,并在逐一列举的过程中检验每个可能解是否是问题的真正解,若是,则采纳这个解,否则抛弃它。在列举的过程中应注

意不能重复也不能遗漏。 枚举算法解题的基本思路: 1)确定枚举范围和判定条件; 2)一一枚举可能的解,验证是否是问题的解 2.寻找水仙花数 阅读资料一:水仙花数 若一个三位数,满足条件该三位数等于百位数数值的三次方加上十位数数值的三次方加上个位数数值的三次方之和,则x称为水仙花数。 思考:如何将一个三位数中各个位的数字取出,完成填充。 百位数数值a: 十位数数值b: 个位数数值c: 完成流程图填充(流程图中的i表示三位数x)

高中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

数组d d[1] d[2] d[3] d[4] d[5] d[6] d[7] d[8] 10 5 21 12 15 6 3 18 A B.d[1]>d[3] - d[6] C.d[3*2]>d[4] D.d[6] + d[1]=d[7] A 请将数学表达式写成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a+b)/(a*b)|(a+b)^2/(a*b) 算法就是指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和步骤。一般算法可以有 ______ 个或多个输出。 1 下列流程图的功能是( )。 A.输入三个数,输出其中的最大数 B.输入三个数,输出其中的中间数 C.输入三个数,输出第一个数 D.输入三个数,输出其中的最小数 D 以下流程图的运行结果是( )。

A.2 B.3 C.4 D.1 D 学校需要购买一批单价为280元的课桌椅,共需500套,运费为总价的1.5%,学校一共需要付款多少元?完成该算法需要5个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①输出学校应付款项YFK②计算总价ZJ=DJ*N③输入每套桌椅的单价DJ 和购买数量N④计算应付款YFK=ZJ + YF⑤计算运费YF=ZJ*0.015 A. ③④⑤②① B. ③⑤④②① C. ③②⑤④① D. ③②④⑤① C 设a=4,b=9,下列表达式的运算结果中,值最大的是( )。 A.a Mod b B.Int(b/a) C.Sqr(b/a) D.b/a A 小明玩猜价格游戏,价格的范围是10元到170元。他第一次猜90元,低了;第二次猜130元,高了;第三次猜110元,又低了;第四次他猜120元……,小明在猜价格时采用的方法是( )。 A. 二分法 B. 随机法 C. 排序法 D. 顺序法 A 将北京、天津、上海等6个城市某天的最高气温(单位:℃)存放在数组a 中: a[1] a[2] a[3] a[4] a[5] a[6] 35.4 33.1 34.6 35.6 35.3 34.8

算法与程序设计复习整理

46.关于下面流程图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输入一个数,若其大于0则输出该数,若其小于0则输出该数的相反数 B.输入一个数,若其小于或等于0则输出该数的相反数 C.输入一个数,输出其绝对值 D.以上答案都正确 47.鸡、兔共笼问题,有腿共60条,问鸡、兔各有多少只?下面鸡和兔只数最合理的范围是( ) (范围确定了循环的起始值和终止值) A.鸡:1到28,兔:1到14 B.鸡:2到28,兔:1到14 C.鸡:1到28,兔:2到14 D.鸡:2到28,兔:2到14 48. 在程序中需要将两个变量的值交换,以下四段流程图中,( )不能完成将变量X、Y的值互相交换。A.B.C.D. 49. 使用计算机解题的步骤,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正确理解题意→设计正确算法→寻找解题方法→编写程序→调试运行 B.正确理解题意→寻找解题方法→设计正确算法→编写程序→调试运行 C.正确理解题意→寻找解题方法→设计正确算法→调试运行→编写程序 D.正确理解题意→寻找解题方法→设计正确算法→编写程序→调试运行 50. 算法的特征是:有穷性、( )、能行性、有0个或多个输入和有一个或多个输出。 A.稳定性B.确定性C.正常性D.快速性 51. 可以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描述一个算法,算法的描述可以用:( ) A.流程图、分支和循环B.顺序、流程图和自然语言 C.流程图、自然语言和伪代码D.顺序、分支和循环 52. 算法中通常需要三种不同的执行流程,即:( ) A.连续模式、分支模式和循环模式B.顺序模式、结构模式和循环模式

C.结构模式、分支模式和循环模式D.顺序模式、分支模式和循环模式 53. 流程图是一种描述算法的方法,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成分有:( ) A.处理框、矩形框、连接框、流程线和开始、结束符 B.菱形框、判断框、连接框、流程线和开始、结束符 C.处理框、判断框、连接框、圆形框和开始、结束符 D.处理框、判断框、连接框、流程线和开始、结束符 54. 算法的描述可以用自然语言,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谓自然语言描述算法就是用人类语言加上数学符号,来描述算法 B.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有时存在“二义性” C.自然语言用来描述分支、循环不是很方便 D.以上说法都错误 55.关于程序中的变量,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一旦将数据存入某变量,读取变量中的值,不会改变变量的内容 B.一旦将数据存入某变量,以后就不能将新的数据存入该变量 C.一旦将数据存入某变量,以后可以将新的数据存入该变量 D.一旦将数据存入某变量,只要不把新的数据存入,变量的内容不会改变 56. 程序通常需要三种不同的控制结构,即: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程序只能包含一种结构 B.一个程序最多可以包含两种结构 C.一个程序可以包含以上三种结构中的任意组合 D.一个程序必须包含以上三种结构 57. 采用盲目的搜索方法,在搜索结果的过程中,把各种可能的情况都考虑到,并对所得的结果逐一进行判断,过滤掉那些不合要求的,保留那些合乎要求的结果,这种方法叫做( ) A.递推法B.枚举法C.选择法D.解析法 VB程序填空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