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旧体诗词格律入门

旧体诗词格律入门

旧体诗词格律入门
旧体诗词格律入门

旧体诗词格律入门

文/凇水浮云

一、诗的分类

诗可分为“现代诗”与“旧体诗”两大类。

现代诗又称为“新体新”,产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旧体诗是与新体诗相对而言的。

旧体诗又分为“古体诗”与“近体诗”,近体诗又称为“格律诗”,因为“格律”形成于唐代,因此唐人称当时符合格律的诗为近体诗,以前那些不符合格律的诗(如楚辞、汉乐府诗等)为古体诗,被称之为“古风”,我们至今一直延用这种叫法。

格律诗,又分为五言、七言和四句八句。四句的称为“绝句”,八句的称为“律诗”。这样又可分出: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七言绝句(简称“七绝”),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符合格律的诗,称为“格律诗”。词,不存在“格律词”一说,如果填词,必须符合词谱的要求。

词,形成于隋唐(当时称为“诗余”或“长短句”),兴于宋代,这是在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说,诗是词的基础,不懂写诗,就根本不能谈上填词。

诗里最难学习和掌握的就是“近体诗(格律诗)”,但最美之处也隐藏在这里。

二、格律诗的基本概念

1、格:就是指格式,如诗的五言四句、七言四句、五言八句、七言八句,对仗等等;词,按词牌要求的字数、句数、阕数、每句字数、领字、叠字、对仗等等。

2、律:是声调在句子中、诗中的规律,也就是“平仄”的分布规律(既“平仄格式”,相当于“平仄谱”),是约定俗成的,配以韵,读起来有声律(称为“韵律”)之美。

中国古代声律:中国古代对诗和骈文在声调、音韵、格律等方面的要求。

声:指发声,也就是指发声的调式,分四种,称“四声”。

声的区别,古今不同,古时分“平上去入”四声,今按标准的普通话,分“阴阳上(shǎng)去”四声。

什么是平仄:平仄就是对四声的划分,将四声分为“平声”和“仄声”。

具体的划分为:

(1)古音:平(包括阴平、阳平)为“平”,“上、去、入”为仄。入声字如:白、菊、足、国、接、别等等。《平水韵》里平声分“上平”与“下平”,这是指刊行时书的上下册,对字的划分没有关系。

(2)今音:“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也就是说:“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

例:妈、麻、马、骂

妈mā、麻má为平声,马mǎ、骂mà为仄声。

3、韵:简单理解,尾音相同,用在诗句结尾韵脚上的字,用现代普通话来说,就是韵母。

古音写诗按《平水韵》(由宋末平水人刘渊刊行),填词按《词林正韵》(清代的戈载编),

不能违背韵书的规定。

《词林正韵》实际上也是平水韵,只是将其中的一部分韵部进行了合并。如《平水韵》中的一东、二冬,在《词林正韵》中就进行了合并,也就是说,“东”和“冬”,在填词时可作为同韵部的字使用,而在诗中是不可以的。

今音写诗填词按标准的普通话,发音以新华字典为准。字典是字读音的标准“法典”,但是字典不是韵书,字典是以声母划字,韵书是以韵母划字。

中华诗词学会于2005年已公布了“中华新韵”,是以汉语拼音的韵母相同为划分,但有些发音相近的,可以进行合并(如:o、e 合并,i、ü合并,eng、ong合并等)。

律诗是隔句用韵,用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而首句可用韵也可不用韵。五言诗,以首句不用韵为常格,七言诗,以首句用韵为常格。

三、律诗的格律要求

先以五言为例:

离离原上草,平平平仄仄

野火烧不尽,仄仄平平仄(不,普通话读音是第四声,平水韵中为下平十一尤,平声)

上面两句的平仄分布,就是平仄的标准分布规律。

格律诗,还要讲“粘对”的。

粘:是指两句之间相同位置上的字要声律相同,即上句这个位置是平,下句这个位置也要用平,反之亦同。

对:有两个概念,一是声律相对,二是字义相对,也就是相反的意思。

(1)律相对:是指两句之间相同位置上的字要声律相反,即上句这个位置是平,下句这个位置要用仄,反之亦同。既:平对仄,仄对平。

根据这个道理,对上面的两句,我们采用对句,可得到下面两句:

平平平仄仄的对句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的对句平平仄仄平

四句组合起来为:

平平平仄仄离离原上草

仄仄仄平平一岁一枯荣(一入声)

仄仄平平仄野火烧不尽

平平仄仄平春风吹又生

(2)字意相对:又称“对偶”,就是字意相对。“律意”全部相对的称为“对仗”。要求上下两句间相对应位置的字和词,词性要一致,意思要相反或相近,整句的意思不能相同,否则在诗和对联里就犯了“合掌”之病。

在律上,五言诗,可一三不论,但二四要分清。意思是说:诗中的第一、三个字的平仄可不论,用平用仄都可以,但第二、四个字不能变,要分得清楚。

本诗里的“吹”字,是应用仄声而用平了,这不算违背诗律(违背诗律称“出律”)。

诗,两句为一联,律上要相对。绝句是四句,由两联组成,字意不要求相对(对仗)。

一首诗里,律上要“联内相对,联间相粘”。联间相粘,是指第一联的后句(对句)与第一联的前句(出句),相同位置的字平仄要相同(尤以“复数”位置上的字,“奇数”位置上的字不要求)。

1、联内相对:

例诗的第一联:

平平平仄仄离离原上草(出句,上联)

仄仄仄平平一岁一枯荣(对句,下联)

第二字和第四字的“离”和“岁”、“上”和“枯”的平仄是相对(相反)的,这就是律相对。

第二联:

仄仄平平仄野火烧不尽

平平仄仄平春风吹又生

第二字和第四字的“火”和“风”、“不”和“又”的平仄是相对(相反)的,这也是律相对。

2、联间相粘:

仄仄仄平平一岁一枯荣第一联的对句(下联):

仄仄平平仄野火烧不尽第二联的出句(上联):第二字“岁”和“火”,第四字“枯”和“不”平仄是相同的,这就是相粘。

这样,得到律诗的四种基本标准句式: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有括号表示为可平可仄。

离离原上草,平平平仄仄

一岁一枯荣。仄仄仄平平联内相对

野火烧不尽,仄仄平平仄联间相粘

春风吹又生。平平仄仄平联内相对

按着这个规律,可写出下四句的平仄谱:

平平平仄仄远芳侵古道

仄仄仄平平晴翠接荒城(接入声)

仄仄平平仄又送王孙去

平平仄仄平萋萋满别情(别入声)

白居易的这首五律“草”的平仄格律为: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拉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注:○仄该用仄而用平,○平该用平而用仄(下同)。

格律诗,要求必须用平声韵,不得用仄声韵。韵,用在偶数句的尾字上(称韵脚),而不用韵的句尾字必须用仄声字。首句可用韵也可不用韵。

根据这个要求,律诗的基本句式虽只有四种,但每个句式又都可作为首句,这样,可得到四种基本句式的组合。以绝句为例:

五言绝句

平起仄收,首句不用韵。

(起,是指第二字,收,是指收尾的字,下同)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终南望余雪祖咏

终南阴岭秀,

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

城中增暮寒。二

平起平收,首句用韵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闺人赠远王涯

花明绮陌春

柳拂御沟新

为报辽阳客

流芳不待人三

仄起仄收,首句不用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何满子张祜

故国三千里,

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

双泪落君前。四

仄起平收,首句用韵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行宫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以上就是五言绝句的平仄格律,平起与仄起主要看第二个字,因第一个字可平可仄,不是确定的。

七言诗

七言诗,是在五言诗的前面加两个字而成。即起字为平,就前加两仄;起字为仄,就前加两平。

基本句式为: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有括号表示为可平可仄。

变化为四种格律(平仄谱)如下:

七言绝句

仄起仄收,首句不用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二

仄起平收,首句用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回乡偶书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三

平起仄收,首句不用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南游感兴窦巩

伤心欲问前朝事,

惟见江流去不回。

日暮东风春草绿,

鹧鸪飞上越王台。四

平起平收,首句用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闺怨王昌齡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符合格律的四句诗称为“律绝”,对不符合格律要求的四句诗,可称之为“古绝”。

诗在写作上,讲起承转合,即第一句为全诗的开起(起头),第二句承接第一句的意思,第三句要为新的寓意而转,第四句要终结全诗。故,绝句的四句又有下面的说法:第一句为起句,第二句为承句,第三句为转句,第四句为结句。

八句的律诗,亦按上述平仄规律(联内相对,联间相粘)接下后四句。得到律诗的平仄规律如下:

五言律诗

平起仄收,首句不用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二

平起平收,首句用韵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没蕃故人张籍

前年戍月支,

城下没全师。

蕃汉断消息,

死生长别离。

无人收废帐,

归马识残旗。

欲祭疑君在,

天涯哭此时。三

仄起仄收,首句不用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望月怀远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

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

还寝梦佳期。四

仄起平收,首句用韵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

儿女共沾巾。

七言律诗

仄起仄收,首句不用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咏怀古迹其五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

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

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

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

志决身歼军务劳。二

仄起平收,首句用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苏武庙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

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

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

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

空向秋波哭逝川。三

平起仄收,首句不用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寄李儋元锡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

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

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

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

西楼望月几回圆。四

平起平收,首句用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自夏口至鹦鹉洲望岳阳寄源

中丞刘长卿

汀洲无浪复无烟,

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鸟,

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寒吹角,

独树临江夜泊船。

贾谊上书忧汉室,

长沙谪去古今怜。

格律诗的格律,一共可分出十六个格律谱,即五绝、七绝、五律、七律,各四个。

对符合格律的八句诗称之为“律诗”,对不符合格律要求的八句诗,可称之为“古风”。如果律诗所用的拗句过多,也只能称之为“入律的古风”。

律诗由四联组成,第一联称为首联(也称为起联),第二联称为颔联(也称承联),第三联称为颈联(也称转联),第四联称为尾联(又称合联或结联),意思也同于前述绝句的起、承、转、合。

进一步说明的是,四句的绝句(指律绝),律必须要相粘对,字意不要求对仗;八句的律诗,除律必须要粘对外,字意上首联两句和尾联的两句不要求对仗,但中间两联必须对仗,颈联(诗的第三联)尤严。

对句数超过八句的长诗(符合“格律”要求),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要对仗,这称之为“长律”或“排律”。

对仗要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对仗方式有工对、邻对、宽对、借对、流水对、扇面对等,词性相同,词意相反(对仗属于另一话题,此处不做深入阐述)。

古风,对句子的数量、平仄规律与字数的长短均不做要求。但作为旧体诗,语言要精炼,表述要精美,不可太直白。因诗词终究不同于顺口溜、打油诗或是儿歌、普通韵文等。

四、关于马蹄律与失替

诗讲节奏,两个字为一个词的单元,七言诗,前四个字由两个词的单元构成(两个字为一个音节,既两个双音节),后面三个字可分为一二句式或是二一句式(双音节加单音节);五言诗是一个双音节加一个三字构成,但这结尾三字无论怎么断,一联内两句的断字必须相同,否则错了节奏。

在偶数位上的字正处在节奏点上,所以平仄必须分清,不能错用。就像是马在奔走的时样子,后蹄踏前蹄,平仄的字是双双出现,这就是马蹄律。且在双数位上的字,平仄是交替出现的,如:平平仄仄平平仄,第二字是平,第四字是仄,第六字又是平,如果不是交替再现,就谓之“失替”,律诗要避免,算之一忌。

七言诗,对于不是节奏点上的奇数位上的字,一般可不论平仄,这就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清”。但一三五不论也不是绝对的,在后面的拗救中会谈到。

五、孤平与拗救

孤平,是指一个平脚(平声字收尾的句子,即用韵的句子)的句子中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下一个平声字,这是律诗的大忌(词中也要注避免孤平)。而仄脚的句子无所谓孤平问题。

拗救,拗是指句子中有不符合平仄要求的字,这样的句子称为拗句。救,就是对拗句进行补救。具体说来,就是在句子中如果在该用平声字的地方用了仄声字(不论是否犯了孤平),成为拗句,那么必须(或经常)在本句或对句适当的位置上的仄声字改用平声字,这就是救。

拗救通常有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本句自救。指本句出现拗字,就在本句适当位置加以补救。

1、第一字拗,第三字救。

仄.平仄仄平救成→仄平平.仄平

仄仄仄.平仄仄平救成→仄仄仄平平.仄平

另一种七言的:平.仄仄.平平仄仄,第三个字用仄,第一个字就得用平。但七言里,第一个字该平而用仄,因这里距韵脚很远,又不犯孤平,属可救可不救。

2、第三字拗,第四字救。

平平仄.仄仄救成→平平仄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仄救成→仄仄平平仄平.仄,这种拗救,五言的第一字、七言的第三字必须平声(这属于失替,应该避免)。

第二种:对句相救。指一联中如果出句用了拗字,对句就必须在适当的位置上用相应的字加以补救。

1、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这种对句相救只能仄拗平救,不能平拗仄救。

2、五言第三字相救。在五言中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这一联中,出句第三字用了仄声,救成“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这属半拗,可救可不救。如果第四字用了仄声字,必须救:仄仄平仄.仄,救成→平平平.仄平(但还是失替)。

第三种:本句自救,又对句相救。

1、在五言中,“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救成: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2、七言中,“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救成: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这种本句自救又对句相救的拗救,古代诗人很愿意采用。

特别注意,在诗句的最后三个字,不得有“三连平”和“三连仄”,就是说,句子结尾处不得有三个连续的平声字或三个连续的仄声字。例如:五言“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中第三字(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的第五字),写成“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就变成“三仄尾”和古风式的“三平调”(也称三平尾)了。所以,在这里,五言的第三字、七言的第五字平仄一定要论。

六、词的格律

词的格律是在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用律句(符合律的句子),但词有其自身的特点。

诗的写作,称为“写诗”或“做诗”,而词的写作称为“填词”,这就是说,填词时,是要按词谱进行写作的,也就说是“按谱填词”。

词在写作上,与诗不同。诗,有固定的格式,只要遵守前面所讲的十六种格式就可做诗。而词,古时来源于歌曲,是有了固定的曲子,按曲子填词,早称“曲子词”。现在曲子虽然没有了,但填词还是要按“词谱”进行填词(现在的谱,只剩下平仄了)。“词牌”(每首词的名字,有的词,同一首词就有几个名字)就有千余首,且每个词牌的词谱都不一样,所以,填词,首先要找到词谱,按谱填词。

说到歌曲,就有欢快与忧愁,所以,词牌有的适合写雄壮的内容,有的适合写悲伤的内容,这样,填词前,一是要选择长短合适的词牌,二来还要看词牌适合写什么内容,不能弄错,否则会弄出笑话。如:《忆江南》(27字)、《长相思》(36字)适合写怀旧的内容,《浣溪沙》(42字)适合写情、景,《临江仙》(58字)适合写情,《河满子》(74字)适合写悲哀的情感,《破阵子》(62字)、《沁园春》(114字)、《水调歌头》(95字)、《念奴娇》(100字)、《满江红》(93字)适合写激越豪迈的内容,《满庭芳》(95字)适合写缠绵的内容,《洞仙歌》(83字)适合写情事,《渔家傲》(62字)、《祝英台近》(77字)适合写事,《齐天乐》

(102字)适合写秋景等等。再如《寿楼春》,原是悼亡之作,宜寄托哀思,不可顾名思义用来祝寿;《千秋岁》凄凉幽怨、声情幽咽,宜表达悲伤感抑之情,绝不能祝寿喜庆等。而对于不能掌握词谱所能表达内容情感的,要多看古人的同词牌作品,从中体会,以免弄错或是不合适。

关于词的长短,一般讲,59字以下为小令,60到99字为中调,100字以上为长调,这也是个大概的分法,也不绝对确定,还有别的说法。

填词,必须要找来词谱为依据,常见的词谱为《白香词谱》,内有词谱100首,且还列有例词,基本都是定格(正格),有填词要求说明。最全的词谱是《钦定词谱》,但变体(变格)很多,现在还有很多词谱方面的书籍,网上也可以查到(相对而言,网上的准确率可能略低一点)。

词与诗不同,不但语言表述与诗有区别,单就用韵上也不完全一样,有的是两句一用韵,有的是一句一用韵,有的是多句才用韵,有的还有变韵,也就是一首词中不一定用几个韵,随时要变韵,有用平声韵,有用仄声韵,还有平仄韵互用,这都要按词谱的要求。

词,有一段的(单调),有两段的(双调),还有三段、四段的。一般以单调和双调为多,且绝大多数是双调。前一段称为“上阕”或“上片”,后一段称为“下阕”或“下片”。下片开头处称为“过片”或“换头”。

现试以一首《沁园春》为例,谈一下词的填法。

《沁园春·雪》毛泽东

北国风光,

⊙●○○(句)

千里冰封,

⊙●○○(句)

万里雪飘。

⊙⊙●△(平韵)

望长城内外,

●⊙○⊙●(句)

惟余莽莽;

⊙○⊙●(句)

大河上下,

⊙○⊙●(句)

顿失滔滔。

⊙●○△(协平韵)

山舞银蛇,

⊙●○○(句)

原驰蜡象,

⊙○⊙●(句)

欲与天公试比高。

⊙●○○○●△(协平韵)

须晴日,

○○●(句)

看红装素裹,

●○○●●(句)

分外妖娆。

●●○△(协平韵)

江山如此多娇,

○○●●○△(协平韵)

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协平韵)

惜秦皇汉武,

●⊙○⊙●(句)

略输文采;

⊙○⊙●(句)

唐宗宋祖,

⊙○⊙●(句)

稍逊风骚。

⊙●○△(协平韵)

一代天骄,

⊙●○○(句)

成吉思汗,

⊙○●●(句)

只识弯弓射大雕。

⊙●○○○●△(协平韵)

俱往矣,

○○●(句)

数风流人物,

●○○●●(句)

还看今朝。

⊙●○△(协平韵)

○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声韵,▲仄声韵。

《白香词谱》中的例词为陆游的“有感”(孤鹤归来,再过辽天,换尽旧人。念累累枯冢,茫茫梦境,王侯蝼蚁,毕竟成尘。载酒园林,寻花巷陌,当日何曾轻负春。流年改,叹围腰带剩,点鬓霜新。交亲散落如云。又岂料而今余此身。幸眼明身健,茶甘饭软,非惟我老,更有人贫。躲尽危机,消残壮志,短艇湖中闲采蓴。吾何恨,有渔翁共醉,溪友为邻。),为使现代读者熟悉,故我采用了毛泽东的词。

词谱的解文中说:

〔题考〕【后汉书窦宪传】:“宪恃宫掖声势,遂以贱直请夺沁水公主园田。”后沿以“沁圜”为公主第宅之代词,多见于唐人诗文。崔湜【侍宴长宁公主东庄】诗:“沁园东郭外,鸾驾一游盘。”储光羲【玉真公主山居】诗:“不言沁园好,独隐武陵花。”吴颂【代郭令公谢男尚主表】:“门开鲁馆,地列沁园。”本调﹝沁园春﹞。当创始于初唐,且出自侯门,可知也。万

氏亦云:“﹝沁园春﹞是古调,作者极盛,其名最显。”又本调亦名﹝寿星明﹞。另有﹝花发沁

园春﹞与本调无涉。

〔作法〕本谓一百十四字。起首三句均四字,上两句句法相同,俱为仄仄平平。(孤字

可仄)第三句起平韵,重在第三字,必须用仄,是为拗句。第一、二字平仄可不拘。第四、

五为四字对句,而加一字豆,第二、四字与第一、三字各可平可仄。第六句与第五句同。第

七句四字协韵,平仄恰相反;然第一字亦可平。第八、九句又为四字对句,与﹝过秦楼﹞起

二句同。第十句七字,第一字不拘,下三字务用平仄平,亦拗句也。第十一句三字,应作平

平仄,是乃定格。第十二、第十三,实为上五下四之九字句,亦即两句四字对偶而加一字豆;

惟平仄不若第四、五句之可移易耳。后阕起首二字协韵,俱平声。次句四字,同前阕次句。

第三句八字,上一下七,盖即上阕第十句而加一字豆也。第四句以下全与上阕同。

我们每填一首词,一定要看每首词谱前面或是后面的说明,这里对填词的相关要求都说得很清楚。

像这首词,“望长城内外”,“望”字是“一字领”(也称“一字豆”),要读作“望、长城内外”,万万不可读作或写作“望长、城内外”。毛泽东这首词,一字领的后面是对仗,“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这里用的是“扇面对”,即隔句对,“长城内外”对“大河上下”,“惟余莽莽”对“顿失滔滔”。

这种对仗,与诗的对仗也不太一样,诗的对仗要求律和字义都要相对,而词则不一定,这首的“长城内外”和“大河上下”就是字对而律粘,是属于对偶句。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这句,有时也被写作“须晴日、看红装素裹”或“须晴日看红装素裹”,这后两种写法,都要按第一种写法来理解、来读,这“须晴日”三字,就是“三字豆”,既三个字与后续的语气要相连惯。

词中一字领的字,一般要求用“去声”字,写作时一定要注意。还有的词牌要求用入声韵或是去声韵(如《念奴娇》、《满江红》用入声)。如按《词林正韵》填词当然没问题,按韵书的入声韵部选字就可以了,但是,如用新韵填词,因现代普通话中没有了入声,便可用仄声代替,但最好用去声,因古音中的入声和现代普通话的去声较相像,这样,才能保持原词牌所要求的效果。

下阕(下片)的“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也同上阕,一字领后面的四字句也用的扇面对。词谱中如果有这方面的要求,就必须遵守,除非词谱中有可选择的政策,如“宜用”等字样,否则自己不能更改。象这首词,词谱中没有要求,且原例词中也没用对仗,这属于可对可不对,但一般情况下,以用对仗为佳。

再有些词,对句式的要求也不一样,有的词就要求用拗句,反而用律句还是错误的。

词谱标注中,“句”,是指不用韵的句子;“平韵”,是要求用平声韵(如有变韵,词谱上

也有标注);“协平韵”或“协仄韵”(有时标成“叶韵”),是说延用前面的韵,韵部不能变。

七、其他

用旧韵写诗词,无论你讲什么地方的语言,都要遵循《平水韵》和《词林正韵》韵书的规定,即便你不知道某个字的发音,也要按韵书中的平仄和韵部选用,违背韵书,就是不合格的作品。

用《中华新韵》写诗词,就是按普通话的发音标准写作,但易犯的毛病:1、出律:原因是看古人的作品中,律诗中有很多出律的地方,甚至造成古风体的三平调或三仄尾,这大多是因为读者不懂古韵(尤其是入声字)的问题。甚至还有古平今仄的字,如“看”、“过”、“忘”等等。由此认为自己出律也不算毛病。2、落韵(用了不是同韵部的字):看古人作品中有很多不压韵的韵脚,要知这是古今音变化的结果。古今音,有些字的韵母也发生了变化,例如i(衣)和ei(雷)、u(路)和ü(绿)等属于古同今不同的韵字。由此而认为自己没压上韵也不算问题。3、用字读音不准,也就是说自己的普通话讲得不标准,有些字音读错了,把“古入今平”的字的读音也读成了仄声,如“节”、“国”、“潜”字等,今音都是平声(可查《中华新韵》或现行的字典,如《新华字典》等)。4、混韵:就是古韵和今韵混在一起用。可以说,现今写诗还是以古韵(平水韵)为主流,也就是用古韵的作者为多,如果用今韵一定要注明的。但无论用什么韵,一首作品中都要执行一个标准,否则,按哪个韵算都是出律或是落韵,都属不合格的作品,这是当今之大忌。

(本人个人观点,以新韵写诗词,更有利于普通话的推广。)

写诗,讲“起承转合”,这是写诗的章法。绝句的第一句,律诗的第一联为起(诗的开起),第二句或联为承(承接前句的表述),第三句或联为转(向深层的转折),第四句或联为合(合结全诗)。

写诗,要用“诗的语言”,即要表清内容,又要有诗的意境,不能全用生活用语,否则就成为顺口溜了。另外,如果写成口号式的语句,更为不好,现被人们戏称为“老干体”,此不多叙。

关于绝句与律诗的说法:有人说,绝句,就是把律诗的后四句拿掉,只保留前四句;有人说,绝句是把律诗中间的四句(两对仗联)拿掉。前者的根据是,往往有些诗,前四句足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了(前例中白居易的诗,人们大多都只记住了前四句,也是能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后者的根据是,去掉中间的两个对仗联,留下两个不对仗的联,正好符合绝句的要求。

以上是关于旧体诗词格律入门的浅略概要,希望能对刚开始起步想学旧体诗词的朋友以帮助,文中的不足之处恳请各位方家指正。

诗词格律与欣赏 课程 答案

1.1唐诗与科举(一)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单选题】“知人论世”的观点是(C )所提出的。 A 、孔子B 、庄子C 、孟子D 、墨子 2【单选题】格律诗的三个基本要求不包括以下哪点?(B ) A 、用韵B 、意境C 、平仄D 、对仗 3【判断题】朱庆馀的《闺意献张水部》是一首闺情诗。(×) 1.2唐诗与科举(二)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单选题】陈子昂在他(D )岁的时候就考上了进士。 A 、21B 、22C 、23D 、24 2【单选题】李白认为的“有唐第一人”指的是(C )。 A 、杜甫B 、孟浩然C 、陈子昂D 、白居易 3【判断题】进士考试在审阅程序上采取的是糊名制。(×) 4【判断题】考明经的难度比考进士的难度高。(×) 1.3唐诗与科举(三)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C )认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A 、白居易B 、李白C 、苏东坡D 、陆游 2【单选题】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中的故人指的是(A )。 A 、孟浩然B 、白居易C 、杜甫D 、汪伦 3【判断题】王维是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开山鼻祖。(×) 1.4唐诗与科举(四)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单选题】“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中的“谢”指的是(D )。 A 、谢道韫B 、谢枋得C 、谢朓D 、谢灵运 2【单选题】孟浩然与其他文人一起联句作诗,他的(A )诗句一出,则无人敢接下句。 A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B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C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D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3【判断题】孟浩然的“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一句是写于自己求仕失败以后。(×) 1.5唐诗与科举(五)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柳永因为他的哪首诗而被皇帝批“且去填词,何要浮名”?(A ) A 、《鹤冲天·黄金榜上》B 、《双声子·晚天萧索》 C 、《征部乐·雅欢幽会》D 、《如鱼水·帝里疏散》 2以下最能表达李白获得官位后的喜悦心情的诗句是(C )。 A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C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D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3“终南捷径”是指文人借隐居得到名声,从而达到做官的目的。(√) 1.6诗词格律之押韵(上)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单选题】格律诗产生于(B )。 A 、秦朝B 、南北朝C 、唐朝D 、宋朝 2【单选题】在现代音里面,(A )不同的字是不同韵的。 A 、韵头B 、韵腹C 、韵尾D 、声调 3【判断题】古代的诗并不一定需要押韵。(×) 1.7诗词格律之押韵(下)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唐诗宋词的语音属于我国语音发展的哪个阶段?(B ) A 、上古音B 、中古音C 、近代音D 、汉语音 2【单选题】诗词格律的重点和难点是(d )。 A 、认识生僻词 B 、记住用韵规律 C 、分辨近音词 D 、区别平仄音 3古今的音是不同的,但古今的韵是相同的。(×) 1.8诗词格律之四声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阴平大致上对应的是普通话中的哪个声调?(A ) A 、一声B 、二声C 、三声D 、四声 2【单选题】以下不属于仄声的是(A )。 A 、平声B 、上声C 、去声D 、入声 3【判断题】浊音就是发音时声带不产生震动的音。(×) 1.9入声的发音特点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单选题】在诗句中安排平仄的规则正式定型于(C )。 A 、隋朝B 、初唐C 、盛唐D 、晚唐 2【单选题】区分平仄的难点在于区分出第一声和第二声中的(D )。 A 、平声字B 、上声字C 、去声字D 、入声字 3中国文人是在什么时候发现中国字可分为平声字和仄声字的?(C ) A 、秦朝B 、汉朝C 、南北朝D 、隋朝 1.10格律诗的三大要素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单选题】格律诗的三大要素不包括(C )。 A 、用韵B 、平仄C 、节奏D 、对仗 2【单选】在格律诗的每一种诗体里,只有(D )种平仄格式是固定的。 A 、1.0B 、2.0C 、3.0D 、4.0 3现代汉语拼音方案里的第一声和第二声中,没有入声字。(×) 1.11格律诗之对仗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单选题】《笠翁对韵》的作者是(D )。 A 、朱熹B 、沈复C 、王力D 、李渔 2【单选题】在对仗中,通常把前面的一句叫做出句,后面的叫做(B )。 A 、回句B 、对句C 、应句D 、仿句 3【单选题】“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出自(C )之口。 A 、沈括B 、韩愈C 、苏轼D 、陆游 2.1格律诗的用韵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单选题】主持科举考试的古代官署是(D )。 A 、工部B 、吏部C 、户部D 、礼部 2【单选题】以下韵书中,出现时间最早的是(C )。 A 、陈彭年《广韵》B 、孙愐《唐韵》 C 、陆法言《切韵》D 、丁度《集韵》 3【判断题】诗韵的106个韵中,平声有30个韵。(√) 4【判断题】唐人作诗的用韵,主要依据平水韵。(√) 2.2一东韵已完成成绩:100分 1【单选题】“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中的“山翁”指的是(D )。 A 、作者自指B 、山琮C 、山简D 、襄阳太守 2【单选题】开元28年,王维在(C )主持科举考试。 A 、四川成都B 、湖南长沙C 、湖北襄阳D 、云南昆明 3【判断题】王维在开元年间所担任的“知南选”,其职责是主持朝廷在南方开展的科举考试。(√) 2.3二冬韵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单选题】以下不属于二冬韵的是(C )。 A 、重B 、钟C 、翁D 、容 2【单选题】“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中的“十年离乱”指的是(B )。 A 、泾原兵变B 、安史之乱C 、三镇复叛D 、黄巢起义 3【判断题】一首诗可以押两个韵。(×)

诗词格律简捷入门(下)

(四)诗韵 (01)关于押韵 作诗要押韵。绝句第二句的最后一个字和第四句的最后一个字是押韵的,叫韵脚;如李白《独坐敬亭山》: 众乌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此诗中,“闲”和“山”两个字押韵,也就是韵脚。 首句入韵者,则是一、二、四句的最后一字押韵。七律、五律类推。 正例是用平声字押韵。押仄声韵的诗很少。 通常讲的押韵,人们比较熟悉。新诗、戏曲、快板、顺口溜,都讲押韵。在这几种文体中,按照汉语拼音,韵母相同的字就可以押韵,而且用不着分辨平仄。 然而,格律诗的用韵,与此不同。格律诗必须按照诗韵来写,就是要按照韵书中分列的韵目,来辨别平仄和选择押韵的字。一首诗的所有韵脚,必须从同一个韵目中选字来押韵。如上面例举的李白的《敬亭山》,用的“闲”和“山”这两个韵脚,就同属于“删”这个韵目。一首诗中,如果有一个韵脚用了别的韵目的字,就叫做“出韵”。在科举中,出韵的诗算不合格。比如按照现代普通话,“闲”和‘先”当然是可以押韵的,但按照诗韵则不可以,因为这两个字分属于两个不同的韵目。(首句入韵的诗,其首句的韵脚例外。详情后面讲。)(02)诗韵和新韵 现代人写诗,仍按古人定的韵书来用韵,确实令人感到别扭。古人对声母、韵母之类的音韵规律的分析、认识,不像现代人这么准确和科学,所以当时对韵的分类就有一些不太科学之处。古韵书对韵的分类,与现代人的语言实际相距就更远一些了。因此不少人主张重新制定韵书,建立新的音韵规则。这项工作还没有完成。 不论新的音韵规则何时建立起来,原有的诗韵都不可能简单地加以废除。因为海内外诗词读者和作者中,坚持诗韵的人仍然很多,他们认为只有用诗韵写的诗才是真正的格律诗。此外,我们学习、研究前人的作品,也必须懂得诗韵。 (03)诗韵的由来和延续 诗韵由何而来?简言之,是历史形成、古人规定、历代延续下来的。 大家知道,汉字不是拼音文字。同一个字,在不同地区读音有很大差别。反言之,尽管各地语言差别很大,文字却是一样的。这种特点,对于保持民族和国家的统一,发挥了历史性的积极作用。但对于作诗,却有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诗是韵文,各地对文字读法不同,就无法统一对押韵和平仄的认识,好在我们的先人有足够的智慧解决了这个难题。他们制定了统一的韵书。哪些字属于平声,哪些字属于仄声,每个字在音韵上具体归属哪个部类,都在韵书里列出来,作出了统一的硬性的规定。尽管其中可能有不完全合理的地方,但有个统一的规定,仍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总比没有统一规定好。最初,这些规定是基本符合当时口语的。 早在隋以前的六朝时代,就有李登、吕静、夏侯该等人写韵书,但个人著作没有权威性,不被公认。后来隋朝的陆法言著《切韵》,被唐朝的科举所采用,用作判卷的准绳,经稍修改后称《唐韵》,成了皇家认可的音韵规范。从此,一致公认的权威性的规则被确立起来。宋朝在《唐韵》基础上又颁诏修韵,主要是增字加注,改称《广韵》。宋末金代,官方对《广韵》又作了一些修订,使之进一步完善。修订后的韵书最初刊行于“平水”(今山西临汾市)这个地方,世称《平水韵》,“平水韵”一词始见于金王文郁《平水新刊礼部韵略》,也就是明清以后一般所说的“诗韵”,一直延续下来。 《平水韵》并没有对《唐韵》《广韵》作根本性的修改。就是说,并没有完全按照当时的口语来彻底修改,只是对原有韵书的韵目进行了一些归并、调整,并特别注意使唐宋时代按《唐

词牌格律大全

符号:○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仄韵 词牌录 1.菩萨蛮 ⊙○⊙●○○▲,⊙○⊙●○○▲。⊙●⊙○△,⊙○○●△。 ⊙○○●▲,⊙●⊙○▲。⊙●●○△,⊙○⊙●△。 2.绮罗香 ●●○○,○○●●,⊙●●○○▲。⊙●○○,⊙●●○○▲。●⊙⊙,⊙●○○,●⊙●,⊙○○▲。●○○,●●○○,⊙○⊙●●○▲。 ○○○●●▲。○●○○⊙●,⊙○○▲。⊙●○○,⊙●●○○▲。●⊙⊙,⊙●○○,●⊙●,⊙○○▲。●○○,●●○○,●○○●▲。 3.千秋岁 ⊙○⊙▲,⊙●○○▲。⊙●●,○○▲。⊙○○●●,⊙●○○▲。○⊙●,⊙○⊙●○○▲。 ⊙●○○▲,⊙●○○▲。⊙●●,○○▲。⊙○○●●,⊙●○○▲。○⊙●,⊙○⊙●○○▲。 4.沁园春 ⊙●○○,●●○○,⊙●⊙△。●⊙○⊙●,⊙○⊙●,⊙○⊙●,⊙●○△。⊙●○○,⊙○⊙●,⊙●○○⊙●△。○○●,⊙○○●●,●●○△。 ○○●●○△,●⊙●○○⊙●△。●⊙○⊙●,⊙○⊙●,⊙○⊙●,⊙●○△。⊙●○○,⊙○⊙●,⊙●○○⊙●△。○○●,●○○●●,⊙●○△。 5.清平乐 ○○⊙▲,⊙●○○▲。⊙●⊙○○⊙▲,⊙●⊙○⊙▲。 ⊙○⊙●○△,⊙○⊙●○△。⊙●⊙○⊙●,⊙○⊙●○△。 6.清玉案 ⊙○⊙●○○▲,●⊙●○○▲。⊙●⊙○○●▲。●○○●,●○○▲。⊙●○○▲。 ⊙○⊙●○○▲,⊙●○○●○▲。⊙●⊙○○●▲。●○○●,●○○▲。⊙●○○▲。 7.高阳台(庆春泽) ⊙●○○,○○●●,⊙○⊙●○△。⊙●○○,⊙○⊙●○△。⊙○⊙●○○●,

●○○、⊙●○△。●○△,⊙●○○,⊙●○△。 ○○●●○○●,●○○⊙●,⊙●○△。⊙●○○,⊙○⊙●○△。⊙○⊙●○○●, ●○○、⊙●○△。●○△,⊙●○○,⊙●○△。 8.鹊桥仙 ⊙○⊙●,⊙○⊙●,⊙●⊙○⊙▲。○⊙●●○○,●⊙●、○○⊙▲。 ⊙○⊙●,⊙○⊙●。⊙●⊙○⊙▲。⊙○⊙●●○○,●⊙●、○○⊙▲。 9.人月圆 ⊙○⊙●○○●,⊙●●○△。⊙○⊙●,○○●●,⊙●○△。 ⊙○⊙●,○○⊙●,⊙●○△。⊙○⊙●,○○●●,⊙●○△。 10.如梦令 ⊙●⊙○⊙▲,⊙●⊙○⊙▲。⊙●●○○,⊙●⊙○⊙▲。 ○▲,○▲(叠),⊙●⊙○⊙▲。 11.阮郎归 ⊙○⊙●●○△,⊙○○●△。⊙○⊙●●○△,●○○●△。 ○●●,●○○,⊙○○●△。⊙○⊙●●○△,●○○●△。 12.瑞鹤仙(格二) ⊙○○●▲。●⊙●○○,⊙○○▲。○○●○▲。●○○○●,⊙○○▲。○○●▲,●⊙●、○○●▲。●○○、⊙●○○,⊙●●○○▲。 ○▲。⊙○○●,●●○○,●○○▲。⊙○⊙▲,○○●●○▲。●●○○●●,○●○○●▲。●○○、●●○○,●○●▲。 13.生查子 ⊙○○●○,⊙●○○▲。⊙●●○○,⊙●○○▲。 ⊙○○●○,⊙●○○▲。⊙●●○○,⊙●○○▲。 14.声声慢 ○○●●,●●○○,○○●●○▲。⊙●⊙○⊙●,⊙○○▲。○○●○⊙●,●●○、●○○▲。●●●,●○○,⊙●⊙○⊙▲。 ⊙●⊙○⊙▲,○●●,⊙⊙●○⊙▲。●●○○,⊙●⊙○⊙▲。○○●○⊙●,●○○、●○○▲。●●●,●●●○●●▲。 15.十六字令 △。●○○●●△。○○●,⊙●●○△。 16.疏影 ○○●▲,●○○●●,⊙●○▲。⊙●○○,⊙●○○,⊙⊙●⊙○▲。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 一、格律诗的基本知识 格律诗就是按照一定的格律所作的诗。什么是格律呢?就是格式和规律的意思,也就是规格和程式。 掌握诗的格律,首先应该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概况。这里我们不是我们从文学史的角度,而是从诗歌形式(也包括诗歌规律)的角度简单作些介绍。 我国最早的两部诗集是《诗经》和《楚辞》。《诗经》是以四言为主,《楚辞》是以六言为主(加上"兮"就是七言)。 汉代是辞赋创作的繁荣时期,文人创作的诗歌不太多。汉乐府中有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的作品。从体裁上讲,乐府主要的特点是配乐诗歌。乐府本是汉代设置的官署的名称,它负责收集民歌并把她们配上乐谱。后来就把这些配乐的歌词也称为"乐府"。南北朝也有乐府诗。魏晋南北朝时,有一些文人用乐府题目写诗,如曹操写过《短歌行》,鲍照写过《拟行路难》等。宋代郭茂倩选编的《乐府诗集》,是民间和文人创作的乐府诗的总集。 汉朝还产生了两种新的诗体:五言诗和七言诗。五言诗起源于西汉民谣,《古诗十九首》就是很成熟的五言诗。最早的七言诗是《柏梁台诗》。三国曹丕的《燕歌行》是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但它还是句句押韵的,隔句押韵的七言诗最早的是鲍照的《拟行路难》之一和之三。 从齐梁时期开始,诗歌在形式上逐渐发生了变化,这变化主要是随着四声的发现而在诗歌中开始讲究平仄,注意用平仄来造成诗歌的音乐美。当时有所谓的"永明体"(永明是齐武帝的年号),它的特点是讲究声律,沈约和谢眺是永明体的代表作家。齐梁时期写文章也注重骈偶,骈体文正是那个时期形成的。这种风气也影响到律诗创作,在诗歌创作中也逐渐注意对仗。这种趋势发展的结果,在唐代初年就正式形成了一种以讲究平仄、对仗为特点的格律诗。在唐人看来,这是一种新的诗体,称之?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形式上看,"近体诗"不同于古诗(汉魏六朝的古诗),区别就在于近体诗是有严密的格律的。古诗不十分讲究格律,但不是说古诗没有格律,比如五言诗限定每句五个字,七言诗限定每句七个字,这也是一种格律。 唐代产生了近体诗以后,有的作家也时常按照古诗的写法写诗,这种不讲平仄和对仗的诗叫"古体诗",也叫"古风",如李白的《古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 唐以及唐以后的诗分为两种,一种叫"近体诗"(今体诗),是讲究平仄对仗的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一种叫"古体诗",是不讲平仄对仗的。今体诗和古体诗是从形式上,主要是从诗歌声律角度上来区分的,而不是以时代来区分的,如清朝人写的诗,只要不讲平仄对仗,也仍然叫古体诗。 我们讲诗的格律,主要是讲近体诗的格律。一般来讲,近体诗的格律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素:(一)句数 近体诗按句数多少可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类。律诗一般每首八句,绝句每首四句。超过八句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排律的句数是不限的,但它的句数必须是双数。 律诗分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和五言排律。五言律师每句五字,每首四十字;七言律诗每句七字,每首五十六字。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和绝句都是由两句组成一联,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律诗的四联中,第一联叫"起联"或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附带讲一下:古体诗的句数是不限的一首古体诗可以很长,例如《孔雀东南飞》有357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杜甫的《永怀》有100句。古体诗也可以很短,如傅云的《杂言》只有两句。 (二)押韵 押韵是格律诗的特征之一,不论是绝句和律诗都要押韵。所谓押韵,就是在一定位置句子的韵脚都要用韵母相同的字。所谓韵,一般指韵母或韵母中主要元音及韵尾和声调相同的字。如东(d ōng)、公(gōng)、龙(lōng)红(hōng)电灯字的韵母都是ong,又都是平声,所以这些字

如何写格律诗

如何写作格律诗 一、关于诗词格律的一些概念 诗词格律 诗词指绝句、律诗和词、曲。诗词格律是诗词的表现形式之一。最先出现的形式、最基础的形式,是近体诗(也就是绝句和律诗)。 近体诗 近体诗,包括绝句和律诗,萌芽于南朝齐、梁时期,形成于唐朝初年,它的突出特点是具有严谨的格律。 近体诗的格律主要包括了以下四项内容: (1)字句有定: 绝句为四句,每句5字的称“五言绝句”,简称“五绝”,7字一句的是“七言绝句”,简称“七绝”。律诗为八句,每句5字的称“五律”,7字一句的是“七律”。超过八句的是排律,同样有“五言排律”、“七言排律”。 每两句诗为一联,每联的第一句叫“出句”,第二句叫“对句”。五律和七律各四联,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 (2)用韵极严: 押韵是诗歌的要素,一首诗必须一韵到底。关于什么是韵,后面会展开叙述。 (3)平仄协调: 平仄是近体诗中最重要的因素,平仄的交错使用能令诗歌读起来有一种高低起伏、抑扬顿挫的美感。关于什么是韵,后面会展开叙述。 (4)讲求对仗: 关于什么是韵,后面会展开叙述。 韵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 诗词中所谓的韵,大致等同于汉语拼音中的韵母。如“功”的拼音是gōng其中g是声母,ōng 是韵母。“东”的拼音是dōng,其中d是声母,ōng是韵母。那么“功”和“东”的韵母就相同,他们属于同韵字。 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几个字放在同一个位置上。格律诗中,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韵又称“韵脚”,如: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ou) 四声 古代汉语有四种声调,和今天的普通话的声调不完全一样。 A平声。这个声调后来分化为阴平和阳平(可以理解为-/)。例:山、林等。

诗词格律与欣赏习题库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王昌龄的“一片冰心在玉壶”引用了以下哪首诗中的句子?() ? A、李白《赠汪伦》 ? B、孟浩然《过故人庄》 ? C、白居易《井底引银瓶》 ? D、鲍照《白头吟》我的答案: D 2 在唐宋人的记载里,借东风烧曹操战船的人是()。 ? 诸葛亮 A、 ? B、刘备 ? 周瑜 C、 ? 黄盖 D、我的答案:C 3 杜甫《春望》的“国破山河在”中,()是入声字。 ? 国 A、 ? 破 B、 ? 河 C、 ? 在 D、我的答案:A 4 温庭筠精通音律,工诗,与()齐名,时称“温李”。 ? 李白 A、 ? 李贺 B、 ? 李商隐 C、 ? 李煜 D、我的答案:C 5 借音的对仗通常出现在以下哪种词类里?() ? 颜色词 A、 ? 动词 B、 ? 介词 C、 ? 拟声词 D、我的答案:A 6 若律诗第一句的平仄格式是平平仄仄平平仄,则第二句的平仄为()。 ? A、平平仄仄平平仄 ? B、平仄仄平仄仄平 ? C、仄仄平平仄仄平 ? D、仄平仄平平平仄我的答案:C 7 刘禹锡的《石头城》所描写的城市是()。 ? 长安城 A、 ? 北京城 B、 ? 杭州城 C、 ? 南京城 D、我的答案:D 8 古风式律诗是指()。 ? A、包含了许多古代典故的律诗 ? B、关于古代人物事迹的律诗 ? C、律诗尚未定型化时,没有依照严格的平仄格式,对仗也不工整的律诗 ? D、完全依照严格的平仄格式,对仗工整的律诗我的答案:C 9 最早提到“萼绿华”的人是()。 ? 陶弘景 A、 ? 葛洪 B、 ? 孙思邈 C、 ? 李商隐 D、我的答案:A 10 李商隐《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中“扇裁月魄羞难掩”一句中“月魄”指的是()。 ? A、女子的眼睛 ? B、女子的嘴唇 ? C、女子的肌肤 ? D、女子的脸我的答案:C 11 王维和()是盛唐山水诗的代表。 ? 李白 A、 ? 孟郊 B、 ? 白居易 C、 ? 孟浩然 D、我的答案:D 12 在《枫桥夜泊》的“月落乌啼霜满天”一句中,以下哪个字的格律不是严格按照平仄要求写的?() ? 落 A、 ? 啼 B、 ? 霜 C、 ? 天 D、我的答案:C 13 以下哪首诗是属于半首对仗?() ? A、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 B、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C、杜甫《绝句四首之三》? D、李白《夜泊牛渚怀古》我的答案:A 14 以下哪首诗与《生查子.元夕》后半阙的意境最相似?() ? A、白居易《琵琶行》 ? B、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 C、崔护《题都城南庄》 ? D、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我的答案:C 15 七律有()种平仄格式。 ? 1.0 A、 ? 2.0 B、 ? 3.0 C、 ? 4.0 D、我的答案:D 16 以下最能表达李白获得官位后的喜悦心情的诗句是()。 ?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B、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C、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 D、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我的答案:C 17 王之涣和其他诗人一起旗亭赌唱时,最美的歌女唱的是王之涣的哪首诗?() ? A、《送别》 ? B、《宴词》 ? C、《登鹳雀楼》 ? D、《凉州词》我的答案:D 18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里“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中,有()个入声字? ? 1.0 A、 ? 2.0 B、 ? 3.0 C、 ? 4.0 D、我的答案:B 19 柳宗元在公元 805 年参加王叔文的政治改革集团,受到迫害后,被贬到以下哪个地方?() ? 青海 A、 ? B、广西 ? 新疆 C、 ? 四川 D、我的答案:B 20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一句包含了()个典故。 ? 1.0 A、 ? 2.0 B、 ?

诗词格律大全

诗词格律大全 目录 (一)概述 (二)平仄 (01)关于近体诗 (02)平仄的基本格式 (03)“对”和“粘”的规则 (04)五言绝句的其他格式 (05)五言律诗 (06)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 (07)格式以外的规则 第一、“一三五不论” 第二、“孤平拗救” 第三、“三四字互救” 第四、“对句相救” (08)简便的公式 (09)非格律的技巧性追求 (10)小律和排律 (三)对仗 (01)律诗的结构 (02)对仗的基本含义 (03)对仗在一首诗中的位置 (04)工对的追求 (05)宽对的必要 (06)“合掌”之忌 (四)诗韵 ………………………………… (01)关于押韵 (02)诗韵和新韵 (03)诗韵的由来和延续 (04)关于平水韵 (05)现代人用诗韵的困难和解决办法 (06)关于邻韵 (07)关于诗韵改革 (五)关于词 (01)词的起源和多种称谓 (02)词的平仄 (03)词的句子长短 (04)词的对仗 (05)词的押韵 (06)词韵

(07)词的一些专门术语 (一)概述 本文的目的,是为想要学习诗词格律的人,提供一条准确而又简捷快速的途径。诗词是中华文化中的一块绚丽的瑰宝。世世代代的人们热爱它,从中获得艺术的享受、思想的熏陶和历史的启迪。可以说,它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延和民族特性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的。 当代人也普遍喜欢诗词,不少人想从事诗词创作。但我们常常看到,有的诗貌似律诗,或五言或七言,内容、意境也不错,却不合格律。这是因为不少人对诗词格律不太了解,甚至不知道律诗是要讲平仄的。开国领袖、也是伟大诗人的毛泽东就说过:?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 讲平仄、论格律,这对写诗的人来说,当然是一种束缚。但如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它也会带给你乐趣,一种创造性的乐趣。正如复杂的象棋规则,对喜欢下棋的人来说,既是约束也是乐趣。如果车、马、炮任意走,那就不成其为象棋了。又如,喜欢踢足球的人,自然也都以遵守它的规则为乐。随便踢就没有意思了,没有规则就没有球艺。我们不妨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待格律对诗词创作的约束,掌握诗词格律并不难,只要有兴趣学,只要学习得法。本文试图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尽可能少的文字、方便记忆的表达方式,来讲清诗词格律的全部主要内容。掌握诗词格律,需要了解的东西固然很多,但应着重弄懂的主要是两点:一是平仄,一是用韵。这两点又是互相联系着的。(二)平仄 诗、词都要讲平仄,现在我们先讲诗律的平仄。

七天学格律和古体诗词写作入门

七天学格律和古体诗词写作入门浅说与诗词琐议 第一天明“诗体” 古典诗词,按其起源、体式、语言、结构等的不同,大致可以划分为诗、词、曲三大类。从格律上,诗又可划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泛指唐代以前出现的各种诗体。唐及之后的人们模仿这类诗体所写的诗,也称之为古体诗。 古体诗按其每句的字数可以分为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七言诗、杂言诗等。有些书籍把杂言诗并不单列,而是划归到七言古诗中。所谓杂言诗就是每句的字数不定,可以任意自由发挥。杂言诗多以三字句、五字句和七字句为主,偶然也用四字句、六字句以及七字以上的句子。所谓四言诗就是每句都是由四个字构成的诗,五言诗就是每句都是由五个字构成的诗,七言诗每句都是七个字,其它类推。四言诗在唐以后就比较少见了,唐以后的诗多以五言或七言为主,六言诗、杂言诗也有一些,但不是很多。五言古体诗又简称为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为七古。四句的五言或七言古体诗人们一般习惯称它们为绝句(古绝)。 需要指出的是:唐代及以后有一些人写了一些入律的古风,虽然这些作品平仄大致符合近体诗的规定,但由于或用韵或粘对或对仗等方面并不符合近体诗要求,因此也只当是古体诗看待。 近体诗是在唐代完成的一种讲究音律、平仄、粘对、对仗的严谨格律的新式诗体,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它以五、七言律诗为代表,此外还包括律绝和排律。所谓近体诗或今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其实就现在来说已经既不“今”也不“近”了,只是古人这么叫,我们现在也跟着这么叫,继续沿用这个名称而已。唐之后模仿这种近体诗体式所写的诗,也称为近体诗。 近体诗从句子的字数上来说,只有五言和七言两种。无论什么形式的近体诗,都有偶数的句子构成。 四句构成的近体诗也称绝句。为了与古绝有所区分,人们又习惯称它为律绝。律绝,对于每句用字的平仄有相对严格的规定,用韵也比之古绝严谨。由于近体绝句类似于截取了律诗的其中四句而成,所以有的人也把它称之为截句。绝句分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五言绝句又简称为五绝,四句二十字;七言绝句又简称为七绝,四句二十八字。 每首由八句构成的近体诗称为律诗。五言律诗简称五律,四十字;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五十六字。五律和七律,不仅每句有严格的平仄、用韵要求,而且还对句子的对仗有一定要求。 有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称长律,也叫排律。排律与五、七言律诗一样,不仅有平仄、用韵等严格要求,而且对粘对、对仗等也有严格规定。排律的句数也只能是偶数。

语文知识诗词基础知识讲座

诗词基础知识讲座 第一章关于诗词格律的一些概念 第一节韵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押韵叫合辙。 一首诗词有没有韵,是一般人都觉察得出来的。至于要说明什么是韵,那却不太简单。但是,今天我们有了汉语拼音字母,对于韵的概念还是容易说明的。 诗词中所谓韵,大致等于汉语拼音中所谓韵母。大家知道,一个汉字用拼音字母拼起来,一般都有声母,有韵母。例如“公”拼成gōng,其中g是声母,ong是韵母。声母总是在前面的,韵母总是在后面的。我们再看“东”dōng,“同”tóng,“隆”lóng,“宗”zōng,“聪”cōng等,它们的韵母都是ong,所以它们是同韵字。 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试看下面的一个例子: 南歌子 [宋]张泌 柳色遮楼暗,桐花落砌香(xiāng)。画堂开处晚风凉(liáng),高卷水晶帘额衬斜阳(yáng)。 这里“香”、“凉”、“阳”押韵,因为它们的韵母都是ang。 在拼音中,a、e、o的前面可能还有i、u、ü,如ia、ua、uai、iao、ian、uan、üan、iang、uang、ie、üe、iong、uen等,这种i、u、ü叫做韵头,不同韵头的字也算是同韵字,也可以押韵。例如:“麻(má)”、“家(jiā)”、“瓜(guā)”的韵母虽不完全相同,但它们是同韵字,押起来是同样谐和的。

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谐和。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这就构成了声音回环的美。 但是,为什么当我们读古人的诗词的时候,常常觉得它们的韵并不十分和谐,甚至很不谐和呢?这是因为时代不同的缘故。语言发展了,语音起了变化,我们拿现化的语音去读它们,自然不能完全适合了。例如: 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白云深处有人家(jiā)。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huā)。 这里的“斜“字在唐代读作sia(s读浊音),和现代上海“斜”字的读音一样。因此,在当时是谐和的。今天我们当然不可能(也不必要)按照古音去读古人的诗词。 古人押韵是依照韵书的。古人所谓“官韵”,就是朝廷颁布的韵书。这种韵书,在唐代和口语还是基本上一致的,依照韵书押韵,也是比较合理的。宋代以后,语音变化较大,诗人们仍旧依照韵书来押韵,那就较为不合理了。今天我们如果倚声填词作诗,自然不一定要依照韵书来押韵。不过,当我们读古人的诗词时,却还是应该知道古人的诗韵。 第二节四声 四声,这里指的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我们要知道四声,必须先知道声调是怎么形成的。所以这里先从声调谈起。 声调,这是汉语(以及某些其他语言)的特点。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的因素。拿普通话的声调来说,共有四个声调:阴平声是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平);阳平声是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是一个低升调(有时是低平调);去声是一个高降调。 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古代的四声是: (1)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2)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古典诗词格律入门》_c5e1

《古典诗词格律入门》 博文收藏 2009-12-04 1302 第三编近体诗的格律 第一节什么叫近体诗 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是唐代产生、定型的一种新诗体,它有固定的字数、句数、句式、韵脚,而且按照“对”、“粘”的规则安排平仄,力求对仗工整、和谐,这些都有许多的讲究,因为格律很严,故名律诗。 唐代以前的诗,只讲究押韵,没有其它方面的要求,人们把这种形式自由没有格律约束的诗,叫做“古体诗”,或者“古风”,而把唐代产生、发展、定型并有严整格律的新诗体,叫做“近体诗”或“今体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包括排律)和绝句。二者又都有五言、七言的分别(唐诗中也有少数六言诗)。律诗有下面几方面的特点 (一)每首限定八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律诗,简称“五律”,全诗共四十个字;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全诗共五十六个字(诗,一个字为一言)。 (二)押平声韵。 (三)每句诗的平仄句式都有严格规定。 (四)每首都要用对仗,而且对仗的位置也都有规定(固定的位置)。 律诗中有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也叫长律。排律也有五言的,叫五言排律(五排);七言的叫七言排律(七排)。格律和律诗相同,除了尾联(或者首联和尾联)之外,其它各联,均要用对仗,它是律诗的延长。 律诗也有少于八句,只有四句的,叫做绝句,它是律诗的一半。也有五言、七言的分别,五言绝句每首只有二十个字,简称五绝;七言绝句每首只有二十八个字,简称七绝。绝句实际是半首律诗,格律要求完全和律诗相同。 绝句还有古绝、律绝之别,古绝可以押仄声韵,就是押平声韵的,其它方面也不受近体诗格律的限制,所以古绝应算作古体诗。 第二节律诗的用韵

律诗(包括律绝)的用韵有几个重要问题需要注意弄清楚。 (一)关于韵脚的位置和安排 律诗、律绝押韵的位置是固定的,凡律诗偶数句末的一个字必须押韵(韵脚的位置),全诗至少有四个韵脚。奇数句收仄声,不押韵;偶数句收平声,押韵。如果首句收平声的话要押韵,那就叫首句入韵,全诗就有五个韵脚。 五言律诗以首句不押韵最为常见(谓之常格),那么全诗就有四个韵脚。如 李益(唐)《喜见外弟又言别》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全诗用了“逢”、“容”、“钟”、“重”四个韵脚,属于《诗韵》上平声中“二冬”的韵部(字下的单横线表示平声韵脚,下同)。 五律首句入韵的。如 杜甫(唐)《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全诗用了“行”、“声”、“明”、“生”、“兵”五个韵脚,属于《诗韵》下平声“八庚”的韵部。 五律首句入韵,被视为別格。 七律则与五律相反,首句多数押韵(谓之常格)。如 李商隐(唐)《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诗词格律简捷入门

诗词格律简捷入门 越齐 (一)概述 (二)平仄 (01)关于近体诗 (02)平仄的基本格式 (03)“对”和“粘”的规则 (04)五言绝句的其他格式 (05)五言律诗 (06)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 (07)格式以外的规则 第一、“一三五不论” 第二、“孤平拗救” 第三、“三四字互救” 第四、“对句相救” (08)简便的公式 (09)非格律的技巧性追求 (10)小律和排律 (三)对仗 (01)律诗的结构 (02)对仗的基本含义 (03)对仗在一首诗中的位置 (04)工对的追求 (05)宽对的必要 (06)“合掌”之忌 (四)诗韵 (01)关于押韵 (02)诗韵和新韵 (03)诗韵的由来和延续 (04)关于平水韵 (05)现代人用诗韵的困难和解决办法 (06)关于邻韵 (07)关于诗韵改革 (五)关于词 (01)词的起源和多种称谓 (02)词的平仄 (03)词的句子长短 (04)词的对仗 (05)词的押韵 (06)词韵 (07)词的一些专门术语

词牌 阕和叠 小令、中调、长调 令、近、引、慢、序、犯、摊破、减字、偷声、促拍 (一)概述 本文的目的,是为想要学习诗词格律的人,提供一条准确而又简捷快速的途径。诗词是中华文化中的一块绚丽的瑰宝。世世代代的人们热 爱它,从中获得艺术的享受、思想的熏陶和历史的启迪。可以说,它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延和民族特性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的。 当代人也普遍喜欢诗词,不少人想从事诗词创作。但我们常常看到,有的诗貌似律诗,或五言或七言,内容、意境也不错,却不合格律。这 是因为不少人对诗词格律不太了解,甚至不知道律诗是要讲平仄的。开国领袖、也是伟大诗人的毛泽东就说过:“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 即非律诗。” 讲平仄、论格律,这对写诗的人来说,当然是一种束缚。但如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它也会带给你乐趣,一种创造性的乐趣。正如复杂的 象棋规则,对喜欢下棋的人来说,既是约束也是乐趣。如果车、马、炮任意走,那就不成其为象棋了。又如,喜欢踢足球的人,自然也都以 遵守它的规则为乐。随便踢就没有意思了,没有规则就没有球艺。我们不妨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待格律对诗词创作的约束,掌握诗词格律并不 难,只要有兴趣学,只要学习得法。本文试图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尽可能少的文字、方便记忆的表达方式,来讲清诗词格律的全部主要内容 。掌握诗词格律,需要了解的东西固然很多,但应着重弄懂的主要是两点:一是平仄,一是用韵。这两点又是互相联系着的。 (二)平仄 诗、词都要讲平仄,现在我们先讲诗律的平仄。 (01)关于近体待 我们要讲的诗律,指的是近体诗的格律,不涉及诗经、乐府中的那种古体诗。近体诗是唐以后逐渐形成的,它对平仄、对仗、字数有严 格的要求。近体诗,从体例划分,有三种:绝句(每首四句),律诗(一般每首八句),排律(每首十句以上)。基础是绝句,明白了绝句, 其他就好懂了。 (02)平仄的基本格式 平仄排列最基本的格式是: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后加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后加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前加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前加仄) 所以要说这是“基本格式”,是因为其他各种格式(包括五言和七言的,包括绝句和律诗,共16种),都可以从它推导出来。学习中,

格律诗三十八句基本口诀解读

小記:經常看到數典的詩朋詞友在發表詩詞的時候,儘管作品寫的還可以,卻毫無格律可言,最後只算個四不像。竊以為格律其實是一個三五分鐘就可以解決的問題,“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加上我下面這首小詩,總共三十個字,包你終身受用,如果頭痛長篇大論的《詩詞格律》,讀我下面幾百個字就可以了。一生秘笈,吐血公開,走過路過,不要錯過!嘿嘿 一首值得你牢記的小詩 白水別离阔 更堪南雁飞 流连渡河岸 折柳思君归 写诗,如果只需记住“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多好!那就可以所向无敌,写格律诗就不是件难事了。 可惜,事实并非如此,还有很多拗啊救啊的,非弄得你趴下不可,所以,难的是在这里。这一首小诗,则是想解决这个困难,因为已经将所有诗律中必须规避的问题都包括进去了。下面简单说明: 先说明几个基本问题。 1、整首诗的格律,其原貌应该是:仄仄平平庂。平平庂庂平。平平平仄庂。仄仄仄平平。 2、离别=别离,所以第一句应该将他看成两个句子,即“白水别离阔”和“白水离别阔”。 3、思,古时有两读,即可以读成平,也可以读成仄。 第一句,仄仄平平庂,这个句式如果变为“仄仄仄平仄(白水别离阔)”或者“庂庂平仄庂(白水离别阔)”,那就属于一定要救的了,怎么救?那就是将对句(平平庂庂平)中的第三个字改为平,变成“通平平仄平(更堪南雁飞)”。 第二句,平平庂庂平,这个句式的第一个字必须平,如果用了仄,那就是犯了“孤平”的大忌,必须救。救的方法就是将第三个字改为平声(更堪南雁飞)。 第三句,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式的第三个字也是必须平,如果不得不用仄声字,那么就要将的四个字改过来,变成“平平庂平庂”酱紫(即“流连渡河岸”)。 第四句,庂庂庂平平,这个句式的第三个字也是必须用仄声字,如果变成平声字,那就是犯了“三平调”的忌讳,也是大忌,这个句式是没有办法救的,所以只能避免,“折柳思君归”的思,如果读平声就不对了,所以我们可以判断出它读去声,属于古音。 记住这二十个字的小诗,你就记住了除了“一三五不论”之外的一些特殊情况,换言之,你已经记住了整个近体诗的格律。假如你对写作格律诗有兴趣,我想,你一定会记住他,并时时以之检验自己新作的格律。 ——偶是老道撰 在青岛的时候,曾经有幸听过王永义先生的诗词课。我搜了一下,转帖一篇王老的口诀给你,应该更加通俗易懂。 王永义先生编了个歌谣,可供参考: 格律不难记,二四六分明。首句仄平仄,或为平仄平。 上下句要对,邻句粘即成。四字防孤平,末防三连同。 七绝重一遍,七律也就成。双末押平韵,单末多仄声。 七言去两字,五言不费功。起收式怎知?首句二末定。 大体意思是:近体诗的格律不难记住,每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一定要符合。第一句的第

诗词格律的格式

律诗格式及平水韵 (一)七言律诗格式 所有的格式都是由这四个句型组成的就分正格的平起(第一个字是平声)合非正格的仄起 所有的格式都是由这四个句型组成的就分正格的平起(第一个字是平声)合非正格的仄起(第一个字是仄声)(第一个字是仄声) 七言的“平平仄仄平平仄”或“仄仄平平平仄仄”可以1、3、5不论。 七言的“仄仄平平仄仄平”,1、5可以不论,第三个字不能不论,否则也会犯孤平。 五言的“仄仄平平仄”或“平平平仄仄”可以1、3不论。⊙平⊙仄⊙平仄 五言的“平平仄仄平”,第三个字可以不论,但第一个字不能不论,否则会犯孤平 所谓“三平调”,就是三个平声的字在句子末尾连在一起,应该避免的。当然,这只是限于句尾,在句子中间三个平声字相连是允许的 所谓“孤平”,就是在上述两个句式中的五言的第一个字和七言的第三个字变为仄声。如果上述的“平平仄仄平”的第一个字变为仄声的话,这个句子只有第二个字是平音了(最后一个是韵);⊙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七律类型二 ⊙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韵)⊙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七律类型三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平(韵) 七律类型四 ⊙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二)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 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按照第一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以及第一句是否押韵分为四种:平起不入韵式、平起入韵式、仄起不入韵式、仄起入韵式。以下分别列举(表示本应用平声字,但也可用仄声字;仄表示本应用仄声字,但也可用平声字): (1)平起不入韵式: 如杜甫《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平平平仄仄 今上岳阳楼仄仄仄平平 吴楚东南坼平仄平平仄 乾坤日夜浮平平仄仄平

自学诗词格律

自学诗词格律 第一章诗词的四大要素 一、押韵 二、四声 三、平仄 四、对仗 第二章诗韵和词韵 一、平水韵(旧韵) 二、普通话韵表(新韵) 第三章诗律(律诗和绝句) 一、古体和近体 二、五言和七言 三、律诗 四、绝句(律绝和古绝) 五、粘与对 六、拗句和拗救 七、所谓“一三五不论” 八、古风式的律诗 九、近体诗的避忌 十、近体诗的对仗 十一、如何记住近体诗的格式? 第四章词律(破译宋词的遗传密码) 一、词和词牌(什么是词?词牌的来历;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二、词谱(常见的12个词牌的词谱) 三、正体和变体,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同调异名,同名异调 四、填词(依声填词、依句填词、依数填词、自度曲、自过腔、创调;可平可仄字的问题) 五、词的平仄规律 六、入声、上声可以代替平声的问题 七、词的押韵和对仗 八、词谱的制定(例作的选择;古人制定词谱的方法和局限;正体和变体的区分) 九、《朱天王*词律新编》(一百○八个常见词牌,含部分变体) ★诗词创作的八大误区 一、不要格律的误区——这是最大的误区! 二、格律极端化 三、多填词牌 四、和韵、回文等文字游戏 五、贪图长度 六、贪图数量 七、追求华丽辞藻 八、自创词牌

第一章诗词的四大要素 一、押韵 韵是诗词的基本要素之一。诗词中所谓的韵,大致等于现代汉语中的韵母。 所谓押韵,是指把同韵部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到同一位置上,一般都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谐和。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这就构成了声音的回环的美。 古人押韵是按韵书的。古人所谓的“官韵”,就是朝廷颁布的韵书。这种韵书,在唐代,和口语是基本上一致的,按韵书压韵也是很和谐 的。宋代以后,由于语音的变化较大,诗人仍然按旧韵书压韵,就不那么和谐了!今天如果我们写旧体诗,并不一定要按古人的韵书,但是如 果要学习旧体诗词,还是要了解古代的韵书的,这样,我们才不致误认为古人写诗不押韵! 二、四声 四声,指汉语的四种声调。现代汉语(普通话)有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四个声调,古代 汉语的四声则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二者关系如下: 1、平声,后代演变成阴平和阳平。 2、上声,后代有一部分演化成去声。 3、去声,后代绝大部分仍然是去声。 4、入声,在普通话里完全消失,分别并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辨别四声是辨别平仄的基础,下面我们;来讨论平仄的问题。 三、平仄 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成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阴平、阳平),仄就是上去入三声。 四、对仗 诗词中的对偶,叫做对仗。就是把同类的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一般讲对偶,指两句相对。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一般规则是名词 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等。下文将详细讨论。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